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民工维权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9:4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民工维权问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民工维权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对农民工维权问题的思考

对农民工维权问题的思考

邹秀英 左贯中

[内容提要] 农民工是我国特殊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农村居民,却住在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属于弱势群体,虽然近年来各地针对农民权益保护问题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权益得到真正的保障和维护依然任重道远 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主要表

现入手,分析当前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农民工维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维权;权益保护;法律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2. 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2335(2010)03 - 0147 - 03

[作者简介]邹秀英(1954),女,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左贯中(1981),男,硕士,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学(江西南昌)

2010. 3

一 当前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主要表现

1. 就业受到限制 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为基础的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为正式和非正式市场 绝大多农民工只能在非正式市场寻找就业机会,从事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 脏 累 粗工作 而且随着近年来城市下岗工人的增多,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对原来不愿意做的一些工作,现在城市人也开始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来,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还从保护本地人就业的角度出台了禁止和限制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村外来人口在某些岗位就业的 歧视性政策

2. 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缺乏社会保障 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保护其安全和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有关人员在调查中却发现,不少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给农民工配发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并没有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有的是将正式职工与农民工区别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有的甚至要求劳动防护用品和生产用的小型工具由农民工自备,导致农民工职业病发病率较高以及工伤事故频频发生 目前农民 工社会和医疗保险没有保障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外来农民工一般享受不到城镇居民享有的养老 医疗失业 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农民工在发生工伤后很难进入工伤社会保险程序 3. 取得合理劳动报酬的权利遭到侵害 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屡屡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 主要表现在:一是同工不同酬 农民工虽然从事着与城市人同样的工作,却拿着比城市人低的报酬 二是加班不给加班费或少给加班费 三是被拖欠甚至拒付工资 目前,工资纠纷是侵害农民工权益的最突出表现

4. 休息休假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证 目前,强迫农民工加班加点的现象较为普遍 据调查,在有些地方的工厂,农民工每月工作在26 天以上,每天平均工作工时在 11 个小时左右,即使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也是如此,法律规定的加班时限及报酬亦形同虚设

5. 随意剥夺或减少农民工接受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权利 部分用工企业为追逐扭曲的利润最大化,随意剥夺或减少农民工接受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权利,以致最终酿成事故和悲剧 2003 年 1 月 17 日,四川华蓥市双河镇丁家坪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死亡 13 人的事 故,造成经济损失 150 万元,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操作人员不懂劳动保护基本知识造成的 在死亡的13 名进城务工人员和 2 名受伤人员当中,有 8 人是未经培训就上岗作

业的二 当前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主要原因

(一)农民工自身的问题

农民工都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城市来务工以换取生活所需 进城农民素质较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文化素质低,又不具备专业技能,使得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空间狭小,只能选择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造成岗位就业竞争激烈,工资水平低下 他们的文化素质本来就不高,又缺乏法律基本知识,对什么是自己的合法权益都不甚了解,只知道干了活要拿钱,对在务工期间受到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根本就没有意识,也就根本谈不上对自己合法权益的维护了

(二)国家政策法律对农民工权益的忽视

1. 国家政策上的忽视 现有的城市户籍管理政策,是农村流动劳动力所面临的劳动技能培训 义务教育 社会保障等方面受差别与歧视的政策基础,这种政策的差别的不平等,是农民工维权障碍的关键性因素 它主要在两个方面束缚了农民工的就业权和其他政治 经济 文化生活权益的维护:一是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指标控制农民工进城落户;二是即使准予进城也要收取价格不菲的城镇增容费

2. 法律立法方面的缺失 缺少专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 农民工权益保护法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框架尽管已初步形成,如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这些虽都与农民有紧密联系,但从法律的角度看,针对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的保护的法律还很不够,需要加快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

(三)缺少有助于农民工维权的法律服务和援助农民工因法律素质低下,不敢也不善于打维权官司,农民工要维护合法权益,在自身法律素质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最理想的选择就是找一名法律素质较高,精于 打官司告状 的律师代维其权,这就必须带来对律师的酬金支付问题 如果酬金比例偏低会导致法律服务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扰乱法律服务市场秩序,如果酬金比例过高,从经济角度考虑,农民工可能得不偿失,甚至因胜诉执行不到位而导致农民工负担加重

三 当前农民工需要维权的重点问题

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简称 调查)揭示出农民工权益受侵犯集中在四大 关节点上:

关节点 一:克扣 拖欠报酬问题依然存在 在调查的农民工中,被克扣过报酬的占被调查总数的两成,其中经常被克扣的占被克扣过报酬农民工的8. 81%,偶尔被克扣的占 81. 19% 在被克扣过报酬的人中,有 59. 81%的农民工被克扣的属工资收入,23. 36%的农民工被克扣的属其它补助 津贴 奖金等,还有 16. 83%的农民工被克扣的属加班报酬同时,被拖欠过报酬的也约占被调查总数的两成,经常被拖欠的占被拖欠过报酬农民工的13. 60%,偶尔被拖欠的占 86. 40% 在被拖欠过报酬的人中,有 72. 62%的农民工被拖欠报酬属工资收入,13. 93%的农民工被拖欠报酬属于其它补助 津贴 奖金等,13. 45%的农民工被拖欠报酬属加班报酬 农民工被拖欠报酬时间最短 1 个月,最长达 8 年,平均拖欠 4 个月 被拖欠过半年以下的农民工占被拖欠总人数的 90. 49%

