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系型贷款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从信息和信用两个方面对关系型贷款进行了讨论,并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认为关系型贷款是嵌入于社会网络的经济行为,有效地在企业与银行间传递了私有信息,通过信用机制缓解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透明问题,在长期关系中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关键词:社会资本 关系型贷款 中小企业 融资
社会资本与关系型贷款
berger对关系型贷款的特征做了归纳,认为关系型贷款一般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收集可利用的公开信息以外的信息;二是在与借款人的多重交互中,信息收集是一个长期过程;三是信息保持保密状态。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来看,关系型贷款交易中银行与企业的经济行动是嵌入在社会关系当中的,嵌入性使得私有信息得以在银行和企业间流动,而获取私有信息正是关系型贷款所要求的基本条件,可以说,社会资本是关系型贷款的价值来源。
(一)社会资本的视角
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即结构性解释和功能性解释。结构性解释强调社会资本是社会关系及网络结构本身所附带的各种显性或潜在资源;而功能性解释的观点则将社会资本看成只有在所谓的“相互利益”以及“有目的之行动”中才体现出使用价值,社会资本的本质是带有回报期望的、对社会网络中的资源的投资。社会资本理论应该要解释资源如何呈现出价值,以及有价值的资源在社会中如何分配―资源的结构性嵌入。
为什么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资源增强了行动的效果呢?有四种解释:信息、影响、社会信用和强化。第一,资源的结构性嵌入促进了信息的流动。第二,社会关系可以对代理人在涉及到行动者的决定中扮演关键角色、施加影响。第三,社会关系可以被组织或者代理人确定为个人的社会信用的证明,部分社会信用反映了个人通过社会网络与社会关系―个人的社会资本,获取资源的能力。第四,社会关系可以强化身份和认同感。确信和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个体,是一个共享相似的利益和资源的社会群体成员。
关系型贷款中涉及难以量化和传递的软信息,是一种私人信息,它涉及到企业和个人的专有知识和非标准化信息。私有信息的获取是完成关系型贷款的关键因素,而这些信息只有嵌入于相似利益的社会关系才获取。根据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关系型贷款中的信息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又是社会资本的核心部分,关系型贷款正是在社会资本的信息、信用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下,体现其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透明问题的价值。
(二)关系型贷款中的信息与信用问题
1.关系型贷款中的信息问题。在融资过程中,企业的信息只有在经过充分的交流和正确处理之后,融资成本才能够得到适当的评估,才能为合约的签订提供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基础。由于信息具有敏感性,为了避免被竞争对手所利用,企业可能不愿意在金融市场上披露某些信息。一方面,如果没有一个强制性的合约安排和相应的激励措施,企业可能就会失去对其信息的专用权;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信息的传递,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又难以解决,而关系型贷款则是解决这两个难题的一个有益选择。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关系型贷款是一个有效的解决信息传递和控制问题的长期安排。在长期关系中,关系型投资者的短期损失能够通过长期关系来补贴。贷方的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贷方就有动力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在关系型贷款中,银行可以获得企业一般的公开信息和私人信息,而且获得信息后仍然保密,并没有改变其私人性质;同时,由于信息再利用的成本很低,这促使银行与企业在关系型贷款中都希望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关系型贷款合约中通常包括诸多指导客户关系的条款,帮助管理潜在的利益冲突和降低代理成本。
2.关系型贷款中的信用问题。从社会信用的角度看,关系型贷款为企业创造了声誉租金。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一个长期关系来获得贷款上的信誉。企业每一次从银行贷款的行为都会作为对企业履行银行责任能力的确认。这种更新能够产生两个积极的外部性:一是使其他融资供给者不需重复银行的评估过程;二是使其他人相信,企业能够生产充足的现金流来履行其负债。
同时,信用还可以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处于社会网络中的企业与银行从共同的利益出发,通过长期互动关系建立起信任机制。信任机制能够减少契约实施和行为监督,从而降低合作双方的履约成本及考核成本。当合作伙伴之间具有较高的信任度时,可以鼓励彼此进行专用性投资。信任机制的建立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控制机会主义行为。
(三)社会资本与关系型贷款的关系模型
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来看,关系型贷款是嵌入社会网络的经济行为,它有效地在企业与银行间传递私有信息,通过信用机制创造声誉,抑制了机会主义行为,缓解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透明问题。
图1是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社会资本与关系型贷款之间的关系图,模型根据社会资本理论和关系型贷款理论建立。模型有两个基本要素,即信息和信用模型描述了企业与银行的第j次借贷交易的经济行为,在第j次借贷行为中,企业向银行传递了私有信息,同时银行也向企业传递了相应信息,银行在做是否向企业提供贷款决策时,所依据的不仅是在这一次贷款是所获取的企业私有信息,还会从该企业之前的信贷行为当中获取到信息,这些信息构成了企业的社会信用,银行根据企业私有信息和社会信用,向企业提供了关系型贷款。实际上,企业与银行的借贷行为是嵌入在社会关系中的,在完成第j次借贷行为的同时,该次行为的信息同样也构成了企业的信用,这些信息和信用的积累成为企业与银行的社会资本,正是由于企业与银行拥有了这些社会资本,使得下一次借贷行为得到了保障。
关系型贷款推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一)融资双方的稳定预期难以保证
