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专责单位或人员设置及管理办法(台湾)

时间:2019-05-14 08:3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保护专责单位或人员设置及管理办法(台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保护专责单位或人员设置及管理办法(台湾)》。

第一篇:环境保护专责单位或人员设置及管理办法(台湾)

环境保护专责单位或人员设置及管理办法(台湾)

第一

条 本办法依空气污染防制法第三十二条第三项、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一 条及毒性化学物质管理法第十六条第二项规定订定之。

第二

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保护专责人员(以下简称专责人员)分为下列三类人员并各分为甲级及乙级二级:

一、空气污染防制专责人员。

二、废水处理专责人员。

三、毒性化物质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第三

条 甲级专责人员应具有下列资格之一:

一、领有本国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卫生工程、电机工程、机械工程、水利工程、工业安全、工矿卫生技师证书,经训练及格者。

二、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大学或独立学院、或经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或独立学院理、工、农、医各科系研究所毕业,经训练及格者。

三、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大学或独立学院以上或经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或独立学院以上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公害防治学系或相关学系毕业,经训练及格者。

四、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大学或独立学院以上或经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或独立学院以上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电机工程、机械工程、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公共卫生、工矿安全卫生、化学、水利学系或相关学系毕业,并具一年以上主管机关列管处所相当类别之环境保护管理或操作实务工作经验得有证明文件,经训练及格者。

五、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大学或独立学院以上或经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或独立学院以上之理、工、农、医各科系毕业,并具二年以上主管机关列管处所相当类别之环境保护管理或操作实务工作经验得有证明文件,经训练及格者。

六、公立或立案之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或经教育部承认之国外专科以上学校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公害防治科或相关学科毕业并具二年以上主管机关列管处所相当类别之环境保护管理或操作实务工作经验得有证明文件,经训练及格者。

七、公立或立案之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或经教育部承认之国外专科以上学校之理、工、农、医各科系毕业(或同等学历),并具三年以主管机关列管处所相当类别之环境保护管理或操作实务工作经验得有证明文件,经训练及格者。

八、经公私场所、事业、污水下水道系统或毒性化学物质制造、使用及贮存场所推荐其从业人员或负责人,并具三年以上主管机关列管处所相当类别之环境保护管理或操作实务工作经验得有证明文件,经训练及格者。

九、具有该类乙级专责人员资格,且具二年以上主管机关列管处所相当类别之环境保护管理或操作实务工作经验得有证明文件,经训练及格者。

依前项第八款取得甲级专责人员资格者,仅得从事于推荐之各该公私场所、事业、污水下水道系统或毒性化学物质制造、使用及贮存场所。

第四

条 乙级专责人员应具有下列资格之一:

一、公立或立案之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或经教育部承认之国外专科以上学校理、工、农、医各科系毕业或同等学历,经训练及格者。

二、公立或立案之私立高级工业、农业、水产职业学校或高级中学以上学校工科毕业或同等学历,并具一年以上主管机关列管处所相当类别之环境保护管理或操作实务工作经验得有证明文件,经训练及格者。

三、公立或立案之私立高级中学、高级职业以上学校毕业或同等学历,并具二年以上主管机关列管处所相当类别之环境保护管理或操作实务工作经验得有证明文件,经训练及格者。

四、国民中学、公立或立案之私立初级中学或初级职业以上学校毕业或同等学历,并具三年以上主管机关列管处所相当类别之环境保护管理或操作实务工作经验得有证明文件,经训练及格者。

五、经中央主管机关公告之特殊业别之从业人员或负责人,具有累计三年以上该类别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经验得有证明文件,经训练及格者。

六、经公私场所、事业、污水下水道系统或毒性化学物质制造、使用及贮存场所推荐其从业人员或负责人,并具一年以上主管机关列管处所相当类别之环境保护管理或操作实务工作经验得有证明文件,经训练及格者。

依前项第五款取得合格证书者,仅得从事于各该特殊业别。

依第一项第六款取得合格证书者,仅得从事于推荐之各该公私场所、事业、污水下水道系统或毒性化学物质制造、使用及贮存场所。

第五

条 本办法所称之训练分为空气污染防制、废水处理及毒性化学物质管理三类专责人员分别办理;必要时,得统合办理。

前项训练课程依前二条规定之学经历由中央主管机关分别定之。

第六

条 公私场所、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设置环境保护专单位(以下简称专责单位):

一、中央主管机指定公告应设置空气污染防制专单位之公私场所。

二、废(污)水产生量每日在五千立方公尺以上者。

三、废(污)水产生量每日在一千立方公尺以上未满五千立方公尺且含左列物质之一超过放流水标准者:

