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河清真寺简介
通河清真寺简介
通河清真寺坐落在通河县向阳社区【县停车场西侧】,民国1919年,由首届阿訇尚兼臣组织当地回族穆斯林集资,盖建了通河第一座清真寺,使本县回族穆斯林有了开展民族宗教活动的场所。解放后,全县回族人口由原来的几十人增加到一百多人,在文革时期,清真寺停止了场所的使用。70年代初,民族宗教政策得到了落实,清真寺恢复了场所的使用。1983年县民族宗教事务会[简称民委]对清真寺的房屋破落,设施陈旧的状况给予了重视,并申请县政府拨付资金,在原址重新盖建了清真寺,但盖建后的清真寺由于无经费来源,使清真寺房屋无法得到正常的维护,经过十余年后,清真寺雨季房屋漏雨,院墙倒塌,已无法开展民族宗教的各项活动,1997年通河第五任阿訇,回族宗教界代表张绍祥支持并成立了通河县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简称寺管会】,推荐选举了周天育为首届寺管会主任,负责清真寺场所的管理。1999年清真寺管委会对县清真寺的状况进行了多次的讨论,研究确定了整修计划,在2000年寺管会派出了3名成员,到本县及外县回族穆斯林中筹集资金,于2001年九月整修了清真寺,2010年中旬,清真寺地段被划入了县政府拆迁征收的范围,经县民族宗教局多方协调,县政府研究决定;改善我县的清真寺场所的环境条件,为清真寺增加了建筑面积,盖建了上下两层的独立楼房,含有养寺产业库房、室内设置了沐浴室、礼拜殿、办公室、卫生间、埋提房,楼房整体设计按照寺管会提供的伊斯兰建筑风格,2013年六月清真寺交付使用。市伊协选派了新一届有资质的阿訇马明来主持寺内教务活动,2017年市伊协选派了新一届有资质的阿訇马福仁来主持寺内教务活动,现每周五主麻日有十余人穆斯林做礼拜。
清真寺百年不遇的变化,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现在通河繁华街面之中,使通河人民了解了清真寺在回族群体中的作用和伊斯兰教文化。
县清真寺经历了风雨沧桑、饱含了前辈回族穆斯林及历届管理者的辛勤和汗水,使清真寺延续保留下来。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的家,作为一个虔诚的回族穆斯林,要关心它、爱护它、珍惜它,这是我们回族穆斯林的责任和义务。正如县清真寺新一届阿訇马明所讲;知识是伊斯兰教的灵魂,礼拜是教门的柱子。所以我们县回族人都要学习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知识,我们要精诚团结、弘扬我县的伊斯兰教文化,感谢‘真主’恩典了我们,拥有完美的清真寺,也感谢政府给予我们改善了清真寺的环境及哈市伊协的关心与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本县回族穆斯林的关注和积极参与。新建清真寺已成为我县镇内民族宗教的建筑景观,这是我们通河回族人的骄傲。
寺 管 会 成 员 简 历
2017年通河县清真寺
《民主管理委员会组织成员》
主任
周天育
副主任
沙德禄
成员
满晓宝
周天权
马福仁(阿訇)
寺管会成员(马福仁)个人简历
姓名;马福仁,性别;男,民族;回,年龄;46,职务;阿訇 马福仁的简历
本人基本情况
姓:马,福字辈,弟兄四个,排行老大,所以被起名为马福仁,经名:也哈牙,出生于1973年,8月6号,属牛,狮子座。身份证登记为:马哈牙,男,1971年6月生,家住甘肃省广河县三家集镇大场60号,联系方式:***,邮箱:***@189.cn
教育背景及经历
.1980年至1986年在三甲集镇小学读书,寒暑假期在中心寺学习一些伊斯兰教的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在这些假期间开始接触伊斯兰的知识,学者让我萌生了对伊斯兰教的热爱和为伊斯兰奉献的志向。1987年至1991师从穆萨阿訇在东乡杨王家清真寺和三甲集镇瓦力家清真寺学习,主修伊斯兰教法学《喂噶也》;1992年至1997年师从陈家哈么德阿訇在水家清真寺,宗家清真寺,广河南街清真寺等学习,主修伊斯兰神秘学派名著依玛目冉吧尼的《么柯图布》和刘介廉的《天房性理》;伊斯兰信仰学名著《目胡特索热克俩目》和大依玛的《非给嘿哎克呗热》;伊斯兰教法学典籍《啥米》等。1999年至2000年师从尔力大师傅在宋家清真大寺学习波斯语经典,主修《胡塞尼》,《古力斯唐》,《波斯坦》;2001至2002年师从大哈三阿訇在岷县南关清真寺学习,主修伊斯兰信仰学名著《可
俩目》。
.工作经历
