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水港通用杂货码头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5篇)

时间:2019-05-14 07:3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水港通用杂货码头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水港通用杂货码头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第一篇:企水港通用杂货码头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附件一:

《企水港通用杂货码头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1)工程概况

雷州市企水港通用杂货码头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1个800吨级和1个500吨级(结构按1000吨级预留)通用杂货码头泊位及后方陆域配套设施,年吞吐量为20万吨。本项目占用岸线长度451 m,申请使用海域5.6685公顷,其中,建设填海造地用海面积为3.8889公顷,港池用海面积为1.7796公顷。

(2)工程分析 ●施工期

工程场地在规划码头区位置现状有一透水式抛石堤,需将其铲除,铲除堤根部时将产生少量的悬浮泥沙,铲除的石块回收工程利用。码头结构地下连续墙采用φ1000mm钻孔灌注桩连接排列而成,通过钢拉杆与后方锚定墙相连,中部回填砂。经过分析可知,整个码头基础施工对水质的影响较小,仅施打钢护筒时会导致轻微的底质泥沙起浮,产生少量的悬浮泥沙。东护岸基床抛石也会产生悬浮泥沙,但护岸与码头同时施工,护岸距离码头前沿尚有一定距离,产生的悬沙扩散范围仅限于填海围堰区内,不会对外海环境产生影响。码头港池疏浚拟采用1艘斗容为2~4 m3的抓斗船开挖疏浚土,产生的悬浮泥沙源强为0.667kg/s,源强性质近似为连续源强。疏浚泥的泥水比例按1:4,计算得到吹填施工溢流排水量480m3/h,正常吹填尾水溢流悬浮泥沙的排放浓度为150mg/L,则溢流口产生悬浮泥沙的源强为0.02 kg/s。填海施工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也不大。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工地污水和施工船舶、机械含油污水等,由于施工期属于短期行为,只要加强污水控制并收集处理后排放,对附近海域水环境的影响不大。

本工程施工期间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建筑废弃物,生活垃圾由专用车船定期收集,运往填埋场妥善处理,不得倾倒入海,建筑废弃物可作为城市垃圾一并处理。

●营运期

项目建成后,主要作为通用码头及后方堆场,对海洋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物。废水经初步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小。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到港船舶的生活垃圾,生活辅助区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垃圾和设备日常维修的生产垃圾,还有装卸作业过程中散落在码头上的落料。固体废物经处理后均可实现零排放,对周围海洋环境基本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水质状况

调查海域的海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主要污染因子为重金属铜和汞和石油类。这主要与调查海区附近石化企业和人类活动短暂性排放石油类物质有关,建议应控制海域附近企业重金属的排放量和附近船只的含油污水的达标排放。

(2)沉积物状况

工程附近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规定的第二类质量标准,已经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规定的第一类质量标准。

(3)生物状况 ●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比较20个调查站位的叶绿素a含量与初级生产力水平发现,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状况基本一致,分布的最高站位的区域和最低站位的区域类似。综合分析显示,调查海域的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均处于一般水平,区域站位有较大的差别。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共出现了硅藻、甲藻、蓝藻、金藻和黄藻共5大门类19科95种,其中以硅藻门的种类最多,其次是甲藻门;本海域浮游植物密度分布范围在261.00×104 cells/m3~1137.00×104 cells/m3之间,平均为666.72×104 cells/m3,最高密度出现在Z3号站,其次为Z12号站,最低则出现在Z18号站;浮游植物密度以硅藻类居首位,其次为甲藻类;浮游植物Shannon-weave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在3.24~4.14之间,平均为3.54,均匀度的分布范围在0.64~0.79之间,平均为0.69。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均属较高水平,说明本海域生态环境良好;最大优势种是旋链角毛藻,优势地位突出,其次为笔尖形根管藻,优势特征也较为明显。

●浮游动物

本次调查表明,调查区内出现浮游动物92种(类),分属14个不同类群;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复杂,优势种有小拟哲水蚤、丹氏纺锤水蚤、肥胖箭虫、亚强次真哲水蚤、夜光虫、驼背隆哲水蚤、锥形宽水蚤、双生水母和红住囊虫等9种;栖息密度变化幅度较大,在(95.63~1224.38)ind·m-3之间变化,平均607.90ind·m-3;生物量变化范围为(68.44~628.57)mg·m-3,平均值为267.70mg·m-3;

全海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34、4.31和0.87,浮游动物多样性程度属良好水平。

●底栖生物

本海湾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27.06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188.00 Ind./m2,最高生物量出现在的Z3号站,其次为Z9号站,最低生物量则出现在Z16号站;生物量的组成以软体动物占优势,其次为棘皮动物,居第三的为多毛类动物;本海区共出现了底栖生物41科55种,以多毛类动物的种类最多,其次为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占数量最大的种类是纳加索沙蚕、梭形棒角贝、棒锥螺和模糊新短眼蟹;底栖生物的Shannon-weave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96,均匀度平均为0.94,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属较高水平,说明雷州企水及周围海域生态环境良好。

●潮间带生物

本海区潮间带生物平均生物量为90.08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51.00 ind./m2,生物量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其次为棘皮类动物;潮间带生物量的平面分布表现为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以C2断面高于C1断面,生物量的垂直分布表现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而栖息密度则表现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出现的潮间带生物共有40科60种,以软体动物为最多,其次为甲壳类动物,居第三的为多毛类动物;2个调查断面潮间带生物的Shannon-weave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26和4.42,均匀度分别为0.82和0.94,多样性水平较高,说明本海区潮间带生态环境良好。

(4)渔业资源现状

本次调查,共捕获游泳生物88种,隶属于15目47科。各断面出现的种类数最多是F4断面,为38种,种类数最少是F1断面,为31种,种类数F4>F2>F3>F1;其中:鱼类61种,隶属于10目36科,鱼类中鲈形目的种类数有18科31种,占鱼类总种数的50.82%;头足类3种,隶属于3目3科;甲壳类24种,隶属于2目8科,甲壳类中虾类11种、蟹类10种、虾蛄类3种。

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对海水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

根据数模分析结果,施工产生的悬沙污染以南北扩散为主,主要影响范围集中在工程附近。施工过程内超一、二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为0.7943km2;港池疏浚可导致抓斗船周边海域悬沙增量超三类水质标准。施工范围外海域无超三类水质标准现象出现。企水湾外悬浮泥沙浓度低于10mg/L。

●营运期

工程营运期间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港口机械及车辆冲洗污水、船舶机舱及维修车间产生的含油污水、港区生活污水及船舶生活污水,包括粪便污水和洗涤废水等。港口机械及车辆冲洗污水所产生的含油污水,需在港区设置污水收集,由港口污水接收船进行接收处理。港区生活污水由管道收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系统。对工程附近海域的水质环境影响不大。

(2)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对沉积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填海施工和港池疏浚作业产生的悬浮物扩散沉降。填海区的沉积物环境将被彻底破坏;同时,港池疏浚所产生的悬浮泥沙在水流和重力的作用下,往施工区周围扩散、沉淀,造成泥沙沉积在施工区附近的底基上,改变附近底基沉积物的理化性质。由沉积物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调查海区沉积物中各调查因子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另外,根据水质预测结果,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增量超过10mg/L的范围为0.7943km2,扩散范围较小。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产生的悬浮物扩散和沉降后,对项目周边海域的沉积物环境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变化,即沉积物质量状况仍将基本保持现有水平。

(3)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底质破坏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根据2010年11月对工程附近海域的生物现状调查结果,距离本工程最近的Z12站的底栖生物生物量为72.20 g/m2。填海造地用海的面积为3.8889公顷,根据公式(1)计算,填海造地施工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约为2.81t。底栖生物按成体生物处理,商品价格按照经济贝类市场价格计算(10元/kg),则工程底栖生物直接经济损失额为2.81×103×10=2.81万元。

根据《规程》中的相关规定:各类工程施工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影响的,其生物资源损害的补偿年限均按不低于20年计算。填海造地是属于完全改变海域属性的用海,对底栖生物造成不可逆影响,资源损害的补偿年限应不低于20年,本报告按20年计算,则底栖生物经济赔偿额为2.81×20=56.2万元。仅供参考。

●施工期悬浮泥沙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围堤施工和港池疏浚将产生一定量的悬浮泥沙。海水悬浮物增加将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从而使溶解氧降低,对水生生物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削弱了水体的真光层厚度,对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妨碍浮游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降低单位水体内浮游植物数量,导致局部水域内初级生产力水平降低,使浮游植物生物量降低。同时,浮游动物也将因阳光的透射率下降而迁移别处,浮游动物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悬浮物渔业资源的影响

施工时在疏浚区外围会有一定范围的SS浓度增量超过10mg/L,但游泳生物会由于施工影响范围内的SS增加而游离此处,施工作业完成后,SS的影响也将消失,鱼类等水生生物又可游回,这种影响持续时间在施工结束后比较短,是暂时性的,一般不会对该水域的生物资源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但短期内会造成渔业资源一定量的损失。

●营运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营运期间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港口机械及车辆冲洗污水、船舶机舱及维修车间产生的含油污水、港区生活污水及船舶生活污水,包括粪便污水和洗涤废水等。港口机械及车辆冲洗污水所产生的含油污水,需在港区设置污水收集,由港口污水接收船进行接收处理。港区生活污水由管道收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系统。对工程附近海域的水质环境影响不大,对该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也不大。

(4)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

本工程所在海域的环境敏感目标主要有:企水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在此范围内)、赤豆寮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840m)、赤豆寮度假旅游区(1.4km)和企水珍珠贝养殖区(3.85km)等。

本工程在企水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内,本工程的建设将对该保护区产生一定影响,根据施工期悬浮泥沙扩散计算结果,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增量超过10mg/L的影响范围为0.7943km2。通过项目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本填海造地施工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约为2.81t;本工程建设造成游泳生物损失量为48.76kg;鱼卵损失量为8.29×105ind;仔鱼损失量为2.31×105尾。

