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调研活动汇报材料
幼儿园调研活动汇报材料
寒冷的冬天,总有不灭的怀想在心间。尽管寒霜凝结太多的思绪,萧瑟覆盖太多的风景,但依然期待来年的满树花开。
盘点2014,年轻的一实幼,蹒跚前行,美丽涅槃。在这冷寂的季节,安静地回味曾经成功的、失败的、幸福的、痛苦的某种味道,某种声音……
一、构建美丽校园
一实幼开园初凉薄的硬件设施,也许很难让人驻足、留恋、吸引。如今氤氲在文化的濡染中,这里已然成为孩子、教师灵魂依恋、精神皈依的快乐园子。
一所不流于世俗的学校必定有其独特而固有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愿景等,生活其间的孩子、教师必须认同并遵循其力量赋予的方向与引领。经过商讨、思考,我们秉承“爱”的办园理念,围绕“以爱为魂、以实为本、文化立园”的办园宗旨,用心培育忠诚、坚韧、阳光、积极的“向阳”文化,朝向“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办园目标而努力。非常清晰的文化主张和理性操守让我们关注围墙外的发展变化,却不随波逐流;注重园内的生命成长,却不闭门造车。我们的精神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而是散见在幼儿园的时时、事事、处处。毋庸置疑,我们已经走过了精神文化的确立,并努力为践行和根植而努力。
历经太多的剪剪贴贴,一实幼美丽绽放。在美丽校园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历经改变。操场上“向阳农场”、“野趣沙池”为园所增添了直观表情;廊道里,紧扣“XX地方文化特色”的主线,游在XX、食在XX、文化XX的楼层布置,已然蘸满孩子满满的快乐;文化墙围绕办园理念“爱”铺陈开去,一楼我爱我家,我快乐;二楼我爱我家,我分享;三楼,我爱我家,我参与。孩子、教师、家长三人行的教育淋漓尽致地在图文中流淌;信步行走,用心而又随意摆放的一只小猫咪、从海陵酒坊锅台桌角飘来的蛐蛐声,徜徉其间,感受到一实幼几近能呼吸起来……
《易经》讲;“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漫步校园,看得见的背后有看不见的富足,每一处微环境都是能说话,有精神存在的。()虽然接待来园观摩园所众多,但流动的美是无法拷贝的。文化的归宿是“以文化人”.一所好学校之于教师,必将是她情之所系、业之所进之处;一所好学校之于孩子,也许是若干年后不能忘却的学校的晨曲和向阳花开,是我们渐行渐近的儿童立场。
二、塑造美丽教师
保持内心的干净和积极是美丽教师的精神标志。
新园、新人,磨合是必然。曾经吱吱作响的磨合声让“一实幼”历经阵痛。四面八方的教师汇聚一起,她们丰富的经验和长期的劣习一实幼不可推却地悦纳。曾一时,人心涣散,学校的发展举步维艰。解决这一问题,无外力可循,即便有,也无法抽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效力。睚眦必报不能管理,容人之心,育人之举唯用“爱”去渗透、融化、剥离、滋润、涵养。现如今,“凝心聚力”、“携手前行”已然变成可以触摸的存在。
注重内外兼修是塑造“美丽教师”的重中之重。厘清目前教师队伍存在的四大问题,1.教师团队年轻,务实程度不够。在个人专业成长上喜欢走捷径,部分教师心理稚嫩,不能直面自己的内心与不良习惯。2.成熟型教师少,专业梯队建设不明显,在区、市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少。3.“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研究型”、“实践型”教师少。4.随着办园规模扩大,教师队伍建设带来新的考验和挑战。面对当下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大目标、稳步走的方式,用会议熔铸、让示范引领、借学习提升、倾智慧培养。
三、构筑美丽课堂
一所美丽的学校是内外兼修、形神具备的。打造美丽学校的内在气质是我们当下最迫切的诉求。
横平竖直的课桌、冰冷枯燥的知识体系、一本正经的教师,必将禁锢生命,禁锢成长。如何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需要的一切学习需求,促进生命的成长,成为我们思考之,努力之的核心课题。经过一年的行走,引领团队、席卷师生、整合资源,我们努力打造没有围墙的课堂。
构筑“美丽课堂”,我们强调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课程实施的开拓;”是否有利于活动效率的提升。综合课程的扎实开展、特色课程的有序推进、园本课程的有机融入,相得益彰地催生适切孩子成长的课程文化。真正还原儿童本色,以课程标准为准则,把游戏融入到有趣、有序、有法的课堂,这将成为每位老师所要研究和实践的新起点。
四、培育美丽孩子
学龄期是人一生重要的启蒙阶段,“快乐”无疑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追求,也是美丽教育的神圣使命。
为了把学校打造成孩子快乐成长的幸福村落,我们将德育培养工程通过以点带面的立体架构,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将学校、家庭的育人目标整合,分层推进。融习惯培养和道德提升为一体,让孩子在自由、自主中积极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专题调研汇报材料
一、形势促进发展
xxxx幼儿园自xxxx年易地新建以来,借着创建省示范园、省合格园与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几股强劲东风,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下,特别是近年来在句容市教育局领导的指导和xxxx中心小学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幼儿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园规模从原来的三个班级扩展到现在的七个班级;幼儿入园率从90年代的60%达到现在的95%以上,0—3早教率也从两年前的空白发展到现在的40%以上;幼儿园类别从原来的镇江市二类园创建为现在的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与此同时,xxxx幼儿园还先后被评为句容市巾帼示范岗文明单位;镇江市绿色幼儿园;镇江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幼儿园的设施设备也基本配套,并实现了教育现代化:现在我们的幼儿园有网站、班班有网页、人人有博客;与此同时,我园教师无纸化办公的水平逐渐提升,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也几乎成了一种习惯。