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移民搬迁统筹城乡和谐发展

时间:2019-05-14 07:0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实施移民搬迁统筹城乡和谐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实施移民搬迁统筹城乡和谐发展》。

第一篇:大力实施移民搬迁统筹城乡和谐发展

大力实施移民搬迁

统筹城乡和谐发展

X县扶贫开发局

如今,驱车紫阳,真是步移景换、新风扑面,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移民搬迁的建设场面……。进入XX村移民安臵点,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通村公路连村入户,一排排白墙黑瓦的移民新居整齐美观,曾被洪水洗劫的河道,修建了河堤并安装上了护栏,建起了坚固的便民桥。一期259套房子移民新居基本完工,安臵点公共设施功能完善,社区中心、幼儿园、文化中心休闲广场等一应俱全。今年6月2日,全市移民搬迁安臵小区集中开工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自去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X移民搬迁安臵工程项目重大战略部署后,我县围绕贯彻落实省、市重大决策,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在省、市相关政策尚未正式明确、总体规划及实施意见尚未正式发布实施的情况下,在总结以往扶贫移民搬迁和去年灾后重建经验的基础上,依托移民扶贫示范村建设、生态移民等项目,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等不靠,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实施。截止6月底,全县21个镇已启动县级移民搬迁安臵小区建设1个,镇村集中安臵点33个,启动移民搬迁安臵建房1274户5565人。

探索与实践

X县,辖21镇212个行政村,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总人口3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3万人,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境内地貌复杂,山高、坡陡、土薄,最高海拔2522米,最低海拔331米,生态脆弱,立地条件差,极易形成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我县的移民搬迁工作始于1997年,按照国家政策及补助资金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试点阶段(1997—2001年)。主要任务是探索扶贫移民工作的模式和方法。期间全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50余万元,搬迁贫困户3578户13962人,补助标准为每搬迁一人补助1000元。二是全面启动阶段(2002-2008年)。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与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强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移民扶贫项目建设水平,实行“5+1”补助政策,即每搬迁一户补助5000元,每搬迁一人补助1000元,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432万元,全县搬迁贫困户1726户7352人。三是重点突破阶段(2009年至2011年)。2008年省上决定,为做到集中使用,对需要搬迁的贫困户整村进行搬迁,项目村每村投入建房补助资金109万元,实行每搬迁1人补助3800元,每户补助1000元的宅基地整理费。2009年我县实施3个村178户768人,2010年我县启动了6个村307户1460人。同时,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移民、灾后移民和工程移民项目,统筹做好农村移民搬迁安臵工作,生态移民1424户6429人,扶贫移民1350户6050人,灾后移民8567户32544人,“两路”及县内重点项目建设移民721户2739人。10年来,累计搬迁农村人口12062户、47772人。

通过移民搬迁,移民户告别了山高路远、河边沟坎等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区,生存环境明显改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完善教育、文化、卫生、通迅、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多年面临的“耕作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通过采取小额信贷、产业扶持、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增收渠道拓宽,收入水平提高。通过实施移民搬迁,大大减少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改善了生态环境。

机遇与挑战

我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2001处,直接威胁1.2万户、6.3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7.13死亡204人的惨痛教训,7.18财产及基础设施15.3亿元的重大损失,令所有的X人都不会忘记。实践证明,移民搬迁不仅是党和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更是紫阳这种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灾害频发的山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山区群众安全隐患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省委、省政府做出重要决策部署,决定从2011年开始,用10年时间,对X地区60万户、240万人实施移民搬迁安臵。根据省市要求和县情实际,我县10年内要搬迁安臵3.2万户13.3万人。今年是移民搬迁的起始之年,虽然我县在过去的移民搬迁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这次X移民搬迁的规模、对象、安臵方式、扶持政策和过去相比都有了新的变化,如何做好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上做文章,努力为我县的移民搬迁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基础。

在“搬得出”上,探索新模式。移民搬迁安臵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存、生活和长远发展,故土难离、穷家难舍,群众自愿是实施好移民搬迁安臵的关键。首先,我们在对象的确定上,提出了“三优先、抓两头、促均衡”的原则,实行地质和洪涝灾害高易发区优先,生存条件恶劣区优先,面上的危房户和特困户优先;一手抓有搬迁能力、有搬迁愿望的农户搬迁,一手抓鳏寡孤独残等特困户、五保户、空巢老人、留守家庭这些需要政府重点帮扶的对象搬迁安臵,促进移民搬迁安臵工作的总体均衡。其次,严格执行建房补助标准。对符合本次移民搬迁安臵条件、经验收合格的移民搬迁户,每户按15500元给以奖补,特困户每户再增加配套建房补助资金1000元,同时享受县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第三,积极制定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凡被列入移民搬迁计划的搬迁户,在移民搬迁安臵中,政府能够减免优惠的各种税费减免到位,尽量让农民少出钱。该由政府包帮,实行集中供养或公寓式集中安臵的,不让特困农民出钱。第四,由政府负责农村社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资金渠道不变、县级整合项目资金的原则,将交通、电力、水利、教育、卫生、通信等各类资金综合用于移民搬迁集中安臵点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作到标准高、功能全、配套齐。

