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绿色矿山建设与管理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绿色矿山建设与管理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简称金岭煤业)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君召乡境内,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原隶属于郑州市磴槽集团有限公司,矿井于 2000年3月开工筹建,2004年正式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2010年9月,与河南豫联中山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进行资源整合,使企业走上了联合发展之路。
矿井井田面积6.3平方公里,截止2011年底矿井保有储量3176.9万吨,可采储量2600万吨,服务年限29年,属“六证”齐全生产矿井。矿井主采二1煤层,一7煤层作为二1煤层的保护层进行开采,开采煤层均为Ⅲ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属高瓦斯矿井。
金岭煤业现有职工2500余人,其中具有大中专学历以上人员435人,高级工程师8名。矿井年产值5亿多元,年上缴国家税收1.6亿多元。
一、产生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有水快流”的错误思想影响下,“全民采矿”思潮全国泛滥,私人民营小煤矿遍地开花,乱采乱挖,且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较差,只顾赚钱当老板,不顾安全 1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投入,不顾环境保护,不求和谐稳定,不依法办事,偷税漏税,造成恶性事故频发,资源破坏惊人,环境污染严重,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煤矿周边村民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黑心矿主”成为一个时期私有煤矿、民营煤矿老板的代名词,社会形象尽失,企业经营处于举步维艰的地步。
对此,金岭煤矿在建矿初期就意识到,做为民营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绝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偏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要走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安全绿色低碳环保发展之路,才能保证企业安全高效和谐发展。
二、建设必要性
(一)建设绿色矿山是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矿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煤炭是一次性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经过长期的开采,必将造成矿井衰老,资源枯竭,再加上煤炭资源的产出率、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低,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等,使煤炭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加强绿色矿山建设与管理有利于使煤炭企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金岭煤业所开采的二1煤和一
7煤层,均为黄煤,要减轻矿井发展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就必须创建新的开采、节能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打造绿色矿山,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才能保证国家资源得到高效开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采和利用,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
(二)建设绿色矿山是防止环境污染,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采煤生产流程必然有排水、排矸、生活采暖排污等问题,如果不积极、创新性地加以改进,不仅造成植被破坏、空气污染、水土流失,更重要的是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进程。因此,企业应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才能将煤炭行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三)建设绿色矿山是确保矿井安全,保持矿井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
金岭煤业是高瓦斯矿井,瓦斯资源丰富,同时瓦斯也是煤矿安全发展的隐形杀手,若将抽取上来的瓦斯对空排放,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对此,金岭煤业依照科学进步,实施瓦斯综合治理措施,创建瓦斯抽放系统,这既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保证矿井和矿工安全的需要,更是矿井实现绿色生态开采、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四)建设绿色矿山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矿井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有可能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覆辙,才是煤炭企业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选择。因此,用低碳、绿色经济理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才能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和效益型转变,达到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五)建设绿色矿山是履行社会责任,执行依法办矿理念的根本体现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社会环境的和谐,回报社会,创建良好生态环境是一个企业应尽的义务。金岭煤业是伴随着科技和人才发展起来的民营煤矿企业,建矿之初,金岭煤业就深刻的认识到民营煤矿要生存、要发展、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不能仅仅关心利润和向股东负责,更应该担负起必要的社会责任,向社会负责、向人民负责、向职工负责。决不能重蹈覆辙,再走过去民营煤矿以破坏环境和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企业最大效益的老路。为此,金岭煤业把“创建绿色矿山”做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佳途径,切实加强行业自律,在洁净生产、循环经济、生态发展上下功夫,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基于以上原因,金岭煤业充分认识到,自然开采条件复杂,矿井资源逐步减少等一些客观因素是人力无法扭转的。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建设生态文明工程等,是可以通过加强企业管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手段实现的。因此,金岭煤业从2000年建矿始,就把开展以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和谐社区作为主要目标,以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态工艺环保化、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矿山环境生态化为要求,追求循环发展模式,注重资源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互统一,将建设绿色矿业的理念与实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保留青山绿水,以实现企业、社会的共同和谐发展。
三、基本内涵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绿色矿山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的,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坚持矿井本质安全与员工职业健康相统一,坚持企业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相兼顾,以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为突破口,通过引进先进治理与综合利用技术,强化现场管理、实施清洁生产等手段,使企业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健康发展。
“绿色矿山建设与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原则。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开采自然资源,确保生产与自然协调平衡发展。
——坚持安全发展原则。落实“安全第一”的方针决不能动摇,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决不手软,推行绿色生态开采、生产清洁能源。
——坚持低碳生产发展原则。鼓励和动员全体员工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井建设,共建优美环境、共筑绿色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家园,实现生态发展。
——坚持效益发展原则。围绕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精细管理,严控成本,提高效益,增加资本积累,积蓄发展后劲。
——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原则。实现矿井与员工同步发展。——坚持和谐发展原则。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生产与自然”、“劳动与分配”等事关矿井稳定发展的关系,努力推动矿井和谐发展。
四、主要做法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金岭煤业从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全员观念入手,培育低碳经济、绿色开采、安全高效、和谐共建的创新发展意识。为此,金岭煤业在绿色矿山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一)把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作为绿色矿山建设与管理的“原动力”
为加强绿色矿山建设与管理,金岭煤业加大宣传教育和积极引导的力度,结合矿井实际,重点培育员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低碳经济、打造绿色矿山的新理念、新意识,有针对性、全面系统的提出了“企业需要奉献,员工需要回报”的和谐发展理念及“生产清洁能源,实现生态开采”的绿色开采理念。通过深入学习和教育引导,职工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得到提高,全体干部对科学发展观创新理论有了系统的了解,对矿井科学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为发展绿色矿山建设与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思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想基础。
