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畜牧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4 07:0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诸城市畜牧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诸城市畜牧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第一篇:诸城市畜牧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诸城市畜牧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畜牧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潍坊市局确定的《2009年全市畜牧兽医安排意见》的各项任务目标,扎实推进“发展、防控、监管、改革、合作”等各项措施的落实,保障和促进了全市现代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摸清我市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发挥畜牧业在“三区”建设中作用,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我们深入到乡、村、场、畜牧龙头企业,对全市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代畜牧业产业的基本情况

2009年三季度,全市生猪存栏107.7万头,同比增长13%,能繁母猪13.9万头,同比略有下降,生猪出栏186.2万头;牛存栏15.2万头,牛出栏7.4万头;羊存栏13.3万只,羊出栏16.4万只;肉鸡存栏1893.6万只,出栏5226.9万只;蛋鸡存栏442.6万只,禽蛋产量3.8万吨。肉蛋奶总产量28.3万吨。

(一)区域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深入前行。生猪、肉鸡、皮毛动物养殖是支撑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近几年,随着政府加大对畜牧业扶持、调整的力度和区域养殖习惯的影响,我市养殖业逐渐向区域化、片区化方向发展。一是初步形成了以密州、舜王、枳沟、贾悦、石桥子、相州、昌城、林家村八处乡镇为主的生猪养殖片区,前三年平均出栏量占全市生猪总出栏量的89.6%。其中新改扩建规模化生猪饲养场1817个,发展生态养猪法猪

场340处,使全市标准化饲养占到68%以上。作为我市畜牧业中的一项传统优势项目,养猪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7%,当仁不让成为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支柱力量。二是以龙都、舜王、枳沟、贾悦、石桥子、林家村、皇华七处乡镇构成了肉鸡养殖片区,前三年平均出栏量占全市出栏总量的87.5%,08年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25%。1600处肉鸡标准化养殖场,98%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足以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典范。三是形成了密州、龙都、相州、昌城、辛兴、皇华六处乡镇为主的皮毛动物养殖片区,存栏和出栏量占全市总存、出栏量的90.7%。08年出栏商品兽450万只,总收入达10亿多元。08年末存栏种兽发展到150多万只,其中年存栏200只种兽的规模化养殖场5988处。特别是占地面积4000亩大森特种动物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建设,更是成为我市皮毛动物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品牌工程。一期工程已搬迁入住皮毛动物养殖场260处,存栏160万只特种动物。二期工程现已启动,计划搬迁养殖场940处,基地建成后可吸纳养殖户1200户,年可出栏特种动物480万只。

(二)、畜牧业龙头企业为先导,中小型企业互补充的产业发展模式基本成型。逐步打造畜牧业龙头企业集群,提升中小型企业的互补性。一是畜产品加工企业拉动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我市是一个畜牧大市,农业产业化起源于畜禽加工,目前,全市各类畜禽加工、销售企业达到240多家,年加工畜禽33.84万吨,实现产值36亿元,销售收入实现36.5亿元,实现利润0.23亿元,上交税金0.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88家,分别占总数的24%和40%,诸城外贸、得利斯集团、万年食品等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都主要从事畜禽加工。据不完全统计,畜禽加工企业每年可带动8万多户从事养殖业,共带动

16.4万名农民从事养殖,其中外地6.1名;共吸纳1.5万名农村劳动力到加工企业就业,带动农户7.7户,实现工资性21.6亿元。二是畜牧业投入企业进一步优化布局。全市现有兽药GMP生产厂家3处,年产值2.4亿元,兽药经营单位117家,年销售额4亿元,饲料生产企业51家,年生产能力300万吨,其中配合料156万吨、浓缩料75万吨、预混料及其他69万吨。带动0.75万人就业,实现工资性收入2.7亿元;其中带动农村劳动力0.53万人,工资收入1.9亿元。三是畜牧业机械制造业助力现代畜牧业发展。全市共有屠宰设备生产企业一家,年实现产值800万元,销售收入723万元,利润15万元,解决43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工资性收入64万余元。

(三)、围绕养殖、畜禽加工构建的外延式畜牧服务业体系蓬勃发展。畜牧服务业作为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展畜牧业外部功能、提升产业地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畜牧业一、二次产业发展的纽带和媒介。一是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各类服务组织是带动畜牧业发展的主流。围绕龙头加工企业展开的畜牧业中介服务、贩运和运输等行业,实现了养殖户与市场的有效衔接、解决了养殖环节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为畜牧业发展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8万人从事畜牧业中介服务工作,增加收入8亿元;其中外县市3.5万人,增加收入3.5亿元。像得利斯公司,共有员工8000人,其中外地3000人,2008年共宰杀生猪280万头,带起了2000多户从事销售、贩运和运输,直接带动市内外农民增收14亿元。二是畜牧业及相关产业项目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为有效配合我市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争取2012年实现年加工生猪

700万头,肉鸡4.2亿只的加工能力。万年、和生两家龙头企业于昌城镇投资2.5亿元,高标建设2条肉鸡宰杀流水线,年宰杀能力提高到6000万只肉鸡。诸城外贸公司在桃林乡依托良好的周边环境,投资2000万高标准建设肉鸡祖代鸡场,投产后实现2.5万套的祖代种鸡饲养量。

二、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及主要制约因素。

下半年来,我市畜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畜禽饲养量、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生产方式加快转型,动物疫病形势平稳,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为促进农民增收和确保畜产品市场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就目前畜牧业形势发展主要表现一下几点:

(一)畜禽存养量较为平稳。首先肉鸡、生猪等食粮畜禽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三季度全市肉鸡和生猪出栏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较大提高。其次牛、羊等食草畜的规模饲养量稳中有升,变化不大。三是特种动物养殖发展势头较好,全市目前共有特种动物规模户5960个,存养312.7万只。

(二)畜牧业生产成本震荡前行。饲料原料市场价格受到金融危机的连锁反应影响,年初价格相对较低。随着金融危机淡去,畜产品消费市场的逐渐回暖,饲料原料市场的需求也出现震荡态势。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豆粕价格出现明显波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生猪全价料由年初2200元/吨左右,涨到现在的2550元/吨,饲料原料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市场的供求变化。

