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景观水处理报告
景观水处理的总结
一、景观水现状
近年来,在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和居住小区的建设中,景观泊、景观池塘及景观水池不断涌现。城市景观水体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缓流水体, 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加上居民生活和水系中鱼类的影响,极易造成水中悬浮物增多、浊度增大,有机物、细菌和大肠杆菌的含量都增高。在温度较高时, 富含N、P等营养元素的水体中还会滋长藻类,藻类的异常繁殖会破坏环境的生态平衡,湖水呈现明显的绿色,水体色度较高,一般可达几十度甚至上百度,并伴有明显的鱼腥味,有时甚至造成水体发黑发臭,丧失了景观水体的功能。因此选择合理有效地景观水净化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二、景观水中主要出现的问题 2.1 设计本身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
水景观设计多是先在总体规划设计中进行景观效果的设计,而后再由不同的设计单位配合给水排水设计、土建设计、水质保障设计等,这样的分割设计缺乏统筹考虑,使水景观的功能、造价都受到影响。例如水体的水质保障措施,很多项目是在水景观设计甚至建成之后再配臵水处理设备,而没有在设计的同时考虑水质保障措施和建立良好的水生态系统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2.2 水体规模过大
水体规模过大是水景观建设的一大问题。特别是在北方大部分缺水地区,水资源紧缺,蒸发量大,庞大的水面虽然景观气势较好,但水体的蒸发损失量过大,再加上水费昂贵导致补水成本很高。水体的庞大也使水质保障难度加大,不论是水的循环还是水体清理或换水,运行费用和工作负荷都很高。2.3 水体结构不合理
硬化的水体结构是小区水景观普遍采用的形式。为追求水景效果或贪图设计简单,很多水体构造了硬化的池底与池壁,缺乏生态功能,致使水体自净能力弱,水质难以保障,从而导致了水清无鱼、藻类疯长、水质恶化、高成本处理或补换清水的景观水恶性循环运行。据调查,一般硬化水体隔10天左右就需要清洗一次,夏季高温时换水的频率可能更快,给物业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另外大规模的硬化水体景色单调,缺乏生机,也不能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2.4 缺乏科学的开源节流
小区水景观的供水设计多采用自来水,造成水景观运行费用高,而且一旦自来水使用受限,景观水体便成为无源之水。而一些廉价的水资源,如雨水、中水,却未能被很好地利用。2.5水体水质保障措施不力
在小区清洁工作保障的前提下,由于水体生态系统的缺陷使得水质仍难以维持长久。一些大规模水景观通常要设臵混凝过滤等水处理构筑物。这样虽能改善水质,但投资较大,运行费用也高,一些处理设备难以持续运行,长期闲臵。另外当水体存在大量的藻类时,容易堵塞滤料,处理效果有限。因此配臵传统的水处理设备成为小区水景观保障水质的惯用手段,但无论从效果还是投资角度看,都非最佳解决方案。
三、景观水的污染因素
景观水容易变质的原因:导致以上几种景观水水质恶化的原因,总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 1.水源的条件差
一般景观水的水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自来水、河水以及地下水。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江河整治的力度,但由于河道受污染时间长且污染物成份复杂,因此现在我国几个主要水系的水质情况还不能达到景观水的水质要求。
2.面污染源多
景观水的周围往往种植草坪、花卉和树木,水中也常常饲养一些水禽、鱼虾之类的动物,供人们观赏。由于雨水冲刷和浇灌水的渗透,会将植物中的各种氮、磷、碳、钾等营养物和肥料、农药以及树叶、枯草等“绿化废物”大量汇集到地势最低的景观水中,这些面源污染,使得水质进一步恶化。另外,动物的代谢物质也会加速兰绿藻的生长,使湖底呈厌氧状态,反过来又会使鱼虾因缺氧而死亡,腐烂的水生动物其蛋白质分解又使水质变臭,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3.人为的破坏也是导致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
例如:公园内一些钓鱼的游客,为了使鱼上钩,往往会预先投入大量的“鱼窝”,以期吸引鱼群上钩。这种富含蛋白质的,过量的“鱼窝”沉淀在湖底,又形成了水质恶化的污染源。再如,有些公园管理人员通过卖给游客鱼饵来达到创收的目的。好奇的游客就毫无节制地以投鱼饵来取乐,造成的后果是,鱼儿因撑食而死,多余的饵料和死鱼一起成为水质的污染源。4.设计的不合理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公园或小区中,由于设计的不科学,人工湖中经常会出现死角,而死角中的水由于缺乏流动,往往最容易恶化。各种污染物将会沉积在死角处,并慢慢地污染整个人工湖,这使得死角成为人工湖的一个内部污染源,因此,在一个人工湖中如果死角越多,水质恶化得越快。