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较大,每年破产歇业的企业数量以百万计,加之担保制度的不完善、保证和抵押担保形式作用有限(只有质押担保形式才被银行出资者所注重)、信贷风险较高、出资者仍缺乏一个能从中小企业市场中长期稳定收益的预期。另外,目前我国的银行出资者还不能对中小企业提供控制导向型的融资方式,对企业不能实行干预性治理,银行出资者仍会被中小企业认为是一个独立利益体。这种不稳定的预期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短期行为和道德风险使信用机制变得更为脆弱。
(二)相关法律的欠缺
一是关系型出资人在法律上还不享有部分或全部的剩余控制权,难以构成对关系出资人的激励因素;二是即使关系型贷款发生,可以有效避免在保持距离型融资过程中因出资人不愿在不利情况下增加融资而导致更多可能还有效益的项目被破产或清算,从而减少第一类谬误,即去真问题的产生,但仍缺少能有效约束融资双方行为的其它相关法律,也将因为高风险项目的逆向选择和借款人的道德风险而面临资源配置的第二类谬误,即由于融资双方变成了较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借款者采取“倒逼”机制,使过多的无效率或低效率项目得到融资和再融资。
(三)竞争程度不足
在关系型贷款中,只有必要而适度的竞争,出资者才会更注重自己的声誉而信守承诺。竞争的加剧使得银行的“外部选择”可能更低,外部选择是指由于银行因不能维持良好声誉而不得不发放保持距离型贷款。外部选择的下降促使银行有积极性进行关系型贷款。而从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结构来看,仍存在少数几家银行占绝对垄断的局面,缺少应有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银行之间还远未达到适度竞争的局面。
(四)专有信息拥有度与贷款决策权的不匹配
关系型贷款要想获得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就必须保证贷款决策权与拥有专有信息的人相匹配。而目前各大银行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考虑,而有纷纷上收贷款决策权层的趋势,这种收缩使得专有信息的拥有者与贷款决策权不相匹配,削弱了基层行获取关系融资信息的能力和激励,关系融资的进一步发展也就受到了限制。
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政策启示
(一)稳固融资双方的预期
首先,政府有对发展中小型企业的一系列配套政策,使企业能有一个宽松而公平的竞争环境;其次,中小企业要树立起强有力的信用观念。企业的信用程度直接关系到银行对其还款能力和意愿的可信度评估,只有还款是可信的,银行才会与企业进行多次博弈,企业的资金融通才有保障;再次,要尽快建立中小企业的征信系统,提高银行筛选守信和失信企业的能力,降低银行的信息成本,减少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而政府也要大力整治社会信用环境,加大执法力度,有效解决当前银行依法维权执行难的问题,确实维护金融债权;最后,还需采取具体措施来完善抵押担保制度,提高抵押处置效率,使之能起到有效降低信贷风险的作用。
(二)利用利率手段来促进关系型贷款的发展
关系型贷款的特点就是出资者可以利用其对借款者所掌握的信息来进行区别定价。因此,利率浮动区间或利率弹性决定着关系型贷款的广度与深度。今后可考虑适度扩大中小企业融资利率浮动幅度,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增强利率对融资双方行为的调节功能,更好地发挥关系型贷款在解决资金缺口和配置效率方面的作用。
(三)相关法律的试点与完善
为增强关系出资人的激励,有必要在出资者剩余控制权、相机治理权立法上的可行性、时机和权限范围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完善,尝试或试点进行赋予出资者一定的剩余控制权和相机治理权。同时,为了尽可能减少第二类谬误的成本,关系型出资人除要对借款人进行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之外,更要强化立法工作,建立起强制性破产的认定与执行制度,强化退出机制,以有效减少因第二类谬误导致的路径依赖而形成的无效率。
(四)不断强化出资者之间的适度竞争
今后要强化现有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尤其是要建立和完善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多层次、多元化和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中小金融机构的增加,由于其地缘和人缘优势使出资者能获取更多的意会知识,加之竞争的增加使得出资者更有关系融资的激励,同时也使得中小企业对出资者关系融资的预期更稳定,从而减少自身的道德风险。
(五)国有银行组织结构的改革和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定向
从关系型贷款所体现出的获取专有信息以及其决策权的匹配度的重要性来看,可考虑在条件具备时,对国有银行的部分分支机构实行独立法人制的结构改革,即把那些资产质量较好、经营较规范、辖区内经济和信用环境较好的分支行改组为由其总行控股、其他投资者参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银行。通过这种分权化改革,不仅可以实现国有银行的产权多元化,而且可以使这些银行的代理链条缩短,决策层次下移,有利于增加对中小企业的关系融资。而信用社的发展方向,不宜按照目前的趋势引导其向商业银行的方向发展。其定位仍应是面向社区中小企业和农民的关系型金融组织,这也是其在未来的金融业竞争的生存之道。
第二篇: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选题领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注意:同学们只是在这个研究领域范围内选题,具体的题目可以不同。
选题解读: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却一直制约着其经营与发展。据研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还很单一,银行贷款是其主要的融资来源,但是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银行普遍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征信制度,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等。
基本思路和论文结构:论文可以重点分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征信的发展现状,针对不足的地方, 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征信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中小企业的特点,设计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运用相关性分析进行指标的实证筛选,从法律制定、数据库建设、政府作用、信用文化培育、惩罚机制、征信行业标准化等几方面提出建议。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数理统计分析、计量分析、规范分析。