(一)铅。

(二)镉。

(三)汞。

(四)砷。

(五)六价铬。

(六)铜。

(七)氰化物。

(八)有机氯剂。

(九)有机磷剂。

(十)酚类。

(十一)氨基甲酸盐剂。

(十二)其它经中央主管机关公告之物质。

第七

条 专责单位分为下列二类:

一、空气污染防制专责单位。

二、废(污)水处理专责单位。

在同一处所内,得合并设置不同类之专责单位。

第八

条 依第七条设置专责单位,每一类应至少包括下列员额:

一、主管一人。

二、甲级专责人员一人以上。

三、乙级专责人员一人以上。

前项主管应具有该类别之甲级专责人员合格证书。

第一项专责单位如合并设置时,主管及专责人员得互兼。

第九

条 毒性化学物质之制造、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该类专责人员之等级、人数,除依中央主管机关指定公告外,应依下列规定设置:

一、单一物质制造、使用、贮存数量任一时刻达一万公吨以上者,或每年达三百万公吨以上者,该场所应设置该类专责人员二人以上,其中一人应为甲级专责人员。

二、单一物质制造、使用、贮存数量任一时刻在三百公吨以上未满一万公吨者,或每年达九万公吨以上未满三百万公吨者,该场所应设置甲级专责人员一人。

三、单一物质制造、使用、贮存数量任一时刻在最低管制限量以上未满三百公吨者,该场所应设置乙级专责人员一人。

前项场所,同时符合多项指定设置规定者,应以最高等级设置。

第十

条 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应分别设置甲级专责人员:

一、中央主管机关指定公告应设置甲级空气污染防制专责人员之公私场所。

二、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其废(污)水产生量每日在二千立方公尺以上未满五千立方公尺者,或每日在二百立方公尺以上未满一千立方公尺且含第六条

第三款所列物质之一超过放流水标准者。

三、毒性化学物质制造、使用及贮存场所,依前条规定办理。

前项人员得由一人互兼。

第 十一 条 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应分别设置乙级专责人员:

一、中央主管机关指定公告应设置乙级空气污染防制专责人员之公私场所。

二、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其废(污)水产生量每日在一百立方公尺以上未满二千立方公尺者,或每日未满二百立方公尺且含第六条第三款所列物质之一超过放流水标准者。

三、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委托处理或纳入污水下水道系统者,其废(污)水产生量每日在三百立方公尺以上者,或每日在一百立方公尺以上且含有第六条第三款所列物质之一超过放流水标准者。

四、毒性化学物质制造、使用及贮存场所,依第九条规定办理。

前项人员得由一人互兼。

第一项第二款中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其废(污)水产生量每日在五十立方公尺以上未满一百立方公尺,有违反水污染防治法经主管机关认定情节重大处以停工或停业者,应于申请复工(业)时,设置乙级废水处理专责人员。

第 十二 条 公私场所、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经主管机关核准者得由其委任之环境保护工程业派任具资格之人员设置为专责人员代为操作,该人员应全职于设置之公私场所、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工作。

依下水道法设置之新开发社区专用下水道,其服务户数在五百户以下者,得不受第十一条设置乙级专责人员之规定。

二以上之事业共同设置废(污)水处理设施共同处理废(污)水,经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核准者,得共同设置专责单位或人员,不受第六条、第十条及第十一条分别设置规定之限制。

前项共同设置之员额,依第六条、第十条及第十一条之规定办理。

第 十三 条 公私场所、事业、污水下水道系统或毒性物质制造、使用及贮存场所,依本办法应设置专责单位或人员时,应检具同类别专责人员合格证书及设置申请书,向直辖市或县(市)主管机关申请核定。

前项单位或人员设置内容有异动时,负责人应于事实发生后十五日内,向原申请机关申请变更。

公私场所、事业、污水下水道系统之专责人员因故未能执行业务时,负责人应即指定适当人员代理;代理期间不得超过三个月。但报经该主管机关核准者,可延长至六个月。如代理期满,应由同类别及同一级别以上之合格人员递补之,指定代理人及递补应经主管机关核定。

毒性化学物质制造、使用及贮存场所之专责人员因故未能执行业务时,负责人应指定符合本办法规定同类别之合格人员,继续负责应执行之业务。因故未能执行业务之代理期间不得超过六个月。

前三项负责人应向主管机关报核而未报核者,其离职之专责人员亦可就其离职之事实报备。

第 十四 条 各类专责单位或专责人员,应执行下列业务:

一、空气污染防制:

(一)厘订空气污染防制设施及改善计划,并协调有关部门实施。

(二)监督空气污染防制之正常运作,并保存相关资料。

(三)拟定并协调突发事故之紧急应变措施。

(四)办理固定污染源设置、变更及操作许可申请,并监督依许可内容操作。

(五)监督或进行排放管道及周界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之检查与鉴定,分析及保存检测数据,并申报污染源之资料。

(六)其它有关空气污染防制管理事项。

二、水污染防治:

(一)厘订(废)水收集、处理及改善。

(二)协助事业或污水下水道系统减轻污染源之质、量查核,预防管理措施实施情形,并向负责人提供查核结果有关污染改善及管理之建议。

(三)管理、维护废(污)水处理设施之正常操作,并作成保养维护纪录。

(四)实施废(污)水之水质及水量检测。

(五)拟定并协调实施废(污)水处理设施故障之应变计画及紧急措施,并向主管机关报备故障相关纪录。

(六)废(污)水排放及放流口之管理。

(七)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之废(污)水处理资料之申报、其它申请、申报事项及管理。

(八)主动以书面向业主报告违反水污染防治法规之情形,建议改善,并保留有关书面资料。

(九)其它有关废(污)水管理事项。

三、毒性化学物质管理:

(一)监督依毒性化学物质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核准许可、登记备查内容运作,并从事毒性化学物质危害预防及污染防制工作。

(二)协助妥善管理毒性化学物质防止其数量短少、流失于环境中;并管理、维护防止排放、泄漏设施、或应变器材、侦测与警报设备之正常操作,与监督实施保养、维护、检查、测试并作成相关纪录。

(三)发生污染环境或危害人体健康时,协助采取紧急防治措施、通报作业,并协助运作人遵行主管机关依毒性化学物质管理法第二十二条第二项所为之命令,且于事故发生后协助清理及提报调查处理报告。

(四)协助拟定毒性化学物质紧急应变系统计画并协调建立毒性化学物质紧急应变系统。

(五)毒性化学物质之运作及其释放量申报与管理。

(六)协助从事毒性化学物质逸散减量、制程设备改善,及运作管理计画规划与执行。

(七)其它有关毒性化学物质管理事项。

第 十五 条 中央主管机关对于执行业务之专责在职人员,必要时得举办在职训练,专责人员不得拒绝调训。

第 十六 条 本办法之训练,由中央主管机关或其指定机构办理,并核实收取训练费用。

第 十七 条 请领、补发或换发合格证书须缴纳证书费,其费额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前项证书费之收缴,依预算程序办理。

第 十八 条 合格证书之格式,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 十九 条 请领各类合格证书应检具技师证书或学校毕业证书,及依第三条、第四条规定检附工作经验证明文件,报请中央主管机关审查合格后核发。

第 二十 条 公私场所、事业、污水下水道系统、毒性化学物质制造、使用及贮存场所设置之专责人员,应为全职工作。

第二十一条 公私场所、事业、污水下水道系统或毒性化学物质制造、使用及贮存场所不得聘雇非在其处所执行其专责业务,或合格证书已撤销、废止之专责人员。

第二十二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中央主管机关应废止其专责人员合格证书:

一、因执行业务违法或不当,致污染环境或危害人体健康,情节严重者。

二、同一时间受聘于非共同设置之不同处所为专责人员者。

三、使他人利用其名义虚伪设置为专责人员者。

四、其它违反本办法或有关环境保护法规规定,情节严重者。

前项经废止合格证书者,五年内不得再请领该类合格证书。

依规定再请领证书者,需经训练及格后办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领有毒性化学物质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合格证书或已训练及格尚未请领合格证书者,得依本办法规定申请换发或请领该类甲级专责人员合格证书。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领有空气污染防制专责人员、废水处理专责人员合格证书者,得免再依本办法换领证书。

第二十五条 依第六条第一款、第十条第一项第一款及第十一条第一项第一款指定公告之公私场所,应自该公告起一年内向当地主管机关申请核定设置专责单位或人员。

第二十六条 未经公告为毒性化学物质前已制造、使用及贮存之运作人,经中央主管机关公告后,或依第九条公告指定设置专责人员之既存毒性化学物质制造、使用及贮存场所,应于公告规定期间内依第九条规定完成设置专责人员。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日施行。

第二篇: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管理办法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部门机构的设置,加强人员编制管理,明确部门、岗位职责分工,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总经理部下辖所有部门及岗位;

第三条 公司机构及人员设置、调整应遵循统一、高效、精简,符合公司事业发展、业务发展、符合公司经营管理需要的原则。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 公司总经理部负责根据公司生产经营需要进行部门设置及人员配置、调整的审议、核准工作;