5.地下水的污染
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如氮、磷、重金属离子等等)渗入了地下,污染了地下水。
6.蓝绿藻的入侵
蓝绿藻是景观水的头号公敌。由于蓝绿藻的孢子也可通过空气传播,因此它们可以落户于任何有水的地方。这种藻类繁殖速度极快,基本上每20分钟就可繁殖一代,而且藻类的繁殖生长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这样将会影响到各种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严重时,还会造成生水动植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部分鱼类吃了这种藻类都不能消化而死亡。
四、景观水处理方法
已有的景观水处理方法大致有生化技术、气浮技术、跌水曝气、过滤技术、动植物生态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等。目前工程上常见的方法包括:循环过滤法、化学药剂法、跌水曝气法、气浮法和生态系统净化法。
以下将从不同方面对此四种常用景观水净化技术进行详细比较。4.1治理效果
循环过滤法:依据物理原理,对景观水体中的杂质与水体进行分离,保持水质的清洁。此法通常会用投洒化学药剂,与水中污染物形成沉淀的方法作为辅助,形成一套治理景观水体方案。在工程实例中,这种方式对处理含有较多悬浮固体(SS)或泥沙的景观水体,效果尚好。使用中循环周期是决定治理效果的重要制约条件,一般如果循环周期小于48小时,即2天内循环过滤一遍,则水质较有保障,超过48小时则水质不易保证。如果水体面积较大,有时为了降低成本而不得不延长循环过滤周期至3~5天甚至更长,往往湖水水质不能保证。且该方法对有机物、藻类的抑制和处理效果不大,加入化学药剂易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因此一般循环过滤技术只适用于水体面积较小的景观喷泉水景中。
化学药剂法:依据化学原理,向水中投放化学药剂,主要为硝化细菌和絮凝剂,短期见效,但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以及鱼类的死亡,效果容易出现反复,常用会产生抗药性。
跌水曝气法:采用跌水曝气、喷泉或其他曝气装臵,向水体中充入氧气,增加水体溶解氧的含量,以达到水体净化目的。单纯曝气只可改善水体黑臭现象,对于抑制藻类、降解有机污染物、实现水质清澈并无明显处理效果,不是一个完整的治理工艺。
气浮生化法:气浮技术通过向水中加压充氧,产生微小气泡沾附在藻类颗粒和其他水体悬浮物上,并投加絮凝剂絮凝,使藻类颗粒和悬浮物浮至水面,然后用刮板刮去,实现治水目的。能将水中的藻类颗粒和固体悬浮物分离并有效地清除,同时增加水体溶解氧的含量。但对施工方的技术要求较高,生化是在水中加入生化填料,让水中的有机物得到有效分解,以此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同时气浮技术还要求水体循环。与循环过滤法一样,水处理循环周期也是决定治理效果的重要制约条件,如果循环周期过长,则效果不易保证。
生态系统净化法:将物理技术与微生物技术相结合,理念与技术更先进,相当于把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复制到水体中。采用微生物处理、循环、过滤等多项措施综合治理,从不同角度改善水质。在水中搭建适合微生物群落生长的系统,辅以循环流动,补充溶解氧,使有益微生物迅速繁殖,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分解,从而使水体在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而且施工难度较小,相比于传统生化法,适用范围广泛,反应面积更广,系统稳定,无需更换,耗电量低,长期保持清澈,可养鱼。4.2设计和实施
循环过滤法: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罐和循环水泵,并且铺设用以循环景观水的管路。此法需要在岸边陆地上建设机房,并沿湖岸或水底铺设给排水管网,需要预留机房用地和管网。实施时间一般1–2个月。
跌水曝气法:依靠水泵实现跌水曝气,或用喷泉曝气,设计与施工较易进行。
气浮加生化法: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气浮机和循环水泵,并且铺设用以循环景观水的管路。此法需要在岸边陆地上建设机房,并沿湖岸或水底铺设给排水管网,需要预留机房用地和管网。实施时间一般1–2个月,需专业技术人员安装。
生态系统净化法:只需将生态系统所需物品铺满池底,无需土建、给排水管线和机房,厚度不超过10cm,整体美观,设计与施工较易进行,无大型设备。
综上所述,我们设备所采用的方法是循环过滤法。通过设备处理后的水完全可以达到景观水的标准。但由于设备的产水量有限,不能够在48小时内循环整个水体一遍,导致处理后的水进入到原水体中又被快速的污染,使整个湖体无明显变化,成为处理景观水的败笔。
第二篇:景观水处理
景观水处理
为什么重庆涂山湖几千万元治理的湖水两个月就变臭?
据2011年03月27日工人日报报道,重庆涂山湖花了几千万元的钱治理的湖水两个月就变臭,报道原文如下:
重庆涂山湖治污遭质疑:花了几千万,只管两个月?
涂山湖:几千万治污只管两个月?