(三)养殖利润表现不一,基本度过亏损期。一是生猪养殖,当前生猪价格又出现下跌,毛猪10.4元/公斤,环比下降5.5%,同比下跌7.1%;仔猪价格11.2/公斤,环比下降4.6%,同比上升9.8%;

猪肉价格15元/公斤,环比下降37.5%,同比下降16.7%。二是肉鸡养殖分析,目前市场行情鸡雏2元/只,出栏肉鸡价格7.6元/公斤,出栏肉鸡平均体重2.5公斤,只鸡盈利1.8元,如果死亡率稍高养殖户赔钱。三是蛋鸡养殖分析,根据我市大型蛋鸡养殖场的相关数据计算蛋鸡的成本计算。养蛋鸡现在处于盈亏平衡点,如果计算整个产蛋周期及淘汰赚取的收益只鸡能够赚取7-8元的利润。

(四)畜牧业新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应用。依托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广生猪良种繁育工程,全面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市生猪人工授精总站在存栏种公猪100头的基础上今年从法国引进原种猪75头,同时新建了2处生猪人工授精站。目前,已实施生猪人工授精7.5万头,受益农户达到25000多户,全市生猪的良种覆盖率以达到80%以上。借助2008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1320万元,在全市大面积推广自然生态养猪场建设,前三季度累计发展生态养猪法猪场340处。极大的提高了我市绿色养殖占有率和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

(五)民间投资畜牧业热情持续升温。在国家扶持畜牧业的带动下,民间大量资金涌入到畜禽养殖中,为我市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根据年初市局与市农村信用社达成的《关于深化合作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农信部门加大了对我市畜牧业及相关行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开创了畜牧业项目建设的新局面。据统计自意见实施以来,我市农信部门向畜牧业及相关行业投入资金2.53亿元。其中畜禽养殖场投入1.3亿元,相关企业1.23亿元,有效的支撑我市现代畜牧项目建设。

(六)养殖业保险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农业保险一直是中国保

险业发展的瓶颈,而养殖业保险又算得上是农业保险中最薄弱的一环。例如肉鸡保险,保险公司过去曾经试点过赔的很多。作为保险公司是想赚钱而不是赔钱,这种买卖宁可不做,也不能赔。其次养殖户缺乏这种保险意识,调查中发现养殖保险是啥都不知道,有的养殖户干脆就说有那闲钱还不如搞点别的。保险公司无利可图、养殖户积极性不够、保费偏低是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依然严峻。当前,国际上已经出现甲流感感染猪只的报告,甲流的肆虐不仅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伤害,也对畜牧业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做好我们的常规动物防疫工作,净化畜禽养殖环境,防止疫病的发生。同时,借助我们的动物疫病监测系统,实施对动物性甲型流感的监测和预报工作。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动物甲流疫情信息的互通工作。

三、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重点。

(一)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为配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立足我市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优势、食品产业基础优势,经过科学分析和论证,在我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到2012年,构建起符合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求,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过程、系列化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在昌城镇规划建设占地3000亩、总投资100亿元的优质安全食品加工企业聚集区,提升现有存量资源,建设年出栏1000头生猪标准化饲养场3000处和年出栏5万只肉鸡的标准化饲养场3000处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发展3条大型宰杀流水线,其中年宰杀200万头生猪流水线1条,年宰杀6000万只肉鸡流水线2条的加工能力。

(二)畜禽加工大项目建设。配合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我市万年公司、和生公司两家肉鸡屠宰加工企业投资2.4亿元,在昌城镇优质安全食品加工企业聚集区内建设了两条年宰杀3000万只肉鸡流水线。两处建设项目,万年3000万只肉鸡宰杀流水线基本完工,有望于年底投入生产。届时,可实现年宰杀3000肉鸡,带动1200人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2000户农民从事肉鸡养殖,实现产值9亿元的大型肉鸡加工企业。和生公司3000万只肉鸡宰杀流水线,占地130亩,土建工作已经完成40%,预计2010年下半年完成土建工程并投入运营。届时,可以实现年宰杀5000万只的规模,带动3000户农民从事肉鸡养殖。

(三)畜禽良种繁育项目建设。今年以来,诸城外贸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桃林乡征用65亩土地,建设祖代肉鸡基地。目前,已经完成投资600万元,建成鸡舍6栋,饲养8000套的祖代肉鸡养殖场一处。计划2010年完成其他12栋肉鸡祖代鸡舍建设。届时,实现年饲养2.5万套祖代肉鸡养殖规模,生产17.5万只父母代肉鸡,为社会提供2000万只商品肉鸡,创造效益4000万元。其次,依托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广生猪良种繁育工程,全面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市生猪人工授精总站在存栏种公猪100头的基础上今年从法国引进原种猪75头,同时新建了2处生猪人工授精站。目前,已实施生猪人工授精7.5万头,受益农户达到25000多户,全市生猪的良种覆盖率以达到80%以上。

四、保障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工作措施:

(一)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标准化畜禽生产基地。一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落实扶持政策、完善利益连接机制等措施鼓励企业建基地、树品牌、拓市场,把我市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标准进一步提升,质量进一步提高,增强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能力。二是通过政府扶持,个人出资,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继续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人畜分处、规范管理、综合利用”的原则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畜禽生产基地要100%的符合国家《畜禽饲养场建设标准》和实施国家《无公害畜禽饲养标准》。

(二)搞好畜禽生产基地的防疫监督。一是按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对标准化畜禽生产基地实行备案制度,建设一处验收一处,合格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二是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给每一处标准化畜禽生产基地建立饲养日志、畜禽养殖档案、官方兽医监管档案,实现官方兽医对生产基地的无缝监管。三是标准化畜禽生产基地畜禽出栏前要按照规定进行检疫检测,合格后发放产地检疫证明,未取得检疫证明的畜禽,不能出场。四是标准化畜禽生产基地内不明原因死亡的畜禽要做无害化处理,并做好记录,杜绝病死畜禽流入市场,建议市里建设一处无害化处理厂。