另外,为加强绿色矿山建设与管理,金岭煤业从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上,抓了四个环节:一是成立绿色矿山管理领导机构。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各分管副矿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决策和整体策划,并定时召开安全办公会和调度会,保证使生态开采系统工程,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二是实行项目负责制。由技术总工负责组建了瓦斯抽放项目部、防治水项目部;由机电副矿长负责污水处理项目,矸石山治理项目;后勤矿长负责整个矿区的绿化项目。各项目负责人对所管理项目从审定、督导、方案设计、施工建设和过程监理等方面详细分工、落实责任。三是实施专业论证,通过聘请专家来矿授课,与中煤南京设计院科研所、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合作等途径和方式,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调查论证,达到科学立项的目的。四是培养骨干队伍。为了从组织上、技术上、操作上确保系统工程各个项目的高效运行,金岭煤业根据各项目的运行需要,分别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队伍中,采取分层选拔、集中培训、外出培训等方式,为各项目配备了优秀人才,造就了一支敢打善战的骨干队伍。
(二)把瓦斯治理、安全管理作为创建绿色矿山的“主引擎” 金岭煤业属于高瓦斯矿井,瓦斯资源比较丰富,据测算达14.35亿m,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改善井下生产环境,确保职工安全生产,对瓦斯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3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1、强化领导,完善制度,加大投入
瓦斯是矿井五大自然灾害之一,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隐形杀手,金岭煤业领导对瓦斯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定期组织召开瓦斯治理专题会议,分析瓦斯治理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工作措施。一是聘请国家级瓦斯防治、地质测量等专家组成矿井瓦斯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和解决瓦斯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矿井瓦斯防治工作。并会同中国矿业大学科研所制定了矿井瓦斯防治规划、采掘工作面瓦斯抽放方案等安全防范技术措施。二是建立健全井下现场交接班、矿级领导带班下井、瓦斯检查、盲巷管理、通风管理、采空区管理、放炮管理、机电管理、现场瓦斯异常情况实时监控等防治瓦斯制度体系。三是建立专职瓦斯防治机构,强化技术管理。建立了以总工程师为主的瓦斯防治技术管理体系,设置“一通三防”专职机构,配备专职防突矿长和防突机构,成立专职瓦斯抽放队伍,购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生产的ZYG-150型全液压钻机12台。四是加大投入,提高安全装备水平。2003年4月投资1500万元筹建了地面瓦斯抽放站,实现了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共采及瓦斯综合利用;2004年11月实施利用瓦斯做饭及公共场所采暖;2005年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了金岭瓦斯发电厂,每年可发电800多万度,可为矿井提供40%以上的供电需求,这既为矿井提供了电力需要,又改善了矿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实现了绿色开采、节能降耗,在开采过程中实现瓦斯“零”排放,被河南省授予“瓦斯综合利用先进企业”称号。2009年初金岭煤业与联合国达成协议,投资约80多万元建设CDM监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测系统。引进煤炭设计院重庆研究院生产的GLY80(8-80m³)型矿用气体流量传感器8台,ZKC30型检测柜两套,GJG100ACBI型红外甲烷传感器8台及其配套设施。传感器分别安装在瓦斯抽放站、电厂、伙房、锅炉房的瓦斯主管道上,与检测中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瓦斯监测系统,可计量瓦斯的瞬时流量、日流量、年流量累计以及瓦斯温度、正压、负压,经数据库计算保存传送到电厂配电室及矿调度室,以便随时掌握瓦斯动向。另外,加大吨煤提取金额用于瓦斯治理,进一步加大瓦斯治理力度。近年来累计投入1亿多元对通风系统、防突装备设施、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等进行完善改造,防止瓦斯事故,确保安全生产。
2、达标抽采,优化现场,完善措施
金岭煤业在治理瓦斯方面始终贯彻“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树立“瓦斯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意识,实施“可保尽保、应抽尽抽”的瓦斯综合治理战略,坚持“高投入、高素质、严管理、强技术、重责任”,变抽放为抽采,以完善通风系统为前提,以瓦斯抽采为重点,以监测监控为保障,以抽定产,以风定产。
现场管理中,坚持保护层开采结合瓦斯抽放的办法治理瓦斯,坚持不抽放就不进行采掘作业,并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探索实施以保护层开采为主,多种抽放手段同步的抽采手段,在采煤、掘进作业过程中,坚持煤层高压注水、本煤层抽放,兼顾高 9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位钻场抽放、高抽巷抽放及尾巷抽放等方法进行治理瓦斯,确保作业地点瓦斯不超限。
3、科技创新,全面合作,以人为本
2008年金岭煤业领导经多方考察,先后在发电机组的排气管道上安装了三套烟道余热锅炉,利用发电机组排出的热量烧热循环水,温度可达60摄氏度,这样既保证了机组的用水温度又可以向澡堂源源不断供应热水,从此煤锅炉向澡堂供气打水成为了历史,仅此项每年可为金岭煤业节约资金近五十余万元。
金岭煤业建立和完善与瓦斯综合治理相适应的人才机制,落实从业人员资格准入,提高管理、技术岗位准入门槛,有计划地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强化职工全员安全培训和在职人员的继续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近年来,先后与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矿院、河南理工大学、重庆煤研所等科研院校合作,解决了大倾角采煤工艺、突出煤层防突参数测定、瓦斯抽放技术、突出危险区域预测划分、突出煤层采煤工艺等重大课题,同时也为矿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与中国矿业大学建立长期服务合同。矿井的生产、开拓以及瓦斯的治理均有科研所提供技术支持,若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相关安全生产难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中国矿业大学科研所进行直接交流,效率高、方便快捷。每季度还组织中国矿业大学科研所教授专家到矿召开一次技术例会,现场进行指导。此外,中国矿业大学还和金岭煤业建立人才培养合同,除了给该矿在职干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部开办机电和采矿两个函授班外,每年还把中国矿业大学的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推荐到金岭煤业技术部门,不断充实矿井的技术力量。
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高薪聘请全国知名瓦斯治理专家和不断引进2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鼓励瓦斯抽放和安全建设科技创新,金岭煤业的瓦斯治理工作水平得到了整体提高。
4、职责明确,严格检查,细化考核
金岭煤业建立健全了各级管理人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检查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和措施,定期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矿井“采、掘、机、运、通”系统进行拉网过筛式全面检查,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切实做到安全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并实行严格目标考核制度,保证瓦斯防治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把土地复垦、清洁生产作为创建绿色矿山的“控制器” 金岭煤业在建矿初期就把矿井开采与环保作为大事来抓,矿区地表裸露处采用边坡加固、采坑回填、植树种草等工程措施,以修复生态;地势平坦地区采用清理废碴、采坑(塌陷坑)回填、整平、覆土、复绿、造景等工程措施进行生态重建。在矿区370亩的用地面积中,绿化面积达到159亩,人均绿化面积达33㎡,矿区绿化覆盖率占可绿化区域的90%以上。2007年投资400多万元,建成每小时可处理污水100吨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污水可用于浇灌、养鱼、洒路、洗浴等。另外,在空旷的土地上种植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上牡丹、月季、桂花、合欢树等植被;在南山公园我们有杏园、桃园、葡萄园,曾经的一片荒芜变成了现在的“花果山”。如今矿区内有休闲公园、游泳池、钓鱼塘,绿荫环抱,花团锦簇,流水潺潺,被广大职工美誉为“世外桃源”。
在地质保护方面,金岭煤业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治理,制定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对矿井开采后影响的地表及时恢复地貌。对于在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矸石治理方面,响应国家提出的以“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作为控制煤矸石污染的技术政策,在井下用矸石将采空区充满,借以支撑围岩,是防止或减少围岩垮落和变形的一种顶板管理方法。部分提取上来的煤矸石通过采用黄土覆盖,进行植被复绿。并与当地水泥企业和砖厂签订合同,将煤矸石制成内燃砖或作为电厂燃料,煤矸石制砖和用做水泥熟料以利废、节地、节能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特征,同时又可以节约大量煤炭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系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把节能减排、综合治理作为创建绿色矿山的“动力源” 在清洁生产治理方面,金岭煤业充分体现“起点高、投入多、效益大”的特点。围绕“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这一中心,以加强管理、改进工艺、更新设备为手段,在瓦斯、废水治理,降低吨煤电耗、减少烟尘、SO2排放量上狠下苦功夫,提高瓦斯综合 12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利用率和回采率(瓦斯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煤炭回采率薄煤层一7煤达到95%以上,中厚煤层二1煤达到85%以上)。并对矿井中的各项工序及作业环节均实行粉尘控制,采取煤层注水、综合防尘等措施,以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
另外,在矿区内安装了2台瓦斯锅炉,满足了矿区职工洗浴用热水、烘干房用热、职工宿舍、家属楼、办公场所的冬季供暖需要,真正实现了“产煤不用煤”。
