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真寺文化浅论

时间:2019-05-14 07:3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清真寺文化浅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清真寺文化浅论》。

第一篇:中国清真寺文化浅论

关键词:清真寺文化

清真寺,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的型制之一,是穆斯林举行礼拜、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是阿拉伯语“麦斯吉德”的意译。“清真”一词,在汉语中原作纯洁质朴解。明清之际的中国回族学者在解释教义时说,“清”是指真主清净无染。不拘方位、无所始终;“真”是指真主独一至尊、永恒常存、无所比拟;“寺”则是沿用了中国古人对佛教、景教、袄教等宗教的宗教活动场所的称谓。由此可见,“清真寺”的含义要更深远、更含蓄,涉及的范围也更广泛,可以说,“清真寺”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称谓了。

随着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真寺文化。清真寺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活动场所,而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和复杂的文化特色,它既是穆斯林社会政治活动的中心,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同时还是穆斯林的文化活动中心,一个重要的教育机构,它具有一种行为规范和社会控制功能。清真寺的这些功能共同构成了独特的中国清真寺文化。

中国的清真寺文化涵盖面很广,清真寺的最根本的职能是举行宗教活动,而宗教活动是一个群众性的活动,“人”在其中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就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组织制度,即教制文化;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文化的一种有形载体,它对穆斯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伊斯兰文化的最主要的研究、传播地点,在伊斯兰文化的研究和发扬过程中,教育是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随着历史的演变,形成了中国的清真寺教育文化;清真寺作为一个宗教活动场所,有其具体的建筑型制,所以有其建筑文化。教制文化、教育文化和建筑文化是中国清真寺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清真寺文化的精髓,对这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是对了解中国清真寺,发挥清真寺重要社会职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教制文化

教制文化具体体现为教坊制度。教坊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传统组织形式之一,它是以清真寺为中心,包括周围穆斯林居民的一种宗教和社会的群体单位,它具有二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是独立性:凡是十几户、几十户、几百户,无论人多还是人少,还是穆斯林聚集地区,一般都有一座清真寺,聘请一位阿訇任教长,领导一坊过宗教生活,凡在该寺举行宗教活动的教民,都属于该寺的坊民,归教长负责,对本寺尽义务。这一区域便形成一个以清真寺为中心的教坊,与其他教坊无任何隶属关系;第二,教长聘任制:各坊的教长,由本坊教民在德村兼备、德高望重的阿訇中择聘,教长既非世袭,也无特权,即可是本坊人,也可是外坊人,但因亲戚家族等缘故,为便于宣教,一般都不请本坊阿匐。教长任期三至五年不等,可以连任。

教坊的地域性和独立性导致清真寺有一整套组织机构,其经费来源主要来自本坊教民的乜贴,但随着改革开放,现在不少清真寺实行了“以寺养寺”,有了清真寺的企业,其经费也不再单纯依靠教民捐助。

清真寺内的组织是逐步完善的,唐宋时有管理教务的“筛海”教长和管理民事的“嘎锥”(宗教法官),后来形成“三掌教制”,即

(一)伊玛目:又称“掌教”,专司领拜和掌管教规八二)海推布:又称“二掌教”或“协教”,专门负责宣读“呼图白”,通过诵经说教来劝导坊民。在河北、山东、东北一带,海推布为认行洗礼;

(三)穆安津:亦称“三掌教”或“赞礼”,是清真寺的宣礼员,每天按时念“邦克”,召集大家来礼拜。在三掌教之外还设阿訇一职,阿訇不同于三掌教的世袭制,而实行聘任制,阿訇作为教长,教职最高,受聘于一坊,主持该坊的全面宗教事务,担任开学讲经及宗教学说的教授工作,故又称“开学阿訇”,此外,阿訇还为教民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伊斯兰教最初传人中国,既无派别,又无门宦,统统是相习传教,后被称为“格底术”(老教)。三掌教制是“格底木”的教坊制度。在明末清初,苏非派(神秘主义)传人中国,后来形成门宦,门宦教主对其所属教坊,实行严格控制,于是产生了“热依斯”制和“穆勒什德”制。他们都代教主管理一个区域内的数十个教坊,有的“热依斯”后来独挑大旗,成为独立的一支派,有的代代相传,成为世袭制。

十九世纪依赫瓦尼传播后,“海乙寺”制又相继出现,“海乙”是阿拉伯语语的音译,其意思是“地区聚集地”、“海乙寺”与一般清真寺就像乡镇与村庄的关系。一个海乙寺,管辖十几个或几十个小寺。海乙寺的掌教管理所属小寺的阿匐,有出“候昆”教法和处理民事纠纷的权力。

“三掌教”制、“热依斯”制和“穆勒什德”制及“海乙寺”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它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不可磨灭的,教坊制度为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特征的回回民族的产生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当今中国清真寺的组织机构,大多是由民主管理委员会处理事务,聘请阿訇处理教务,三掌教制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清真寺的教坊制度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变和完善。

教育文化

在伊斯兰教史上,教育一开始就与清真寺结下了不解之缘。诵读《古兰经》,学习《圣训》是穆斯林教育的首要内容,而这些活动都是在清真寺进行的。因而清真寺便成了穆斯林教育的摇蓝。教育对于中国处于亚文化地位的伊斯兰文化尤为重要,而清真寺在其中则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伊斯兰教的教育始终没有脱离开清真寺。中国伊斯兰教育的主要形式回回经堂教育便是诞生在清真寺,它在传播伊斯兰教、弘扬伊斯兰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堂教育又被中国伊斯兰史学家称为寺院教育,便是清真寺所在经堂教育中的地位的具体体现。所以,可以把中国清真寺的教育文化具体为经堂教育制度。

