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致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 关于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的请求
致中共巴中市委、市人民政府
关于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足额发放的请求
尊敬的中共巴中市委李仲彬书记、巴中市人民政府周喜安代市长:
我们是长年累月战斗在农村第一线的乡镇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事业离退休人员)。根据国务院2009年9月2日常务会议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同时对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会议确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保障,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财力薄弱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按单位类型不同,分别由财政和事业单位负担。)如此许诺了一年多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问题至今在我们巴中还没有得到解决。未闻薪水响,只见蚂蝗来,煮豆燃豆箕,相煎到何年?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这些在乡镇基层事业单位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弱势群体?这种思想上的压抑,政治上的歧视,经济上的盘剥,使我们在不断腾飞的物价面前度日如年,生活举步维艰,无颜面对社会,无颜见江东父老。
一、我们的现时状况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各级政府内的事业人员大都是懂管理、懂技术的科技人员,从延安时期的财经工作队和征粮工作队开始,到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立建设时期,乃至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来是党、政机构的一支主要的干部队伍。和党政如今所谓的公务员一样,是组成政府机构,行使政府各项职能的左肩右臂,是各级党政的参谋和助手,事业干部们为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建设“四化”强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贡献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基层事业干部们从政府当年的发展生产,催粮收款,刮宫引产,灭鼠打犬,治安维稳等几乎在农村基层搞的所有工作、项目和各类示范都有事业单位人员的艰辛身影,而且是主力军。而时至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今天,这伙曾经在基层打拼立下汗马功劳的事业人员群体却成了剥离于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的附属品,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乡镇事业干部成了连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至今都拿不进去的“另册”。而今现在眼目下,我们的处境状况是:
第一,工作上既要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中心工作,通常情况下,行政的出政策,真正做事的时候完全落实到事业单位人员上,造成我们不但要完成政府的工作,还要考虑自身的生存。相比同级基层公务员,我们一样的付出辛劳之外,还要独自承担本行业的行政执法工作和专业技术无偿推广服务。坦白地讲,公务员付出一倍,我们都是一倍半。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是现实处境。
第二,经济上与同级公务员对比(不是攀比),我们的月平均工资收入不足千元,最低的800多元,最高的也才1400多元,是同级公务员月平均工资收的三分之一还弱。
第三,工作量与工资收入成反比,按劳分配比重失调,极不公平。事业部门与行政同级部门相比较,既要考虑部门发展,职工如何正常工作,还要完成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而事业干部的工资收入目前只是同级别、同职称(相当)公务员工资的三分之一。在党政机关内,对事业人员是一种政治歧视(不如机关扫地的工勤人员和新聘大学生村官,机关工勤人员和新聘大学生村官很多乡镇都是参照公务员工资待遇执行)。这与尊重人权和政府的公信权是相悖的,使我们长期思想压抑。这不公平的待遇也是事实,更是有目共睹。
第四,事业人员历来是务实的,真正为老百姓做事的是我们事业人员,同是机关干部,老百姓真正能够认识、能给予他们生产生活以帮助的还是我们事业人员。所有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工作,包括山、水、林、田、路、农、林、牧、副、渔方方面面,无一不是事业单位在真正代表政府履行公共职能,提供无偿服务。贴近农民,服务三农,执行农村各项政策,事业人员是排头兵、尖刀连、敢死队。跑田坎,奉献专业技术,事业人员是长期体力和脑力的透支者。工资与付出倒挂,违背了按劳取酬、社会公平、比重协调的国家分配法规。几乎所有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都没有收费项目和收费罚款权,完全是无偿服务性质,试问对于我们而言,一不敢乱收费,二不敢从项目经费中提取工作经费,三不敢违法乱纪做出与财经纪律有悖的事。克扣乡镇事业人员应得利益这真正的是不符合于党心、民心和良心的。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到底体现在哪里?
