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9:4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对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的思考

对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的思考

摘要:有恒产者有恒心,安居才能乐业。住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必要的条件。保证农民工在城市的基本住房条件,是维护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权,也能促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评价指标。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住房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长期的、必然而且必须的,而农民工又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进城农民和城市的其他劳动者不同,他们是一个非正式、非固定、收入低廉、无城市户口、无城市居民待遇和社会保障的弱势群体。如何解决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农民工的城市住房现状分析

目前农民工的城市住房条件基本不尽人意,他们基本没有固定的住处,在哪工作就在哪居住,吃喝拉撒睡基本都在空间狭小,卫生条件差的临时住所。虽然农民工大都比较年轻,这使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都比较自信,即使患病也不太在乎,但实际上恶劣的居住环境还是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伤害。据统计,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其中仅建筑业农民工队伍就达3200万左右,占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占从事建筑施工人员总数90%以上。可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走入城市,他们在城市的住房问题也成了一大难题。现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大解决住房问题的方式基本如下:

1.1公共场所

许多农民工在进城后找到工作前,如没有亲朋好友可以提供可住宿的住房,而且又没有钱可以住在旅馆,那么他们也就大都住在本来为城市人设计、建造并管理的公共场所。

1.2建筑工地的工棚或未竣工建筑物内

所谓的工棚,一般是指建筑工地搭建的存放钢筋、水泥、塑料管等建筑材料的临时性的简易棚子,大都是水泥瓦(石棉瓦)作顶、草席竹席挡墙,具有夏不隔热、冬不御寒的典型特征。至于建筑工地里未竣工的建筑物,更是农民工们比较好的栖身地。

1.3雇主提供的集体宿舍里

雇主能提供集体宿舍,对农民工来说已经是比较理想的住宿条件。但此类集体宿舍受建筑成本的限制,往往是高低铺、过道狭窄,不仅不能像城里人的住房那样有必备空间,而且没有了个人的隐私空间。

1.4雇主家里

住在雇主家里的一般都是家庭保姆、护工等。因为要照顾小孩、老人、病人等,一般来说雇主也就不能不让农民工住到自己家里。

1.5城中村

所谓城中村,简单的说就是城市中的村庄。中国的城中村,特指在城市急剧扩张中,政府行政和开发商尚未能够征用并强拆的农民住房群。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意义

2.1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推进城市化、实现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化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今后较长时期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1978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为17.92%,2008年达到45.68%,30年提高了个近28个百分点,成绩有目共睹。但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难度不断加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工难以留在工作地实现安居乐业,而是如同候鸟一样往来于城市与农村,不断的外出务工又返乡回流。从长期来说,随着农民工住房问题的逐步解决,可以实现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高,有效降低生育率,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农村人均土地拥有量,最终实现城乡协调可持续发放。

2.2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

在我国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中,仍将有源源不断的农民工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民工潮将是社会一个长期存在不可避免的现象。由于农民工不能真正进入城市,大量人口依然滞留农村,农村整体贫困面貌难以改变。而且由于外出务工农民实际已不再适应农村生活,因此,当其年老时,必将面临在城市去留两难的尴尬境地。而且不少农民工的子女从小在城市成长,已经不具备农业生产的知识,更不会回到农村务农,这就造成大量的社会问题。如果能妥善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

2.3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

人口素质及其结构状况是现代城市竞争力的一个典型特征。农民工和城镇居民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创造者,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能够从客观上要求他们对城市作出持续贡献。农民工普遍特征就是特别能吃苦、对报酬的要求相对较低,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务实进取的精神,以及他们所带来的开放、竞争和创新的氛围,使城市竞争力不断上升。解决农民工

城市住房问题的思路

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不解决,基本生存条件就难以改善,健康、安全、发展就谈不上。而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涉及巨额资金和一系列复杂社会管理问题,在此浅谈几点解决思路。

3.1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注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方面解决。要根

据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逐步解决,当前最迫切的是为农民工提供具备基本人居条件的住所。在解决农民工住房的具体操作中,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的作息规律、地域分布特点以及经济承受能力,避免不切实际的建设造成住房闲置。

3.2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首先是城市规划中必须给予考虑。其次,城中村改造是解决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城中村改造,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在城市居住,缓解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的住房困难。再次,鼓励利用闲置厂房、学校、仓库等改建适合农民工居住的房屋。