关节点 二:劳动保护不健全,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51. 47%的农民工反映其工作岗位的安全防护措施有一些,但不够严密;有 13. 86%的农民工反映单位(或雇主)未能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农民工平均每天和每周工作时间分别比城镇单位就业人员长,其中有 11. 79%的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甚至超过 12 小时,但能得到加班费的农民工仅占49. 87%,而另外 50. 13%的农民工属于无偿加班

关节点 三:社会保障程度低 七成以上农民工

未参加任何保险,其中有 73. 37% 73. 77% 84. 65%和 67. 46%的农民工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关节点 四:生活质量差 受工资水平低限制,大部分农民工的月消费几乎全部用于住宿和食品消费 每月的文化娱乐支出很少,主要靠睡觉 闲聊和看电视打发工余时光 生病时只有少数人会选择去正规医院,其他人大都选择自己买药治疗或去个体诊所 有些农民工因为费用问题(包括其家人),在需要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却没有去,在需要住院治疗的时候却没有去住院治疗调查表明,近40%的农民工居住在工棚或集体宿舍里,地方狭窄拥挤,室内肮脏凌乱 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居住成本逐年增加,农民工大多选择居住在城郊结合部,几个人或全家人居住在 20 ~ 30平方米的房子内,周边环境差,安全没保证 农民工子女在城里就学所遭遇的最大困难是学费高 负担重,其次是没城市户口,分别占了 35. 95%和 27. 62%,还有16. 15%的农民工认为是受歧视 经常转学等近一半农民工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68. 75%的农民工没有任何专业技术 农民工之所以 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原因是培训费用过高除此之外,社会对农民工权益受侵害呈现出一定的麻木性 不少人对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熟视无睹 对于农民工的歧视观念已渗入相当一部分人潜意识中,短期很难改变

四 加强农民工权益维护的对策建议

1. 加快健全完善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要把农民工对就业服务 社会保障 义务教育和住房、子女上学等需求纳入城市公共服务的范畴,积极探索适用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 要完善与 劳动法 相配套的有关法律法规,从同工同酬 工资支付 劳动监察 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 在积极完善劳动立法的同时,在制定有关劳动法律法规时要尽可能考虑农民工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农民工适当作出特别规定,还可以制定适用于农民工的单项条例 地方性法规和行业性 区域性劳动标准 国家还应对涉及到农民工权益的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综合性的全面清理 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更好更快地保障农民工权益的需要 主要有:(1)国家应尽早制定农民工权益保障法规;(2)改革户籍管理制度;(3)改革劳动就业制度;(4)改革社会保障制度;(5)改革教育 培训制度

2. 加强组织保障力度 切实解决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明确责任形成合力 建议政府成立农民工进城务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相关部门和地区间合作工作机制,统筹协调保护农民工利益 维护农民工权益问题

3. 强化劳动保障监察职能 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快健全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力争在基层及时预防和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劳动监察执法部门特别要切实承担起查处侵犯农民工权益问题事件的主要职责,切实解决执行劳动法不到位问题,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的 信用匮乏症 的经济制裁和行政处罚为了防患于未然,应尽快建立企业欠薪报告 劳动合同备案 工资保障准备金等预警制度,维护农民工的权益 4. 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维权作用 当农民工权益受损时,由政府 雇主与工会三方协调,它在组织层面上表现为政府 雇主 工会的三方监督 协调 制约,在运行机制上,政府负责制定有关劳资纠纷的法规规章,规定劳资双方的权利 义务 解决的原则 程序等;当发生农民工权益受损时,则通过雇主和工会之间的谈判 协商解决 政府则负责对这个过程进行监督 检查,监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落实 执行 并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 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工会的管理引导,更好地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

5. 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 各级人大要加大对 建筑法 劳动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建设单位 用工单位和农民工对这些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为这些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落实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要加强对 建筑法 劳动法 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贯彻

落实情况的监督,确保这些法律法规在各个环节上的全面贯彻落实,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明确执法责任,强化执法手段,确保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不受侵害;要督促政府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工和用工单位签订有效的劳动合同,以便从法律上规范农民工劳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 国务院 . 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N] . 工人日报,2006 - 03 - 27,(1).

[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

政策(白皮书)[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翟从海 . 我国民工社会保障现状与立法建议

[ J ] . 社会保障制度,责任编辑:王建平

2004,(6).

第二篇:农民工维权问题分析探讨

12月4日,本报a10版刊出《四大部门首次“联手”维权》一文,引起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工朋友的高度关注。今年的农民工维权主要有啥内容?农民工朋友如何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他们怎么做才能更好地维权?本报记者昨日特别专访了合肥市司法局副局长唐明德。

维权并非仅是讨薪

记者:今年的农民工维权行动还是帮大家讨

薪吗?

唐:将农民工维权仅仅理解为帮人讨薪,是大家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应该说,凡是农民工朋友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都是政府部门应当为农民工维权的内容,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148指挥中心长期开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这个绿色通道有两大工作重点,除了讨薪之外还有申请工商赔偿,就是针对年底前这样两种高发现象而开展的。

现存三大困难

记者:虽然开设了绿色通道,很多人仍然觉得维权困难,这难主要难在哪里?

