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悦读经典读书会申请书
关于成立悦读经典读书会的申请书
尊敬的校领导:
为提高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现申请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在学校内成立“悦读经典读书会”的社团,主要形式为:
1、每半个月阅读一本经典书籍;
2、读完后组织同学交流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3、组织学生成立“拖中讲坛”,鼓励学生每月开展一次好书推荐活动,并邀请学生做阅读经典书籍后的报告。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读书是学习知识和工作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学习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书有助于组织中的个人转变观念,使个人行为更趋于理性,符合组织的需要。因此,申请在学校内成立“悦读经典读书会”,初步考虑频次为每半个月阅读学习一本书,并形成学习总结,个人总结提交给社团负责人。
经初步酝酿,如果本社团获得通过,成立后,年度本社团开展读书学习活动的书单如下:
(1)《没有任何借口(经典版)》,作者:施伟德;(2)《把信送给加西亚》,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3)《你在为谁工作》,作者:陈凯元;(4)《赢在执行(员工版)》,作者:余世维;(5)《有效沟通Ⅱ》,作者:余世维;
(6)《职业化团队(基业长青的源动力)》,作者:余世维。此项工作计划由团支部负责组织实施,由我本人参与并负责督促实施过程,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总结。
恳请领导批准!
第二篇:丰盛悦读读书会总结20150522
丰盛悦读读书会总结
一、读书会的目的:
帮助家长成为智慧家长,帮助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目标:
刚开初期以做为会员服务为目标,开展后群体大部分是非会员,开始转向配合市场和销售为导向(目前正在调整)。
三、读书会的形式:
读书会设置:开放式学习小组,完全公益
人数:8~12人小组;时间: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
四、对象:
由会员转向非会员,准父母、父母。
五、时间为每周二、四早晨9:30-11:30,地点为后海中心;
六、阅读材料:父母的觉醒,如何说,孩子才肯听。
七、发展过程:
1、人数:3月10号启动开始至今两个月的时间由不到十人发展为近140的群体。
2、团体结构变化:线上线下整体结构不再局现在全职妈妈,区域也显示有外地的父母也在加入群内学习,属于线下学习家长亲朋好友。线下由每周二一个班扩充为两个班,现场调查反馈通过读书会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3、现计划将周末或晚班开启,以方便工作父母学习。
八、读书会成功部分:
1、读书会以父母成长为核心,社会大部分以读经和亲子绘本为主;
2、以心理学为基础带读,能够深入带领家长学习;
3、课后作业帮助家长内化;
4、现场应对技巧能够带领不同层次家长;
5、现场学习家长认可度高。
九、读书会不足部分:
1、从群里人数和现场人数百分比为22%,到场学习比例有待提高;
2、转化的方式和技巧不够,转化学员率低;
3、学员群内互动参与度不高,技巧欠缺;
4、群内维互形式单一,读书会工作没有分配出去;
5、未来走向和发展暂时定位不清。
第三篇:聊书会教案
《品国学、诵经典》聊书会
五年级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品味国学经典,使学生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2、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作为班集体主人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各小组组织熟练背诵古诗、《三字经》、《少年中国说》等。
2、根据诗意准备好图片。
3、排练舞蹈。
三、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四、活动过程
一、开场词
播放古筝《高山流水》,在音乐声中主持人入场。甲:美文如画。乙:诵读如歌。
甲: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的历史星河中,闪耀着无数颗璀璨的星星。乙:有诸子百家,有四书五经,有唐诗宋词……这儿有老子庄子,有孔子孟子,有杜甫李白……这儿闪烁着先人们的无上智慧,这儿呢喃着先辈们的悠悠情怀。
甲: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文的世界,去感受诗人们质朴、真切的情思。
乙:今天,让我们徜徉在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合:《品国学、诵经典》聊书会现在开始。
二、古诗系列
甲:四季风景美如画,诗人笔下的每一个季节都有其迷人的魅力。下面请欣赏古诗朗诵。(配乐:《琵琶吟》)
(11人分别诗以下诗目)
春天:春晓(孟浩然)咏柳(贺知章)春夜喜雨(杜甫)夏天: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秋天:山行(杜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冬天:江雪(柳宗元)咏梅(王安石)
三、经典国学系列
甲:中国不仅是诗的国度,还是一个礼仪之邦。乙:读了《论语》,才知道何为君子。甲:读了《三字经》,才知道何为孝敬。乙:读了《弟子规》,才知道何为圣人。《论语》(10人)(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字经》(4人)(音乐伴奏起,学生边吟唱边做舞蹈)(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弟子规》(10人)
甲:感谢这四名同学的美妙舞姿,把我们带回到古圣人的世界中去。知国学,谈用今,让实践在此传承,传承《弟子规》的经典与文明。乙:关于《弟子规》,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生:弟子规中讲了许多为人子弟在对待长辈亲人朋友、处理事情、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特别是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生:它是使人们从小形成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的礼仪规范。
生:《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生:《弟子规》告诉我们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甲:在《弟子规》中,“入则孝”是第一门主修课。百善孝为先,毛主席在开篇时就已经指出“首孝悌”。
乙: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在家里有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为我们操碎了心,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我们该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下面请老师为大家讲一个关于“孝”的故事。
