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2006(推荐)

时间:2019-05-14 08:4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2006(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2006(推荐)》。

第一篇: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2006(推荐)

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2006年度

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前言

“十一五”期间,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大力开发节能和能源清洁高效开发、转化和利用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技术,促进能源多元化。攻克一批能源开发、利用和节能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形成一批新兴能源产业生长点,掌握新能源、氢能和燃料电池等战略高技术,建立起能源科技持续创新平台,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清洁高效能源技术的支撑。

按照以上总体考虑,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将在项目和专题两个层次进行部署,设置“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高效节能与分布式供能技术”、“洁净煤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四个专题。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专题重点是研究开发制氢、储氢和输氢、氢能安全及燃料电池技术,为氢能发展奠定技术基础。高效节能与分布式供能技术专题重点是研究开发工业和建筑等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分布式供能系统技术,提高能源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洁净煤技术专题重点是开发煤炭的燃烧、加工与转化、污染控制、发电等洁净煤技术,整体提升我国洁净煤技术水平。可再生能源技术专题重点是研究开发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和地热等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比重。专题将分年度公开发布专题课题申请指南。以下为本领域2006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专题

一、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专题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根据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和已有基础,将安排探索导向类和目标导向类研究课题。本专题主要围绕氢的制备、储存、输运、应用、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安排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制氢技术、储氢技术、输氢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氢安全技术以及技术规范标准等。通过专题的实施,提高我国在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获取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为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高氢能及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降低成本,推进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为我国能源的多元化发展做出贡献。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预算为7500万元。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重点为制氢技术、储氢和输氢技术及燃料电池技术等,课题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重点为新型储氢技术、加氢站系统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及直接醇燃料电池技术等,课题支持强度为500万元以下,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制氢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可再生能源制氢新技术;化石能源制氢(包括副产氢纯化利用)新技术;化学氢化物水解制氢技术;制、储氢一体化技术;其它新型制氢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1000万元。2.储氢和输氢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络合氢化物储氢技术;金属储氢技术;氮化物储氢技术;纳米储氢技术;炭储氢技术及其它储氢新技术。35MPa以上的无油氢气压缩技术;先进低能耗氢气液化及低逃逸率液氢输运技术;氢的移动及管道输运技术;其它输氢关键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1200万元。3.燃料电池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燃料电池新结构与新系统;碱性离子膜燃料电池;微/小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效直接醇燃料电池及其它新型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技术规范与标准及综合评价分析方法研究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1200万元。4.氢安全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制氢、储氢、输氢及应用中的氢的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氢能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及综合评价分析方法研究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分布式小型天然气及液体燃料制氢技术

研究目标:开发出高效集成的小型分布式天然气和液体燃料制氢系统,为燃料电池发电和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提供高效集成的制氢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重整制氢催化剂的制备技术;紧凑型重整反应器优化设计技术;制氢总系统的能量优化利用技术;分布式小型制氢系统集成技术。

主要指标:催化剂转化率≥98%;催化剂寿命≥1000hr;产氢规模:5-50Nm3H2/hr;产品气中CO≤30ppm;系统能量转换效率≥75%。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500万元。2.新型储氢技术(1)新型金属储氢技术

研究目标:开发出安全高效的金属储氢技术,应用于结构要求紧凑、安全性要求高的燃料电池便携式电源和备用电源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新型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设计及制备技术;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耐火耐冲击等安全技术;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与燃料电池集成技术。

主要指标:新型金属储氢材料的重量储氢率接近或达到3wt%;储氢系统体积储氢率接近或达到50kgH2/m3,放氢可控,循环寿命长。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500万元。(2)高压容器储氢技术

研究目标:研制出不同容积的车载和加氢站用高压储氢容器,解决高压储氢容器的结构设计、制备及安全等关键技术,为燃料电池汽车试验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研究内容:车载和加氢站用高压储氢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高压储氢容器耐火、耐冲击、防泄漏等安全性能测试技术;高压储氢容器产品规范与标准研究。

主要指标:车载高压储氢容器储氢压力≥35MPa;车载高压储氢容器的重量储氢率≥4.5%;车载高压储氢容器的体积储氢率≥25kg H2/m3;加氢站高压储氢容器储氢压力≥45MPa;高压储氢容器的安全性好、抗氢脆。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3.加氢站系统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掌握固定及移动式加氢站设计及建造技术,为国内后续固定及移动式加氢站设计及建造奠定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固定及移动式加氢站设计及建造技术;氢气纯化、储存、压缩、加注等关键技术。

主要指标:充气压力≥35MPa;充气速率≥0.6kgH2/min;氢气纯度满足车用燃料电池要求;掌握固定及移动式加氢站设计、建造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850万元。4.电站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

研究目标:开发出以天然气或液体燃料重整气为燃料的电站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抗燃料中有害气体中毒的新型催化剂;低成本双极板;电堆结构设计与制备;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氢源和燃料电池系统的集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及电源转换系统等。

主要指标:系统功率范围≥10kW;发电效率(LHV)≥50%;稳定运行时间≥2500h;可使用天然气或液体燃料重整气为燃料。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500万元。5.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1)平板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

研究目标:研制出中、低温平板型SOFC模块化发电系统,为平板型SOFC用于移动式电源奠定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中、低温平板型SOFC模块化发电系统设计、制备及系统集成技术。

主要指标:工作温度≤700℃;系统功率>2kW;发电效率(LHV)≥60%;稳定运行时间≥2500h;电池组可耐热循环。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500万元。(2)管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技术

研究目标:研制出管型SOFC发电系统,为管型SOFC用于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打下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管型SOFC发电系统的设计、制备与系统集成技术。

主要指标:工作温度≤950℃;系统功率>2kW;发电效率(LHV)≥60%;稳定运行时间≥2500h;电池组可耐热循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

