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入桥头堡实践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桥头堡战略)
Crazyman86
桥头堡是陆桥经济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港口的性质、运输线路的便捷和政府部门的定位是确定桥头堡的主要依据;融国际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国际商贸中心,是桥头堡的主要功能定位。比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指的是一个经济带的起点城市。“桥头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
1、为控制重要桥梁、渡口而设立的碉堡、地堡或据点;
2、设在大桥桥头的像碉堡的装饰构筑物;
3、泛指作为进攻的据点。
事实上,“桥头堡”战略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昆交会期间,美国联邦快递集团亚太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云南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辐射功能,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航运输网络,联邦快递将积极开拓云南物流市场。新加坡三德集团更是提前看到“桥头堡”战略带来的投资机会,斥资3000万美元将其中国总部搬到昆明。继国家部委紧锣密鼓地调研云南“桥头堡战略”后,一些关键政策已经开始获得有关部委的正式支持。7月27日,云南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财政薄弱是云南桥头堡建设的一大瓶颈。云南省省长秦光荣认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全面推开,将为桥头堡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这次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标志着金融体系支持云南全面对外开放新时期的到来。”云南对外金融合作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云南财经大学东南亚南亚研究所所长胡列曲说。与此同时,云南有关部门还在与海内外金融机构、政府高官商讨如何加强泛亚地区财金货币合作大通道建设,如何对构建战略大通道和云南桥头堡建设形成金融支撑,等等。显然,云南桥头堡建设开始渐入佳境。按两个阶段分步推进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将在8月牵头编制《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专项规划》,并在11月份形成初稿。在这个专项规划编制之前,国家发改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托云南省社科院编制了《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专项规划制定指导意见》
云南桥头堡建设将是一个为期十年的中长期规划,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5年是云南桥头堡战略重点的突破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油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连通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2016-2020年则是重点突破,建成昆明、曲靖、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公路、铁道、航空、水运对内对外运输网络运输体系的建设;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新能源、特色农业、矿产加工、生物制药、旅游文化、金融交通运输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构建南北方向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包括泛亚铁路、泛亚公路,从深圳到广州、到南宁到昆明,到缅甸、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大陆桥,是支撑“桥头堡”的重要骨架。其中连接云南与缅甸的,主要包括经德宏从瑞丽出境的滇缅陆水联运通道、昆明—仰光高等级公路和泛亚铁路西线。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战略视野
一、为什么要叫桥头堡 个人对桥头堡的一点肤浅看法,用桥头堡取代以往的“东南亚、南亚大通道”的提法,可能是出于以下考虑:大通道的概念有其局限性,不足于完全概括目前中央给云南的定位。大通道更多强调的是物流作用,而桥头堡不但包括物流更包括产业基地,还包括开放前沿,是三位一体的提法。从字面理解,桥头本身就是一条通道,不过是云南是在这条通道的桥头位置;堡就是基地的意思,不光是物流通道,而且还是产业基地。面向西南开放,也就是说云南这个桥头堡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未来西南的经济整体崛起作为依托。胡主席去年来云南说要建桥头堡,不是随便说说的,也不是随便生硬制造一个概念的,这里面有很深的含义,可能凝聚着智囊团的心血。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云南省一直关注直达印度洋国际大通道的构建,即从西南方向形成一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而连接欧洲的新通道。这条从云南经由缅甸直达印度洋的大通道,要比目前经东南沿海绕道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行程短3000公里左右。据统计,目前中国出口货物有42%,原油进口的90%均经马六甲。一旦印度洋大通道贯通,云南将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贫困边陲,而成为开放的前沿。期待更多优惠政策云南将借助桥头堡战略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八个沿边经济区和四条经济走廊。其中,滇中城市经济圈是以昆明为核心,统领玉溪、曲靖、楚雄。八个沿边经济区将建成为加快口岸经济港、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跨境合作区、三头在外的产业聚集区、无障碍跨境旅游区、民族保护及生态保护试验区。四条经济走廊包括云南-河内、云南—曼谷、云南-皎漂、云南-印度加尔各答等点轴面的全方位立体式布局将增强云南在国内国外的市场辐射功能。齐欢称,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经济,将是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八个经济区及四条经济走廊的建设则是有利于加快沿线开发、承担向西南开放,增强市场的辐射功能。《指导意见》指出,云南在利用其区位优势的同时,应鼓励多种贸易方式的发展,促进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如,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启动,老东盟6国对我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至0.6%,到2015年,新东盟4国对我国90%产品实施零关税。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云南省外贸总额为61.2亿美元,增幅列居全国第二,对东盟的贸易额则同比增长54.2%。但云南主要商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机电、生活用品的出口,进口的主要是原材料,贸易结构和贸易量和其具有的区位优势不相符。在《指点意见》中,除发展云南六大支柱产业外,云南将作为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以促进其产业结构调整。