在“稳得住”上,创新新举措。让搬迁户搬得出、更要稳得住。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各有关部门把移民搬迁安臵工作摆在重要位臵,一把手亲自抓,定期研究部署,督促检查落实;在宣传引导上做到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政策规定宣讲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营造促进移民搬迁安臵和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良好氛围。二是合理确定安臵方式。坚持“城乡统筹、梯次搬迁”原则,按照“富裕户进县城、中等户到集镇、一般户住新村、困难户靠保障”的工作思路,因户施策、分类安臵。把鼓励农民进城政策、重点镇建设政策、保障性住房政策与搬迁安臵政策有效对接,综合运用。坚持以做大县城、扩张集镇、依托现有社区和村庄的扩建为重点,杜绝单家独户建房。在规划建设形式上,鼓励各类小区建设、多层单元式套房安臵,统规统建、统规联建,鼓励撤小院并大院。在户型设计上,在管住宅基地面积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家庭的人口、能力、增收门路,确定建房标准。三是细化措施,完善配套。各镇和有关部门做到每个安臵点都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每个安臵点安臵多少人、安臵哪些人、搬迁后达到什么效果等都要提前谋划,使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包抓责任,积极协调解决资金、用地、用工、环境保障等问题,为移民搬迁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在“能致富”上,梳理新思路。实现“能致富”的要求,归结一句话就是要建立稳定的增收渠道。一是大力发展劳动季节性强的产业,如茶叶、魔芋、核桃、厚朴等等,使农民住在城里挣在山上。二是提供劳务输出前中后的系列服务,使农民住在本地挣在外地。三是鼓励通过打工完成资本积累的返乡人员创业、回城臵业,使农民住在本地挣在本地。四是围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为进城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问题与建议

X大搬迁,机遇难得。但是当前的移民搬迁工作我们还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新困难。一是移民建房补贴标准偏低。随着近几年建材价格偏高,工人工资上涨的实际,加之搬迁户经济条件普遍较差,移民户自筹资金的额度不断增加,负担越来越重。一些家庭,由于自身经济条件所限,难以实现搬迁。二是集中安臵点选址困难。由于紫阳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又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土地条件极差,农户建房宅基地选择极其困难,经过调查摸底,全县可安臵30户左右的集中安臵点只有400个,全部实行集中安臵难度大。同时,在集镇周边群众自行交易土地现象比较普遍,既抬高了地价,也增加了政府统一征地建城乡统筹区的难度,整体搬迁实现难度大。三是集中安臵点基础设施配套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捆绑相关部门建设项目,而各个部门的建设项目和资金有限,且有各自的实施要求,我县虽在项目捆绑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还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移民搬迁项目建设的需要。一些集中安臵点由于桥、路配套工程未到位,建房材料运输困难,实施启动及建设进度缓慢。

X移民搬迁工作今年才刚刚开始,由于我县特殊地理环境,农户建房宅基地整理难度大,素有“紫阳一道坎,关中一栋房”的说法,加之经济基础薄弱,集中安臵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套严重不足,在具体工作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农户在搬得出这第一道坎就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困难。对此我们将多措并举,在拓宽筹资渠道上下功夫,在项目资金捆绑上做文章,在优惠政策兑现上抓落实,确保移民搬得进,留得住,能发展,过得好。

第二篇:实施移民搬迁工程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实施移民搬迁工程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作者:陈晖

更新时间:2012-2-20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三面与湖北接壤,西与本省旬阳县相连,古有“秦头楚尾”之称,全县辖12个镇127个村(社区),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其中农村人口18.6万。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重大决策,对于白河这样一个生存环境艰苦、居住条件较差的县来讲,无疑是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我们按照省市的部署,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坚持把移民搬迁安置与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紧扣“人往那里去、钱从那里来、土地怎么办”三大制约因素,转变发展理念、整合资源要素,按照“统规统建、统规自建”两种方式,陆续启动建设具有“巴山民居”、“徽派民居”、“欧式民居”等风格各异的生态社区和集中安置点31个,全年计划搬迁1740户6960人,现已搬迁安置1250户5200人,分别占总任务的72%和75%,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依托移民搬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子。

