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工业学院就业工作汇报

时间:2019-05-14 07:0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工业学院就业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工业学院就业工作汇报》。

第一篇:黑龙江工业学院就业工作汇报

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鸡西大学是上世纪80年代建立的地方高校,是鸡西人民的子弟校,是2003年以后鸡西市高等教育的“独苗”。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全市各界的亲切关怀。特别是2000年以来,学校由从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黑龙江省首家专科层次的万人大学,黑龙江省首家全国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首家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的专科学校,首家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首家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推广50强院校。还是黑龙江省首家“大学生创业培训示范基地”,“黑龙江省大学生成功素质训练基地”,“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鸡西市职业培训定点培训机构”。鸡西大学在全国高校中首创了“就业能力培养超市”项目,“大学生成功素质训练”项目,“三网”系统推荐就业模式,“新三学期制”促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四环联动”创业教育模式,“政校联合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模式和以“出口畅”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系列首创项目和模式,获得了黑龙江省优秀教育教学成功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上述创新项目和模式,已经被人社部、教育部、科技部认定为具有首创性的改革模式,并获得了一系列的殊荣。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超过90%。该校连续两届当选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就业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被推举为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央电视台国际中文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大学生就业》《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 《黑龙江日报》《鸡西日报》等国家、省、市多家媒体报道和宣传该校就业创业工作经验。鸡西大学,以就业工作品牌而扬名,因就业“出口畅”而步入招生“入口旺”的良性发展轨道,学校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与日俱增,学校2013年正式获准晋级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黑龙江工业学院”。

一、构建了完善的就业工作机制

1、实施了“一把手”工程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2004年成立了就业指导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和校长任主任,亲自抓就业工作。通过事业发展规划、党代会、教代会、工作报告和领导讲话的形式,将就业工作基本方针、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明确下来,将任务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中。校党政始终将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和校长办公会、学生工作会等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制定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各类措施。学校坚持“修德修能,成人成事”的校园文化,坚持突出“全面育人、强化培养、精讲多练、提前顶岗”的育人特色,注重培养“素质全、能力强、下得去、用得上、可创业、后劲足”的特色人才,促进了办学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形成了校、系(院)、生三级助推的就业工作新模式 学校在成立了“党政一把手”挂帅的就业工作领导机构的同时,还成立了由系(院)主任、书记任站长的二级就业指导站,成立了系(院)学生辅助就业工作的三级就业工作部,形成了校、系(院)、生三级助推的就业工作新模式,为全面、全员、全方位推动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形成了“政校合一”共同助推大学生就业工作新模式 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文件精神,为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更好地为大学生和下岗职工就业创业服务,实施强强联合,经友好协商,在合作意向上达成一致,结为合作伙伴,双方本着平等互利,联合共建,双方融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鸡西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人才中心、就业市场所属功能与鸡西大学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能力超市、创业基地所属业务功能双方共同发挥作用。2011年9月与鸡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率先在省内建立了“政校联合”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新模式——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联合体,将人力资源市场建到人才最密集的地方,把公共就业创业人才服务指导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校园内,为大学生提供面对面的就业创业服务。

2011年2月又成立了企校合作办公室,设在就业指导中心,与企业直接深度合作,形成了“政校合一”共同助推大学生就业工作新模式

二、构建以培养就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体系 1.实施“一规、二塑、三导”全程就业指导

一规是指导大一学生通过职业测评系统开展职业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二塑是指导大二学生围绕职业生涯规划逐步提升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适应能力;三导是培养大三学生的积极就业心态、求职技能、面试技巧、择业理念、创业精神等。学校从2008年开始,设立 3 了每年一度、历时一月、政府扶持、企业赞助、域内大中专院校广泛参与的职业生涯规划节和学业规划节。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形成了生生有规划、人人思成才的校园新风。我校学生连续4年摘取黑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十佳之星”。

2.构建“成功素质训练”为核心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在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含三门必修课共3学分60学时、五门选修课1.5学分各28学时、就业技能实训考核8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设“大学生科学就业成功素质训练”为必修课,全员参训。将大学生的自信提升、忠孝引导、生涯规划、目标实施、习惯养成、团队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演讲才能、适应能力、协作能力、行动效率等成功素质和职业能力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品行培养和习惯养成中,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职业素养。该项目获2009年黑龙江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介,成功举办两届“全国大学生科学就业成功素质训练师资培训班”,现已在北京、广州、深圳、山东、吉林、黑龙江等省市数十所高校得以推广。

