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留学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市场机会空间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1、出国留学市场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国留学人数总体呈上升态势,留学人数的增长率在1978年、1985年、1992年、2001年达到四次峰值。此后,留学人数在近十年来持续增长,至2015年突破50万人;近5年留学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在出国留学人员中,自费留学人数占留学总人数的比例逐步提高,留学行业愈来愈市场化。2001年以来,自费留学的占比平均超过90%,已成为出国留学的主力军;截至2015年,自费留学人数达到48.18万人,在留学总人数中的占比达92%。
中国学生留学选择专业的倾向十分明确且稳定:最受欢迎的是商科(一般认为,商科包括4个具体的专业,分别是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和经济学),每年都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先选择,在2014/15学年,这部分学生的总人数超过8万。
2、留学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留学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公派留学是我国留学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前,出国留学为派遣制,主要是基于国家需要,向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改革开放初期,公派留学是主要方式。
(2)1984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仅3055人,到2000年人数达到了38989人。留学人数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出台了鼓励留学的相关政策。1984年自费留学政策的颁布,使我国留学人数增幅在1985年达到峰值,增幅超过50%,留学总人数近5000人;1992年国家出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十二字留学工作方针,直接刺激了我国留学人数的增长。
(3)2001年中国加入WTO,同年自费留学人数达到7.6万人,同比增长135.31%,占留学总人数的比例突破90%。至2002年,自费留学人数突破10万人。国外政策中,除美国外的主要留学国家普遍降低了对华签证门槛,美国受“911”影响,签证政策先紧后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或签证,留学国家由美国向其他主流国家分散,呈现多元化趋势;受“911”恐袭等国际事件的影响,美国实施紧缩的签证政策,赴美留学人数在2003年开始大幅下降,2005年下半年,签证政策逐渐放宽,2006年留美人数开始回升,占有的市场份额也逐渐恢复,2007年美国再次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留学目的国。
(4)2010年至今,我国自费留学人数继续呈上升趋势,但增速开始放缓。2013年自费留学的增幅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值2.62%,之后开始回升,近两年保持超过10%的增长率。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2015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超过52万。但是2013年留学人数增速从2012年17.63%大幅下滑至3.58%,我们认为主要与政府大力反腐有关。同年,高净值人群的增长率也降到了历年最低(2.5%)。
3、出国留学原因
出国留学的原因主要是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获得更好的教育以及拓展视野,而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一直在众多留学理由是排第一。相比于印度留学生是为了“寻求移民和长期就业前景”,中国留学生更多以“更好的工作机会”为主要目的。从留学人员回流率来看,现在80%左右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而不是留在海外,这个现象背后一方面是大国崛起带来的吸引力增强,另一方面体现了融入的困难。相对于回国就业人员的增加,留学人员的职业规划咨询等服务却供给不足,留学人员往往面临人在国外而面试在国内等各种尴尬境遇。
4、留学生选择留学国家或地区
近几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是中国留学生比较常选择留学的国家。其中美国一枝独秀,37%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去美国留学。从2015年留学生分布来看,在2016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将仍然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首选。
这里面最值得关注的是瑞士。尽管目前瑞士留学生群体的规模无法与美、英等国相比,但上升的趋势却十分明显。最近两三年内,中国的家长和学生对瑞士教育,尤其是寄宿中学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有了质的飞跃,留学人数也翻了一番。
5、游学人群结构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境外游学在欧美国家已有上百年发展史,它的价值在这些国家被广泛认可。在我国虽然近十年才兴起,旨在通过教育旅行及跨国营地生活等形式对参与者进行潜移默化的体验式教育。游学产品可以分为国内游学和国际游学(又称境外游学)。
