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委提高办案工作科学化水平汇报材料
纪委提高办案工作科学化水平汇报
材料
纪委提高办案工作科学化水平汇报材料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查办案件工作,要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有效查处案件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不断提高办案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进一步突出查办案件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加大惩治腐败工作的力度
在突出查办案件的重点和主攻方向方面。一是在违纪违法主体上,要加大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法,特别是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一把手”的贪污贿赂行为力度。严查当前重点人群腐败案件,必将有助于防范腐败的滋
生和蔓延;严查有影响的党政“一把手”案件,才能起到查办案件应有的威慑作用。同时,要切实加大查处行贿行为的力度,有力遏制贿赂犯罪的蔓延。这个思路,充分体现了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发挥案件惩戒功能和治本功能”的战略安排。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查处力度,必将缩小行贿和受贿方之间的意愿差,消除行贿方的行贿动力,进而减少贿赂犯罪。二是在违纪违法手段上,要加大查办利用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干部人事权、司法权等公权力谋取私利的贪污贿赂行为力度,这四类权力是最为核心的公权力,其滥用的几率也最大,因此,加大力度对这类案件的查处,甚为必要。三是在危害结果上,要加大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隐藏的腐败案件,揭开腐败黑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在发案领域上,要查处发生在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财政性资金转移拨付、政府采购、国有资
产管理、金融、司法等重点领域的案件,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在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方面。一要营造良好的惩治腐败工作环境。要改变一些地方和部门不科学的考核机制,鼓励本单位内部查处案件、惩治腐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对故意掩盖问题、有案不查以及说情、阻挠的,予以严肃追究。二要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反腐败合力。要强化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的协调力度。建立健全案件线索互送、重大案情互通、复杂案件互助、处理结果互告等制度,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协同办案机制。加强纪委和检察机关办案协调机制,在纪委掌握了确凿的违纪违法事实后,可提请检察院提前介入,减少重复取证、职能交叉而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建立与审计机关的案件线索资源共享、人员专业优势互补的协作机制,审计机关对重大工程项目、重要领导干部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法情
况要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通报。三要用足用活办案措施。严格按照中办发〔〕28号、鄂办发〔〕4号文件的规定掌握“两规”标准和保持处罚力度,不提过高的违纪金额标准,对腐败行为实行“零容忍”的原则。对一些数额相对小、情节相对轻的腐败行为,灵活使用组织处理与纪律处分等措施,以消除“小腐败不是腐败”的错误心态;对腐败行为较重的,绝不姑息放纵,使其增加实施腐败行为的成本;对家属涉案很深、拒不配合的且有必要使用“两规”措施的,要及时使用,有利于缩短办案周期、降低办案成本和提高成案率。
二、坚持依纪依法办案,树立查办精品案件的理念
各级纪委要注重查办党员领导干部中职位相对高、涉案金额相对大、群众反映相对强烈的,能够取得良好的政治、法纪和社会效果并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案件。按照精确、精细、精准的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
措施做好查办案件工作。
在办案理念和思路上,坚持办案的力度、质量、效率与效果相统一,实体与程序、惩治与预防、治标与治本并重,充分体现理性的执纪执法思维、平和的执纪执法态度、人本的执纪执法行为、规范的执纪执法程序相结合;在方式和方法上,注重运用质量管理体系对信访、初核、“两规”、谈话突破、调查取证、安全保障、移送、审理、宣传、总结等各个环节实行流程管理、过程控制,规范工作预案、文书制作、案件讨论、笔录制作、书证调取、工作协调等各项标准,以提高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要探索实行审理引导案件调查机制,形成办案合力,保证案件精品化。所谓审理引导案件调查,就是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对重大、疑难、复杂或确有必要的案件,审理部门根据案件检查部门要求,遵循证据规则标准,引导案件检查部门发现、收集、固定、保全、完善证据等
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为顺利推进“引导机制”运行,要明确审理介入时间和方式、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必要的交流沟通机制、案件讨论总结制度、审调人员观摩庭审制度、审调人员交流学习制度、审理人员就案件证据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给办案人员作辅导报告制度等,以此来提高依纪依法办精品案件的能力与水平。
三、立足反腐败的“三性”特点,打造能打硬仗的专业化办案队伍
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三性”特点,是深刻分析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基础上而作出的理性判断。破解“三性”难题、推动办案工作科学化,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办案队伍。
专业化是人类社会职能分工的发展趋势,也符合案件检查工作的发展规律。案件检查专业化发展有两个阶段:其一是从业余到专业;其二是从通才到专才。一要抓好办案人员的专业化。随着法制
化进程的推进,对调查工作的要求和标准也提高了,只有专业化人员才能够更好地胜任办案工作;同时,违纪违法活动的复杂化、多样化、智能化、隐秘化增加了调查工作的难度,只有专业化人员才能更好地保证办案质量。二要抓好案件检查方法的专业化。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证调查能力,包括提高谈话突破调查取证的能力;提高审查判断证人证言、被审查对象供述和辩解等证据的能力。
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一是建立资格准入制度。对办案人员实行资格准入,逢进必考,提高准入门槛。二是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加大专业培训投入,每年利用两周左右的时间,对所有办案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三是建立点评制度。逐步探索领导点评、干部自评与群众他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每年对办案人员就其在办案中的作用考评一次。要着力培养一批骨干人才。一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技能训练和专
项竞赛活动,着力提升发现和拓展案源初核、谈话突破等能力以及运用高科技手段固定保全证据能力。二要建立各类骨干人才库,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攻坚队”,随时按需攻克各类疑难复杂、阻力干扰大、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充分发挥办案人才的攻坚作用。三要注重培养好、管理好骨干人才,积极营造优秀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发挥人才的示范引领效应。
第二篇:关于提高办案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查办案件工作是纪检监察机关最基本的职能,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办案工作科学化水平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所在。要正确把握和运用办案工作规律,以科学理念指导办案,以科学制度保障办案,以科学方法推进办案,不断开创办案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科学理念指导,推进办案工作思路科学化。一是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查办案件是维护党纪政纪的重要保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则。要正确把握查办案件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关系。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办案工作,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努力实现最佳的政治、经济、法纪和社会效果。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查办案件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要树立“查出问题是成绩,澄清是非也是成绩”的办案政绩观;要坚持安全文明办案;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正确运用政策,切实做到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最大限制地教育和挽救干部。三是树立严格依纪依法办案的理念。