本工程距离赤豆寮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约840m,距离赤豆寮度假旅游区约为1.4km,距离企水珍珠贝养殖区约为3.85km。根据施工期悬浮泥沙扩散计算结果,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增量超过10mg/L的影响范围为0.7943km2,仅限于工程附近海域,对以上环境敏感目标影响不大。

非污染物环境影响综合分析与评价(1)工程前后水动力变化

本项目填海3.8999公顷,码头前沿港池疏浚至-5.4m(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直接改变了企水湾原有岸线和地貌,海流动力将相应发生变化。由于工程建设规模较小,其影响范围十分有限,整体而言码头建设对企水湾的潮流动力影响很小。

本工程区主要受S、SSW、SW、W、WSW、NW向波浪作用,该海区主要受亚热带季风的影响,其波浪主要是由海面风产生的风浪和外海传递的涌浪组合而成,其发展及消衰直接受季风的制约。由于工程不明显改变企水港岸线水深,因此工程实施后,基本不改变本海域波浪条件。

(2)对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在施工期间,导致较大面积的悬浮物含量增大,泥沙的沉降速率随着悬浮物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有利于泥沙的落淤,因此,施工期间围堰区附近泥沙落淤将增强。

工程完工后,一方面是围填海使得海域面积减少3.8万m2,一方面是浚深港池至5.4m。两者叠加的作用表现为码头周边水域流速总体减弱,局部略增强。由于码头受赤豆寮岛的屏蔽作用,波浪输沙的效果较弱,因此主要考虑潮流作用。其中变化最大处为涨潮时码头西南侧流速减弱0.03m/s,而落潮影响较小。动力增强位置为码头西北侧,流速增大0.01m/s。对于南北断面流量而言,变化值在减小0.2%~0.64%之间。可见,由于工程范围较小,且填海区域主要为原有港湾内凹处,其对南北向涨落潮流影响较小,整体水动力场变化不明显,对企水港内原有的冲淤平衡状态影响也较小。但在码头西侧航道处可能引起局部的回淤,但其量级较小。

工程实施范围较小,对原有水动力场影响不明显,其引起的冲淤态势变化也较弱,对企水港整体冲淤环境和趋势没有太大改变。

4、环境风险

根据对风险事故因素及发生机率分析,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恶劣天气条件下发生船舶相撞而引起污染风险事故的可能性很小。

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将对海水水质、底质、海洋生物以及渔业资源均有影响,所以必须制定严格的防范措施和应对对策,以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机率和控制、减少污染损失。

5、清洁生产

项目施工期间拟采用的施工设备齐全,并且所用的施工设备也较为成熟、先进,有利于减缓海上施工产生的污染。施工设备方面是能够符合清洁生产的基本要求的;本工程各部分的施工方案都经过了仔细比选,尽量采用了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施工工艺,码头的面板、纵梁、横梁为预制构件,现场工作量小,对海洋环境影响小。桩帽、节点、护轮坎和磨耗层等为现浇,施工速度快,施工经验成熟,对环境也不会带来不利影响。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施工工艺均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6、环保措施 污染控制措施

(1)在各项工程施工中,应采用产生悬浮物较少的作业船只,减少挖掘作业对底质的搅动强度和范围,有效控制悬浮泥沙产生的污染;

(2)在鱼类产卵期(3月~5月)应尽量降低各项工程施工强度,应根据该海域鱼类生长及产卵习性,安排施工时间;

(3)加强对工程的管理,减少施工机械,如船舶的油污染、工程人员的生活废物及其他可能的人为事件对该海域生态环境的污染;

(4)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设备长期处于正常状态,发生故障后应及时予以修复;

(5)提高防患意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风暴潮、台风及暴雨时,就提前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发生施工事故;

(6)运营中重视设备管线的日常维护、管理,提高设备运行的完好率,杜绝管线、阀门的跑、冒、滴、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生态保护措施

(1)港池疏浚作业对该海域的海洋生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建议业主与相关主管部门协商有关生态补偿的措施,当地主要经济生物的繁殖期应尽量降低疏浚与水下施工作业强度;

(2)施工过程中须密切注意施工区及其周边海域的水质变化,如发现因疏浚施工引起水质变化而对周围海域海洋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则应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可暂停施工;

(3)应主动采取增殖放流等修复措施,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对受损的海洋生物资源、水产资源进行补偿。

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的实施还可以通过改善外部环境,带动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以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引领农副产品市场的发展,并将创造新的税收增长和新的就业机会,间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

企水港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本项目可以加强企水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打破落后的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限制。雷州市具有丰富的甘蔗、盐业、农副产品等资源,大量的农副产品需要出口,而且工业、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化肥、钢材等,本项目可以有效实现企水镇乃至雷州市杂货的进出流通,将大大缩短货物运输的距离与周期,节省运输成本,有利于雷州市以及企水镇各产业整体协调发展。企水港多年来航道基本稳定,是北部湾优良的天然良港,本项目可以充分发挥企水港优越的建港条件和地理位置优势。

综上所述,从社会经济效益及环保角度出发,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建设本工程是可行的。

8、公众参与

本次公众参与的调查涉及到项目建设地点周边各个层次的居民,调查具有代表性,调查的结果比较真实可靠。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项目用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对项目建设表示支持,但有少部分受访对象对本项目用海和实施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存在一定的担忧,并提出了要保护当地群众利益和环境质量的希望和建议,同时也要求用海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施工期间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尽可能将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公众参与调查表见附件2。

9、总体结论

本项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当地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项目填海所在的海洋功能区划为企水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区,但根据项目附近海域使用现状分析,项目与海洋功能区划的关系是可协调的,项目的选址和申请使用海域的面积也是合理的。

根据项目对各方面的影响评价结果,项目如按照其设计要求,落实其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合理施工和营运科学管理,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是可以接受的。施工期产生的悬浮泥沙对附近环境敏感区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营运期间产生的含油污水和初期雨水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也基本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该码头工程未来的施工和营运过程中,在严格进行清洁生产,加强环保措施的条件下,尽可能使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较少到最低程度,则该项目建设从海洋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附图 工程位置图

第二篇:东莞虎门镇长堤路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附件一:

《东莞市虎门镇长堤路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东莞市虎门镇长堤路填海工程

项目概要:为加强虎门镇与周边区域的联系,打造滨海、亲水、利水与治水的城市景观带,提高威远岛沿太平水道的防洪等级,配合虎门镇实现规划目标,虎门镇人民政府特实施威远岛的长堤路工程。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提升虎门镇的亲水景观,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优美的休闲平台,极大提升城市整体形象。长堤路线位呈南北走向,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8-40米,道路全长为11.546公里,涉及海域使用的部分分布在沿太平水道东岸一侧,填海面积约8.3540公顷。

2、工程分析(1)施工期

道路填海施工外围堰建成后,且把围堰内的水抽干的状态下进行。本项目拟采用拉森钢板桩临时围堰方式,拉森钢板桩因为其特殊的板间连接构造,使其具有良好的止水能力,可以满足工程挡土拦泥的要求。其后的搅拌桩施工或者抛石挤淤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都在限制在围堰内,仅临时围堰施工时产生的极少量的悬浮泥沙,对水质影响不大。

施工期废水包括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和施工船舶、机械含油污水。施工期废水包括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和施工船舶、机械含油污水。施工项目部拟考虑在威远岛内租用民房做为现场办公和住宿场所。每天CODcr排放4.32kg、BOD5排放2.16kg、SS排放1.40kg。由于源强小,且施工期属于短期行为,只要加强生活污水控制并收集处理后排放,对附近海域水环境的影响不大。含油污水主要来自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施工使用的机械、设备的用油或事故性用油的溢出,贮存油的泵出,盛装容器残油的倒出,机修过程中的残油、废油、洗涤油污水、抹布等的倒出,机器转轴润滑油的溢出等。本填海工程大部分为陆上作业,使用的施工船舶很少且船舶施工时间短,因此,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产生量很少,由船舶自行交给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陆上产生的油污由施工单位集中收集,也应交给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含油污水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但应加强设备保养与维护,杜绝跑、冒、滴、漏。(2)运营期

长堤路面积约为11546m×30m=346380m2,计算求得环岛路路面雨水产生量为3397.99m3/d。按照道路设计规范,本项目道路设有排水系统,路面安路面径流收集系统和沉淀池,正常情况下,路面雨水不直接排入附近海域,不会对其水质产生不利影响。但如路面发生交通事故,运输车辆倾覆入海或发生泄漏,则将对附近海域水质产生影响。由于长堤路沿路规划为旅游区、生活区,不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运输,因此,对水质影响不会太大。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水质状况

2010年12月调查结果显示,在涨潮及落潮期间化学需氧量、总汞以及镉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余测试项目均不同程度超二类水质标准,其中,锌仅在P4号站位底层样品中超标,超标率(所有测试样品为基数)为2.4%,pH、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以及铜在所有调查站位中超标率较高,涨潮期间超标率依次为100%、100%、97.6%、75.6%,落潮期间超标率分别为100%、100%、97.2%和86.1%。涨潮期间其余各项超标率分别为溶解氧31.7%,石油类36.4%,铅19.5%,落潮期间其余各项超标率分别为溶解氧30.7%,铅19.4%。

(2)沉积物状况

2010年12月调查结果显示,沉积物样品中镉、硫化物、有机碳和石油类均符合一类沉积物标准,其余各项则不同程度超出一类沉积物标准,其中铜含量超标率为72.7%,铅超标率为54.5%,锌超标率为63.6%,汞超标率为54.5%。

