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截止到5月30
日)
2011-04-2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道路运输经营包括道路货物运输经营、道路旅客运输经营和直通港澳道路运输经营。
本条例所称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道路运输站场(含枢纽)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维修经营、汽车租赁和客(货)运相关服务。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省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财政、税务、价格、国土、建设、发改、外经贸、环保、质监、安全监管、旅游、海关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行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辖区道路运输行业发展规划纳入辖区城乡规划,加强对道路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优先发展城乡公共交通,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安全、环保、节能运输。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省道路运输信息化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建立全省统一的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
第五条 发生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突发事件时,客运经营者和货运经营者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统一调度、指挥。
对按照前款规定承担紧急道路运输任务的道路运输经营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合理补偿。
第二章 经营许可
第六条 从事本条例规定的道路运输经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应当具备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条件,持相应的申请材料向经营所在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许可申请。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受理许可申请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许可或不予许可的决定。予以许可的,发给相应的道路运输许可证件;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除汽车租赁和客(货)运相关服务以外,被许可人应当持许可证件依法向工商和税务机关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第七条 从事汽车租赁经营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自有不少于10辆,符合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并经检测合格的车辆;
(二)固定的经营、办公和停车场所;
(三)具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四)与生产相适应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
第八条 从事客(货)运相关服务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设施设备。
(二)固定的经营和办公场所;
(三)具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四)与生产相适应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
第九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以下统称“道路运输经营者”)需要终止经营的,应当在终止经营前30日内告知原许可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并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十条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组织对道路运输经营者进行质量信誉考核,建立质量信誉档案,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质量信誉考核结果。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或者其上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撤销相应的行政许可:
(一)道路运输经营者达不到原许可条件的;
(二)道路运输质量信誉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的;
(三)发生特大及以上主要责任交通事故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经整改仍不合格的;
(四)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者取得经营许可后无正当理由超过180日不投入运营或运营后连续180日以上停运的;
(五)擅自停止经营,非法组织、煽动罢驶,堵塞站场、港口、道路等公共场所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道路运输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消。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注销相关道路运输许可证件:
(一)道路运输经营者终止经营的;
(二)道路运输车辆超过六个月未进行年度审验的;
(三)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三条 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或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注销的,相应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予以公告,并在5个工作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章 道路运输经营 第一节 道路货物运输
第十四条 道路货物运输是指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商业性质的道路货物运输活动。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使用自有车辆为本单位生产、生活服务的普通货物运输,包括本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和销售商品等的运输,不纳入道路货物运输行业管理。
第十五条 从事城市小件货物配送业务的,应使用省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公布的专用配送车型,使用统一标识,不受城市道路限行限制。
第十六条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应当按照国家标准《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的要求悬挂、喷涂标志。
运输剧毒化学品的车辆必须设置安装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专用标识和安全标示牌。安全标示牌应当标明剧毒化学品品名、种类、罐体容积、载质量、施救方法、运输企业联系方式。
第十七条 危险货物生产、经营、储存企业应当委托具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和车辆承运,并按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求向承运人提供与托运的危险货物一致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安全技术说明书应当包括危险货物的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等内容。
第二节 道路旅客运输
第十八条 客运班线、包车客运经营权按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许可,同一申请事项有三个以上申请人的,应当实行招投标。取得许可的经营者应当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签订合同,保障运输安全和服务质量。
班车客运和包车客运的经营期限为4年到8年。经营期限届满需要延续客运经营许可的,应当重新提出申请。
第十九条 鼓励发展农村客运,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地方政府应当比照城市公交制定农村客运相关优惠政策。
第二十条 客运经营者应当给予购票者票据,不得强迫旅客乘车、敲诈旅客,不得甩客、非法揽客,不得擅自更换运输车辆。
客运经营者应当在班车客运、包车客运车辆明显位置挂放标志牌。
第二十一条 禁止使用拖拉机、货运车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经营旅客运输。
第二十二条 客运班车单次运行里程超过400公里(高速公路直达客运超过600公里)或客运包车单日运行里程超过600公里的,应当配备两名以上驾驶员。
第二十三条 班车客运经营者应当按许可的线路经营,按公布的时间发车,不得随意变更线路、班次或者停靠站点。农村客运班车可采取区域经营、循环运行、设置临时发车点等灵活方式运营。
第二十四条
包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在承运前与包车人签订包车合同,并在起运前核实包车的真实性,发现与包车合同不符的,必须中止运输并报告有关部门。
客运包车线路一端应当在车籍所在地市级行政区域内,不得擅自从事班车客运,不得招揽包车合同外的旅客乘车。
第三节 直通港澳道路运输
第二十五条
直通港澳道路运输是指从事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的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直通港澳运输车辆在内地运行期间必须遵守国家道路运输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服从当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 取得直通港澳营业性车辆指标使用权的企业,持相关批准文件向省外经贸部门、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或其委托的口岸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有关手续。
交通运输、外经贸、公安等直通港澳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当实现直通港澳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指标、车辆、人员、运输量等信息互联共享。
第二十七条 经营直通港澳客货运输的车辆应当悬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规定的汽车出入境运输统一标志,按规定的经营范围营运。
经营直通港澳客运的,应当取得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发的直通港澳客运标志牌。经营班车客运的,应当进入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准的道路客运站场经营。经营包车客运的,应当随车携带有效的包车合同。
从事直通港澳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直通港澳运输车辆不得从事境内区间的道路运输经营。直通港澳客运车辆不得中途将旅客交给他人运输,不得在出入境口岸境内一侧接驳、转运旅客,不得随意设点、增班和延伸线路运行。
第四章 道路运输相关业务 第一节 道路运输站场
第二十九条 道路运输站场属于交通基础设施,分为等级站、简易站、招呼站、停靠站(即配客点)和机场专线专用站。其中,机场专线专用站的设置需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
道路运输站场的建设应当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并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结合当地客运站发展规划,对现有和新建的客运站进行功能定位。
第三十条 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规定,应用网络等规范的信息化技术,定期报告运营情况。
第三十一条 道路旅客运输站场经营者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的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不得私自接纳未经批准的车辆进站经营。道路旅客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对出站的客运车辆进行安全检查,禁止超载车辆或者未经安全检查的车辆出站。
道路旅客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按照车辆核定载客限额售票,并采取措施防止携带危险品的人员进站乘车。对托运的行包加强安全检查,禁止托运违禁物品。
第三十二条
道路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的业务操作规程装卸、储存、保管货物。不得为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证照不全者提供服务;禁止国家规定的禁运、限运物品进出站场;禁止超限、超载车辆出站。
第二节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
第三十三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在注册地和申报备案的教练场地,以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路线、时间开展培训业务,不得异地招生和培训。需设置招生站(点)的,应当符合规范并报注册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在其办公场所明显位置公示其经营许可证件、培训范围、收费项目、学时收费标准、教练员、教学车辆、教练场等情况。
第三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学员档案,按照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组织培训,采用规范的信息化技术如实记录培训的内容和学时,并将结业学员的培训记录报送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审核、备案。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向培训合格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公安部门应当根据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审核的培训记录受理驾驶证考试科目申请。
第三十五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使用符合标准并取得教学车牌证和《道路运输证》、具有统一标识的教学车辆从事培训活动,并对教学车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保持教学车性能完好。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驾驶员培训机构的教练场地、教学车辆、教学人员等条件审核、确定招生数量,并向社会公布。教学场地、教学车辆、教学人员发生变动时,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向原许可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变更。
第三节 机动车维修经营
第三十六条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按照许可的事项开展维修服务。在经营场所悬挂机动车维修标志牌、经营许可证,公示维修工时单价、维修项目工时定额及收费标准。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不得编造维修理由和虚列维修项目,不得使用假冒伪劣零配件。
第三十七条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不得擅自改装机动车;不得承修已报废和已列入国家强制报废范围的机动车;不得利用配件拼装机动车;不得承修与机动车行驶证、号牌不符及其他无合法证明的机动车。
第三十八条 从事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及维修质量检验的,应当符合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规划和交通行业技术要求,依法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并向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经备案公布后方可开展检测检验业务。