(三)搞好屠宰加工场产品的检疫监督。一是推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标准化生产。屠宰企业要按照《动物防疫法》和《畜禽屠宰加工场建设标准》的要求建设畜禽屠宰加工厂,硬件建设合格,颁发《动物防疫合格证》。二是畜禽屠宰加工厂生产管理要符合国家《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标准和实施HACCP认证,并且示范区内的屠宰加工企业还要符合环保要求,必须通过ISO14000认证。三畜禽宰前宰后检疫严格按国家《畜禽屠宰检疫规范》进行,病死畜禽肉尸按国家《病死畜禽及有害肉尸无害化处理规范》处理。

(四)搞好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一是饲料、兽药

生产企业必须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管理必须通过国家GMP认证。二是饲料、兽药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省颁布的《兽药质量标准》组织生产、严禁生产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确保质量安全。三是兽药经营要全部进行规范化管理,实行专控专营。经营者必须符合国家兽药经营标准,取得《兽药许可证》,同时还要取得省级GSP认证。四是对我市销售的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实行备案制,对销售的产品进行定期检测,确保产品符合无公害用药标准。

(五)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管理、监督。一是进一步健全防疫队伍。凡有养殖业的村庄,必须配备防疫员,保证经费。二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免疫方针。按照“五统一”、“五不漏”的原则,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三是搞好常年免疫与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相结合的免疫制度,每年春秋两次开展牲畜口蹄疫、禽流感、蓝耳病等国家强制性免疫传染病的集中免疫活动,确保免疫密度、消毒面、挂标率,免疫持证率、免疫登记率达到5个100%;四是要继续采取“五强制”(强制免疫、强制隔离、强制封锁、强制消毒、强制检疫)措施,继续加强对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五是建立健全完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做好以口蹄疫、禽流感为主的动物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做到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快捷、及时扑灭疫情。

五、畜牧业发展趋势分析:

面对当前畜牧业发展,除了要正确分析形势,研究发展方向,坚定发展信心外,更重要的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谋划,积极应对,全力提升畜牧业的品质,促进畜牧业实现科学、和谐、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畜禽养殖建设用地逐步规范、严格。在国家严控18亿亩耕地的大前提下,畜禽养殖项目建设用地逐步得到规范化管理。2008年省国土厅和省畜牧局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关于规范畜禽养殖用地管理的意见》,从而为规范畜禽养殖建设用地提供了政策保障。能够有效控制畜禽养殖场数量,推动畜牧业有数量型向质量转变;提高土地使用率,告别“小而乱、大而散”的畜禽养殖用地弊病;遏制以畜禽养殖之名,行非法圈地之实的违法行为。

(二)畜禽养殖逐步向中大型、生态化、基地模式发展。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养殖基地化。根据我市畜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用五到十年的时间逐步淘汰现有的家庭式养殖,基本实现畜牧业养殖的基地模式。借助当前推行的自然生态养殖新方式,将二者结合构成现代化畜禽养殖牧场。我市帝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新疃自然养猪基地成为这一养殖新模式的范本。目前,我市已经发展这样的新模式养猪基地340处,年存栏生猪15万头,出栏40万头的规模。市场需要绿色无污染的畜禽产品,绿色养殖也是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这些要求都为生态基地化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的导向支撑。

(三)畜禽养殖区域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明晰。在新一轮的畜禽养殖十年规划中,生猪、肉鸡、皮毛动物养殖逐步向区域化建设乡镇发展。如枳沟镇、贾悦镇、石桥子镇、相州镇、昌城镇、百尺河镇、林家村镇、密州街道、舜王街道八个生猪主产区的区划发展,可实现年出栏生猪270万头以上。如密州、龙都、相州、昌城、辛兴、皇华六处乡镇向皮毛动物区域化发展。密州、龙都城区附近的养殖场用五年

左右的时间向远郊迁移。届时六处乡镇种兽存栏270万只,年出栏皮兽1350万只。

(四)政府对畜牧业的投入逐步走向“扶大压小”。小而散的畜禽养殖模式根本无法保证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随着近年来一系列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解决落后畜禽养殖方式破在眉睫。政府过去那种小而全的扶持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淘汰落后产能的现实需要。原有的补贴政策逐渐表现出局限性,就像一锅清水放入小勺盐没有滋味。同样资金集中扶持几个大型畜禽养殖企业,不仅提高畜禽养殖的现代化水平和畜禽生产率,而且能够有效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减少“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

六、意见建议:

(一)实施产业化经营。在当前标准提高、投入增加、利润降低、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单纯的小规模发展畜牧产业链条中的某一环节,实行单打独斗已经难以生存。这就需要养殖户、加工企业、畜牧投入品生产经营者必须融入到一个大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之中。也只有这样,才能既做精做细某个产业环节,又与大市场相对接,增强稳定性,降低风险,保证收益。实施畜牧产业化经营关键有两点:一是抓好龙头、基地和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密切联结关系,组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二是做好产业链条的延伸、扩大,尽可能地将饲料、兽药、良种、技术推广、养殖、销售、加工等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将邻近地区内的相同产业经营联合起来,形成跨区域、跨行

业、大规模的产业化经营体,进而将其打造成发展畜牧规模化、标准化,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平台,成为畜牧业发展的航母。

(二)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的要求逐步提高,畜牧业进入有品质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效益,有效益才能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提升畜牧业品质应当积极发现和培育发展品质畜牧业的典型,做到有章可循、有形可依。因此,应每年着重挑选一批基础好、潜力大的养殖场(区),作为发展品质畜牧业的典型进行重点帮扶,并制定明确的目标要求、详细的建设标准和具体的保障措施。这样,通过连续几年的努力,力争在这些示范场(区)的带动下,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畜牧业生产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三)抓好生产方式转变。抓好生产方式转变应突出以下三点:一是推广自然养猪法。实践证明,自然养猪法是集节能、节料、省工、卫生、防病、环保于一身的生态养猪法,可有效促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大力发展,有条件、有基础、有市场,十分可行。二是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形成与发展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不断提高制种供种能力和畜禽良种化水平;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及时引进畜牧业新成果、新技术;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快技术推广,努力提高畜牧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和养殖效益。三是引导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影响到畜产品质量。对此,应当高度重视,提前入手,通过积极探索实施生态养殖、循环种养和绿色能源建设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养殖带来的废弃物和污染。这不仅是畜牧业发展本身的需要,也是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实现环境整洁优美的必然选择。