我园的23名幼儿教师中虽然公办教师只有3人,但教师学历进修却已达到大专学历81%,本科在读50%。尽管我园的公办教师为数不多,但我们全体教师却能够积极向上、团结拼搏,在各种创建、开放、竞赛活动的过程中,我园的各项工作也都敢为人先、乐于率先:近年来在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中我园几乎每次都囊括了冠军的殊荣;教师的论文获奖近三年达到70余篇;在镇江市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的论文也有数十篇;幼儿园参加的国家级课题在成果评比中获得集体特等奖一次,个人一、二等奖十余次;幼儿园的各项常规工作随时经得起看、问、查;常规管理也在追求精致化的同时不断规范、到位; 09年我园接受了几个大型活动与验收:第一,在镇江市教育局召开“省农村合格园建设工程推进现场会”时,经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领导事先的暗访踩点,我园精致化的常态管理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好评,并决定把现场会放在我园召开,使镇江市各个县市区的相关领导认识、了解并认可了我园的各项工作。第二,我园接待了句容幼教史上最庞大的、来自泗阳的近一百人的幼教考察团,在句容市同时接待此考察团的三所幼儿园里,xxxx幼儿园优美的环境、凸显的“养成教育”特色与精致化的管理都给她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我园在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和省合格园建设验收的过程中,又都被确定为抽查对象。验收组的领导与专家在全市的反馈会上对我园的情况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甚至有位领导不无夸张地说:“xxxx幼儿园是我这么多年以来见过的最好的幼儿园,是农村中的城市园”!
二、问题日渐凸显
当前农村乡镇幼儿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体可以归纳为:幼儿教师管理体制不顺,导致学前教育质量不高;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导致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流失现象严重等。
1、幼儿教师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学前教育后劲不足
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核心和保障。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幼儿教师队伍中除了所占比例非常少的公办教师能够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享受同等权利外,作为主要群体的非公办幼儿教师却没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03年句容市实施非公办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后,07年进行了非公办幼儿教师职称初评,但随之而来的幼高职称晋升却由于未参加继续教育等活动,又成为一颗无花果,给积极参加大专与本科学历进修的非公办幼儿教师又是当头一棒!
由于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公办幼儿教师比例偏少,就我园而言,23名教师中有3名公办幼儿教师(达到76%),就这在句容市的乡镇幼儿园中已属比例高的,大多数幼儿园只有1—2名公办教师,而且基本上是园长。由于缺乏高素质正规幼儿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带动,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难以得到提升。同时由于非公办幼儿教师没有资格参加继续教育等因素,也进一步阻碍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也是造成师资素质低下、学前教育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幼儿教师待遇偏低、工作压力大,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办园经费几乎全部都是自收自支,除了发放教职工的工资、福利等,还要保证正常的办公支出与设备维修、更新等,尤其是一些如省示范园的创建与复评、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创建等大型活动的投入,更加使得幼儿园经费入不敷出。虽然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镇镇府要对此进行投入,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此要求也仅为说说而已,最终还是由幼儿园自己买单,通过向教师借资等形式渡过难关,在债务累累的情况下完成各项创建活动。以上种种原因导致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待遇偏低。近几年虽有所改善,但增长缓慢,难以维持生活需求与发展需要,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甚至赶不上保姆和农民工,目前我园乃至句容市的非公办幼儿教师平均月工资只有800余元(包括工作三十年以上的老教师)。而从目前我市的情况看,80%以上幼儿教师都是非公办的性质,虽然长期以来她们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在幼教战线上无私奉献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后,导致工作三十年以上的非公办幼儿教师收入还不如刚上岗的公办幼儿教师收入的一半,虽然由于编制之差不能实现同工同酬,但差距如此之大确实令人难以接受!
