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英才培养计划

时间:2019-05-14 08:2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年英才培养计划》。

第一篇:青年英才培养计划

附件一

浙江广丰“青年英才培养工程”项目简介

浙江广丰“青年英才培养工程”(简称“青英工程”)是公司“薪火·鲁班传人”人才培养工程的四大组成项目之一,也是首个正式启动的项目。它是公司培养青年优秀人才成长成才的系统工程,其目的在于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打破内部和社会人才流通的壁垒,提升各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青英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公司发现和培养人才,有利于公司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也有利于优秀人才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

“青英工程”将以进入“青年英才储备库”的优秀青年为对象,为其提供专业人才测评、职业通道规划、中高层导师对接、管理培训、继续教育、跨部门复合培养、晋升推荐、评奖评优、网络交流平台等一系列的培养锻炼和成长晋升的机会,同时将为每一位入库的成员建立个人职业发展档案。

“青年英才储备库”是公司的人才储备库,入库并不代表职位晋升。它将与中层后备计划等其他人才项目相结合,当职位出现有空缺时,公司可以从储备库中选拔合适的的人才,及时补充到相应的管理岗位上。

附:“薪火-鲁班传人”人才培养工程

浙江广丰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铸就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道路桥梁都凝聚了浙江广丰人的辛勤付出。打造百年基业,保持企业长青,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企业在人才培养中,要具有“惜才之心、辨才之智、纳才之策、树才之举、怀才之德、用才之艺”,要树立“就地取才、积极引才”的聚才观、提倡“育德育才、德才兼备”的用才观、形成“待遇激励、情感凝聚”的留才观。

人才培养如同盖房建楼,高楼大厦的耸立离不开坚实的地基,离不开稳固的结构。企业要坚持“人才兴企”战略,培养具有敬业精神的忠诚员工队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英才队伍,培养具有奉献精神的经营管理队伍,培养具有协作精神的精英人才队伍,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确保鲁班传人的事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薪火-鲁班传人”人才培养工程

四、精品篇: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 适用人群:人格品质高尚,个性和谐发展,文化素质优秀,专业知识精通,具备发展潜力的多领域复合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带头人。

三、大厦篇: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工程 适用人群: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

二、高楼篇:青年英才培养工程 适用人群:大专学历且职位属于中层干部以下的优秀青年骨干。

一、地基篇:基层员工培养工程 适用人群:所有普通员工。

浙江广丰建设集团人事部宣

第二篇: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

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

(中组发【2011】24号)

为贯彻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培养造就大批优秀青年英才,根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中组发[2010]10号)安排和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着眼于人才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提升我国未来人才竞争力,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重点学科领域,重点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按照严入口、小规模、重特色、高水平的原则,选拔一批拔尖大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培养造就未来国家所需的高素质、专业化管理人才,从应届高中、大学毕业生中筛选若干优秀人才送到国外一流大学深造,进行定向跟踪培养。该计划分为三个子计划,一是“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二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三是“未来管理英才培养计划”。

二、实施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在制定标准、选拔程序、确定人选等环节始终体现公平公正,做到标准科学合理,程序公开透明,人选优中选优,反对和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为青年拔尖人才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竞争择优原则。健全青年拔尖人才选拔的能力和业绩评价机制,健全人才遴选和淘汰机制,完善社会化、竞争性人才选拔机制,充分依靠同行专家和社会力量,及时发现和推荐优秀青年拔尖人才,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该工程实施创新性较强的特点,采取先试点、后展开的方式推进。针对各子计划的不同要求,分别选取不同单位开展试点,培养对象选拔由少到多,先行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扩大。

4、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各项子计划作为完整项目独立实施的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完善各子计划实施的评估监测办法,定期对整体计划进行评估、监测,加强社会监督,确保工程实施质量。

三、内容和措施

(一)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每年遴选200名左右35岁以下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的青年拔尖人才,给予自然科学领域每人120一24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每人30一60万元扶持经费,支持他们开展自由选题研究、举办国际国内展演活动或参加国际合作交流和培训。

到2020年共培养扶持2000名左右拔尖人才。此项目由中组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探索多种模式培养拔尖人才,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为每位学生提供40万元,作为聘请导师、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国际交流培训的经费。首批拟在全国10余所高校和若干科研院所选拔1200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进入该计划,到2020年共培养12000名左右。此项目由教育部牵头,会同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门组织实施。

(三)未来管理英才培养计划

每年从应届高中、大学毕业生中筛选200名优秀人才,到2020年,计划选拔200名左右,列入未来管理英才库,为每位入选者提供65万元经费支持,设计培养方案,建立培养档案,进行跟踪培养,使他们既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又了解我国国情,既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又经历过艰苦复杂环境的磨练,为我国公务员队伍储备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此项目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阶段。2011年到2013年。

任务:各子计划根据各自实施办法制定试点方案开展试点,探索计划推进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根据试点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到2020年。

任务:各子计划按照实施方案确立的总体目标逐年落实青年英才培养任务。2015年,对各子计划进行中期评估;2020年,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总体评估。

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领导下,成立由中组部牵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参与的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部际协调小组,负责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实施计划。自2011年开始,每年由子计划牵头单位总结实施情况,各单位共同参加进行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中央人才壬作协调小组。

(二)经费保障

该计划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建立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