建议参考以下文献:
欧志伟、萧维等.中国资信评级制度建设方略.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刘国光.中小企业融资.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萧维.企业资信评级.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李志赞.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2,(6)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1)孙伟祖.金融产业演进与金融发展—基础理论的构建及延伸.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陈惠芳等.民营企业投融资与风险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1998
第三篇: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技巧
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技巧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使是一个好的投资项目,银行也不一定会予以照顾,在机会均等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中型企业会优先借到款项。所以,投融资专家认为,借款技巧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便显得日益重要了。借款技巧主要有:
1.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要求:
(1)企业要讲究信誉。企业在与银行的交往中,要使银行对贷款的安全性绝对放心。如何使银行对企业放心呢?
首先,企业要注意抓好资金的日常管理。因为银行在对企业进行考察时往往是从企业资金的使用、周转和财务核算等方面入手。
其次,企业应经常主动地向银行汇报公司的经营情况,使银行在与企业经常性的沟通中,加强对企业的信任度。
最后,企业还应苦练内功,真正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用实际行动建立良好的信誉。
(2)企业要有耐心。在争取贷款时要有耐心,充分理解和体谅银行的难处,避免一时冲动伤和气,以致得不偿失。
(3)要主动、热情地配合银行开展各项工作。如积极配合银行开展各种调查,认真填写和报送企业财务报表;贷款到期主动按时履行还款或展期手续,以取得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等。
2.写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争取项目贷款的规模大小,以及银行贷款的优先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在撰写报告时,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报告的项目要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重点论证在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实际上的可行性等问题。
(2)要把重大问题讲清楚,对有关问题做出有力的论证。如在论证产品销路时,必须对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当前社会的生产能力及将来的趋势等做出分析和论证。
(3)把经济效益作为可行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突出项目的特点
不同的项目都有各自内在的特性,根据这些特性,银行贷款也有相应的要求。
4.选择合适的贷款时机
要注意既有利于保证中小企业所需要资金及时到位,又便于银行调剂安排信贷资金调度信贷规模。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如要申请较大金额的贷款,不宜安排在年末和每季季末。
5.争取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支持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少,经营规模小,很难提供银行需要的抵押、质押物,同时也难以取得第三方的信用担保,因而要取得银行的贷款非常困难。投融资专家张雪奎老师认为,这些固然是不利条件,但如果能和各方面搞好关系,融资工作提前做到位,得到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这些专门机构的支持,向商业银行贷款就有容易得多。
第四篇:创业板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创业板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郭素贞
摘要:中小企业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大问题。本文基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视角,通过分析创业板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提出完善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全球性的问题。进入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在控制通胀的情况下,经济有下滑趋势。国际上,欧美发达国家接连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经济复苏缓慢,在这样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从多个方面共同入手,其中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使部分中小企业能够方便地在创业板市场直接融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创业板是指主板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给,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2009年10月,中国推出创业板市场,近3年的运行,其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创业板市场的特点
