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章预算管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财务管理规定(修订)
附一财„2013‟1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院经济活动行为,维护经济秩序,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院的方针;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持医院的公益性。
第三条 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第四条 财务管理实行院长负责制。财务部门为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和管理医院的各项财经工作,统一管理医院会计核算。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各级财经工作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制、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另行规定。
第五条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成本管理、收支结余及其分配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净资产管理、财务报告与分析、财务监督等。
第二章 预算管理
第六条 预算是指医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医院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预算管理体制,全院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第七条 预算包含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医院总预算由院级预算和部门、院区预算组成。
第八条 编制收支预算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编制预算综合运用基数法、因素分析法、定额法等方式,逐步向零基预算法过渡。
预算编制采取“两上两下”的工作程序,各预算责任部门应按照编制预算的原则、要求及工作任务编制预算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项目具体支出预算及责任部门年度支出计划,财务部门编制预算建议稿,由预算编制小组、院长书记办公会审议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复后执行。第九条 经批复的预算是控制医院日常业务、经济活动的依据和衡量其合理性的标准。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预算方案的执行,应将预算分解到各预算责任部门;预算责任部门应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在职能范畴内承担预算执行和控制责任。
第十条 年度预算一经批复不得随意调整。当上级下达的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或由于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化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预算必须进行调整时,由责任部门提出调整申请,按照《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预算管理办法(试行)》(附一财„2012‟9号)的预算审批程序、逐级审批后方可调整预算。
第十一条 财务部门负责督促各部门的预算进度、编制年度决算并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和考核,将预算执行结果、成本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和业务工作效率等一并作为内部业务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医院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第三章 收入管理
第十二条 医院收入是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各项收入由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其他任何部门、科室和个人未经财务部门授权不得收取款项。严禁任何部门、科室和个人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
第十三条 各部门、科室应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凡涉及收费操作的工作人员均应按照规定的项目、标准收费,严禁自立项目、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等违规行为。任何部门、科室、个人不得私自收取或减免按收费标准及院内相关规定应予收取的各项费用。
第十四条 收费按照有关规定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医疗收入的取得由门诊、住院收费处开具医疗收据,其他收入由财务部门开具规定的票据。严禁任何科室和个人出具非正式收据或不出具收据向患者及其家属收取各种费用。如接受授权代收,必须使用在财务部门领取的合法票据。各类票据只限于规定的业务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不得向外单位转让、借用、代开;不得伪造票据。
第十五条 财务部门应严格按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确认、核算各类收入,以当天的收入报表数统计送存当天缴存的现金、支票,做到日清月结。
第十六条 财务部门、信息部门应严格门诊、住院结算收入、预交金收入的管理,全程监督门诊、住院收入业务流程。
第十七条 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及现金管理规定。各部门、科室经授权代收的款项应及时缴交财务部门或直接存入医院的银行账户,禁止公款私存;任何部门、科室、个人不得隐瞒、截留、挤占或挪用医院收入;收入在缴交财务部门之前不得自行直接冲抵支出。
第十八条 医院接受社会捐赠资助,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社会捐赠资助管理实施细则(2012版)》(附一办„2012‟5号)执行。医院相关主管职能部门对接受社会捐赠资助项目审核后,报院长书记办公会(或院区党政联席会)审批。医院受赠受助情况要定期进行院务公开,接受职工代表大会和社会监督。
第四章 支出管理
第十九条 医院支出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资金耗费和损失,包括医疗支出、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