.2003年在白乃下寺担任掌学一职;2004年在马力庄坪清真大寺担任掌学一职;2005年至2007年在三甲山清真寺担任教长;2007年至2010年在黄赵家中心寺担任教长一职;2011年至2014年在白乃清真下寺担任教长一职,2017年哈尔滨市伊斯兰教协会委派至通河县清真寺担任教长一职,至今。
.个人特长
.能讲阿文和波斯文的各类经典,对伊斯兰教的三大学科:信仰学,教法学,神秘学,有深刻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个人观点
凡是诚信六大信仰的人都是穆斯林,穆斯林内部不应该有教派之分。只要不损伤他人利益的情况下任何人,包括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都有宗
教自由权。能胜任的职位
能胜任为伊斯兰教服务的任何职务。
寺管会成员(周天育)个人简历
周天育;男,1964年2月出生,1983年中学毕业,1985年在哈师大美术系进修,1986年在通河国营电池厂商标设计工作,1992年自开办清真饮食业,1997年经阿訇推荐当选为宗教界代表,清真寺管会主任,1999年至今当选为通河县政协六,七,八,九界政协常委,哈尔滨伊斯兰教协会会员。
寺管会成员(沙德禄)个人简历 沙德禄;男,1940年10月出生,1956年中学毕业,1962年参加工作,(在通河回民饭店)1968年在通河回民饭店采购员。1988年任通河回民饭店副经理,1997年当选为清真寺寺管会成员,2012年至今当选为清真寺寺管会副主任,寺管会成员(满晓宝)个人简历
满晓宝;男,1984年8月出生,2000年中学毕业,2008年从事电脑维修行业,2010年开办防盗门有限公司,2017年由阿訇推荐当选寺管会成员,寺管会成员(周天泉)个人简历
周天泉;男,1956年12月出生,1972年中学毕业,1976年参加工作,(通河二运公司)1992年下岗,自谋职业,2014年7月在清真寺学习古兰经,2017年9月阿訇推荐当选为寺管会成员。
寺管会会议纪要
2017年9月1日下午; 招集人;周天育
参加人员;沙德禄,马福仁,周天育,满晓宝,周天权
会议内容;调整补充清真寺寺管会成员,拟推荐周天权,满晓宝等有关事宜,马福仁阿訇评议此二人能够认真学习伊斯兰教知识,积极参加寺内各项活动,遵纪守法等,具备寺管会成员资格,马福仁阿訇在寺管会会议上强调,寺管会成员要认真学习古兰经知识,按时参加主嘛礼拜,要团结穆斯林群众,协助政府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每位成员要定期考核,不合格的成员按有关条例及时调整。
第二篇:清真寺简介(范文)
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
清真寺简介
وايشتايج ويش ةيحان دجسملا ةمدقم روغيولاو ىوه يتيموق نم
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清真寺座落在民族村境内,邻319国道。解放前有樟树湾清真寺(黄姓)、西庄坪清真寺(李姓)两座大型清真寺,但都先后毁于“大跃进”与“文革”,特别是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樟树湾清真寺规模宏大,为当时的大联五坊(八斗湾、夹溪岭、教门冲、花莲冲、段家溶)与小联五坊(樟树湾、西庄坪、跑马岗、赛李湾、官沟坪)之首。于1988年4月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与黄德俊等人的呼吁与努力下重建。
重建后的清真寺占地近2000 m²,建筑面积近800m²,环境优美、树木成荫。拥有民族宗教活动所需的生活、沐浴、丧葬设施,备有电热水器、冷热空调,安装有自来水,平时有礼拜乡老20余人,主麻日有50余人参加,开斋节、夜头、古尔邦节等节日,更是热闹非凡,参与乡老多达400余人。2014年4月,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全面维修,一个全新的清真寺展示在各族同胞面前,成为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的一大景点与一张精美的名片。
该寺组织健全、管理协调、账目清晰、众人热心、活动有序、经济自养。2005年被评为全省“五好清真寺”。
了 解 伊 斯 兰
一、伊斯兰是什么意思?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其意译为:和平、顺从、平安、和谐。
二、什么是伊斯兰?