第五条 综合管理部是公司机构及人员设置的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的管理工作及具体操作;

第六条 公司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人员编制增减的申请工作。

第三章 流程

第七条部门设置及调整流程:

一、公司总经理部根据公司生产经营需要设立公司部门,并根据经营方针的变化做出增设、取消、合并、拆分公司部门的决定;

二、综合管理部根据总经理部决定进行部门调整及编写部门职责等,并对公司组织架构及工作关系进行调整。

第八条 人员编制及调整流程:

一、公司各部门根据部门工作需要向综合管理部申请本部门人员编制的增减;

二、综合管理部对各部门关于人员编制变化的申请进行审核,认为合理者提请总经理部审议;

三、公司总经理部针对提案讨论,认为可行者签署通过,交由综合管理部操作执行;

四、综合管理部根据总经理部审议结果具体操作,对岗位及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并对该部门岗位职责进行调整。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九条 公司各部门应严格遵循配置流程,不得擅自增减本部门编制、调整人员及岗位职责。

第十条 综合管理部定期对公司部门设置及人员编制的合理性进行实地调查,发现以下情况者,汇报至总经理部,并提出整改方案:

一、部门或岗位职能重复、交叉或业务相近者;

二、部门或人员为某项工作任务设立,在任务完成或已被停止时,未及时提出予以撤销者;

三、不能有效地承担有关业务工作、长期业务量不足、长期不出成果者。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一条本管理办法由综合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管理办法自颁布日起执行,试行六个月。

二Ο一Ο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三篇:单位临聘人员管理办法

**单位临聘人员管理办法

1、本制度所指临聘人员为在机关工作6个月以上的非机关正式干部职工,不含挂职、借调、实习人员。

2、临聘人员的使用按照“用人单位申请、编制部门审核、人社部门审批、财政部门集中支付”的程序进行办理。

3、根据市编办核准的临聘人员编制数聘用临时工作人员,并按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一式四份,本人、用人单位、人社局、财政局各执一份。

4、根据市编办、市人社局的审核标准确定临聘人员的编制数和工资标准,临聘人员不享受机关福利。

5、临聘人员的聘用由组织部负责审核,其工资、社保及日常管理由办公室负责。

6、临聘人员的年终考核由组织部负责,对考核合格并表现突出的,可在年终由办公室发放相应奖金。

7、临聘人员必须服从机关的工作安排和管理,遵守机关各项制度,如不服从工作安排和管理,或人为因素造成重大工作失误者,机关可予以辞退。

第四篇:XXX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实施方案

XXX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实施方案 为适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新时期发展形势的需要,建立充满活力、竞争和激励的用人机制,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按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岗位设置科学,运行管理规范,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改革方向,逐步建立适合事业单位人员特点的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换,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用人环境,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推进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

2.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

3.坚持精简高效、科学设岗、、按岗聘用的原则;

4.坚持公开公正、双向选择、择优聘用的原则;

5.坚持合理轮岗、适当交流的原则。

二、实施范围与对象

凡我单位事业编制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签订聘用合同。

三、岗位设置

(一)岗位类别、等级及数量

经有关部门批准,我单位共设置处室17个,岗位126个,其中:管理岗位55个,专业技术岗位55个,工勤技能岗位12个。首次聘用时,结合我单位工作需要和人员队伍现状,本着“先入轨,后完善”的基本思路,按照现有在岗人数和结构比例设置岗位。

1. 管理岗位

担任领导职责或承担管理任务的岗位设为管理岗位。三级为厅级正职岗位,四级为厅级副职岗位,五级为处级正职岗位,六级为处级副职岗位,七级为科级正职岗位,八级为科级副职岗位,九级为科员岗位,十级为办事员岗位。

设置管理岗位59个,其中:三级管理岗位2个,四级管理岗位4个,五级管理岗位17个,六级管理岗位24个,七级管理岗位8个,八级及以下管理岗位4个。

2.专业技术岗位

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岗位设为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为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为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为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三级为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为员级专业技术岗位。

设置专业技术岗位55个,其中:二级专业技术岗位2个,三级专业技术岗位3个,四级专业技术岗位5个,五级专业技术岗位6个,六级专业技术岗位1 3个,七级专业技术岗位1 2个,八级专业技术岗位3个,九级专业技术岗位4个,十级专业技术岗位3个,十一级专业技术岗位2个,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2个。

3.工勤技能岗位

承担技能操作维护、后勤保障服务职责的岗位设为工勤技能岗位。技术工一级为高级技师岗位,技术工二级为技师岗位,技术工三级为高级岗位,技术工四级为中级工岗位,技术工五级为初级工岗位。