第三十九条 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及维修质量检验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检验,如实出具检验报告或检验结果证明,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及维修质量检验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公布经价格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并应当为经其检测检验的机动车建立检测检验档案。
第四节 汽车租赁及客(货)运相关服务
第四十条 汽车租赁是指在约定时间内,汽车租赁经营者将租赁汽车交付承租人使用,收取租赁费用,不提供驾驶劳务的经营方式。
租赁车辆不配发《道路运输证》,不适用道路运输车辆有关管理规定。租赁客车应当为12座以下小型客车。
第四十一条 汽车租赁经营者应使用符合技术标准和证件齐全有效的自有车辆从事租赁经营,并在其营业场所公布其所有租赁车辆的车牌号码、厂牌型号、首次注册登记日期和车辆技术等级信息。
汽车租赁经营者应当向注册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租赁车辆及其变化情况。
第四十二条 汽车租赁经营者应当与承租人签订车辆租赁合同,不得将车辆租赁给不具备与租赁车辆相适应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不得以直接或间接提供驾驶服务等方式从事或者变相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第四十三条 客(货)运相关服务包括客(货)运信息服务、客票代理、货运配载(代理)、搬运装卸、货运仓储等。
第四十四条 客(货)运相关服务经营者应与服务对象签订运输合同,明确责任。
客(货)运相关服务经营者不得超限超载配货,不得为无证照或证照不全者提供货物配载、代理服务,货物配载不得混装危险货物或国家禁运物品。
第四十五条 港口、码头、工厂、矿山、商业企业等货物装载源头应接受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监管,不得为道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配货。
第五章 从业人员
第四十六条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实行从业资格管理制度。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相应的从业资格考试,取得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件。
第四十七条
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培训和考试机构应当符合国家的规定和要求。考试机构的考核人员应当参加相应的培训、考试,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件。
第四十八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聘用持外省(市、自治区)核发的从业资格证件的从业人员的,应当按规定组织相关人员到服务所在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办理备案手续并换发相应从业资格证件。
第四十九条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暂停其从业资格,收回从业资格证件,并要求其重新学习考试;考试合格的,方可继续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一)一年内被有效投诉三次以上或发生重大服务质量事件的;
(二)年度诚信考核不合格的;
(三)将从业资格证件转借他人使用或擅自将道路运输车辆交给无相应从业资格人员经营的;
(四)以不正当手段逃避或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检查的; 第五十条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撤销其从业资格,并注销其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件:
(一)以不正当手段取得从业资格证件的;
(二)擅自停止经营,非法组织、煽动罢驶,堵塞站场、港口、道路等公共场所的
(三)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索取、收受学员钱物;
(四)连续两年诚信考核不合格的;
(五)发生重大及以上主要责任交通事故的;
(六)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
(七)一年内驾驶车辆超限超载3次以上的;
(八)依法可以撤销从业资格的其他情形。
第六章 道路运输车辆
第五十一条 道路运输车辆应当进行年度审验。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按规定向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公布的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评定运输车辆的技术等级,并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送检测报告。
第五十二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建立车辆技术档案,按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及车辆使用说明书等的要求,自行制定运输车辆二级维护计划,到具备资质的维修企业进行二级维护,确保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将运输车辆二级维护周期和执行情况按规定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备。
第五十三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为客运班车和包车、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重型货车和汽车列车、教学车安装、使用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并按规定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相关部门实时报送相关信息数据。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实施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违法行为。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设立的口岸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加强对直通港澳道路运输车辆在口岸内运输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可在经营场所、作业现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货集散地及周边的公路、公路路口,或者在交通检查站进行检查。设立交通检查站须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根据交通监控记录、视频资料、汽车行驶记录仪或卫星定位系统所反映的事实,对违法经营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第五十五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吊销或撤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应及时通报工商部门,由工商部门依法对经营者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
经县以上公安机关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批准,公安交警部门可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专项联合执法行动。在执法过程中对超员客车卸客转运产生的费用由客车所属的客运经营者承担。
第五十六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在道路路口进行监督检查时,不得拦截正常行驶的道路运输车辆,但拦截已发现有违法经营行为嫌疑的车辆或者被举报有违法经营行为嫌疑的车辆除外。
第五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违反本条例规定不能当场处理的行为,可暂扣道路运输相关证件,并出具暂扣凭证。
第五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或不能提供合法有效证明的,可以暂扣车辆和相关设备,并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暂扣车辆和相关设备,应当出具暂扣凭证,并妥善保管,不得使用,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保管费用。
依法暂扣的车辆和相关设备,道路运输违法经营者应当在七日内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接受处理;逾期不接受处理,按规定收取保管费用。经公告三个月仍没有来接受处理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汽车租赁和货运相关服务经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道路运输经营者非法转让经营许可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一)班车客运、包车客运和直通港澳客运车辆未在明显位置挂放标志牌的;
(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未按规定悬挂、喷涂标志的;
(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未在其办公场所明显位置公示其经营许可证件、培训范围、收费项目、学时收费标准、教练员、教学车辆、教练场等情况的;
(四)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未在经营场所悬挂机动车维修标志牌、经营许可证,公示维修工时单价、维修项目工时定额及收费标准的;
(五)汽车租赁经营者未按规定在其营业场所公布其所有租赁车辆的车牌号码、厂牌型号、首次注册登记日期和车辆技术等级信息的。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危险货物生产、经营、储存企业委托不具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和车辆承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未按规定配备驾驶员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相应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
(一)班车客运和直通港澳班车客运经营者不按规定的线路、口岸、班次或者停靠站点经营的;
(二)包车客运经营者未核实包车的真实性或招揽包车合同外的旅客乘车的;
(三)包车客运和直通港澳包车客运经营者不能提供有效包车合同的。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相应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
(一)客运经营者在运行途中无正当理由,强迫或诱骗旅客下车的;
(二)客运包车线路两端均不在车籍所在地的;
(三)包车客运经营者擅自从事班车客运经营的。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使用拖拉机、货运车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从事旅客运输经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一)直通港澳客运车辆未取得直通港澳客运标志牌,擅自从事经营的;
(二)直通港澳客运车辆从事境内区间的道路运输经营的。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未按规定报告运营情况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擅自接纳未经批准的客运车辆进站经营的;
(二)不按车辆核定载客限额售票的;
(三)允许超限、超载车辆出站的。
第七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道路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的业务操作规程装卸、储存、保管货物的;
(二)为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证照不全者提供服务的;
(三)允许国家规定的禁运、限运物品进出站场的。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规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异地招生和培训的;
(二)不在申报备案的教练场地或不在指定的路线、时间开展培训业务的;
(三)不按规范设置招生站(点)或设置招生站(点)未报注册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的;
(四)未采用规范的信息化技术组织教学培训的;
(五)培训记录弄虚作假的;
(六)使用不符合标准、或未取得教练车牌证和《道路运输证》,或不具有统一标识的教学车辆从事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活动的。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三十七条规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经营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配件拼装机动车的;
(二)承修与机动车行驶证、号牌不符及其他无合法证明的机动车的;
(三)编造维修理由和虚列维修项目的;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三十八条规定,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及维修质量检验经营者未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证从事检验检测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其停止检验,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三十八条规定,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及维修质量检验经营者不符合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规划和交通行业技术要求,未向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三十九条规定,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及维修质量检验经营者不按标准检测检验、提供虚假车辆检验报告或检验结果证明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汽车租赁经营者使用12座以上客车作为租赁车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四十一条、四十二条规定,汽车租赁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汽车租赁经营者未使用符合技术标准和证件齐全有效的自有车辆从事租赁经营的;
(二)汽车租赁经营者未与承租人签订车辆租赁合同的;
(三)汽车租赁经营者将车辆租赁给不具备与租赁车辆相适应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的。
第七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汽车租赁经营者未将租赁车辆及其变化情况向注册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的;
(二)道路运输经营者未按规定将运输车辆二级维护周期和执行情况向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备的。
第七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汽车租赁经营者以直接或间接提供驾驶服务等方式从事或者变相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第八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客(货)运相关服务经营者未与服务对象签订运输合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客(货)运相关服务经营者超限超载配货的;
(二)客(货)运相关服务经营者为无证照或证照不全者提供货物配载、代理服务的;
(三)客(货)运相关服务经营者进行货物配载时混装危险货物或国家禁运物品的;
(四)港口、码头、工厂、矿山、商业企业等货物装载源头为道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配货的。