伊斯兰就是信真主、信天仙、信经典、信圣人、信后世、信真主好歹的前定、相信死后的复活是真实的。
三、什么是穆斯林?
“穆斯林”是对信仰伊斯兰教者的通称,其本意为“顺从者”。
四、什么是伊玛尼?
伊斯兰教称信仰为“伊玛尼”,其实质就是心里诚信,口中承认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圣人奉真主命令所传达的一切教律。
五、“清真言”的内容是什么?
“清真言”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总纲,它的阿拉伯语念法是:
للها لوسر دمحم للهالاا هلالا
音译是:俩一俩海应兰拉乎,穆罕默盾热苏能拉黑。意译是:应受拜的主只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六、伊斯兰有哪几大信仰? 有六大信仰,分别是:
信真主:穆斯林确信宇宙万物都是由一个真正的主宰造化与掌
握,此真正的主宰即是伊斯兰所信仰与崇拜的“真主”。信真主是伊斯兰教信仰中最根本的信仰,占信仰的最高地位。
信天仙:穆斯林确信:真主从光辉上造化了天仙,他们是妙体,能变化各种形象,是真主的兵马与纯洁的使者;他们赞颂真主一时一刻也不松懈,顺从真主决不违抗;他们各司其职,完整的传达、完成真主的启示与命令;分发万物的给养,在真主所吩咐的范围内对人类负保护与教训、惩罚之责。他们没有男女老少之分,无任何不良嗜好。他们不吃、不饮、不睡、不忘无睡眠、无生殖、无欲望、无疾病;他们数目庞大,唯有真主至知。
信经典:穆斯林确信:真主在造化人类之后,为了将人类的思想、行为加以引导、规范,以便他们能在今世遵守,后世得到天堂的赏赐与回报而降示了经典,降示经典是真主对人类的一大恩惠,所有的经典都是真主不受造化的语言,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经典中有对人类认识、信仰真主存在的引导,有真主对人类的告诫;有对人类应遵循事务的的命令,对应抛弃事务的禁止;有对遵守者的许诺,有对违背者的警告;有对行善者的褒扬,也有对作恶者的贬斥。真主所降示的经典共有104部,其中最著名的有四部大经典:降示于穆沙(摩西)圣人的《ةاروت》(《讨拉特》——旧约);降示于大悟德圣人的《روبز》(《者布勒》——诗篇);降示于尔沙圣人的《ليجنا》(《引支勒》——新约);降示于我们的圣人穆罕默德的《نأرق》(《古兰经》)。以前的天经有的已经失传,有的被人为的篡改,有的被将人的意见增加到天经之中混在一起。因此真主给我们的圣人降示了《古兰经》,一切的一切经典
都停止,而人类应该独遵《古兰经》的指导。《古兰经》是所有经典的终结者是经典中最尊贵的,受真主保护而不受任何人为的篡改。
信圣人:穆斯林确信:真主从人类之中选拔了一批性格高尚、忍辱负重、心地仁慈、坚持正义之士作为其使者传达启示,并以身作则、垂范世人,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圣人。圣人是人类的一员,他们具有常人所应具有的各种优良品德,他们在真主的指导与保护下极少犯错,如稍有失误真主便及时指导,加以修正。所以圣人们都是“موصعم”(迈尔苏穆——受护佑者)。但他们也具有人类的一切共同特征,如:吃、饮、睡、生病、娶妻、生子、喜怒哀乐、死亡。对圣人我们感谢、对其教导我们顺从,但绝不崇拜,更不将圣人神话。真主在人类中共选派了十二万四千余位圣人,其具体数目只有真主至知。但我们知道他们的第一位是人祖阿丹(亦称亚当),最后一位是我们的圣人穆罕默德(愿真主福安之),穆圣以后再没有圣人出现,所以我们的圣人亦称至圣、末世圣人。
信后世:穆斯林诚信:今世必定完结,后世必将来临,今世是人类的耕种之地,接受考验之所;而后世则是人类的收获之所,得到回报之所,是人类永久的居住之地。人类在后世不是因善受赏而进入天堂,则是因罪受罚而堕入火狱,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道可循。人死之后的坟坑是后世的第一站,是后世来到之前的暂住之地;然后当世界被毁灭之后 一个新的秩序将被建立,到时,人类全部被从坟坑中复生起来,在清算场中接受真主的审判。无信仰者将被直接投入火狱,有信仰的人还要经过称秤盘验证,恶行多者将接受惩罚。善行多且得
到真正饶恕者直接进入天堂
信前定:穆斯林诚信:凡人一生的富贵贫贱、寿数的长短,一生干办的好坏,真主给我们早就定好。伊斯兰教的信前定绝不是要使一个人成为宿命论者,而只不过是要在真主所决定的事物与我们人类所应尽的义务之间给予优先选择。因为我们的天赋本能就有限,所以我们也就只拥有这有限的力量和自由。我们虽然无法做到每一件事,但真主却很宽大的只要求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他是公正的,他已经给予我们有限权力以适应我们的有限天赋,继而只负有限的责任。
七、伊斯兰教有哪五大功修?