第二十条 从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用途的项目资金应当按照要求定期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报送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报送项目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第二十一条 支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医院制定相关规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对违反规定的开支,财务部门不予办理。
第二十二条 各项支出编制年度预算,职能部门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数控制本部门各类支出。对未按程序审批的超预算和无预算支出,财务部门不予办理。
第二十三条 支出的审批权限以职能部门工作职责为依据,按项目归口管理。财务部门负责按财务制度及院内有关规定审核各项支出。
支出审批额度:总金额10000元以内(不含本数,下同),由主管职能科室处长(科长)审批;总金额10000元至50000元以内,由主管副院长审批;总金额50000元至100000元以内,报院长审批;凡总金额100000元以上(含本数)的,报院长书记办公会审批。医院经费列支的接待费、医药费减免、超标准列支的项目由院长审批。
支出项目的委托审批,原则上仅限于院长对主管副院长的授权。办理授权手续时,授权人应明确委托事项、额度、期限等,并经授、受双方签字确认。
各项经济业务经办人、各级审批人员需对支出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负责。严禁违规申报、审批和领用各项支出费用,严禁弄虚作假。
第二十四条 物资采购、维修工程及基本建设工程等开支,执行国家及医院关于药品采购、政府采购及招投标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 成本管理
第二十五条 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强化成本意识,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二十六条 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成本核算应遵循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分期核算、权责发生制、按实际成本计价、收支配比、一致性、重要性等原则。根据成本核算目的不同,医院成本分为医疗业务成本、医疗成本、医疗全成本和医院全成本;根据成本核算对象不同,医院成本分为科室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床日和诊次成本。
医院成本是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活动而发生的各种消耗,其核算范围包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
医院成本核算要求各核算单元(核算科室)先进行医疗业务支出耗费归集,划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直接计入,间接成本分配计入,归集形成科室业务成本;再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三级分摊方法,依次对行政后勤类科室耗费、医疗辅助类科室耗费、医疗技术类科室耗费进行结转,形成临床服务科室医疗成本;同时,根据核算需要,对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科教项目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进行归集和分摊,分别形成临床服务医疗全成本、临床服务医院全成本,在此基础上,通过归集和分摊,计算项目成本、诊次和床日成本、病种成本等。
第二十七条 财务部门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对照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分析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原因,并定期编制成本分析报告,报送医院和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 财务部门应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健全成本定额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按照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限制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差异,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
第二十九条 医院设立成本控制定额指标,将成本控制效果作为对科室经济决策和管理层进行绩效评价考核和部门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收支结余及其分配管理
第三十条 收支结余是指医院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包括:业务收支结余、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余、科教项目收支结余。
第三十一条 业务收支结余按相关规定提取专用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往年度的业务收支差额;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余、科教项目收支结余按规定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国家另有规定的,执行相关规定。
第三十二条 加强结余资金的管理,按照规定正确计算与分配结余。结余资金应按规定纳入预算。使用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余,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和报批程序。
第三十三条 财务部门负责年度各项收支项目的清理、核对,及时结转各项成本、费用,如实反映年度的结余分配情况,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
第七章 资产管理
第三十四条 资产是指医院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具体体现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一节 流动资产管理
第三十五条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含一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医院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存货等。