专题

二、高效节能与分布式供能技术专题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结合节能和分布式能源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已有的技术基础,将安排探索导向类和目标导向类研究课题。本专题主要研究内容为:工业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分布式供能单元与优化集成及电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通过专题的实施,提高我国在节能和分布式能源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获取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为节能和分布式技术发展和应用奠定基础。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预算为7500万元。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重点为单项技术、设备与装置研发以及测试技术、标准规范研究等,课题支持强度100万元以下,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重点为关键集成技术,课题支持强度为500万元以下,支持年限原则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高效节能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高效机电和电力电子节电新技术,高效流体机械节能新技术,新型高效燃烧技术,高效传热传质技术,高效能量转换与输配技术,新型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工业余能利用新技术,高耗能行业节能新技术,节能型热泵技术等。节能建筑设计和工艺技术,建筑高效供能及终端利用技术,温湿度及空气品质等人工环境节能技术,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新型储能技术。其它节能新技术和新方法;节能技术标准与规范,节能监测及管理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1700万。2.分布式供能单元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基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互补的应用于终端的微小型燃气轮机及燃气内燃机应用技术、新型热力循环技术、终端能源转换技术、储能技术、高效紧凑式传热传质技术、利用燃气潜热新技术、热电冷联供及其优化配置、运行控制技术等;分布式供能新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1800万元。3.分布式供能电力系统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分布式供能系统并网、控制、保护技术与装置,微型电网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35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电气驱动系统节能技术 研究目标:研制出高效节能型电机及电气驱动系统,提高驱动系统效率。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电气化轨道交通、大型工业装备的大功率电机及电气驱动系统,研究开发高效电机、谐波及无功补偿、电气驱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技术与装备以及集成优化控制技术。

主要指标:驱动功率500kW以上,节电率大于30%。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800万元。2.通用流体机械节能技术

研究目标:攻克风机、流体泵、压缩机等通用流体机械及其系统设计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通用流体机械流动损失控制技术,通用流体机械节能技术集成,流体网络优化设计、运行控制等系统节能技术。

主要指标:风机节能20%以上,流体泵节能25%以上,压缩机节能15%以上;系统效率提高30%以上。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500万元。3.分布式供能系统

研究目标:形成2~3个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分布式天然气-热、冷、电综合供能系统,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供能系统。

主要指标:基于天然气的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电热比达到0.4以上,一次能源综合利用效率(HHV)达到70%以上,节能率大于20%。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可再生能源提供用能的80%,用电的60%。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1200万元。4.余能高效利用新技术

研究目标:提高余能回收利用率,形成高效余能利用技术和设备。主要研究内容:余热转换、利用新技术,余气高效能源转换技术等。

主要指标:实现系统节能15%以上。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5.储能技术

研究目标:突破大容量高能量密度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储能核心技术,潜热输送技术和高效冰蓄冷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液流、钠流等电池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建筑区域供热(冷)的潜热输送技术,高效冰蓄冷技术,新型热管、相变储能。

主要指标: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储能量>100kWh;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储能量>100MJ;热管储能功率密度(kW/m3)提高一倍,单位体积传热面积700m2/m3。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700万元。

专题

三、洁净煤技术专题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在“十五”洁净煤技术主题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洁净煤技术需求及发展趋势,本专题将安排探索导向类和目标导向类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先进洁净煤发电技术、污染物控制新技术、先进煤炭加工及转化技术、CO2减排技术等方面。通过本专题的实施,提高我国洁净煤技术的创新能力,获取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为洁净煤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促进新技术、新装备的集成创新,为洁净煤技术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预算为4500万元。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重点为洁净燃烧、燃煤污染物控制、煤炭加工与转化、CO2减排等,课题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重点为先进煤洁净发电技术、燃煤污染物减排技术、煤液化技术等,课题支持强度为500万元以下,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高效洁净燃煤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高效低NOx燃煤新技术与装备研究;冶金、化工等主要耗煤工业行业的高效洁净燃煤新技术与装备研究。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2.燃煤污染物控制新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基于燃煤过程中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及燃烧后烟气的联合脱硫脱硝技术研究,烟气脱硝技术及其催化剂研究,研究可对各种燃煤污染物(SOx、NOx、汞、砷、硒等)高效率一体化处理技术,研究燃煤电厂排放的超细粉尘和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控制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650万元。3.煤加工与转化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褐煤或低变质烟煤提质、改质新技术,煤深度脱硫及超低灰煤制备技术及装备,适合中国煤特点的先进煤气化新技术,缓和工艺条件的新型煤液化工艺技术,低、中变质煤快速热解提取煤焦油新技术,煤基合成油、合成醇醚类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其它煤转化及综合利用新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750万元。4.CO2的捕集与封存(CCS)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开发煤纯氧稀释燃烧、载体燃烧技术,燃煤过程CO2吸收剂/再循环技术,烟气CO2分离、CO2封存等新技术;近“零排放”洁净煤综合利用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先进洁净煤发电相关技术

研究目标:攻克大容量高参数燃煤发电机组设计及关键装备相关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大容量高参数燃煤发电机组的设计技术,燃煤锅炉炉膛结构、锅炉水冷壁结构和水动力特性等装备技术,燃烧器及燃烧系统技术、汽机轴系结构及末级长叶片以及旁路及启动系统等技术。

主要指标:形成设计工艺包、原型件,并可在机组中验证。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2.新型低NOx燃煤技术

研究目标:开发出可供大容量锅炉应用的新型低NOx燃煤技术,重点解决难燃煤种的低NOx燃烧技术,在解决电站锅炉洁净燃烧方面取得技术创新性突破。

主要研究内容:用于不同煤种的低NOx燃煤技术系统,新型低NOx燃烧器,燃烧组织规律和控制技术,低负荷高效稳燃技术,燃烧器结构及锅炉炉膛结构适应性的研究和设计。

主要指标:锅炉效率不小于90%,燃煤效率达到95%以上,烟气中NOx含量比现有同样煤质的排放量降低30%。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3.燃煤污染物控制及资源化技术

研究目标:实现自主开发的燃煤烟气脱硫及硫资源化利用新工艺及其关键技术、关键装备的定型设计,形成可供推广的工业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烟气脱硫和资源化利用新工艺在放大规模中的关键技术与关键装备,工业规模的反应器等内构件结构,硫资源化利用产品的分离及其质量提高等关键技术,提高催化剂、脱硫剂等利用效率的技术,实现系统优化控制等关键技术,通过运行试验,形成工业化成熟技术。

主要指标: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脱硫产物资源化利用率不小于95%。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550万元。4.煤基一步法合成二甲醚技术

研究目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工业技术,实现万吨级/年催化剂的连续、稳定和高效运行。

