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5篇

时间:2019-05-14 07:2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路政办发〔2009〕128号

关于印发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区政府直属各单位:

《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 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九月十五日(此件公开发布)

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第35号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第36号令)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活动,是指单位在保证其行政职能正常履行、事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将本单位所有的空余房屋、场地对外出租,以取得资产收益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区本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以及由区财政供给经费的社会团体。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管理上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一)区财政局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各单位国有资产出租事宜,负责审批区属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出租事项,监督、指导各单位的房屋出租管理工作。

(二)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本部门所属单位房屋出租事项,监督、指导本部门所属单位的房屋出租管理工作,督促本部门所属单位按规定缴纳房屋出租收入,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并向其报告有关单位房屋出租的管理工作。

(三)各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办理本单位房屋出租事项的报批手续,负责出租房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房屋出租收入。

第五条 以下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暂不适用本办法:

(一)为本单位干部职工(含离退休人员)提供基本住所、解决住房困难的国有房产;

(二)居住性的政府直管公房;

(三)经财政部门批准租(借)给区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国有房产。以上

(一)、(二)种情况,租金收取按区建设部门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实施程序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出租房屋要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合理制订招租方案。并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形成会议纪要,在单位内进行公示。

招租方案主要包括出租资产的基本情况(坐落地点、面积、规划用途等资料)、出租方式、出租期限、出租起始价(底价)、允许或限制经营的范围以及其它特别约定条款等内容。

房屋出租单位应通过调查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公开招租房屋的租金进行评估,确定公开招租的底价。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出租房屋必须事先报区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出租。

第八条 办理报批手续应提交的材料及程序:

(一)拟出租单位向主管部门上报房屋出租的书面申请报告、《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申报表》和招租方案,有社会中介机构出具评估报告的需提供评估报告;

(二)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向区财政部门申报;

(三)区财政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复核批复,经批准后送至区政府采购中心组织公开招租。

第九条 房屋集中招租时间定于每年的1月、5月、9月份,行政事业单位须分别在每年的12月、4月、8月份前按第八条规定将材料报送区政府采购中心。12月份申报次年2月至5月份到期或新出租的资产;4月份申报6月至9月份到期或新出租的资产;8月份申报10月至次年1月份到期或新出租的资产。到期重新招租的,出租单位应于租期届满前4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原承租人到期重新招租等事项。

第十条 房屋出租原则上实行公开招租,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经公开招租报名少于二人的或不具备公开竞价条件、不宜公开竞价的,出租单位需以正式书面文件形式向其主管部门报告,由主管部门核准并经区财政部门同意后,方可协议出租。

第十一条 区政府采购中心是公开招租活动的统一交易平台,房屋招租信息要通过区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张榜公布等形式对外公开发布,发布的期限不少于20个工作日。

第十二条 区监察局、区财政局、房屋出租单位及主管部门要派员现场监督公开招租全过程。

第十三条 公开招租过程中,在同等条件下应对原承租者给予优先。公开竞租流拍的,允许房屋出租单位自流拍之日起3个月内,以不低于竞租起始为条件协议出租,超出期限的,重新组织公开竞租。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统一使用《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合同书》文本。

第十五条 招租结束后,房屋出租单位将房屋租赁合同、税费租金缴纳凭证等材料的复印件上报主管部门和区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 租金收入管理 第十六条 房屋租金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出租单位应按租金收入的税后金额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

第十七条 区财政部门对上缴的租金收入按全额拨款单位80%,差额拨款单位90%,自收自支单位、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100%的比例补助给房屋出租单位,用于补充办公经费不足、房屋修缮及事业发展经费等需求。

第四章 日常管理

第十八条 房屋的租赁期应根据行业和房屋性质的不同合理确定,首次签约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对出租面积较大、一次性装饰装潢投入较多、承租人短期内难以收回成本等情况特殊的房屋出租,确需延长租赁时间的,应经出租单位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审批。

第十九条 租赁采取先缴租金后交付使用的形式。租金一般每一年或半年提前收取。

第二十条 出租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房屋出租管理制度。房屋出租单位要有专人负责管理此项工作,建立房屋出租管理台帐。若遇欠费、转租、损坏房屋结构以及用于违法经营活动等情况,应及时向单位领导反映,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应坚持厉行节约,从严控制办公用房使用标准,提高办公用房使用效益。对各单位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长期闲置的办公用房,财政部门有权调剂使用或者处置。

第二十二条 每年年度终了之后1个月内,单位应将本年度的房屋出租及闲置情况,上报其主管部门,经主管部门汇总后,报送区财政部门。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区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以下简称监管部门)要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工作,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活动的监督检查,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第二十四条 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应当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督促房屋出租单位进行纠正和补救,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相关情况。

第二十五条 对在检查中发现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且情节严重的,监管部门应及时向区政府报告,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发布之前已出租的房屋,允许维持原租约直至租赁期届满。有关出租单位应向区财政部门补报《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备案表》,并将租赁合同(协议)向区财政部门备案,以后收取的租金收入按本办法规定上缴财政专户。本办法发布后,新办租赁或租赁期满后重新办理房屋出租的,一律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各重点工程指挥部(管委会)以及下属企事业单位、各投融资性公司的房屋出租应参照本办法管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区财政局负责解释。附件:

1、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申报表

2、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备案表

3、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合同书

附件3:

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合同书

出租房屋名称: 房屋出租单位名称:

房屋出租合同书

出租方:(以下简称甲方)承租方:(以下简称乙方)若是个人需填写身份证号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印发<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明确甲乙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出租房屋基本情况 1-

1、该房屋坐落于 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土地面积为平方米,产权证号,房屋用途为,土地性质为。

第二条 租赁用途

1、乙方向甲方承诺,租赁该房屋作为 使用,并遵守国家和本区有关房屋使用和物业管理规定。

2、乙方保证,在租赁期内未征得甲方书面同意以及按规定须经有关部门审核而未核准前,不得擅自改变上述约定的使用用途。

第三条 交付日期和租赁期限

1、甲、乙双方约定,甲方于 年 月 日前向乙方交付该房屋。租赁期限为期 年,即从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3-

