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牧草的调查、引进及栽培试验综述

时间:2019-05-14 07:3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中国牧草的调查、引进及栽培试验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中国牧草的调查、引进及栽培试验综述》。

第一篇:近代中国牧草的调查、引进及栽培试验综述

【内容提要】本文详述了近代中国有关牧草科技的引进及发展概貌。主要内容包括:(1)近代国内外对中国草原和草地的考察和研究;(2)优良牧草品种的引进;(3)优良引进牧草的栽培试验研究;(4)牧草的育种和贮藏试验研究。

在晚清发起的兴农运动中,人们在充分地认识引进国外优良畜种以提高畜牧生产能力的同时,牧草在发展畜牧业中的作用也被有识之士给以高度重视,因而在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同时,也伴随着国外优良牧草种子的引进,一些学者还从发展畜牧业的角度对草原和草地进行调查研究,对牧草进行栽培、选育、贮藏试验,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牧草科技发展的序幕,本文现对中国近代牧草方面科研活动作一综述。

一、近代对中国草原草地的调查研究

中国近代对草原草地的调查研究始自1840年前后。那时的调查活动主要从植物学,而不是从饲料学的角度来进行考察的。起初,一些欧洲人对中国北方的植被进行研究、调查,清末英美两国的植物学者对中国西南和西藏的植物研究尤其着力(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近代畜牧兽医史料集》,农业出版社,1992年,第333—334页。)。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东北后,为了更好地利用东北的草地发展畜牧业,对东北和内蒙古进行了广泛详细的有关草地植物资源的综合调查(注:富象乾:《中国饲用植物研究史》,《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中国学者对草原和饲料科学的研究始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不过早期主要是从植物学的角度进行调查研究,其中涉及到草原和牧草方面的调查研究。三十年代后,有关北方草原和南方草坡的调查工作才陆续展开。

(一)晚清时欧洲人对中国草地的研究

1830年,俄籍德国人Bunge受帝俄派遣率团到内蒙古、华北等地采集植物标本。同时俄国人科罗廖夫(1830,1841)、库托佐罗夫(1830—1841)、格瑞斯基(1840)、让佐夫(1840)等亦在内蒙古地区采集植物,编成《贝加尔—达乌里植物区系》一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海德尔研究了蒙古和中国西南地区的植物,并在1930年发表了《中国植物地理和亲缘》一文。美国人威尔逊在1899年至1911年,对华中、四川、西藏东部植物作过考察和研究,并有专著发表;英国人瓦特1911年以后对西藏东部和云南西北部植物作了研究,并发表了许多论文;美国人诺克于20年代在云南设工作站,对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甘肃南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0—40年代英美学者十余人在云、川、藏等地研究当地的植物,均有论文发表。搜集中国牧草资源的则以美国人为主,迈耶尔1905—1918年在新疆、蒙古、东北、华北、华中等地广泛搜集农作物、园艺作物和牧草种质资源。专门搜集牧草种质资源的有汉松(1899)、皮蓬(1911)、斯蒂芬和墨密兰(1934)(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近代畜牧兽医史集料》,第333—334页。)。

(二)清末至民国日本人对东北地区的草原调查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东北,开始其征服中国的美梦。征服东北是日本征服中国的庞大计划中的第一步,对东北资源的调查自然受到侵略者的高度重视。1907年,日本在东北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该机构的活动涉及东北草原的调查与研究,公开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计有1915年满洲产业部务农课的《满蒙牧草植物调查》;1916年矢部吉祯的《东蒙古的牧草和杂草》;1927年小佐井元吉的《满洲的牧草》;1934年佐滕润平的《东乌珠穆沁植物调查报告》;1937年三浦密成的《察绥植物目录》;1940年伪满兴农部畜产司马政局的《满洲的野生牧草及毒草》;1939—1940年,伪满大陆科学院斋滕道雄等的《满洲产野草的饲料科学研究》,内容涉及74种饲用植物的适口性、化学成分、开花期、产量等性状;1941年,斋滕等人又对树叶进行分析,发表《满洲产树叶的饲料学研究》一文,内容涉及22种树叶的适口性、化学成分及单宁的含量;1943年,北满经济调查所发表《兴安北省牧野调查报告》以及《兴安北省三河地区的畜产及牧野》一文;1942年三木茂、川濑勇发表了《北支那牧草资源调查报告》;1943年,满铁北支经济调查所发表《蒙疆牧野调查报告》(注:富象乾:《中国饲用植物研究史》,《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所有这些报告,都是从实地调查中所得,这些有关东北的草地及牧草资源调查工作,直接为其掠夺东北地区的资源服务。然而,不可否认,这些调查也使我们对东北的牧草及草地资源有了比较深入而详细的了解。[!--empirenews.page--]

(三)民国时期中国学者对草原的调查与研究

民国时期中国学者对草原的调查始于20年代,开始主要从植物考察的角度,后来开发西北的呼声高涨,掀起了考察西北的热潮,牧草也被视为一种宝贵资源,因而对西北草原的调查给予足够的关注。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向西南方向溃退,一些学者又开始对南方的草山草坡进行调查研究。

1.民国早期的植物学研究

20年代,钱崇澍研究了黄山的植被;胡先研究了南方的森林。30年代,焦启元、耿以礼研究了江苏、内蒙古的禾本科植物种类及其分布;樊庆生、王启元、郝景盛分别研究了安徽九华山、内蒙古南部和青海湖周围的植被;孔宪武、陈怀封分别研究了兰州、燕山、长白山等地的植被(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近代畜牧兽医史料集》,第333—334页。)。

2.西北草原草地的研究

西北人稀地广,除矿产资源丰富外,草地资源是一大优势,畜牧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畜牧业潜力十分大。1932年,开发西北之声一度高涨,由于矿产资源开发手段有限,只能任其埋于地下,作为潜在资源,而草地资源则易于利用,因此在当时的形势下,许多学者对西北草地进行了考察研究。

1938年前后,孔宪武在辛树帜教授的授意下,研究了渭河流域的杂草,以供研究农业者参考。该研究对渭河流域的杂草植物学特征,以及作为牧草的性能作了详细的考察和分析(注:孔宪武:《陕西渭河流域之杂草》,《西北农林》,1938年第3期。)。