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市场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市场准入条件相对较低。首先没有关于盈利状况的要求,其次没有对于净资产额的要求。一方面是因为创业板市场面向的是中小企业,看重的是企业的增长潜力,而不是现时的财务基础;另一方面是知识经济形态的出现使对企业的衡量标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评价一个企业的最重要指标开始倾向于其拥有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成果等。这些指标是现代投资者判断企业是否值得投资时的重要决策基础。第二,主要面向新型的高成长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板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让从事创新性、有市场潜力行业的中小企业能够得到金融帮助的环境,这类高成长性公司在发展初期规模较小,在主板市场上很难上市。
第三,更加注重严格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创业板市场的灵魂,是上市公司、交易所与投资者之间沟通纽带,也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由于高新技术和高成长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准确就成为创业板市场运作是否成功的关键。
第四,高风险性,监管更加严格。由于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规模较小,属于新型产业,公司处于初创时期,创业板上市公司财产评估体系难以确立,从而导致诸多不稳定因素,容易产生内幕交易和被少数人操纵现象。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监管通常比主板市场更加严格,体现出创业板市场的“宽进入,严监管”特点。
据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创业板挂牌企业332家,7月20日,创业板首批半年报出炉,上海凯宝净利润同比增长44.09%,朗源股份和隆华传热中期收入均出现下降,隆华传热净利润下滑幅度达到16.1%。数据显示,创业板自挂牌上市以来,总体趋势是向成熟的方向发展,但只有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摸索实践,寻找相应的解决之道,才能使中国的创业板市场称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创造一批不断成长的世界知名的高科技企业。
二、创业板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利影响
(一)筹集巨额资金。在资本市场发展较完善的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可达70%以上。我国创业板的推出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带来了新的途径。在2009年,有36家创业板公司完成IPO,实际募集资金204.09亿元。2010年117家创业板公司实现IPO,实际募资963.34亿元。2011年有128家创业板公司登陆A股,实际募集资金793.38亿元。2012年上半年,有51家创业板公司登陆A股,实际募集资金244.97亿元。至此,创业板公司已达332家,累计募集资金总额为2,205.78亿元。例如:2010年国民技术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720万股,于2010年4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交易,募集资金总额人民币23.8亿元,极大地增强了公司资本实力,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国民技术坚决执行既定企业战略,较好地完成了经营计划,实现公司经营业绩较大幅度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237.3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77%,实现营业利润14,658.1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7.86%,实现利润总额19,124.3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5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701.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37%。
报告期内募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USBKEY安全主芯片及解决方案技术改造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803,6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1,836.61万元,安全存储芯片及解决方案技术改造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1,017,0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1,940.98万元。基于射频技术的安全移动支付芯片及解决方案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15,346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金额584.76万元。
大量的资金支持是国民技术不断创新,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动力。技术创新是公司的重要核心竞争力,是公司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处于竞争考虑,公司都需筹集巨额资金来保持创新动力。
因此,创业板的推出将拓宽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筹资巨额资金,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提高了创新能力。
(二)加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功能。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我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成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落实好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税扣除政策,等等。中小企业要在创业板上市,首先必须通过严格的审核条件,这增强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另外通过资本市场的示范效应,激发更多的中小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提升公司治理与规范运作,降低风险级别,从而带动银行及其他信贷、担保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等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增加了间接融资的渠道。