初高中生是国际游学的主要人群,大学以上的游学意愿比例相对较低;国际游学人群和留学人群高度重合,67.8%的游学人群有留学申请意向,15.5%的人正在申请留学。根据《2016国际游学白皮书》的调查,60%以上的家长和学生认为在初高中阶段适合参加国际游学,整个游学决策主要由孩子的喜好和家长的认同度决定。根据北京出入境边防减产总站提供的签证等数据显示,2015年8-18岁游学人数约30万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成为主要游学国家,而这几个国家也是我国留学生的主要留学国家。相应的,游学产品也以这几个国家的为主,而设计线路也更多适合初高中生。
6、留学中介机构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留学中介行业产业链分为前端出国类语言培训、中端留学中介咨询和后端留学后服务市场。出国类语言培训主要是提供语言培训包括雅思、TOFEL、SAT等,留学中介提供出国留学的咨询和申请服务,留学后服务市场主要为已出国的留学生提供海外生活、投资等各种所需的服务。留学中介行业前五家机构占据了58%的市场份额,前十家机构占据了行业80%的份额。未来的行业竞争一定是前几大机构之间的抢夺,我们看到前几大机构也一直在寻求全产业链布局的机会,向前或者向后延伸。
7、出国类语言培训
出国留学摆在大家面前的第一关便是语言考试,语言考试的成绩直接影响后续的申请学校范围、奖学金等等,因此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中有95%会去报名参加语言培训。目前出国留学考试包括雅思、托福、GRE、SAT等,这几类培训的课程繁多、价格不一。我们这里暂时以全部留学人员为基数对出国类语培市场的规模进行测算。由于参加语培课程的学生在转化成为留学人员时都存在一个转化率,因此我们的测算规模会略低于实际规模。
8、留学市场规模
目前整个留学市场规模在1589.09亿元,其中出国类语言培训82.92亿;,留学中介53.02亿,留学后市场1462.15亿。
9、留学中介市场格局
随着行政进入门槛的降低以及留学人数的增多,留学中介机构的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共有441家留学中介机构(不含证书已注销、已过期机构)覆盖了大部分地区,但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目前,金吉列、启德、前途出国、澳际、新通这五家留学中介机构瓜分了留学中介市场一半左右的份额,整个留学中介行业呈现出几家独大的局面。我们认为,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发展,留学中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和口碑,未来行业的竞争一定是在这几个寡头中进行,行业龙头也必将在其中产生。但是,传统留学中间正面临的各种挑战:市场增速放缓;进入门槛降低,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真正有价值的服务;DIY人数增加,对中介的依赖减弱。面对这些变化,传统留学中介也在积极应对:金吉列选择了渠道下沉以继续享受留学“平民化”带来的红利;启德推出各种创新产品以适应低龄化;前途出国继续整合新东方内部资源,同时投资异乡好居,打通整个产业链;新通则布局全产业链,打造“喇叭口生态”。
10、来华留学生总体规模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2015年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
2015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稳步增长,生源结构不断优化。各类外国留学人员达到397635人,对比2014年的377054人增加20581人,增幅为5.46%。2015年在华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为184799人,比2014年的164394人增加20405,同比增长12.41%,继续保持2008年以来高于来华生总人数增速的态势。2015年学历生人数占在华生总数的比例为46.47%,其中研究生占在华生总数的比例为13.47%,两项比例均较2014年有所上升,学历结构不断优化。
2015年,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分别为240154、66746、49792、34934、6009名。北京、上海、浙江位列吸引来华留学生人数省份前三位。
留学生生源国覆盖范围稳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发力点。2015年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数与2014年的203个相比基本持平。前10位生源国格局稳中有变,依次为韩国、美国、泰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日本、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和法国。
11、留学三大趋势
(1)“超低龄留学”趋势延续
随着国内家庭经济能力提升,各国对于中国低龄留学生秉持的开放政策,如认可中国高考的国家和学校逐渐增多等因素,都势必刺激低龄留学生人数的增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中外合作办学需求扩大,在2016年也将会有更多的留学生来华求学。
(2)国外院校录取门槛提高
与快速增长的出国留学申请人数相对应的是,留学申请难度也在增加,竞争更加激烈。美国常春藤联盟2010年至2015年的数据显示,其本科录取率从整体上看正呈下降趋势,其他国家的顶尖名校也不例外。
越来越多的学校会要求学生进行第三方成绩单认证,以后这很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所以,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除了保持良好的在校成绩,考好语言成绩以外,软实力的背景提升也势在必行。在硬件条件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学校都会优先考虑实践活动、实习经历、科研项目丰富的学生。
(3)、“留学后服务”受青睐