第五,乡镇事业干部被变相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近些年来,事业干部和公务员在政治待遇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公务员只要不犯错,凭占个“行政编制”,论资排辈迟早都有机会提拔到党政领导岗位。而事业干部受“事业编制”这个鬼身份和现行政策的限制,干得再好都无法提拔到党政领导岗位。
二、我们的呼声
第一,尊重人权,反对政治歧视。同锅吃饭,同室工作,混岗代岗,水乳相融。出门是同样的干部队伍,进门应该是患难弟兄。人家能干我能干,人家吃干我喝稀,这公平吗?公务员迟早能够得到提拔,事业干部永远得不到提拔,这也公平吗?这样的思想上压抑,不在其中的人是难以理解的。这种不尊重人权和公信权的政治歧视,没有做到社会公平、和睦相处、一视同仁的。
第二,按劳取酬,反对工资比重严重失调。我们在同级政府工作中,付出的体力和脑力,是透支型的代价,而所应得的薪水,是那样的不公平。公务员的工资调整和津补贴,早已尘埃落定,已享受多年了。义务教育教师同为享受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绩效工资也已经于2009年1月开始执行。巴中市公务员和义务教育教师第二轮加薪也在2010年11月22日市政府二届第55次常务会议上通过了,我们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至今(2010年12月9日)还杳无音讯,更不说实施。难道差钱?难道真的是会哭的娃儿多吃奶?
第三,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编制序列,反对打入另册。我们农村基层乡镇事业干部绝大部分是公招、公选、毕业分配、退伍安置的全额拨款的机关事业人员,同在一个乡镇机关谋事,其交叉相互使用早已成惯例。乡镇事业单位所做工作都是无偿公共服务性质,理应参照公务员执行。(相关政策解释:“参公”即参照公务员。是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对政策和经济管理工作有明确辅助作用,以及明显以社会公益性为属性的事业单位。)
第四,没有行市有比市。我们从网络上查到海南、深圳、北京、天津、上海、河南、陕西等地,都已经相应对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给予了解决。难道我们地处川陕革命老区,长期战斗在最边远、最贫苦、最艰苦乡镇的基层事业干部就应该领着每月平均不到1000元的工资养家糊口?
我们全体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呼吁,巴中市委市政府领导尽快落实我们的绩效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的足额发放问题,以心换心,在高物价的今天,以解决燃眉之急,以解决我们的生计问题。
我们全体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呼吁,各级党政领导从长计议,应迅速把基层农村乡镇机关事业人员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纳入正规渠道解决,使我们得以在思想上的解脱,政治宽松,经济公平,社会和谐。以彻底解决我们农村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巴中市全体农村乡镇机关事业人员(含离退休事业人员)敬上
2010年12月9日
第二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举例说明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举例说明
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约占60%)、奖励性绩效工资(约占40%)。
1、基础性绩效工资每月随工资发放。
2、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主要是奖勤罚懒,必须经单位职工大会通过,主管部门批准,人社局、财政局备案核准后才能发放。
3、奖励性绩效工资应包含基础分、奖励分和扣减分 例如:某单位有职工20人,其中主要领导1人,当月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2.3万元(约占绩效工资总额的40%)。考虑到年终要发放奖金或双薪,单位决定当月只用2万元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余下3000元留作年终双薪(或奖金)之用。
按分配方案,参与分配的除主要领导外有19人,其中按实施方案当月:张三有180分、……李四有80分,19人共计有2470分,平均分为:2470÷19=130分,所以主要领导1人最高可拿到130×2=260分(或130×1.5=195分),则单位总分为:2470+260=2730分(或2665分),每分分值为:20000÷2730=7.33元(或7.5元)。
所以该单位当月每人奖励性绩效工资如下:主要领导1人:260×7.33=1905.8元(或1462.5元),张三:180×7.33=1319.4元,……李四:80×7.33=586.4元。
第三篇: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具体发放办法
奖励性绩效工资具体发放办法
(1)迟到、早退:单月迟到、早退累计达到五次扣除奖励性绩效工资10%,累计达到十次扣除奖励性绩效工资30%,累计达到十五次扣除奖励性绩效工资50%,累计达到二十次取消当月奖励性绩效工资。
(2)无故旷工:单月无故旷工累计达到一天扣除奖励性绩效工资10%,无故旷工累计达到三天扣除奖励性绩效工资50%,无故旷工累计达到五天取消当月奖励性绩效工资。
(3)病假:单月累计病假达到三天扣除奖励性绩效工资5%,累计病假达到五天扣除奖励性绩效工资10%,累计病假达到十天, 扣除奖励性绩效工资50%,病假期间住院的当月奖励性绩效工由领导小组研究处理决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情况。(但必须提供住院证明及出院清单)
(4)事假:单月累计事假达到三天扣除奖励性绩效工资10%,累计事假达到五天扣除奖励性绩效工资30%,累计事假达到七天取消当月奖励性绩效工资。(特殊事假由领导小组研究处理决定)
(5)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单位规章制度的,取消当月奖励性绩效工资。
第四篇: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改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发〔2003〕23号 【发布日期】2003-11-27 【生效日期】2003-11-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的通知
(哈发〔2003〕23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办委,市直各党组、党委(工委):
?现将《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中共哈尔滨市委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 2003年11月27日
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为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根据国家和省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方针政策,坚持总体规划、配套改革、远近结合、稳步推进的思路,通过机构改革和布局调整、产权制度改革、财政供给体制改革以及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改革,逐步实现事业单位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权明晰、机制转换、活力增强的目标,减轻财政供养负担,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
二、基本原则
?