主要研究内容:二甲醚合成催化剂进一步优化及其制备技术放大研究,二甲醚反应器工业放大研究、全流程工艺匹配性研究,配合万吨/年煤基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示范工程,对各项关键技术、全工艺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运行考核,完成万吨级煤基固定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工艺包开发。

主要指标:一氧化碳单程转化率达到65%以上,总转化率达到90%以上,二甲醚选择性达到95%以上,产品二甲醚的纯度达到99%以上。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5.煤加氢液化关键装备技术

研究目标:开发出煤加氢液化中高压煤浆输送泵、高压减压阀等关键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高压煤浆输送泵、高压减压阀等关键设备的磨损规律、漏蚀机理;关键部件结构设计和运转特性,测定关键材质的性能衰减变化,可用于连续试验装置考核运转的煤浆泵和减压阀技术,为大型工业装备的设计、制造国产化提供工艺包。

主要指标:高压煤浆输送泵、高压减压阀设计(高侧)压力不小于20MPa,减压阀介质工作温度不小于450℃,试制装备的连续运转时间达到700小时以上,处理油煤浆能力不小于8-10kg/h。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

专题

4、可再生能源技术专题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根据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和已有基础,将安排探索导向类和目标导向类研究课题。本专题主要研究内容为:风能技术、太阳能技术、海洋能技术、地热能技术等。通过专题的实施,提高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获取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奠定基础。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预算为2900万元。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重点为风能技术、太阳能技术、海洋能和地热能技术等,课题支持强度100万元及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重点为风电机组设计技术和聚光太阳电池及系统技术等,课题支持强度为500万元及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风能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新型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设计和制造技术,风电机组叶片翼型技术,风电机组低风速高效利用技术,极端气象条件下风电机组设计与运行技术;风电场系统优化设计技术;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动态、静态测试技术;其它风能利用新途径和新工艺。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500万元。2.太阳能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中高温太阳能热利用关键部件、单元及系统技术;太阳能储热技术;新型太阳能空调技术;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太阳能干燥技术;太阳池技术;新型低成本太阳能热电循环技术;新型太阳热水系统及其检测与评估技术;其它太阳能热利用新途径和新工艺。晶硅太阳电池新技术和新工艺;N型晶硅电池、非晶硅/晶硅异结电池、硅基薄膜电池及其它新型太阳电池;双面电池新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800万元。3.海洋能、地热能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海洋潮汐发电、潮流发电、波浪发电和温差发电的新技术、新装置研究;地热利用的蓄热技术、地热回灌等新技术、新装置研究。其它可再生能源技术及规范与标准研究。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风电机组设计技术

研究目标:掌握风力发电机组设计技术,为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提供方法和工具。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风力发电机组成套设计原理与方法,开发相关的设计工具软件并进行验证。

主要指标:开发一套以上相关软件工具,在风电机组及其关键部件上得到验证,在2个以上的样机或产品设计中得到应用。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700万。2.聚光太阳电池及系统集成技术

研究目标: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的聚光太阳电池,以及聚光光伏系统集成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新型聚光太阳电池制造技术;多倍聚光和高倍聚光太阳电池及系统技术。

主要指标:形成多倍聚光和高倍(大于100倍)聚光的新型太阳电池及系统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

第二篇:先进制造技术领域

附件7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

2012预备项目征集指南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总体精神,促进科技支撑传统制造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效地组织实施“十二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国家科技计划,做好2012年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预备项目库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指南内容

(一)基础研究

1、绿色制造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1)绿色制造基础理论

(2)产品寿命预测与安全服役基础理论

2、智能制造

(3)智能装备产品创新设计理论(4)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3、服务机器人

(5)仿生材料与结构一体化设计(6)高功率密度能源动力理论

(7)脑生肌电认知与智能假肢控制理论

(二)前沿技术研究

1、绿色制造

(1)绿色制造基础数据库与标准

(2)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设计工具应用(3)绿色生产工艺关键技术与装备(4)制造过程碳效优化技术

(5)产品寿命预测与安全服役关键技术(6)低碳烯烃及衍生物关键工艺、技术及装备

2、智能制造

(7)微纳制造技术与应用

(8)基于系统与装备功能安全的新型控制系统(9)箱体类精密工作母机(10)新型太阳能产品制造成套装备(11)半导体照明产品制造成套装备(12)智能化工程机械成套装备(13)高端传感器、仪器仪表

3、服务机器人(14)仿人机器人

(15)机器人模块化、网络化技术、平台、标准与测试规范

4、面向制造业的核心软件产品开发(16)产品设计平台技术与系统(17)制造过程平台技术与系统(18)经营管理平台技术与系统

(19)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与服务支持系统

(三)应用开发及集成示范

1、绿色制造

(1)行业、区域绿色制造产业应用示范

2、智能制造

(2)高端制造装备重点行业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3)支撑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的装备与自动化生产线

3、服务机器人

(4)公共安全与救援机器人(5)医疗机器人

4、制造业信息化

(6)集团企业数字化应用示范(7)中小企业服务支撑平台开发与应用(8)RFID技术开发与系统集成应用(9)制造过程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

(10)支撑行业、地方支柱产业的制造业信息化综合应用示范

5、机械产品数控化

(11)数控机械设备生产工艺技术及应用

(12)机械设备专用数控系统与驱动装置的研发及应用

(13)机床、纺织、建材、印刷、包装、木工机械行业设备数控化应用示范(包括服务平台、培训平台和标准体系)(14)数控机械设备产业集群区域应用示范

二、具体要求

(一)指南发布

预备项目推荐工作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开始,指南可从科技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

《国家级能源科技进步奖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能科技[2009]3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经委、能源局),有关能源企业,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关行业协会:

为促进能源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奖励对能源领域科学技术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列》有关规定,结合能源领域实际情况,特制定《国家级能源科技进步奖励管理办法(试行)》。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级能源科技进步奖励管理办法(试行)》

二○○九年十二月七日

附件:

国家级能源科技进步奖励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能源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奖励对能源领域科技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有关规定,结合能源领域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级能源科技进步奖励工作的方针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能源领域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鼓励团结协作、联合攻关,鼓励自主创新、攀登科学技术高峰,鼓励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促进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世界领先的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世界一流的能源科技创新人才,加速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三条 国家能源局设立能源科技进步奖,能源科技进步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受其它组织或个人的干涉。