唐:首先是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在148指挥中心和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待的咨询中,很少看到用工合同。农民工无法提供劳动关系的证明,给维权增加了很大难度,这一方面反映出农民工维权意识比较低,另一方面,更不排除某些用工单位有意逃避责任;

其次,举证难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农民工到城里务工,往往是基于一种亲戚关系、邻里老乡关系,跟着包工头进城了,包工头带到哪里就上哪里干活,自己的很多权利都绑在某个包工头身上。一旦问题出现,包工头跑了,什么事情也说不清了,手里甚至连一点证据都没有,进入诉讼程序后困难重重,官司往往打不赢;

再次,农民工本身流动性大,这也给维权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我们往往遇到这种情况,一旦案件准备进入诉讼程序,援助律师却很难及时联系到农民工本人,留下的电话也停机或者长期关机,如此一来,维权行为就无法再继续。

农民工自身有三大误区

记者:农民工自身在寻求维权时有什么误区吗?

唐:主要有三大误区,一是前来求助的部分农民工却无法提供相关证据,劳动合同没有,工资欠条没有,只凭自己嘴说,以为说得够多就有用。碰到这种情况,维权部门工作人员往往爱莫能助,有劲使不上。二是农民工往往在工资被拖欠、停发后,才想起到相关部门求助。其实,当农民工受到工伤,用人单位不支付工伤待遇时,农民工同样可以索取工伤赔偿;用人单位没有给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农民工也可以依法维权,要求单位办理,缴纳保险费用。三是许多农民工来投诉时,往往抱着“今天投诉,明天就拿到钱”的想法,一旦发现两三天后工资没要回来,又去四处投诉,陷入了投诉误区。维权部门为农民工维权时,要了解情况、调查取证,然后和欠薪单位联系、要求履行相应义务,这需要一个过程。

四家首度联手维权

记者:针对这些情况,省城今年的农民工维权有什么新举措吗?

唐:今年合肥市司法局、总工会、建委、劳动局四家单位将携手来开展2007年农民工维权法律服务专项活动,是四家单位的首度联手合作,共同发布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倡议书。这是维权工作的创新模式,打破过去单兵作战的局限,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和行政执法相结合,维权力度和效率肯定会大大提高。

这次维权行动时间从今年12月10日到明年2月1日。12月9日上午9点,活动启动仪式将在人民广场(原市府广场)举行,当天,法律援助中心与148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与律师将为农民工朋友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活动。活动期间,我们还将开通3部法律援助专线:12348、5626122、5626123。需要维权的农民工朋友可致电咨询,也可到沿河路111号合肥市司法局一楼148接待室进行反映。

建议要有“证据意识”

记者:有没有给农民工朋友的建议?

唐:首先是不要到非法职业介绍机构求职。如果是第一次到城里务工,去中介机构时,应该看该中介机构的营业证书、服务范围、收费标准、监督机关名称和监督电话,还要索要交费收据;与中介机构签订合同时,各种用工条款必须看清,合同自己要保管好。

其次是一定要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社会保险、违反合同的责任等条款,不要与没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包工头签订合同劳动。

第三是如果用人单位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朋友就需要注意收集保存一些能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比如工资单、押金条、结算单、欠条等字据、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通知书、出勤记录、工牌、工作服等等,平时多留一个心眼,一张欠条、一个字据、一份工友证言,都可能促成维权成功。

最后,在发生工伤或职业病后,还应保管好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以及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寄出举报材料后的邮局回执。如果用工单位侵害到自己权益,通过交涉达成协议后,尽管用工单位不能立刻兑现,也最好让他们立个字据、写个证明,方便日后维权。

第三篇: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16周岁以上的青年农民工,目前,我国这个群体的人数已超过1亿人,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是有“梦”的一代,他们在城市生活多年,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与他们的父辈即第一代农民工已大相径庭。他们对城市的认同,要远远大于对农村的认同;他们不愿退回农村,即使回去也做不了合格的农民;他们迫切想融入城市,但又很难逾越横亘在面前的制度、文化之墙。新生代农民工就这样怀揣着青春与梦想,“漂”在城乡边缘,面临着不少新的困境,因此亟须对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这些困境予以关注。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困境:

(一)脏、苦、累的边缘职业

受职业技能低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即使有心摆脱卖苦力的低级打工状态,也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只能从事城市人不愿干的脏、苦、累、风险大等边缘职业,就业环境差,劳动时间长,工作量大,劳动报酬低,基本权益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享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

(二)迫切的婚姻问题

受职业限制找不到爱情。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首选通常是一些脏、累、苦,工资待遇不高,风险大的职业,很难获得异性的青睐,也难以获得与异性相处的机会。职业搭起的围墙正束缚着这些青春萌动的新生代农民工。

(三)非城非乡的身份

当前受户籍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定身份仍然是农民。虽然户口在农村,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城市人,希望能够和城市人一样“体面地活着”。但城市并未作好接纳他们的准备,相反既有经济门槛,又有素质门槛和福利门槛,这样,新生代农民工只能集中居住在房租低廉、流动人口集中的城市边缘区、老城区,形成一个自我隔离的孤岛,与主流社会脱节,处于非城非乡、进退失据的境地。