第八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规定,未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件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人员,或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机构考核人员未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对聘用相关人员的道路运输经营者或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机构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持外省(市、自治区)核发的从业资格证件的从业人员为本省道路运输经营者服务,未按规定办理备案手续和换发从业资格证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每人次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并对聘用相关从业人员的道路运输经营者处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道路运输经营者的运输车辆未进行年度审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处每辆车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规定,道路运输经营者不按规定维护、检测运输车辆的,或不按规定安装使用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并报送相关信息数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六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务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期限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参与或者变相参与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
(三)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四)违反规定拦截、检查正常行驶的道路运输车辆的;
(五)违法扣留运输车辆、道路运输证件的;
(六)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七)其他违法行为。
第九章 附 则
第八十七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发放纸质和IC卡《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等许可证件,可以收取工本费。工本费标准由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十八条 出租车客运、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第八十九条 本条例自20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二篇: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819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5-01-13 【生效日期】1995-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1995年1月13日广东省第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维护道路运输秩序,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保障道路运输经营者和旅客、货主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城乡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道路运输是指在城乡道路上从事货物运输,旅客运输及与道路运输相关的搬运装卸、运输服务和汽车摩托车维修等,但属城市公用事业的公共汽车、电车的运输除外。
第四条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实施。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保障道路运输的畅通,维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经营,允许客货运输车辆跨区域双向运行。
公安、工商、财政、税务、物价、城市建设等有关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协助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第五条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二章 开业、变更与歇业
第六条 第六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与其经营种类、范围相适应的设备、设施、资金和专业人员等经济技术条件。具体标准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第七条 申办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持经济技术条件的有关证明向当地县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开业申请。县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当在20日内作出审查答复,符合条件的发给 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凭证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后,方准营业。
外商申请在本省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由地级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报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 第八条 不超过3个月的临时营业性道路客、货运输,由经营所在地县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办理临时营运证后方可经营,并依章缴纳税费。
第九条 第九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合并、分立、迁移、改名以及变更经营项目和停业、歇业等,应当在20日前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并到原登记的工商、税务机关办理相应手续。
第十条 第十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每年按规定到工商登记所在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接受经营资格审验,审验合格者方可继续经营。
第三章 货物运输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道路货物运输,实行谁受理、谁承运的原则,由承托双方签订运输合同,实行合同责任运输。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省内零担货物运输班车实行定线、定点、定期运行,其线路、站点、班期由参加运输相关的企业签订合同,并报班线起讫点所在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本省经营申请跨省从事零担货物运输班车运输的,应向当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地级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与相关省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审定。
外省经营者申请进入我省从事零担货物运输班车运输的,由该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与广东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审定。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限运和凭证运输的物资以及危险货物,由托运人办妥准运手续后,方可运输。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在遇有防洪抢险、救灾以及军事紧急情况时,从事运输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统一调度,保证按期完成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下达的紧急运输任务。
第四章 旅客运输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营业性道路旅客运输包括:班车旅客运输、旅游旅客运输、出租汽车旅客运输、包车旅客运输。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营业性道路旅客运输线路、班次、站点及经营区域实行省、市、县分级管理。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道路旅客运输的班次线路经营权和出租汽车的经营权按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实行招标投标,有偿使用。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本省经营者申请跨省从事旅客运输的,应当向当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地级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与相关省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审定。
外省经营者申请进入我省从事旅客运输,由该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与广东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审定。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客运班车必须进入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站(场)载客,按公布的时间发车,不得随意变更线路班次和停靠站点。非定班的线路客车应当在始发站按顺序载客发车,并服从站务人员管理。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道路旅客运输的经营者及司乘人员应按省规定的运价收费,并给予购票者票据。不得乱加价、乱收费。不得无故绕道行驶和兜圈拉客。除车辆无法继续行驶外,不得中途更换车辆或者将旅客交他人运送,确需要换车辆或交他人运送的,不得重复收费。出租小轿车在营运时间内不得拒载。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客运经营者由于本身的责任造成旅客漏乘、误乘、人身伤害或者托运人行李丢失、损坏、错运的,应赔偿或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旅客乘车必须购票,遵守乘车秩序,讲究文明卫生。不得携带规定的危险物品及其它禁带物品乘车。
旅客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者损坏车辆设施的,应赔偿或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不准使用拖拉机、货运车辆和残疾人专用车经营旅客运输。
不准使用摩托车在大城市市区内经营旅客运输。
第五章 粤港澳运输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本省直通港澳客、货营业性车辆指标,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后,报省人民政府审定。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对直通港澳营业性车辆指标使用权实行公开招标竞投。招标工作由省对外经贸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省交通、口岸、公安部门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实施。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取得直通港澳营业性车辆指标使用权的企业,凭直通港澳营业性车辆使用权合同书,到省对外经贸部门办理合同批文;到省公安部门或其委托的市公安部门办理车辆、驾驶员牌证;到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地级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营运手续。
经营粤港澳客货运输的车辆必须张贴由交通部规定的汽车出入境运输统一标志,按规定的经营范围进行营运。
第六章 搬运装卸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搬运装卸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核准的范围进行作业;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搬运装卸组织,从事营业性搬运、装卸的,纳入本条例管理。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从事搬运装卸的单位和个人,应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文明作业,及时装卸。因操作不当或故意延误装卸造成货主损失的,应按有关规定赔偿。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从事危险货物和大型、特种物件搬运装卸作业,须具备专用搬运装卸工具和防护设备,作业者须持有县级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特种搬运装卸作业证。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垄断搬运装卸货源,不得强装抢卸。
第七章 运输服务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道路运输服务业包括为道路运输服务的客货运站(场),客货运代理、配载、中转、联运,货物包装、仓储理货、堆存,运输信息咨询服务,机动车驾驶员、从业人员培训,机动车辆租赁、清洗和保管等。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道路客、货运输站和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停、发车场的建设应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允许符合条件的单位投资经营,归口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港口、客货运站(场)、厂矿等货物集散地可建立货物运输配载服务组织,为承托双方提供服务,由所在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垄断货源、欺行霸市。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客运站(场)应当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设施,为旅客提供安全、方便、卫生的候车环境。货运站(场)应当为货主和货物运输经营者提供方便、安全的货物集散条件。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从事货运代理、联运服务的经营者之间应当签订运输合同,承担民事责任。在发生货损货差需要赔偿时,承运人应先行赔偿,然后向实际责任人追偿。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外省在本省境内设立客、货运输业务代办点,必须经本省地级市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按规定办理手续后方可营业。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从事货物仓储保管的经营者提供的仓储场地及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按照货物的性质、保管条件和有效期限对货物分类存放,保持货物完好无损。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从事货物包装的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货物运输包装标准包装货物。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机动车驾驶学校、驾驶员培训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允许符合条件的单位开办,归口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管理内容包括规划布局和制定管理规章、技术标准、教学大纲及实施监督检查。