1938年,沙凤苞在《陕西畜牧初步调查》一文中指出,西北地区牛羊矮小瘦弱的原因之一是牧草质量不佳,他认为应该减少耕地面积以栽培牧草,并推荐紫花苜蓿和雄刈草为最佳草类,这两种草类一来可用作饲料,二来可以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一举多得。此外还宜引进国外牧草,进行栽培试验并推广种植(注:沙凤苞:《陕西畜牧初步调查》,《西北农林》,1938年第3期。)。沙凤苞有关西北地区畜牧调查一文中关于牧草的论述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他认为要充分认识到草地和耕地具有同样重要性,盲目减少草地扩大耕地不仅不能受益,反而会因此受到惩罚,这一点我们曾经有过很多教训;二是在栽培牧草之时要充分注意水土保持,因为土地干旱,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不考虑水土保持问题,当草地被家畜食后,极易使地表裸露,造成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1942年,顾谦吉对西北草原进行考察调查以后,根据自然条件及植被类型将西北草原分为七大草区,它们分别是蒙古草区、祁连山草区、青海环海区、柴达木区、巴颜喀拉山区、玉树区、陇南及西倾山区。顾氏对每一区的草类特征都作了详细的描述(注:顾谦吉:《西北畜牧调查报告之设计》,《西北农林》季刊第2卷第1期,西北专号

(一),1942年3月。)。

1943年,美籍畜牧顾问,草原专家蒋森来中国,对宁夏的草原进行考察。宁夏地区由于冬末春初饲料缺乏,家畜因之大量死亡。他认为要改变这一局面,除了在入冬前减少牧畜存栏量,使家畜的饲料需求和饲料供给达到平衡外,还需栽培牧草制成干制牧草,以备饲料缺乏之需(注:蒋森:《宁夏畜产考察报告》,《畜牧兽医月刊》1945年5卷3、4 期合刊。)。[!--empirenews.page--] 1944年,许康祖在《西北羊毛研究》一文中指出,西北地区绵羊大多天然放牧,由于草场质量不佳,春秋之季尚可,入冬以后多营养不良,羊群终日游牧而不得一饱。因此他建议把改良草场作为发展畜牧业最为关键的措施(注:许康祖:《西北羊毛事业》,转引自郭文韬、曹隆恭主编:《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年,第489页。)。

1944年,耿以礼、耿伯介父子考察了甘肃、青海一带的草地情况,对甘肃、青海草地类型,草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草地改良办法作了较全面的研究。耿氏指出:(1)甘、青一带山坡草地辽阔,但牧草质量欠佳,亦无占优势之草种,系放牧过度所致;(2)平原草地面积有限,优势之草类亦显著;(3)青海湖之平原牧草,要优于拉卜楞甘坪寺之平原牧草,而甘坪寺之平原牧草,又较优于三果乎之平原牧草;(4)在牧草改良过程中,宜首先铲除毒草。毒草有醉马草和极恶草两种。铲除毒草后,以狼尾草替代青海湖“芨芨草”,用鹅冠草替代羽毛属植物群落,用粗穗野麦替代“醉马草”,用豆科植物苜蓿与芫香草替代豆科植物之“极恶草”(注:耿以礼:《甘青牧草考察简要报告》,《中央畜牧兽医汇报》,3卷1期,1945年1月。)。这些考察与研究,对于甘、青一带的草原资源的了解以及草地的改良都具有指导意义。

1945年,何景教授对祁连山一带的草场情况也进行了考察研究,写成《祁连山之牧场草原》一文(注:富象乾:《中国饲用植物研究史》,《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

3.南方草山草坡调查研究

对南方草山草坡的调查,主要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进行的。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使得大批学者退至西南地区,由此西南一带的草山草坡成为草地工作者的主要考察对象。1942—1943年,畜牧草原工作者对广西的野生及栽培牧草进行较全面的调查。结论认为:广西牧草以禾本科牧草为最多,次为莎草科等,在草地建设中,对一些有毒或与畜病有关的植物应特别加以注意(注:《广西牧草调查研究》;《中央畜牧兽医汇报》,3卷1期,1945年。)。

1944年,美籍学者蒋森赴西康考察,对西康的主要草地类型、植被群落情况作了较详细地分类归纳。他指出西康草地虽然优良,但是载畜量也十分大,属充分利用的草地,如果进行深度放牧,草场退化则立等可见。因此建议在开发过程中,要适时对草场进行改良,以使之能持续利用(注:蒋森著,汤逸人译:《西康畜牧考察报告》,《畜牧兽医月刊》,5卷7—8期合刊,1945年8月。)。4.草地草原改良与利用研究

有关草地的改良和利用研究,直接关系到畜牧生产的效益,一些草地工作者对此多有涉及,而其中着力最多者是叶培忠和王栋教授。

1944年,王栋对粗劣草地的利用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中国许多草地的粗劣现状,大多是由于人为管理粗放所致,牧草生长任其自然,致使草地质量低劣,生长缓慢。因此,他认为粗劣草地是可以改良的,并分别针对干燥砂质草地、潮湿黏质草地、酸性草地、碱性草地、劣质草地提出改进措施。在改良过程中,他还建议应先将草地分成若干小区,使用不同的改进方法,择其收效快而大的进行推广,这样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注:王栋:《粗劣草地之改进》,《畜牧兽医月刊》,4卷6 —7期,[!--empirenews.page--] 1944年7月。)。关于西北的牧草,王栋不仅作过专门研究,他还提出了西北草地产权归属问题,认为可通过利益激励机制的作用,使草地利用趋于良性循环,这些工作对于合理地利用西北天然草场,发展畜牧业具有积极意义(注:王栋:《西北牧区之草原问题》,《畜牧兽医月刊》,6卷8—9期,1947年。)。

抗日战争期间,叶培忠在甘肃天水水土保持站工作,他从水土保持与发展畜牧两个方面对西北牧草改良问题进行了研究。叶氏说:“多数人认为举凡不耕种之土地即为荒地,均可移民垦植,于是有木伐之,有草犁之,改种五谷。”他指出这一观点十分有害,因为林木有其特殊之价值,牧草为牲畜饲料,其价值不亚于农作物。西北素为牲畜繁盛地区,但数千年来,只知索取,不知保护,过度放牧,可食之草皆食之殆尽。西北气候寒冷,燃料缺乏,草木往往被连根挖掘而作为燃料烧掉,造成水土流失,旱则赤地千里,涝则田舍漂没。叶培忠是较早把发展畜牧与水土保持结合起来的学者,他较早地提出了在不宜农的地区种草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他还建议西北地区牧草种植应将饲料价值和保持水土价值兼顾,对一些不宜农的地区,应退耕还牧(注:叶培忠:《改进西北牧草之途径》(抽印本),由北京农大动物学院胡兴宗教授提供。)。