(3)海洋生物状况

2010年12月的调查结果显示,水域浮游植物丰度在3.1×104~9872.8×104cells.m-3范围,平均为1249.0×104cells.m-3。浮游动物密度较高,且分布的变化幅度较大,在108.3~8614.6ind﹒m-3范围,平均密度为2305.1ind﹒m-3。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变化幅度为1.75~23.65g/m2,平均为14.55g/m2。本次调查的鱼卵仔稚鱼数量相对较少,是因为本月份为鱼类产卵繁殖低谷期。在采集的9个样品中,没有采集到鱼卵,仅采获16尾仔稚鱼,经鉴定为3个种类,系鰕虎鱼科、棘头梅童鱼和舌鳎科的种类。调查水域的仔稚鱼平均密度为7×10-3尾/m3。(4)海洋生物质量

2010年12月调查显示,生物体内重金属和石油烃含量均较低,但发现文蛤样品的个别残毒因子(Pb、Cd和Hg)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说明调查海域可能存在轻微的Pb、Cd和Hg污染,贝类样品在所检测的6种污染因子中,出现了3种污染因子的超标现象。

(5)渔业资源

2011年3月渔业资源调查显示渔获率平均重量密度和个体密度分别为289.63kg/km2和62049ind/ km2。其中:鱼类平均重量密度和个体密度分别为255.28kg/km2和32000ind/ km2,头足类平均重量密度和个体密度分别为2.08kg/km2和65ind/ km2,甲壳类平均重量密度和个体密度分别为32.27kg/km2和29984ind/ km2。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对水质环境影响

道路工程为堤路合一工程,堤防工程是本项目的主要涉海工程。本项目拟采用拉森钢板桩临时围堰方式。根据工程需要,拉森钢板桩位于堤防岸线以外约6m~8m,每个围堰使用周期一般为3个月。拉森钢板桩因为其特殊的板间连接构造,使其具有良好的止水能力,可以满足工程挡土拦泥的要求。且堰内淤泥开挖换填前,堰内水体已经被抽干,淤泥开挖换填过程中不存在底沙再悬浮问题。由此可见本项目涉海工程(及堤防工程)对太平水道的水质环境影响较小。

(2)对沉积物环境影响

长堤路建设将占用部分海域,将占用该海域的底质。长堤路施工可能对沉积物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扩散和沉降,但长堤路施工在围堰内进行,不会对长堤路周围海域沉积物环境产生影响。

(3)非污染物环境影响综合分析与评价 ①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工程的实施对太平水道水流流态基本没有影响,因工程占用河道过水面积不同,在束水作用明显的河段,工程后流速增大,其它段流速则因太平水道纳潮量的减小流速减小。②对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影响

工程后太平水道的纳潮量有明显的减小,这意味着水道的整体水动力减弱,但是由于工程沿程占用河道面积不均匀,水动力变化在空间上又存在差异。束水作用显著的岸段,工程后流速增大,但是在大部分河段则由于纳潮量的减小流速减小。这样的水动力变化特征将导致太平水道河道两侧滩地的淤积增速,工程后流速变小的河段主槽冲刷进一步缓慢,部分河段甚至可能反冲为淤,束水作用显著的流速增大河段,河槽冲刷速率将增速。

③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道路填海施工主要导致底栖生物破坏总量约1.02t。底栖生物的商品价格按照经济贝类市场价格计算(10元/kg),则底栖生物直接经济损失额为1.02×103×10=1.023万元。填海对海域底栖生物造成不可逆影响的,按照《规程》规定,其生物资源损害的补偿年限均按不低于20年计算,这里取20年,则底栖生物资源损害赔偿额为1.02×20=20.4万元。对浮游动植物的影响不大。

(4)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

本工程的环境敏感目标主要有:虎门城市景观用海区、威远岛南面港湾养殖区、新湾渔港和木棉山岛度假旅游区。

工程占用虎门城市景观用海区部分海域,但本工程的建设主要对威远岛岸线整治和海域环境恢复,并提升威远岛环岛景观,所以本工程的建设对虎门城市景观用海区的主要功能是兼容的,对该敏感目标影响不大。

威远岛南面港湾养殖区距离本工程约80m,由于长堤路建设是在围堰内建设,产生的悬浮泥沙不会影响到围堰外海域,所以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对威远岛南面港湾养殖区产生影响。

本工程与新湾渔港紧邻,本工程建设产生的悬浮泥沙不会对新湾渔港造成影响,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来往的船只可能影响新湾渔港的通航安全。木棉山岛度假旅游区位于本工程西向约100m,由于环岛路建设是在围堰内建设,产生的悬浮泥沙不会影响到围堰外海域,所以也不会对木棉山岛度假旅游区产生影响。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噪声可能会影响到该旅游区的旅游活动。

5、环境风险 项目用海的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对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和项目本身对自然环境可能潜在的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主要包括热带气旋、风暴潮、暴雨、灾害性波浪等,将会破坏防波堤结构、导致填海围堰决堤等;而项目本身对自然环境的可能潜在风险很小。建设单位应做好溢油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6、清洁生产

本工程采用先建设围堰,然后抽干围堰内的海水,最后进行地基处理和浇筑挡土墙,满足海洋环境保护的要求。围堰拟采用拉森钢板桩临时围堰方式,拉森钢板桩因为其特殊的板间连接构造,使其具有良好的止水能力,可以满足工程挡土拦泥的要求;挡土墙采用钢筋砼,临水面采用清水砼饰面,挡土墙内侧填筑防渗土料,外侧采用抛填块石及浆砌块石护脚固脚抗冲刷,施工工艺成熟,结构安全可靠。

7、环保措施

(1)减少悬浮物污染的主要对策措施

①对于围堰过程中因钢板桩施打下沉、钢板桩施打偏斜后拔桩再锤进等过程中产生的海床表层淤泥悬浮问题,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用GPS与常规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定位每根桩基,确保海上打桩又快又准,避免重复操作。

②钢板桩围堰封闭后要抽干围堰内的海水而后进行地基处理和挡土墙施工,此时可能由于钢板桩的不稳定导致围堰崩溃,使大量的海水泄入围堰内搅动海床表层底土和冲刷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砂土,产生大量的悬浮泥沙。建议钢板桩施打完毕后要及时进行止水处理,钢板桩合拢后要确保整个围堰的密封性和稳定性。此外,围堰封闭后抽水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抽水速度和抽水高度,并在围堰顶端设置一道安全支撑;当抽水达到预定的深度后,应及时加支撑防护,以确保钢板桩围堰的稳定性。

③提高防患意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风暴潮、台风及暴雨时,应提前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围堰重点地段实施必要的加固强化手段,以保证有足够的强度抵御风浪等的影响,避免发生坝塌导致砂土外溢的泄漏污染事故。

(2)施工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期必须指定机械维修场地,施工船舶产生的含油机舱水、机修污水及生活污水等均应收集后送至有相关资质单位的集中处理,严禁将其排入水体。

②施工期间施工船舶要配备适量的化学消油剂、吸油剂等物资,以防不测。防止船舶的溢油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立即采取措施,收集溢油,缩小溢油的污染范围。

③施工场内的各类建筑垃圾、施工废料及生活废物应统一收集,分类处理,尽量综合利用。

(3)海洋生态保护措施

①施工应尽可能选择在海流平静的潮期,避免对敏感目标造成影响;同时尽量减少在底栖生物、鱼类的产卵期、繁育期、浮游动物的快速生长期及鱼卵、仔鱼、幼鱼的高密度季节进行作业。同时,应对整个施工进行合理规划,尽量缩短工期,以减轻施工可能带来的水生生态环境影响。

②建议业主与有关主管部门参照《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协商有关生态补偿的方式和方法。另外,人工增殖放流是目前海洋渔业资源补偿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工程施工结束后,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增殖放流,对受损的海洋生物资源、水产资源进行补偿。

7、公众参与

大部分被访者支持长堤路的建设,认为能够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对项目表示支持;但也有少部分被访人员对本项目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也存在一定的担忧,并提出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施工期间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和措施,尽可能将海洋环境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建议施工单位应加强广泛宣传,加强与地方居民的沟通,让当地居民了解项目情况及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航道开挖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8、总体结论

根据项目对各方面的影响评价结果:项目按照其设计要求,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合理施工和营运科学管理,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不大,其影响也是可以接受的。施工期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附近环境敏感区和重点保护目标产生的影响较小;道路填海建设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周围环境敏感区产生影响。同时,本项目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其选址符合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社会基础条件良好,具有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施工过程中充分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工程结束后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生态补偿,则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环境负影响可降到最低程度,工程的环境影响可控制在能够接受的水平,则该项目建设从海洋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第三篇:广东阳东东平中心渔港建设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附件一:

《广东省阳东县东平中心渔港建设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工程概况

由于现有东平渔港存在码头泊位不足、渔港有效掩护水域面积偏小、后勤配套设施滞后、港区陆域面积狭窄等不足,2009年10月农业部正式批复将现有东平渔港建设为国家中心渔港。建设内容主要有:①在原有100m渔业码头基础上扩建码头360m,共增加10个泊位;②修复西防波堤360m,并沿西防波堤堤头新建防波堤150m;③疏浚港池面积10万m2,大型渔船停泊锚地疏浚面积17万m2,小型渔船停泊锚地疏浚面积40万m2。总疏浚工程量58.96万m3。④后勤配套设施规划用地面积43.4354万m2,需填海43.3843公顷,并征用部分土地,新建南护岸834m。基地包括了综合管理区、水产品精深加工区、水产品交易区、商业服务中心、渔业展览中心、休闲渔业区和污水处理区等公共服务设施。

码头为高桩梁板结构;防波堤为带胸墙的斜坡堤结构形式,采用爆破挤淤法形成堤心石基础,工程所需土石方均来自阳江核电弃土场。疏浚施工主要采用1艘980m3/h绞吸船直接开挖吹至填海区内,选用1艘4m3抓斗船配200 m3的自行驳对码头边角位施工。陆域吹填所需土石方部分来自港池疏浚泥,部分来自弃土场。