第八章 汽车摩托车维修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汽车、摩托车维修是指汽车、摩托车的大修、小修、维护和专项修理。
维修业户的经营类别由县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核定发牌。维修业户应当挂牌经营。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汽车、摩托车维修业实行公平竞争,车主可自行选择维修点,维修业户不得越类承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垄断维修业务,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车主到指定的维修点维修或装配有关设备。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维修业户必须保证维修质量。在质量保证期内,属于维修质量原因造成的直接损失,承修业户应负赔偿责任。发生质量纠纷时,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有争议的车辆作技术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争议双方可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维修业户不得承修报废车辆,不得利用报废车辆配件拼装车辆。
第九章 运输车辆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营业性道路运输车辆投放,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省经济发展和道路运输市场发展的需要,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营业性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的车辆必须向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领取《 道路运输证》,使用统一行车路单。道路货物运输车辆应当按规定挂放营运标志牌。道路旅客运输的车辆应当按规定挂放客运线路标志牌或出租标志,并在明显位置张贴票价表、车辆牌号和投诉电话号码。出租汽车还应配备经技术监督部门检查合格的计程、计费器。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车辆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接受车辆安全性能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车辆不准行驶。营业性客、货车辆还应按规定接受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性能检测。
车辆转户或报废,应按国家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报废车辆从事道路运输。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车辆检测站是独立的、社会化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检测站应依法经营,按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实施检测,不得为被检测车辆出具虚假检测报告。车辆检测站的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章 价格和票证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县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价格管理的规定制定和调整道路运输业的有关价格和收费标准,按管理分工权限报经物价主管部门同意后公布执行。
第五十条 第五十条 从事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使用全省统一的票证。道路运输证件、客票、货票、费用结算凭证等票证,按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税务部门有关规定印制、核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倒卖和转让。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一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向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缴纳道路运输管理费。具体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遵守《广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不得重复收费和乱收费。
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二条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从事道路运输单位和个人实施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违章行为。
监督检查内容包括:营运牌证、经营范围、经营行为、运价、票证、交通规费缴纳等。
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三条 检查方式可到经营单位、作业现场检查,或在征费稽查站检查。
设立征费稽查站的,须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发给检查证件。
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四条 检查人员执行任务时,必须穿着统一服装,佩戴统一标志和持有道路运输检查证件。
检查人员应当文明执勤,依法办事,不得乱扣乱罚。
第五十五条 第五十五条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受理对道路运输经营者的投诉以及道路运输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纠纷,并在20日内作出答复或处理。
第五十六条 第五十六条 参与道路运输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接受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情况,不得拒绝。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 第五十七条 从事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条例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下列处罚:
(一)违反第七、八、十三、十九、二十七、三十七条规定的,责令其停业,没收违法收入,并处以违法收入额一至二倍的罚款。
(二)违反第九条规定,未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的,予以扣留运输牌证3个月或者吊销运输牌证,并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第十条规定的,责令补办年审手续,并对运输业户处以每辆车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的罚款,对汽车维修业户处以500元以上1500元以下的罚款;对汽车摩托车维修业户,搬运装卸和运输服务业户处以200元以上400元以下的罚款;对驾驶员培训的单位和个人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予以扣留运输牌证3个月或者吊销运输牌证。
(四)违反第十四、四十七条规定的,暂扣运输工具或者责令其停业整顿。
(五)违反第十五条规定的,责令其停业整顿,并给予直接责任人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六)违反第二十、二十一条规定的,没收其违法收入,将多收的款项退还旅客,并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取消其经营资格。
(七)违反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没收其违法收入,并处以违法收入额一至二倍罚款。
(八)违反第三十一、三十四条规定的,依法予以取缔,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收入额二至三倍罚款。
(九)违反第四十条规定的,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办。
(十)违反第四十二条规定,越类承修的,没收违法收入,并可扣留技术审查合格证。
(十一)违反第四十四条规定的,责令其停业整顿,将车辆解体,没收违法收入,并处以收入额20%至30%的罚款。
(十二)违反第四十六条规定的,处以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十三)违反第五十条规定的,区别情况作如下处罚:
1、私自印制、伪造票证的,收缴全部票证,没收其违法收入,并处以违法收入额三至五倍罚款;
2、不使用交通、财税部门统一规定票证的,收缴其全部票证,没收其违法收入,并处以违法收入额一至三倍罚款;
3、违反价格管理规定的,除由物价部门按有关价格管理法规处罚外,对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其停业整顿。
(十四)违反第五十一条规定的,应限期缴纳,并按规定缴纳滞纳金;拒不缴纳的,扣留《 道路运输证》、经营许可证或者技术审查合格证。
(十五)对违法所得难于查清实际数目的,可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八条 第五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处罚,必须使用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印制的违章处罚通知书和财政部门印制的罚没收据。罚没收入按规定上交财政。
查获的违禁物品,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九条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第六十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应在处罚决定书送达后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在复议决定书送达后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十一条 第六十一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务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三章 附则
第六十二条 第六十二条 部队的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参与营业性道路运输业务的,适用本条例。
第六十三条 第六十三条 广州市市区内的出租小客车管理由广州市另行规定。
第六十四条 第六十四条 本条例自1995年4月1日起施行。过去本省有关规定与本条例有抵触的,以本条例为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道路运输管理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任务是:认真执行国家有关道路运输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建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保证安全生产必要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强化企业安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旅客和货物运输安全,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安全、及时、经济、方便、舒适的运输服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责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自觉接受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
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目标及阶段性安全控制指标,量化分解,落实到人,并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实行阶段性定量控制和考核。
强化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和评比竞赛活动,推广交流先进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经验。
加强源头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综合运用自检、普检、抽检、互检等多种方式,及进排查各类安全事故隐患。
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分析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安排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意见。落实安全经费。企业应按上年营运收入的0.5%-1%作为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保证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工作等安全投入资金的稳定来源。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推广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车辆行驶记录仪和车站安全门检检测系统等安全管理设备,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技术水平。
抓好车辆安全技术管理和驾驶员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档案。
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做好事故处理工作,制定落实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对所有安全管理和从业人员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因玩忽职守、违反规章制度而造成事故的,根据事故性质、责任大小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触犯刑律者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定期开展以安全生产活动是否符合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内部审核,定期评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道路运输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必须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并直接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其工作职责是: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培训,带头遵纪守法,模范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自觉接受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
当好企业安全生产总指挥的角色,组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为组长、分管安全领导为副组长的企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主持制定各分管领导的工作职责,明确安全管理责任、权利和义务,及时听取分管领导的汇报,定期考核,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机构,选拔业务素质高、思想作风好、责任性强的人员担任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并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企业安全管理所需的装备、场地和经费落实到位。
认真审定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车辆安全技术管理、驾驶员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检查、事故管理、机具设备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奖惩等一整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认真审定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参与和主持召开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提出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和总体规划,研究解决企业安全生产上的重大问题,定期检查企业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有关重大措施的落实情况。