第三十六条 财务部门须健全现金和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经管人员的岗位责任,严格按照国务院《现金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银行支付结算办法》办理现金及各种存款的结算。
第三十七条 财务部门须加强对应收款的管理,及时清理应收的暂付款和借出款,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清理,对确实无法回收的应收款及暂付款,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国家及医院的规定报批核销;财务人员不得私自核销坏账损失。
第三十八条 存货是指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而储存的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药品、其他材料等物资。物资管理部门应当健全存货的物资采购、验收、出入库、清查盘点、价格调整等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各岗位责任,严格管理,尽可能降低存货的库存和损耗,保证存货的安全,提高存货使用效益,防止浪费和积压。
第三十九条 物资管理部门应按照医院采购、招标等相关规定确定采购方式、选择供应商、验收程序等,纳入政府采购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范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物资管理部门应对低值易耗品进行数量、金额明细账管理,反映低值易耗品分布、使用以及消耗情况。低值易耗品领用实行一次性摊销,个别价值较高或领用报废相对集中的可采用五五摊销法。低值易耗品报废收回的残余价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处理。第四十一条 物资管理部门每月与财务部门对账,保证账实相符、物资明细账与总账相符。对于盘盈、盘亏、变质、毁损等情况,应查明原因,落实经济责任,根据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处理。
第二节 固定资产管理
第四十二条 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各科室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列入固定资产的管理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
第四十三条 在建工程是指医院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按规定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基建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除按本制度执行外,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依法筹集、使用、核算、管理基本建设资金,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做好工程概、预算管理,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在3个月内办理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并及时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
第四十四条 固定资产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分清财政补助、科教项目和其他资金形成的金额部分,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第四十五条 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购臵、领用、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变动的登记和审核批准工作,应制订固定资产的验收、领用、使用、保管、维护和处臵等内部管理流程。
第四十六条 大型医疗设备的购臵,要科学论证,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实行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制定操作规程,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第四十七条 严格执行“三账一卡”制度,即: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卡(台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须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采取电子信息化管理,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第四十八条 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共享、共用制度,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调剂使用或处臵,尽量避免资产的积压和浪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要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对本部门、科室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履行保管责任,保证使用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四十九条 固定资产的处臵,应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审批权限。有偿转让的固定资产应当进行评估,交易价格不得低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评估底价。出售固定资产收入、臵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收入等由财务部门上缴中央国库。
第五十条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年终前,应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做到账、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根据规定的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处理。
第三节 无形资产管理
第五十一条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医院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著作权、版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医院购入的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及其他财产权利等。医院工作人员为执行其所属部门任务或主要利用单位物质条件或名义完成的发明创造,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医院所有。