现在,留学的定义已不再是成功申请并出国深造,更多的学生、家长关注留学后的发展,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并愿意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也有更多的留学机构开始提供学业指导、跨文化适应、就业、移民等留学后服务。未来,全产业链的国际教育机构将成为发展趋势,让学生实现从“成功留学”到“留学成功”。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第二篇:2016年中国材料测试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投资机遇分析
网址:www.xiexiebang.com
2016年中国材料测试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投资机遇分析
测试服务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动,测试服务业发展迎来空前机遇。测试服务业在质量提升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日趋凸显,以数据信息流服务相关产业的支撑作用日渐突出,以测试手段变革对学科发展的引导作用日益显著。
我国检测机构数量庞大但行业整体有序程度低,呈现出多、小、散、行业自律性不强的现象。
一是数量多,规模小。测试机构种类有政府检测机构、企业内部测试服务和独立的第三方测试服务。非独立法人的机构类型众多,但整体规模较小,业务规模差异极大,在实验室2.5万家实验室中超过平均业务规模的仅占总数的5%。
二是分布分散,竞争重复。从领域上看,涵盖质监、农业、卫生和出入境检疫等多个系统,各个系统之间在基础检测能力方面重复较明显。
三是管理体系复杂,市场竞争缺乏自律。在行业管理方面,检测机构呈现多头管理,造成行业整体运行纷繁复杂,行业管理主体不明显,协调困难。在市场方面,强制性业务、竞争性业务、自愿性业务交叉,定价体系透明度,竞争缺乏规范,良性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部分机构为竞争业务放弃公正独立性,甚至出现造假违法事件。
材料测试服务业发展概况
目前,国内外对材料测试服务业的范围和定义尚无明确界定和准确定义。材料测试服务业,在广义上是指以材料测试服务机构为主体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从材料性能来说,典型的材料测试分为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性能分析、无损检测、力学性能测试等;按材料化学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按使用特性分,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按应用领域分,分为建筑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汽车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从材料测试服务业覆盖的范围,既包括建筑材料、有色金属、钢铁材料、工业材料、石油化工材料等传统材料,也包括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和先进结构材料,也包括上下游与材料密切相关的行业,如矿产品测试、建工测试等。
无论是从机构数量、资源配置,还是从业务量及收入方面看,材料检测已成为检测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材料测试机构类型来看,全国材料测试类检测机构中国有机构占主体地位,国有或集体所有机构有8896家,占总数的83.4%,私人、合资及外资企业1776家,占总数的16.6%。
其中非独立法人单位1968家,独立法人单位8704家。在独立法人单位中企业单位6512家,事业单位2192家。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www.xiexiebang.com
在检测收入方面,全国材料检测机构检测收入达631.88亿元以上,其中行政执法报告1638.84万份,收入38.71亿元,社会委托报告1.12亿份,收入548.75亿元;司法鉴定报告44.53万份,收入5.06亿元;其他报告722.15万份,收入39.36亿元。
在全国材料测试机构中,私人企业收入101.71亿元,承担任务3033.23万次;合资及外资企业收入96.43亿元,承担任务2102.79万次;国有或集体所有机构收入433.74亿元,承担任务8463.98万次。
材料测试行业从业人员学历水平整体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接近一半,具体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22.25万人,占总人数的48.8%;专科学历21.89万人,占总人数48.1%。高级技术职称人员5.90万人,具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1.60万人,获得初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有11.56万人,其他技术职称有14.76万人。从事管理工作的有6.70万人,支撑辅助工作人员有8.58万人,从事检测工作的有28.64万人。
仪器设备是检测机构从事生产服务的必要工具,是衡量实验室技术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整理数据获得,全国材料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总量221.21万台(套),价值1367.02亿元。通过进一步分析相关数据,从仪器设备的分布情况,可以侧面看出我国材料测试机构规模较小的特点。
从材料检测机构区域分布看,材料检测机构的地区分布与我国目前产业活动与经济活动相对应,呈现东多西少现象,且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
材料测试服务业市场的变化