据了解,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深加工制造业为重点、进出口加工贸易业、进出口商品区、资源性精加工、现代物流业、承接两头在外的产业。另据知情者透露,国家发改委已表示,在规划的云南桥头堡重要产业中,将对云南现代物流产业加大支持力度。齐欢透露,云南向中央申请外向型的优惠政策,“政策的优惠远点要向深圳珠海看齐,近点要看齐广西、海南、两江新区、新疆喀什等政策。”
二、云南这块短板必需补上
为什么要强调云南桥头堡的作用,其实是在补短板,因为云南太落后了,拖了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后腿。按照木桶原理,一桶水的容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所以云南以及周边的老挝、缅甸,这三块短板必需补上。
举个例子,关于中国的梯度开发,中部塌陷了,中国的西部是很难发展好的,现在中国的中部逐渐崛起了,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期才真正到来。虽然西部大开发的概念提了10多年,中部发展不起来,是没有多少作用的。
同样的道理,大西南的成都与重庆相对发达,泰国、越南、新加坡、大马也相对发达,一南一北都行,偏偏中间地区不行,这样中国与东盟的经济深度对接就出现了真空地带,因此要填补真空必须建云南桥头堡。
云南桥头堡的建设推力是来自两方面的合力,一是成渝经济带的南下,二是泰国、越南等国的北上,在云南会师,这就是云南历史发展的最大机遇。
三、何时补云南这块短板,其实凸显中国战略大智慧
建中国——东盟贸易区已经提了很多年,明眼人都看得出云南就是拖自贸区发展后腿的主,为什么早先干什么了,不去补呢?这是因为,中国开放是一盘大棋,是有优先秩序的。中国的开放的方向,可以是欧美,可以是东北亚的日韩,也可以是南方的东盟,或者西南的印度„„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中国开放的主要姿态是面向欧美与日韩,这样就给东部沿海与东北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东盟与南亚只是作为开放的战略补充来使用的,也可以是作为未来的长期战略来布局,也就是说国家在东南亚与南亚投入的精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云南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被迅速边缘化的最根本原因。还不仅如此,中国——东盟战略,其实是两线开放,即以四川、重庆、云南为主的陆路南下战略,和以广东、广西为主的海路南下战略和陆路西进战略。为什么东盟博览会会被**总理拍板落户南宁,其实不是因为广西厉害,而是因为珠三角是亚洲新生经济的一个增长引擎,东盟各国迎接中国的开放姿态是向着广东方向的,而其中也有一个开放的短板,那就是广西,中央政府不得不用倾斜政策来拉升塌陷的广西。
为什么2003年不拉云南呢,因为拉云南的成本太高,见效太慢,中国政府正在忙着赚钱,云南就先雪藏吧,先让广西出几年风头。可到了2007年以后,形势就完全变了,首先是欧美的外需市场疲软,广东作为经济增长极的效应在持续衰弱,中国需要在勉力维持欧美市场的情况下,积极开辟经济新的增长点,这样一来,内需与周边国家的外需市场就提到重中之重的战略上来,在这个层面来审视云南,其实我们云南是处于周边国家的外需战略与大西南的内需市场战略的双重辐射之下,而且两者是相辅相承的,没有中国西南地区强劲的内需市场,周边的东盟与南亚外需市场也不会得到极大的释放,而周边旺盛的外需也会极大的促进西南内需的发展。除了需求外,当然还有投资,不管是引进周边国家的外资,还是中国走到东盟、南亚进行投资,都是跟需求市场息息相关的,也是相互促进的。
首先看西南地区的内需。
沿海出口受阻,自然很多企业就会把目光转向内地,目前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中部和西部的成都、重庆、西安等地,所以成渝经济带的崛起对云南经济的拉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成都与重庆发展起来了,必然要向周边扩张,云南主动迎接成渝经济带的发展,肯定是借力发力的大好事,还可进一步把这股力量引向东盟与南亚,从而使得自己变成开放的桥头堡,就像2003年以后,广西把广东的力量通过广西境内引到东盟,从而使得自己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其次,看东盟、南亚的外需与投资市场。
其实,印度、泰国、越南等国的处境是跟中国一样,以前都向美国看齐,而现在呢对欧美的贸易能维持现状就谢天谢地了,这些国家也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中国肯定被其寄予了厚望,这样一来中国与东盟、南亚就在深度合作上达成了共识,有了共识就好办了,大家一起大力推动就可以了,不像以前大家都太看重美国了,各怀鬼胎,出工不出力,导致自贸区的建设雷打得天大,雨下得很少。既然大家真心来建了,那么区域内的云南、老挝、缅甸三个横在中部地区的短板肯定要解决,不然会严重影响区域的深度合作。
这就是忽视云南几十年的中央政府,突然吼起来要把云南建成桥头堡的深层次原因,因为这不但可以救急,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为中国不能把所有的宝都押在欧美与日韩身上,就像中国的外汇储备的投资对象不再局限于美国国债,而是分散到多个国家一样。
所以,云南的发展机遇是源自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出现,也正因为此,其不可能像当年的沿海地区一样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中央在关照云南的同时,也在关照西安、兰州、新疆等地,多点开花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因此,终于引起中央重视了固然是喜事,但我们也要看到自身塌陷太久,积淀太差,需要时间来培养元气,云南经济的真正起飞还需要待以时日。
四、云南开放需要纵横战略
南下战略很清楚,就是依托成渝经济带的广阔腹地南下东盟,而西进战略被很多人局限于仅仅是云南西进南亚,这无疑犯了将东盟与南亚市场分开来看的弊端,其实从最大格局来看,其实是中国——东盟——南亚市场,这可是覆盖整整30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在这个市场里有两个经济增长引擎,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印度,其交汇点就是云南与东南亚。因此,中国的战略是南下、西进,而印度的战略是东进、北上,云南位于这个市场的中部,以上四个战略都是绕不开云南的,即便能绕开云南也会使战略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一旦时机成熟,外部力量会想方设法帮助云南实现中部隆起,这就是云南面临的最大机遇。
南下战略前面说了很多,现在重点谈谈西进战略,西进的策源地可不是昆明,而是成渝与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很好理解,因为它们西进南亚,取道云南与西藏无疑是捷径。而珠三角似乎离云南远了一点,其实不然,因为广东与印度是东西横向增长的两极,云南、老挝位于中间,广西与缅甸位于云南的两个侧翼,也就是说云南要分享广东与印度的发展成果,必需通过广西与缅甸之间的传递来实现,这就意味着云南跟广西和缅甸的关系,虽构成一定战略竞争,但从长期看战略竞合的可能要远大于战略竞争,云南、广西、越南参与以北部湾为核心的“两廊一圈”开发,就是通过竞合三个地方来共同享受广东经济发展的成果,云南参与“两廊一圈”的昆河经济带就是要利用广东资本西进的机会。同理,云南参与缅甸开发,就是要充分利用印度东进的机会与中国南下的机会。
一言以蔽之,云南开放的格局乃在于,腹地推动,中路突破,两翼齐飞。腹地就是成渝经济区,云南背靠四川与重庆,拿下中南半岛的屋脊——老挝,这样一来云南的发展之箭才能射向新马泰。两翼齐飞,是利用西进与东进战略,搞活广西与缅甸这两个边路,就可以向云南这个发展之门下底传中。这就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纵横战略
