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调查报告
我于2010年7月20号至2010年7月23号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走访了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区某某镇的一些家庭(该镇有许多外出务工的人员)。此次调查共走访14户家庭,完成调查问卷8份。
此次调查虽然完成的问卷很少,调查范围也很窄,但得出的数据还是集中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当然这些现象和问题仅仅只能反映该镇或是该村的情况。在此我以我的调查所得为材料,将我得到的数据反映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我了解的8个对象其中30岁以下(不含30岁)2名,30岁(含30岁)至60岁(含60岁)5名,60岁以上(不含60岁)1名。8人中7人已婚,仅一人未婚(年龄28岁)。8人中仅一人拥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而且仅为初级,8人中仅有一人接受过高中或中专教育(此人为拥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者),其他均为初中及初中以下。8人中4人从事建筑行业,2人从事运输业,1人从事餐饮,1人从事居民服务业,所在单位均为私营企业。8人中5人工作地点为武汉,2人本地,1人在外省就业。8人中7人年收入在10000元至20000元之间,1人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下。8人中6人名下有承包责任田,2人没有承包责任田(年龄30岁以下)。
二、住房基本情况
8人中6人为租赁房屋(均为合租),2人为企业的集体宿舍,租赁房屋面积均不足100平方米,房屋人均使用面积均不足10平方米。租赁房屋的地点,城中村私房的为4人,城乡结合部的为2人。居住房屋的通风采光条件一般,公共卫生很差,没有公共垃圾箱或有垃圾箱却无人清理。居住房屋都有彩电,而其他电器则或有或无。
三、住房意愿情况 住房倾向方面,7人选择了个人或家庭租房,1人选择了工棚(雇主硬性要求)。关于选择个人或家庭租房的原因,选择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便于随着工作的改变而搬家的居多。对于如何处理农村家里的住房,4人选择出租,3人选择卖掉。对于将来打算在何处定居,5人选择了回农村老家,3人选择了目前城市。
这次调查我只走访了14户家庭,但给我的感触是很多的。用某某的话说就是农民真穷,农村真苦,农业真危险。就拿一个普通的六口(夫妻二人,两个孩子及两位老人)之家来说,两位老人到了60、70岁了还要为生活而奔波,老爷爷到工地去看东西一个月600元至700元的工资要供两老的生活开销,为了节约开支老奶奶还自己种着菜,而夫妻两人一个月加起来2000元到3000元的工资要供自己及孩子的开销,基本无法补贴老人,逢年过节赶情答礼,生活就更拮据了,有时不得不举债过日。现在物价在不停地涨,工作又是临时的,生活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是度日如年。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跳出农门,不要走他们的老路。每每听到类似的诉说时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一是为他们的艰辛生活表示同情,二是为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怒,三是因自己的爱莫能助黯然神伤。幸好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还有低保的实行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补贴范围及力度仍有待提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他们最后的保障,而如今许多不法的开发商打着新农村建设的牌子征用农民的土地,使他们成为了无地的农民。以前产粮的高产田变成了小区或是工厂。老人们忧心忡忡地说,这样下去以后哪来饭吃。他们的话使我也不禁思考,是啊,都变成了小区和工厂以后吃什么了?但愿老人们的忧虑不要成为现实,我们要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
人多田少,许多人不得不外出打工。如今许多工厂对职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像我调查的8个人他们就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进不了待遇好的企业,只能到建筑工地上打短工,或餐饮运输企业,工资不高而且经常担心被辞退,心里压力很大。由于收入有限,加之单位不提供住宿,他们不得不租房,而且是许多人合租以降低成本。房子本来就小,还要放很多东西,像行李、工具之类,这样房子就更小了。对于他们来说能单独租房就很不错了,从来不奢求在当地买房,当然这是对于那些中年人和老年人来说的,而年轻人有冲劲,向往好的生活渴望融入所在城市成为城里人拥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事业。在谈到未来时中年人和老年人则是安于天命,没有过多计划,只想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就行了;年轻人则希望租个店面自己当老板做生意,以后在城里买房。在调查过程中许多人告诫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份好工作,令我非常感激,谢谢他们的良好祝愿。
这次调查让我获益匪浅,真心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第二篇:农民工住房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住房问题调查分析及心得体会