念天经:念诵体现信仰的各种念词(清真言、作证言)和《古兰经》及各种赞词。念天经是自身对信仰的表白,是自己对世人的宣言和对真主的宣誓与承诺。伊斯兰教历来注重信仰、言语、行为的统一(亦称“知、信、行、诚”),正因如此,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社会上有口说为凭,决不反悔的良好口碑。
礼 拜:礼拜是伊斯兰教的基础,穆圣(愿主福安之)说:“礼拜是教门的柱石,履行拜功者立起了教门,丢弃拜功者毁灭了教门”。礼拜是人类表达对真主敬畏的最好的方式,是与真主的交流,是信仰的体现。礼拜在伊斯兰教中是定时的义务,是一种忠孝两全的功课。
散天课:天课是伊斯兰教的税务制度,他可由伊斯兰教公益组织收取或者由纳税人直接出散给能接受天课者。天课有两种:第一种是庄稼的天课俗称“吾收纳”,中文意为“十分之一”,是指地面出产物
必出散总收入的十分之一作为天课。第二种为“责卡齐”,中文意为“清洁、发长”,他是以一年为结算期限,在生活盈余达到满贯(阿拉伯银币200元)时应将剩余总额的2.5%作为天课出散。凡达到应缴纳天课的条件而吝啬不纳者,真主将其财产化为大蟒,命它缠其项,吸其血,食其肉,其蟒咬一口疼痛七十余年,人不会死,将从进入坟坑起受其痛楚至到复生日。所以凡穆斯林必遵主命,自觉出散天课,周济贫困,以期进入天堂。缴纳天课即脱除了自身的重担,又相助了主道的倡盛,何乐而不为呢?
封 斋:封斋是伊斯兰教比较特殊的一项功修,而且对斋的定义不同于其他民族与宗教,伊斯兰教封斋的定义是从太阳破晓时起至日落前这一段时间内不吃、不饮、不男女交合。除此之外,封斋者还应注意自己的行为,净化自己的思想,真正作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行,不诽谤、不背谈他人,不然便失去了封斋的意义。
朝 觐:伊斯兰教法(源于《古兰经》的启示)规定:身体健康、路途平安、资金富足(拥有从离家到沙特阿拉伯麦加天房往返费用及家人一年的生活费)者一生朝觐一次为主命。朝觐是身体、财产的综合功课,是将自己的生命、财产乐于为觐见真主而牺牲的表现。
七、回维族有哪几大节日?
伊斯兰教有三大节日,分别是: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八、伊斯兰教在中国?
