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公务员统计年报表审核要点
2011年公务员统计年报表审核要点
(填报、汇总单位)
一、电子文件上报要求
1.上报电子文件内容包括:年报上报数据包、年报表说明、word版年报表封面、副省部级以上公务员名册。
2.年报上报数据包必须为《公务员统计系统》最新软件生成格式,报告期为2011年度,能正常接收,数据必须与纸质报表一致。
3.年报表说明须按审核要点所附模版格式上报。4.word版年报表封面内容与纸质报表一致,填报单位(规范全称)、负责人、填表人、报出时间、联系电话(含填表人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无缺项。
5.副省部级以上公务员名单须按审核要点所附模版格式上报,全省会审汇总时如发现与《中管干部名册》不一致,应按要求及时核实。
二、纸质文件上报要求
1.上报纸质文件内容包括:年报表、年报表说明、副省部级以上公务员名册。
2.关于纸质年报表的封面
(1)填报单位名称使用规范全称。(2)必须加盖填报单位的公章。(3)填报单位负责人必须签字。(4)填表人必须签字。(5)必须填写“报出时间”。
(6)必须填写“联系电话”(含填表人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
3.年报表说明、副省部级以上公务员名册格式要求同电子文件。
三、年报表审核的原则要求
1.系统分布、机构层次、职务层次填报符合逻辑。2.表内、表间数字关系符合校核式要求,校核须全部通过,如有容错上报需报说明。
3.统计范围、统计对象保持系统一致。
4.各表各栏数据比上年相应数据变化异常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四、年报表各表审核要点
(一)《公务员数量变化情况》
1.各层次“上年末总数”(列1)必须与2010年度报表“本年末实有数”相等。
2.各市州、直管市和神农架林区全市3套表汇总后的“从机关、参照管理单位调入”(列17)和“调到机关、参照管理单位”(列30)数据应大致相等,相差较大的(“调入”、“调出”差数大于“调入”、“调出”中较大数的5%)由各级党委组织部上报说明。
3.各市州、直管市和神农架林区全市3套表汇总后的 “机关、参照管理单位整建制转入”(列19)与“整建制转到机关、参照管理单位”(列32)应相等,如有差数由各市党委组织部上报说明。
4.“本年度增加”中,“录用”的“其他”(列15)栏出现数字要详细说明主要类型及每种类型涉及人数;
“本年度增加”中,“其他”(列22)栏出现数字要详细说明主要类型及每种类型涉及人数;
“本年度减少”中,“离开公务员岗位”的“其他”(列29)栏出现数字要详细说明主要类型及每种类型涉及人数。
5.“机关、参照管理单位整建制转入”(列19)、“整建制转到机关、参照管理单位”(列32)、“国有企事业单位整建制转入”(列20)、“整建制转到国有企事业单位”(列33)均应有具体情况说明。
6.“实有数与应有数之差”(列37)出现数字要详细说明主要类型及每种类型涉及人数。
7.组织系统表的乡(镇)机关一般不应有“录用”,第8行第3-15列出现数字需作说明。
8.各层次“录用合计”和相应基本情况表“试用期人员及其他”合计数应大致相等,相差较大的(“录用合计”、“试用期人员及其他”的差数大于“录用合计”、“试用期人员及其他”中较大数的10%)应说明原因。
9.“录用”栏“村干部”(列14)出现数字需报名单;“农民”(列13)与“村干部”(列14)出现差数需报名单。10.“选举登记”(列21)、“因选举退出登记”(列34)出现数字需报名单。
(二)《公务员分布情况》
1.组织系统报表在“行政机关”栏不应出现数字;组织系统的乡(镇)报表除“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外不应出现数字,其中“人大机关”人数应与班子表中的乡(镇)行政区划个数大致相当;
人事系统报表除“行政机关”栏外不应出现数字。
(三)《公务员基本情况》(中央一级机关, 中央设在地方机关,省、区、市机关)
1.中央一级机关表各行各列与2010年度报表相应栏目差别不应过大,否则需要核实。
2.“中专及以下”的副县处级以上干部数字应≤上年,“中专及以下”的副厅局级以上干部报名单。