3.3要研究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长期政策

这包括公积金政策、廉租房政策、经济适用房政策等,通过这些政策的调整,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政策范围通盘考虑。

3.4放开农村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在中国现有土地制度框架下,中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村集体土地只能限于耕种或村庄内公共建设,不能抵押和买卖。而恰恰在城市郊区,有大量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如果能允许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廉租房,就有可能解决农民工的定居问题。

住房问题、农民工问题都是“两会”热议的话题。对于如何解决好农民工的住房问题、能否妥善处理好农民工进城的定居问题,是衡量一个国家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安居才能乐业,安居才能和谐,安居才能发展。如何让农民工安居乐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庆武.中国流动人口现状j.东亚劳动力流动与迁移.2朱虹清.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的背景分析j.云南经贸大学学报,2005,20(4).3陆强.安居才能乐业——“农民工”的城镇住房问题探讨j.四川建筑,2003,23(8).

第二篇: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分析

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分析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070304060 付艳

【摘 要】:本文描述了农民工城市住房人均面积小,住房设施简陋,环境较差,存在安全隐患等现状,指出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存在将会产生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社会以至于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应尽快建立廉租房制度,鼓励或者督促用工单位为农民工提供集体宿舍,加大发展经济适应房,容许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购买经济适用房.【关键词】:农民工;住房问题;房价高;收入低 住房保障

住房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一,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的:“我们首先应该确立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保证农民工的基本住房条件,是维护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权,也是促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

一、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现实意义分析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所谓城市化,狭义地看,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提高城市化率,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低于世界2000年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周边印度等经济不发达国家。因此,“十一五”规划把提高我国的城市化率作为“十一五”期间乃至近二十年一个重要奋斗目标。

根据卡尔·博兰尼的嵌入观点来看,城市化应是农民工在城市的一种社会融合,是经济活动与社会、制度和文化的相互嵌入。而目前农民工尽管已经加入到城市的劳动分工,承担着城市专业分工的一些重要功能,但是并没有自然地整合到城市社会中去,他们只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无法做到与城市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系统实现有效的衔接,特别是目前城市住房价格与农民工收入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恶劣的居住条件严重阻碍了他们对城市社会的认同,成为制约农民工迁移的瓶颈。因此,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应当维护农民工的最基本的生存权,解决其居住问题,化推力为拉力。

(二)实施工业化战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9900万农民工,他们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他们在城市一般从事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生产第一线的劳动,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使他们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活跃了劳动力市场,同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短缺矛盾,对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工游离于城乡之间、游离于不同城市之间的亦工亦农的角色难以适应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对技术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要求。只有当他们真正落根城市,工业化的发展才处于有保障之下,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在城市扩张、工业扩张的新一轮发展中,关注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就是稳定劳动者的队伍,是工业长久和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社会要和谐,首先必须要有人民的安定。民为国之本。住房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消费需求,理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谐安居”是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去 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之间的和谐,使城乡阶层都享有平等的居住权,都能从改革发展中受益。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持城乡之间的和谐。使城市和农村紧密联系、良性互动,城乡二元结构逐步被打破。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农民工居住现状分析

(一)居住面积小、环境差、配套设施不齐全

目前农民工的住房解决主要有三种方式:租房、单位宿舍和工棚。据对宁波市农民工住房种类及人均面积的调查,得出: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多年维持在不足4平方米的水准。和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迅速增长相比,目前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比1980年的城镇人均3.9平方米还要低。另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有29.19%农民工居住在集体宿舍里,有20.14%的人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7.88%的人居住在工作地点,6.45%的人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还有12.54%的农民工在城里没有住所,只能往返于城郊之间,或回农家居住。居住面积小、环境差、配套设施不齐全,生活质量低下,是目前我国农民工居住的基本现状,和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相比较,存在明显的不公平。因此,当前最迫切的事情是为农民工提供具备基本人居条件的住所,能充分考虑农民工的作息规律、居住模式、居住习惯、地域分布等特点以及经济承受能力,以改善目前农民工的居住状况。

