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我市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以创建“人才特区”为牵动
不断提高我市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找准症结,直面问题,有的放矢
1、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一把手对人才和人才工作认识不到位,对人才问题重视不够、研究不多,投入的力量和资金不足,在人才工作上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主要精力还是盯在资金和项目上。
2、工作合力不强。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发挥不明显,对各成员单位缺少刚性要求,没有形成从上到下抓人才工作的合力。机构和力量“不到位”,党管人才缺少有力抓手,各级人才工作机构规格普遍偏低,人员少、兼职多、力量弱。如组织部工作分干部、人才、党建三大块,但干部和党建设科室多、人员多,人才就一个科共2人。目前, 除萝北县设有人才办,并配备1名专职人员,其它县区均未设专门机构和编制。
3、管理和运行体制不畅。人才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人才的部门、地区、行业、所有制分割现象仍然存在,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三种体制之间的流动渠道狭窄封闭,使人才“流动难,难流动”。用人单位和人才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4、政策吸引力不强。与发达地区相比,人才待遇较差,奖励较低,扶持创业的资金更是和大城市差距较大,政策吸引力不强,-1-
缺乏连续性。出现外面人才不愿来,我市人才想纷纷离开前往大城市、发达地区求职的现象。
5、方法措施不妥当。有的对落实党管人才管什么比较茫然,有的在工作中上下一般粗,工作思路流于常规,留于应付。工作中,虽然有做好工作的愿望,但是思路窄、招法少,特别是不能根据党管人才的新要求,探索有针对性的工作载体,工作的针对性差,成效不明显。
三、大胆尝试,改革创新,全面赶超
建设人才特区,就是要在特定区域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率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布局,构建与发达地区接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体制机制,要通过建设人才特区,大量聚集拔尖领军人才,促进各类人才全面发展,依靠人才智力优势,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科学发展优势。
(一)转变观念,打造凝聚人才的比较优势。
一是由坐等上门变为主动挖人。在实施“百名硕士研究生引进工程”之前,我们主要以“坐在家里等人才主动上门自荐”的方式引进人才,在人才的筛选和总体质量上处于被动。从引进百名硕士研究生以来,我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主动上门“请才”的实惠,即人才素质高、社会反响好。我们应从过去“剜到筐里都是菜”转变为“针对性选才”,将“等才”转变为“请才”。要针对我市经济社会急需紧缺的不同类型的人才制定上门引进方案,各单位、各部门也要对自己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全面掌握需要哪方面的人才,哪里有这样的人才,制定专门的引才计划,主
动出击。
二是由管理人才变为服务人才。党管人才绝不是简单地把人才管起来、统起来,其价值和作用应当体现在各级党组织怎样为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要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通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方式,设身处地的为人才考虑、真心实意的为人才着想、积极主动的为人才解难。如:组建立人才服务调查队,主要负责对新引进人才和现有高层次人才进行时时服务,对有关单位人才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增设人才服务热线电话,向社会公布,直接接受和解决广大人才的合理诉求。
三是由刚性引才变为柔性引才。由于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高端人才很少关注我们欠发达地区,比较直接和让人满意的刚性引进是难以完成的。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柔性引进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科技难题和缓和人才困境。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经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契约管理的非鹤岗户籍人才进行智力引进。如:借鉴工农区万源粮油公司经验,依托重点企业项目,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柔性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人才。
(二)健全党管人才工作的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规范有序的运行体系。首先要加强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各县(区)应完善人才工作专门机构,编制不少于2人,至少配备1名科级干部。其次,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联席会议和
工作例会议事制度。建全完善重大事项报告、重要情况通报、专人沟通联络等制度。再次要完善督促落实机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明确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权重。
二是确保充足的资金保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2000万元“人才特区”建设专项资金、1000元的创新扶持基金主要用于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对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资金扶持、补贴和服务,并将此类基金纳入财政预算。各县(区)相应设立不少于200万元的人才专项基金。积极争取上级给予支持,并注意吸引国内外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对 “人才特区”建设进行投入,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同时,对全市人才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部门进行奖励。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环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中央、省里各类媒体上大力宣传我市良好的引才环境、优厚政策、相关待遇。在市电视台黄金时段以字幕形式滚动播出建设“人才特区”对发展人才、服务人才方面的重要理念,在鹤岗日报开辟建设“人才特区”专栏,密集地宣传各县区各单位人才工作纪实及优秀人才事迹,切实做到人才宣传经常报纸上有字、广播里有声、电视中有影,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构建人才发展政策体系。一是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引进企业人才和创业人才团队,以招才引智提升招商引资,以人才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制定团队成批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捆绑引进的有效措施;落实好引进人才的住房安置和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资助、薪酬、医疗、保险、住房、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制定特殊政策,简化办事程序;将科技创新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政府采购合同。
二是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政策。构建“市校人才合作框架”市属企业和部门作为“就业实践基地”,高校作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完善各类人才参与培训教育的激励支持政策,探索与考核、评价和使用相联系的培训教育成果使用制度。实施优秀人才培训工程,加强与发达地区人才培训合作与交流,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鼓励和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等生产一线人才到发达地区进修学习。
三是开放的人才流动政策。建立各类人才流动导向机制、柔性流动机制、流动激励机制及政策体系,突破体制性障碍,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建立人才和智力引进“绿色通道”,完善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社会参与、协调运作的人才引进机制。创造“人才特区”内部自由流动机制,为克服我市某些领域结构性短缺,给予卫生、教育等部门自主权利,在编制指数不变的情况下,自主调配行业内各类人才,减少浪费和闲置,达到结构和数量平衡,发挥人才最大效益。
四是人才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建立促进各类人才就业创业工作协调机制,研究促进就业创业重大问题。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产业、税收、财政、失业保险、信贷等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支持
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和网络载体功能,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服务。
五是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政策。落实国家有关人才向基层流动的优惠政策,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建立健全城区优秀人才支持基层政策,以“千名专家下基层”为载体,每年引导一批教师、医生、农业技术推广等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工作或服务。