2、租赁期满,甲方有权收回房屋,乙方应如期归还。

第四条 租金、支付方式和期限

1、甲、乙双方约定,该房屋年租金为人民币 元(大写):。租金每满 年按 %递增一次。

2、租金按(月、季、年)结算,先付后用,由乙方在每(月、季、年)的前 日内交付甲方。

3、乙方必须将租金按时缴入甲方指定账户。

第五条 保证金和其他费用

1、甲、乙双方约定,乙方在本合同生效的同时,向甲方交纳保证金 元(大写):。

2、甲方收取保证金后,应向甲方开具收款凭证。5-

3、租赁关系终止时,甲方收取的房屋租赁保证金除用以抵充本合同中由乙方承担的费用外,剩余部分无息归还乙方。

4、租赁期间,使用该房屋所发生的水、电、煤气、通讯设备、物业管理、等费用由乙方承担,计算或分摊方法、支付方式和时间为:。

第六条 甲方责任

1、实行本合同约定的租金标准。

2、负责对房屋进行定期检查。租赁期内屋面漏水、房屋裂缝应由甲方负责维修,承担修缮费用,以保障承租人安全和正常使用。对乙方的装修、装饰部分甲方不负有修缮的义务。

3、如处置上述房屋,甲方应提前三个月书面形式通知乙方,乙方应在甲方通知期限内腾空房屋交给甲方。

4、房屋租赁期内,因国家政策、国家建设需要拆除或改造已租赁的房屋,双方应立即终止合同,乙方应在甲方通知期限内,腾空房屋交给甲方。甲方不承担违约责任,不负责另行解决乙方的房屋租赁问题。6-

5、甲方应于租期届满前四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到期重新招租等事项,并按区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将该房屋通过区政府采购中心公开竞拍(有特殊情况的,经区财政部门审批,可采取协议出租),在同等条件下,乙方享有优先承租权。

第七条 乙方责任

1、乙方在租赁期间应依约及时交付租金、水电费、物业管理费。7-

2、租赁期间,防火、防盗、“门前五包”、综合治理及安全、保卫等工作,乙方应执行有关部门规定并承担相关责任。

3、乙方应合理使用所承租的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如因使用不当及乙方其它原因造成损坏灭失的,应立即负责修复或经济赔偿。

4、乙方不得随意损坏房屋设施。如装修房屋需改造、改变房屋的结构,需先征得甲方书面同意后,方可实施,其费用由乙方自理。如未征得甲方同意,甲方可要求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乙方因第8-3条原因提前解除合同或租赁期满,对改修或增扩的设施不得拆除,应保持完好,无偿归甲方所有,如有损坏拆毁按价赔偿。

5、乙方不得擅自将承租的房屋转让、转借或转租他人。

6、租赁期间房屋的管理由乙方负责,对房屋结构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乙方应及时向甲方报告,并对甲方正常的房屋检查和修缮给予协助。

第八条 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 8-

1、双方可以协商变更或终止合同。

2、甲方未尽房屋修缮义务,严重影响使用的,乙方有权解除合同。8-

3、房屋租赁期间,乙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收回出租房屋:

(1)未经甲方书面同意,擅自转租、转让、转借他人,以联营方式转让他人或以其它方式转让使用权的;

(2)擅自拆改结构和改变房屋用途的;

(3)损坏承租房屋,在甲方提出的合理期限内仍未修复的;

(4)利用承租房屋存放危险物品或进行违法活动的;

(5)拖欠房租累计两个月以上的或逾期未交纳按约定应当由乙方交纳的各项费用,已经给甲方造成严重损害的; 8-

4、租赁期满合同自然终止。

5、租赁期间,任何一方提出解除合同,需提前三个月书面形式通知对方,经济损失补偿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终止合同书。在终止合同书签订前,本合同仍有效。

第九条 甲方违约责任

1、未按时交付房屋供乙方使用,每逾期一日应向乙方支付原日租金5倍的违约金。

2、违反本合同约定提前收回房屋的,应按本合同年度租金总额20%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第十条 乙方违约责任

1、未按时交付租金及水电费用、物业管理费用的,应如数补交,每逾期一日,应按所欠费用总额的千分之五支付甲方违约金。如因乙方未按时交纳前述费用造成停水停电的,由乙方承担责任。

2、租赁期间,乙方有本合同第八条第3项行为之一的,甲方有权解除合同,收回该房屋,已收取的押金不予退还。乙方应按照本合同年度租金总额的20%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若支付的违约金不足弥补甲方损失,乙方还应进行相应赔偿。

3、在租赁期间,乙方未经甲方同意,中途擅自退租的,甲方已收取的保证金不予退还。乙方应该按本合同年度租金总额20%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若支付的违约金不足弥补甲方损失的,还应进行相应赔偿。10-

4、租赁期满,乙方逾期归还房屋的,则每逾期一日应向甲方支付原日租金5倍的违约金。乙方还应承担因逾期归还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第十一条 免责条件

1、因不可抗力原因致使本合同不能继续履行或造成的损失,甲、乙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第十二条 争议的解决: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或诉讼解决。

第十三条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合同一式四份,租赁双方、区财政局、区政府采购中心各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四条 其他约定的事项:

第十五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法定代表人: 经办人: 经办人: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主题词:财政 国有资产 房屋 出租 通知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 纪委,区人武部,区法院,区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9月15日印发

第二篇:关于印发《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

行办法》的通知

大财库[2005]267号

2005-08-25 [来源]

市直各行政事业单位、各金融机构:

为规范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促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根据国家及市政府有关规定,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研究修订了《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以前发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附大财库267后.xls

