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小学校园足球特色项目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构建小学校园足球特色项目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足球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它是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开展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走过了将近20年的漫漫长路,但近些年来,中国足球在国际足坛的表现却令每一位中国足球人感到失望。2010年亚洲青年足球赛,国青队遗憾落败无缘世青,2010年10月,中国国少冲击世少赛未果。如果说国家队的失败让人沮丧,那么国青和国少的没落则让人绝望。因为它意味着未来的5年或10年内,中国足球不可能有任何的起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中国足球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中国足坛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之后,“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句口号已是共识。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直接足球乃至足球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足球运动最重要措施。只有切实抓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雄厚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库,真正普及青少年足球运动,才能为我国足球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坚实的基础。至此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于2009年4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总局每年投入4000万专款发展校园足球。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10年开始,白塔小学正式将足球作为学校的一个特色项目来建设,当年被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命名为“辽宁省首批校园足球试点学校”。学校体育组从2010年9月正式将足球课列入课表,每班每周有一节足球课,另加每一年级一节足球选修课。体育教师全员参与,都能够按时上满足球课时,使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普及率达到百分之百。师生对足球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足球的一些基本技能,班班组织足球队,每年举行的足球比赛和足球趣味活动更是将学校的足球运动推向高潮,足球氛围的形成推进了足球活动向着普及与提高方向同时发展。校足球队成员利用自己的号召力自主组织以沈小海精灵品牌命名的足球俱乐部,现已形成每班有班俱乐部、每个年级段有段俱乐部。学校体育工作者通过借鉴其他地区学校学生足球俱乐部的研究,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创新,进行整合,在学校体育中心的领导下带领全校师生,更加全面专业地进行小学足球普及方式的研究与推广。
本课题正是以足球普及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2010年至2016年白塔小学足球运动开展为观察样本,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法,调查法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和活动方式,构建校园足球特色项目。使校园足球运动从单纯追求名次荣誉的功利主义思想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通过对足球知识和足球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形成学校特色。使师生能够充分体会到体育运动的精神、足球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课余训练水平等进行有益的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和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等重要文件,为学校构建校园足球特色项目指明了方向。
2.终身体育的需要。一直以来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终身体育的兴起,各国都非常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拓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功能,有必要对传统的体育活动形式进行改革。以构建校园足球特色,作为积极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就是一种尝试。
3.教育心理理论指出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和人生态度。而足球运动的特点就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勇敢、坚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具有显著的作用。足球是一种精神,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校园足球特色项目融入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体系的研究:
(1)每班每周三节体育课中,开设一节以足球为主要教材内容的体育课。把足球运动中的各项技术分解到各个年级,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进行教学。形成学校《足球校本课程教材》。
(2)在每周的体育选修课中,每一年级段开设两班足球小社团,每周六的双休日体育类兴趣班上开设足球兴趣班,学生自主报名参加。确定具体技术动作或项目,作为学生“体艺2+1”体育类技能选测项目,并制定出具体的考核标准和要求。
2.校园足球特色项目融入“阳光体育系列竞赛活动”的研究: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班班组建一支足球队。结合学校“阳光体育系列竞赛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足球周活动,高年级有年级联赛,低、中年级有趣味的足球游戏,单项技术比赛。
3.构建校园足球特色项目运行模式的研究:以东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依据,开办“海精灵”足球俱乐部,组成学校男、女足球队。并与本地足球俱乐部或知名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校园足球推广提供了训练(比赛)装备和设施以及专业的技战术训练保障。
4.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研究: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和各种媒体,如红领巾广播站、学校电视台、学校网页设立专题,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环境和氛围,推动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2)定期结合“世界杯”、“奥运会”大型体育赛事,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绘画、手抄报、啦啦队、海报等比赛,使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3)积极发动学生走向社区,“小手拉大手”,向家长、社区宣传健身的重要性,介绍健身的方法、技巧,推广足球项目,让社区居民理解足球教学,欣赏足球教学,关心足球运动,参与足球运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使全校师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足球文化,学习足球技能,并将足球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养成正确、科学的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锻炼一支有一定战斗力的足球队伍,使学生真正的从足球课中快乐体育,放飞梦想,达到练球、练人、练精神的目的。