师:我讲的是“黄香温席”的故事: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刚刚九岁,就知道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睡得更好;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更好。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甲:孝敬是世上最至上的美德。请同学们对照我们熟知的《弟子规》,下面的短剧中人的言行有哪些不当的地方。乙:请看短剧:《大呼小叫》。(播放短剧)
生:“父母呼,应勿缓”,母亲让孩子到她房屋,孩子不说话也没有马上去做。
生:“尊长前,声在低”,母亲在和客人说话时,孩子不能大声喊,这样不礼貌。
生:“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妈妈进来,孩子没有马上给妈妈让座,妈妈允许坐的时候才可以坐下。
生:“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生:“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生:我们还要自己背书包,自己上学,多帮父母做家务,“亲所好,力为具”。
四、吟唱佳作系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甲:历览千载辉煌地,长歌浩叹唱古今。乙:捧起这些佳作,我们与圣贤相会。甲:吟咏这些绝唱,我们与历史对话。
乙:传统在这里升华,文化在这里更生,精神在这里得到洗礼。
三、展望未来之《少年中国说》(24人)甲: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乙:这是一个惩前启后的时代,甲: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乙: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甲: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挥笔成就名篇《少年中国说》。合:让我们一起展望我们的未来吧。(播放音乐《少年中国说》)
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
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生:少年智则国智,生:少年富则国富,生:少年强则国强,生: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生:少年自由则国自由,生: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生: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生: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生: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生: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生: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生: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生: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生: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生: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生: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生: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生: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生: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生: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合: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五、活动总结:
甲: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乙: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甲: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乙: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甲: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乙: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合:本次《品国学,诵经典》主题班会到此结束。甲:现在请班主任老师做总结。
师:同学们,在这次的主题班会上,我们与经典相伴,与圣贤同行。古诗文浩若烟海,华夏文明光辉灿烂。让我们多学习中华经典文化,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受益于千古诗文的文学滋养,让我们站在五千年的历史巨人肩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聊书会到此结束。
第四篇:读读有感
文章道出了人生处事的哲理:一个人,如果只有才华,没有责任心,缺乏独立创业的勇气,敬业精神,而且不愿自我反省,养成一种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评的恶习,只能在被迫和监督的情况下才能工作,根本无法独立地自发做任何事,这种人就不能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这种人在单位就不能得到提升和重用。因为在他看来,敬业是老板剥削员工的手段,忠诚是管理者愚弄下属的工具,他在精神上与自己的单位格格不入,他也无法真正从自己的单位里受益。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自己的单位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是整个社会。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的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这种人永远会被老板所看重,永远不会失业,而哪些懒惰的终日抱怨和四处诽谤的人,即使独立创业,为自己做事也会因为无法改变这些恶习而获得成功。文章中还提到的一些年青人,好高骛远,总感觉怀才不遇不能脚踏实地去工作,还有一些人对待工作牢骚满腹,得过切过,相互推委。这些现象不就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吗?各行各业的人要是抱着这种心态去工作,肯定会降低我们的服务质量,我们要做到书中所说的那样怀着报恩的心态去工作,要想着我所做的工作必须对得起今天的薪水。要有知足者常乐的心态,这样你就算比别的同事多干一些工作,也不会感觉到心理的不平衡。而更会精神饱满地去工作,既能提高服务质量,又能熟练完成业务工作,每天如此工作心情才能愉快,而且还能感染周围的同事,和乐而不为呢,既能得到周围同事的好评,又能让领导常识。同时,受益最大的还是你本人,我们身边不就有很多这样的同事吗?对工作兢兢业业,认劳认怨。最终被提升到领导工作岗位上,即使这些得不到,我们多干一些,对业务的提高不是也有很大的帮助吗?我本人一直是怀着这种态度在工作,在学习,虽然有时工作很累,一件接着一件来,忙得我真的不知所措,但是在顺利完成任务以后,自己觉得那是多么快乐呀!