一、坚持科学决策,构建安置体系。我县自然条件差,旱涝灾害频繁,土地“陡、瘦、薄、碎”,“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土无三寸厚、地无百亩平”是县境的真实写照,曾被一些专家说成是“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全县有50%的农户居住在滑坡险段、海拔较高的山沟坡梁上,如何把这些群众搬下山来,实现安全居住和稳定发展,县上在深入调研和综合分析后,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坚持“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鼓励进城定居”的原则,根据省、市10年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了《白河县移民搬迁“11140”工程建设规划》,即:通过打造1个宜居县城、11个重点集镇、40个生态社区,争取用10年时间搬迁1.7万户7.1万人,力争县城人口达到6万人、集镇6万人、社区6万人,基本形成“县城-集镇-社区新村”三位一体的城乡人口分布和建设格局。按照“政策激励引导、群众自主自愿、企业主体建设、政府监管到位”的要求,建设一批既有城市功能、又有农村特色的生态社区,促进公共资源向生态社区倾斜,公共设施向生态社区延伸,公共服务向生态社区覆盖,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向社区靠拢,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坚持安全宜居,科学选址规划。搞好规划是实施移民搬迁的前提。我县山大深沟坡陡,建设用地尤为奇缺,全县没有一块百亩连片平地。为了推进移民搬迁工程,我们坚持“安全宜居”的原则,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平台搭建平台,结合十天高速公路和重大项目建设,开山引河整理土地,作为生态社区建设用地。所有社区和集中安置点选址经科学论证后,坚持一次性规划、分实施,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施工作业、统一检查验收。规划设计统筹考虑集中安置点的布局,以地势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沛、安全稳固为前提,按照“二十年不落伍”的标准,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次性规划到位。民居设计充分考虑集中安置布局,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广泛吸纳“巴山民居”、“欧式民居”、“徽派民居”等风格特点。规划设计一经确定,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

三、坚持基础先行,多方筹集资金。集中安置关键要解决基础设施和建设资金问题,我们按照“政府主导、基础先行、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思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改变单靠政府主体投资的方式,建立起了“政府投入基础设施、社会投入主体开发”的多元投资机制。一是用好部门的钱。坚持“渠道不变、用途不乱、捆绑使用、各记其功”,将部门的项目资金集中引导投向规划建设区域。每个生态社区由水利部门负责河堤和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交通部门负责配套路、桥设施建设,住建部门负责硬化、亮化市政工程建设,林业部门负责园林苗木绿化,教育部门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电力、电信、移动等部门配套建设电力和电话通讯设施。二是用好社会的钱。县上瞄准在外务工致富的乡亲,通过广泛沟通联系,吸引了30多名能人大户返乡投资社区建设。通过拓宽融资渠道,灵活融资方式,探索出了“工商企业下乡建设、外出老板返乡建设、村组干部带头建设、搬迁群众自主建设”四种建设模式,既解决了社区建设的融资难题,又为他们创业发展搭建了平台,改变了集中安置单一的投入方式。三是用好政府的钱。作为典型的山区贫困县,去年地方财政收入才5400多万元,保运转都极为困难,即使这样,为了抓好生态社区建设,推进移民安置工作,保证民生工程所需,今年县财政还预算了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搬迁户的奖补和生态社区配套设施建设。

四、坚持政策引导,尊重群众意愿。移民搬迁涉及面宽、持续时间长,我们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将搬迁群众分为条件较好的户、一般的户和贫困户三个层次进行分类调查摸底,因户设计建房类型,做到搬什么样的人建什么样的房,针对条件较好的住户,政府给建房政策,鼓励他们自主选择建房类型;对于条件一般的住户,政府整合资金,给予一定补助促其搬迁;对于特别困难的“三无户、特困户”,通过梯次搬迁、分散安置的办法给予解决,或通过政府建好60-80平方米的安置房进行安置;五保老人全部集中安置到敬老院,确保不同层次的群众都能搬得出来,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