2007年6月15日至2007年9月30日,金岭煤业与河南佳昱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通力合作,按照国家及省、市环保局的相关要求,圆满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共产生清洁生产方案65个,实施方案58个。圆满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计划要求的各阶段任务,实现了预定的清洁生产近期目标,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为保证企业生产生活用水,金岭煤业于2007年投资400万元建立污水处理站一座,引进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二氧化氯发生器,每小时可处理100m³污水,有效地提高了井下水的利用率,日污水处理量可满足矿区及周边居民居住区生产生活用水。另外,在矿区建有备用水仓,实施清污分流,减轻了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负担。
由于在清洁生产方面成绩突出,金岭煤业被评为2007年度郑州市清洁生产先进单位、2011年度河南省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等荣誉。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五)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创建绿色矿山的“助推器”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建矿十余年来,金岭煤业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比赛、“钢铁团队训练营”军事化训练等多种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不断地总结、延深,企业文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形成独特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体系,实现了职工总体素质的提高和行为规范的养成。独特的企业文化,激励着金岭人为建设绿色矿山而不懈的努力。
1、以人为本,走科技兴矿之路
金岭煤业坚持以科技为主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广泛吸纳各路精英,“引、培”结合,先后引进大中专毕业生300余人,同时还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举办函授大专班,培养了近百名煤矿主体专业人才。并积极与中国矿大、河南理工大学、南京设计院等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姻,聘请行业多名知名专家做顾问,形成了一支为我所用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链,解决了制约矿井发展的众多难题,为企业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保证。
金岭煤业按照“装备、管理、培训”三并重原则,积极提高矿井的采掘机械化水平。2011年,投资400万元对采煤工艺进行改造,装备了一个悬移支架工作面,煤巷掘进普及使用掘进机,2012年,投资约8000万将21124工作面作为综合机械化开采试采工作面。另外,今年又投资300万元,对监测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投资400余万元建设培训楼一座,配备了各类井下教学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模拟系统;投资约300万元建成一个平面实操基地,用以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使我矿形成多层次的安全防范体系,以加快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
2、精细管理,巩固企业文化根基
为加强企业文化管理,金岭煤业先后组织编写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安全文化手册》、《视觉识别系统管理手册》、《手指口述》、《教导型组织模式学习指南》、《礼仪培训手册》、《钢铁团队训练营培训方案》等;制定安全风险抵押金、安全工资、季度安全奖制度;在井上下各岗位推行岗位“手指口述”、加强职工互保联保安全网络小组建设;开展安全“零”理念宣贯、准军事化训练、入井安全宣誓、“夫妻同心保安全”、“企业文化宣传一条街”、职工安全大签名、安全演讲比赛、安全知识竞猜、安全大讲堂、手指口述比赛、军事化演习pk赛、文化广场放映安全宣教片等系列活动;规范矿区文明行为、组建军乐团、礼仪接待团;安装各类文化宣传排版1500多块。通过这些企业文化建设系列工程,安全零理念深入人心,职工素质和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干部职工准军事化管理使职工行为更加规范,建立起了具有金岭特色的融合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文化风景线,体现出金岭人敬畏文化、学习文化、振兴文化的决心。
3、注重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金岭煤业始终把“回报员工、奉献社会”作为企业宗旨,坚持开展为职工过生日活动,点歌祝福、送矿长签名的贺卡、发放生日纪念礼品;拿出3000多万元为3年以上工龄的干部职工发 15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放十年矿庆补贴;给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定期进行体检;实行带薪培训;对周边农村贫困大学生和考上大学的矿工子女给予每人3000元左右的助学金;帮助当地建设“希望学校”;为当地老百姓修路、建桥,解决就业、吃水问题,使职工、百姓真正享受到了矿井发展的成果。
五、实施效果
建矿以来,金岭煤业始终坚持绿色开采、文明开采,科学管理,和谐发展,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引入办矿新理念,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在依法办矿、规范管理、资源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创造资源效益、安全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矿山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和谐发展大丰收。先后获得登封市及郑州市先进企业、郑州市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河南省特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河南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河南省双十佳煤矿、中国煤炭工业AA级信用企业、全国依法依规生产先进企业,特别是2011年3月获得了“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的殊荣。在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37家单位名单中,煤炭企业仅11家,金岭煤业是全国民营煤矿唯一一家,也是河南省煤炭企业第一家。金岭煤业通过绿色矿山的创建不仅使企业获得了良好信誉,也提升了企业的品牌效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一)生态效益
1、获得国际环保补贴
金岭煤业的清洁生产机制(CDM项目),2009年在联合国注册成功,经英国瑞碳公司核算,金岭煤业每年碳排量为5.3万吨,按照每吨8.35欧元计算,每年可获得国际资金44.255万欧元,折合人民币450万元左右,这为企业继续加大瓦斯抽放力度,合理利用资源给予的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2、有效控制矿区水土流失现象发生
通过修建水土保持工程设施,对矸石山进行生态环境改造,将矸石集中堆放,并在矸石山周围修建挡堵墙,广泛种植树木两千余棵,形成矸石山绿色屏障。另外,在矿区的裸露地表植树种草等治理工程有效地减少了地表径流,提高了土壤涵养水源能力,有力地控制了矿区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地面扬煤扬尘,减轻了粉尘污染,以绿化促美化,以美化促亮化,最终实现了矿区环境生态化。
3、矿区地质地貌景观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实施治理措施,使矿区生态环境逐步地向良性发展。植被恢复以及部分排水网络的修建,将改变矿井在雨季时雨水泛滥、积水不畅的现象发生。此外,通过加强对林草管护,促进植物速生快长,矿区土壤肥力逐步提高。在裸露地表种植花草,在碴山上种植绿化竺,使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使矿山景观得以恢复。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4、生产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显著
2007年投资400多万元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100立方米/小时,将矿井抽上的污水进行净化,可满足矿区绿化植被、养鱼、清洁、职工洗浴的需要。如今,矿区内建有休闲公园、游泳池、钓鱼塘、健身场、休闲长廊等,放眼望去,高楼亭台、绿荫环抱,真正成为花园式矿区。
通过实施“绿色矿山建设与管理”,金岭煤业实现了瓦斯零排放,污水零污染,在发展中,我矿不断改善职工居住条件,绿化、亮化矿区环境。矿区绿化面积达到33000 ㎡,矿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人均占有绿化面积33㎡。
(二)经济效益
实施绿色工程建设与管理项目将实现减灾和增值效益的“双赢”,通过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将使矿区内的滋生地质灾害发生率大为降低,有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并极大地减少矿山发生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如下:
1、瓦斯发电项目:
①瓦斯发电800万度/年,电费按上网电价0.81元/度进行计算,年收益648万元。
②瓦斯锅炉每年节省煤炭2160吨,按照500元/吨价格,年收益108万元。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③全矿井民用瓦斯年节煤500吨,按照500元/吨价格,年收益25万元。
④经过瓦斯发电机组循环冷却系统循环后,凉水温度经调配后供全矿职工洗澡,节省资金1200元/天×365天=43.8万元。
2、污水处理系统:
①在水净化处理过程中,平均月回收煤炭7吨,按照当前市场参考价500元/吨计算,年创收7吨/月×12月×500元/吨=4.2万元。
②矿井污水净化处理后,全部用于工业用水和地面绿化用水,每小时处理水75立方米,以每吨2元计算,75立方×24小时×365天×2元=131.4万元。
(三)社会效益
1、增强企业和职工环境环保意识
矿山环境保护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监督与参与,通过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全矿职工的矿山环境保护与参与意识,强化群众参与和监督作用,有利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良性循环发展。
2、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发展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的实施,将使矿山发生地质灾害隐患得以消除,矿山的生态环境将大为改观,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现代化成果汇报材料
3、改善居民健康状况
矿山生态环境的改善,消除或减轻了因矿山的粉尘、污染水、固体废弃物等造成的矿区周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矿山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改善。
十余年来,金岭煤业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受到了台湾煤炭业经济文化促进会、河南省安监局、河南省工信厅、郑州市委等领导的充分肯定。为表彰金岭煤业在绿色矿山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国土资源部对金岭煤业绿色矿山建设一次性奖励2800万元做为继续做好绿色矿山建设与管理项目资金,现在各类绿色矿山建设类项目如矸石山治理、瓦斯治理、矿区环境绿化等项目的设计、规划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相信不远的将来金岭煤业会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展现给大家。