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测试服务业的市场正处在剧烈变化过程中。市场驱动力正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和产业需求主导。整体看市场需求有所增加,但由于参与者增多,竞争也进一步加剧。而网络化带来市场的变化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市场地位的变化,给材料测试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政府性业务明显减少
一是政府监控类业务取消。以出境商品检验检疫为例,国家质监总局和海关总署对进出境商品目录进行调整,减少的法检商品种类共涉及1 008.6万批次、货值4463.6亿美元,减少相关检测费用超过百亿。
二是简政放权。三是临时性补贴到期截止,引起相关支撑性检测业务减少。
2、打破垄断,跨领域业务增多
由于检测机构分属不同的行业主管部门,资产形态以国有性质为主,检测认证行业条块分割现象明显,政府的“有形之手”对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影响力不可小觑。纵向上,部门系统划分明显;横向上,以行政区域划分的垄断成为历史问题。
3、经济结构升级,技术服务需求旺盛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网址:www.xiexiebang.com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转型,产业发展方向开始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产业结构的主体已经开始由高能耗、高污染的加工制造业,转向低能耗、高效益的服务业。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技术创新市场环境的改善,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政策倾斜与科技服务业紧密关联的3大要素则开启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市场。材料检测服务业作为前沿性和先导性的产业也率先感受到了企业需求的变化。
4、检测服务参与方增多,竞争进一步加剧
材料测试服务业作为科技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增长迅速,一直为相关产业各方所关注。由于材料测试业的良好发展前景,行业参与者的数量也增长迅速。增长最多的参与者来自于机构改革释放出来的系统内各检测机构。仪器公司也开始进军检验检测服务市场。随着国内检测机构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国内仪器生产厂商也加快了跨领域服务的步伐。最后,外资机构也在以各种方式加速进入中国。我国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快速增长不仅促进了国内机构迅速发展,也吸引了国外机构的发展力度。
5、信息平台增多,市场反应更加快捷
我国的检测市场响应速度一直广遭诟病。行业内不乏一家企业为寻找能提供相应服务的测试机构花费3个月时间的案例。而检测机构也经常为无法获得有效的市场发展趋势信息而不敢投资人员和设备,从而限制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困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互联网行业与检测业务的进一步融合,我国依托各种资源诞生的信息平台大量出现,正在以网络形式活化检测服务市场。
6、我国贸易结构变化衍生出中长期潜在增长点
在上一经济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依赖于出口和国际市场,从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经济属于出口主导型经济。目前,外需主导型经济正迅速转变成内需主导型经济,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调整外交、外贸战略,调整贸易结构。在这种新形势下,外贸要对贸易服务链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代表标准、质量、品牌的测试服务业正是贸易支撑链条上一个重要的环节。新时代带来了一个新的测试服务业市场,同时也给予了我国测试机构发展的一个新机遇。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资讯平台
第三篇:中国宠物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投资机会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伴随着经济水平增长,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丁克家庭的增加,宠物逐渐变成人们娱乐休闲、情感寄托的很好选择。据研究资料表明,在我国,宠物方面需求正以15%的速度增加,2016年,中国宠物行业消费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到2020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可见,我国宠物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期,宠物行业存在巨大人力和财力需求。
一、我国宠物喜好种类占比情况
宠物作为人类的家庭伴侣,种类呈多元化趋势,宠物猫、宠物狗、鸟类、水族、爬行动物等等占有不同比例。据调查,我国城市家庭宠物狗占比62%、宠物猫19%、水族类9%、鼠兔5%、鸟类3%、其他2%。所以,现阶段我国家庭宠物主要还是以猫、狗为主。
二、我国宠物行业发展特点
(一)快速发展
我国宠物行业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正以30%的速度高速发展,从2004到2014这十年时间,宠物行业消费规模增长了30多倍。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在中国至少有两亿条(只)家庭宠物,其中宠物狗1200万只,宠物猫6000万只,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是中国公认的五大宠物城市。未来十年的时间,养宠物人数会呈爆炸式增长。