占地110亩的涂山湖,位于重庆南山镇街道联合村,上世纪90年代,这里还是当地居民游泳消夏的好地方,但随着城市发展,周边新建的小区和学校生活污水直排入湖,使得整个湖水受到污染,一到夏天便散发出浓浓的臭味。
“你闻闻,好臭啊,这湖今年1月才治理好,现在又臭起来了。”3月15日上午,65岁的何大妈一手提菜,一手捂鼻走过湖边。
“投入几千万元治理污水,怎么只管了两个月?”湖周围的居民议论纷纷。
涂山湖部分区域又现污染
治污未达到预期目标
据了解,在市民们的强烈反映下,去年重庆南岸区将涂山湖整治工程纳入该区民心工程之一,拟投入7000余万元进行整治。
南岸区环保局局长周永秋介绍,在湖岸两边修建了环湖管道,结束污水直排历史,将收集到的污水全部接入鸡冠石污水厂。然后把湖水抽干,清除受到污染的老淤泥,并在湖底洒了几百吨生石灰消毒,前后消毒3次。
当天,记者在现场看到,靠近黄桷垭一边的湖水,清澈见底,湖上白鹭纷飞。加上刚修好的休闲步道和草坪大树,让涂山湖郊野公园初显美丽。
然而,靠近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的涂山湖,却污水横流,又黑又臭。
靠近学校的桥下是一条新修好的环湖截污管道。管道连接着高山流水等居民小区的污水出口。管道附近,看得见有多股污水直排涂山湖,还有许多小股污水在慢慢渗透。污水染黑了一大片涂山湖水,水上漂着花花绿绿的垃圾,散发出阵阵臭味,与远处的休闲步道、喷泉、草坪、大树格格不入。
据了解,这根截污管是去年初才动工修建的,修管道时,工程方还对湖中淤泥进行了清理。
“今年1月,截污管道修好,很快,再也没有污水流入涂山湖了。新储湖水,清澈见底。我们好高兴哟,南山空气好,树多,以前的涂山湖又黑又臭,和南山环境不般配。这不,涂山湖变干净了,小区业委会准备在附近‘二外’桥下修一个锻炼场地。”家住附近的杨大妈说起涂山湖的治理,一脸笑容。
果然,“二外”桥下,是一大片推土机刚刚平整过的黄土。“这里要建半个蓝球场,那里是看台。这里要修乒乓台,那边是麻将室。”小区居民如数家珍。
“现在湖水变清了,大家都想在湖边锻炼身体。”
“谁知,不到两个月,这湖水又发黑变臭了,咋整的,大家都搞不清楚。”
小区居民七嘴八舌,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治污过程一直备受争议
涂山湖曾是重庆主城“肺叶”上污染最严重的湖泊,黄桷垭涂山湖综合整治工程没有完全挖走湖里的淤泥,而是用黄土和石灰掩埋。施工方的这种做法曾受到涂山湖周围居民的质疑,认为是在填湖。
“1958年的时候挖的这个湖,当时从山上的溶洞流水下来,很清澈,我是在湖边长大的。”今年72岁的钱大爷是在工地上负责安全的工作人员,也是黄桷垭的老居民。
但后来,很多居民在湖边洗衣服,有一些人在湖边建了养猪场、承包涂山湖养鱼,甚至有的居民乱倒污水,慢慢地涂山湖就成了黑漆漆的“臭水塘”了。钱大爷称,之前负责清淤、修排污管道的那家单位在去年夏天就撤走了,淤泥只清理了岸边的一些,一些淤泥用黄土掩埋后打上钢筋、压上大石头,目的是将地基铺平再在上面修公园的道路。“涂山湖的面积比以前小了,有的地方向湖中填了约10米长的泥土”。基本上湖面的四周都有不同距离的填盖。
陈女士在湖边住了好几年,她介绍,当时往湖里撒石灰的时候,她还去施工队上了几天班。湖中的淤泥确实有部分没有被清理运走。“涂山湖靠湖边公园的那一边运走了一些,但是靠住家这边和靠湖中位置的淤泥只是翻开后撒上石灰”。陈女士称,当时撒石灰时还很危险,淤泥承受不了人的重量,大家就在淤泥上搭木板往中间走。
重庆大学的一位岩土工程教授告诉记者,施工方的做法欠妥。首先,将湖中的淤泥翻开,再用黄土来掩盖,不仅导致湖面缩小,也没有解决到本质问题,因为半坡地下渗水,仍然会导致淤泥漏出,污染物仍可对湖内进行污染,应该将淤泥全部清走。
其次,用石灰来消毒湖中央淤泥也有问题,因为石灰与淤泥没有什么反应作用,石灰主要作用是吸水和杀菌,但淤泥内最重要的污染是泥土和粘土,另外,石灰过量还会影响今后湖内的水生植物、鱼类生长。如果考虑到喀斯特地貌,也可以用新鲜的土壤将淤泥清除部分夯实,而不是留住淤泥。
有关部门表示马上整改
南山管委会是新建的,在翠绿的山林中,显得非常优美。三楼若大的会议室,管委会副主任李京衡向记者介绍了涂山湖郊野公园综合整治工程。
2010年,把涂山湖打造成郊野公园,是南岸区政府提出的为民办实事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工程分为前期治污和后期建园两部分。为此,2010年初,区政府先期投入1500万元,治理涂山湖污水。
2011年1月,涂山湖治污工程结束后,马上开始后期建园。眼下,大树、草坪、休闲步道已经建好。
“14日,我带孩子到涂山湖玩耍,发现湖水又变脏了,还有点味道。15日一上班我们就在查找原因。这不,负责工程的同志都在现场查看呢。”李副主任说。
“我们肯定会查明原因,并马上整改。相信要不了多久,流入涂山湖的污水将重新被截流。到那时,我们会主动向记者通报的。”李副主任非常诚恳地说。
据了解,3月15日上午,重庆市检察院的人也来到涂山湖。“我们是得到市民对涂山湖二次污染的的投诉后才来的。这里面有没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和其他行为,我们将调查。”该市检察院的人对记者说。
3月18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涂山湖发现,原本肆意横流的污水停止了,但是截污管道附近依然有小股黑水渗出。湖面上的大型漂浮物已经被清理,湖水散发的臭气小了许多,不过依然浑黑。
看了这个报道,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河流湖泊等景观水的一些处理措施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花了七千多万元,湖水却只干净了两个月,这问题出在哪里呢?因为这种露天的水体,自净能力很低,即便没有污水排入,也会面临很多污染因素,比如:大气降尘、雨水地表径流带来的地表和土壤中的外来有机物和氮磷元素,水体自身不断衍生死亡的生物群落积累而成的有机物,夏季高温时太阳暴晒导致蓝藻大量爆发,以及部分偷排污水、垃圾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景观水体的恶化,就算把污水抽干净了,之后换了水,仍然面临着这些污染因素,所以这样并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会长久达到满意效果。就后面相关部门提出整改,仍然是进行截流,这样可能暂时性可以解决问题,但如果不从根本上处理,那以后还是得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们还是得从治污理念上来考虑这件事情。