(二)房价高,收入低,住房保障缺乏

目前我国城市住房价位居高不下,一般的城市居民在没有住房保障制度的情况下,都难以实现购房愿望。而对于绝大多数低收入的农民工,更是不敢奢望能在城市购买或租住配套较好的住房。农民工的低收入决定他们无力购买普通商品房,也无力承受过高的房屋租金。目前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以及城乡二元住房结构的影响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群体作为整体被排斥在中国城市住房体系以外。尽管也有部分农民工可以享受所在企业或单位的住房保障,但这一般都与工作岗位有关,他们这些人所享受的住房保障与城市户籍人口相比,水平低,幅度小。

三、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建议

(一)增加农民工收入,增强农民工的城市住房消费能力

1.严格执行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逐渐提高农民工收入中的住房消费比例

对农民工进城就业与城市居民就业应一视同仁,切实改变农民工工资偏低、同工不同酬的状况。政府应制定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并严格执行,保证农民工的最低生活水平。同时政府应在适当的政策引导下,如退税、抵扣等,引导用工单位为改善农民工的居住状况做出努力,政府可以要求用工单位给职工发放的工资中,包含住房补贴,并逐渐提高农民工收入中的住房消费比例。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用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仍旧时有发生,因此城市政府应当认真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要求用工单位做到工资发放月清月结或按劳动合同约定执行,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为农民工的住房消费提供资金保障。

2.改革现有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推进农村住房产权流转,增加农民工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上升,不少农民把大半辈子的积蓄都投资在住房建设上,而向城市迁移,住房处置由于受现行法律、政策的限制以及农村住房市场的缺失,存在很大难度。而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必须改革现有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其次启动农村住房产权流转市场,推进农村住房产权流转,增强农村住房变现能力,以提高农民工的城市住房消费能力。

(二)建设和提供符合农民工实际需要的城市住房

1.加强农民工城市住房管理,提供符合农民工需要的城市住房

(1)加强农民工城市住房租赁市场管理

目前我国农民工租赁的住房主要是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的住房,由于住房的性质主要为私有,因此管理上还处于比较混乱或无人监管的阶段,居住环境差,配套设施不全,居住面积狭小,难以符合农民工的居住需要。因此政府应根据该类租赁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农民工的城市住房市场进行统一管理,首先可以从市场准入的角度来进行,对社会出租房屋、农民出租自建房屋都要制定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标准,只有符合标准的住房才能进入农民工住房租赁市场。其次建立专门的农民工住房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一方面对农民工住房的市场准入进行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农民工住房管理信息系统,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住房租赁服务,使农民工可以低成本的获取符合租赁要求的住房。(2)加强农民工集体宿舍和建筑工棚的建设管理

对于企事业单位建设的集体宿舍和建筑工棚要求符合农民工城市住房居住标准,必须满足基本的设施条件才能投入使用。对于新建的集体宿舍还要注意房型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农民工目前的居住情况,以小户型和小面积为主。同时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优惠政策如:土地的优惠、税费的优惠等,积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自建员工宿舍。

2.加快农民工城市住房建设,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房源缺乏问题

一方面在城郊结合部,可以通过村集体组织集资修建住房,解决部分房源问题。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结合部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的土地被征用,通常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补偿金。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将农民获得的补偿金集中起来通过与政府合作,投资建设农民工住房,不但可以解决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也能较好地为失地农民创造财富。另一方面从社会的角度,多方面聚集财力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可以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的慈善捐赠,解决农民工住房建设资金。也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设农民工住房。

但应注意的是,农民工住房建设用地选址,要从有利生产经营和方便生活角度出发,房型设计要以经济适用为原则,以小户型为主,避免出现建而不住的现象的出现。

(三)积极创造条件,将农民工逐渐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

目前我国城市因为财力和政策方面的影响,还无法做到将所有的农民工都纳入住房保障范畴,但是可以有选择性的将部分人纳入此范围之内。例如可以将在城镇连续工作3年以上且有固定收入的群体涵盖进去。

1.逐渐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政策范围

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政策范围,体现了公平对待的原则。政府应拓宽住房公积金的缴交面,规定所有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要按照法规规定,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重点推进在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于农民工只要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一定时间以上,应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且缴交的标准也可以适当降低。对于大部分农民工来说,由于收入低,对未来的预期不高,因此在城市购房的可能性很小,对于这部分群体,若缴交了公积金,政府应允许其可以采取公积金或公积金贷款支付房租,以改善其居住条件。