(三)政策保障

由各子计划牵头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计划实施所需政策,细化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和经费管理等有关规定,保障计划顺利实施。

附件1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附件2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办法 附件3 未来管理英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附件1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人才,是一个国家赢得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为加强人才的战略性开发,提升我国未来人才竞争力,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每年重点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根据《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目标任务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党和国家各项事兴旺发达的希望。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拔尖人才,促使各类青年英才脱颖而出,对于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就是要对那些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专业水平、年龄在35岁以下并有很好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重点扶持、跟踪培养,促使一大批青年拔尖人才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成为本专业领域品德优秀、专业能力出类拔萃、综合素质全面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形成我国各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计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分期分批组织选拔。每年遴选200名左右35岁以下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的青年拔尖人才,给予重点培养支持。到2015年共培养1000名,同时开展计划的中期评估。到2020年,通过10年努力,共培养支持2000名左右的青年拔尖人才。

二、选拔原则

1、兼顾不同学科领域。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着眼于培养未来各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为使各学科领域均衡发展,凡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领域的青年人才,都可以参加该计划。

2、坚持专业潜力优先。专业潜力关系到青年人才能否取得真正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重点考察申请者的专业发展潜力。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并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较强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是计划重点支持的对象。

3、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实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设立专门经费,对青年拔尖人才成长实行长期稳定支持;支持青年拔尖人才独立承担或主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或建设项目,营造鼓励青年拔尖人才自由探索、潜心研究、勇于创新的研究环境。

4、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入选计划的青年拔尖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好的发展势头和较大的成长空间,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并建立严格的考核淘汰制,确保选拔出来的青年拔尖人才的质量和水平。

三、条件要求

入选支持计划应为具有中国国籍、全职在国内工作的青年拔尖人才,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学风正派。

2、具有博士学位或突出专业水准,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

3、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重点领域崭露头角,获得国际国内较高专业成就及荣誉称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4、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有很好的学术、艺术发展潜力;有志于在一线潜心研究,建功立业。

四、选拔认定

青年拔尖人才的选拔认定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为尽可能地多地把优秀青年人才推荐上来,选拔工作采取“多方推荐、组织评审”的方式和步骤:

1、推荐和申报。人选产生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负责推荐本地区优秀青年人才参加评选。中央国家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本部门或本行业优秀青年人才的推荐工作。二是由国际国内具有较高声望和公信力的知名专家学者直接推荐优秀青年人才。青年人才可根据自身条件,按照有关规定填写申报材料,向有若部门、专家提出申请。

2、资格审查。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工作小组对推荐人选的条件、资格进行审查。

3、专家评审。由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工作小组聘请各领域内知名专家对青年人才的申报材料进行第一轮坪审,提出初步人选。邀请国际国内一流专家,采取面试等方式进行第二轮评审,确定入选名单。

4、讨论认定。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综合考虑专业均衡分布等要求,由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工作小组讨论确定最终入选名单。

5、人选公示和公布。入选拔尖人才计划的人才名单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后,正式向社会公布。

五、支持方式

由中央财政对入选的青年拔尖人才提供一定时期内的稳定经费支持,用于青年拔尖人才开展自由选题研究、举办国际国内展演活动或参加国际合作交流和培训。

1、支持周期。3年为一周期。经专家考核和评估,对成果突出、培养前途大的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可以连续支持2个周期。

2、资金使用。赋予青年拔尖人才自主支配权,可用于承担前瞻性、预研性自主选题工作,购置急需中小设备等。

3、跟踪培养。制定出台《关于支持青年拔尖人才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科技专项的意见》,利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平台培养青年拔尖人才。

六、考核评价

1、考核主体。牵头部门会同参与部门负责拔尖人才的考核认定、中期评价、终期考核。推荐单位主要负责过程管理。

2、考核方式。为给获得支持的青年拔尖人才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考核方式采取报告、中期评价、终期考核的方式进行。第二年进行中期评价,第三年进行终期考核,并根据终期考核的结果决定是否进行第二个周期的支持。

报告由被支持者撰写并报推荐单位和主管部门备案,中期评价和终期考核由主管部门组织进行。

3、考核重点。中期评价不设定硬性指标,以主观评价为主,可邀请有关专家对青年拔尖人才的研究作重点考察:正在从事的课题方向是否具有原创性,是否真正瞄准国际前沿和高端;从研究进展看是否具备处于国际前列的发展潜力;工作是否按进度进行,是否能够保证足够的研究时间,等等。

终期考核要强调实际成果的产出,根据拔尖人才的领域采取分类评价的方式。重点从科研诚信、创新成果、持续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考核,重点考核内容包括:成果的国内外同行评价情况,观点的原创性及学术价值,学术论文水平,成果应用的前景,研究团队建设运行情况等。

七、组织实施

1、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委员会,下设各专业指导组,具体组织实施青年拔尖人才的评选管理工作,针对不同重点领域制定相应的评选管理办法。

2、对入选的青年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再作为计划人选,并从下一年起停止经费扶持。3、2011年年底前起草完成工程实施细则及相关配套办法并正式启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申报、遴选、审核、评选认定工作于2011年年底前完成。附件2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办法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着眼于创新人才的基础性培养和超前开发,根据《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特制定“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大学生优选计划”)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构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专门通道,促进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二)基本原则