第二篇:浅析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建设新农村
浅析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建设新农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大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还直接制约了农村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最终将影响国家经济与社会的整体良性运行。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生态文明”概念,把环保上升到了文明高度。
一、现实农村环境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生活垃圾造成的农村污染
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商品消费量迅速增加,垃圾的排出量也迅速增加。城市垃圾每天的量大得惊人,中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沉重的国家之一。虽然不少大城市出台了一些垃圾管理规定,但是由于监管部门的不力和市民的环保意识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还很原始,基本上是拉到郊外的大型垃圾场堆放。于是,很多城市的周围便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垃圾场。而这些城市垃圾平均含有70%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菜叶、碎纸、包装袋、泥土、果皮、碎玻璃、砖渣、石块等等,它们的利用价值较低,生活垃圾中有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玻璃物品和废旧电池等,成分复杂、不但不可再利用,还加剧环境的恶化。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再加上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多数农村还是新生事物,对生态文明建设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不高,思想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二)农村白色污染的危害
据市场统计,自1990~1995年,塑料的生产以每年8.9%的速度增长,已经席卷了整个地球。简直可以称作“白色革命”。但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温度达到65°C时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塑料最早运用于农业地膜,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发展,促进了市场消费,但它能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地中,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众所周知,随着化合制品的增加,例如竹菜篮、木桶、畚箕等传统道具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少,而使用方便的白色垃圾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随意乱扔、乱倒、乱堆,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破坏了农村景观。
(三)农村种植养业造成的污染日益突出
农村种植业污染源主要由农用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田秸杆等构成,起源分散,成因复杂。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农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地力下降,引起水体污染、耕地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以及通过食物链给人畜带来危害。
农村是一个大市场,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多建在大、中城市近郊,并出现大量养殖专业户和专业村,畜禽粪便量大且集中,而城郊又没有足够土地消纳,农牧分离,种养严重脱节,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加之大量使用化肥导致有机肥施用量大幅减少,使畜禽粪便未得到有效利用。还有生蓄粪便污染是由于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匮乏,供水和垃圾处理等基本需求都难以得到保证,绝大部分生活污水、蓄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渗入地下或直接排入沟渠、水塘,污染水源,造成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四)农村落后能源利用方式造成巨大浪费
在农村,农民大量燃烧薪柴破坏了植被,造成木材的巨大浪费;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地方是煤和柴草并用,致使秸秆还田难以大规模操作,而且燃料直接燃烧时产生大量废气及废渣,由于农村生活消费分散,废气废渣难以集中处理,污染了生态环境。还有农民住房建筑多为砖结构墙体,并且被盲目地建得又高又大,保温隔热性能较差,这也造成了不少的浪费。
二、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建设新农村的对策 新农村建设应该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结合县情、乡情、村情、屯情,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尊重民意,村民自建”的原则,统一建筑风格,统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实施污水净化设施,着重突出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的理念建设新农村。文章就如何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一些思考。
(一)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针对部分农村的农民生态意识薄弱,农民文化知识水平有限,采用农民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制作宣传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结合文艺宣传、科技下乡等形式,为生态立村大张旗鼓地展开环境宣,编写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适合使用的环境和生态乡土教材,在农村中小学中广泛普及。摒弃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转变;同时,积极倡导生态消费模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价值观;使生态文明理念在生产、科学、社会活动中深入人心,人人积极参与生态家园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增强农村垃圾分类意识
垃圾也是一种宝贵资源,分类处理、回收利用可变废为宝,节约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乱丢垃圾或简单掩埋焚烧垃圾,不仅严重浪费资源,所渗透出的废液和产生的烟雾粉尘还会造成土壤和空气的第二次污染。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在加强对农民科普教育和环保意识培养的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从长计议,加大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站,真正做到物为我用,变废为宝。
(三)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要靠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近几年,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特别是用在乡村公路、饮水、学校、医院、新型农村社区等方面,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但是必须看到,目前城乡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其实,造成这种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没有跟上来:就业难在于农村产业体系不完善,上学难在于农村教学条件差,看病难在于医疗卫生条件跟不上等。在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的同时,做好村镇建设规划,抓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改厕系统建设;加强各类养殖场的畜禽粪肥的利用和处理水平;加快农村利用沼气新型能源建设等,积极推行保护性耕作或免耕技术,开展普及配方施肥技术,加大兴修水利、配套改造水利基础设施,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基础。
(四)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加大乡村工业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制度,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认真落实环保法律法规,禁止高耗能、重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上马,杜绝污染产业向农村转移。环保机构要加强对乡村的监管,为环保部门配备必要的执法和监测设备,以便能够全面掌控农村环境的动向趋势,才能保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开展。
现在农村普遍存在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垃圾固废等方面的污染,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有利于减少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要以净化洁化美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实现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垃圾固废统一收集,畜禽粪便污染和化肥农药污染明显下降,绿化水平显著提高,使农村环境面貌有根本性的变化。
(五)积极发展农村生态农业
农村生态农业包括循环农业发展,绿化造林,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综合治理等四个方面。
循环农业发展即指农村沼气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生产救灾等,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升农作物防病防灾能力,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森林即指支持植树造林、造林补贴、森林抚育、建设绿化基地等,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切实加快了农村绿化美化步伐。
