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景观调研报告格式综述
建筑功能:界定空间、遮景、提供私密性空间和创造系列景观等,简言之,即空间造型功能。
调节气候功能:遮荫、防风、调节温度和影响雨水的汇流等。
美学功能:强调主景、框景及美化其他设计元素,使其作为景观焦点或背景;另外,利用植被的色彩差别、质地等特点还可以形成小范围的特色,以提高景观的识别性,使景观更加人性化。
景观中的植被绿化设计,还应该注意其他一些事项:
与景观道路、广场有关的绿化形式有:中心绿岛、回车岛等;行道树;花钵、花树坛、树阵;两侧绿化。
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和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这不妨称之为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栖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城市绿地则要多几种绿化形式,才能减少人为的破坏。在车行道路,绿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车视距、转弯半径等要求。特别是不要沿路边种植浓密树丛,以防人穿行时刹车不及。要考虑把绿引伸到道路、广场的可能,相互交叉渗透,最为理想:使用点状路面,如旱汀步、间隔铺砌;使用空心砌块,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砖。波兰有种空心砖,可使绿地占铺砌面2/3以上。在道路、广场中嵌入花钵、花树坛、树阵
景观设计中的地形可以起到d作用
●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以至水中;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
●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景观用途,同时具有灌溉、抗旱、防灾作用。
●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
●组织景观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观
生态设计观念或结合自然的设计观念,已被设计者和研究者倡导了很长的时间,随着全球化带来的环境价值共享和高科技的工具支持,生态设计观必然有进一步的发展,可以将其概括为:
不仅考虑人如何有效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将设计作为完善大自然能量大循环的一个手段,充分体现地域自然生态的特征和运行机制;
尊重地域自然地理特征,设计中尽量避免对地形构造和地表机理的破坏,尤其是注意继承和保护地域传统中因自然地理特征而形成的特色景观;
从生命意义角度去开拓设计思路,既完善了人的生命,也尊重了自然的生命,体现了生命优于物质的主题;
通过设计重新认识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建构更好的生态伦理。
人性设计观
全球化是人类推动的,人类是世界的主体,是技术的掌握者、文化的继承者、自然的维护者。景观设计观念拓展的重要一方面即是完善人的生命意义,超越功能意义设计,进入到人性化设计。具体包括:
以人为本,设计中处处体现对人的关注和尊重,是期望的环境行为模式获得使用者的认同; 呼应现代人性意义,对人类生活空间与大自然的融合表示更多的支持;
与人类的多样性和发展性相符合,肯定形式的变化和内涵的多义性。
多元设计观
多元的景观发展要求景观设计强化地方性和多样性,以充分保留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来丰富全球景观资源。其观念具体包括:
根据地域中社会文化的构成脉络和特征,寻找地域传统的景观体现和发展机制;
以演进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地域的文化传统,将地域传统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与景观现实及未来发展相结合,使之获得持续的价值和生命力; 打破封闭的地域概念,结合全球文明的最新成果,用最新的技术和信息手段来诠释和再现古老文化的精神内涵;
力求反映更深的文化内涵与实质,弃绝标签式的符号表达
信息设计观
传统的景观设计集中于展示形态与空间,满足功能需求。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要求景观承载更多的信息,相应的景观设计必然集中于信息,体现时间优于空间的概念。其具体包括: 应对于信息处理,设置信息调节、疏导的空间,留有增容余地和弹性发展的场所; 为有效读取信息,更多提供一目了然、形象简洁、色彩夺目的形式,尤其是对符号标志系统的处理;
将信息技术融进设计理念和人的审美需求之中,在更高层次上与情感抒发融为一体; 创造互动景观,使景观应对于不同信息而变化,而不是固定地扮演某种角色,承载某种功能。
技术设计观
全球化时期的景观发展充分利用技术所提供的一切可能性,相应的设计观念也必然紧密结合技术。表现在:
体现技术理性,设计作为与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变化的回答,反思技术的优越性和潜在危险;
体现技术理性,反映技术与人类情感相融合的发展动态和技术审美观念的多样化趋势; 体现景观智能化趋势,创造有“感觉器官”的景观,使其如有生命的有机体般活性运转,良性循环;
尊重地域适宜技术所呈现的景观形式,将其转化为新的设计语言。篇二:景观调研报告
景 观 设 计
调 研 报 告
班级:10建设(2)班
姓名:赵文龙
学号:1032203234 一 导 言
调研时间:2012年7月2日
调研地点:上海绿城广场
调研方法:实地考察、上网、文字资料
考察内容:广场、小区,以及人流、交通、环境、停车等。
调研目的:了解广场、小区的设计、布局等。
二 基本情况介绍
绿城广场始建于1986年,1987年5月建成对外开放,规划占地面积近9公顷。广场位于中原路与嵩山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处,西靠市委市政府,地理位置优越。广场内建设有音乐喷泉、观礼台、雕塑等设施。配以大面积绿色草坪,花灌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宜人,是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集会、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绿城广场是位于上海某区的中心广场,也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上海的点睛之笔,是上海市一个面积较大且功能齐全的休息娱乐广场。
