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上老人误工费问题讲解

时间:2019-05-14 08:0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60岁以上老人误工费问题讲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60岁以上老人误工费问题讲解》。

第一篇:60岁以上老人误工费问题讲解

农村60岁以上老人,发生交通事故有无误工费?

发布日期:2013-06-28

作者:宋乾罡律师

黄金定诉张红军道路交通事故误工费赔偿纠纷案

【要点提示】

因人身损害引发的误工费等费用的赔偿,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务中所采用的理论是生活来源丧失说,即赔偿的标准并不是丧失的劳动能力,而是生活补助费。因此,对于农村那些六七十岁仍然靠从事种植、养殖等承包经营为生的老人,他们在诉讼中主张的误工费,应当得到法律的支持。

【案例索引】

一审: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法院(2008)内法民初字第2723号(2008年9月12日)

【案情】

原告:黄金定。

被告:张红军。

2008年4月22日早晨6时左右,河南省内乡县余关乡黄沟村农民黄金定(71岁)骑着装满蔬菜的人力三轮车赶往县城出卖时,在距离县城不到3公里的312国道上与迎面驶来的一辆两轮摩托车相撞,造成黄金定和摩托车驾驶人张红军共同受伤的交通事故。该事故经县交警队认定,张红军应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黄金定在交通事故中无责任。事故发生后,黄金定入住县医院治疗,其伤情经医院诊断为:右颢骨骨折、右颞部硬膜外血肿伴气颅,需住院治疗。2008年7月18日,黄金定出院后,在多次要求赔偿无果的情况下,将张红军诉至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法院,要求张红军赔偿其医疗费6753.15元,误工费5300元,护理费1800元,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1000元,营养费1000元,共计15853.15元。黄金定为支持其误工的主张,向法院提交了其所在村民委员会的证明,以证明其多年来一直靠种菜、卖菜为生。

张红军辩称:黄金定请求的误工费不应得到支持。理由是: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9年3月9日发布的《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而黄金定已年过七旬,属于自然丧失劳动能力人,因而其该项请求不应得到支持。

【审判】

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自然人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本案中,张红军驾驶两轮摩托车与原告黄金定发生相撞后,造成黄金定右颢骨骨折、右颖部硬膜外血肿伴气颅和自己也受伤的交通事故,且该交通事故已经交警部门作出的事故认定书认定,张红军应负道路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黄金定无责任。因此,黄金定要求张红军赔偿合理经济损失的请求,本院予以支持,至于赔偿范围和金额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产生予以确定。张红军辩称黄金定已年过七旬,属于自然丧失劳动能力人,误工费不应得到支持的主张,因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自然人在多大年龄下丧失劳动能力,且黄金定提供的村委会的证明也证实其仍然依靠自己的劳动为生,并没有丧失劳动能力。同时,黄金定系农村承包经营的种植、卖菜专业户,属于有固定收入的人。因此,被告张红军的上述辩称主张本院依法不予采信。张红军赔偿黄金定的范围包括医疗费6753. 15元,误工费4300元(50元× 86天),护理费946元(3851. 60 ÷ 365天× 86天×1人)、住院伙食补助费860元(10元×86天),营养费860元(10元×86天)。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张红军赔偿黄金定上述各项费用共计13719. 15元(含张红军已付的1500元)。

判决书送达后,双方当事人均没有上诉,判决书确定义务张红军已全部执行完毕。

【评析】

本案中,黄金定请求的误工费缘何应得到支持?

第一,所谓误工费,是指赔偿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内(即误工时间),因无法从事正常的工作或劳动而失去或减少的工作、劳动收入的赔偿费用。关于劳动能力丧失进行的误工费等费用的赔偿,现阶段世界各国所采用的理论依据主要有所得丧失说、劳动能力丧失说和生活来源丧失说三种学说,但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务中所采用的理论是生活来源丧失说。其与所得丧失说、劳动能力丧失说的根本区别在于:一是该说对残疾者劳动能力丧失赔偿所依据的,并不是伤害前后劳动收入之间的差额,因而其与所得丧失没有密切的关系;二是该说确定受害人劳动能力的赔偿,基本上不考虑受害人受害之前的体能、技能、教育状态等劳动能力的构成因素,并以此确定所丧失劳动能力的价值指标,这样,该说和劳动能力丧失所依据的标准也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生活来源丧失说理论认为,受害人劳动能力丧失或减少,必然导致其生活来源丧失,因而应当赔偿受害人的生活补助费,使其生活来源能够恢复。其赔偿所救济的,既不是劳动能力丧失的本身,也不是受害人致残前后的收入差额,而是受害人致残前后生活来源的差额。因此,基于侵权法的完全赔偿的原则,尽管我国司法解释中规定了“丧失全部或部分劳动能力”的字眼,但赔偿的标准并不是丧失的劳动能力,而是生活补助费。

