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GB 11652-2012_烟花爆竹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GB 11652-2012 烟花爆竹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working safety of fireworks and firecrackers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1989/10/12 【实施日期】2012/9/1 【修订日期】2012/7/31 【中国标准分类号】C65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00.3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GB 11652-1989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 2626,GB 5083,GB/T 8196,GB 10631,GB/T 12801,GB/T 13869,GB 24284,GB/T 25295,GB 50161,AQ 4111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烟花爆竹生产和经营企业在烟花爆竹生产、研制、储存、装卸、企业内运输、燃放试验及危险性废弃物处置过程中的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第二篇: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企业规范文件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草稿)
1.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分为四级:2~5米一级,5~15米二级,15~30米三级,30米以上四级。
2.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凡不适于高处作业人员,如,年老体弱、女工怀孕、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严重近视等病症的人员,均不得登高作业。
3.高处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等保护性措施进行工作。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安全设施的安全情况,跳板的端部应拴牢,防止踏翻。
4.高处作业区要划出禁区,加设围栏,并悬挂“闲人免进”或“禁止通行”的标示牌。
5.高处作业如无安全可靠的设施,必须使用安全带,但不许用一根绳子捆在腰部代替安全带使用。
6.不准沿着拖拉绳和缆绳及其它斜绳攀登高空。要沿着马道、梯子和其它安全坚固可靠的攀登物登高,严禁用吊装升降机载人。
7.高空作业地点,如有冰块、霜雪,须打扫净,并采取防滑措施,遇有六级以上大风,暴雨、雷电、大雾等天气,一般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8.不准站在不坚固的结构上,不准在墙顶上和高空梁、管上行走,如必须在其上面走动或经过,则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9.夜间登高作业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10.高处作业所用的工具,应放在工具袋内。暂不能用的工具必须放置稳妥,工具材料不能上下扔掷,须经马道运送或用绳索吊运。
11.一般情况下避免上下双层垂直作业,必须时,上下层的中问要设置隔离设施,下面工作人员戴安全帽,无隔离设施不许在下方操作并逗留。
12.靠近输电线路作业时,要注意空中电线,要距离普通电线1.5米以上,距1OKV以下高压电线在2.5米以上。并要防止运送导体材料触碰电线。
13.进行高空处焊接、气割作业时,必须事先清除火星飞溅范围的易燃、易爆物品。
14.杆、柱等物体端部,有可能滑脱时,不准做安全带的生根点。
15.安全带使用注意事项:
(1)安全带应定期检查及进行荷重试验,必须使用具有合格标志的安全带。
(2)棉、维纶安全带、绳、网要防止接触高温。
(3)使用安全带,应详细检查有无损坏,附件是否齐全,不要凑合使用。
(4)安全带的拴挂,只能高挂低用,不宜低挂高用。安全带应拴在人的垂直上方,应尽量避免采取低于腰部水平的拴挂方法。
(5)安全绳要挂在安全牢固的构件上,不得拴在尖锐的棱角上。或专为挂安全绳而设的钢丝绳上。
肇庆金三力机械有限公司
2011年4月
第三篇:安全技术规程
安全技术规程
1、装置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1)禁止燃烧和爆炸。(2)防止火灾蔓延并灭火。(3)防止中毒窒息。(4)防止设备损坏。
2、安全设施
(1)装置平面布置合理、厂房结构牢固、通风良好。(2)主要设备装有安全阀,可保证安全操作和设备安全。(3)联锁控制,当工艺处于非正常状态时,设有联锁保护措施。(4)可燃气体排出口设有阻火器,防止雷电火花引起设备及管线内可燃气体的燃烧和爆炸。