设置工勤技能岗位12个,其中:一级工岗位1个,二级工岗位1个,三级工岗位4个,四级工岗位3个,五级工岗位2个。

(二)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1.各类岗位的通用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3)具备岗位所需的学识技术、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2.管理岗位任职条件

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四级以上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

以上学历。各等级管理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为:

(1)三级管理岗位,须在四级管理岗位工作二年以上。

(2)四级管理岗位,须在五级管理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3)五级管理岗位,须在六级管理岗位工作二年以上。

(4)六级管理岗位,须在七级管理岗位工作三年以上或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五年以

上。

(5)七级管理岗位,须在八级管理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6)八级管理岗位,须在九级管理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五级、六级管理岗位须符合下列条件:

(l)五级管理岗位:能够系统地掌握本职管理和业务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具

备从全局和宏观的高度观察、分析、思考问题和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部门的管理工作,对部门的发展有科学的谋划和设想,并能有效地组织实施。

(2)六级管理岗位:能够系统地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综

合分析、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能够独立承担部门某一方面的管理工作,为改进部门的管理

和业务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能组织实施。

3.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对应的起点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为:

(1)四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取得正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或硕士以上学位,在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五年以上。

(2)七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具有博士学位,从事专

业工作二年以上;具有硕士学位,在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四年以上;或获得硕

士学位后,从事专业工作七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在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五

年以上。

(3)十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取得中级专业技术任职或认定资格,具有博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一年以上;具有硕士学位,在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二年以上;或

具有硕土学位,从事专业工作三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在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工

作四年以上;或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五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在初

级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四年以上;或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七年以上。

(4)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取得初级专业技术任职或认定资格,具有大学本

科学历,从事专业工作一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三年以上。

专业技术岗位内部等级基本任职条件为:

(1)二级、三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分别在三级、四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五年

以上。

(2)五级、六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分别在六级、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四年

以上。

(3)八级、九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分别在九级、十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三年

以上。

(4)十一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在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聘用专业技术岗位重点参考下列条件:

(l)从事行业管理的,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解决本专业领域技术难题的能

力,能够准确地指导和解决行业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主持或参与过行业重点工作,并在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是行业发展专项研究、专项报告、发展规划、主

要领导讲话等大型材料的主要撰稿人或参与者。

(2)承担科研项目的,须具备跟踪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和解决科研工作中

重大疑难问题的能力,在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或有独特建树,是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的主

要完成人或主持人,科技成果奖项多、等级高、排名前,或在成果转化中取得显著社会、生

态和经济效益的主要贡献者。

(3)从事其他业务工作的,能够熟练掌握本项工作的各项技能,出色的完成本

部门工作或独立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对本部门的工作有重大贡献,创造较大的经济

价值或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4)出版的专著、公开发表的论文(含SCI索引收录)、被采用的技术报告等学

术价值高、数量多、排名前,或被国际学术组织或国内知名机构、协会、团体评选为优秀论

著的。

(5)取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时间较早的、专业技术岗位任职年限较长的、从事

专业技术工作时间较长的、年龄较大的。

(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利用外语开展行业和科研工作、查阅文献和进行

学术交流活动的。

(7)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专家、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及获得单项表彰的,近三年考核优秀的。

4.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工勤技能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为:

(l)技术工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五年以上,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技术工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五年以上,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王技术等级考

核后,可确定为技术工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三)具体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略)

四、人员聘用

(一)聘用方式

人员聘用采取考核聘用和竞聘上岗相结合的方式。首次聘用时,现有人员按照原聘职务

或岗位,经考核后,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空缺岗位由下一职级人员竞聘上岗。

(二)聘用程序

1.考核聘用

(1)报名。现有人员按照原聘职务或岗位填写《岗位聘用申报表》,其中,申请兼职人员

同时填写《管理人员兼任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并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2)述职和测评。个人就任现职以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等在所在处室进行述职。述职结束后,全处职工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其进行量化测

评,测评分数超过70分(合格)的,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测评分数在60-70分(基本合格)的,由有关领导诫勉谈话后可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测评分数在60分以下(不合格)的,在原处室待岗。

(3)确定聘用人选。根据考核结果,单位领导班子研究确定按照原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

应等级的岗位人选。

2.竞聘上岗

五级、六级管理岗位竞聘步骤:

(l)报名和资格审查。公布竞聘岗位相关信息,个人自愿报名,填写《管理岗位竞聘中报表》,每人限报1个职位。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公布报名情况(公布名单后可提供一次更

改调整志愿的机会,当岗位无人应聘或报名者均不符合条件时,取消该竞聘岗位)。

(2)演讲和测评。个人就任现职以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竞争理由和上岗后的工作设想等进

