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时间:2019-05-14 07:0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第一篇: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

作者:李佐军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先讲第一个问题。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我想强调六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要区分五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供给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供给侧的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需求侧就是所谓出口投资消费三架马车,供给侧就是生产侧企业侧或者说生产要素侧。第二个概念是结构性的改革,结构性的改革是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背后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叫做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是与周期性对应的,他一整套政策是解决经济周期波动的问题,因为凯恩斯使得刺激政策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这个叫做牛头不对马嘴,我们中国当前主要面临的是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所以说必须要推进结构性,改革结构性的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结构不合理,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排放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动力不合理,和财富收入分配不合理等方面,这个是第二个概念。第三个概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概念也就是中央强调的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供给侧改革与结构性改革两个概念的叠加,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叫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第四个概念是供给管理,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进行的管理,我们经常说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属于供给管理而不属于供给侧改革,因为改革他一定是要改制度的,去产能本身他没有制度的问题,这个是当前很多人所混淆的。第五个概念是供给政策,供给政策是指推进供给侧改革或者是说加强供给管理而制定的相关的宏观政策,所谓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属于供给政策的范畴,不属于供给侧改革的本身。

第二点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个层面就是供给侧改革他实际上是强调了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的作用,供给侧改革实质第二个层面的理解,供给侧改革他实际上要强调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与需求管理政策掩盖问题拖延问题是不同的,与需求管理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而供给侧改革那就是面对问题,壮士断腕,除旧不新,凤凰涅盘,欲火重生,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我要说第三个方面的问题是,供给侧改革与需求管理政策的不同点,或者说他的特点,特点有四点,第一点需求管理政策他主要是强调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而供给侧改革是强调发挥市场和企业的作用。第二个不同需求管理政策是强调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供给侧改革是强调通过效率提高来拉动经济的增长。第三个不同是需求管理政策强调要解决经济短期的波动的问题,而供给侧改革强调要解决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第四个不同是需求管理政策是强调政策的作用,而供给侧改革是强调制度的作用,政策是灵活的,制度是相对稳定的。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我要说第四个问题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核心内容是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要培育新的主体,也就是要培育创新型的主体,包括创新型的企业,创新型的个人,如比如说创客等,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要培育新的要素,这新的要素他是可以直接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的要素,主要包括技术、人才、知识、信息等这些新的要素。第三个核心的内容是要培育新的产业,主要是要培育高附加值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孵化消费结构转型方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第四个核心内容是培育新的动力,那我们过去主要依靠了需求侧的三架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那推进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培育供给侧的三大发动机,这三大发动机可能有的同志没有听说过,因为是我提出来的,哪儿三大发动机,自动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自动变革是指改革,结构优化包括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等,要素升级包括技术进步、提升人力资本,信息化,知识增长等,供给侧改革就要培育这三大发动机。这个是第四点。

第五点就是供给学派就是西方的供给学派他的政策主张究竟是什么,我可以把他概括为四减四促,四减中的第一减就是减税,供给学派认为他要通过减税增加企业的获利来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第二个减就是减管制,尤其是减少政府的管制,第三个减是减垄断,减少行业的垄断,企业的垄断,市场的垄断等,第四个减是减货币抄发,供给学派反对通货膨胀也反对通过印钞票促进经济增长。还有四个促进,第一个促进是促进私有化,大家都知道三千主义是强调私有化,第二个促进是促进公平竞争,或者是促进市场竞争,第三个促进是促进企业家精神的发挥,经济的关键在企业,企业的关键在企业家,企业家的关键在发挥企业家的精神,第四个促进是促进既科技创新和智力资本的投资,供给学派认为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来增加有效供给。那供给学派的大多数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但是也有个别不符合我们国家当前的国情。

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我要说的第六点,就是供给侧改革容易出现的误区或者是误解,有六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把供给侧改革当成一个完全崭新的事物,确实供给侧改革这个词是新的,因为以前没有这个词,但是供给侧改革的背后所蕴含的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以及相关的概念,供给政策,供给管理和供给边的问题等,早就有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渊源也不仅来自供给学派,也不仅来自定律,而是与经济学是一同成长的,因为经济学核心的概念就是供给需求价价格,纵容学派强调供给侧改革。亚当的理论主要强调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作用,强调分工协作的作用,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他主要也是供给侧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是供给侧的,那我学多年发展经济学大部分的理论都是供给侧的,那我学的改革经济学或者是新经济制度学也是供给侧的,那我本人学的人本发展理论也基本上是供给侧的,所以说供给侧改革他背后的经济学的理论的支撑是十分丰富,而且源远流长的,不是什么特别新的事物,只不过是我们要回归尝试而已。

第二个方面就是直接把西方的供给学派的理论和相关的政策直接拿过来为我们所用,这个也是一个误区,因为上个世纪70年代供给学派提出的那一政策主张是适合当时的经济形式和当时西方学家的体制特点相关联的,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经济形势以及我们的体制特点与当时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说我们不能有些政策不能拿来直接为我们所用。

