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先争优产业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大全
青冈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 开展产业项目建设情况的汇报
青冈县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紧紧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全县“两会”精神部署,紧密围绕“大上产业项目年,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主题,扎实推进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1、抓住机遇,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建设青冈高速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青冈县紧密围绕建设“四县、两城、一区”的基本定位,科学明确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推进措施,通过开展“机关大讲堂”、“企业大讲堂”、“社区大讲堂”、“乡村大讲堂”四大讲堂活动,从县委常委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轮流讲课做起,每位县委常委分别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围绕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以抓招商、上项目为培训重点内容,全面分析阐释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发展大计,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既定的招商引资、大上项目上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尽心竭力地抓好项目落实,进一步地把规划变成行动,把目标变成现实。截止目前,县委常委已开办学习课堂两期,讲课31课时,培训党员干部3500多人次。通过举办“四大讲堂”,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形成了全党抓发展、中心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的浓厚氛围。
2、创建载体平台,筹划落实牵动全局的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县委、县政府本着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才能大发展的理念,以项目园区引带作为牵动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推进全
县工业开发区建设,全力搭建和完善项目平台、引企入驻,加快民政、芦河、五福桥等园区建设步伐,同时把工业园区和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吸引投资带动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主渠道。通过召开“一把手”例会,认真听取各乡镇、各战线工作汇报,超前谋划全年产业化经营项目,认真研究全县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坚持解放思想,突出项目带动,以科学转型的新型工业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为牵动,以“项目建设落实年”为总抓手,确定发展方向,具体明确了龙凤玉米万吨玉米精练油加工项目、金安热力灰渣免烧砖项目、密林清泉饮品矿泉水生产项目等八大新建项目。同时,出台全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发了《青冈县项目论证、立项及招商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努力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3、建立有序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努力促进产业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一是积极推进决策程序化。坚持重大决策事前调查研究,实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坚持在决策过程中多种方案的比选。二是坚决执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行集体决策。三是认真做好决策执行跟踪和督导。完善决策督办制度,及时通报重大决策项目进展情况。四是积极构建监督机制。实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不断完善群众监督体系,通过设立便民箱、热线电话、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听取和反馈群众意见。此外,建立问责机制,通过考核,对项目推进力度不大、综合效果不好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问责,进一步奖勤罚劣,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下阶段,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产业项目建设工作
精神,紧紧抓住省委产业项目年建设的机遇,用足、用活、用好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力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产业优势为发展优势,推动全县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牢固确立农业是我县发展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紧紧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目标,用现代理念统领全县农业工作,坚持城乡一体化,坚持农业生产项目化,做好“农业稳县”这篇文章。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水、林、田、路、电综合治理,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切实扩大玉米、优质稻等农业产业的生产规模。做好“工业富县”这篇文章。以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工业集中区的承载作用,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工业园区与畜牧园区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工业集聚区建设,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重点抓好县城工业园区、畜牧园区等小区聚集建设。
第二篇:产业建设汇报材料
与时俱进相得益彰