第四条 国家能源局设立能源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负责能源科技进步奖的领导工作。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能源科技进步奖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下设煤炭与煤层气、电力、石油天然气、核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装备等专业评审组。评审组聘请有关专家、学者,负责本专业范围内能源科技进步奖的初评,并向评审委员会报告初评结果。评审组的初评结果经评审委员会复审确定后,报国家能源局批准。

第六条 国家能源局对获奖项目在能源领域优先推广应用,在资金、政策、产业化和示范应用等方面给予支持。获奖项目可以作为获奖人的科技成果在职称评定中作为参考依据。

第七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每年评选一次。

第八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是对有关单位或个人在促进能源领域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表彰,获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功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二章 奖励设置与授奖条件

第九条 国家级能源科技进步奖设立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两类奖项,授予在如下方面对能源领域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一)技术发明项目

在能源领域科学技术研究中,完成对能源科技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原创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要技术发明。

(二)科技进步项目

1、技术开发项目:在能源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完成具有重大科技创新和重大市场实用价值的产品、新技术、工艺、材料和设计;

2、新技术集成项目:在采用新技术及其系统集成、技术改造活动中,取得重大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型设计以及相应实用化系统集成;

3、先进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活动中,作出重要贡献并取得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

4、社会公益项目:在能源领域科学理论研究、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科技管理、软科学、科学技术普及等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和节约能源与资源合理利用等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中,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或社会和谐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5、重大工程项目:在完成能源领域重大基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以及其他重大综合工程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并取得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

第十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设立一、二、三等奖。经能源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审核推荐,并报国家能源局批准,对于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综合性一等奖项目,可同时授予“国家能源科学技术大奖”荣誉称号。

第十一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由国家能源局颁发荣誉证书,获奖人员所在单位酌情颁发奖金。第十二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每年奖励项目中一等奖占获奖总数的10%,二等奖占30%,其余为三等奖。

第十三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候选单位或候选人所申报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技术发明项目

1、获得技术发明奖的前提是已获得国家专利审批机关发出的发明专利证书。

2、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指该项技术发明与国内外已有同类技术相比较,其技术构思有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性能(性状)、技术经济指标、科学技术水平及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综合优于同类技术。

3、经实施应用一年以上,该项技术发明成熟并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科技进步项目

1、具有科技创新性:项目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创新,有相当的技术难度,解决了能源领域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或产品的先进水平。

2、取得经济或社会效益:项目经过一年以上相应规模的实施应用,产生了相应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实现了科技创新的市场价值或社会价值,为能源领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3、推动科技进步:项目具有相应的成熟程度和科技示范、带动、扩散能力,可提高能源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竞争能力和系统创新能力,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对能源领域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第十四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候选单位或候选人所申报项目的授奖等级根据如下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一)技术发明项目

属国内外首创,技术思路新颖,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对能源科技进步有重大推动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或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属国内外首创,技术思路较新颖,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能源科技进步有较大推动作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或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属国内外首创,技术思路有特点,技术上有明显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对能源科技进步有一定推动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或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二)科技进步项目

1、技术开发项目

关键技术有重大创新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强,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关键技术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较强,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关键技术有一定创新,有一定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先进水平,市场竞争力较强,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意义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2、新技术集成项目

采用的新技术和完成的相应系统集成,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实用化程度高,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有重大作用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采用的新技术和完成的相应系统集成,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实用化程度较高,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有较大作用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采用的新技术和完成的相应系统集成,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满足实用化要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有一定作用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3、先进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推广应用过程有较大技术难度,已推广应用面占能源领域可推广应用面的比例高,取得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推广应用过程有一定技术难度,已推广应用面占能源领域可推广应用面的比例较高,取得明显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技术水平接近国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推广应用过程有一定技术难度,就能源领域可推广应用面而言有一定的已推广应用面,取得较好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4、社会公益项目

科技创新程度很高或技术难度很大,总体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或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实用化程度高或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取得或具有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或社会和谐发展有重大作用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科技创新程度较高或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实用化程度较高或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取得或具有明显经济或社会效益,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或社会和谐发展有较大作用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有一定的科技创新程度或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接近国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满足实用化要求或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取得或具有较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或社会和谐发展有一定作用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5、重大工程项目

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系统管理等方面有重大创新,工程复杂、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国际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对解决同类工程项目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有重大示范作用,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系统管理等方面有较大创新,工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对解决同类工程项目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有较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系统管理等方面有一定创新,有一定工程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对解决同类工程项目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有一定意义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第三章 推荐

第十五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由下列单位申报(或代为申报):

(一)中央直属能源企业、具有能源领域学科的综合类大学和面向全国的科研单位可直接申报;

(二)其他单位及个人可通过能源领域全国性行业协(学)会,或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的能源主管部门代为申报。

第十六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的推荐可由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完成人按照行政隶属关系、项目来源、行政区划选择适宜的推荐单位逐级推荐。

第十七条 推荐单位推荐能源科技进步奖的候选人、候选单位应当征得候选人和候选单位的同意,并按照有关要求填写统一格式的推荐书,提供必要的证明、评价材料等附件。推荐书及有关材料应当完整、真实、可靠。

能源科技进步奖推荐书及其填写说明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定,报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批准后执行。

第十八条 符合本奖励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推荐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交推荐书及相关材料。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推荐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推荐材料,可以要求推荐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补正,逾期不补正或经补正仍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评审。

第十九条 在项目评审过程中,推荐单位或候选人、候选单位如需退出评审,应由推荐单位以书面形式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出,退出的相关科技项目须隔一年以上才能再次参加评审。

第二十条 推荐单位认为有关专家参加评审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可以要求其回避,并在推荐时提出书面意见,说明理由。每项推荐所提出的回避专家不得超过3人。

第二十一条 凡存在知识产权以及有关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等方面争议的,在争议未解决前不得推荐参加能源科技进步奖评审。

第二十二条 同一技术内容不得在同一重复推荐擦家能源科技进步奖不同奖励类别的评审。

推荐重大工程项目奖励类别评审的,不影响其子项成果按照有关要求另行推荐其他奖励类别的评审。

第二十三条 已推荐过或曾获过能源科技进步奖励的项目,原则上不再予以推荐。

第二十四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候选单位应当是在项目研制、开发、投产、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项目的完成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的主要完成单位。

第二十五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候选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技术发明奖