第三个把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立起来,事实上需求与供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手心和手背,二者只有平衡协调才是健康可持续的,我们过去多年确实是过分强调了需求管理,走入了误区,我们现在强调供给侧改革,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在强调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不一定合适需求管理。

第四个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推进供给侧改革,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本来供给侧改革他的核心或者是他的实质就是强调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果我们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在去产能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政府行政命令的手段来去产能调整经济结构,来规定在什么时候必须要调,去多少产能,什么行业什么企业要去产能的话,这个就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推进供给侧的改革,这是一个误区,去产能等我们主要的政府是要制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引导性的政策,由企业自己去决定他去还是不去,什么时候去,去多还是去少,以什么方式去。我认为这个是我们推进供给侧改革应该把握的一个重要的原则,也是要避免的误区。

第五个就是把供给侧改革中的供给简单的理解为产业供给或者是产品供给,那我前面强调的供给侧改革的供给是包括培育新的主体,新的动力新的要素等在内的,而当下很多人把供给侧改革简单的理解为产业结构的调整,简单的理解为三去一降一补,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如果我们只是把供给侧改革理解为产业产品的供给的话,那我们现在强调增加他的供给意味着造成进一步的产能过剩,这个是第五个误区。

第六个把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因素简单的概括为五大平行因素,也就是当下很多人说的,劳动、资本、资源、技术、制度,说是五大影响供给侧的因素,这五大因素并不是说同一性质的因素,平行放在一块就是一个误区,这五大因素当中有三个因素,就是劳动、资本和资源,他属于规模性的因素,那就是这一要素投入的增加,量的增加可以直接带来产量或者是GDP的增加,但是不能直接带来效率的提高。那恰恰是我们供给侧改革还要注意的问题,你不能通过这些大量的投入拉动增长,那过去粗放的发展就是这么来做的。第二个要素就是技术,当然还不仅包括技术,还包括人力资本,信息和知识,就是我经常说的要素升级,像这一类的要素和前面规模性的要素是不一样的,这个是所谓效率型的要素,这些要素是可以直接带来全要素生产力提高的,而这些要素的培育和大规模的配置正是供给侧改革我们要强调的,因为供给侧改革他核心就是要通过效率来拉动经济增长。第三个要素就是制度,制度跟前面这两个要素又不同,他是根源性的因素,他不仅直接影响规模性要素的投入和配置,也影响要素升级,他是一个更深层次层面的因素,如果我们把这几个东西平行放在一块,就是理论逻辑没有梳理清楚,这个是当下很多人的误区。

第一个大问题说完了,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

第二个大问题怎么样来推进,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有今年的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有了全面的部署,那我这里就不重复那个了,我就按照我的理论逻辑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推进供给侧改革的36条对策。这36条对策分为七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对策就是培育新的主体,供给侧是要培育新主体,新的主体又包括六个方面的主体,第一个就是培育创新型的企业,第二个就是培育创新型的个人,包括创客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第三个是要培育创新型的区域,包括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区域创新中心,创新型的园区等,第四个是要培育创新型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第五个是要建立一些国家的创新平台,包括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国家实验室,国家创新中心,国家技术中心等,第六个还要培育创新型的政府,政府也面临创新的问题,比如说政府的公共服务的外包,就属于创新的范畴,这个是第一种对策。

第二种对策增加六大要素的有效投入,我一定要强调叫做有效投入,所谓有效投入是指有效率有回报的投入,因为如果有的要素投入投入过多了没有效率的,他恰恰我们供给侧改革要注意的,哪儿六大基本的要素呢,就是生产函数当中我们说的全要素,全要素是六大要素,第一个要素就是劳动,我们要增加劳动的有效投入,第二个要素就是资本,要增加资本的有效投入,第三个要素就是资源,就是资源是包括土地能源一些原材料等在内的,要增加这一类资源的有效投入,第四个要素就是环境,环境也是生产要素之一,这个是我们过去经济学理论还有实践工作当中忽视掉了的,环境也是稀缺的环境也是有价的,环境也是我们任何产品当中必备的要素,环境也应该包含整个GDP的价值之中,只有把环境也拉入到生产函数之中,只有把环境也拉入到每一个环境和GDP价值构成之中,我们才能够解决资源的节约,环境的友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所以说他也是要增加有效投入。第五个方面的要素投入就是企业家才能,这个也是被我们过去所忽视的,他应该拉入到生产函数当中,不是像我们理解的只有劳动创造价值,企业家是搞剥削的,企业家的劳动是高级劳动,是有风险的劳动,更复杂的劳动,比我们一般的劳动更有价值的,而且企业家的劳动是可以组合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的,可以产生更大的效率的,所以在我们所有的产品里面在我们的GDP构成里面还有企业家才能绝大的贡献,他也应该拉入到生产函数当中。第六个要素就是政府管理的投入,我们的生产活动离不开政府的公共服务,也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的管理,所以说在产量之中在GDP当中也应该有政府管理的贡献,总之要增加这六大基本要素的投入,这个是我们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第二种对策。