这种情况在国内普遍存在,大多数地方对湖泊河流仍然采用的是截污、清淤、修堤岸等方式处理,这些措施很有必要,但只能算是处理的第一阶段,其仍然无法解决上述提到的污染问题,所以还需要第二阶段的处理措施。
纵观国际上相关治理技术,日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面临中国目前的问题,虽然污水处理率很高,流向河流湖泊的污水基本被截流,但河流湖泊等景观水的水质却没有彻底好转。从八十年代初,日本就开始实施对河流湖泊直接净化的治理,之后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推广,其直接净化的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其原理就是直接在水体内部构筑强大的生物净化系统,大量繁殖水中原有土著微生物来分解水中和底泥中有机污染物,随时净化水体,使景观水体保持强大的自净能力。这种方法可以真正保证水体清澈,达到可持续的净化,而且这种方法是直接在水体内部运行,不需要土建施工等,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投资费用。
因此考虑如何在景观湖体内部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很值得大家探讨深究。所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选择并实施以直接净化技术为核心的第二阶段治理措施势在必行。
第三篇:景观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内容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当人们身处所创造的环境时,这种环境就会给人带来相对应的空间感受。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开发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向外拓展。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交通网络大肆延伸,体态优美的现代建筑与追求几何构图的大广场高调列席。往昔的街道与广场,那个“步行者的天堂”已经一去不复返„„面对日趋冷漠的城市,人们开始思考:到底怎样的城市广场空间能够唤回人们心灵的停靠,唤回充满人情味的社会生活。而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参与者,更应对这一现状进行反思。事实上,城市冷漠的现象反映了多年来我们在城市空间人文环境营造方面的欠缺。眼下,重塑具有人情味的城市广场,恢复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传统日常生活的任务迫在眉睫。
传统的城市是以人与人的活动为尺度而逐步生长形成的,广场空间是宜人的,因此,在城市广场中保障居民休闲游憩交流的权利是有效控制城市空间冷漠化现象的必要途径。城市广场是构成城市形象和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它为城市生活提供的不仅是物质环境,还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社会和心理的环境。研究内容
对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研究已经相对活跃,但是如何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广场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以使其充分体现城市广场的应有属性,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滞后。广场是城市形态的一部分,是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宁波镇海这样的城市,当新的城市功能不断扩展和演变时,广场的形态和特征也逐渐发生转变。人文化的城市广场能体现镇海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风貌,增强城市与人的亲和力。镇海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需要从多专业、多角度关注与思考,博采众长,集思广益,使广场功能和城市景观和谐统一,确保镇海市民广场成为“塑造城市个性魅力”的亮点。通过有效建设市民广场景观,提升镇海城市空间环境,是回归人本主义的需求、城市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绿地系统建设和城市空间自然人文环境建设理论与实践完善的需要。2.1基地概况
2.1.1 区位分析
设计基地位于镇海新城北区,宁波中心城市北部商贸商务中心核心区的南面,市民广场占地40亩,位于和路以南、金华南路以西、东邑南路以东、箭港湖以北。基地拥有交通之便、地域土地之优势,市民广场的定位是成为镇海未来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为全面建设和综合开发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机遇和空间。
2.1.2 自然条件
气候:镇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3℃,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春季低温多雨,秋季多阴雨。年降水量1310至1370毫米。
