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复测技术报告

时间:2019-05-14 07:3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复测技术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复测技术报告》。

第一篇: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复测技术报告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复测技术

摘 要:高速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中,测量控制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保障,文章主要从施工单位的角度出发,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平面控制网CPⅠ、CPⅡ和线路水准基点的复测方法、作业程序和技术要点,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控制网复测技术总结,为同类铁路工程控制网复测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技术指导。

关键词:控制网复测;GPS测量;二等水准测量 1 测量控制网的概述

在高速铁路平面控制测量工作开展前,为了满足平面GPS控制测量三维约束平差的要求,首先采用GPS测量方法建立高速铁路框架控制网(CP0)。在框架控制网(CP0)基础上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第二级为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第三级为轨道控制网(CPⅢ),主要为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高程控制网分二级布设,第一级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为高速铁路工程勘测设计、施工提供高程基准;第二级轨道控制网(CPⅢ),为高速铁路轨道施工、维护提供高程基准。2 测量控制网的复测内容和频次

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期间,要加强CP0、CPⅠ、CPⅡ及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复测工作。控制网复测分为定期复测和不定期复测,定期复测多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不定期复测由施工单位实施。

定期复测是对高速铁路平面高程控制网全面复测,复测内容包括全线CP0、CPⅠ、CPⅡ及线路水准基点。复测频次要求如下:

(1)施工单位接桩后,应对CPⅠ、CPⅡ和线路水准基点进行复测;(2)CPⅢ建网前,CP0、CPⅠ、CPⅡ和线路水准基点应复测一次;(3)工程静态验收前,CP0、CPⅠ、CPⅡ、CPⅢ及线路水准基点复测一次;(4)特殊地区、地面沉降地区或施工期间出现异常的地段,适当增加复测次数。不定期复测的测周期一般不大于6个月,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的施工阶段需要及时开展。不定期复测的内容包括CPⅠ、CPⅡ、线路水准基点等,主要是检查控制点位的相对精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点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位移。当复测成果较差超出规范要求时,要分析原因,测量结果报相关单位确认。3平面控制网CPⅠ、CPⅡ和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施工复测一般规定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会同设计单位参加由业主组织并有监理单位参与的控制桩和测量成果资料交接工作。施工单位要对设计单位交付的CPⅠ、CPⅡ平面控制网和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进行复测。为确保高速铁路轨道的线性,相邻施工标段、相邻施工单位之间应共同协商并现场确认交界处附近的同一对CPⅠ平面控制点和同一个水准点作为搭接和公共点进行复测。双方应签订共用控制点协议并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相同坐标和高程成果。标段内施工分段也需要进行确认搭接,并现场放样检查。线下工程开工前或至迟在结构工程施工前应完成CPⅠ、CPⅡ控制点和二等水准点的复测工作。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采用GPS测量。线路控制网CPⅡ宜优先选用GPS测量,也可采用常规导线测量。CPⅠ控制网的复测工作一般宜单独进行,当接GPS接收机数量较多时,也可和CPⅡ的复测同时进行,但要分别处理数据。因为精度等级不一样,CPⅡ需要附合到CPⅠ控制点上。线路水准基点复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跨河水准依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法、GPS高程法。

平面、高程控制网复测布网要求及主要技术要求

平面、高程控制网复测布网要求及主要技术要求与原设计单位施测时一致,具体要按表

1、表

2、表3规定执行。5 测量仪器的配置

(1)GPS接收机:CPⅠ、CPⅡ控制测量要采用双频接收机,其标称精度不低于5mm±1ppm;同步观测的接收机数量要不少于4台。

(2)全站仪标称精度应不低于2″、2mm±2ppm。

(3)水准仪标称精度应不低于DS1并应配相应的因瓦尺。6平面控制网的复测 6.1 CPⅠ、CPⅡ平面控制网复测

复测平面控制网时应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并组成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相连的带状网。可以将CPⅠ、CPⅡ同时构网观测,但要提前做好规划设计,要满足CPⅠ有独立的边联结方式的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相连的带状网,以便于后续的基线解算和网平差。现场观测作业时严格按照相应等级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若需要联测CP0时,可将其纳入CPⅠ控制网,每个CP0最好有三个方向与之相连。

原始观测数据采集完成后,利用对应仪器的或专用的基线解算软件进行基线解算,要分别进行CPⅠ、CPⅡ网的基线解算,生成各自复测需要的CPⅠ、CPⅡ基线向量文件。解算的基线向量结果要满足该仪器以及解算软件的质量指标,同时检查同步环和独立环的闭合差以及重复观测基线的较差,并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基线质量检验限差表

注:,其中?滓为基线弦长标准差(mm)

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mm/km);d相邻点间距离(km);n闭合环边数。

在基线的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利用专用的GPS测量平差软件,将所有独立基线构成控制网,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的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复测区段中的一个点的WGS-84的三维坐标为起算数据,进行无约束平差。CPⅠ、CPⅡ网分别各自平差。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需满足对应等级的限差要求:

利用满足无约束平差指标要求的基线向量网,在本次复测区段或标段对应的独立坐标系(与设计坐标系相同的基准,如中央子午线经度、坐标系投影面高程和高程异常值等)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CPⅠ控制网约束平差时选取本次复测区段中较为牢固稳定的首、中、尾三个点或首、尾两个点作为约束点,进行二维约束平差,用作CPⅠ控制网约束平差的约束点间边长相对中误差需满足1/250000;CPⅡ控制网 约束平差时选取本次复测区段内所有联测的CPⅠ点作为约束点,进行二维约束平差,用作CPⅡ控制网约束平差的约束点间边长相对中误差需满足1/180000。约束平差基线向量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的同名基线改正数的较差应符下式的规定,否则,认为参与约束的已知坐标误差太大,应删除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下式满足:

