第一篇: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打造平安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打造平安、文明校园
——扬眉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教育,教育也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来支撑。建设健康和谐的特色校园文化,学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平安、文明的校园,根据《崇义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我校在原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传统特色基础上,着力探讨建设以平安、文明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新思路。现将我校近几年进行的校园文化建设总结如下:
一、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以“礼”为核心理念,构建“以礼立人”的“礼文化”特色学校。
二、逐步完善学校办学条件
近几年,我校在办学硬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
1、学校先后新建了标准化学生食堂、教师公租房、少年宫活动功能室;
2、着力打造校园文化,近两年学校对校园文化进行了整体的更新和和改造,打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平安、文明的和谐校园;
3、完善设备,使功能室更加规范。陆续建齐了图书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卫生保健室等功能教室,并按规定标准初步补充了各功能室的仪器设备;
4、更新了教师办公桌椅和学生课桌;
5、构建了简单的校园办公网络,形成了校内资源共享平台。
三、追求高品位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追求高品位,凸显“礼文化”,让高品位的文化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资源。
1、别具匠心装扮校园围墙与教学大楼:在校园围墙、教学楼张贴文明礼仪、理想教育、崇尚科学、书香熏陶、启迪智慧、励志成长等图片。
2、教室每一面墙都独具特色:师生们匠心独运将班级墙面布置得独具特色,风格迥异。
3、和谐温馨、优美整洁、文明有序的校园,让师生每日分享温馨时光。着力让校园里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三、行为文化建设体现实践性。
1、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发掘学生潜能,我校在2012年建成了乡村少年宫,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
2、为了让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孩子们的血液成为滋养精神的养料。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汲取人类思想的精华,感悟中华经典,让身心得到美的洗礼,使学生身处精神和思想的圣殿,心灵得到净化、升华。
3、每学年举行多次读书笔记评比活动,使学生共享读书的快乐,交流读书的收获,让学生徜徉在书籍的浩海中,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
总之,我们将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努力打造一个以“礼”为核心理念,更具地方特色、更显学校特性的平安、文明校园。扬眉中心小学
第二篇: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打造平安 文明 书香 幸福校园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打造平安 文明 书香 幸福校园
从古至今,教育与文化始终是相伴相生、协同发展的。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教育,教育也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来支撑。建设健康和谐的特色校园文化,学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包括安全文化建设)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这四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现象。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只有通过文化引领,使文化浸润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各个方面,使师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着人文雅致、温润丰富的文化氛围,在无形中培养和铸就独立丰富的精神世界、丰富博雅的文化品格。在这种文化引领下必然会创造出一种积极的文化氛围,形成了文明优良的校风,陶冶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这种优良的校园文化一经形成,就会在学校里产生无形但却又无所不在的教育力量,这种教育力量的稳定、持久、深远的影响是任何苍白的说教和强制的管理都比不上的。
经过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我们在原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传统特色基础上,着力探讨建设以平安、文明、书香、幸福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新思路,并在实践中积累新经验。
建设一支敬业奉献、业务精湛、博爱无私、开拓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我校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县教育局“常规管理年”“教师提高年”“师德建设年”“养成教育年”“学习提高年”活动为契机,以 “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教师满意、让社会满意”为办学目标。以养成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以“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理念,坚持“活动化、生活化、人性化”的育人方式,突出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创造、有爱心”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全面加强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形成了“阳光、合作、乐学、善思”的班风、“自主、乐学、会学、勤学”的学风、“敬业、博爱、务实、创新” 的教风和“文明、和谐、超越、奋进”的校风。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强力推进养成教育,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走质量强校、教研兴校之路,实施学校主动发展战略,实现办学水平的新突破,精心打造和构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幸福校园,努力提升学校的品质、品牌和品位。