三 调研情况介绍
绿城广场的改建规划按照跨世纪、高起点的方针通过创造性规划设计与施工,造就了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感和开放性,服务功能完善,空间布局合理,景观环境优美的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绿城广场。规划占地16.25公顷,实际管理面积达12公顷。
广场硬化铺多样化,以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质感,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尺度来引导人们的活动界定活动区域。广场在原有巍巍嵩山,滔滔黄河两座雕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小品一组和园林绿地浑然一体,突出了中原文化的特色。
广场的绿化实行“点”、“线”、“面”、“乔”、“灌”、“草”相结合,尽力扩大绿化面积,体现绿城广场的主题和意境。植物配置根据不同功能区分,既种植整齐壮重、富序列感的规则形植物,又种植富于自然情趣的不规则形植物,既注意观赏性,又照顾市民的活动的需要,大面积草坪以波浪形构图增强其观赏性,花卉栽植以常绿为主兼顾四季景观,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色永驻。具体分析: 空间组织围绕广场东西主轴线和南北辅轴线展开,由东向西追求由实空间到虚空间、由下沉空间到凸起空间的转化,形成有抑有扬、有张有弛、有放有收的空间变化模式。广场空间在强化轴线序列感的同时,也注意小型半开敞、开敞空间的营造,丰富广场的空间构成。规划采用植被分隔、铺地界定、高差错落相结合的手法,将广场空间划分为六个功能特色各异的小型活动空间,并通过广场内部道路串联组织,使广场空间相互融合、渗透,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同时,规划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对广场周围建筑的空间布局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广场地区空间景观组织的统一有序。
广场西侧六座音乐喷泉以一个椭圆水体喷泉
为母体旋转180度,形成对称的音乐喷泉广场,为
广场的南北轴线,与东侧下沉式“广场”相呼应并
形成绿城广场东西主轴线。以达到垂直的轴线关系
增强广场空间构成的稳定感的目的;突出现代广场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特征;绿化组织采用宏观几何构
图与局部自然造园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体现绿城广
场“绿”的主题意境。
但不足之处是喷泉周围很少设置有游客座椅,所以导致游客们直接坐于喷泉 的周边高台上,既不美观又不安全。绿城广场是一面围合的广场,里面进行了 多种形式的空间分割,广场空间的分割主要是
底面通过高差或铺装的不同把广场分成若干
个空间,绿城广场也是利用布置下沉空间和铺
地材料、花纹的不同进行空间的分割的。绿城
广场内有多个下沉空间,其中一个大椭圆形的下沉空间是主空间,起着主导作用。这是个椭圆形的旱冰场,平时人们可以在里面滑旱冰,也可作为人们集会和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旱冰场边缘的台阶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场地,整个下沉空间是人流聚集最密集的地方。绿城广场的次空间以点、块状为主,其中点状空间一般是由植物、喷泉、水池等构成。
绿城广场的绿化用地有
草坪、水面、花卉、乔木、灌
木等组成,具有遮挡、划分、联结、导向的作用。如大片草
坪中种植小片的树木,起到划分空间、遮挡视线的作用,使得草坪不是一下子完全呈现在人们眼前,而是随着人的行走逐步展开空间,既起到了点缀大空间的作用,又吸引人们更深层次的进入;广场花卉并不只是摆设在那里,而是通过造型、式样来表现,既有了花卉的装点,又体现出趣味。绿城广场内的通道以曲线为主,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心理需要。
该广场的休息凳遍布了每一个角
落,不仅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市民休闲
娱乐的要求,还成为外地游客暂时停 靠和交流的平台,广场的坐凳也是形
式多样,有结合树木的围栏形式、有
独立设置的、有结合一些动物石雕设
置的以及舞台前的观演式的坐凳。分
别为市民提供了集体自由交流、小群
为了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的需求,广场内设有售货亭、报刊亭等服务设施,是广场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市民的不同需求,所以该广场的这些设计比较人性化。
广场的边缘地带大量的运用了绿篱,接着是大面积的绿化带,这样不仅为广场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绿色背景,而且对周围的噪音也有很好的隔绝作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环境。
丰富、精致的景观离不开一些建筑小品等的布置,包括座椅、垃圾筒、路标等,绿城广场在小品的布置中将
座椅和树池、指示牌结合塑、喷泉、小品是点缀广
意蕴。
绿城广场为周围居民和游人提供了日常活动的可组合的设施整体设计,如形成统一的小品形象。雕场的饰品,增添广场的文化空间。照明的设计为其营造出夜间多彩的景观意象,白天是广场的立体景点之一,晚上更加发挥其作用到了极致;当然,喷泉的灯光设计也是该广场的亮点之一。