对于复测控制网长度太长、横跨多个投影带,可采用分区平差。平差时相邻两分网应有一定数量的重合点,重合点在两分网中坐标之差不得大于点位中误差的2倍。

二维约束平差后输出的平差成果即为与设计坐标系相同基准的复测坐标成果,将CPⅠ、CPⅡ控制点复测成果与设计成果的坐标和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进行比较,限差要求见表5。当以上两项比较满足限差要求时,采用原设计成果。当较差超限时,要进行再次复测,查明原因,并采用同精度扩展方法更新成果,提交相关单位确认。

表5 CPⅠ、CPⅡ控制点复测坐标较差限差要求

注:表中坐标较差限差指X、Y坐标分量较差。

表中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S为相邻点间的二维平面距离或三维空间距离;

复测结果比较样表:

表6 CPⅠ、CPⅡ坐标比较表

表7 相邻CPⅠ点对比较表 6.2 CPⅡ导线复测

CPⅡ导线复测要附合在稳定可靠的CPⅠ控制点上,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导线边长测量进行仪器加常数、乘常数和气象改正,距离归算至工程设计的投影高程面上。导线水平角、距离观测满足表8和表9的相关规定。

表8 导线水平角观测限差规定及技术要求 表9 导线测边限差规定和技术要求

注:

1、一测回是全站仪盘左、盘右各测量一次的过程

2、测距仪精度等级如下

Ⅰ级 |mD|≤2mm

Ⅱ级 2mm mD为每千米测距标准偏差。即按测距仪出厂标称精度的绝对值,归算到1km的测距标准偏差。

CPⅡ导线复测的外业完成后,利用专用平差计算软件,选取导线附合的CPⅠ点作为已知点进行平差计算,平差结果中的导线复测的测角精度、测边精度、以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和方位角闭合差,都要应符合表3的规定。

符合表3规定后,将复测成果与设计单位成果进行比较。复测与设计的导线水平角、导线边长和导线点坐标较差的限差应符合表10的要求。

表10 CPⅡ导线复测成果限差要求

注: 为仪器标称精度。

当隧道洞内CPⅡ控制测量的导线附合长度大于7km时,导线等级为隧道二等。

当以上各项比较满足限差要求时,采用原设计成果,不能满足限差要求时,要进行再次复测,查明原因,并采用同精度扩展方法更新成果,提交相关单位确认。

表11 复测水平角比较表

表12 复测边长比较表

表13 复测坐标比较表 7 高程控制网复测 高程控制网复测就是对线路水准基点的复测,从本次复测区段或标段与相邻标段共桩点开始联测区段内所有线路水准基点至区段结束段与相邻标段的共桩点,多采用满足精度要求电子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水准测量数据采集完成后,对外业观测数据进行各项指标检查、验算,各项精度指标和限差满足要求后,利用专用的测量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平差计算时选取本次复测区段内首、中、尾三个或首、尾两个水准点作为已知点进行平差计算,平差结果中的高差偶然中误差M?驻和按环闭合差算得的全中误差MW要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指标。

当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满足表14中规定要求时,采用原设计成果,当较差超限时,要进行再次复测,查明原因,并采用同精度扩展方法更新成果,提交相关单位确认。

表14 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注:1K为测段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L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RⅠ为检测测段长度,以千米计;n为测段水准测量站数。

2当山区水准测量每公里测站数n≥25站以上时,采用测站数计算高差测量限差。

当复测区段内有跨河情况时,严格按照国家二等水准的跨河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

高程控制网复测结果比较样表:

表15 复测高差统计表

表16 与设计高差比较表

表17 高程复测比较表 8提交的复测成果报告

复测成果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复测范围、设计CPⅠ、CPⅡ和线路水准点控制网概况、测量时间等情况;(2)CPⅠ控制网测量网形略图、CPⅡ测量网形略图;(3)测量仪器、人员情况;(4)测量外业作业情况(技术指标)与测量结果(含闭合环、重复基线检核、往返高差测量汇总);(5)网平差与后处理结果(基准数据的采用与检验、基线边改正数与精度、无约束和约束平差坐标及其精度、基线边距离和方位及其精度、约束平差高程控制网精度等);(6)复测与设计成果比较结果(坐标、距离、方位、复测与设计高程或高差比较结果等);(7)复测结论;(8)标段搭接测量用桩协议;(9)主要测量人员的专业证书、仪器检定证书、测绘资质附件。

第二篇: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

摘要

高速铁路的建设是现阶段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对传统测量方法进行了简单描述,总结了传统测量方式的缺点。同时,通过对《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技术要点的总结,从“三网合一”、分级布网、轨道控制网等方面分析了现代铁路工程测量技术,阐述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体系较传统测量方法的进步,是我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技术基础和有力支撑。