“经堂”本是我国清真寺中建筑布局的一个场所,清真寺是主体建筑回回礼拜殿南北两侧均有对称的厢房,而阿訇讲经的厢房便被称为“经堂”,“经堂教育”由此而得名。经堂教育是公元七世纪以来,随着伊斯兰教传人中国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唐、宋、元、明四个朝代的漫长历史岁月,到明末已初具规模,经堂教育的集大成者回回胡登洲便生活在这个年代。

胡登洲(1522年——1597年),是长安城北渭城湾人氏;家道小康,自幼刻苦攻读宗教经书,并兼习儒学,胡登洲多年蓄志,谋求中阿波译述融汇贯通,并制定出一套经堂教育大纲。他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在其五旬之际,终成宏愿,他在家自办教馆,收徒百余人。他的这一举动影响很大,在他的精心培养和教育下,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从而为中国经堂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堂教育的宗旨和形式

经堂教育的创立,旨在改变回回民族愚昧无知的状态,提高穆斯林的素质。《经学系传谱》明确指出:“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人之饥犹可也,愚则必不可也。只缘愚则必惑,终至于迷耳。”胡太师卓识远见,深刻理解文化知识对于人们立身处世的迫切需要。所以五十而立仍学习诗书,继而皓首穷经。最后创办经学,其宗旨就在于通过教育手段,提示伊斯兰教理,教育穆斯林道行经训,培养穆斯林宗教人材。

经堂教育的形式,一般分为大学、中学、小学。赵振武在《三十年来中国回教文化概论》一文中介绍说:“所谓寺的教育者有大学、造就阿訇之学府也;有中学,中年失学者受教处也;有小学,儿童之教育也。”经堂小学主要是向穆斯林儿童和少年进行伊斯兰教知识的启蒙教育,让他们通过学习,掌握伊斯兰教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会一些《古兰经》中部分常用的章节。中学教育的对象是从小没有受到系统教育的成年人,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亥贴》。大学里主要培养专门的宗教人材,毕业以后多被聘去讲经或任开学阿匐。大学学制无定制,以学成为准

第二篇:中国清真寺建筑综述

《中国清真寺建筑》

班 级: 工程管理<1>_班 指导教师: 蔡 中 奇 小组成员信息:

陈 思 瑾 120090306071

周 宏 阳 120090306064 张 鹏 太 120090306009 陶 杰 120090306002

目录

一.清真寺的发展..........................................................................................2二.清真寺的建筑..........................................................................................2

三.清真寺的建筑装饰..................................................................................3四.民用建筑与清真寺的联系.....................................................................4参考文献..........................................................................................................5

中国清真寺建筑综述

摘要: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伊斯兰建筑艺术更是别具一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它既保持了原有的风格,又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特点和民族色彩,成为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组成部分。下面讲述一下中国清真寺的发展,建筑,建筑装饰,民用建筑的具体内容。关键词:回族

清真寺

建筑

一、回族建筑的发展沿革

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是一个形成较晚而形成过程特殊的少数民族。它是唐宋以来经由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波斯和阿拉伯等各族穆斯林和元代时由中亚地区大批东迁的穆斯林在中国发展而形成的、在回族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同其他民族交融、特别是在早期与当地的汉族通婚后,就汇人了不少汉族血缘成份。这说明,第一,它是由多种民族成分融合而成的;第二,由于他们是穆斯林,汇人的其他非穆斯林民族的成员也必须信教,所以回族的主要文化便是伊斯兰文化;第三,由于分散居住在汉族地区,因而受汉族语言、文化和习俗等影响便深。经过历史的演变,回族先民的原有文化便逐渐消失或淡化。而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便形成了回族的新的民族文化,包括它的建筑文化。

首先,我要说的是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礼拜活动的场所,作为礼拜的大殿、沐浴室和召唤穆斯林前来礼拜的班克楼便是清真寺的主要建筑。清真寺建筑还包括回族进行宗教教育和重大的宗教活动的讲经堂、师生宿舍和大厅。因为进行礼拜活动时必须面向麦加,所以大殿都是座西向东,而其他的建筑便分布在大殿前的两侧或者周围。这就是回族清真寺建筑群体布局的基本格局。

由于地方的不同,没一个地方的穆斯林建筑都因为地域的差异而不同。所以中国的清真寺和其它国家的不一样。就我国的清真寺建筑来说,其发展便出现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早期、大约从盛唐到元代,清真寺建筑大多用砖石砌筑,其平面布局、外观造型和细部处理基本上都是阿拉伯——伊斯兰模式;从明初至鸦片战争以前,清真寺建筑便又趋向于中国的传统建筑形态,即转向木结构的殿堂寺字型制,在大殿建筑中大量采用后窑殿并以无梁殿为其特点,唤礼塔亦趋于楼阁化或者消失,其他如色彩、雕饰、建筑小品等也都表现出浓重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建筑技术的传人,一些新建的清真寺为钢混结构,并出现了混合功能的楼层式型制。而现在,我们见的大多数是由水泥和砖为材料建筑的,却也不失回民的建筑风格。

二、清真寺建筑

根据史料和碑文记载,陕西在元代就已经有清真寺了,但比较简陋。明初虽然敕建了西安的化党巷清真寺,但也不是现在的规模和布局。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到了清代中叶,仅仅在中就有大小清真寺800多座。至于它们的构建形式,从西安、汉中、洋县、安康、镇安等地现存的一些清真寺来看,其型制已与中国传统建筑相仿而汉化了。