(5)防止气体泄漏设有空气密封、氮气保护。
3、设备的安全使用规定
(1)化机类:包括容器、换热器、塔等。经常维修检查,防止滴、漏、跑、冒。按工艺规定的条件进行操作,发生事故要及时处理。
(2)转机类:注意电机的温度,不要超过规定要求,要定期加油和维修保养,定期维护检修,要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动火安全规定
(1)设备在运转中,严禁动火。检修动火前必须些压停车,排净物料进行清洗、置换、吹扫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
(2)装物料的设备、输送物料的管线由氮气置换,经分析合格后方可检修。
(3)进入容器之前应将容器内物料清洗干净,用空气置换,并分析容器内氧含量在19%以上,可燃气体浓度在100PPm以下方可进入。应严格执行设备容器检修规定,设监护人。(4)带电设备要通知电工切断电源。
(5)检修动火前,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
(6)检修动火前,安全部门人员现场检查,符合要求方可动火。(7)动火前,必须办理动火作业票,持合格分析单方可动火。(8)动火地点的周围,必须清除一切可燃物。
(9)检修动火工作中一定设监护人,负责监督安全措施的落实,如果发生火情应立即组织扑救。
(10)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备有防毒面具以备急用。(11)检修动火的照明,必须用安全灯,进入罐内的电压12V,罐外场所不超过36V。
5、工艺和设备、装置方面安全措施(1)工艺、装置方面安全措施
1)在确定工艺方案时,尽量提高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以减轻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并随时改进、完善本装置的生产工艺。
2)具有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生产过程,要设有可靠的监测仪器、仪表。
3)工艺流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正常开车、正常操作、异常操作处理及紧急事故处理时的安全对策措施。
4)工艺管线的设计、选型及结构,要根据所涉及物料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生产中的压力、温度,全面考虑到防火、防爆、防雷电、抗震、密封和防腐蚀情况的安全措施。
5)装置中要设置完善的氮气保护系统,氮气用量及压缩空气用量可满足事故停车及检修时的用量。
6)工艺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工艺流程简短、实用,生产操作方便。7)严格控制各项工艺指标,严禁系统压力超标造成氧化炉压力较大波动或氨浓度过高造成铂网爆炸等事故。(2)设备、装置方面安全措施
1)严格执行《固定式钢直梯、钢斜梯、工业防护栏杆、工业钢平台安全技术条件》,防止因设计不规范或用错标准而形成隐患;有坠落危险的操作岗位按《固定式钢直梯、钢斜梯、工业防护栏杆、工业钢平台安全技术条件》(GB4053.1-3-93、GB4053.4-93)中有关规定设有便于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的扶梯、平台和围栏等附属设施,围栏下部均加挡板。
2)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立特种设备的档案;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必须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对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并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3)认真执行《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易燃易爆车间电器设备、线路及安装要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存在气氨、硝酸钠等的乙类、甲类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级别、组别、环境条件以及特殊标志等,均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中相关符合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电器线路、桥架穿过易燃易爆车间墙壁楼板的孔、洞、沟应进行堵塞,阻断燃、爆气体通道;仪表、电器等动力线要达到安全要求,车间内线路敷设采用钢管配线与电缆敷设相结合,车间外电缆线设置桥架。
4)变配电室要由专人负责,且必须加强防鼠板的管理。5)手持式电动工具及移动电器要安装漏电保护器,防止漏电造成触电事故;电动机要有良好的接地(零),电流及电压合格,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根据技术条件接地、接零。