第二篇:提高科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提高科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提高科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2016年10月13日 16:41:12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期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把科协工作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科协组织要“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使科协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科协工作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必须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政治性是灵魂,先进性是关键,群众性是基础,根本在于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作引领。科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确保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办,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要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科协工作的基本理论,把探索科协工作规律与总结科协工作经验结合起来,增强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的本领,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发挥好科协组织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坚持以科学定位布局科协工作
科学和鲜明的职责定位,具有定向导航的作用。总书记指出:“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这是党中央和总书记交付给科协的光荣任务,是对科协组织新时期功能职责的丰富拓展。提高科协工作科学化水平,要求科协所有组织和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职责定位来布局展开。因此,首要的是把承载和履行这个职责定位的主体,真正建成“科技工作者之家”。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的要求,着力变封闭型科协组织为开放型科协组织,加快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统筹网上和网下科协组织建设,增强科协组织的覆盖面、代表性和开放度,促进各类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创新协同;着力变单一型科协组织为枢纽型科协组织,加快建立各类创新要素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集散机制,把各类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纵横交织集合起来,把产学研等创新主体连接起来,聚焦主攻方向精准发力;着力变活动型科协组织为平台型科协组织,加快建好学术交流、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科学普及、决策服务的平台,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主战场,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
坚持以科学精神支撑科协工作
现在科协工作环境、服务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科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形成有利于科协事业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积极倡导良好的科研伦理和学术道德,努力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必须大力弘扬“想事干、创新招、强协调、重实效”的进取精神。在新形势下,要在科技工作者中组织开展以“凝心聚魂争创一流、前沿探索争相领跑、短板攻坚争先突破、转化创业争当先锋、普及服务争做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创新争先行动,在科协机关干部中组织开展以“苦练内功增长本领、优质服务增进感情、真抓实干增强效能、革故鼎新增强动力、和谐共进增大影响”为主要内容的提质增效行动。以此精神动力支撑和创新环境滋养,科协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就会更加突出,科协工作就会永葆生机与活力。
坚持以科学方法推进科协工作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奉上以诚,率下有方”。科协组织的职能职责和服务对象,决定着推进科协工作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科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总书记倡导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战略定力,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发扬钉钉子精神,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等等。这些科学思想和工作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要善于把这些方法“钥匙”运用到科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丰富内容形式,拓展渠道载体,使科协工作真正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科技工作者愿望、符合党和人民期盼。特别是,要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学习其他领域其他部门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善用政治引导的方法、多用精准服务的方法、会用民主沟通的方法、重用制度管理的方法,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
坚持以科学制度保障科协工作
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科协组织要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推进科协工作的法规制度体系。具体讲,要建立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科协工作的制度,完善科协章程体系和工作条例,健全科协代表、委员、常委和兼职副主席履职机制,形成法定的科协机关机构编制方案,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技工作者培养举荐、选拔任用、激励保障机制,健全科协系统党建工作机制等。科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从法规制度上保障科协组织更有效地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跟党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勇挑重担、奋发有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第三篇: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科学论断和重大命题,这是我们党对党的建设和理论体系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对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或者说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一个科学的制度体系、通过一定的程序、规范,使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过程。要衡量党的建设是否科学化,应当把握以下五条。第一,是否坚持并做到了如下六条原则,即:
1、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2、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3、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4、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改革创新;
6、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六条原则既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又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第二,是否坚持并做到了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改革、发展、和谐、稳定紧密结合起来。第三,是否坚持并做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第四,是否坚持并正确处理领导和执政的关系以及党和国家、政府、人大、政协(也包括群团组织、民间组织、行业协会等)之间的关系。第五,是否坚持并做到了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创新型执政党紧密结合起来。上述五条就是衡量党的建设是否科学化的标准。坚持并做到了这五条,就说明党的建设实现了科学化。
二、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意义
1、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由之路。
党的建设是一项宏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怎样建设党,怎样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加强党的建设,可以说是千头万绪,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们是两点论者,因此我们只能统筹兼顾,抓住要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努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才能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
2、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的客观需要。
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党内民主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就必须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并且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核心,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原则,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根本目的。只有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才能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把党的各项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科学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而绝不能不分轻重缓急、顾此失彼。做到党的建设科学化,就能确保科学发展,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路径