四 调研归纳总结 绿城广场有着大面积的空地广场,所以在此滑旱冰、放风筝??的市民很多,在此同时,广场的绿化也是工作人员精心设计的,在保有大面积空地广场的同时也不失绿化的设计,为人们带来欢乐、安逸。城市广场是市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摆设在城市中的一幅画让人观赏,它必须融入市民的生活,因此广场的设计应该召唤人性和公共性,绿城广场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把广场的功能、地方艺术文化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为市民创造了环境优美的、舒适的娱乐休闲广场,使处在闹市的市民有了一块宁静纯净的好去处。篇三:园林景观调查报告怎么写
园林景观调查报告怎么写
看你是写总体规划调查报告,还是写局部空间设计调查报告。总体规划的话应该从校园整体规划设计的角度来写,包括学校的区位、周边环境、历史沿革、功能分区、交通规划、竖向分析、绿地系统、各种规划指标等等,对以上进行分析说明,得出一些自己的结论。如果是局部空间设计的话,可以从其功能、流线、竖向、尺度、空间主题、视线、材质、小品、植物以及使用者对其的评价等等
谈谈所见所闻嘛。然后总结一下个植物的特点,分析现代景观和植物的搭配。最后成交报告
园林景观艺术开题报告—公园植物景观调查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2.1.1、研究对象:湖州市城仁皇山公园植物景观 2.1.2、研究的问题:
1、湖州仁皇山公园现有植被的应用情况(种类、数量、用于何处等)
2、湖州仁皇山公园内植物景观对该空间环境影响的情况
3、湖州仁皇山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现有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4、为其他荒地复绿工程的植物景观设计给出新的建议和方向 2.2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调查和查阅国内外文献,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国内外废弃工业园区改建的植物景观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资料收集:对仁皇山公园内的现状资料进行收集
3、现场调查: 采集植物标本,对景观和整体拍照记录测量等,整理归类
4、案例借鉴:通过对多个典型的案例的分析研究,总结其优缺点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
三、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3.1研究条件
1、交通便利,实习期间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可对其进行现状调查。
2、相关的资料比较齐全,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能方便及时与导师取得联系并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请教。3.2可能存在的问题
1、由于对类似的废弃工业地改建园区从未进行过调查,所以要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和比较存在一定难度
2、实践经验的缺乏和专业知识的欠缺不充足。3.3措施
1、利用图书馆、数据库、搜索引擎广泛查找相关材料,分析研究
2、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分析研究
3、更多的实地调查记录、草绘、调查、访问、拍摄等手段来获得更为详尽的资料、4、讨论、归纳、总结,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帮助,并与同学们一起探讨研究,以此获得更多宝贵的经验与建议
四、预期的结果和创新点 4.1预期的结果
1、总结出湖州市仁皇山公园内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2、分析并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3、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适用于废弃工业地所改建的园区植物景观设计的新方向和新前景;
4、本文能为其他同性质的改建园的植物景观的研究提供经验及借鉴; 4.2课题产生的创新点
五、研究工作进度安排
研究论文各阶
段 进度
1、查阅文献资料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外文翻
译 2011.11.20——2010.12.15
2、为调查做准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数据的采
集 2011.12.1——2012.3.15
3、中期考核与论文撰
写 2012.3.15——2012.4.15
4、论文修改、定
稿 2012.4.15——2012.4.25
5、联系指导教师,对论文进行修改、完成论文,准备答
辩 2012.4.12——2012.5.15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刘晓明.风景过程主义之父-美国风景园林大师乔治哈格里夫斯[j].中国园林,2001(03):56-59 [2]王向荣.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 拉茨的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1.(2):50-53 [3]陈隽隽.德国工业遗迹改造的启示-以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为例.景观中国网.[4]俞孔坚,庞伟.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2(8):47-53 [5]王向荣,林菁.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j].中国园林,2003(1):4-11 [6]赵晓英,孙成权.恢复生态学及其发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8,13(5):474-480 [7] [8] [9] [10] [11] [12] david s.mackenzie.prrennial.ground covers[m].timber press,portland,oregon,1997篇四:景观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一、调研时间:2013年9月23日