水文: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288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48759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4130.72万立方米,人均水占有量1100立方米,箭港湖的水量较为充沛,水质较为优质。
风况:常风向西北,频率13.4%;次常风向东北,频率11.0%;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强风向东北。
植被:镇海丘陵地区主要现存植被多为次生类型,主要有石栎、青冈、苦槠、枫香、木荷、赤皮椆、红楠等,沿海平原竹林植被,常有香樟、木荷、杉木、毛竹。
2.2现存问题
2.2.1 基地空间整体散乱,缺乏人性化尺度
镇海市民广场的选址毗邻商务办公区、市民中心区、商业区和居住区,能为不同的人群服务,这里形成集散、休闲、观光、游憩及交流的绝佳场所,拥有开敞的空间同时也能享受到充足的阳光,但是规划地块的大面积空间可利用性高,利用率不足,广场空间整体散乱,划分不合理,且缺乏与周边用地的互动性。如市政大楼前的空间,设计时没有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造成尺度过大,小品与树木稀疏,形成空旷感并缺乏人情味,这样大尺度的硬质铺装是导致绿地率不足的主要原因。
2.2.2 功能过于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备
市民广场的功能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空间无视觉景观之美。广场的配套设施不能满足人们使用需求,例如照明设施配置不合理,造成局部的照明不足,铺装材料施工质量差引起耐久性低;缺乏为残疾人,老人等提供便利服务的无障碍设施,标识等必要的引导要素缺失。
2.2.3 缺乏个性与地域特色,对地方传统文化体现不够
市民广场缺乏了展示自身城市魅力的个性和特色,与镇海明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海防历史文化毫无关联,没有对当地历史文脉、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导致了广场缺乏生机与生命力,看上去空洞乏味。个性化的城市广场空间是一个综合考虑、悉心发现和踏实创作的结果,它的功能、地形、区位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都因地制宜,不以别地套用,充分体现自己作为独立的价值意义。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同时,协调当地文化环境等方面应着重考虑。
2.2.4 植物种类单调,配置不合理
广场的植物种类单一,数量偏少,常绿树和落叶树种的比例失衡;植物配置单调,唯色块是举,片面追求美观而忽视生态效益,以及造成的绿地率偏低;没有利用植物营造私密或半私密空间,围合感不强,这种形式会让游人容易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产生一种不安定的感觉,从而导致不愿意长时间的在市民广场游玩,降低了广场的内在吸引力。
2.3主要策略
2.3.1 采用新技术新形式,丰富城市广场设计手段
我们要改变传统城市广场建设思维的束缚,以新思维新科技为手段,使用新技术、新思路,建设更加丰富的城市广场空间。市民广场的绿地可以向着周围城市道路肌理渗透和延伸,景观设计形式应着重显现和展示镇海海防文化的特点。竖向与场地生态的设计可以使用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广场的总体地势由多种元素构成呈现与周边地形不一样的格局,作为视觉和生态过程的载体。
2.3.2 注重对历史文脉的继承及地方文化艺术特色的挖掘
市民广场景观设计应结合镇海民俗文化共同展示镇海城市风貌的多面性。为体现镇海的城市特色,对广场现状景观进行梳理,把周边区域的绿地和建筑结合并进行衔接,对城市历史文化进行提炼与升华,把镇海的地域文化、历史海防文化、工业文化融入到不同区段,在打造丰富多彩的市民广场景观的同时,以城市广场空间要素和主题思想来反应地域特征和人文精神,彰显镇海的城市文化特色。2.3.3 注重城市广场的可持续发展,提倡绿色设计
市民广场景观要建立在一个明确的规划理念下,要形成一个服务于周边社区的场所,能够为周围居民提供方便的休闲场所,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单一化的中心广场将逐渐消失,散布在城市各地方节点的多功能广场是未来建设的趋势,这样能更好避免了市民广场在功能上的单一性,多规模复合型的广场也方便人们的使用,避免了功能的限制,在充分利用城市昂贵的土地基础上走向复合式与立体化之路。
2.3.4加强广场内涵建设,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城市的主体,市民广场景观的设计只有以人为本,适应人的尺度、速度和舒适度,空间的活力才能充分展现来。广场公共开敞空间的设计应该面向城市公众,并尽量从为人“创造场所”出发,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和活动场所,满足居民的日常休闲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憩环境。通过一些有秩序的、规则的手法来塑造相对开敞的空间,使主要的活动场所无障碍,视野良好的区域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场所。但由于完全没有倚靠或遮挡的区域较少有人长时间停留,因此休息区域尽量朝向水景或者由植物进行遮挡或半围合,吸引人们就座并不受干扰。