第二篇:深入学习桥头堡战略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
深入学习桥头堡战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计电系 网络073班 杨艳清 200716021231
“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此后,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成为云南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发改委启动编制指导意见,意味着这一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云南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具有诸多优势:一是区位条件优越;二是资源丰富,生物、能源、矿产、民族文化、旅游等资源富集;三是具有后发优势,特别是经过西部大开发十年的发展,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云南发展态势、发展环境、发展条件越来越好。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做出更大贡献。
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推进我国陆上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突出了云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前沿性、重要性和带动性的作用,给云南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桥头堡”是陆桥经济研究中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内容,具有控制力、发展力和影响力3方面的特征。“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就是要充分发挥云南地缘优势,在中国向西南开放中先行一步,成为我国从陆路沟通东南亚、南亚,直达印度洋的通道;成为交通、电力、通信的门户枢纽;成为我国与印度洋沿岸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我国面向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加工基地;成为对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
当前,云南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开放领域还不够宽、开放层次比较低、开放效益不高、对外开放带动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离桥头堡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省内看,一是对周边国家情况研究不深,对合作对象的合作意愿把握不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二是对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边境地区开放度不高、人流物流不畅;同时,缺乏对跨国公司在滇设立总部和办事机构的具体政策支持,难以形成对外开放的集聚效应;四是云南在对东南亚、南亚开放方面具有特殊性,如果国家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口岸通关等政策一刀切,很难开展大规模的贸易与合作开发。
因此,我们必须针对突出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尽快争取国家支持,完善对外开放政策,为发挥桥头堡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一是要深入研究,创造性地用好用活国家和省内已有的对外开放政策,尤其要克服目前存在的重争取、轻落实的不良倾向;二是完善现有合作机制,推动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创造条件推动建立昆明合作组织,建立中国与南亚国家特别是环孟加拉湾国家的合作机制;三是强化对“走出去”的领导,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充分利用我驻外机构、华人华侨团体等各种资源;四是扩大对外交往和宣传,突出桥头堡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作用。
事实上,“桥头堡”战略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昆交会期间,美国联邦快递集团亚太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云南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辐射功能,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航运输网络,联邦快递将积极开拓云南物流市场。新加坡三德集团更是提前看到“桥头堡”战略带来的投资机会,斥资3000万美元将其中国总部搬到昆明。
《指导意见》指出,云南在利用其区位优势的同时,应鼓励多种贸易方式的发展,促进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云南省外贸总额为61.2亿美元,增幅列居全国第二,对东盟的贸易额则同比增长54.2%。
但云南主要商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机电、生活用品的出口,进口的主要是原材料,贸易结构和贸易量和其具有的区位优势不相符。
在《指点意见》中,除发展云南六大支柱产业外,云南将作为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以促进其产业结构调整。
据了解,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深加工制造业为重点、进出口加工贸易业、进出口商品区、资源性精加工、现代物流业、承接两头在外的产业。
另据知情者透露,国家发改委已表示,在规划的云南桥头堡重要产业中,将对云南现代物流产业加大支持力度。
第三篇:桥头堡 建设
深入 建设桥头堡 积极实施大战略
(作者 王学仁 云南省政协主席)原载《社会主义论坛》2010年第4期
转载请说明出处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升沿边开放水平”,这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一个国家发展战略。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云南要充分发挥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边疆长治久安的重要部署,是实施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大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今后云南科学发展的奋斗目标。