3.以下人员需报名单:学位为“博士”的科员、办事员,学位为“硕士”的办事员,学历为“研究生”的办事员,35岁及以下的副厅局级以上人员,中央一级机关36岁及以上的科员、办事员、试用期人员及其他,中央设在地方机关和省区市机关36岁及以上的试用期人员及其他、55岁以上办事员。
4.省、区、市参照表一般不应出现副省部级及以上干部,如确有特例,需报名单。
(四)《公务员基本情况》(市、地、州、盟机关)1.辖内有副省级城市的省份,一般不应出现正省部级及以上干部、正厅局级非领导职务;直辖市和辖内没有副省级城市的省份,一般不应出现副省部级及以上干部、副厅局级及以上非领导职务;如确有特例,需报名单。
2.“中专及以下”的副县处级以上干部数字应≤上年,“中专及以下”的副厅局级以上干部报名单。
3.以下人员需报名单:学位为“博士”的科员、办事员,学位为“硕士”的办事员,学历为“研究生”的办事员,35岁及以下的副厅局级以上人员,36岁及以上的试用期人员及其他、55岁以上办事员。
4.辖内有副省级城市的省份,副省部级及以上干部人数应大致等于“中共党员”数;直辖市和辖内没有副省级城市的省份,正厅局级及以上干部人数应大致等于“中共党员”数;如确有特例,需报名单。
5.辖内有副省级城市的省份,参照表一般不应出现正厅局级及以上干部;直辖市和辖内没有副省级城市的省份,参照表一般不应出现副厅局级及以上干部;如确有特例,需报名单。
(五)《公务员基本情况》(县、市、区、旗机关)1.直辖市和辖内有副省级城市的省份,一般不应出现正厅局级及以上干部、副厅局级及以上非领导职务;辖内没有副省级城市的省份,一般不应出现副厅局级及以上干部、副县处级以上非领导职务;如确有特例,需报名单。2.“中专及以下”的副县处级以上干部数字应≤上年,“中专及以下”的副厅局级以上干部报名单。
3.以下人员需报名单:学位为“博士”的科员、办事员,学位为“硕士”的办事员,学历为“研究生”的办事员,35岁及以下的副厅局级以上人员,36岁及以上的试用期人员及其他、55岁以上办事员。
4.直辖市和辖内有副省级城市的省份,副厅局级及以上干部人数应大致等于“中共党员”数;辖内没有副省级城市的省份,正县处级及以上干部人数应大致等于“中共党员”数;如确有特例,需报名单。
5.直辖市和辖内有副省级城市的省份,参照表一般不应出现副厅局级及以上干部;辖内没有副省级城市的省份,参照表一般不应出现副县处级及以上干部;如确有特例,需报名单。
(六)《公务员基本情况表》(乡、镇机关)
1.本表各行各列与2010年度报表相应栏目差别不应过大,否则需要核实。
2.直辖市和辖内有副省级城市的省份,一般不应出现副厅局级及以上干部;辖内没有副省级城市的省份,一般不应出现副县处级及以上干部;如确有特例,需报名单。
3.“中专及以下”的副县处级以上干部数字应≤上年,“中专及以下”的副厅局级以上干部报名单。
4.以下人员需报名单:学位为“博士”的科员、办事 员,学位为“硕士”的办事员,学历为“研究生”的办事员,35岁及以下的副厅局级以上人员,36岁及以上的试用期人员及其他、55岁以上办事员。
5.组织系统报表“合计”应基本等于“中共党员”。
(七)《公务员晋升职务情况》
1.本表人员基本情况(合计、性别、民族、政治面貌、学历、年龄)应大致小于《公务员基本情况》对应职务层次人数。
2.“越级提拔”、逐级晋升在下一级岗位任职年限“不满1年”、“1年至不满两年”人数之和≤“破格提拔”人数。
3.“中专及以下”的副县处级及以上干部≤“破格提拔”的副县处级及以上干部。
4.以下人员需报名单:本年晋升副省部级及以上干部;“破格提拔”、逐级晋升在下一级岗位任职年限“1年至不满两年”、“中专及以下”的副县处级及以上干部;35岁及以下的副厅局级及以上干部;“越级提拔”、逐级晋升在下一级岗位任职年限“不满1年”人员;“研究生”、“中央一级”晋升科员。
(八)《公务员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情况》
1.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副厅局级及以上干部需报名单。2.“中央一级”、“中央设在各地”公开选拔正县处级及以下干部,“中央一级”竞争上岗正乡科级及以下干部需报名单。3.“乡(镇)”竞争上岗县处级干部,辖内没有副省级城市的省份“县(市、区、旗)” 竞争上岗县处级干部需报名单。
(九)《公务员交流情况》