一、物质文化建设追求高品位。
校园的绿化、装饰我们都追求高品位,让高品位的文化建设能给人的成长提供优质资源。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①别具匠心装扮围墙与教学大楼:都悬挂文明礼仪、理想教育、崇尚科学、书香熏陶、启迪智慧,励志成长等标语条幅组合成文化长廊。
②将各班每一面墙做出情趣黑板,师生们匠心独运将班级布置得独具特色,风格迥异。
③和谐温馨、优美整洁、文明有序的校园,让师生每日分享温馨时光。我们让校园里的每块墙都说话;每棵树,每一物都赋予了深厚的教育内涵。
二、制度文化建设体现主体性。
一所学校主要靠常规管理来规范、优化;靠制度文化来支撑、强化,使之形成习惯。制度文化建设不能满足于文字性制度的制定和强硬性的实施,而是善于把制度转化为师生的一种观念,在制度建设中尊重教师主体重塑人的尊严。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健全师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与教育活动的各种制度,给师生的自主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因此,我们不仅把所制定的制度提交教代会讨论,广泛征求教师愈见,而且有些制度是发动全体教师共同制定的。我们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养成教育示范班级评验细则、书香班级评验细则、德育银行实施细则、学生一日常规、学生一日安全须知、请假制度、教师一日常规、办公制度、学习制度等;同时,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如:校长职责、教师职责等;另外,还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办校,依法执教,让广大教职员工知法、懂法、守法。使学校的各项活动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促进了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逐步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三、行为文化建设体现实践性。
1、教师是随实践性知识不断丰富、实践智慧不断提升而成长发展的。实践智慧隐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只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我们鼓励教师按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精神大胆实践,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组织教师对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设计、同上一堂课、校际交流,互相观课、案例研讨、课题研究交流、课程研究、师徒交流、送课下校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会教学。我们开设了两个工程,一是教师成长工程。冠采群英,建立教师成长培训机制:听专题报告、专题讲座。开座谈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教学反思、案例研究、“星级学科带头人”“三爱五讲标兵”评选、“同上一堂课”。二是教师成名工程。打造一支精湛的师资队伍,启动名师工程。激励教师要“工作中有信念,教学上有特色,课改中有潜力,发展上有魄力,让自己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厚的文化底蕴,努力成为教育教学专家”。
2、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发掘学生潜能,学校开设了各种艺术兴趣小组。
3、为了让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孩子们的血液成为滋养精神的养料。每天中午,xx中心小学都会传出学生们诵读经典的声音,这就是xx中心小学一直坚持的“文化午餐”,学校每学期还举行两次“颂中华经典,建书香校园”为主的朗诵比赛,采用全校总动员的方式,让先贤伟人熠熠生辉的思想与精神引领孩子们的言行,以经典诗文博雅沉厚的气息荡涤着学生们的胸怀;学校还邀请著名作家或者教育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向学生们传授中华经典文化的精髓,传递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力量;学校还要求学生每期背诵一本古代经典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人类思想的精华,在感悟中让身心得到美的洗礼……学生身处xx中心小学,就像身处精神和思想的圣殿,心灵得到净化、升华。
4、学校每年举办一届大型的“阅读.梦飞翔”读书节通过读书节成果的展示,共享读书的快乐,交流读书的收获,学生徜徉在书籍的浩海中,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通过阅读讲故事,写感言,给故事配画……尽情施展了学生的才情,放飞他们的梦想,涤荡他们的心灵。展现同学们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面貌,加强家校合作,每天要求家长督促学生课外阅读一小时以上。每天将所见、所闻、所感与家长交流汇报5分钟以上。掀起读书高潮,营造洋溢着人文底蕴的“书香校园”。“最是书香能致远”提高了阅读兴趣,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积累了更丰富的知识,懂得了更多的道理。形成书香的氛围。
5、为了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我校开展各种活动育人、塑人。以“展雏鹰风采,做阳光少年”为主旨的六一艺术节,以盛大的气势、饱满的热情、精彩的表演为孩子们绘成了流光溢彩的记忆画廊,记录下孩子们童年时光中的流金年华;以“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阳光体育运动会,在师生共同精心策划下,展现出孩子们的活力和可爱;学校与班级的情趣黑板上展示了众多学生的优秀习作与书画作品,是学生们抒真情、写实感、展个性、显才华的平台,精美的设计和丰富的内容不禁让人啧啧赞叹。春游、野炊、德育基地活动、演讲比赛、多种学科的趣味竞赛……这些活动既渗透了对学生们多种能力的培养,又促进了学生合作奉献精神和自尊自强人格的形成。
四、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发展性。
1、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感到一种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接受其影响。我们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氛围,比如: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举办论坛、书画展、故事会、自办手抄报、观看影片等系列活动,通过“我为山区献青春”、“常规管理年”、“教师提高年”、“师德建设年”“养成教育年”“学习提高年”等系列活动载体的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精神生活,达到振奋师生精神,陶冶师生情操的目的