建设桥头堡、实施大战略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开放。为了实现今后更长时间、更高水平的发展,我国更需要加大力度,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陆上边境对外开放,使沿边开放与沿海开放共同推进、相得益彰,尽快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不仅是实施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大战略的着力点,而且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云南紧邻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外接缅甸、老挝、越南,内连西藏、贵州、四川、广西,通达沿海地区便捷。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必将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形成大规模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对推动我国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优势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和西南地区的大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是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当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全球性的资源争夺更趋激烈。把云南建设成为我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推动我国与印度洋沿岸国家以及西亚和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非洲东部等广大地区的经贸往来和投资合作,使我国与这些拥有重要矿产资源、市场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和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宽发展的外部空间、保障我国资源的有效供给。
三是有利于实现区域合作共赢。云南具有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优势。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对内对外交往的条件,扩大与深化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有益于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助于推动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全面合作。
四是有利于促进区域和平稳定。云南与东南亚等国家具有江河同源、民族同宗、文化同流的亲缘关系。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能够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全方位交流,有利于我国与周边国家消除疑虑、扩大共识、增强互信。
五是有利于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战略的深入推进。云南是我国毗邻国家多、国境线长、面临市场广阔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周边国家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通往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运输通道及信息网络骨架已经基本形成。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条件较好、影响较广、收效较快,不仅能够直接带动西部地区的沿边开放,而且通过云南的实践,可以开展试点、探索路子,为全国沿边开放的深入推进提供有益的经验。
建设桥头堡、实施大战略的基本构想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这不仅是中央对云南加快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新举措。对于如何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尽快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需要深入研究、科学谋划。根据云南省政协进行的初步研究,我认为,我国向西南开放,主要是以东南亚、南亚国家为重点,面向印度洋沿岸,延伸至西亚及非洲东部等广大区域;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就是要立足国家沿边开放战略的总体格局,充分发挥云南的区位优势,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直达印度洋的大通道,我国参与南亚次大陆经济圈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重要平台,我国面向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展示中华文化、增进国际友谊的重要窗口。
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应主要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加快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直达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建设。根据区域合作的需要,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骨干、航空为先导、水运为补充、信息通讯网络为枢纽,抓住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的契机,打通我国从陆上直达印度洋的国际通道,建成我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综合、高效、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二是加快中越、中老、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先行在云南的河口、磨憨、瑞丽三个口岸进行跨境经济合作区试点,探索有利于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政策措施,逐步在中越、中老、中缅之间建成一批“两(多)国一区、分别管理、统筹协调、境内关外、一区多园、封闭运行、政策优惠”的跨境经济合作区。
三是加快培植优势特色产业。以国内和东南亚、南亚的资源为依托,国内和东南亚、南亚的市场为导向,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继续巩固烟草产业竞争优势,积极推进有色、冶金、化工等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以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为重点的能源产业,加大生物、光电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尽快培育形成一批优势资源和先进技术相结合的特色优势骨干产业。
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继续实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进一步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九大高原湖泊和江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积极从源头上保障东南亚国家的水环境安全,努力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