近代中国学者对草地草原的调查研究,使人们对草原和草地有了新的了解,使人们认识到,草原和草地也是一种资源,合理地利用草原草地其意义不在种植农作物之下。当然,尽管许多学者指出草地草原改良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旧中国政治腐败,致使草原草地的改良仅仅停留在考察和研究阶段,改良与合理利用的工作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大力开展。

第二篇:牧草栽培学经典总结

一 名词解释

1、牧草: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和野生的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其他科种类较少。广义的牧草除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可供家畜采食的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类可供栽培的或野生的植物。

2、饲料作物:指人工栽培作为家畜饲料的各种作物。

3、生长:细胞分生引起植物体积、重量和数量的不可逆增加,使植物体由小变大,最终变为成熟植株的现象叫生长。

4、发育:细胞分化引起不同部位细胞群发生变化,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这种植物体的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就是发育。

5、土壤肥力:土壤及时供给和调节牧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6、生育期:以籽实或果实为收获对象的牧草,其生育期是指从种子出苗(返青)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7、生育时期:牧草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是指一个生长季中外部形态特征上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或者说在牧草饲料作物生育过程中,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而划分的几个生育阶段。

8、土壤耕作:是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应用人工的或机械的方法,建立土壤的良好耕层构造,以达到调节土壤中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理化及生物学性状,消除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等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9、混播:在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10、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置和状况取决于该物种的形态特适应性、生理反应和特有的行为。

11、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12、根蘖:地下横走根上的不定芽萌发产生的分枝。

13、根颈:有入土较深的粗壮主根的植物在地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连接处形成膨大的部分称为根颈,用以贮藏养分供分枝的产生。

14、根茎:植物的地下分蘖节上长出的与主枝垂直的横走的地下茎。由根茎上可产生新的根和分枝。

15、分蘖:本科牧草长至3~4片叶时,从母株的茎节、根茎上产生侧枝的现象。

16、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颗粒的组合比率(各级土粒相互组合的百分数),又称土壤的机械组成。

17、免耕:指不对土地施加耕作措施直接播种或者栽种作物的方法。二 填空题

1、牧草栽培学是研究牧草――环境――措施三者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2、牧草的起源中心有:欧洲中心、地中海盆地和近东中心、非洲萨瓦纳中心、热带美洲中心。

3、影响牧草分布的因素:栽培史、牧草的适应性、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社会需求。

4、禾本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期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5、豆科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育时期可分为: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等几个生育时期。

6、种子的预处理:破除休眠、清选去杂、包衣拌种。

7、一般而言,确定混播牧草组成配比时应主要根据利用年限、利用方式、成分类别和种数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8、影响牧草生长发育的因素:温度、水分、光照、气体、土壤。

9、牧草的生长发育包括种子萌发、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三个阶段。

10、牧草的在生长过程中其生长量与时间密切相关,呈现慢—快—慢的增长趋势。

11、土壤耕作的措施包括基本耕作、表土耕作,其中基本耕作又包括犁耕、深松耕、旋耕,表土耕作又括浅耕灭茬、耙地、耱地、镇压、中耕和开沟作畦。

12、牧草的播种方式包括条播、撒播、带肥播种、犁沟播种。

13、饲料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宽行条播、窄行条播、宽幅条播、宽窄行播种、点播(穴播)。三 简答题

1、简述牧草的类型。答:牧草的类型:(1)按分类系统划分: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其他牧草。(2)按生育特性划分:①寿命(一年生牧草、二年生牧草、多年生牧草)②再生性(放牧型牧草、刈割型牧草、刈牧兼用型)③分蘖性(根茎型禾草、疏丛型禾草、根茎-疏丛型禾草、密丛型禾草、轴根型豆草、根蘖型豆草、匍匐型牧草)④据茎叶发育状况(上繁草、下繁草、莲座状草)⑤依据株型(直立型牧草、斜生型牧草、缠绕型牧草)(3)按分布区域划分:①根据地球气候带(温带牧草、热带牧草)②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冷地型牧草、暖地型牧草、过渡带型牧草)。

2、简述牧草生长和发育的关系。

答:生长和发育的关系:牧草的生长发育包括新生器官细胞的分生、分化、增大、定型以及旧器官的衰老与死亡,是由种子-植株-种子的新旧交替的过程,受特定的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生长是量的积累,发育是质的转变,生长为发育奠定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必然结果,二者交织重叠,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3、简述土壤耕作的具体任务。答:土壤耕作的具体任务:(1)加深耕层,翻转耕层,疏松耕层,改善耕层构造,调节土壤中三相(固、液、气)的比例关系,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建立和恢复土壤的结构性,这是土壤耕作最首要、最基本的任务。(2)处理残茬,翻埋肥料,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分布均匀,土肥相融。调节土壤的肥力因素和肥力条件,并根据有机质的消长规律,调节土壤碳、氮比值,使土壤养分不断释放,改变土壤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的对比关系,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肥力条件。(3)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活跃土壤微生物,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4)平整地面,清除杂草,消灭病虫害,保持田间清洁。(5)为牧草的播种、出苗及生长提供良好的耕层条件。

4、简述混播原理。

答:混播原理:在选择混播组合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根据草种在形态学、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异,利用对各方都有利的互利共生原理(或生态位互补原理),充分发挥不同草种的优点,实现优势互补。(1)形态学互补原理——混播成员在群落内占据一定的空间,而全体混播成员共同构成了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牧草幼苗的活力、生长发育强度、速度和再生方式,尤其是种间、种内的差异是确定混播组合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3)营养互补原理:根据不同草种间营养利用特征的区别组建混播群落。豆科牧草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Ca、P、Mg;禾本科牧草吸收较多的N,豆/禾混播后减轻了对土壤矿质营养元素的竞争,使土壤中各种养分得以充分利用。(4)生态学原理:草地生态系统内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变化,不同的草种只生活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占据一定的生态位。总而言之,混播时应遵循的原则就是人为选择生态位存在差异的物种组成复杂的群落,使其在对空间、时间、资源的利用上充分互补,减少竞争,实现草地生产优质、高效、持久、稳定的目的。