第三种对策通过制度变革提高生产率,拉动经济增长,制度变革是我说的三大发动机之一,三大发动机为什么重要,他是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的基本手段,那我们来看一下生产函数的构成,生产函数GDP或者是产量等于前面一个系数那么多,还有一个函数关系,括号是六大生产要素,这六大要素我已经说过了,我们现在还剩下前面的系数,这个就是全要素生产力,我们关注这个事影响全要素的生产力,或者是决定全要素生产力的因素是什么,那就是三大发动机,就是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我们先来看制度变革,因为制度变革他是三大发动机中最重要的,是决定性的,根源性的发动机,那我们怎么通过制度变革提高生产力呢?制度变革我们可以从很多的角度来理解,那这里主要是从西方供给学派的四减这个角度来剖析四减背后相应制度改革的内容,第一减就是减税,要想推进减税必须推进财税制度的改革,预算制度的改革以及政府机构的改革,如果不把政府机构减了这个就难以实现。第二个减就是减管制,我们必须推进行政管理的改制,审批制度的改革,商事制度的改革等,第三减是减垄断,要想减垄断我们必须要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等,第四个减是减货币超发,就必须要推进货币制度的改革,汇率制度的改革,金融体制的改革等。这个是供给侧改革的第三种对策。

第四种对策通过结构优化提高生产力,拉动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的第二大发动机,结构优化也包括四个方面的对策,第一个方面的对策是推进工业化,工业化意味着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有较低的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配置和转移的过程,因为工业部门具有更发达的分工协作关系,他具有更高的效率,所以说工业化本身是可以提高效率的,那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情况,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也正是工业化的过程。第二个方面的结构优化的路径就是城镇化,城镇化意味着农村人口从效率较低的农村向效率较高的城市转移的过程,一个农民原来在农村一年的收入只有1万块钱,同样一个人转移到城市之后,年收入变成3万4万甚至更高,一个农民如此,千百万个农民的转移就意味着国民经济的大幅度的提高,效率大幅度的提高,所以说城镇化也是可以提高生产力的。结构优化的第三个方面的路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区域内部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分工协作的加深,分工协作的加深可以极大的提高效率,那分工协作的加深提供效率亚当斯密进行了非常完整的论证,斯密的理论我用四个字概括,发展效率分工制度,发展取决于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分工的深化,分工的深化取决于好的制度安排,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分工协作的深化,可以提高生产力。结构优化的第四个方面的对策就是国际化,国际化是意味着我们中国积极主动的参与产业链全球的分工协作,分享全球分工协作的好处,这个也是可以提高效率的,所以说开放是可以促进改革,开放是可以促进发展的,这个是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第四种对策。

第五种对策通过要素升级提高全要素的生产力来促进经济增长,要素升级也是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的三大发动机,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对策,第一个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是可以提高生产率的,这个是大家都清楚的道理。第二个是提升人力资本来提高生产力,增加有效供给,人力资本的提升与劳动时间投入的增加性质是不同的,劳动量的增加他可以带来产量的增加,但是他不是直接带来效率的提高,而人力资本的增加意味着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他可以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打造更高的产出的效果,是可以提高效率的。第三个方面是通过知识增长来推进要素升级,知识增长根据新增长理论,知识是具有万意效应的,他可以提高生产率。第四个方面就是信息化,我们很熟悉的像移动互联网的推广应用是可以极大的提高效率的,他可以降低信息成本,产生经济范围网络效应集聚效应等,这个是如何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第五种对策。

第六种对策,还要解决存量和增量的问题,我们第六对策就是讲存量的调整,存量的调整我概括为六个去,第一个去就是去产能,去产能是针对实体经济来说的,目前我们国家的钢铁、煤炭、电解铝、玻璃、造船、冶金等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甚至更低,所以说我们要通过去产能来解决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第二个去的是去库存,去库存是针对房地产行业来说的,但是严格来说我认为这个去库存这个概念放在供给管理或者是大家理解的供给侧改革三去一加一补是不合适的,为什么?因为去库存严格来说不是供给侧,而是需求侧,产能问题那当然是供给侧的没有问题,但是库存他是需求侧的,库存是意味着房地产已经把楼盖起来了,没有销售出去,我怎么解决他的销售问题,他是一个需求侧的问题,那现在我们硬是把这个去库存这个需求侧的问题放在供给管理里面,这个我也没有弄明白是为什么,反正逻辑上是讲不通的,因为既然这么说了大家就这么做,之所以当下出现了一些房地产房价的一些问题,但如果我们把去库存放在需求管理政策里面,我们通过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管理政策的平衡这个是可以的,但是你放在供给管理里面就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了。第三个去的是去杠杆,去杠杆是针对金融行业还有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过高,杠杆率过高来说的,第四个去的是去超建,就是去掉基础设施超前建设,超大建设,超量建设,超标建设,我们的投资是三大领域,一个是实体经济一个是房地产还有一个基础设施领域,实体经济有去产能,房地产有去库存,金融去杠杆,那基础设施领域应该对称着还有一个去超建。第五个去就是去僵尸,所有这些行业都存在着一些僵尸企业,我们必须要通过去僵尸来解决一些存量的问题。第六个问题就是去成本,或者是降成本,中央强调的降成本,要去五个方面的成本,一个方面是制度性交易成本,第二个是税费成本,第三个是财务成本,第四个是电力成本,第五个是物流成本。

