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英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资金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07:4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兵团英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资金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兵团英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篇:兵团英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资金管理办法

“兵团英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兵团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兵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根据《“兵团英才”选拔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兵党组发[2013]47号)的要求,在培养期内,每年安排“兵团英才”培养资金(以下简称“培养资金”)。为加强培养资金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培养资金从兵团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专款专用,由兵团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兵团党委人才办”)管理。

第三条

培养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遵循公开透明、规范管理、合理使用、利于监督的原则,服务于“兵团英才”培养工作,体现资金的导向和带动作用。

第四条

培养资金资助的对象为“兵团英才”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其中,第一层次培养人选每年资助10万元,第二层次培养人选每年资助5万元。具体用途为:

1、资助由培养人选主持的研究课题和开发项目(已有明确资金来源的课题和项目除外)。

(1)开展课题和项目论证、科研、结项等所需费用;(2)研究成果转化所需支出;

(3)申请专利,出版高水平的科技著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所需的经费。

共 3 页

2、资助培养人选所在单位对培养人选的导师、助手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

3、资助培养人选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深入基层调研、体验生活、采风等往返旅费。

4、资助培养人选赴对口支援省市重点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大型企业等学习锻炼。

5、资助培养人选到世界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跨国公司进行轮训,到国外担任访问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

6、资助培养人选的图书资料补贴。

7、资助其他有关实施“兵团英才”选拔培养工程所需经费。第五条

申请人须按规定的内容与要求认真填写《“兵团英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人选资助经费申请书》,申请人所在单位组织专家对《申请书》所提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及经费预算等进行评审,提出意见。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报各师、院(校)党委组织部、各主管部门。各师、院(校)党委组织部、各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兵团党委人才办。

第六条

对培养人选的资助期限为4年。根据培养人选实施计划每年下拔经费,资金当年如有结余,结转下年使用。培养人选所在单位每年年底需分别向兵团党委人才办、各师、院(校)党委组织部和各主管部门报告项目阶段成果、经费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培养人选所在单位需及时提交经费使用决算,经各师、

第二篇:湖北省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办法

湖北省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办法

(鄂组发[2011]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选调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选调生,系省委组织部从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和在基层工作服务期满的往届大学毕业生中招录并选派到基层工作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第三条 开展选调生工作,是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源头,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第四条 选调生选拔、培养与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一)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原则;(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三)重在培养、大胆使用原则;

(四)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原则。

第五条 选调生工作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主管,人 社、教育、编制等部门参与,按照规定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 选 调

第六条 选调范围主要为高等院校应届优秀毕业生和在基层工作已满服务期的大学毕业生(包括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西部志愿者等)以及其他需要纳入选调范围 的对象。

第七条 选调计划根据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确定。其中,女生一般不低于30%;民族自治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应占一定比例。

第八条 选调对象应具备下列基本资格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作风正派,品德端正,群众观念强,热心基层工作。

(二)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习成绩优良或工作表现良好,发展潜力大。

(三)一般应为中共党员、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四)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2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 生28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32周岁以下;在基层工作满服务期的往届生,大学本科生28周岁以下,硕士、博士研究生32周岁以下。

(五)身体健康。

(六)符合选调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选拔录用选调生,一般应当经过下列程序:

(一)发布公告。按照省委确定的选调原则和要求,下发通知并发布公告。

(二)报名推荐和资格审查。采取个人自愿与组织推 荐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报名,省委组织部进行资格审查。

(三)考试。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组织符合选调条件的对象参加考试,并按一定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根据选调工作需要,面向知名高校或特殊专业定向选调的,可单独组织考试。

(四)考察。省委组织部对确定为考察对象的选调生人选进行公示,并由省委组织部或委托市(州)委组织部(含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下同)按规定程序进行全面考察,考察结果作为录用的主要依据。

(五)体检。对拟选调的初步人选,按要求进行体检。

(六)录用。各市(州)委组织部根据考试、考察和 体检情况,研究提出选调生初步人选名单报省委组织部审批,并由省委组织部给相关高等院校及有关单位发文予以确认。各高等院校和有关单位按要求办理派遣报到手续。选调生报到后,填写《选调生录用审批表》、《公务员录用审批表》,按有关规定办理正式录用手续。