大连市财政局

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促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 监察部 审计署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和《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本级各部门及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行业主管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代管或挂靠关系的学会、协会、研究会、基金会、各种中心等社团组织(以下简称“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包括人民币和外汇存款账户)的管理,其他与市财政局有资金缴拨款关系的单位参照执行。

第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开立、变更、撤销银行账户,实行财政审批、备案制度。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由其财务机构统一办理本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手续,并负责本单位银行账户的使用和管理。

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银行账户申请开立及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安全性负责。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国有、国家控股银行或经批准允许为其开户的商业银行开立银行账户。

第二章 银行账户的设置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只能开设一个基本存款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市财政局及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各项经费收入;发生的各项经费支出及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业务;经市财政局批准不纳入财政缴款专用账户的往来款项;依照国家、省、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并经市财政局核实,不纳入财政专用账户管理的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经营收入。

第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收取的非税收入,可开设一个财政缴款专用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含各种基金、附加、资金和专项收费)、罚没收入、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资金(含管理费、收入分成、基层上解资金)、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含土地出租、抵押、估价入股、海域场地矿产有偿使用、房屋出租场馆及公园门票收入)、捐赠收入、广告收入、彩票公益金和利息收入等;经审核批准征收的保证金、抵押金、风险金等往来款项。该账户内的资金只能按规定及时上缴同级国库或财政专用账户,不得用于本单位支出。

第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只能开设一个基本建设资金账户。该账户用于核算本单位在基本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基建资金,包括市财力安排、上级拨入及单位自筹等基建资金,属临时性账户。基本建设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工程决算审查及财务结算业务完成后,行

政事业单位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到市财政局办理撤销账户手续。

第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根据住房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可分别开设一个售房收入、住房维修基金及其利息、个人公积金、购房补贴专用存款账户。用于核算职工按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交纳的购房款等资金。

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按相关规定可开设党费、工会经费专用存款账户。

第十二条 需开设外汇账户的行政事业单位,可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大连市分局和市财政局的有关规定,按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根据社会保险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开设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专用存款账户。并按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有关规定使用。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因特殊原因确需开设账户的,经批准可以开设以下账户:

(一)非法人机构的账户开设。行政事业单位所属异址、异地办公的非法人独立核算机构,人员较多、业务规模较大、日常资金流量较大的,可由行政事业单位报市财政局审批后,按本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现行有关规定开设一个相关账户。

(二)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根据相关政策规定需要以两个法人名义对外开展工作的,原则上应以一个法人名义按规定开设账户;确因开展业务需增开账户的,应从严控制,并须经市财政局审批。

(三)经费转拨专用账户的开设。系统财务与本级机关财务机构分设并对所属单位有转拨经费的主管部门,可按本办法规定开设经费转拨专用账户。

(四)贷款转存款账户的开设。行政事业单位从其基本存款账户、基本建设资金专用存款账户以外的开户银行取得的贷款,可按本办法规定在该贷款银行开设一个一般存款账户,并须提交贷款协议等证明材料向市财政局备案。

(五)其他特殊情况,确需开设的账户。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收到中央各部门的补助资金、配套资金等,应按本办法规定并入相应账户存储,不允许另行开设账户存储。

第三章 银行账户的开设、变更、撤销

第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按本办法规定报经市财政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审批后,可办理银行账户的开设、变更、撤销手续。

第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需开立、变更、撤销银行账户时,应到市财政局领取并填写《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设、变更、撤销申请表》(见附表1)。

第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将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签章的《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设、变更、撤销申请表》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对行政事业单位报送的《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设、变更、撤销申请表》进行合规性审核,对同意其开设、变更、撤销银行账户的,开具《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设、变更、撤销批复书》(见附表

2),加盖“大连市财政部门银行账户审批专用章”。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持市财政局批准的《行政事单位银行账户开设、变更、撤销批复书》,到开户银行办理银行账户开设、变更、撤销手续时,需同时填写《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申请书》(开户银行提供),在申请书“证明文件种类”一项中的第一栏填写“批文或登记证书”字样,第二栏中填写“开户证明”字样;在申请书“证明文件编号”一项中的第一栏填写批文或证书的编号,在第二栏填写《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设、变更、撤销批复书》编号,并将《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设、变更、撤销批复书》相关联次提交开户银行。开户银行应认真审查行政事业单位填写的相关业务书,将《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设、变更、撤销批复书》作为账户档案保管。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市财政局开具《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设、变更、撤销批复书》的5个工作日内,办理银行账户开设、变更、撤销手续,并在开设、变更、撤销银行账户3个工作日内,填写统一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备案表》(见附表3),连同有关银行业务申请书复印件和人民银行开户许可证复印件报市财政局和各级主管部门备案。对于市财政局直接拨付经费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办理开设银行账户时,需同时办理《大连市财政局拨款印鉴卡》,市财政局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登记备案的印鉴卡,办理财政拨款事宜。因逾期不办而影响资金正常拨付的,其后果由单位自行承担。

第二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需开设银行账户的,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

(一)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应提供机构编制、人事、民政等部门批准本单位成立的文件。

(二)开立其他账户的,应提供下列证明材料之一:

1、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批准文件;

2、按照国务院、省、市政府规定程序批准收取的非税收入;

3、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二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发生下列变更事项的有关规定:

(一)行政事业单位变更单位名称、主要负责人或法人代表的,须按本办法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发生变更的、因开户银行原因变更银行账号但不改变开户银行的,应在变更后3个工作日内,按本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填制《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备案表》,到市财政局办理备案手续。

第二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确需延长账户使用期的,应提前提出申请并按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的规定报市财政局审批。审批期间,按原账户使用期执行。

第二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开立的银行账户应保持稳定。确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开户银行的,应按规定将原账户撤销,按本办法的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的规定重新办理开户和备案手续,并将原账户的资金余额(包括存款利息)如数转入新开账

户。

第二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发生下列事项时,应撤销银行账户:

(一)行政事业单位被合并的;