本项目使用海域面积共52.3411公顷。其中,填海43.3843公顷,防波堤用海3.8120公顷,码头及栈桥用海1.7373公顷,港池用海3.4075公顷。

2、工程分析  施工期

施工期间产生的悬浮泥沙,主要来源于4个方面:①码头施工平台搭设和灌注桩施工;②防波堤爆破挤淤堤心石;③港池、航道和锚地疏浚;④吹填溢流。此外,施工期的海洋环境污染因素还有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废水;施工产生的工地废水;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和机械冲洗、维修产生的含油废水;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项目部将租用具备有三级化粪池的民房做为现场办公和住宿的场所,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6200L/d,其中食堂排放的污水设置隔油隔渣池对其进行处理后排放,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建筑废水主要是悬浮物浓度含量高的泥浆水,本项目设置沉淀池,工地污水经沉淀可大大减少淤泥的排放量。含油废水产生量为0.42t/d,将严格按照《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排放至岸上或水上移动油污水接收设施,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码头平台搭设和灌注桩施工悬沙产生量少,忽略不计。吹填溢流悬浮物可控制在允泊湾护岸内,不对外海环境产生影响。港池、航道和锚地疏浚所采用的绞吸船悬浮物产生量为1.52kg/s,抓斗船为0.667kg/s,近似为连续源强;爆破挤淤堤心石悬沙产生量为125.93kg/s,近似为间歇源,每天1次,每次持续200s。 营运期

营运期废水主要包括:①水产品深加工工艺污水;②码头、车间、仓库冲洗废水;③初期雨水;④办公生活污水;⑤渔船机舱油污水、船舶压舱水。固体废物主要有水产品加工工艺废物及办公生活垃圾。

水产品加工废水的水质特点为COD、BOD、SS、TN、油类物质及浊度等均很高,且废水的可生化性好;水产品深加工车间清洗水水质特点同其工艺污水,仅污染物浓度较低;仓库清洗污水量少,主要污染因子为石油类、COD及SS;办公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及SS;这些污水将统一进入后勤配套设施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其中,工艺污水应设有沉砂池、隔油池作预处理。

码头冲洗水、初期雨水将进行集中收集沉淀后排放。

水产品加工工艺废物一般均可回收利用,办公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分类后送到指定的垃圾处理站。固体废物对海洋环境不产生影响。

此外,还存在整体填海、防波堤工程和码头结构对水动力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生态环境的非污染影响,防波堤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和施工活动对其他海洋活动和通航条件多样性。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水质状况

2010年5月调查显示,调查海区高、低潮水体中pH、DO、COD、无机磷、锌、镉和总铬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高、低潮超标的项目均为无机氮、石油类、铅、铜和汞。无机氮超标严重,超标率100%,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高、低潮超标率分别为22%、10%,超标站位符合三类海水水质标准;铅高、低潮超标率各为100%,超标站位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铜高、低潮超标率分别为66%、59%,超标站位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汞高、低潮超标率分别为17.1%、12%,超标站位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2011年1月调查显示,工程海区高、低潮水体中pH、DO、COD、镉和汞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高、低潮超标的项目均为无机氮、无机磷、石油类、锌、铅和铜。无机氮高、低潮超标率各为100%,高潮超标站位符合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低潮超标站位符合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磷高、低潮超标率分别为75%、83%,高潮超标站位符合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低潮超标站位符合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高、低潮超标率分别为90%、85%,超标站位符合三类海水水质标准;铅高、低潮超标率各为100%,超标站位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铜高、低潮超标率各为100%,超标站位符合三类海水水质标准;锌高、低潮超标率分别为2.5%、35%,超标站位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总的来看,工程海区无机盐和重金属污染较重。无机盐的超标主要由于陆地及船上污染物的输入所致。由于调查海区邻近东平渔港,往来停靠船只较多,有可能引起石油类超标。铅和锌的超标主要是由背景值较高引起,而铜的超标需要引起注意。

(2)沉积物状况 2010年5月调查结果显示,工程海区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锌、镉、铅、总铬、汞和砷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超标的项目仅为铜,超标率为8.3%,最大超标倍数为0.06倍,超标站位符合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3)海洋生物状况

①2010年5月调查海洋生物状况

海区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78~2.47mg/m3,平均值为2.14mg/m3;初级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范围为455.55~659.55mg·C/m2·d,平均值为543.98mg·C/m2·d。叶绿素a含量中等,分布较为均匀;初级生产力处于偏高水平,这是由于调查期间海水透明度较高所致。

浮游植物有2大门类33属90种,硅藻出现种类最多,达27属68种,占总种类数的75.6%;群落组成是以沿岸广布种为主,种类组成呈现显著的热带亚热带近岸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特征;平均生物量为692.16×104cell/m3,丰度较高,不同站位变幅较大,丰度组成以硅藻占优势。多样性指数平均为3.34,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61,总的来说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高,说明本海域生态环境良好。

浮游动物共有14个生物类群64种,主要种类由浮游幼虫、桡足类、腔肠动物水螅水母类组成;平均生物量偏高为257.13mg/m3,平均栖息密度为611.18 ind/m3,各站变幅较大;种类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39,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50,均属一般水平。

底栖生物共6大门类42科67种,呈现明显的亚热带沿岸群落区系特征,以甲壳类的种类最多;总平均生物量为163.67g/m2,各站位生物量差异较大;平均栖息密度为185.86Iind/m2,各站位密度差别不大;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在1.93~3.30之间,平均为2.80;均匀度指数分布范围在0.75~0.97之间,平均为0.92。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属较高水平,说明本海域生态环境良好。

潮间带生物共计32科54种,以软体动物、甲壳类种类最多,种类组成呈现明显的沿岸亚热带群落区系特征;总平均生物量为1247.23g/m2,以软梯动物的生物量居首位,为908.94g/m2,占总生物量的72.9%,C2断面略高于C1断面;平均栖息密度为329.34ind/m2,软体动物占总栖息密度的64.0%,C1断面略高于C2断面。2个潮间带断面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98和4.02;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7和0.90;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属较高水平,说明本海域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种类分布均匀,生态环境良好。

②2011年1月调查海洋生物状况

调查海区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15~4.80 mg/m3,平均值为2.68mg/m3,处于中等水平。海洋初级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范围为103.7~788.4 mg·C/m2·d,变幅较大,平均值为351.33 mg·C/m2·d,属中等至较高水平。

浮游植物出现5门19科79种,以沿岸暖水性种为主,热带种群区系特征较为明显,硅藻最多,占总种数的73.42%;平均密度较高,为541.86×104cells/m3,以硅藻类占优势,占总密度的93.49%;多样性指数在2.95~3.95之间、平均为3.45,均匀度在0.61~0.77之间,平均值为0.70,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均属较高水平,说明本海域生态环境良好。最大的优势种是伏氏海毛藻。浮游动物共12大类73种,以桡足类出现种类数最多,占总种类数的41.1%;生物量平均为251.10 mg/m3,生物量一般;栖息密度为134.66 ind/m3,属中等;浮游动物种类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2.96~4.26,平均为3.70;均匀度的变化范围为0.64~0.83,平均为0.78;多样性指数和相应的均匀度均均属较高水平,说明本次调查浮游动物多样性程度高,均匀性较好。

底栖生物经鉴定共获6大门类44科57种;平均生物量为145.01g/m2,以软体动物占优势,占总生物量39.09%;平均栖息密度为194.00ind/m2,最高则为多毛类动物,占40.21%;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在2.49~3.14之间,平均值为2.74;平均均匀度分布范围在0.83~0.95之间,平均为0.91;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属较高水平。

潮间带生物共出现33科47种,以软体动物的种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48.94%;平均生物量为1035.48 g/m2,软体动物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62.06%,C2断面略高于C1断面;平均栖息密度为242.67ind/m2,软体动物栖息密度占总栖息密度62.64%,C1断面略高于C2断面。2个断面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87和3.85,均匀度分别为0.90和0.87,表明本海域潮间带生态环境良好,种类分布也较为均匀。

(4)海洋生物质量

通过对2010年5月在东平海区采集到的褶牡蛎和联珠蚶生物样品残毒分析表明,褶牡蛎只有1个样品镉(Cd)超过无公害标准要求,超标率是50.00%,其余残毒含量均未超过标准要求;联珠蚶样品所有重金属和石油烃的含量均未超过海洋贝类生物质量一类标准值。

2011年1月采集到的褶牡蛎和联珠蚶所有重金属和石油烃的含量均未超过海洋贝类生物质量一类标准值。

(5)渔业资源

2010年5月渔业资源调查共捕获游泳生物41种,隶属于13目26科,鱼类种类最多;平均重量渔获率和平均个体渔获率分别为2.254kg/h和250ind/h,鱼类最多,其次是甲壳类,最少是头足类;平均重量密度和个体密度分别为184.754kg/km2和20492ind/ km2,同样是鱼类最多,其次是甲壳类,最少是头足类;

5月份为鱼类繁殖的高峰期,本次调查共出现了鱼卵仔鱼3目8科5属6种,共计19个鱼卵仔鱼种类;鱼卵的密度高达544个/1000m3,仔鱼的密度为121尾/1000m3,水平分布差较大。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对水质环境影响

根据工程分析,码头施工平台搭设和灌注桩施工、吹填溢流产生的悬浮泥沙对海域水质影响很小,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废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施工工地污水经沉淀后排放,船舶含油污水严格按《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排放至岸上或水上移动油污水接收设施,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收集交至环卫部门。因此,施工期对水质环境影响较大的是港池、航道和锚地疏浚、爆破挤淤堤心石产生的悬浮泥沙。根据水质影响预测结果,疏浚施工产生的悬沙增量超过10mg/L的包络线影响范围仅局限在港区内,包络线面积为1.06km2,最大增量值为46.5mg/L,未超过三类水质标准;爆破挤淤产生的悬沙增量 超过10mg/L的包络线影响范围主要局限在防波堤附近海域,包络线面积为0.12km2,悬沙增量最大为25mg/L,未超过三类水质标准。疏浚及爆破施工工期长,施工期间持续影响海域水质及海洋生物。随着施工的结束,这种影响也就随之结束,不存在长期的、慢性的影响。