第二,虽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9年3月9日发布的《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了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的退休年龄,但退休在某种意义上更多的是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的一种待遇,而广大农村多数六七十岁的农民还不能享受这种退休待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的大量增多,多数农村留守的六七十岁的男性农民不得不继续承包着责任田,仍然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计,亦然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力,无须子女赡养。即使有子女给付赡养费,但这些六七十岁的男性农民中那些靠从事正常劳动取得收入的人,因遭遇侵害而无法从事正常劳动所失去利益也应当获得赔偿。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城镇或国家法定的企业已退休的人员,还有大量的被返聘的现象。因此,片面的以一定的年龄作为劳动能力丧失的依据,既无明确的法律依据,也与我国的国情、社情不相符。

第三,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人均寿命不但得到相对的提高,而且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减弱与丧失也必然大大迟延。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目前人均寿命男71岁,女74岁。中国科学院2007年2月11日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指出,目前,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1. 8岁,到2010年将达到72.5岁。由此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第一款“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20年计算。但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75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规定中把“60岁”作为赔偿年龄的上限,不仅越来越不符合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1. 8岁的实际,而且也不利于损害责任的增强和违法成本的增加。由此又说明,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年龄也应当予以迟延。

因此,本案中,既然黄金定有证据证明其仍然依靠自己的劳动为生,那么其请求的误工费就应当得到支持。

60岁以上是否误工费?

作者:宋晓琼 时间:2011-11-08 浏览量 1766 评论 0 2 0

【案情】:

2010年6月29日,驾驶着自行车沿公路自西向东行驶的姜某(69岁)与驾驶着小轿车自东向西行驶的冯某相撞,姜某跌倒受伤,自行车损毁。经交警部门作出事故责任认定,冯某负该事故的全部责任,姜某不负责任。姜某因该交通事故先后花去治疗费、修理自行车等近千元。姜某依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冯某承担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误工费等费用。

【分歧】:

对于姜某要求冯某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以及营养费等费用双方不存在争议,但对于是否存在误工费,双方存在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

误工费是指赔偿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内(即误工时间),因无法从事正常的工作或劳动而失去或减少的工作、劳动收入的赔偿费用。而所谓的“正常工作和劳动”是指国家法律保护的劳动工作收入,也就是说,在法定工作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才能享受误工费赔偿。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本案中姜某已年近七旬,已超出法定工作年龄,应视为丧失劳动能力,谈不上有误工损失,因而其误工费的赔偿请求法院不应支持。

第二种意见认为:

虽然姜某年近七旬,但是仍然继续承包耕种承包地,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力,交通事故的发生影响了其正常的收入,且客观上姜某住院治疗十几天,确实造成了其误工损失,法院应当支持姜某要求给付误工费的诉讼请求。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交通事故误工费是指因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治疗休养期间实际减少的收入。如果没有减少收入的,不应当赔偿误工费。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来计算。

《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第二十条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

从《民法通则》和《解释》对误工费的相关规定来看,均未对受侵害者获得误工费赔偿的年龄作出限制性规定,只要是受害人遭受侵害,客观上因侵害的发生导致误工而致其收入实际减少,受害人不必考虑到年龄、性别等因素,均有权要求侵害人赔偿误工费。

再结合中国国情,在广大农村地区,六七十岁时仍然承包耕种责任田,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计的农民比比皆是,他们仍然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力。以年龄作为劳动能力丧失的依据,既无明确的法律依据,也与我国的国情和农村的实际情况不相符。

本案中姜某虽年近七旬,但平时仍能从事体力劳动,承包耕种责任田,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计,并未丧失劳动能力。因此,姜某完全可以依据《民法通则》及《解释》的相应规定,向本案的赔偿义务人冯某索赔因误工而减少的收入,法院也应当支持其误工费的诉讼请求。

从《民法通则》和《解释》对误工费的相关规定来看,均未对受侵害者获得误工费赔偿的年龄作出限制性规定,只要是受害人遭受侵害,客观上因侵害的发生导致误工而致其收入实际减少,受害人不必考虑到年龄、性别等因素,均有权要求侵害人赔偿误工费。

再结合中国国情,在广大农村地区,六七十岁时仍然承包耕种责任田,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计的农民比比皆是,他们仍然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力。以年龄作为劳动能力丧失的依据,既无明确的法律依据,也与我国的国情和农村的实际情况不相符。

本案中姜某虽年近七旬,但平时仍能从事体力劳动,承包耕种责任田,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计,并未丧失劳动能力。因此,姜某完全可以依据《民法通则》及《解释》的相应规定,向本案的赔偿义务人冯某索赔因误工而减少的收入,法院也应当支持其误工费的诉讼请求。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之规定,误工费的主张是以受害人有无收入来源为评判标准,而非以年龄为评判标准。本次交通事故发生时,原告虽已年满60周岁,但其并未丧失劳动能力,与丈夫承包责任地,作为家庭主要生活来源,仍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由于交通事故受伤,被迫停止劳动,其收入明显减少,其提供的证据足以证明其有收入来源。如果受害人在受害前具有劳动能力,且因遭受人身损害而不能从事原有的工作或劳动,确因误工而遭受了收入的丧失或减少的,被认定为无劳动能力的话是不合理的。根据当前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及原告的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原告在家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仍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应有一定的劳动收入。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国家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再就业、再上岗。现实生活中,60岁以上的人被返聘工作或从事雇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很普遍。特别是在农村,像张某这样60周岁以上的人还在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很多,所以应当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收入。因此,判决支持原告张某的误工费是比较合理的。