5、简述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形态特征。

答:豆科牧草形态特征:(1)株型:直立型、匍匐型、缠绕型、无茎型(莲座丛)(2)根-直根系,呈圆锥形。主根粗壮,入土较禾本科牧草深,根上着生有根瘤,具有固定空气中氮素的能力。(3)茎——多为草质,少数较为坚硬,似木质。一般圆形,亦有具棱角、或近似方形者。茎光滑、有毛,或有刺。(4)叶——多为复叶,常互生,稀对生,分为羽状复叶和三出复叶两类,稀为单叶。具网状叶脉。(5)花及花序——花序为腋生或顶生,通常为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有时为头状或穗状花序。蝶形花,两性,花瓣5,稀退化为少数。(6)果实-大多为荚果,沿背腹两缝线开裂。种子无胚乳,子叶厚,富含养料。种皮革质,坚韧,难于透水,个别极不易发芽,硬实率较高。禾本科牧草形态特征:(1)根——须根系,无主根,以不定根为主。(2)茎——禾本科植物的茎具节和节间,节内中空,称为秆。秆多圆筒状,少数为扁形。茎基部数节的腋芽生出分枝,称为分蘖。节间分生组织生长分化,使节间伸长。茎大多直立或斜生,亦有匍匐地面或横生土中者(根茎)。(3)叶——单叶互生成二纵列,由叶鞘、叶片和叶舌构成,有时具叶耳。具平行叶脉。(4)花——花序顶生或侧生,多为圆锥花序,或为总状、穗状花序。小穗是禾本科的典型特征,由颖片、小花和小穗轴组成。颖片位于下方,小花着生于小穗轴上,通常两性。(5)果实——通常为颖果,稀为瘦果和浆果,干燥而不开裂,内含种子1粒。种子有胚乳,含大量淀粉。

6、简述牧草品种选择原则。

答:种和品种的选择(播种材料):(1)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条件:①温度:一是冬季极端低温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二是早春返青前异常低温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这决定多年生牧草能否安全越冬。②降水:生长季降水量及其分布均匀性,决定牧草的栽培方式和生产性能。③土壤:在土壤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要选择能适应不利因素的草种。(2)符合建植人工草地的目的和要求。(3)选择适应性强,应用效能高的优良牧草或饲料作物种和品种。

四 论述题

1、简要论述成熟牧草地的管理。

成熟牧草地的管理:(1)施肥:①氮肥——豆科牧草由于具有固氮能力,基本上能满足自身的氮需求,所以在施肥中仅考虑磷、钾的配比;禾本科牧草因没有固氮力,施肥需要综合考虑氮、磷、钾的配比,尤其是氮肥的增产作用更为显著。②磷肥——对豆科牧草的增产作用显著,施磷可增加叶片和枝条的数目,从而提高牧草产量;可促进根系发育,有助于养分的吸收。③钾肥——钾在植物养分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参与植物代谢。植物对钾的需要量相当大,任何时候都应有足够的量,而且在持续寒冷的地区尤为重要。(2)灌溉:①灌溉方式。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最常见的形式是漫灌,是较为古老的灌溉方式,渗漏损失大,但适合大面积饲草地地的利用,对深根性豆科牧草作用较好。空中灌溉——即喷灌或人工降雨,是通过机械设备将灌溉水喷射到空中,降落在土壤和植物上的一种灌溉方式。②灌溉时间——灌溉时间因牧草的生长发育特性、气候状况和土壤条件而定。③灌溉定额——灌溉定额指单位面积草地在生长期间各次灌水量的总和。(3)利用技术:①刈割。刈割时期——豆科以现蕾至开花初期刈割为宜,禾本科牧草以抽穗至开花期刈割为宜。刈割高度(留茬高度)——禾本科一般为5cm左右。刈割次数——与当地气候、生长季长短和灌溉条件有关。最后一次刈割时间和高度——不管刈割几次,每年的最后一次刈割必须在当地初霜来临前一个月前结束,而且留茬应高一些,至少10cm左右,以保证有足够的光合时间和光合面积积累越冬用贮藏性营养物质。②放牧。放牧是最经济有效的利用方式,栽培牧草的利用以刈割为主,但在生长季结束之后的秋末、冬季可进行适当放牧,或在刈割不便的地块上可进行放牧。放牧通过粪便的返还对维持草地肥力和牧草生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放牧草地而言,掌握适宜的放牧强度、放牧时间和放牧频率非常必要。每年返青期间要禁牧,这对维持草地的生机非常重要。

2、论述新建牧草地的管理。

新建牧草地的管理:(1)苗期管护:①破除土表板结②间苗与定苗③中耕与培土(2)杂草防除:①农业措施。预防措施:播种——在播前清除播种材料中混入的杂草种子。施肥——必须使用充分腐熟的粪肥或堆肥,这样既可杜绝杂草的传播和蔓延,又可提高土壤肥力。灌溉——设置收集网清除水中的杂草种子。其它——铲除地埂、渠道边的杂草,以防结籽。种植技术——轮作,保护播种,混播、适当的超量播种等。耕作手段——合理的土壤耕作措施,不仅改善土壤耕作层的理化性质,为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而且能直接根除杂草幼苗、植株和地下繁殖器官。②化学除草。萌发前除莠剂、萌发后除莠剂。③越冬养护。生长期间的管理——播种当年苗全后,应尽量在有限的栽培条件下促进其生长发育,使根部积累足够的贮藏性营养物质备越冬利用。越冬前后管理——为保证牧草播种当年能够安全越冬,冬前追施草木灰有助于减轻冻害。结冻前少量灌水(以无冰层为宜),可减缓土温变化幅度,土壤结冻后冬灌有助于保温防寒,对越冬有好处。(4)返青期管护。返青前期——焚烧上年留下的枯枝残茬,增加K肥含量,提高地温,减轻冻害。返青期间——此期间牧草生长速度加快,对水肥较为敏感,要视土壤墒情而酌情补水,返青期禁牧对保护返青芽及其生长特别重要。

第三篇:新型牧草栽培和储存技术

高产栽培技术

巨菌牧草为多年生直立丛生的禾本科植物,由象草和美洲狼尾草杂交选育而成,属四碳植物。通过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的种植选育比原株抗寒及耐涝能力明显增强,在无灌溉条件下长势良好。其产量、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是一种高产优质的刈割型牧草,一年割三茬,年产量一般在20—25吨左右,分别在6月15日、8月25日、11月25日收割。可用于饲喂牛、羊、猪、鹅、兔、鱼等草食畜禽。