2.逐渐建立农民工廉租住房制度

国发[1998]23号文件提出“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对于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在实践中,我国已面向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推行了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贴息贷款及住房基金等形式在内的一系列住房保障制度,但保障对象仅限于具有城镇户口的居民。对于农民工,只能望房兴叹。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国家“十一五规划”中,都先后提出了要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相关社会问题。住房作为基本生存资料,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因此,作者认为,对于那些不能通过市场及用工单位解决住房问题的农民工,且收入在一定数额之下的,连续在城市工作一定年限以上的农民工,可以纳入廉租房的供应对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其住房问题。

3.逐渐将农民工纳入经济适用房政策范围 我们所提出的城市化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让更多的农民工在城市安居,实现农民工向城市的迁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要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将在城市居住时间满3年的农民工纳入经济适用房供应范围;市县政府每年要提供经济适用房总量的10%用于解决农民工住房。笔者认为,将农民工纳入经济适用房政策范围,在具体的实施操作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操作方法,例如,对于那些在短期无力购买又不具备享受廉租住房条件的困难家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经济适用住房中划出一定比例住房作为经济租赁房,承租户可先按成本租金支付一定年限后,再按承租当年经济适用房价格购买。逐渐将农民工纳入经济适用房政策范围,是实现农民工向城市迁移的有效途径。

第三篇:城市住房问题调查

城市住房问题调查

中国是一个大国,拥有着13亿多人口。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的积聚。然而住房便成了问题,住房老龄化,现在住房如何解决便成了一个大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在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的过程中,针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采取的是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的做法。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认真研究分析问题所在,下面将就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做一探讨。

一、科学评估“中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正确引导住房消费需求的有效增长

科学评估“中低收入家庭”涉及到整个社会分配制度的运作、监控机制,要完善这些机制在短期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创造条件,积极向这个方向努力,力求逐步准确、科学地对“中低收入家庭”进行评估,以完善住房市场流通体制,提升住宅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益水平。一是应尽快建立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并将其与已实行的个人存款实名制相联系,准确掌握家庭收入情况,建立家庭收入档案,严格审查、登记,并实行动态管理,切实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利益。二是应建立起一种新的工薪阶层住房供给的机制,改变中、低收入一勺烩的局面,提高政府住房政策的针对性。三是积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倡有能力的居民应从市场上去实现在我国目前中央与地方财政均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有必要建立起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各类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分流机制。

二、严格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构成,确定其合理的定位,真正做到“雪中送炭”,达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居住问题的目的与完全意义上的商品房相比,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构成及价格形成机制有很大的差异,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为:(1)价格残缺。(2)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3)政府对经济适用房的消费对象有一定的限定,因而其价格只存在于局部市场

目前,我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实施,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它只解决了一部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离现实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居民的承受力这个角度来看,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许多城镇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与一般家庭年收入之比

高达10倍甚至10倍以上,远远高于世行测算的合理比例3-6倍。分析造成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偏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尽管政策对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用地实施行政划拨的扶持优惠政策,但仅免收的是土地出让金。有关的土地税费、征地费、拆迁安置费并未减免。二是公建配套设施建设费用较高,加大了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成本。三是一些开发商在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和销售过程中,并没有将国家给予的扶持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把政府要求减免的费用仍然打入成本,或加收不合理费用,从中赚取规定外的利润。四是由于目前对经济适用住房的认购对象还缺乏严格的界定,加之审核确认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一些高收入者为了投资增值之目的,通过各种关系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也抬高了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

经济适用住房是以经济为前提的,因此其合理的价格定位尤为关

键。而在确定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时,除了要考虑成本因素外,还应兼顾中低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为此,在对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管理方面,首先应尽快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条例,严格规范价格构成,这是促进我国住房建设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应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对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构成所做的原则性规定来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构成,明确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构成各项因素的内涵和外延,划定哪些费用应当计入成本,哪些不合理的费用应取消。可考虑削减或免去以下费用:大市政或小区内公建配套建设费、减半或免收一些行政事业性收费。

其次,经济适用房指导价格的制定应遵循价格形成规律,各类经济适用房价格也应有差异,避免“一刀切”。国家指导价格的制定应充分体现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作用,综合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房地产发展水平等方面因素,体现“物有所值”。具体而言,各地区、各类型经济适用房价的差别应包括地区、地段、结构、标准、质量、朝向的差别等等,以避免市场价差关系引发的混乱及形成新的空置和分配不公