6)高速旋转或往复运动的机械零件以及便于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的楼梯、工作平台应设可靠的防护设施挡板或安全护栏;防护栏杆的高度为1.1m,在离地高度小于20m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高度均高于1m,护栏宜粉刷为黑、黄相间的安全色。
7)装置、设备等均设置有可靠的防雷保护装置,防雷电保护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有关标准;露天设备应设计防直击雷装置(含防侧击、防反击),平行或交叉距离小于100mm金属管线应设计防雷电感应装置(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避雷针及接地装置,不得设置在行人经常过往处,接地点距建筑物入口和其它接地体不得小于3m,务必做到防雷电设施齐全完备、安全可靠。
本装置中露天设备为各类吸收塔、储罐,部分带有保温,且罐顶、罐壁厚度均大于4mm,故无需设防类设施,只做2处以上可靠接地即可;管道大部分为304材质,蒸汽管道、母液管道等都作了可靠保温,也无需设计防雷电感应装置。
8)具有腐蚀性介质的工艺系统,其工艺管道、设备均满足工艺要求,选用耐腐蚀材料制造。
9)装置中所有池(如循环水池)均设防护栏杆或加盖板,以防淹溺事故的发生。
10)按规范对储罐(尤其是酸类液体容器)设置有效的防火堤、事故存液池或其它泄漏回收设施,储罐的围堰及有亚钠、硝酸等物料可能溢出的底面、池等作防渗防腐材料铺砌。
11)储存或输送腐蚀物料的设备、管道及其接触的仪表等,均根据介质的特殊性采取防腐蚀、防泄漏措施。输送腐蚀性物料的管道均为管架敷设。储存、输送酸、碱等腐蚀性化学物料的储罐、泵、管道等都按其特性选材,其周围地面、排水管道及基础作相应防腐处理。
12)设备的框架或平台的安全疏散通道,均按照规范设计。13)采用密封性能好的设备设施,以减少污染物的扩散,并加强室内通风,改善劳动环境。
14)输送酸、碱等强腐蚀性化学物料泵的填料函或机械密封周围,均设置安全护罩,强腐蚀液体的排液阀门,并设有双阀。
15)各类现场仪表考虑到环境要求选择全天候型仪表,并根据仪表和取压管线的应用情况,采取必要的保温、防腐、防堵及防凝冻措施。对于易冻、易凝结介质的检测仪表或管线,采取伴热及保温措施。
6、安全工程设计方面对策措施
1)本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新建项目“三同时”,各项劳动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在设计中严格划分生产防火区域,在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土建、给排水、暖通、外管、总图等设计中,严格按照所定的生产危险区域防火防爆等级进行设备选型、管道敷设和建、构筑物等的设计。
3)因生产中接触到的原料和产品大部分为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因此除生产系统采用封闭外,并且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消除和尽量避免跑、冒、滴、漏现象,凡可能逸散、泄漏易燃易爆介质的装置设备斗采取了防逸散、泄漏、污染的安全技术措施。
4)明确操作现场应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具、数量、存放位置及使用方法;危化品岗位操作人员应熟知本岗位安全防护知识,会用防护器具。设医务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
5)各种气、液体管道色标均按照《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进行标注。
6)对现场的灭火器材和设施和数量、型号严格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有关规定进行设置,消防器材设有防潮、防晒、防腐设施。
7)在生产现场应按规范设置淋洗器、洗眼器等防护设施,所有卫生防护设施的服务半径应小于15m。
7、施工阶段安全对策措施
1)施工时应制订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各部门及承包商要相互配合,严格执行HG23011~23018-1999,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2)充分重视设备材料的采购工作,要严把设备进货关,设备到货要严格验收,对于一些阀门、管件、电气仪表附件等也不能忽视。
3)建立质量保证系统,要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施工中要有相关资质的专业监理单位派驻现场,公司有关人员要进行巡检。
4)制订施工时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防止事故发生时处理不当造成事故扩大。
5)施工完毕后要对现场进行清理。停用的设备、管道及其它设施要进行拆除。
第四篇:B2、工地安全作业纪律、各种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安全生产纪律