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工作的强度与压力之大也非一般行业能比。由于幼儿园工作的特殊性,幼儿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0小时,工作期间,由于目前幼儿园保育员的配备几乎没有,保教工作由教师全包之外,还要做好各项创建、验收、开放等等很多永远做不完的事情,幼儿教师长期处于疲劳战的状态,然而尽管如此,还有三座大山压在头上:幼儿的安全;各项评比、考核;各种检查与验收等等。
在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的现状中,导致部分非公办幼儿教师(主要是年轻教师)在多次向上级呼吁未果的情况下选择了离职,留下的基本上是人到中年、无处可去的老教师。由于幼儿园的工作强度大、压力大,一些公办幼儿教师也不愿意呆在幼儿园工作,相当一部分都留在了小学。师资队伍的不稳定严重影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工资待遇低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刻不容缓
幼儿教师问题是学前教育问题的一部分,如解决不好必然会导致学前教育质量严重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社会各界日益重视学前教育的今天,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应该就是幼儿教师的问题。但仅凭幼儿园内部是无法实现本质的变化的,必须由各级政府、部门齐抓共管,依法办园、依法治园。
首先,应明确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学前教育分阶段、逐步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将学前教育逐渐纳入免费义务教育已经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学前教育历程发展来看,各国首先解决学前一年的义务教育,美国5~6岁的孩子是纳入义务教育系统的。我国上海、北京等城市已展开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我省是否可以参照国内外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分阶段实施逐步实施。
其次,要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解决学前教育经费不足问题
经费不足使得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得不到根本改善,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无法提高;政府财政对学前教育投入过少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监控力度。建议各级政府明确职责,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1、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制度。专项教育经费制度对教育发展促进巨大,目前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都设有专项经费,这对促进两类教育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每年从财政列支一定数量的经费,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并做到逐年增长。像所有阶段的教育一样,学前教育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政府的积极投入。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只是对一项简单的公益事业的投入,不只是对一个特定年龄段的教育的投入,而是一种功在眼前、利在长远的长效投入。从根本上说,学前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政府的投入。
2、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可适当通过各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既为县级财政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又能协调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政府应制定合理的经费分配制度,适当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支出的比例,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再次,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幼儿教师权益,稳定师资队伍
1、加强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根据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幼儿师范院校招生规模,为学前教育提供优质教师资源。与此同时,要将在职在岗的非公办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加强经费投入,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目前,我园在师资培训方面,本着为教师着想,对孩子负责的原则,坚持两周一次对教师进行园本业务技能培训,经费紧张聘不起外面的专家,我们就挖掘内部资源,发挥行政与教师的专长,结合保教实际工作开展一系列的培训,使我们的幼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实战水平。
2、研究政策,落实政策,提高非公办幼儿教师各项待遇。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人员稳定、素质优良的幼儿教师队伍。从长远来看,要提高现有师资素质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必须保证这一职业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建议依照有关规定,通过探讨研究有关政策,解决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各项工资待遇、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尽快出台非公办幼儿教师编制标准,合理增加非公办幼儿教师编制,特别是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编制。句容市教育局在09年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之后,有在非公办幼儿教师中择优选聘进编的议案,目前可能还在酝酿过程中,据说也是困难重重,是否会胎死腹中也很难说。但愿通过今天的座谈会,最终能够促进此项政策早日出台,让非公办幼儿教师感受幸福、看到希望!
最后,还要逐项督导,落实相关政策,保证实施效果
落实国家、省关于将教育工作情况作为考核地方各级政府领导干部重要内容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对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特别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督导考核机制,重点督查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学前教育投入、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落实等方面的情况。督查结果要向社会公布,并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以上,是我园乃至句容市的乡镇幼儿园主要存在的问题与我们不成熟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上级政府与有关领导能够真正重视学前教育,切实关心非公办幼儿教师这个弱势群体。
第三篇:2012全市农机化情况调研活动汇报[范文]
2012全市农机化情况调研活动汇报
为进一步摸清全市农机具保有量和农机社会化服务运作模式,加快农机农艺融合进程,推进全市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xxx农机局《关于开展农机化情况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经局党总支研究决定,组织召开了局有关科室、二级机构负责人专题会议,抽调有关人员深入全市各乡镇、办事处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农机化发展现状
长葛是一个农机大市,农业机械发展起步早,基础好。近几年,随着各级政府扶持“三农”力度的逐年加大和农机部门的不懈努力,全市的农机化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机化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机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补贴政策推动,农机发展迅猛。从2005年开始,我市连续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实行补贴,补贴项目资金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30万元,到今年上半年的810万元,累计争取并落实中央、省、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2500多万元,共补贴各类新型农机具2035台,其中大型拖拉机734台,自走式玉米(小麦)收获两用机416台、背负式玉米收获机109台、玉米秸秆还田机148台、旋耕机118台、深耕犁148台、抗旱水管40万米、潜水泵300台,直接受益农户2600户,带动农民直接投入购置资金8000多万元。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238台、小麦联合收割机81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300台、玉米秸秆还田机900台、旋耕机1052台、机引犁1449台、小麦播种机1645台,农用水泵10102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784台,农机总动力为50.37万千瓦,农业机械迈入了发展快车道。