3.首创“就业能力培养超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设臵8个就业能力实训区和32个实训项目,网上招聘信息化、远程面试可视化、职业测评科学化、推荐招聘市场化、信息发布即时化、技能培训个性化、就业指导日常化、求职招聘实时化等功能完善,每天开放16个小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仿真的环境里,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实训项目和指导教师。在就业能力超市里,学生就业能力迅速提 升,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相得益彰。

4.引入学生社团参与就业指导

独具鸡西大学特色的“学生社团参与就业指导、参与就业能力培训、参与就业工作管理”的就业工作新模式,首开全国先河,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鸡西大学品牌社团——创业资讯园,实施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经理负责制,紧密围绕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训练,采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下设18个中心60个培训部门(其中有东方商贸、东方资讯是工商管理部门正规注册的学生公司),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在2008年全国4684个社团参赛的雅虎网站百万悬赏全国高校百名超级社团评比中位列27名。

三、全面构建“学校主导型”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设立自己的人才市场,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就业。我校联手地方劳动和人事部门,在我校共同建立鸡西大学人才市场,既为我校学生服务,也为兄弟学校和其他社会求职人员服务。我校近三分之一毕业生通过每年100多场招聘会成功就业。经过6年多的不断完善和实际运作,目前已成为鸡西地区空间最大、服务面最广、合作最好、推荐成功率最高的人才市场。已实现“大型招聘会月月搞、专场招聘随时办、就业推荐天天做”,实现了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多方共赢。

二是建立“三网”系统,确保学生能在全国各地就业。“天网”是学校两个就业网站和全国90多个就业信息服务网站的资源共享系 统;“地网”是学校在全国建立的120多个稳定的就业基地和就业信息站;“人网”是学校在各地聘请的400多名就业信息员。三网合一,纵横交错、覆盖时空,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实习就业等方面占领先机,扩大了“订单培养”规模。“三网”联动,就业“瓶颈”变通途。

三是实行就业指导“一卡通”管理,让学生时刻想就业。我们把校系两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学生参加人才招聘会情况、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情况,等等,均纳入我校自主开发的“一卡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使学校时刻想学生就业,学生时刻想自己就业,学生逐渐产生就业的冲动。

四、深化教学改革,使专业能力成为就业能力保障基础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我校构建了以“出口畅”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新体系,构建了以素质为根本、能力为中心、技能为重点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突出实践教学的“全程化”、“技能化”方面,将校内各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成“超市化”运营的开放式、可操作、资源共享、模拟仿真的“专业能力培养超市”,搭建了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变成专业应用技能的校内实训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里,模拟真实的职业岗位,以真实的职业身份进行真实的职业技能训练。

创立了“

1、一、O ”分类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保护学生的健康个性。“1”是对入学成绩较高的一部分学生实行纵向发展教育,使其毕业 时能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将来“择好业”;“一”是对大部分学生实行横向发展教育,引导学生获得双专业、多证书,毕业时“宽择业”;“O”是对入学成绩较低的一部分学生,划定基本学习内容,使其学到一技之长,毕业时“可就业”。

实行“三学期制”。实行周六天教学制,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压缩出12周时间作为实践学期,一、二、三年级分别以认知专业、熟悉专业、适应就业岗位为重点,加之半年顶岗式毕业实习,学生毕业后都能成为无试用期员工。

五、构建“四环联动”创业教育模式,点燃大学生创业激情 我校积极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于2008年构建了“创业启蒙、创业体验、创业实践、创业发展”四环联动创业教育模式,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

在创业启蒙阶段,通过与市人保局合作开设的《SYB创业培训》课程培训、大学生成功素质训练、鸡西大学创业资讯园培养,对学生进行创业启蒙教育。截至目前我校已经成功举办10期SYB创业培训课程,6300多学生参加了培训,并申请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

在创业体验阶段,通过五届职业(学业)生涯规划节、“企业家论坛”和参加各种创业技能技巧大赛及《淘宝网》实训,引导学生进行创业体验。2010年“中国移动杯”首届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我校手绘POP广告设计创业团队荣获三等奖。

在创业实践阶段,依托我校雏鹰创业孵化基地、鸡西市科技产业园区、138家校外就业创业实训基地,鼓励并资助大学生在校期间自 主创业,创建创业团队,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目前已有24个创业团队入驻雏鹰创业孵化基地,3家成熟的创业团队已进驻鸡西科技产业园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在创业发展阶段,通过创业启蒙、创业体验、创业实践的引导,200多名优秀毕业生在全国各地创办了公司,走上了创业发展之路。