五、坚持致富为本,多方培育产业。群众下山入住社区后,最关心的就是能否长远发展和增收致富问题,我们按照“一个生态社区、一户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个产业示范园区”的思路进行规划,着力解决搬迁群众的致富问题,确保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是规划新建产业园区。在规划建设生态社区之前,我们就已在其周围统筹考虑了产业园区的建设问题。目前,新建生态社区周边基本配套了一个畜牧养殖小区、设施农业示范区等,解决搬迁户的基本生活和长远发展问题。二是招商引资新建企业。我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制定出台鼓励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尽可能地将新上企业引进到集镇和社区周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轻工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让搬迁户就地务工增收。三是鼓励发展农业产业。我们坚持产业统筹,引导农民进城,鼓励企业下乡,加速各类发展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重组,变农业资源为工商资本,变农村居民为产业工人,变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比如:县兴达公司在仓上镇天宝村流转土地6000余亩,整理土地500余亩,新修田间作业道路11条22公里,用于发展设施农业和富民产业,同时把山上居住的89户351人搬迁到公路沿线建设生态社区集中安置,并安排当地群众在产业园区务工就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宝模式。以此带动全县流转农村土地4万多亩,新建特色农业示范园区20多个。四是抓好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坚持把劳务经济作为搬迁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强化“人人技能工程”,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外发展劳务经济。今年输出劳动力6.4万人,预计实现劳务收入7亿元,同时对迁居到社区定居的老年妇女,通过开发社区管理服务与第三产业等公益性岗位,帮助他们就业增收。

六、坚持政府统筹,有效整合资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移民搬迁工作,坚持以县为主,举全县之力,合力推进。一是整合归并工作资源。县上整合归并了统筹城乡发展、农民进城和移民搬迁三块资源和职责,成立了一个综合性的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责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副县长兼任,下设四个工作组,抽调24名干部集中办公,整合资源,统一政策,加强领导。二是抓点示范整体推进。坚持从试点示范做起,全县共落实了18个生态社区和集中安置示范点,其中市级1个、县级5个、镇级12个,分别由县级领导包抓到位,形成了覆盖全县的集中安置体系,示范点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创新建设模式,通过银行贴息贷款,创新资金投入方式,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和监理制,项目资金管理实行跟踪审计制度,为全县探索出了一条积极可行的路子。三是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主管领导一线指挥,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各镇相应成立了办公室,镇党委、政府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户,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主动上门服务,尽最大可能给予优惠和方便。同时,将移民搬迁工作任务纳入“红皮书”考核,县“五人督查组”“一月一检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评比,年终一考核”,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保证了这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第三篇: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孙景淼(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为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这对于我市进一步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4年,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扣“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以大力抓好都市农业发展和农村实事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为动力,整体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市民化,加快形成城乡产业融合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以都市农业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以建设都市农业为主题,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有新突破。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重视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加快形成以六大优势产业、五大特色产业为重点的都市农业产业格局和“城市、平原、山区”三大圈层布局,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流通的扶持,引导和鼓励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充分利用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都市农业外向度。

继续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培育以推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流动为重点的人口集聚机制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要素市场化的产业集聚机制。引导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小城镇集聚,吸引乡镇企业逐步向小城镇合理集聚。以产业化为依托,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纽带,发展块状物色经济,繁荣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积极推进家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健全都市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发挥杭州农网和农技110的作用,为发展都市农业提供更有效的科技信息服务。抓好食用农产品安全工作,进一步健全生产管理、检测检验、监督保障体系,强化全过程管理,不断满足群众对放心、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以实事项目实现城乡共同进步

以农村实事项目建设为重点,致力城乡共同进步,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有新成果。坚持城乡统筹、执政为民、惠及农民,把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从农民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入手,设计和利用有效的载体,从需要和可能上考虑,明确内容、时间、标准,集中力量抓好和深化一批涉及实事项目,并以此为抓手积极探索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和现实途径。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加快改善农村发展条件。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载体,以改善农田水利、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为重点,推进农村建设与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丰富农村文化精神生活,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多领域、多层次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需求。深化“49100”工程,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群众共同富裕。重视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和困难户危房改造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困难。

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结合杭州实际,积极推进农业税征收办法改革,尽快实现农户零说赋。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健全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以深化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逐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农村征地制度,努力解决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社会保障难以落实到位等问题。

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撤村建居单位的清产核资和股份改革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制度改革,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更好地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让公共财政的雨露滋润广大农民。

深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流动。

积极探索乡镇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趋势,适时调整乡镇、村行政区划和管理范围,加快建立“精简、高效”服务型的乡镇、村管理体制。

第四篇: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市国土局课题组

实施“金土地工程”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的重大举措,是国土资源部门参与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已列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和“民生工程”之一。为进一步加大我市“金土地工程”实施力度,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今年我局专门组织力量对全市“金土地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通过调研全面总结回顾了近年来全市“金土地工程”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土地工程”如何进一步参与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建议意见。