1.厅局级及以上干部“任现职满10年交流”、“回避交流”、“交流到国有企事业单位”、“从国有企事业单位调任”需报名单。
2.各省区市厅局级及以上干部“交流到下级单位”需报名单。
(十)《公务员上年度考核情况》
1.考核表仅统计非领导成员公务员上年度考核情况,考核人数“合计”与“不进行考核人数”之和应小于等于上年末总数。
2.“优秀”比例异常(大于20%)需报说明。3.厅局级干部“基本称职”、“不称职”、“不定等次”、“不进行考核人数”需报名单。
(十一)《公务员调离岗位、免职、降职、辞去公职、辞退、辞去领导职务、受奖惩和申诉情况》
1.厅局级及以上干部“调离岗位”、“免职”、“降职”、“辞去公职”、“辞退”、“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和“政纪处分”、“申诉”的情况需报名单。
2.县处级及以下干部“调离岗位”,“党中央、国务院 授予”、“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授予”荣誉称号需报名单。
(十二)《本年内退休公务员基本情况》 1.“试用期人员及其他”出现数字需报名单。
除上述情况以外,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统计工作中,对认为有必要说明的情况,应附情况说明及名单。
第二篇:统计报表
固定统计表
人力资源报表划分为固定统计表、动态报表、卡片、花名册、综合分析五种类型。
【操作流程】
1、进入固定统计表功能,从〖窗口〗下拉菜单的菜单项〖表样〗。
2、选择〖增加〗下拉菜单的菜单项〖表样〗,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报表相关的业务、查询分类、报表周期。
3、设计报表:格式设计、设置统计区域、定义统计条件、公式。
4、保存表样。
5、统计:选择报表(表样),点击〖统计〗按钮执行报表统计。
6、从〖窗口〗下拉菜单的菜单项〖数据表〗,双击鼠标打开数据表。
7、汇总。
8、归档。
【操作说明】
如何新建报表?
新建报表支持两种模式:空白报表和复制已有报表。
点击〖窗口〗下拉菜单的菜单项〖表样〗,切换到表样模式;
选择?参照已有报表?模式,可选择一张报表,确认后复制该表样,进入报表设计界面。选择?空白报表?,需要设置报表的数据来源(在U8HR中数据按查询分类方式组织),选择业务及查询分类。
业务:从业务下拉框中选择当前定义报表的业务属性。
查询分类(对象):从查询分类下拉框中选择当前定义报表的业务对象。
周期类型:如果是周期型报表,可以按选择的周期进行归档。如周期类型是月,则按月将数据表归档;如周期类型是年,则可按年对数据表归档;如周期类型是无周期,则这类报表的数据表不能进行归档,下次执行统计操作将覆盖以前的数据表。
确定后进入报表设计界面。
报表设计完毕,点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报表编号、报表名称,并选择报表存放的目录。确认后保存表样。
如何修改表样?
1、窗口切换到表样:点击〖窗口〗下拉菜单的菜单项〖表样〗。
2、选择要修改的报表,点击〖修改〗按钮进入表样设计界面。
3、如果已经存在该报表的数据表或归档表,则不允许修改报表的全表条件、行条件、列条件和单元条件。如果想要修改报表条件,则必须新进入数据表、归档表窗口,删除该报表的数据表、归档表。
4、报表修改完毕,点击〖保存〗按钮保存。
报表格式设计
如何定义统计条件?
如何快速生成报表行、列条件?
870HR改进版中增加了快速生成报表行、列条件的功能(菜单中增加了“参照设计”子菜单,包括两个功能:插行(条件)、插列(条件))。
行、列条件快速生成功能仅对参照型字段有效,在表格中选择要插入条件的行或列,从“参照
设计”菜单中选择“插行”或“插列”,进入“参照定义条件”界面。
界面左侧的列表中显示查询分类包含的所有参照型字段,选择一个字段,在界面右侧显示该字段对应参照档案的内容。每选择一个,生成一个行或列条件。对于多级档案,选择“包含下级数据”表示统计条件为“包含”,而不是默认情况下的“等于”。如生产一部下有三个车间,统计生产一部的人数,选择“包含下级数据”,则统计生产一部及其下属三个车间的人数;如未勾选“包含下级数据”,则只统计生产一部自身的人数。
各类条件之间的关系
如何利用CELL自带的公式计算功能?