最后,应强化价格审核制度,建立经济适用住房成本约束机制,严格限制一些开发商借“经济适用住房”之名,低价获得土地,高价销售房子,赚取额外利润。

三、适度地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提高城市发展的动态社会效益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即使是经济发达国家,仍存

在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问题。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在其政府公屋住房政策中,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具体来说,可采取如下策略。

首先,在经济适用住房政策与普通商品住房政策未并轨前,低标准的经济适用房的总规模应依据地区或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化程度来综合制定。其次,经济适用住房应该以销定产。第三,经济适用房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增量住宅形成新的空置房,但也可能对原有空置房的销售构成冲击。经济适用房发展中心及供应商拨出部分经济适用房与上市的已售旧公房进行置换,采取平进平出的原则,以市场惯用的比较评估法对要求改善住房的住户房屋进行评估,双方价格确认后补差置换,在此基础上把收购的旧房以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和条件及配售程序进行配售。如此可扩大经济适用房配售的受益面,业务空间也将更为广阔。

第四,在现阶段,应实行“补人头”和“补砖头”并举的政策。发放住房补贴俗称“补人头”,免土地出让金和规费减半的经济适用住房俗称为“补砖头”。尽管“补人头”做法更符合住房货币化发展的要求,但目前或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少企业和单位还发不出住房补贴,即无法实现“补人头”,政府用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的办法“补砖头”,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补人头”是优于“补砖头”的一种政策选择。因为,其一,能够避免对住房市场的直接干预;其二,财政补贴的作用直接到达需要补贴的人员,并全部转化为消费者的福利满足,而不会在住房建设阶段产生效益流失或被生产者所占

有;其三,政府不需要付出巨额的监督成本,提高了政府的市场调控效率;其四,能充分地鼓励居民自置住房。因此,应创造条件在一些地区的一些单位率先对自愿购房的中等偏低收入家庭采用更为有效的现金补贴方式,鼓励他们从市场上解决居住问题。作为一项社会再分配政策工具,各地在实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时,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总之,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责任应该是搞好服务,加强监管力度,促使开发企业发挥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竞争优势、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质量,在满足社会住房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增强企业的内部收益,上缴更多的税收,最终达到既增强企业开发实力又提升住房开发国家收益水平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住房建设开发领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中源源不断、最稳定、最有活力的经济增加.现代服务于管理系 物流管理092班张瑶瑶

学号:0904030231

第四篇: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调查报告

我于2010年7月20号至2010年7月23号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走访了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区某某镇的一些家庭(该镇有许多外出务工的人员)。此次调查共走访14户家庭,完成调查问卷8份。

此次调查虽然完成的问卷很少,调查范围也很窄,但得出的数据还是集中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当然这些现象和问题仅仅只能反映该镇或是该村的情况。在此我以我的调查所得为材料,将我得到的数据反映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我了解的8个对象其中30岁以下(不含30岁)2名,30岁(含30岁)至60岁(含60岁)5名,60岁以上(不含60岁)1名。8人中7人已婚,仅一人未婚(年龄28岁)。8人中仅一人拥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而且仅为初级,8人中仅有一人接受过高中或中专教育(此人为拥有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者),其他均为初中及初中以下。8人中4人从事建筑行业,2人从事运输业,1人从事餐饮,1人从事居民服务业,所在单位均为私营企业。8人中5人工作地点为武汉,2人本地,1人在外省就业。8人中7人年收入在10000元至20000元之间,1人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下。8人中6人名下有承包责任田,2人没有承包责任田(年龄30岁以下)。

二、住房基本情况

8人中6人为租赁房屋(均为合租),2人为企业的集体宿舍,租赁房屋面积均不足100平方米,房屋人均使用面积均不足10平方米。租赁房屋的地点,城中村私房的为4人,城乡结合部的为2人。居住房屋的通风采光条件一般,公共卫生很差,没有公共垃圾箱或有垃圾箱却无人清理。居住房屋都有彩电,而其他电器则或有或无。

三、住房意愿情况 住房倾向方面,7人选择了个人或家庭租房,1人选择了工棚(雇主硬性要求)。关于选择个人或家庭租房的原因,选择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便于随着工作的改变而搬家的居多。对于如何处理农村家里的住房,4人选择出租,3人选择卖掉。对于将来打算在何处定居,5人选择了回农村老家,3人选择了目前城市。