(二)不同行政事业单位合并组建成一个新的行政事业单位的;

(三)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使用期满时;

(四)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立后一年内没有发生资金往来业务的;

(五)行政事业单位因机构改革等原因被撤销的;

(六)行政事业单位因其他特殊原因需撤销银行账户的。第二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撤销银行账户,应按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的规定办理撤销和备案手续,并按规定将资金余额上缴国库、财政专户或转入本单位相关账户。原预留的《大连市财政部门拨款印鉴卡》不予退还,由市财政局存档备查,按期注销。

第四章

银行账户年检制度

第二十七条 为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的监督,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日常管理行为,建立银行账户年检制度。第二十八条

每年1月31日前,行政事业单位对截止上年12月31日保留的所有银行账户(含所属非法人机构开设的所有银行账户)填写《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年检申请表》(见附表4),由财务部门报送市财政局。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下列情形的,应在报送账户年检资料时一并提供书面说明:超出规定适用范围管理账户,逾期

使用账户,出借、出租账户,未按规定报备账户,其他违规问题。第二十九条 每年4月31日之前,市财政局按规定完成对账户年检资料的审核工作,并根据审核情况签发年检结论和年检处理决定:

(一)对已审批未备案的银行账户,已备案但发生变更未履行审批、备案手续的银行账户,根据规定,责令相关单位说明原因,立即补办手续,同时提出整改措施。

(二)对年检中发现未按规定经市财政局审批的银行账户,责令有关单位立即办理撤户手续,并根据规定对违规单位、违规开户银行进行处理。

(三)对改变用途的银行账户,根据规定,责令有关单位限期纠正;对规定期限内未纠正的单位,责令其对该账户做撤销处理。

(四)对逾期继续使用的银行账户,根据规定,责令有关单位对该账户做撤销处理;对拒不撤户的单位,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对存在出租、出借账户情形的单位,根据规定,责令该单位限期纠正;对规定期限内未纠正的单位,将该账户做撤销处理。

(六)对年检中存在漏报、瞒报银行账户的单位,一经发现,责令其立即补报。补报的银行账户存在有关违规情形的,比照上述规定处理;情节严重的,根据规定追究相关单位(银行)和当事人的责任。

(七)对逾期未履行银行账户年检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由市财政局决定暂停或停止对其拨付预算资金,并提交监察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八)对年检中发现的其他问题,视其情节,根据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第五章

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条

市财政局应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信息管理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开立的银行账户实施动态监控,跟踪监督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等情况,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账户管理档案。第三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按规定用途使用银行账户,不得将财政缴款账户资金和财政拨款转为定期存款,不得以个人名义存放单位资金,不得出租、转让银行账户,不得为个人或其他单位提供信用。

第三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不同性质或需要单独核算的资金,应建立相应明细账,分账核算。

第三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所属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监督管理,建立所属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定期对所属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所属单位不按规定开立、使用、变更及撤销银行账户的,应及时督促纠正;纠正无效的,应提请市财政局等职能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四条

开户银行不得办理未经市财政局审批的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设业务。

第三十五条

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监察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以下统称监督检查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市财政局在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中,发现行政事业单位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应按规定进行处理;发现开户银行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应移交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或国家外汇管理局大连市分局进行处理。

第三十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应监督开户银行按本办法规定为行政事业单位开立银行账户,查处开户银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国家外汇管理局大连市分局应按本办法和国家外汇管理规定,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开立和使用外汇账户,查处开户银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

市审计局应按本办法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实施监督监察,查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发现开户银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移交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或国家外汇管理局大连市分局进行处理。

第三十九条 监督检查机构在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施监督检查时,受查单位和开户银行应如实提供有关银行账户的开立和管理情况,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拖延、拒绝、阻挠;有关银行应如实提供受查单位银行账户的收付等情况,不得隐瞒。

第四十条

监督检查机构在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施监督管理中,认为应追究行政事业单位有关人员责任的,应填写《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建议书》,移交市监察局进行处理;涉及追究开户银行有关人员责任的,移交市监察局进行处理。

第四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监督检查机构除责令违规单位立即纠正外,应函告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决定暂停或停止对违规单位拨付预算资金,同时提交市监察局对违规单位的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按有关规定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开立银行账户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章规定,改变账户用途,使用相应银行账户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

(四)不按本办法规定变更、撤销银行账户的,或变更、撤销银行账户不按规定报送市财政局审核、备案的;

(五)其他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的。

第四十二条

监督检查机构发现开户银行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提交相关机关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函告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决定取消该金融机构为行政事业单位开户的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为行政事业单位开立银行账户的;

(二)允许行政事业单位超额或超出账户功能提取现金的;

(三)已知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而同意以个人名义开户存放的;

(四)明知是上缴财政资金、财政拨款而为行政事业单位转为定期存款的;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及其他法律法规的。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市本级预算单位,按《大连市市本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由市财政局为其开设零余额账户;其原有账户确需保留的,暂按本办法规定程序审批保留,并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进情况按市财政局的有关规定进行清理、归并、撤销。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市审计局、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发布前有与本办法相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附:

1、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设、变更、撤销申请表

2、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设、变更、撤销批复书

3、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备案表

4、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年检申请表

第三篇: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浙财资产〔2010〕81号

省级各行政事业单位:

经研究,我厅制定了《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省财政厅

二○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确保国有资产收入及时足额上缴省财政,根据《浙江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浙政办发„2009‟178号)、《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浙财资产„2010‟1号)、《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浙财资

产„2010‟61号)以及《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浙财预„2010‟24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省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下统称行政单位)和其他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事业单位)。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有资产收入包括:

(一)资产处置收入。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拆迁补偿收入或赔偿收入、保险理赔收入、转让股权和土地使用权收益等。

(二)资产出租收入。指行政事业单位将其占有的国有资产出租所取得的收益。

(三)对外投资收益。指事业单位将其占有的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取得的股利、红利、利润等收益。