二、调研地点:合肥天鹅湖政务区
三、调研课程:景观规划设计原理
四、调研目的: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人们对环境的整体性也越来越关注,而景观规划作为整体环境有机构成的重要因素,与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老师带着班级同学去天鹅湖进行调研是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时对周边景观进行参观和分析,来加强我们对景观规划的认识,感受景观设计在环境中的意义。并且通过老师在对天鹅湖周边景观设计的分析和讲解,使我们对天鹅湖的文化背景、环境背景和景观设计主题更加了解。也加深我们对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这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五、天鹅湖景观作品分析: 天鹅湖景观设计目的是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的自然条件、特色景观和绿化基础,根据当地气候生态特点和用地的土壤条件,结合立地环境做适当改造,选择适生的绿化材料,并在基调统一的前提下,做到布局形式、绿化选材的多样性。从而创造一个怡人的公园景观。地面铺装类:
左图这是调研过程中看到的一种地砖,色彩丰富,自然朴实,在天鹅湖很吸引人眼球。经过老师介绍这是
透水砖。它的材质为普通碎石的多孔混凝土材料经压制
成形,用于一般街区人行步道、广场,是一般化铺装的产品。此砖在铺设时候砖于砖之间预留了2毫米的缝
隙。这样下雨时雨水会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地下。具
有保持地面的透水性、保湿性,防滑、高强度、抗寒、耐风化、降噪、吸 音等特点。
右图也是天鹅湖地面铺设砖体的一种类
型。此砖石是人工制造,用机器打造成表面的那种短条纹,人走在上面有种高低起伏、凹凸
不平的感觉。此砖石颜色和样式都统一,在天
鹅湖景观设计中有大面积的使用,很有特色。
左图是大理石铺设,利用不通颜色、不同形
状的大理石拼凑成一个样式出来给人焕然一新的环境空间感。人为的用机器裁隔成正方形和
长方形,再利用冷暖色对比进行铺设,设计独
具匠心,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划分空间和道路 指向性作用。
左图所示的地面铺设的是防腐木,经老师介绍,这
种木质材料比较高档,并且防腐木铺设时都用膨胀螺丝
把龙骨固定在地面上,然后铁膨胀管应涂刷防锈漆,然
后再铺设防腐木。防腐木铺设自然、环保、安全,易于
涂料及着色,根据设计要求,能达到美轮美奂的效果。
能满足各种设计要求,易于各种的园艺景观精品的防腐
木制作。它还满足户外各种气候环境中使用15-50年以
上不变,所以对后期减少了人工处理。
植被景观区:
左图所示的植物胶夹竹桃,这种 植物开花非常好看,而且颜色好几
种,美化环境作用明显,只是老师介
绍时候说此植物有毒,所以要避免去
碰它。但是它种植起来人工费用较
小,在景观设计里还是很常用的。
上面两张图片所示的是一种叫石楠的景观
植被。这个植物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天鹅湖调研时候听到老师介绍时候说它的名字觉得很好听。从名字中石字就能感觉它应该是一种很耐旱的植物,果然,老师介绍说不仅耐寒耐旱,而且它性喜光,亦能耐阴。石楠树冠圆整,叶片光绿,初春嫩叶紫红,春末白花点点,秋日红果累累,极富观赏价值,是著名的绿化树种,它种植在公园具有抗烟尘和有毒气体,且具隔音功能。可谓是价值多多。
左图照片显示的是荣众所周知的月季花。公
园里主要景观植被的颜色都是绿色,月季花盛开
时候给整个环境带来生机,它不仅颜色好看,还
有香味,我和大众一样称它为中国的玫瑰花。老
师介绍月季花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
求不严格,但以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微带酸
性沙壤土最好。所以在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利用。
右图老师介绍说称作葱兰,在我们学校里
面都有大量的种植,开白色小花成片的,很好看。
在天鹅湖调研时候也看到很多。顾名思义它的叶
子像葱,葱一样的清秀碧绿,葱一样的亭亭玉立。
相貌平平的它在人们眼里与草没有什么两样,只
有当花季来临它静静绽放的时候,令所有见到它的人为之动容,为之惊呼。翠绿而花洁白,植株
低矮整齐,花朵繁多,花期长,盆栽装点几案亦
很雅致。老师介绍它虽然喜光,但却耐半阴,如
果光线太强,很容易将其晒坏,不利于其生长发
育。所以之前合肥天气很炎热时候好多都枯萎
了。
六、调研总结:
此次调研中老师介绍的远不止这些,我挑选了几个有特点的进行介绍,也巩固下自己在调研过程中学习到的东西和心得,也让我对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这门课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此次对合肥天鹅湖景观设计的调研,我深深的感受到好的景观设计在现代生活里的重要性。这些别具匠心设计的存在,给公园内的每一处都增添了一种味道。表现的生动似乎周围环境都充满了活跃的气氛。此外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体会到景观的设计要以周围环境为背景,其存在要能够与环境融为一体。所以在今后设计过程中要学会如何去分析每种植被,懂得这植被被设计在此的理由是什么,又要如何去体现与表达,如何让各种植被以及地面铺装设计放入到环境内可以与空间达到一种相辅相成的效果。
指导老师:
姓 名:
班 级:
学 号:篇五:2011景观调研报告 ***商业街(厂区)景观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 :
调研地点 :
调研目的 : 调研过程 :
调研内容 :
一、确定主题,项目位置、商业环境 ? 定位主题—— ? 分析项目概况:
? 分析商业环境