第七种对策,就是要培育六个新的东西,这边是去掉六个方面的,这边还要培育六个新的,第一个要培育新的技术,第二个要培育新的产业,尤其是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第三个要培育新的业态,培育新的商业业态等,第四个是要培育新的区域,尤其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些新的区域,第五个是要培育新的模式,包括发展的模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第六个要培育新的品牌,通过新的品牌提升竞争力提高附加值。总之如何推进供给侧的改革从逻辑来看可以分为七个方面共36条对策,这36条对策是有完整的逻辑,六个新的主体,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三大发动机,展开12条对策,从存量和增量来看解决好六个存量的问题再培育好六个方面的增量的问题。

第二篇:供给侧改革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商学院 班级:会计6班

姓名:寇朗婕 学号:201622349132

课程论文题目: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课程名称: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早前公布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有“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措辞。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李克强总理所作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2016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体系、产业升级、扩大内需

一、供给侧的概念

(一)什么是供给侧

所谓“供给侧”,即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供给的范围和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切影响社会生产总量的因素也都影响供给量。“供给侧”的“侧”字并不是“侧重”,而是“端”、“一端”的意思,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这一端来进行改革,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需求侧;“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这几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以前我们提到经济增长,条件反射就是要扩大需求,刺激消费,但现在我们要换一种新思路、新方法。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原来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人来买蛋糕,但现在是我们要努力把蛋糕做好做精致这样就不愁没有人来买蛋糕。

(二)供给侧改革的原因

1.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特别是工业产能过剩的弊病,特别是钢铁产业,虽然产出的都是好钢,但是销售严重下滑。这十年以来,随着房地产的逐步发展,日渐蓬勃,国有企业很多该转型的企业都得到了丰厚的利润,从而导致国有企业过渡工业化,扎堆集中于第二产业,而对于第三产业,比如服务业、互联网,物流业,则几乎没有涉足。

2.民营企业部分大多都是偏向于生活服务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代理,奢侈品,互联网方面。在有效整合需求的同时,存在零散,混乱的问题。

3.房地产库存严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的房地产库存严重超量,不仅要通过适度降价促销,政策支持,还要鼓励房地产企业相关的创新,比如租赁,融资租赁,地产银行等形式。争取每年消化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的库存。在这个过程中,融资,抵押,都要创新模式。不能够把所有的风险都集中到一个篮子里面。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变化的节点,长期的发展积累了庞大的经济总量,基数抬高,连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已经不可重复了。中国经济正进入呈L型走势的中高速增长时期。这一阶段必须坚持把改革发力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上,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随着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各种矛盾集中爆发。而各种矛盾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发展存在诸多短板,出现结构性问题。推进结构性改革就是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系,在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同时又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是让中国经济健康发展、行稳致远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方面和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重点任务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后一个重要的任务,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化解过剩产能,二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培育。供给侧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任务是五项,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1)化解过剩产能

在我国,一方面传统行业比如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由于国内需求减弱、国外同行业竞争加剧等原因,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这些行业在今年上半年都处于下滑状态,从效益情况看,煤炭行业在今年1—5月全行业利润同比下降了60%多,水泥玻璃行业利润下降60%多,冶金行业利润下降36%,这些行业都属于产能严重过剩的传统行业。山西是我国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形成了煤炭、化工、钢铁、水泥等主导产业,集聚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创造了大量的税收,但不幸的是,这些产业均属于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不但不受国家鼓励,而且在市场的恶性竞争下快速走向衰落,由于这些产业占到山西经济规模的80%以上,与山西经济一损俱损,这些产业走向衰落,可以预见的是,山西社会经济将受到重大影响。

可以建立企业产能利用率评估和预警制度。为了应对产能过剩问题,应当从源头上入手,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规模,这就需要建立一套产能利用率评估系统,以评估企业是否存在生产过剩问题,让企业和投资者及时了解企业现状和市场需求,理智地进入市场,防止过度投资。至于僵尸企业的处置,各地就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它的范围,采取具体措施,中央也会有一定的支持政策,来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

(2)化解房地产库存

去库存方面,关键还是房地产库存,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昨天发布的消息应该是个利好消息,对去库存会起到促进作用,现今也正在鼓励新市民购房,推动保障房的建设,特别是货币化安置的政策。货币化就是享受保障房的这些群体,政府不一定去盖保障房,可以把现有存量的商品房收购集中起来,再安排给这些需要有保障性住房或者棚户区改造的群体,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化解房地产的库存。