从平面布局上看,这些清真寺都是由许多四合院组成,多为串连式,也有因地制宜的中心式。前者的大殿都建筑在最后一层庭院中,大殿前和中轴线两侧是讲经堂、沐浴室和阿匐的宿舍等。一般不再有唤礼塔,而是由院中的楼阁作为其象征或演变为藏经楼。这些清真寺的大门位置接街道走向来决定,有的在正中,有的是侧门,有的反而在大殿的后侧由通道通到前院。中心式的布局则是在较大的院内修建大殿,其他建筑分别建在大院的周围,因而建筑布局和大门的开口便各式各样。

清真寺的大殿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按照寺院的规模有三、五、七、九间不同的开间,且明柱较少。较大的大殿一般由两座殿堂建成“勾连搭”,最后部分缩小为单间(后窑殿)。在窑殿的西墙正中开有教长领拜的窑龛,俗称“窑窝”陕西境内中等规模清真寺大殿的前殿大多是梁枋外露,后窑殿则镶有天花板,较大规模的清真寺由于建筑档次较高,大殿上全是天花并有藻井,所有的大殿都铺有木地板,供礼拜时跪拜之用。陕西不同于西北一些清真寺大殿的是殿前极少卷棚,殿顶一般是歇山顶,平脊上不加装饰或采用琉璃筒瓦。由于大殿的进深较长,一般便利用前殿的全开间满装格子门和窑殿两边的全部连窗采光。就现在典型实例来看,西安市最早的两座清真寺便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形式。大学习巷清真寺基本上是四合院型式。其三开间的正中大门是过庭正开,前面是牌楼形的栅门,完全是中国传统的寺宇大门型式。为了进门后不直接露出大殿,所以紧接大门的门庭便有一座藏经楼,两边开月洞门。大院中的两庭、碑亭、建有石坊的月台以及大殿,组合得十分和谐,清幽中见其庄严。而化觉巷的大寺则是由系列院落组成的文庙式。该寺敕建于明初,在一条长约245米的东西轴线上布置了五进院落。第一进南北开门,东墙为照壁,院内原仅有高大的木牌坊一座,现建有南北接待厅。经由“五间楼”的二门进人第二进,布置有石牌坊和碑亭,经敕修殿(早期的礼拜殿)两旁的垂花门。便进人第三进生活院落。正中是唤礼塔的象征——省心楼,两边是讲经堂、客厅、浴室和宿舍。砖雕联三门将三、四进隔开,第四进便是全守的主院落,两旁是宗教活动的大厅,院中是木结构牌楼型“凤凰亭”、碑亭、海棠鱼池,经由围绕凤凰亭的石雕栏杆直通月台。月台由五座石门的石栏围绕,台下两旁是砖雕照壁。宽大的月台上便是巍峨的七开间大殿,体现了穆斯林尚“十”的宗教习俗。通过大殿台基下两侧的月洞门,便是大殿后的小院,院内堆小丘,现建有望月亭。这座清真寺总体布局合理协调,建筑类型丰富,建筑装饰精湛,一庭院处理得体,它是我国回族清真寺中较为宏伟精致的一座。

近代以来,在陕西出现了一些新的清真寺。其中除了仿古的木结构以外,都是新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如镇安县城清真寺。它们保留了四合院的基本布局,但在大殿或附属建筑的屋顶上大都装饰有绿色的葱头顶,有的也不再建后窑殿和壁龛。这些新寺院体现了中阿合壁的特点。

总之,从古到今,清真寺在其建筑功能上都充分注到静思默祷的安静肃穆的气氛。因为静溢的气氛能使礼拜的穆斯林身心宁静,摆脱城市的喧扰,在这里找到外部世界中无法找到的本应属于他们的尊严和社会平等。

三、清真寺的建筑装饰

清真寺的建筑装饰在内容、布置和色彩上都表现出浓厚的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的特点,而在用材的技法上融汇了以汉族为主的中国建筑传统。集二种文化的和谐发展于一体。

首先,在清真寺内严禁使用动物形象,同时又要表现出宗教的庄严与壮丽的气氛。较高档次清真寺内部的雕刻和绘画,以花卉、叶藤或卷云等烘托出一段经文,或者以阿拉伯几何图案以及中国传统的牡丹、松竹、果品、荷花出水、怪石秀峋、文房四宝等作为画面,来妆点各处的墙壁、门窗等。对于大殿内的天花、藻井以及窑殿的壁龛两旁,尤其注重彩绘装饰。如化党巷清真寺大殿内的600多幅明制天花,便是以方框彩画裹着团花衬托出中间园形的阿文。在壁龛两旁的整个墙壁上,也用木板镶以瑰丽茁壮的花叶形成伊斯兰教风格的“满花”,并衬托出库法体的经文,在其上往往运用门罩、垂柱等装饰构件,使窑殿的正面表现得更加壮丽和凝重,成为陕西清真寺建筑装饰中的精品。

其次,是装饰的色彩。伊斯兰教在色彩上是尚白和尚绿的。为了庄重,一些较小清真寺的柱枋门窗或大殿中的天花板便保持着木料原色而不加彩饰,对往枋尤其不用红色。即使使用油漆,也大多用淡棕色。枋问更少花花绿绿的“庙”气、一些清真寺的大殿、“照壁和亭阁的屋瓦采用天蓝琉璃,而不用过于鲜亮的绿色以便与立面装修上的兰色和淡棕底色相呼应,从而形成全寺的一种淡雅清幽的色彩格调。