营运期产生的加工工艺废水、车间仓库清洗污水及办公生活污水,经过相应的预处理后,进入基地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部分用于绿化喷洒、道路冲洗,部分排放;码头冲洗水、初期雨水将进行集中收集沉淀后排放;工艺废物一般进行回收利用,办公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因此,在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后,营运期间产生的污染物基本不会对附近海域水质产生影响。

(2)对沉积物环境影响

填海区、防波堤所在海域的沉积物环境将被彻底破坏,且这种破坏是不可恢复的。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悬浮物扩散和沉降后,也仅在工程位置附近迁移;爆破置换出的淤泥也主要集中在防波堤两侧。本项目建成后,由于水流动力变化较小,加上调查海区整体沉积物环境质量较好,因此,周围海域沉积物质量基本可保持原有状况。

营运期产生的所有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排入基地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在正常排放情况下对工程附近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3)非污染物环境影响综合分析与评价 ①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填海由于在近似封闭海湾内进行,对水动力影响不大。港池疏浚和防波堤工程完成后,受新建防波堤导流作用,防波堤周围海域流向改变较大,其余海域流向几乎不变;湾口流速增大,湾内流速减小;流速变幅小于0.03m/s,流向变幅小于20°。总体来说,工程建设对海域水动力影响较小。

②对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影响

东平渔港无河流流入,泥沙来量少,主要为海底泥沙在波浪、海流作用下的搬运。从工程周边海域历史地貌冲淤变化规律看,港区4m、5m等深线自然淤积率为0.06m/a,2、3m等深线自然淤积率为0.02m/a。

工程完成后,在只考虑悬移质输沙的情况下,计算得出避风锚泊水域区年淤积厚度为0.22m/a,其年淤积总量约77000m3(面积按35万m3计算);港池作业水域年淤积厚度为0.12m/a,年淤积总量12000m3;内航道年淤积厚度为0.14m/a,年淤积总量约1750m3。

③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填海工程43.3843公顷,防波堤非透水构筑物用海1.7373,两者占用海域改变了生物原有的生境,尤其对底栖生物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全部底栖生物将被掩埋、覆盖,绝大多数将死亡,导致生物资源损失。据6.5.1节计算,底栖生物损失量共为176.25t。

港池、航道、锚地疏浚和防波堤爆破挤淤产生的悬浮泥沙、冲击波也将使游泳生物、浮游生物的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并造成生物损失。经计算,造成游泳生物2.601t、鱼卵1.498×106个、仔鱼0.333×106尾受损。

营运期产生的所有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排入基地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在正常排放 情况下对工程附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4)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港池、航道开挖疏浚以及爆破挤淤将对阳江沿海幼鱼和幼虾保护区的底质遭受破坏,造成底栖生物损失;保护区内水质环境悬浮物浓度增高,但由悬浮泥沙引起的水质改变将在一段时间内逐渐恢复,不会对该保护区产生长期的、累积的不良影响,但短期内会造成一定渔业资源损失。因此,工程结束后,应在有关部门指导下进行投苗增殖放流。港口建成后船舶的进出增加以及码头的作业将使得敏感的鱼类逃离该海域,影响鱼类的正常繁殖和幼鱼幼虾的生长,港区渔业资源的丰度将会有所降低。

工程建设对东平镇居民区、阳江核电生活区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的噪声干扰。需尽量避免夜间施工或减弱施工强度,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休息的影响。

防波堤爆破挤淤施工有可能给大葛洲油库安全带来危险,应与大葛洲油库管理方充分协调,得油库管理方有充分的时间采取避险措施,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余敏感目标距离较远,只要加强营运期的污染物排放管理,则影响不大。

5、环境风险

项目用海的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对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和项目本身对自然环境可能潜在的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主要包括热带气旋、风暴潮、暴雨、灾害性波浪等,将会破坏防波堤结构、导致填海围堰决堤等;而项目本身对自然环境的可能潜在风险是渔船发生火灾的风险和船舶溢油事故。渔港内锚泊船只相对密集,首尾相连,一旦发生火灾,容易波及他船,造成火烧连营。以10t柴油泄漏量预测溢油事故影响范围,SW风况下,低潮时溢油,油膜主要往西北方向运动,6个小时后抵岸,对溢油事故处理的最佳时间为3小时以内。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将严重影响周围海域的水质、底质环境、海洋生物质量、岸线生态环境。建设单位应做好溢油风险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6、清洁生产

本项目码头灌注桩在钢护筒内施工;防波堤施工采用环保乳胶炸药,并采取减小抛填进尺和毫秒微差技术;疏浚主要采用较悬浮物产生量少的绞吸式挖泥船;填海施工在围堰内进行,填海物料综合利用了本工程的疏浚物和阳江核电弃土;施工船舶生活垃圾、含油污水等收集集中处理,不向海中排放;施工船舶生活废水由船舶自带的简易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排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工地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排放,均从源头上削减了污染物的排放。

营运期初期雨水经沉砂隔油处理后处理后再排海。基地内配备有污水处理厂,经沉砂隔油预处理后的工艺污水、生活污水均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用于基地、码头道路冲洗和绿化用水,剩余部分排海。含油污水收集到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办公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分类后送到垃圾处理站。水产品加工工艺废物进行回收利用。

可见,本项目在施工工艺、设备选用、原辅材料与能源消耗、污染物处理、能源节约、废物回收利用等方面都能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环境协调性较好。在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措施前提下,其产生的环境影响较小,相对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说,其产 生的环境污染经济损失是可以承受的。

7、环保措施

(1)减少悬浮物污染的对策措施

①码头灌注桩施打钢护筒深度应到位,以防止被流水冲刷,产生漏浆;施工泥浆水经沉砂池沉淀后排放。②施工单位合理制订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合理划定施工范围。施工船舶采用精确的定位系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超挖废方。③抓斗式挖泥船卸斗时力求把泥土全部卸入泥舱中,吊机选转应平稳,减少泥土溢出或斗口夹住的泥土滑出。④填海工程应先形成外围堰后,再进行回填施工,并时刻关注围堰的密实加固工作;风暴潮、台风及暴雨来临时,应提前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以保证有足够的强度抵御风浪等的影响,避免发生坝塌导致泥土外溢的泄漏污染事故。

(2)施工期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项目部所租用的民房应具备有三级化粪池,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污管道。

含油污水将严格按照不得排海,应收集至岸上或水上移动油污水接收设施,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船舶应配备简易污水处理装置以处理船舶生活污水。同时,对施工人员加强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的环境意识,严防机械设备用油的跑、冒、滴、漏现象。施工船舶事故溢油的应急处理应纳入项目所在海域溢油应急体系。

(3)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①强化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倡导文明施工。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生活垃圾定点堆放收集、及时清运。禁止向海域随意倾倒垃圾和弃土、弃渣。②施工船舶垃圾及机械保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统一收集处理。施工船舶垃圾可由专门的海上垃圾处理船接收运至岸上处理。③施工期在人员生活驻地附近设置垃圾临时堆放点,及时清运并定期对保洁容器进行清洗消毒。厨余和食物残渣等可为农家副业再利用。

(4)爆破挤淤污染防治措施

水下爆破作业应尽量避开禁渔期,划定保护区和保护期,以尽量减少渔业资源的损失;水下爆破产生的冲击波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因此,海洋生物养殖区应远离爆破作业区域。建议单段一次起爆药量控制在180~450㎏。

(5)营运期环境保护对策  废水防治措施

①港区建设一个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和加工废水、陆上含油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港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回用。②营运期码头初期雨水、后勤配套基地初期雨水经雨水管收集后,经充分沉淀后再排放。③港区除填海区外其他陆域配套设施(如制冰厂、油库区、船排厂等)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建议通过污水管线汇入陆域配套设施基地的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④船舶含油污水,收集至岸上或水上移动油污水接收设施,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船舶应配备简易污水处理装置以处理船舶生活污水。 固废防治措施

产品加工工艺废物一般均可回收利用,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环卫部门接收处理。其中,污水处理站处理后产生的油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应定期交给有相应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厂家安全处理。

(5)海洋生态保护措施

①施工期造成的泥沙悬浮、排放船舶含油污水、车辆冲洗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垃圾向海域倾倒,都将对附近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措施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加以实施,认真落实,严格管理。②施工应尽可能避开每年3月1日至5月31日的阳江沿海幼鱼和幼虾保护区禁渔期,对整个施工进行合理规划,尽量缩短工期。③本项目码头工程、防波堤和填海建设过程中对海洋生物栖息地造成影响。施工作业会对海洋生物栖息地造成破坏,应当尽可能防止超出施工范围,不得随意丢弃疏浚和施工废渣,避免不可恢复的破坏和影响。④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期充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施工人员对海洋保护区的保护意识;建议施工单位制定有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奖惩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⑤施工期间和工程建成后,应对项目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跟踪监测,掌握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以便及时采取调控措施。⑥工程施工结束后,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增殖放流,对受损的海洋生物资源、水产资源进行补偿。

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本工程建设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促进东平镇渔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国民经济收入,协调解决渔业生产中存在的后勤供应差、渔货销售难等问题,促进渔民转产转业,创造劳动就业机会。同时,本工程在施工期会给项目所在海域的环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并由此还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损失,但在认真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和清洁生产建议后,工程建设对环境和生态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与本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来看,这些由环境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是较小的,其环境经济损失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在建设单位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尽量将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低程度。这些污染防治方法和环境保护措施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可行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9、公众参与