(3)调节成本

降成本方面,现已在调查制定方案,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另外还有不合理的收费,还有其他一些过重的企业负担,都要降下来。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去年底对全国2526位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反映的最主要困难中,超过七成企业家选择“人工成本上升”,超过半数企业家选择“社保、税费负担过重”。

当前,还需警惕不少企业“吐槽”的政府“乱伸手”、评估费检验检测费过高等问题,这些“隐性成本”像是捆住企业的“绳索”,不仅抑制、束缚了企业创新升级、提供有效供给,一定程度上还可能阻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

(4)补短板补在薄弱处、关键处、紧要处 1.脱贫补齐民生短板

截至2015年底,全国依然有5000多万贫困群众,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人口总量。面对最后的“锅底人群”,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脱贫工作列在补短板领域首位,指出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

2、拉伸经济动能短板

拉伸动能短板,要培育新产业新优势。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这5个战略新兴产业有望在“十三五”期间成长为“十万亿级”支柱产业,培育起中国经济新动能。

拉伸动能短板,也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的关键期,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也更加明显。

拉伸动能短板,根本要靠创新驱动。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产业培育,挖掘新动能的根本在于创新。

3、发力社会事业短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中,钢铁、煤炭等领域去产能任务艰巨,职工安置问题凸显。必须意识到,减法做到哪里,加法就要做到哪里;去产能去到哪里,社会保障就要补到哪里。

三、结束语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主线,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推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解答实际问题,是针对我国宏观经济供求关系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过去,我国宏观经济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供给短缺,需要扩大生产规模;随着发展水平提高,现在我国宏观经济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部分产能过剩和部分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并存,需要供给和需求更好匹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我国供给能力、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四、参考文献

[1]习近平: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新华网2016-01-27 [2]李抒望.《再解读:供给侧改革深意何在》中国青年年报2016-2-22.02版 [3]邵宇.《供给侧改革——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宏观经济2015年第12期

[4]李华琴、罗英.《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度设计研究》科学管理研究,第33卷第6期 [5] [] [] [] [] [] []

第三篇:(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及其影响

供给侧改革及其影响

(公共经济学)

供给侧改革及其影响

一.内涵及其实质

内涵:“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质:“需求刺激效果甚微。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因而需要从供给端着手改革。供给侧改革是否有先例?20 世纪70-80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淖。中国“供给侧改革”更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滑。”

二.改革原因背景

自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暴露一些经济上的问题,我国经济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投资为主,消费为辅”的时代正在远去,而“供给跟不上需求”正凸显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供需不匹配”,是理解“供给侧改革”最基本的背景。消化过剩产能提速。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当前多个行业、多个地区的产能过剩正引起各方的担忧,可能引发通货紧缩、失业、经济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风险。服务业黄金时代到来。服务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稳定器。一方面维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提供就业岗位。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万个就业岗位,比工业多50万个左右。对政府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下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瓶颈不是需求不足,恰恰是供给不足。在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领域,一方面国内抱怨声不断,另一方面大批消费者源源不断地到国外消费。究其缘由,这跟国内服务业供给侧的乏力有关。

三.供给侧改革影响因素及其变化曲线分析

投资消费曲线变化

分析:由上图可知,自2011年开始,我国投资对GDP贡献率呈下降趋势,而消费对GDP贡献率始终呈现增长趋势。“三驾马车”变化明显,重新分配格局。进而导致一系列问题,供

供给侧改革及其影响

给跟不上需求矛盾突出,同时也导致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通货紧缩、失业、经济动力不足。服务业发展趋势曲线变化

分析:由上图曲线可知,自2011年起,中国服务业呈现增长趋势,在市场规模中所占份额也越来越大,并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大。随着服务业行业的发展,能缓解中国的供需矛盾问题,解决部分社会现实问题,对增加就业率,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四.供给侧改革分析

对于供给侧改革,习近平主席的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

2015年10月8日至10日,中央财办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给出了部分回答。刘鹤表示,要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把增强企业活力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引导好社会心理预期,重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商业法制,切实发挥企业家重要作用,着力营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市场环境。这预示着,在产业层面,淘汰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激发企业活力,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

供给侧改革是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的新思路,主要强调通过提高社会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对于如何拉动经济增长,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从供给侧管理角度看,本质上都属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从“三驾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种话语变化勾勒

供给侧改革及其影响

出中国经济的演变,消费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供给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倒逼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能够平稳落地。“经济结构性改革”分解为四个关键点,包括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股票市场。“经济结构性改革”,任重而道远,非一日之功。本次中央首提“供给侧改革”,短期上是为了应对当下的严峻挑战,长期上是追求的正是一个“供需向相匹配”的新经济结构。

五.供给侧改革措施

1.从结构性减税到大规模减税。优化企业税收机制,尽量减少税收,避免偷税漏税,避免重复性收税,以此来减轻企业负担。放低门槛,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2.放松行政管制,减少行政审批。开放绿色通道,给有良好信誉跟诚信的企业放低门槛,减少行政审批手续,使其尽快生产,融入市场。