经济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0802班 马艳玲
摘要:这次调查问卷活动是针对农民工朋友展开,是为了了解农民工朋友的住房状况和住房愿景,其中所获得的相关信息将作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时重要的基础信息,以最终能够尽多地为农民工朋友带去福利与、便利与关怀。我于7、8月中的几天时间向自家附近的亲友们调查了八份问卷,都是在自己的家乡内蒙古包头市。
关键词:农民工 住房问题 住房愿景
本次我调查的八份问卷中,农民工朋友男女分别是三人与五人,年龄分布在30至50岁之间,家乡都是内蒙古自治区且包头市的占一半,他们的出生地都是在农村;文化程度上,女性中有三位是小学或小学为毕业水平,另外两位分别是初中和大专,男性中两位是初中,另外一位是高中水平;他们中只有一位就有劳动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且是初级的。由此可见,在我所调查的小范围内,农民工朋友大都出生在农村,且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都不高,尤其是女性,可能只是小学文化而已。
他们务工的城市都是包头,且到了这座城市都是六年获六年以上的,对于在城镇地区累计的务工时间,只有最年轻的那位是3至7年,有两位是10至15年,另外五位全都超过了15年;其中六位是在家务农后开始到城里做工作的,另外两位分别是初中高中毕业后到城里工作的,且只有三位是在农户存老家有其名下的承包责任田。由此可见不论是上学毕业后还是在家务农后来的城镇工作,他们还是非常年轻时就从农村出来打工了,到目前为止大多都至少有15年的在外工作史了(最年轻那位除外)。他们所在的行业有一人选择了建筑业,两人选择了居民服务业,一人选择了制造业,其余四人选择了其他行业;另外他们务工企业的性质有五人的是私营个体企业,两人选择了其他性质企业,只有一人选择了国有企业;而且其中五人的年收入是10000元以下,另三人也只是达到10000—15000元,由此可见,这几位农民工朋友所从事行业的工资相对来说都比较低,其所在企业也大多为私营个体性质的,换句话来说,就是没有其他什么福利,工作也没有太大的保障,而且都只是临时工作而已。
对于目前在城中的住房问题,其中有七人是自己租赁另外一人是自己购买,(由于当地情况特殊,部分被调查者是处于自家房屋刚被被拆迁不久的情况)。
第13、14题,有一定的歧义,有的被调查者把这两道题目同时都回答了,即分别假设
自己目前是租房居住和买房居住,然后分别回答,而另有被调查者直选做了一道与自己目前情况相符的那一题,即若目前自己租房居住,则只回答13题而14题空留不做,反之,若目前买房居住,则只回答14题空留13题不做。所以我建议这两题前面应标明两题中只能任选一符合自身的题否则两题都不作答。由调查结果可知,以上目前买房居住的两位农民工朋友便是只回答了14题,所购买的房屋一是属于农房面积大约为48平米,另一属于普通商品房面积将近100平米。另外的,如果目前买房居住,有三位每月房租支出为150元以下,另三位是150—300元,他们中所选住房面积最大也只选了65平米,六人所选的居住房性质都是城中村的私房(这其实是他们目前的实际情况),接下来的如果目前买房居住,选择小产权房的占多数,另有一人选择了其他,并注明希望是100平米的两层门帘房。
我所调查的人中全部为已婚并且与妻子或丈夫在这座城市中一起生活,家里有3-5个亲人一起在城里过日子,这样算下来,他们房屋的人均使用面积11-15平米的居多,另也有一位选择7-10平米的,两位选16-20平米的。由此可以推断,这些农民工朋友们都是与家人一同生活在城里,不过住房相对拥挤,只有一位是楼房,其他都是平房。
被调查者目前的工作地点有七人都在城乡结合部,一人在市中心工作地点附近,都是与所居住地比较近的地方。他们的房屋一般都只有两个房间,只有居住楼房的房屋有独立的卫生间与浴室,其他有的都没有独立的厨房,整套房屋一共住3-5人;对于房屋中所具有的设备,电视机都有,空调都没有,其他的如电冰箱、洗衣机、影碟机、电话机、燃气中会有至少一项。他们所居住的房屋的通风、采光、周边公共卫生大多是比较一般,甚至有些是很差,除了居住楼房那家,他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和住房条件都是满意,而其他农民工朋友们要么是不满意,要么就是非常不满意,显而易见,对于以上的住房状况和条件,广大农民工朋友们还是不会知足的,而且希望有更好的条件与生活环境。
针对补助问题,八位被调查者都没有任何所在用工企业或当地政府的住房补助。其中还有被调查者很是愤愤不平,提到了连拆房都没有一平米的安置,更何况是一些补贴了,…绝对不可能。由此可见,在当地,农民工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福利待遇少更是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对于这一点,农民朋友们甚至都不敢奢望了,甚至想只要找回自己那点应有的权利就不错了。据我所了解到的,当地正处于拆迁中,向他们一样的外地来的农民工有不少都已经在当地落户,本应成为当地正式的一员,可是当地却不承认这一点,平常的一些补贴也就算了,完全惠及不到他们,选举选与被选举权也被无情地剥夺,更甚的是连拆迁补偿款都有千差万别,安置也完全没有他们的份。他们是所谓的新户,可是待遇却是与在当地没有落户的没有什么区别,补偿价格低得令他们难以接受,可是又无力做些什么,或者是竭尽全力去
做了些什么,就为了自己的正义而奋斗,可路途坎坷,各种阻力重重……结果不得而知。恰巧此时,我又在做农民工住房方面的调查,他们不少便很是感慨了一番,由于我自身感触颇深,便在此提及了不少,可能这并不能说明太多什么,可是应该可以代表不少广大农民工朋友的心声,其实他们也只是想找回属于自己的那点应有的权利罢了。