农村60-79周岁老人发生交通事故是否赔偿误工费

【案情简介】

2011年10月30日快要中午时分,被告李和虎驾驶被告王冬梅所有的牌号为川FCH623小轿车与原告李猷清驾驶的二轮电瓶车相撞,致原告受伤入院治疗9天后出院门诊随访治疗。2011年12月22日,原告按医嘱要求到成都彭州市人民医院复查伤情,经复查诊断其伤情为:左侧6-7肋骨骨、肺挫伤、双侧胸腔积液,建议休息三月并加强护理和营养。事故发生后,成都彭州交警大队于2011年11月1日作出被告李和虎负事故全部责任,原告不负事故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因被告李和虎拒不支付任何费用,原告起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误工费等损失2万余元。

【代理亮点】

律师接受委托后,通过与原告及其亲属谈话,以及到其户口所在地村民委员会走访,了解到原告虽然已79岁高龄,但是身体硬朗,仍有承包土地,依靠自己的劳动种植、贩卖白果树(银杏)苗为生,有固定的年收入约4万余元。代理律师根据走访了解到的案件情况,并查阅我国有关60周岁以上老人所享受的退休福利是否包括农村年满60周岁以上老人之规定,同时结合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2008)成民终字第3723号民事判决书关于“年满60周岁老人主张误工费是否应支持”所作的法理阐释,代理原告果断向人民法院提出要求被告赔偿误工费的主张。

【法院审判】

成都彭州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交通参与人员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被告李和虎负本次事故全部责任,应在合理范围内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关于第三人辩称原告已年过七旬,属于自然丧失劳动能力人,不应赔偿误工费的意见,因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自然人在多大年龄下丧失劳动能力,且原告提供的村委会证明也证实了原告系农村承包经营户,有承包田地,仍然依靠自己的劳动为生,并没有丧失劳动能力,原告也有证据证明因本案交通事故存在误工事实,并致实际收入减少。因此,人民法院对第三人的答辩意见不予以采纳,支持原告主张误工费的请求,于2012年4月23日判令被告李和虎、王冬梅、第三人中国人保财险公司彭州支公司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万余元。

【律师手札】

关于误工费等费用的赔偿,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务中所采用的理论是“生活来源丧失说”。也就是说,受害人客观上因侵害的发生导致误工,必然导致其生活来源丧失,因而应当赔偿受害人的生活补助费,使其生活来源能够恢复。其赔偿所救济的,既不是劳动能力丧失的本身,也不是受害人致残前后的收入差额,而是受害人致残前后生活来源的差额。就本案而言,代理律师认为从《侵权责任法》和《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解释》对误工费的相关规定来看,均未对受侵害者获得误工费赔偿的年龄作出限制性规定,只要是受害人遭受侵害,客观上因侵害的发生导致误工而致其收入实际减少,受害人不必考虑到年龄、性别等因素,均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误工费。

虽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9年3月9日发布的《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了企业职工法定的退休年龄,但是退休在某种意义上更多的是企业职工的一种待遇,而广大农村六十岁以上的农民还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从中国国情来看,在占总人口55%以上的广大农村地区,六七十岁的农民仍然承包耕种责任田,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计的农民比比皆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的大量增多,多数农村留守的六七十岁的男性农民不得不继续承包着责任田,仍然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计,并且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力,无须子女赡养。即使有子女给付赡养费,但这些六七十岁的男性农民中那些靠从事正常劳动取得收入的人,因遭遇侵害而无法从事正常劳动所失去利益也应当获得赔偿。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城镇或企业已退休的人员,还有大量的被返聘现象。因此,片面的以一定年龄作为劳动能力丧失的依据而不予赔偿误工费,既无法律依据,也与我国国情和农村的实际情况不相符。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将男职工的退休年龄确定为60周岁,这是退休制度,只是规定超过该退休年龄的人不能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但并不说明年满60周岁的人就丧失劳动能力,老年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仍然受法律保护。现实生活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60周岁以上的老人身体还很健康。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从事雇工、农业生产的很普遍。如果他们遭受人身损害,导致无法从事正常劳动,其收入必定丧失或减少,这是一种具体财产损害,依法应予赔偿。此时,如果法律不给予保护,明显有违公平。况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侵权责任法》均未排除老人的误工费求偿权。

因此,60岁以上老人,如果有事实证明,其在受害前具有劳动能力,且因遭受人身损害而不能从事原有的工作或劳动,确因误工而遭受了收入的丧失或减少的,可视具体情况酌情计算误工费。本案何某长期生活在农村,虽年事已高,但一直依赖自身的劳动取得收入,何某也出具了证据,证明出事前自己一直从事蔬菜种植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经济收入,由于交通事故受伤,被迫停止劳动,因此,应当支持误工费。

当然,在计算误工费的赔偿数额时,应考虑老人的劳动能力和收入状况,以及伤害对劳动能力和收入多少的影响程度,与年轻劳动力有所区别,酌情适当计算误工费。

法院经审理认为,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自然人在多大年龄下丧失劳动能力,且韦某系农村承包经营的种植、卖菜为生,其提供的村委会证明证实其仍然依靠自己的劳动为生。因此,覃某的辩称主张,法院依法不予采信,遂判决覃某赔偿韦某误工费等各项经济损失共计8500元。

第二篇:撞了退休老人也赔误工费

撞了退休老人也赔误工费?