(四)对外担保收入。指事业单位以本单位占有的国有资产对外提供担保取得的收入。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置国有资产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对外投资、对外担保时,应按照《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浙财资产„2010‟1号)、《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

办法》(浙财资产„2010‟61号)的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五条

省财政厅是国有资产收入收缴的主管机关,负责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的收缴和监管。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纳入一般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对外投资收益、担保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收缴比照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执行。政府非税收入来源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依法纳税的,应当按税务部门的规定使用税务发票,并在缴纳税款后的7个工作日内,将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省财政。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向省财政厅申请执收项目编码。上缴国有资产收入时,开具“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四联式)”,统一缴入浙江省财政厅政府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

第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设立国有资产收入过渡性账户。行政事业单位执收国有资产收入所发生的相关费用(资产评估费、技术鉴定费、交易手续费等),应纳入单位预算,不得直接在国有资产收入中扣除。

第九条

实行集中处置的国有资产收入,由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中心负责办理具体收缴手续。第十条

国有资产收入分列以下政府收入分类科目: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列103070601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列103070602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列103070603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列103070698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列103070697目“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

事业单位担保所得收入,列103070696目“事业单位担保所得收入”;

行政事业单位因处置土地取得的收益(包括对地上建筑物的补偿),列1030799项“其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因处置房产产生的收入,不区分土地收益,列“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及支出预算必须按照部门预算编报、审批程序执行。对预算执行中需要追加(减)预算的,也必须按预算追加(减)程序办理。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收入收缴辅助账簿,逐一记录国有资产收入收缴情况,按规定及时办理缴款手续,不得违反规定隐瞒、滞留、坐支、截留、挪用国有资产收入。不得以应收的国有资产收入直接抵顶债务,不得以发放奖金福利、承担费用等形式抵顶应上缴的国有资产收益,确保国有资产收入应收尽收、应缴尽缴,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于每月终了后5个工作日内,将当月和当年累计国有资产收入收缴情况,通过“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如实报省财政厅。

第十四条

各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国有资产收入监管,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查处。

第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占有的公有住房按现行房改政策出售、出租取得的收入,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办法。

第十七条

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参照本办法执行。与行政单位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由省财政厅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不执行本办法。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此前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主题词:国有资产

收入

收缴

办法

通知

第四篇:温州市居住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

温州市居住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市居住出租房屋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浙江省居住房屋出租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居住出租房屋管理活动。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居住出租房屋,是指出租后用作居住或者用于生产经营的房屋。旅馆业客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屋除外。

第四条 居住出租房屋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县级组织、乡镇负责、部门共责、统一管理”的原则。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级功能区管委会应当建立居住出租房屋管理工作责任制,督促、检查有关职能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居住出租房屋管理工作职责,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第五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级功能区管委会按照“一站多能”的格局模式,整合政府有关部门基层机构(站点),充实加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综合管理工作机构(以下简称综治办)。综治办应当加强辖区社会综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社会综合管理网格化管理机制,具体负责辖区居住出租房屋综合管理等工作。

第六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级功能区管委会按照“一员多能”的工作格局,统筹整合基层辅助力量。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整合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安监协管员、消防协管员等政府部门辅助人力资源,按照“统一管理、综合运用”的模式,人、财、物统一纳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充分依托原有网格划分和人员组成基础,将增加辅助力量科学分配每个基层网格,以驻村(驻格)干部为主,原有网格力量、新增网格辅助力量密切配合,落实各项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登记备案、队伍管理和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

第七条 专职管理队伍直属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做好专职队伍的业务指导,并配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监督和考核工作。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居住出租房屋租赁申报或者备案的相关材料,采集、登记居住出租房屋和承租人员基础信息,实地检查居住出租房屋是否具备安全条件,对商品房屋租赁合同进行登记备案,对非商品房屋租赁进行申报登记,督促居住出租房屋当事人办理租赁登记;

(二)建立居住出租房屋管理和流动人口日常管理、检查制度;

(三)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督促出租人、承租人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对隐患较大或者拒不整改的,及时抄告相关职能部门;

(四)发现居住出租房屋当事人从事涉及治安、消防、建筑结构安全、无证无照经营、安全生产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及时抄告有关行政部门及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五)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及时整治居住出租房屋存在的较大安全隐患。

第九条 社区、村居专职管理人员应当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组织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履行下列职责:

(一)做好辖区居住出租房屋和承租人员等各类基础信息的采集、登记,对出租人申报出租的房屋基本情况进行初审,及时将各类基础信息上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做好辖区居住出租房屋的日常检查和管理,做好治安、消防、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安全等隐患的排查、责任告知和信息上报工作,查验居住出租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和安全防范等情况;

(三)及时记录日常检查情况,报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并督促出租人、承租人及时整改安全隐患;

(四)做好居住出租房屋的安全、法制等知识的宣传教育。

第十条 公安、消防、住建(房管)、安监、工商等有关许可审批部门应当建立居住出租房屋管理工作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指导、督促、检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社区、村居落实各项工作。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居住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依法查处涉及居住出租房屋的刑事犯罪和治安消防违法行为;公安消防机构和基层派出所对居住出租房屋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及时办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抄告事项并限时回复办理结果。

第十二条 住建(房管)部门负责居住出租房租赁合同登记备案的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房屋租赁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房屋租赁中介机构行为;查处违反房屋租赁管理规定的行为;及时办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抄告事项并限时回复办理结果。

第十三条 安监部门负责查处居住出租房屋内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及时办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抄告事项并限时回复办理结果。

第十四条 工商等有关许可审批部门负责查处居住出租房屋用于无证无照生产经营活动,依法查处、取缔无照房屋中介机构,配合相关部门查处利用居住出租房屋从事的违法经营活动;及时办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抄告事项并限时回复办理结果。

第十五条 城管与行政执法、住建(房管)、国土资源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查处用于出租的违法建筑物;及时办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抄告事项并限时回复办理结果。