(二)与宠物相关产业不断完善
随着宠物数量的增多,宠物生存质量要求持续增高,围绕着宠物的产业也在不断完善,宠物食品、附属生活用品(服装、玩具)、宠物美容、训导等形成一条系统产业链,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宠物产业领域:中国宠物犬最大的繁育基地在四川建成,并汇集宠物食品企业,打造宠物食品生产基地;广东是世界上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和水族器材产销基地;温州拥有亚洲最大的皮质狗咬胶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与国外企业竞争激烈
近年来,由于宠物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其对应的宠物产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综合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与国外一些宠物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国内宠物产品以食品为例,高端宠物食品品牌还是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国内的宠物食品主要还是占据中、低端品牌市场。但是,一些觉醒的企业已经在食品细分、中药添加食品等方面创造出中国的高端品牌。未来应加强宠物食品、用品的研发力度,确保宠物食品安全,提高国产宠物食品、用品的品牌辨识度。
(四)宠物行业人才、设备引进
目前宠物行业服务消费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吸引着一大批有志人才纷纷投身宠物行业,与前几年相比较,宠物行业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能力、综合素质得以很大提升。凡是投身于宠物行业的工作人员学历提高,朝着更加系统、规范、专业的方向发展。从事于宠物行业的人才上岗之前都将接受专业的培训。与国际学术组织和协会的畅通沟通与交流,仍然是加快宠物医疗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宠物医院的医疗设备,从基本的手术器械、检测设备B超仪、X光机、CR、DR、宠物专用五分类血球仪、到高精尖CT、MRI等都在不断更新换代,我国已经成为宠物中档设备国际上主要的生产地,但是在高端设备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占据中档医疗设备和消费品市场这一广阔市场后,进军高档宠物医疗设备市场是中国企业新的发展方向。
三、我国宠物行业发展趋势
(一)宠物医院并购兴起
宠物医院扩张速度加快,以天津瑞普生物为例,2015年8月,天津瑞普生物从兽药切入宠物医院,瑞派宠物医院前期发展通过收购的方式进行扩张,目前已经从刚开始的十家宠物直营医院扩张到60家,瑞派2016年目标宠物直营医院为120家。可见,宠物行业将是继汽车、医药、船舶等行业并购后的又一大新型并购行业,未来,各大型企业进一步健全管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理体制,成立成熟的员工管理机制和创新技术更新培训机制,为发展国内连锁经营宠物医院模式寻求新突破。小型宠物医院比如夫妻店和单体动物医院将在发展空间上受到挤压。
(二)宠物行业市场细分
细分是行业成熟的标志。2016年浙江宁波爱心宠物连锁机构成立首家猫专科医院,瑞鹏宠物医院历经十一年时间,打造骨外科、肿瘤科、眼科等九大品牌专科收获显著,并推动宠物医疗迈上新的台阶。由此看出,宠物医疗越来越精细、专业。宠物产品和服务也将呈现多样化趋势,宠物行业逐步向高精尖、专科领域发展。
(三)互联网+ 据调查,中国35岁以下养宠人士占比超过70%,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具有网络经验的消费群体,宠物网络社交平台将会成为新的掘金点,例如宠主咨询线上医生宠物疾病问题,宠物食品用品等线上销售,医疗、美容的线上预约、宠物圈功能:晒萌宠、领养、分享萌宠经验等等,将产生巨大的利润空间。宠物类App不断普及、创新,服务于老客户的同时,也会给将要养宠物的新手普及养宠常识,为增加新用户量起推动作用。但是互联网只是宠物行业的工具,各大企业切不可过分强调互联网而忽略本质,只有好的产品、服务加上互联网才等于好的用户体验和价值。
(四)宠物行业人力资源开发
宠物行业发展与宠物相关工作人员服务和技术水平密不可分,作为培养宠物行业人才的大后方-高校,对于宠物行业人才培养,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目前,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仅有100所农业院校开设动物医学相关专业,宠物行业面临人才挑战。另外,面对中国社会劳动力减少、独生子女有父母托底,工作动力不足、薪资福利一般、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宠物行业遇到新的瓶颈期。针对这些问题,未来职业学校将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学校将和企业直接对接,了解市场需求。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习培训,学生边学习边上岗实习,毕业后零培训上岗,培养大批专业宠物护士、医生、销售及管理人员等,为宠物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第四篇:浅析中国酒店空间设计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浅析中国酒店设计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酒店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文化的延伸,也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缩影。酒店的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一个酒店的档次、文化、定位、目标客户群等。如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认识到酒店室内设计的重要性,逐渐更多地参与到酒店的设计中。正因为这样,今后的酒店,不只是单纯的“设计”,它将酒店结合文化概念,从空间规划建筑架构的角度,构思关于旅行居住及生活形式的设计,当设计成为酒店的关键及优势所在时,高档酒店的设计已不再只以呈现豪华、气派为目标,而是更贴近人的生活去思考。