如何批量打印报表?
如何进行统计?
点击工具栏上的〖统计〗按钮,从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要统计的报表(可多选);确认后,如所选择的报表可以按部门统计,则弹出部门选择对话框,选择部门,确认后执行统计功能并生成数据表。
选择部门:只能选择用户有权限的部门,统计结果包括下级部门的数据。
统计后需要从〖窗口〗菜单转到数据表,才能查看统计结果。
如何进行报表汇总?
报表的发送与接收
如何将报表配置到业务模块?
人力资源每个产品都有统计分析子模块,可以查看分配到该产品的报表:包括固定统计表、动态报表和综合分析。
选择一张报表,点击工具栏上的〖设置〗按钮,进入报表分配功能。
从产品列表中勾选,可多选。
确认后该报表将分配到相关产品的统计分析子模块。
如何对报表授权?
【相关主题】
报表基本操作
第三篇:水文统计年报表填报说明
附件2:
水文统计年报表填报说明
一、站网部分
1、水文站网
国家基本水文站:经统一规划而设立、进行长期连续观测、水文资料进行整编刊印的水文站。
其他部门管理的国家基本水文站:水文部门以外(如电力、交通、铁道等部门)单位设立的、纳入国家基本水文站网管理的水文站。对省(区、市)水文单位而言,流域机构水文站属于水文部门的,不能作为其他部门管理的国家基本水文站进行统计。其他部门管理的国家基本水文站的观测项目、测验方法、设施设备、经费、人员等均不作统计。
专用水文站:水文部门为特定目的设立的、未列入国家基本水文站网的水文站。非水文部门设立的专用水文站不填列。
水位站:单独设立的水位站,其它测站附设的水位观测项目不计在内。
雨量站:单独设立的雨量站,其它测站附设的雨量观测项目不计在内。
蒸发站:单独设立的蒸发站,其它测站附设的蒸发观测项目不计在内。
水质站:进行水环境监测采样和现场测定的基本单元,可由一个或多个断面或采样点组成。水质站数以控制断面来计算,辅助、对照断面不计算在内,只统计到控制断面。
地下水监测站:根据统一规划而设立的地下水观测井。
实验站:按径流、蒸发、测验方法、水库、地下水实验站分别填列。具有流量观测项目的实验站兼做基本水文站的,除填列有关各栏外并填列“兼水文站”栏内。
辅助站:为配合基本站正确控制水文情势变化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按一个计算)站点。
拍报水情测站:向县级以上防汛指挥部门拍报水情的水文测站,按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分别统计。一个测站同时向几个单位拍报水情和几个项目者,仍以一个站填列。
发布预报测站:向县级以上防汛指挥部门发布水文预报的测站。一个站同时向几个单位发布水文预报的,仍以一个站填列。
2、观测项目
流量:断面流量资料有独立使用价值的数目。
水位:水位站和水文站观测水位的项目的总数。
水质:断面或采样点水质资料有独立使用价值的数目,与水文站网中的水质站数相等。
地下水:按观测地下水的井点数统计,与水文站网中的地下水监测站数相等。
降水:包括雨量站数和附设在水文、水位等测站上的雨量观测项
目的总数。
泥沙、水温、冰情、比降、蒸发、水文调查等,均按观测项目数统计(包括独立观测的某项目测站及水文、水位等测站含有的观测项目)。
3、测验方法
测验方法的站数按观测项目分类统计。
测验类别的站数统计各栏均为单项统计,如某站既是实行站队结合的站,又是要用桥测的站,则该站在两栏中都要计入。
在水位站、雨量站测验方法中属于模拟纪录的,则列入普通自记栏内。
自动测报的水位站、雨量站,往往同时安装固态存储设备,则同时在固态存储和自动测报栏填列
二、设施设备部分
1、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
在水文常用设施、设备、仪器的统计中,对已达到或者超过使用年限,但仍在运行或使用的均统计填列。对已报废的设施、设备、仪器应在统计中减除。
缆道(车):已投入运行的缆道(车)数。一个测站同时有手摇和机、电动的,只填机、电动;一个测站同时有缆道和缆车者,只填缆道。
机动测船:有动力驱动的测船数。机动测船中,主机和副机总马
力大于65KW的测船数,应同时在65KW以上测船栏中填列。
化验室按间数为单位进行统计。
水质分析仪器:分析测试仪器数。
2、房屋及固定资产
在房屋面积统计中,不计在建的房屋面积。
办公用房:用于行政办公的房屋面积。
生产用房:用于业务生产的房屋面积,包括:测站站房、资料室、化验室、计算机房等。
成套住房:有单独的卫生间和厨房设施的住房。成套数填成套楼房的套数。
固定资产总额:本部门全部固定资产的历年累计总额。
三、机构、人员部分
省局人员:省局机关的人员数,不含下属单位的人员。
地市局人员:地市局机关的人员数,不含下属单位的人员。水文勘测队人员:勘测队中专门从事勘测任务的人员。
水文测站人员:常年驻守在水文测站的人员。凡已实行站队结合的地区,水文勘测队驻站人员是勘测队派出人员,应视为勘测队职工,统计在水文勘测队职工人数中。
实验站人员列入水文测站栏内。地市分局(勘测大队)下设的水文中心站,不作为一级统计,其人员填列水文测站栏内。
经营实体人员:正式职工中专职从事技术咨询、综合经营及在工
厂、车间等实体工作的人员数。对于在其他部门兼职的人员以其工作侧重点填入相应部门的人员栏中,不得重复统计。
水环境监测(分)中心人员应同时计入相应的省局、地市局、勘测队人员中。
在职职工:水文部门正式职工数(以工资表在职人员数为准)。不包括离、退休人员及临时工、委托观测员,也不包括水利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列入国家基本站的水文职工。