查办案件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严格依纪依法办案是切实改进办案工作、不断提高办案水平的现实需要。要健全和完善查办案件工作制度;要认真履行办案程序;要正确使用办案措施,特别是在使用“两规”措施办案时,一定要从严掌握,严格“两规”措施的使用条件、使用权限、审批程序和使用期限,防止发生“打擦边球”的现象。四是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创新是办案工作深入发展的不竭动力,查办案件工作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办案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办案工作,不断更新办案理念、拓宽办案思路、改进办案方法、完善办案体制机制,提高办案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制度机制创新,提高办案工作制度化水平。一是规范查办案件工作流程。查办案件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程序性很强的工作。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线索管理、移送受理、初核、立案、调查取证、处理和执行等方面的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推进办案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要进一步强化“两规”案件流程管理,为安全办案提供保障,为有效办案创造条件,为文明办案打好基础。二是完善查办案件协调机制。要建立健全反腐败协调小组联席会议、协调办案、线索移交、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方面的制度。建立以查办案件为中心,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办案整体合力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通过建立和完善“办案协作区”,进一步整合基层办案力量。三是完善查办案件督导机制。在抓好自办案件的同时,切实加强对下级纪委办案工作的督办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基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整体推进、良性发展的工作态势。加强对重要案件的跟踪督办,对于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要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做好证据转换和完善工作。对于查办案件工作滞后或案件总量非正常下降的地方,要求当地纪委书记到市纪委说明情况。加强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查办案件工作的指导,通过派办案骨干指导办案、吸收派驻机构干部参与查办大案要案、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派驻机制查办案件的能力。四是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要加强对查办案件工作信访举报处置权、线索取舍权、案件检查权、案件定性量纪权这些最容易出问题的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和约束。要明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室主任、主办人、办案人员、案管人员和陪护人员等相关人员责任,建立健全办案安全工作责任体系。要加强对重要案件线索的管理,加强对暂扣涉案款物管理情况的监督。要逐年完善《县市区纪委监察局查办案件工作考核办法》,细化量化考核评价标准,不断加强对查办案件工作的管理,促进查办案件工作均衡发展。
三、不断创新办案方法,促进办案工作良性发展。一是要注重科学谋划。在案件部署上,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综合分析各种信息,准确把握案件走势,始终掌握办案工作的主动权。在当前作案人员反调查能力越来越强、“两规”门槛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要更加注重做好案件的初核工作,为全面开展案件调查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要突出办案重点。抓住了工作重点就抓住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掌握了查办案件工作的主动权。要注意以查办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带动一般性案件的查处,以市、县两级纪委办案工作的成效推动乡镇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办案工作的开展。在具体案件查办过程中,要树立质量、效率并重的理念,着力突破案件的主要问题、主要对象和关键人、关键环节。三是要加强组织协调。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党委、政府对查办案件的重视和支持,要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的作用,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合力。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科学调度,加强协调,及时化解办案工作中的矛盾,解决办案工作中的困难,有效地查处大案要案。对办案力量薄弱的地方和部门,可以统一调度办案力量,采取交叉办案、派员办案、提级办案等方式,切实加强基层办案工作。四是要提高科技含量。新形势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作案的情况日益增多,给办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广泛运用信息、网络、电子技术等现代科技,努力提高办案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办案工作效率。要建立数字化电子办案系统,实行全程网上指挥、协调、监控和监督办案,努力实现监管手段科技化。要进一步加强网上举报系统建设,进一步拓宽案源渠道。要充分利用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管理系统软件平台、案件管理系统软件平台,畅通各种信息传递渠道,准确统计各种数据,真实反映各项工作情况,为科学研究查办案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办案队伍建设,提高科学办案保障水平。一是要建立准入制度。要实行纪检监察干部资格准入制度和办案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把一些政治素养高、原则性强、专业水平高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查办案件队伍中来,不断优化办案队伍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要建立办案人才库,把司法部门、执纪执法部门、财税金融部门等一些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网罗到办案人才库中来,为科学办案提供各种人才支撑。二是要推行案件主办人制度。案件主办人从案件初核、立案调查到移送审理实行全程负责。将主办人办案实绩与评先评优、职位晋升挂钩,进一步强化办案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办案人员的办案能力,调动办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要采取举办培训班、业务讲座、经验交流会等各种形式,不断优化办案人员知识结构,促进知识更新,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要通过以案代训、以老带新的办法,让办案人员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办案骨干和能手。四是要加强办案装备建设。要着力提高办案装备现代化水平,加大科技装备建设投入,使配备和应用能够满足查办案件需要,与先进办案手段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科技装备。建立相关保障制度,形成办案经费和装备设施保障的长效机制。要根据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加强办案点的建设,不断完善办案的工作的基础设施。
第三篇:提高科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提高科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提高科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2016年10月13日 16:41:12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期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把科协工作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科协组织要“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使科协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科协工作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必须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政治性是灵魂,先进性是关键,群众性是基础,根本在于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作引领。科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确保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办,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要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科协工作的基本理论,把探索科协工作规律与总结科协工作经验结合起来,增强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的本领,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发挥好科协组织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坚持以科学定位布局科协工作