两林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用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理念谋划和推进农业,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经营形式、制度创新、智力保障等方面进行突破,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两林乡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对这一理念始终奉若神明坚定不移。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该乡的特色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趋强的过程,呈现出厚积薄发的喜人形势。截止2011年,该乡共发展金银花亩,反季蔬菜亩,核桃亩,大梨枣亩,爱宕梨、金秋梨亩。本全乡共创产值万元。种植户人均增收元。可以说特色产业已经成为该乡广大农民群众拖贫困致富的一条途径之一。
产业开发是一个长远的系统工程,涵盖的内容十分庞杂,难度大见效慢,两林乡是如何在这场漫长艰巨的战役中取得首胜的?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里窥出端倪。
一、树立现代发展理念
两林乡地处凤凰县西北高寒边陲,交通条件、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都落后于腊尔山台地下面的乡镇。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产业经济有所突围,必须牢固树立三种现代发展理念。一是一体化
理念,即将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二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二是标准化理念,即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三是市场理念,即高度重视市场因素对农业生产的调节作用,做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做好做强该产业。
二、优化产业体系
首先是严格落实主导产业梯次分布的产业发展布局,全乡已经形成了以金银花、烟叶、蔬菜、水果等4大优势产业建设为重点的具有两林地域特色的产业发展布局。其次是着力形成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质量结构日趋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按照“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原则,加快“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建设的步伐,重点抓好吾斗、板当、板交村的金银花,高岩、凉井、禾当村的烟叶,高果、两林、苟拐村的蔬菜,板如、高岩、禾当、代高村的水果等产业带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同时积极推进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的优化调整。坚持“良种、良法”双提高的原则。再次是搞好产品的产加销一条龙配套建设,建成了烟叶育苗工场、烟叶烘烤工场、金银花烘烤工场等配套设施。
三、探索新的经营形式
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农业生产需求、市场经济需要、农民群众喜爱的生产经营形式。目前该乡主要建立了以下两种生产经营形式,一种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社会化经营形式,主要集中在金银花产业领域。该乡建立了由金银花种植大户发起,政府经管部门指导、扶持、组织起立的两林乡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合作社在组织、技术、信息、销售网络上的优势为全乡广大种植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第二种是专业大户+基地+农户的规模化经营形式。主要集中在烟叶、蔬菜等产业领域,全乡共涌现出种植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大户35户,既彰显了规模效应,又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不少的劳务就业岗位,有力的带动该乡的产业快速扩张,确保全乡特色产业健康高速发展。
四、强化保障措施
1是加强土地流转工作。通过政策宣传、培训指导、上门服务等手段,全面落实土地流转工作,到目前为止全乡共完成土地流转面积3000多亩。为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提供了便利。
2是深化农村山地、林权改革。通过农户申请,政府引导落实的原则,全面推动全乡的林木林地等资产的有序流转。
3.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资金,确保特色产业长足发展。充分利用一切国家的惠民政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来发展特色产业和交通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共争取得县移民扶持项目、省脱贫解困项目、德援项目、建整扶贫项目等。修通了8条总里程长达15公里的通达公路;对帮增至农场长达13公里的网络公路进行扩宽硬化提质,修好了两林、禾当、凉井、高岩、吾斗、叭高、板井等村的机耕道、集雨池等。
4.加快人才培养、交流、引进和使用制度的建设。按照现实需求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提出驻村干部要成为特色产业的技术指导员,种植大户要成为科技示范户,广大种植户要成为
科技弄潮儿的目标。定期组织干部参加专业技术学习培训、考察交流活动,增加其知识积累和拓宽知识面。建立干部科技示范责任岗,明确规定每名农业组驻村干部 要联系2名以上种植大户,并将该项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之一。其次是将该乡的金银花种植能人吴云昌、唐安塘等同志聘为科技特派员,脱产研究指导全乡的金银花产加销全程工作。再次是定期聘起专家下乡来开展技术培训会。一年来共完成青壮劳动力科技培训1000多人次,提高了特色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为其健康高速发展提供了确实的智力保障。
第三篇:产业建设汇报材料
产业建设汇报材料
***市***区***
尊敬的***教授、***:、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区***产业建设情况做简单汇报,请
指正。
一、基本情况
1、***区概况。