再次,是装饰的布局。在一些较大的清真寺内,为了不使全寺过于庙堂化,在建筑装饰中比较注重小品建筑的点缀,如碑亭、鱼池、假山、楼阁、石栏等。尤其是各种木石牌坊,虽然显得繁复,但却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以显示尊贵。由于清真寺大多由许多四合院组成,因此便设置了不同山门、垂花门、过厅门、联墙门和月洞门等加以分隔和联系,使寺院显得曲折深远又丰富宏伟,各处的山墙、门梢(或门框)也以不同的花卉为内容对缝砖雕,组成各种画面,构图多变,刀法凌厉,花枝饱满,栩栩如生。有些活动大厅的格扇在节日是可以卸掉敞开的。这些格扇和大殿的门窗下部,大多是以花卉、果品、文房四宝为画面的精致木雕,玲挑剔透,形象生动。所有的砖雕和木雕虽然全是中国的传统风格,但与清真寺内的宗教、民族特征却结合得十分和谐。陕西清真寺内的门窗极少见到阿拉伯式的尖拱顶和几何棂窗形式。由于清代统治者的民族宗教压迫等原因;在个别清真寺的殿脊、甬道、碑座等部位,也装饰有龙、龟、兽等形象,从而留下了一些回族伊斯兰教建筑发展史中的不幸的痕迹。

四、民用建筑与清真寺的联系

回族的住宅建筑同当地的民用建筑差别不大,但在某些细节上还是有着一些回族的特点。

第一,建筑文化的差别。汉族在选择庄址时,一般都有请“阴阳先生”看风水的习惯,而对“丁”字路口南向的住宅认为不吉利,于是便正对巷口立一块小石条,刻上“泰山石敢当”,或者在屋顶上竖起一面镜子,写着“吉星高照”。以阻挡由南而来的“凶神”。由于伊斯兰教不信鬼神,在回族的建筑文化中对这些迷信一概抛弃。另外,在木构架“上梁”的时候,汉族的习惯都要放鞭炮,杀一只公鸡祭神,同时给大梁上披上红布,贴上“上梁大吉”的。红纸,回族虽然对如此,跟又吸收汉族的部分风俗,用红纸写上一段古兰经文贴在大梁上。像这些习惯,便都反映出在建筑文化上两种不同信仰的差别及融汇。

第二,住宅平面——空间布局的共同性。较大住宅的平面布局,大多是大门以后有两厢、过庭、两厦、后厅或后楼以及后院等。由于受建筑面积的限制,大门几乎都开在中轴线的左侧,这样便可省去在正中开门时需要建造隔挡外界视线的照壁。这种布局即使没有照壁,也可以避免外界从正中大门直接望到过庭以至后院。另外一些宅院却是在 大门前构筑一道木板屏风门。至于大门另一侧的街房,有的向外作为铺面房,或者向内作为客厅。由于大院都是几进院落,于是便修建起二门和三门,讲究的家庭还装饰有砖雕门楼。对于较小的四合院布局,除了两边的单坡房以外,院子的正面往往建成为三间一明两暗的正屋,明间便称“敞房”。这种四合院大都是城市小户人家和农村房舍。至于农村中住窑洞的家庭,以正面的窑洞为主,有的在两旁还有厢房,羊圈和厕所便分别设在厢房的背后。在结构方面,除了一般的木结构以外,陕西一些地方还有在干打垒的墙上架起木梁的。总之,陕西回族的这些住宅建筑,基本上都是中国传统的住宅布局和结构。

第三,居室功能和布置上的民族性。由于回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在一些较大的宅院或主人信仰虔诚的家庭,往往另外辟出一室作为自己诵经、礼拜的净室,室内的布置也充满着浓厚的宗教气氛。同时,伊斯兰教对沐浴冲洗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不分大小宅院,在每间卧室的门后都砌起一块可盛水和排水的浅小砖池,上面挂着吊桶,随时供卧室的主人冲洗。对于较小的宅院,其所以必须辟出“敞房”,则是在婚丧大事中为证婚、纪念先人时念经以及丧事中停放亡人等提供场所。此外,回民过去还有睡炕的习惯,妇女们缝制衣服、绣花、做鞋等也都坐在炕上进行。因此大炕便砌在临窗一侧。后院中也有同厨房等生活用房连在一起,辟有堆放柴草和马、羊粪的“柴粪房”。如果有养牛羊和骡马的家庭,牲圈也安置在后院的一角。这类房舍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布置又反映出陕西回族建筑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的民族生活习俗。

从我们宁夏这些回族们就可以看出。回族是一个既能保持民族优良传统而又勇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因此它的建筑也随着历史的前进而演化。由于民族意识和信仰的凝聚,清真寺集中地显示出回族建筑的民族性、文化性和历史性,回族建筑和它的使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着它的地方色彩。而随着时代的推进及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回族建筑又呈现出多样化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河源下载站《中国清真寺文化浅论》http:// [2]易卜拉欣·冯今源《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赏析》http://

第三篇:清真寺工作制度

清真寺工作制度
甘浚清真寺是甘浚地区全体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讲经宣教,办理伊斯兰教教务的唯一 合法场所。为了维护清真寺正常宗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强对清真寺的管理,维护清真寺的 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清真寺的职能作用,根据国家《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规定和伊斯兰教 教义、教规及传统,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一条 清真寺管委会是经穆斯林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穆斯林群众的合法权益。其 宗旨是: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 和政府联系穆斯林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接受甘州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的行政领导和管理。第二条 清真寺的正常宗教活动应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得妨碍国家的 计划生育、教育和殡葬改革政策。第三条 清真寺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模范地遵守党的各 项方针政策,办事公道,严于律己,大公无私,信仰虔诚,乜贴端正,具有为伊斯兰教发展 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第四条 搞好穆斯林内部及其他兄弟民族之间的团结,搞好同周围单位和居民的团结,维 护社会稳定;反对任何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扎实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甘州 伊斯兰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清真寺的各项建设献计献策。寺管会由 7 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两人。每届寺管会任期五年,寺管会主任任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届。寺管会成员报甘州 民族宗教事务局备案。第五条 清真寺管委会成员应该政治上是明白人,经济上是清白人,团结上是带头人,工 作上是办事人,行为上是正派人。民主理财,建立健全财务账目,定期向广大穆斯林群众公 布收支情况,接受大家的监督。第六条 积极参加每星期五(主麻)的聚礼活动,坚持参加每个季度召开的清真寺管委会 工作例会,因故不能参加者应提前电话或书面请假,无故不得擅自缺席。第七条 清真寺管委会应不定期地组织穆斯林群众学习时事政治,政策法规和伊斯兰文化 知识,提高大家的思想政治觉悟,巩固和维护自己的信仰,做到学法、懂法、知法、守法,坚决制止利用清真寺进行的一切非法、违法活动。第八条 清真寺管委会可以接受穆斯林群众自愿奉献的乜贴,但不得摊派。其收入归清真 寺管委会管理和使用,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占用和无偿调用。第九条 清真寺的一切宗教活动要避免妨碍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寺管会应 当防范清真寺内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发生违犯伊斯兰教禁忌等伤害穆斯林群众宗教感情、破坏 民族团结