保护森林资源即指支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防火、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白蛾防控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防病能力,有力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大大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
生态综合治理即指支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农业、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进一步减少水土流失带来的灾害,大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全面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多功能开发。
采取积极有效的现代农业技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通过综合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扶持发展生态型农业,建设生态家园、区域性(小地域范围内)生态农业产业,培植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态龙头产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继而大力发展生态富民农业产业,减少农药、化肥、地膜等面源污染,生产绿色、有机及生态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安全卫生水平。
(六)建立农村生态保障机制
长期以来,“资源无价、原料低价、产品高价”的扭曲价格体系,原料生产与加工企业凭借对环境资源的无偿或低价占有获得超额利润,而这些无价的资源和原料产地大多来自农村,但环境资源却没有得到补偿。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筹措资金,也有利于树立全民生态意识,解决人的发展同环境的矛盾与对立。抓住水库上游、流域两侧、湿地等关系重大的区域,设立确定自然生态恢复或自然保护区,制定科学的城镇发展规划,结合搬迁改造,引导在这些区域内对环境影响大的村庄,迁移到符合环保要求的宜居地域。同时,确立维护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体制,建议设立生态维护奖励扶持补贴资金,对保护生态环境做出重大贡献的村镇和个人予以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
第三篇:以“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以“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中国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总体的生态与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面对这种态势,必须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多方面着手系统有序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使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键词:绿色;生态文明;重大意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 D 267
文献标志码 :A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可持续发展思想由共识变各国人民的行动纲领,生态文明应运而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公众意识执政理念、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日益得到全球共识,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理论范畴与实践方向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围绕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开始关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相继通过了一系列相关重要文件,《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环境、资源、环境发展白皮书》(199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可持续发展纲要》(2000年)等等。
我们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生态文明的总要思想。
党的十八大集中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成为党在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需要我们很好的学习领会与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论述的生态文明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形态,也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绿色”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义,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新的五年规划有了新的内涵,提高到了新的层面,迎来的将是新的愿景。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二)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1]。一直以来,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在还应看到,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强也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粗放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11.5%,却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原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6.4%和66.5%,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已居世界第一。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模式,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排放低、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第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保障好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人民群众过去“求温饱”,现在“盼环保”,希望生活的环境优美宜居,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必须下大气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第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维护生态安全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中国已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必须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尽自己所能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更好地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2]。
二、我国生态环境的情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我们的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换来的发展,目前资源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资源消耗巨大,能源利用率低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由于许多行业和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中国每单位GDP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高消耗换来的增长,导致废弃物排放多、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中国单位 GDP 的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的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二)水资源缺乏,水质污染严重
中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共364座县级以上城市缺水。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近2800km河段鱼类灭绝;湖泊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受富营养化污染;淮河水系,80%水呈黑绿色,过半的河段完全丧失使用价值。
(三)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
据水利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其中,水蚀为165万km,风蚀为191万km。近50年,每年水土流失丧失的土壤肥力相当于4000~5000万吨化肥。中国是荒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建国以来,全国共有66.7万公顷耕地沦为沙地,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为沙漠,退化草地面积达1.05亿公顷。
222
(四)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人均森林和草原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32.3%,其中森林覆盖率13.92%,居世界第120位。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1/3,并仍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草原超载放牧、乱采滥挖严重,鼠虫灾害频繁,状况堪忧。
(五)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目前,中国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对人们身体健康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大气和水,还有有毒化学品、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2007年5月,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5亿亩,形势严峻。而自1997年以来,癌症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死因,每年有近130万人死于癌症。