(二)农机化水平提高,作业范围和项目进一步拓宽。
农机拥有量的增长,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到2010年底,全市农作物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79.49%,全市农业生产中的土地深耕率、小麦机播率、小麦机收率和玉米秸秆还田率分别达到99%、100%、99%和98%,其中小麦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2010年玉米机械化收获率也达到了40%。农机作业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由粮食作物耕种收作业向耕种管收一条龙作业延伸、由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畜牧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拓展、由本地向周边区域拓展、由粮食作物机械化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拓展。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我市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各级服务组织体制日益深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全方位增强,一是以农机户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机经营体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2010年底,全市农机户达25022个,农机从业人员达28097人,其中农机专业户1221个;二是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形式的农机经营服务模式正不断发展壮大。为适应农村农业生产发展需要而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了农业生产中“散机户单干不了,政府包办不了”的问题,并以较强的规模优势、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机车利用率成为农机服务市场的主力军,并以较低的作业价格、优质的作业质量和细致周到的服务而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欢迎。自2007年初我市xx办事处孟庄村民田青军组建xx市第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到今年6月,全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8家,入社成员180户,各类机械 650台(套),拥有各类机械原值达到3000万元,预计今年经营收入将达到800万元。农机跨区作业由盲目流动向合同集约方向转变,由只提供收获服务向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延伸,在提高农机利用率的同时,也使广大农民群众在价格、服务方式上有了一定的选择空间,推动了农机服务向优质、高效的方式转变。三是遍布全市12个乡镇4个办事处的270个农机维修网点,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证。农机社会化服务已经渗透到从农田耕、种、收作业到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机械化作业和农业运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开发建设的各个领域,成为我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四)经济效益凸现,农机作用明显。
1、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劳动力转移快速。近年,小麦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2、机手收入大幅提高,农民快速致富。一是农民直接经营农机发家致富。一大批农机大户的涌现,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xxx乡曹庄村王长欣,是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户,父子6人一起经营3台大型拖拉机、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3台旋耕机和3台秸秆还田机,农机资产达160多万元,年收入在40万元以上,2010年6月9日,受到了温总理的亲切接见。xxx坡西村福兴农机专
业合作社,入社人数5人,农机作业收入人平均在30万元左右。
3、抗灾能力大幅提高。3年来我市一直干旱少雨,排灌机械早已成为解决人畜饮用水和农业生产灌溉必不可少的生活和生产工具,在抗击自然灾害中发挥巨大作用。
(五)农机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近几年,国家和地方相继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河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我们以贯彻农机法律法规为主线,以创建平安农机为载体,以农机安全生产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机安全集中整治和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无事故,农机经营、维修市场秩序持续良好的态势,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农机化发展不平衡。总体来说,我市农机装备发展方面存在着“四多四少”的不平衡现状,即: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种植业机械多,农村其它各业机械少;传统作业机械多,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少,在不同作物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如目前我市小麦生产已实现机械化,但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是我市农机化事业的薄弱环节,成为制约我市机械化整体水平发展的瓶颈,也是我市农机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所在。
(二)对农机化的投入力度仍显不足。其一农机补贴规模难以满足农民需求。近几年,国家农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仅从我市的农机购置补贴实际来看,今年能够享受农机补贴的农户仅占报名总数的五分之一;二是在农机购置补贴过程中,补贴的农机种类和款项尚不能完全达到群众的满意,国家补贴数额占农机价格的比例仍不高;三是作为农机投资主体的农民自我积累能力弱,农机产品价位较高,作业成本逐年增加,农机作业季节性强、投资回收期长、利润不高,制约了农民对高性能农机的投入;四是地方财政尤其是县级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比如,近年来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是地方政府缺乏明确具体的农机投入管理机制,地方财政农机投入严重不足。
(三)地方政府对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协调配合机制还未建立。在《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虽然明确界定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但由于没有政府部门的统一协调,在实际操作中部门之间沟通协作困难,农机局对农机及配件的生产、经营等监管力度无法到位,存在农机管理工作脱节现象。
(四)农机化公共服务经费缺乏,服务工作不能充分开展。由于我市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和教育培训等部门几乎没有专门工作经费,在办公设备和技术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配置上,基础较差,只能选择性地开展重点工作,极大影响了基层农机化公共服务水平及工作效率。目前农机经营的主体是农民个人,大量的机械分散在千家万户,每年的农机年检审工作大都是农机监理人员自备交通工具进村入户在田间场院、乡村道路和作业现场办理一切相关手续,但仍有机手对此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使正常工作难以开展。导致年检率、入户办证率达不到100%,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乡镇农机管理组织是农机系统为“三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农机管理、推广服务等行政性、公益性的工作任务,是搞好农机工作的关键,可是自从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来的乡农机站被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常年围绕乡镇政府中心开展工作,真正从事农机管理工作的少之甚少,农机化技术推广和安全监理等公共服务在基层得不到有效落实,致使农机管理、技术推广和农机服务在基层存在“棚架”现象。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规范化建设问题突出。一是农业机械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难以实现农业机械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与运作当中,有部分农民是以资金形式入股,有很大部分农民是以农业机械的形式入社的,社员将农业机械投入合作社,由合作社来经营,社员获得分红,社员仍是农业机械的拥有者,而合作社则是农业机械的经营者,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农业机械的所有者与经营者是分离的,就可能使社员投入的农业机械难以得到合理的利用与有效的保护。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松散,责权利不够明确。