二、对环境调查研究——景观特征的把握和景观资源的提取 ? 1.自然条件: 日照、气温、降水、风向等天文资料。? 2.地形地貌: 坡度、面积、地势等。? 3.周边环境:调查周边的主要景观,? 4.周边居民:人口数量、文化修养、社会背景、生活习惯等。? 5.了解该地的历史、人文情况、文化古迹、历史传统、民俗习惯等。
三 现场勘测
? 通过观察现场,用草图标出基地的具体位置、具体尺寸、地势等基本资
料。
四 初步定位设计分析(景观规划与构思)—— ? 设计理念
? 规划风格(规划结构与总体布局)? 空间布局与功能组织
一.景观总体分析
二.各入口处及广场分析
三.水体分析
四.绿化和植物分析
五.铺装景观分析
六.景观小品及其他设施分析等
五 总结
寻求新景观与原有景观的协调、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分析 1— 统一。
第二篇:2011景观调研报告
***商业街(厂区)景观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 :
调研地点 :
调研目的 :
调研过程 :
调研内容 :
一、确定主题,项目位置、商业环境
定位主题——
分析项目概况:
分析商业环境
二、对环境调查研究——景观特征的把握和景观资源的提取
1.自然条件: 日照、气温、降水、风向等天文资料。
2.地形地貌: 坡度、面积、地势等。
3.周边环境:调查周边的主要景观, 4.周边居民:人口数量、文化修养、社会背景、生活习惯等。
5.了解该地的历史、人文情况、文化古迹、历史传统、民俗习惯等。
三现场勘测
通过观察现场,用草图标出基地的具体位置、具体尺寸、地势等基本资
料。
四初步定位设计分析(景观规划与构思)——
设计理念
规划风格(规划结构与总体布局)
空间布局与功能组织
一.景观总体分析
二.各入口处及广场分析
三.水体分析
四.绿化和植物分析
五.铺装景观分析
六.景观小品及其他设施分析等
五总结
寻求新景观与原有景观的协调、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分析1—统一。—
第三篇:景观场地调研报告
景观场地调研报告
地点: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博物馆的正门所对的就是右上图这条依水的房屋建筑,所对之处正好是可以下至河边的阶梯,视野更开阔。左上图则是苏州博物馆门前的道路,苏州博物馆的外立面建筑风格与周围的建筑相映成趣,不难发现,这条道路上的路灯的设计风格也同苏州博物馆以及周围的建筑风格相映衬。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为三块,第一块中央部分,由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构成;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而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旁边就是忠王府。新馆分为两层,一层地下,一层地上,这样的建筑方式使得馆内内部建筑面积增大,但从建筑的外立面看起来又和旁边的忠王府以及周围的建筑合为一体,不打破原有的建筑风格,并且又用现代的设计方式巧妙地将其和四周的建筑相结合。
走进大门和中央大厅,苏州博物馆的新馆内部建筑风格既延续了苏州古建筑的基本特点,又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善。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苏州传统的飞檐翘角的坡顶景观,在新馆的屋顶设计上演化成了另一种几何形态,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互映衬,很好的将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相结合,让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让参观者在馆内参观的同时仍像置身庭院之中没有压迫感,反而更加的心旷神怡。而古建筑中的木梁和木椽构架在新馆的设计中全都被开方式的钢结构,和类似于百叶窗的遮阳片所取代,这样的设计既保留了传统的风格特色,又将其赋予另一种设计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并且也很好的将自然光引入展厅当中,使馆内光线更为柔和。
接下来就是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主庭院,主庭院的东、南、西三个面都由新馆的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这一处的景正好从大厅通往下层展厅的廊中的窗户中展示出来,不仅和
正对大门的景相呼应,同时也是从另一个视角观赏主庭院,这样的同时,也将廊中单调的白墙增加了一抹色彩,像一幅挂在墙上的画。
走到长廊的尽头是这一处人工水景,这一处的人工水景的小瀑布荷花池,荷花池上端是玻璃屋顶,下端是人工水景,这一处室内水景将自然光线与人工造景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悬臂扶梯的外围也采用了透明的玻璃材质,使参观者的视角更加的完整,浑然一体。
这一处仍然是运用开放式钢结构和遮阳片塑造的坡顶景观,这样的设计也给人一种递进感,引导参观者。同时,这样的遮阳片阳光下影子映在墙上,同样也衍生了另一个独特的视角,给白墙添色。
接下来就是不同的展厅,每个不同的展厅运用了不同的颜色搭配和不同的展示柜。每个展厅的主题标识都是简单的白底黑字的搭配,进入不同展厅就能发现每个展厅根据展厅的主题有不同的颜色搭配,同的展示柜,这些展厅的搭配与安排,给参观者一种新鲜感,和一种融入主题的氛围感。例如,服装展示的纯白色两面玻璃的展示柜,等等。
馆中随处可见的借景手法,用窗外的景,用阳光照射留下的影子等等。这样的方法既将封闭的馆内变的更加生动,也给参观者带来一种舒适感。设计师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也反复用到的传统的造园手法,借景。同时遮阳片在遮阳的同时并未将所有阳光全部遮住,而是让适当的自然光照进室内,不仅加强了室内的通透感,同时,也提升了室内的温度,让参观者感到更加的舒适。
这一部分是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
从新馆的通道就能直接走到紧挨着的忠王府,忠王府作为新馆的一部分,其外观以及地形地势都与新馆相呼应,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