(一)坚持政事、事社、事企分开。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要求,合理划分行政管理职能与事业单位职责任务,逐步剥离事业单位未经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职能,分离中介组织和企业经营型及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
(二)坚持精简、优化、效能。各项改革必须有利于事业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减编增效,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有利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三)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以机构改革、产权制度改革、财政供给体制改革、用人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建立养老、医疗、失业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四)坚持依法实施,公正透明。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科学制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做到依法、公开、公平、公正。?
(五)坚持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市、区、县(市)及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切实担负起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事业单位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
(六)坚持改革与稳定并重。既要积极创新,敢于突破,又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主要内容
?
(一)机构改革
?
1、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合理确定事业单位职责,将不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职能剥离出去,进一步理顺政事、事社、事企关系。逐步推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乡镇事业单位要重点解决政事不分问题,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
?
2、优化布局,调整机构。合理配置资源,大力精简机构,采取撤、并、转的办法对事业单位进行整合和退出,对教育、卫生、文化、科研以及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进行布局和结构调整。
?
3、精简编制,总量控制。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财政状况,对事业单位及编制实行总量控制。通过调整机构、精简编制、实行“两个过渡”(财政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财政差额拨款向自收自支过渡)和优化人员结构等办法,实现提高效能和减少财政经费支出的目标。市、区、县(市)财政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要精简10%以上。乡镇事业单位要在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简人员编制。
?
4、分类改革,规范管理。事业单位分为行政支持类、纯公益类、准公益类、经营类,在合理定位基础上,推进分类改革,并对保留的事业单位实施“九定”(定机构名称、定隶属关系、定职责任务、定机构规格、定内设机构、定编制数额、定人员结构、定领导职数、定经费形式)。
?具体按《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实施。?
(二)产权制度改革?按照社会化、产业化的取向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可以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和可以实行企业化运作但暂不能转为企业的过渡型事业单位(国家明确规定必须由政府主办的单位除外),都可以按照国家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依法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要充分尊重广大干部职工的意愿,重大事项需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可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出售等各种形式,成熟一个,改革一个。
?具体按《哈尔滨市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实施。
?
(三)财政供给制度改革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以满足公共财政和社会共同需要为原则,重新界定财政供给范围,打破平均主义的供给模式,实行以事养人、分类供给的财政管理方式,加快事业单位的社会化、产业化步伐。
?对行政支持类、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和收入不能满足经费需求的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纳入财政供给范围;对收入额度较大,创收能力强,已基本具备自收自支能力或已具备经营条件的,退出财政供给范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不属于财政供给范围的,将不再给予财政补助。
?具体按《哈尔滨市事业单位财政供给制度改革意见》实施。?
(四)用人制度改革
?
1、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在2004年底前,全市事业单位(属于实施范围的)都要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按编设岗、按岗定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破除干部职务终身制,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实现人事管理由固定用人制度向合同用人制度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
2、实行公开招聘制。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和新组建事业单位聘用人员,除涉密和政策性安置人员外,原则上都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选配人员。
?
3、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以科学设岗为基础,以加强单位自主聘任为核心,落实单位用人自主聘任权,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4、实行人事代理制。有条件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逐步推行人事代理制度,未聘人员和新进人员要全面实行人事代理制,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
5、富余人员分流安置。按照以单位或行业内部消化为主、“先挖渠,后分流”和坚持开发性分流与政策性分流相结合、以开发性分流为主的原则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流安置政策,为未聘人员创办经济实体或进入企业提供优惠条件,引导、鼓励未聘人员面向基层、农村和中小企业就业或自谋职业。
?对转企改制以及有条件的经营类事业单位和撤销的事业单位职工,可实行身份置换,促进减员增效。
?具体按《哈尔滨市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方案》、《哈尔滨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指导意见》、《哈尔滨市事业单位人事代理暂行办法》、《哈尔滨市市直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分流安置意见》实施。?