有的乡镇虽然建设发展了几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但仅仅是农民社员的一些农业机械的暂时联合,没有形成股份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没有选好领头人,而是开个会、挂完牌子就了事。有的是想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制度不健全,不落实。据了解,有个别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没有建立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有的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没有贯彻落实执行。四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与现实条件存在差异。(一)是农机专合作社融资难。现在农业机械动辄上万,虽然国家有一定补贴,但是资金占用量还是比较大,合作社要发展壮大,必须要资金添置机具设备,而合作社的融资渠道只有两条,一是农户股金(这是有限的),二是贷款(这是很有限度的),可是这两条渠道都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二)是作业条件改善难。我国目前实行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土地流转政策将土地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土地整理将土地的机械化作业条件改善,但是这些还只是示范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条件并未完全从根本上得到全面改善,要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大生产,作业条件的改善,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三)是管理、技术、服务水平提升难。虽然政府出台了各项政策鼓励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但是,如何来增强,具体怎么做,却没有答案。而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的实际是依托农机大户,组织一些农机户,聚合一些农机具,搞一些服务,农机的利用率补足,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了农机的经营效益。
(六)农机与农艺不相适应。目前农机化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反映在农机与农艺的结合程度方面。农民受传统的种植习惯影响较深,农作物的种植品种、规格不统一,相邻地块不能同时连续收割,尤其是地块零散,经营规模小,直接影响了大型机具作业,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仍十分突出。
三、农机科学发展对策
(一)建立科学发展新格局。一是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统筹兼顾,科学发展,以产业化带动机械化,确保健康、快捷、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合理规划,分类指导。充分发挥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规划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投入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农业生产方面,现阶段要以推广玉米联合收割机为重点,增加机具配套比,实施机械化精细作业,促进农业进一步节本增效。不断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三是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民是农机投入和使用的主体,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调动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和开展农机服务的积极性,采取全方位的管理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合作社,提供农机利用率、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建立农机投入新机制。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较大,回收期较长,多数农民想买而经济实力不足,国家和各级政府应给予政策扶持。对我市来说,在农机部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农机补贴项目,及时落实配套资金的同时,市财政要逐年增加农机专项补贴资金和项目管理推广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金融部门要对农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机给予优惠信贷支持,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严格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建立综合保障新体制。一要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更新观念,拓宽服务领域,立足我市支柱产业,广开服务门路,提高科技服务含量,逐步向精细农机发展。部分农业机械面临更新换代和产品升级,要加快更新步伐。二要加强部门合作。抓好跨部门、跨行业合作,注重农机与农艺结合,农机与畜牧业结合,农机与林业结合,农机与食品加工业结合。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以及农业、林业、畜牧业、食品加工业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农机推广工作。三在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支持和配合下,一是持续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质量监督和经销商资格管理,确保补贴农机具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保证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不打折扣,二是大力整顿农机维修市场,促进农机维修质量提高。在检查过程中,一方面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和资格认证,另一方面对不合格的、经营过程中以次充好、维修质量不过关的维修网点进行整治,对经验丰富、设备全、业务量大、效益好的维修网点进行扶持和培育,提高他们的农机维修技术水平,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是深入农机生产及销售区域,加强农机及配件的生产、经营等监管力度。
(四)建立农村经营新模式。一是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强力推进建立农机+农技+农户,农机+畜牧+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大户等。积极引导农民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统一耕种管理,统一种植规格,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机械作业等,解决大机器与小地块的矛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推动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二是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加大扶持力度。一抓关键,选好领头人。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荐办事公正,在农民群众中有一定威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市场应变能力的人,担任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同时有关部门每年要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领头人进行集中培训,交流经验,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水平。二抓规范化管理,提高凝聚力。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运行与监督同行。农机专业合作社要严格按章程规定,规范运作,民主管理,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详细、实用的内部管理办法,既保证集体的权力得到尊重,又保证社员的利益不被侵害。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明确三会的活动范围、职责和权利;建立安全生产、财务、机械管理、配件、油料供应和维修管理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重点完善产权联结,内部积累,利益分配,风险调节,自我服务等机制。形成以产权为基础,以利益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的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三是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要从技术上、管理上加强培训,在信息上提供服务,在政策上给予规范,在资金上争取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扶持,使其在农机化发展中真正起到示范带动的“领头雁”作用,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三是加大推广力度,调整农机装备结构。以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为突破口,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力度,做到注重示范,以点带面,力求在玉米收获和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花生与薯类收获、农副产品加工等机械化技术与机具上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抓好农机装备结构的调整,一是由主要粮食作物一般环节机械化转向关键环节机械化和全程机械化,二是由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转向经济作物、林果业、养殖业等机械化,不断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三是由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化转向精深加工和贮运机械化,满足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和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四、以后发展建议