多年的就业工作实践,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专业对口率、起薪值、岗位满意度、岗位稳定期等“科学就业”指标逐年提高,基本实现了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和毕业生“零库存”的就业工作目标。同时,出口畅带动入口旺,实现了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构建就业能力超市,创新就业新途径》等5项就业工作课题获黑龙江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了社会、用人单位、家长、学生“四满意”。

第二篇:黑龙江工业学院书法书法比赛策划书

黑龙江工业学院书法协会“发扬艺术之光,传承书法风采,共创魅力校园”

赛 策 划

主办:黑龙江工业学院书法协会

承办:校团委

机械工程系

一、活动主题

积前人之学,浴墨林之风,传承书法风采,共创魅力校园

二、活动背景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气魄盛久不衰,它是一种集肢体和脑力于一体,将全身气力和思维运用于笔端的一种艺术。你喜欢书法吗?书法,横如列阵排云,戈如百军弩发,点如危峰卵石,牵如万岁枯藤,纵如惊蛇激水。相信你落下的笔一定形如流水,穿梭在树林中,潇洒自如,那么就伴着激动的心跳,用你的笔为你的生命写一首歌。书法是中华民族艺术中永开不败的鲜花,世人赏以欣慰,可从中领略其精神风度,心灵意境,生活情趣,审美追求,时代气息〃〃〃〃〃〃〃这样一种观之激人感奋,展现自我的大舞台,丰富你的课余生活,聊以励精自慰的艺术,何乐而不为呢!本次书法比赛等待您的参与!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气氛,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特提供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以便促进书法方面有爱好的同学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为学生活动增添生气,展现我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制造一个舞台。

四、活动地点

初赛将交自己的作品交到黑龙江工业学院书法协会601办公室,决赛在黑龙江工业学院西校区阳光大厅举行

五、活动时间

本次书法比赛(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初赛将于2016年11月26日下午2:30将作品交到东校区主楼601办公室,决赛将于12月4日 9:30准时举行。(如有变动,则另行通知)

六、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 前期宣传和准备工作

1.前期宣传

制作活动的展板、海报、横幅等 2.人员安排

本次比赛的人员安排暂定如下: 总负责人:燕建鹏 人员调动:边立君 魏星星 柳宝鑫 场务组:冯耀辉 漆立存

礼仪组:陈永晴 朱聪聪 杜长敏 邹蕤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

2016年12月4日是活动决赛时间。

参赛选手到指定教室进行现场发挥,活动开展,工作人员做好以下

几方面:

 比赛前请工作人员布置好比赛用桌。

 比赛活动前1小时工作人员进入比赛场地,商讨比赛进程和注意事项,并布置比赛场地。

 比赛前15分钟比赛选手进入比赛场地进行准备比赛,并签到。 比赛选手进行比赛题材抽取,并准备开赛。

 比赛前10分钟评委嘉宾进入比赛场地做好准备工作。 比赛开始,介绍到场评委及嘉宾。 由嘉宾讲话。 由评委宣布比赛规则。

 比赛开始,各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

 比赛中有先行比赛完的同学,请工作人员安排其等待比赛结束。 比赛结束由嘉宾总结。

 工作人员安全引导比赛人员,嘉宾有序离开比赛场上。 工作人员打扫比赛场地,并恢复比赛场地。

第三阶段(活动后期的总结阶段)

1.工作人员于第二天以短信的形式通知获奖选手。2.开展表彰大会并统一颁发证书及奖品。

3.工作人员于2016年12月6、7日展览比赛作品,展览时间为2天。

七、参赛要求

书法比赛由分为硬笔书法比赛、毛笔书法比赛的形式进行比赛。1.硬笔书法比赛作品要求:以抽题形式作为比赛题型,进行比赛;比赛工具要求自己带;比赛中途不得大声喧哗、随意走动;比赛用纸不得随意乱改乱画,不得随意抛弃在比赛场地。

2.毛笔书法比赛作品要求:以自己座右铭、人生格言为写作题材,要展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比赛工具只要求除纸墨以外的工具;比赛题材不得超过四尺整张;比赛中途不得大声喧哗、随意走动;比赛用纸不得随意乱改乱画,不得随意抛弃在比赛场地。

八、评委安排及评分细则

为确保此次书法大赛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此次比赛共邀请了三位评委:

师范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殿录老师 机械系党总支书记韩学贵老师 校办雒文龙老师 机械系王迪老师