一、中国酒店设计现状
中国酒店室内设计真正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几年历史。在这段历程中,国内酒店设计行业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还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设计模式化,缺乏创造力和特色。
走遍中国各地酒店,人们会发现这么多酒店在项目规划、设计风格与手法、材料乃至平面布置上都是那么相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设计时间紧迫而轻率的“拿来主义”,有的则是因为设计单位缺乏经验而不得不效仿现有的其他项目设计。酒店的客房装修设计更是惊人地相似,或许是因受到星级酒店评定的约束。
但事实上,因为每家酒店所处地理环境都是不同的,业主投资及经营的定位也各不相同,这种千篇一律、大量复制的设计现状是极不科学的。
2、重视空间硬装饰,配饰及艺术陈设品设计却相对落后。
正因为目前国内酒店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各设计单位往往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传统的界面装饰上,对于灯具、家具、艺术陈设品这些“小品”普遍重视不足。事实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见闻的扩展,客人对入住酒店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了基本的住宿、餐饮功能,除此之外,还对酒店的会议、商务、娱乐、健身及艺术氛围等功能与环境要素怀有更高的期望。
3、重大堂设计,轻客房设计。
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源于设计师没有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大堂设计固然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客人对酒店的第一印象。但客人入住酒店后,大部分时间是在客房内度过的,而且客房才是酒店创造效益的主要部分,因此客房设计的合理与否与客人的满意度乃至酒店的效益盈亏都有紧密的联系。
如今,国内酒店设计师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和抄袭渐渐的成熟起来,有的设计师还开始重点研究母体文化,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手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欣喜的。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由于国内酒店设计还存在包括以上所列的各种不足,我们的设计还不能真正满足业主的要求,所以国内目前最高档次的酒店设计还是被国外设计公司所垄断。我们应从中借鉴先进的设计思想,早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酒店设计之路。
二、国际酒店设计的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酒店设计已经开始,纽约、东京、巴黎、香港、伦敦、上海等国际性大都市近期都涌现出新时期引领潮流的五星级酒店,虽然隶属不同的酒店管理公司,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规模,但它们都呈现出一些共同点,那就是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全面化。
这种发展趋势告诉我们,今天的酒店已不是单一的豪华型,主题性、精品类、设计型的酒店已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强调个性、追求新颖、突破传统,已成为设计的目标。集吃、住、会议、娱乐、休闲多功能于一体的全方位、全面化的复合型酒店也有了广阔的市场。
今后的酒店,不只是单纯的“设计”,它将酒店结合文化概念,从空间规划建筑架构的角度,构思关于旅行居住及生活形式的设计,当设计成为酒店的关键及优势所在时,高档酒店的设计已不再只以呈现豪华、气派为目标,而是更贴近人的生活去思考。它要求设计更加迎合客人心理需求。客人步入酒店时就会感到一种温暖、舒适和倍受欢迎的氛围;同时,设计更加体现地域文化。同一品牌的酒店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采用了不同的设计,以体现出地域的文化特征。当客人一进入酒店时,就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如艺术品的陈设、雕塑的摆放、不同家具和地毯的采用等等,因为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地区的差异会通过这些物品鲜明的表达出来,从而给人以感染。
另外,设计更加注重酒店风格作用。酒店设计中,酒店风格的作用特别重要。当今世界是一个时尚的世界,而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时尚,时尚引导了风格和档次。时尚而非简约的设计,清新并有文化底蕴的酒店,将成为未来酒店风格的主流。