(四)矛盾斗争的心理

新生代农民工一旦进入城市新环境,乡村社会规范所具有的凝聚力失散,原有的自律性丧失,在城市陷入生活困境时,在职业技能低、经济收入差、无住房、受歧视、讨不到老婆等的连锁反应下,贫穷和光棍的结合,对城市社会的冲击将是巨大的。并且由于信息网络媒介的发展,他们也更容易被组织起来共同发出声音,社会矛盾更容易被扩大和激化。如果继续将他们排斥在体制外,将他们边缘化,漠视他们的物质、精神文化和民主政治需求,他们更容易产生怨恨心理,不利于社会治安和稳定。这值得我们警惕!

二、政府和社会需要采取的措施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的种种差异及面临的困境,对当下的城市管理政策提出了挑战。并且,这种挑战将日益变得清晰、紧迫。

(一)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虽然被冠以“农民”两个字,实际上“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农民的关系已不是那么紧密,但户籍这堵墙,却如影相随,羁绊着他们融入城市,阻碍着他们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制约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转型。所以,要破解“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民生难题,不妨先从户籍制度着手,赋予他们“新市民”的身份。实行以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人在哪里工作、生活,就在那里登记,就纳入当地的管理范畴,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为基础的户口登记制度,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实现户籍管理由静态化向动态化的转变。

(二)改革劳动就业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探索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就业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将城市和农村劳动力视为一个整体,纳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政策框架下,采取一体化的就业政策和管理体制,让农民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公开、公平的开展就业竞争。要创新农民培训转移机制,大力加强对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转移就业能力。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提供就业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三)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

当前,必须加强严格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推动各类企业同新生代农民工按照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严格实行《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带薪休假制度,保障外来民工休息休假权利,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经营生活,交友恋爱。要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要依法保障农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四)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要转变管理理念,转变由过去主要面向和管理户籍人口,转变到同时面向和管理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让农民工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来,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度。农民工流入地政府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对进城农民工“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政策要求,完善对农民工保护的相关法规,出台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专门规定,加大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五)更多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切实改进服务形式,让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真正走进农民工中间;文化设施要向农民工开放;要积极扶持打工者文化团体,不要“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了空话。

(六)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区生活

要依托集中居住中心、居(村)综合活动室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公德、法制宣传、市民素质等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和吸纳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社区自治组织和各类学习型、服务型、文体型、公益志愿型等居民互助性的社区民间组织,使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融入社区生活和社区管理,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加速融入城市的大熔炉。

正如同“中国梦”正处于从“国强”落实到“民富”的关键阶段一样,新生代农民工的命运也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性时刻,而对城市和政府来说,是把握历史的机遇,加速改革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让和谐社会建设进入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当然,处理有关一亿人的问题必须慎之又慎,要做到的是真正走入这一群体,用平等和理性的眼光,去发现、把握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渴望。

第四篇:对农民工问题的战略思考

对农民工问题的战略思考

农民工现象不是我国所独有,是所有国家由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的必然产物,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观察这种现象要高瞻远瞩,处理这方面的问题要从经济社会的全局出发。只有这样,才抓住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牛鼻子”。

对农民工称谓的理解

我国经济发展快,从农业领域转移到非农领域的人数众多,加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壮观的春节迁徙景象,形成了庞大的农民进城务工群体,国务院在 《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中正式称这个群体为农民工。一些人认为农民工这个称谓带有歧视倾向。依作者的理解,这个称谓定 位是准确的。它准确概括了农民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领域到非农领域,现在仍迟迟徘徊在农村——城市——农村(没有融入城市)这种现象。同时也是表明这个特 殊群体与农民与市民的不同,也表明了中央致力于解决这个群体问题的决心。一些城市把这部分人称为新市民,一些地方称为新×人(东莞称这些人为新莞人)。其 实称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致力于解决这个群体的问题,通过不懈努力将这部分人变成市民。到那时,农民工这个称谓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农民工伴随经济的发展而诞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民也解决了温饱问题,对外开放外资进入大办工业,农民要致富城市需要工人,于 是就有大量的农民告别妻儿老小、不辞千辛万苦来到城市。从农村到城市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其间是艰辛的。城市哪里需要农民工,哪里就出现了农民工的身影。为 了谋得一份工作,不怕脏、险、累、苦和屈辱,因为求职者众而岗位寥寥。如果说这个时期看不到农民工现象不解决农民工问题,是资本在完成原始积累的话,还情 有可原,而眼下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工业体系和城市群落,已经到了出现“民工荒”制约着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再不着手长远地解决农民工问题实在是没有道理 的了。

对农民工现象形成历程的把握,有助于我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农民工问题,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逐步解决直到消除农民工现象。

农民工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农民工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农村人口、农业生产者逐步减少是众多国家的普遍现象。发达国家中的美国农业人 口比例为