1、建议市政府要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的引导性投入和公益性投入,从政策上、资金上大力扶持农机科研开发、农机推广、培训机构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与农机大户发展。
2、建议各级政府在成品油的整体资源配置上要按实际需要划出一块由农机部门掌控调配,以满足农机作业所需。
3、建议对报废农业机械进行补贴,加快农机装备的升级换代,减少安全事故和能量消耗。
4、加大农机补贴力度,促进农业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5、加大对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公共服务能力。
第四篇:全市农机化情况调研活动汇报
为进一步摸清全市农机具保有量和农机社会化服务运作模式,加快农机农艺融合进程,推进全市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XXX农机局《关于开展农机化情况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经局党总支研究决定,组织召开了局有关科室、二级机构负责人专题会议,抽调有关人员深入全市各乡镇、办事处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
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农机化发展现状
长葛是一个农机大市,农业机械发展起步早,基础好。近几年,随着各级政府扶持“三农”力度的逐年加大和农机部门的不懈努力,全市的农机化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机化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机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补贴政策推动,农机发展迅猛。从2005年开始,我市连续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实行补贴,补贴项目资金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30万元,到今年上半年的810万元,累计争取并落实中央、省、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2500多万元,共补贴各类新型农机具2035台,其中大型拖拉机734台,自走式玉米(小麦)收获两用机416台、背负式玉米收获机109台、玉米秸秆还田机148台、旋耕机118台、深耕犁148台、抗旱水管40万米、潜水泵300台,直接受益农户2600户,带动农民直接投入购置资金8000多万元。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238台、小麦联合收割机81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300台、玉米秸秆还田机900台、旋耕机1052台、机引犁1449台、小麦播种机1645台,农用水泵10102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784台,农机总动力为50.37万千瓦,农业机械迈入了发展快车道。
(二)农机化水平提高,作业范围和项目进一步拓宽。
农机拥有量的增长,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到2010年底,全市农作物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79.49%,全市农业生产中的土地深耕率、小麦机播率、小麦机收率和玉米秸秆还田率分别达到99%、100%、99%和98%,其中小麦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2010年玉米机械化收获率也达到了40%。农机作业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拓展、由粮食作物耕种收作业向耕种管收一条龙作业延伸、由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畜牧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拓展、由本地向周边区域拓展、由粮食作物机械化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拓展。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我市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各级服务组织体制日益深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全方位增强,一是以农机户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机经营体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2010年底,全市农机户达25022个,农机从业人员达28097人,其中农机专业户1221个;二是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形式的农机经营服务模式正不断发展壮大。为适应农村农业生产发展需要而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了农业生产中“散机户单干不了,政府包办不了”的问题,并以较强的规模优势、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机车利用率成为农机服务市场的主力军,并以较低的作业价格、优质的作业质量和细致周到的服务而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欢迎。自2007年初我市XX办事处孟庄村民田青军组建XX市第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到今年6月,全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8家,入社成员180户,各类机械 650台(套),拥有各类机械原值达到3000万元,预计今年经营收入将达到800万元。农机跨区作业由盲目流动向合同集约方向转变,由只提供收获服务向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延伸,在提高农机利用率的同时,也使广大农民群众在价格、服务方式上有了一定的选择空间,推动了农机服务向优质、高效的方式转变。三是遍布全市12个乡镇4个办事处的270个农机维修网点,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证。农机社会化服务已经渗透到从农田耕、种、收作业到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机械化作业和农业运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开发建设的各个领域,成为我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四)经济效益凸现,农机作用明显。
1、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劳动力转移快速。近年,小麦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2、机手收入大幅提高,农民快速致富。一是农民直接经营农机发家致富。一大批农机大户的涌现,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XXX乡曹庄村王长欣,是远近闻名的农机大户,父子6人一起经营3台大型拖拉机、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3台旋耕机和3台秸秆还田机,农机资产达160多万元,年收入在40万元以上,2010年6月9日,受到了温总理的亲切接见。XXX坡西村福兴农机专
业合作社,入社人数5人,农机作业收入人平均在30万元左右。
3、抗灾能力大幅提高。3年来我市一直干旱少雨,排灌机械早已成为解决人畜饮用水和农业生产灌溉必不可少的生活和生产工具,在抗击自然灾害中发挥巨大作用。
(五)农机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近几年,国家和地方相继颁布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河南省农业机械管
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我们以贯彻农机法律法规为主线,以创建平安农机为载体,以农机安全生产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机安全集中整治和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无事故,农机经营、维修市场秩序持续良好的态势,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农机化发展不平衡。总体来说,我市农机装备发展方面存在着“四多四少”的不平衡现状,即: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种植业机械多,农村其它各业机械少;传统作业机械多,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少,在不同作物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如目前我市小麦生产已实现机械化,但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是我市农机化事业的薄弱环节,成为制约我市机械化整体水平发展的瓶颈,也是我市农机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所在。