这是在馆内的一个休息区域,此处的设计运用了自然的爬藤,和铁艺的座椅,上方的栏架和植物很好的风的延伸。忠王府则最原始的建筑风格,一边是飞檐翘角,一边是几形式的坡顶,一边是青石板铺装,一边更多的运用到了大理石突出纹理感。忠王府的铺装样式更为丰富,鹅卵石,青石,不同材质不同的铺装样式。
门窗上的雕花和新馆的大理石铺装形成对比,一新一旧相结合,相呼应。
这是一些利用到自然地形的地方,用自然的地形做一个过渡,与水景植物相结合。
忠王府中的植物配植更加突出层次感,以墙为背景,更多的是整片的绿化,而新馆中更多的是单棵植物的花坛,盆景等等。
在新馆的设计中,主庭院的排水口较多。而忠王府中,排水系统并不完善,其次,设计中大部分地方也考虑到了气候条件,新馆的遮阳板,透光性强,同时,新馆中玻璃材质运用的很多,室外景大都用透明玻璃与室内相隔,较好的解决了气候的问题。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不仅是在于陈列展示,从其外观到其内部结构都考虑到了其所处的地形位置,使一个现代的建筑和其紧邻着的忠王府,拙政园相协调。其外部也大都使用黑白色调,白色粉墙,外立面高度也和忠王府相协调呼应,并不显其突兀,馆内铺装也大都采用最简洁的青石铺装,人在馆内走路的声音并不会很大,符合博物馆内安静的氛围。而忠王府的铺装则恢复了其古建筑特色的一些铺装,在园中漫步应和着鸟叫与树的沙沙声。
同时这样的设计分配也很好的进行了功能上的分工,博物馆新馆内更多的是展柜等,而忠王府更多的展示的是家具,或大件的雕花门窗等无需特别注重保存的展示品,也使参观者更加融入其中。
第四篇:道路景观调研报告
成绩________
长沙市韶山路道路景观调研报告
学 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姓 名:何云志
班 级:___ 建工一班 _ _ ___ 学 号:___ 20131977 _ _ ___ 指导教师:___尹鹏__ __________
2016年10月10日
前言
长沙,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全国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京广铁路,沪昆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都相交于长沙;京广铁路经长沙连通南北地区,沪昆铁路经长沙连通东西部,那么称长沙为为“生命站”也不为过。既然长沙作为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那么其城市交通也理所应当的发达!长沙市的交通命脉之一——韶山路,全线近20公里长,分为韶山北路、韶山中路和韶山南路三段,有长沙市“南北交通大动脉”之称。2006年长沙市政府又决定将韶山路继续向南延伸2.8公里,该路段又被人们称为“新韶山路”。
此次主要是针对韶山路的道路景观的调研,旨在了解其道路的布局,利用所学知识深入剖析其景观、车道组成、交通状况及排水设施等,更加深刻地了解所学知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正文
一·道路概况
韶山路,设计为沥青柏油路,双向八车道,左右各有一大型客车专用道,路幅宽60m,主车道外各有一条非机动车道,中间是绿化隔离带,连接着汽车南站,火车站,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除此之外,从商贸业布局来看,从鸿铭中心开始,东塘、雨花亭、香樟路口、井湾子、红星大市场、汽车南站,数个商业节点以韶山路为轴由北往南依次排开,实现了将商业由城市中心向南城的过渡。其中,东塘商圈、红星商圈尤为被关注。在雨花区政府的构想中,韶山路上当下最老牌财富中心——东塘商圈,规划之大,业态之全,兼容性之强,是城南唯一能与“五一商圈”比肩的核心商圈。红星商圈的核心部位是以韶山路和湘府路交会处为中心的,这里也是雨花区最接近省府板块的区域,也是雨花区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前沿地段。韶山路两侧设有数座高等学府,如中南大学铁道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女子大学等。由此可以看出,韶山路是多么的重要而繁忙!
二·道路设计理念
1、安全性理念
体现为以运行速度代替设计时速、注重路段的衔接和曲线组合、中央分隔 1 带、标志标线的合理设置、道路渠化和人行道中合理的盲道设置。
2、舒适性理念
人们衡量城市道路的好坏标准,已经已过去的“宽阔平坦”变化到“畅、洁、适、美”下。此道路以人为本,做到了符合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要求,避免感觉上的单调,而产生的视觉疲劳。
3、景观性理念
满足安全、快速、舒适、经济的使用功能,因地制宜,完美的结合。三·景观设计
1、道路景观及布局
主干道的分隔带以及路内侧绿化带为主要景观,中心景观高起,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采用隔离带相分离,使城市道路辅以大量的绿化,形成良好的视觉环境。主干道相对于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低一些,使人在非机动车道上行走较安全,不受机动车冲上来的威胁。主干道两侧设置了双向灯,采用双侧对称布置,灯杆置于绿化隔离带中,路灯杆间距离为10米左右。双侧的树与路灯间隔相当、均衡,交替布局在和谐统一中产生变化,给人一种视觉美,不会让人产生零乱的视觉疲劳,如图(1),(2)
道路设计的公交站也颇为合理,公交站站台向里面凹进去一个行车道,这使得公交车在停车上下客的时候不会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如图2
图1 由南向北主干道 图2 由北向南主干道
2、道路景观选用材质
马路表面材质为沥青,道路绿化带路缘石为砖砌护栏,上面铺有大理石;主干道两侧铺设大理石,显得比较高大上;非机动车道也是以沥青为主,隔段距离铺设带条纹的地砖。整体色彩以灰色为主,而非机动车道以深红色为主,地面嵌有黄色的地砖,显得色彩不是那么单调,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整条道路。
四·交通状况及车流量
1、交通状况