中国历史学家公认伊斯兰教约于唐朝永徽二年(公元651)开始,经两个“丝绸之路”【陆地“丝绸之路”(亦称:香料之路)、水上“丝
绸之路”(亦称:瓷器之路)】传入中国,已有近一千四百年历史。伊斯兰教在中国始盛于元朝,有“元时回回遍天下”之说。得到了各族同胞的认可与皈依,经过千余年的传播,到今天已发展到有十个民族(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撒拉族、保安族)三千多万穆斯林。他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将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优秀文化融汇在中华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德市回、维族都是明朝洪武、永乐年间为了靖边而被朱元璋派遣的军队,其祖籍都源于北平(现北京)。
九、回维族的风俗习惯
1、见面说“色俩穆”
穆斯林见面第一重要的是先说“色俩穆”(道安),然后再进行其它的事务。“色俩穆”是穆斯林见面时必说的祝贺语,是正行的圣行,而回答“色俩穆”则为当然。“色俩穆”与“伊斯兰”一词同出于“色丽美”的字根,其意为:平安、和平。清高的真主曾说:“你们进家的时候,你们应当对自己祝安——安拉所制定的、吉祥而优美的祝词”。《古兰经》24∶61
《古兰经》又说:“有人以祝贺词祝贺你们的时候,你们当以更好的祝词祝贺他,或以同样的祝词回答他。真主确是监察万物的。”《古兰经》4∶86穆圣(愿主福安之)也曾吩咐圣门弟子:如果你们中两人见面,就应当向对方说“色俩穆”。如果两人被一棵大树或者一堵墙或者一块大石头相隔,再见面时也应当致“色俩穆”(艾布•胡莱勒传述)。
“色俩穆”是穆斯林之间互识的名片,解开心结的钥匙,在人生道路上为互帮互爱而缔结的盟约,他更是一种伊斯兰教文化,我们可以称之为伊斯兰的“色俩穆”精神。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得到世人的赞同与响应。但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交往和相处?理顺这个关系并实现之是构建和谐社会成功的重要前提,穆斯林的“色俩穆”就是答案。
2、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
饮食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养生之道也莫过大于饮食,回、维族穆斯林对饮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这有别于其他民族和宗教。它体现了回、维族穆斯林严谨的生活态度和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勇于承担义务的责任感。正因如此,成就了回、维族群众健康的体魄和面对灾难的勇气。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穆斯林不吃猪肉,并不是穆斯林对猪有什么神秘感或者如非穆斯林所说有其它意义,仅仅是为了遵守《古兰经》中真主的指导。
1、猪貌丑、怪异,性贪婪、愚笨。
2、猪喜污秽。
3、猪的脖子上只有一根筋,既不能看到天,也不能回头,穆斯林讲究回心转意,而猪的这一特性和穆斯林们的这一文化背道而驰。
4、乱伦交配。幼猪一旦到发情期,有的会同生养他的母(公)猪交配,繁衍后代无上下、尊幼之分,在一般动物中也鲜有此事。
5、猪肉的脂肪多、各种伤害人类的病菌多,对人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穆斯林不仅不养猪、不食其肉,还要在生活习性方面杜绝污秽、肮脏、贪婪、懒散、愚蠢等猪及其与之相似的动物所具有的恶习,这
些恶习都是《古兰经》无一不加以谴责,其它社会文明也同样唾弃的。
其实,穆斯林还有很多饮食禁忌,如不吸毒,不抽烟、不吃含有麻醉性的食物;不吃猛兽、猛禽及两栖类动物之肉。为的是培养善良的德行,保护身体,强健体魄而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3、婚姻
婚姻是人的终身大事,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穆斯林鼓励婚配,反对独身。其婚礼有与其他民族相似的地方,那就是讲究热闹。也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反对借贷操办,提倡量力而行。其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有:
1、婚姻自主:待嫁之女有自己选择丈夫的权利,任何人(包括父母)不能强迫女孩子嫁给自己不想嫁的人。丧偶、离婚之女有再婚权,谁(家人、前夫)也不能干涉。
2、提倡女权:婚姻中男子不能强娶,必须得到女子的同意;这两条在封建社会是其他民族所望尘莫及的。
3、婚姻成就有四个条件:①拥有共同的信仰,因为他是家庭生活和谐的前提;②有两个以上的公证人,以示两人为正当婚配而非私通;③女方首先提出愿意嫁给男方,然后男方提出愿娶,以示双方为自由婚配而非强迫;④男方给女方交纳一定的聘金(在男方的能力以内,双方商定同意),以示男子有能力抚养家小。婚礼一般在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念交盘。最后由一对新人撒散早就准备好的红枣、花生、桂圆、糖果等甜食,以示婚后早(枣)生(花生)贵(桂圆)子,生活圆满、甜美。最后由阿訇带领大家向真主替一对新人做“都阿”(祈
福)。并请阿訇及长者共赴婚宴,以沾吉庆。
4、起经名
回、维族穆斯林认为:父母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字是首要责任,所以父母都非常重视。一般给小孩按姓氏起一个俗名,然后再起一个教名,那就是回、维族群众所说的“起经名”。起经名很慎重,一般由家中长者抱到清真寺,然后选最有学问、最有德行的阿訇替孩子起经名。先由阿訇在小孩的右耳念“邦克”(唤礼词),左耳念“噶麦”(成拜词),最后由阿訇说出家属所选的经名。起好名字后给婴儿喂一点蜜糖或者白糖调制的糖水,以示今后生活甜蜜,无忧无郁的成长。有条件的给婴儿喂一点“赞目赞目”(满克渗渗泉)水以沾吉祥,然后给阿訇封个红包以示感谢。
5、服饰
中国的回族没有特殊的民族服装,但也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地方;回族穆斯林男子一般头戴无沿白色、黑色或者其它花色相间的小帽,女子戴各种颜色的头巾(俗称盖头),与其他民族相混时独具特色,另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煞是好看。
6、语言
回族用汉语与人交流,但由于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阿拉伯语与波斯语对他们影响较深。在回族穆斯林内部交流时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相互替换,互相混合使用,如饮食叫“妥而母”,钱叫“得兰”,洗澡叫“洗护斯哩”,死亡叫“毛体” 等等,致使其他民族同胞无法窥得究竟。
7、其它优良传统
回、维族穆斯林还有很多优良传统,如:提倡爱国爱教、反对分裂;鼓励求学,有“学者之墨汁贵过烈士的鲜血”,“学问,即使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的圣谕;提倡民主协商,反对独断专行;提倡勤劳致富,反对乞讨;提倡与人为善,反对极端;热爱劳动,反对懒惰。不信迷信,不看相、算命、抽签、算卦。不崇拜偶像、人物、物体、天体、祖先、伟人;不信吉日、吉时、吉利数字;不相信风水、鬼神、吉凶之兆;严禁卖淫、赌博、通奸、偷盗;不许自杀和无故杀人等等。
第三篇:无为清真寺简介
无为清真寺(伊斯兰教)
无为县的回民清真寺,位于无城城区旭东路,东近东方大市场,南有城南新区,北靠通江大道,西隔旭东小区。建于2003年8月。是原南大街清真寺迁址而建的。清真寺占地面积两亩,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内有大殿一幢,平房十余间,全系砖混结构。大殿顶高十四余米,进深十余米,东西长十五米,最大可客纳80多人。
无为回民清真寺历史上曾有两座,一在老城区礼拜寺巷,该巷就因回民的清真寺在此而得名,二在南大街兔儿岗,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无为支公司对面,均因地场问题而迁址重建。现在的清真寺是在新世纪初,经无为县伊斯兰教协会三届委员会领导班子成员多方呼吁求援,政府批准同意,在城东长岗行政村购地起建的,这是党的宗教政策的英明,是政府对回民的关心支持的结果,使得清真寺的建设顺利完成。清真寺建成后,在无为的回民(含外地经商者)均到寺中进行宗教活动,属逊尔教派。每日五番拜、星期五主麻聚礼、礼拜人数不断,每年三大节即圣祀、古尔帮、开斋节均近百人参与,由阿訇讲解古兰经圣训。
无为回族迁入始于明代初期。当时由扬州、南京顺长江水路溯流而上迁入无城。永乐十四年(1 4 1 6年),马、余、燕、达四姓回民先后两次从扬州、六合迁徙无为县相聚而居;正德年间,又有哈、撤、赛、杨、沙、安、宗、童8姓由甘肃省相继迁入无为生息,一时回民人口剧增。鼎盛时有180户回族群众,并在无城礼拜寺巷建立了清真寺,有史记载的阿訇为马立志。到清朝道光年间,又由新疆、宁夏等内地陆路迁入一部分。民国时期将清真寺移址到无城南大街。至此,在无为居住的回族人口相对稳定。他们在无为分布在无城、襄安、开城等人口较多的城镇,聚居最多的是无城。无城的老街名称有教门巷、礼拜寺巷,正因回族群众长期居住而得名。