1、推进党的建设民主化。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他把民主看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党的重要性。要推进党的建设,就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推进党的建设,还要求我们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这也是党的建设民主化的基本要求。党的建设民主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2、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
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是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新观点、新要求、新任务。正因为党的建设是一项宏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所以党的建设必须做到制度化,必须用一整套系统、具体、合理、完备的规章制度,例如党内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其它方方面面的制度,来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的建设顺利地进行。党的建设制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
3、推进党的建设程序化和规范化。
党的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形式多种多样,牵涉方方面面及其各个环节。推进党的建设,必须分清轻重缓急,而不能齐头并进;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不同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任务和重点以及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不同的,因此一定要根据不同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任务和重点去开展工作,解决突出问题,从而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党的建设,还必须根据一定的程序,而不能随心所欲,想当然。党内选举、决策、监督、管理以及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等,都必须符合一定的程序。党的建设程序化也是党的建设具有可操作性的要求和体现。假如没有一定的程序,开展党的建设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推进党的建设规范化也是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新观点、新要求、新任务。党的建设规范化,就是指党的建设要系统化,要有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律,要有条不紊地开展和推进,而不能具有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党的建设程序化和规范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4、推进党的建设法制化和法治化。
党的建设法制化是指党的建设必须遵守党内的根本大法即《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内的其它一系列办法、规定、法规、条例,例如《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这一系列办法、规定、法规、条例的制定和不断完善,为党的建设法制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建设法治化是指党的建设要实行法治,要依法管党治党,而不能实行人治。要始终如
一、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决不能因领导人的变更或注意力的改变而忽视或放松党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党的建设法制化和法治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保证。
总之,只有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意义,并且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四篇: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马维敏
(2015年11月)
当前,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正迅速展开,这一轮改革更加注重由单项改革转向综合配套改革,既有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治理改革、更有高校内部的改革问题。这一轮改革是高等教育扩大规模后一次深刻的变革,高校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增强改革意识,主动融入改革大局,不断的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当前,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在办学治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干部和教职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不强,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还不明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联系不密切,不能满足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的需求。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能力上的不适应,机制上的不完善。我认为,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主要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切实转变发展理念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既是职业院校学院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今后,职业院校要按照“市场所需,学生所盼,学院所能”的原则,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与市场对接,做到学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相适应。要紧紧跟上产业振兴、1
调整、升级、发展的步伐,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主动对接产业和行业需求,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加强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2014年,我院经过广泛的调研,确定了学院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两心”地位(以党建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保证学院正确办学方向,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两级”管理(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院系两级工作新机制,提升办学水平),强化“四个转变”(按照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进一步转变办学思路,转变专业设置、转变教学模式、转变行政职能,促进内涵建设),实施四大工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提升学院内涵品质;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增强学院发展动力;实施项目建设工程,夯实学院发展基础;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促进学院发展现代化),建设“两个基地”(建设“中国(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人才高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中国(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人才高地——对阿经贸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实现“三个提升”(实现“学院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有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有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到2020年,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机制一流、特色鲜明,在西部地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现代民族高职院校”。这个思路符合我院今后发展的实际。
二、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缓解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够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够好等问题。综合来讲,要实现以下四个创新
一是推进办学机制创新。深化多元化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要积极联合各级有关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各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及各中职学校,成立由学院、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共同组建的“职业教育联盟”,进一步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搭建全市中高职衔接的直通车。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力争使恒丰纺织、吴忠仪表等大企业都成为学生实训基地。逐步实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员主体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