行政:专门从事行政管理人员数,具有技术职称的行政管理人员,应按技术人员统计。技术人员中有教授级高工者计入“高工”栏:对具有经济师、会计师、技师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应并入相应的技术职称栏内统计,如:高级会计师并入“高工”栏。
委托观测员:委托观测水位、雨量、地下水等水文项目的人员数,其数目按水文部门享受委托观测费人数填写。不由水文部门委托观测的,不统计在内。
四、经费部分
在主管部门核拨事业费中,基本支出是指本由上级财政主管部门核拨,用于保障本部门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的人员、公用等经费。项目支出是指本由上级财政主管部门核拨,用于完成特定的业务工作任务的专项工作经费,在相应栏目中分列。未列项目在“其它”栏目中填列项目内容和数额。
主管部门核拨基建费:省(自治区、直辖市)或流域机构本
计划投资核拨经费额。在“其它”栏目中填基建专项(单列)。
外部门专项任务经费:外部门委托专项任务所支付的经费。地区(地、县)投入:地、市、县等政府计划、财政对水文的投资经费额。
水利部投资:由水利部下拨的经费,包括基建费、专项事业费和其他经费,分项数额填入相应栏内。
人均事业费:为事业经费总额/人员总计。
人均基本支出:基本支出总额/在职人员。
五、其它部分
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只填报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的情况。
第四篇:2009年党统报表主要审核要点
2009年党统报表主要审核要点
第一表
两年党员数综合比较
1.1栏‚上年底总数‛栏与2008年报表中的‚本年底实有数‛必须一致。2.A5栏‚转入组织关系‛划分从外省(系统)转入、从省内外市(系统)转入、从市内外县(系统)转入三类做说明;A10栏‚转出组织关系‛划分转往外省(系统)、转往省内外市转(系统)、转往市内外县(系统)三类做说明。要在填表说明中注明。
3.13栏‚实有数与应有数之差‛不应当有数据,有数据的要上报详细说明。第二表
党员基本情况
1.C列‚女‛、D列‚少数民族‛、E列‚台湾省籍‛的数据与上年比较,变化较大的要上报说明。
2.J2栏数据较大的,要认真核查是否属实。
3.H16至J16即‚46岁至54岁‛、‚55岁至59岁‛、‚60岁及以上‛的学生党员出现数据要上报说明。
4.F17、G17即‚35岁及以下‛、‚36岁至45岁‛的离退休人员出现数据,要认真核查是否属实。
5.A18栏‚其他‛出现数据要上报说明。A18栏‚其他‛党员
名,其中: ① 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中的党员
名; ② 自由职业人员中的党员
名;
③ 复员(转业)待安臵、学生毕业未就业的党员
名; ④ 公派或因私出国、出境逾期未归的党员
名;
⑤ 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机构改革后不再保留原机关干部身份,党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的党员
名;
⑥ 企业破产后,领取保险金或被辞退的职工中未重新就业的党员
名;
⑦ 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党员(不包括内部退养职工党员)
名;
⑧ 党组织关系在人才交流中心、职工就业中心,不明职业的党员
名; ⑨ 其他无业人员中的党员
名。6.补充资料需手工填报,请认真填报。第三表
党员入党时间情况
1.C1‚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D1‚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入党的党员数与上年年报表数据比较,增加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2.E1至G1数据即‚1949年10月‛至‚2002年10月‛入党的与上年年报表数据比较,增加数大于绝对调入党员数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3.补充资料第4项、第5项即‚个体劳动者‛党员数、‚城镇个体劳动者‛党员数应分别小于等于第十八表L15栏、M15栏即‚个体工商户‛在岗职工中党员数、‚城镇个体工商户‛在岗职工中党员数,若大于的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4.A18栏‚其他‛出现数据要上报说明。第四表
党员学历情况
1.B16、C16、D16即学生党员中‚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学历的占A16学生党员总数比重较大的,要认真核查是否属实。
2.A18‚其他‛有数据要上报说明。3.补充资料需手工填报,请认真填报。第五表
发展党员情况
(一)1.G16、H16、I16,即发展的学生党员中‚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学历的党员占A16发展学生党员总数比重较大的,要认真核查是否属实。
2.F1栏‚发展60岁及以上‛党员
名,以Excel文件格式上报名单,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简要事迹;L1栏发展的‚初中及以下‛与上年年报表相应栏数据比较,增加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3.A16不等于D16的,查找原因并上报说明。4.A17‚其他‛出现数据要上报说明。第六表