第五十二条 各部门、科室使用医院无形资产对外合作必须严格按照《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同管理暂行办法》(附一办„2007‟2号)执行。
第五十三条 无形资产应按照法律、合同或单位申请书规定的年限摊销入管理费用。
第五十四条 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有关规定程序上报批准,并经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后才能办理。
第四节 对外投资管理
第五十五条 对外投资是指医院以货币资金购买国家债券或以实物、无形资产等开展的投资活动,按照投资回收期的长短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第五十六条 以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并按评估确认价值计入医院对外投资账。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按规定缴回医院。对外投资必须经过资产评估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并报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或备案。
第五十七条 财务部门应遵循投资回报、风险控制和跟踪管理等原则,对投资效益、收益与分配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八章 负债管理
第五十八条 负债是指医院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医疗款、预提费用、应付职工薪酬和应付社会保障费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第五十九条 医院执行住院病人预交金制度。预交金额度应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合理确定,并根据住院病人和预拨医疗保险金的社会保险机构对预收医疗款进行明细核算。
第六十条 财务部门负责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应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因债权人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偿还的负债,按规定计入其他收入。
第六十一条 医院原则上不得借入非流动负债,确因事业发展需向外借款或融资租赁的,必须经过可行性论证,报院长书记办公会审核后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按规定程序办理借款。医院不对其他单位及院内二级企业的借款提供担保。
第九章 净资产管理
第六十二条 净资产是指医院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余)、科教项目结转(余)、未弥补亏损。
第六十三条 加强对事业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医疗风险基金的管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专用基金要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第十章 财务报告与分析
第六十四条 财务报告是指反映医院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业务开展成果的总括性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业务收入支出明细表、财政补助收支明细情况表、基本建设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净资产变动表、有关附表、会计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六十五条 财务部门负责组织落实编制财务报告的有关工作,并通过相关指标对医院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各有关部门、科室应予配合、协作。
第六十六条 财务部门定期向院长书记办公会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并根据国家预算收支分类和管理权限,按月度、季度、年度向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及其他相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年度财务报告应按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
第六十七条 院内二级单位应于每季度结束后十五日内将季度(或年度)会计报表送财务部门备案,于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将年度财务分析报告送医院财务部门备案。年度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应包括:本单位年度收支情况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资金使用效益分析、财务管理情况及需要报告的其他情况。
第六十八条 财务部门在办理年度决算前,各物资管理部门应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并编制盘存表,对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等按本规定及相关制度及时处理。
第十一章 财务监督
第六十九条 财务监督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对医院的财务活动及相关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管理的监督、收入管理的监督、支出管理的监督、资产管理的监督和负债管理的监督等。
第七十条 财务监督应当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接受财政、审计、税收、物价等政府部门和主管部门的监督,并健全内部监督制度。
第七十一条 财务部门履行财务监督职责。医院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各职能部门要明确经济责任职责,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和监控,堵塞漏洞,杜绝隐患。
第七十二条 财务人员依据《会计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行使财务监督权,对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有权提出意见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反映。