五是加强国际化的服务体系建设。立足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更大范围进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需要,不断提升口岸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口岸检验、检疫管理模式,提高出入境人员和货物的通关速度。建立健全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人民币境外结算试点,尽快把云南建成服务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现代金融服务基地。
六是加强对外交往、确保边疆安宁。按照“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高层交流互访,扩大民间友好往来,增加了解、增强互信、增进友谊,合作打击国际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毒品走私等犯罪活动,共同维护地区和平,努力为桥头堡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建设桥头堡、实施大战略的建议
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推动沿边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既需要云南等沿边省份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全国的力量,中央和地方合力推进。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对建设桥头堡的战略构想进行深入研究。建议由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牵头,组织国家有关部委,集中相关力量,汇聚各方智慧,对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实施沿边开放大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内涵、理清思路、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以便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设立建设桥头堡的领导协调机构。桥头堡建设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所用时间较长,需要高层次的机构进行组织和协调。建议成立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家有关部委和云南省政府参加,具体负责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三是将建设桥头堡的战略构想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央有关部委在编制国家“十二五”规划时,把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作为我国“十二五”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对外开放、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对外合作、重点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将近期能够实施的重大项目列入规划。
第四篇:桥头堡战略
“桥头堡战略”实施背景下的社会矛盾防范与化解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要充分发挥我国通往中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优势,深化同中南亚、南亚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延边开放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2011年5月6日国务院以国发〔2011〕11号文件《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它既是立足云南省的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重大战略,同时也是云南省建设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处在一个新的对外开放和新的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作为政法部门面对更多的利益分化,更多利益诱惑,国家复杂的执法环境,更高的公共服务能力的现实需求,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为保障“桥头堡战略”实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显得十分重要。
一、当前社会矛盾的呈现特点
(一)利益性突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强调的是市场与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和个人为追求企业的利润和个人利益的实现,导致各利益主体之间具体理由、局部利益凸显出来,使群体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逐步成为当前人民内部矛盾中处于主导的社会矛盾。如山林山届、土地使用权、用益物权等纠纷。
(二)复杂性加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矛盾领域的多面化、矛盾内容多元化,社会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使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内部及相互之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而使社会矛盾呈现出十分复杂。
(三)群体性增多。随着“桥头堡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对社会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实施,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重新分化、重组,产生心理失衡和非理性化的浮躁情绪。加上有些部门和领导兼顾各方利益不力,少数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行为,在国外敌对势力及国内别有用心的坏人挑拨与煽动,使社会矛盾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增多,事态容易扩大化。
(四)对抗性增强。在“桥头堡战略”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就业、“三农”、企业转制、腐败、诚信、分配、民族、宗教等问题引起的矛盾,大多集中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利益关系问题上。这些都是与人民群众的直接利用相关联最为敏感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就容易形成心理冲动和对立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采取非常规手段处理问题,甚至做出危害他人和社会的极端情绪,使人民内部矛盾激化到对抗程度。
二、社会矛盾的成因
(一)社会经济原因。由于我国小康发展不平衡,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落后的状况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部分企业职工生活困难和贫困地区人口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在短时间内国家还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来大幅度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东西部差距,从而产生人民内部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政治体制原因。在实施“桥头堡战略”过程中,新旧政治体 制在磨合中带来的碰撞和磨擦,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政策不配套、行政管理不到位,导致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而产生各种社会矛盾。