市民广场需要创意和丰富的形式去表达展现,遵循城市所在的生态面貌出发,才能创造出一个人性化、富有活力而又不适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城市广场景观与城市绿地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城市景观,具有交通、景观、游憩、历史、文化、自然等多重价值,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景观营造,使之发挥保护生态环境、满足审美游憩需求、优化城市、拉动经济增长等多方面作用;城市广场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历经沧桑变化,具有更深刻的人文性,如何对城市广场空间人文环境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利用,从而高效的推动和增加地域性自然人文资源吸引力;市民广场易形成城市个性魅力的亮点,进而形成镇海的标志景观,当前的镇海市民广场存在诸多建设误区,及时探讨这一主题能引起更广泛、更深入的关注,发挥积极的参考作用。4 研究方法
对城市广场景观的研究应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考证相结合,综合运用文献查阅、归纳演绎、横向对比等科学方法,收集资料为基础,借鉴相关理论,形成对于典型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实例的分析和对比,从而完成研究内容。
4.1文献查阅,分项研究:广泛阅读相关学位论文、期刊、专著,收集广场景观相关资料,了解城市广场景观营造现阶段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城市广场景观的发展历程,对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作为研究的基础信息和指导建议。
4.2综合分析,横向对比:该课题属于交叉性比较强的研究课题,不仅仅涉及到景观学,还涉及到生态学、旅游学、艺术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借助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系统地对城市广场景观进行分析和研究。
4.3实地调研,总结归纳:在现场真实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观察、走访、拍照、测绘等具体方法,详细记录和深刻地认识设计基地的各方面信息。在案例对比分析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详细调研并形成合理的总结。
4.4提出理念,方案设计:从提升城市空间人文环境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国内外关于城市广场景观建设的先进理念,以助于更有效地探索具有区域指导意义的广场景观设计理念;调查分析镇海城市景观建设的大背景以及广场景观发展特点,总结市民广场景观发展趋势,进行创新性的完整方案设计,使其能够在镇海城市景观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总体安排与进度
1.第一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0月
查阅国内外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相关参考文献与典型案例,总结理论基础,并撰写文献综述。
2.第二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结合相关资料和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宁波镇海市民广场,完成开题报告。3.第三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
进一步完成对基地的调查、分析与整理,对基地现状及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调研,初步构思方案设计并确定设计理念。4.第四阶段:2015年3月—2015年5月
材料总结,完成方案设计,图纸排版,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参考文献
[1] 金莉, 赵之枫, 张建.当代小城镇街道和广场设计理念[J].小城镇建设, 2005,(5): 56-58.[2] 杨宇振.焦饰的欢颜: 全球流动空间中的中国城市美化[J].国外城市规划,2010, 25(1):33-43.
[3] 闫芳, 韩先亮, 郭洁.营造宜人的城市广场景观[J].山西建筑, 2008(3): 46-47.[4] 吕勤智, 曲广斌, 李烁等.城市政务中心区广场景观设计理念与方法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09(1): 190-191.[5] 闫整, 张军民, 崔东旭.城市广场用地构成与用地控制[J].城市规划汇刊, 2001(4):25-30.[6] 刘密谦, 贲焕玉.依托地理特点创造城镇空间———以青岛城阳区人民广场景观设计为例[J].小城镇建设, 2002(12): 44-45.[7] 王光新.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研究[D].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2007. [8] 张贺.城市商业步行街中心广场景观设计研究[D].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2013. [9] Benjamin H·Evans.A.I.A.Daylight in Architecture McGraw-Hill.Inc.New York, 1991.[10] Francis, Mark.Changing values for pubic spaces.Landscape Architecture.197l,(7).