(三)提高了创投机构投资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创业板市场的推出促进了创投机构与中小企业的互相发展。据统计,创业板上市一周年时,登陆创业板的123家企业,73家背后有创投机构身影,比例占到61.9%。一方面创业板的推出有利于创新型企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从而促进中小创新型企业更好地发展,而这反过来又会提高创投机构投资中小企业的积极性,随着风险投资等资金的进入,被投资企业有
望获得附加价值,进一步提高盈利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由于创业板提供了有效的资金退出渠道,这将解除创投机构的后顾之忧,从而更为主动地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将其转化为对中小企业的有效投资,打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
三、创业板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不利影响
目前,创业板作为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平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
(一)创业板市场的定位不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业板不是为小企业服务,而出现大公司在此挂牌。在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中,就有7家总股本超过l亿股,最多的总股本超过4亿股,而且这7家公司的净资产都远超过了5,000万元。可以说,这7家公司是十足的准主板上市公司。
2、创业板不是为创业公司服务,而出现了大量成熟公司在此挂牌。从28家创业板公司成立时间来看,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达到12家,而成立5年以下的企业只有不到5家公司。
3、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必须符合“两高六新”要求,即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上市的28家企业并不符合要求。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是经营传统产业或传统产品的,如电力、化工、机械、运输等,毫无创新痕迹。我国创业支持创业型、成长型企业,而现存的问题却把创业板与中小板,甚至主板市场相混淆,使得那些真正处于初创时期、规模较小、经营前景有较大不确定性的企业无法取得有效的融资渠道。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企业家创造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的积极性。
(二)“超募”现象明显。2011年和2012年以来,尽管A股市场低迷,但新股超募现象仍比比皆是。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6月21日,80家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合计IPO融资约397.5亿元,平均每家不到5亿元;超募143.9亿元,平均每家1.82亿元。对比2011年,当年IPO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平均单家公司融资额达到6.8亿元,平均超募资金约3.38亿元。而2010年,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平均融资额达到8.9亿元,平均超募5.4亿元。从已公布的超募资金用途来看,在已安排超募资金使用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用于归还银行贷款、补充企业流动资金及增资子公司的超募资金达到超募资金的60%。一边是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利用效率的低下,一边是大量濒临破产、急需救命资金的中小企业,资源浪费、失衡严重。
四、创业板市场作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的建议
酝酿十年之久的创业板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所难免,要想更好地发挥创业板作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建议如下:
(一)严格上市筛选和审核制度。创业板市场首先应建立严格的公司上市筛选和审核制度,从源头上保证创业企业质量。为适应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创业板市场应该建立创业板发行审核技术咨询委员会,根据信息与电子、生物基因工程新材料、节能与环保等行业分类,每类聘请相关技术专家和学者进行技术评估,保证上市公司符合“两高六新”的要求。
(二)改革创业板发行体制。发行制度不合理加上责权利严重不对等,必然导致创业板出现“超募”现象,要走出创业板发展面临的困境,就必须从监审分离、责权利统一入手,进行改革。首先,实行监审分
离。证监会行使其监管职能,将审批权力下放,券商等各中介机构切实履行其职责和义务,这样就能大大降低审批环节的门槛和成本,扩大发行规模,在此基础上,市场化询价机制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进而“超募”发行现象就会被抑制;其次,坚持保荐代表人、承销商等责权利统一。保荐代表人每年进账数百万元,券商也收取巨额承销费,在获得如此巨大收益的同时,两者就应该承担与收益相匹配的责任。因此,监管部门应该紧紧抓住保荐人和承销商这两个环节,如果其中出现问题或者出现造假等现象,就应该对不负责任的承销商和保荐人课以巨额罚款、吊销执业资格,甚至将保荐人永远罚出场、甚至刑事制裁,真正做到责权利统一。这样才能保证券商和保荐人严格履行义务、承担法律责任。让稀缺的资金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把企业做大做强。
主要参考文献:
[1]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main/chinext/scsj/sctjyb/ 2012-07-20.[2]郭磊,余鑫强.创业板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1.1.[3]可鸣.两市9成新股超募三成资金用于还贷[N].今晚报,2012.6.30.
第五篇: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表
课题类别社会科学学科类别经济学
课题名称漳州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黄阿醒负责人所在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填表日期2014、04、18
漳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