1、少而精、高层次、国际化。国家集中力量支持十多所基础学科强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每年动态选拔特别优秀的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营造一流学术氛围,通过国内国外交叉培养,使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2、人才培养主体为主、政府支持。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以学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充分调动人才培养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探索多种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国家对人才培养实行特殊政策,中央财政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3、定期评估、提高质量。参与计划实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长期探索、互相交流,不断提升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水平。国家持续支持,定期组织和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计划实施进行科学评估。

二、主要内容(一)目标任务

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拔尖人才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参与计划实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体制机制和教育教学两方面开展有深度、有力度的改革,采取以下九项措施:

1、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区”(以下简称

“试验区”)。在参与计划实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内建立“试验区”,作为计划实施的载体。“试验区”可在高校已试办的以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的试点学院基础上加以完善,也可设在学校和科研院所优势突出、教学质量好的二级学院和单位,还可根据学校和科研院所承担国家重点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组建跨学科的试点学院。“试验区”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享有充分自主权,在考试招生、专业设置、教师聘任、经费使用、考核评价等方面实行特殊政策。

2、实行教授、专家治理。“试验区”成立教授委员会或其他相应的学术组织,负责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方案,对“试验区”的预算、发展规划等提出咨询意见,对教师的学术水平进行评价,对教师评聘、教学科研工作等进行学术把关。

3、配备一流教师。“试验区”实行严格的教师选拔和聘任制,改革教师评价制度,以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决定教师年薪。聘请相关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科学家对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进行指导,邀请知名学者、优秀教师和社会杰出人士担任学生导师,聘请海外知名学者主持或参与教学,安排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授课教师。

4、选拔优秀学生。“试验区”实行自主招生,建立多元录取机制。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计划进行培养。

5、创新培养模式。将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质;实行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化培养,积极开展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改革;强化基础、分流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专业学习;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鼓励自主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训练。

6、营造学术氛围。通过世界级科学家访问、高水平学术报告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放的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潜能。

7、改革教学管理。实行班级管理与导师制相结合;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和缓修制度;改革学业评价制度,经评价不适合继续参与计划的学生,可转出计划继续学习。

8、加强条件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向参与计划的学生开放,并为学生实验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和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9、开展国际合作。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将学生送到国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学习和交流,师从世界一流科学家,进入学科前沿,从事高水平研究。

(二)实施范围

学科范围:在基础学科领域选择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五个学科开展试点。

学校和科研院所遴选:由“大学生优选计划”指导组选择十多所相关基础学科力量强的高水平大学和若干科研院所。入选“大学生优选计划”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应该具备如下基本条件:基础学科强,在数、理、化、生、计等基础学科领域一般应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点和理科基地;生源质量高;与国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有良好合作基础;有勇于改革探索的积极性,能把握国内外人才培养改革方向。

培养规模:每年招收1000名本科生、200名研究生进入计划。(三)资金需求和用途

中央财政设立“大学生优选计划”专项资金。经费主要用于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教师,资助学生国际交流、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开展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奖学金等。

三、实施步骤 2010年:启动计划。

2011年:启动科研院所“大学生优选计划”;创新招生机制,在参与“大学生优选计划”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试验区”。

2012年:“试验区”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实质进展。2014年:参与“大学生.优选计划“的第一批学生完成本科阶段学习,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部分学生进入国外一流大学或科研院所学习。

2020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基本形成,涌现一批基础学科青年英才。

四、工作措施(一)组织机构

1、教育部、中组部、科技部、中科院、财政部组成“大学生优选计划”指导组,负责计划实施的宏观指导,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

2、教育部和中科院组建“大学生优选计划”协调组,负责协调本部门有关司局,共同支持计划实施工作。

3、由国内外著名专家组成“大学生优选计划”专家组,负责论证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方案,为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方案的实施提供咨询、建议、评估。

4、参与计划高校校长和科研院所负责人组成“大学生优选计划”工作组,负责推进计划的实施,组织开展交流,提供信息服务。

(二)考核监管办法

1、准入监管。符合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向教育部和中科院提出申请,报送计划实施方案。专家组对申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计划实施方案进行评价,形成论证意见。“大学生优选计划’’指导组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审批入选高校和科研院所。

2、过程监管。参与计划实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定期交流;国家建立拔尖学生数据库,对参与计划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跟踪其成长和发展过程。

3、退出监管。国家四年组织一次总结评价,不符合要求的高校、科研院所或其某一专业点退出“大学生优选计划”。

(三)配套文件

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若干意见》。附件3

未来管理英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按照《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为做好“未来管理英才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通过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突破现有的选拔体制,遴选一批具有领导特质和政治潜能的优秀学生进行定向跟踪培养,为我国未来发展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总体目标是,每年从应届高中、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出200名优秀学生,到2020年共选拔2000名左右优秀学生,为其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建立培养档案,进行长期持续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坚定政治信念、现代管理素质和为国献身精神的优秀管理人才,择优充实到党政机关、大型企业等单位的重点管理岗位中去。

二、选拔条件

未来管理英才培养计划人选一般从具有中国国籍、品学兼优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或国家“211”大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筛选,应符合以下条件:

1、品德优秀,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有为国献身精神;

2、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突出,获得过较高层次的奖励或荣誉;

3、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经历,表现出较强领导潜质和组织协调能力;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沟通能力。