第四篇:景观实习报告
假期实习报告
来欧雅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实习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在学校里学知识的时候总是老师往我的头脑里灌知识,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强烈的求知欲,当然这完全是我自己懒散的学习态度所决定的,也是由于这样的学习态度以致使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然而到这里实习后,的确使我的感触很大,公司员工的学习气氛特别浓无形中给我营造了一个自己求知的欲望。
在工作之余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学习,这种刻苦的精神特别让我敬佩。给我一种特别想融入他们其中的感觉。这将对我以后的人生路上一种很大的推进。只有坚持学习新的知识,才会使自己更加提高,而这里就有这样的气氛。同时这次实习也为我提供了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机会,让我从传统的被动授学转变为主动求学;从死记硬背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了领悟、创新和推断的能力。掌握自学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提高是终身受益的,我认为这难得的一个月让我真正懂得了工作和学习的基本规律。
在本次实习的一个月里,我深深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一点我觉得尤其重要,因为我觉得在任何一个团体,如果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那么一个团体就会显得乏气。因为团队就是精神之柱,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可见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所以我觉得发挥团队精神在具体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运用,可以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将书本上的东西与实际相结合,又向经验丰富的师傅请教了很多平时不明白的问题,获益不浅。同时也体验了整个工程项目的辛苦。
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经过这次实习,我的电脑操作技能熟练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简便实用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上都可以派上好的用场。当今社会,若想从事这个行业,不懂操作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是我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的一次尝试。我想,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建立自身的十年发展计划已迫在眉睫,不是吗?相信自己,成就未来。
(相关规范)
城市广场的设计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前期需收集以下基础资料:
(一)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详细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二)建设方及政府规划部门的倾向性意见、开发意向、前期资金投入和运作模式、后期管理办法;
(三)建设规划许可证批文及用地红线图;
(四)市域图及区域位置图;
(五)现状地形图;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植被现状:包括植物种类、位置等;道路现状:包括道路等级、路面质量;
(六)公共设施规模、分布;
(七)工程设施管网的现状、规划位置及规模容量;
(八)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
(九)各类建筑、环境工程造价等资料;
(十)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历史演变、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等);民风民俗(包括文化特色、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城市格局(选址、风水);建筑特色(包括街巷、民居、地方特色建筑材料等);地形地貌特色(包括山川、河流、湖泊等);植物种植特色(包括地方植物、特色种植方式、农业、灌溉方式)等资料;
1.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2.广场的环境应与所在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经周边的环境,街道,建筑物等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城市的活动中心。设计时要考虑到广场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领悟和理解,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广场。用适合该广场的表现形式将其表达。
3.丰富广场空间的类型和结构层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织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历史建筑,运用合理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周围建筑很好的融入广场环境中。广场空间的类型和层次可看作是广场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类型是对系统结构的完善,将有助解决广场使用多样性的需求。
丰富空间的结构层次,利用尺度、围合程度、地面质地等手法在广场整体中划分出主与从、公共与相对私密等不同的空间领域。在不同空间丰富空间边沿的状态。人的行为表明人在空间中倾向于寻找可依靠的边界,即“边界效应”。环境通过物质形式向人提供传达环境意义的线索。因此,在空间边沿的设计中,丰富其类型,提高人们选择的可能性,从而满足多样性的需求。
4.广场与周围建筑环境和交通组织上的协调统一城市广场的人流及车流 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有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和广场内部交通组织两部分组成。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上,要保证有城市各区域到广场的方便性。
在广场内部的交通组织上,考虑到人们参观,浏览交往及休闲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很好的组织人流车流,形成良好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机会。
5.标志物与可识别性标志物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广场的可识别性。这里要明确可识别性的含义。可识别性是易辩性和易明性的总和。因此,可识别性要求事物的独特性,针对城市广场来说,其可识别性将增强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
二、设计原则及设计重点
1.原则
o广场设计应在旧城总体规划指导下解决内外交通组织、风貌等问题,提升广场的功能和作用;