这次调查我只走访了14户家庭,但给我的感触是很多的。用某某的话说就是农民真穷,农村真苦,农业真危险。就拿一个普通的六口(夫妻二人,两个孩子及两位老人)之家来说,两位老人到了60、70岁了还要为生活而奔波,老爷爷到工地去看东西一个月600元至700元的工资要供两老的生活开销,为了节约开支老奶奶还自己种着菜,而夫妻两人一个月加起来2000元到3000元的工资要供自己及孩子的开销,基本无法补贴老人,逢年过节赶情答礼,生活就更拮据了,有时不得不举债过日。现在物价在不停地涨,工作又是临时的,生活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是度日如年。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跳出农门,不要走他们的老路。每每听到类似的诉说时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一是为他们的艰辛生活表示同情,二是为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怒,三是因自己的爱莫能助黯然神伤。幸好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还有低保的实行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补贴范围及力度仍有待提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他们最后的保障,而如今许多不法的开发商打着新农村建设的牌子征用农民的土地,使他们成为了无地的农民。以前产粮的高产田变成了小区或是工厂。老人们忧心忡忡地说,这样下去以后哪来饭吃。他们的话使我也不禁思考,是啊,都变成了小区和工厂以后吃什么了?但愿老人们的忧虑不要成为现实,我们要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

人多田少,许多人不得不外出打工。如今许多工厂对职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像我调查的8个人他们就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进不了待遇好的企业,只能到建筑工地上打短工,或餐饮运输企业,工资不高而且经常担心被辞退,心里压力很大。由于收入有限,加之单位不提供住宿,他们不得不租房,而且是许多人合租以降低成本。房子本来就小,还要放很多东西,像行李、工具之类,这样房子就更小了。对于他们来说能单独租房就很不错了,从来不奢求在当地买房,当然这是对于那些中年人和老年人来说的,而年轻人有冲劲,向往好的生活渴望融入所在城市成为城里人拥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事业。在谈到未来时中年人和老年人则是安于天命,没有过多计划,只想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就行了;年轻人则希望租个店面自己当老板做生意,以后在城里买房。在调查过程中许多人告诫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份好工作,令我非常感激,谢谢他们的良好祝愿。

这次调查让我获益匪浅,真心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第五篇: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精简版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现实紧迫性

1、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内需增长的重要源泉

2、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内需增长的重要源泉

安居才能乐业,农民工住房问题不解决,我国的城市化就不会是真正的城市化。因此,农民工住房问题,关乎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成败。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群体。如果能在城市定居,将大大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也有利于城市住房建设和管理。

3、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

尤其是,近几年城市房价、房租增长过快,“城中村”等农民工集聚地改造加快,城市边缘不断向远郊区扩展,使得农民工的居住成本、通勤成本快速上升,生活受到较大影响。改善居住条件已成为农民工最迫切的民生要求,是1亿多农民工、数亿农民工家属的殷切期盼。

4、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健全涵盖农民工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在住房保障上的差距,促进城乡统筹;有利于遏制我国城市“贫民窟”的发展势头,避免出现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出现的社会问题,促进城市自身的和谐;有利于遏制农民“一家两地,一家两制”的家庭分离趋势,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老龄化问题,促进农村和谐。

1、农民工无法进入城市商品房市场

2、农民工仍游离于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之外

二元结构的保障体制仍然把农民工当“外来人口”、“暂住人口”对待,他们没有获得身份转变,不能享受同城市居民同等的保障权利。虽然一些城市提出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但限制条件过多,农民工进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门槛过高,还存在着事实上的政府失灵。目前,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主要还是通过血缘、乡缘、业缘和地缘关系解决。由这些关系所导致的居住方式会逐渐造成一种低收入人群根据工作或亲缘关系的人为集中,也就产生了诸如“城中村”等现象,形成了新的城市二元结构。

3、现行用地政策制约了农民工集体宿舍的建设

利用出让工业用地兴建农民工宿舍与现行工业用地政策相冲突,利用城乡结合部农民集体土地兴建农民工宿舍与现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相冲突,利用破产或倒闭企业的闲置厂房改造或修建农民工宿舍与现行土地收购储备政策相冲突。