选调生一经省委组织部确定录用,不得另找其他用人单位。未经省委组织部同意,有关部门不得改派。

第十条 新招录的选调生,原则上应安排到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各市(州)委组织部根据当年政策规定和选调生个人情况确定选调生分配意向,报省委组织部同意后实施。具体岗位安排需经有关县(市、区)委组织部同意。

第十一条 各高等院校及其他推荐单位应按照分配去向,及时将选调生档案传递到有关市(州)委组织部,由市(州)委组织部统一审核后,转递到有关县(市、区)委组织部。

第十二条 选调生正式录用后具备公务员身份,其管理按照《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执行。选调生到基层工作所需编制,由各地编制部门在编制总额内统筹解决。

第三章 培 养

第十三条 选调生的培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着力加强党性修养、品德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第十四条制定培养目标。县(市、区)委组织部要会同选调生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根据选调生所学专业、发展潜力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逐人制定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向,落实培养措施。

第十五条 坚持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对选调生理论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

(一)省委组织部每年对新录用的选调生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

(二)市(州)、县(市、区)委组织部将选调生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规划,重点安排。

(三)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每五年中,要选送到县级以上党校培训一次。

第十六条 加强实践锻炼。要通过基层磨炼、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等形式,使选调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

(一)传帮带。各接收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采取“结对子”的办法,指定一名政治责任感强、作风正派、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班子成员对选调生进行传帮带,提要求、教方法、指路子。

(二)挂职锻炼。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选调生,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和企业挂职、考察学习,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提高适应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轮岗交流。注意加强对选调生多岗位培养锻炼,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一般应进行轮岗交流,以丰富阅历,积累经验,使其得到全面锻炼。

(四)艰苦磨砺。有意识地安排选调生到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或急难险重岗位锻炼,使其经受艰苦复杂环境的考验和磨炼,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第十七条 做好选调生推优工作。各市(州)委组织部要根据考核情况,确定一批优秀选调生,并报省委组织部备案。对优秀选调生要做好跟踪考察,及时提出使用意见和建议。优秀选调生数量,原则上按选调生总数15%的比例掌握。优秀选调生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调整一次。

第四章 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选调生所在单位,要把选调生纳入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并明确专人负责。

第十九条 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选调、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制

定有关政策,并抓好督办落实;定期对选调生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做好选调生工作的机制和办法。

第二十条 市(州)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跟踪管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培养使用措施;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全面掌握选调生表现情况和工作管理情况,及时提出安排使用意见。市(州)委组织部每两年组织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并将考察情况向省委组织部写出专题报告。

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全面掌握选调生的工作、生活和表现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年结合干部考核,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逐人提出培养、使用和调整的建议。

第二十二条 接收选调生的乡镇(街道)和有关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落实好选调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帮助选调生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定期与选调生交心谈心,为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每半年向县级组织部门报告选调生成长锻炼情况,包括选调生现实表现、工作实绩、学习培训和考察考核的相关材料。

第二十三条 选调生在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实际工作时间必须满两年。在此期间,不得调动或借调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不得参加招录、遴选考试。特殊情况确需调动或借调的,须报经省委组织部同意。两年后参加招录、遴选须取得当地组织部门同意,每人每年参加各个层级招录、遴选考试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第二十四条 选调生的调动实行备案制。在本县(市、区)内调动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批,报市(州)委组织部备案;在市(州)内跨县(市、区)调动的,由市(州)委组织部审批,报省委组织部备案;跨省区市调动的,报省委组织部审批。

第二十五条 实行选调生动态管理制度。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选调生,不再作为选

调生管理:

(一)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有问题的;

(二)本人思想动摇、不愿继续在基层工作和群众反映较差的;

(三)公务员考核被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等次的;

(四)不服从组织安排或自动离职、辞职的;