第十六条 电力和市政公用企业等有关单位应当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居住出租房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因违规用电用气发生安全事故。

第三章 安全标准

第十七条 居住出租房屋应当符合下列消防安全要求:

(一)居住出租房屋所在建筑内不得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

(二)室内不得设置仓库、生产车间等生产经营性用房;

(三)居住人员人均使用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含);

(四)室内电气线路应当采用暗敷、穿金属管或者PVC阻燃套管保护;

(五)居住出租房屋的居住间内不得设置灶间(厨房);

(六)3层(含)以上房间的窗户不得设置铁栅栏或者防盗窗,每层至少配置一条逃生绳;

(七)居住间应当放置手电筒、报警哨和简易呼吸面罩;

(八)每层至少配备两具ABC干粉灭火器(原则上为4公斤以上)且应当设在便于取用的部位;

(九)30人(含)以上居住出租房屋应当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每层疏散走道和楼梯间等公共部位应当设置点式报警器。

第十八条 商品房屋居住出租房屋除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消防安全要求:

(一)应当对以原设计为居住空间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

(二)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不得作为居住间出租。

第十九条 整幢改建式居住出租房屋除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消防安全要求:

(一)每一楼层均有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每层居住20人(含)以上或者建筑物为4层(含)以上的居住出租房屋应当有2条以上疏散通道,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小于1米,疏散楼梯应当设置火灾事故照明灯,严禁在疏散通道、出口处堆放物品;

(二)居住出租房屋为3层(含)以上的,疏散楼梯不得采用木楼梯或者未经防火保护的室内金属梯;

(三)电瓶车放置区域(房间)与疏散通道、楼梯之间应当采用实体墙完全分隔,充电时最多只能使用1个可移动多孔插座。

第二十条 自建房内设置的居住出租房屋除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消防安全要求:

(一)居住部分与生产、储存、经营用房必须采用实体砖墙分隔,并设置独立的疏散楼梯;

(二)居住间与疏散楼梯之间隔墙必须采用不燃材料,且不得开设门窗洞口;

(三)电瓶车放置区域(房间)与疏散通道、楼梯之间应当采用实体墙完全分隔,充电时最多只能使用1个可移动多孔插座。

第四章 登记备案

第二十一条 居住出租房屋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出租:

(一)属于违法建筑的;

(二)不符合安全、防灾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

(三)违反规定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出租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居住房屋进行出租登记;对商品房屋进行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对非商品房屋进行申报登记。

第二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其网站和办理点向社会公示房屋出租申报和备案的范围、依据、所需材料、信息报送方式、办理流程等,提供登记表及填写样本,为居住出租房屋租赁当事人提供便捷服务。

第二十四条 出租人应当自居住出租房屋出租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姓名(名称)、居民身份号码、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及房屋的地址、租期、使用功能等基本情况报送居住出租房屋所在地社区组织,由社区组织将居住房屋出租情况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综治办登记。

承租人为流动人口的,出租人应当按照《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的规定报送或者告知流动人口信息。

出租人与承租人终止居住出租房屋租赁关系的,出租人应当自居住出租房屋租赁关系终止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按本条第一款规定报送停租的承租人名单。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综治办应当将居住出租房屋居住信息和流动人口信息按规定输录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

第二十五条 房屋租赁合同订立后30日内,房屋租赁当事人应当向居住出租房屋所在地社区组织报送相关材料,并由社区组织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综治办办理居住出租房屋租赁合同申报或者登记备案,综治办应当将商品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信息报送住建(房管)部门。居住出租房屋租赁当事人可以书面委托他人办理居住出租房屋租赁合同申报或者登记备案。

居住出租房屋租赁当事人办理居住出租房屋租赁合同申报或者登记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居住出租房屋租赁合同;

(二)居住出租房屋租赁当事人身份证明;

(三)居住出租房屋所有权证书或者其他合法权属证明;

(四)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住建(房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六条 居住出租房屋租赁申报和备案内容发生变化、续租或者租赁终止的,当事人应当在30日内,到原负责受理租赁合同申报或者登记备案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综治办办理变更、延续或者注销手续。

第五章 生产经营管理

第二十七条 出租房屋禁止作为住宿、生产经营、仓储混合的“三合一”场所。

第二十八条 下列居住出租房屋,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活动:

(一)由物业管理企业提供服务的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封闭式住宅区居住出租房屋,禁止作为企业的住所(经营场所)登记;

(二)居民住宅楼居住出租房屋内禁止设立产生油烟、恶臭、振动、噪音污染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生产、加工、服务企业,但商住楼中商业(经营)用房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有关环保要求的除外;

(三)由物业管理企业提供服务的单体住宅楼(包括多层、小高层、高层,下同)居住出租房屋不得设立从事制造、加工以及本款第(二)项禁止的企业;

(四)住宅配套的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已鉴定的危房,未经规划、国土资源部门批准的临时建筑物,不得登记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

第二十九条 居住出租房屋按下列规定取得有关手续后方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

(一)已登记为经营场所的沿街沿路一楼居住出租房屋登记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需征得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后,工商管理部门凭有效的权属证明给予登记注册并报规划、房管部门备案;沿街沿路一楼居住出租房屋新登记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的,需征得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并经规划、住建(房管)部门依法审批后,方可进行工商登记注册;

(二)单体住宅楼二楼及以上居住出租房屋作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的,工商管理部门应当从严控制;申请作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时,还应当征得有利害关系业主的同意,并提供住所使用证明、《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表》、住所(经营场所)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出具的有利害关系业主同意将居住出租房屋临时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证明材料;

(三)乡村建筑物作为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在具备相关审批条件的情况下,有产权证明的,由工商管理部门直接登记注册;无产权证明的,需提供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申办个体工商户的,可由社区组织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相关证明后方可登记注册。

第六章 当事人义务

第三十条 出租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不准将居住出租房屋出租给无合法有效证件的承租人;