要借力办学,学院要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国家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善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各项财政支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今年,我院抢抓机遇,争取到“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总投资5.24亿元,计划建筑面积9.15万平方米。项目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投入,放大贷款资金的杠杆作用。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十八届三中 3
全会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本着“学校即工厂,工厂即学校”的原则,与企业共同制订详细的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企业招收职员,学院招收学员的“两员”模式试点工作,将课堂搬到企业,实行订单培养。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现代学徒制中“半工半读、边学习边实践”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校企师资对接、理论与实践课程对接、实验实训设备对接、职业资格对接、技术要求对接等内容,充分让学生用理论指导技术操作,让企业师傅的传帮带深化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提升,从而不断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达到“进校即进厂、毕业即就业、进厂即操作”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专业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评价,推行学制和学分制,实行“双证书”制,鼓励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获得专科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取得其他的资格证书。
三是转变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宗旨,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改革教学内容,把以理论教学为主转向以实践教学为主。创新教学模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围绕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技能及职业习惯的养成,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做中学、学中做”。学院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确保相 4
关专业学生1年以上顶岗实习的工作经历,使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零适应期”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坚持特色发展道路
一是突出专业特色。建立动态调控机制,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积极拓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力求实现“三对接”,即“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需求对接”、“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对我院来说,施行“市场主导型专业设置模式”,紧密围绕吴忠市产业和企业人才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经济产业规划来设置专业,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要结合民族地区特点,顺应全市清真产业发展趋势,开发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阿拉伯经济贸易等民族特色专业群。采取措施,先行先试 “两员”教育模式,大力开拓职业教育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
二是设置特色课程。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实施以“导向化、企业化、职业化”为主题的课程内容改革,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校本教材建设,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制定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实验实训建设标准,积极探索建立技能与学分的转换机制,把企业、行业、社会用人标准与教育 5
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发课程。
三是推进国际合作。依托民族地区优势,借助中阿博览会、中阿校长论坛、回商大会等平台,深入开展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国家高等院校建立全面、务实的教育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和已经签订合作协议的约旦的阿杰隆国家大学、苏丹的蓝尼罗河大学、《古兰经》大学、卡萨拉大学、阿尔及利亚第二大学、摩洛哥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大学深层次合作,就学校领导互访,推动合作交流,教师互访互学,大力推进师生互换、学位等值、学者互访、联合办学、合作研究、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促进教育资源的互补和援助。面向迪拜等中阿合作重点区域,义乌、广州与阿拉伯地区经贸合作等领域,大力培养阿语+商贸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逐步提升学院办学档次。
三、实现和谐发展目标
要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科学治校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保证学校科学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办学治校能力。“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就高等学校来说,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为重点,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要以学习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谋划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能 6
力。加强领导班子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落实“两个责任”,落实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不分管财务、人事工作、工程项目建设、行政审批事项、物资采购工作),坚持做好“一岗双责”,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环境,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结合学院实际,明确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事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都由学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做出决定。
三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严格依法治校。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着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依据法律和《章程》,制定完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学生管理、后勤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
四是推行院系两级管理,理顺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积极推动管理重心由学院向系部下移,管理方式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过渡,学院从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经费划拨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7
把相关的权力和日常运行经费下放到院系,同时也要把相关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到院系,并确定事后评价体系和方式,实行效能目标考核,确保院系恰当地使用权力和资源,完成工作任务,真正把系部一级的办学活力激发起来。
五是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多层次工作研讨论证机制。围绕学校的重要决策和重要部署,坚持事先以教代会、学术委员会、系部党政联席会议等为载体,开展多层次的深入论证和征求意见。将重点任务分解,明确完成时限并向全院公布。成立了行政、教学和学生管理三个督察组,定期对决定事项进行督查。学校领导班子还通过年终述职述廉会、教代会会等多种途径自觉接受监督。把公开透明作为学院的基本制度,完善各类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了公开台账,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五篇: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强调,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
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
四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干部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
五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六是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七是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
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八是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胡锦涛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他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
胡锦涛最后说,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