大部分被访者支持东平中心渔港的建设,特别是渔民,认为能够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对项目表示支持;但也有少部分被访人员对本项目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也存在一定的担忧,并提出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施工期间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和措施,尽可能将海洋环境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建议施工单位应加强广泛宣传,加强与地方居民的沟通,让当地居民了解项目情况及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航道开挖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公众参与调查表见附件二。

10、总体结论

根据项目对各方面的影响评价结果:项目按照其设计要求,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合理施工和营运科学管理,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不大,其影响也是可以接受的。施工期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附近环境敏感区和重点保护目标产生的影响较小;填海工程竣工后作为中心渔港后勤配套基地营运,配套的环保工程同时投产使用,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周围环境敏感区产生影响。

同时,本项目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其选址符合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社会基础条件良好,具有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施工过程中充分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工程结束后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生态补偿,则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环境负影响可降到最低程度,工程的环境影响可控制在能够接受的水平,则该项目建设从海洋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第四篇:珠海横琴新区健康医疗中心项目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附件二: 《珠海横琴新区健康医疗中心项目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工程概况

珠海横琴新区具有良好的制度区位及经济区位优势,横琴的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良好,符合横琴发展高端服务的定位,但健康医疗的发展还没有成为重点产业,产业拓展空间不足。健康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横琴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发展具有横琴特色的医疗旅游产业。

横琴新区剩余约2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根据“三片、十区”的功能定位,主要规划为商务服务片中的口岸服务、中心商务、国际居住;科教研发片中教学、文化创意、综合服务、科教研发、高校技术产业;以及休闲旅游片中的休闲度假、生态景观用地,并未预留医疗健康发展用地。在此背景下,横琴根据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横琴医疗产业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健康医疗填海项目的开发能有效的解决土地稀缺和产业短板问题。

本项目位于珠海市横琴岛南部海域。本项目拟填海约48公顷,采用离岸岛式布置,用于建设医疗中心、养生中心、旅游配套设施等。本项目拟采购海砂用来填筑人工岛,具体工程内容包括斜坡护岸、吹填造陆等。本工程平面布置近似呈扇形布置,AB段为外海永久性护岸,长度为434.6m,护岸结构型式采用斜坡式,并需考虑景观规划的要求。BC段考虑到后续工程建设的可能性,按临时性护岸设计,长度为879.9m,护岸结构型式采用斜坡式。CD、DA段与公共道路工程毗邻,在公共道路工程断面的基础上填至设计高程。CD、DA段长度分别为636.3m、864.0m。项目吹填总放量约为512万方,项目总投资55027万元。本项目用海类型为城镇建设填海造地用海,用海方式为建设填海造地,填海造地面积为47.9917公顷。

项目拟投入绞吸船一艘用于吹填,装机总功率≥13100kW(3500m3/h);泵船一艘,装机总功率8486kW(3500m3/h);软体排专业作业船、40m3/h混凝土搅拌船、485 kW锚艇、交通艇各一艘;721kW拖轮、2000t方驳各二艘。

2、工程分析  施工期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有护岸抛石、吹填溢流产生的悬浮物,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机械冲洗和维修时产生的含油废水。悬浮物产生量,溢流口悬沙源强为4.17kg/s,护岸抛护底块石产生的悬浮泥沙源强为2.05kg/s。

 营运期

营运期的主要污染物有生活污水及垃圾、医疗废物等。

此外,还存在整体填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生态环境的非污染影响。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水质状况

项目附近海域2013年11月~12月海水水质监测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海水中pH、COD、油类、硫化物、无机氮、总汞、铅、锌、铜和镉等评价因子所有样品的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1,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从超标情况看,调查海区海水超标要素为营养盐。海水无机氮出现大范围超标,活性磷酸盐出现部分超标。海水无机氮含量较高,所有测站均超出所在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出现部分超标:位于湛江-珠海近海农渔业区(一类标准功能区)的测站涨、落潮超标率分别为23.5%和29.4%;位于万山群岛保留区(一类标准功能区)的测站涨、落潮超标率分别为7.7%和23.1%;位于磨刀门保留区(一类标准功能区)的测站落潮超标率为22.2%;其他站位均符合所在海洋功能区划要求。

(2)沉积物状况

2013年11月~12月通过在项目附近海域布设22个沉积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区内出现一个站位油类超出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超标率为10%,其他站位污染物含量都符合所在海洋功能区所要求的海洋沉积物标准限值要求,各项污染物的平均标准指数均在0.5以下,该海区底质环境良好。

(3)海洋生物状况

2013年11月~12月调查海洋生物状况

落潮时,监测海区叶绿素a均值为2.23 mg/m3;涨潮时,叶绿素a均值为2.23 mg/m3,涨落潮时叶绿素a含量平面各层次平面分布均相似,在横琴岛东南部附近海域有较高值区,三灶岛和横琴岛之间的入海河口区叶绿素a含量较低。海区秋季涨落潮时,各层次叶绿素a含量差异较小,表层相对较高;叶绿素a含量除Z25号站叶绿素a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外,均处于低水平。

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涨落潮时均差异不大,落潮时初级生产力平均为1.21×102mg·C/(m2·d),涨潮时初级生产力平均为1.06×102(mg·C/(m2·d)),涨落潮时均处于低水平。初级生产力和海区叶绿素a的分布相似,在横琴岛东南部附近海域有较高值区,三灶岛和横琴岛之间的入海河口区叶绿素a含量较低。调查显示,海区各层次各站叶绿素a含量不高,总体上处于贫营养水平,海区初级生产力显示处于介于低水平与中等水平之间,其分布特征与海区透明度和平均叶绿素a变化较一致,说明海区生产力变化取决于海区真光层深度和叶绿素a水平。

本次监测海区的浮游植物3大类25属64种。浮游植物个体数量平均为6.30×105个/m3,处于中等水平。海区各站的浮游植物个体总数除个别站位外,总体差异不大;赤潮生物的数量丰富,平均个体数量5.98×105个/m3,占总数量的95.0%。海区浮游植物优势种少,仅为中肋骨条藻、中心圆筛藻和琼氏圆筛藻3种。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个体数量占浮游植物个体总数量的

71.2%,但密度远低于其赤潮基准密度。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以广温广盐群落为主。海区浮游植物多样性不高,各指标在所有站点中均显示海区环境总体上处于轻度污染状态。

本次调查共鉴定出终生浮游动物48种和4类阶段性浮游幼体,桡足类种类最多。浮游动物以暖水近岸生态类群为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4.285 ind/m3和79.06 mg/m3,桡足类的丰度最高。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大体呈近岸低离岸高的特点。调查海区的浮游动物优势种为长尾类幼体、亚强次真哲水蚤、刺尾纺锤水蚤、鸟喙尖头溞、多毛类幼体、红住囊虫、亨生莹虾和长尾住囊虫。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均处于较高的水平,群落结构稳定。

本次调查共发现底栖生物9大门类87种,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为112.69 ind/m2,平均生物量为5.93g/m2。底栖生物定性拖网的优势种是线纹舌鳎、脊尾白虾、近缘新对虾、棒锥螺和光滑河蓝蛤,定量采泥的优势种是双形拟单指虫。调查海区底栖生物群落的种类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和丰度的平均值处于较低水平,说明秋季优势种生物数量偏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它种类生物的生长。

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共有40种,大部分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8条调查断面的潮间带生物的种群结构差别较大,岩石岸生物种类较多,主要以滨螺、蜒螺、贻贝和牡蛎等软体动物群落为主,还有相手蟹、大额蟹和围沙蚕等生物;沙滩以股窗蟹和斧蛤群落为主;泥沙滩以招潮蟹群落为主。8条断面中C6断面潮间带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最高。比较不同底质类型的断面可以发现,横琴海域潮间带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以岩石岸最高,其次为泥沙滩和沙滩。

(4)海洋生物质量

2013年11月~12月调查,29个样品的生物体残毒分析表明,珠海横琴海域2013年秋季的底栖甲壳类和鱼类的生物质量状况良好,重金属和石油烃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底栖贝类只有Z14号站光滑河蓝蛤体内铅和石油烃超出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但其超标倍数不高;潮间带贝类(牡蛎)的生物质量状况最差,受重金属和石油烃的污染,其中铜、锌和铅的残留水平较高(平均含量为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的8倍左右),总汞的残留水平较低。

(5)鱼卵仔鱼调查状况 2013年11月~12月调查状况

本次调查未采获到仔稚鱼,仅采获3种鱼卵;鱼卵平均丰度为0.27 ind/m3,变化范围为(0.00~1.09)ind/m3;平均网获密度为1.75粒/网,变化范围为(0~6)粒/网。垂直拖网调查采获的主要种类为小公鱼属鱼卵,水平拖网调查采获的主要种类为舌鳎科鱼卵。总体看来,调查海区内鱼卵和仔稚鱼数量较少,这与调查所处季节有一定关系,冬季水温较低,很多鱼类进入越冬期,产卵繁殖活动也相应减弱。

(6)渔业资源调查状况 2013年11月~12月调查状况

本次调查共采获游泳生物47种,分属13目28科,其中鱼类30种,分属9目20科,甲壳类12种,分属2目5科,头足类5种,分属2目3科。鱼类以暖水性种类占优势,有20种,占鱼类总种数之66.67%,暖温性种类10种,占33.33%,未发现冷温性种类;甲壳类以暖水广盐性种类占优势,头足类以暖水广盐性种类居多。

调查海域游泳生物平均渔获率和平均渔获密度分别为35.97 kg·h-

1、4737.50 ind·h-1。鱼类的平均渔获率和平均渔获密度分别为23.87 kg·h-

1、1822.50 ind·h-1;甲壳类的分别为11.93 kg·h-

1、2894.00 ind·h-1;头足类的分别为0.16 kg·h-

1、21.00 ind·h-1。

海区游泳动物资源密度较高,但站位间波动幅度较大,平均资源密度为922.21 kg·km-2,变化范围为(685.44~1349.87)kg·km-2,以Y1断面为高值区域;3大类群中鱼类的平均资源密度最高,为612.12 kg·km-2,占总密度均值的66.38%,甲壳类和头足类资源密度分别为305.99 kg·km-