***区地处*****之要冲,是***省和***市的“东大门”。现辖11个镇、6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0万。全境总面积3480平方公里,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境内森林覆盖率68%,四季分明,景色秀美,是名副其实的陇上“小江南”。***区是***的交通枢纽和商埠“***”。陇海铁路横贯东西,交通干线四通八达。***区是“东方艺术雕塑馆”***山石窟所在地。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举世闻名的***山、***“第一洞天福地”***、享有“小黄山”美誉的石门、九曲清幽的曲溪胜景、荟萃珍奇物种的***植物园,还有许多天酿佳泉和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既是中外游客观光旅游的理想境地,也是西北最佳森林旅游避暑胜地。近年来,***区全力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富民、商贸兴埠、旅游拉动、城市带动”五大战略,经济持续提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外形象明显改善,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
2、产业发展情况。为有效助推***行动,达到为民富民的效果,在***大力支持下,我区以打造 “绿色安全、风味独特、营养均衡”三大特性的***桃花苑土***产业品牌为目标,以“多联户、快增收”为工作方向,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产业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在******等12个乡镇28个贫困村建设完成。预计全年可产生效益**,可吸收贫困户169户,带动农户650余户2900余人,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30余人就业,人均纯收入增加320元以上,以“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的***产业体系建设已基本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户思想认识禁锢,产业发展凝聚力不强。群众思想观念和饲养方式仍然局限于传统模式,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经营缺乏研究和探索,对***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思路形成了固定的程式,想问题办事情局目光短浅,大局观意识淡薄,单打天下,长期形成封闭的保守的发展模式。
2、发展资金严重不足,产业建设缺乏财力支撑。
我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困难,***产业是为民富民产业,养殖户大多为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少。产业发展初期,在省政协大力支持下,我区区委、区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制定详细帮扶政策文件并严格落实,实实在在做到了帮扶贫困户。但随着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现状,阻碍了产业深化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是***产业的依托,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区***大多位于山区,道路崎岖、供水供电设施不健全的现象普遍存在,远远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4、缺乏先进生产技术,科技水平急待提高。
受各种因素制约,我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特别是乡镇基层技术人员严重缺失,一些关键性专业技术岗位人才短缺,后继乏人。由于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许多需要开发研究的领域无法开展,许多高新科技资源仍然处于潜在状态,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围绕一个目标。
按照省政协提出的发展思路,我们将紧紧围绕“为民富民”这一目标,以培育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为己任,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帮扶贫困户致富措施,勤创新,多进取,科学统筹、多方联动、全力打造***品牌,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2、发挥两大优势。一是优美环境优势。***区地处**之要冲,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境内森林覆盖率68%,四季分明,景色秀美,是名副其实的陇上“小江南”。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绿色天然屏障。二是区位优势。***区是**省的交
通枢纽和商埠“旱码头”。陇海铁路横贯东西,交通干线四通八达,为***产品流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突出三大特性。我们通过广泛调研论证,根据***气候温和湿润,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主推生态养殖,力求发展绿色、无公害的有机***产品。***饲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自产自给,从源头上确保产品的高端品质。以后的***苗开始放养,利用荒坡、林地、果园等适宜的放养场地,以山坡野果,林中昆虫,草中嫩叶、土中蚯蚓为食。同时,我们严格按照***区***地方养殖标准科学喂养,喂养过程中不添加任何违禁添加剂,确保成品***放养周期保证在6个月以上,“绿色安全、口感独特、营养均衡”是***发展的三大特性得以保证。
4、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有利于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的原则,科学协调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积极改变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薄弱现状,为产业深化发展打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二是加大人才培养。牢固树立专业技术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培养作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加大对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创新用人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切实加强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形成技术人才大量涌现、科技成果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快品牌培育。按照市场需求,立足本地基础市场、面向外地高端市场,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从品种选育入
手,以生态养殖为核心,用高效营销为保障,努力建设生产、销售、服务系统化发展模式,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生态土***品牌。四是加速科技富民。利用深化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的引导作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法,带动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进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户增收的目的,实现科技富民。
责任赋予我们良好的机遇,我们同时迎来新的挑战和考验,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更应该树立为民服务的大局意识...