三、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法[3]。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这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与发展建设的基本状况。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从源头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需要,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建构综合协调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在建设生态文明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必须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得力措施建构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协调机制。不能再单纯地以GDP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唯一依据,而忽视了绿色GDP的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事实证明,单纯的GDP增长指标有问题,它非但没有体现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损失和资源消耗成本,更因为片面强调GDP增长会助长盲目消耗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社会失衡,反过来又使GDP的增长难以为继。在对一方领导干部进行评介时,不仅要看其对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还要考察他们如何解决环境和社会等问题,尤其要考察其在处理生态与经济矛盾时的决策表现是否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维护环境执法的权威,改变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局面,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要建立健全环境问责制,使环境保护成为硬政绩。
(三)健全法律法规。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必须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惟有环保规则成为既定的制度和法律,防污治污的综合性约束机制才能真正的在社会中全面建立起来。有了可以遵从的、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保驾,环保机
关在全社会的管理、执法过程中更加地顺利,民众在生活中才能正确认清破坏生态的现象,从而自觉地监督、举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法律的高度,是始终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强有力保障。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全社会所共享。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理念、生态道德,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牢固建立在公众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的基础之上,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生态文明规定人人遵守的良好风尚[4]。
全民都要树立“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生态、珍惜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观念,这样才能既建设山清水秀、和谐美好、生态优良的人类家园,又实现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发展要求。惟有允许并且倡导民间力量参与环保事业,惟有放开社会及民众的舆论监督,生态文明的观念才能真正在全党领导干部和全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树立起来。
(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水平
节能减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而落实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是关键[5]。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科技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积极运用高技术对农业、工业、服务业进行生态化改造,通过清洁生产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努力攻克大气污染控制、水体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生态文明要求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从而实现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充分体现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高新技术和专利技术是发展生态文明的技术支撑和推动力,环保产业是生态文明的产业支柱和有力的催化剂。环保产业以物质循环利用、废物最小化为追求目标,为清洁生产、废弃物充分利用和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物流服务。
(六)广泛参与全球生态交流与合作,创造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国际环境 我们人类都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全社会都应该做的事情。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技术,人类的智慧各种各样,所以我们国家要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广泛参与全球生态交流与合作,创造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国际环境。做到:第一,积极参与国际生态文明制度构建。第二,加强双边、多边区域合作。第三,保障国际贸易中我国的生态安全[6]。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每一个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中国既需要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也必须承担保护全球气候的义务。加强国际合作走低碳发展道路,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由之路。目前,欧盟、加拿大近年来与中国在污水处理和沙漠治理的合作项目较多,取得了良好效果。中美清洁能源合作也于2009年拉开了序幕。中国应和发达国家联合对去碳高新技术进行研发和部署,开发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和潮汐能,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篇:关于生态矿山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生态矿山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苗长青
淮北矿业桃园煤矿地测科安徽
摘要: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能源。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由于矿产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矿业经济的发展。创建生态矿山已经成为现阶段矿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结合安徽省桃园煤矿的实际情况,围绕生态矿山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以期有利于生态矿山建设。
关键词:生态矿山;矿山建设;节能减排;环境整治
Abstract: The important energy mineral resources is essential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ue to miner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a certain extent,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ning economy.Is creating ecological mines at this stage of mining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major trend.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Anhui Province Taoyuan Coal mine construction around the ecological analysis and explore, in order to favor eco-mine construction.Key words: ecological mine;mine construction;energy conservation;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中图分类号:TD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桃园煤矿是国家“八五”期间建设的中型国有重点煤矿。于1983年破土兴建,1995年11月15日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可采储量1.2亿吨,服务年限96年。经改扩建,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160万吨/年。在“十二五”初期,桃园煤矿坚持以建设“和谐文明、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为主旨,积极推进生态矿山建设,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共赢。
一、已经取得的成绩
一)瓦斯抽采和利用
桃园煤矿地质构造较复杂,地压大,瓦斯分布不均,2005年升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010年以后,随着矿井开采水平延伸,Ⅱ2采区向深部延伸,82、10煤层瓦斯含量将大大增加,现正进行井下扩大抽采能力建设,计划新建一座低浓度瓦斯发电厂,对抽采的低浓度瓦斯进行发电利用。
二)工广矸石山消减处理工程
工广矸石山原高约65米,矸石存量约120万方,影响环境,根据集团公司安排,于前期开始处理工程,下一步将寻找利用途径,努力实现矸石零堆放。
三)矿井水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
目前选煤厂已经实现了闭路循环、矿井排水处理及中水利用。中水利用主要为井下的防尘、地面灌浆站、矸石山等处进行供水。
1、矿井水
首先采取了及时封堵井下泄水孔的方法,从源头上控制井下涌水量。在工业广场内的原有矿井水处理站,仍在运行使用。下一步需要扩建。
2、工业广场生活污水
目前,工业广场内没有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广生活污水通过煤矿内的雨水沟直接外排。计划扩建工业广场矿井水处理改造工程,同时担负工广生活污水和矿井水处理任务。
3、工人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工人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工人村住宅楼的生活污水排水。目前,工人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已不能满足正常运行需要。根据目前的排放量,桃园煤矿将工人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规模定为3000m3/d。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设计出水以下水质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目前已投入使用。