退休后,六旬老人开了一家汽配店,当起了老板。2006年12月,老人所驾驶的车与一辆货车相撞,经认定,肇事货车司机应负事故全责。受伤老人的颈部、手臂损伤严重,均构成十级伤残。退休金的发放不会受事故的影响,但伤残将会影响到老人每月2万元的收入,法院将如何判定呢?退休职工、创业老板的双重身份,究竟能否让老人得到误工费的赔偿呢?

老人遭遇车祸 落下十级伤残

今年63岁的孙师傅退休后用积蓄开了一家汽车配件商店,自己当起了老板,月收入达2万元。2006年12月7日,孙师傅开着自己的中华轿车行驶到华南广场附近时,被一货车追尾,中华轿车尾部受损,孙师傅的颈部和左上臂受伤。经交警部门认定,开货车的黄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受伤后的孙师傅在医院住院治疗一个多月,花去医疗费9000多元。几经交涉,双方在赔偿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于是,孙师傅将黄某起诉到法院。经鉴定,孙师傅颈部构成十级伤残,左上臂也构成十级伤残,休治期为12个月。

老人双重身份 误工费遭质疑

对于误工费的计算,是双方分歧最大之处。在庭上,黄某提出,孙师傅属于退休人员,不管是否发生事故,他的退休金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不存在误工费。另外,孙师傅是单位经理,由于伤情不重,他可以经常在病床上用电话联系生意,因此孙师傅的受伤并未影响他的生意。因此,孙师傅不存在误工费。

但孙师傅认为,退休金固然不受影响,但店里生意势必要受到影响,2万元的月收入也将打折扣。但孙师傅未向法庭提供纳税证明,没有证据支持他每月2万元收入的主张,这也为其顺利获得索要的误工费提出了难题。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误工费系误工减少的收入,故应当视为耽误公民一切劳动或工作而减少的收入,也包括耽误退休人员所从事的正常有偿劳动而减少的收入,但孙师傅无法证明自己的额外合法收入数额,故参照大连市上一职工平均工资,判决黄某赔偿孙师傅误工费2.5万元。

2007年12月14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黄某赔偿孙师傅包括误工费在内的各种损失9万多元。黄某提起上诉,日前,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黄某的上诉,维持原判。

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和第二十条的规定,误工费是指受害人因误工而实际减少的收入。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受害人是退休人员,则其正常的工资收入不会减少,也就不会因为伤害而发生误工费。但本案李某实际收入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退休后的固定工资收入,另一个则是受聘单位支付的收入。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关于禁止退休人员就业的规定,参加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是宪法赋予公民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本案李某退休后接受其他单位聘用并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故其从受聘单位获取收入是其正当合法的权利,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当李某受到伤害时,退休工资没有发生变化,但外聘收入却因此而减少了,这也是因伤害所导致的实际损失,故应当被认定为误工费范畴,义务人应当进行赔偿

第三篇:受害人陪护人员的误工费问题

第十三章受害人陪护人员的误工费问题交通事故赔偿法律指引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36、【其他费用】参加处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亲属的误工费参照上述标准计算,原则上计算费用的人数不得超过3 人并以7天为限。

当事人外地亲属参加处理交通事故的,交通费、误餐费、住宿费一般不得超出本市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差旅费标准,超出部分不予赔偿。情况特殊且费用必要、属实的,人民法院可在上述基础上酌定增加。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

第十三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虽未提供证据证明,但确实发生过的交通费、住宿费、误工费损失,可酌情由被告人赔偿。

被害人死亡的,其近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所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误工费按实际人数计算,但不得超过3人。交通费按照火车、汽车等普通交通工具以最近往返的路程计算。误工费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规定的未死亡被害人的误工费赔偿标准进行计算,误工时间参照职工奔丧假期规定的天数确定。住宿费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住宿标准计算。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件实施意见

11、参加处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亲属的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照前述标准计算,但计算费用的人数不得超过3人。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12、其他人员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

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加丧葬活动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均参照本表8、9、10项计算赔偿,计算费用的人数不超过2人。

第四篇:面试问题及讲解

问题一:“请你自我介绍一下”

这个问题的面试方法是:应聘者站起来用三分钟的时间面对大家进行演讲。

目的是:了解应聘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演讲能力,而他的生平介绍却是其次的,因为,我们在他的简历中已经对其有所了解。

应聘者应该做到:

1、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

2、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

3、要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

4、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要有训练有素的演讲语气和肢体语言,这是最重要的。

问题二(1):“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目的是:了解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思维的深度等。为了深入了解应聘者的爱好程度,我会提出更加深刻的问题,比如,应聘者喜欢流行音乐,我就会问相关的问题:“您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的?您最喜欢哪个歌手?她的演唱风格如何?她的成名曲是哪一首?您最喜欢她的哪一首歌曲?为什么?”一个真正有这方面业余爱好的应聘者应该对答如流,遗憾的是,许多应聘者不能做到。

有的应聘者喜欢读书,我的相关问题就更加尖锐:“您最喜欢哪一位作家?您最喜欢这个作家的哪一本书?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您阅读了这本书后有什么感悟?对人生的启示又是什么?”能够应答这类问题的应聘者寥寥无几。

应聘者应该做到:

1、事先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2、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

3、不要说自己有那些庸俗的、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

问题二(2):能否介绍一下你的社会活动能力

回答:1.我的外交能力较强,在校学生会我担任外联部长。

2.我在校尽可能多地参加一些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活动,使社会活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我善于组织同学开展活动,如组织演讲赛,辩论赛,知识抢答赛等等,而且活动也较成功,从中可以证实我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4.在校期间,我曾担任过班长职务。为了把班级基础文明建设搞好,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校规校纪学习,集思广益,制定了“班规十条”,并要求全班同学严格遵守班级纪律。经过大家的努力,我班评为校先进班级,全班同学学习努力,团结友爱。

点评:

1.过于简单,草率,效果不好。

2.比较谦虚地说明自己有一定的能力,但言之无物,有些空洞。

3.如实的介绍自己曾组织过活动,但不具体。

4.通过例举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能力,有理有据,效果最佳,使主试者了解其素质和能力。

问题三(1):“谈谈你的缺点”

我的目的是:了解应聘者是否认真思考过自己,分析过自己,反省过自己。如果一个人能认清自己的缺点,并有改进的愿望和方法,他可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应聘者应该做到:

1、不宜说自己没有缺点,因为人一定有缺点的,除非是神。

2、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缺点。

3、对于自己真正的缺点,就认真对其进行剖析,并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修炼。

问题三(2)你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回答:我认为自己的长处是能够热衷于某件事情,并且始终乐此不疲,能够专心致志直到完成。从某方面来讲,这也是我的短处,有时过分热衷于某件事,有时对一些事的看法可能会有失偏颇。其实我也了解自己的这一点,因此,今后会经常反思和检讨的。点评:

这个问题也是较难回答的,它考察你的应变能力的成分多于问题答案的本身。

一个人的最大的缺点可能对你的家人和朋友来讲更清楚一些,自己可能有时会意识不到,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是对一个大学生来说,应该能够意识到自己性格中的缺点。聘方知道你的优缺点就可以知道你是否能够适合某个职位。

问题四:“举一个人生中最失败的经历”

我的目的是:了解应聘者的胆量和勇气,是否陷入了选择性知觉的陷阱,是否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是否接受了深刻的教训。

应聘者应该做到:

1、不宜说自己没有失败的经历。

2、宜说明失败之前自己曾信心白倍、尽心尽力。

3、明确说明失败是主要由主观原因导致的。

4、失败后自己曾做了深刻的反省,很快振作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以后的学习或工作。

问题五(1):“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

我的目的是:了解应聘者求职的动机、愿望以及对此项工作的态度。我十分欣赏对我公司很了解的应聘者。

应聘者应该做到:

1、建议从行业、企业和岗位这三个角度来回答。

2、参考答案——“我十分看好贵公司所在的行业,我认为贵公司十分重视人才,而且这项工作很适合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问题五(2):你是怎么应聘到我们公司的?

回答:贵公司是国际上有名的汽车工业公司,虽然我学的专业不是汽车专业,但我一直留意、关心贵公司的发展,特别是贵公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更让我心动,另外象贵公司这样大的企业,我想是各种专业人才都需要的,便毅然前来应聘。

点评:该毕业生的专业虽然不是该公司紧缺的专业,但他分析了公司招聘职位的具体要求,认为可以应试该公司的某一种职位要求。(如管理、营销、秘书),如食品工程专业的求职面远不只局限于食品的加工企业,可延伸至饮品、酒类、保健品、调味品甚至酒楼等多个行业。都会有适合自己的职位。

问题五(3):你为什么希望到我们公司工作?

回答:我觉得贵公司力量雄厚,领导得力,上下一心,适于一切有才干的人发展。忌:“我是学电子的,我到这里才是专业对口。”看情况而定。

“我来这里上班离家近。” “我喜欢你们这儿。“听说你们公司月薪较高。”

点评:回答问题要从对方入题,引起对方好感,使对方感到你能尊重,关心公司的需要,愿为公司尽微薄之力。

问题五(4):你对我们公司有多了解?

问题六:“对这项工作,你有哪些可预见的困难?”