言归正传,按我个人的理解,30题的题干似乎缺少些限制条件,如应加上“根据您目前的各方面条件和实际状况”,再紧接题干中的“从您的主观意愿出发,在您的务工城市,您更倾向的住房方式是”,否则如果是在完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正常人应该都是更愿意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在此也就是农民工朋友们都倾向于的住房方式是自己买房。可是若考虑到经济条件时,那就情况不同了。如34题中根据他们的条件和家人情况,他们大多只能租得起一张床或一间房了,而事实上这八位农民工朋友们更愿意的住房方式是都是买房,另外,一位被调查者还补充到:现在差距太大。
而对于决定他们买房居住的影响因素中,大多都是把“为家庭或孩子今后在城里的生活考虑、提高生活质量” 放在前面,也有一位把“拥有财产”置于首位,另外两项“心理上的攀比行为、得到城里人的认可”是居于后面的,甚至也有些被调查者都不会把它们列入其中。可见,他们在乎的更多的是是家庭生活方面的而非外人的看法。问卷调查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有的问卷是被调查员单独做的,我没有在旁边讲解,所以避免不了填写有些错误,(如31、32、35题有些他们没有看清题干条件,便都做了)不过在最终的核查及与再询问下,调查问卷被做过一些修正,这样便更加如实与准确地反映了他们的住房状况与住房意愿。如果全家都进城定居,他们中有四人愿意把家里的住房闲置,一般考虑来说,是因为房屋也比较破旧,没有什么其他用途。另有两人会打算卖掉,一人无偿借给他人居住,另一人选择了其他,并注明农村的房是属于父母的。他们对未来的打算有四人选择了争取把家人都接到城里定居发展,不会农村。有两人目前是走一步看一步固定没有固定想法,两人选择其他,一是说现已都在城里,争取发展更好,另一是首先把孩子供养到大足额毕业,在下一题中,他选择了将来打算在家乡附近中小城市定居,上述的一位不回农村发展的也选择了此项。有五位打算将来在目前城市定居,现已全家在城里的那位被调查者未做选择,注明了不一定。总之,这次问卷调查中,也通过与他们的聊天,我了解到了更多的有关农民工的状况,某些情况也实属令人震惊,希望我们做的这次问卷调查,老师们可以多多的出一些成果,更重要的是希望对有关政府部门做这方面决策时有一定的影响,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关照下,广大农民工朋友们才可以有更好的发展,才会有更好的生活,这样的话也算是帮助了占我们中国人中不小比例的人吧。
第三篇:住房问题调查报告
住房问题调查报告
一、研究问题、背景及其意义
房价的飞速上涨,已经成为不是新闻的新闻,住房问题越来越成为人民关注的甲等大事。作为一个经济发展快速、外来人口众多、人口构成复杂的大城市,广州市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住房形势,广州市市长强调,现阶段房价偏高、增长偏快已经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住房问题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其中,“夹心层”(注:“夹心层”是指既没有资格享受到社会保障住房,又凭自己的收入买不起房,成为了被夹在中间的群体。它属于中产阶层中处于底层的群体)住房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住房危机”,中产阶层是全般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住房消费最大的群体。如果市场的房价过高,就不克不及够让中产阶层通过自己的努力步入房地产市场,同时,又由于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过低而没有办法让中产阶层步入住房保障体系。在这种环境下,不仅会给中产阶层的基本糊口带来极重繁重的冲击,遏制中产阶层成长,而且由于住房条件的原因容易形成一股对当局不满的力量及造成中产阶层向低收入职位流动,削弱中产阶层努力积极性。在如许的环境下,或是当局重新调整保障性住房政策,或是中产者以自己的体式格局来对抗当局。最后,或是严重阻碍全般中国的经济进程项,或是迫使保障性住房政策重新作重大调整。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选择了对广州市中产阶级的住房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希望能够得出对当局进行房价改革有好处的一些成果。
二、目前住房问题的基本情况
(1)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
(2)房屋拆迁纠纷多发
(3)老小区住房设施老化严重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2)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3)查阅相关文献及报道
(4)询问有关部门
四、研究结果
1.“夹心层”居民住房现状
(1)年总收入直接影响住房类型
在“夹心层”住房现状的问题上,通过户籍、家子人口数、住房类型、住房面积、家子总收入等一系列相关因素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数值分析如下图。首先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子年总收入,我们对“夹心层”家子年总收入的界定主要集中在3-20万元,选择最低标准3-7万元的居民占了50%以上,其次依次选择7-11万、11-15万、15-20万的人数顺次递减,这种现象与实际中财富阶层的分布相相符。这搭对“其它”指的是低于3万和20万元以上的环境,之所以没有设置“3万元以下”的选项,很大程度上考虑到人们害怕露富的生理会造成部分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居民选择低于3万元,可是从分析上可以看到选择“其它”项的占到了16%,说明还是相当比例的居民收入确实在3万-20万以外,这个比例超出了我们的猜测,反映出本调查问卷在此问题上的设计不尽合理,后文会对此做出具体分析。
(2)户籍与住房类型