长期以来,无为回民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点,在社会大家庭中和睦共处。他们以经商为主,历尽沧桑,创造出各种特色的民族风味小吃,其中有享誉全国的清真板鸭,为广大回、汉群众所共同喜爱。1925年,回民马祯等人组织“回民公会”,创办“阿文小学”。到1947年,发展会员有130人,小学开设4个班级,收纳回族学生200余名,任课教师有马晓峰等人。学校因为完全依靠民间捐资维持,后难以为继,被迫停办。新中国成立后,回族群众获得新生。1950年,无为县成立回民协会,1983年选举产生县伊斯兰教领导组,组长马荣生。1993年选举产生第二届县伊斯兰教协会,会长达应满。2002年12月推选产生第三届县伊斯兰教协会,会长达智、副会长马维安、秘书长余斌。2012年6月16日全县三十余民回民代表会聚一堂,隆重召开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余斌为会长的第五届伊斯兰教协会领导班子。
如今,在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感召下,在寺内参加宗教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今天生活在民族大团结的和睦社会中的无为回民,为了民族兴盛,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怀有再扩大的清真寺的愿望,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能够实现它。(撰稿人 余斌)
第四篇:包头东河清真寺简介
测绘目的:
通过亲身实地去测绘清真寺,实地的了解和体验宗教建筑,感受宗教建筑的尺度体量和特色。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测绘地点及区位:
包头市包头市东河区瓦窑沟清真西寺,东邻内环路,南面是佛教居士林,北面是居住小区。
测绘时间:
2013年6月21日下午
简介:
该寺俗称“小寺”。始建于清光绪末年。当时建在北梁山坡下,建有简易礼拜殿及净水堂,后大殿另建,民国二年,瓦窑沟沐浴室建成,取名“西水堂”,又扩大了礼拜寺。大殿先建于丰山坡平地上,共4间。后又翻修扩大规模。然后又相继盖起南北两侧耳房、厢房等,寺内规模逐步扩大。1988年政府拨款加以维修彩绘,现更光彩耀目。
第五篇:陈村回族乡清真寺简介
陈村回族乡清真寺简介
陈村清真寺始建于公元1557年明万厉五年,大殿有前殿、后殿、抱厦组成的“克尔白”式的建筑。到公元19861年清朝咸丰十一年被烧毁。公元1866年同治五年重修大殿一半。后又经过经济、物料的筹备,于公元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重修完毕。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清真寺座落在村中心,它是一座始建历史悠久,建筑规模宏大、风格独特、气势壮观的清真寺。它不但是邱县所有清真寺之冠,也是冀南比较有名的清真寺之一,闻名省内外。
这座清真寺的大殿建筑总面积约一亩半,殿顶呈两脊三拱六角,挑檐四出、顶面兰角雕瓦相衬、清雅美观,顶脊高三尺余,上置兽头昂首相背,另有罐锡叠迭,殿顶端安装罐形宝瓶一对,中间钢丝牵连,四季风天,嗡嗡长鸣,响声悦耳,远传四方。挑檐远挑飞出,如雄鹰展翅。殿前七级台阶,台上四尺花墙,三面隔以外置铁丝网。拱门顶山横匾一块,上有金字浮雕大草《古兰经》经文,秀丽精致,庄严肃穆。三十二要合抱大柱,支撑着雕画精致的殿顶,更显雄伟壮观。刻着“开天古教”的大条石嵌置面墙正中,八盏八角灯吊灯悬挂其间,盏盏佩缀红绸带,在雕梁画柱的映衬下,更觉富丽堂皇。整个建筑布局精巧、结构严紧,古朴典雅,风格别致,是少见的古代民族风格建筑。
近百年来,经风雨侵蚀,战乱破坏,寺内房屋设施多被毁损,但唯有大殿仍然保存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宗教政策逐步得以贯彻落实,清真寺的修葺才被重视起来,于1985年新建水房七间,成立了清真寺管理委员会,聘请了驻寺阿訇,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1987年又新建讲堂五间,1990年整修大殿,1992年新盖女寺一座大殿五间和两间水房及门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