一、全市“金土地工程”实施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土地工程”。特别是2005年底省政府《关于实施四川省专项土地整理(金土地工程)工作的通知》下发后,2006年元月,市政府主要领导就专门主持召开了全市实施“金土地工程”工作会议。之后,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市政府党组关于全市实施“金土地工程”的情况汇报,通过了《宜宾市专项土地整理(金土地工程)实施方案》,同意成立了宜宾市“金土地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市政府于2006年2月印发了《宜宾市专项土地整理(金土地工程)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宜宾市2006—2015年计划实施土地整理面积105万亩,新增耕地不少于12万亩,建成60万亩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去年4月份全省加快推进“金土地工程”建设现场会召开后,市政府及时召开会议进行了传达贯彻。9月份,市政府结合贯彻全省加快推进“金土地工程”建设现场会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金土地工程”的通知》精神,专门下发了《关于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通知》。市政府对这个《通知》非常重视,从全省加快推进“金土地工程”建设现场会后就开始起草,先后多次征求了各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的意见,修改期间市政府还专门组织各县(区)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领导到资阳和成都进行了实地考察,市“金土地工程”协调领导小组也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研究。这个《通知》已成为目前指导全市“金土地工程”的纲领性文件。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全市“金土地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2006年,全市实施了翠屏区宋家乡、江安县桐梓镇、筠连县沐爱镇等3个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3个项目共整理土地面积38585亩,新增耕地5151.35亩,总投资4605万元。2007年,全市实施了珙县上罗镇、长宁县下长镇、宜宾县泥南乡、南溪县南溪镇、江安县四面山镇、铁清镇、翠屏区李端镇、筠连县武德乡、宜宾县蕨溪镇、高县嘉乐镇和屏山县锦屏镇等11个地方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这11个项目共整理土地面积117608.25亩,新增耕地17026.81亩,总投资12597.04万元。2008年,全市实施了屏山县新发乡、中都镇、翠屏区李庄镇、宜宾县双龙镇、筠连县筠连镇、兴文县共乐镇、大河乡、麒麟乡、古宋镇、南溪县汪家镇、罗龙镇、高县月江镇等19个土地整理项目。这19个项目共整理土地面积115571.87亩,新增耕地15591.76亩,总投资14643.94万元。

二、实施“金土地工程”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搞好“金土地工程”实施工作,加强领导和落实责任是前提。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定义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全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从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按照中央关于土地管理工作严而又严的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和“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通过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确保了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的实现。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金土地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市政府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市政府已将“金土地工程”纳入了对各县(区)政府的目标考核。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都能主动争取当地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形成了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

(二)坚持规划为先,认真组织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金土地工程”实施必须以规划为先导。各县(区)都积极开展了“金土地工程”专项规划工作,认真编制了“金土地工程”专项规划。在编制“金土地工程”规划过程中,专门组织各乡镇领导和国土资源所人员到村、到社现场逐片调查核实,确保有条件进行开发整理的村、社和区域能全部列入“金土地工程”规划。

(三)积极申报项目,严格项目立项审批。项目申报立项和入库工作是实施“金土地工程”的先决条件。没有项目作为支撑就谈不上“金土地工程”的实施。近年来,按照“项目有一批在可研报告编制阶段、有一批在申报阶段、有一批在实施阶段”的要求,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积极申报项目,做到了每个县(区)都有项目储备。我局对各县(不含扩权试点县,下同)局、分局申报的项目严格把关,明确要求县局、分局必须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核实,重大项目必须要有县(区)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我局组织人员对各县局、分局申报的项目,逐一进行现场踏勘、复核,对不符合立项条件的坚决不予上报。全市所有项目都是通过我局严格审核把关后再转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立项或直接批复同意立项的,有效地提高了全市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和确保了项目的完整、真实、可靠。

(四)集思广益,扎实做好项目规划设计。项目规划设计是“金土地工程”实施的基础,项目实施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为了确保项目达到科学、实用、经济的规划设计标准,全市每个项目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国土资源部门都要同规划设计单位一道,专门组织县级农业、水利、农机、林业等部门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会同项目所在乡镇、村、社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认真勘察,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居民点等各项工程措施。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还设置了征求群众意见程序。规划设计方案形成后,国土资源部门主动将方案交由项目所在乡镇征求村、社干部群众的意见。省级占补平衡项目在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前,我局要组织专家进行认真评审。专家组由市政府在国土资源、农业、水利、农机、林业、财政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市政府专门行文予以明确。专家组制定了专门的评审细则,确保了评审工作不走过场。