关键字: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测量标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present state.In this paper, the traditional measuring method has carried on the brief description, summarizes the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methods of faults.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measurement of the high 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 the end of the main technical points from the “three nets”, classification and net, orbit control network and other aspects analyzes the modern measuring technology of railway engineer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high-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 survey technology system is the progress of the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method, is China's high 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and strong support.Key words: high 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 surveying, measuring standard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1 第二章 我国的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体系..............................................................2 第三章 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3 3.1 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方法.................................................................................3 3.2 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方法的缺陷.....................................................................3 第四章 高速铁路精密测量体系..................................................................................5 4.1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内容.........................................................................5 4.2 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目的.............................................................................5 4.3 速铁路轨道铺设的精度要求.............................................................................5 4.3.1 轨道的内部几何尺寸...................................................................................5 4.3.2 轨道的外部几何尺寸...................................................................................6 4.4 高速铁路精密测量体系的特点.........................................................................6 4.4.1 “三网合一”的测量体系...........................................................................6 4.4.2 建立框架控制网CP0...................................................................................6 4.4.3 高速铁路平面控制网的分级布网...............................................................7 4.4.4 CPⅢ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测量...................................................................7 4.5 筑物变形监测.....................................................................................................8 第五章 结束语..............................................................................................................9 参考文献......................................................................................................................10

第一章 引言

交通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要部分,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大,城市交通压力也开始增大。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人们提供出行方便,高速铁路迅速的发展起来。高速铁路旅客列车行驶速度高(250—350km/h),所以高铁的交通安全不容忽视。保证高速铁路安全的行驶,需要大量的前期工程投入,高新技术的加入是必不可少。第二章 我国的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体系

我国的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体系是伴随着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工程的建设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

2004年,铁道部决定在遂渝线开展无砟轨道综合试验后,在施工过程中就发现原有的测量控制网精度及控制网布设不能满足无砟轨道施工要求。为此,中铁二院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在遂渝线开展了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的研究,并建立了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精密工程测量控制网。

2006年随着京津城际、武广、郑西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的全面开工建设,原有的铁路测量体系和技术标准已不能适应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建设的要求。为了适应我国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建设的形势,在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和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主持下,开始编制《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初步形成了我国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标准体系。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大规模地展开,在《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特点和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开展了《高速铁路CPIII测量标准及软件研制》和《基于自由测站的高速铁路CPlII高程网测量及其标准的研究》,对京津、武广、郑西、京沪、哈大、合宁、合武、石太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按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原则,对《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进一步完善,编制完成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标准。第三章 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

3.1 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方法

传统的铁路工程是以线路中线控制桩作为铁路勘测设计和施工的坐标基准,其测量作业模式和流程为:初测——定测——线下工程施工测量——铺轨测量。

(1)初测

平面控制测量一初测导线:坐标系统为1954北京坐标系;测角中误差12.5”(25”√n),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光电测距1/6000,钢尺丈量1/2000。高程控制测量一初测水准:高程系统为1956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量精度:五等水准(30√£)。

(2)定测

以初测导线和初测水准点为基准,按初测导线的精度要求放出交点、直线控制桩、曲线控制桩(五大桩)。

(3)线下工程施工测量

平面测量以定测放出交点、直线控制桩、曲线控制桩(五大桩)作为线下工程施工测量的基准;高程测量以初测水准点为基准。

(4)铺轨测量

直线用经纬仪穿线法测量;曲线用弦线矢距法或偏角法进行铺轨控制。

3.2 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方法的缺陷

传统的铁路测量方法,在过去主要靠经纬仪、钢尺丈量测距的年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合于普通速度铁路工程测量。但是在测量已广泛采用GPS、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新技术的今天,这一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方法已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铁路建设的要求。它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1)平面坐标系投影差大。

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30带投影,投影带边缘边长投影变形值最大可达340mm/km,不利于GPS、RTK、全站仪等新技术采用坐标定位法进行勘测和施工放线。

(2)线路平面测量可重复性较差。

以线路中线控制桩作为铁路勘测设计和施工的坐标基准,没有采用逐级控制 的方法建立完整的平面高程控制网,线路施工控制仅靠定测放出交点、直线控制桩、曲线控制桩(五大桩)进行控制,当出现中线控制桩连续丢失后,就很难进行恢复;由于路基地段没有分级建立平面控制网,没有稳固的平面控制基准,施工后线路中线控制桩就被破坏,只是在路基工程施工期间根据中线控制桩设置护桩进行平面控制。无法使用统一的平面控制基准进行线下工程和轨道工程施工。

(3)测量精度低。

由于导线方位角测量精度要求较低,施工单位复测时,经常出现曲线偏角超限问题,施工单位只有以改变曲线要素的方法来进行施工。在普通速度条件下,不会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度,但在高速行车条件下,就有可能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度。

(4)轨道铺设精度难以满足设计线形和平顺度要求。

轨道的铺设不是以测量控制网为基准按照设计的坐标定位,而是按照线下工程的施工现状采用相对定位进行铺设,这种铺轨方法由于测量误差的积累,往往造成轨道的几何参数与设计参数相差甚远。在浙赣线提速改造时,采用定位进行铺轨就出现了圆曲线半径与设计半径相差太大、大半径长曲线变成了很多不同半径圆曲线的组合、曲线五大桩位置与设计位置相差太大、纵断面整坡变成了很多碎坡等问题。第四章 高速铁路精密测量体系

传统铁路测量方法采用定测中线控制桩作为联系铁路勘测设计与施工的线路平面测量控制基准,中线控制桩在线路竣工后已不复存在,铁路平面控制基准已经失去,因而在竣工和运营阶段的线路复测只能通过相对测量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只适合测量精度要求低的普速铁路测量。而高速铁路轨道必须具有非常精确的几何参数,使轨道的几何参数与设计的目标位置之间的偏差保持在最小,精度要保持在毫米级范围以内。仅仅依靠相对测量方法对线路进行维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引入绝对测量系统,建立一套完整精密测量系统。

4.1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内容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贯穿于高速铁路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及运营维护测量全过程,包括以下内容:

(1)高速铁路平面高程控制测量;(2)线下工程施工测量;(3)轨道施工测量;(4)运营维护测量。

4.2 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目的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各级平面高程控制网,在各级精密测量控制网的控制下,实现线下工程按设计线型准确施工和保证轨道铺设的精度能满足旅客列车高速、安全行驶。为了达到在高速行驶条件下,旅客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那么线路严格按照设计的线型施工,即保持精确的几何线性参数;轨道必须具有非常高的平顺性,精度要保持在毫米级的范围以内。

4.3 速铁路轨道铺设的精度要求

高速铁路轨道施工的定位精度决定着高速铁路的平顺性,高速铁路轨道铺设应满足轨道内部几何尺寸(轨道自身的几何尺寸)和外部几何尺寸(轨道与周围建筑物的相对尺寸)的精度要求。其中内部尺寸描述轨道的几何形状,外部几何尺寸体现轨道的空间位置和标高。4.3.1 轨道的内部几何尺寸

轨道内部几何尺寸体现出轨道的形状,根据轨道上相邻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就 可以确定,表现为轨道上各点的相对位置。轨道内部几何尺寸的各项规定是为了给列车的平稳运行提供一个平顺的轨道,即通常提到的平顺性。因此,除轨距和水平之外,还规定了轨道纵向高低和方向的参数,这些参数能保证轨道有正确的形状。利用这些参数可以检查轨道的实际形状是否与设计形状相符,轨道内部几何尺寸的测量也称之为轨道的相对定位。4.3.2 轨道的外部几何尺寸

轨道的外部几何尺寸是轨道在空间三维坐标系中的坐标和高程,由轨道中线与周围相邻建筑物的关系来确定。轨道外部几何尺寸的测量也称之为轨道的绝对定位,轨道的绝对定位必须与路基、桥梁、隧道、站台等线下工程的空间位置坐标和高程相匹配协调。轨道的绝对定位精度必须满足轨道相对定位精度的要求,即轨道平顺性的要求。由此可见,高速铁路各级测量控制网测量精度应同时满足线下工程施工和轨道工程施工的精度要求,即必须同时满足轨道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的精度要求。

4.4 高速铁路精密测量体系的特点

4.4.1 “三网合一”的测量体系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平面、高程控制网,按施测阶段、施测目的及功能不同分为: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我们把高速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的这三个阶段的测量控制网,简称“三网”。

勘测控制网包括:CPI控制网、CPⅡ控制网、二等水准基点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包括:CPI控制网、CPⅡ控制网、水准基点控制网、CPm控制网。

运营维护控制网包括:CPlI控制网、水准基点控制网、CPm控制网、加密维护基标。

为保证三阶段的测量控制网满足高速铁路勘测、施工、运营维护3个阶段测量的要求,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构建和保持高速铁路轨道空间几何形位的一致性,满足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3阶段的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必须采用统一的基准。即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均采用CPI为基础平面控制网,以二等水准基点网为基础高程控制网。简称为“三网合一”。4.4.2 建立框架控制网CP0 高速铁路建立框架控制网CP0,是在总结京津城际铁路,郑西、武广、哈大、京沪、石武高速铁路平面控制测量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由于高速铁路线路长、地区跨越幅度大且平面控制网沿高速铁路呈带状布设。为了控制带状控制网的横向摆动,沿线必须每隔一定间距联测高等级的平面控制点,但是由于沿线国家高级控制点之间的兼容性差,基础平面控制网CPI经国家点约束后使高精度的cPI控制网发生扭曲,大大降低了CPI控制点间的相对精度,个别地段经国家点约束后的CPI控制点问甚至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CPI控制点相对中误差≤1/80000。在测量中不得不采用一个点和一个方向的约束方式进行cPI控制网平差,但这种平差方式给CPI控制网复测带来不便。为此,在京津城际铁路、哈大、京沪、石武高速铁路平面控制测量首先采用GPS精密定位测量方法建立高精度的框架控制网CP0,作为高速铁路平面控制测量的起算基准,不仅提高了CPI控制网的精度,也为平面控制网复测提供了基准。4.4.3 高速铁路平面控制网的分级布网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应在框架控制网CP0基础上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I,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第二级为线路平面控制网CPlI,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第三级为轨道控制网CPⅢ,主要为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三级平面控制网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速铁路三级平面控制网示意图

4.4.4 CPⅢ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测量

CPIll为轨道控制网,是铺轨加密基标和轨道精调的基准,为了保证铺轨加密基标和轨道精调测量的精度,其点位间距以60m为宜。CPⅢ控制网应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进行构网测量,以CPI或CPII作为基准进行固定数据约束平差。CPⅢ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如图2所示,自由测站间距为120m左右,每个 CPⅢ控制点有3个自由测站点的距离、方向交会。CPⅢ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测量与常规导线网测量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点位分布均匀,有利于铺轨加密基标和轨道精调作业精度的控制;(2)网形均匀对称,图形强度高,每个CPIII控制点有3个方向交会,多余观测量多,有利于提高网的可靠性和测量精度;

(3)相邻点间相对精度高,兼容性好,能有效控制轨道的平顺性;(4)控制点采用强制对中标志,自由测站没有对中误差,消除了点位对中点误差对控制网精度的影响。

图2 CPⅢ控制网示意图

4.5 筑物变形监测

高速铁路线路长,路基、桥梁、涵洞、隧道工程量大,沿线复杂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影响大,线下构筑物变形是无砟轨道铁路的重要参数,一直贯穿于设计、施工、运营养护、维修各阶段。高速铁路构筑物的变形监测与控制是高速铁路建设成败和安全运营的关键,为使变形监测所获取的数据科学、可靠并连续,因此在《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专门作为一章对构筑物变形测量的监测网构网、测量精度、监测点的布设及测量方法进行了规范。这是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体系的一个特点。