第七十三条 医院各部门、科室及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财经制度及本规定的,由医院责令改正,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纪违规问题违规问题调查处理暂行办法》等国家、上级部门有关规定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违反医院规章制度处理暂行办法》(附一办„2008‟12号)等医院相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七十四条 院属企业的财务收支必须严格执行《企业会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行业企业财务制度以及本制度规定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七十五条 医院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除按照本制度执行外,还应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
第七十六条 本规定由财务处负责解释。
第七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财务管理规定(试行)》(附一办„2008‟6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预算管理
1、预算管理作为公司必要管理,需要进行培训
2、预算帐与凭证一般要对应,形成电子帐务
3、预算一般与实际开销不超过5%
4、预算主体人员为主管级以上,少数部门员工亦需要做预算:采购、行政、会务等,一般
情况为部门经理以上人员做预算
5、预算为26号开始,财务部发电子样板表(以后可不发),由部门相关人员进行预算表填
写6、28号汇总,交公司总裁审批,并交公司董事长审核后签字,方可实施7、31号前,可以召开预算管理会议,时间为2小时,参加人员为:董事长、总经理、各部
部长、相关人员、财务人员,会议期间针对突发性开支与有争议开支进行决策,然后批准8、31号前可以召开预算审计会议,时间为2小时以内,公司把过去一个月所有开支列单进
行检查
9、预算批准后,签字可以为总经理,也可以为行政总经理
10、日常预算外的项目预算要单独审核
11、预算外费用走上一级流程
第三篇:预算业务管理
预算业务管理和控制
1.部门/岗位职责
(以下岗位可以根据单位实际进行调整,下同)1.1 职责分工要求
建立预算业务岗位责任制,明确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工作中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预算工作不相容岗位包括:(1)预算编制与预算审批;(2)预算调整与预算审批;(3)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4)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
1.2 单位党政联席会职责(单位最高决策机构)(1)负责审定预算总控目标和预算编制原则;(2)负责审定预算草案(方案)和预算调整草案(方案);(3)负责协调解决预算管理中的其他重大问题;(4)根据预算执行结果,负责审定考核和奖惩意见。1.3 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职责
(也可不单独设立,由单位最高决策机构履行职能)(1)审议预算方案;(2)监督预算方案的实施;(3)协调解决预算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结合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平衡、调控预算方案;(5)组织预算编制、汇总,考核预算方案执行情况。1.4 单位职能部门职责
(1)负责本部门的专项预算编制、执行、分析、控制等工作;(2)配合财会部门做好总预算的综合、平衡、分析、控制、考核等工作;(3)协调解决单位预算管理中的有关问题;(4)负责预算管理的其他日常工作。1.5 日常办事机构职责
(1)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设立日常办事机构,设在财会部门;(2)建立、健全内部预算管理制度;(3)组织预算编制、汇总,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交预算报告草案;(4)下达预算方案,分析、考核预算方案执行情况;(5)进行预算管理的其他日常工作。1.6 预算报表管理职责
(1)预算报表管理岗位,设在财会部门。
(2)协助处长建立和完善单位预算管理体系,出台预算管理办法;(3)负责编制财务报告、预算报表、统计报表等;(4)负责收集预算材料,编制预算草案;(5)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撰写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书;(6)监督检查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编报
(1)单位预算的编制、审批程序流程分析,流程图如下:
(2)流程节点的详细说明
a、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单位长期发展规划和上级单位的预算编 制原则和要求,提出下一的预算目标。
b、单位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编制预算,由财会部门汇总,编 制单位预算草案,提交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
c、单位财会部门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的 审查意见对预算草案修改完善,直至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预算调整
(1)单位预算调整的编制、审批程序流程分析,流程图如下:
(2)流程节点的详细说明
a、因特殊紧急情况临时安排工作,在职能部门预算中未涵盖 的,且难以进行内部调剂的,方可提出预算追加调整申请。b、相关手续办理完毕,正式下达预算后,各部门才能执行预算,如 涉及到政府采购等程序的,需待相应程序履行完毕后方可以正式执行。预算执行
(1)单位预算执行、审批程序流程分析,流程图如下:
(2)流程节点的详细说明
a、指标申请,预算管理委员会依据批复预算提出明细指标下达。b、各职能部门依据经党政联席会通过的单位长期发展规划和预算指 标提出用款计划申请,经主管领导、财会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c、各职能部门在财政部门审批的用款计划指标内列支相关费用,财 会部门进行相关的账务报销与核算工作。
第四篇:浅议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精选)
目前,积极推进以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为核心的财政体制是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相对于传统的预算管理制度而言,这次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一次“革命”。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上,就现行的预算编制而言,从财政角度关心的是财政拨款完成情况,而从单位角度关心的是多项资金来源构成的总支出。如果支出没有详细的规划,哪个方面需花钱,花多少钱,就会造成资金浪费,急需用钱的地方自筹又无能力,那么,必定是向财政申请资金。从客观上讲,目前编制预算面临许多困难,不单是改进预算编制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预算编制形式高速现在的利益格局,同时使支出结构得到必要的调整,使资金流向更为有效,更为公共需求的项目上,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好的效益。