(四)继续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搞好疫病防控,重视发展越快,风险越大,一旦出现疫情,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其次是完善防控体系。做到有机构管事,有人干事,防疫、检疫、监督等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再其次是保障经费。除了疫苗购置经费外,办公经费、误工补贴等费用也要给予保障。要加强监管。进一步加强对饲料、兽药、奶站、畜产品运销的监管力度,严防生产、销售、使用违禁药物和贩卖病死畜禽的现象发生,从源头上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二00九年十一月

第二篇:产业发展汇报

拉萨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及邛崃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拉萨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从一个新兴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就业比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拉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旅游系统按照“环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法制稳市”的发展战略,以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在应对挑战中创先争优,在推进创新中破解难题,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拉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拉萨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初步形成了六要素相配套的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旅游接待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06年、2007年接待游客量分别达到170、274万人次,2008年受“3.14”事件、汶川大地震和世界金融海啸的严重影响,游客接待量下降至136万人次。为了尽快恢复旅游产业的复苏,拉萨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旅游业逐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09年实现游客接待量达320万人次,到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4.43万

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4.43%,实现旅游总收入51.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36%,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24.41%,2012年拉萨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50.8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6.53%,实现旅游收入65.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12%,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务,2013年截至目前,2013年,截止目前,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3.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7亿元。全年预计将实现旅游接待量780万人次,旅游收入82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20%和25%。

(一)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拉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带领全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拉萨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等系列文件,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并高规格成立了拉萨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督导各县(区)、各部门全力推动旅游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也从2009年的400万增加到了2012年设立800万元,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江苏、北京两省旅游局也多措并举助推拉萨旅游业发展,形成了以项目援助为重点、资金援助为保障、智力援助为根本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格局。

(二)旅游基础设施稳步提升

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在拉萨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基本完

工,娘热、夺底等5个乡村旅游规划完成终审,11个旅游信息查询终端交付使用,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2939亿元,铁路、公路和旅游景区(点)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景观改造工程全部完成,香格里拉大酒店、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飞天国际大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积极配合中国西藏文化产业创意园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资8400万元,将有效推动全市旅游硬件服务设施的整体上档升级。目前,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1家。AAAAA级1家(布达拉宫),AAAA级4家(大昭寺、罗布林卡、博物馆、娘热民俗风情园),AAA级1家(堆龙旭日牧区生态民俗园),AA级3家(仓姑寺、德仲温泉、思金拉措湖),A级2家(卓玛拉康、夺底乡维巴村)。共有星级宾馆、饭店及社会旅馆690家,民营企业占60%以上。星级宾馆、饭店共132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5家、三星级 48家、二星级26家、一星级 8家。星级家庭旅馆33家,其中金星22家、银星6家、铜星5家。社会旅馆558家。星级宾馆、饭店共客房24427间、床位45853张。

(三)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

根据拉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和完善旅游工作协调机制的工作要求,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先行先试,从深化旅游景区管理机制建设着手,推行“三权分离”管理机制,起草了《拉萨旅游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办法》和纳木措景区管理委员会、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委员会组建方案,为逐步实现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工作规范

化奠定了基础。深化旅游诚信服务机制建设,建立旅游常态化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设立旅游团队“绿色通道”备案制度,在全市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272名旅游服务督导员,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深化行业管理机制建设,成立旅馆业协会、旅行社协会和旅游购物协会,实现行业监管自律化。

(四)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以诚信旅游建设工作为抓手,推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理性消费,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2011年,首次召开了全市旅游质监工作会议,强化了市县两级旅游执法职能,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基层旅游质监人员开展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基本构建了市县两级联动的旅游执法机制。建立诚信旅游服务监督机制,在拉萨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旅游服务督导员开展旅游指南和咨询服务工作,组织旅游、公安、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开展旅游联合执法活动,截至目前,共查处违规导游46个,发现违规旅行社21家,发现非法拉客人员38名,与公安部门共同抓获倒卖布达拉宫门票人员22名,有效地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据市场抽样调查显示,98.2%的游客对拉萨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表示满意,73%的游客有意重游西藏。

(五)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参加由国家旅游局牵头举办的系列国际国内旅游展览会(交易会),并联合七地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重要客源地开展冬游西藏巡回促销。第七届纳木措徒步大会

反应强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等主流媒体聚焦拉萨、宣传拉萨、推介拉萨,纳木措徒步大会的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持续增强。为全面提升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拉萨投资近400万元拍摄的“美丽家园〃幸福拉萨”宣传片继续开展冬季补拍工作,藏历新年、越冬候鸟和魅力冰湖等自然人文景观顺利完成拍摄。拉萨旅游局制定的《2013年拉萨旅游宣传促销计划》,明确了推动旅游与体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任务,将举办纳木措徒步大会、户外高峰论坛、名人登山活动、摄影大赛四项活动。

(六)民生项目进一步实施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和“民族团结月”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存在困难和问题,2012年,全年累计筹到扶贫款达80000元。按照“四业”办公室的安排部署,举办农牧民技能培训班,培训农牧民1140人。以全国旅游援藏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为契机,深化与北京、江苏的技能培训合作,组织维巴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致富带头人共7人,前往北京市考察乡村旅游项目,邀请江苏省旅游学院教师赴拉萨开展技能培训,共培训乡村旅游管理人员40人。2012年,全市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就业达到12324人,创收1亿余元。

(七)乡村旅游建设项目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2013年截至目前,热振唐古风甲玛标段已经开工。墨竹工卡县德仲温泉项目、堆龙德庆县邱桑温泉项目已完成初审,等待环评施工。思金拉措、直贡替寺景区项目已完成评审,等待资金开工。达普天文台

项目、次角林沟集散广场建设项目等上级部门审批。2013年财政资金项目主要包括堆龙德庆县游客接待中心、当雄赛马场建设项目、曲水才纳乡民俗旅游村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等待自治区旅游局审批。以上13个项目的建设,将有效开发拉萨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景区所在地的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