(五)分配制度改革
?
1、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扩大事业单位的分配自主权。充分发挥工资总额的调控作用和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逐步建立重实绩、看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符合各自特点,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2、改革工资总额管理方式。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特点和经费来源差别,工资总额实行分类管理。对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静态工资总额包干,重新分配工资总额比例不低于50%;对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动态工资总额包干;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不含行政性收费的事业单位)。
?
3、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制度。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分配形式,按岗位、业绩和贡献拉开分配档次。在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的基础上,可按岗位和职务确定工资,也可根据受聘人员的岗位性质和实际情况,区别不同对象实行年薪工资、岗位工资、项目工资、课时工资、协议工资、科技成果转化提成、科技成果入股工资、高薪工资等多种分配制度。
?
4、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条件,探索资本、信息、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形式,把贡献、绩效与分配挂钩,充分体现优秀人才的价值。
?具体按《哈尔滨市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实施。?
(六)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加快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失业、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基础上,对过渡型事业单位以及转企改制单位实行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最大限度满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畅通人员“出口”的需要。
?具体按《关于哈尔滨市事业单位分流和转企改制人员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实施。?
四、方法步骤
?事业单位改革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统筹规划、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分类推进的方式组织实施。具体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启动阶段(2003年7月―2003年12月)。一是对全市事业单位全面调查,摸清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底数,清退借调人员。二是由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办法。三是召开全市事业单位改革动员大会,部署工作任务。四是举办由区、县(市)、市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及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参加的培训班,培训工作骨干。五是各区、县(市)和市直各部门制定事业单位改革方案,抓好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各项改革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4年1月―2004年11月)。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主要标志是:职能更加明晰,政事、事社、事企关系进一步理顺;市、区、县(市)事业单位完成分类和“九定”工作,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精简事业编制达到10%以上;已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比例力争达到50%;完成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财政供给范围的界定和实施工作;全市应实行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基本完成人员聘用工作,聘用制度步入轨道,并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已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全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三)阶段性总结阶段(2004年12月)。由各地区、各部门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对本地区、本部门(行业)的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报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组织领导
?成立市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忠信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副书记王颖,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姜明和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世华担任;成员为市委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厅、市人事局、市编办、市体改办、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市教育局、市审计局、市国资办、市地税局、市监察局、市农委、市政府法制办、市卫生局、市经贸委、市体育局、市文化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建委、市工商局和市总工会等部门负责同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世华兼任,副主任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新华、市人事局局长贺晔、市体改办主任孙长雄、市编办主任梁三基、市财政局局长席长青担任。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产权制度改革组、机构改革组、人事制度改革组、财政供给体制改革组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组,分别设在相应的工作部门,组长由该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各地区和市直各部门也要成立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责任制,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六、工作要求
?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和单位,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推进落实,确保全市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
(二)精心组织,全力实施。事业单位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必须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全力实施。要充分准备,先易后难,分行业、分内容、分期分批推进。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配合,共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
(三)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市人事局和市编办负责全市事业单位改革的综合协调工作,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由市体改办牵头负责全市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制定和业务指导以及市直及所属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工作;市编办牵头负责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指导以及市直及所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实施工作;市人事局牵头负责全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分配制度等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制定以及市直及所属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分配制度等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工作;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全市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体制改革政策制定以及市直及所属财政供给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实施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全市事业单位以及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政策制定和市直及所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实施工作;市经贸委负责专业经济部门撤销后所属事业单位调整工作;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文化局、市体育局、市建委、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门负责本行业事业单位结构优化、布局调整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推进指导工作;市工商局、市地税局负责制定安置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兴办新产业以及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兴办经济实体、服务实体的优惠政策;市监察局和市审计局负责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