科学和鲜明的职责定位,具有定向导航的作用。总书记指出:“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这是党中央和总书记交付给科协的光荣任务,是对科协组织新时期功能职责的丰富拓展。提高科协工作科学化水平,要求科协所有组织和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职责定位来布局展开。因此,首要的是把承载和履行这个职责定位的主体,真正建成“科技工作者之家”。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的要求,着力变封闭型科协组织为开放型科协组织,加快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统筹网上和网下科协组织建设,增强科协组织的覆盖面、代表性和开放度,促进各类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创新协同;着力变单一型科协组织为枢纽型科协组织,加快建立各类创新要素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集散机制,把各类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纵横交织集合起来,把产学研等创新主体连接起来,聚焦主攻方向精准发力;着力变活动型科协组织为平台型科协组织,加快建好学术交流、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科学普及、决策服务的平台,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主战场,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
坚持以科学精神支撑科协工作
现在科协工作环境、服务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科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形成有利于科协事业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积极倡导良好的科研伦理和学术道德,努力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必须大力弘扬“想事干、创新招、强协调、重实效”的进取精神。在新形势下,要在科技工作者中组织开展以“凝心聚魂争创一流、前沿探索争相领跑、短板攻坚争先突破、转化创业争当先锋、普及服务争做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创新争先行动,在科协机关干部中组织开展以“苦练内功增长本领、优质服务增进感情、真抓实干增强效能、革故鼎新增强动力、和谐共进增大影响”为主要内容的提质增效行动。以此精神动力支撑和创新环境滋养,科协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就会更加突出,科协工作就会永葆生机与活力。
坚持以科学方法推进科协工作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奉上以诚,率下有方”。科协组织的职能职责和服务对象,决定着推进科协工作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科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总书记倡导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战略定力,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发扬钉钉子精神,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等等。这些科学思想和工作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要善于把这些方法“钥匙”运用到科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丰富内容形式,拓展渠道载体,使科协工作真正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科技工作者愿望、符合党和人民期盼。特别是,要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学习其他领域其他部门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善用政治引导的方法、多用精准服务的方法、会用民主沟通的方法、重用制度管理的方法,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
坚持以科学制度保障科协工作
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科协组织要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推进科协工作的法规制度体系。具体讲,要建立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科协工作的制度,完善科协章程体系和工作条例,健全科协代表、委员、常委和兼职副主席履职机制,形成法定的科协机关机构编制方案,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技工作者培养举荐、选拔任用、激励保障机制,健全科协系统党建工作机制等。科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从法规制度上保障科协组织更有效地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跟党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勇挑重担、奋发有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第四篇: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科学论断和重大命题,这是我们党对党的建设和理论体系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对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或者说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一个科学的制度体系、通过一定的程序、规范,使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过程。要衡量党的建设是否科学化,应当把握以下五条。第一,是否坚持并做到了如下六条原则,即:
1、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2、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3、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4、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改革创新;
6、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六条原则既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又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第二,是否坚持并做到了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改革、发展、和谐、稳定紧密结合起来。第三,是否坚持并做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第四,是否坚持并正确处理领导和执政的关系以及党和国家、政府、人大、政协(也包括群团组织、民间组织、行业协会等)之间的关系。第五,是否坚持并做到了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创新型执政党紧密结合起来。上述五条就是衡量党的建设是否科学化的标准。坚持并做到了这五条,就说明党的建设实现了科学化。
二、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意义
1、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由之路。
党的建设是一项宏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怎样建设党,怎样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加强党的建设,可以说是千头万绪,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们是两点论者,因此我们只能统筹兼顾,抓住要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努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才能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
2、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的客观需要。
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党内民主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就必须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并且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核心,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原则,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根本目的。只有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才能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把党的各项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科学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而绝不能不分轻重缓急、顾此失彼。做到党的建设科学化,就能确保科学发展,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路径