第五章 结束语

目前,我们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已掌握了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测量技术。《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已编制完成并颁布实施,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标准体系,并大规模地开展高速铁路建设。但是,随着我国多条高速铁路的相继竣工,大规模地投入运营。高速铁路的运营及养护维修测量将是一个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而如何利用已有的CPIII控制网和铺轨基标快速完成高速铁路的运营及养护维修测量,目前还是一个空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应通过对京津城际铁路养护维修测量和郑西、武广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运营及养护维修测量的总结和开展科研,研究一套适合我国客运专线铁路轨道的运营维护测量技术,逐步完善高速铁路运营维护测量保障体系,确保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参考文献

[1] 徐万鹏.高速铁路精密测量基准的确定.铁道工程学报, 2012(9): 7-11.[2] 刘华.从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标准看铁路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铁道经济研究, 2010(3): 25-29.[3] 周玉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有关技术问题的探讨.铁道勘察, 2005,31(3): 28-31.[4] 卢建康.论我国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体系及特点.高速铁路技术, 2010,01(1): 31-35.[5] 卢建康.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体系的建立及特点.铁道标准设计, 2010(z1): 70-73.[6] 左广恒.高速铁路测量控制体系建设与常见问题分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10).

第三篇:GPS控制测量技术报告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

GPS控制测量技术报告

一:测区概况,位于本溪经济开发区石桥子沈本产业大道,测区地势较平坦,由于公路两侧山势陡峭,树木密集,所以在本测区卫星信号不太理想,控制点之间距离较远。

二:仪器设备及软件

南方GPS、天宝及ASHTECH

GPS控制测量采用Ashtech locus单頻接收机,其静态精度为:

静态基线 ±(5mm +1ppmD)

高 程 ±(10mm+2ppmD)

平面精度要求:0.020m + 1ppm

高层精度要求:0.040m + 2ppm内业采用Ashtech Solution专业处理软件(包含数据传输、基线向量处理、GPS网平差软件、多种GPS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完全能满足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三:实习的内容

1.实习的主要内容

(1)GPS静态、动态野外数据采集及内业数据处理:

(2)GPS-RTK外业测量

2.实习目的,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3.实习地点,本溪石桥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大道

4.实验原理.GPS定位的原理是GPS 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测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法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 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

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机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

点的三维坐标.5.实验过程:

(一).参考站要求

参考站的点位选择必须严格。因为参考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

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1)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

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

行人 的干扰。

(2)参考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

(3)参考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

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4)RTK作业期间,参考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

须重新校正。

根据以上要求在校园里选择合适的已知点,将天线架设是该点做为基准站,连上

电缆,注意正负极要正确(红正黑负),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机.打开主机和电台,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大约1分钟),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同时电台上的RX指示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这表明基准站差分信号开始发射,整个基准站部分开始正常工作。

(二).移动站要求

1.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同时将手

簿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2.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主机

上的DL指示灯开始1秒钟闪1次(必须在基准站正常发射差分信号的前提下),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3.打开手簿,启动工程之星软件。工程之星快捷方式一般在手簿的桌面上,如手簿冷启动后则桌面上的快捷方式消失,这时必须在Flashdisk中启动原文件(我的电脑→Flashdisk→SETUP→ERTKPro2.0.exe)。

4.启动软件后,软件一般会自动通过蓝牙和主机连通。如果没连通则首先需要进行设置蓝牙(工具→连接仪器→选中“输入端口:7”→点击“连接”)。

5.软件在和主机连通后,软件首先会让移动站主机自动去匹配基准站发射时使用的通道。如果自动搜频成功,则软件主界面左上角会有信号在闪动。如果自动搜频不成功,则需要进行电台设置(工具→电台设置→在“切换通道号”后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同的通道→点击“切换”)。

6.在确保蓝牙连通和收到差分信号后,开始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依次按要求填写或选取如下工程信息:工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四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七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和高程拟合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

七进行校正:

利用控制点坐标库(设置→控制点坐标库)求四参数.?/P>

在控制点坐标库界面中点击“增加”,根据提示依次增加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和原始坐标,一般至少2个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 “保存”,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完成之后单击“确定”。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参数已经计算并保存完毕。方可进行测量.八实习总结:1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分析, 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收不到卫星信号,这种情况可能是流动站或基准站的电源没电或接收机的连线出现问题.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显示单点定位可能是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不够而无法解算.在观测过程中手薄上的解算值始终不能固定,可能是流动站的选点有问题,周围可能有高压输电线,高大建筑物或在面积水域.2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1 卫星星历误差,卫星星历误差实际上就是卫星位置的确定误差,其大小取决于卫星跟踪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观测值数量及精度.2接收机钟误差,减弱方法是的把每一个观测时刻接收机差当作一个独立未知参数在数据处理中与观测站的位置参数一并求解.3卫星信号传播误差,包括电离层和对流层时廷误差.4多路径误差,多路径误差是指卫星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到接收机天线.多路径效应不反与反射系数有关,也与反射物离测站的距离及卫星的信号方向有

关,由于无法建立准确的误差改正模型,只能恰当的选择地点测量,避开信号反射物.5人差,仪器没有完全对中,没有绝对整平.