3.减少垄断,促进市场自由竞争。针对垄断企业给予取缔,争取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利于企业的发展。4.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多元化改革。

5.改进资源和基础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由市场自动形成价格,减少垄断和国家干预,从而减少通货紧缩。

6.有效控制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的成本。推进市场基础设施优化配置。促进基础设施公平使用,同时降低基础设施使用成本,督促市场共同维护,以减少维护成本。

六.供给侧改革影响

1.是提高宏观调控效率和稳增长的重要推进器。一方面,将结构性改革引入宏观调控,形成“宏观调控+改革”的政策组合拳,是新一届政府宏观调控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的重要举措。这实际上是强调稳增长中的结构变量和制度变量,而这两个变量则是决定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新一届政府强调宏观调控要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寓短于长,以长促短,拓展了宏观调控的时间轴,形成了“短期+长期”的思路。传统的宏观政策偏重于总量问题而忽视结构、制度问题。结构失调、体制僵化不仅增加稳增长的困难,甚至使发展不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本质在于结构变化和制度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长期稳增长的最有力措施。另一方面,在一些重大领域改革取得明显突破的情况,宏观调控可以更多的采取市场手段和经济手段,而尽可能减少行政手段,这既能增强市场信心,又能显著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2.是努力实现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关键举措。就经济体制问题而言,最大的结构性改革还是市场化改革,即简政放权、深化价格改革和要素市场化改革,着力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等五大方面都面临重大的供给侧体制问题,解决这些制度性的障碍的关

供给侧改革及其影响

键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发展为例,长期以来我国创新动力不足主要是因为创新性文化基础薄弱,投机性发展氛围过浓,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人把大量的精力、财力、智力花在投机取巧上,热衷于泡沫投机活动,是导致实体经济不振、创新动力被抑制的重要原因,这有文化因素,也有发展观短视、政绩考核制度等问题,更有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束缚了企业手脚的供给体制问题。深化市场化改革这一重大的结构性改革,不仅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为市场主体创新宽松公平的宏观环境,让市场在竞争性领域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且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激励,增强微观市场主体的竞争力。

3.是促进产业升级、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升级失败,即经济结构长期处于中低端而无法向中高端转换,从而导致长期的需求不足、产业竞争力低下、社会严重不公平等问题,最终使得经济长期失速,危机四伏,各类风险交织且集中爆发。国际上这样的事例很多,有拉美化现象,有东南亚金融危机。因此,结构转型升级能否顺利推进和完成,是突破中等收入的关键。而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决定力量是制度创新,即对关键领域的改革能否深化,形成更高层次的市场经济体制。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推动经济结构全面升级的原动力,也正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

4.是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一招。改革并不仅是简单的放权,是对旧体制的“破”,更关键的是在于“立”,即“立什么样的新规”?成功的改革就是要靠法治来巩固,来扎根,法治的形成过程就是制度的完善过程,即形成公平而富有激励性的新制度,以此减少不稳定性,同时增加发展的动力和创新能力。改革的深处就是法治。一方面,我们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同时,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基本完善和定型,其完善的标志就是法制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基本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根本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不是仅提供一时的激励,当一放就乱时再收回,像一些不够深入的改革那样形成“收放循环”,而是在打破一些关键领域的体制障碍的同时,建立基于法律规范的长效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要靠法制,改革的每一步都要有法可依,依法推进。正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这两方面要求,使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一招。

第四篇: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

经济增速取决于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的理论,在中国流行已久,此理论在被许多经济学家奉为圭臬的同时,也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高层在会上,习近平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堪称去年最重要指示。首提“供给侧改革”,简单五个字,透露信号重大,它预示着在高层的经济判断和治理思路中,在管需求还是管供给的左右纠结中,已有清晰定论。

一、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怎样理解供给侧改革相关概念?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而推进的改革;“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而推进的改革;“供给管理”是指政府针对供给侧问题而进行的管理,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属于供给管理的范畴;“供给政策”是指为进行供给管理和推进供给侧改革而制定的配套政策,像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就属于供给政策的范畴。

图1 供需侧与经济增速关系

二、为何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按市场规律办事。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完善科学宏观调控,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供给侧,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生产决定消费,实现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本质:经济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供需不匹配”,是理解“供给侧改革”最基本的背景。

三、西方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占据了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西方国家普遍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制订政策,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并取得了较大效果,凯恩斯主义盛极一时。

但是,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需求,最后导致美国曾在20世纪70年代陷入滞胀,英国也在20世纪70-80年代面临滞胀叠加结构性问题的窘境。于是经济学界纷纷向凯恩斯主义提出挑战,并研究替代的理论和政策。供给学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该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

与西方有所不同的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简单复制供给学派的“供给管理”,而是希望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避免潜在增速的大幅下行,其实质是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在要素领域的延续和聚焦。

四、如何认识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和特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着眼长远、从深层次解决造成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制度性矛盾。过去多年里,每当遇到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就想起了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建议用“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办法,来暂时掩盖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结果是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不回避矛盾,面对问题,并用改革制度的真办法,去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与需求管理政策相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特点:

一是强调市场。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强调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强调激发企业和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市场的活力。

二是重视效率。需求管理政策强调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强调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三是着眼长远。需求管理政策强调解决短期的宏观经济波动,故凯恩斯指出“长期,我们都死了”,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强调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是侧重制度。需求管理政策强调政府政策的作用,故常常运用财税政策、货币金融政策来管理经济,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强调制度的作用,强调优化各个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以化解深层次矛盾。

五、供给侧改革的落实

习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明确指出,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功能健全的股票市场。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称之为推动经济结构改革的四个“歼灭战”。

打赢这四个“歼灭战”,供给侧改革将分别在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4条主线上推进。

1、优化劳动力配置

放开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将成为未来劳动力要素改革的基础,在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的同时,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补充人口红利。

户籍制度改革,化解地产库存。户籍制度改革将是劳动力要素改革的重中之重,其目的在于促进劳动力要素的跨地区流动。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当前二三线城市地产库存居高不下,户籍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双管齐下,不仅有助于提供有效供给、加快城镇化进程,也将创造需求、消化地产库存。

服务业大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服务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稳定器,淘汰落后产能意味着制造业部门就业承压,而服务业则可吸纳就业,因而创造条件、促成劳动力的跨部门流动,也将是未来劳动力要素改革的重要方向。

促扶贫重教育,提升人力资本。除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劳动力跨地区和跨部门流转外,提高劳动力素质也是劳动力要素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具体措施包括贫困人口脱贫,以及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2、优化土地和资本配置

土地制度改革,加速确权流转。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方向是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农村土地流转以确权为基础,以放活经营权流转为目的,从而提升土地要素的流动性。同时,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意味着未来廉价的农村、土地用地供给瓶颈将打开,也有助于抑制地产泡沫、加速地产库存去化。

降低四大成本,改善资本回报。一是继续推进资源品价格改革,降低企业原材料成本;二是实施减税降费和加速折旧,降低企业财税成本;三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结合降息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四是实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降低企业人力成本。

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资本效率。资本要素改革另一个方向是提升资本使用效率,其目的也同样是改善企业盈利。产能利用率和主营活动利润率高度相关。2013年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产能去化就已开始,伴随去产能延续,未来企业盈利有望随产能利用率回升而得到改善。

3、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融资体制改革,提升创新意愿。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首先有赖于创新意愿的提升,而股权市场天然提供了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而以创新著称的美国,也正是依靠资本市场哺育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四个歼灭战”中,习主席对建设股票市场的论述最为详尽: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这意味着,改革融资体制,促进直接融资发展,将是未来的重点方向。

鼓励两众两创,提升创新转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同样需要有便利的资源和宽松的成长环境,从而提高创新者的存活率和创新产品的转化率。一是推进产学研结合,从而提高创新成果工业转化率。二是为创业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资金支持,譬如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三是实施针对创新型企业的税收优惠和费用减免,譬如研发费用抵税等。

4、政府自身如何落实“供给侧改革”

改革行政体制,降低制度成本。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同样大有可为,一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具体改革力度有强到弱依次是加强反腐、打破垄断、放松管制。中国企业不仅面对来自原材料、税费、财务、人力等领域的显性成本,更面临来自上述领域的隐性成本。

推进国企改革,实现强强联合。加速国企改革,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功能和作用。国企作为中坚力量,通过合并重组提升竞争力,将为经济增长提供长期动力。

图2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手段

六、供给侧改革的产业效应——服务业黄金时代到来

“供需错位”的矛盾格局下,“供给侧改革”根本上有两大任务,一是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产业中释放出来,二是为提供中高端消费服务的“朝阳产业”输送更多的劳动力、资金、金融和技术。产业结构大变迁,意味着服务业的黄金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服务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稳定器。一方面维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提供就业岗位。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创造约100万个就业岗位,比工业多50万个左右。对政府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当下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瓶颈不是需求不足,恰恰是供给不足。在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领域,一方面国内抱怨声不断,另一方面大批消费者源源不断地到国外消费。究其缘由,这跟国内服务业供给侧的乏力有关。因此,中央强调“供给侧改革”,加大力度扶持服务业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首富王健林以体育产业为例,说明服务业在中国的巨大空间: 体育产业在中国只有两三百亿美金的收入,要做到美国现在的规模,还有几十倍的增长空间,现在中国人都追求健康、长寿,体育产业绝对有大前途。你如果能学会体育营销、体育经济、体育传媒等等,那一定不愁找工作,我们现在找这样的人都找不到。

王健林称,文化、体育和旅游等产业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和投资的机会,这三个行业,起码今后十年之内,收入都会处在大幅增长的阶段,进入这三大行业就有大钱赚。

第五篇:供给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供给侧改革有多重要?