第四篇:清真寺汇报材料

东关清真大寺汇报材料

首先,我代表本寺全体坊民,对各位领导前来东关清真大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

我们东关清真寺建于1932年,后在“文革”期间拆除,1984年又重新修建。现有坊民880多人,寺内有阿訇1名,满拉 名。本届寺管会2009年经坊民选举产生,共有8名成员。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统战部、宗教局的安排,深入开展了“弘扬优良传统、推进宗教和谐、服务中卫发展”主题教育。在活动中,我们围绕和谐和发展这个主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

一、认真学习领会主题教育的目的意义,积极做好穆斯林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我们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寺管会成员带头学习,认真组织教职人员和寺管会人员认真学习了《六个为什么》等教育材料,每个成员还坚持结合自己的认识,认真做了学习笔记,并写了心得体会。为了响应建设和谐宗教,我们清真寺还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和讲“卧尔兹”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使广大穆斯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经济建设服务。让大家能够及时了解主体教育活动的方法步骤和目的意义。

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推进清真寺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我们按照伊协的要求制定了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管理条例、清真寺财务管理条例、清真寺消防安全管理条例等制度,依法对我寺教职人员、寺管人员和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在伊斯兰教教务工作中坚持以阿訇为主,阿訇在认真完成教务工作的同时,要和寺管会共同为清真寺的各项工作尽心竭力,如在圣纪、开斋节、宰牲节等重大伊斯兰教节日做好活动的组织安排。我寺寺管会人员于2009年3月经选举后开始管理清真寺事务。在清真寺管理工作中,寺管会成员之间加强团结、明确任务,互相合作、各负其责,做到寺内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我们还坚持寺内重大事项由教职人员和寺管人员共同商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通过我们的努力,促进了教职人员、寺管人员、穆斯林群众等群体之间团结和睦。

三、转变观念搞好服务,把清真寺建成穆斯林群众的家。我们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清真寺应当从过去要求穆斯林群众向清真寺奉献,转变为向穆斯林群众提供帮助和服务。我寺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在依靠出租房屋的租赁收入满足寺内正常开支的情况下,从来不在寺内向群众进行摊派性质的捐款活动。遇有外地清真寺来我寺写乜贴,我寺都是由寺管会统一支付,避免给来寺礼拜的群众增加经济上的负担。我寺还把延续十几年的出售沐浴票的制度取消,改为群众自愿交纳随心乜贴。近年来,由于城市改造很多穆斯林群众迁入高层楼房中,以前在家里举行的宗教活动有许多改在寺里举办。为了方便穆斯林群众,我寺因陋就简,在寺内专门设立了厨房和餐厅,供穆斯林群众使用,我寺所采取的这些办法受到了广大穆斯林群众的一致拥护。

四、弘扬伊斯兰教优良传统,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近年来,我们清真寺紧紧围绕 “民族团结进步”、“星级和谐寺观教堂”等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各民族“平等、互助、稳定、和谐”的局面,阿訇利用平时讲“瓦尔兹”等多种时机,大讲特讲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育广大信教群众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求同存异、共同维护安定、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局面等内容。同时,寺管会还积极调解穆斯林群众和其它民族群众之间的纠纷,拥护市委政府的决策,主动支持文昌镇的各项中心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和肯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继续发扬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和借助兄弟寺坊的先进工作经验,取人长,补已短,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清真寺管理工作的日程放到经济建设的高度去谋划和布署,努力打造一个内部团结外部和谐的清真寺,为促进中卫经济发展,打造和谐中卫做出贡献。

中卫市沙坡头区东关清真大寺

第五篇:清真寺简介(范文)

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

清真寺简介

وايشتايج ويش ةيحان دجسملا ةمدقم روغيولاو ىوه يتيموق نم

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清真寺座落在民族村境内,邻319国道。解放前有樟树湾清真寺(黄姓)、西庄坪清真寺(李姓)两座大型清真寺,但都先后毁于“大跃进”与“文革”,特别是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樟树湾清真寺规模宏大,为当时的大联五坊(八斗湾、夹溪岭、教门冲、花莲冲、段家溶)与小联五坊(樟树湾、西庄坪、跑马岗、赛李湾、官沟坪)之首。于1988年4月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与黄德俊等人的呼吁与努力下重建。

重建后的清真寺占地近2000 m²,建筑面积近800m²,环境优美、树木成荫。拥有民族宗教活动所需的生活、沐浴、丧葬设施,备有电热水器、冷热空调,安装有自来水,平时有礼拜乡老20余人,主麻日有50余人参加,开斋节、夜头、古尔邦节等节日,更是热闹非凡,参与乡老多达400余人。2014年4月,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全面维修,一个全新的清真寺展示在各族同胞面前,成为许家桥回族、维吾尔族乡的一大景点与一张精美的名片。

该寺组织健全、管理协调、账目清晰、众人热心、活动有序、经济自养。2005年被评为全省“五好清真寺”。

了 解 伊 斯 兰

一、伊斯兰是什么意思?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其意译为:和平、顺从、平安、和谐。

二、什么是伊斯兰?