比赛规则: 1.软笔

1.内容抽题,字体不限,自由发挥。但是要求积极向上,思想健康。2.由主办方供应四开宣纸【约70X35公分之宣纸】每人两张,以直式书写。5

毛笔、印章、纸镇(可用手机代替)、垫布(旧报纸)等书法用品请自行准备,墨汁由主办方提供。

3.字帖或预先写好之作品,不得带入比赛场地。

4.请于比赛开始前10分钟进入赛场,领取宣纸及听取比赛注意事项。5.作品中请不要写标点符号,但是必须写姓名【即落款】,盖印更佳,书体不限。

6.作品风格不限。完成后,请只交一张作品,参加评比。7.注意保护自己的作品。

8.不要大声喧哗,保持赛场安静,清洁。有特殊需要可举手示意工作人员。2.硬笔

内容以抽取题目为主,现场抽题,不得改题。1.比赛用纸统一发给,用规定纸完成作品。2.书写字体及书写格式不限。

3.要求书写正确,不能有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或添字、漏字。4.不要大声喧哗,保持赛场安静,清洁。有特殊需要可举手示意工作人员。

评分细则有4项:

要求作品具有美观性、完整性、艺术性、健康性 字体架构(共30分)

笔 画(共30分)

美 观(共30分)

页面整洁(共10分美观)

九、总结和表彰

本次书法比赛评分在12月7号进行,在阳光大厅进行总结表彰大会,由团委老师对获奖选手进行颁奖。颁奖完后,在次日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展示地点在东校区主楼一楼,展示时间为两天,以此优秀作品来表扬获奖同学并鼓舞同学们学习书法的热情。

十、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设置的奖项有: 软笔:

一等奖 1名

二等奖 2名

三等奖 3名 硬笔:

一等奖 1名

二等奖 2名

三等奖 3名

十一、注意事项

1、比赛开展之日书法协会大二全体人员到位

2、备用比赛场地的确定及调配利用

3、比赛进行时进行摄像工作

4、及时分发矿泉水

5、未尽事宜临时商量

十二、可行性分析

1、本次比赛定在周日下午,不占用学习时间,可以进行。并且,比赛简单可操作,不易发生危险事故。同学们在比赛的同时,还能领略祖国灿烂书法的魅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因此,本次比赛的可行性较强。

2、经过第一届书法大赛的参加人数及比赛结果,书法大赛取得很大的成功,参加人数众多,并且得到的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关心,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3、本次书法比赛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项目,也是同学们展现自己的舞台,因此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

黑龙江工业学院书法协会

第三篇:贺黑龙江工业学院升本成功

贺黑龙江工业学院升本成功

作为黑龙江工业学院的学生,欣闻母校升本成功,我无比激动,在此诚挚祝福母校下自成蹊,桃李满天下。

回首过去,鸡大人“三十年矢志不移,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励精图治”一路走来“豪情胜海勇跃发展龙门,壮志凌云决战升本霄汉”为了升本目标能够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如期实现,学校多次召开升本大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光统帅学校实现,学校多次召开升本大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我校改革和发展全局。严格按照本课标准设置,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黑龙江工业学院的目标迈进。

苦尽甘来,经过全校上下的不断努力,终于我校 于二零一三年四月成功升为一所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并更名为黑龙江工业学院,确是可喜可贺。

展望未来,母校必将继续秉承“修德修能,成人成事”的校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继续突出“合格加特长”的育人特色,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为鸡西市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昂首阔步为继续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奏响继往开来的凯歌、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力量。

最后请母校再次接受我的祝福,祝愿母校人才辈出,学子富九州。,桃李满天下。

此致

敬礼!怡红闲人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 九日

第四篇:就业工作汇报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少数民族学生

就业创业为重点

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2014年5月26日)

按照《关于开展2014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专家进校实地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将我院就业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院基本情况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先后由九所大中专院校整合而成。学院占地面积 137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6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视频资料7万余部。现有在编教职工889人(另有外聘教师23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1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314人。目前在校学生1916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2715人,成人及电大远程学历教育生6445人)。每年完成各类短期培训3万余人次,职业技能鉴定近1万人次。

学院现设有13个教学单位和23个行政处室及科研院所,开设35个高职专业和30个中职专业。作为锡盟唯一一所综合类高职院校,我们一贯坚持“成就每一个人”的育人理念,坚持蒙汉双语教学的办学特色,坚持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立足于锡盟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提高农牧民素质的培训教育基地,提升职工文化水准的继续教育基地和民族职业教育的示范基地的办学定位,努力发展民族教育,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建院以来累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5万名,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就业工作