(五)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

(六)其它原因不宜作为选调生继续培养的。

对于工作满8年的,所任职务层次在副处级以上的,或调入省直及以上机关工作的,均不再作为选调生进行跟踪管理,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

对于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经考核不适应基层党政管理工作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提出调整意见,报市(州)委组织部同意,按照专业对口、用其所长的原则,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

第二十六条 加强对选调生的考核考察。选调生试用期满后,由县(市、区)委组织部负责考察,并根据考察情况转正定级,考察不合格者,应取消选调生录用资格。每年结合公务员考核,由市(州)委组织部会同县(市、区)委组织部对选调生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对其工作表现、能力素质、发展潜力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明确培养方向,考核评价结果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 建立选调生信息管理制度。各级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选调生信息资料库,跟踪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情况。市(州)委组织部每年年底应向省委组织部上报选调生情况统计表及相关信息资料。

第五章 使 用

第二十八条 对选调生的选拔使用,要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

德为先和重在培养、大胆使用原则。

根据领导班子建设需要,有计划地从在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两年以上的优秀选调生中选拔担任县(市、区)、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可以优先使用或破格提拔。

第二十九条 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或选拔后备干部时,应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和动员选调生参与竞争。

第三十条 对在省、市(州)、县(市、区)直部 门工作一定年限、担任一定职务的选调生,应引导和鼓励到基层担任领导职务,进一步培养锻炼。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要注重从在基层工作满二年的选调生中遴选。省、市(州)直机关补充公务员时,应单列出一定职位,定向遴选在基层工作的选调生。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各市(州)可根据本办法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前有关选调生的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公章)

2011年11月2日

附:湖北省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暂行办法(鄂组发[2001]12号)

第一章

第一条 从高等院校选调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以下简称选调生)到基层工作,是新的历

史时期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够担当重任、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选调生工作,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和锻炼,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三条 选调生的选拔、培养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因人制宜、合理分配、有利于发挥专长的原则;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大胆使用的原则;跟踪考察、滚动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历年从高等院校共同选调并分配到基层工作的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

第二章 选调及分配

第五条 选调生应从有关高等院校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中择优录取。

第六条 选调数量由选调部门根据需要确定。每年一般在100人左右,其中女生一般不低于20%,少数民族学生要占一定比例。

第七条 选调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政治思想素质好,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习成绩优良,获学士以上学位;

(三)一般应是中共党员,担任过班级以上党团组织或学生会干部,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

(四)作风正派,艰苦朴素,有扎根基层的思想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五)身体健康。

第八条 每年年底各市州委组织部向省委组织部上报下一年选调生需求数量和专业意向,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和省教育厅组织选调。各市州县级组织部门不直接组织选调。选调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下发通知。按照省委确定的选调原则和要求,省委组织部下发选调通知,就选调的有关问题作出部署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组织报名和推荐。有关高等院校进行动员和部署。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与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和组织部门推荐相结合的方法,填写《优秀毕业生推荐表》,报省委组织部进行资格审查。

考试。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组织符合选调条件的毕业生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按录用人数1:1.5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

考察。省委组织部组织对确定为考察对象的选调生人选,进行全面考察,根据考察情况,研究提出选调生初步人选名单。

体检。对确定的选调生人选,由各高校统一组织体检。

录用。体检合格后,作为正式录用人选,填写《选调生录用审批表》,办理录用手续。

第九条 选调生名单确定后,统一安排到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具体工作单位由市州委组织部与有关县(市、区)商量确定后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第十条 各高等院校按照分配去向,应将选调生直接派遣到有关市州委组织部,并将档案及时传递到市州委组织部,由市州委组织部传递到有关县(市、区)委组织部。

第十一条 选调生具备国家公务员资格。选调生到乡镇工作所需编制由编制部门在乡镇编制空额内优先调剂解决。选调生到单位报到后,财政部门按财政体制核拨经费,保证工资发放。选调生到基层工作不实行试用期。对符合国办发[1993]85号和鄂人薪[1994]8号

