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江苏省东台市 王卫东
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培育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和工作学习作风的总和,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在驱动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如何通过学校特色文化的创建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呢?
一、诵诗育人,让精美的旋律飘荡起来
池柳影摇书,窗竹风翻墨。六年来,我校坚持“晨诵、午读、暮写”,加大学生的阅读积累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逐步形成了擦靓书香校园的诗文诵读特色。2013年底,通过答辩评审成为江苏省首批特色文化课程基地。2015年春高分通过省教育厅诗文特色文化建设中期考察评估,1200平米“诗文馆”已如期竣工。对全体学生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开发《含英咀华》诗文诵读校本教材,遴选167篇融汇里下河水乡地域特点和东台乡土风情的精美诗文,分年级段设定诵读量,人手一册,鼓励多读多诵,争星升级,让这些精美的诗文在绿树红花间亮出来,在走廊板报上展出来,在校园音乐中唱起来。每一层楼布设诗文匾牌,每个教室安置图书角、展示板,每个班级设计各具特色的名片,每天的晨诵、每周一节的诵读指导、人手一册的诗文本自抄自录、每月末的班级展示和次月初的校级展评雷打不动,“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校园,如一本硕大的诗文教科书,徜徉其间,感受着语文与生活和谐共生,让每个学生时刻滋润在学校浓郁的特色课程文化之中。
精心泡大“小雨点”诗文社,组织主题诵读,推进双语阅读,组建班级和校级考核小组,依据现行语文教材和校本教材,明确诵读篇目,按不同学段要求分别授星升级。“池柳影摇书,诵读听琅琅——诵诗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演诗文”“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画诗文”“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唱诗文”,“散学归来早,染香芳草地——诗文手抄本”,“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诗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文诵读争星升级”,系列活动异彩纷呈。邀请国家一级播音员徐诗春等来校讲学,邀请盐城日月路小学、东台市实验小学的优秀教师送教到校,以名师支撑基地、成长教师、发展学生,带动课程共同开发。
二、自化化人,让定格的风景灵动起来
“天地万物,唯人为贵”。教师是推动摇篮的手,推动摇篮的手可以推动地球,必须让所有教师自主自理,自化化人,人人享有教育的尊严和阳光。让教师走向国旗下讲话,走上政治学习讲坛,积极推介吴非《一盏一盏的灯》、崔永元《不过如此》及《窗边的小豆豆》《五十六号教室的秘密》《教师的幸福资本》等大家名著„„走进好书,“神与物游”,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于是,圣人不再遥远,经典不再尘封,现实也就少了几许迷茫。推行班子成员走动管理和首问负责制。推行每日五个“两分钟”——到校巡视两分钟、提前候课两分钟、下课停留两分钟、课间观察两分钟、放学交流两分钟,推行红领巾广播站、卫生监督岗、餐桌长轮值制,推行分年级段梯次放学,精心组织每日的新闻播报、诗文诵读、午间习字和两操两课,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行政例会、政治学习,每周四的卫生日,每周两档的红领巾广播站,每月一次的应急疏散演练,每双月一期的黑板报,每学期一期的校报和家长学校。少先队工作独树一帜,《相约西溪》《寻访东台村史馆》《抗战老兵访问记》等“红领巾寻访”系列活动有声有色,多次荣获东台市少先队“四十佳”“盐城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英雄(朱廉贻)中队”“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等称号,2012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纲要》试点校,2015年被授予“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品牌项目”“全国优秀红领巾国学小社团”。
倡导“宽容、慎独、自化化人”。认真审视学校文化标识,确定校训为“只争朝夕”,创作校歌《只争朝夕》,确定学校主体楼分别为“行思楼”“行知楼”“行远楼”。强化政治学习和法规宣讲,强化支部、工会职能,修订完善《廉贻小学章程》《家长委员会章程》。班子成员自觉起步领跑,静下心来研究,潜下心来工作,引导大家在单位时间达到高效,在休息时间内享受生活,在工作时间释放最大的激情,努力成为校园里的行者、思想者。职称上岗、大件采购、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重大校务阳光操作,让教师在主体参与中得以认同和内化。教师群体勤勉劳作,不事张扬,多人荣获德育先进个人、“彩云妈妈”、优秀班主任、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和“无偿献血”奉献奖,以美好的情感、美好的情绪、美好的情商和美好的情趣演绎着个人应有的风采和魅力。
确立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和效果意识,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充分运用各种资源,追求教得有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经历发现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提升学习能力和人生智慧,追求学得愉快;聚焦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的最终的高度达成,追求考得满意,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乡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 》《“数学实验”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如期结题,《小学优秀诗文诵读课程基地建设的个案研究》通过开题论证,《小学优秀诗文读诵写一体化的实践研究》申报为省教研室立项课题。2014年12月加盟全国“新体系作文教学研究共同体”,我校教师被评为学术委员,主持中国写作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新体系作文教学实验研究”子课题《小学生本动态作文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为我校教师搭建了“入格—升格—风格”的专业发展阶梯,使教师的职业生涯由过去一成不变地重复昨天的故事转变为不断丰富、完善的研究之旅。近年来,新培育盐城市德育学科带头人2人、英语教学能手2人、教坛新秀6人,东台市学科带头人2人、教学能手5人,4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报刊发表,多人获工会网络知识竞赛全国一等奖、春联创作大赛盐城一等奖、科技创新成果省三等奖、盐城一等奖,数十人次参加市级以上会教、基本功竞赛、论文大赛、解题能力竞赛等斩金夺银大显身手。