巨菌牧草为多年生直立丛生的禾本科植物,外型及生长类似甘蔗。每墩草在第2—3年大多数有30—50株,多的可达100多株。地表上部植株直立丛生,高大粗壮,且形如小斑竹,水肥条件好的地块年亩产可达25吨以上。适宜生长温度15一35度。低于10℃时生长受到抑制,底于5℃时停止生长,低于0℃的严寒条件下,需要采取封土、封沟或盖牛粪保护措施越冬。

营养成份含量:不同生长阶段,粗蛋白含量差别大。生长1个月高50cm时粗蛋白含量10.8%,而生长3个月高150cm时含粗蛋白只5.9%,只有幼嫩时含粗蛋白54.6%。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测验各项营养成份指标为: 粗蛋白 18.46%,维生素B1 0.22mg/l,精蛋白 16.68%,维生素C 134mg/l,粗脂肪 1.74%,硒 0.014mg/l,灰份 9.91%,锌 0.71mg/l,粗纤维 17.78%,镁 348mg/l,无氮浸出物 41.11%,磷 19.2mg/l,能量 3.54兆/kg,镉 <0.05mg/l,钙 0.678%,纤维长度 1.48mm,钾 0.11%,纤维宽度 30um,水

分 11%,纤维含量 25.26%,总糖 8.30g/100ml,木素含量 18.49%,维生素B2 0.38mg/l。

抗逆性:耐酸性、耐高温、耐干旱、耐火烧、耐低温、耐水涝。

适应区域为: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栽种,特别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荒山和江河流域更佳。在温差大的区域可用保茎、保兜的方法成功越冬。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山东、安徽等黄河以南地区都已成功种植。

栽培办法;育苗;春栽3月初小拱棚种节育苗,每平方米2公斤有机肥,种节苗距5厘米见方整齐平摆,盖3厘米沙土,每亩大田需8平方苗床,4月10一20日分墩移栽大田。麦茬夏栽;5月1日育苗,麦收后整地移栽,也可直接栽种与大田。

大田整地、施肥;有机肥700斤(不生虫),高氮复合肥50斤,随犁地施入,第一年(茬)必须深耕28一30厘米细耙(镟耕),封沟起垄25厘米,大垄双行,小行距70厘米,大行距110厘米,株距50一60厘米,双行,亩株数1250棵。移栽结合浇水、中耕、除草。40天后封垄只需浇水、施肥,全程无需其他劳动力。

收割;机械化联合收割、拉运、交售。

储藏技术

一、牧草留种时间;牧草种苗砍收时间一般在初霜后,河南10月底,11月初。砍种方法。牧草留种是以最高肥厚带下7~9节处砍下,用500倍多菌灵液浸种苗刀口处10分钟,或将草木灰粘到刀口

处即可入窖。贮藏期的管理。牧草贮种量大,含水多,种苗贮藏期间注意防热、防冻、防渍、防鼠等,二;采收;采收前先要对牧草的茎体做一些必要的整理工作。一是用镰刀将甘蔗的梢头砍掉。因为梢头是牧草茎体上的无效部分。带着它,既不便于贮藏也不便于运输。砍梢头的时候,要特别谨慎,不能误砍了有效种茎。另外,还要用镰刀把茎体上的残留牧草叶清理干净。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就可以进行收获了。

三;储藏;牧草储藏时,入窖前窖内进行消毒灭菌。牧草堆放一段时间,会有一股热气散发出来,根据气温高低来决定覆盖时间,气温低于10℃时,要执行保温措施,如温度超过18℃,还要不定期地在牧草顶部浇水、夜间通风降温。一般牧草储藏保鲜到来年春天销售,需要三四个月左右,因此至少需浇水二三次。

四;窖藏法:牧草在地窖里储藏保鲜时,关键是控制好温度与湿度。当地窖里温度高了,堆放在一起的牧草就会长出根系或发芽,或造成病菌感染;温度低时,牧草会冻坏。

温度;一般牧草储藏温度应保持在8一10℃,5℃以下牧草容易冻坏。15度以上易发芽。温度过高会将表皮烫坏或造成病菌感染。

湿度;水分75一85% 度,低于60度易烧窖,高于85度易霉变。在窖低中央开一个浅小的排水沟,铺上一层叶子,这样可将脏水或病菌直接从小沟中排出。牧草入窖后如温度过高要浇冷水二次,以保持窖内湿润。

设置出气洞,根据草杆的多少,留好出气洞,窖穴大,多设几处,以便于观察窖内温度。温度低时要及时堵塞出气洞,并适当封闭,如果温度过高牧草要发芽出根,此时要打开出气洞,及时通风散热。窖藏法可保藏数月不霉烂变质。

储藏期分前、中、后三个阶段管理。

1、前期降温;前期即进窖至12月中旬,这段时间气温较高,甘蔗呼吸作用强,窖内温度容易上升。在管理上应坚持通气散热。如遇高温干早,则灌水或浇水降温,防止种苗生理脱水。

2、中期防冻;中期即12月下旬至2月初,这个阶段气温低,常有霜雪冰冻。管理上经常观察温度、湿度,防冻保种。同时,防止鼠害。

3、后期防烧;即3月初后气温回升,管理上要及时防止高温烧种。

四;牧草收获质量的好坏,对牧草的生长影响很大。斩根应选用锋利的工具。斩杆要快捷,使砍切口平整,节头不破裂。开春育苗时保持节长7~10厘米长为宜。

第四篇:绿豆芽栽培试验观察日记

2012年8月2日星期四晴

提起绿豆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了,但是你了解它的的发芽过程吗?今天,就用一个绿豆发芽的实验告诉你。首先,我们进行选种,主要选那些饱满的种子进行实验,接着,我找来一个透明的塑料盒,在底部垫上几层纸巾,在纸巾上安放好种子,然后在种子上再铺几层纸巾,最后再浇上适量的水,这样一个绿豆发芽的“温床”就做好了。看一个个“小胖子”睡得正熟呢!好了,让它们熟睡吧,好长身体呢!