在拉萨旅游业不断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分析拉萨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六大矛盾依然存在:“市场高速增长与可进入性受限的矛盾”、“旺季一票难求与淡季门可罗雀的矛盾”、“核心景区超载与市郊旅游滞后的矛盾”、“高国际认知度与低国际化水平的矛盾”、“转型升级需求与资金人才制约的矛盾”、“圣洁城市形象与混乱市场环境的矛盾”。如何解决好上述矛盾成为我市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邛崃旅游业发展建议

(一)以旅游项目国际化为载体,推进硬件建设国际化

1、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掌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找准邛崃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唯一性,准确定位。科学编制旅游开发专项规划,注重同相关规划的衔接,着力将旅游项目纳入国家、省、成都市重点项目中。加强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动态管理,建立定期公布项目进度和退出制度。重视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为投资者和项目搭建交流平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落实好以南丝路文化、文君文化、红色文化、邛酒文化、邛窑文化、以及邛羌文化为主的旅游项目策划、包装、打造,重点推进天台山、平乐、大同等景区

开发建设,建设我市西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功能区,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助推我市“丝路首城”建设步伐。

2、创新产品开发,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以及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切实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重点做好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南丝路文化节、文君文化节,创新开展邛酒文化节、邛茶文化节等特色活动,促进一三产业的融合,提升整体形象,树立先进典型。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发展乡村旅游的力度,重点打造旅游示范乡(镇)村(居)的建设,以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

3、创新发展模式,在要素均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旅游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集散、咨询、引导、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邛崃市游客集散中心和天台山、平乐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鼓励扶持特色旅游乡村建设,重点完善旅游景区点和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以“文化+产品+盈利点”为开发思路,丰富旅游产品建设,积极打造“南丝路水上走廊”、世界名酒文化走廊、“天府新区水源工程输水干渠景观走廊”,推进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夺底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要继续以培育五星(A)级、提升四星(A)级、壮大三星(A)级为抓手,特别是在星级乡村农家乐(酒店)的评定上要实现质的飞跃,不断增强邛崃旅游的吸引力。

(二)以旅游营销国际化为窗口,推进整体旅游形象国际化

加强形象宣传和产品推介。加强与央视等主流媒体的深

度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分众传媒、大型旅行社门店等平台,加大邛崃旅游形象品牌宣传,积极争取在《中国旅游报》、《国家地理杂志》开办旅游专版,扩大宣传,提升知名度,进一步树立邛崃旅游整体形象。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整合资源,营造氛围,举办特色鲜明、轰动效应强的节庆活动,推出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创新旅游营销机制,努力做活淡季市场,着力拉动旅游消费需求。积极宣传、策划、营销能代表邛崃特色的大型实景剧(如创作、拍摄以茶马古道,司马相如、卓文君为题材的舞台剧),使之成为国内旅游演艺的精品工程和邛崃旅游的新亮点。

(三)以旅游管理国际化作为保障,推进旅游服务国际化

以我国第一部《旅游法》颁布为契机,以提升服务质量和企业素质为重点,强化诚信建设工作,规划出台《邛崃旅游服务标准化实施细则》、《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基本标准实施细则》,加大旅游技能和管理型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全面提升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行社经营和旅饭店管理,开展联合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黑社”、“黑店”等不法行为,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诚信旅游管理平台和诚信企业信息库,推动诚信旅游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布季度、半年和满意度调查报告,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升质量。

1、创新培训机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旅游培训工作。加大“乡土旅游人才”的引导和培

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建议建立邛崃旅游专家顾问团,借助“外脑”为邛崃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重点转变服务理念,强化对旅游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2、创新工作机制,在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整合土地、林地、景区景点、文化等资源要素,促进资源的转让和交易,进一步完善政府主管、企业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建立适应旅游功能区建设的管理模式,建立统一、协调的长效工作机制,把各项工作的执行落实到位。加强行风建设,落实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完善旅游行政管理和行政监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开展旅游行风明察暗访和旅游市场检查,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职能和作用,切实解决好损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第三篇:关于诸城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诸城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调研报告

诸城市中小企业局

近年来,诸城市工业经济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汽车及机械加工、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和生物化工、造纸包装、建筑建材、木器加工、食品包装机械、造纸机械六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明显,集群效应逐步显现。为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引导,推进产业集群健康快速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小企业局对全市产业集群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诸城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纺织服装业。共有169家限额以上企业,集群企业注册资金20亿元,集群内企业获得省级名牌产品7件,省著名商标3件,国家名牌产品5件,全国驰名商标2件。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5家,技术开发中心2处。截至2007年底,集群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亿元,利税14.7亿元,利润10.4亿元。骨干企业主要有新郎服饰、桑莎集团、中纺金维、德利源纺织、兰凤针织、昊宝服饰、天一巨等。

(二)汽车及机械加工业。共有198家限额以上企业,集群企业注册资金25亿元,集群内企业获得省级名牌产品7件,省著名商标4件,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10家,技术开发中心4处。截至2007年底,集群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3.5亿元,利税24亿元,其中利润15.9亿元。骨干企业主要有福田汽车、义和车桥、泸河轮胎、三工橡胶、通力车轮、曙光车桥、兆丰机械等。

(三)食品加工业。共有73家限额以上企业,集群企业注册资金13亿元,集群内企业获得省级名牌产品8件,省著名商标9件,国家名牌产品3件,全国驰名商标1件。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8家,技术开发中心4处。截至2007年底,集群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7.9亿元,利税9.5亿元,其中利润6.1亿元。骨干企业主要有外贸公司、得利斯公司、万年食品、润生集团、仁木食品等。

(四)生物化工业。共有42家限额以上企业,集群企业注册资金1.2亿元,集群内企业获得省级名牌产品2件,省著名商标3件。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4家,技术开发中心2处。截至2007年底,集群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利税2.5亿元,其中利润1.6亿元。骨干企业主要有泰盛化工、良丰化学、信得药业、云飞化工、环宇油漆等。