2、4.09 kg·km-2。,分别占33.18%、0.44 %。海区渔业资源结构以鱼类为主,头足类占据比例较小。海区优势种为周氏新对虾、中国毛虾、杜氏棱鳀、六指马鲅、长叉口虾蛄,优势种群中经济种类占据比重不高。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对水动力环境影响

由于项目填海位于磨刀门水道外,且在浅海海域,项目建设对磨刀门纳潮影响微小,项目潮流动力影响为项目东西两侧,潮流为绕填海区流动,填海区域前沿海域流速比工程前流速有所减小,流向有一定变化,其中涨急影响较落急时刻显著,流速变化大于0.06m/s最大远距离为3.2km,填海区的南部流速略有增大。

(2)波浪动力环境影响

磨刀门口外的主波浪向偏东南方向,波浪以涌浪为主,或以涌浪为主的混合浪,采用SWAN波浪模式计算工程前后主浪波高的分布,工程后项目填海区的西北则波影区波浪减小,波向为绕填海区。

(3)对冲淤环境影响

项目填海区建成后,填海区北侧与横琴岛之间水道潮流流速降低,同时波浪大幅减小,外海波浪输沙与磨刀门出海泥沙大部分沉积在北侧与横琴岛之间水道,发生淤积,形成连岛沙坝;填海区南侧迎浪,由于波浪反射,地脚附近略有侵蚀,由于磨刀门来沙量巨大,侵蚀不会明显。

(4)对水质环境影响

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护岸施工、吹填溢流造成的悬沙污染,超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悬沙增量包络线面积为2.63km2,影响范围为项目前沿1500m左右;超过三类海水水质包络线面积为0.32km2,抛石护岸造成项目附近海域悬浮泥沙增大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水质可恢复到原

来状态。

施工期污水统一收集处理后再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对海洋水质环境影响很小。

营运期间对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主要为工作人员和旅客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旅客疗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等。生活污水及垃圾纳入整体规划,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医疗废物,对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等相关规定,根据相关政策,项目医疗中心的医疗废物须委托相关有资质单位进行分类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

(5)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

由沉积物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调查海区所有站位污染物含量都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限值要求,无超标现象。总体来看工程附近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

填海区所在海域的沉积物环境将被彻底破坏,且这种破坏是不可恢复的。本工程填海造地施工对项目周边沉积物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是围堤抛石挤淤和陆域推填产生的悬浮物扩散和沉降导致。根据工程分析,施工造成的悬浮物以围堤抛石挤淤产生的悬沙为主。该部分悬沙扩散和沉降后,项目周边海域沉积物的环境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变化,即沉积物质量基本保持现有水平。

营运期产生的所有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均经过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入海;固体废弃物也统一收集处理。在正常工况下对工程附近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基本不会造成影响。

(6)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根据本项目海域使用情况,本工程填海造地仅占用浅海海域,填海造地用海47.9917公顷。建设填海所占用海域的底栖生物栖息环境将被彻底破坏,且是永久性的、不可恢复的。

项目所处海域浮游动植物群落相对稳定,由于悬浮泥沙的影响仅在施工期大,且施工结束后即可消失,不会产生长期的、累积的不良影响,本项目悬沙影响也仅在项目附近海域,因此,施工期浮游生物群落会受到影响,施工结束后将逐渐恢复。

游泳生物会由于施工影响范围内的SS增加而游离施工海域,施工作业完成后在很短的时间内,SS的影响将消失,鱼类等水生生物又可游回。这种影响持续于整个施工过程,但一般不会对该海域的水生生物资源造成长期、累积的不良影响,但施工期内会造成渔业资源一定量的损失。(7)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

项目距离湛江-珠海近海农渔业区。根据水质模拟结果,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对该功能区主导功能的发挥没有影响。

本工程的用海范围距番禺30-1天然气管线、惠州21-1天然气管线和亚欧海底光缆澳门段较近,项目施工船舶需跨越相关管线,因此需注意护岸和吹填施工过程中作业船舶可能会对管线的影响,避免抛锚等施工作业活动造成管线风险。建议建设单位在建设前做好相应的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在指定区域作业。(8)对通航安全的影响

本项目不占用航道、船舶习惯航路、锚地和港池水域,距离规划航道和港口设施距离较远,工程对船舶航行造成的通航安全风险可控。

5、环境风险

本项目用海风险主要为自然灾害引发用海风险和人类活动、环境事故诱发的用海风险。自然灾害引发用海风险主要为热带气旋、台风暴潮、暴雨、灾害性波浪;人类活动、环境事故风险包括施工期船舶溢油污染海域。溢油发生在涨潮时段,影响区域主要影响项目西侧的磨刀门海域,落潮期间发生溢油,影响项目东侧的横琴岛海域,溢油事故对浅海养殖影响明显。

因此,项目建设施工期间以及营运期应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6、清洁生产

(1)施工期清洁生产分析

本工程各部分的施工方案都经过了仔细比选,尽量采用了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施工工艺。项目护岸采用斜坡式结构,无论在计算理论方面还是施工工艺方面都很成熟,结构安全可靠。吹填溢流口设在距泄水口最远的吹填区,吹入的泥浆经各个吹填区逐渐沉淀,依次填满吹填区,每个吹填区出水口采用溢流控制堰板和导流槽。经过长距离逐级沉淀后,到达泄水口处的悬浮泥沙浓度相对较低。溢流口出流经环保措施处理后再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可将至较低水平。

可见,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施工工艺均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2)营运期清洁生产分析

营运期间对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主要为工作人员和旅客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旅客疗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等。生活污水及垃圾纳入横琴南填海区整体规划,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医疗废物,对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等相关规定,根据相关政策,项目医疗中心的医疗废物须委托相关有资质单位进行分类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

工程营运期只要不发生安全事故,则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

7、环保措施

(1)施工期环境保护对策  严格控制吹填区溢流口泥浆浓度:本工程陆域吹填过程中的外溢泥浆入海后的污染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吹填区附近的海水水质,因此陆域回填时严禁先溢流,应先在吹填区周围设置围堰,围堰内设分格,使泥浆能逐级沉淀,围堰内侧敷设土工布,排水口内设防污帘,使排水悬浮物浓度尽量减小。 避免意外的泥浆泄漏入海污染事故,在进行陆域吹填作业中,应定期对排泥管、挖泥船及二者的连接点处进行维修检查,一旦发生管道损坏或连接不善,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以避免意外的泥浆外溢入海污染事故。 加强对施工船舶的监管,防止船舶废油、废水、垃圾对海域的污染。所有施工船舶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集中收集油污和生活污水并妥善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后按规定处理,严禁在施工海域乱扔垃圾。

 施工期间施工船舶要配备适量的化学消油剂、吸油剂等物资,以防不测。防止船舶的溢油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立即采取措施,收集溢油,缩小溢油的污染范围。

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船舶的数量和施工位置等,尽量避开鱼类洄游繁殖、幼鱼索饵以及其生长的高峰期,减少工程实施对海域环境的影响。(2)营运期环境保护对策

(1)生活污水经收集后统一由横琴南规划填海区的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处理后的水尽量回收利用,禁止直接向周围海域排放废水。

(2)生活垃圾推行分类收集、综合利用、集中处置。对收集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利用的生活垃圾经分选后回用,不可回用的垃圾送往垃圾处理场进行填埋处理或综合处理。强化管理,控制生活垃圾的产生与排放。对于生活垃圾,不仅要对它进行安全的处置,更重要的是要对它从源头上进行管理,对此提出以下管理建议: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及时清除生活垃圾,进行分选回用和合理处置;限制使用塑料制品,防止白色污染。

(3)海洋生态补偿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间会对工程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保护行动纲要的通知》的精神,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制订补偿方案或补救措施,采取增殖放流等修复措施,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根据渔业资源调查结果,以及项目所在海区的主要经济鱼类分布情况。建议工程建设单位以鱼类和甲壳类的增殖护养为主要补偿措施。

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的施工建设和营运会给项目所在海域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并由此还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从本工程的建设对环境正面影响和负面损失进行论证及对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分析表明,本工程的建设带来的正效益明显。同时,在项目施工建设和将来运营生产中,建设单位也将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来降低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努力将环境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低程度。这些污染防治办法与环境保护措施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可行的。

综上所述,从社会经济效益及环保角度出发,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建设本工程是可行的。

9、公众参与

本次公众参与的调查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居民,调查具有代表性,调查的结果比较真实可靠。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项目用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对项目用海表示支持,但有少部分受访对象对本项目用海和实施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也存在一定的担忧,并提出了要保护当地群众利益和环境质量的希望和建议,同时也要求用海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

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施工期间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尽可能将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用海单位认真考虑和研究了公众参与的有关内容和结论,对当地居民、事业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表示采纳,并明确表示将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施工过程中注意海洋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尽可能消除公众的担忧。

公众参与调查表见附件二。

10、总体结论

根据项目对各方面的影响评价结果:项目如按照其设计要求,落实其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合理施工和营运科学管理,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是可以接受的。

项目选址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社会基础条件良好,具有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因此,工程在施工和营运过程中只要严格进行清洁生产,加强环保措施,尽可能使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环境负影响较少到最低程度,该项目建设从海洋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第五篇: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园区出入口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国环评证乙字第1983号

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园区出入口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东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月

1.1 工程概况

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园区出入口工程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现状位置为大岭山互通立交,该立交位于深圳龙华至东莞大岭山高速公路与东莞常平至虎门高速公路的交叉处。

本次工程从常虎高速、龙大高速枢纽立交引匝道接入美景西路,以美景西路为主线,并联美景西路与环湖路间各纵向通道,实现与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的交通出行。