我的目的是:应聘者的预测能力,并有应对方法。绝大多数的应聘者做不到。

应聘者应该做到:

1、从技术、知识、经验等方面预见到的困难。

2、说出自己对困难所持有的态度:“工作中出现一些困难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但是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勤奋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事前周密而充分的准备,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问题七:“在工作中,与上级意见不一致,你将怎么办?”

我的目的是:了解应聘者的执行力,人际关系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对工作的责任性。

应聘者应该做到:

1、首先给上级以必要的、私下的解释和提醒,在无效的情况下,又不会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我会服从上级的意见。

2、如果上级的决定会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而我的解释和提醒无效时,我希望能向更高层领导反映。

问题八(1):“我们为什么要录用你?”

我的目的是:应聘者是否能够站在招聘单位的角度来回答,善解人意。

应聘者应该做到:

1、企业会录用这样的应聘者:基本符合条件、对这份工作感兴趣、有足够的信心。

2、说出自己的观点:“我符合贵公司的招聘条件,凭我目前掌握的知识、技能、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学习能力,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我十分希望能为贵公司服务,如果贵公司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能成为贵公司的栋梁!”

问题八(2):如果本公司录用你,你最希望在哪个部门工作?

回答: 忌:“到哪个部门都行”

应:“本人希望 到XX部门,但也很乐意接受公司的其他安排。

点评:不要说得太随意,太肯定。比较稳妥的办法是首先表明自己的志向和兴趣,再表示服从安排。

问题九:“你是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如何能胜任这项工作?”

我的目的是:我并不真正在乎“经验”,关键是应聘者的心态,是否有克服自身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工作是否有责任性。

应聘者应该做到:

1、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好要体现出应聘者的诚恳、机智、果敢及敬业。

2、说出自己的观点:“作为应届毕业生,在工作经验方面的确会有所欠缺,因此在读书期间,我一直利用各种机会在这个行业里做兼职。我也发现,实际工作远比书本知识丰富、复杂。但我有较强的责任心、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比较勤奋,所以在兼职中均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从中获取的经验也令我受益非浅。请贵公司放心,学校所学及兼职的工作经验使我一定能胜任这个职位。”

问题十:“你希望与什么样的上级共事?”

我的目的是:通过应聘者对上级的“希望”可以判断出应聘者对自我要求的意识,这既上一个陷阱,又上一次机会。

应聘者应该做到:

1、最好回避对上级具体的希望,多谈对自己的要求。

2、作为刚步入社会的新人,我应该多要求自己尽快熟悉环境、适应环境,而不应该对环境提出什么要求,只要能发挥我的专长就可以了。

问题十一:“您在前一家公司的离职原因是什么?”

我的目的是:应聘者是有感恩的心态,还是有仇恨的心态。特别鄙视那些应聘者,他们用极其不良的心态来贬低自己离职的公司。

应聘者应该做到:

1、避免把“离职原因”说得太详细、太具体。

2、不能掺杂主观的负面感受,如“太辛苦”、“人际关系复杂”、“管理太混乱”、“公司不重视人才”、“公司排斥我们某某的员工”等。

3、但也不能躲闪、回避,如“想换换环境”、“个人原因”等。

4、不能涉及自己负面的人格特征,如不诚实、懒惰、缺乏责任感、不随和等。

5、尽量使解释的理由为应聘者个人形象添彩,如“我离职是因为这家公司倒闭。我在公司工作了三年多,有较深的感情。从去年始,由于市场形势突变,公司的局面急转直下。到眼下这一步我觉得很遗憾,但还是要面对的,所以,我想重新寻找能发挥我能力的舞台。”

同一个面试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而同一个答案并不是在任何面试场合都有效,关键在于应聘者掌握了规律后,对面试的具体情况进行把握,有意识地揣摩面试官提出问题的心理背景,然后投其所好。

问题十二:在工作中你怎样看待错误?

回答: 1.我尽量不出错误

2.我并不担心自己会出错,但我能做到不重复同样的一个错误。

点评:对回答1的公司没有录用。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错误是必不可少的,但关键是要能很快地吸取经验教训,总结经验。求职也如此,不要害怕失败,你应牢牢记住:“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的踏脚石。”通往成功的路从不平坦,跌倒是难免的,但是,跌倒了并不是失败,真正的失败是跌倒了怕不起来了。”

第五篇:独居老人的问题

如何应对独居老人存在的问题

1、加强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的宣传教育。利用市民学校和报纸、电视等媒体,大力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宣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正反面典型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尊老、爱老、助老新风尚。

2、建立老年人大病救助基金。资金来源可通过政府投入与社会力量捐赠的办法来解决,对患病又无医保的老人进行救助。

3、加强村(居)老年文化活动阵地建设。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以及政府投入与自筹的方法相结合,加强社区、村老年活动中心建设,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达到“老有所乐”,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

4、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开展托老服务。不断丰富社区服务的内容,多形式开展助老、托老为主要内容的家政服务,建立村、社区独居老人档案,掌握每个独居老人的基本情况和生活需求,因人而异,分门别类地开展助老、托老和老年维权服务。