2.4%,加拿大为2.8%,法国为3.2%,英国为1.9%,德国为2.8%。日本农村人口已经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1150万减少到330 万,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从890万减少到220万,日本农村居民只占总人口3%左右。我国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农业人口也在逐年 减少,2007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4.9%,城镇人口5.9亿,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分别增长13个百分点和2亿人,年均以2000万人的速度递 增。但是在我国统计为5.9亿的城镇人口中,还有1.6亿是农业户籍人口,占到了城镇人口的27%。遵循这个发展规律,我们作决策才不会走弯路。

1.解决了农民工的问题才能解决好“三农”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说过,“三农”问题不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顺序,而是应该将顺序调换过来,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农民在“三农”问题中是第一位的,农业问题只是派生的。作者赞成这个观点。农民中有多少人种地,有多少人进城,决定着农村怎么建设,农业怎么发展。农民中 已有大量的进了城,成了农民工,今后还有更多的要进城。以四川广安市广安区为例,100万农民有35.7万人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成了农民工,农村收入的近60%来自务工收入。因此,解决了农民工的问题就解决了“三农”的主要问题。农民问题中的农民工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再来解决农村、农业的问题就容易得多 了。

2.安置好了农民工城市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城市要发展二三产业,离不开农民工,城市要加快发展,更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进城的速度就是城市发展的速度。我们的经济之所以发展得这样快,我们的城市之所以得以欣欣向荣,农 民工是推手是功臣。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劳动力会越来越紧缺,谁拥有了农民工谁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今年珠三角、长三角乃至全国上下都出现了“民工 荒”,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状况会愈演愈烈。在此情况下,若对农民工问题熟视无睹,不去善待安置农民工,这个地方这个城市会失去经济发展的话语权!善待安置农民工最好最直接的办法是把他们逐步变成市民,成为这个地方这个城市永久的劳动力。

3.经济社会总的规划必须以解决农民工问题为出发点

农民工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城市,它从农村中来,又做着城市的事,是城市和农村的纽带,又是城乡一体化的使者。因此,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首先要看农民 工的发展趋势。对农村来说,农民多少变成了农民工,还有多少会成农民工,决定着这个地方农村的发展方向。那么作规划就要顺应这种形势,产业怎么布局,学 校、医院等社会事业怎么布局,对农村的管理怎么布局,对农村的道路、水利等设施怎么布局,等等,都要有个科学的规划。农民都没几个了,还在那里按部就班地 作规划,就没有做到有的放矢。比如,集中建村庄的问题。今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少了,一家人要耕作更多更远的田地,你叫他集中在一起居住,怎么方便他耕作? 对城市来说,我这个地方现有多少农民工,还将增加多少农民工,还需要多少农民工才能缓解“民工荒”,如何解决农民工的问题,来稳住农民工、吸引农民工,就 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今后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农民工,对农民工变市民,采取什么措施来接纳、来管理,都得作出科学的规划。

4.集中资金加大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投入

既然把解决农民工问题提高到了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就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际上,对解决农民工问题所作的投入,也是经济社会必要的投入。

一是对农村的投入应该更多地用于解决农民工问题。对农村农业本身的投入要符合农村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明明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农村居住、很少一部分人从事 生产,仍然按照地域来规划来投入,实际上很多投入是重复的无用的。对农村农业本身的投入应优先也是主要考虑的,是道路、水利、机械化、良种良法等直接为农 村生产生活服务的。除此之外,应该把资金用来解决农民工问题。

二是城市土地等收益完全用于解决农民工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关键在城市 有没有接

纳农民工将农民工变市民的能力。要彻底解决农民工的问题,就要增大对城市投入。现在的问题是,城市土地出让等收益变成了财政收入,平衡了预算,没 有完全用于城市建设。现在城市接纳农民工的能力太弱,不仅需要城市的收益要用于城市建设,财政还要节约其它方面的开支,以加大对城市设施的投入。否则,解 决农民工问题,农民工变市民就是一句空话。

增加农民工

我国经济总量与美国相比差距还很大,增长的 空间很广阔,今后还需要更多的农民工。现在我国农村人口8.7亿,按最终目标农村人口减少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这个设想仍是保守的),剔除已有 的1.6亿农民工,还有2.1亿农村劳动力(劳动力占人口总数大约在50%-55%之间)可以变成农民工。如果经济要继续按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农民变农民 工的步伐同时也要加快。否则,会造成更大范围的“民工荒”。

1.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农业生产者来增加农民工。加强农业机械的 研发,生产出更多适合我国不同地形地貌的农业机械,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西部丘陵地区农机道路建设,提高机械化水平,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加强良种良 法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保持全国粮食总产量不降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部分农业生产者。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逐步实现土地的集约经营和农业产业 化,把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2.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来增加农民工。对有意愿又适合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农业技术的培训,使其成为合格的农民。对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的又希望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农民,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其成为农民工。特别对那些接受了义务教育后不再升学的 农村学生,继续免费开展职业教育,将其培养成合格的产业工人。对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素质,增强在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城市的适应能力。

减少直至消除农民工

农民工在经济生活中,是一个过渡性 的群体,处在不城不乡的尴尬境地。农民工问题是我们工作长期忽视的结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遗留问题。如果再不解决,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 定。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城市,农民工的出路最终在城市,农民工变市民是个大方向。现有的1.6亿农民工,加之今后增加的2.1亿农民工,率其家庭其他 成员共有7.4 亿农民要变市民。这个庞大的数字,对城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过去认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个难题,现在看来不是难题了,现在感到解决七 亿农民变市民是个难题,今后恐怕也不是个难题。只要我们致力于解决它,就一定能战胜它,最终中国社会会没有农民工!