文件规定到农村乡镇工作的,其工资按文件规定执行,即提前定级和提高一至二档职务工资档次。

第三章 管

第十二条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接收单位,要把选调生纳入培养年轻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并明确专人负责。

第十三条 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选调、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制定有关政策,并抓好督办落实;定期对选调生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做好选调生工作的新路子。

第十四条 市州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跟踪管理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培养使用措施,并检查、督促落实;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全面掌握选调生表现情况和工作管理情况,及时提出安排使用意见。市州委组织部每两年组织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并将有关情况向省委组织部写出专题报告。

第十五条 县(市、区)委组织部是选调生的日常管理部门。县(市、区)委组织部要按照省;市州委组织部的要求,抓好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经常了解掌握选调生的工作、生活和表现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年结合干部考核,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形成考察材料,存入本人工作实绩档案。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逐人提出培养、使用和调整的建议,经县(市区)委决定后实施,并报市州委组织部备案。

第十六条 接收选调生的乡镇(街道)党委和有关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落实好上级各项规章制度,具体帮助选调生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定期向上级组织部门汇报选调生成长锻炼情况,提供填写选调生工作实绩、学习培训和考察考核的档案材料。

第十七条 根据工作和培养锻炼的需要,选调生调动按如下程序办理:在本县(市、区)内调动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批,报市州委组织部备案;在市州内跨县(市、区)调动的由市州委组织部审批,报省委组织部备案;跨省、市调动的报省委组织部批准。

第十八条 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选调生,不再由选调部门负责管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洁守纪等方面存问题的;本人思想动摇,不愿继续在基层工作锻炼的;健康状况不好,不能适应繁重干作任务需要的;自谋职业,脱离选调岗位的;其它原因不宜作为选调生继续培养的。对工作满10年的选调生,除已经担任县级以上领导职务或列入县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名单的人员外,不再作为选调生管理,按干部管理权限管理。

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半年以内,如因身体不适等原因需要改派的,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选调生个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党组织研究同意,市州党委组织部门研究提出意见,报省委组织部批堆。经省委组织部批准改派的选调生,由各院校按毕业生改派的有关规定办理。

对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不适应基层党政管理工作的选调生,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提出调整意见,报市、州党委组织部同意,按照专业对口、用其所长的原则安排到县及县以上直属机关或教育、科研等事业单位工作。

第四章 培

第十九条 制定培养目标。选调生报到后,县(市、区)委组织部会同选调生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根据选调生所学专业、发展潜力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每个人制订出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向。在考核时,要核查培养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根据考察情况适时调整培养计划。

第二十条 坚持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对选调生理论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

1、每年省委组织部在省委党校对当年的选调生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

2、市、县两级党委组织部门将选调生培训纳入整个干部的培训规划,统筹安排。培训可以开办专门的选调生培训班,也可以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或其他班次中安排。

3、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每三年中;要选送到县级以上党校培训一次。有计划地选送担任县级领导职务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职务的选调生到省委党校培训。

第二十一条 加强锻炼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使选调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1、传帮带。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采取结“对子”的办法,指定一名政治责任感强、作风正派、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班子成员对选调生进行传帮带。要根据选调生的不同情况,量材施教,经常给他们提要求、教方法、指路子。

2、挂职锻炼。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选调生,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挂职锻炼、考察学习,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提高他们在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岗位轮换。每两年对分管的工作进行,一次调整或轮换工作岗位。既要安排他们从事党务工作,也要安排他们从事经济工作;既要使他们积累基层工作经验,也要让他们熟,悉了解全局工作i使他们在多种岗位上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4、压担子。有意识地安排选调生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从事复杂、突击性的工作,交办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也可安排到村委会兼职锻炼,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成长。

第二十二条 切实加强和改进对选调生的思想教育,对选调生要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他们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要教育他们克服优越感和“镀金”思想,安心基层工作。

第二十三条 对选调生要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对表现较好、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要及时列入后备干部名单。要关心选调生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

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第五章 使

第二十四条 对选调生的选拔使用,要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坚持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看潜质,争取早出、快出、多出人才。