三、选拔程序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有关单位负责组建遴选考评委员会,邀请不同层次领导干部、国内知名校长和专家学者参加。由遴选考评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具体的遴选标准和程序。基本程序为:

1、学校推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制定推荐方案,组织全国知名高中和国家“211"大学的校长、知名专家在应届毕业生中择优推荐人选。

2、资格初审。根据推荐材料进行资格初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根据初审名单研究确定参加初试人选。

3、专家遴选。遴选考评委员会负责命题并组织考试。初试合格者参加面试,遴选考评委员会负责对参加面试人员进行集中评议,提出候选人名单。

4、审定名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部门研究审定入选计划人员名单,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四、培养方式

按照我国未来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根据人选的不同情况,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建立培养档案,进行长期跟踪培养。培养主要采取国际化培训与国内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领导素质和公共管理能力。

五、有关工作机制

1、定向培养。组织专家学者根据入选人员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结合国家现有的重要合作培养项目,选择国际知名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针对计划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有针对地进行定向培养。

2、奖学金支持。国家以奖学金形式对计划入选人员的培养给予经费支持。选拔优秀高中、大学毕业生赴国外知名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学位,在定向培养期间享受总额65万元的经费支持。

3、日常管理。建立计划入选人员的培养档案,定期了解其学习发展情况。计划入选人员每年提交一次个人总结,总结培养期间的成效。

4、考核评估。在学习、实践、服务、工作等各个培养环节结束前,计划入选人员提交培养报告,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个人发展意向建议。遴选考评委员会对培养报告予以审核,并通过赴培养单位了解情况、面谈等方式对入选人员的培养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出具是否继续培养的意见建议。

5、退出机制。考核合格者,由国家予以继续培养。考核不合格者,终止培养程序。退出者的就业按照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相关政策执行。淘汰名额可追加到下一的选拔名额中。

六、实施步骤

(一)试点阶段。2011年到2012年。

任务:研究制定计划相关配套办法。连续2年选拔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培养,选拔范围主要集中在全国知名大学。根据试点工作情况,完善遴选、培养和管理等制度办法。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到:2020年。

任务:从2013年开始,每年从应届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中选拔200名左右进行培养。

七、工作保障

1、组织保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组成计划实施工作小组,负责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建立由领导干部、国内知名校长和专家学者组成的遴选考评委员会,负责开展计划入选人员的遴选和考核评估工作。

2、经费保障。为确保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每位计划入选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经费。培养经费统一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支持。

3、质量保障。加强对计划实施全过程的管理,以项目评估的方式确保计划实施质量。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单位对计划整体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20年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总体评估。

第三篇:青年培养计划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尤其是随着我校青年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的现状,对青年教师,重点是对本学期刚刚走上教育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的培养,己经成为我校近期工作的重心。如何使他们早日进入角色,尽快在教育教学方面步入轨道,成长为我校教育教学骨干的后备力量,从而增强学校教师队伍的“造血机能”是对青年教师培养的目标。

一. 强青年教师的思想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素 质

以《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规文件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德育纲领性文件为切入点,培养青年教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 通过以老带新结队子,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青年教师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要以自修校本培训教研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校本培训中,我校将以“以老带新”,“经优带新”,“以学促新”,“以优促新”等方式,牵动整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新老教师结对子的具体安排如下:

沈漪雯--孙一红 朱琳梅--蒋骏珺 蒯翃--俞雷 顾雪英--王琪

将通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训,即指导备课-听- 课-评课-总结等环节,推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三. 提高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要将提高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培训立

足点,结合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强化青年教师对素质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改革听认识;鼓励青年教师训练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学校将创造条件,给青年教师铺设实践和进修学习的平台。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使自己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不断攀升。

四. 在青年教师队伍中广泛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 良好的师德是从教的根本,因此要结合各项师德教育活动

在青年教师队伍中进行广泛的师德教育,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一书,学习媒体报导的和本校内的师德高尚教师的典型事例,从而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争取早日达到师德评估的标准。五.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中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有些自身

质具备的年青教师已经担起了班主任的重任,但如何更好地做好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当好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不还需要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带领他们学习各项班主任工作法规,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班,定期学习,记好读书笔记和心得,请校内的市区优秀班主任做具体工作实践中的指导教师,以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苏州市城东中小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2002.9-2003.8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知识经济的浪潮风起云涌,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变革,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致力于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学校办学层次而努力奋斗。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思想现代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优化过程管理,着力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

二、培养内容

1、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品德高尚,公正廉洁,作风民主,团结协作。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科学精神和改革创新意识,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和做出重要贡献。

3、教育教学思想先进,教育教学艺术精湛,教学风格鲜明,富有特色,教育教学实绩突出,每年在区县级以上范围内开设公开课、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

4、依法治教,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各项教育法规,扬高尚师德,爱生敬业。

5、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突出,发表论文和专著。

三、培养措施

1、分析学校现有状况,确立培养目标和人数,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2、以活动促发展

发挥师徒挂钩和传帮带的作用,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竞赛活动,如“五四”杯赛课,调动每一位青年教师的能动性与积极性,认真参赛,精心设计教案,设计课件,争上精品课。在活动中不断的得到磨练得到发展。

3、以科研促发展

要求青年教师围绕子课题进行教改实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深入研究,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甚至是系统性的反思,对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对已有教育实践进行反省,对教育实践经验做出总结、概括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自己成为研究者,而不仅是按他人意图而行的操作者,撰写教育论文,积极参加各级论文的评比,提高青年教师教科研理论研究水平,早出多出研究成果。

4、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学历提升:

(1)青年教师填写学历提升计划表,并督促教师按计划分步实施。(2)在应考前期,给与适当的时间进行复习。

(3)为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学校在经济上给与适当的奖励。

5、利用我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鼓励青年教师学习电脑,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培训,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掌握课件制作技术,提高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更好的服务教学。

知识爆炸的时代,教育全球化的思考,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的契机,我校将立足教育,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教育事业的接班人,创办一流的学校,取得良好的成绩而奋斗!