2、读人文书籍,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通过读书净化教师的心灵、温润教师的生命、修练教师的涵养。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与好书同行,为生命阅读”读书活动。为推动读书活动的交互前行,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每周星期一第八节课,由教导处牵头、组织学习《高效课堂22条》《我给传统课堂打零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介绍自己近期的阅读书目及读书收获,解读书中主要观点,阐释重点的章节,发表自己的见解,向大家推荐。为了使教师每日的读书摘要与心得呈现于众,与大家共享,增强交互阅读的机会,藉此既可相互借鉴,相互选择、省时高效。“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今我校教师正用自己超脱的情怀,高贵的品质和真诚的爱心,在教育这个舞台上实现着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3、“德育银行”的设立 各班设立了德育银行,根据学生各方面表现,在“德育银行”中实行加减分量化,每天各班班主任利用放学前15--20分钟进行养成教育总结。每周五进行周总结,评出“一周之星”并写出书面总结,在下周一学校的晨会上宣读表彰,并在学校校务公开栏内进行张榜公布,让同学们学习身边的好榜样。月底评选出“校园之星”“文明之星”“阅读之星”“进步之星”“好习惯养成标兵”,佩戴大红花拍成照片,张贴于学校光荣栏,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样既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进一步的激励了学生。
4、“德育基地”建设
我校把xx敬老院作为学生的德育基地,每月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搞一次义务劳动,在敬老院经常开展以“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学校·爱家乡·爱国”为主要内容等系列活动,让他们感受爱的温暖,理解爱的涵义。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演出,帮孤寡老人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把爱心带给孤寡老人。让学生从小学会孝敬老人,每次活动后,学生们还要写好一篇体会,以此强化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突出“情”的培养。
5、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孩子读书学习成长策略,让家长参与各种活动。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家庭读书、亲子共读活动。构建书香、幸福家庭、校园。
“园美土沃勤耕耘,花香果硕满园春”,校园文化赋予了实验小学丰富的内涵和生命活力。它是该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个窗口,一个激活点。实验小学用先进的理念、踏实的工作作风书写着学校素质教育的新篇章: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电影课实验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市文明单位”“市绿色学校”“市红领巾示范学校”“市校家同创工程先进单位”“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品牌校园文化留给实验小学的不仅仅是自信,而是寻找发展中的新基点,坚定发展中的新方向,以期待“实验小学”这七彩的校园能发出更耀眼的光芒,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放飞美丽的梦想,为东乡的教育抹上浓重的一笔亮色。
第三篇: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工作总结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工作总结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打造平安文明书香幸福校园
从古至今,教育与文化始终是相伴相生、协同发展的。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教育,教育也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来支撑。建设健康和谐的特色校园文化,学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包括安全文化建设)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这四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现象。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只有通过文化引领,使文化浸润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各个方面,使师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着人文雅致、温润丰富的文化氛围,在无形中培养和铸就独立丰富的精神世界、丰富博雅的文化品格。在这种文化引领下必然会创造出一种积极的文化氛围,形成了文明优良的校风,陶冶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这种优良的校园文化一经形成,就会在学校里产生无形但却又无所不在的教育力量,这种教育力量的稳定、持久、深远的影响是任何苍白的说教和强制的管理都比不上的。
经过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我们在原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传统特色基础上,着力探讨建设以平安、文明、书香、幸福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新思路,并在实践中积累新经验。
建设一支敬业奉献、业务精湛、博爱无私、开拓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我校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县教育局“常规管理年”“教师提高年”“师德建设年”“养成教育年”“学习提高年”活动为契机,以“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教师满意、让社会满意”为办学目标。以养成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以“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理念,坚持“活动化、生活化、人性化”的育人方式,突出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创造、有爱心”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全面加强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形成了“阳光、合作、乐学、善思”的班风、“自主、乐学、会学、勤学”的学风、“敬业、博爱、务实、创新”的教风和“文明、和谐、超越、奋进”的校风。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强力推进养成教育,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走质量强校、教研兴校之路,实施学校主动发展战略,实现办学水平的新突破,精心打造和构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幸福校园,努力提升学校的品质、品牌和品位。