主要完成人必须是该项技术发明的全部或部分创造性技术内容的独立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发明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并对该项发明的完成起重要作用。

(二)科技进步奖

主要完成人应在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中作出重要贡献;在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中作出重大技术创新;在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过程中作出创造性贡献。主要完成人的创造性贡献应当具体、属实、相对独立,并与项目创新点对应。第二十六条 对同一项目授奖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贡献大小排序。推荐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的排序原则上应与项目技术资料或技术评价证明(科技成果鉴定证书、评审证书、项目验收报告等)所记载的排序一致。如有变动应说明原因,并出具相应情况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七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受奖单位数和受奖人数实行限额。原则上技术发明单项受奖一等奖项目受奖单位数不超过10个,受奖人数不超过15人;二等奖项目受奖单位数不超过7个,受奖人数不超过10人;三等奖项目受奖单位数不超过5个,受奖人数不超过7人。如确属联合攻关、多方协作的科技成果,可以申请适用受奖单位数或受奖人数的特殊限额,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报评审委员会批准。

第四章 评审和授奖

第二十八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的有关评审规则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制定,报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批准。

第二十九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实行评审组初审和评审委员会终审两级评审制。

第三十条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评审组评审会议,将经形式审查合格的推荐材料提交相应评审组进行评审。

评审组以会议方式进行评审,以记名投票表决方式产生评审结果。第三十一条 评审委员会评审会议负责审定评审组提交的评审结果。评审委员会评审以会议方式进行,以记名投票表决方式产生评审结果。评审委员会有权否决评审组的评审结果,有权裁定对获奖项目的异议。

第三十二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的评审表决规则如下:

(一)评审委员会或其下设评审组的评审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评审委员会委员或评审组专家参加,会议表决结果有效。

(二)一等奖的推荐或评定应当由到会委员或专家的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通过;

二、三等奖的评定或审核应当由到会委员或专家的二分之一以上(不含二分之一)通过。

第三十三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评审实行回避制度,被推荐为能源科技进步奖的候选人不得作为委员或专家参加当年的评审工作。与被推荐项目有利害关系的委员或专家应当回避。

第三十四条 评审委员会及其评审组的委员或专家的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对候选人和候选单位所完成项目的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严格保密。

第三十五条 拟授奖项目应当以公告形式向社会公开。自公告之日起一个月内任何单位、个人均可提出异议。第三十六条 评审委员会在项目异议处理后作出的获奖项目及其奖励等级的决议为最终结论,报国家能源局批准颁布。

第三十七条 国家能源局向各推荐单位或直接向获奖项目完成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第五章 异议处理

第三十八条 能源科技进步奖励接受社会的监督。能源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工作实行异议制度。

拟授奖项目的相关信息在国家能源局网站等媒体上公布。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拟授奖项目及其候选单位、候选人持有异议的,应当在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署名书面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逾期且无正当理由或匿名异议的,不予受理。异议者相关资料需要保密的,应在异议材料中注明。

第三十九条 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凡对涉及候选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等,以及推荐书填写不实所提的异议为实质性异议;对候选人、候选单位及其排序的异议,为非实质性异议。

推荐单位及项目的完成人和完成单位对获奖等级的意见,不属于异议范围。第四十条 实质性异议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处理,由有关推荐单位协助。必要时,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可以组织专家进行核实,提出处理意见。

非实质性异议由推荐单位负责协调,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送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审核。涉及跨单位的异议处理,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协调,相关推荐单位协助。

第四十一条 自异议受理截止之日起30日内处理完毕的,可以提交本评审;自异议受理截止之日起一年内处理完毕的,可以提交下一评审;自异议受理截止之日起一年后处理完毕的,可以重新推荐。

第四十二条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向评审委员会报告异议核实情况及处理意见,提请评审委员会决定,并将决定意见通知涉及异议的各方。

第六章 违规责任

第四十三条 剽窃、侵夺他人的发明或者其他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能源科技进步奖的,由评审委员会报国家能源局批准后撤消其奖励。

第四十四条 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助他人骗取能源科技进步奖的,由评审委员会报能源局批准后,通报批评或者取消其推荐资格。

第四十五条 参与评定能源科技进步奖的有关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泄露秘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能源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指引

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2006

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前言

“十一五”期间,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将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资源、能源、制造业、信息、环境、人口与健康等对新材料的重大需求,按照新材料技术自身发展的规律,突出自主创新,坚持发展高技术与提升传统材料产业并重和坚持实现材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加强新材料及应用的工程化技术开发,力图使我国实现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飞跃,建成我国材料科技和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为材料科技和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十一五”的战略目标是:突破现代材料设计、评价、表征与先进制备加工技术,在纳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纳米材料与器件,开发智能材料与结构、超导材料、能源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开发超级结构材料、新一代光电信息材料等先进材料,开发新材料的应用技术,满足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

按照以上总体考虑,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将按照项目和专题两个层次进行部署,设置“智能材料设计与先进制备技术”、“高温超导和高效能源材料技术”、“纳米材料与器件”、“光电信息与特种功能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等五个专题,将分公开发布专题课题申请指南。以下为本领域2006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专题

一、智能材料设计与先进制备技术专题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根据智能材料设计与先进制备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内发展现状,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本专题包括智能材料与结构和材料设计与先进制备技术两个部分。智能材料和结构是集传感、驱动和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结构系统,可以感知和处理所处环境的信息,实现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等功能。

本专题重点设置材料与结构设计、智能材料与器件、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和智能结构及评价系统四个研究方向。通过本专题的实施,在智能材料制备加工技术、智能结构的设计与制备技术、智能结构系统方面进行前瞻性、创新性研究,突破材料和结构的设计、制备和加工若干关键技术,逐步形成我国智能材料设计与先进制备技术研发体系,为未来智能材料和结构在航空、航天及民用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支撑。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课题申请指南,经费预算为1500万元。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重点支持材料与结构设计、智能材料与器件、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上限为100万元,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拟对材料的流变成型制备技术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强度上限为300万元,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材料与结构设计