3.通过研究,把小学足球教学普及方式的开发实施为学校其它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又一个样板,也为探究型课程的开发和设置提供了一次实践机会。
4.通过研究,利用学校平常的常规教学模式与足球兴趣培养相结合,健全了学校足球运动普及方式,通过学生管理自己的足球俱乐部锻炼提高学生实践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5.通过足球校本课程开发,培养多样化、个性化的少儿体育人才,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使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得到提高,实现教师个性特长良好的发展,为足球的基础教育事业创造一个新的普及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社会化原则:在实践活动中、应最大程度地融入社会,以小足球推动社区健身热潮,利用校内外辅导力量,做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定点、定时与灵活机动相结合。
2.激励性原则: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自信心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主体性原则:在实践研究活动中以队员为主体,充分体现队员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队员的主体积极性,帮助队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创造能力。
4.科学性原则:确定好小学足球校本课程教材编选的原则:内容与目标相一致的原则,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性与适度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普及性与提高性相结合的原则。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从学科多角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案例研究法:追踪记录在研究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个体纵向的原始资料,形成个案。积累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形成典型的活动案例。并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搜集等途径,对于已经发生的、典型的教育教学事件,撰写成描述性文字材料,然后以公正的态度对其进行评析反思或得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行动研究法: 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与实际经验,教师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对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诊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拟订实施计划,精心组织活动。坚持行动中研究、研究中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原则,通过研究,修正和完善原有理论假说,为本课研究提供多种操作模式。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及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3月—5月): 1.成立课题专家指导小组,课题研究领导工作小组。2.学习有关本课题的指导意见和理论材料。
3.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实验实施管理办法及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8年7月): 1.组织教师编写足球校本课程开发教材。本课题开发方案和研究细则,培训教师.按照方案进行课题开发。
2.组织体育教师全面实施课题并组织开展培训交流活动。3.指导学生自主建立在东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领导下的各级“海精灵”足球俱乐部,俱乐部各部门讨论制定各种工作计划,规章制度,确定活动内容,进行各种具体活动和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实践研究工作。
4.通过组织观摩、研讨、讲座、汇报、竞赛等活动,反馈本课题实施情况,交流实施经验、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总结改进实验工作。
5.随时总结,做好实施过程的分析和管理,提炼实验结果。
第三阶段:课题深化,验收阶段(2018年7月—9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总结,整理材料,撰写课题报告。
2、举行一次课题成果展示活动,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典型的活动方案、案例、活动过程,制作足球特色项目活动光盘,形成专集。
3、做好实验成果的推广工作。
九、课题组成员分工
组长:刘广(辽阳市中小学足球教练 中学一级教师)负责策划与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调整实验的全过程,并进行实验总结和理论研究。
组员:某(白塔小学足球教练
小学一级教师)
某(白塔小学足球教练
小学一级教师)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协助组长做好校园足球特色项目的开展,并做好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
十、预期研究成果
1.教师撰写关于俱乐部活动,创建的足球课程教育品牌以及新时期体育教育工作模式,校本课程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及经验总结,形成课题报告,汇编成《校园足球特色项目成果汇编集》。
2.形成班级有队队,学校组建男、女足球队,每年代表学校、白塔区、辽阳市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比赛,力争取得佳绩。
3.制作成“白塔小学校园足球特色项目活动展”光盘。
第二篇: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014年11月26 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议上对校园足球做出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抓好青少年足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校园足球普及,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全面发展,夯实国家足球事业人才基础。进入2015年,伴随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及《教育部等6个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公布,校园足球改革迈出了基础性的一步,学校体育改革也明确了突破的方向。
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最核心、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做好校园足球的教学工作。《实施意见》要求每周至少安排1节足球课,这每周1节足球课怎样去编排、组织,如何让这些学生在足球课上感受到足球带给他们的快乐并掌握基本的足球技术,从而为他们将来喜欢足球、热爱足球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校园足球工作中一个最核心的任务。
要做好这件事情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如,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达到的基本技术要领是什么?从一年级开始教什么技术?二年级教什么技术?如何进行有效的足球教学?如何把足球课和现有的体育课程体系紧密结合系统地开展足球教学?要解决这些问题,显然建设“校园足球”校本特色课程是当前推进校园足球的最紧要课题。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校园足球:广义是指在校园里开展的一切足球活动,包括足球课、足球训练、足球比赛、足球文化体验等活动。在本课题中具体是指以每周1节足球课为核心的教学活动。