(二)与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承租人是流动人口的,应当告知或者带领其按规定及时办理居住登记、领取居住证等;承租人是境外人员的,应当告知或者带领其及时到公安机关办理临时住宿登记;

(三)居住出租房屋用于生产经营的,出租人应当告知承租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办理相关证照。承租人未取得相关证照擅自生产经营的,应当予以制止,并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举报;

(四)居住出租房屋应当具备基本居住功能并符合建筑、消防、安全生产等方面要求,合理控制同一套(间)居住房屋内的承租人数;出租用于生产经营的,应当符合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要求。居住出租房屋出租人应当要求承租人落实防火防盗有关措施,避免和减少消防、治安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五)指导承租人安全使用电气、燃气等设施,宣传物业管理规定,对乱扔垃圾、噪声扰民等不良行为应当劝止,并督促其改正;

(六)居住出租房屋出租人应当依法向税务部门申报缴纳居住出租房屋税费,出租人按租赁合同约定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应当到主管地税机关或者地税机关委托的代征单位代开发票并缴纳相关税款,不得向承租人收取租金以外的其他费用;

(七)配合和协助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发现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检举或者报告;

(八)出租人不能切实履行本条规定的相关义务的,应当委托房产中介服务机构或者个人进行管理;房产中介服务机构等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出租人委托的,应当在其受委托范围内履行出租人的规定义务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被委托人基本信息及委托内容由出租人在办理房屋出租登记时报送;

(九)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义务。

第三十一条 承租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承租人为流动人口的,应当按规定及时进行居住登记并申领居住证,已办理居住证的应当及时签注,移居时要申报注销;

(二)不得擅自改变房屋的结构和使用功能,不得违规使用电气、燃气设施,发现居住出租房屋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消除或者通知出租人消除;

(三)不得留宿无有效身份证件的人员,若留宿他人,应当在24小时内将留宿人基本情况告知出租人,留宿超过3天的应当向社区组织报告并办理居住登记;

(四)转租居住出租房屋的,应当经过出租人书面同意,并在转租后3日内向居住出租房屋所在地社区组织报告;

(五)配合和协助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发现有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检举或者报告;

(六)发现承租的居住出租房屋存在安全隐患并损害公共和自身利益的,有权要求出租人或者居住出租房屋出租管理机构进行整改或者解除租赁合同;

(七)不得利用居住出租房屋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八)不得利用居住出租房屋违法违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利用居住出租房屋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

(九)遵守物业管理规定,保持卫生、文明的居住环境,不得影响他人正常生活;

(十)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义务。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住建(房管)部门依照《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 居住出租房屋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或者承租人改变房屋使用功能和结构,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由公安消防机构依照《浙江省消防条例》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 居住出租房屋经依法鉴定不符合建筑安全要求的,由住建(房管)部门依照《浙江省居住房屋出租登记管理办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 出租人未按时报送居住出租房屋出租登记信息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浙江省居住房屋出租登记管理办法》予以处罚;未按时报送流动人口信息的,按照《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 承租人利用居住出租房屋非法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的,由公安机关依照《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居住出租房屋当事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管理专职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履行居住出租房屋出租登记和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的;

(二)未履行基础信息采集、日常管理、隐患排查和监督管理职责的;

(三)发现居住出租房屋存在安全管理违法行为,未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

(四)其他在居住出租房屋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 公安机关、住建(房管)、安监、国土资源、规划、工商和有关许可审批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告知的居住出租房屋违法行为不履行查处职责的;

(三)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居住出租房屋出租登记、居住出租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工作未尽到监管职责的;

(四)其他在居住出租房屋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2008年6月17日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温州市城市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温政发〔2008〕47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和事业的发展,根据财政部第35号令:《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36号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各类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党派、社会团体(以下简称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行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活动,应当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实施综合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制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研究制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和相关的费用标准,负责单位固定资产的产权登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资产评估监管、资产清查和统计报告等基础管理工作;

(三)负责审核单位固定资产预算,按规定标准配置固定资产,安排购置资金;按照规定和权限审批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处置和利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事项,组织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调剂工作,逐步建立固定资产整合、共享、共用机制;

(四)负责单位固定资产收益的监督、管理;

(五)建立和完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单位固定资产实行动态监管;

(六)研究建立单位固定资产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有效性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对单位固定资产实行绩效管理;

(七)监督、指导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下级财政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第六条 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单位的固定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本级和上级财政部门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制定本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组织本部门所属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登记、统计汇总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三)组织、审核、汇总、上报本部门所属单位固定资产计划和固定资产预算;

(四)审核并汇总上报本部门所属单位利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事项,按规定权限审批或者审核上报有关资产购置、处置事项;

(五)负责本部门所属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调剂工作,优化固定资产配置,推动资产的共享、共用;

(六)督促本部门所属单位按规定缴纳固定资产收益;监督所属单位经营性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管理;

(七)组织实施对本部门所属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评价考核;

(八)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并向其报告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第七条 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等日常管理,负责本单位资产的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三)拟定本单位固定资产计划,编制固定资产预算;

(四)办理本单位固定资产购置、处置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事项的报批手续;

(五)按照规定对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固定资产实施政府采购;

(六)负责本单位用于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的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固定资产收益,保证经营收入纳入单位部门预算;

(七)负责本单位存量资产的有效利用,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共用机制的建立工作;

(八)接受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并向其报告有关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第八条 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第三章

固定资产的标准、分类及计价

第九条

按照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符合下列标准的列为固定资产:

(一)一般设备单价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价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二)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第十条

按照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固定资产分为六类:土地、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及其他固定资产。

(一)土地、房屋和建筑物。指单位拥有占有权和使用权的土地、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房屋包括办公用房、业务用房、库房、职工宿舍用房、职工食堂、锅炉房等;建筑物包括道路、围墙、水塔、雕塑等;附属设施包括房屋、建筑物内的电梯、通讯线路、输电线路、水气管道等。