城东中小学青年教师培训计划 2003.9-2004.8 根据市、区教委关于继续抓紧、抓实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通知精神,城东中小学决定从2003年9月起利用两年时间对教师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全面推进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青年教师培训是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我们校本培训班首要任务。

一、培训的指导思想

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使他们一年起步,二年上档次,三年内出成效,四年当骨干,早日成为教育战线的主力军。

二、培训目标

使合格的师范中专、大专毕业生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三、培训内容及方式

1.新教师培训,我们侧重教案的编写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处理能力,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能力的培训,采取看、评、学、做方式进行。

2.青年教师培训,重点是教材的处理能力,教学情境的设置能力,课堂教学调控能力。采取集中培训,观摩教学、与骨干教师结对子方式进行。王玲妹--孙一红 朱琳梅--蒋骏珺 蔡建中--姚志青 俞宏霞--鲍 静

四、建立新教师考核制度

每名新教师每学期交一份合格教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课外活动方案、班主任组织一次校级主题班会、写一份全面工作总结。

总结的操作方法:

1.学校在教师进行学习、反思、研讨的基础上,组织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促使更多教师学有所得。

2.学校建立全体教师培训档案,如实记载每位教师的培训过程和效果。

3.写出学习某些专题的总结报告,对每位教师经过自我培训写出的论文、随感、案例分析等进行分析、整理、修改、补充形成本校教师自我培训的教材。

青年教师培训总结(2003.9-2004.8)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知识经济的浪潮风起云涌,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变革,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致力于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学校办学层次而努力奋斗。

建立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支柱。

学校大力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升旗仪式等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倡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团结帮助的绍体主义精神,表扬先进,批评落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学校教师无私奉献蔚然成风,许多教师平时任劳任怨,敢挑重担,不讲回报。先后有3位教师被授予区 “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并获嘉奖。

学校强化教育内部管理,健全教师聘任制、学期质量全面考核等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教学工作“六认真”,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辅导、考核、教研等常规,同时,通过组织听课、学生评教和每学期检查等形式,保证教学的常规落实,并积极引导教师跨学科互相听课,扬长避短、集思广益,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学校积极推荐有关教师参加省、市、区教研活动,学习别人长处,借鉴他人之石,及时吸收教学信念,并积极组织开展市、片为单位的教研活动。学校重视教师培训,在学校开展“二个一”(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一次公开课,写一篇教学心得)、一帮一“新老教师结对子、”三笔一话“等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并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从而来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师的数学水平。还保持足够的经费,创造条件,鼓励在职教师学历进修、岗位培训,学校观有中高级教师比例超过半数,二十多位教师参加学历进修。许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有四位教师成为市、区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成为教坛中坚和教坛新秀。

城东中小学青年教师培训总结 2001.9-2002.8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惟有拥有了一流的教师,才能办成一流的学校,才能实现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健全人格的学生。可见,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我们城东中心小学紧跟时代的步伐,勇于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来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我校在这一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回顾过去,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教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素质和水平,从战略发展高度来看,一所学校如果不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抓不懈,那么素质教育就显得先天不足,苍白无力,最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通过反复的思考和学习讨论,深刻认识到必须改变”一次受教育,终身受益“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优化教法学法。学校确立了提高在岗教师综合素质的战略思路:即对教师的道德思想素质、文化知识素质、教学业务水平、教育科研素质、个性发展素质等有计划分阶段的提高,确立新的评价体系和达成目标,充分体现”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校的发展而做“的办学理念。这样,我们在认识上走出了过去重教学业务,轻思想情操;重专业水平,忽视综合素质;重教学成绩,轻教育科研能力的羁绊。

二、确立培训目标,框定培训内容。

转变观念,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增强服务,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精干稳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总目标。通过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去创建学校”四高“、”三兴“,”三出“新局面。”四高“即师德修养高境界,文化素质高水平,教师教学高技艺,身心素养高品质。”三兴“即:培训兴师,培训兴教,培训兴校。”三出“即:出素质教育高质量,出教育教学新经验,出教育教学名教师。对教师提出了”学历升级,内强个体素质,外塑整体形象“的基本要求。

结合培训目标,我们框定了两大基本培训内容:一是师德的培训,二是师能的培训。师德与师能二者不可偏颇,任何教师缺乏其一都不能称其为合格的老师。政教处根据培训目标,先后印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共10期近3万字的学习资料,每期人手一份,写出阅读心得,学校安排时间集中进行讨论交流。教务处印发了关于国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计划类学习资料近2万字。科研处印发有关教育科研类、现代教育技术类、教育教学理论类近3万字的资料,供老师们自学、讨论。