3影响GPS基线解算结果因素的判别及应对措施

1影响GPS基线解算结果因素的判别

对于影响GPS基线解算结果因素,有些是较容易判别的,如卫星观测时间太短、周跳太多、多路径效应严重、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等;但对于另外一些因素却不好判断了,如起点坐标不准确。

基线起点坐标不准确的判别

对于由起点坐标不准确所对基线解算质量造成的影响,目前还没有较容易的方法来加以判别,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尽量提高起点坐标的准确度,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卫星观测时间短的判别

关于卫星观测时间太短这类问题的判断比较简单,只要查看观测数据的记录文件中有关对与每个卫星的观测数据的数量就可以了,有些数据处理软件还输出卫星的可见性图,这就更直观了。

周跳太多的判别

对于卫星观测值中周跳太多的情况,可以从基线解算后所获得的观测值残差上来分析。目前,大部分的基线处理软件一般采用的双差观测值,当在某测站对某颗卫星的观测值中含有未修复的周跳时,与此相关的所有双差观测值的残差都会出现显著的整数倍的增大。

多路径效应严重、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的判别

对于多路径效应、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的判别,我们也是通过观测值残差来进行的。不过与整周跳变不同的是,当路径效应严重、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时,观测值残差不是象周跳未修复那样出现整数倍的增大,而只是出现非整数倍的增大,一般不超过1周,但却又明显地大于正常观测值的残差。

2.应对措施

基线起点坐标不准确的应对方法

要解决基线起点坐标不准确的问题,可以在进行基线解算时,使用坐标准确度较高的点作为基线解算的起点,较为准确的起点坐标可以通过进行较长时间的单点定位或通过与WGS-84坐标较准确的点联测得到;也可以采用在进行整网的基线解算时,所有基线起点的坐标均由一个点坐标衍生而来,使得基线结果均具有某一系统偏差,然后,再在GPS网平差处理时,引入系统参数的方法加以解决。

卫星观测时间短的应对方法

若某颗卫星的观测时间太短,则可以删除该卫星的观测数据,不让它们参加基线解算,这样可以保证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

周跳太多的的应对方法

若多颗卫星在相同的时间段内经常发生周跳时,则可采用删除周跳严重的时间段的方法,来尝试改善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若只是个别卫星经常发生周跳,则可采用删除经常发生周跳的卫星的观测值的方法,来尝试改善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多路径效应严重

由于多路径效应往往造成观测值残差较大,因此,可以通过缩小编辑因子的方法来剔除残差较大的观测值;另外,也可以采用删除多路径效应严重的时间段或卫星的方法。

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的应对方法

对于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的问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提高截止高度角,剔除易受对流层或电离层影响的低高度角观测数据。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为,高度角低的信号,不一定受对流层或电离层的影响就大。

2.分别采用模型对对流层和电离层延迟进行改正。

3.如果观测值是双频观测值,则可以使用消除了电离层折射影响的观测值来进行基线解算。

总的来说GPS控制网基线测量,基线长度较短的情况下(10km左右,最大不超过20~30km),GPS的轨道误差(星历误差),太阳光压影响及美国SA技术基本对测量精度不发生影响(它只能影响单点定位和长基线测量结果)。

在作业过程中,在GPS接收机满足作业精度要求的情况下,测量的主要误差源是多路径误差、周跳和点位的对中误差。作业中应尽量避免它们的发生并减少其误差。

九:经验总结:总的来说,RTK测量除了要有足够的卫星数和卫星具有良好的几何分布外,还要求基准站与流动站的数据通讯必须良好.

十:收获体会:通过这次实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学的模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清晰的理解,同时也感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道的严重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又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强化使自己对这门学科又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这门学科应该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但实践前的理论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篇:控制测量实习技术报告

实习报告

1.实习概况

1.1 实习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学生《大地控制测量学》后的实践性课程,通过该大地测量计算和集中教学实习,使学生对大地测量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不但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使学生动手能力和仪器操作能力得到较大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使学生通过实习,掌握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设计,踏勘选点,仪器检验,重点掌握精密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和内业计算;熟悉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和线路的检核方法。

实习小组由4人组成,轮流分工为:1人操作仪器,1人记录,2人立尺。

1.2 工作进程:

本次工作从10月28号上午开始查线,观测准备,下午开始进行观测,11月4号完成水准测量工作;11月5号开始内业技术整理,平差计算,11月13号完成全部工作。

2.作业依据

GB12897-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3.人员组成4人:

4.仪器设备

4.1 投入的仪器设备

精密光学水准仪DSZ2,铟瓦水准尺,尺垫,记录板

4.2 水准测量仪器的检校

根据规范要求,对使用的仪器设备在作业前按规定进行了检验、检查,具体详见仪器检验资料,经检验、检查结果表明作业所用仪器设备性能状态良好。

4.2.1 水准仪

水准仪在作业前进行了下列检查、检验:

⑴水准仪的检视;

⑵水准仪上概略水准器的检校;

⑶光学测微器隙动差和分划值的测定;

⑷i角检校。

4.2.2 水准标尺

水准标尺在作业前进行了下列检查、检验:

⑴标尺的检视;

⑵标尺上圆水准器的检校;

⑶标尺分划面弯曲差的测定;

⑷标尺名义米长及分划偶然中误差的测定;

⑸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及基辅分划读数差的测定。

5.水准观测

水准测量在观测过程中,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

测量规范》中的二等水准要求进行作业,二等水准标尺的尺承使用

6.5公斤重量的铸铁尺台。

二等水准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沿相同路线进行往返测。

具体情况如下:

往测:使用仪器精密光学水准仪DSZ2,铟瓦水准尺。完成水准路线总长3.389km,观测总站数为66站,路线闭合差:5.01mm,后验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误差:2.721(mm/km),水准观测无重测测段。

返测:使用仪器精密光学水准仪DSZ2,铟瓦水准尺。完成水准路线总长3.410km,观测总站数为64站,路线闭合差:3.89mm,后验每公里高程测量高差中误差:2.107(mm/km),水准观测有三个重测测段。

6.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

6.1 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6.2 起算数据

起算点:承露台边的已知点MJ02,高程为8.00m。

6.3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

观测数据的处理分为预处理与平差计算两部分。预处理内容包括:水准高差的尺长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高程网的平差计算采用间接观测平差法。预处理与平差处理中所推导的计算公式及处理方法严密。数据处理软件为 <<地面测量工程控制与施工测量内外业一体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系统>>。数据预处理方法及平差计算方法

均符合规定要求。

7.高程精度统计

根据水准网平差计算,往测相对起算点最弱高程点位中误差是MJ51为2.50mm,返测相对起算点最弱高程点位中误差是MJ51为

1.94mm。

7.1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计算公式为:

MΔ=±△△/R]/(4*n)mm(1)式中:Δ为测段往返测不符值,单位为mm;R测段长度,单位为km;n为测段数。

根据公式(1)计算的二等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为MΔ=0.12mm(限差为1.0mm)

7.2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计算公式为:

MW=±WW/F]/Nmm(2)式中:W为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单位为mm;F为水准环线周长,单位为km;N为水准环个数。

根据公式(2)计算的往测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为MW=返测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为MW=

8.结论

8.1 实习中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由于我们实习路线是从学校到超山寺再到学校构成闭合环,因此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在出学校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过往的车辆和人都直接影响了我们测量的正常进行,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那种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来完成精细的水准测量。还有在超山寺附近测量时也遇到一些麻烦,在上坡的时候高程在短距离就相差的很大,有时在前视读数直接在30cm以下了,或者是后视读数超过尺的最高值,这样我们在上坡的时候就打Z字型上坡,在上去的同时选点,测量也格外注意。最后在进行往返闭合差检验的过程中,我们组遇到了一个很特殊的问题,那时基本上完成了整个外业工作任务。那就是MJ11到MJ10往返测高差较差很大,当初我们没有直接去反工,而是想到当初记录员说过由于观测要始终先观测最开始观测的那把尺,因此不知道记录那把是前尺那把是后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把往测前后尺数据对调,结果发现较差没有超限,并参照其他组发现对调后的数据正确。这样我们基本上确定是记录员在记录的时候前后尺的顺序明显记反了而避免再次返工。

8.2 实习体会

实习终于结束了,虽然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好累,但看到我们的收获我们大家还是很高兴的。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通过这次实习,我学会更熟练的使用精密水准仪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原先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测量知识也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相互对照将我的测量知识和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这场痛苦的实习是必要的。

同时在这次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测量实习的进度,甚至是

带来严重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虽然有时侯我们会因为一些实习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出现一些矛盾,但大家都想着如何把这次实习完成得更加完美。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对以前的学习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今后的路还很长,本次实习仅仅是个开头。在以后,无论是实习还是在工作岗位我都要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逐渐树立行业精神。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更加完善,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五篇:浅谈高铁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及复测

浅谈高铁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及复测

【摘要】本文重点对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内容、精密工程测量的特点的论述,并简要介绍了高程控制网的复测,同时提出了高速铁路的运营和养护维修测量,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确保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技术体系

为了达到高速铁路的高速行驶条件,高速铁路轨道精度要保持在毫米级的范围以内,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技术已不能满足高速铁路建设的要求。高速铁路的测量方法、测量精度与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完全不同。

1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应根据线下工程和轨道铺设的精度要求设计高速铁路的各级平面高程控制网测量精度。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各级平面高程控制网,在各级精密测量控制网的控制下,实现线下工程按设计线型准确施工和保证轨道铺设的精度能满足旅客列车高速、安全行驶。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控贯穿于高速铁路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及运营维护测量全过程,包括以下内容:高速铁路平面高程控制测量;线下工程施工测量;轨道施工测量;运营维护测量。

2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特点

2.1高速铁路各级平面高程控制网精度应满足勘测设计、线下工程施工、轨道施工及运营养护的要求

由于过去铁路建设的速度目标值较低,对轨道的线型和平顺性要求不高,在勘测、施工中没有要求建立一套适合勘测、施工、运营维护的完善的控制测量系统。控制网测量的精度指标主要是根据满足线下土建工程的施工控制要求而制定,轨道的铺设不是以控制网为基准按照设计的坐标定位,而是按照线下工程的施工现状采用相对定位进行铺设,这种铺轨方法由于测量误差的积累,往往造成轨道的几何参数与设计参数相差甚远。

2.2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按分级布网的原则布设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应在框架控制网(CPO)基础上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层平面控制网(CPI),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第二级为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第三级为轨道控制网(CPⅢ),主要为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高程控制网分二级布设,第一级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为高速铁路工程勘测设计、施工提供高程基准;第二级轨道控制网(CPⅢ),为高速铁路轨道施工、维护提供高程基准。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应在框架控制网(CPO)基础上分三级布设,是因为测量控制网的精度在满足线下工程施工控制网测量要求的同时必须满足轨道铺设的精度要求,使轨道的几何参数与设计的目标位置之间的偏差保持在最小。