锡盟地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由于地域、经济及就业观念等原因,毕业生就业工作难度较大。学院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完善领导体制,构建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就业组织与领导、就业保障条件、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信息收集”的四到位,实现就业人员专业化、就业指导全程化、就业服务全员化和就业工作信息化,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连续数年被评为“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服务体系,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 1.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2009年以来,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任主任、副院长任副主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各系院校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学院领导每季度至少听取一次就业部门专项工作汇报,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就业形势、研究部署就业工作;每年召开一次招生就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奖励在就业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 2

人,总结分析上就业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学院领导经常走访各系、校,了解就业情况,把就业工作与系、校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经费划拨及就业奖励挂钩,使全院上下从思想上达成就业是政策工程、民生工程、维稳工程、民心工程的共识,在行动上主动投身到就业工作中,形成了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

2.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学院设置了独立的处级就业指导中心,配有专职工作人员6名,各系、校也配备了专兼职就业指导人员,有13名教师考取了全国职业指导师和创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学院就业洽谈室、宣讲室等一应俱全,超过生均0.18平米,学院网络教室随时供毕业生查询就业信息。就业经费优先足额保障,每年均超过学费收入的1%。在制度建设上,先后出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发放及奖励办法》等相关文件,定期落实检查,保证就业工作有序进行。

(二)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毕业生就业 1.构建联动机制。学院每年将招生、就业和教学中心工作以责任目标的形式,下达到各单位,各单位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形成了全员参与招生、培养和就业的联动机制;同时学院与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及兄弟院校签订了校地、校企、校际联合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以及岗位培训,促进了校企零距离对接。

2.调整优化专业。学院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进行专业优化与调整。针对锡林郭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重点建设了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康复治疗技术等品牌、骨干和特色专业。目前学院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5个,院级品牌专业9个;教育部、财政部专项支持的专业1个,学院重点建设专业6个,使专业建设与招生就业工作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的机制。

3.实施“三项工程”。在抓好常规教学和常态管理的同时,启动实施了 “三项工程”建设项目。即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人才储备、引进高端人才和专业急需人才的“人才工程”;投入1000万元进行第二轮全日制教育教学和投入300万元开展的成人继续教育教学的“质量工程”;每年投入200万元实施的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程”,使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成为全院师生的行动自觉,行为准则。

4.提升师资队伍的能力。依托国家、自治区两级教师培训项目,加大师资在岗培训工作。近三年,学院有114名教师到国内外参加了国培项目,派出教师近1000人(次)参加区内外和国外高校培训、挂职,学院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已达50%。实施了名师工程和教学团队建设工程,目前有自治区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学名师2人,教坛新秀3人,优秀教学团队3个。有院级名师10人,优秀教学团队 9个。各专业聘请行业 4

企业优秀专业人才、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专业建设指导专家200多人,初步构建起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院投入近2亿元购置教学仪器和实训设备,目前学院有校内实训室101个,设备总量为13673台套,校内实训室学年使用频率224万人时;建设了锡林河旅游度假区、驾驶员培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学院与锡盟医院等139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建设了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每个专业至少有5个校外实训基地。2013年接收33个专业的实习学生2783人次,实习结束后被实习单位录用493人。

(三)加强指导,更新观念,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1.全程指导,实现课程建设的专业化和咨询辅导的常态化。学院设有就业指导教研室,有专兼职教师12人。根据人才培养规划,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共38学时,分四个模块,在四个学期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学院组织编著出版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学院每年多次聘请就业部门领导、企业人力资源专员、学院领导、已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举办就业讲座,就业指导中心设有专门的就业咨询室,随时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求职技巧,顺利实现就业。

2.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帮助毕业生就业创业。通过就业网站、QQ群、电子屏幕等渠道积极宣传就业创业形势和政策,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意识、创业意识和基层服务意识。安排专兼职工作人员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咨询、指导和服务。动员鼓励毕业生参加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志愿服务、大学生预征入伍等项目考试。与社保部门联合举办SYB创业培训班,增强毕业生创业能力。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创业大赛。创建了易度空间电脑工作室和校园物流“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于全院师生员工。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1.重视就业市场开发。现已基本形成立足锡盟、面向全区、辐射华北的就业网络,2013年毕业生锡盟就业占32.4%;区内其他盟市就业占51%;自治区外京津地区就业占12.2%。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学院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发放学生实习补贴,为顶岗实习的学生购买保险,召开就业招聘会、开展就业服务月等活动,促进学院的就业工作。2013年学院举办大型招聘会4场,专场招聘会47场,提供各类就业岗位4600多个;通过招聘会形式就业的学生达34.7%。

2.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学院就业信息管理采取院、系校和学生的三级管理模式,与上级就业主管部门数据同步,并与各类人才机构链接定期互换信息。学院有独立域名的就业网站,嵌 6