第四篇:产业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产业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项目建设是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重要载体。为推动项目建设的规模和体量更大、进度和速度更快、质量和技术含量更高,高新区举全委之力推进项目建设,力促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一、工作进度
截止 月底,纳入长沙市重大产业项目考核的 个项目中,新开工项目 个,完成目标任务的50%;竣工项目 个,完成目标任务的25%。投资完成 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 %。
二、推进措施
1、项目建设按照“领导小组集中领导,委领导对口联系,责任部门联点帮扶,政务中心调度督办,指挥部现场负责”的方式推进,做好顶层设计,理顺组织构架,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全委抓项目、千斤重担众人挑的氛围。
2、健全完善分级调度、领导联点、要素配套、项目移交、用地保障、报建代办、配套跟进、开工约谈、施工维护、竣工验收10大机制,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3、创新工作方式,实行指挥部负责制。今年根据项目属地原则成立项目现场指挥部,信产园、麓谷街道、雷锋街道3个项目建设协调指挥部及时解决处理了项目现场中的施工环境、土方平整、水电配套等具体问题,有效推动了项目建设。
三、工作经验
1、QQ指导。为解决企业报建员业务不熟、程序不清、资料缺失等问题,我们组建了项目服务QQ群。在QQ群内,由相关部门明确专人负责解答相关政策法规、受理报建员咨询等;报建过程中需要的资料、表格、文件等也都及时上传。通过项目报建QQ群这一便捷通道既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同时也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的特性,实现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服务企业的工作模式。不仅如此,利用QQ群,企业报建员之间还可以相互交流经验,提高企业报建效率。同时,也方便了对企业报建员采取“一对一”的报建业务指导,发放报建资料,加强业务讲解和指导等。
2、创新代办。企业的主要优势在于研发、生产、销售等经济行为,对报建业务不熟、流程不清、报建效率低。为此,我们积极探索项目服务新模式,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实行全天候、保姆式的代办服务,新增了专业的报建员,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采取“代办+培训”的模式,提高了项目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了项目顺利推进。
3、中介服务。在项目建设中涉及设计、审图、施工等社会中介服务环节,企业面临哪里找、怎么找的难题。这些环节对加快开工,推进建设、提高效率至关重要。今年,我们正在建立包括勘察、设计、监理、招投标代理及建筑施工等项目建设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扩大对入园企业的服务范围,加快其项目建设进度,为我区真正成为“流程最简、过程最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最具吸引力”的园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4、指挥部模式。成立了高规格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项目属地原则,领导小组下设 个项目建设协调指挥部,指挥部指挥长由项目所在地的街道或园区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项目建设现场过程中的问题协调解决。项目的推进工作按照“领导小组集中领导、分管领导对口联系、责任部门联点帮扶、指挥部现场负责”的方式进行,有效实现了“一个指挥核心、数个声部共鸣”的“交响乐团”工作局面。
第五篇:蚕桑产业建设汇报材料
蚕桑产业建设汇报材料
2011年3月29日
春雨润物,万物复苏,正值全县人民紧锣密鼓的开展以蚕前准备为主的蚕桑生产之时,***一行不辞辛劳莅临我县检查指导蚕桑产业建设。在此我代表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向***一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并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将我县蚕桑产业基本情况和今年蚕桑产业工作重点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县情
**位于陕南中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横贯东西,地貌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辖7乡8镇、202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境内生物、旅游、水力等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蚕桑、畜牧等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特别是兴桑养蚕历史悠久,是西北主要蚕桑基地县之一。旅游资源以***等自然景观和古街古镇等人文景观颇具特色。交通便捷,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阳安铁路和210、316国道在县城交汇,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公路均过境我县,是陕川鄂三省间重要的交通枢纽。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7亿元,增长16.1%;完成财政总收入1.4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429万元,增长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4026元,净增68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794元,净增2128元。
二、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蚕桑产业是我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兴桑养蚕历史悠久,国家一级文物西汉“鎏金蚕”的出土地和古代“丝绸之路”之源头,是国家级蚕桑标准化示范县、陕西省优质蚕桑基地县。**蚕桑产业作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发展自1978年开始,历经30年的发展积累,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后发优势。