安全教育制度(一)日常教育
1、生产会每会必讲;
2、班前会安全讲话;
3、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如板报、标语、及标志牌、开会、事故现场等多种形式,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思想和安全知识教育。
(二)安全技术措施技术交底
1、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2、分部分项工程的的安全技术措施;
3、施工生产任务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4、交底对象为有关施工人员、安全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交底人为项目经理、施工员或质安员;重点工程、大型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应有主管技术人员负责,交底内容要全面具体,有针对性,做到口头交底与书面交底相结合,无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不准施工生产。
(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
1、对架子工、起重工、各类起重司机、机动车辆司机、等工种要按市劳动部门规定要求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者,劳动部门发证,持操作证上岗。
(四)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
1、要履行三级安全教育签证,考核合格后才准上岗。
(五)转岗工人的再教育
1、应经转岗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准上岗。
(六)民工及外包工队伍的特殊教育
1、除执行以上规定外,还要利用班前班后,或吃饭时间由民工队长或质安员负责经常性的教育。
(七)各级施工管理人员与质安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和工人岗位培训
1、不经培训考核合格,不准下岗。
(八)各类安全技术培训,由公司劳人、教育部门负责;
1、施工用人单位报名单,组织入学;考核有劳人、教育、施工、技安互相配合进行,日常教育主要有施工单位及劳务队共同负责。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安全检查制度
(一)安全检查分类及检查时间
1、大检查:公司每季度一次,项目部每月一次,班组每周一次。
2、日常检查:工长、施工员、班组长、安全员每日检查。
3、机动检查:节假日放假前,冬季、雨季、暑季检查及施工用电脚手架、塔吊、卷扬机、临时设施等专业检查。
(二)安全检查组织领导
1、各级主管生产安全的主管领导,专兼职安全员,各级职能部门人员负责企业检查。
2、班级检查由班组长、质安员、安全员参加。
3、专业检查由施工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参加。
(三)安全检查内容
1、一般检查:规章制度,安全措施,现场隐患,违章及事故报告处理,培训教育与持证上岗,现场文明生产。
2、专业检查:主要查结构、设备技术状况,安全防护装置设施,各种检测数据,作业环境状况,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状况。
(四)整改反馈
1、检查出来地问题,要认真整改,做到三落实(措施、时间、执行人),并下达检查整改通知书;
2、专业项目检查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合格证,安装与使用者双方签字,主管领导批准使用。
3、各项整改情况要及时组织复查,应有书面反馈,作为检查评比依据,并按照部颁布标准《安全检查评分标准》进行检查评分。
4、对重大隐患要立即处理,制止采取停工查封措施。工伤事故处理制度
1、凡发生在企业施工生产中,由于生产区域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操作方法的错误,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致使负伤人员在立即工作中中断达一天以上(或致死)的一切事故(含急性中毒事故),应迅速层层如实上报到主管部门,不准隐瞒或拖延上报,组织对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的75号令及劳动部关于对《职工伤亡事故报告与处理规定的条文解释》。
2、发生重伤、死亡事故及未遂重大事故,除用事故快报立即层层上报主管部门外,事故所在工地负责人应当负责保护事故现场,不准破坏与伪造事故现场,直至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允许后,才准动现场,对受伤人员应积极抢救。