(五)多管齐下,狠抓工程施工质量。工程质量是”金土地工程”实施的关键。所有项目承担单位都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组建了专门的项目部,派专人在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监督,对工程的质量负总责。项目部都设在了项目所在村。项目部通过狠抓项目现场管理,建立现场管理值班制度、日志制度、交接班制度、工程例会制度、情况汇报制度和隐蔽工程监管等制度,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驻项目现场监理人员充分发挥监理职责,独立履行监理职能,配合项目部把好施工质量关。项目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县级部门相关技术人员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评价,查验质量,对不符合项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的事项,及时予以纠正。我局对全市所有在建项目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进度检查和现场指导督促,实行施工动态管理,确保项目最终实施效果。我局把今年明确作为“土地开发整理质量年”,并于5月份在屏山县中都镇召开了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现场会。这次全市土地整理工作现场会是继2007年全市土地整理(长宁、江安)现场会后召开的又一次土地整理工作现场会。调研期间我局还要求各县(区)对全市2004年以来已竣工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开展了一次调查回访,对回访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

(六)建章建制,严格规范项目管理。要搞好“金土地工程”实施工作,健全制度是保障。2006年以来,市政府和我局先后印发了《关于规范社会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宜宾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全面加强“金土地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招标比选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市级占补平衡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金土地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全面加强了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的管理。这些文件现已汇报成册。各项目承担单位能严格遵守国家和省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各项规定。在项目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按规定该招标的一律实行了招标,该比选的一律实行了比选,同时邀请当地招监部门全程监督,尽可能避免了暗箱操作,确保了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全市所有项目工程完工后,都按照规定认真进行了财务决算和审计,并将财务决算和审计结果作为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

三、“金土地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土地工程”规模偏小。近年来,全市“金土地工程”规模从纵向看逐年有所提高,而且提高幅度很大,但从横向看同成都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同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和实现以工代农、城市反哺农村的目标还相去甚远。前两年我市为了耕地占补平衡的需要,实施的“金土地工程”项目基本上都是地方投资,没有省投资项目,投资渠道相对比较单一。这也是我市“金土地工程”规模相对偏小的主要原因。

(二)“金土地工程”功能单一。目前,我市的“金土地工程”还仅仅停留在农地整理项目,“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项目”还没有切实开展起来。在“金土地工程”的指导思想上还停留在注重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新增耕地方面,“金土地工程”内涵不丰富,功能较单一。从成都等地实施“金土地工程”的实践来看,“金土地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密切,“金土地工程”内涵相当丰富。如何围绕耕地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目标,进一步丰富“金土地工程”内涵,突出区域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的特点,通过“金土地工程”实施促进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村容村貌,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将是我市在今后“金土地工程”实施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三)项目规划设计标准偏低。由于“金土地工程”的功能单一,直接导致“金土地工程”的层次和项目规划设计标准比较低,项目实施与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新型城镇化结合不够。项目工程措施主要集中在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三个方面,少有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居民点方面的工程内容,项目投资强度不够。项目规划设计都没有考虑土地整治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我市目前已实施的“金土地工程”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都还只是一种低层次的土地整治。

(四)项目实施效果还不完全尽如人意。近年来我局虽然下大力气狠抓了项目施工质量,工程质量同前些年相比有明显提高,但项目实施效果仍然不完全尽如人意。项目实施效果不能完全等同于工程质量,项目实施效果不是

一、两个项目就能抓出成效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也不是

一、两个部门就能完全解决的。项目从选址、可研、设计、施工到后期管护,每个环节都对实施效果有影响。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设计单位、项目区乡镇、村、社和群众都对实施效果有直接关系。严格来说,项目区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才是项目是否取得成效的主要标志,但从已经实施完工的“金土地工程”项目来看,要做到项目区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都满意还有一定距离。

(五)部门协调和资金统筹安排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金土地工程”实施工作涉及部门较多,部门协调工作必不可少。我市在部门协调方面虽然普遍都建立了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但涉及到具体项目如何把工作做细做扎实,个别部门仍然主动性不够,办法不多,措施不力,部门分工负责制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乡镇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基层干部群众的参与程度不够。对乡镇和村、社来说,项目多数还是“要我干”而不是“我要干”。目前,我市在“金土地工程”资金投入方面,还没有建立长效资金保障机制。除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能全部安排用于“金土地工程”外,土地复垦费、土地闲置费、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出让收益还没有安排进入“金土地工程”专项资金。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的中低产田土改造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六小工程”资金、农村道路建设资金、农业开发资金等,也还没有打捆纳入“金土地工程”专项资金统筹安排。