o尊重阳城旧城的历史风貌和旧城特色; o尊重与周围环境,交通组织的协调统一 2.重点 o功能定位; o交通组织; o空间层次。比例关系; o注重阳城城市特色,设计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得广场; o广场风貌及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的创造;
三、设计上采用以下几种手法:
(1)引入自然环境的手法,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水等自然环境。如生态绿化林,碧波皓月水景,沿街模纹绿化等。
(2)引入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轴线贯穿于两点之间,围绕轴线布置空间,虽然看不见,却强烈的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
(3)中式园林造景手法的引用,利用地形高差,空间环境运用对称,对景,虚实,呼应等手法。
小结
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城市整体设计的重要性。在任何一个环境设计中,整体的得失都比局部的好坏重要得多。城市广场设计虽然只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但他的规划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质量密不可分,所以在设计此广场的时候考虑了文章开始谈到当今城市广场在规划中存在的主要和常见的问题。尽量加以避免,基本认真地把握总规的要求和全面分析了广场所处的环境和地域历史文化特点。虽然多多少少还存在着问题,但用上述的思维和方法去处理问题。我想最终会做到城市整体性和环境的统一。也会使自己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之路上有长足的进步。
第五篇:景观实习报告
景观生态学
实习报告
系别:资源与环境系 专业:10级地理科学 姓名:崔小维 学号:20100803024 指导教师:郭会平
一、实践时间:
2012年5月13日
二、实践地点
石家庄汊河
三、实践路径
南高基公园—子龙大桥—汊河公园—冀之光
四、实践内容
(一)汊河现状
滹沱河是石家庄人的母亲河,既然是母亲河,顾名思义,在过去滹沱河的景观一定很优美。“雨季水势一望无际,旱季沙洲浅滩罗织,沿河渡口轻舟横渡,上下游则风帆相济。时至民国,河中船舶500有余,往来于正定高家营、深泽乘马等码头。晨曦夕照时,滹沱河泊船如龙、波光如鳞、灯火星流、往来吁号、行业繁多你、铺面林立、热闹非凡。河内鱼虾鳖蟹成群,水面天鹅鱼鹰游弋,两岸飞禽走兽栖息,河滨之地绿草繁茂、间杂牛羊„„”这是昔日有关滹沱河的记载。
可是近年来,滹沱河的环境却遭到了强烈的破坏。河道干涸断流,两岸土地沙化,植被树木稀疏,生物种类锐减,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一个丰水区域日趋向贫水区乃至荒水区发展,并已成为主要的风沙扬尘源地,沙尘量占石家庄城区总悬浮颗粒物的29%。由于滹沱河石家庄区段多年来未能纳入统一规划管理,设施匮乏,交通不便,建设无序,部分水源受到污染,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编制的《滹沱河石家庄市段生态开发整治工程总体规划》,经过多方论证通过了专家评审。综合环境、水文、地利、防洪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专家为滹沱河石家庄区段的整治开出了药方———在保护城市水源,满足防洪治沙要求的前提下,加强绿化、适度开发,将该地区建设成为省会北部的一道防风固沙屏障和集旅游、休闲、游憩等为一体的近郊休闲地。现在,滹沱河已经治理的初见成效。
(二)出现的问题
在滹沱河的建设规划中有优点也有不足,下文将对这些优点与不足进行分析。
1、这里先就汊河的景观连接度来进行研究。
景观连接度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结构连接度是指景观在空间结构特征上表现出来的连续性。它主要受需要研究的特定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关系的控制,可通过对景观要素图进行拓扑分析加以确定。功能连接度比结构连接度要复杂得多,它是指从景观要素的生态过程和功能关系为主要特征和指标反映的景观连续性。
河的西岸在景观连接度上就规划的就很到位,这里,河岸上放上了很多石头、泥土等自然事物,并且上面还有植物生长,使之与远方的自然景观混为一体,两者看上去比较和谐;而河的东岸在这一方面表现的则比较不足,河岸是用水泥砌成的,从水域部分直接就到了街道上,中间没有过渡部分,从生态系统角度看它组成的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
这里只从功能连接度来讲。在河的西岸,水域与周边的环境之间有一条生态过渡带。河的内部是水环境,里边的生物也是水生物;周边的陆地上的生物是陆生生物,而生态交错带上所生长的生物则是介于水生与陆生之间的过渡生物。这无疑是提高了生态系统的完整度,使系统内部要素能够进行可再生循环,能够进行完整的生态过程,对外界环境产生正的生态效应,而且也提高了生物的多样性。西岸由于没有生态交错带,使得水域与外界的连接就此中断,既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也失去了像西岸一样的生态功能。
2、关于湿地公园的建设。
在汊河与正定县的交界处新打造了一处湿地公园。与在此之前的其他公园相比,它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完全仿生态。在这个公园里,没有什么人文的建筑,乍一看去,跟自然景观非常相似,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为了体现景观异质性还人工建造了几座小山,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小山都是用工程建筑废料垃圾堆成的,然后在垃圾上附上土、栽上树,因为山体不是土和石头,使得山中有很多空隙,这也有利于树的生长。这些小山的堆建既提高了景观异质性,增加了美感,又处理了建筑垃圾,一石二鸟。
在湿地建设上也有不足。这个湿地公园是为了美化石家庄的,整治河道的,它的生态功能应该放在第一位。可是事实上,这一点做得明显不够。在这片湿地里的水不能是人工处理后的中水,必须得是上水、好水,所以得从岗黄水库调水,而这片水域面积也是相当的大,要将其填满得用很大体积的水库水才可以。石家庄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地区,耗费这么多的水库水无疑是一种浪费。还有,由于水域面积大,蒸发量也大,就得经常性的换水,提及换水,为题就又出来了。人们没有把水的生态功能放在第一位,不定期的放水,使得水域内的生态系统得不到完善。在别的地方,夏季的晚上可以听到蛙叫,而这里却听不到,原因就在于这里水位不定期变化,使得青蛙等两栖类无法在此生存。
(三)解决途径
生态环境的建设要尽可能的仿原生态,建立完整的生态结构,让其充分发挥生态功能,为外界环境提供正向的生态效应。如果将人的想法太多的注入其中,审美观倒是满足了,但是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却得不到满足。要维持它的面貌,花费的除了时间、精力,更多的是维护费用,这就给当地经济带来了负担。所以,尽量的仿原生态,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建到最好,这是所有景观规划的要求。
在建设中也要根据当地环境进行具体规划,尽量多的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不要无中生有,当地有什么就用什么,没有的东西就不要强用,拆了东墙补西墙永远不是上策。像汊河湿地公园就是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这样换来的将是无尽的投入,给经济建设带来负担。
五、小结
景观环境的建设需要美感,但更要注意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性,在规划的时候更多的考虑到生态因素,顺应其自然的发展,景观的设计才能达到完美,才是真正的景观设计。愿石家庄的景观规划在设计时更多的考虑这一点,将石家庄建设的更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