通过研究,使师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足球文化,学习足球技能,并将足球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养成正确、科学的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校本课程:本课题中指国家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本校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
通过研究,建立新的足球课程体系,使校园足球特色课程融入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体系,使常规教学模式与足球兴趣培养相结合,完善校园足球运动普及方式。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开发校园足球游戏。以足球运动为主体、以足球游戏为手段、建构游戏体系,把欢乐的元素植入到足球运动中去,引导学生体验足球运动,激发少年儿童对于足球的兴趣,加快足球运动推广普及。让更多青少年学生热爱足球、享受足球,使参与足球运动成为体验、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
(2)开发学校《足球校本课程教材》,开设一节以足球为主要教材内容的体育课。把足球运动中的各项技术分解到各个年级,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进行教学。(3)把足球作为学生“体艺2+1”体育类技能选测项目,并制定出具体的考核标准和要求。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拟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不同方法。同时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从学科多角度开展研究,把握国内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案例研究法:积累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形成典型的活动案例。并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搜集等途径,对于已经发生的、典型的教育教学事件,撰写成描述性文字材料,然后以公正的态度对其进行评析反思或得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行动实践研究法: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与实际经验,教师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对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11月—12月)1.成立课题专家指导小组,课题研究领导工作小组。2.学习有关本课题的指导意见和理论材料,完成申报立项及开题报告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年1月—2018年6月)1.组织教师编写足球校本课程开发教材。
2.组织体育教师全面实施课题并组织开展培训交流活动。3.通过组织观摩、研讨、讲座、汇报、竞赛等活动,反馈本课题实施情况,交流实施经验、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总结改进实验工作。
4.随时总结,做好实施过程的分析和管理,提炼实验结果。
第三阶段:课题深化,验收阶段(2018年7月—2018年9月)1.按课题方案进行总结,整理材料,撰写课题报告。2.举行一次课题成果展示活动,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典型的活动方案、案例、活动过程,制作足球特色课程活动光盘,形成专集。
3.做好实验成果的推广工作。
五、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教学设计 2.自编足球操 3.系列校园足球游戏 4.校园足球校本教材 5.教学论文
6.校本课程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及经验总结,形成课题报告,汇编成《校园足球特色课程成果汇编集》。
第三篇:校园足球特色项目的实践与研究
校园足球特色项目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足球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它是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开展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走过了将近20年的漫漫长路,但近些年来,中国足球在国际足坛的表现却令每一位中国足球人感到失望。2010年亚洲青年足球赛,国青队遗憾落败无缘世青,2010年10月,中国国少冲击世少赛未果。如果说国家队的失败让人沮丧,那么国青和国少的没落则让人绝望。因为它意味着未来的5年或10年内,中国足球不可能有任何的起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中国足球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中国足坛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地震”之后,“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句口号已是共识。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直接足球乃至足球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足球运动最重要措施。只有切实抓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雄厚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库,真正普及青少年足球运动,才能为我国足球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坚实的基础。至此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于2009年4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总局每年投入4000万专款发展校园足球。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10年开始,沈家门小学正式将足球作为学校的一个特色项目来建设,当年被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命名为“浙江省首批校园足球试点学校”。学校体育组从2010年9月正式将足球课列入课表,每班每周有一节足球课,另加每一年级一节足球选修课。体育教师全员参与,都能够按时上满足球课时,使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普及率达到百分之百。师生对足球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足球的一些基本技能,班班组织足球队,每年举行的足球比赛和足球趣味活动更是将学校的足球运动推向高潮,足球氛围的形成推进了足球活动向着普及与提高方向同时发展。校足球队成员利用自己的号召力自主组织以沈小海精灵品牌命名的足球俱乐部,现已形成每班有班俱乐部、每个年级段有段俱乐部。学校体育工作者通过借鉴其他地区学校学生足球俱乐部的研究,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创新,进行整合,在学校体育中心的领导下带领全校师生,更加全面专业地进行小学足球普及方式的研究与推广。
本课题正是以足球普及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2010年至2012年沈家门小学足球运动开展为观察样本,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法,调查法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和活动方式,构建校园足球特色项目。使校园足球运动从单纯追求名次荣誉的功利主义思想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通过对足球知识和足球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形成学校特色。使师生能够充分体会到体育运动的精神、足球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课余训练水平等进行有益的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和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等重要文件,为学校构建校园足球特色项目指明了方向。