(三)党群干群原因。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干部受金钱的诱惑和物欲的膨胀,违法乱纪,腐败堕落,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引发广大人民群众不满、愤恨;有的干部作风漂浮,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官僚主义严重,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能及时妥善处理与群众直接利益相关联的最为敏感的问题,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产生各种社会矛盾。
(四)思想文化原因。在实施“桥头堡战略”过程中,人们传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受到冲击和挑战,使得一些人对无私奉献与拜金主义、艰苦奋斗与享乐主义的界限模糊起来,产生信念动摇和矛盾心理,而出现思想文化领域方面的社会矛盾。
三、社会矛盾的防范措施
(一)加快经济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重要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提出,不仅抓住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更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为顺利化解社会矛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方面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依靠实施“桥头堡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 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要注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享受到发展经济的成果,自觉的调整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为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加快法制建设,提升社会法治意识。针对教育、医疗、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工程建设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和跟踪审计,建立健全一系列法规和制度,完善维护群众权益的体制机制。要建立健全对社会矛盾经常化、制度化的矛盾调处机制,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通过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加强全社会范围内的法制教育,增强人民的法律意识,使人民自觉用法律、规章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
(三)加快廉政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廉政包含四个要素:一是“廉正”,党政干部在履行公务、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廉洁而公正、廉洁而正直,不贪污、不受贿、不枉法;二是“廉朴”,党政干部取之于民者少而用之于民者多;三是“廉节”,党政干部在国家管理活动和处理与社会公共事务有关的活动中具有清廉无私的品德或节操,也称廉德;四是“廉制”,要制定有关廉政建设的制度。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有关廉政的法律制度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总之,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有关廉政的制度化建设所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是建党、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其间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法 律和制度填补了廉政建设的制度空白,为加强廉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一思想体现在整个廉政建设实践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学校乱收费和挤占、挪用、截留教育经费行为;认真清理、整顿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乱加价、乱收费等现象;继续纠正在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以及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问题;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重大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这些举措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反映了廉政建设的具体化和微观化。温总理说:“政风是政府的形象,行风是行业的形象,政风行风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严格按照政策和法律开展工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政策和法律不仅是约束,也是保护。善于用政策凝聚人心,通过认真执行和落实政策,可以把农民团结到党和政府的周围。善于运用国家法律,引导农民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新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尤其要抓紧系统学习农村政策和法律,了解农村改革的历程、农村体制和政策的沿革,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
(四)加快队伍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在党政机关中,少数干部的腐败行为和官僚主义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引发人民内部矛盾。为增进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四群教育”活动是云南新一届省委结合本省实际,针对当前群众工作薄弱环节,就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促进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新举措、新形式、新尝试,我们要常抓不懈。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素质修养,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关系群众疾苦,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尤其加大反腐败力度,严惩腐败分子,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是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关键。