一、预算的编制
(一)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
科研预算是项目预算,属中长期计划,从课题立项到结题一般需要3-5年,项目负责人在编制项目预算时往往随意性较大,不考虑财务规定和会计科目设置,只按自己所需要的支出编制预算,致使在执行时产生对预算和原始凭证理解上的误差。以下面的预算表为例:
200 年
月份科研经费使用预算 科学技术处:
我月份将要使用的科研经费,做如下预算:
1、用于
,共
元;
2、用于
,共
元;
3、用于
,共
元;
4、用于
,共
元;
5、用于
,共
元;
以上经费合计
元,将全部从我的(四项中只能选择一项)支出。
1、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经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等);
2、学校科研基金项目、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优秀著作基金项目经费;
3、学校对上级各类科研项目配套经费;
4、学校博士启动科研经费。特此申请。
单位:
申请人:
200 年
月
日
这种预算表非常适合在科研管理部门,如科研处、科技开发处等部门备案,但对于财务部门来说更关注经费用途和金额是否清晰明了,因此,如果以表格的形式编制预算则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较科学的预算编制应遵循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动态流程。先确定预算目标,包括一些关键性的指标,然后将指标分解编制预算草案,草案上报由审批部门加以汇总、协调、调整,形成预算方案,上报预算审批部门审定后下达。预算的编制往往不是一个过程就可以完成,而要经过多次的循环,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和了解,即能顾及到整体目标,又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这样使最终的预算成为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较强的可操作性的预算。
(二)预算标准不统一
在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上,国家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均没有一个可行的标准,因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有必要对此进行改革,由以基数法进行粗放型、定性控制转向科学定
量型管理,在定量管理的过程中,确定标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1、支出标准的确定
支出标准确定的关键在于对于经费支出要区分项目,进行合理的相关分析,不能简单的一刀切,一律按人均分档。因为有的支出与人密切相关,如水电费、邮电费;有的支出与物(资产)密切相关,如交通费、维修费;有的支出与事(业务活动)密切相关,如会议费、差旅费;还有些可能与人、物、事等多项相关。以此表为例:
公用经费部分项目支出标准
从表中可以看出:与人有关的支出,如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等,以“元/人年”为标准;与物有关的支出,如取暖费、维修费等,以“元/平米年”为标准;与事有关的支出,如会议费、差旅费等,以“元/人次年”为标准。
2、支出标准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为了全面系统的控制支出,所确定的标准要全面、系统,做到所有的支出有相应的标准,标准与标准之间要建立有机的联系,形成统一完整的一个体系,做到不重不漏。
(2)先进合理性原则。制定标准时切忌照搬照抄,要考虑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环境因素、职工心理因素,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出积极可行、奖勤罚懒、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具体标准。针对不同的费用,采用不同的方法体现科学合理性。
(3)实际可操作性原则。制定的标准是为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标准的可操作性显得尤为重要,制定标准时计算的依据、采用的方法等要征求不同层次人员的意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避免在执行中有抵触情绪;选择的计算依据要清楚明了,通俗易懂,采用的方法要简单使用,作到繁而有用,简而合理。
3、支出标准的方法
(1)比例法,是确定支出标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某一支出标准是该支出计算依据的一个百分比。如业务费中,业务招待费支出标准规定为公务费支出扣除大型会议和交通费用的2%。
(2)定额法,是确定支出标准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某一支出标准是该项支出计算单位的一个定数。如公务费差旅费中,住宿费、伙食费规定限额包干,即可达到费用自主控制的目的。
(3)固定法,是确定支出标榜的一种方法。即某一支出标准是一个固定的数额。如绿化环保费1万元等。这种方法是费用发生与业务量等没有关系,某一人为确定的数额。
(4)费用递减(增)法,是确定支出标准采取的一种特殊方法。即某一支出标准是该项历史支出的一个递减(增)百分数。这种方法是费用发生与工作熟练程度、仪器设备运行磨合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时经常采用。
二、预算的执行
保证资金按项目预算及时划拨到位,2006年09月12日的《京华时报》刊登的《审计署:中国科学院挤占科研经费1120万》文章中提到审计发现2005,中科院有预算资金19.46亿元未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单位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批复所属单位;在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的追加预算中,有4.63亿元资金预算未及时批复。上述未及时批复的预算,经过年中6次细化,年末仍有10.05亿余元没有批复到预算单位。上述做法,不符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关于“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关于“中央各部门应当自财政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的规定。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发生偏离,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加上经费管理部门监督力度不