晚上,我回来得很晚。一走进门,便匆匆赶着去看绿豆宝宝。我惊奇地发现有几颗淘气的种子已经脱下了,他们的“绿披风”露出了那白嫩嫩的身子,一点点小水珠滑淌在它们的身体上,亮晶晶的,挺滋润的,好似刚出生的婴儿,用幼稚的双眼感知着这美妙的世界。就这样,短短的一个白天,一个崭新的生命——“绿豆宝宝”出生了。

2012年8月3日星期五晴

早晨,我起床,擦亮那朦胧的睡眼,迫不及待地跑去看我的“孩子”们。啊!它们竟然比我起的还早,全都脱下那“绿披风”舒展开了,也许是昨天睡了一夜正在伸懒腰呢!瞧,有的绿豆挨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绿豆宝宝们都已经进入了婴儿期,看着他们聊得正期劲,我就不去打酱油凑,热闹了,让他们慢慢倾吐自己的心声吧!下午,我回到家里,天色还不算晚。快来看,我的小豆芽已经开始试着站立了,一个个挺着他们高傲的小脑袋,好像在争谁长得高呢!瞧,一颗小豆芽整个姿态像曲项的天鹅,美极了!微微掀开它们的“被子”,打量它们的根,我惊奇的发现,它们的也开始向四周生长,准备守住好它们“脚”下的这片“沃土”呢!

早晨,我如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了,走到窗前,拉开窗帘一看,今天天气没昨天好,天阴沉沉的。当我来到绿豆芽“家”,门口,一看怎么了“绿豆芽娃娃”昨天还昂着头争着谁长的高呢!可是今天为什么却垂头丧气了呢?哦,大概是今天天气不好吧,看不见昔日的灿烂的阳光,在生气,我仔细打量发现小豆芽们经过昨天晚上的生长 昨天长高了许多,根稳固了些,一个个吐露出了嫩绿的“子叶”。下午,天气放晴了,小豆芽们有快乐地昂起了它们的小脑袋,准备沐浴着阳光,我们可以看到那两片子叶夹在胚的中间,侧看就如一只天鹅朝天歌唱似的,颜色较早上老辣了些,呈翠绿色。它们的根也粗壮了不少,在贪婪地汲取水分呢。

又是一个宁静的周日上午,我起床晚了些当我看到我的豆芽时,禁不住“啊!”地一声叫了起来打破了这难得的宁静。我的豆芽已经有十厘米高了,它们的子叶舒展开来,并且都弯曲着“腰”向着阳光充足的方向长出,这应该是植物的向光性吧,它们有好像是鞠躬感谢大自然,让他们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是大自然哺育了它们。我想他们应该感谢自己的“胚”呢!从发芽到现在,是胚给了他发芽所需的营养。

绿豆芽都已经长成了“阳光的少年”不再像前两天的那么稚嫩,那么脆弱。下午我把它们移植到楼下的草坪的土壤里,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狂风暴雨,让他们自己在大自然的舞台上收获“喜悦”与克服“困难”的茁壮成长。

实验总结

我的小豆芽在我的培育下经历了“出生”、“婴儿”、“儿童”、“少年”四个阶段。从中也让我得到一个科学道理,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还需要健康、优质的的种子。这次试验让我增长了见识,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和快乐感。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今天只是一个绿豆芽的实验,明天还会有更多的科学实验等着我去完成。

第五篇:铁皮石斛 组织培养 栽培 试验 实验

铁皮石斛茎段组织培养与栽培

摘 要: 为试验铁皮石斛茎段组织培养与栽培,以铁皮石斛茎段为外植体,结合铁皮石斛的生物学特性,综述铁皮石斛组织培养与栽培的过程技术。观察研究基本培养基、天然附加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验证和探究铁皮石斛茎段组织培养技术并对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与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思考与展望。关键词: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茎段;移栽;驯化 0.引言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是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 Sw.)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黑节草,俗称铁皮枫斗,分布于云南、安徽、贵州、浙江、江西、广东和广西等地,是我国传统名贵珍稀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石斛多糖、石斛碱、氨基酸等,其中石斛多糖的含量高达21.7%,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养胃出津、补肾益力、滋阴清热、耐缺氧、抗疲劳、抗肿瘤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石斛还具有抗衰老和扩张血管的作用。

铁皮石斛喜荫凉、湿润的环境,常附在高海拔悬崖峭壁或林内树干和岩石缝隙中。由于其药用价值高、生长条件特殊和分布受局限,且经长期人为采挖,野生资源濒临灭绝。铁皮石斛是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3种石斛属植物之一,为石斛之极品,它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铁皮石斛蒴果成熟时易开裂,且种子粒径小,自然繁殖率低,是一种珍稀的药用植物和和名贵的室内观赏植物.。

铁皮石斛自然繁殖力极低, 常规繁殖又较困难, 且多年来对铁皮石斛的采集量远大于其生长量, 野生铁皮石斛自然繁殖已濒临绝迹。由于药用价值高,人为的过度开采与生态破坏,野生铁皮石斛已濒临灭绝,1987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野生云南铁皮石斛,取材于浙江农林大学组培实验室,取其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1.2 试验方法 1.2.1 外植体消毒

取铁皮石斛的茎,去除多余叶片后用解剖刀将茎切成含 3 ~ 4 个节点的茎段,保留节点。依次用中性洗涤剂清洗,自来水冲洗 20min,用 70% 的乙醇浸泡 10 ~ 60 s,再转入 0.1% 的氯化汞中,灭菌 5 ~11 min 后倒去氯化汞溶液,用无菌水反复漂洗材料 3-5 次。用无菌纸吸去茎段上多余水分,将其切成 1 ~2 cm 带一个芽点的茎段,接种到培养瓶中培养。1.2.2 培养基制备

铁皮石斛培养基均添加 3% 蔗糖,0.7% 琼脂,pH 值为 5.8。按不同目的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 6-BA、NAA、IBA,每个培养瓶分装 50 m 培养基,密封。经过 121 ℃高温灭菌 25 min。不定芽的诱导培养基是在基本培养基 MS 中加入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采用不用浓度水平的 NAA 和6-BA。组培苗的壮苗与生根,将生长状态稳

定的试管苗接种于添加不同激素组合的 1/2 MS 培养基上。(1)诱导培养基: ①MS+6-BA0.5mg/I。+NAA 0.05mg/L+AC(活性炭)29/L;