发展党员情况
(二)1.15栏‚特殊情况下‛发展的党员(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入党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主要事迹。Excel文件格式)。
2.17栏‚经过‘推优’‛占16栏‚共青团员‛比重较小的要认真审核。3.18栏‚台湾省籍‛有数据(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入党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Excel文件格式)。
第十表
预备党员转正情况
1.A栏‚预备期满的党员‛数据与上年年报表第二表中A2数据比较,变化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2.D栏‚延长预备期转正‛数据不等于上年年报表第九表中E栏‚延长预备期‛数据的要上报说明。
3.G栏‚尚未讨论或审批‛数据占A栏‚预备期满党员‛数据比重较大的要认真审核。
4.F栏‚取消预备党员资格‛、H栏‚预备期未满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分别以Excel文件格式上报名单,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主要原因。
第十一表
党内表彰情况
1.A1栏、A2栏、A3栏中受中央表彰的党员名单,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受表彰时间、表彰称号,以Excel文件格式上报。
2.市一级表彰为市委表彰,县一级表彰为县(市、区)委表彰,其他表彰如各工委、高校、单位表彰等情况都统计到A栏,B栏、C栏、D栏不作统计。市委表彰以市委表彰文件为准,县(市、区)委表彰以县(市、区)表彰文件为准。
第十二表
民主评议党员情况
1.7栏‚被评议为‘不合格党员’‛数据若小于8栏组织处理情况‚合计‛的要认真审核。
2.A13栏‚原限期改正错误现予以除名‛数据若大于上年年报表第十一表A12栏‚限期改正错误‛数据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3.A7栏被评议为‚不合格党员‛要以各县(市、区)上报数据。第十三表
党员出党情况
(一)1.A2栏、A3栏人员名单(Excel文件格式),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入党时间、工作单位及职务、出党时间、出党类别、主要原因。
2.E2栏、E3栏、F2栏、F3栏要认真审核。
3.F7栏‚60岁及以上‛的‚取消预备党员资格‛有数据要认真审核。第十四表
党员出党情况
(二)1.C栏‚退党除名‛和F栏‚取消预备党员资格‛数据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2.2栏数据比上年年报表相应栏数据增加较大,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3.A15栏‚其他‛需上报说明(分类说明)。第十五表
党的基层组织数量情况和换届情况
B栏‚任届期满‛与C栏‚本年换届‛数据之差较大的,要重点审核,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第十六表至第二十一表中相同的审核重点说明
第十七表至第二十一表中1栏‚单位数‛为‚0‛而其他栏不为‚0‛时,要重点审核。如果是法人单位填报的1栏‚单位数‛为‚0‛,其他各栏必须为‚0‛;而对于法人单位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非法人单位)填报的1栏至10栏(第十八表的1栏至12栏)数据虽为‚0‛,但其相应的‚在岗职工‛和‚党员‛栏要按实际情况填报,不为‚0‛。
第十九表
事业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1.1栏‚单位数‛要与同级编办、教育部门、统计部门同期相关统计数据,以及上年年报表的数据核对,相差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其中:H1‚普通高等学校‛数与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和名称不一致的,要认真进行核实,并上报详细说明。
2.A7、A9、A10即事业法人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出现数据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第二十表
机关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A7、A9、A10即机关法人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出现数据,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第二十一表