三)节能减排
桃园煤矿通过强化管理举措、技术节能,紧抓以电力为主的节能降耗,在排水系统、通风系统、运输系统、优化生产布局、推进技术革新、推行绿色照明工程等多方面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矿井水处理和生活处理水指标均在50mg/l以下,选煤厂选煤水闭路循环实现零排放;“三废”排放均达到或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四)土地复垦及地面环境整治
1、土地复垦。自投产以来,塌陷总面积8260亩,已复垦2876.8亩。塌陷区被建成整体功能较强的农业综合区。下一步将矸石山治理与塌陷区复垦结合进行,预计3到5年时间治理塌陷区3000亩。按照规划,矿井北翼建设成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部成为矿山公园,南部建成农业种养区。
2、环境整治。随着矿井生产规模不断壮大,生产战线不断延伸,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桃园煤矿不断健全规章制度,推行目标责任管理,适时调整指标,分解任务,严格考核。同时进行环境文化渗透教育,每年以“
六、五”世界环境日为主线广泛开展环境宣教活动为进一步提高保护环境意识。
投产以来,桃园煤矿不断提高环保设施的处理量及处理效率,为达到新的环保要求,积极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实现各项指标达标排放。在此基础上,桃园煤矿还将环境治理从地面向井下延伸,积极进行井下尘污染治理,摸索“主动治理,辅助防护”这一全新“三高、两隔、一监控”综掘综合防尘技术,使粉尘综合治理由理想变成了现实,也有效促进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五)技术创新
桃园煤矿始终重视科技进步,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近几年,科技投入逐年加大,超过了矿井总产值的1 %。科技投入促进了科技进步,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实现了轨道岔标准化,斜巷保险档气控化、风门气动化、大巷运输基本实现公交化、国铁化,主运轨道监控可视化等等。矿井本质安全的水平不断改进提高,技术进步、装备提升和工艺改革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显著提升。
二、下一步建设目标与重点
在“十二五”期间,桃园煤矿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力争建成国家级生态矿山,构建和谐矿区,建设幸福桃园。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将进行以下重点工程建设:
第一,推进特殊开采,实现可持续发展
1、优化采区和巷道设计,改进采煤工艺、科学控制采高,最大限度地提高
煤炭资源回收率,保护地表建筑物和生态环境、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2、根据井田地质及地面征迁等综合条件,科学选择采用局部不塌陷的充填开采。为了提高村庄下的煤炭资源的回采率,最大限度地减小地下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的损害,实现村庄下压煤安全开采,提出了条带加地面注浆充填在“三下”的开采设计方法,进而有效地控制上覆岩层和地表沉陷,切实保护地面建构筑物和生态环境。
第二,加大矸石综合利用和塌陷区治理工程
继续加大探索矸石利用途径,进一步加大科研攻关,探索实验矸石充填开采等环保开采方式,使井下矸石不出井或少出井;对原矸石积极与当地政府协商合作,进一步消化吸收矸石量,真正实现矸石零堆存,消灭矸石山的目标。对于塌陷式开采,坚持“边开采,边复垦”,采用先进的土地复垦技术,与矸石山治理结合,规划在先,资金到位,对矿山压占、损毁而可复垦的土地应得到全面复垦利用,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尽可能优先复垦为耕地或农用地。
第三,矿井水资源的利用
目前选煤厂已经实现了闭路循环。将矿井原水送入选煤厂选煤补充水和直接利用井下钻孔水防尘;矿内净化水厂处理水:在2011年新建多介质滤池进行深度处理后,拟继续改建或新建工业广场中水利用管网,不仅用于工业生产用水,还逐步用于生产车间、绿化、浴池、办公厕所冲洗水等工业广场一切生产用水区域,力争生产用水利用中水率达到100%;工人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中水,用于井下灌浆及附近一些厂点生产用水,日利用中水量近1000M3。
另一方面,经过高效澄清池处理后矿井水不仅达到《煤炭污染物排放标淮》,在当地农村大部分河流水已经污染的情况下,我矿处理后矿井水可解决当地农村灌溉用水,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可达到100%。
第四,瓦斯抽采与综合利用。
矿井抽采系统改造工程,2011年年底完成土建工程,2012年将对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系统进行试运行,2014年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系统将投入使用。到2015年,建立一座低浓度瓦斯发电厂,对抽采的低浓度瓦斯进行发电利用。
第五,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矿区
坚持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职工共享
1、着力改善民生,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矿区的良好氛围
在生态矿山建设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安排部署,加快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具有桃园特色的桃园文化,制定安全文化建设推进体系,建立矿、科(区)、班队“三级公开”的矿务公开“阳光工程”,积极筹措资金,实施造福职工群众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专设文明创建办公室,坚持每日动态检查,消除文明创建盲区和死角,大力弘扬文明风尚,加大文体活动力度,创建活力社区。总之,要通过多样化、层次化、经常化的企业文化创建,为生态矿山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此外,还要继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机械化,理顺生产秩序,减少撇勾延点;改善生产条件,减轻职工劳动强度。进一步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加强治安综合治理,保障职工安居乐业。
2、依法办矿
依法治企,规范管理,是桃园煤矿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准则。在今后的矿井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继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通过优化采区和巷道布置,最大限
度地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和“有法必依、有章必循”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地矿关系,积极推进生态矿山建设,形成和谐、融洽的矿山环境,杜绝违法事件。
3、规范管理
继续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矿长负责制,实行矿、科(区)二级管理体制,规范生产经营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健全企业组织系统,并按照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明确各单位、各部门的隶属关系、工作职能,建立各岗位的工作责任制、工作标准,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划、办法以及管理制度,并积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广泛参与个项制度的制定代表参与,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并且要继续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体系信息平台的运行效果,保证职工生产安全。
总之,在“十二五”的初期,桃园煤矿将继续坚持“和谐文明、安全高效”的主旨,积极推进现代化生态矿山建设,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塌陷治理生态化,建设幸福桃园,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优化。
第五篇: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是党中央立足基本国情和“十三五”规划目标,审慎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新的阶段性特征,对发展理念的时代性探索,不仅清晰描绘了发展的生态底色,同时也指明了面向“十三五”目标加强生态治理、增强民生福祉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一、绿色发展契合了生态治理的现实诉求
提出绿色发展是为了应对近年来我国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峻的生态形势,是在问题导向下对发展理念的创新。推进绿色发展,有利于更好应对资源环境约束挑战,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全球生态安全。
1.绿色发展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回应,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全面”,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协同发力,以更好满足人的各种方面需求。近年来,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形式日趋多样、水平不断提高的特点,从追求物质生活到追求精神生活,从关心物质文明建设到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从关心经济建设到关心政治建设,从关心人与社会发展到关心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目前,我们已经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发展动力、发展结构、发展条件、发展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源环境承载逼近极限,已经构成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增强生态治理能力,提升生态治理水平,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必须得到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增强绿色发展动力,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底色。
2.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长远大计。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新时期党执政兴国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在人与自然和谐视阈下,绿色发展理念提出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举措,充分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和精准着力点,目的是要打造科学合理的发展布局、构建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培育绿色节约的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实施、有序推进、同向驱动,补齐生态短板,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使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更多成果和更大进展,由蓝图变为现实。