入了教育部一站式服务,通过就业信息网、毕业生QQ群、班主任飞信群、微信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快捷服务,2013年通过各种方式发布招聘信息、招考信息300余条,建立有效的用人单位信息库1320家;毕业生可以了解来自全国各地的就业信息,进行就业咨询,参加网上就业洽谈活动,实现自我推荐;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学院和毕业生情况,发布招聘信息,选择优秀人才。

3.充分照顾各类就业弱势群体。就业指导中心协同各系(院、校)全面了解毕业生情况,制定了《“一对一”就业指导方案》,对蒙语授课学生、家庭贫困子女、工科女生等就业困难的群体及有特殊情况的就业困难的个人制订了相关帮扶计划,层层落实,以实现充分就业。2013年通过国家政策为66名享受低保家庭子女申请了每人1000元政府的求职补贴,253名就业困难毕业生,通过帮扶得以顺利就业。对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建立台账,分析其未就业的原因,在毕业后二年内仍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寻找岗位,每年都安排50名以上已毕业学生二次就业。

(五)就业工作成效

1.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学院以对学生、家长、社会负责的态度,努力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了毕业生充分就业。通过分析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50%以上学生在基层就业,就业行业涉及行政事业、新型企业、传统畜牧业、7

服务业等。2013年学院共对25个专业共1280名毕业生进行调查,占毕业生总数58.6%,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院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给予了“能吃苦,善思考,上手快,后劲足”的高度评价。通过调查显示,毕业生在各个岗位称职率达94.8%。

2.开展就业工作研究。通过问卷、电话回访、走访等形式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随时掌握他们的就业状况,分析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发布就业质量报告。结合学院毕业生特点,组织教师编写就业指导教材,申报了自治区高校《母语授课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研究》课题,为从更高层次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基础。

三、学院特色

学院在校生中47﹪是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内蒙古、新疆、青海、辽宁、黑龙江、云南等省、自治区。现有16专业46个高职班级1099名学生采用蒙汉双语教学。多年来,学院始终把双语教学作为学院的特色,贯穿在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多措并举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少数民族毕业生充分就业,为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做出贡献。

一是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方面,实现双语的全面并轨。对蒙授录取的学生,入学即实施双语授课。多年来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已形成比较成功的“蒙语—蒙汉双语—汉语”的授课模式,毕业生均参加了国家普通话培训测试,经过在校三年的学习,所有蒙语授课学生都能用汉语交流,为其顺利求职就业及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积极优化教学环境,努力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学院在软硬件建设上均优先考虑双语教学,硬件配置上,学院不仅在所有教室、实训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施,为所有任课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而且还为双语教学实训室、计算机室和双语教学教师的笔记本电脑安装了蒙文软件。成立蒙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制定《学院蒙文教材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近几年已组织编译出版全国大中专院校蒙文教材30部,校本教材100余部。有80名蒙汉双语授课教师被选派到国内外师资培训基地参加课程开发等专项培训,70名蒙汉双语骨干教师被派往企业、高校挂职锻炼。

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观、择业观、基层观教育。针对蒙语授课学生专门开设双语教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邀请在基层岗位就业创业的蒙古族毕业生先进典型回校交流,为参加各类基层就业项目考录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母语辅导。

四是拓宽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渠道,努力搭建就业平台。在开拓市场、联系用人单位时,有侧重的联系民族地区就业单位,并优先推荐少数民族学生。同时,学院鼓励少数民族毕业生走出去,利用双语优势,主动到用人单位应聘,提高就业率。积极开发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基地,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就业。

五是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毕业生创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创业帮扶,2013年举办了大学生创业大赛,并参加了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大赛,“蒙古语言文化艺术传媒”创业项目在自治区47所高校、1477个团队中脱颖而出获优胜奖,获得创业基金1万元,“礼仪公司”创业项目获得优秀奖,获得创业基金5千元。

各位专家,在各级领导及全院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弱势就业群体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也基本实现了充分就业。但作为教育欠发达的边疆地区,与内地高校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真诚希望专家组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长处,克服不足,实现我院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

第五篇:就业工作汇报

就业工作汇报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劳动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区始终坚持把提高就业率作为检验地区发展的第一指标和区政府的首要职能,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千方百计落实就业工作任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持地区稳定。现将有关

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的就业形势

截止2002年底,全区本地登记失业人员17446人,其中新增失业人员5422人,下岗失业人员12024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9964人,大龄人员6942人。就业压力非常大。

造成我区就业压力巨大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密集,下岗失业职工队伍庞大;二是大连市老城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市内三区部分低收入人群陆续迁入我区,造成下岗失业人员机械增长较快;三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失地、失业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也使就业资源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