主要研究内容:具有应用背景的材料体系的成分、组织和功能一体化设计;材料制备加工过程的组织演化模拟预测技术;智能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及用于智能结构损伤识别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200万元。2.智能材料与器件 主要研究内容:大变形电致活性聚合物(EAP)材料在类天然肌肉驱动器件中的设计和应用技术;新型、高性能磁(电)致伸缩材料和大应变磁驱动形状记忆合金在传感器和驱动器中应用的关键技术;高性能电(磁)流变液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驱动器件中的应用技术;其它新型智能材料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500万元。3.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材料与部件的短流程近终成型制备加工技术、强制均匀凝固技术和新型喷射成型技术;远离平衡态的材料制备技术;高性能陶瓷精密、高效、低成本烧结和成型技术;材料智能加工技术与虚拟制备加工系统;其它新型材料制备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50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材料的流变成型制备技术

研究目标:发展铝合金和镁合金流变成型制备技术,实现材料制备的短流程、节能降耗、低成本、近终成型。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铝合金和镁合金流变成型均匀凝固组织的精确控制技术;流变成型与传统成型加工技术(如轧制、挤压、铸造等)的对接技术。

主要指标:实现材料的组织性能与最终成型一体化,建立可标准生产的直接流变成型原形装置;连续流变成型铝合金或镁合金的重量不少于100公斤/小时;与传统的铸造、挤压、轧制技术相比,相同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提高20%以上,能耗降低15%以上。

本方向2006课题经费支持强度上限为300万元。专题

二、高温超导和高效能源材料技术专题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根据高温超导和高效能源材料技术发展趋势,结合我国该技术领域发展现状,开展前沿技术探索性和集成性研究。“十一五”期间,主要围绕高温超导材料成材技术、高温超导强电弱电应用技术、薄膜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高能二次电池和氢能相关材料及其关键技术开展工作。通过本专题择优支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使我国在高温超导和高效能源材料技术领域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材料及其制造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配套关键新材料及应用技术,推动产业发展。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课题申请指南,经费预算为5000万元。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重点对实用高温超导材料成材技术,高温超导强电应用技术,高温超导弱电应用技术,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关材料及其关键技术,燃料电池材料关键技术、高比能二次锂离子电池材料关键技术等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强度上限为100万,课题支持年限为2-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拟对输电网用高温超导限流器的研究与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用高温超导滤波器系统的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铋系高温超导导线的产业化制备技术、新型低成本柔性薄膜太阳电池产业化制备工艺、设备及系统集成技术4个方向进行支持,支持强度上限为500万,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实用高温超导材料成材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连续制备百米级钇系涂层导体的关键技术;实用化二硼化镁长导线关键技术;其它新型高温超导材料。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550万元。2.高温超导强电应用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大电流高温超导母线关键技术;高温超导电力设备实际运行系统试验及性能测试。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3.高温超导弱电应用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高温超导技术在电子信息、医疗设备、检测探测仪器等领域的应用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500万元。4.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关材料及其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开发环保型、高光电转化率(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大于12.5%)Ⅰ-Ⅲ-Ⅵ族新型复合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膜系优化以及带隙梯度吸收层的制备技术;多结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的制备和工艺技术;耐光、湿、热老化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封装材料及技术;其它(非硅基)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及工艺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5.燃料电池材料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长寿命、耐高温110~120℃质子交换膜和抗氧化、抗中毒新型催化剂等)和千瓦级国产材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直接醇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阻醇膜材料,抗中毒新型催化剂等)以及移动式直接醇燃料电池技术;其它新型燃料电池关键材料。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750万元。6.高比能二次锂离子电池材料关键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储能型高比能、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技术;高安全性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其它高性能二次锂离子电池材料。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55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输电网用高温超导限流器的研究与开发

研究目标:研制出提高电力系统的输送能力和安全稳定性的输电网用高温超导限流器,实现并网试验运行。

主要研究内容:优化高温超导限流器的设计、改善其运行特性;开发出可靠的故障电流限流技术;发展低成本制备技术;考察挂网运行的可靠性。

主要指标:额定电压220kV, 额定电流800A, 短路电流50kA, 限流 20kA 以下。

本方向2006课题支持强度上限为500万元,课题支持年限为3年。

2.第三代移动通信用高温超导滤波器系统的研究开发 研究目标:攻克第三代移动通信用高温超导滤波器系统生产的关键技术,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提高高温超导滤波器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工作寿命;攻克系统小型化和集成关键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主要指标:带内纹波<±0.1dB,带外抑制>75dB,带边陡峭度>30dB/MHz,系统噪声系数<0.6dB。

本方向2006课题支持强度上限为300万元,课题支持年限为3年。

3.高性能、低成本的铋系高温超导线材的产业化制备技术 研究目标:提高铋系线材的实用性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高温铋系超导线材的大规模电力应用,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降低原材料成本、开发专用生产装置、提高线材临界电流密度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指标:单线长度>500米,超导临界电流为150A(77K,自场),高温超导铋系长导线的生产成本为<60美元/kAm,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为300公里/年。

本方向2006课题支持强度上限为500万元,课题支持年限为3年。

4.新型低成本、柔性薄膜太阳电池产业化制备工艺、设备及系统集成技术

研究目标:开发出新型高效、低成本柔性薄膜太阳电池非真空连续化制备集成技术,实现涂敷、封装等国产化主要配套材料的在线集成。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低成本柔性薄膜太阳电池关键材料和非真空制备技术;开展连续化的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的生产、组件连接和封装等设备的自主设计开发。

主要指标: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0%,500cm2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8%。示范生产线规模>0.3兆瓦,电池成本<1.2美元/WP。

本方向2006课题支持强度上限为500万元,课题支持年限为3年。

三、注意事项

在申请本专题高温超导部分的课题中,如需使用高温超导线材,须优先采用国产线材。

专题

三、纳米材料与器件专题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在“十五”863计划纳米材料重大专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总体部署。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水平提高的需求,瞄准世界纳米材料与器件发展的前沿,鼓励原始创新。按照新材料领域“十一五”战略目标,本专题重点设置纳米电子、光子材料及器件;重大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用纳米材料与器件;环保与资源节约型纳米材料与技术;节能、储能及新型能源用纳米材料与器件;纳米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加工、评价技术与装备研制;提升传统产业的纳米材料与技术六个研究方向。重点突破纳米信息材料、纳米医用材料、纳米能源材料和纳米环境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积极开展纳米安全性的评价和研究,实现纳米科技的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课题申请指南,经费预算为5000万元。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重点对纳米电子、光子材料及器件,重大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用纳米材料与器件,环保与资源节约型纳米材料与技术,节能、储能及新型能源用纳米材料与器件,纳米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加工、评价技术与装备研制等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强度上限为100万,课题支持年限为2-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拟对用于艾滋病诊断的新型纳米快速检测技术、硫属相变存储(C-RAM)芯片关键技术研究进行支持,支持强度上限为500万,课题支持年限为3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1.纳米电子、光子材料及器件