四、下一步“金土地工程”实施思路

(一)要明确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金土地工程”实施的主要目标。近年来各地的大量实践已经证明,加快实施“金土地工程”,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并使之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相结合,的确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共荣的好平台。我市要尽快调整思路,明确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金土地工程”的主要目标。在规划设计理念上要彻底改变过去只注重新增耕地指标的做法。全市“金土地工程”实施要把有效推进项目区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指导思想上要真正树立以“金土地工程”为抓手,以破解“三农”难题为突破口,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产业升级与城乡产业互动,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居住生活条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二)要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按照新的理念和思路立足长远抓紧制定“金土地工程”实施方案和修编专项规划。目前全国、全省正在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机会结合辖区内的土地后备资源和相关部门专项规划认真做好“金土地工程”专项规划。在规划理念上要做到锦上添花、好上加好。要搞好各项涉农规划的统筹协调工作,加强同规建、农业、水利、农机和交通等部门的衔接,做好相关规划的协调工作。

(三)在编制“金土地工程”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的同时,各县(区)要立足当前抓紧实施1到2个示范项目。示范项目要有典型意义,有示范效应,要出形象,上档次,要能对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起到带头作用。示范项目要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地区和城乡结合部集中。示范项目不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分别制定不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山区地区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平坝地区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新农村建设为主;城乡结合部以推进城乡统筹、加快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主,积极组织开展挂钩试点工作。

(四)要积极探索项目实施工作机制和项目区转移农民政策。项目实施和质量管理要充分调动乡镇和项目区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要把乡镇作为”金土地工程”实施的主体,尽快实现项目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项目按规定应进行招标的必须进行招标,但可由项目区农民承担的土地平整、水土保持等工程可探索采取交由村、社组织农民实施,让农民在项目实施时就得到收益。积极探索“金土地工程”项目区转移农民政策。对农民自愿“四放弃一转变”(放弃宅基地、放弃自留地、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放弃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权,转变农村农业户口为城镇居民户口)的,可以给予经济补偿和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相应待遇。同时,要千方百计解决好“金土地工程”项目区农民的就业问题。

(五)要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护好项目区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稳妥地推进“金土地工程”。项目选址应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同意,坚决不搞群众不愿搞的“金土地工程”项目;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初稿出来后,要充分征求相关部门、乡镇、村、社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意见,避免设计缺陷和资金浪费,确保项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在项目区内进行公示;要依法做好项目区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权属调查、登记、调整工作,并经土地权利人的书面同意,对权属存在争议一时无法解决的,暂不要纳入项目区范围;在项目实施环节,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组织当地村、社代表对工程进行全面监督;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新增耕地要严格加以保护,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项目竣工后,要按照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将工程设施及时移交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采取承包等有效措施落实工程后期管护责任,确保“金土地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涉及农房搬迁、集体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化经营要充分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在农民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有序进行;特别是农房搬迁,要实行申请制或报名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搬迁,宜宾市山区面积大,农房集中度不宜太高,项目中心村或居民点规划建设要本着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原则,充分考虑项目区群众生产劳作半径的要求,禁止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要让农民通过“金土地工程”得到实惠,严禁加重农民负担,真正把“金土地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惠民工程”。

第五篇: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

近年来,我们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六通八有”和“绵渝路全面小康示范带”建设,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理清思路、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增加投入、加强领导、激励群众,在如何运用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县城带郊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围绕农民增收,抓农业结构调整

我们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到首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千方百计让农业兴旺发达、农民文明富裕、农村繁荣稳定。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我镇的养殖优势,按照“增猪优猪、大力发展小家禽,积极发展草饲牲畜”的思路,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联合起来,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启动了10万头优质生猪和100万只优质肉鸭等小家禽基地建设。狠抓了以猪链球菌病为主的畜禽疾病预防和控制,杜绝了猪链球菌病在我镇的发生,确保全镇出栏肥猪6万头,畜牧产值达921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65以上。采取协会带农户、公司加农户、资金扶农户等多种措施发展农业大户,全年发展壮大种、养、加工、贩运等各类农业大户600多户。按照“支部 协会”的模式,全镇共建立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经纪能人领办的各类农村专合组织11家,带动农户达3000多户,推动了我镇农业向产业化方向的快速发展。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共举办各种技能培训27期,培训人员达3970人次,实现向外输出劳动力9430人,就地安置3860人,富余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转变。2005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10元。

二、围绕城乡统筹,抓六通八有工程

我们坚持全面推进以“五改两建四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新村建设,城乡差距得以逐步缩小。

在凉帽山、黄磉浩等地,依托城市扩张和拆迁,实施“城区型”新村建设,在王爷庙、太空等村,实施“街村型”新村建设,在磨嘴、大堰等山地村,实施“庭院型”新村建设。2005年,全镇共建成沼气池600口,全部配套“一池三改”技术;实施“红层找水”打井697口,建集中供水站4处,新解决群众饮用水困难4000人;全镇参与新村建设的农户达730户,在凉帽山、黄磉浩等新建标美化街道4.6公里;在磨嘴、王爷庙、佛南等建设通村水泥路16.2公里,在白马庙、白莲山、佛南等地新建、扩建碎石路10.2公里;维修渠系20处,6000多米,新建排灌渠系4.2公里;推广大中型联合收割机21台、耕整机18台、化肥深施器120只、农用水泵150台套、人力播种器85台;全镇光纤电视入户达85以上,电话、小灵通、手机入户达55以上。