3、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轻伤事故由工地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处理,并填写工伤事故处理表上报公司。重伤事故及未遂重大事故由公司主管领导组织生产、技术、安全、保卫等部门及工地有关人员参加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死亡事故由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或授权企业组织调查处理,重伤、死亡事故及未遂重大事故和造成伤亡的交通事故与火灾事故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并根据事故性质于应负的责任和态度,提出处理意见,报上级审批后执行。
4、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及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并如实反映与提供,不得拒绝与隐瞒情节、伪造假情况及资料,否则应给予批评或纪律处分。
5、轻伤、重伤事故受伤人员复工后,应由工地填写工伤事故复工报告单上报公司及公司主管安全部门各一份。
6、各级基层单位应建立事故挡案资料与台帐,由隐瞒事故及情节,应追究从严处理。
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钢筋工
1、钢筋、半成品等应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整齐,制作场地要平整,工作台要稳固,照明灯必须加网罩。
2、拉直钢筋,卡头要卡牢,地锚要结实牢固,拉筋沿线2米区域内禁止行人。人工绞磨拉直,不准用胸、肚接触堆杠,并缓慢松懈,不准一次松开。多人合运用钢筋,起、落、转、停动作要一致,人工上下传送不得在同一垂直线上。
3、钢筋堆放要分散稳当,防止倾落和塌落。
4、在高空、深坑绑扎钢筋和安装骨架必须搭设脚手架和马凳。绑扎基础钢筋时,应按施工设计规定摆设钢筋支架和马凳架起上部钢筋,不得任意减少支架或马凳。
5、冷拉和张拉钢筋要严格按照规定应力和伸长率进行,不得随意变更。不论拉申或放松钢筋均应缓慢均匀,发现油泵、千斤顶、锚卡具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张啦。钢件除锈时,应在基本调直后进行。操作时要放平握紧,站在钢丝刷侧面。
6、操作时,应戴口罩和手套。带钩的钢筋严禁上机除锈。木工
1、模板支撑不得使用腐朽,扭裂,劈裂的材料。顶撑要垂直,低端平整坚实,并加垫木。木锲要钉牢,并用横顺拉杆和剪刀撑拉牢。支摸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到工序。
2、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支设独立梁模板应设临时工作台,不得站在柱模上操作和在梁底模上行走。拆除模板应经施工技术人员同意。
3、操作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和拉倒。
4、工作前,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拆下的模板应及时运送到指定地点堆放,防止钉子扎脚。
5、拆除薄腹梁、等预制构件,应随拆加顶撑支牢,防止构件倾倒。
6、使用平刨机必须有安全防护装置,否则禁止使用。平刨机换刀片是应拉闸断或摘掉皮带。架子工
1、建筑登高架设作业人员,应熟知本作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禁酒后和作业中玩笑嬉闹,禁赤脚,禁穿硬底鞋、拖鞋和带钉鞋等,穿着要灵便。
2、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熟知“三宝”的正确使用方法。
3、架子工在高出作业时必须有工具带袋,防止工具坠伤人
4、架子工在高处作业使用的材料、工具;必须绳索传递,严禁抛掷。瓦工
1、上下脚手架应走斜道。不准站在砖墙上砌筑、划线、检查大角度垂直度和清扫墙面等工作。
2、砌砖使用的工具应放在稳妥的地方。砍砖应面向砖墙面,工作完毕应将脚手板和砖墙上的碎砖、灰将清扫干净,防止掉落伤人。
3、起吊砌块的夹具要牢固,就位放稳后,才能松开夹具。
4、屋面上瓦应两边同时进行,保持屋面受力均衡,瓦要放稳。屋面无望板时,应敷设通道,不准在瓦条上行走。
5、当屋面坡度大于25度时,挂瓦必须使用移动板梯,板梯必须有移动的挂钩。没有外架子时,檐口应搭设防护栏杆和防护立网。混凝土工
1、使用平板振动器的作业人员,要穿胶鞋、带绝缘手套。湿手不得触摸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振捣设备应设开关箱,并装有漏电保护器。
2、混凝土工向料斗倒料时,要有档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和撒把。
3、浇筑混凝土时,不得直接站在溜槽帮上或站在模板及支撑上操作。
4、夜间施工时,要有足够的照明。电焊工
1、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其电源的按址应有电工进行。
2、电焊机要设单独的开关,开关应放在防雨的闸箱内,拉合时应带手套侧向操作。
3、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更不得用钢丝绳或机电设备代替零线所有地线接头必须连接牢固。
4、更换场地移动把线时,应切断电源并不得手持把线爬梯登高。