以韶山南路——香樟路路口为调查对象。韶山南路-香樟路交叉口由城市主干路韶山南路和香樟路相交形成的平面T型交叉口,位于长沙市区东南部南二环外侧,但又紧邻南二环,周边分布有较多高校、居住小区及部分商业。交叉口北侧道路延接南二环桔园立交桥,其间布有中南大学铁道学院、长沙市中心医院等。交叉口东侧香樟路上布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同时通往长沙南站。交叉口南侧道路上布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红星商圈、长沙汽车南站等。该路口附近布有六个公交站,加上不顾是去火车站还是高铁站,亦或是汽车南站和北站,都必须经过这个路口,由此可知,该路口交通量是非常大的。平时韶山路不是很堵,也算是交通正常,但是一到上下班高峰时期就会显得特别的拥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如果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苦不堪言,进城的主干道,连接长沙的南北交通命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血管堵塞”。那么该路口作为该“血管命脉”拐弯口,交通量的汇集使得原本就堵塞的路口就更加雪上加霜。
2、解决问题的建议
(1)加强管理,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经观察,有部分车辆不按照交通标志,交通灯等随意乱行,有的跨界行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首先要从交通管理者方面下手,强化管理,加大对协管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能力,让他们严格执行自己的职责,指挥行人,非机动车通过交叉口,减少冲突,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处罚。
(2)调整公交站距
经过观察,该道路上的公交线路特别多,站点距离也是很相近,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拥堵;现在随着其它道路的建成开通,可以把一些公交线路改走新开通的道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韶山南路的交通压力,起到分流的作用。
(3)提高参与者的素质
行人在交通拥堵中产生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他们的交通意识比较薄弱,3 虽有行人过街横道,绿灯行走的时间也充足,依然有人不按交通信号灯乱闯,造成潜在危险。对于驾驶员来说,有些不愿意等候长时间,就存在个别车辆乱闯现象,而且虽然有明显的车道分界线,但是一些车辆不按车道乱行,因此参与者素质的高低对交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图3 红色沥青路面及黄色地砖 图4 通过地下通道缓解路口拥堵
图5 韶山南路——香樟路路口,车流量很大 图6 地下通道排水口
五·排水设施及排水状况
韶山路作为长沙的南北交通要道,总的来说,其排水设施比较勉强的。主干道双侧相对低一点,用来引导雨水至排水口,由明排转入到暗排,设计的合理。但是有一些相对低洼的路段排水设施不够充足,一到七八月份的暴雨时期,雨水就不能很快的排出去,很容易积水严重,从而影响交通。加上排水口较小,很容易被树叶等一些杂物堵塞,从而造成排水不顺畅,也容易引起积水想象。人行地下通道地势低洼,其排水措施相对来说比较简陋,排水沟也比较潜;假如流水太多,变得湍急,很容易把杂物冲到排水沟而造成堵塞,这样水就非常容易没过排水沟,然后造成地下通道严重积水了,进而影响了道路的表面交通。
结论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建设园林化的道路应采取大手笔、大色块的绿化手法,主要道路绿化带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
除此之外,还需要很好的规划道路的交通线路,限制一些车俩的行驶,多建设其它干道用来辅助主干道,很好的起到分流车流量作用,这样可以很好的缓解一些拥堵想象。至于排水设施,就要考虑当地的降雨量及一些人为因素,在建设道路之前就得很好的规划好,设计好其最大的排水量,以便在雨季很好的排水,避免积水。
第五篇:小区公园景观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调研地点:郑州市绿城广场 1.绿城广场概况
绿城广场是郑州市的中心广场,也是郑州西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绿城郑州的点睛之笔,是郑州市一个面积较大且功能齐全的休息娱乐广场。绿城广场始建于1986年,1987年5月建成对外开放,规划占地面积近9公顷。广场位于中原路与嵩山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处,西靠市委市政府,地理位置优越。广场内建设有音乐喷泉、观礼台、雕塑等设施。配以大面积绿色草坪,花灌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宜人,是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集会、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2.空间组合和组织
空间组织围绕广场东西主轴线和南北轴线展开,由东向西追求由实空间到虚空间,由下沉空间到凸起空间的转化,形成有抑有扬,有张有弛,有放有收的空间变化模式。广场空间在强化轴线序列感的同时,也注意小型半开敞,开敞空间的营造,丰富广场的空间构成。规划采用植被分隔,铺地界定,高差错落相结合的手法,将广场空间划分为六个功能特色各异的小型活动空间,并通过广场内部道路串联组织,使广场空间相互融合,渗透,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同时,规划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对广场周围建筑的空间布局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广场地区空间景观组织的统一有序。