(二)对农机化的投入力度仍显不足。其一农机补贴规模难以满足农民需求。近几年,国家农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仅从我市的农机购置补贴实际来看,今年能够享受农机补贴的农户仅占报名总数的五分之一;二是在农机购置补贴过程中,补贴的农机种类和款项尚不能完全达到群众的满意,国家补贴数额占农机价格的比例仍不高;三是作为农机投资主体的农民自我积累能力弱,农机产品价位较高,作业成本逐年增加,农机作业季节性强、投资回收期长、利润不高,制约了农民对高性能农机的投入;四是地方财政尤其是县级财政对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比如,近年来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是地方政府缺乏明确具体的农机投入管理机制,地方财政农机投入严重不足。
(三)地方政府对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协调配合机制还未建立。在《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虽然明确界定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但由于没有政府部门的统一协调,在实际操作中部门之间沟通协作困难,农机局对农机及配件的生产、经营等监管力度无法到位,存在农机管理工作脱节现象。
(四)农机化公共服务经费缺乏,服务工作不能充分开展。由于我市农机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和教育培训等部门几乎没有专门工作经费,在办公设备和技术装备等基础设施建设、配置上,基础较差,只能选择性地开展重点工作,极大影响了基层农机化公共服务水平及工作效率。目前农机经营的主体是农民个人,大量的机械分散在千家万户,每年的农机年检审工作大都是农机监理人员自备交通工具进村入户在田间场院、乡村道路和作业现场办理一切相关手续,但仍有机手对此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使正常工作难以开展。导致年检率、入户办证率达不到100%,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乡镇农机管理组织是农机系统为“三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农机管理、推广服务等行政性、公益性的工作任务,是搞好农机工作的关键,可是自从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来的乡农机站被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常年围绕乡镇政府中心开展工作,真正从事农机管理工作的少之甚少,农机化技术推广和安全监理等公共服务在基层得不到有效落实,致使农机管理、技术推广和农机服务在基层存在“棚架”现象。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规范化建设问题突出。一是农业机械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难以实现农业机械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与运作当中,有部分农民是以资金形式入股,有很大部分农民是以农业机械的形式入社的,社员将农业机械投入合作社,由合作社来经营,社员获得分红,社员仍是农业机械的拥有者,而合作社则是农业机械的经营者,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农业机械的所有者与经营者是分离的,就可能使社员投入的农业机械难以得到合理的利用与有效的保护。二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松散,责权利不够明确。有的乡镇虽然建设发展了几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但仅仅是农民社员的一些农业机械的暂时联合,没有形成股份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没有选好领头人,而是开个会、挂完牌子就了事。有的是想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制度不健全,不落实。据了解,有个别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没有建立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有的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没有贯彻落实执行。四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与现实条件存在差异。(一)是农机专合作社融资难。现在农业机械动辄上万,虽然国家有一定补贴,但是资金占用量还是比较大,合作社要发展壮大,必须要资金添置机具设备,而合作社的融资渠道只有两条,一是农户股金(这是有限的),二是贷款(这是很有限度的),可是这两条渠道都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二)是作业条件改善难。我国目前实行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土地流转政策将土地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土地整理将土地的机械化作业条件改善,但是这些还只是示范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条件并未完全从根本上得到全面改善,要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大生产,作业条件的改善,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三)是管理、技术、服务水平提升难。虽然政府出台了各项政策鼓励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但是,如何来增强,具体怎么做,却没有答案。而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的实际是依托农机大户,组织一些农机户,聚合一些农机具,搞一些服务,农机的利用率补足,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了农机的经营效益。
(六)农机与农艺不相适应。目前农机化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反映在农机与农艺的结合程度方面。农民受传统的种植习惯影响较深,农作物的种植品种、规格不统一,相邻地块不能同时连续收割,尤其是地块零散,经营规模小,直接影响了大型机具作业,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仍十分突出。
三、农机科学发展对策
(一)建立科学发展新格局。一是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统筹兼顾,科学发展,以产业化带动机械化,确保健康、快捷、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合理规划,分类指导。充分发挥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规划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投入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农业生产方面,现阶段要以推广玉米联合收割机为重点,增加机具配套比,实施机械化精细作业,促进农业进一步节本增效。不断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三是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民是农机投入和使用的主体,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调动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和开展农机服务的积极性,采取全方位的管理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合作社,提供农机利用率、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建立农机投入新机制。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较大,回收期较长,多数农民想买而经济实力不足,国家和各级政府应给予政策扶持。对我市来说,在农机部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农机补贴项目,及时落实配套资金的同时,市财政要逐年增加农机专项补贴资金和项目管理推广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金融部门要对农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机给予优惠信贷支持,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严格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建立综合保障新体制。一要加快农机科技创新。更新观念,拓宽服务领域,立足我市支柱产业,广开服务门路,提高科技服务含量,逐步向精细农机发展。部分农业机械面临更新换代和产品升级,要加快更新步伐。二要加强部门合作。抓好跨部门、跨行业合作,注重农机与农艺结合,农机与畜牧业结合,农机与林业结合,农机与食品加工业结合。加强与农机生产企业以及农业、林业、畜牧业、食品加工业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农机推广工作。三在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支持和配合下,一是持续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质量监督和经销商资格管理,确保补贴农机具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保证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不打折扣,二是大力整顿农机维修市场,促进农机维修质量提高。在检查过程中,一方面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和资格认证,另一方面对不合格的、经营过程中以次充好、维修质量不过关的维修网点进行整治,对经验丰富、设备全、业务量大、效益好的维修网点进行扶持和培育,提高他们的农机维修技术水平,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是深入农机生产及销售区域,加强农机及配件的生产、经营等监管力度。