2.终身体育的需要。一直以来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终身体育的兴起,各国都非常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拓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功能,有必要对传统的体育活动形式进行改革。以构建校园足球特色,作为积极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就是一种尝试。
3.教育心理理论指出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和人生态度。而足球运动的特点就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对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勇敢、坚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等具有显著的作用。足球是一种精神,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校园足球特色项目融入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体系的研究:
(1)每班每周三节体育课中,开设一节以足球为主要教材内容的体育课。把足球运动中的各项技术分解到各个年级,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进行教学。形成学校《足球校本课程教材》。
(2)在每周的体育选修课中,每一年级段开设两班足球小社团,每周六的双休日体育类兴趣班上开设足球兴趣班,学生自主报名参加。确定具体技术动作或项目,作为学生“体艺2+1”体育类技能选测项目,并制定出具体的考核标准和要求。
2.校园足球特色项目融入“阳光体育系列竞赛活动”的研究: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班班组建一支足球队。结合学校“阳光体育系列竞赛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足球周活动,高年级有年级联赛,低、中年级有趣味的足球游戏,单项技术比赛。3.构建校园足球特色项目运行模式的研究:以东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依据,开办“海精灵”足球俱乐部,组成学校男、女足球队。并与本地足球俱乐部或知名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校园足球推广提供了训练(比赛)装备和设施以及专业的技战术训练保障。
4.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研究: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和各种媒体,如红领巾广播站、学校电视台、学校网页设立专题,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环境和氛围,推动小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2)定期结合“世界杯”、“奥运会”大型体育赛事,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绘画、手抄报、啦啦队、海报等比赛,使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
(3)积极发动学生走向社区,“小手拉大手”,向家长、社区宣传健身的重要性,介绍健身的方法、技巧,推广足球项目,让社区居民理解足球教学,欣赏足球教学,关心足球运动,参与足球运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使全校师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足球文化,学习足球技能,并将足球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养成正确、科学的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2.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锻炼一支有一定战斗力的足球队伍,使学生真正的从足球课中快乐体育,放飞梦想,达到练球、练人、练精神的目的。
3.通过研究,把小学足球教学普及方式的开发实施为学校其它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又一个样板,也为探究型课程的开发和设臵提供了一次实践机会。
4.通过研究,利用学校平常的常规教学模式与足球兴趣培养相结合,健全了学校足球运动普及方式,通过学生管理自己的足球俱乐部锻炼提高学生实践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5.通过足球校本课程开发,培养多样化、个性化的少儿体育人才,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使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得到提高,实现教师个性特长良好的发展,为足球的基础教育事业创造一个新的普及方式。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社会化原则:在实践活动中、应最大程度地融入社会,以小足球推动社区健身热潮,利用校内外辅导力量,做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定点、定时与灵活机动相结合。2.激励性原则: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自信心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主体性原则:在实践研究活动中以队员为主体,充分体现队员的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队员的主体积极性,帮助队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创造能力。4.科学性原则:确定好小学足球校本课程教材编选的原则:内容与目标相一致的原则,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性与适度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普及性与提高性相结合的原则。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从学科多角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案例研究法:追踪记录在研究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个体纵向的原始资料,形成个案。积累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形成典型的活动案例。并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搜集等途径,对于已经发生的、典型的教育教学事件,撰写成描述性文字材料,然后以公正的态度对其进行评析反思或得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行动研究法: 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与实际经验,教师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对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诊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拟订实施计划,精心组织活动。坚持行动中研究、研究中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原则,通过研究,修正和完善原有理论假说,为本课研究提供多种操作模式。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及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9月—10月): 1.成立课题专家指导小组,课题研究领导工作小组。2.学习有关本课题的指导意见和理论材料。