习近平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判断一针见血:“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形势所迫,是问题倒逼的必然选择。改革攻坚,这个坎必须跨过去。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变化的节点,长期的发展积累了庞大的经济总量,基数抬高,连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已经不可重复了。中国经济正进入呈L型走势的中高速增长时期。这一阶段必须坚持把改革发力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上,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

随着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各种矛盾集中爆发。而各种矛盾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发展存在诸多短板,出现结构性问题。推进结构性改革就是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系,在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同时又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是让中国经济健康发展、行稳致远的一项重大举措。

习近平指出,国内经济现在面临“四降一升”。结构性改革必须进行,而重点就在供给侧。

当前的问题主要是传统门类生产过剩。传统门类出现生产过剩不是因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已不能满足需求的变化。比如,我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有的农产品生产缺口很大,而有的农产品增产则超过了需求增长;一些有大量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上。

这种结构性问题单纯依靠刺激内需难以解决,必须改善供给结构,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不断创造和引领新的需求。因此,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性战役。供给侧改革改什么?

供给侧改革改什么,习近平说得很明确,就是改结构。习近平特别强调,“结构性”三个字十分重要。

习近平说,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

西方供给学派过分突出税率的作用,思想方法比较绝对,只注重供给而忽视需求、只注重市场功能而忽视政府作用。

习近平指出,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我们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改革的内涵是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让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给,让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在互相推动中实现经济发展。

习近平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供给侧改革怎么改?

改革的要点就是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权威人士指出,去产能,要加大各种门槛准入、制度建设和执法力度;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去杠杆,要在宏观上不放水漫灌,在微观上有序打破刚性兑付。去库存,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进城的财税、土地等配套制度。降成本,就要把整体税负降下来,把不合理的收费取消掉,把行政审批减下来。补短板,就要注重脱贫攻坚的精准度,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的体制机制。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不能削弱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而且要把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结构调整优化。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发挥带头作用,模范执行各项改革决策,成为改革的主力军和先行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来引领。把新的发展理念体现到政策制定、工作安排和任务落实的各个方面。

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位,习近平强调,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一次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一次次生产力提升,不断创造供给能力。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供给侧一旦实现了成功的颠覆性创新,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

创新能力不强,被习近平喻为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他指出,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指出,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这十二个字可谓创新之“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每项任务都很吃重,各项任务之间有关联互补作用,要统筹兼顾,动态优化,积极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都需要贯穿始终。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跨越古今中西,用大篇幅对“五大发展理念”分别阐释。这不是“碎碎念”,而是“重要的问题讲N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要让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通稿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

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森林生态安全工作

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

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月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森林生态安全工作。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制定好方案是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工作重点,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关系到“十三五”的开局。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坚决行动,抓紧抓好抓实,切实取得实效。

习近平强调,做好工作方案,一是情况要摸清,搞清楚现状是什么,深入调查研究,搞好基础数据测算,善于解剖麻雀,把实际情况摸准摸透,胸中有数,有的放矢。二是目的要明确,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把握好手段,防止就事论事甚至本末倒置。三是任务要具体,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确定的任务要具体化、可操作。四是责任要落实,搞清楚谁来干,做到可督促、可检查、能问责。五是措施要有力,搞清楚怎么办,用什么政策措施来办,政策措施要符合实际、有效有用、有操作性,让地方和相关部门知道怎么干。

„„

【通稿2】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强调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发展中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5月16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分别研究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

习近平指出,党中央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后,各地区各部门认识不断提高、主动开展工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许多地区研究制定了综合性方案和专项方案,成效逐步显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有些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有的地方还没有有力行动起来,有的工作抓得还不精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一定要切实抓好。要深刻理解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准确把握基本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要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都要勇于担当,干好自己该干的事。要突破重点难点,坚持重点论,集中攻关,以点带面。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有针对性制定政策、解疑释惑;具体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盯住看,有人管,马上干。要平衡好各方面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注意减少风险隐患。

习近平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打下更为雄厚的基础;必须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必须强化人力资本,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着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发挥好企业家作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化解困惑,保障各种要素投入获得回报;必须加强产权保护,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保护,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

„„

下载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路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 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

    供给侧改革

    2016学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浅述供给侧改革及其短板 一、 何为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成为近期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究竟......

    供给侧改革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老王本来是个卖西瓜的,后来城里每家人都买了他的西瓜,市场饱和,需求不足,他想扩大经营规模,挣更多的钱,已经不可能了。老王有一天突然豁然开朗,再围绕卖西瓜......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 专业:会计一班 姓名:郭嘉玮 学号:*** 2016年十大流行语: 一、洪荒之力;二、吃瓜群众;三、工匠精神;四、小目标;五、一言不合就XX;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七、供......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与供给学派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供给侧改革

    1、材料一“供给侧改革”最近成为高频词汇。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消费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供给跟不......

    供给侧改革

    我国经济增速自2010年以来波动下行,持续时间已有5年多,经济运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态势和特点。其中,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

    国有煤炭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现实路径

    国有煤炭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现实路径 【摘 要】煤炭行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产能过剩。对国有煤炭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并寻求改革的现实路径,找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