督促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抓好企业干部职工的安全培训,努力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积极推行注册安全主任制度,按规定聘用注册安全主任,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认真听取注册安全主任的工作汇报,研究其提出的安全生产建议,对重大事故隐患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落实整改。
经常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安全生产,督促基层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坚持定期做好企业范围内的安全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及时整改。遇有重特大安全事故时,应亲临第一线指挥,并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加强事故管理,对各类事故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发生事故按规定时间及程序报告有关部门,并对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负责;对事故责任者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接到运管部门发出的《安全事故隐患督查通知书》后,必须在限期内妥善解决。
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分管领导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企业分管安全领导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直接指挥员,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主要领导责任,接受企业法定代表人的领导,向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其工作职责是: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自觉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带头学好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主持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向法定代表人汇报,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做好同级领导及注册安全主任的沟通、配合工作。
为主设计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企业安全管理系统及其配备和各级运作模式,主持建立企业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充实业务素质高、作风好、责任性强的安全管理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主持制定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的工作规范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及工作目标。
为主起草或拟定企业一整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主持制定符合本企业生产实际的重特大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组织、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全面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开展各项安全活动。
主持或参加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听取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及时总结和部署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定期逐条对照《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标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作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估,并按《企业安全管理检查考核工作规范》实施检查和考核,发现和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定期向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和有关部门汇报企业安全生产情况,提出主要议题和工作打算。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有组织地对安全管理人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经常深入基层和生产现场,检查、指导安全工作,督促基层加强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消防训练,定期做好生产安全和消防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及时迅速整改。
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要及时赶赴现场,协助或指导事故善后工作;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与处理,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办事。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要及时向法定代表人汇报,并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报告有关部门,对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负责。对事故责任者要严肃处理,超过职责范围的处理要提交法定代表人或有关会议研究处理。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落实上级、运管部门和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标准和办法。
对企业安全生产实行统一监管,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加强对基层各级安全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检查,及时协调,定期考评。
建立健全一套具有监督、反馈、制约、激励等诸多功能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制定并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订不低于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方案,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落实重特大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定期组织召开本级范围内的安全例会,随时掌握各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动态,督促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出现问题及时协调和解决,超越职权范围的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组织企业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活动,组织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教训,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向企业领导人推荐表彰的安全先进单位及安全先进个人和提出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负责组织对各基层单位车辆机械、动力、设备的安全性能、维护及安全操作管理及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根据有关规定,随时抽查企业车辆的安全运行情况,并充分运用GPS卫星定位系统、汽车行驶记录仪等高科技管理手段,对车辆实施监控和动态管理,及时纠正违章行为。
负责对驾驶员的资格、资历审查,并建立相应的驾驶员安全公里(年资)等台帐。负责行车事故的调查、统计和上报工作,办理车辆的各项保险、索赔手续。对各类事故执行“四不放过”原则,按事故处理权限对事故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作出处理决定。
负责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台帐妥善保管各项原始记录和资料档案,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资料。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管理职责
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原则上按每25辆营运车不少于1人配备,少于10辆营运车的企业设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
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部门下达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认真执行企业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组织安全学习活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行车安全竞赛等活动。
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督促检查营运车辆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保障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落实。对危及安全生产的行为有制止和向上级反映的权力。
负责本单位安全事故的处理、统计和上级。
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行车管理,协助做好驾驶员的审验、评比工作。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必须进行综合管理。交通部《关于加强公路运输企业安全工作的意见》([1988]交公路字289号),对如何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作了规范性的指导意见。
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保证安全教育时间,尤其对驾驶人员每星期至少安排2小时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国家关于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职业道德规范、交通规则、安全基本常识、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行车经验、安全评比条件、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等。
安全教育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过安全日、开安全例会、出车前进行安全嘱咐,以及图片展览、智力竞赛、观看录像、办安全专栏、开展安全对话、举办安全常识讲座等。
安全教育要注意联系实际,并与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宣传好人好事结合起来;针对综合交通状况,与如何加强安全工作的讨论结合起来;针对职工的工作特点,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强化职工安全意识,避免空洞说教。
曾经发生重大事故的单位,要结合事故后果、原因及责任分析,反复进行教育,使职工痛定思痛,居安思危,吸取血的教训,警钟长鸣,常备不懈,时刻不忘安全工作。
做好安全教育记录,对参加教育活动缺席较多的人员,要组织补课。
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实行安全责任制,明确安全责任。运输企业的经理对安全工作要负第一位责任,分管安全工作的副经理要负重要责任,其他领导也要负综合治理的责任。
对安全工作要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党、政、工、团都要把安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分工合作,齐抓共管。
分管安全工作的企业领导每月不得少于两次深入生产现场、车队、车站,督促检查安全工作。
充实安全科室人员,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
对违犯劳动纪律、不遵守操作规程的人员要及时批评,纠正其错误。情节严重者,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对已发生的事故,不论大小,均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明情况,严肃处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指出改进措施。属运输企业责任事故者,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加强基础工作和对安全业绩的考核工作,要使安全质量具有否决权,把安全情况列为评比、升级的重要条件。对事故多的单位,要组织人员进行整顿。
加强安全工作的全面管理,使安全工作逐步科学化。
第四篇:广东省道路运输条例(2014.5.1实施)
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
《广东省道路运输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13年11月2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11月21日
广东省道路运输条例
(2013年11月21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活动。本条例所称道路运输经营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以下简称客运经营)、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以下简称货运经营)。[1]
本条例所称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道路运输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汽车租赁和客(货)运相关服务。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提供均等化和一体化的道路运输服务,优先发展城乡公共交通,鼓励道路运输经营者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安全、环保、节能运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发展农村道路运输,参照城市公交政策制定农村客运优惠政策和政府补贴政策,提高乡镇和行政村的通班车率,建立健全农村客运网络体系。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全省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本条例规定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实施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可以由符合规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具体实施。
公安、工商、价格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并与城乡规划相衔接。
第六条 道路运输管理遵循公开、公正、高效、便民的原则,保护正当竞争,取缔非法经营。
从事道路运输以及相关业务,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道路运输市场。
第七条 道路运输相关行业协会依照章程,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制度,组织会员开展诚信建设,规范和指导会员经营行为,提高会员的服务质量,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道路运输相关行业协会可以承接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转移或者委托的道路运输及相关业务管理事项,并接受指导监督。