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并开展了城乡特殊医疗困难救助探索;动员民营企业、干部教师捐款16万余元,修建农村安身房26户,慰问贫困群众500多人次,救助贫困学生150多人次;狠抓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保征收保费13.2万元。

三、围绕小康示范,抓项目综合打捆

我们坚持按照“产业兴村、设施强村、生态美村、依法治村、文明建村”的总体要求,借助磨咀、王爷庙两个扶贫新村建设,将国土部门实施的红层找水打井、水利部门实施的集中供水、交通部门实施的村通水泥路建设、农办和建设局等实施的风貌工程、农能办实施的沼气池建设等项目与小康示范进行打捆整体安排,集中力量在绵渝路和县道公路沿线打造全面小康示范带,各项目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实现了综合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先后迎来全省扶贫新村建设现场会、全省农村能源现场会、示范县建设两周年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等3个省级现场会议,全市基本农田建设现场会、全市沼气池建设现场会等2个市级现场会在我镇作现场参观交流。同时,我镇积极争取省、市、县劳动部门、国税部门在王爷庙村、磨嘴村、佛南村建立计生“三结合”基地,并充分利用市人大联系王爷庙村、市政协联系佛南村、市民盟联系磨嘴村的有利条件,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四、围绕乡风文明,抓农民素质教育

我们坚持以提高群众素质、促进城乡发展为主题,认真开展以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健康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活动,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安全文明村(社区)、小区、文明农户等创建活动,努力提升群众文明程度,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群众、学校师生员工、干部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达11次。在佛南村、磨嘴村评选星级农户1300余户,并在磨嘴村召开了全县星级农户授牌试点仪式现场会。

2005年,我们选聘了6位不同身份的失地农民组成失地农民巡回报告团,在县城郊区12个村成功进行巡回宣

讲,向当地群众宣传征地拆迁安置政策,讲述失地不失业的创业致富成功经验,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将涉及土地款分配的信访问题纳入司法调解轨道,有效地杜绝了重复无效信访,信访案件比去年降低33.5以上。

五、围绕执政能力,抓班子队伍建设

我们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扎实开展“机关效能革命”。

在镇、处、委、村和社区干部中,广泛开展“五比五看”活动:一是比学习,看谁的学习最勤奋;二是比敬业,看谁的业务能力最强;三是比尽责,看谁履行职责最好;四是比自律,看谁的作风最过硬;五是比实绩,看谁的工作实绩最多。通过开展“五比五看”活动,引导教育全镇干部面对新形势,学习新方法,开拓新思路,创造新业绩,树立新形象;切实增强各级干部的政治、责任、大局、发展和服务五种意识,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学习、认知、创新、业务和执行五种能力。

同时,我镇在切实抓好农村工作的同时,还认真抓好了城市社区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项工作。新建设社区3个,筹建爱心超市6个,在黄磉浩社区进行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试点;26个集体企业全面改制结束,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198户,民营企业66家;扎实开展平安太和创建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以“四级五定五逗硬”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安联调工作机制,镇成立了以镇长为主任的矛盾纠纷联调中心,处(委)成立了联调办公室,村、社区成立了联调工作站,并代表市县顺利通过省检。同时,配合县委县政府及县相关部门顺利完成了县城地区2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确保了重点工程的顺利开工建设,并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

下载大力实施移民搬迁统筹城乡和谐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实施移民搬迁统筹城乡和谐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重庆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和谐重庆 转载日期:2012-7-18 22:51:00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 摘 要:该文分析了重庆市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提出了要构建和谐重庆,必须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

    教育统筹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

    教育统筹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现教育统筹,教育城乡一体化工程,要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目标,以教育资源整合为切入点,科学制定方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集......

    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社会管理的思维创新与路径社会管理与群众利益有着内在的相关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公权力与群众的关系。“党建统领、社会协同”其内在的机理是处理好预算跟服务的关系,社会管......

    统筹城乡发展

    申论热点:统筹城乡发展 【背景链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衡量城乡统筹......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

    统筹城乡发展

    专题二统筹城乡发展 一、时政背景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此为主题,就是要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

    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 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二.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三.怎样统筹城乡发展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1、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我们对这战略深信不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