(四)严肃纪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事业单位改革期间,原则上实行机构、编制、人员冻结,严禁突击进人和提拔干部,禁止上级行业管理部门以种种理由干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设置和调整。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化解矛盾,确保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沾益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沾益县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的通知
沾益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沾益县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并报市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现将〘沾益县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沾益县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
法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云南省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云政办发〔2010〕232号)规定,结合沾益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原则
绩效工资总量由相当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上12月份基本工资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构成。绩效工资总体水平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财力状况、物价消费水平、所在地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等因素确定。
二、实施范围及执行时间
(一)实施范围:除已经实施绩效工资的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外,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其他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
(二)执行时间: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
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对上述实施范围中和原事业单位已转体或改制后按规定享受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待遇的离退休(职)人员发放生活补贴。绩效工资不作为计发离退休(职)费的基数。
三、实施项目和标准
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与规范津贴补贴结合进行,规范的项目是国家政策规定的项目和标准以外的全部地方性津贴补贴和奖金。
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剔除1个月基本工资额度(即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改革性补贴后,基础性绩效工资占7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0%。
(一)在职人员 实施绩效工资后,在职人员的津贴补贴项目统一归并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改革性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教护龄津贴及国家政策规定的其他津贴补贴。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沾益县其他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表〙执行;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各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进行分配。
1个月基本工资额度(即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一部分,按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进行分配。
原工资构成中津贴比例按照国家规定高出30%的部分以及原未转为津贴的奖金部分,纳入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按本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执行,不再另行发放;特殊岗位原工资构成比例提高部分,在省政策未出台之前,暂按原办法予以保留。
(二)离休人员
在职人员实施绩效工资后,离休人员的津贴补贴项目统一归并为:离休人员生活补贴、改革性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荣誉津贴、教护龄津贴及国家政策规定的离休人员应享受的其他津贴补贴。
(三)退休(职)人员 在职人员实施绩效工资后,退休(职)人员的津贴补贴项目统一归并为:退休(职)人员生活补贴、改革性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荣誉津贴、教护龄津贴及国家政策规定的其他津贴补贴。
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按〘沾益县其他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表〙执行;按〘国务院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臵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78〕104号)办理了退职的人员,其生活补贴按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的最低标准执行。
(四)除在职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外,其他项目及离退休(职)人员生活补贴下不再设立子项目。
(五)改革性补贴作为一个独立的补贴项目在工资总额中单列,按沾益县公务员规范后的改革性补贴标准执行。
四、相关政策规定
(一)在职人员实施绩效工资后,其他事业单位中已根据〘云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省企业和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参照机关离休干部标准发放补贴的通知〙(云工改〔2008〕3号)规定,参照沾益机关离休干部标准发放了生活补贴的离休干部,按照原办法发放离休生活补贴;其他事业单位中符合〘劳动人事部关于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退休待遇的通知〙(劳人险〔1983〕3号)规定的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退休工人,其生活补贴参照沾益县其他事业单位在职同类人员的标准执行。
(二)其他事业单位中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见习期、初期、学徒期、熟练期工资待遇的人员,其基础性绩效工资分别按照转正定级后拟聘的专业技术、管理、工勤三类岗位的最低标准执行;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单位在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额度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调入人员按调入后确定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工作人员岗位变动的,从岗位变动下月起执行新聘岗位相应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在职人员退休(职)的,自办理退休(职)手续之下月起执行相应的退休(职)人员生活补贴标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未按时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经组织批准延长退休时间的除外),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下月起,执行相应的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