二、岗位开发与就业情况

我区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大力发展吸纳劳动力能力强、容量大的相关产业,并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今年,我们确定了76个重点项目,将创造一大批就业岗位。区政府在安排财力投资项目时,也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基本指标,与吸纳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挂钩。

截止目前,本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净增岗位6200多个,从行业构成来看:商贸业占46,服务业占34,制造业占10,其它行业占10;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占3,集体企业占15,外资企业占30,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52。

截止7月底,我区就业总人数1337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7542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就业2515人,大龄人员就业1320人。

三、各项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

区政府责成区劳动部门,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汇编,下发全区,将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精神文明考核和机关开门评议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有关单位每月向区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汇报落实情况,在区报设专栏进行通报,并实行专项督查,确保再就业政策落实到位。

截止目前,为500户企业、8462人减免税费金额达149.6万元,为吸纳28名下岗失业人员的5户服务性企业减免税金6.1万元。30余名失业人员已申报小额贷款或有贷款意向,其中8人正在担保公司和银行评估过程中。

四、社区平台建设情况

根据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我区13个城区街道和7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社区平台硬件建设全部达标,办公场所面积均在100平方米左右,并配备了电脑、电话等办公设备。每个街道4万元的配比资金已全部到位,配备4名以上工作人员,机构设置、编制、经费等均以区编办和区政府文件予以确定。

五、再就业资金筹集情况

目前,我区已筹集再就业资金630.8万元,并进入专户。此外,本级财政预算列支150万元(不含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注册资本700万元)。1-7月,再就业资金使用277万元,其中215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的开发,20万元用于再就业培训,42万元用于社区平台建设配比资金。

六、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情况

为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我区建立了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数据库,全面掌握大龄人员下岗失业原因、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和安置去向等情况,增强就业帮助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开展创建无待业社区活动,在全区实行分片包干,实行就业双向承诺,辖区内有就业愿望的“4050”人员只要不挑不拣,可全部推荐上岗。区政府已采取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和加强城建综合执法巡防力量等措施,共开发公益性岗位529个,用于安置大龄人员。1-7月,区财政安排大龄人员就业财政补贴215万元,其中205万元用于支付工资、5万元用于岗前培训、5万元用于支付服装费等其它费用。

七、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为增强就业服务功能,2000年,区财政投资1400万元新建了510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并与市劳动力市场和辖区内的街道实现联网,形成市、区、街三级就业信息发布网络。劳动力市场实行“一站式”办公,并为大龄特困人员设立了专门服务窗口。每年举办就业洽谈活动10次左右,介绍就业岗位近8000个,成交量达到4000多人。

在再就业培训方面,我区以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社区教育学院为核心,下设13个社区就业培训分校、6个农村技术培训学校,教学、实习场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先后开设培训专业近30个,年培训8000多人,培训鉴定合格率达90,就业率达75以上。为培训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我区近期又整合社会资源,投资1000多

万元建成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职业技术学校和两个面积3000平方米的实习基地,年培训人员可达到5000人以上。

八、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的有关措施

为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我区重点打造六个平台,全方位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打造岗位平台,突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二是打造资金平台,发挥政府

财政对就业的扶持作用。三是打造培训平台,增强职业技能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四是打造援助平台,发挥社会各界对就业的帮扶作用。五是打造创业平台,提高失业人员对就业的能动作用。六是打造服务平台,完善市场机制对就业的配置作用。

今后,我区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研究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不断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坚决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就业工作任务,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推进“大大连”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劳动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区始终坚持把提高就业率作为检验地区发展的第一指标和区政府的首要职能,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千方百计落实就业工作任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持地区稳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的就业形势

截止2002年底,全区本地登记失业人员17446人,其中新增失业人员5422人,下岗失业人员12024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9964人,大龄人员6942人。就业压力非常大。

造成我区就业压力巨大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密集,下岗失业职工队伍庞大;二是大连市老城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市内三区部分低收入人群陆续迁入我区,造成下岗失业人员机械增长较快;三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失地、失业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也使就业资源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

二、岗位开发与就业情况

我区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大力发展吸纳劳动力能力强、容量大的相关产业,并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今年,我们确定了76个重点项目,将创造一大批就业岗位。区政府在安排财力投资项目时,也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基本指标,与吸纳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挂钩。

截止目前,本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净增岗位6200多个,从行业构成来看:商贸业占46,服务业占34,制造业占10,其它行业占10;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占3,集体企业占15,外资企业占30,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52。