②MS+6-BAl.0mg/L+NAA0.1mg/L+AC29/L。

(2)增殖培养基: 花宝3号39/L+6一BA2.5mg/L+NAA0.25mg/I。+AC29/L。

(3)生根培养基:1/2 MS+IBA0.5mg/L+AC29/L。培养基中添加蔗糖209/L,pH5.2~5.4 1.2.3 培养条件

接种铁皮石斛培养材料的组培苗在组织培养室中培养,培养温度为(26 ± 2)℃,光照 14 h/d,光强1 500 ~ 2 000 lx。1.2.4诱导培养

用解剖刀将铁皮石斛的幼嫩茎段切下,接种在诱导培养基①中进行培养。15~20天后,外植体开始萌动,茎段膨大,切面及顶部组织形成疏松组织。继续培养20天后,转入培养基②中,切面及顶部膨大组织的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颗粒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颗粒物长大形成直径1~2mm的类原球茎颗粒物。

1.2.5增殖培养

将诱导形成的原球茎转入到增殖培养基中,原球茎增殖速度很快,增殖倍数可达3~4倍,同时部分原球茎开始分化出芽点并长出1~2片小叶,原球茎的增殖与芽分化同时进行。

1.2.6 生根培养

取诱导形成的不定芽,要求芽高2 ~3 cm,带3 ~5片叶的不定芽,将其接种到不同处理的生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30天左右,基部开始出现2~3条约1cm长的白色根,随后逐渐伸长,生根率达到90%以上。

2.移栽与驯化 2.1移栽前的准备 2.1.1炼苗

当苗高3cm以上、具3~4片叶时,便可炼苗。移栽前先将瓶苗至炼苗房进行2~3周的炼苗,让瓶苗从封闭稳定的环境向开放变化的环境过渡,慢慢适应自然环境,等瓶苗生长健壮、叶色正常,根长3cm以上,肉质茎有3~4个节间、长有4~5片叶,叶色正常,根长3cm以上,有4~5条根,根皮色白中带绿,无黑色根,无畸形,无变异。炼苗目的:

炼苗的主要目的是使组培苗适应外界的环境——温差,湿度差以及微生物环境。炼苗方法:

1)将待炼苗的材料放置于欲移栽的环境,不开盖保持4-5天; 2)半开盖保持1-2天后,全开盖再炼苗2-3天 2.1.2出瓶

组培苗出瓶时,打开瓶塞将培养基与小苗一起轻轻取出,整齐放置于盆中待清洗,污染苗、裸根苗或少根苗分别放置。正常组培苗先

在自来水中洗净培养基,特别要洗掉琼脂,以免琼脂发霉引起烂根,再换自来水清洗一次。裸根或少根组培苗经过上述清洗后,还需将小苗根部置于100mg/L的ABT生根粉中浸泡15分钟,以进行生根诱导。污染苗经过清洗后,用1000倍多菌灵浸泡整株小苗10分钟。后期管理得当可有效控制污染的发生。栽种于已灭菌的基质中(移栽前浇透水),放置在遮光度50%~60%、湿度达80%以上的温室中,2个月后,成活率达90%以上。2.1.3基质的准备

移栽铁皮石斛组培苗要选择适宜的基质。铁皮石斛的根是气生根,有明显的好气性和浅根性,因此,要求基质以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不易发霉、无病菌和害虫潜藏者为宜。可以选择水苔、石灰石、碎砖、树皮、刨花、蕨根、板边、菌糠、木糠等为移栽基质。

铁皮石斛不宜深植,种植时根系向四周均匀展开,将基质填充根部、基部必须露出,否则易造成烂根。移栽后隔5天再浇水效果较好。30天内每隔1天喷雾1次,水量不宜过多,期间勿施肥,待小苗恢复正常生长后才开始常规的水肥管理。2.1.4栽培场地的选择

铁皮石斛喜温暖、多雾、微风、清洁、散射光环境,忌阳光直射和曝晒。在移栽过程中要创造条件,为铁皮石斛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铁皮石斛原产区大多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冬季气温在0℃以上。根据铁皮石斛的生长习性,要考虑场地的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自然因素。笔者认为最好选择在大棚内移栽,而且

要移栽在高架畦,这样容易满足铁皮石斛生长的最佳环境要求,而且很多自然因素容易控制。在建造育苗大棚时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育苗大棚要通电、通水、通路,要求棚宽6m、长30m、棚肩高107m以上、棚顶高2.8m以上,棚顶覆盖塑料无滴薄膜和70%遮荫度的遮荫网,棚内安装有自来水管,大棚四周和入口装有40目的防虫网。有条件的,棚内还要装有自动或手动控制的喷雾系统(最好既能喷雾,又能喷肥、喷药),这样可以防晒、防雨、防虫、保温、保湿、透气,还能大大减少劳动量。

(2)棚内搭建畦底架空的高架种植畦。可用角钢、砖头、木条或方条等材料作为种植畦的框架,然后铺设孔径为0.3~0.5cm的塑料平板作为栽培基质的支撑面,要求畦宽1~1.2m,畦长度可自定,畦底架空高度30~50cm。种植畦上方装有可随时喷雾的喷头,喷雾饿时间最好能控制。没有条件的,也可以用喷雾器来代替。搭建高架种植畦的目的是为了使水分和透气容易控制,从而为组培苗生长提供最佳水分,保证通风透气,又能同时喷肥喷药,移栽成活率高,大面积移栽时能大大节省劳动力。

(3)在种植畦上铺5~8cm厚的基质,摊平。移栽前用0.3%高锰酸钾或1000倍多菌灵药液对基质喷洒消毒。

2.2移栽

2.2.1移栽时间

移栽最佳季节应为日平均气温在15~30℃时,气温过低或过高均不宜出瓶移栽。一般来说,在铁皮石斛主产地,除了最冷的1-2月以

及最热的7-8月外均可栽培。部分高海拔地区,除了12月至次年3月,其余时间均可栽培。

2.2.2移栽方法

用镊子将组培苗小心取出,洗去培养基后,即可移植到种植畦上。移栽时用手指在基质挖2~3cm深的小洞,轻轻把石斛根部放入小洞,注意不要弄断石斛的肉质根,然后用基质盖好。裸根苗或少根苗最好分开种,以便于管理。移栽密度为500株/m2,株行距为4cm×5cm。2.3移栽后的管理

2.3.1温度管理

人工移栽铁皮石斛组培苗要满足其冬暖夏凉的要求。组培苗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夏季温度高时,大棚内须通风散热,并常喷雾来降温保湿,每天喷雾3~5次,每次喷雾2~5分钟;冬季气温低时,大棚四周要密封好,以防冻伤组培苗。2.3.2湿度管理