(二)专用设备。指单位根据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购置的各种具有专门性能和专门用途的设备,包括各种仪器和机械设备、医疗器械、文体事业单位的文体设备等。

(三)一般设备。指用于办公和业务工作的通用性设备,包括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办公用的家具等。

(四)文物和陈列品。指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各种文物和陈列品,包括古玩、字画、纪念品、装饰品、展品、藏品等。

(五)图书。指专业图书馆、文化馆贮藏的书籍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贮藏的统一管理使用的业务用书,包括单位图书馆(室)、阅览室的图书、资料等。

(六)其他固定资产。指未能包括在上述各项内的固定资产。

第十一条

按照《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代码》规定,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分为十类:土地、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及量具、衡器,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类。

每月财务部门结账前要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对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十二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

(一)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安装费、车辆购置附加费等入账。

(二)自行建造及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竣工决算确认结果计入或增加固定资产价值。

(三)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价值凭证入账。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四)无偿调入固定资产,不能查明原值的,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入账。

(五)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入账。

(六)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暂估价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七)用外币购置的设备,按当时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金额,加上运费及其它费用,再加上支付的关税、海关手续费等入账。

(八)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九)自行开发研制的软件产品,按照实际支付的费用记账。研发过程必须符合政府采购等规定,同时签订相关合同。

(十)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第十三条

计提累计折旧的固定资产,按净值入账;其他固定资产,按原值入账;分期、分批付款购入的固定资产,按全部价值入账。

第十四条

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其自身账面价值:

(一)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重新估价的;

(二)增加补充设备、改良装置及改扩建的;

(三)将固定资产一部分拆除的;

(四)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暂估价值的;

(五)发现原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有误的。

第十五条

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应上报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经批准后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并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有关账目作相应调整。

第四章 固定资产的配置

第十六条 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单位等根据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通过购入、调入、自制、自建、改扩建、接受捐赠等方式为单位配备固定资产的行为。

第十七条

单位固定资产配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1、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标准配置;

对有规定配置标准的固定资产,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配置;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财政部门对单位要求配置的固定资产,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

2、严格遵守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规定;

3、必须执行政府采购政策和基本建设程序;

对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固定资产购置项目,必须委托中介或集中采购机构实施政府采购;对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固定资产购置项目,可以自行采购,金额较大、数量较多的也可以委托中介或集中采购机构代理政府采购。基建项目应遵循基建程序相关规定。

4、应当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管理和核算。

(二)与单位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需要相适应

固定资产配置应当以满足本单位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为原则,与单位的机构编制人数、职能设置、业务发展规划等要求相适应。

(三)科学合理,优化结构,勤俭节约,从严控制

应当科学合理地编制配置规划或计划,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作用,避免重复配置;推动不同单位以及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调剂使用、共享共用机制,在质量、性能可靠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第十八条 单位配置固定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按下列程序报批:

(一)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拟配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拟定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编制固定资产预算,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核;

(二)主管部门根据单位资产存量状况和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审核、汇总单位固定资产购置计划,能够自行调剂的按照需求予以调配,不能调剂的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三)同级财政部门根据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及单位现有状况对配置项目进行审核,同意配置的优先从闲置资产中调剂解决,不能调剂的纳入单位部门预算。

第十九条

单位购入、调入和自制、自建完工交付使用增加的固定资产,应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统一验收,属于技术设备的还应会同技术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由资产管理部门开具固定资产调拨单或基建项目交付使用验收单等凭证,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手续。单位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开具的固定资产入库单或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单位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

第二十条

单位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应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办理交接,依据固定资产交接单、发票或固定资产盘盈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卡片,办理有关入库和使用部门领用手续。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开具的固定资产入库单或固定资产卡片登记单位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

第二十一条

单位经批准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需要配置资产的,由会议或者活动主办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程序报批。

第五章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第二十二条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是指单位在日常工作或业务活动中对所需及占用的固定资产实施不间断的管理及核算,包括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购置、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价值评估、产权登记、报表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

第二十三条

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单位财务部门负责按固定资产的价值分类核算,审核固定资产预算并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协助财务部门编制固定资产预算,固定资产政府采购,固定资产验收入库、登记保管、领用发出、维修保养、调拨处置等具体工作;单位技术部门负责参与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和技术鉴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合理、有效使用和日常维护管理。

第二十四条

单位应当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领用、保管、清点等工作,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第二十五条

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对验收入库及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须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实物明细账和分类总账,按物登卡、凭卡记账,并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做出报告;已入库存的固定资产,要按照各类资产的使用说明和存放要求进行保管、定期检查,库存固定资产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准随意领用或调换。

第二十六条

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

第二十七条

行政单位不得用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和担保,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的,行政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出租、出借的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经审批不得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

同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单位固定资产的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事项严格控制、从严审批。

第二十九条 单位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形成的收入,市级单位按《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及处置资金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京财预〔2007〕975号)相关规定执行,区县按照本地区制定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财政部门可以根据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需要,开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产权登记办法,由开展产权登记的财政部门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经同级财政部门授权的主管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并由财政部门或者授权部门核发《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第三十一条

单位发生固定资产产权变动、单位改制或与挂靠单位脱钩等按国家规定必须进行资产清查的,其结果应由本单位报同级财政部门审定。

第三十二条

单位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而临时配置的固定资产,活动、会议期间,由主办单位进行管理。活动结束后,按财政部门要求的方式管理。

第三十三条

各单位应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将本单位资产变动信息录入统一的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单位内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和财政部门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动态监管。

第三十四条

各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具体执行《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京财绩效〔2007〕1001号);处置收入市级单位按照《北京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及处置资金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京财预〔2007〕975号)执行,区县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本区县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财政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三十六条

财政部门、单位应当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和监督,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第三十七条

各单位、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止资产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各区县、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九条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全资企业的固定资产,由财政部门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 有关固定资产管理以前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由北京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关于印发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路桥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