第二篇:打造双语教学特色,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2015
打造双语教学特色,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
夏普吐勒乡中学位于县城11公里处,1959年9月建校,有53年的历史,学校占地76亩,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现在165名教职工,有1493名学生,38个教学班。学校有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语音教室、图书室、音体美功能室、生化物实验室,28个教学班还配备了班班通,各项教学条件都具备。2005年9月我校开办了第1批双语班,当时只有1个教学班,学生40名。2006年9月-2009年9年每年开办2个双语班,学生365名。2010年8月我们按照自治区的和地区的有关规定开办了7个双语班,311名学生(2010年小学毕业生数50%);2011年开办了4个双语班,学生174名,2012年开办了5个双语班,学生209名。现学校有16个双语班,学生总数为1493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8.6%(双语班学生数726名)。其中九年级双语班7个,学生数311名(其中男生114名,女生197名),八年级双语4个,学生数185名(男生68名,女生117名),七年级双语班5个,学生230名(其中男生102名,女生128名)。学校有双语教师33名,占学校教师总数的23%,其中3名教师在国家级、14名教师在自治区级、20名教师在地区级、8名教师在县级等机构参加过双语培训,这些经过培训的教师为学校的双语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校现有的14个双语班均按照新的模式一来授课,也就是初中汉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可以简称为“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民语授课”)。
2008年至今我校总共有23名学生考入到内地新疆高中班。
一、打造素质过硬的汉语、双语教师队伍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打造素质过硬的汉语、双语教师队伍,是我校双语教育开展的首要任务。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推动并加快了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在双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校一支教师队伍逐渐成型,并日渐成熟。师资力量的变化提高,使得学校教学的整体力量提高。
1、分层要求,形成梯队
我们夏普吐勒乡中学双语教研组现有双语教师31名,其中,上岗教师30名,准岗教师10名,试岗教师3名。在这些双语教师中,我们曾派出2名老师去北京参加了培训,1名在上海参加了培训,18名老师参加了自治区的培训,在地区和县上有10名老师分别参加了培训,经过严格的培训,这些老师现已成为双语教学工作的中间力量,由他们组织发起又在我校举办了多场双语教学培训活动,使我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得到的很好的发展,同时也为以后的双语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梯队:汉语基本功扎实又有学科经验的上岗双语教师;第二梯队:汉语基本功扎实但缺乏学科教学实践经验的准岗双语教师;第三梯队:有一定汉语基础、勇于双语教学实践的试岗双语教师。
2、校本培训,整体提高
成立双语教研组,结对结帮带培训。我校双语教研组的成立促进了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双语教研组通过汉语教师与双语教师结成对子加强双语教学备课、上课的研讨,促进了学科与汉语的整合,提高了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校双语教研组每学期都会制定相应的双语教学活动,在双语教学活动中,要求每位双语教师公开展示一节双语课。学校还举办了教学技能大赛,双语组教师积极参与,在比赛中双语课堂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日常汉语与课堂汉语培训。为保证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学校从原来的每周每位双语教师必须上1-2节双语课要求,改成现在的双语教师执教的学科每一节课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当然汉语的使用可以或多或少。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将各个学科教学中常用的词汇、对话汇总,由汉语教师会同学科双语教师,编写了《夏普吐勒乡中学学科课堂教学汉语会话 》、《夏普吐勒乡中学教师教学用语百句》、《夏普吐勒乡中学校园汉语用语100句》等,面向全体教师培训,使每一个教师具备基本的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会话、组织教学的能力。
二、制定双语教学目标,出台双语学科教案,形成双语教学体系
经过几年的实验,我们都觉得要想切实搞好双语教学,必须有专门的一套适合双语教学的教材及其双语教案。目前,初中阶段还没有这种正规的教材采购,更没有提供给双语老师参考的双语教案,所以双语教研组在课余时间,结合现用教材,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特点,学科教师与汉语教师共同研究探讨,采取了收集、筛选、创编的方法,制定了包括汉语、数学、自然等一系列理科在内的一套《夏普吐勒乡中学学科双语教学目标》,使低年级汉语、数学等学科双语教案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构建“汉语双语课-兴趣小组-民汉交流-日常用语”一体化的汉语使用环境