伊斯兰就是信真主、信天仙、信经典、信圣人、信后世、信真主好歹的前定、相信死后的复活是真实的。

三、什么是穆斯林?

“穆斯林”是对信仰伊斯兰教者的通称,其本意为“顺从者”。

四、什么是伊玛尼?

伊斯兰教称信仰为“伊玛尼”,其实质就是心里诚信,口中承认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圣人奉真主命令所传达的一切教律。

五、“清真言”的内容是什么?

“清真言”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总纲,它的阿拉伯语念法是:

للها لوسر دمحم للهالاا هلالا

音译是:俩一俩海应兰拉乎,穆罕默盾热苏能拉黑。意译是:应受拜的主只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六、伊斯兰有哪几大信仰? 有六大信仰,分别是:

信真主:穆斯林确信宇宙万物都是由一个真正的主宰造化与掌

握,此真正的主宰即是伊斯兰所信仰与崇拜的“真主”。信真主是伊斯兰教信仰中最根本的信仰,占信仰的最高地位。

信天仙:穆斯林确信:真主从光辉上造化了天仙,他们是妙体,能变化各种形象,是真主的兵马与纯洁的使者;他们赞颂真主一时一刻也不松懈,顺从真主决不违抗;他们各司其职,完整的传达、完成真主的启示与命令;分发万物的给养,在真主所吩咐的范围内对人类负保护与教训、惩罚之责。他们没有男女老少之分,无任何不良嗜好。他们不吃、不饮、不睡、不忘无睡眠、无生殖、无欲望、无疾病;他们数目庞大,唯有真主至知。

信经典:穆斯林确信:真主在造化人类之后,为了将人类的思想、行为加以引导、规范,以便他们能在今世遵守,后世得到天堂的赏赐与回报而降示了经典,降示经典是真主对人类的一大恩惠,所有的经典都是真主不受造化的语言,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经典中有对人类认识、信仰真主存在的引导,有真主对人类的告诫;有对人类应遵循事务的的命令,对应抛弃事务的禁止;有对遵守者的许诺,有对违背者的警告;有对行善者的褒扬,也有对作恶者的贬斥。真主所降示的经典共有104部,其中最著名的有四部大经典:降示于穆沙(摩西)圣人的《ةاروت》(《讨拉特》——旧约);降示于大悟德圣人的《روبز》(《者布勒》——诗篇);降示于尔沙圣人的《ليجنا》(《引支勒》——新约);降示于我们的圣人穆罕默德的《نأرق》(《古兰经》)。以前的天经有的已经失传,有的被人为的篡改,有的被将人的意见增加到天经之中混在一起。因此真主给我们的圣人降示了《古兰经》,一切的一切经典

都停止,而人类应该独遵《古兰经》的指导。《古兰经》是所有经典的终结者是经典中最尊贵的,受真主保护而不受任何人为的篡改。

信圣人:穆斯林确信:真主从人类之中选拔了一批性格高尚、忍辱负重、心地仁慈、坚持正义之士作为其使者传达启示,并以身作则、垂范世人,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圣人。圣人是人类的一员,他们具有常人所应具有的各种优良品德,他们在真主的指导与保护下极少犯错,如稍有失误真主便及时指导,加以修正。所以圣人们都是“موصعم”(迈尔苏穆——受护佑者)。但他们也具有人类的一切共同特征,如:吃、饮、睡、生病、娶妻、生子、喜怒哀乐、死亡。对圣人我们感谢、对其教导我们顺从,但绝不崇拜,更不将圣人神话。真主在人类中共选派了十二万四千余位圣人,其具体数目只有真主至知。但我们知道他们的第一位是人祖阿丹(亦称亚当),最后一位是我们的圣人穆罕默德(愿真主福安之),穆圣以后再没有圣人出现,所以我们的圣人亦称至圣、末世圣人。

信后世:穆斯林诚信:今世必定完结,后世必将来临,今世是人类的耕种之地,接受考验之所;而后世则是人类的收获之所,得到回报之所,是人类永久的居住之地。人类在后世不是因善受赏而进入天堂,则是因罪受罚而堕入火狱,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道可循。人死之后的坟坑是后世的第一站,是后世来到之前的暂住之地;然后当世界被毁灭之后 一个新的秩序将被建立,到时,人类全部被从坟坑中复生起来,在清算场中接受真主的审判。无信仰者将被直接投入火狱,有信仰的人还要经过称秤盘验证,恶行多者将接受惩罚。善行多且得

到真正饶恕者直接进入天堂

信前定:穆斯林诚信:凡人一生的富贵贫贱、寿数的长短,一生干办的好坏,真主给我们早就定好。伊斯兰教的信前定绝不是要使一个人成为宿命论者,而只不过是要在真主所决定的事物与我们人类所应尽的义务之间给予优先选择。因为我们的天赋本能就有限,所以我们也就只拥有这有限的力量和自由。我们虽然无法做到每一件事,但真主却很宽大的只要求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他是公正的,他已经给予我们有限权力以适应我们的有限天赋,继而只负有限的责任。

七、伊斯兰教有哪五大功修?