本地居民购买商品房的比例远高于非本地籍居民,而更明显的,非本地籍居民在对“市场上的对外租赁房”的选择上远远高于本地籍居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强,更多的挑选出的人择灵活的对外租赁房;另一方面可能由于达不到享受“廉租房”和“租赁性保障型住房”政策的标准,可是确实无力买房。对政策性保障型住房中的廉租房和租赁性保障型住房,两类户籍的差别不大;经济适用房和其它类型住房的比例基本不异。同样值当说明的是“自己建的房”这一类型,所有回收的样本里只有一例,属于非本地户籍,对整体分析几乎没有影响。
结合问卷最后的开放式问题及对相关部门的政策建议,多数居民尤其是非广州籍建议当局加大在对外租赁房方面的政策优惠,同时降低申请标准,住房政策向非本地籍倾斜。
(3)面临的最大住房问题
2.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原因
(1)城市人口及外来人口的增加,增加了对住宅的有效需求
(2)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税收的增加,促使房价居高不下
(3)设计标准的提高、原材料价格提高等,这些都会导致供给成本的提升
3.房屋拆迁中的纠纷原因
(1)关于拆迁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一定问题
(2)关于补偿办法的设计不科学
(3)关于拆迁人的法律责任与法律风险的规定明显失衡
(4)政府在拆迁中的角色定位不准
4.老小区旧房改造难度大
五、研究讨论及建议
通过对前面的数值分析,我们开端掌握了关于“夹心层”住房问题的基本信息,颠末小组成员的讨论及参考相关文献,我们对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提出以下见解:
1.开拓房源
今朝房源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新建的住房;一类是利用二手房市场,如当局收购旧房、腾空的公有住房、空置房转化等。结合我国实际环境,笔者认为我们海内中低收入住房的房源应该从以下方面按照优先次序入手:
熬头,首先对现有公房进行认定,对已经租住的公房认定为廉租房,以供后续使用。第二,将现有的空置房转化为中低收入住房,对现有空置率较高且长期拖欠银行贷款的国有房地产公司的空置房予以收购,然后转化为公共的中低收入住房。
第三,当局承租私房,其实质就是利用租金补贴体式格局,让中低收入群体自行到市场上租住符合当局规定的廉租房标准的住房,在租住期间由当局直接补贴租金给对外租赁人。
第四,当局出资收购旧房,共进行旧房改造,使其达到一定的标准,提高住房机能和使用期限。
第五,当局通过城镇发展规划,集中兴建住房。
这五种体式格局按照优先次序进行,首先对现有的符合标准的住房进行周全统计和使用,然后再考虑兴建新房,如许会获得效用最大化,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限价房和经济租用房“租售并举”
限价房是指限房价、限地价、限户型的商品房。经济租用房是指供给对象为城通称里的中等收入阶层、房源由市场化的途径供给、房型以小户型为主、租价在当局的指导下可能低于市价的住房。建设部对现阶段中国住房政策基本上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政策取向:低收入家子主要通过廉租住房解决,外加经济适用住房;中等收入家子根据各地实践可以采取限价商品房和经济租用房的办法解决;高收入家子主要通过市场解决。备受关注的一点儿是,“经济租用房”在实践中可能没有户籍限定,这将使更多糊口在大中城市却受制于户籍限定的中等收入者真正享受这一新产品的福利。
六、小结
住房问题是全世界的难题,任何一个国家在城市化进程项中城市遇到这一难题,或者正身陷其中。住房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面对如许的问题,单一的政策或手段都没有办法取得对劲结果。正是给予如许的思考,笔者才提出了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并积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先进的公共住房办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环境,对我国未来中低收入家子住房进行了系统的探索。这些探索也借用了海内相关专家的一些理论,并在这些理论上进行了创新性思考,以比较周全的知识周全地探索了中低收入家子住房系统的实施方案。这些探索是非常有好处的,有些不缺少创新性。相信对未来住房保障政策有着借鉴意义,这便是本次研究的目的。
第四篇: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精简版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现实紧迫性
1、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内需增长的重要源泉
2、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内需增长的重要源泉
安居才能乐业,农民工住房问题不解决,我国的城市化就不会是真正的城市化。因此,农民工住房问题,关乎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成败。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群体。如果能在城市定居,将大大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也有利于城市住房建设和管理。
3、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
尤其是,近几年城市房价、房租增长过快,“城中村”等农民工集聚地改造加快,城市边缘不断向远郊区扩展,使得农民工的居住成本、通勤成本快速上升,生活受到较大影响。改善居住条件已成为农民工最迫切的民生要求,是1亿多农民工、数亿农民工家属的殷切期盼。