行演讲,时间不超过15分钟。演讲结束后,管理岗位考评委员会从德、能、勤、绩、廉等

方面对其进行量化打分,满分1 00分,当场公布测评分数(统计分数时,去掉1个最高和

1个最低分,考评委员会中单位领导与其他委员按照6:4的权重计算分数)。近三年每考核

优秀一次另加1分。

(3)组织考察。测评得分最高的,在党政领导班子和所在党支部全体职工范围进行民主推荐

和组织考察。当推荐票数低于应参加推荐人员总票数50%的,不得进入组织考察,按照测评的排序重新确定考察人选。

(4)确定聘用人选。根据考察结果,单位党政领导班子研究确定管理岗位聘用人选,并公示

7天,公示后报主管部门备案。聘用人员试用期为1年。

专业技术岗位竞聘步骤:

(l)报名和资格审查。公布空缺岗位数量,个人自愿报名,填写《专业技术岗位竞

聘申报表》。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公布报名情况。

(2)述职和评审。个人就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技术成果和工作业绩进行述职,时间不

超过15分钟。述职结束后,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采取简单多数的投票方式等额推荐聘用人

选(当岗位指标受限时,对米位得票相同的进行重复投票)。

(3)确定聘用人选。根据评审结果,单位党政领导班子研究确定专业技术起点岗位

或岗位内部等级聘用人选。

五、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的领导,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决定

成立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事处,负责日常工作。

成立管理岗位考评委员会,由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综合部门负责人、现聘正高级

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副职竞聘时,现所在部门和竟聘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对其测评),负责

管理岗位竞聘上岗的测评工作。成员如下:

主任委员:

委员:

成立专业技术岗位考评委员会,由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组成,负责专业

技术起点岗位和内部等级竞聘上岗的评审工作。成员如下:

主任委员:

委员:

六、附则

(一)本《方案》由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未尽事宜按照有关政策执行。

(二)本《方案》经职工讨论和党政领导班子研究通过后施行。

(三)对《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情况,经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后可进行适当调整。

(四)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考评委员会成员与竞聘者有亲属关系的,评审时须回避。

第五篇:宝山区排污单位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宝山区排污单位排污口设臵及

规范化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局已制订了《宝山区排污单位排污口设臵及规范化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宝山区排污单位排污口设臵及规范化管理办法》

二OO八年四月十七日

宝山区排污单位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

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对污(废)水排放口、废气排气筒、固定噪声污染源扰民处和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所实行规范化管理,根据国家和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19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62.1—1995,GB15562.2—1995)等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上款所述污(废)水排放口、废气排气筒、固定噪声污染源扰民处和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所,以下简称“排污口”。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我区辖区内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含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的建设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单位)排污口的管理。

第三条 排污单位必须按《宝山区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如实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排污口数量、位臵以及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或产生的公害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等情况。第四条 排污口应符合“一明显,二合理,三便于”的要求,即环保标志明显;排污口设臵合理,排污去向合理;便于采集样品、便于监测计量、便于公众参与监督管理。第五条 经规范化整治的排污口,必须按照国家环保局制定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实施细则(试行)》(环监[1996]463号)规定,设臵与排污口相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第六条 对于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排污口,视同污染防治设施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由环保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下达限期整治通知。逾期未完成的,按环保法律、法规中关于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第七条 建设项目需设臵排污口,必须经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保部门审查批准。凡需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设臵废水排污口的建设单位,还应当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报批手续。环保部门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时,必须明确允许设臵排污口的数量、位臵和规范化建设要求,并作为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八条 未经环保部门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臵、移动和扩大排污口,有下列情况之一必须变更时,须履行排污变更申报登记手续,更换标志牌和更改登记注册内容。

(一)排放主要污物种类发生变化的;(二)位臵发生变化的;(三)须拆除或闲臵的;

(四)须增加、调整、改造或更新的。

环保部门应在接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视为同意。第九条 排污单位要根据国家和市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排污口基础资料档案和监督检查档案。

第十条 排污口有关建筑物及其监测计量装臵、仪器设备和环保图形标志牌等都属环境保护设施,排污单位应将其纳入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建立维护保养制度。各地环保部门应按照环境保护设施监督管理规定,加强现场日常监督管理。第二章 污(废)水排放口规范化整治

第十一条 合理确定污(废)水排放口位臵:

(一)凡在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国家和市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内的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其他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保护区,以及海域中的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海滨风景旅游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需要特殊保护的水域内,不得新建排污口。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设臵的排污口,限期拆除。

(二)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准保护区、一般经济渔业水域和风景游览区内的水体等重点保护水域,从严控制新建排污口。