念天经:念诵体现信仰的各种念词(清真言、作证言)和《古兰经》及各种赞词。念天经是自身对信仰的表白,是自己对世人的宣言和对真主的宣誓与承诺。伊斯兰教历来注重信仰、言语、行为的统一(亦称“知、信、行、诚”),正因如此,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社会上有口说为凭,决不反悔的良好口碑。

礼 拜:礼拜是伊斯兰教的基础,穆圣(愿主福安之)说:“礼拜是教门的柱石,履行拜功者立起了教门,丢弃拜功者毁灭了教门”。礼拜是人类表达对真主敬畏的最好的方式,是与真主的交流,是信仰的体现。礼拜在伊斯兰教中是定时的义务,是一种忠孝两全的功课。

散天课:天课是伊斯兰教的税务制度,他可由伊斯兰教公益组织收取或者由纳税人直接出散给能接受天课者。天课有两种:第一种是庄稼的天课俗称“吾收纳”,中文意为“十分之一”,是指地面出产物

必出散总收入的十分之一作为天课。第二种为“责卡齐”,中文意为“清洁、发长”,他是以一年为结算期限,在生活盈余达到满贯(阿拉伯银币200元)时应将剩余总额的2.5%作为天课出散。凡达到应缴纳天课的条件而吝啬不纳者,真主将其财产化为大蟒,命它缠其项,吸其血,食其肉,其蟒咬一口疼痛七十余年,人不会死,将从进入坟坑起受其痛楚至到复生日。所以凡穆斯林必遵主命,自觉出散天课,周济贫困,以期进入天堂。缴纳天课即脱除了自身的重担,又相助了主道的倡盛,何乐而不为呢?

封 斋:封斋是伊斯兰教比较特殊的一项功修,而且对斋的定义不同于其他民族与宗教,伊斯兰教封斋的定义是从太阳破晓时起至日落前这一段时间内不吃、不饮、不男女交合。除此之外,封斋者还应注意自己的行为,净化自己的思想,真正作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行,不诽谤、不背谈他人,不然便失去了封斋的意义。

朝 觐:伊斯兰教法(源于《古兰经》的启示)规定:身体健康、路途平安、资金富足(拥有从离家到沙特阿拉伯麦加天房往返费用及家人一年的生活费)者一生朝觐一次为主命。朝觐是身体、财产的综合功课,是将自己的生命、财产乐于为觐见真主而牺牲的表现。

七、回维族有哪几大节日?

伊斯兰教有三大节日,分别是: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八、伊斯兰教在中国?

中国历史学家公认伊斯兰教约于唐朝永徽二年(公元651)开始,经两个“丝绸之路”【陆地“丝绸之路”(亦称:香料之路)、水上“丝

绸之路”(亦称:瓷器之路)】传入中国,已有近一千四百年历史。伊斯兰教在中国始盛于元朝,有“元时回回遍天下”之说。得到了各族同胞的认可与皈依,经过千余年的传播,到今天已发展到有十个民族(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撒拉族、保安族)三千多万穆斯林。他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将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优秀文化融汇在中华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德市回、维族都是明朝洪武、永乐年间为了靖边而被朱元璋派遣的军队,其祖籍都源于北平(现北京)。

九、回维族的风俗习惯

1、见面说“色俩穆”

穆斯林见面第一重要的是先说“色俩穆”(道安),然后再进行其它的事务。“色俩穆”是穆斯林见面时必说的祝贺语,是正行的圣行,而回答“色俩穆”则为当然。“色俩穆”与“伊斯兰”一词同出于“色丽美”的字根,其意为:平安、和平。清高的真主曾说:“你们进家的时候,你们应当对自己祝安——安拉所制定的、吉祥而优美的祝词”。《古兰经》24∶61

《古兰经》又说:“有人以祝贺词祝贺你们的时候,你们当以更好的祝词祝贺他,或以同样的祝词回答他。真主确是监察万物的。”《古兰经》4∶86穆圣(愿主福安之)也曾吩咐圣门弟子:如果你们中两人见面,就应当向对方说“色俩穆”。如果两人被一棵大树或者一堵墙或者一块大石头相隔,再见面时也应当致“色俩穆”(艾布•胡莱勒传述)。

“色俩穆”是穆斯林之间互识的名片,解开心结的钥匙,在人生道路上为互帮互爱而缔结的盟约,他更是一种伊斯兰教文化,我们可以称之为伊斯兰的“色俩穆”精神。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得到世人的赞同与响应。但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交往和相处?理顺这个关系并实现之是构建和谐社会成功的重要前提,穆斯林的“色俩穆”就是答案。

2、穆斯林为什么不吃猪肉

饮食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养生之道也莫过大于饮食,回、维族穆斯林对饮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这有别于其他民族和宗教。它体现了回、维族穆斯林严谨的生活态度和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勇于承担义务的责任感。正因如此,成就了回、维族群众健康的体魄和面对灾难的勇气。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穆斯林不吃猪肉,并不是穆斯林对猪有什么神秘感或者如非穆斯林所说有其它意义,仅仅是为了遵守《古兰经》中真主的指导。

1、猪貌丑、怪异,性贪婪、愚笨。

2、猪喜污秽。

3、猪的脖子上只有一根筋,既不能看到天,也不能回头,穆斯林讲究回心转意,而猪的这一特性和穆斯林们的这一文化背道而驰。

4、乱伦交配。幼猪一旦到发情期,有的会同生养他的母(公)猪交配,繁衍后代无上下、尊幼之分,在一般动物中也鲜有此事。

5、猪肉的脂肪多、各种伤害人类的病菌多,对人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穆斯林不仅不养猪、不食其肉,还要在生活习性方面杜绝污秽、肮脏、贪婪、懒散、愚蠢等猪及其与之相似的动物所具有的恶习,这