主要研究内容:基于纳米结构的新器件与电路;高灵敏度新型生化传感器与相关纳米材料;可实用化的新型信息存储与处理材料及芯片技术;工作范围在远红外及太赫兹的光电子/光子材料与器件。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800万元。2.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用纳米材料与器件

主要研究内容:重大传染病的快速诊断技术用纳米材料与器件;癌症早期诊断、治疗用纳米材料与器件;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用纳米材料与器件;组织修复与替换用纳米生物材料及技术;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1000万元。3.环保与资源节约型纳米材料及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资源节约型纳米催化材料及应用技术;环保型纳米材料及规模化应用技术;可降解、环境友好的纳米材料及制品;空气、水资源污染防治用纳米材料与技术;环境与食品安全用快速、高灵敏检测材料与器件。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800万元。4.节能、储能及新型能源用纳米材料与器件

主要研究内容:低辐射、绝热纳米材料与节能制品;高效润滑与减阻节能纳米材料与技术;基于纳米材料的高能量、高功率密度的电池及超级电容器;太阳能高效利用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材料在化学能/电能转换方面的应用。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800万元。

5.纳米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加工、评价技术及装备研制 主要研究内容:可用于纳米结构加工的新型仪器;纳米材料与纳米尺度表征技术与新型仪器;规模化制备纳米材料和制品的设备、技术与标准;纳米材料与器件制备、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安全性评价与防护。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80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1.用于艾滋病诊断的新型纳米快速检测技术

研究目标:开发快速、准确和低成本的艾滋病定量检测关键技术,灵敏度和准确率较传统金标法大幅度提高,实现该技术的产业化及商品化。

主要研究内容:高灵敏度和准确率的检测技术和小型化定量荧光光电检测仪器;高效标记抗原/抗体的选择技术;快速免疫层析检测技术。

主要指标:艾滋病病毒最低检出量低于0.5NCU(国家参考HIV标准品)的浓度,达到大型仪器的检测水平;准确率99%以上;检测时间小于10分钟;诊断试纸的测试性能达到SFDA标准血清盘的检测标准。

本方向2006课题支持强度上限为500万元。2.硫属相变存储(C-RAM)芯片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以C-RAM芯片为研制目标,研究C-RAM所用到的金属半导体氧化物(CMOS)技术与相变存储阵列集成工艺,进行芯片设计改进和制造工艺优化,研制具有芯片存储性能的原型器件。

主要研究内容:纳米相变材料的填充关键技术;相变存储芯片设计关键技术;相变存储芯片封装关键技术;相变存储芯片测试关键技术;前道与后道纳米加工技术。

主要指标:研制兆位级的测试芯片,为最终研制兆位级的C-RAM芯片提供关键技术。芯片中器件单元高阻与低阻的阻值相差5倍以上,数据保存时间10年以上(不超过85℃);读、写、擦次数大于106;读取时间小于50纳秒。

本方向2006课题支持强度上限为300万元。

三、注意事项 课题的筛选将遵循纳米结构与纳米效应并重的原则,有关纳米效应需在申请书中单列说明。

专题

四、光电信息与特种功能材料专题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按照新材料领域“十一五”战略目标,重点支持以下七个方向的研究内容: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通信、光网络用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无源电子元器件及集成技术;生物医用和仿生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稀土功能材料与功能晶体、功能陶瓷材料等。通过“十一五”的组织实施,突破关键材料与器件的制备技术,研制和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信息和特种功能材料与器件。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课题申请指南,经费预算为5000万元,均支持探索导向类课题。主要支持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通信、光网络用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无源电子元器件及集成技术,生物医用和仿生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等五个研究方向,每个课题支持强度上限为100万元,课题支持年限为2-3年。

二、指南内容

1.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主要研究内容:GaAs、InP单晶、微结构材料及高性能电子器件,红外量子级联激光材料与器件,微腔、垂直腔及新颖结构半导体光电子器件,量子点(线)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量子结构性能预测与表征技术;高性能有机发光、光伏图像扫描和薄膜晶体管材料与器件,有机/无机复合半导体材料与光电子器件;半导体光子晶体材料、左手材料及光子控制器件与技术,自旋电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1000万元。2.光通信、光网络用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主要研究内容:有源光电子器件芯片,平面光波导器件芯片;GaAs、InP基光子集成、光电集成器件,硅基发光器件与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40Gb/s半导体激光器,40Gb/s光调制器与光探测器;大范围波长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器和光探测器,新型光开关、可调谐光滤波器与波长转换器件,高速率并行光互连器件与片上光互连技术;微结构光纤制备关键技术及测试表征方法,新型特种光纤与器件研究及相关应用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1000万元。3.无源电子元器件及集成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高性能低成本多层陶瓷电容器材料与器件;新型片式感性元件用铁氧体和介质陶瓷材料;高性能多层片式敏感元件用半导体陶瓷材料;高性能压电材料与器件。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1000万元。4.生物医用与仿生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抗凝血、抗组织增生的心血管生物材料与制品,人工硬脑膜、人工血管与人工软骨的原位再生及修复材料,具有生物活性激活位点的复合生物材料,可控降解组织修复支架材料,兼具修复与治疗作用的新一代口腔生物材料;药物支架的构建技术与可控降解技术,可降解含药生物材料;模拟特定天然生物材料组成结构的仿生制备技术,面向重要应用的生物催化材料与生物合成技术;钛合金等硬组织修复用生物材料、聚氯乙烯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升级换代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1000万元。5.环境友好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天然资源的清洁加工与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环境友好涂料的清洁生产技术;环境友好催化材料技术,面向应用过程的膜分离技术;复合催化的抗菌抑菌环境净化材料,低成本高效固沙植被材料,电磁兼容(屏蔽)环境材料。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1000万元。