第二十五条;分配到山区县(市)的选调生和分配到其他县(市、区)的女生、少数民族学生以及研究生,直接安排担任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任助理一年后,经考察表现优秀的,选拔担任乡镇(街道)党政副职;选调到其他县(市、区)工作的选调生,参加工作满两年以上的,表观突出的,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拔担任乡镇党政副职;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三年以上的,经考察,表现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担任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各地在选拔优秀选调生进班子时,本地职数已满的,可交流提拔,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先提拔进班子,以后再逐步调整到规定的职数限额内。

第二十六条 担任基层领导职务时间较长的,必须有计划地在本地区、本系统内进行交流。

第二十七条 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或公开选拔县级后备干部时,对选调生可适当放宽政策,让更多的选调生参与竞争,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党政群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要优先从在基层工作满两年以上的选调生中选调。调入县以上党政机关工作的,不再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

第六章 附

第二十九条 本办珐由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办法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管理

为进一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制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留得住、用得上、能够担当重任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村级培养和储备德才兼备的后备人才,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础。现根据科镇实际,制定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具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作风上过得硬、为民务实清廉的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选拔、推荐村级后备干部的原则

1、党管干部的原则;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

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5、注重发展潜力、重视培养提高的原则;

6、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

三、村级后备干部应具备的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3、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4、热爱农村工作,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后备干部可优先在本村符合条件的党员、两委非领导职务成员、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外出经商务工中的优秀青年和复员退伍军人中选拔。

四、后备干部选拔程序

1、公开选拔程序和推荐条件:各乡镇将推荐后备干部的程序和条件以文字形式在全乡镇范围内公布。

2、民主推荐:后备干部采取党员推荐、群众推荐、集体推荐的方式产生。

3、民主评议:村党支部对推荐的人选向村民公布,并召开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后备干部推荐人选报乡镇党委。

4、公开考察:对确定的后备干部初步人选,由乡镇党委分管党建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组织专门的考察组,采取组织测评、入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后备干部人选进行全面考察,乡镇党委根据考察结果,按照每村

集体讨论确定各村后备干部的正式人选。

6、公开结果:对确定的后备干部人选,在全乡镇范围内公示一周,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进行培养。

五、后备干部监督管理

建立管理规范、考核科学、制度健全的后备干部监督管理机制。

制度,乡镇党委要将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培养锻炼期间表现、民主评议情况统计造册,建立个人档案,镇党委每半年要与后备干部进行一次集体谈话,乡镇包村干部每季度与后备干部进行一次沟通,及时了解掌握态。后备干部要定期以书面形式将个人思想和工作情况向乡镇党委汇报,料归入个人档案;三是年终考核和评议制度,由乡镇党委每年年底对村级

部进行考核,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对后备干部的表现进行民主评议,考—3个名额,接受监督。一是台账管理后备干部的动汇报材后备干 2

核、评议结果作为后备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四是动态管理制度,对个人能力低、表现差、群众威信不高的,要取消其后备干部资格,同时把优秀青年适时补充到后备干部队伍中,实现动态管理。

第四篇:湖北省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办法(2011年)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选调生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选调生,系省委组织部从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和在基层工作服务期满的往届大学毕业生中招录并选派到基层工作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第三条 开展选调生工作,是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源头,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

第四条 选调生选拔、培养与管理应坚持以下原(一)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原则;(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三)重在培养、大胆使用原则;(四)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原则。则: 第五条 选调生工作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主管,人社、教育、编制等部门参与,按照规定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 选 调

第六条 选调范围主要为高等院校应届优秀毕业生和在基层工作已满服务期的大学毕业生(包括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西部志愿者等)以及其他需要纳入选调范围的对象。第七条 选调计划根据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确定。其中,女生一般不低于30%;民族自治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应占一定比例。

第八条 选调对象应具备下列基本资格条件:(一)政治素质好,作风正派,品德端正,群众观念(二)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习成绩优良或工(三)一般应为中共党员、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组(四)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2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强,热心基层工作。作表现良好,发展潜力大。织协调能力。