1.鼓励农民工在城市居住下来。对在城市有了谋生经验谋生能力又有意愿在城市居住的这部分农民工,政府通过租金补助或购房资金补助,放宽户籍政策,让他们直接变成市民。对其农村的宅基地由原籍政府进行收购,通过土地整理复耕,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2.通过加快城市发展来接纳农民工。一户农民工家庭进入城市,至少有四人,上学、就医、养老的问题都得解决。现在的城市容量还有限,没法大规模接纳农民 工。现在户籍为什么迟迟放不开,因为户籍的背后是城市的承载能力。因此,城市规模、城市设施、城市公共服务能力都需要加快发展,加快建设。

3.通过降低房价来加快农民工变市民的步伐。为什么农民工变市民这样缓慢,主要在于不断攀高的房价阻挡了农民工的脚步。若是房价不能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大规模农民工变市民的想法也只能画饼充饥。降低房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选择:一是城市要有足够的建设用地。农民工要进城,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扩展城市 规模必须要有土地。现在用地将来用地都是用地,可以把用地指标提前使用。只有土地供应充足了,地价才会降得下来。二是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土地费用、行政 规费(配套费、人防费等)、税收要占成本的50%左右。政府要想方设法把这部分降下来。三是城市要有足够的房产储备。用于无力购房的群体租住和平抑市场。笔者不主张政府储备廉租房和建经济适用住房,因为政府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好的管理办法同时还会引起分配不公。过去政府也掌握着大量的公房,但这些公房一旦落 入个人的手里,就没法再流动了,变相成了他家的私有财产。四是政府不要当房价攀升的推手。现在一些地方政府有种错误的认识,把本辖区的高房价作为一种炫 耀,认为是经济发达的表现城市有活力的表现。同时用土地来做大财政盘子,现在一些地方财政变成了土地财政。第一,政府掌握着土地,控制土地的投放量,故意 造成紧张局面。第二,没有很好控制土地的一级整理成本,投放市场的土地价位高。第三,政府频繁地干预房地产市场。楼市一有点走低,政府就通过减税让利的形 式进行救市;楼市兴旺的时候对其进行打压,殊不知,压住的是消费需求,一旦反弹房价就节节攀升。政府应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监管房地产市场,交由市场 来调控房地产价格。

(作者系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办公室主任)

第五篇:我的--浅谈农民工维权问题(精选)

浅谈农民工维权问题

摘要:近年来,农民工问题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关注,农民工维权也被广泛热议。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保护农民工权益被提上日程,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漏洞,我们应从现实社会农民工维权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关键词:农民工、维权问题、维权方式、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经济日益繁荣的背景下,城乡差距却不断扩大,农民生活依然贫困。为了改善生活水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农民工。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农民工不断遭受侵权事件。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和推进。积极寻求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渠道,对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监测,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增长1.9%,其中外出务工14533万人,在本乡镇从业84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稳定增长态势。

为什么中国的农民工问题这么突出?研究发现,一是中国农民数量庞大,这是国情;二是中国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社会制度,建立了“一个体制,三个制度”,即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公社制度、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因此处理好农民工权利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一、农民工权益问题表现

农民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本来应该其他人一样平等的享有权利并且平等的履行义务,然而由于历史和制度的原因,却成了“二等公民”,具体说来农民工的权益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个方面,一是农民工的人身财产权益问题,二是社会政治权利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1、人身财产权问题

历来我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在以农业为主的时代,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们对劳动力的过度重视造成了农业人口过多,这给发展市场经济带来了廉价的劳动力,同时也为不规范的市场经济随意侵害廉价劳动力创造了条件,这种侵害现在已经很明显的表现出来。许多研究显示,在珠三角地区的工厂里面,农民工每天的工作时间常常超过十二个小时,在生产旺季有时会连续工作一整天而不得休息。在一些危险行业比如家俱厂、建筑工地、矿井等工伤事故不断。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新闻媒体和研究者不断揭露出口加工区工厂存在的严重侵犯劳工权益的状况,1998年仅深圳市发生农民工工伤事故就有12189件,其中90%以上是断指、断掌或者断臂(孙覆海,1999)。[1]每年内地非法煤矿瓦斯爆炸、透水事故都会造成大量农民工伤亡,2005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5938人,其中大部分是农民。李毅中承认全国550万煤矿职工中,农民工约占半数,主要在井下一线工作,小煤矿从业人员几乎全为农民工。[2]农民工出现伤亡事故以后,往往会出现得不到赔偿或者赔偿不足的情况。

农民工从事长时间的工作和相对繁重危险的劳动,却没有得到较高的报酬。2003年有学者对珠江三角洲六个市所辖9个镇的农民工进行调查后发现:打工者的月收入多在300-500元之间,占总体的50.8%;低于300元的占33.3%,500元以上的占15.9%。[3]广东省佛山市不少企业民工工资在10年前就已经达到了600至1000元,但现在还是这个水平。[4]2003年珠三角开始出现“民工荒”,其原因正是民工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差。