5、动员和组织社区、村青年志愿者和广大中小学生,开展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定期走访慰问独居老人,帮助打扫卫生、洗刷缝补和买米、煤等,开展与老人谈心活动。通过春风化雨般的工作,让独居老人不再孤独。

6、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贤人,开办敬老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政策扶持,鼓励民间资本开办敬老机构,包括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等。动员和引导有条件的独居老人住进敬老公寓,重回大家庭生活,既使独居老人有一个安定的晚年生活,又解决了在外子女的后顾之忧。

7、对生活困难、年纪较大的独居老人,由政府买单,民间组织服务,构筑“家庭养老服务网”。就是由政府支付一定资金作为服务费,由辖区民间家政服务组织为他们提供上门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服务。对那些既无钱进养老院,家中又无人照管的老人,实行居家养老,社会、社区扶助的养老模式。

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急慢性重症患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由于病程长,病情重,加上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个人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往往产生及其复杂的心理障碍,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了心理分型分析、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透析疗效都有提高。【心理分型】

根据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进行分型:

⒈悲观心理 : 主要见于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病人,由于患病时间长未治愈、病情进入尿毒症期,患者认为一进入透析阶段,疾病已进入膏肓。因而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有害心理。⒉恐惧心理 : 主要鉴于初次透析的病人,由于对血液透析治疗的不了解,恐惧透析前的穿刺疼痛、担心血透会出现不良反应,惊恐自己会早逝。极度紧张的心理、影响了疾病缓解的进程甚至出现恶化。

⒊抑郁心理 : 血液透析只能部分替代肾脏的功能,并不能阻止原有疾病的恶化,也难以改变由于肾衰而引发的多脏器损害的进展。因而,病人生存的需要和生活的质量受到威胁,病人对生活失去信心、表现为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⒋敌对心理 : 一个健康人变成一个病人,是生活中的重要变换,特别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血液透析只能延续生命,减轻症状,有些病人又因经济条件做不到充分的透析而出现很多不适。病人感到健康离自己越来越远,便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生愿望,表现出焦虑、烦恼、自制力下降,对医护人员和治疗方案抱怀疑态度,甚至有敌对情绪,常常将怒气发泄到家人和医护人员上。

⒌自卑心理 : 病人由于身体健康方面的原因,常感到疲劳、精疲力竭,不能从事正常的工作,有些事情还要在他人的威胁下才能进行,病人觉得自己成为亲人和单位的负担,社会和家庭地位的改变,病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⒍依赖性心理 : 患者对治疗的依赖和对他人的依赖增加,强调自己的病人角色。【护理措施】

1血液透析治疗前的护理 :

1.1加强与病人的沟通 对初次透析的病人加强宣教,让病人对透析治疗有充分的了解。当好病人的参谋,而不当病人的救世主。以热情的态度,温和的语言,认真做好解释工作,避免说教式、强迫式的简单应答。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失时机地给予心理援助。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和性格,采用指导性及协商性护理方法,了解病人对护士和护理的看法,以获得病人的充分理解、信任和配合,让他们认同并参与护理行动,争取病人在治疗中准确执行医嘱,以发挥最佳治疗效应。

1.2熟练的穿刺技术消除病人的恐惧感:因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状况对消除恐惧透析心理起主导作用。穿刺前,向病人讲清配合方法,嘱其深呼吸进行心理调整或通过与患者交谈,播放轻松的音乐,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干扰其紧张心理,分散其注意力;穿刺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争取“一针见血”,特别是对动静脉直接穿刺的病人,护士应练就过硬的操作技术,穿刺时沉着稳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以增加病人的信任感,消除恐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⒉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护理 :

2.1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治疗和休息环境,以使病人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尽可能把性格相近、彼此接触能有益处的病人安排住同一病房,为他们提供认识和交流的机会,特别请疗程较长,效果理想的病友介绍体会,对其他患者起到良性刺激的作用,是患者轻松、愉快的完成治疗,不断增强生活的信心。

2.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首先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医 德医风,对患者一视同仁,了解其家庭、心理状况、情绪变化、脾气和性格特点、诚恳耐心地与患者交流,使患者能将真实想法和问题告诉我们,并及时恰当地给予解答、疏导和帮助;指导患者处理好家庭关系,不要在家中以病人自居,尽量给人家减轻精神和精力上的负担,从而能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2.3加强巡视和沟通,增加病人的安全感,透析治疗过 程中,病人可能出现低血压、高血压、头痛、恶心等并发症,也可能出现穿刺点渗血、空气栓塞、透析器凝血等异常情况。加强对病人的巡视,以及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可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同时根据患者的人格特征,情绪类型,对不同病人心理反应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充分利用文字语言的暗示作用,宣扬积极的人生,促使病人消极心理状态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并给予自护指导,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

2.4 做好生活护理,消除病人的顾虑,在透析治疗中,由于病人身体活动受限制,生活不能自理,如呕吐物、大便、皮肤瘙痒等,加强生活护理,护士应无条件的关注患者,站在患者立场,用患者的目光看待他们的问题,最深层次理解体验他们的痛苦和不幸,是患者感到护士象亲人一样,消除各种顾虑完成治疗。3血液透析治疗后的护理 ;