3.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实验实施管理办法及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7月): 1.组织教师编写足球校本课程开发教材。本课题开发方案和研究细则,培训教师.按照方案进行课题开发。2.组织体育教师全面实施课题并组织开展培训交流活动。
3.指导学生自主建立在东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领导下的各级“海精灵”足球俱乐部,俱乐部各部门讨论制定各种工作计划,规章制度,确定活动内容,进行各种具体活动和足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实践研究工作。
4.通过组织观摩、研讨、讲座、汇报、竞赛等活动,反馈本课题实施情况,交流实施经验、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总结改进实验工作。
5.随时总结,做好实施过程的分析和管理,提炼实验结果。
第三阶段:课题深化,验收阶段(2013年7月—9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总结,整理材料,撰写课题报告。
2、举行一次课题成果展示活动,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典型的活动方案、案例、活动过程,制作足球特色项目活动光盘,形成专集。
3、做好实验成果的推广工作。
九、课题组成员分工
组长:薛黎明(沈小体育中心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负责策划与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调整实验的全过程,并进行实验总结和理论研究。
组员:王 忠(沈家门小学足球教练 中学二级教师)叶煌东(沈家门小学足球教练 小学一级教师)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协助组长做好校园足球特色项目的开展,并做好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
十、预期研究成果
1.教师撰写关于俱乐部活动,创建的足球课程教育品牌以及新时期体育教育工作模式,校本课程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及经验总结,形成课题报告,汇编成《校园足球特色项目成果汇编集》。
2.形成班级有队队,学校组建男、女足球队,每年代表学校、普陀区、舟山市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比赛,力争取得佳绩。
3.制作成“沈家门小学校园足球特色项目活动展”光盘。
第四篇:“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主课题《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与研究》于去年12月份被批准为新郑市立项课题,经上级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和谐校园”。要理解“和谐校园”的概念,就要理解“和谐”的含义。什么是和谐?“和”者,和睦也,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本课题中的“和谐”是指人们对对象事物自身各要素之间和对象事物与外界之间关系所处状态的一种肯定性的主观评价或者描述。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它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氛围的和谐等等。学校的师生在这种环境下,心情舒畅,真诚信任,相得益彰,教学相长,协调发展。多数感到满意、快乐。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1、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2、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在国内正在兴起,有部分学校已经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及教学与科研等之间的和谐关系,丰富构建和谐校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4、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课题研究中的实践活动,我们准备逐步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条例,用规章制度和奖惩条例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构建和谐校园;积极探索在提倡优质、均衡教育的今天,农村初中学校如何更好地构建素质教育和人民群众迫切希望的一流教育(科学、规范、有效)之间的和谐。
(三)主要的研究内容:
1、研究如何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在这里,首先要着重研究的是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大力推行赏识教育,发现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优点,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让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只有学生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诲,把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给老师,才能构建真正和谐的校园。在操作上,一是要信任学生,架起桥梁。教师通过自己的眼光、手势、语言等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对他的信任;二是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倾听学生的心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让他自己也参与到教育中来,发挥互动作用。三是激励学生,彼此自豪。用一双善于捕捉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四是提醒学生,学会批评。当学生有过错时,从善意的立场出发,及时给予提醒和暗示。
第二个值得研究的关系就是管理者和教师的关系。作为领导,要懂得尊重教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师有知识、重修养、主体意识强,具有强烈的自尊心。这一心理特点,表现在事业上,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重视和肯定,在人际关系上,则表现为渴望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在工作中教师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更希望得到学校领导乃至全社会的认可。教师的劳动是艰苦和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因此要为他们提供充实的图书资料、充分的工作时间、安静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氛围等。教师需要在工作中得到领导的理解、支持、帮助和尊重。对教师的工作应多加鼓励、赏识和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2、研究如何构建和谐的科际关系。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升学压力,由于中考高考的因素,在无意中形成“主科”和“副科”的概念。属于考试科目的是主科,分值比例较大的是主科,其余均为副科。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对不同学科、课时有了偏斜,难以形成教师的团队意识,学生也不同程度地畸形发展,难以成就全才。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构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和谐关系,使教师和学生都转变观念,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成为课程改革的生力军。