5、多台焊机在一起集中施焊时,焊接平台或函件必须接地,并应有隔光板。
6、工作结束后,并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操作地点,确定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第五篇:化验员安全技术规程
化验员安全技术规程
(一)使用电气设备安全规则
1、使用电气设备时必须事先检查开关、电机以及机械设备,各部门是否安置妥当。
2、开始工作和停止工作时,必须将开关扣严和拉下。
3、要换保险丝时,要按负荷选用保险丝,不准加大或以铜代替使用。
4、电气开关箱内,不准放任何物品。
5、严禁用导电器具去洗扫电器和用时布擦洗电器。
6、凡电器动力设备超过允许温度时,应立即停止转动。
7、定碳定硫炉两端设安全罩。安全罩严禁随意拆掉,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8、禁止洒水在电气设备和线路上,以免漏电。
9、凡使用11 伏以上电源装置,仪器的金属外壳必须安装接地线。
10、严禁湿手分、合、关或接触电器设备。
(二)使用毒品安全规则
1、凡能产生有毒气体和刺激性气体的操作,应在通风柜内进行。这些气体是:一氧化碳、硫化氢、氟化氢、氯化氢、二硫化碳、氯、碘、二氧化硫、氧化锰、二氧化氮等。
2、进行有毒物质试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或面罩、手套,试验要洗手,试验中禁止饮食、吸烟。
3、工作人员手、脸、皮肤有破裂时,不允许进行有毒物质操作,尤其是氢化物的操作。
4、一切有毒药品和溶液应倒入废液罐内,禁止直接倒入水系统,应经过安全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倒入下水道,并用水冲洗水槽。
5、处理无名药品,不许用口尝。如嗅其味,可用手掌在药物品表面上空向脸部煽动嗅味。
6、有毒液体,生产污水或其他腐蚀性强烈的液体在取样时,不允许用口吸取,只能用抽气管吸取。
(三)使用强酸、强碱及腐蚀剂安全规则
1、搬运和使用腐蚀性药品如强酸强碱及溴等,要戴橡皮手套、围裙、眼镜,并穿深筒胶鞋。
2、搬运酸、碱前应作下列几项检查:(1)装运器具的强度;(2)装酸或碱的容器是否封严;(3)容器的位置固定是否稳;
(4)搬运时,不许一人把容器背在背上。
3、移注酸碱液时,要用虹吸管,不要用漏斗,以防酸碱溶液溅出。
4、酸碱或其他荷性液体,禁止用咀直接吸取,如无吸气器可用量筒量取。
5、开放盛溴、过氧化氢、氢氟酸、氨水和其他荷性溶液容器时,应先用水冷却,然后开瓶。开瓶时瓶口不准对人。
6、在稀释(尤其是硫酸)时,应当一面搅拌冷水,一面慢慢将酸注入。禁止将水注入酸内。
7、拿取碱金属及其氢氧化物和氧化物时,必须用镊子夹取或用瓷匙采取。
8、废酸、废碱必须倒在专门的缸子内。缸子应放在安全的地方。
9、如腐蚀性物质接触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10、腐蚀性强烈的物质有:溴及溴水、硝酸、硫酸、王水、氢氟酸、鉻酸溶液、氢氰酸、五氧二化磷、磷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铵、冰酸酸、磷、硝酸银、盐酸。
(四)使用易燃品安全规则
1、不许将易着火物质放在明火附近和试验地区附近。
2、在贮存易着火物质周围不应有明火作业,点着酒精灯,燃着的火柴和其它等。
3、在试验室内存放各种可燃性物质总量不许超过三公斤、每种不得超过一公斤。随用随取,用后送回专门的贮放地点。
4、遇水易着火的物质(如黄磷、过氧化钠、金属钠、钾等)禁止丢入废液桶内。凡能引起火的物质(如废油、废有机溶剂),应集中在专门的容器内放在安全地方,不得任意乱放。
5、一旦发生火灾事故,首先应拆除一切热源,关闭煤气和电门,然后用砂子和石棉布盖住失火地点或用四氯化碳等灭火机灭火。除酒精外,化学药品外火,不许用水灭火。
6、应经常检查防火调和、灭火机、黄砂、石棉及毛毡。
7、当加热、蒸馏及其他有关用火的工作进行时,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不许随便离开。用完后立即关掉热源。
8、易着火的物质有:醇类、醚类、丙酮、苯、甲苯、酚、汽油、二氧化碳、磷、过氧化钠、金属钾、钠、镁等、碳化钙。
(五)使用易燃品安全规则
1、使用氧气时应注意:
(1)不能使氧气瓶受到碰撞或冲击。不许用人拉到或在地下滚动搬运气瓶。单个气瓶使用应有固定措施。开气时气嘴不能对人。(2)氧气瓶不能放在电炉、暖气附近,不能放在日光照射的地方。禁止在氧气瓶旁抽烟。
(3)氧气瓶必须有减压阀门才能使用。
(4)氧气瓶、氧气表以及导管,禁止与油类物质接触。
2、有爆炸危险性药品(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浓高氯酸等)在实验室内只许放一小部分。并应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3、禁止浓硫酸和结晶状高锰酸钾接触。
4、禁止和有机物一起研磨氯酸钾。
5、禁止和有机物一起研磨硝盐,有机物不得和浓硫酸一起混合加热。
6、使用乙醚首先应按下法检查过氧化醚是否存在,去10ml 乙醚于试管中,加入新制之10%碘化钾溶液1ml,摇匀后放置1 分钟,如乙醚层显黄色,则不能用此乙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