(五)造纸包装业。共有34家限额以上企业,集群企业注册资金1亿元,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2家,技术开发中心1处。截至2007年底,集群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亿元,利税2亿元,其中利润1.3亿元。骨干企业主要有新星纸业、森科纸业、长虹包装等。

(六)建筑建材业。共有35家限额以上企业,集群企业注册资金2亿元,集群内企业获得省级名牌产品3件,省著名商标4件。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5家,技术开发中心2处。截至2007年底,集群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亿元,利税1.2亿元,其中利润7800万元。骨干企业主要有紫阳陶瓷、钢之杰建材、鑫鑫水泥、万兴建材、隆泰水泥、华明科技等。

(七)木器加工业。共有30家限额以上企业,集群企业注册资金7000万元,集群内企业获得省级名牌产品1件,省著名商标2件。截至2007年底,集群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亿元,利税1.1亿元,其中利润8000万元。骨干企业主要有顺合木业、鹏飞木业、斯特木业、龙欣木业、松源木业、新华宇家具、美斯达家私等。

(八)食品包装机械业。共有10家限额以上企业,集群企业注册资金1.3亿元,集群内企业获得省著名商标1件。集群内高新技术企业2家,技术开发中心1处。截至2007年底,集群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亿元,利税3000万元,其中利润2000万元。骨干企业主要有小康机械、正泰机械、金惠包装机械等。

(九)造纸机械业。共有11家限额以上企业,集群企业注册资金1亿元。截至2007年底,集群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亿元,利税2800万元,其中利润1900万元,我市的造纸机械产品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占全省70%以上,销往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北、西北等地区。主要产品是各型纸机及造纸辅助设备。骨干企业有日东造纸机械公司、专利造纸机械公司和汉通造纸机械公司。

二、诸城市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在空间布局上较为分散,产业集聚度低。由于缺乏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宏观规划和指导,目前诸城市汽车及机械加工也、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等几大产业不同程度的存在空间布局分散的问题。大多数乡镇(街道)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集聚度低,拉动作用不突出,一个乡镇(街道)拥有多个主导产业的现象较为普遍。舜王街道有机械加工、建筑建材、化工、食品加工4个主导产业;昌城镇有食品加工产业、橡胶轮胎产业、机械汽车配件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共4个主导产业。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在13处乡镇(街道)均有分布。

(二)企业间专业化分工机制尚未形成。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效应,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实现的。集群化不是大量企业简单的聚集,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企业之间形成密切合作的关系。由于各企业间的专业协作差,无法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共沾,彼此之间内在联系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主要表现在工业产业集群内企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缺乏细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造成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

(三)融资难问题突出,产业集群发展后劲不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企业做大做强。主要表现在:融资成本明显偏高,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缺乏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给企业的稳步发展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

(四)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水平有待提高。诸城市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乡镇,中小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全市乡镇(街道)中小企业大多以传统产业为主,主要是围绕我市的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的配套产业和延伸产业,科技含量普遍不高。新产品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产业规划。按照“一镇一业”、“一园一品”的总体发展思路,突出各乡镇(街道)产业优势和特色,加强规划引导,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在全市13处乡镇(街道)规划14个产业集群。启动“三二三三三”计划,争取五年内把14个产业集群培育成3个营业收入过100亿元、2个营业收入过50亿元、3个营业收入过30亿元、3个营业收入过20亿元、3个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

1、机械电器制造业:以密州为中心,义和车桥公司、开元电机公司等为骨干企业;

2、食品加工业:以昌城为中心,外贸公司、得利斯公司等为骨干企业;

3、精细化工业(以贾悦为中心,泰盛化工公司、良丰化学公司等为骨干企业);

4、装备制造业:以龙都西土墙工业园和皇华工业园为中心,海得威公司、科能阳光公司等为骨干企业;

5、汽车及配件业:以舜王为中心,泰瑞公司等为骨干企业;

6、精密铸锻业:以百尺河为中心,石龙阀门公司、三维管件公司、圣阳机械公司等为骨干企业;

7、纺织服装业:以龙都为中心,昊宝服饰公司、兴创纺织公司等为骨干企业;

8、建材包装业:以舜王和龙都为中心,红星百瑞特公司、半岛装饰城、龙都建材城等为骨干企业;

9、环保涂料业:以相州为中心,云飞化工公司、环宇油漆公司等为骨干企业;

10、生物科技业:以辛兴为中心,润生淀粉公司、东晓生物科技公司、浩天药业公司等为骨干企业;

11、青岛产业:以林家村为中心,爱玲包袋公司等为骨干企业;

12、铸造装备业:以枳沟为中心,鑫宝公司、万通公司等为骨干企业;

13、木器家具业:以石桥子为中心,吸收舜王街办相关企业,松源木业公司、顺合木业公司等为骨干企业;

14、食品饮料业:以桃林为中心,吸收林家村镇相关企业,桃林茶厂、酒厂、桃林食品、林家村的花生、辣椒等生产企业为骨干企业。

(二)制定配套政策。一是从2008年起,把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纳入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范围,逐步扩大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规模。各乡镇(街道)政府也要加大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扶持力度。采取贷款贴息、专项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化建设、共性关键技术和产业链的延伸。二是市政府将产业集群建设纳入乡镇(街道)考核内容,列为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年终市里考核乡镇时,凡新增企业所产生分值按照招商乡镇得分100%,承接乡镇得分50%计算。三是市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作为召集人,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办公室设在市中小企业局,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解决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今后凡新增加的企业,一律由市里按照产业布局统一安排,所产生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由招商乡镇与承接乡镇按照6:4的比例分享。

(三)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一是完善金融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组建推进力度,积极争取外地股份制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利用国家推出创业板的有利时机,推动一批有较好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拓展融资渠道。完善担保体系,打造市、乡两级担保体系。鼓励支持独资、股份制、会员制等各类形式的担保机构发展,增加舜邦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内骨干企业发展,推广昌城、龙都担保公司组建和运营模式,加快各乡镇(街道)担保公司的筹建,提高担保能力。二是加强对重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和保护。选取部分骨干企业实行重点保护。对纳入重点支持和保护范围的骨干企业,各商业银行尽可能满足企业合理的融