为了确保校本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进行每学年我们都要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下面是我校2001年的校本培训计划:

1、培训时间:每月间周三组织师能培训。每周一例会为师德培训时间。

2、培训对象:学校行政领导和在岗教师全员参加。

3、培训内容:师能培训主要以”实施'洗脑工程',转变教学观念“为内容。师德培训主要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为内容。

4、每期活动的主持人、活动人具体明确,责任到人。

5、定期检查培训教师的学习笔记,全年内参培教师要做出3万字的学习笔记,完成专业教学论文2篇参评或发表,做思想小结2篇。

6、教师参培情况,参培成绩与学校评优评先挂钩,作为教师教学量化评估的条件之一。

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

1、培训时间:每月间周三组织师能培训。每周一例会为师德培训时间。

2、培训对象:学校行政领导和在岗教师全员参加。

3、培训内容:师能培训主要以”实施'洗脑工程',转变教学观念“为内容。师德培训主要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为内容。

4、每期活动的主持人、活动人具体明确,责任到人。

5、定期检查培训教师的学习笔记,全年内参培教师要做出3万字的学习笔记,完成专业教学论文2篇参评或发表,做思想小结2篇。

6、教师参培情况,参培成绩与学校评优评先挂钩,作为教师教学量化评估的条件之一。

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我校的校本培训不仅有具体的计划措施目标,而且培训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式方面:从活动方式看,有教师的自学式、小组讨论式、组织观摩式、举办讲座式、课题研究式、答辩讨论式、个别指导式、资料共享式等等;从讲座人员看,有学校的行政领导、教学骨干、普通教师,有外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和特级教师。形式是精彩纷呈、生动活泼。内容方面:有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深化,有教育学、心理学的温故知新,有课堂艺术的探讨,有讲坛生涯的理性经验,有班级管理的艺术风采,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信息传递,有职业道德和情感的深刻体验。讲座和报告,理论联系实际,教法串联学法,情理并茂,令人深思,深受教师的喜爱和好评。

具体的做法有:开展自我读书活动,坚持记录学习收获,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期必须自觉学习一本书、写一篇学习体会;举办师德论坛,政教处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确立论坛主题:如:”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对个别教师办辅导班的认,“当今社会,教师要不要无私奉献”等,坚持例会前的演讲,每周一每教研组出一位代表,针对近期学校内的热点、难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

4、积极参加校外举行的各项竞赛活动,努力使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我校参加区、市以上竞赛的原则是有赛必参,参加就一定要拿回好成绩。凡外出参加竞赛活动的教师务必认真准备,深入思考,学校还组成攻关专班,发挥骨干教师群体力量,全力以赴做好参赛的准备工作。我校孙一红、董超、王琪、蒋骏珺、朱益、黄利华、迮万玲等都在市级以上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注重参赛前的准备不仅锻炼了参赛教师,也开发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潜能,同时也增强了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的热情和工作凝聚力。

通过以上各项工作地开展,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逐步成长壮大起来,当然,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抓不懈。我们将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继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开创我校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苏州市城东中小学青年教师培养总结 2002.9-2003.8 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一支修养全面、业务过硬、敢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立校之本,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品位。因此,我校特别注重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观念超前、科研先导、现代教育技术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1.加强师德培训

学校始终把师德培训放在首位,开展讲师德、展师风、树立教师新形象活动,开通师德热线,设立校长信箱,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召开了“讲师德、树新风”演讲会,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职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师德水平,学校涌现出一批敬业爱岗、真情奉献的先进人物。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提高计划》,提出了“一年胜任工作,二年提高能力,三年形成专长,五年成为骨干”的具体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通过“压担子,结对子,引路子,搭台子”等一系列环节,让青年教师在中老年教师的辅助引导下,从“扶着走,跟着走,指着走,自己走”到“站稳讲台,积累经验,形成特色”。学校通过开拜师会,拜师结对的活动,有效的优化组合了学校内部师资。从教材分析到课堂教学方法上都能实现了以老带新,新老配合,相互促进的作用。3.加强校际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我们积极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创造机遇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考察。几年来,我们曾先后集体组织教师到无锡、昆山、常熟等市学习考察,曾先后派出一线教师到北京、上海等地各学校学习考察,也有的教师利用假期自由组合到全国各地学习考察。回校后,他们以座谈会的形式或以书面的形式交流考察感受、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并将学到的新鲜经验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我校与辅导区学校互派教师听课、授课,取长补短,增强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我们还与区实验学校、市三中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研究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心理、生理发展历程,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高中教育教学。4.鼓励深造,提升学历

创造条件,鼓励深造。为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历水平,学校制定了鼓励在职进修深造的各项政策,从时间上提供方便,在经济上大力扶助。支持报考本科生。现在本科毕业5人。

5.重视现代技能培训

我校50岁以下均拿到计算机信息考试合格证。有1名大学本科学历的计算机教师,还有多位计算机自学成材者,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电化教学。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2人。我们鼓励教师购买个人办公电脑,使教师的个人电脑普及率达到了70%,并有多名教师购买了打印机。学校投资建了宽带网、局域网和校园网,并建立了校园广播系统,既促进了教师学习电脑的积极性和电脑操作水平的提高,又丰富了教师的现代信息含量。6.加强英语培训