(三)军队转业干部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参照云南省转业干部确定工资和津贴补贴的办法,按其执行的岗位工资对应的岗位执行相应的标准。
(四)“双肩挑”人员的相关规定 1.在2006年7月1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已经离退休的原“双肩挑”人员,在此次实施绩效工资时,可由个人选择按其中一个岗位执行生活补贴标准,个人已经选择的岗位此后无论何种情况均不再变动。
2.在2006年7月1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至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臵前,经批准既聘任了管理岗位又聘任了专业技术岗位的“双肩挑”人员,在岗时执行基础性绩效工资可由本人作一次性选择,但不论执行管理岗位还是专业技术岗位标准,其基本工资对应岗位和基础性绩效工资对应岗位应一致,退休时暂由个人选择按其中一个岗位执行生活补贴标准。在这期间,若无岗位变动,不得再更改。
3.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臵后,按事业单位岗位设臵认定部门认定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或退休(职)人员生活补贴标准。
(五)工作人员在国家规定的产假、探亲假、婚丧假、年休假等假期期间,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本人应执行的标准计发。工作人员连续或当年累计病假(含患癌症、麻风、精神病长期病休)在6个月以上的,从第7个月起,工作年限在10年及其以下的,其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应执行标准的70%计发;工作年限11年至20年的,其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应执行标准的80%计发;工作年限21年及其以上的,其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应执行标准的90%计发。工作人员连续事假在1个月以上的,从次月起其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应执行标准的50%计发;超过3个月的,从第4个月起停发基础性绩效工资。
(六)工作人员旷工期间按旷工工作日扣发其基础性绩效工资。
(七)工作人员因个人原因经批准离岗学习时间在6个月以内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其应执行标准计发;学习时间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其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应执行标准的50%计发;学习时间超过12个月的,停发基础性绩效工资。
(八)工作人员受党纪、政纪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的下月起,其基础性绩效工资在规定的处分期内按应执行标准的50%计发;工作人员受行政、刑事处罚的,处罚期内停发基础性绩效工资。
上述
(二)至
(八)条规定情形涉及到的工作人员,其奖励性绩效工资均按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九)工作人员因工(公)负伤在规定的离岗治疗期间,绩效工资按单位在岗正常工作人员处理。
(十)因私出国(境)和公派出国留学时间满2年以上人员的配偶自费出国(境)探亲,假期间的基础性绩效工资按事假规定处理(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进行分配),超出规定假期和出国后与原工作单位中断关系的,不发放绩效工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其他津贴补贴。
五、资金管理及发放方式
(一)资金管理
1.要规范其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其他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取得的收入,应上缴财政的要全部按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及相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2.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经费应专款专用,按照〘云南省财政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云财库〔2006〕15号)规定,加强会计核算管理。设立绩效工资和其他国家政策规定的津贴补贴专门会计科目,用于统一核算本单位绩效工资和其他国家政策规定的津贴补贴,并在财政决算中单独反映,专款专用、分账核算,其他科目一律不得再核算发放个人津贴补贴。单位工会经费、集体福利费和其他专项经费要严格按照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和核算。
(二)发放方式
其他事业单位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其他津贴补贴按照规定程序划入个人工资银行账户随工资按月发放,原则上不得发放现金,奖励性绩效工资经主管部门审核、人事部门审批后,由主管部门组织兑现,具体发放方式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及财务管理规定执行。
六、纪律要求
(一)根据〘中共云南省纪委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云南省监察厅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人事厅 云南省审计厅关于全省机关津贴补贴规范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云纪发〔2007〕6号)精神,国务院及国务院授权的人事部、财政部规定的各种津贴补贴可以继续发放,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实施范围、项目和标准,我省自行扩大或提高标准的部分不再执行。省及省以下各级未经国家批准出台实施的各种津贴补贴项目和标准均不再保留。各种奖金中经常性、普遍性发放的要纳入规范范围;临时性的工作奖金暂不在此规范范围,但资金来源要符合规定,并按管理权限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才能执行。各类目标责任奖金待国家有明确规定后另行规范。
(二)实施绩效工资后,其他事业单位只能执行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不得突破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不得违反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一律不准自行新设津贴补贴项目、提高津贴补贴标准;一律不准自行扩大经费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一律不准发放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实物。违者按〘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云南省纪委 云南省委组织部 云南省监察厅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人事厅 云南省审计厅关于严肃纪律确保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顺利进行的通知〗的通知〙(云办发〔2007〕8号)及其他相关文件规定处理。
(三)人事、财政、其他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与纪检、组织、监察、审计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密切配合,加强工作指导,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严格把握政策和程序,指导和督促其他事业单位严格执行实施绩效工资的有关政策。对绩效工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其他津贴补贴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国家、省、市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有关政策规定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并对单位主要责任人一律先予免职,再按照党纪、政纪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其他事业单位对实施范围的人员名单要结合实际,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公示结束后上报主管部门审核,由主管部门汇总报县人事局、县财政局;县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部门对上报人数进行核查,经查实上报人数与实有人数不一致的,据实核减,并对其按照核减后的比例核减补助,对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七、审批办法
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由人事、财政、其他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各单位基础性绩效工资由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人事、财政部门审批执行;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每半年由人事、财政部门在规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内核定给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负责核定各单位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各单位根据考核结果及其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具体分配到职工。
八、本实施办法由县人事局、县财政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