4、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健全涵盖农民工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在住房保障上的差距,促进城乡统筹;有利于遏制我国城市“贫民窟”的发展势头,避免出现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出现的社会问题,促进城市自身的和谐;有利于遏制农民“一家两地,一家两制”的家庭分离趋势,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老龄化问题,促进农村和谐。
1、农民工无法进入城市商品房市场
2、农民工仍游离于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之外
二元结构的保障体制仍然把农民工当“外来人口”、“暂住人口”对待,他们没有获得身份转变,不能享受同城市居民同等的保障权利。虽然一些城市提出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但限制条件过多,农民工进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门槛过高,还存在着事实上的政府失灵。目前,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主要还是通过血缘、乡缘、业缘和地缘关系解决。由这些关系所导致的居住方式会逐渐造成一种低收入人群根据工作或亲缘关系的人为集中,也就产生了诸如“城中村”等现象,形成了新的城市二元结构。
3、现行用地政策制约了农民工集体宿舍的建设
利用出让工业用地兴建农民工宿舍与现行工业用地政策相冲突,利用城乡结合部农民集体土地兴建农民工宿舍与现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相冲突,利用破产或倒闭企业的闲置厂房改造或修建农民工宿舍与现行土地收购储备政策相冲突。
4、地方的政策探索也需进一步完善
如农民工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不确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保障性住房普遍缺失,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缺乏细则,针对农民工的住房金融服务几乎是空白。
1、基本原则
一要顺应城市化趋势,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住房保障不仅应满足现阶段进城农民工家庭在城市居住需要,还要为最终给予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同等的住房保障待遇、向市民化阶段发展作铺垫。二要尊重农民工意愿,符合农民工流动趋势。在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具体操作中,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的作息时间、地域分布特点以及经济承受能力,避免不切实际的建设造成住房闲置。结合农民工的流动趋势,合理协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住房政策。三要与现行的国家住房政策体系有效衔接。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也不能搞“特殊”,要纳入城市住房政策体系通盘考虑,与市场化保障方式同步进行,以降低今后制度转换的成本.四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市场的作用。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企业要落实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应以市场化运作为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功能。五要循序渐进,分阶段分步骤逐步解决。流动人口住房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城乡二元分割,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力的提高逐步解决。
调查表明,农民工最愿意接受的住房支持方式有三个:单位提供住房补贴,政府提供低廉租金房,政府给予政策由单位建造住房。但不同群体农民工解决住房问题的期望方式有较大差别:低收入农民工倾向政府修建低廉租金房,政府给予政策、由用工单位建造宿舍;而高收入农民工更愿意通过市场自行解决,希望单位提供住房补贴,政府给予财税和金融支持,提高支付能力。
加快建立起“以低端市场租赁房为重点,以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为补充”的农民工住房供应体系
据农民工购房意愿和购房能力的差异,可以将在城市常住的农民工划分为三类,并在统一的政策框架内,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实施不同的政策措施:
第一类是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都很强的农民工,应提高支付能力,取消购房限制,鼓励购房。这类农民工在城市有稳定的工作,好多是举家外出,收入较高而且比较稳定,具有较强的购房能力,在务工城市购房的意愿强烈。应将这部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政策范围,提供住房公积金贷款,落实好企业的住房补贴制度,允许购买经济适用房。