4、地方的政策探索也需进一步完善

如农民工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不确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保障性住房普遍缺失,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缺乏细则,针对农民工的住房金融服务几乎是空白。

1、基本原则

一要顺应城市化趋势,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住房保障不仅应满足现阶段进城农民工家庭在城市居住需要,还要为最终给予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同等的住房保障待遇、向市民化阶段发展作铺垫。二要尊重农民工意愿,符合农民工流动趋势。在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具体操作中,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的作息时间、地域分布特点以及经济承受能力,避免不切实际的建设造成住房闲置。结合农民工的流动趋势,合理协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住房政策。三要与现行的国家住房政策体系有效衔接。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也不能搞“特殊”,要纳入城市住房政策体系通盘考虑,与市场化保障方式同步进行,以降低今后制度转换的成本.四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市场的作用。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企业要落实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应以市场化运作为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功能。五要循序渐进,分阶段分步骤逐步解决。流动人口住房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城乡二元分割,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力的提高逐步解决。

调查表明,农民工最愿意接受的住房支持方式有三个:单位提供住房补贴,政府提供低廉租金房,政府给予政策由单位建造住房。但不同群体农民工解决住房问题的期望方式有较大差别:低收入农民工倾向政府修建低廉租金房,政府给予政策、由用工单位建造宿舍;而高收入农民工更愿意通过市场自行解决,希望单位提供住房补贴,政府给予财税和金融支持,提高支付能力。

加快建立起“以低端市场租赁房为重点,以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为补充”的农民工住房供应体系

据农民工购房意愿和购房能力的差异,可以将在城市常住的农民工划分为三类,并在统一的政策框架内,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实施不同的政策措施:

第一类是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都很强的农民工,应提高支付能力,取消购房限制,鼓励购房。这类农民工在城市有稳定的工作,好多是举家外出,收入较高而且比较稳定,具有较强的购房能力,在务工城市购房的意愿强烈。应将这部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政策范围,提供住房公积金贷款,落实好企业的住房补贴制度,允许购买经济适用房。

第二类是市民化意愿较强但市民化能力较弱的农民工,应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这类农民工在城市有稳定的工作,想在务工城市拥有住房或在离家乡较近的城镇购房,但收入较低、购房能力弱。这部分农民工,应纳入务工地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范围。规范和发展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租赁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作用。完善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政策,鼓励部分人在家乡城镇购房。

第三类是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都很弱的农民工,主要依靠农民工公寓、集体宿舍来解决居住问题。这类农民工流动性较大,收入低,购房能力、租房能力都很弱,主要是想在务工城市有个适宜的住所。对于这部分农民工,应要求用工单位积极为其提供集体宿舍,完善各项设施,提高居住质量。在农民工集中的地区,可比照廉租房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经济租用房,以更低的价格向农民工出租。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政策取向

未来的政策取向,重点是建立一个体系,规范一个市场,完善六项制度。

1、建立“农民工经济租用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2、规范农民工住房租赁市场

3、健全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

4、逐步建立适宜的农民工

住房补贴制度

5、完善财税支持制度

6、完善金融服务制度

7、完善土地供应制度

8、完善规划保障制度

下载对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工住房问题调查报告(共5篇)

    农民工住房问题调查分析及心得体会 经济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0802班 马艳玲 摘要:这次调查问卷活动是针对农民工朋友展开,是为了了解农民工朋友的住房状况......

    城市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城市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摘要】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中仍然处于“边缘”状态......

    对农民工维权问题的思考

    对农民工维权问题的思考 邹秀英 左贯中 [内容提要] 农民工是我国特殊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农村居民, 却住在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属于弱势群体,虽然近......

    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16周岁以上的青年农民工,目前,我国这个群体的人数已超过1亿人,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是有“梦”的一代,他们在城市......

    对农民工问题的战略思考

    对农民工问题的战略思考 农民工现象不是我国所独有,是所有国家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的必然产物,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观察这种现象要高......

    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更是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实现自我教育提高的有效途径,它即有......

    对农民工对外出务工的调查和思考

    对农民工对外出务工的调查和思考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为了全面及时反映宝鸡市返乡农民工数量、流向、就业、收支、社会保障和创业情况,我们利用春节假......

    对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法律思考

    对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法律思考 摘要:近年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十分突出,严重损害了民工的合法权益,如何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出发,公平、合理的解决日益复杂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