资需求,原则上不提前收回贷款,在贷款到期后应予以续贷。如却因信贷规模紧张和授信政策控制需提前收回贷款或不予续贷的,应事前通报人民银行诸城支行,由人民银行诸城支行会同有关部门、相关银行及企业进行协商,通过其它方式帮助企业进行适当的融资安排后有序操作,防止由于个别银行收缩贷款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形成金融风险。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2008年起,把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纳入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范围,逐步扩大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规模。各乡镇(街道)政府也要加大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扶持力度。采取贷款贴息、专项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化建设、共性关键技术和产业链的延伸。

四、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产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基地建设。各乡镇(街道)要从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采用产业链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等多种模式搞好产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基地的规划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增强园区的集聚效应。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基地建设,每个乡镇根据其产业集群的特点和需求,建设1处以上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基地,进行企业孵化,为产业集群规模的迅速壮大奠定基础,同时培植企业后备力量,实现产业梯次发展。

(二)培育和壮大骨干企业,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实力。一是实施骨干企业带动战略。每个产业集群要选择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企业为骨干企业,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带动作用。二是培植产业优势。引导骨干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水平,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优势。三是帮助企业坚定信心。引导广大中小企业正视困难,变挑战为机遇,在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质量等方面强化管理,努力克服能源、原材料及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对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挖潜降本增效。

(三)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引导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围绕市场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新花色、新品种,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二是鼓励企业大力加强技术改造。支持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集群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升级换代。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机电一体化、新能源节能与环保等技术领域,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三是积极引导企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努力争取上级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支持力度和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帮助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品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着力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扶持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推动纺织服装、食品、农产品加工上档次、上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内企业品牌意识,支持企业实施境外商标注册、产品认证、维护知识产权等行动。加大名牌推介力度,以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打造一批产业名镇,实现由产品名牌向区域性品牌的转变。

(五)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人才技术协作。一方面,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引导和推动产业集群建立行业协会、同业商会、信息网站和电子商务、金融和物流市场、校

企合作培训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努力争取上级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支持,围绕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和壮大一批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统筹开展人才的引进、培训工作。加强校企合作,培育产业和科技带头人。促进产业集群内人才的合理流动,推进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合作。利用现有的各类研发机构为技术依托,支持有条件、有潜力的集群内企业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上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实现技术创新在产业集群内的整体效应,逐步形成区域技术联盟和创新体系。

第四篇:关于诸城市建国六十周年畜牧业发展成就的调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诸城市建国六十周年畜牧业发展成就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姓名:惠清斌

学号:2008036

5班级:08级2班

专业:动植物检疫(动检方向)

指导教师:崔言顺教授李建亮讲师

日期:2010年2月8日

关于诸城市建国六十周年畜牧业发展成就的调查

调查主题:畜牧业发展成就

调查目的:为贯彻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服务“三农”建设,特利用寒假时间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当地畜牧业发展的渠道以及取得的成就,把握今后畜牧业发展的趋势,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调查对象: 诸城市畜牧局、诸城市外贸公司等。

调查内容:畜牧业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多年来我市在畜禽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市的畜牧技术推广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新时期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提速,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着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工作市场化、服务对象规模化、企业化的挑战,对我们的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不仅仅是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技术、饲养管理技术的推广;还有生态养殖技术、防污治污技术的推广;是法律法规的宣传推广,生产标准的推广;更有优秀生态模式、企业品牌及产品品牌的推广等。

长期以来我们推广体系的工作方式主要是开展技术培训、开展科普活动和抓科技示范户等,以远不能适应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推广队伍是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赋予了我们推广队伍新的职能和任务。现我市推广体系共有人员近80名,长期以来各级推广站都存在着设施设备陈旧落后、工作条件差以及工作经费没

保障、科技人员培训经费短缺、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应有作用的发挥。因此面对新的生产形势,我们整个推广体系必须要认清形势,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思想,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采取多元化、现代化的推广方式,不断加大推广力度,提高畜牧推广工作的实效性。新时期的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开展工作。

一、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是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科技推广服务能力、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实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是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渠道。因此要以畜牧技术推广站为核心,在政府各级部门的支持下,联合全市畜牧生产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科研院校专家学者等技术力量,延伸推广链条,定期深入到全市的乡、村、组、户,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防污治污、信息服务及经营管理、法律宣传等方面组织培训,实地指导,做到“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场、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在每个村重点培养2—3名科技示范户,把示范户作为推广技术的联系点和工作站,通过他们把增产增收的效果实实在在地展示给老百姓。然后以点带面,提高辐射和带动能力,全面提高养殖者的科技意识及科学养殖水平。实施科技入户既要营造出一种科普氛围,又要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要真正实现科技入户、到场的长期化、有效化。

二、兴办科技示范服务基地

为尽快将畜牧科技转化为群众手中的实用技术,可由市畜牧技术推广

站牵头,组织各级推广站、动物疫病预控中心及相关龙头企业等单位包镇、包村建立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制订优惠政策,允许科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有偿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可根据各乡镇畜牧生产的优势和特点,利用我市的畜牧养殖小区,分别建立1—2个无公害瘦肉型猪生产、无公害肉牛生产、无公害肉鸡生产、无公害蛋鸡生产等科技示范基地;新的项目和科研成果,也首先在基地实施,可以组织养殖户到基地考察、学习,使新品种新技术能得到顺利地推广应用。在开展科技示范、提高科技新技术覆盖率的同时,还要为老百姓提供信息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帮助老百姓开拓市场,获得更大的养殖效益,从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畜牧产业化开发。

三、组建专业协会

通过调查我市现有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3个。这些协会充分发挥“纽带”、“示范”和“辐射”作用,为会员单位及会员提供信息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和行业技术培训及产品销售服务,不断提高协会会员的养殖技术及养殖效益。总的看,我市还有许多养殖企业及养殖户都没有加入行业协会,他们在技术、信息等方面需要更多的的指导和服务。今后我们要因势利导,科学组建以畜牧推广部门为依托、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养殖大户为依托的多主体创办、多形式发展、多渠道带路的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并要积极运作,把协会打造成开展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载体。通过各种渠道鼓励引导相关养殖企业、养殖户加入协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好会员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技术难题和销售难题,规避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收入。