项目需加宽龙大高速主线车道452.319m;新建E匝道为12.5m双车道匝道,匝道长750.317m;新建F匝道为12.5m双车道匝道,匝道长1004.586m。新建收费站2座和收费站管理站房1处。A匝道AK0+000.000~AK0+289.844段右侧加宽车道289.844m;B匝道BK0+286.518~BK0+406.518右侧加宽车道120m;C匝道CK0+903.828~CK1+098.768左侧加宽车道194.940m;D匝道DK0+232.777~DK0+810.780段左侧加宽车道578.003m。

本项目拟新建3座桥梁、加宽2座桥梁。本项目建成后,龙大高速主线设计车速为100km/h,常虎高速设计车速为120km/h,A、B、C、D四条匝道设计车速为60km/h,E、F四条匝道设计车速为40km/h。本项目新增永久占地7.01公顷,拆迁建筑物3525m2。工程填方5.2072万m3、挖方9.4028万m3。工程总投资16240.66万元。预计2017年10月开工建设,至2019年4月建成通车。建设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排水工程、交通管理工程和绿化工程等。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园区出入口工程的建设是落实东莞市“十三五”规划,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是落实东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构建“松山湖”专业中心体系的需要;是支持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园区建设,满足园区员工交通出行的需要;完善高速公路网出入口,缓解常虎高速与龙大高速交通拥堵的需要。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3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园区出入口工程为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改委令第9号)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发改委令第21号)中的鼓励类二

十四、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

2、国省干线改造升级。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4 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地表水环境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松木山水库监测断面处的pH、石油类、氨氮指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978-2002)Ⅲ类水标准,SS指标满足《地表水资源标准》(SL63-94)三级标准。TP、DO和高锰酸盐指数超出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978-2002)Ⅲ类水标准。超标原因主要是松木山水库周边并未全覆盖污水管网,部分地区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所致。随着松山湖北部和南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的建设、运行及管网污水收集规模的扩大,区域污水经收集后处理达标排放,将减轻松木山水库的污染负荷,有利于松木山水库水质的改善。

(2)声环境现状

根据各敏感点处噪声监测结果,敏感点处噪声超标较严重,超标原因主要是受常虎高速主线、匝道和美景西路的影响。

(3)大气环境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各监测点位处的NO2 1小时浓度、NO2 日均浓度、CO 1小时浓度、CO日均浓度和PM10日均浓度监测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浓度限值。因此,拟建项目沿线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4)生态环境现状

本项目未占用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本项目所在区域为一般区域。本项目沿线区域人口密集,开发历史悠久,开发强度较大,受人类干扰严重,沿线植被以农田植被、人工乔木、灌木草本植被为主,未发现珍稀、濒危植物,未见挂牌名木古树;未发现珍稀、濒危动物,陆生动物以家禽、家畜为主。

本项目道路两侧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以林地、工矿仓储用地、耕地和交通运输用地为主。

1.5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最显著的影响为施工噪声和施工扬尘。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应切实做好施工噪声和扬尘控制工作,避免夜间施工,施工场地设置围挡。施工结束后,应立即对施工破坏的地表和植被进行恢复。本项目在施工期间应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落实相应的环境管理计划和防治污染措施。在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措施,可将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对区域环境不会造成长期的、明显的不良影响。

2、运营期

(1)地表水环境影响

管理站房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后,排入美景西路污水管道,输送至东莞市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排入寒溪水,对周围水环境无影响。

本项目路面径流通过边沟收集后排放至沿线地表水体,路面径流污染物以COD、SS和石油类为主。路面径流携带污染物对水体水质的影响甚微,一般水体中污染物的增幅小于2%,路面径流排入不会改变受纳水体的现状水质类别和影响其使用功能。本项目运营期路面径流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2)声环境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在执行4a类和2类标准的敏感点中,昼间和夜间预测声级均超标。

(3)大气环境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运营近期(2020年)、运营中期(2026年)、运营远期(2034年)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处NO2地面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预测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运营近期(2020年)、运

营中期(2026年)、运营远期(2034年)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处CO地面小时浓度、日均浓度预测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本项目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排放的NO2、CO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

(4)生态环境影响

本项目所在地周边生态系统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本项目路线短,占地面积小,占地未涉及生态敏感区,总体来说对项目所在地及周边的生态影响较小。本项目建成运营后,建设单位将在公路两侧边坡进行绿化,以提高绿化率,与周边生态景观保持一致。

(5)固体废物影响

本项目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收费站和管理站房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产生量8.76t/a。营运期的生活垃圾在管理站房集中收集后由垃圾车定期运至附近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置。营运期所有固废集中处置,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6)环境风险

本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为运营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风险。

运营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风险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装载的危险化学品泄漏进入地表水体,对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运输化学危险品发生水体污染事故的风险概率最大的是龙大高速主线路段,为0.0030274次/年。根据预测结果,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入河事故后,河流水域的水质将受到化学品的显著影响。

本项目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后,采取设置警示标牌和监控系统、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与松木山水库管委会建立联动机制、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中在雨水排放口处设置事故池贮存路基段和桥梁段的事故径流。制订本项目专项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配备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加强日常应急演练,加强项目范围内的安全巡查,及时发现事故并通知有关部门以启动应急预案,降低环境风险事故发生后对环境的影响。

1.6 环境保护措施

1.6.1 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6.1.1 施工期污水防治措施

(1)本项目施工人员租用当地民房,生活污水经当地民房内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附近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接入东莞市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

(2)施工场地内设置截水沟、隔油池、平流沉淀池、清水池和泥浆沉淀池。截水沟布置在停车场、机修场、预制场、材料堆场的下游,截留施工场地内的雨水径流和冲洗水,引入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施工废水全部回用于循环利用和洒水防尘。

(3)材料堆场堆放石灰的堆场上部设置遮雨顶棚、四周设置围挡、底部采用防渗混凝土硬化处理或铺设防渗膜,防止雨水冲刷及下渗对水环境的影响。

1.6.1.2 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1)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故障而导致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

(2)施工场界设置2米高度的实心围挡遮挡施工噪声,避免夜间(22:00-6:00)施工。项目如因工程需要确需进行夜间施工的,需向东莞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夜间施工申请,在获得东莞市环保局的夜间施工许可后,方可开展规定时间和区域内的夜间施工作业,并在施工前向附近居民公告施工时间。

(3)利用现有公路进行施工物料运输时,注意调整运输时间,尽量在白天运输。在途径居民集中区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4)加强施工期噪声监测,发现施工噪声超标并对附近居民点产生影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6.1.3 施工期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扬尘控制措施应满足《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粤府〔2014〕6号)、《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粤府〔2014〕6号)及《关于印发东莞市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的有关要求。

(1)把好运输监管关。坚持“三不准”原则,把好车辆准入关,严格控制车辆速度。

(2)材料堆场集中布置在施工场地中,尽量远离附近集中居民点。(3)土方堆场集中布置在施工场地中。控制土方堆垛的高度不超过5m,并配备篷布覆盖,施工现场不得有裸露土堆。土方作业前采取洒水措施,保证土方 的湿润。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避免在大风等恶劣天气下施工。

(4)灰土拌合采用集中站拌方式,拌和站集中设置在施工场地范围内,便于集中管理和措施完善;灰土拌合站四周通过设置围挡防风阻尘;拌合设备采取全封闭作业,并配备除尘设施。

(5)项目沿线不设置沥青拌合站,采用商品沥青摊铺。沥青摊铺时选择大气扩散条件好的时段,可有效减轻摊铺时烟气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

1.6.1.4 施工期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施工场地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废弃土方以及剥离保存的表层耕植土用于临时占地的复绿和绿化工程,废弃石方被周边的其他工程利用;桥梁桩基钻渣、拆迁建筑垃圾运送至东莞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场统一处置。

1.6.2 营运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6.2.1 营运期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F匝道北侧管理站房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后,排入美景西路污水管道,输送至东莞市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排入寒溪水。

本项目排水系统的排出口位置设置在非敏感且能与区域内其他河沟相通的水体,路面径流不排入封闭水域以避免出现雨涝。加强公路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疏通清淤,确保排水畅通。

1.6.2.2 营运期噪声环境保护措施(1)用地规划及道路交通噪声防护建议

结合噪声预测情况,本评价对道路两侧建筑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①对于拟建公路沿线未建成区,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公路两侧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建议公路边界线外35m以内尽量避免布置学校、医院对声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道路两侧若要新建以上建筑时,需做好墙、窗的降噪设计,如对墙体采用中空砖;上述建筑的建设单位应预留足够资金用以安装隔声效果较好的铝合金窗,对室内声环境质量进行保护,新建的噪声敏感建筑需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要求的隔声标准。

②临近公路规划的新噪声敏感建筑物,设计时宜合理安排房间的使用功能,以减少交通噪声干扰。

(2)对本项目采取声屏障和隔声窗的措施。1.6.2.3 营运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1)禁止尾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机动车通行(2)加强机动车的检测与维修

(3)支持配合当地政府搞好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 1.6.2.4 营运期固体废弃物保护措施

本项目收费站与管理站房设置生活垃圾收集桶,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生活垃圾。

1.6.2.5 营运期生态保护措施

(1)公路营运管理部门必须强化绿化苗木的管理和养护,确保公路绿化长效发挥固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隔声降噪、美化景观等环保功能。

(2)配备专业技术员定期对绿化苗木进行浇水、施肥、松土、修剪、病虫害防治,检查苗木生长状况,对枯死苗木、草皮进行更换补种。

(3)在营运初期,雨季来临时需要对植草防护的边坡进行覆盖薄膜等防护措施,防止暴雨冲刷导致植物脱落,失去防护功能。

1.7 评价结论

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园区出入口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要求。项目的建设得到沿线公众的支持,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的建设运营对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强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的环境管理和监控的前提下,可以将本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使项目的环境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园区出入口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下载企水港通用杂货码头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水港通用杂货码头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