3.绿色发展有助于构建全球生态新秩序,更好服务全球生态安全。近年来,生态问题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应对气候变化、全球生态治理、共建共享人类共有绿色家园已成为各国的统一行动,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新世纪以来,各个国家更加积极追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蓬勃发展。尤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为尽快提振经济,纷纷将绿色确立为本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色调,加紧战略规划、加大资金支持、加强制度保障,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美国将绿色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瞄准高端制造、信息技术、低碳经济,发挥技术优势谋划新的经济增长点;日本推出绿色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欧盟加快建立节能型、环保型、绿色型、创新型经济,并积极出口绿色技术,旨在抢占未来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同时,也有一些国家为了维持竞争优势,试图增设和提高绿色壁垒,为全球生态安全增添了不稳定因素。我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趋势,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实践,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开展生态绿色外交和绿色国际合作,推进全球生态秩序和生态规则的变革与重构,促使全球绿色发展格局形成,提升全球生态安全水平,更好地为我国推进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绿色发展创新了生态治理机制
绿色发展理念在多个方面创新了生态治理的体制机制,这些制度创新将有助于进一步促使我国完善生态治理体系、改进生态治理方式、提升生态治理水平。
1.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了生态治理协同机制。多年来,由于缺乏综合性的法律法规,没有统一的规划及布局,不同地方在生态治理上各自为政、标准不一,各个地方只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负责,导致地区生态治理出现“九龙治水”、“治而不愈”的问题。就同一地方而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加之土地、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工作欠缺衔接性和协调性,致使地方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无限需求与资源环境的有限供给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不断重蹈“一边投巨资、下大力搞治理,一边无序开发、造成破坏”的覆辙。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要使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这些是对生态治理地区、区域、部门协同机制的创新,将更加有效解决一些地方在生态治理中遇到的问题。
2.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了生态治理市场运作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生态治理遵循政府主导的单一推进机制,政府对各种资源要素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组织制定和实施生态治理政策计划,负责生态治理投资和监管。应该承认,这一机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是可行的、有效的。但随着生态治理进入深水区、生态治理难度显著加大,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已不能有效推动生态治理事业的发展,生态治理效率低下与公众对生态治理要求失衡的问题逐渐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对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不够高、生态治理的投资有限。
生态治理,看似是资源环境问题,其背后实质也是经济问题,既应该发挥政府的作用,也要借助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和聚集生态治理资本上的优势,驱动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要有序开放开采权,改革能源使用机制,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资源使用权及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构建投融资机制,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将有助于构建和完善生态治理的市场机制,拓宽生态问题解决及生态事业发展的渠道,有效补充政府主导机制的短板和不足。
3.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了生态治理考核评价机制。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要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从现实来看,将有助于揭示和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内自然资源资产是否有序开发、节约集约利用,是否存在严重损失浪费、重大生态破坏的污染环境等问题;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生态治理资金筹集及使用、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违纪问题。从长远来看,将促使领导干部在任期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严守生态红线,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更加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在绿色发展中推进生态治理增进民生福祉
绿色发展理念将保护和生态治理纳入到发展体系,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生态导向。接下来,应使理念意义上的绿色发展付诸实践、真正接地气,在绿色发展中加强生态治理,更好地维护人民生态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1.营造绿色发展氛围,促进生态参与,优化生态治理格局。首先,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生态治理顶层设计,深化生态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和完善以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划定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能源安全体系,大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其次,媒体应加大对违背绿色发展理念企业、公众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督曝光,同时,对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进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绿色发展典范。
再次,企业、公民、民间环保组织等,应利用政府搭建的平台建言献策,形成加强和改进生态治理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通过以上努力,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生态治理格局,构建高水平、全覆盖、管理科学、运转有效的生态治理体系。
2.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发展新业态,增强生态产品供给效率。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既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必须借助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才能实现。人民所需要的生态产品,可分为必需型和一般型两类:必需型生态产品,就是指洁净的空气、干净的水、无公害的食品,这些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福祉,是老百姓健康生活的保证、幸福生活的前提。提供必需型生态产品,有赖于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综合治理,有赖于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践行。一般型生态产品的供给,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绿色经济。政府要从财政、税收等方面加大对绿色发展新业态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跳出产业局限和壁垒,顺应快速发展的产业技术革命趋势,依靠绿色技术主动升级改造,推动行业、产业实现绿色清洁生产。将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建立绿色产业大数据库、绿色产业智库,发展绿色金融,打造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和智能消费体系,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贸易、绿色消费发展。
3.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实践,加强全球生态治理合作,创设绿色发展国际环境。一是从全球和战略的高度,从我国发展实际出发,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承担节能减排的国家责任,作出生态治理国家自主贡献。
二是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加强与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机构或组织在全球生态治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创新全球和国家层面的生态治理体制和机制,构建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国际生态治理规则、形成合作共赢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共同打造绿色发展命运共同体。
三是着力搭建地区性、全球性生态治理互动平台,开展科学技术交流、政策对话和项目实施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合理引进发达国家绿色技术装备和服务模式,借鉴其在绿色产业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链、价值链,在绿色发展的国际环境下全面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绿色发展所追求的不是经济社会单向度的发展,而是人、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治理能力,必须毫不动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