1、指导会员企业发展。针对一些会员企业存在的技术与管理问题,组织专家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进行科学引导,为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组织专题会议,开展专题培训。要有计划地设计并举办禽类、羊类、猪类等专业技术培训班,组织会员间养殖经验的交流,为养殖者解决生产中技术与管理等相关问题,为会员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

3、提供法律服务。

4、打造与推广会员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要利用畜牧推广自身的资源优势举办品牌培训班,通过各种途径推广宣传会员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努力培育全省和全国的畜牧名牌企业和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继续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普活动

多年来各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采取的广泛的科技培训和科普活动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赶科技大集开展科普之冬活动等,今后还是要把科技培训和科普活动做为推广的实用手段。

首先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培训工作的领导,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把科技培训工作作为一种长效机制。

二是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针对农民群众需要的养殖技术与生产中需解决的技术难题,突出重点搞好培训。可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畜牧科技大集和科技下乡活动;专业人员技术咨询、现场指导;印发养殖技术小册子,饲养技术“明白纸等面向群众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群众掌握和应用先进适用新技术的能力。

调查总结:建国六十周年以来,诸城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就,一方面因为国家加强了畜牧业发展的支持保护与改革管理,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另一方面,有经验的养殖企业家分享养殖经验,提高畜牧养殖业的市场声誉,吸引更多养殖户加入畜牧养殖行列,进一步扩充了畜牧业的市场。

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统筹兼顾生态、经济、社会目标等各种因素,加大畜牧业环境保护力度建设,注重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义,走生态文明道路。

第五篇:关于我市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市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商洛市农业局(2013年6月4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畜牧业快速发展,生猪存栏省内排名连年上升,肉鸡产业成为全省家禽业排头兵,产业发展迎来转型期,机遇和挑战并存。规模养殖快速崛起,中、省扶持畜牧业发展力度空前;产业快速扩张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1、畜牧业主导地位日渐突出。截止2012年底,全市猪、鸡、牛、羊存栏分别为178.56万头、1882万只、14.3万头、49.06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9.04万吨、9.16万吨、1700吨;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54.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24.76亿元的43.74%。

2、区域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生猪、家禽、牛羊是拉动我市畜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近年来,随着中省对畜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强,受区域养殖习惯的影响,我市养殖业逐渐向区域化、片区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洛南、商州、丹凤、商南、山阳为主的生猪养殖区,以丹凤、洛南、商州为主的肉鸡、肉牛养殖区,以山阳、镇安、柞水为主的肉羊养殖区。

3、畜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畜牧业作为大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关乎着民生的支柱产业。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 1 确提出要“扩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规模”,要“完善畜牧业生产扶持政策,支持发展肉牛肉羊”。受政策影响,一大批工、商、建、运从业者纷纷进入生猪养殖领域,业主呈现出多业并举的发展态势,形成了多元投资发展规模养殖的良好局面,截止去年年底,全市共发展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1707个、适度规模养殖场户4745个。

4、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2010年以来,通过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先后共创建部、省、市各级各类标准化示范场218个,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快速发展与养殖生产方式落后的矛盾突出。全市规模养殖场及适度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组织方式松散,集约化水平不高,标准化比例仅占总数的10%左右。

2、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现有的养殖场存在选址不当,建场设计缺陷明显,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

3、动物公共卫生风险增大。近年来,我市虽然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但点状疫病仍然频发,市、县动物防控机构装备能力差,有四个县区兽医实验室未通过国家验收,疫病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重点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4、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进展缓慢。特别是适度规模养殖场资源化利用水平低,可能成为未来全市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5、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市、县区、镇、村四级机构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能滞后,后继人才匮乏,面临严重的青黄不接现状。

6、养殖场户重规模轻管理现象普遍。随着社会资本持 续进入,生产管理专业化程度低,管理粗放,持续经营的理念不强,发展问题突出。

三、建议

1、以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推进全市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2、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强力推进全市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加快标准化创建步伐。

3、从明年起,以市政府名义制定下发《商洛市规模化动物免疫示范县创建方案》,推动我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的全面实施。

4、尽快制定出台《商洛市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规划》。

5、尽快解决市、县、镇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6、加强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落实县区动物卫生监督“咸阳模式”建设步伐。

7、加强市、县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推广、动物卫生监督三大体系经费投入,切实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新技术推广应用,畜产品安全监管的经费需求,增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8、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畜牧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发展规划,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问题,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强力推进畜牧产业发展。

附:

1、《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讨论稿)

2、全市畜禽标准化现场会议程建议。

下载诸城市畜牧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诸城市畜牧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畜牧业汇报材料

    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 发展畜牧业先进乡镇典型汇报材料 一、畜牧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位于乌苏市以西45公里处,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乡。近年来,乡......

    畜牧业发展

    中国畜牧业发展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畜产品的消费需求还将继续增加,国内市场仍有较大的消费潜力。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

    油茶产业发展汇报(稿)

    邵阳市油茶产业发展汇报 油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极高营养、健康及经济、社会价值的国宝级特色资源,油茶产业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可望成为我国特色农林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

    (大庆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3.17)

    关于大庆市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大庆市畜牧兽医局 2011年3月17日 各位领导、各位考察组成员: 按照要求,现将大庆市畜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庆市拥有草原面积1......

    关于2012年上半年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2012年上半年畜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促增收、控疫病、保安全”三大目标任务,以百万头PIC商品肉猪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契机,着力......

    关于我市畜牧业发展情况及思路的汇报(范文)

    关于我市畜牧业发展情况及思路的汇报 关于我市畜牧业发展情况及思路的 汇报 市委、市政府: 2005年,全市各乡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市委畜牧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紧紧围绕“......

    畜牧业生产汇报材料

    XX县2011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全县畜牧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畜牧业发展全局,全面......

    畜牧业汇报材料Word 文档

    佳木镇畜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佳木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自治区、地区、县委、政府畜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抓防疫保安全,上规模增效益”主题,强化疫病防控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