一、物质文化建设追求高品位。
校园的绿化、装饰我们都追求高品位,让高品位的文化建设能给人的成长提供优质资源。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①别具匠心装扮围墙与教学大楼:都悬挂文明礼仪、理想教育、崇尚科学、书香熏陶、启迪智慧,励志成长等标语条幅组合成文化长廊。
②将各班每一面墙做出情趣黑板,师生们匠心独运将班级布置得独具特色,风格迥异。
③和谐温馨、优美整洁、文明有序的校园,让师生每日分享温馨时光。我们让校园里的每块墙都说话;每棵树,每一物都赋予了深厚的教育内涵。
二、制度文化建设体现主体性。
一所学校主要靠常规管理来规范、优化;靠制度文化来支撑、强化,使之形成习惯。制度文化建设不能满足于文字性制度的制定和强硬性的实施,而是善于把制度转化为师生的一种观念,在制度建设中尊重教师主体重塑人的尊严。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健全师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与教育活动的各种制度,给师生的自主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因此,我们不仅把所制定的制度提交教代会讨论,广泛征求教师愈见,而且有些制度是发动全体教师共同制定的。我们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养成教育示范班级评验细则、书香班级评验细则、德育银行实施细则、学生一日常规、学生一日安全须知、请假制度、教师一日常规、办公制度、学习制度等;同时,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如:校长职责、教师职责等;另外,还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办校,依法执教,让广大教职员工知法、懂法、守法。使学校的各项活动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促进了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逐步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三、行为文化建设体现实践性。、教师是随实践性知识不断丰富、实践智慧不断提升而成长发展的。实践智慧隐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只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我们鼓励教师按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精神大胆实践,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组织教师对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设计、同上一堂课、校际交流,互相观课、案例研讨、课题研究交流、课程研究、师徒交流、送课下校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会教学。我们开设了两个工程,一是教师成长工程。冠采群英,建立教师成长培训机制:听专题报告、专题讲座。开座谈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教学反思、案例研究、“星级学科带头人”“三爱五讲标兵”评选、“同上一堂课”。二是教师成名工程。打造一支精湛的师资队伍,启动名师工程。激励教师要“工作中有信念,教学上有特色,课改中有潜力,发展上有魄力,让自己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厚的文化底蕴,努力成为教育教学专家”。
2、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发掘学生潜能,学校开设了各种艺术兴趣小组。
3、为了让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孩子们的血液成为滋养精神的养料。每天中午,xx中心小学都会传出学生们诵读经典的声音,这就是xx中心小学一直坚持的“文化午餐”,学校每学期还举行两次“颂中华经典,建书香校园”为主的朗诵比赛,采用全校总动员的方式,让先贤伟人熠熠生辉的思想与精神引领孩子们的言行,以经典诗文博雅沉厚的气息荡涤着学生们的胸怀;学校还邀请著名作家或者教育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向学生们传授中华经典文化的精髓,传递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力量;学校还要求学生每期背诵一本古代经典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人类思想的精华,在感悟中让身心得到美的洗礼……学生身处xx中心小学,就像身处精神和思想的圣殿,心灵得到净化、升华。
4、学校每年举办一届大型的“阅读.梦飞翔”读书节通过读书节成果的展示,共享读书的快乐,交流读书的收获,学生徜徉在书籍的浩海中,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通过阅读讲故事,写感言,给故事配画……尽情施展了学生的才情,放飞他们的梦想,涤荡他们的心灵。展现同学们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面貌,加强家校合作,每天要求家长督促学生课外阅读一小时以上。每天将所见、所闻、所感与家长交流汇报5分钟以上。掀起读书高潮,营造洋溢着人文底蕴的“书香校园”。“最是书香能致远”提高了阅读兴趣,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积累了更丰富的知识,懂得了更多的道理。形成书香的氛围。
5、为了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我校开展各种活动育人、塑人。以“展雏鹰风采,做阳光少年”为主旨的六一艺术节,以盛大的气势、饱满的热情、精彩的表演为孩子们绘成了流光溢彩的记忆画廊,记录下孩子们童年时光中的流金年华;以“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阳光体育运动会,在师生共同精心策划下,展现出孩子们的活力和可爱;学校与班级的情趣黑板上展示了众多学生的优秀习作与书画作品,是学生们抒真情、写实感、展个性、显才华的平台,精美的设计和丰富的内容不禁让人啧啧赞叹。春游、野炊、德育基地活动、演讲比赛、多种学科的趣味竞赛……这些活动既渗透了对学生们多种能力的培养,又促进了学生合作奉献精神和自尊自强人格的形成。