绿城广场是一面围合的广场,里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空间分割,对二次空间进行组织,如设置了一些下沉空间,点状空间,块状空间等。广场空间的分割主要是底面通过高差或铺装的不同把广场分成若干个空间,绿城广场也是利用布置下沉空间和铺地材料,花纹的不同进行空间的分割。绿城广场内有多个下沉空间,其中一个大椭圆形的下沉空间是主空间,起着主导作用。这是个椭圆形的旱冰场,也可作为人们集会和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旱冰场边缘的台阶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场地,整个下沉空间是人流聚集最密集的地方。绿城广场的次空间以点,块状为主,其中点状空间一般是由植物(如植物立面造型,枝叶覆盖等),喷泉,水池等构成,块状空间由铺地,草坪等构成。3.用地构成 广场用地按使用功能和外观特征划分为铺装场地,绿化用地,通道,附属建筑用地。绿城广场的铺装场地比较简单,面积较大,有椭圆形铺装场地,方形铺装场地和不规则形状的铺装场地,是人流集中的场所。
绿城广场的绿化用地有草坪,水面,花卉,乔木,灌木等组成,具有遮挡,划分,联结,导向的作用。如大片草坪中种植小片的树木,起到划分空间,遮挡视线的作用,使得草坪不是一下子完全呈现在人们眼前,而是随着人的行走逐步展开空间,既起到了点缀大空间的作用,又吸引人们更深层次的进入;而大片草坪中孤植的树木,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吸引人们逐渐向它靠近,起到导向的作用。广场内绿地有可进入性绿地和封闭性绿地,封闭性绿地满足人们远距离观赏的需要,可进入性绿地满足人们近距离亲近自然的需要。4.广场的铺底和材料
铺底处理的惊喜考究程度直接影响到广场的整体景观效果。在现代环境设计中,需要铺地在外观,色彩以及质感方面有所变化,以反映其功能的区别,如用于引导步行路线还是鼓励人驻留。越重要的地段,其处理越需要精细。在绿城广场的设计中,地面色彩与整体环境在统一中求变化,大面积以灰色系瓷砖铺设,通过材料冷暖明暗的不同形成具有丰富节奏的地面形式。
广场的铺底和材料主要用来对广场的功能划分和引导市民。广场的铺装变化,绿化和地面的高差将其分割成不同功能的空间,将广场和人行道划分开来,但同时又不会再视觉上和功能上阻碍人们对广场的接近。
5.植物设计
在进行广场设计中运用的是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如乔木,花卉,草坪,动物,巧妙的结合达到了柔化空间的效果。
绿城广场内种植了大型树木和大面积水景的。为了给广场带来更多的绿色,大体采用在局部区块上布置了乔木及花,草相配的手法以形成不同形态的绿化体系。配合树池,花钵丰富了空间景观,柔化了大量的硬地铺装给人带来的冰冷。
广场的边缘地带大量的运用了绿篱,接着是大面积的绿化带,这样不仅为广场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绿色背景,而且对周围的噪音也有很好的隔绝作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安逸的环境。
6.结语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明白了城市广场是市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摆设在城市中的一幅画让人观赏,它必须融入市民的生活,因此广场的设计应该召唤人性和公共性,绿城广场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把广场的功能,地方艺术文化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为市民创造了环境优美的,舒适的娱乐休闲广场,使处在闹市的市民有了一块宁静纯净的好去处。
调研地点:郑州市阿卡迪亚居住小区 1.概况
阿卡迪亚项目由浙江中义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位于郑东新区金水东路与黄河东路交界处,坐落在整治一新的熊耳河南岸,紧邻郑东新区CBD(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占地面积260亩,建筑面积达21万多方,分三期开发,一期13栋楼,二期19栋楼,其中多层16栋,小高层25栋,电梯为38部,总户数达一千多户,绿化率为35%,容积率为1.7,车位比例为60%左右,是一个集多层住宅,小高层住宅,步行商业街,地下车库与一体的大型人文居住社区。
2.总体布局
阿卡迪亚居住小区以分组团,多层次,半开放为规划原则,一条S型道路将整个园区分为三大组团,有效地安排了车流和人行的流线,形成了合理的人车分流。主干道从东面的主入口进入园区大门,在中心水景广场分岔,各自通向北入口和南入口,打开了园区内部空间,使园林内部的组团建筑与外部的城市街区互为渗透,互为呼应,从而形成了开合自如,收放有度的丰富的空间形态。3.建筑形态
运用古典元素传达时尚气息;突破普通公寓之用一条横线的状态,采用错落有致的天际轮廓线;采用多坡顶组合;在部分层面变化较小的地方适当构造老虎窗;外立面通过装饰线条分段过渡,并有机组合穿插;建筑结构采用异形柱结构;顶层复式建筑更具魅力;以三房两厅两卫为主,少量二房或多房户型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空间格局以平面式为主。建筑端部景观大户型(四房),部分北厅北景观户型中布置错层式空间。另外顶层户型空间结合坡顶设跃层式为主。
4.配套服务设施
阿卡迪亚配有近2000平方米双主题会所(都市生活会所,体育休闲会所),游泳池,网球场,幼儿园,步行商业街,城市休闲绿化广场,背景音乐,大型地下车库等多项现代生活配套设施,处处体贴,周详细致,以新城市精英的社区文化营造出温馨典雅的居住公园氛围。充分体恤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首创“双会所”和“泛会所”配套概念,为业主提供多层面,全方位的尊贵服务。5.环境设计
阿卡迪亚,艺术化欧陆式景观空间的主要特色是景观空间的大放大收,使得环境布置虚实相生,给人以富有变化的空间体验;同时,将中庭景观广场和主入口会所作为园区的亮点,成为园区内外视觉联结的一个部分;轴线中心景观节点空间以休闲泳池结合绿化,叠水,石景,小桥以及大型铺装广场,花池,树阵等造景手法,组成水景特色广场,不仅形成其轴线中端的对景,而且提升了楼盘整体的人文品质。
6.结语
阿卡迪亚小区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欧式与我国传统建筑相结合的感受,一条S型主干道,把整个小区分成三个组团,各个石头小径,让你流连忘返,给人一种悠闲,花园式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