1、推进党的建设民主化。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他把民主看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党的重要性。要推进党的建设,就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推进党的建设,还要求我们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这也是党的建设民主化的基本要求。党的建设民主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2、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
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是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新观点、新要求、新任务。正因为党的建设是一项宏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所以党的建设必须做到制度化,必须用一整套系统、具体、合理、完备的规章制度,例如党内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其它方方面面的制度,来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的建设顺利地进行。党的建设制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
3、推进党的建设程序化和规范化。
党的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形式多种多样,牵涉方方面面及其各个环节。推进党的建设,必须分清轻重缓急,而不能齐头并进;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不同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任务和重点以及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不同的,因此一定要根据不同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任务和重点去开展工作,解决突出问题,从而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党的建设,还必须根据一定的程序,而不能随心所欲,想当然。党内选举、决策、监督、管理以及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等,都必须符合一定的程序。党的建设程序化也是党的建设具有可操作性的要求和体现。假如没有一定的程序,开展党的建设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推进党的建设规范化也是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新观点、新要求、新任务。党的建设规范化,就是指党的建设要系统化,要有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律,要有条不紊地开展和推进,而不能具有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党的建设程序化和规范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4、推进党的建设法制化和法治化。
党的建设法制化是指党的建设必须遵守党内的根本大法即《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内的其它一系列办法、规定、法规、条例,例如《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这一系列办法、规定、法规、条例的制定和不断完善,为党的建设法制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建设法治化是指党的建设要实行法治,要依法管党治党,而不能实行人治。要始终如
一、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决不能因领导人的变更或注意力的改变而忽视或放松党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党的建设法制化和法治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保证。
总之,只有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意义,并且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五篇: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马维敏
(2015年11月)
当前,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正迅速展开,这一轮改革更加注重由单项改革转向综合配套改革,既有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治理改革、更有高校内部的改革问题。这一轮改革是高等教育扩大规模后一次深刻的变革,高校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增强改革意识,主动融入改革大局,不断的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当前,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在办学治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干部和教职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不强,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还不明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联系不密切,不能满足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的需求。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能力上的不适应,机制上的不完善。我认为,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主要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切实转变发展理念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既是职业院校学院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今后,职业院校要按照“市场所需,学生所盼,学院所能”的原则,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与市场对接,做到学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相适应。要紧紧跟上产业振兴、1
调整、升级、发展的步伐,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主动对接产业和行业需求,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加强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2014年,我院经过广泛的调研,确定了学院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两心”地位(以党建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保证学院正确办学方向,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两级”管理(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院系两级工作新机制,提升办学水平),强化“四个转变”(按照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进一步转变办学思路,转变专业设置、转变教学模式、转变行政职能,促进内涵建设),实施四大工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提升学院内涵品质;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增强学院发展动力;实施项目建设工程,夯实学院发展基础;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促进学院发展现代化),建设“两个基地”(建设“中国(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人才高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中国(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人才高地——对阿经贸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实现“三个提升”(实现“学院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有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有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到2020年,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机制一流、特色鲜明,在西部地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现代民族高职院校”。这个思路符合我院今后发展的实际。
二、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缓解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够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够好等问题。综合来讲,要实现以下四个创新
一是推进办学机制创新。深化多元化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要积极联合各级有关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各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及各中职学校,成立由学院、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共同组建的“职业教育联盟”,进一步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搭建全市中高职衔接的直通车。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力争使恒丰纺织、吴忠仪表等大企业都成为学生实训基地。逐步实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员主体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