第二类是市民化意愿较强但市民化能力较弱的农民工,应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这类农民工在城市有稳定的工作,想在务工城市拥有住房或在离家乡较近的城镇购房,但收入较低、购房能力弱。这部分农民工,应纳入务工地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范围。规范和发展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租赁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作用。完善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政策,鼓励部分人在家乡城镇购房。
第三类是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都很弱的农民工,主要依靠农民工公寓、集体宿舍来解决居住问题。这类农民工流动性较大,收入低,购房能力、租房能力都很弱,主要是想在务工城市有个适宜的住所。对于这部分农民工,应要求用工单位积极为其提供集体宿舍,完善各项设施,提高居住质量。在农民工集中的地区,可比照廉租房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经济租用房,以更低的价格向农民工出租。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取向
未来的政策取向,重点是建立一个体系,规范一个市场,完善六项制度。
1、建立“农民工经济租用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2、规范农民工住房租赁市场
3、健全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
4、逐步建立适宜的农民工
住房补贴制度
5、完善财税支持制度
6、完善金融服务制度
7、完善土地供应制度
8、完善规划保障制度
第五篇:教师住房问题调查报告
2007年6月中旬,我随教育部组织的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团赴广西,对“两基”进行达标验收,顺便对农村义务教育作了调研。总体上看,广西“两基”攻坚工作卓有成效。调研中发现目前农村教师住房存在较多困难。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并提出建议。
一、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现状
在调研中发现,广西城乡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问题比较普遍。近些年来,一些市、县政府通过划拨土地、政策优惠,以及拨付少量资金、学校筹资、教师集资等多种途径,在城镇建设了一批“教师新村”、“康居工程”教师用房等。但总体上看,目前在城镇,仅部分中小学校拥有一定数量教师宿舍,大多数学校的教师住房仍然比较紧缺;而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多数不能提供教师住房,大部分教师只好在外租房或“走教”。例如,崇左市教职工人均住房16.6平方米,其中C级危房占总建筑面积的27.8%,住着教师约1.3万人;无房户占教职工总户数的21.5%;困难户2673户,占13.6%;等房子结婚的大龄青年教师2031人,接近单身教师的一半。农村中小学教师居住条件相当艰苦,与新建的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相比反差很大。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的初步统计,即使算上砖瓦平房、教室改建住房等,全区仍有大约50%以上的教师没有住房,按照教工宿舍35平米/人测算,需建设500多万平方米教师住房,需投入资金30多亿元。
目前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的渠道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学校自有周转房提供给教师使用。农村中小学校在推进“两基”攻坚过程中,随着新教学楼的落成,普遍将旧教室改作为教师住房。这类房子多数是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瓦房,历经风侵雨蚀,大部分属于危房,超过使用年限,破败不堪,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条件稍好的,也是面积狭小,无厨房厕所。在崇左市天等县的一个镇初中学校,我们看了几户教师的住房,旧瓦房的屋顶透风透雨,四周墙体脱落,只好用施工用的条状塑料布围成一圈,正值雨季,屋内又霉又潮,让人十分感慨。老师们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工程,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和学生宿舍都有了很大改善,都住上了楼房,但老师的住房依然比较艰苦。
第二种是教师在学校附近租农民的房住,或往返父母家“走教”。这种情况在边远山区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十分普遍。这些地区的一些农村中小学校基本没有教师住房,多数教师只能回父母家或在亲戚家借宿,形成“走教”。有的学校,六、七个青年老师挤在一间二、三十平方米的单身宿舍。还有的老师挤在学生宿舍里。由于住房问题,这些学校的教师往往很不安心,总想方设法调往条件稍好的学校去,严重影响了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种是教师在附近乡镇或者县城购买地皮自建住房,或者购买商品房。这种情况出现在少数经济较为发达、建立了住房公积金的地区,从全区来看所占份额不大。
出现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问题的原因:一是国家、省级政府的教育经费均专项用于学生宿舍、教学楼、教学设备建设,教师宿舍建设缺乏资金支持。二是推行住房改革后,地方财政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建设的资金补助渠道被切断,而教师又未能享受房改优惠政策。三是农村费税改革后,依靠群众集资建设教师住房的办法,也已不可能推行。