一种语言——汉语的学习,仅仅靠每天的汉语课和双语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提供一个学生时时刻刻都在沐浴其中、都能实践锻炼的大环境。大环境的创设,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尤其关键。
1、学校汉语活动
学校倡导“月月有学,寓教于乐”的理念,从2005年至今我校已开展多次汉语活动,设有专门的“汉语角”供同学们进行交流和学习。每年的汉语活动
既是全校素质教育、也是双语教育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次汉语活动我们都能从“促进汉语正确运用”的主题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学习活动。
2、汉语学习生活化
汉语的日常用语、汉语每周一句、汉语广播、汉语美文朗读等多项活动在学校有序开展,并在校园每处角落都张贴随处可见的双语信息,名言警句、建立校内通知、标志性双语牌、教室双语墙等,使学生时时处处浸染其中,一进校门,便呼吸到双语的气息,即无意中学到不少汉语,又受到了品格熏陶。
3、民汉交流学习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校方拨发经费组织老师和学生去县里与汉语老师和汉族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并通过老师宣讲,专家视频学习,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循序渐进感受和领悟汉语学习的多种方法和要领。同时由老师引导学生组建了“民汉交流社团”,“汉语午间俱乐部”等多种多样的学习俱乐部,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的浓厚兴趣,也让他们认识到双语的实用性,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4、汉语学习的拓展
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培养要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实现,学校最大限度为学生创设汉语能力表现的机会,如升旗仪式的双语演讲、汉语歌曲大赛、汉语课本剧展演等,强化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同时还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从而巩固自己的汉语口语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四、开展双语教学给学校带来的一些变化
自我校开设双语教学班以来,在2008年的第一批双语毕业生当中有7名同学顺利考入了内高班,至2013.年已经有23名毕业生相继考上内高班,通过双语的学习他们已经很好的适应了高中课程的学习,有的还被知名大学录取。通过这些优秀毕业生的证明,夏普吐勒乡的乡民们更加认可和肯定了我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并对今后的双语教学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现在双语教学班占我校总数的50%,它正逐步影响着我校未来双语教学的发展,使我校“打造双语教学特色,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 的理念逐步实现。存在问题
随着双语教学班的增多同时对双语教师的要求也高,因此我校存在双语教师短缺,双语教师汉语水平达不到双语教学要求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双语教师有所补充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经验。
伽师县夏普吐勒乡中学双语教学基本情况
第三篇:打造作文特色,引领内涵发展
打造作文特色,引领内涵发展
兴化市实验小学 顾兴国
兴化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里下河地区最具典型意义的水乡。水的灵动、文的浸润,孕育出施耐庵、郑板桥、刘熙载等文化名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化文学创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涌现出一批有成就的作家、评论家,如马春阳、毕飞宇、费振钟、王干、顾保孜、庞余亮、刘仁前、顾坚、刘春龙、钱国怀、张学诗、王锐、顾维萍、周飞等四十余位。兴化这一文学现象引起了我国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被称为“里下河文学现象”而加以研究。这是一笔文学财富,也是丰厚的教育资源,无论是对于当代的文学创作,还是对于兴化的学生,影响都将是深远的。兴化又是江苏省高中生作文大赛十连胜县市。万丈高楼平地起,城区小学作文教学功不可没。实验小学作文教学有着良好的渊源,在本地有较大影响,历来师生读书氛围浓,因此,舞文弄墨有较浓的氛围和基础,我市省现场作文大赛特等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实小学子占一半以上。实小已经在作文教学方面取得不少成果。历年全市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实小一枝独秀。作为全国小学作文教改实验学校,我们的老师树立了大语文观、大作文观,将“快乐作文”作为学校特色来倾力打造,承担了“快乐作文”实验课题的研究,倡导“快乐生活、快乐体验、快乐作文”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作文特色创建12345机制,奏响了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交响乐。
紧抓一条主线
这条主线就是增强学习的作文意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作文是一种表达,是人的一种需要。因此,我们认为,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
这种意识包括表达意识、真话意识、发表意识、读者意识、应用意识。
我们的学生不是缺乏生活,而是缺少发现;不是缺少体验,而是缺少表达的意识。我们的老师不是缺少智慧,而是缺少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作文的意识。
去年,笔者去了四川考察了一个星期。少了一个管头,学生肯定很开心。课代表发短信询问星期天作业,我给她回了短信:就写一篇作文——语文老师不在的日子。回来后发现,就连后劲生的作文也写得让人感动。期中考试,我们班爆出了不少冷门,六个一百分,其中有三个平时成绩中下等的学生破天荒地考了100分,而平时有数学王子之称的刘扬只考了89分,一下子滑到了34名。这个话题理所当然成了当天日记的素材。大多数题目是《咱们班的特大新闻(新闻人物)》,也有以《冷门》为题的,写得都很生动。