四、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发展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感到一种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接受其影响。我们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氛围,比如: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举办论坛、书画展、故事会、自办手抄报、观看影片等系列活动,通过“我为山区献青春”、“常规管理年”、“教师提高年”、“师德建设年”“养成教育年”“学习提高年”等系列活动载体的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精神生活,达到振奋师生精神,陶冶师生情操的目的
2、读人文书籍,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通过读书净化教师的心灵、温润教师的生命、修练教师的涵养。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与好书同行,为生命阅读”读书活动。为推动读书活动的交互前行,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每周星期一第八节课,由教导处牵头、组织学习《高效课堂22条》《我给传统课堂打零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介绍自己近期的阅读书目及读书收获,解读书中主要观点,阐释重点的章节,发表自己的见解,向大家推荐。为了使教师每日的读书摘要与心得呈现于众,与大家共享,增强交互阅读的机会,藉此既可相互借鉴,相互选择、省时高效。“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今我校教师正用自己超脱的情怀,高贵的品质和真诚的爱心,在教育这个舞台上实现着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3、“德育银行”的设立
各班设立了德育银行,根据学生各方面表现,在“德育银行”中实行加减分量化,每天各班班主任利用放学前15--20分钟进行养成教育总结。每周五进行周总结,评出“一周之星”并写出书面总结,在下周一学校的晨会上宣读表彰,并在学校校务公开栏内进行张榜公布,让同学们学习身边的好榜样。月底评选出“校园之星”“文明之星”“阅读之星”“进步之星”“好习惯养成标兵”,佩戴大红花拍成照片,张贴于学校光荣栏,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样既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进一步的激励了学生。
4、“德育基地”建设
我校把xx敬老院作为学生的德育基地,每月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搞一次义务劳动,在敬老院经常开展以“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学校·爱家乡·爱国”为主要内容等系列活动,让他们感受爱的温暖,理解爱的涵义。定期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演出,帮孤寡老人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把爱心带给孤寡老人。让学生从小学会孝敬老人,每次活动后,学生们还要写好一篇体会,以此强化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突出“情”的培养。
5、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孩子读书学习成长策略,让家长参与各种活动。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家庭读书、亲子共读活动。构建书香、幸福家庭、校园。
以上只是我们xx中心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尽管我们做了一些思考和尝试,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今后我们还将更加坚定、执著、持之以恒。
第四篇:如何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最终版]
学校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场所,然而在日益物质化、技术化的今天,人文精神的失落,价值理念的式微,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担忧,文化立校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校园环境建设是文化立校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环境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染作用。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至完美”。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和县《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大文科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进一步优化我校的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我校书香校园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校园环境建设活动。就我们学校而言,大楼上有鲜红的标语、醒目的校训,大楼前立有漂亮的橱窗,教室里张贴着名人名言,中心过道两旁竖有不锈钢的古诗文铭牌,草坪、绿地插着爱护花草树木的警示语,每棵树上都挂有介绍其名称特性的标注牌。努力使校园处处充满着科学、人文气息,让学生时时感受着文化的濡染。走进校园,能让人感受到浓烈的文化氛围。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有不少的学生尽管他们每天要从已竖立了几个月的古诗文铭牌上的诗句前面经过多次,结果对它们竟毫无印象,一无所知,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提升思想涵养和精神品位。我校注重学校的文化环境布置,营造浓郁的学校文化氛围;以校园规范化的语言文字环境引领学生提高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精心布置学校橱窗、板报,加强学校文化阵地建设;发挥校园广播、网络的育人功能;创造条件开展校园文学社活动等等。为什么会收获甚微?我认为,这是我们学校在操作上走进了误区,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你布置环境,提供了学习对象,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感染,从而自觉地去学习消化。这不正如给学生发了新书、配音磁带、练习册、作业本,教师不去上课一样吗?我们面对的是学习目的模糊,自学能力弱的小学生,他们是模仿能力、好奇心比较强的年龄阶段。所以我们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年龄布置校园文化环境,真正做到落实素质教育和有效教育。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说一些什么话?怎样让孩子们听到、听懂、听进、乐听、想听每一面“墙壁”所说的话?怎样让这些话在孩子们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并外化为他们的言行呢?