要借力办学,学院要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国家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善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各项财政支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今年,我院抢抓机遇,争取到“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总投资5.24亿元,计划建筑面积9.15万平方米。项目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投入,放大贷款资金的杠杆作用。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十八届三中 3
全会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本着“学校即工厂,工厂即学校”的原则,与企业共同制订详细的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企业招收职员,学院招收学员的“两员”模式试点工作,将课堂搬到企业,实行订单培养。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现代学徒制中“半工半读、边学习边实践”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校企师资对接、理论与实践课程对接、实验实训设备对接、职业资格对接、技术要求对接等内容,充分让学生用理论指导技术操作,让企业师傅的传帮带深化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提升,从而不断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达到“进校即进厂、毕业即就业、进厂即操作”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专业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评价,推行学制和学分制,实行“双证书”制,鼓励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获得专科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取得其他的资格证书。
三是转变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宗旨,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改革教学内容,把以理论教学为主转向以实践教学为主。创新教学模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围绕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技能及职业习惯的养成,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做中学、学中做”。学院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确保相 4
关专业学生1年以上顶岗实习的工作经历,使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零适应期”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坚持特色发展道路
一是突出专业特色。建立动态调控机制,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积极拓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力求实现“三对接”,即“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需求对接”、“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对我院来说,施行“市场主导型专业设置模式”,紧密围绕吴忠市产业和企业人才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经济产业规划来设置专业,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要结合民族地区特点,顺应全市清真产业发展趋势,开发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阿拉伯经济贸易等民族特色专业群。采取措施,先行先试 “两员”教育模式,大力开拓职业教育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
二是设置特色课程。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实施以“导向化、企业化、职业化”为主题的课程内容改革,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校本教材建设,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制定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实验实训建设标准,积极探索建立技能与学分的转换机制,把企业、行业、社会用人标准与教育 5
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发课程。
三是推进国际合作。依托民族地区优势,借助中阿博览会、中阿校长论坛、回商大会等平台,深入开展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国家高等院校建立全面、务实的教育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和已经签订合作协议的约旦的阿杰隆国家大学、苏丹的蓝尼罗河大学、《古兰经》大学、卡萨拉大学、阿尔及利亚第二大学、摩洛哥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大学深层次合作,就学校领导互访,推动合作交流,教师互访互学,大力推进师生互换、学位等值、学者互访、联合办学、合作研究、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促进教育资源的互补和援助。面向迪拜等中阿合作重点区域,义乌、广州与阿拉伯地区经贸合作等领域,大力培养阿语+商贸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逐步提升学院办学档次。
三、实现和谐发展目标
要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科学治校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保证学校科学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办学治校能力。“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就高等学校来说,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为重点,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要以学习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谋划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能 6
力。加强领导班子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落实“两个责任”,落实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不分管财务、人事工作、工程项目建设、行政审批事项、物资采购工作),坚持做好“一岗双责”,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环境,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结合学院实际,明确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事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都由学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做出决定。
三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严格依法治校。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着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依据法律和《章程》,制定完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学生管理、后勤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
四是推行院系两级管理,理顺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积极推动管理重心由学院向系部下移,管理方式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过渡,学院从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经费划拨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7
把相关的权力和日常运行经费下放到院系,同时也要把相关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到院系,并确定事后评价体系和方式,实行效能目标考核,确保院系恰当地使用权力和资源,完成工作任务,真正把系部一级的办学活力激发起来。
五是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多层次工作研讨论证机制。围绕学校的重要决策和重要部署,坚持事先以教代会、学术委员会、系部党政联席会议等为载体,开展多层次的深入论证和征求意见。将重点任务分解,明确完成时限并向全院公布。成立了行政、教学和学生管理三个督察组,定期对决定事项进行督查。学校领导班子还通过年终述职述廉会、教代会会等多种途径自觉接受监督。把公开透明作为学院的基本制度,完善各类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了公开台账,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