为了使大多数教师能进行双语教学,我校利用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对教师进行英语培训,培训分为一级、二级两个层次,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7.鼓励教师创新,涌现出大批骨干教师

几年来,为了支持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我校每年都举行教学大赛并积极参与区、市级比赛,我校先后有2名教师获国家级、省级优质课奖励,4名教师被评为区、市学科带头人,7名教师被确定为区骨干,16名教师被确定区、市优秀教师。

第四篇: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管理办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二五”科技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为加强我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吸引具有国际视野和高水平的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创新人才,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引领能力,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青年英才计划”包括引进海外杰出青年人才(以下简称A类),引进国内优秀青年人才(以下简称B类),引进“青年千人计划”人才(以下简称C类),研究所自筹经费引进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以下简称D类)。

第三条 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分类管理”的原则,实行“以岗定薪、绩效激励”的分配机制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

第四条 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定“青年英才计划”相关政策和人选的确定等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事局,负责日常工作。

第二章 岗位设置与入选基本条件 第五条 研究所制定“青年英才计划”岗位设置方案,报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青年英才计划”岗位设置必须与研究所科技目标、学科发展相结合,优先保证院科技创新工程的创新团队建设、重点学科领域和新兴交叉学科及重大科研条件平台等对人才的需求。

第六条 岗位职责:

1.正确把握学科动态和发展方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前沿,提出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计划。

2.带领创新团队开展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工作,取得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科研进展和成果;或作为团队骨干成员发表高水平文章(本人为第一作者,中国农科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或取得相应水平的其他成果。

3.积极培养青年后备人才,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研究。

第七条 基本条件。候选人须符合以下各项条件: 1.热爱农业科研事业,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2.熟悉本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动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独立主持或作为主要骨干参与过课题(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并做出显著成绩。有能力带领团队在本领域开展研究并做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

3.全职在岗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身体健康。4.至少两封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推荐信,其中A类候选人必须有一封国外相关领域专家推荐信。

5.A类候选人获得博士学位后有连续3年及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在本学科领域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领域重要核心刊物发表过有影响的论文,或拥有重大发明专利、掌握关键技术等。回国后到我院地处西部地区或偏远地区研究所工作的,海外工作年限可以放宽到2年。

6.B类候选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并在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担任教授(或研究员)职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下简称“国家杰青”)年龄可放宽到45岁左右。我院地处西部地区或偏远地区研究所的引进人才,条件可适当放宽。

7.D类候选人应是研究所重点发展领域的急需人才,条件参照A类或B类候选人的基本条件把握。

第三章 自主引进与择优支持

第八条 发挥院所两级积极性,采取研究所先行引进,院再择优支持的方式,严格选聘各类“青年英才计划”人才。

1.研究所根据经院里审定的“青年英才计划”岗位设置方案自行组织招聘。原则上,对符合“青年千人计划”申报条件的候选人,研究所应优先推荐其申报“青年千人计划”。

2.候选人通过招聘评审后,到位工作前将备案材料提交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备案。备案材料包括:《中国农业科 学院“青年英才计划”A(B)类候选人备案表》和专家推荐信等相关附件材料。

3.通过备案审核后,研究所应与候选人签订《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A(B)类管理协议》(以下简称《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工作目标、科研经费、研究助手、工作和生活条件等。

4.已备案的候选人应在到岗工作1年后参加院统一组织的择优支持评审,并填报《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A(B)类择优支持申请表》。候选人有2次申请机会,首次申请未通过者,可于1年后再次申请。

评审委员会由至少11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其中院外专家不少于1/2),候选人到场进行现场答辩,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得票超过三分之二)确定择优支持人选。

5.A、B类候选人通过择优支持评审并公示无异议后,报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院里向审定通过者颁发“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证书并提供相应支持。

6.研究所引进的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到位工作后可直接入选C类。研究所需将入选者的《管理协议》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审核批准后颁发证书并提供相应支持。

7.D类候选人参照A、B类的相关程序招聘。研究所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D类候选人备案表》,经审核后签订《管理协议》;经公示无异议后报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院对“青年英才计划”入选 者颁发证书。

第四章 支持经费与享受待遇

第九条 支持经费包括研究所先期提供的科研启动经费和院择优支持的科研启动费、仪器设备费、岗位补助和安家费补助等。

第十条 研究所须为A、B、C类候选人提供不少于100万元科研启动费。国家和院专项经费到位后,用人单位不得从中抵扣上述费用。

第十一条 院专项为A、B类入选者提供200万元科研启动费和100万元仪器设备费,为引进的“国家杰青”提供300万元科研启动费和300万元仪器设备费;对研究所获批的“青年千人计划”人才,除了国家提供的支持条件外,院专项再提供100万元科研启动费和200万元仪器设备费。科研启动费和仪器设备费可根据科研工作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第十二条 院里按照100平米住房标准为A、B、C类入选者提供安家费补助(根据用人单位所在城市上一商品房销售均价折算,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或优先安排购买院所自建的政策保障性住房。

第十三条 A、B、C类“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在计划执行4年期间,除享受研究所该岗位正式职工的工资、福利和医疗等待遇外,可再享受10万元/年的岗位补助(引进的“国家杰青”20万元/年)。岗位补助按比例支付,院专项支付60%,其余由研究所和相关课题支付。