叶老曾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作文也是如此。作文教学要致力于良好的作文习惯的培养:一是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二是多观察、多思考、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三是多阅读和积累的习惯;四是多练习多修改讲究写作卫生的习惯。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良好的作文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习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建立两个机制
1.建立学科内外,即作文与其他学科相互交融有机整合的训练机制。“渗透”与“整合”成了作文建设的主题词,“沟通”与“挖掘”成了作文课题研究的主途径。与数学结合,在生活中用数学,丈量、测绘、统计,在作文中写生活;与科学融合,让花鸟虫鱼进入学生的视野,让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品德与社会》携手,参观、调查、采访、实践,获得习作的第一手材料。与音乐、美术融合,听音响作文,剪贴、制作作文等等,沸腾的体育生活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那更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我们认为作文教学正是实现学科间知识贯通、技能整合的有利契机,不仅可以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素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需做个有心人,你就会拥有写不完的生活素材。
2.建立课堂内外即课内与课外、校内校外整体连动的训练机制。
我们的口号是“课内得法,课外练功”“敞开写作门,拓宽练笔路”,树立大作文观,多管齐下,促进学生作文素养的提高。
课内得法,即从教材规定的作文训练中得法,从阅读课上研读的课文得法;课外练功,一是读写结合课外练笔,二是将习作(主要是日记)纳入学生家庭作业来布置,要求语文老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以课外阅读与课外习作为主,强调正本清源,删繁就简,不做额外试卷不用额外资料,就是练习册也可以不做。目前,写日记是我校学生课外作文的主要形式,学生的日记不受题材、时间、篇幅的限制,抒发真情,放飞思想,精彩纷呈。我们的日记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日记素材统一指定与自由选择相结合。好作文往往是课外写出来的生活作文。展览的学生个人作文专辑,大部分都是学生课外习作。
构建三个序列
一是内容序列:叶老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我们积极推行了生活化作文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热火朝天的校园生活、五彩斑澜的自然生活、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这样的内容序列,让作文“跟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走进”了源头活水的生活。具体做法是以社会为背景,组织学生观察生活,激发灵感;以活动为媒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增加阅历;以实践为依托,组织学生体验生活,写自己欲罢不能的事,让生活为作文营造一方沃土,让生活浇灌作文芳草地,用生活的色彩装扮作文,用生活的情感营养作文,力求使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情趣,流淌出生动的生活语言,呈现出向上的生活心态。
二是形式序列:即游戏作文、实验作文、活动作文、素描作文、看图作文、材料作文、想象作文、应用作文、话题作文、交际作文、英语作文等形式。这些作文形式对作文有特别的催化作用。这样的作文做得多了,对作文的兴趣也就有了,更重要的是运用文字的基本功自然而然得到了锻炼,孩子们再也不用害怕作文了。
三是方法序列:即观察的方法、思维的方法、表达的方法等等。没有方法指导的作文训练注定是高耗低效的,因此我们特别重视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达方法的指导。以观察景物为例,一是多角度地观察,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变换各种角度;二是有顺序地观察,如从前到后,从里到外,或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次序有层次地进行观察;三是动静结合地进行观察,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四是调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其实,观察对象不同,观察方法也不同。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有指导的观察实践才能得以保证。
畅通四个渠道
1.牵手游戏:这里的游戏是个广义的概念,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游戏外,还包括比赛、竞猜、模拟、实验、操作、小品表演等活动。游戏是生活的反映,对作文有特别的催化作用。将游戏的观念引入作文教学,会带来很多好处。课上,做个游戏,素材有了,体验有了,情感有了,倘若这样的游戏作文做得多了,对作文的兴趣也就有了;更重要的是运用文字的基本功自然而然得到了锻炼,孩子们再也不用害怕作文了,再也不用挖空心思搜索枯肠攫取他们认为并不丰富的生活材料了。
2.跟进生活: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令人难忘的事。可是因为我们没有关注生活的习惯,所以很多有价值的事或熟视无睹,或等闲视之,或擦肩而过,难怪学生写起作文来觉得无话可说。其实,学生身边的资源很丰富,如家庭:洗碗大战、约法三章、今天我当家、减肥记事、帮老爸戒烟;社区:市场一瞥、集市小景、遛鸟、较量、我学会了砍价;街
道:红绿灯下、公交车上、算命;学校:热“闹”课堂、三八线、我的同桌我来选、午睡剪影、老师不在的时候、都是恶作剧惹的祸、不白之冤等等