3.1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家庭成员是透析患者的精神支柱,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让家庭成员积极的了解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正确看待和对疾病非常必要。医护人员力求患者掌握的有关事项,家庭成员也应该尽力掌握,要使患者明白透析是对肾功能衰竭的间歇性治疗,饮食和液体量的控制才是持续治疗的道理。要使患者懂得治疗过程中的逆反和侥幸心理都是十分危险的。在找到与疾病有关的原因后,还要让病人找到目前症状和以往心理问题的联系。因此,帮助患者寻找生命的意义,提升其信心与尊严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家庭支持,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自然支持系统,扮演着促进和保护个人健康的重要角色,促使心理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

3.2重视社会适应或康复 鼓励患者回归社会,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经济收入,减轻对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同时充实自己,体现自我价值,增加自信心,保持健康的心态,接受环境的考验,重新适应社会。

【总之】 血透患者的心理压力来自诸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社会、家庭关系,经济能力不能承受,长期反复多次的血透感到恐惧、厌烦、和悲观。成功的心理护理可以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感,减轻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心理护理是血透患者临床护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家庭、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心、关注也可以使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血透患者登记及病历管理制度

1、科室配备电脑及上网条件,在完成每例血液透析治疗后3日内,登录“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按要求进行病例信息报送,如实登记患者姓名、年龄、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

2、保证血透病历的完整性,1份完整的血透病历包括首次透析病

程记录、血液净化记录单、病程记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化验黏贴单、谈话签字单。

3、血透医生接诊新病人后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血

透前必须签署血液透析治疗知情同意书,8小时内必须书写首次透析病程记录,以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书写病程记录,至少每月1次,保留黏贴门诊血透病人的各种化验检查单,长期医嘱要体现出治疗方案,如透析处方、病人的饮食、长期用药,治疗方案有更改时要随时记录。

4、血透护士必须按要求认真完整填写血液净化记录单。透析时生

命体征变化、各项透析参数、不良反应、透析时用药情况等。

5、长期血透病人的病历资料每年整理归档一次,临时血透病人终

止透析及时将病历归档。病历资料存放在血透室资料间,血透病历保存30年。

6、科室成立血透病历质控小组,每月对血透病人登记情况、血透 病历的完整性、规范性进行检查,并进行相应整改.血透室医务人员培训制度

为了保障血透患者的治疗质量和安全,进入血透室工作的医务人员需进行专业培训,具体措施如下:

一、血液透析从业医生、护士和技师需接受3~6个月的专业培训,理论和操作考核,考核合格并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血液透析医师培训要求: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不少于30例肾脏疾病和50例尿毒症病例的临床管理,参与不少于20例的血液透析导管置管手术的助手工作,并经考核合格;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治疗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血液透析通路建立和并发症处理、血液透析方案的制定、血液透析操作与过程记录、透析急慢性并发症处理、重症透析患者的处理和透析质量的监控与评价。

血液透析护士培训要求:在上级护师指导下,参与不少于100例次血透的管理,并经考核合格。其中内瘘穿刺不少于100例次,导管护理不少于50例次;在上级医师和护师指导下,参加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治疗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血液透析通路并发症处理、血液透析方案的制定、血液透析操作与过程记录、透析急慢性并发症处理、重症透析患者的处理和透析质量的监控与评价。

二、每个月科室组织进行一次血液透析专业知识学习。

三、每3~4年一次轮换到上级医院或各种培训班学习。

下载60岁以上老人误工费问题讲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60岁以上老人误工费问题讲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个老人的问题

    读《一个老人的问题》有感 六年级四班 金烨 今天,我阅读了一篇文章——《一个老人的问题》。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了我,更深深地教育了我。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老人经常去一家酒......

    日本の老人问题

    日本の老人問題―家庭関係から見て 内容摘要: 在人类迈入21世纪的今天,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问题正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老年人问题不仅是简单的人口结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复......

    浅谈社会帮扶老人问题

    浅谈社会帮扶老人问题 内容提要:近些年来,社会帮扶老人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因为帮扶老人反而 遭到老人的诬赖,以此引发了激烈的社会讨论。社会各方作出自己的表率......

    一个老人的问题

    一个老人的问题 酒店快关门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迈进门来。酒店酒保惊奇地望着这位陌生客人。看上去,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满脸皱纹,步履蹒跚,走起路来甚至跌跌撞撞,鼻梁......

    空巢老人问题

    空巢老人问题 1定义以及现状:“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

    高中不等式问题专题讲解

    不等式不等式这部分知识,渗透在中学数学各个分支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不等式应用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灵活多样性,对数学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解......

    留守儿童及留守老人问题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原因及对象】 留守儿童及留守老人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性问题。在2013年上半年我们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留守儿童、老人问题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老人调查报告 摘要:第一部分,分析留守儿童、老人的成因;第二部分,报告调查到的留守儿童、老人所面临的问题及特点;第三部分,提出对缓解留守问题的一组建议。 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