3、如何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弘扬“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敢于创新”的校园文化,以文化凝聚人心,形成认真敬业、爱生进取的教风,刻苦自主、尊师守纪的学风,求真务实、民主和谐的校风。开展“谈话工程”,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心灵沟通;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密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开展帮贫扶困的“爱心工程”,帮助贫困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开展“助人为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敬老意识;设立“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学习进步快的学生;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在信任中铸造学生诚实守信的美德;设立“校园精神文明督导队”,积极吸纳学生参加学校的民主管理;开展各种学生问卷调查,把民主监督的权利还给学生。
(四)研究过程和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题坚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以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为指导,主要采用行动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经验总结和文献研究等方法,以获取构建和谐校园方面的可行性及主要经验。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1、建题阶段
确定课题小组组长、副组长及核心人员名单,进行分工,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综合,收集资料,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与研究》作为本校的主课题。
2、第一实施阶段
制订出课题实施的工作计划,将任务分解到各教研组。目前我校部分教研组及教师已经完成了子课题的初步方案。例如由教导主任周惠东主持的《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已申报为市级立项课题。在这一阶段末期写出课题第一阶段小结。通过小结分析阶段性经验及方案的不足之处,及时修正方案。
3、第二实施阶段
根据第一阶段的修正情况,继续进行相关的研究,汇总各组、室的研究情况,写出第二阶段的小结。
4、结题阶段
通过以上几个阶段的研究,分析整理所获取的各种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提交有关专家进行评审鉴定。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并向外进行推广。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在与学校发展相关的人、事、物、景、情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协调、均衡、有序。所谓人,就是学校的教职员工和与学校发展有紧密关系的社会人;所谓事,就是学校的岗位设置、人员的安排、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落实、后勤的服务保障和教学的考核评价等;所谓物,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设施配置、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等;所谓景,人、事、物即为校园的风景线,校园的景泛指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科学合理的校园布局、优美的校园环境;所谓情,情是上述四者和谐的基础,人决定了事,人决定了物,人决定了景,因此人是关键。而人是有情感的人,人是情的载体,情是人的纽带。唯有在人、事、物、景、情方面达到了和谐,我们才算是真正做到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才算是真正关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特长成长,关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
第五篇:《构建硬笔书法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项目开题报告
《构建硬笔书法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项目开题报告
新郑市梨河镇绰刘完全小学
王治平
《构建硬笔书法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项目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写字确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写字,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手好字能与人终身为伴,能使人终身受益,因而抓好写字教学,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意义重大。目前写字教学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
1.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不会正确使用书写工具,错误的执笔、坐姿等习惯严重影响学生视力和身体发育。
2.写字课利用率不高。写字课成了课表上的装饰,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3.教师中对写字教学和语文教学意义的认识存有偏见,认为写字教学只是识字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写字教学在课程安排中只占了一节课,从来没有单独的检测,给教师造成误解:写字不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学中出现了写字与育人,写字与识字、阅读、写作以及习惯培养相脱离的现象。
4.教师的观念有待更新。教师对学生写字质量的要求只局限于是否正确、整齐,忽视了汉字形体美和基本的书写规律。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要求,及目前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项目组开展研究,旨在提高写字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潜移默化,发挥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根基。郭沫若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对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横,最容易误事。练习写字可以免除这些毛病。”这番话道出了写字的真谛。本项目结合目前写字教学中存在的四类问题,深入开展研究,并对研究结论进行大胆实践,提高研究的有效性与实践性。从而达到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进而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孜孜不倦的学习毅力,知难而进的学习意志,细致缜密的观察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乃至其终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二)项目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本项目所指“硬笔书法”不同于以往单纯的、机械的写字训练,是建立在新课标中提出的“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基础上,从渗透写字方法、培养写字兴趣和习惯入手,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坚强品格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
硬笔书法是指以硬质书写工具创作,以汉字为表现对象并符合其书写规则,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很高欣赏价值的汉字造型艺术,简要的说就是以硬笔为书写工具的写字艺术。小学硬笔书法教学是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小学生进行以钢笔、铅笔和圆珠笔为书写工具,以汉字的点画用笔、单字结构和书法作品的章法、神韵及其内含的人文精神为教学内容,在价值取向上首先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一种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感悟硬笔书法的美,了解硬笔书法的基础知识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探究硬笔书法的内在规律,从而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学校教学。