够,预算编制与实际支出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以此课题为例(下页表格)。
分析:经费预算表编制的比较科学,但实际执行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差旅费这一科目上,项目负责人预算表中计划调研差旅费为1800元,而实际支出4178元;实际到位的经费只用于开支复印费和差旅费,其他开支科目形同虚设。
三、预算的管理
(一)财务部门协助项目负责人按规定编制预算,相关部门审核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 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
(二)科研预算全面采用信息化,利用网络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将经费使用情况传递给管理者和使用者,便于做出相应决策,以保证预算顺利实施 充分运用单位内部的局域网络平台,可将不同类别的项目预算格式和编制方法放在相关的部门网页上,按经费使用进展分期公布预算的执行情况,项目负责人可凭项目编号和密码登陆查询,了解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决策或调整。采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实际执行的数据和计划数据的对比分析,对预算执行的进度进行实时监控,通过信息系统的使用,完善预算管理,是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升。
(三)建立预算跟踪、分析和评价考核体系,从收入、支出及划拨方面完善预算控制制度 科研部门依据项目经费预算进行项目经费使用的核查和监督,办理项目经费预算变更申请。财务部门建立经费管理的预警系统,及时提醒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经费使用进度,项目结题决算后应将决算表对照预算表进行分析评价,检查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和效益,如人员经费支出占总经费的比率,对各支出比例结构按项目进行分析,并对各部门预算指标和实际支出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完善预算编制体系。
(四)加强对科研经费核算的控制与监督,保证专款专用,采取上下联动、各部门交叉检查的办法,抓重点,提高检查效果。
各单位对科研经费支出监管控制力度参差不齐,部分单位财务及审计部门未能真正履行控制监管职责,而科研负责单位财务知识掌握有限,有可能造成一定财务风险。避免风险就需要科研、财务、审计及法规等部门联合对科研核算进行有效控制与监督。
(五)增强预算的公开性、透明度
及时公布预算信息,接受审计的监督,按照财务内控制度和执行目标、职责要求,及时公布预算信息,并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增强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参考文献:
1、苏纪兰.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化隐性收入为明收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2004年第5期
2、李新荣.高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高校科研管理实践与探索
3、熊彬.浅议高等学校部门预算编制及管理.教育财会研究.2007年第1期
4、王娟.科研预算方法及财务管理研究.会计之友.2007年第9期
第五篇:预算管理规范
预算管理规范
一、总则
预算是集团公司根据战略规划所确定的本经营目标,通过会计核算专门方法,转化和细化为可以以货币计算的财务指标。
预算所要确立的是一个系统、内部有密切联系的经济指标体系。编制预算的目的是在于落实战略目标并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的原则为;
1、有按年分季的编制要求,有月度的滚动实施目标;
2、预算以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为其基础;
3、重在管理和监控,预算的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始点;
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监控,预算调整和预算考核等 全过程的管理;
二、预算管理内容
1、预算管理的范围是:集团公司本部及所属控股子公司以及采取权益法的核算投资规划较大的合资企业。
2、预算管理的对象是:预算的收益、资产负债、现金流量及重要生产经营业务和资本经营业务。
3、预算管理的工作步骤是:
由上而下的经营目标建议;
由下而上的预算指标编制;
必要的质询和指导;
日常监控以及时发现执行中的偏差;
定期分析偏差成因,监督纠正偏差措施的有效实施;
根据业绩合同,对各相关公司(或职能部门)领导层进行考核;
三、组织方法
1、董事会按战略目标提出预算的期望值目标要求;
2、集团总裁领导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3、财务总监主持、指导预算管理的具体业务活动;
4、财务部是具体组织实施的主办职能部门
5、公司其他职能部按职责承担相应的工作和责任;
6、预算编制分预算(草案)编制和预算制定两个阶段;
(1)子公司、职能部门二个层次逐级落实预算目标,形成有内在联系和互有衔接的指标系统,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本层次的预算管理负责。
(2)公司董事会和集团总裁批准预算;
(3)自上而下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并及时纠正偏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四、责任人职责
1、董事会
根据战略规划确定的目标向集团总裁提出预算期望值目标建议。对预算(草案)提出质询。
批准公司预算,同意按程序批准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预算。
责成集团总裁和财务总监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并定期听取汇报。
2、集团副总裁 启动预算编制程序;
针对预算编制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作出判断和决定; 参与质询会议;
审定公司预算并呈报集团总裁批准
3、集团总裁 参与质询会议;
审定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实际经营绩效并决定奖惩。定期向董事会报告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
4、财务总监
启动预算编制的业务程序,领导财务部具体组织预算的编制; 发现预算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并向集团总裁提出解决方案; 参与质询会议;
审查预算(草案)并呈报集团副总裁初步审定;
向董事会,监事会汇报预算编制情况并接受下一步工作指示。