(四)建立农村经营新模式。一是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强力推进建立农机+农技+农户,农机+畜牧+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重点培育和发展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大户等。积极引导农民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统一耕种管理,统一种植规格,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机械作业等,解决大机器与小地块的矛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推动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二是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加大扶持力度。一抓关键,选好领头人。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荐办事公正,在农民群众中有一定威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市场应变能力的人,担任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同时有关部门每年要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领头人进行集中培训,交流经验,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水平。二抓规范化管理,提高凝聚力。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运行与监督同行。农机专业合作社要严格按章程规定,规范运作,民主管理,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详细、实用的内部管理办法,既保证集体的权力得到尊重,又保证社员的利益不被侵害。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明确三会的活动范围、职责和权利;建立安全生产、财务、机械管理、配件、油料供应和维修管理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重点完善产权联结,内部积累,利益分配,风险调节,自我服务等机制。形成以产权为基础,以利益为核心,以机制为保障的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三是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要从技术上、管理上加强培训,在信息上提供服务,在政策上给予规范,在资金上争取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扶持,使其在农机化发展中真正起到示范带动的“领头雁”作用,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三是加大推广力度,调整农机装备结构。以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为突破口,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力度,做到注重示范,以点带面,力求在玉米收获和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花生与薯类收获、农副产品加工等机械化技术与机具上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需求,抓好农机装备结构的调整,一是由主要粮食作物一般环节机械化转向关键环节机械化和全程机械化,二是由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转向经济作物、林果业、养殖业等机械化,不断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三是由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化转向精深加工和贮运机械化,满足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和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四、以后发展建议
1、建议市政府要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的引导性投入和公益性投入,从政策上、资金上大力扶持农机科研开发、农机推广、培训机构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与农机大户发展。
2、建议各级政府在成品油的整体资源配置上要按实际需要划出一块由农机部门掌控调配,以满足农机作业所需。
3、建议对报废农业机械进行补贴,加快农机装备的升级换代,减少安全事故和能量消耗。
4、加大农机补贴力度,促进农业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5、加大对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公共服务能力。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
第五篇:幼儿园一日活动汇报材料
幼儿园一日活动汇报材料: 一:幼儿园基本情况:
上麻屯小学幼儿园于时间成立,现是市级二级园,现有较好的硬件设施和环境,教师大专学历,工作在工作中有激情,课程特色是:“游戏寓教学之中”,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主动发展,变被动的“教”为主动探索和学习。在管理方面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二、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一)师资培训:
1、我园教师为大专学历,根据目前教育发展状况制定了教师发展计划,目标具体,阶段清晰,具有可现实性。
2、每年利用寒暑假都对教师进行可操作性的集中培训。
3、敏锐把握教师的思想脉搏,关心教师工作中的困惑、难点问题,提供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指导,如教材分析能力的辅导、组织一日活动的具体指导、家长工作的指导等,引领教师快速健康成长。
4、“走出去、请进来”我们非常重视河栏镇中心园为我们提供的每一次外出学习机会,并且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老师走出去,多听,多看,多学。
5、一课多研:我校积极开展教学活动研究,提高教师驾驭教学活动的研究。
6、说课研究:我园认真开展说课研究,提高教师分析和说课的水平,让教师独立分析教材,独立说课,锻炼了备课的能力。我园多次聘请中心园长高丹参与我园的教研,请她为我们进行现场说课教学培训,高老师的讲解使我们豁然开朗。
(二)一日活动研究:
一日活动是落实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不断细化标准,敏锐的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认真深入的分析幼儿园和班级的具体情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观念为突破,以策略为重点”进行一日活动。
(1)问题导向:深入了解和调查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将问题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使研究更有针对性。研究的问题包括:
1、一日活动作息执行的严格自律性、计划性;
2、各环节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
3、保教人员密切配合问题;
4、教育者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问题;
5、教育者观察的敏锐度和观察质量提高问题;
6、与幼儿的有效互动问题;
7、组织指导语言的有效性和严谨性问题;
8、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效运用问题;
9、各个环节自然过渡问题;
10、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巩固问题等。
(2)观念引导:教师的教育观念将直接决定教师的教育行为,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所以我们认真开展理论学习,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摈弃陈旧的、不利于幼儿发展的观念。
(3)自我反思:引导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使反思深入人心的、真正能有效修正教师教育行为的有力武器。每一个主题活动之后,组织教师交流主题实施中“游戏寓教学之中”落实情况,反思自己的活动实施,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在积累中不断提高。
(4)重点指导:环境创设教师发挥聪明才智,从一点一滴做起达到高标准、高质量的育人环境。通过跟踪活动、交流谈话等形式帮助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挖掘问题存在的根源,和教师一起制定指导的措施。
一日活动的特色:
1、充分利用场地,创设丰富的、促进幼儿各项基本动作发展的材料。
2、创设情境,增强活动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抢椅子、搬家、运球、采蘑菇)
3、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适宜的有利于发展和锻炼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