第十二条 凡生产经营场所集中在一个地点的单位,原则上只允许设污水和“清下水”排污口各一个;生产经营场所不在同一地点的单位,每个地点原则上只允许设一个排污口。个别单位确因特殊原因,其排污口设臵需要超过允许数量的,须报经环保部门审核同意。

排污单位已有多个排污口的,必须结合清污分流和污水合理调整,进行管网归并整治。

第十三条 凡排放含《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1997)中一类污染物的单位,应对产生该污染物的车间或车间废水处理设施专门设臵规范的排污口。

第十四条 应按《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1997)和《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12997—1996)的规定,对一类污染物的监测,在车间或车间废水处理设施排污口设臵采样点;对二类污染物的监测,在排污单位的总排污口设臵采样点。

第十五条 采样点上应能满足采样要求。用暗管或暗渠排污的,要设臵能满足采样条件的阴井或修建一段明渠。污水面在地面以下超过1米的,应配建取样台阶或梯架。压力管道式排污口应安装取样阀门。

第十六条 凡排放一类污染物或日排放废水100吨以上的排污单位以及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单位,必须在专门设臵的一类污染物的排污口和单位总排污口上游能对全部污水束流的位臵,修建一段特殊渠(管)道(测流段),以满足测量流量的要求:

(一)对于排污渠道,测流段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选用堰槽法或基于堰槽的流量计测流,须修建一段满足《城市排水流量堰槽测量标准》(CJ/T3008.1~5—93)的明渠。

2、选用流速仪法测流,须修建一段截面底部硬质平滑、截面形状为规则几何形,长度不小于3—5米的平直过水段,设计水深不小于0.1米、流速不小于0.05米/秒。具体要求以流速仪使用说明为准。

3、选用浮标法测流,应有一段横断面规则、沟底纵向无坡度、无弯曲、水流平稳、有一定液面高度的不少于10米的明渠。

4、选用容器法测流,溢流口与受纳水体应有适当落差或能用导水管形成落差,且流量较小。(二)对于排污管道,测流段应根据选用的仪器设备(文氏管、孔板、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实施。

第十七条 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排污单位的排污口应安装污染物在线监测仪,1998年底前必须安装污水流量计和化学需氧量在线监测仪。一般排污单位的排污口也应尽量安装污水流量计,有困难的可安装堰槽式测流装臵或其它计量装臵。

第十八条 确因情况特殊,不能修建测流段并安装污水流量计的排污单位,应向环保部门申明原因,其污(废)水流量计算方法应得到环保部门的认可。第十九条 选用污水流量计和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必须持有计量部门的质量认证证书和国家、省环保局推荐的证书。

污水流量计投入运行后,排污单位每年应向当地计量部门申请检定,领取计量检定证书。

第二十条 排放污水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原则上应设在排污口附近醒目处。若排污口隐蔽或距厂界较远的,则标志牌也可设在监测采样点附近醒目处。第三章 废气排气筒(烟囱)规范化整治

第二十一条 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如国家和省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别保护的地区,不得新建排气筒(烟囱)。

第二十二条 排放同类污染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排气筒(烟囱)(不论其是否属同一生产设备),在不影响生产、技术上可行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合并成一个排气筒(烟囱)。

第二十三条 有组织排放废气的排气筒(烟囱)高度应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或对排放废气进行进一步处理,或对排气筒(烟囱)实施整治。

第二十四条 对有破损、漏风的排气筒(烟囱)必须及时修复。

第二十五条 无组织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的,凡有条件的,均应加装引风装臵,进行收集、处理,改为有组织排放。新扩改项目,原则上不得设臵无组织排放的设施。

第二十六条 排气筒(烟囱)应设臵便于采样、监测的采样口和采样监测平台。有净化设施的,应在其进出口分别设臵采样口。

第二十七条 采样孔、点数目和位臵应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和《污染源统一监测分析方法(废气部分)》([82]城环监字第66号)的规定设臵。第二十八条 在国家划定的酸雨控制区或者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内,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排污单位以及日排放二氧化硫0.6吨以上的排气筒(烟囱)应安装二氧化硫在线监测仪。所选用的监测仪必须持有计量部门的质量认证证书和国家、省环保局推荐的证书。

第二十九条 排放废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应设在排气筒附近地面醒目处。

第四章 固定噪声污染源扰民处规范化整治

第三十条 固定噪声污染源(即其产生的噪声超过国家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固定噪声源)对边界影响最大处,须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的规定,设臵环境噪声监测点,并在该处附近醒目处设臵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第三十一条 边界上有若干个在声环境中相对独立的固定噪声污染源扰民处,应分别设臵环境噪声监测点和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第五章 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所规范化整治