更值得一提的是:科技的发展为酒店设计带来了新的亮点。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材料被应用到酒店设计,提升了酒店功能,并且向绿色、环保方向迈进了一步。其中客房设计尤为代表性,客房和浴室拥有更大的空间,家具精良考究,灯光、弱电设计细致入微,平面布局突破传统,室内材料设施更为高档和人性化,艺术陈设高雅、经典,具有画龙点睛之作用;浴室成为卓越科技和慎密心思集中体现的舞台,客人就算是浸泡在浴缸里,也能随时方便操控灯光、浴室电视、免提电话、SPA音乐,座便也是感应开启和冲水,客房带有保密功能的传真机、无线或固线上网,床的尺寸及性能越来越舒适,并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科技带来舒适”已成为酒店今后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度假酒店和高层商务酒店方面,越来越重视景观、视线的重要性,有的高层商务酒店已经把大堂设在顶层,利用窗外的景色和城市风光作为不可替代的总台背景,延展了整个空间。餐饮方面,自助餐采用多菜系,开敞式厨房,近距离服务的模式;室内设计室外化,注重室内外环境的整体协调,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分室内外空间。而独立餐厅往往由专业的餐厅设计公司完成,风格差异于整体酒店,且成为一种潮流趋势。
三、中国酒店设计的今后的方向
中国的酒店设计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目前,世界知名酒店集团都已落户中国,这是我们室内设计师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向国际水平的目标不断努力。
当前,中国酒店设计在整体上应向着专业性更高的方向发展。酒店建筑的高度复杂和综合的特性,要求酒店设计遵循高度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并要求酒店设计和建设的每个参建者同时参与协调运作。专业的酒店设计是酒店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
未来酒店设计应将向更人性化、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具体到整个酒店功能流线的分布和空间使用效率,是设计师应该重视的。如果空间流线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并降低效率,同样会浪费大量资源、能量和人力。作为设计师要全方位多方面的落实绿色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环保。在室内设计方面要营造创新的环境固然重要,但舒适度对酒店来说更为重要。对于材料的运用也应颇有讲究,即材料本身是否耐久,是否便于清洁维护,以及运用部位和形式是一个酒店设计师所需关注的。将来酒店设计中,运用适合酒店的材质和设计手法是设计师需要提高的。而今后的中国酒店也会将中国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入酒店设计中。
同时,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该在设计初期做好大量的预习功课,比如了解业主的设想和营业模式,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特征,了解酒店管理公司的市场分析和定位等,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特点创造出具有独特形象与特色的酒店设计。做工精致、灯效绝美的灯具,款式新颖、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家具,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陈设小品,乃至一套精美的餐具,这些游离在某些设计师视线范围之外的要素,却能够给客人带来不一般的惊喜体验。因此,设计师应该合理控制项目总造价,将配饰、陈设品与硬装饰放在同等重要的层面上综合考虑,以求得最佳的酒店整体环境。在客房设计中,设计师应着重考虑家具及灯具的款式、窗帘的颜色、酒柜及衣柜的细节设计等,还应当根据酒店的不同定位提供相应的功能性设施。
未来,酒店设计在中国还将具有一定广阔的市场。了解国际酒店设计潮流,认清国内酒店设计的现状,会更好地将酒店设计与国际时尚接轨,创作出具有东方特色和国际水准的高水平经典酒店作品。
第五篇:2018年中国眼科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范文
2018年中国眼科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
趋势分析
一、行业高景气,规模CAGR有望实现13.9%
我国眼科医疗服务需求空间巨大。从眼科患病率来看,现代社会学习、工作、娱乐用眼强度大幅增加,导致各种眼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视人群高发化、低龄化。另外,随着我国居民眼健康知识的逐步普及,人们的眼保健观念将不断增强,对眼科医疗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与此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眼科医疗潜在需求将不断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需求,大量基本需求将逐步升级为中高端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导致眼病患者群体也不断增多,根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为23,086 万人,相当于总人口的 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预计到 2021年 65岁及以上人口将再增加约30%,或达近1.94 亿人。由于白内障、视网膜脱落及青光眼是困扰老年群体的常见眼科疾病,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眼科疾病的患病率上升,促使眼科服务的需求不断上升。眼科手术,尤其是白内障手术,于过去几年已经历巨大的转变及技术发展,各种眼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将为未来市场增长提供动力。受以上多重因素尤其在需求增加和消费升级的共同作用下,眼科诊疗市场容量或不断扩大。据数据显示,2012 年至 2015 年我国眼科医疗服务细分市场的规模从461亿元增至7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16.56%,预计至 2021 年该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5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有望维持在13.90%。