首先,要让它们说孩子们能听懂的话。(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的欠缺和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对于一些深奥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与障网碍。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让“墙壁”说孩子们能听懂的话。对于小学生而言,“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比起“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容易理解。在一年级教室的楼道里,贴上“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比许多高深的道理、空洞的说教更能深入他们的心灵,外化为他们的行为。富有童趣的儿童画、中国特色的写意画比起生硬的电脑制作、统一打印的名人名言要生动百倍。学校的报栏橱窗更多的是只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那就是一处校园装饰物,像这些对全校学生开放的知识窗口何不用上汉语拼音呢?校园文化环境的布置不正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吗?
其次,要让孩子们有时间去倾听它们说话。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重是众所周知的,有人说,如果让牛顿生活现在的中国,那么他也只能整天埋头作业堆里,即使有苹果掉到他的头上,他也无暇去作过多的思考,就更不可能有“万有引力”发现了。我们学校的学生,现在每天被学校的作息时间框的死死的,什么时间干什么事,什么草坪、绿地不许入内等等规定。从表面上看,校园井然有序了,环境卫生了。事实上,学生的自由空间被缩小了,久而久之就对在自己身边的环境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了,这就是当今教育的失败。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午间和课后,除了作业、打扫卫生外,有更多的时间徜徉于校园,漫步于绿地、草坪。欣赏鲜花、青草、绿树,在林间嬉戏,在草地上玩耍。拥有古人“春游青草地,夏赏绿荷池”的闲情逸致,在无拘无束中放松心情,放飞想象,享受童年。
再次,要让它们常说鲜活、适时的话。学校的教室、橱窗、黑板报、古诗文铭牌等切忌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它们应当常换常新,富于变化。比如,春天到了,就换上描写春天的诗句、文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腊月春风似剪刀。”组织学生春游、踏青前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
第五篇:打造校园文化创建特色校园
马石立学校校园文化特色
学生寝室是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常规管理工作重要阵地、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构筑寝室特色文化,对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培养合格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石门中学以“树人先树德,立身先立行”为德育理念,把寝室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坚持“以人为本、温馨和谐”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观性、创造性,以推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教育为根本,以寝室文化建设为核心,倾力打造了一个活泼、愉快、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了基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寝室文化建设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住校生行为习惯的各种潜在因素,然后以明确的教育目标为导向确定寝室文化的具体内容,并通过系列措施使之落到实处。
1、为了保障寝室管理有章可循,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先后制订和修正完善了《马石立学校文明寝室公约》等一系列寝室管理相关制度,并采用自制标语警示牌等有趣形式将枯燥的规章深入人心,促使学生对这些制度由服从到内化。
2、构建寝室管理网络,建立健全了由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总责,政教处、班主任、年级组长、寝室室长、团支部、学生会干部为成员的学生寝室管理网络,形成管理合力,保证管理渠道畅通,避免了寝室管理纽带的断裂。
3、定期组织班主任老师集中学习,提高其管理水平,学校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带生活管理老师到兄弟学校取经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收获,形成马石立学校寝室管理自有特色。
4、建立寝室管理考评机制,组织“示范寝室”、“文明寝室”、“优秀寝室长”等考核、评优,通过奖励先进,达到激励全校学生的目的。
5、狠抓常规教育,加强对学生生活,特别是内务的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差,对此班主任老师变过去的“管”为“导”,从指导学生折叠被子、摆放鞋子、物品、洗漱、拖地等小事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通过反复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被子折叠得有棱有角,鞋子、漱口盅、盆的摆放规范有序,整个寝室显得整洁、规范。
6、开展寝室美化活动,增加人文底蕴,彰显育人理念。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手工制作、书法、绘画作品,装扮生活空间。现在,每间寝室漂亮整洁,文明高雅,兼具“书房”和“家”的特点,给了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该校寝室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并已渗透到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之中,学生寝室环境发生了改变,达到了净化、美化、个性化和人性化,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和谐的寝室生活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寝室作为思想教育载体的作用,拓宽了育人渠道;实现了思想工作和寝室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