定期向集团集团总裁报告预算实际执行情况,执行出现偏差时,报告偏差的原因; 组织核实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实际经营绩效并将核实结果呈报集团总裁。
4、预算控制分析管理员
具体组织预算的编制,在业务上对财务总监负责; 深入进行调研,为质询会提供材料; 参加质询会议; 提出预算草案;
组织财务管理人员,深入集团公司各项目、控股子公司,了解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动态;
根据月,季度会计决算,核实实际绩效,揭示预算实际执行偏差,分析成因; 组织决算,如实反映绩效。
5、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根据预算指标的分解,具体组织本部门职责范围内预算指标的拟定,包括本部门直接负责的预算指标和归口由本部门管理的各项目。
深入进行调研,为质询会提供材料; 按需参加质询会;
组织本部门人员,深入集团公司各项目、控股子公司,了解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动态;
监控本部门为归口预算指标的实际执行情况,揭示预算执行偏差,分析成因,在结束时,核实本部预算指标的实绩。
五、预算管理流程
1、准备阶段
下中期,各控股子公司、集团公司财务经理向集团公司财务总监提交书面报告,报告次一会计政策变更情况及变更原因,预算内企业组成范围变化及变化原因。
(1)预算内企业名单应分别列示:
合并报表企业名单;
不合并报表但使用权益法企业名单;
不合并报表但使用成本法企业名单。
在报告预算外企业名单时,应同时说明未列入预算的原因。(2)上述预算范围,经集团公司财务总监认可后,以文件形式予以确认。如果因发展战略最后确定时,预算内企业发生增减变化的,可以在预算正式形成前,变更预算内企业组成范围。
(3)本阶段包括对预算编制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的时间。
2、预算案编制流程
(1)九月上旬,集团公司副总裁、各职能部门根据集团公司战略规划,本实际经营业绩的预期完成情况和次预期的内外经济形势,向集团总裁提出次主要预算指标的参考建议,由集团总裁上报董事会。
(2)九月中旬,董事会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上述参考建议,拟定次的预算期望值要求,下达给集团总裁,集团总裁责成副总裁、财务总监提出具体执行方案。
(3)九月下旬,财务总监主持预算期望值指标的分解工作,会同财务部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将董事会提出的次集团公司总量目标值,分解为本部和控股子公司、合资公司的目标,并具体量化为与财务预算,会计决算口径一致的财务期望值指标,形成财务期望值指标体系,与集团副总裁上报集团总裁审定。
(4)十月上旬,集团总裁转达并确认董事会要求,对集团公司各项目部、控股子公司等业务群提出预算期望值要求,对集团公司各项目部、控股子公司提出预算期望值要求,由财务总监汇报次控股子公司会计政策变更情况和预算内企业组成范图变化情况,提出次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
(5)十月上旬,集团副总裁召开包括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控股子公司负责人联席会议,进行预算启动动员,预算编制程序正式启动。
预算编制动员会以后,财务总监随即召开各控股公司、集团公司内各项目财务主管业务会议,具体布置预算编制工作。
各控股子公司总经理、集团公司各项目部负责人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本企业的预算目标,并指示财务部着手编制预算,并将内部分解后的相关指标下达各负责单位负责人。
其间,各分子公司和公司本部之间有上报,平衡,反馈,再上报的循环往复过程,最后所设定的预算(草案)目标值,是双方都已初步接受的目标值。
(6)十一月上旬,经逐级编报,各控股子公司、集团公司各项目形成预算(草案),在十一月十日前上报集团公司财务部预算控制分析管理员,集团公司财务部预算控制分析管理员进行汇总和调整后,形成公司的次预度(草案),经财务总监、集团副总裁审查准许后,呈报集团总裁。
3、预算制定流程
(1)十一月下旬集团副总裁召集并主持质询会.
参加质询会的人员有:集团总裁、副总裁、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预算控制分析管理员、各控股子公司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和该公司中关键业务负责人。
公司财务部根据预算汇总和整理中发现的问题,向集团总裁提出初步调整意见。
集团公司各项目部、控股子公司陈述各自所提出的预算(草案),财务负责人补充陈述预算(草案)中的细节问题或财务专业技术问题。
根据质询会形成的一致意见或接近意见,集团公司各项目部、控股子公司修正预算(草案)。有关业务部门也对相应的预算(草案)作出修正。
(2)十二月上旬,经集团副总裁、财务总监审查,集团总裁审定的公司次预算编制工作在完成以下程序后全部结束:
集团总裁向董事会呈报公司预算(草案),并报告编制及组织情况,董事会批准集团公司预算(草案),使之成为正式预算。授权集团总裁核准集团公司各项目部、控股子公司的预算(草案)。
集团公司各项目部、控股子公司将预算(草案)提交各自公司的董事会审议,经董事会批准预算(草案),使之成为正式预算。各业务单元也相继完成预算审批程序。
各级预算最终形成规范文本,成为逐级考核依据,在上会计决算结束后,形成预算的完整文本。
4、预算管理流程
(1)集团公司财务部就集团公司各项目部、控股子公司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逐月进行跟踪,财务部重点围绕损益和现金流量两大指标系,抽查和查阅有关预算执行的原始记录,掌握了解第一手情况,以发现执行中的偏差,必要时,由财务总监组织经济活动跟踪分析会议。
(2)财务总监每月向集团总裁报告预算执行进度和跟踪情况。(3)定期对集团公司各项目部、控股子公司的经济活动跟踪分析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由集团总裁主持,财务总监,公司财务负责人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各控股子公司参加会议的人员有:集团公司各项目部、各控股子公司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人员,会议的主题为:
揭示预算执行偏差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听取集团公司各项目部、各控股子公司总经理针对偏差所准备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报告,分析其纠偏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偏差很大,已难以以纠偏措施纠正的情况下,研究调整全年预算的可能性(限半时)。预算调整的流程和预算制定流程相同。
(4)每年七月末,集团总裁向董事会报告上半年工作,上半年预算的执行情况是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财务总监列席董事会会议,按需对财务细节问题和专业技术问题作汇报。
(5)每一会计结束后,集团总裁向董事会报告上一会计的会计决算情况,财务总监列席董事会会议,按需对预算执行偏差进行分析,对财务细节和专业技术问题作出解答。
六、本规范由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