我国眼科服务市场规模
在眼科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眼科疾病门诊及住院患者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具体来看,我国眼科疾病门诊患者数量已从2012 年的 8,740万人攀升至 2016 年的 10,940 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 5.8%。预计该人数于2021 年将达 14,000 万人,即 2016-2021 年间的复合增长率为 5.1%。我国眼科疾病门诊患者数量及增长情况
同时,眼科疾病住院患者数量于 2012-2016 年间则将以 10.2%的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该人数将在 2021 年达 720 万人,即 2016-2021 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9.7%。我国眼科疾病住院患者数量及同比情况
二、私立眼科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增速,市占率或持续提升
从我国现有眼科服务市场的格局来看,一直以来占主导地位的都是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的市场规模占比则相对较小。不过近几年,在我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大背景下,私立眼科医院市占率比例已从 2012 年的 13.88%迅速攀升至 2016 年的 17.05%,预计到 2021 年该数据仍会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有望增至 20.58%。
我国私立眼科医院占眼科市场总规模比例情况
从我国私立眼科服务市场规模来看,已从 2012 年的 64 亿元增加至 2016 年的141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7%,同期,公立眼科服务市场规模亦从 397 亿元增长至 686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6%,慢于私立眼科医院规模增速,且在全国公立医院医保控费大背景下,认为这种趋势仍将持续。预计私立眼科服务市场规模于 2021 年将达 328 亿元,即 2016-2021 年间复合增长率可达 18.4%,而公立眼科服务市场规模将于 2021 年增至 1267 亿元,即 2016-2021 年间复合增长率为13%。
我国眼科服务市场公立与私立规模比较 三、四点因素支撑未来行业增速
对于整个眼科服务市场来讲,未来行业保持较高增速主要归因于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政策支持
近些年国务院不断出台社会办医相关政策,从 2010 年 11 月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到 2017 年 5 月国办印发的《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都在不同程度上逐步放宽医疗领域准入门槛、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优化发展环境。这些政策支持不仅为整个医疗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推动力,而且也对社会资本拥有较大吸引力的专科医院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提高
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03 年的 8,472 元增至 2017 年的 36,396元,从数值上看,已实现三倍以上增幅,从年化增长率上看,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0.97%。相信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健康意识及眼部护理意识的提高或推动我国眼科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
2003-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同比情况
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中位数收入情况来看,2012-2017 年复合增长率达9%以上,同期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CAGR 则为 8.18%,我国中产阶级群体的不断壮大将导致高消费水平以及对私立医院(尤其是高端医疗服务)的负担能力增强,有助于为眼科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2012-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中位数收入及同比情况
3)患者人数不断增加
我国患者人数正不断增加,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加剧;另一方面,随着科技产品的普及,过度使用数码产品等因素亦导致眼科疾病的患病率不断提升,从而使患者人数增加并推动眼科服务的需求。
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4)眼科手术的技术进步
近年来随着医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眼科手术技术已得到显著发展,包括 OCT 血管成像技术(OCTA)的临床应用、近视全飞秒激光手术、青光眼手术、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机器人微创眼科手术,这些新的技术或为眼科诊疗市场持续扩容提供更为坚实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