第二章 服务与管理
第八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和市场预测,定期公布道路运输行业发展指导意见,定期发布道路运输经济运行、市场供求等信息,引导经营者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运力结构,促进运输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发展。
第九条 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推广信息化道路运输服务与管理,制定全省道路运输信息化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建立全省统一的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定期收集、分析、整理、更新服务和管理信息,并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第十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完善道路运输标准体系和安全服务规范,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推行政务公开,提高道路运输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第十一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对质量信誉良好的道路运输经营者及相关业务经营者,在经营许可、服务质量招标、延续经营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行业协会或者其他社会组织进行道路运输经营者及相关业务经营者质量信誉评估,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质量信誉评估结果。
质量信誉评估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经营行为、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
质量信誉评估应当客观、真实,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第十二条 港澳投资者在本省投资道路运输业应取得立项批准的,应当在取得企业所在地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立项批准后,依法申请相应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
第三章 道路运输经营 第一节 道路旅客运输
第十三条 本条例所称道路旅客运输包括班车客运经营和包车客运经营。
班车客运经营权、包车客运经营权同一申请事项有三个以上申请人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服务质量招标的方式作出许可。作出许可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四条 客运经营者应当保障运输安全和服务质量,在运输车辆显著位置挂放客运标志牌,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不给予购票者票据;(二)强迫旅客乘车;(三)运行途中擅自将旅客交给他人运输、更换运输车辆;(四)运行途中强迫、诱骗旅客下车;(五)运行途中非法揽客;(六)阻碍其他经营者的正常经营活动。
第十五条 班车客运经营者应当按照许可的线路经营,按照公布的时间发车,不得随意变更线路、班次或者停靠站点。
第十六条 县境内或者毗邻县间至少有一端在乡(镇)、行政村,且途经的农村公路符合安全通行农村客运车辆标准的,可以开行农村客运班线。农村客运可以采用区域运营、循环运营、专线运营、公交化运营等方式。
第十七条 包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在承运前与包车人签订包车合同并随车携带,并在起运前核实包车的真实性,发现与包车合同不符的,应当中止运输。
客运包车线路一端应当在车籍所在地。
客运包车经营者不得招揽包车合同外的旅客乘车,不得擅自从事班车客运。第二节 道路货物运输
第十八条 鼓励发展绿色、节能、高效的货物运输组织方式,对应用清洁能源、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方式予以扶持。
第十九条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对统一标识的专用配送车型的车辆,在城区通行、停靠、装卸作业等方面提供便利,促进交通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
鼓励建设城市配送的快速通道。
第二十条 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悬挂、喷涂危险货物运输标志。
运输剧毒化学品的车辆应当设置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专用标识,安装安全标示牌。安全标示牌应当标明剧毒化学品品名、种类和罐体容积、载质量,以及施救方法、运输企业联系方式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 托运危险货物的应当委托具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承运,并向承运人提供与托运危险货物一致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安全技术说明书应当包括危险货物的品名、特性、危害、应急措施等内容。[1]
第二十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使用自有车辆为本单位生产、生活服务的普通货物运输,包括本单位生产所需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和销售商品等的运输,以及使用拖拉机从事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和农村生活资料等的运输,不纳入道路货物运输行业管理范围。
第三节 直通港澳道路运输
第二十三条 取得直通港澳营业性车辆指标使用权的企业,持相关批准文件向省商务(口岸)、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和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直通港澳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当实现直通港澳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指标、车辆、人员、运输量等信息互联共享。
第二十四条 从事直通港澳道路运输的车辆,在内地运行期间应当遵守道路运输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服从当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管理。
直通港澳运输车辆不得从事起、终点均在内地的道路运输经营。
直通港澳客运车辆不得在出入境口岸内地一侧接驳、转运旅客,不得随意设点、增班和延伸线路运行。
直通港澳客运车辆应当取得省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核发的直通港澳客运标志牌。
第二十五条 经营直通港澳班车客运的,应当进入道路旅客运输站场或者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核准的场所经营。
第四章 道路运输相关业务 第一节 道路运输站场 第二十六条 道路运输站场应当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其建设应当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功能定位,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并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
第二十七条 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应用信息化技术,按规定向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送运营信息。
第二十八条 道路旅客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加强安全检查,防止旅客携带危险物品和违禁物品进站乘车。
道路旅客运输站场经营者不得有下列行为:(一)超过车辆核定载客限额售票;[1]
(二)无正当理由拒绝合法客运车辆进站经营;(三)允许无证经营车辆进站经营;(四)允许超载车辆出站;(五)允许未经安全检查或者安全检查不合格的车辆载客出站。
第二十九条 道路旅客运输站场对客运车辆未能按时发车的,应当及时发布信息,维持候车秩序,协助承运人安排滞留旅客。
道路旅客运输站场对出现旅客严重滞留的,应当立即采取疏运措施,及时报告所在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并服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统一调度、指挥。
第三十条 道路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的业务操作规程装卸、储存、保管货物,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为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者证照不全者提供服务;(二)允许装载禁运、不符合要求的限运物品的车辆出站场;(三)允许超限超载车辆出站场。第二节 机动车维修经营
第三十一条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机动车维修标志牌、经营许可证,公布维修工时单价、维修工时定额、收费标准和服务承诺。
第三十二条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不得有下列行为: 编造维修理由误导消费;虚列维修项目;(三)使用假冒伪劣配件;(四)擅自改装机动车;(五)承修已报废、已列入国家强制报废范围的机动车;(六)利用配件拼装机动车。
第三十三条 从事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应当符合交通行业技术要求。
第三十四条 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维修质量检验的标准、规范和程序应当符合国家要求。
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经营者、维修质量检验经营者应当如实出具检测报告、检验结果证明,并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法律责任。
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经营者、维修质量检验经营者应当建立检测、检验档案,并保留五年。第三节 驾驶员培训机构
第三十五条 地级以上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督促培训机构保证培训质量。[1]
第三十六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在注册地开展培训业务。
第三十七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在其办公场所显著位置,公布经营许可证、培训范围、收费项目、学时收费标准、教练员、教学车辆、教练场地和招生站(点)等情况。
第三十八条 场地培训应当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申报备案的教练场地进行,道路行驶培训应当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路线和时间进行。
培训记录不得弄虚作假。
第三十九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使用取得教学车牌证、具有统一标识的教学车辆进行培训,并对教学车辆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保持教学车辆性能完好。
第四节 汽车租赁及客(货)运相关服务
第四十条 汽车租赁经营者应当使用自有车辆从事租赁经营,租赁汽车应当为十二座以下小型客车,车辆行驶证件齐全有效,并装备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
汽车租赁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公布租赁车辆的车牌号码、厂牌型号、首次注册登记日期信息。
汽车租赁经营者不得从事或者变相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第四十一条 汽车租赁经营者应当与承租人签订车辆租赁合同。
第四十二条 客(货)运相关服务包括客(货)运信息服务、客票代理、货运配载(代理)、搬运装卸、货运仓储等。
客(货)运相关服务经营者不得有下列行为:(一)超限超载配客(货);(二)为无证照或者证照不全者提供配载、代理服务;(三)普通货物配载时混装危险货物或者国家禁运物品。第五章 道路运输安全
第四十三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及相关业务经营者是道路运输安全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道路运输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四十四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及相关业务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保障运输安全。
经营者应当对车辆、机具及站场的设施设备等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检验,保证其正常运转。
第四十五条 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危险货物运输驾驶人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装卸管理人员和押运人员,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机动车维修、检测企业重要岗位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技术或者岗位技能,按照国家规定参加考试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在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时随身携带从业资格证件,不得将从业资格证件转借给他人使用。
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危险货物运输驾驶人员不得将道路运输车辆交给无相应从业资格人员经营,不得逃避、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检查。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不得索取、收受学员钱物以及协助学员考试作弊。第四十六条 道路运输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四个小时。
高速公路单程运行六百公里以上、其他公路单程运行四百公里以上的客运车辆,应当随车配备两名以上驾驶员。
第四十七条 道路运输车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验。
道路运输经营者、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评定运输车辆的技术等级,并向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送检测报告。
第四十八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建立车辆技术档案,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及车辆使用说明书等的要求,自行制定运输车辆二级维护计划,到具备资质的维修企业进行二级维护,确保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第四十九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及相关业务经营者应当在客运班车、客运包车、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重型货车和教学车辆驾驶室显著位置安装、使用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的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保持有效运行,并向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实时传送相关数据。
第五十条 港口、码头、工厂、矿山、商业企业等货物装载源头不得为道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配货,并接受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1]
第五十一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法对道路运输经营者、营运车辆和营运驾驶员实施准入管理,对道路运输站场安全生产实施监督,参与道路运输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编制道路运输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发生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突发事件时,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统一调度、指挥。