二、住房问题事关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
第一,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是防止优秀人才外流的有效措施。我国农村教育落后的一个关键原因是缺少优秀教师,而住房难正在成为农村师资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教师录用采用招考方式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属于外地招录,这些教师通常只能住校。如果学校不能提供安全实用的住房,必然会使一部分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不安心工作,而是想方设法往城里或经济发达地区调动,导致城镇学校教师超编、农村教师严重不足。这种现状已经影响到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农村教育的发展。要想吸引优秀人才献身农村教育事业,必须解决好住房这个后顾之忧。
第二,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是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同样是站在三尺讲台上,城镇教师可以享受社会保险、医疗、住房等方面相对比较好的公共服务;而广大农村教师生活在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只能靠自己较低的工资收入修建、购买或租借住房。不少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师住房甚至属于危房,连教师起码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有效保障,这是非解决不可的问题。
第三,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客观需要。对于新建成的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讲,教师住在学校十分必要。而现行的学校建设定额规范中,除去教学及教辅用房、办公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后,没有教师住校的周转住房,使得寄宿制学校的后续管理跟不上,无法安排足够的老师照顾住宿学生的生活起居,对学生的成长和安全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在广西这样的地区,每年台风、暴雨频繁,洪涝、山土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安排部分老师住校值班尤为重要。
三、加快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的建议
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的问题,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在全面实现“两基”攻坚目标后,农村教育的工作重点,应放到提高教师素质上,而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是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此建议:
第一,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宿舍工程”。鉴于农村教师具有流动性大和实施聘任制后人员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建设也应采取多种形式,即既要有产权明确、相对固定的教师住房,也要有给教师流动使用的周转房。国家已经设立了义务教育、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等一系列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建议国家再设立一个“农村中小学教师宿舍工程”,建设具有宿舍(公寓)性质的教师住校周转房。教师宿舍的产权属于学校,教师可以有偿或无偿使用,工作调动后随即搬离。建设资金方面,建议由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共同按一定比例出资,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宿舍工程专项资金。
第二,建立农村教师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的发放范围,让广大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一样享受住房补贴和公积金,拓宽农村教职工筹措建房资金的渠道。
第三,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教师住房供给体系。应当允许教师自建住房、单位集资建房、政府建设经济适用房,以及购买商品房等多种渠道,解决教师住房问题。比如说,可以允许地方政府无偿划拨教职工住宅用地,建设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供住房困难或住房未达标的教职工购买和租用。允许一些地方由学校出土地、教师出资共同建设教师住宅楼,房屋所有权属于教师。鼓励单位或个人投资在校园内和校园附近建设住房向教师出租,由财政给教师予以一定的住房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