专题

五、高性能结构材料专题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在“十五”863计划高性能结构材料主题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十一五”期间新材料领域战略目标进行总体部署。重点支持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用结构材料研发和基础原材料的高性能化,强调技术创新,重点突破。本专题主要开展以下五个方向的研究:高性能金属材料;低成本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重大工程及装备用关键结构材料。通过“十一五”计划的组织实施,发展低成本、高性能的先进结构材料,促进我国新材料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传统材料产业的升级改造。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课题申请指南,经费预算为5000万元,均支持探索导向类课题,主要支持高性能金属材料、低成本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等4个研究方向。课题支持强度上限为100万,支持年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1.高性能金属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高性能火电用钢、特种耐热耐磨钢、模具钢、高强耐蚀海洋工程用钢,高性能碳素结构钢;高导热、耐蚀热交换用铜合金,电子电力用铜合金材料;先进轻合金材料;高强高可靠性铁基与不锈钢粉末冶金材料、超细晶W/Mo硬质合金材料、难熔金属及合金粉末材料;高速列车用轮/轨、制动盘/闸瓦、受电弓/接触网材料;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压力容器、一回路管道及屏蔽用关键材料、核电蒸汽发生器用高温合金、锆合金材料;其它具有优异特性的新型金属结构材料。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2200万元。2.低成本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耐高温、高耐腐蚀、高耐磨损陶瓷的低成本制造与工程应用技术;结构/功能一体化新型结构陶瓷及其制备技术;其它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600万元。3.高性能高分子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结构可控的聚烯烃树脂材料;以二烯烃为主的高性能橡胶材料;高分子材料增强新技术;釜内合金化聚烯烃新材料;高强度、耐磨、阻燃、耐老化工程塑料;具有良好加工性能的特种耐高温工程塑料、特种薄膜及纤维专用材料;其它高性能高分子合金材料。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1400万元。4.先进复合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复合材料设计、树脂体系及成型工艺研究,大型/异型构件树脂基复合材料;民用高性能金属基、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复杂形状构件的成形加工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800万元。

第五篇:能源系统先进事迹材料(模版)

XX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XX,男,汉族,籍贯江苏南京,1975年8月生,1997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XX工业大学采矿工程系毕业,大学学历,现任能源市场和安全监管处副处长。

政治立场坚定

XX同志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理想信念坚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接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和红线意识,对能源行业安全监管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勤于钻研,主动学习,成绩优异

XX同志勤于政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牢记和坚持政治上知恩,工作上知责,学习上知短,待遇上知足。做到了对组织忠诚、对同事真诚、对事业负责,认真践行“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在2015年4月省直机关党校学习中被评定为优秀学员。勤于专业知识技术学习,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熟悉国家和我省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灾害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政策及煤炭行业相关技术标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岗位对工作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取得国家二级安全评价师和一级质量监督工程师资质。先后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两篇。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一次;煤炭行业(部级)第八届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在多处室工作期间,均能做到认真为领导做好服务,认真协调兄弟处室和单位,勇于担当,积极主动。认真听取领导和同事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工作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积极团结处内同志,努力服务企业和基层。

兢兢业业,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XX同志从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技术和安全行业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科学发展理念,长期从事安全监管,在安全检查和煤矿安全体检工作中,坚持深入一线认真查看相关资料,认真检查每一个细节,认真负责地对检查矿井提出整改意见。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煤矿,都严格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处理,同时针对煤矿存在的问题,主动帮助煤矿提出整改措施;及时向各地煤炭管理部门通报辖区现场检查情况,详细跟踪问题复查结果,凡带队到基层工作,均做到了有检查、有落实、有跟踪。在参加的煤矿事故、矿山地质灾害抢险救援和调查中多次实地参与灾后井下勘查,努力做好相应调查取证、原因分析、报告组稿等工作。积极参与制定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兼并重组、煤矿智 能机械化升级改造等政策措施。执笔完成了《XX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试行)》《推进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等全省性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纲领性文件,牵头制定了全国首个省级煤矿智能机械化建设与验收实施文件《XX省煤矿智能机械化建设与验收暂行办法》。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曾获记三等功一次。

品德高尚,作风正派,清正廉洁

XX同志在岗位上认真践行“螺丝钉”精神。不论是在设计单位、煤炭生产企业还是政府机关均能够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的态度对待工作任务,勤奋工作,不断加强自己的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任劳任怨,不推诿、不扯皮、不拖沓、不误事,积极主动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积极参与制定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兼并重组、煤矿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等政策措施。工作不缺位、不越位,所在处室在历年考核中均在全局名列前茅。

XX同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德高尚,作风正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牢记“清”、“亲”二字,对待企业和群众能够做到笑脸相迎、认真服务、积极办理、详细说明。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保持共产党人清廉本色,无违纪违法行为。

下载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2006(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2006(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先进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问题与差距

    我国先进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的问题与差距 以高性能增强纤维,特别是以碳纤维为增强相的先进复合材料,近年来在世界上了得到了人所共知的快速发展。先进复合材料是典型的军民两用......

    2014年度高新技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22014年度高新技术领域科技计划 项目申报指南为深入贯彻落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发挥科技对“三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高......

    高新技术领域目录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 一、电子信息技术(一)软件 1、系统软件 2、支撑软件 3、中间件软件 4、嵌入式软件 5、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 6、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

    主要产品所属技术领域

    主要产品所属技术领域 一、 电子与信息 1、 软件产品 系统软件 支撑软件 中间件软件 嵌入式软件 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产品开发软件 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 图形、图像软件......

    能源科工作总结及计划

    [蚄羄节莂蒀袃膅莈虿] 能源科工作总结及计划 一、20××年工作总结 20××年,能源科在委领导的带领下,紧密联系上级发改委对口处室,根据年初制订的工作目标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

    2018国家支持高新技术领域

    附件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一、电子信息 二、生物与新医药 三、航空航天 四、新材料 五、高技术服务 六、新能源与节能 七、资源与环境 八、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一、电......

    光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

    光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 姓名:吴雄峰 学号:119084061 摘要:随着科学的进步,光电子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他不仅由多科学互相融合和互相渗透,而且在各个科学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

    中山大学 先进能源材料研究室 石墨烯

    石墨烯能走进我们的生活吗? 当一片石墨烯展现在人们面前时,立即震撼了凝聚态物理界,因为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理论和实验上都认为完美的二维结构无法在非绝对零度稳定存在。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