对承担应急道路运输任务的道路运输经营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合理补偿。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实施监督检查。
设立交通检查站须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不得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
第五十四条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道路运输投诉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通信地址、电子邮箱。对受理的投诉举报,应当及时处理并予以答复。
第五十五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及相关业务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原审批机关应当撤销其原批准:
(一)不具备原许可条件的;(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经整改仍不合格的。
道路运输经营者及相关业务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可以撤销其相应的批准:
(一)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且负有主要以上责任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二)车辆严重超速、超载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被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连续三次通报或者严重危及行车安全被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通报的。第五十六条 道路运输车辆逾期未进行审验超过六个月的,或者客运经营者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后无正当理由超过一百八十日不投入运营或者运营后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停运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办理有关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注销手续。
第五十七条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一年内被投诉服务质量事件三次以上、经查证属实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其从业资格,收回从业资格证件,重新学习考试合格的,方可继续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第五十八条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撤销其从业资格,并注销从业资格证件。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以不正当手段取得从业资格证件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撤销其从业资格,并注销从业资格证件。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被撤销从业资格的,三年内不得重新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第五十九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依据交通监控视频资料、汽车行驶记录仪或者卫星定位系统所记录的资料,认定违法事实。
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道路运输车辆超限超载,应当立即予以制止,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于客运超载的,责令经营者安排旅客改乘,经营者没有条件安排改乘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安排旅客改乘,改乘的费用由超载运输旅客的经营者承担;(二)对于货运超载的,责令经营者自行卸载和保管超载货物,发生的费用由超载运输货物的经营者承担。
第六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未经许可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或者不能提供合法有效证明的,可以扣押车辆和相关设备,并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扣押车辆和相关设备,应当出具扣押凭证,并妥善保管,不得使用,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保管费用。
车辆和相关设备依法解除扣押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限期领取;当事人逾期不领取的,逾期之日起的车辆和相关设备保管费用由当事人承担,经催告三个月仍不领取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处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1]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违反规定设立检查站拦截、检查正常行驶的道路运输车辆的;(二)未按规定如实报告较大以上道路运输事故情况的;(三)无正当理由对投诉举报未及时作出处理、答复的;(四)参与或者变相参与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五)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六)违法扣留运输车辆、车辆营运证的;(七)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八)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二百元的罚款:
(一)班车客运、包车客运和直通港澳的运输车辆未在显著位置挂放标志牌的;(二)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未悬挂、喷涂危险货物运输标志的;(三)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未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机动车维修标志牌、经营许可证,公示维修工时单价、维修工时定额、收费标准及服务承诺的;(四)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未在其办公场所显著位置公示其经营许可证、培训范围、收费项目、学时收费标准、教练员、教学车辆、教练场地和招生站(点)等情况的;(五)汽车租赁经营者未在其经营场所公布租赁车辆的车牌号码、厂牌型号、首次注册登记日期信息的。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者相应的经营许可:
(一)客运经营者未按照规定为运输车辆配备驾驶员的或者在运行途中强迫、诱骗旅客下车的;(二)班车客运经营者、直通港澳班车客运经营者未按照规定的线路、口岸、班次或者停靠站点经营的;(三)包车客运经营者、直通港澳包车客运经营者未核实包车的真实性或者招揽包车合同外的旅客乘车的;(四)包车客运经营者、直通港澳包车客运经营者不能提供有效包车合同的;(五)客运包车线路两端均不在车籍所在地的;(六)直通港澳运输车辆从事境内区间的道路运输经营的;(七)未按照规定使用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实时传送相关数据的;(八)机动车维修经营者编造维修理由误导消费或者虚列维修项目的。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未按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报送运营信息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的罚款。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第五十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者相应的经营许可。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改正,并处一千元的罚款:
(一)到注册地以外开展培训业务的;(二)未在申报备案的教练场地或者未在指定的路线、时间开展培训业务的;(三)培训记录弄虚作假的;(四)使用未取得教练车牌证或者不具有统一标识的教学车辆从事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活动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索取学员钱物以及协助学员考试作弊,情节严重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吊销其从业资格证件。[1]
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规定,汽车租赁经营者提供不符合规定的租赁车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汽车租赁经营者改正,并处一千元的罚款。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规定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七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未随身携带从业资格证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可以处二百元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将从业资格证件转借他人使用或者将道路运输车辆交给无相应从业资格人员经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的罚款,对聘用相关人员的道路运输经营者处五千元的罚款。
第八章 附 则
第七十一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发放纸质和IC卡《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等许可证件,可以收取工本费。工本费标准由省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七十二条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限制使用摩托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经营旅客运输。
第七十三条 出租车客运、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拖拉机驾驶培训和维修经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七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同时废止。[1]
第五篇: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1995年1月13日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12月1日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有关条文的决定》修正 2002年10月13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道路运输管理,维护道路运输秩序,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保障道路运输经营者和旅客、货主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广东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城乡道路运输经营活动及其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道路运输包括货物运输、旅客运输、搬运装卸、运输服务和汽车摩托车维修等。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实施。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障道路运输的畅通,维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经营。
在城市市区运营的出租小客车,由各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进行管理。
公安、工商、财政、税务、物价、城市建设等有关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协助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道路运输发展计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二章 开业、变更与歇业
第六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相应的经营资质。资质条件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持相应的经营资质材料向当地县级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开业申请。县级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当在二十日内作出审查答复,符合规定条件的发给相应的许可证件。申请人凭证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后,方准营业。
外商申请在广东省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由地级以上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报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 不超过三个月的临时营业性道路客、货运输,由经营所在地县级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办理临时道路运输证后方可经营,并依法缴纳税费。
第九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合并、分立、迁移、改名以及变更经营项目的,应当在三十日前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停业、歇业的,应当在二十日前到原审批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上述事项还应当按规定到原登记的工商、税务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每年按规定到工商登记所在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接受经营资质审验,审验合格的方可继续经营。
第三章 货物运输
第十一条 道路货物运输,由承托双方签订运输合同。
第十二条 省内零担货物运输班车实行定线、定点、定期运行,其线路、站点、班期由参加运输的相关企业签订合同,并报班线起讫点所在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 广东省经营者需从事跨省零担货物运输班车运输的,应当向当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地级以上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与相关省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审定。
外省经营者申请进入广东省从事零担货物运输班车运输的,由申请人所在地的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与广东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审定。
第十四条 国家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限运和凭证运输的物资以及危险货物,由托运人按有关规定办理准运手续后,方可运输。
第十五条 在遇有防洪抢险、救灾以及军事紧急情况时,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统一调度,保证按期完成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下达的紧急运输任务。
对按照前款规定承担紧急道路运输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合理补偿。
第四章 旅客运输
第十六条 营业性道路旅客运输包括:班车旅客运输、旅游旅客运输、出租汽车旅客运输、包车旅客运输。
第十七条 营业性道路旅客运输线路、站点及经营区域实行省、市、县分级管理。
第十八条 道路旅客运输的班次线路经营权和出租汽车的经营权按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实行招标投标。