些恶习都是《古兰经》无一不加以谴责,其它社会文明也同样唾弃的。

其实,穆斯林还有很多饮食禁忌,如不吸毒,不抽烟、不吃含有麻醉性的食物;不吃猛兽、猛禽及两栖类动物之肉。为的是培养善良的德行,保护身体,强健体魄而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3、婚姻

婚姻是人的终身大事,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穆斯林鼓励婚配,反对独身。其婚礼有与其他民族相似的地方,那就是讲究热闹。也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反对借贷操办,提倡量力而行。其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有:

1、婚姻自主:待嫁之女有自己选择丈夫的权利,任何人(包括父母)不能强迫女孩子嫁给自己不想嫁的人。丧偶、离婚之女有再婚权,谁(家人、前夫)也不能干涉。

2、提倡女权:婚姻中男子不能强娶,必须得到女子的同意;这两条在封建社会是其他民族所望尘莫及的。

3、婚姻成就有四个条件:①拥有共同的信仰,因为他是家庭生活和谐的前提;②有两个以上的公证人,以示两人为正当婚配而非私通;③女方首先提出愿意嫁给男方,然后男方提出愿娶,以示双方为自由婚配而非强迫;④男方给女方交纳一定的聘金(在男方的能力以内,双方商定同意),以示男子有能力抚养家小。婚礼一般在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念交盘。最后由一对新人撒散早就准备好的红枣、花生、桂圆、糖果等甜食,以示婚后早(枣)生(花生)贵(桂圆)子,生活圆满、甜美。最后由阿訇带领大家向真主替一对新人做“都阿”(祈

福)。并请阿訇及长者共赴婚宴,以沾吉庆。

4、起经名

回、维族穆斯林认为:父母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字是首要责任,所以父母都非常重视。一般给小孩按姓氏起一个俗名,然后再起一个教名,那就是回、维族群众所说的“起经名”。起经名很慎重,一般由家中长者抱到清真寺,然后选最有学问、最有德行的阿訇替孩子起经名。先由阿訇在小孩的右耳念“邦克”(唤礼词),左耳念“噶麦”(成拜词),最后由阿訇说出家属所选的经名。起好名字后给婴儿喂一点蜜糖或者白糖调制的糖水,以示今后生活甜蜜,无忧无郁的成长。有条件的给婴儿喂一点“赞目赞目”(满克渗渗泉)水以沾吉祥,然后给阿訇封个红包以示感谢。

5、服饰

中国的回族没有特殊的民族服装,但也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地方;回族穆斯林男子一般头戴无沿白色、黑色或者其它花色相间的小帽,女子戴各种颜色的头巾(俗称盖头),与其他民族相混时独具特色,另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煞是好看。

6、语言

回族用汉语与人交流,但由于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阿拉伯语与波斯语对他们影响较深。在回族穆斯林内部交流时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相互替换,互相混合使用,如饮食叫“妥而母”,钱叫“得兰”,洗澡叫“洗护斯哩”,死亡叫“毛体” 等等,致使其他民族同胞无法窥得究竟。

7、其它优良传统

回、维族穆斯林还有很多优良传统,如:提倡爱国爱教、反对分裂;鼓励求学,有“学者之墨汁贵过烈士的鲜血”,“学问,即使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的圣谕;提倡民主协商,反对独断专行;提倡勤劳致富,反对乞讨;提倡与人为善,反对极端;热爱劳动,反对懒惰。不信迷信,不看相、算命、抽签、算卦。不崇拜偶像、人物、物体、天体、祖先、伟人;不信吉日、吉时、吉利数字;不相信风水、鬼神、吉凶之兆;严禁卖淫、赌博、通奸、偷盗;不许自杀和无故杀人等等。

下载中国清真寺文化浅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清真寺文化浅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先进清真寺材料

    阿热勒托海牧场阿热勒托哈村“五好” 宗教活动场所事迹材料 ――记阿场清真寺 博乐市阿热勒托海牧场 清真寺位于 场 村,占地平方米,建筑总面积平方米。该寺修建于 年,有寺管......

    清真寺 重建 请示

    党 发【2012】 号 关于***团*连重建清真寺的请示 市党委统战部、民宗局: ***距团部**公里,属于少数民族聚居连队,由汉、***、***、***、***等5个民族组成,总人口***人,其中少数民......

    清真寺历史资料范文

    清真寺历史资料 据史料记载,伊斯兰教传入我国的路线分陆路和海路两条。根据不同的传播路线,我国的清真寺建筑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经陆路传教的过程中诞生的新疆地区维吾......

    清真寺组织建设之我见

    清真寺组织建设之我见 胡凤超 寺管会是当今清真寺内的唯一合法组织。它的全称应是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既然是“民主管理”,就应当体现伊斯兰的民主化,寺管会成员当由本坊广......

    无为清真寺简介

    无为清真寺(伊斯兰教) 无为县的回民清真寺,位于无城城区旭东路,东近东方大市场,南有城南新区,北靠通江大道,西隔旭东小区。建于2003年8月。是原南大街清真寺迁址而建的。清真寺占......

    通河清真寺简介

    通河清真寺简介 通河清真寺坐落在通河县向阳社区【县停车场西侧】,民国1919年,由首届阿訇尚兼臣组织当地回族穆斯林集资,盖建了通河第一座清真寺,使本县回族穆斯林有了开展民族......

    清真寺建筑特点

    《旅游与中国建筑》课程作品分析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姓名:陈世川 班级:10级公共事业管理 学号:41021040113 清真寺的建筑风格 在中国,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的清真寺也很多。这......

    创和谐清真寺

    创和谐清真寺,促社会和谐 -----***市***乡主麻清真寺“和谐寺观教堂”创建记事 ***市***乡位于***市西南75公里处,是***市纯园艺乡,享誉区内外的***大枣就产于此,著名风蚀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