二、研究的主要目标:
(一)从育德、启智、健体、审美四个维度努力构建一套符合学生认识特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丰厚校园人文内涵的硬笔书法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生校园生活,精心培育学校的人文精神,使硬笔书法艺术与校园人文内涵紧密交融,强化其育人功能。
(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学生硬笔书法表现力,培养众多的硬笔书法爱好者,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赋予硬笔书法的经典性与现代感。
(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挖掘硬笔书法与育人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硬笔书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创造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书法创作、鉴赏与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项目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的内容:
1.育德功能的开发; 2.启智功能的开发; 3.健体功能的开发; 4.审美功能的开发。
(二)本项目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小学生目前写字习惯及其养成原因;
2.汉字的笔画特征、间架结构的表述与学生的理解掌握; 3.如何通过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规范,达到感受汉字形态美,进 而在书写中流露出书法味的目的;
4.创造新型的适合学生特点,形式多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的规范汉字书写的新方法、步骤和措施。
难点:
1.学生的年龄与写字能力的辨析; 2.项目研究受学生个性差异影响大。
四、项目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一)研究方法: 本项目研究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这是一种实用取向的研究,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导向,以改进实际工作、提高行动质量为首要目标。文献查阅、调查研究、观察法、个案法等方法也综合运用。
(二)研究途径:
1.开设硬笔书法课程,进行写字训练(要求学生固定练习本,固定时间,固定练字,不断强化写字习惯)。
2.积极开展各种书法教育研讨交流活动(开展或参与硬笔书法比赛和展览,让师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3.建设浓郁的校园文化,进行环境的有效熏陶。4.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
五、项目研究的步骤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 1.确立研究项目
2.学习有关理论,学习有关硬笔书法教学的资料和成功经验。3.进行研究设计,制定研究工作计划。
(二)实施阶段: 主要工作:
1.进行项目开题论证。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项目研究。
(1)进一步培植校园硬笔书法人文内涵,构建校园硬笔书法教育的人文环境。
(2)从育德、启智、健体、审美四个维度初步构建一套符合学生认识特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丰厚校园人文内涵的硬笔书法的课程体系。
(3)总结分析构建校本课程时硬笔书法教学的经验,结合硬笔书法育德、启智、健体、审美四大功能进一步深入硬笔书法教学研究,在挖掘硬笔书法与育人的关系的同时,继承并宏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赋予硬笔书法的经典性与现代感。
(4)根据所临字帖的风格,引导学生从继承到创新,从模仿到创造,逐步形成自己的独有的硬笔书法风格,在继承与宏扬艺术的同时,实现创新性人格的形成。
(5)分析研究资料,完成结题报告。
3.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4.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三)总结评价阶段:
对研究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对科研成果的价值进行论证和评定。
六、项目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及创新点欲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1.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不会正确使用书写工具,错误的执笔、坐姿等习惯严重影响学生视力和身体发育;
2.写字课利用率不高。写字课成了课表上的装饰,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3.教师中对写字教学和语文教学意义的认识存有偏见,认为写字教学只是识字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4.教师的观念有待更新。
(二)创新点欲解决的问题 1.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2.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 3.增强学生触类旁通的意识; 4.提高学生欣赏评价的水平。
七、项目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一)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世代积淀的民族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而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今天,硬笔书法更是以其便洁的实用性、独特的艺术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成为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所使用的都是硬笔,因而,硬笔书法是学生常见的、最为多运用的一项技能,而对小学生进行硬笔书法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智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本项目较好地把握了国内外研究动态,并建立在我县贯彻执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实施方案的基础之上,这有利于本项目的深入研究。
(三)目前,我们的学生获得了县级、市级的奖项,也培养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书法艺术修养深厚的师资队伍。这一切,无疑为本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四)参加研究人员都是第一线的硬笔书法骨干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大部分研究人员多次参与省、市规划项目的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
(五)学校领导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对本项目的研究高度重视,不仅给予经费上的保证,学校领导直接参与本项目的研究与管理,这都为本项目研究的成功实施提供保证。
八、项目研究的参考文献
[1]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第103、109、110、142、154期; [2] 《好字是怎样练成的》,裘成源著,宁波出版社; [3] 《汉字硬笔书法教程》,叶绍明著,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