生28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32周岁以下;在基层工作满服务期的往届生,大学本科生28周岁以下,硕士、博士研究生32周岁以下。

(五)身体健康。

(六)符合选调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选拔录用选调生,一般应当经过下列程(一)发布公告。按照省委确定的选调原则和要求,(二)报名推荐和资格审查。采取个人自愿与组织推序:

下发通知并发布公告。

荐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报名,省委组织部进行资格审查。(三)考试。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组织符合选调条件的对象参加考试,并按一定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根据选调工作需要,面向知名高校或特殊专业定向选调的,可单独组织考试。(四)考察。省委组织部对确定为考察对象的选调生人选进行公示,并由省委组织部或委托市(州)委组织部(含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下同)按规定程序进行全面考察,考察结果作为录用的主要依据。

(五)体检。对拟选调的初步人选,按要求进行体检。(六)录用。各市(州)委组织部根据考试、考察和体检情况,研究提出选调生初步人选名单报省委组织部审批,并由省委组织部给相关高等院校及有关单位发文予以确认。各高等院校和有关单位按要求办理派遣报到手续。选调生报到后,填写《选调生录用审批表》、《公务员录用审批表》,按有关规定办理正式录用手续。

选调生一经省委组织部确定录用,不得另找其他第十条 新招录的选调生,原则上应安排到乡镇用人单位。未经省委组织部同意,有关部门不得改派。(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各市(州)委组织部根据当年政策规定和选调生个人情况确定选调生分配意向,报省委组织部同意后实施。具体岗位安排需经有关县(市、区)委组织部同意。第十一条 各高等院校及其他推荐单位应按照分配去向,及时将选调生档案传递到有关市(州)委组织部,由市(州)委组织部统一审核后,转递到有关县(市、区)委组织部。第十二条 选调生正式录用后具备公务员身份,其管理按照《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执行。选调生到基层工作所需编制,由各地编制部门在编制总额内统筹解决。

第三章 培 养

第十三条 选调生的培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着力加强党性修养、品德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第十四条制定培养目标。县(市、区)委组织部要会同选调生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根据选调生所学专业、发展潜力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逐人制定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向,落实培养措施。

第十五条 坚持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对选调生理论(一)省委组织部每年对新录用的选调生集中进行(二)市(州)、县(市、区)委组织部将选调生培(三)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每五年中,要选送到县级第十六条 加强实践锻炼。要通过基层磨炼、挂职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一次岗前培训。

训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规划,重点安排。以上党校培训一次。

锻炼、交流轮岗等形式,使选调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一)传帮带。各接收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采取“结对子”的办法,指定一名政治责任感强、作风正派、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班子成员对选调生进行传帮带,提要求、教方法、指路子。(二)挂职锻炼。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选调生,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和企业挂职、考察学习,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提高适应能力和工作水平。(三)轮岗交流。注意加强对选调生多岗位培养锻炼,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一般应进行轮岗交流,以丰富阅历,积累经验,使其得到全面锻炼。(四)艰苦磨砺。有意识地安排选调生到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或急难险重岗位锻炼,使其经受艰苦复杂环境的考验和磨炼,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第十七条 做好选调生推优工作。各市(州)委组织部要根据考核情况,确定一批优秀选调生,并报省委组织部备案。对优秀选调生要做好跟踪考察,及时提出使用意见和建议。优秀选调生数量,原则上按选调生总数15%的比例掌握。优秀选调生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调整一次。