第十九条 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协调相关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制订省际客运班线发展计划,组织广东省经营者参加经营权公开竞投。
外省经营者申请进入广东省从事旅客运输的,由申请人所在地的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与广东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审定。
第二十条 客运班车必须进入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站(场)载客,按公布的时间发车,不得随意变更线路、班次或者停靠站点。
非定班的线路客车应当在始发站按顺序载客发车,并服从站(场)管理。出租小客车在营运时间内不得拒载。
第二十一条 道路旅客运输的经营者及司乘人员应当按省规定的运价收费,并给予购票者票据。不得乱加价、乱收费。不得无故绕道行驶和非法招揽旅客。除车辆无法继续行驶外,不得中途更换车辆或者将旅客转交他人运送,确需更换车辆或交他人运送的,不得重复收费。
第二十二条 客运经营者由于本身的责任造成旅客漏乘、误乘、人身伤害或者托运行李丢失、损坏、错运的,应当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 旅客乘车必须购票,遵守乘车秩序,讲究文明卫生。不得携带危险物品及其他禁带物品乘车。
旅客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者损坏车辆设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禁止使用拖拉机、货运车辆和残疾人专用车经营旅客运输。
禁止使用摩托车在大城市市区内经营旅客运输。
第五章 粤港澳运输
第二十五条 广东省直通港澳客运、货运营业性车辆指标,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后,报省人民政府审定。
第二十六条 对直通港澳营业性车辆指标使用权实行公开招标投标。招投标工作由省对外经贸主管部门会同省交通、公安部门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实施。
第二十七条 取得直通港澳营业性车辆指标使用权的企业,凭直通港澳营业性车辆使用权合同书,到省对外经贸部门办理合同批文;到省公安部门或其委托的市公安部门办理车辆、驾驶员牌证;到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地级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营运手续。
经营粤港澳客货运输的车辆必须张贴由交通部规定的汽车出入境运输统一标志,按规定的经营范围进行营运。
直通港澳营业性车辆不得从事广东省境内的区间客货运输。
第六章 搬运装卸
第二十八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搬运装卸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核准的范围进行作业;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搬运装卸组织,从事营业性搬运、装卸的,依照本条例管理。
第二十九条 从事搬运装卸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有关操作规程文明作业,及时装卸。因操作不当或故意延误装卸造成货主损失的,应当按有关规定赔偿。
第三十条 从事危险货物和大型物件、特种物件搬运装卸作业,必须具备专用搬运装卸工具和防护设备,作业者必须持有县级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特种搬运装卸作业证。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垄断搬运装卸货源,不得强装抢卸。
第七章 运输服务
第三十二条 道路运输服务业包括为道路运输服务的物流服务、客货运站(场),客货运代理、配载、中转、联运,货物包装、仓储理货、堆存,运输信息咨询服务,机动车驾驶员、从业人员培训,机动车辆租赁、清洗和保管等。
第三十三条 道路客、货运输站和营业性机动车停车场的建设应列入城市建设规划。
第三十四条 港口、客货运站(场)、厂矿等货物集散地可建立货物运输配载服务组织,为承托双方提供服务,由所在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垄断货源、欺行霸市。
第三十五条 客运站(场)应当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设施,为旅客提供安全、方便、卫生的候车环境。
货运站(场)应当为货主和货物运输经营者提供方便、安全的货物集散条件。
第三十六条 从事货运代理、联运服务的经营者之间应当签订运输合同,明确责任。在发生货损货差需要赔偿时,承运人应先行赔偿,然后依法向责任人追偿。
第三十七条 外省经营者在广东省境内设立客、货运输业务代办点,应当经广东省地级市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按规定办理手续后方可营业。
第三十八条 从事货物仓储保管的经营者提供的仓储场地及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按照货物的性质、保管条 件和有效期限对货物分类存放,保持货物完好无损。
第三十九条 从事货物包装的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货物运输包装标准包装货物。
第四十条 机动车驾驶学校、驾驶员培训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允许符合条 件的单位开办,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管理内容包括规划布局和制定管理规章、技术标准、教学大纲及实施监督检查。
第八章 汽车摩托车维修
第四十一条 汽车、摩托车维修是指汽车、摩托车的大修、小修、维护和专项修理。
维修业户的经营类别由县级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核定,实行挂牌经营。维修业户不得超越经营种类承修车辆。
第四十二条 汽车、摩托车维修业实行公平竞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垄断维修业务,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车主到指定的维修点维修或装配有关设备。
第四十三条 维修业户必须保证维修质量。在质量保证期内,属于维修质量原因造成的直接损失,承修业户应当负赔偿责任。发生质量纠纷时,经当事人申请,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对争议车辆作技术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进行调解。
第四十四条 维修业户不得承修报废车辆,不得利用报废车辆零配件拼装车辆。
第四十五条 维修业户不得占用道路、公共场所停放车辆或进行维修作业。
维修业户的作业场所与居民区所保持的距离应当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维修业户作业厂房的设计除符合维修作业要求外,还应当符合消防、安全及环保的要求;维修业户应当自觉保护环境,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及处理应当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九章 运输车辆
第四十六条 营业性道路运输的运力投放,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广东省经济发展和道路运输市场发展的需要,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 营业性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的车辆必须向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领取道路运输证,使用统一的客运路单或货物运单。道路货物运输车辆应当按规定挂放营运标志牌。装运危险货物的车辆,必须按规定悬挂危险货物运输标志。道路旅客运输的车辆应当按规定挂放客运线路标志牌或出租标志,并在明显位置张贴票价表、车辆牌号和投诉电话号码。出租汽车还应当配备经技术监督部门检查合格的计程、计费器。
第四十八条 车辆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接受车辆安全性能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车辆不准行驶。营业性客运、货运车辆还应当按规定接受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综合性能检测。
第四十九条 车辆检测站是独立的、社会化的、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检测站应当依法经营,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实施检测,不得为被检测车辆出具虚假检测报告。车辆检测站的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章 价格和票证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价格管理的规定制定和调整道路运输业的有关价格和收费标准,按管理分工权限报经物价主管部门同意后公布执行。
道路运输业协会可以提出调整有关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申请,由省物价主管部门会同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公布执行。
调整旅客运输价格和收费标准,由省物价主管部门会同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遵循公正、公开、客观的原则,依照有关规定举行价格听证会,广泛听取经营者代表、消费者代表、政府有关部门代表以及相关的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的意见。
第五十一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使用全省统一的票证。道路运输证件、客票、货票、费用结算凭证,按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税务部门有关规定印制、核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倒卖和转让。
第五十二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缴纳道路运输管理费。具体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遵守《广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不得重复收费和乱收费。
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三条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实施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违章行为。
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营运牌证、经营范围、经营行为、运价、票证、交通规费缴纳等。
第五十四条 检查方式可到经营单位、作业现场检查,或者在交通稽查站检查。
设立交通稽查站的,须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发给检查证件。
第五十五条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可以暂扣运输车辆和相关设备,并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五十六条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有两人以上,统一着装,佩戴统一标志,并出示行政执法证件;执法专用车辆应设置统一标志。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文明执勤,依法办事,不得乱扣乱罚。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受理对道路运输经营者的投诉以及道路运输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纠纷,并在二十日内作出答复或处理。
第五十八条 参与道路运输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情况。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条 例规定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下列处罚:
(一)违反第七条、第八条、第三十七条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七条规定,未经许可或者超出许可范围经营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第九条规定,未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的,暂扣相应的许可证件三个月或者吊销相应的许可证件,并处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第十条规定,未办理年审手续的,责令限期补办,并对运输业户处以每辆车一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的罚款;对汽车维修业户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摩托车维修业户、搬运装卸和运输服务业户处以两百元以上四百元以下的罚款;对驾驶员培训单位和个人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对审验不合格的企业责令三十日内整改,个体业户责令十五日内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责令停产停业,暂扣相应的许可证件和道路运输证三个月,或者吊销相应的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
(五)违反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对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体经营者处以两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六)违反第二十条规定,客运班车随意变更线路、班次或者停靠站点的,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其道路运输证或者客运线路标志;出租小客车在营运时间内拒载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七)违反第二十一条规定的,责令将多收的款项退还给旅客,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其道路运输证或者客运线路标志;
(八)违反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九)违反第三十一条、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十)违反第四十条规定,不符合条件擅自开办的,责令停办,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十一)违反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维修业户超越经营种类承修车辆的,没收违法所得,暂扣相应的许可证件,并按每车次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十二)违反第四十四条规定的,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三)违反第四十七条规定的,处以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十四)违反第四十八条规定,营业性运输车辆未接受综合性能检测的,暂扣道路运输证,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
(十五)违反第五十一条规定,使用不符合交通、财税部门统一规定的票证的,收缴全部不符合规定票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私自印制、伪造票证的,收缴全部违法票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十六)违反第五十二条规定,未交纳道路运输管理费的,责令限期缴纳,并按规定缴纳滞纳金;拒不缴纳的,暂扣道路运输证或相应的许可证件。
第六十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处罚,必须使用统一的交通行政执法文书和财政部门印制的罚没收据。罚没收入按规定上交财政。
查获的违禁物品,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超过法定期限不履行处罚决定,又不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十二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务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章 附则
第六十三条 本条例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