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法人单位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情况
1.1栏‚单位数‛要与同级民政部门、司法部门、财政部门同期相关统计数据核对,数据相差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2.C1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单位数‛包含民办高校数据,并上报民办高校名单。
3.B1栏‚基金会‛、D1栏‚律师事务所‛、E1栏‚会计师事务所‛与同级相应部门核对并上报单位名单。第二十二表
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工作部门法人单位建立党组织情况 1.1栏‚部门数‛与上年年报表数据比较,变化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2.A4‚成立总支部的‛至A6‚未成立党组织的‛出现数据,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
第二十三表、第二十四表发展对象情况、入党积极分子情况 1.G4占A4比重较小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2.A8不等于G8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3.A13不等于G13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4.G14占A14比重较小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5.E16占A16比重较大的,要查明原因并上报说明。6.A17栏‚其他‛要上报分类说明。
第三十一表、第三十二表
流动党员情况
(一)、(二)1.A6‚机关‛、A7‚事业单位‛数据较大的要认真审核。2.20栏‚其他‛出现数据要上报说明。3.I1‚其他‛出现数据要上报说明。专题调查表二
出国(境)党员情况
1.本表统计1979年1月1日以来出国(境)、本年底仍在国(境)外的党员情况及本年出国(境)定居的党员情况。
2.‚职业‛系指党员出国前的原职业。3.A18‚其他‛有数据要上报说明。
4.F10出现数据要认真审核。专题调查表三
留学回国党员情况
1.本表统计本年留学回国人员中的党员情况。
2.‚组织关系出国(境)时转往国(境)外的‛与‚组织关系出国(境)时未转往国(境)外的‛均指党员在国外期间的组织关系情况。
第五篇:统计报表管理制度
统计报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公司统计工作,强化统计职能,充分发挥统计在公司管理中工作中的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立足现有条件,切实加强统计工作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统计
工作规范化,统计调查科学化,统计计算和输出处理现代化,统计服务优质化。
二、加强统计基础工作,不断建立健全统计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资料管理及归档制度,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可靠。
三、按照公司统计要求,明确分管领导,统计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并保持相对的稳定。其统计工作基本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统计法》,执行和落实统计调查任务。
(二)组织协调本单位承担的统计工作,负责统计报表的催报、送审和报送工作。
(三)在工作范围内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权,统计报告权和统计监督权。
(四)熟悉统计分类、指标含意、计算方法、统计编码,负责承担统计工作的咨询、指导。
(五)开展统计分析,为上级提供有决策依据的统计资料。
四、要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制定的报表制度和统计标准。准确、及时地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统计报表上报和统计分析任务,不得虚报、漏报、瞒报、迟报、拒报。
五、凡属上级下达的临时性统计任务,由统计员按照上级要求和统一标准,按时、按质搜集和整理提供公司基础数据。
六、统计报表必须经过单位负责人核实,主管领导核准、签字后方能上报。
七、对经主管领导核准的统计数据,任何人不得私自修改。如果发现有错报、误报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和统计人员进行核实订正。
八、提供和公布统计资料,必须经主管领导核定和同意。
九、统计工作受到上级表扬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受到批评的,在考核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十、本制度由办公室负责监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