2.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统应采用边长投影变形值≤10mm/km的工程独立坐标系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精度要求高,施工中要求由坐标反算的边长值与现场实测值应一致,即所谓的尺度统一。由于地球是个椭球曲面,地面上的测量数据需投影到施工面上,由曲面的几何图形在投影到平面时,不可避免会产生变形。采用国家3°带投影的坐标系统,在投影带边缘的边长投影变形值达到340mm/km,这时无砟轨道的施工是很不利的,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呈系统性。从理论上来说,边长投影变形值越小越有利。根据武广线、郑西线无砟轨道CPⅢ控制网的测量实践表明,在满足边长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10mm/km的条件下,线下工程施工时,可不进行边长投影改正直接利用坐标反算距离进行施工放线,CPⅢ观测距离不需进行投影改化进行平差计算就可以满足CPⅢ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2.4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三网合一”的测量体系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平面、高程控制网,按施测阶段、施测目的及功能不同分为了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我们把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这三个阶段的控制网,简称“三网”

勘测控制网包括:CPⅠ控制网、CPⅡ控制网、二等水准基点控制网。

施工控制网包括:CPⅠ控制网、CPⅡ控制网、水准基点控制网、CPⅢ控制网。

运营控制网包括:CPⅡ控制网、水准基点控制网、CPⅢ控制网、加密维护基标

为保证控制网的测量成果质量满足高速铁路勘测、施工、运营维护三个阶段测量的要求,适应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三阶段的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必须采用统一的基准。即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均采用CPⅠ为基础平面控制网,以二等水准基点网为基础高程控制网。简称为“三网合一”。“三网合一”是高速铁路采用坐标进行线路的勘测设计、工程施工以及运营维护管理的前提。在“三网合一”基础上,线路及其附属建筑物的里程和坐标一一对应,每一个里程只有一个唯一的坐标(x、y、h),使施工和运营维护能够严格按照设计的线型进行施工和养护,保证高速铁路轨道的平顺性,同时也为工务管理信息化和构建数字化铁路创造了条件。“三网合一”是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技术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3高程控制网的复测

为了保证控制点提供的高程基准的正确性,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已有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和检测,确保高程控制点的稳定。复测和检测在进行平差数据处理时,引入的高程基准应与原成果一致。

常用的复测和检测成果分析方法有两种:高差比对和高程比对。高差比对用以比较分析相同高程点之间的高差,可以反映出地表相对高程变化;高程比对用以比较分析相同高程点的高程,可以反映出地表整体的高程变化。无论那种比对方式,只有在比对差异超出相应等级水准测量精度的限差指标时,才能说这种高差或变化是显著的,并考虑更新高程成果。否则,应沿用原高程成果。

复测、检测与成果取舍:较差(闭合差)限制原则、成果最新原则、平均性原则、端点外推原则。测段复测与原测时间超过了三个月,且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差超过检测限差时,须进行测段两端点可靠性的检测。检测测段长度小于1km时,按1km计算。高程比对分析与增补点成果应用。实际水准测量中使用高精度仪器进行低等级水准观测时,如果计算得到的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没有达到仪器应有的标称精度,则应怀疑仪器的工作状况不正常,即使总体上水准等级的精度指标满足了,对水准观测的数据应该慎重使用。因为,一台工作不正常的仪器,提供的观测数据是不可靠的。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多条高速铁路的相继竣工,大规模地投入运营。高速铁路的运营及养护维修测量将是一个迫切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而如何利用已有的CPⅢ控制网和铺轨基标快速完成高速铁路的运营和养护维修测量,目前还是一个空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研究一套适合我国客运专线铁路轨道的运营维护测量保障体系,确保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杨晓莉;;美国铁路发展现状及启示[J];综合运输;2010年02期

[2]李峥辉;;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铺板后的检测方案[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0年01期

[3]张天放;刘忠波;;时速350km高速客运专线无砟道岔铺设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3期

下载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复测技术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复测技术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题报告 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5篇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学习形式 学习层次 专业 学号学生姓名开题时间2014年8月X日一、课题背景(或国内外研究现状)铁路作为我国重要基......

    高速铁路工程承台施工技术交底

    技 术 交 底 书工程名称:成都至自贡高速铁路工程 合同段;CZZQ-7标 编号:20210516单位工程名称成自泸高速兴隆互通立交双线特大桥分项工程名称R桩基☑承台□墩台交底名......

    铁路工程测量实习报告3000字

    铁路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 铁路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 秋风送爽,岁月流金,转眼又到一年开学时,我们10届的学生已经成为学长学姐了,在本学期第十周到第十二周学校安......

    复测报告

    广州南得电力建设有限公司110kV高滩站输变电工程(线路部分)复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110kV高滩站输变电工程(线路部分)从110千伏宁小派线#162-#163塔之间T接至110千伏高滩变电站止......

    控制网测量报告

    徐州港区顺堤河作业区疏港公路二期工程桥梁二标 控制网测量报告 一,概述 徐州州港区顺堤河作业区疏港公路二期工程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起点桩号K8+403.5,......

    工程定位测量及复测记录专题

    6KV高压室定位测量及复测记录 单位工程名称 车集煤矿南二风井35KV变电站安装工程 建设单位 河南龙宇能源车集煤矿 定位依据 车集煤矿南二风井35KV变电站安装工程施工蓝......

    控制测量实习技术总结范文

    控制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两周的控制测量实习很快就过去了,与校外顶岗实习四个月相比也许这并不算什么,但它的确也让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这两周我们主要进行的是二等水......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测绘二班十组姚伦 谈盼 唐升旗 韦前 江晴晴一、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东经108°54’26’’、北纬34°22’16’’附近。位于长安大学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