2、农民工社会政治权利问题

农民工来自农村,户口是农村户口,身份是农民。农民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那么摆脱不了农民身份的农民工来到陌生的城市以后,变得更加弱势了。有学者指出:和城市常住居民相比,城市农民工无论是在居住条件、物质生活、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居于弱势,甚至不如在农村,他们是城市社会中居于边缘地位的群体。

在社会保障方面,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或者说根本没有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的身份决定了农民工即使进入了城市也不能享受到社会保障的权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壮大的农民工群体完全是市场选择、自发形成的。但在原有的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没有得到改变的情况下,农民工的职业地位并没有因为市场地位的确立而得到强化,反而受到原有身份和户籍的制约,无法完成其身份市场化的转换。农民工从城市的“边缘人”到逐渐成为了产业工人,职业地位的变化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的权利。在此身份和职业产生了错位,[5]这种错位恰恰显示出农民 工社会保障权利的缺失。

在农民工自身及其子女受教育方面,尽管这几年的政策逐渐向农民和农民工子女倾斜,然而他们仍没有充分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参与的关于武汉市农民工思想状况调查显示,49.7%的农民工是初中文化程度,11.5%的农民工是小学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的不到40%。而参与的另一项关于武汉市市民信仰状况的调查[6]显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市民只占到调查从人数的1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市民所占比例高达84%。亲身体会到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差距之悬殊。这种差距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农村所获得的教育资源要远远少于城市。然而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进城农民工的子女同他们的父辈一样依然不能和城市居民的孩子享受到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统计数据显示,占调查人数22%的农民工进城打工是为了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不过他们面临着子女入学的限制和困难,送孩子到公办学校需要缴纳高额的借读费,收费低廉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也因为经费和教师的困难难以为继。

在政治权利方面,他们离开农村很少参与本村的选举,实际上进城以后除了办事或者重大节日很少回家乡,他们离开村庄实际上也等于放弃了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问卷调查的数据也显示了这一点,比例是72.2%的人表示进城以后从未参加过家乡的选举。放弃了家乡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不是进城以后获得了城市社区的选举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统计数据给了比例高达90%的农民工从未参加过城市社区的选举;61.9%的农民工从未参加过城市社区的公共事务,26.0% 的人想参加城市社区的公共事务却没有机会参加。并且他们自己觉得,既然在城市生活,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应该有权利参加城市社区管理,统计数据显示53.9%的农民工认为有权利参加城市社区管理。农民的身份使他们不得以放弃了家乡的选举,也使他们得不到正在生活的社区的政治权利。

二、农民工维权难的原因

农民工维权难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话题,究其原因,现从几方面找其病源。

1、法律保障不力,到目前为止,我国除了出台《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法律援助条例》等法律条文外,还没有专门处理农民工问题的机构,农民工一旦出现问题,往往自己解决,乱投医。法律条文也被其束之高阁,目前,多数农民工外出就业时还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有的虽然签订了书面合同,但劳动合同不规范,给农民工维权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举例来讲,《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但农民工没能按月足额的领取工资还是司空见惯,究其原因,还是法律未能刚性的执行。

2、农民工举证难,由于现行法律规定的民事诉讼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但在农民工问题上,这一原则无疑是捉襟见肘。中国历来是一个“熟人社会”、“人情社会”,就我身边姐妹外出打工的例子而言,她们无一不是通过熟人介绍进入城市打工的,她们善良的相信熟人不会骗她们,老板会如熟人所说的那样诚信,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她们 也就不再顾忌,加之身边的工友们也都没有签订用工合同,所以也随大流和她人一样,就如南京市总工会法工部部长鲁键所言“有的农民在工地上打工,打工了

一、两年,还不知道谁是老板,说自己就跟同乡来干活的,连老板地址都不知道,那就没办法了。”一旦老板拖欠工资,她们将没有证据证明案件事实,只能任人宰割。基于此,有关学者提出部分举证责任倒置,要求老板拿出不欠工资的相关凭证,减轻农民工的举证责任,遗憾的是现行法律并无此规定。

3、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2009年12月09日的人民网上一篇新闻为《南京: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 讨薪成功率不足两成》,在大都市尚且如此,小县城可想而知。处于弱势的农民工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往往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要么是沉默,默默的承受不公,要么是爆发,采取极端方式,例如河南商报2010年2月6日报道的4名民工为讨薪软禁工头40多小时,结果讨薪不成反坐牢。随着农民工讨薪的不断诉诸报端,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讨薪不果的情况下集体走向街头向当地的劳动部门上访或者是所谓的秀,即跳楼等引起媒体的注意,以媒体的力量帮助其讨薪,很少有直接诉诸法院的情况出现。

当我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农民工讨薪时,《包工头卷款逃跑,七农民工讨薪不成集体自杀》、《农民工讨薪被砍断手臂》等诸多的惨剧展现在眼前,究竟还有多少农民工因为讨薪而“自伤自杀”或者“被自伤被自杀”?