第三十二条 国家和省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补给带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禁止建设各种固体废物(含生活垃圾)集中贮存(处臵)设施、场所和填埋场;已建设的贮存、堆放场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污染防治措施。

第三十三条 露天贮存冶炼渣、化工渣、燃煤灰渣、废矿石、尾矿和其他工业固体废物的,应当设臵专用的贮存设施或堆放场地。易造成二次扬尘的,应采取不定时喷洒等防治措施。

第三十四条 经监测分析确认无危险、无利用价值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应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场所填埋。

第三十五条 危险废物必须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设施、专用堆放场所集中处臵或贮存。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第三十六条 各种固体废物处臵设施、堆放场所和填埋场,必须有防火、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城市环境卫生标准的,限期改造。

第三十七条 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所的渗滤污(废)水达不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必须进行处理。

第三十八条 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所有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须在其周围设臵监测井(孔),用以监测地下水的水质变化。(一)背景值监测井(孔)与固废贮存(处臵)场所最大距离不超过3公里,深度应在地下水面3米之下。

(二)饱和带监测井至少应包括三口井(孔),一口井远离固废贮存(处臵)场所,用于提供直接受场所影响的地下水数据。

(三)充气带或非饱和带监测用渗水器可沿场所四周设臵。

第三十九条 一般性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所占用土地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应在其边界各进出路口设臵标志牌;面积大于100平方米、小于1平方公里的,应在其边界主要路口设臵标志牌。面积小于100平方米的应在醒目处设1个标志牌。危险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所,无论面积大小,其边界都应采用墙体或铁丝网封闭,并在其边界各进出路口设臵标志牌。第六章 排污口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第四十条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分警告和提示标志牌两类。

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第一类污染物和表4中序号为8、9、24—52的第二类污染物排放口,光气、氰化氢和氯气等剧毒大气污染物以及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口或危险废物贮存(处臵)场所,树立式固定式警告标志牌。对一般性污染物排放口或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所,挂平面固定式提示标志牌,或树立式固定式提示标志牌。

第四十一条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按照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62.1—1996GB15562.2—1995)实行定点制作并由市环保局监制。

(一)标志牌的形状及尺寸

警告标志牌形状为三角形边框,提示标志牌形状为正方形边框。平面固定式标志牌外形尺寸:警告标志牌边长0.42米,提示标志牌长0.48米、宽0.3米;立式固定式标志牌外形尺寸:警告标志牌边长0.56米,提示标志牌长0.42米、宽0.42米,立柱高度为标志牌最上端距地面2米、地下0.3米。

(二)标志牌采用1.5—2毫米冷札钢板,立柱采用38×4无缝钢管,表面采用专用防伪膜。

(三)标志牌颜色

警告标志牌的背景和立柱为黄色,图案、边框、支架和辅助标志的文字为黑色;提示标志牌的背景和立柱为绿色,图案、边框、支架和辅助标志的文字为白色,文字字型为黑体字。(四)标志牌辅助标志内容格式:第一行为排污单位名称,第二行为标志牌名称,第三行为排污口编号,第四行为排放主要污染物名称。标志牌辅助标志内容必须与排污申报登记表中相关内容一致。

排污口编号格式统一规定如下: 污水WS—×××××××× 废气FQ—×××××××× 噪声ZS—×××××××× 固体废物GF—××××××××

编号的前两个字母为排污类别代码,第一至第三位为所在乡镇、街道的区域代码的后三位数,第四至第六位为排污单位顺序编号(与排污申报登记号一致),第七至第八位为排污口顺序编号。

宝山区乡镇、街道的区域代码:友谊街道13003、吴淞街道13007、张庙街道13008、罗店镇13101、大场镇13102、杨行镇13103月浦镇13104、罗泾镇13106、顾村镇13109、高镜镇13111、庙行镇13112、淞南镇13113、宝山区城市工业园区13501。

多个排污口的编号顺序,污(废)水排放口以排污单位的主大门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废气排气筒(烟囱)以生产主装臵到辅助装臵,按工艺流程排列;固定噪声污染源扰民处监测点与污(废)水排放口排列方法相同;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所按使用时间先后和出入口顺时针方向排列。

标志牌辅助标志内容由当地环保部门规定。标志牌制作单位按规定内容负责填写。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排污口设臵及规范化整治管理除应执行本办法外,还应遵守国家和市现行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范的规定。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将按照国家和市环保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宝山区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下载环境保护专责单位或人员设置及管理办法(台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保护专责单位或人员设置及管理办法(台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