第四章 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选调生所在单位,要把选调生纳入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并明确专人负责。第十九条 省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选调、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制定有关政策,并抓好督办落实;定期对选调生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做好选调生工作的机制和办法。第二十条 市(州)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跟踪管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制度和培养使用措施;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全面掌握选调生表现情况和工作管理情况,及时提出安排使用意见。市(州)委组织部每两年组织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并将考察情况向省委组织部写出专题报告。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全面掌握选调生的工作、生活和表现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年结合干部考核,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逐人提出培养、使用和调整的建议。第二十二条 接收选调生的乡镇(街道)和有关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落实好选调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帮助选调生解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定期与选调生交心谈心,为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每半年向县级组织部门报告选调生成长锻炼情况,包括选调生现实表现、工作实绩、学习培训和考察考核的相关材料。第二十三条 选调生在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实际工作时间必须满两年。在此期间,不得调动或借调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不得参加招录、遴选考试。特殊情况确需调动或借调的,须报经省委组织部同意。两年后参加招录、遴选须取得当地组织部门同意,每人每年参加各个层级招录、遴选考试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第二十四条 选调生的调动实行备案制。在本县(市、区)内调动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审批,报市(州)委组织部备案;在市(州)内跨县(市、区)调动的,由市(州)委组织部审批,报省委组织部备案;跨省区市调动的,报省委组织部审批。

第二十五条 实行选调生动态管理制度。凡属下列(一)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二)本人思想动摇、不愿继续在基层工作和群众反(三)公务员考核被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等(四)不服从组织安排或自动离职、辞职的;(五)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六)其它原因不宜作为选调生继续培养的。对于工作满8年的,所任职务层次在副处级以上情形之一的选调生,不再作为选调生管理: 方面有问题的; 映较差的; 次的; 的,或调入省直及以上机关工作的,均不再作为选调生进行跟踪管理,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对于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经考核不适应基层党政管理工作的,由县(市、区)委组织部提出调整意见,报市(州)委组织部同意,按照专业对口、用其所长的原则,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第二十六条 加强对选调生的考核考察。选调生试用期满后,由县(市、区)委组织部负责考察,并根据考察情况转正定级,考察不合格者,应取消选调生录用资格。每年结合公务员考核,由市(州)委组织部会同县(市、区)委组织部对选调生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对其工作表现、能力素质、发展潜力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明确培养方向,考核评价结果报省委组织部备案。第二十七条 建立选调生信息管理制度。各级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选调生信息资料库,跟踪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情况。市(州)委组织部每年年底应向省委组织部上报选调生情况统计表及相关信息资料。

第五章 使 用

第二十八条 对选调生的选拔使用,要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重在培养、大胆使用原则。根据领导班子建设需要,有计划地从在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两年以上的优秀选调生中选拔担任县(市、区)、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可以优先使用或破格提拔。第二十九条 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或选拔后备干第三十条 对在省、市(州)、县(市、区)直部部时,应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和动员选调生参与竞争。门工作一定年限、担任一定职务的选调生,应引导和鼓励到基层担任领导职务,进一步培养锻炼。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机关补充工作人员,要注重从在基层工作满二年的选调生中遴选。省、市(州)直机关补充公务员时,应单列出一定职位,定向遴选在基层工作的选调生。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各市(州)可根据本办法并结合本地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负责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前有关区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解释。

选调生的管理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篇: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暂行管理办法

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暂行管理办法

为支持在教学和科研领域成绩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加速培养优秀青年教学或学术带头人,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暂行管理办法。

从2010年起—2015年,每年选拔3、4名左右优秀青年教师纳入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进行为期三年的培养,使其成为教学、学科或学术方面的带头人和专业建设骨干教师。

按照明确条件,坚持标准,公开选拔,合同管理的原则实施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

一、培养目标

专业带头人是指导和从事专业(或学科)建设与专业(或学科)教学研究以及实践教学研究的教学骨干人员,是“双师型”教师或学科教师中的优秀者,能负责本专业“双师型”教师或学科教师的培养。专业(或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目标是:经过几年的集中支持和重点培养,使培养对象具有较高尚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严谨正派的学风,有较深厚的专业功底,学术思想活跃,在各自专业或学科内步入了专业或学科前沿领域,有明确的专业或学科研究方向和高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并取得创造性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成为能组织和带领教师进行专业或学科建设的拔尖人才。

二、选拔范围及其程序:

选拔范围:学校现有专业各选拔1-2名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选拔程序:

(1)在专业教研组推荐的基础上,由个人提出申请;(2)学校领导评议确定。

三、评选条件

⑴凡是从事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含公共课)教学的45岁以下教师都

具有评选资格。

⑵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治学严谨,团结协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风民主,为人正派,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⑶自参加工作以来获得过县级以上(含县级)教学或科研方面的荣誉或奖励。

⑷积极主动地承担各种教学任务,连续三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定额。⑸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教学业绩突出。

⑹积极承担教学或管理工作且成绩显著,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有较突出的贡献。

⑺近5年来,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项: ①在省级或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独撰或第一作者)1篇以上。

②正式出版发行本人独著或合著的本专业专著、译著一部以上,或正式出版本人主编或参编经国家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一部以上。

③有一项以上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市级、县级三等奖以上奖励,本人为主要完成者(前三名)。

④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有一项以上县级教改立项,本人是主要参与者。⑤在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得到学校领导好评,本人为项目的主要完成者。

⑥、主持或解决过应用技术推广项目的关键性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成果或经济效益,经同行专家认定达到省内或国内先进水平。

⑦具有“双师”资格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动手操作和科技推广能力。

⑧具有扎实而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本专业某些领域,具有较深入的研究。

⑨及时掌握专业发展信息,对专业发展有较强的预见性,能够较准确把握专业发展方向,能组织和带领教师进行专业建设。

⑩学术和实践上在本市本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影响,生产实践工作成绩突出,取得过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培养措施

(1)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周期为两年。期满考核合格者,授予“冀州市职教中心专业(学科)带头人”称号。

(2)建立经常性联系。学校与专业组长,要随时掌握专业(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情况,与他们建立联系制度,定期听取汇报,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处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中。

(3)创造条件优先安排到国内高校和实践单位参加进修与实践锻炼。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师的培养要立足高层次。力争在一个培养期内,使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有较大改善,专业技能与学术水平有较大提高。

(4)设立专业(学科)带头人学术专项经费。

五、管理与考核办法

(1)考核时间:专业带头人的考核为每年考核一次。

(2)考核项目及要求:教学工作量达到定额以上;教学质量评价达到优良;专业建设成果总结;指导青年教师的工作总结和成果介绍;教学改革(牵头完成1项以上课程建设或教材编写或教学CAI或教改研究项目等);公开发表教研或科研论文1篇以上。

(3)对专业建设成果及个人成绩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学校将颁发奖励证书并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人员,且无突出成绩者,将取消专业带头人的资格;每年进行一次新的专业带头人选拔工作,及时吸取优秀的教师。

六、待遇:

专业带头人由学校按月每年发放相应津贴。

七、预期效果

利用两年时间,学校现有的每个专业均确立和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并构成一个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

八、职责划分

各专业组推荐,教务处协调,学校领导审批。

下载兵团英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资金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兵团英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资金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如何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说道:“班集体是在以班主任为主导,由班委会行使日常管理的自组机构。没有班级的管理层次与有序的结构,就无法开......

    班干部选拔和培养

    班干部选拔和培养“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立一直精干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才能带动整个班级蓬勃向上发展。选拔一.班干选拔,趁早动手初一入学第一天开始,我就注意观察,谁积极主动......

    如何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如何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一、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 长期以来,班级管理总是由班主任唱独角戏,或者占主要位置。班内大小事务由班主任包办管理,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师生双方处于“管”与......

    如何选拔培养班干部

    如何选拔培养班干部 参加工作十几年,担任班主任一职也有十几个春秋,这十几年的班级管理,让我深深认识到班干部在班级中的巨大作用。一个优秀的班级组织可以让一个班朝着健康、......

    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合集]

    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富祉。当前改进和创新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应注重从以下几点着手。落实培养选拔责任......

    浅谈如何选拔和培养优等生

    浅谈如何选拔和培养特长生 新乡市第三十九中学何志宝 摘要:随着我校各年级成绩的逐年攀升,三率第一中的优秀率越来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特长生任重道远,重在平时,重在细节......

    如何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如何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

    后备干部推荐、选拔、培养情况

    后备干部推荐、选拔、培养情况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依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