四、社会矛盾的化解对策
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矛盾多发期凸显期的实际情况,重心下移、强化基层,从群众亟须解决的小事办起,从群众关切的小处着手,努力调解小矛盾,消除小隐患,平息小信访,解决小难题,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事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大量不稳定因素。通过优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目前化解社会矛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行政机关化解。现代国家都非常重视强化行政管理手段,扩大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来看,主要有三大类:
1、行政调解。主要是由国家行政机关主持,依法对特定纠纷进行的诉讼外调解活动。一是基层人民政府的调解,如基层司法助理员 的调解;二是行政仲裁调解。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三是行政主管机关的调解。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条规定的,对民间纠纷引发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轻微调解处理。、2、是行政仲裁。根据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申请,由国家行政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民事纠纷进行判断、裁决。如劳动争议仲裁、人事争议仲裁等。
3、是行政裁决。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各种矛盾纠纷有着长久的历史,一直以来,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主要作用。一是及时有效;二是程序简便、迅速,减少当事人经济上的负担。可以使纠纷及时解决,避免久拖不决,防止矛盾激化,有利稳定生产生活秩序,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三是有利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其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行政裁决既针对民事纠纷又仅仅限于行政管理范围之内。为实现行政机关处理民事纠纷的专职化和相对独立化,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处理民事纠纷的前沿阵地作用,可以在行政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调解委员会,调处行政管理相关的纠纷,减轻给当事人带来诉讼程序复杂繁琐负担。总之,都是与某一行政机关管理范围有关系的矛盾纠纷。
(二)人民调解化解。人民调解是一种传统的非诉讼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我国《民事诉讼法》和2010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等法律确立了人民调解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人民调解在国际上 被誉为“东方经验”。根据2011年1月1日实施的《人民调解法》第八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居委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具有简易性、灵活性、普遍性、自治性优点。人民自行处理社会矛盾纠纷,可以有效预防矛盾激化,有助于解决在萌芽状态,相对于诉讼程序,人民调解成本低廉,效率较高,除国家法律规定以外,还可以根据道德、伦理、风俗、民族习惯对丰富复杂的微观社会矛盾进行及时、有效的调处化解社会矛盾。《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经人民法院确认有效的人民调解协议,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新形势下的以奖代补人民调解激励机制,又为人民调解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法律的确定和资金的支持,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健康、顺利的发展。
(三)司法机关化解。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确保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在新形势下司法机关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成为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矛盾化解的主力军。司法机关是社会秩序的守护者,是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平衡者,是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担负着惩治犯罪、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职能。在“桥头堡战略”实施过程中,“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不协调、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将层出不穷,在犯罪率居高不下、矛盾纠纷复杂的形势下,司法机关要始终坚持围绕 中心、服务大局,按照中央决策和“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充分发挥为经济社会发展清污排障、保驾护航的职能作用:一是审判、检察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惩治刑事罪犯,打击各种危害国家、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惩恶扬善。同时要通过行使审判和检察职能,化解各种利益纠纷和冲突,平衡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要继续坚持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的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的有效经验,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时期司法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司法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解决好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化解和管理创新的基本规律,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三是依托“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仲裁机构、行政调处机构、行业调解组织、人民调解组织等非诉纠纷解决主体的联系,建立业务指导、协调、对接、监督等机制,推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四是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司法建议职能,帮助企业和行政机关加强和改进工作,从源头上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