刚移栽的组培苗对水分很敏感,缺水则生长缓慢、干枯、成活率低。而喷雾过多则渍水烂根,温度高、湿度大时还易引发软腐病大规模发生。移栽后一周内(幼苗尚未发新根)空气湿度宜保持在90%左右,一周后,植株开始发新根,空气湿度可保持在70%~80%。种植畦干湿交潜有利于发根长芽。

2.3.3肥水管理

大棚移栽期间的施肥以叶面肥为主。由于石斛为气生根,因此要喷施适宜的叶面肥作为营养液,以供给植株充足的养分,利早发根长

芽。叶面肥可以选择硝酸钾、磷酸二氢钾、腐植酸类等,以及进口三元复合肥和稀释的MS培养基等。一般移栽后一周,植株新根发生后开始喷施千分之一的硝酸钾或磷酸二氢钾,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长出新芽后每隔10-15天喷3‰的三元复合肥等。一般情况下,施肥后两天停止浇水。若空气对流太大,则视基质干湿度适当喷雾补水。

3.病虫害防治

铁皮石斛的主要病害有软腐病、黑斑病、炭疽病等。软腐病发病快,严重时整株腐烂解体呈湿腐状;黑斑病危害叶片,使叶片枯萎;石斛炭疽病危害叶片及肉质茎,受害叶片出现黑色或褐色病斑。针对这些常见病害要加强棚内管理、注意通风透光、适当降低棚内湿度,及时施药并拔出病株带离。铁皮石斛的主要虫害有蜗牛、菲盾蚧、红蜘蛛等。其中,蜗牛是常见害虫,危害幼茎、嫩叶、花蕾和幼果。可用诱杀、人工捕杀或撒石灰、茶麸防治;石斛菲盾蚧寄生于植株叶片边缘或背面吸食汁液,可将集中有菲盾蚧的老枝烧毁或用40%乐果乳油 1 000 倍等喷雾杀灭; 红蜘蛛可通过除周边环境的杂草或喷低毒杀螨剂800~1 000 倍防治。铁皮石斛为珍贵药材,因此铁皮石斛的病虫害防治应尽可能以预防、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不用或采用低毒农药;一旦发现有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病虫害情的加重。4.思考与展望

有效地控制污染是植物离体培养成功的关键。外植体造成的污染

最复杂,也最难控制,其原因可能是细菌引起的,也可能是真菌引起的。微生物可能是腐生的,也可能是内生的,最难处理的则是内生菌。铁皮石斛外植体含有较多的内生真菌,从铁皮石斛根中分离出内生真菌约25种,因此铁皮石斛的外植体消毒应特别注意也较为困难。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基本培养基以MS为宜,同时,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起重要作用,虽然用量小,但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使用的激素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而 NAA 和6-BA组合常用于诱导不定芽和生根。结果与其他研究报道的铁皮石斛不定芽诱导培养基配方有所不同,可能与培养的石斛品种有关。同时,适宜的接种密度和不同的外植体部位都会对不定芽的诱导和增殖产生一定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 NAA、IBA 对组培苗根系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 NAA、IBA 均对组培苗根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合铁皮石斛组培苗生根培养基为: 1/2 MS + 0.5mg/LNAA,其次为1/2 MS + 0.5 mg/L IBA。

目前,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快速繁殖、扩大繁殖系数等方面,今后应加强铁皮石斛的基础性研究,如共生菌、光照、温度、湿度、栽培基质等对石斛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深入掌握石斛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物质合成与分解等新陈代谢规律,确定铁皮石斛类群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将研究方向和成果与大田栽培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铁皮石斛培养困难,人工种植困难,产量低等问题。参考文献:

[1] 张治国,刘外,王黎.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培养条件研究[J].中草药23(8): 431.[2] 张治国,刘外,王黎,张玲.铁皮石斛原球茎适合培养基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16.[3] 蒋林,丁平,郑迎冬.添加剂对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影响[J].中药材2003, 26(8):539~541.[4] 刘骅,张治国.铁皮石斛试管苗繁殖降低成本的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998, 15(3): 15~17.[5] 王立安.铁皮石斛生境小记[J].植物杂志199 0,(4): 29 [6] 王春.石斛兰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2, 22(2): 38~40, 77 [7] 曾宋君,程式君,张京,等.五种石斛兰的胚培养及其快速繁殖研究[J].园艺学报,1998, 25(1): 75~ 80 [8] 郑勇平,王春,俞继英,等.铁皮石斛试管苗移栽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6(6):56~58

下载近代中国牧草的调查、引进及栽培试验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中国牧草的调查、引进及栽培试验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地蜜柚林下优质牧草栽培与养鸡利用技术

    山地蜜柚林下优质牧草栽培与养鸡利用技术 随着蛋禽养殖业的发展,果林下土地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土地资源。2010年以来,荔波县从本地的4万多亩蜜柚林地资源,选择条件好4000多亩......

    2015年烤烟新品种栽培调制试验研究

    2015年烤烟新品种栽培调制试验研究 摘要 2015年烤烟新品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农艺性状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真叶数和有效叶片数与施肥量无关;施肥适中,发病轻,施肥不足或施......

    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项目工作总结

    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项目工作总结 蔬菜大棚栽培近年来发展迅速,现已达1500亩,通过大棚种植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茬口,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提高产值增加了农民收入。品种的......

    保护地草莓品种引进及优质高效安全栽培技术研究示范

    保护地草莓品种引进及优质高效安全栽培技术研究示范 草莓富含营养,可保健、美容,有水果皇后之美誉,倍受欢迎。定兴的自然气候条件很适宜草莓的生长发育,且已有成功的种植经验,个......

    专业技术高级人才紧缺人才引进思路调查

    --声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对于其他网站的抄袭行为我们将联合作者追究其法律责任!--一、**市专业技术人才现状(一)基本情况1.截止2003年底,我市......

    实验一园艺栽培设施类型的调查[最终定稿]

    实验一园艺栽培设施类型的调查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不同园艺栽培设施的实地调查、测量、分析,结合观看影像资料,掌握本地区主要园艺栽培设施的结构特点、性能及应用,学会园艺......

    双低油菜新品种引进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报告

    双低油菜新品种引进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报告 ——此项目2006年获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前言 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历年的种植面积都占全国油料作......

    对海外人才引进的评估调查及对策

    对海外人才引进的评估调查及对策 下一步怎么走?下一步还是要进一步接轨,就是人才创新、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还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我们最近做了一个调查,对全国海外引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