3.走进自然: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并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春风,闻幽幽稻香,摘如雪棉花,钓龙虾,逮小鱼,捉螃蟹,看火烧云,赏水乡的绿色,听花开的声音,观察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目睹蚕儿入眠蜕皮吐丝结茧;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可以说,没有什么比置身于大自然更愉快的事儿了。亲近自然,拥抱自然,领略神奇,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嬉戏,学生就会占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实而丰富的素材,就会收获到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好文章。
4.驰骋想象: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表达内容。如,奇思妙想:汽车展望、我是一朵云、孙悟空上大学;虚拟人生:20年后再相会、假如我是哈利波特;宇宙天空:星球大战、太空历险;奇异发明:健脑帽、智能鞋;未来世界:未来的学校、未来的服装;克隆人生:复制地球、拷贝老爸;神奇旅行:漫游海底世界、火星探险;童话城堡:神奇的魔镜、马虎国奇遇;故事新编:南郭先生后传、叶公好龙新说;创新世界:太阳辞职、耳朵出走、五指大战„„
加强五个建设
队伍建设:我们特别重视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赠阅贾志敏、于永正、管建刚等作文教学名家有关作文教学的专著,印发作文教学改革前沿的理论文章,走出去观摩名师作文课堂教学,组织作文教学沙龙,围绕作文教学指导、修改、评价等环节展开了热烈而卓有成效的讨论,生发了作文教研的头脑风暴。此外还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让每个教师都会做二十个游戏、实验、魔术、小品,解决无米可炊与有米难炊的问题。一系列活动增强了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方面的内功。
课题建设:我们申报并启动了作文课题研究。一是低年级作文早起步研究,二是童诗导写研究,三是作文教学中“真情独感”写作的探索和实践研究,四是创新作文评改方式研究,五是学科教学与习作训练的整合研究。其中,《学科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将各科教学巧妙地整合起来,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效率和各科教学的质量,保障了学科教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此外,我们还将作文课纳入校内“情智杯”我最满意的一节课的评比范围,定期召开作文教学经验交流会,承办市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会,规定教师每学期撰写一份作文教学论文,精心设计两份生活作文教案,切实提升了教师作文教学的水平。
教材建设:按不同的序列编印适合校情的作文教材。按内容序列,编订四本生活作文教学设计;按年段序列,整理六本作文教学设计;按形式系列编辑10余本教学设计,如《游戏
作文教学设计》《实验与魔术作文教学设计》《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素描作文教学设计》《话题作文教学设计》《交际作文教学设计》《绘本作文教学设计》等,同时建立课件包和资源库,既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也为日后的作文教学实践提供充分准备,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负担。
阵地建设:那就是班有作文园地、组(年级组)有作文之窗(四个年级分别取名浅荷照水、蓓蕾初绽、雏鹰展翅、墨痕流韵,陈列于三个楼层)、校有“作文之星”佳作展览,营造浓郁的“我爱写作文”氛围,此外还办有“蕴华”儿童诗社、“海池河畔”文学社等,各年级组按月出版校报,学校网站开辟了学生习作专栏,并创办了集成少儿学院文学系,以此为依托的“小主持人班”“故事大王班”“小作家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活动,使作文特色学校的创建走上了快车道。
平台搭建:以“快乐作文月月赛”为重头戏,搭建快乐作文月月赛、实小杯作文竞赛、各类公益性征文竞赛等平台,同时,我们还创办了《小作家》月刊,并为个人和班级编辑作文专辑。我们有这个打算,从目前的四年级起,为每个学生建立作文档案,争取为每个学生或者大多数学生出一本或一本以上个人作文集,让作文集记录与见证他们在实验小学的美好时光和成长足迹。
作文教学特色胜春风,素质教育之花朵朵开。近年来,我校有数千人次学生习作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或发奖,《七彩语文》《少年文艺》等品牌刊物还以专栏报道了我校童诗创作与作文教学的成果。教师有数百人次获全国、省、市作文优秀指导老师奖。上海《少年文艺》授予我校“少年儿童文学创作教学示范基地”。可以自豪地说,兴化文学现象在实验小学得到传承与弘扬,“快乐生活、快乐体验、快乐作文”的愿景在实验小学成为现实,作文教学催开了水乡璀璨的素质教育之花。
第四篇: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范文)
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丰宁二中
杜明欣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
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面对新课程,教师将一切从新开始: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理解课程,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设计教学。这对我们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成为专业发展的排头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做到以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核心内容。
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我们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我们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更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就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培训———提升理论修养