特别是自2006年实施“一县一业”蚕桑产业突破发展”的发展战略以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支持下,科学确立了以现代农业理念引领我县蚕桑产业发展,以做强蚕桑基地为突破口,以发展丝绸工业为重点,围绕培育强村大户、开发系列产品、推进产业化经营三个关键环节,确立了 “实施由传统蚕桑产业向现代蚕桑产业转变、由整县推进向分区指导转变、由千家万户养蚕向强村大户转变、由规模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在“四个转变”的支撑下我县蚕桑基地迅猛发展,蚕桑企业迅速壮大,蚕桑科技日新月异,现已形成集育苗植桑、制种养蚕、收烘缫丝、捻丝加工和副产品开发于一体的贸工农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蚕桑产业已成为我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2010年各项数据指标较2005年均实现翻番,2010年实现蚕桑产业总产值5.56亿元,其中实现蚕桑农业产值2.56亿元,实现蚕桑工业产值3亿元。蚕桑产业工、农业生产环节共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53元,较上年净增432元,增幅59.9%,蚕桑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6%;蚕桑产业实现蚕农人均纯收入2053元,较上年增长60%。
一是强村大户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我们继续坚持蚕桑强村大户支撑战略,强力推进80个强村大户的培育工作,在巩固了2008、2009年2000个养蚕大户的基础上,新培育了1500个养蚕大户,使全县年养蚕10张以上的大户达到3500户,大
2010年全县栽培桑枝食用菌2002万袋、实现产值1亿元,发展以地膜洋芋为主的桑园套种3.11万亩,产值3732万元,发展桑园养鸡109户18.3万只,产值1097万元。
六是蚕桑示范体系建设基本形成。我们始终坚持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措施,将发展重心逐步转移到蚕桑效益倍增示范建设上,着重实施了“一带、两区、三社、四村、五室、百户”建设,极大的促进了全县蚕桑产业建设发展。
三、“十二五”工作思路及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县加快蚕桑产业突破发展,实现蚕桑丝绸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进一步坚定“一县一业”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心和信心,认真总结“十一五”成功经验和不足,科学规划部署 “十二五”,紧紧围绕“全县建成优质丰产桑园7万亩(高标准桑园5万亩),实现年养蚕发种15万张,年产鲜茧500万公斤以上,农民蚕桑综合收入4亿元,茧丝绸及副产品加工业产值6亿元,蚕桑产业总产值10亿元”的总体目标任务,全面提高产业建设的标准化程度,实现“一稳”(蚕桑生产基地稳定发展),“二增”(强村大户倍增、综合效益倍增),“三优”(优化产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优化职工队伍),“四化”(产业集聚化、技术规范化、产品特色化、发展持续化),推动整个蚕桑丝绸产业的优化升级,力争把**建成国家级生态优质蚕桑基地和中国西部丝绸工业高地。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强村大户战略,做实蚕桑生产主体。围绕80个强村、5000个大户建设,2011年要全面完成5000个养蚕大户的培育工作,加快蚕桑资源、奖扶资金向强村大户集中,适度引导有一定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的蚕农通过土地流转和桑
适度、功能齐全、高效精干的具有现代水平的桑、蚕保护体系,最大限度降低桑、蚕病虫害造成的生产损失。
(四)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加快合作组织建设。加快合作社建设,逐步扩大覆盖面,壮大合作社本身的实力,强化服务和维权作用,积极探索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方式,我们最终就是要把蚕桑合作社打造成承接政府技术服务及扶持和企业反哺服务蚕农的平台,建立蚕农与龙头企业与市场平等对话的平台。
(五)稳步发展综合利用,逐步拓宽开发领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围绕“富硒”品牌建设,稳步发展桑枝食用菌,科学开展桑园套种、桑园养鸡,探索利用蚕沙、蚕蛹、桑叶等资源,开发市场前景好、资源利用率高的新产品,逐步拓宽综合开发领域,提升科技含量,多渠道增加蚕农收入。
(六)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丝绸工业。按照打造中国西部丝绸工业高地的发展思路,坚持“壮大现有的,培育本土的,引进外来的”原则,重点招引织绸、服装等下游产品及高端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落户,逐步实现从丝到绸到服装的产业延伸。
四、2011年工作重点
(一)目标任务:今年我县继续捆绑“一县一业”、财政支农整合、东桑西移、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等项目资金800万元用于支持蚕桑产业发展,全年规划养蚕发种12万张,产鲜茧380万公斤,发展桑枝食用菌2500万袋,发展桑园养鸡100户,实现蚕业总产值6.4亿元,较上年增幅15%以上,其中蚕桑农业产值3亿元,蚕桑工业产值3.4亿元。
指导、蚕农合作、信息共享、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建立现代蚕桑经营管理机制,完善 “公司+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的蚕茧生产经营模式,以蚕桑合作社为纽带组织订单生产,实行保护价收购。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县蚕桑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紧缺,恳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能发挥行业优势,在培养蚕桑专业人才方面给予我县倾斜支持,同时继续加大对我县现有蚕业技术人员和种桑养蚕专业户的技术指导培训。
二是我县省力节本养蚕技术体系基本形成,但是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提升的空间,恳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能继续在省力节本等新技术推广提高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是请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蚕桑实用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建议将“**试验基地”扩大为“**试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