截止7月底,我区就业总人数1337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7542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就业2515人,大龄人员就业1320人。

三、各项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

区政府责成区劳动部门,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汇编,下发全区,将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精神文明考核和机关开门评议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有关单位每月向区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汇报落实情况,在区报设专栏进行通报,并实行专项督查,确保再就业政策落实到位。

截止目前,为500户企业、8462人减免税费金额达149.6万元,为吸纳28名下岗失业人员的5户服务性企业减免税金6.1万元。30余名失业人员已申报小额贷款或有贷款意向,其中8人正在担保公司和银行评估过程中。

四、社区平台建设情况

根据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我区13个城区街道和7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社区平台硬件建设全部达标,办公场所面积均在100平方米左右,并配备了电脑、电话等办公设备。每个街道4万元的配比资金已全部到位,配备4名以上工作人员,机构设置、编制、经费等均以区编办和区政府文件予以确定。

五、再就业资金筹集情况

目前,我区已筹集再就业资金630.8万元,并进入专户。此外,本级财政预算列支150万元(不含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注册资本700万元)。1-7月,再就业资金使用277万元,其中215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的开发,20万元用于再就业培训,42万元用于社区平台建设配比资金。

六、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情况

为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我区建立了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数据库,全面掌握大龄人员下岗失业原因、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和安置去向等情况,增强就业帮助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开展创建无待业社区活动,在全区实行分片包干,实行就业双向承诺,辖区内有就业愿望的“4050”人员只要不挑不拣,可全部推荐上岗。区政府已采取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和加强城建综合执法巡防力量等措施,共开发公益性岗位529个,用于安置大龄人员。1-7月,区财政安排大龄人员就业财政补贴215万元,其中205万元用于支付工资、5万元用于岗前培训、5万元用于支付服装费等其它费用。

七、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为增强就业服务功能,2000年,区财政投资1400万元新建了510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并与市劳动力市场和辖区内的街道实现联网,形成市、区、街三级就业信息发布网络。劳动力市场实行“一站式”办公,并为大龄特困人员设立了专门服务窗口。每年举办就业洽谈活动10次左右,介绍就业岗位近8000个,成交量达到4000多人。

在再就业培训方面,我区以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社区教育学院为核心,下设13个社区就业培训分校、6个农村技术培训学校,教学、实习场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先后开设培训专业近30个,年培训8000多人,培训鉴定合格率达90,就业率达75以上。为培训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我区近期又整合社会资源,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职业技术学校和两个面积3000平方米的实习基地,年培训人员可达到5000人以上。

八、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的有关措施

为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我区重点打造六个平台,全方位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打造岗位平台,突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二是打造资金平台,发挥政府财政对就业的扶持作用。三是打造培训平台,增强职业技能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四是打造援助平台,发挥社会各界对就业的帮扶作用。五是打造创业平台,提高失业人员对就业的能动作用。六是打造服务平台,完善市场机制对就业的配置作用。

今后,我区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研究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不断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坚决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就业工作任务,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推进“大大连”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下载黑龙江工业学院就业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工业学院就业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就业工作汇报

    金州新区前四个月就业工作汇报新区管委会认真落实全市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把稳定岗位和扩大就业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立足实际、创新举措、稳步实施、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工作......

    黑龙江工业学院(鸡西大学)刘昌的国家助学金感谢信

    国家助学金感谢信 刘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首先,感谢国家和学校对我们贫困大学生的关怀和关爱。我是鸡西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系2009级煤矿开采技术三班的学生,在这......

    残疾人就业工作汇报

    残疾人劳动就业是解决残疾人奔小康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残疾人及其亲属的迫切要求。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关法律法规和优惠政......

    就业工作汇报材料20101216(范文大全)

    就业工作汇报材料 一、就业前景展望 经过前期充分动员与过程中认真准备,我分院在11届毕业生实践结束返校时,预计就业率能够达到50%,11年6月预计就业率能够达到90%。其中软日专......

    就业工作汇报3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县劳动局的正确领导和市就业局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奋力进取、突出重点、真抓实干,突出就业训练、劳务输出、失业保险、全国......

    就业服务部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这个学期系里的工作比较多,我部门也积极地在配合相关工作,认真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平时生活中团结部门人员,每双周星期三开一次部门......

    就业再就业工作汇报

    **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汇报提纲**区人民政府(2009年6月17日)各位领导:**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就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区中心工作,充分发......

    “十一五”就业工作汇报材料

    “十一五”期间就业再就业主要指标及2010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济宁市市中区劳动就业办公室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源。“十一五”规划期间,市中区经过区划调整,城镇就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