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专业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自己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提高自身修养。利用每次业务学习时间向广大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珍惜教育专家或名师来学校讲座的机会。我们自觉的参加学历进修,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
三、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时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
集体备课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其一,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课本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电脑中;其三,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四、集体评课———案例引领式校本培训
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集体评课应达到以下目标:其一,评出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能加快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五、积极听课———创建更广泛的交流平台
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在听课中,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言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教学的不足与欠缺。通过听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团 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更离不开自身的奉献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五个条件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五篇:树卓越文化 引领特色发展
树卓越文化 引领特色发展
4月1日下午,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在建工楼三楼会议室召开理论中心组“大学文化”学习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更好地理解、传承与发扬土木学院“永争第一”文化和钢筋混凝土精神,就当前土木学院精神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院领导及全体理论中心小组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陈雁书记主持。大家重点围绕校党委副书记梁远海在介绍中山大学时提出的“大学是学术共同体”、“教授就是大学”、“善待学生” 三大理念展开深入研讨,小组成员积极发言,现场讨论气氛活跃。教职工一致认为,在我校筹建、更名广西科技大学的关键时期,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土木学院需要进一步提升“软实力”,特别需要在科研立项和专利申请方面有所突破,以文化创新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强调精神驱动促进事业发展,力争通过和谐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土木学院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活动2012年“攀登计划”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化建设旨在进一步加强土木学院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综合素质,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解放思想转观念 深入调研促发展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赴广西医
科大学开展调
研工作
4月6日,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成员在党总支书记陈雁、副书记周明的带领下,赴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调研学习。
此次学习交流活动受到基础医学院党委罗桓书记、王宇清副书记的热烈欢迎。会上,罗桓书记向土木学院老师们介绍了基础医学院的概况,特别是在教学、科研、专业设置、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情况,并分享了方面的经验。
陈雁书记对罗书记提到的基础医学院医学基础论坛、未来学术之星、党建工作、魅力团支部评比等多项工作表示赞赏。同时,也介绍了广西工学院大学生创业情况和学生工作开展的相关情况,并希望兄弟院校在学风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各方面多给予指导,能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随后,双方老师分别就党建工作、团建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资助工作、学风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交换意见。
调研学习是土木学院“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攀登计划”中的主要内容,通过此次调研工作,双方增进友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获取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为土木学院扎实有效地开展“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和有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和学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