第十四条 对于D类入选者,科研启动费、仪器设备费、安家费补助、岗位补助等均由研究所自筹经费解决。

第五章 经费筹集与管理

第十五条 院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用于保障人才引进中需院支持的经费。

第十六条 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由财政专项资金和自有资金组成。

第十七条 财政专项资金保障科研启动费和仪器设备费。优先纳入研究所中央级科研院所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等条件建设专项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科研专项预算。

第十八条 自有资金保障岗位补助和安家费。自有资金由院部、院属各单位出资和社会捐资等筹集。

第十九条 岗位补助按月随工资发放。

第二十条 安家费用于帮助引进人才解决住房问题。第二十一条 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严格按照资金用途使用,不得截留、挪用。

第二十二条 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应符合国家财务管理有关规章制度,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六章 考核评估 第二十三条 “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在计划执行期间须全职在岗工作,不得在其他单位兼职。入选者执行期限一般为4年(从通过院里评审之日算起)。

第二十四条 研究所须对“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科研进展、学术道德、承担科研任务与项目情况及当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等。

第二十五条 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的终期评估。入选者首个聘期结束后参加终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综合表现、科研工作进展、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承担任务与项目、实验室建设情况和发展潜力等。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基本合格、不合格。

第二十六条 研究所负责组织对入选者终期评估的初评工作,初评后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终期考核评估表》。院统一组织由院、所领导和同行专家组成的考核评估专家组进行综合评估,提出是否合格的意见建议,并提名不超过20%的优秀人选。终期评估结果经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公布。

第二十七条 对终期评估良好及以上等次的入选者,纳入研究所在职职工正常管理,对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的入选者,研究所提交情况说明报告及处理意见,院里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其“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资格。

第七章 日常管理

第二十八条 对“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的管理,坚持院、所两级负责、以所为主的管理体制。“青年英才计划”的人事和档案关系放在用人单位。院负责对其宏观调控和考核指导,研究所负责日常管理,院有关部门与研究所共同做好各项待遇的落实工作。

第二十九条 研究所根据条件聘任七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提供相应工作条件,并在人员配置、研究生招生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积极支持引进人才竞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第三十条 对“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院、所要做好其户口调入和家属随迁,协助做好子女入托或上学、配偶就业等工作。

第三十一条 对出现学术不端行为或其他严重违反管理规定的入选者,一经查实,院将取消其“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资格及相关待遇,在全院进行通报,并视情况收回相应专项经费。

第三十二条 因研究所管理不善,导致入选者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的,院将追究研究所的管理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引进“千人计划”人才仍按原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人事局负责解释。附件:

1.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

类候选人备案表 2.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

类管理协议(样本)3.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

类择优支持申请表 4.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终期考核评估表

第五篇: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定稿)

政策名称

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

一、政策依据

《上海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管理办法》(沪科〔2015〕461号)

二、支持方式/支持标准

向依托单位账户拨付项目经费,用于受资助对象完成合同规定的科研任务,专款专用,经费管理依照《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执行。

三、申请条件

(一)申请者所在单位和依托单位应在沪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依托单位承诺给予申请者必要的人员配备和条件保障。

(三)已入选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任一类型计划的人员,不得再次申报该类型计划。在受资助项目结题验收前,不得申报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计划的其它类型计划。

(四)截至申报次年1月1日,申请者不满32周岁。

(五)申请者具有硕士(含)以上学位。

(六)申请者未曾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四、申请流程/申请途径

(一)申请者向依托单位提出申请;

(二)依托单位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对申请者进行审核并择优遴选;

(三)通过依托单位遴选的申请者在“上海科技”网站在线填报申请书并打印提交依托单位;(四)

依托单位对申报书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在当年申报通知规定时限内报送至通知指定的受理窗口。

五、提交材料

申请书

下载青年英才培养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年英才培养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京师范大学英才培养计划实施细则试行

    南京师范大学英才培养计划实施细则(试行) 为规范和加强南京师范大学英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英才计划”)项目的管理,指导各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依据宁师大[2011]16号文件《关于下......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我校的师资结构目前基本呈现如下态势:40岁以上的教师有5人,小于35岁的教师有 8 人,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因此,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先进科学理论和创......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我校的师资结构目前基本呈现如下态势:40岁以上的教师有人,小于35岁的教师有人,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因此,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先进科学理论和创新能......

    青年英才奖学金申请理由

    申请理由 尊敬的院系领导老师: 我叫XX,来自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XX班。如今我已走到了大学的尾巴上,从刚进入大学时的茫然与不懂事,到现在逐步确立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奋斗,我......

    青年英才寄语心得

    服务三农 做强县域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学习周慕冰董事长和赵欢行长 对县域青年英才寄语的心得体会 什么是青春?青春,既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话题,又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有时......

    数学英才的培养(大全)

    数学英才的培养 数学英才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分化教学,基本目标是发展学生高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在数......

    英才培养宣传部总结

    为期两周“英才培养”——宣传部总结 我校工程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举办了“英才培养”活动,作为一名干事,我很荣幸地进入宣传部这个集体中学习。同时,我也很珍惜这一次学习的机会......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一、总体目标本计划旨在吸引、稳定和培养数以万计的有志于高等教育事业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高等学校要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