云南省广南县人民法院
黎其亮
联系电话:*** 9
第五篇:桥头堡战略
桥头堡战略
兔年伊始,多个区域规划正蓄势待发。其中,云南“桥头堡”规划有望近期公布,明确把旅游业作为该省重点扶持的先导产业,并把生物医药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给予积极扶持。另外,成渝经济区、内蒙古区域、京津冀都市圈和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也有望陆续亮相。
“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 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 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此后,加 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成为云南发展的重要目标 之一。发改委启动编制指导意见,意味着这一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到,2011年,要尽快出台云南“桥头堡”、成渝经济区和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等规划和政策。从上述论述来看,云南“桥头堡规划”被列在 2011年待出台区域规划的第一位。
尽管规划尚未正式出台,但记者获悉,国家层面对云南“桥头堡”的定位和 总体目标已经明确,即打造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大通道、沿边开放 开发的合作试验区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 地、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示范区,以及西南重要流域的生态安全屏障。
云南省省长秦光荣近日在该省两会期间明确提出,要全力推进“桥头堡”建 设,努力促使“桥头堡”建设取得实效。积极推动国际公路、铁路、水运和 油气通道建设;启动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快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积极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快发展对外贸易,争取进出口贸易额跃上150亿美元新台阶。以农业、生物、信息为重点,推进 滇台合作。重点产业方面,据秦光荣此前介绍,一方面要把云南建成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基地和输变电枢纽,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水能资源,科学合理开发,为自身和周边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另一方面,要发挥云南自身 优势,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以及生物产业、旅游业。
从参与规划制定的相关人士处了解到,作为云南省优势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将 成为该省重点扶持的先导产业,生物医药也被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写入 “桥头堡规划”,未来将得到积极培育和扶持。多家券商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桥头堡建设的推进,当地矿产、电力、生物制药、旅游等优势产业有 望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云南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对全省经济贡献比例为14%,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广阔。就上市公司来看,拥有独特旅游资源的丽江旅游、云南旅游等公司值得看好。生物制药是云南最有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云南省将在产品研发、税收等方面大力支持生物制药企业。其中,医药领军企业云南白药可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事实上,“桥头堡”战略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 昆交会期间,美国联邦快递集团亚太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云南具有良好的区 位优势和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辐射功能,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航运输网 络,联邦快递将积极开拓云南物流市场。新加坡三德集团更是提前看到“桥 头堡”战略带来的投资机会,斥资3000万美元将其中国总部搬到昆明。继国家部委紧锣密鼓地调研云南“桥头堡战略”后(见本报7月26日第七版《 多部委调研云南“桥头堡战略”》),本报记者了解到,一些关键政策已经 开始获得有关部委的正式支持。
2010年7月27日,云南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财政薄弱是云南桥 头堡建设的一大瓶颈。云南省省长秦光荣认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工作的全面推开,将为桥头堡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这次启动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标志着金融体系支持云南全面对外开放新时期的到来。”
云南在利用其区位优势的同时,应鼓励多种贸易方式的发展,促进贸易结 构的转型升级。如,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启动,老东盟6国对我国 的平均关税从12.8%降至0.6%,到2015年,新东盟4国对我国90%产品实施零关税。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今年上半年云南省外贸总额为61.2亿美元,增幅列 居全国第二,对东盟的贸易额则同比增长54.2%。但云南主要商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机电、生活用品的出口,进口的主要是原材料,贸易结构和贸易量和其具有的区位优势不相符。
云南向中央申请外向型的优惠政策,“政策的优惠远点要向深圳珠海看齐,近点要看齐广西、海南、两江新区、新疆喀什等政策。”
与此同时,我省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凝聚各方力量,抓紧推进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在配合国家发改委起草好国家指导桥头堡建设专门文件和做好桥头堡建设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汇报衔接,力争桥头堡建设纳入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并从多种渠道进入国家部委的专项规划;二是在国家指导性文件出台后,加紧研究出台我省的实施意见;三是多方争取国家对桥头堡建设中的通道、产业、平台、窗口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四是争取国家在跨境合作区建设、通关便利化、人民币跨境结算等方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争取国家把对周边国家的援助项目更多地交由云南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