4、农民工维权成本巨大,肖卫东在其执笔的《中国农民工维权成本 调查报告》中说“为了索要不足在一千元的工资,完成所有程序,农民工维权需要直接支付至少920元的各种花费;花费时间至少十一到二十一天,折合误工损失550至1050元;国家支付政府工作人员、法官、书记员等人员工资至少是1950至3750元。综合下来,成本在3420至5720元之间。”与《中国青年报》中陈述的农民工维权成本是三倍于自己的欠薪不谋而合。

一般来说,农民工被拖欠工资或者发生工伤后,都会花几个月、几年的时间与用工单位协商,请求其支付工资或者依法赔偿,用工单位会想尽办法进行推脱,能拖多久拖多久,有句俚语是这么说的,“好马拖成瘦马,瘦马拖成垮马,垮马拖成死马”,据统计,如果程序全部走下来的话,平均需3年9个月,最长可达6年7个月左右,即使赢了官司,还要等等待执行,难保能拿到钱。农民工一般都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这种繁琐费时的程序,所以也不诉诸法律,一般是以缠住老板不放、蹲守老板家等方式讨要工资或者赔偿金,基于此,大部分农民工不能完全拿到工资或赔偿金,而是被老板无理克扣。

三、解决农民工维权难问题的建议

1、提高法律执行力,虽然《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严格按照此法条,那么农民工在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初就应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包括劳动报酬、劳动保障在内的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在现实中,农民工往往处于弱势,如果其坚持要求与单位签订用工合同,那么他们往往会失去工作,所以很多时候农民工与用工单位是不签订合同的,基于 此,我建议提高法律执行力,如果用人单位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那么法律要作出相应的惩罚,以罚款、拘留等方式对单位作出处罚,以平衡劳动关系中的不对等,促使单位主动的与农民工签订合同。

2、建立“绿色通道”,使农民工无担保也可以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应当提供财产担保,但确无财产可供担保的,可以不提供担保。我院在实践中为了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防止单位不合理的推脱,规定为农民工开通绿色通道,农民工无担保也可以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此外,如果双方劳动关系清楚、拖欠劳动报酬事实成立,农民工还可以申请先予执行劳动报酬,法院将及时裁定先予执行。

3、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政法部门要组织干警定期或春节等农民工返乡之际进行普法宣传,深入各乡镇举办维权讲座,发放传单,并现场为农民工提供咨询,并在县城各主干道树横幅和维权警示牌,逐步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使他们知法懂法,知道日常的工作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知道自己享有什么权利,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指出的是,大多说农民工从事的行业是建筑行业,如果有条件,政法机关可以深入到农民工集中的工地中去,直接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消除隐患,起到影响一大片,教育一大片的目的。

4、降低维权成本,一是快审快执,开设绿色通道对涉及农民工的案件,该院要求快速立案、快速审理、快速执行,专人、定时、限期执行,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二是最大限度对确有困难的农 民工提供司法救助,按照相关予以照顾,坚持实行缓、减、免的诉讼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其诉讼负担。三是参照交通警察,设立劳动警察,一旦发生劳动纠纷,立即由“劳动警察”介入调查,并出具责任认定书,就像一旦发生事故,由交通警察介入根据事故现场认定责任一样,使诉讼程序走上快车道。

5、建立培训、免费咨询和指导与法律援助相结合的农民工维权体系,这个观点是佟丽华律师在《为降低民工维权成本支招》一文中涉及到的,他提出,一是政府以及工会(成立农民工工会以后主要是农民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有关民间组织、律师积极组织开展针对农民工的维权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以切实提高农民工维权能力,从而实现大约30%的劳动纠纷能够自己解决。二是建立免费的热线咨询,这部分经费由当地政府从财政支出,聘请律师或者法官等专业法律人士定期做客热线,农民工如果不能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劳动纠纷,就可以获得该热线获得免费咨询,只需打个电话说明情况即可。三是对于那些及时有了专业指导,农民工自己也无法解决的案件通过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其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帮助农民工提高素质,增强了农民工维权能力,确保农民工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形,能够独立解决。

总之,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行动,共同推进。相信随着全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和重视,其权益维护问题将迎刃而解,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将再上新台阶。

下载对农民工维权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民工维权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工如何维权

    农民工如何维权近年来武汉市司法行政机关高度重视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为了方便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武汉市司法局与全国四十多个大中城市司法局签订了......

    对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法律思考

    对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法律思考 摘要:近年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十分突出,严重损害了民工的合法权益,如何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出发,公平、合理的解决日益复杂的农民......

    农民工维权告示牌

    农民工维权告示牌 项目全体农民工: 为保障你在本项目劳动期间的合法权益,帮助你依法有序维权,现将有关情况告示如下: ◆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主要内容: 1、建筑领域直接招用农民工......

    农村妇女维权问题的思考

    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完善,我国妇女权益保护的制度也逐渐趋于完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实施,妇女维权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尤......

    农村妇女维权问题的思考

    农村妇女维权问题的思考农村妇女是社会现实中最大的弱势群体,她们的隐性失业、劳动权利保护、健康权保障等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当前,农村妇女维权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稳......

    关于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的探讨和思考5篇

    关于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的探讨与思考沁源县官滩乡工会联合会主席王国胜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民工成为城镇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

    关于农民工“回流”问题的思考

    关于农民工“回流”问题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回流”渐成趋势,引起就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民工的服务模式及人......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农民工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农民工共有 1.2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