目前,我们国家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如何适应这些改变,毫无疑问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正如,达尔文进化论中所说的一句话,“物竞天泽,适者生存”。如何去生存,今天要通过阅读《致加西亚的信》一本书,求得证实。这虽是一本老书,却永不过时。社会在发展变化,只要我们信守着书中所提倡的“忠诚”“敬业”,“服从”,“信用”你就能适者生存,不被社会所抛弃的。是这样做的人们继续发扬吧,不是这样做的人,努力的改进吧!让我们都奉献自己的最大努力,快乐的度过每一天,让我们自己进步,让我们的国家的 方方面面加速前进吧!
第五篇:读读古诗
读读古诗,悟悟其道
开学了,新的学期,再次重读古诗,读着读着,忽然发现那一首首的诗词中,竟然藏着不易觉察的道道,这里的道道,有的是布局谋篇、写法技巧;有的是修辞表达,顺序排列;有的是背景如山,情深似海„„
再读,让我回味无穷,让我沉醉其中。于是,我边读边思边敲打下这些文字,但愿能在这次的重读中悟出一些点点滴滴的门道„„
1、一片孤城万仞山
大诗人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读这首诗时,有学生提出疑问:“‘一片孤城’,既然是一片,为什么又说是孤城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初看,是矛盾,细思量,就不是了。为什么呢?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视角来看诗中的景。
黄河远上白云间
我一边诵读诗句一边比划动作,右手自胸前往右前方伸展,目光随着手势渐渐抬高、望向远方,望向空中。
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作者是由近及远,由下到上来观察黄河的!这样远眺,高原、天空都成了黄河的背景。天空高远,高原辽阔,那滚滚的黄河就仅如一条漂浮的带子了。
因为背景无限广阔,所以黄河无限渺小。
远大与渺小,壮阔与苍凉,就在这样的远眺中涌上心头。同样: 一片孤城万仞山
孤城,指的是孤零零的城堡,这里的城堡是玉门关。说起玉门关,如果站在它的脚下看,那可真够高大雄伟。但有了高山来做背景,再高大的城堡在远眺人的眼里都将变得渺小。况且,那是万仞之山!
万仞有多高呢?“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在周代的时候为八尺,在汉代的时候是七尺,周尺一尺大约为二十三厘米,那么,一仞就大约为184厘米,万仞呢?就是18400米之高。比两个喜马拉雅山叠加起来还要高。这样说来,真是够高的了!再来看“一片”,“一片孤城万仞山”,这里的“一片”,既可以形容“孤城”,单单看城,一座城,连成一片,可谓宽;可是“一片”也可用来形容高山,形容高山连绵起伏,当连绵起伏的高山成了一座城的背景的时候,在高山的映衬下,那城就变得不起眼了,变得孤零零了。所以说,矛盾吗?一点也不矛盾。
姓名:陈学壮
地址: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中心小学 邮编:222100 信箱:chenxuexzhuang10@163.com 电话:***
2、梅子金黄杏子肥
南宋诗人范成大有一首诗,诗题为《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全诗如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读这首诗,只觉得眼前一片绚丽、满是色彩。读这首诗,眼睛都会变得贪婪,心儿都会变得陶醉,就是因为那一片斑斓的色彩。现在,让我们来看这首诗是如何描摹事物的。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初夏的时候,梅子是金黄的,难道杏子不是金黄的吗?杏子是圆溜溜地肥美,梅子难道不是圆溜溜、不是照样肥美吗?
这样一说,你大概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原来是: 梅子金黄肥杏子金黄肥。
但是,如果像上面这样说,那就太啰嗦了,诗的味道就丢了。那你也许会说,诗为什么不写成“梅子杏子金黄肥”,或是“金黄梅子杏子肥”,或者干脆来个“金黄梅子肥杏子”?这里面的顺序安排,这里面的表达效果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是的,是有它独到的表达效果。“梅子金黄”,读起来,冲击的是视角,强调的是颜色,“金黄”让人眼前一亮;同样“杏子肥”,突出的是杏子的肥美,一读就让人流口水啊。如果是“肥杏子”,那口水就流不出来了吧。
这是第一句,再来看第二句,这第二句与第一句一样吗? 是不是“麦花雪白稀,菜花雪白稀呢?”
不是的,荞麦的花像雪一样白,有一首谜语唱得好: 开白花,结黑果,磨白面,做黑粑。或是:
红梗子,绿叶子,开白花,结黑子。它们的谜底都是荞麦。菜花呢?江南的菜花,金是金黄色的,像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就写道“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写的就是黄色的蝴蝶,黄色的菜花。
初夏的时候,油菜已经过了开花的盛期,花落而结子,那挂在枝头的是稀疏的花朵。
而麦花正盛,开得泼泼洒洒。所以就以了“麦花雪白菜花稀”的独特风景。你看,一句诗,一句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一句用的是对比的手法。因为互文,诗句变得简洁而灵动,因为对比,茂盛开的更茂盛,稀疏的更稀疏。这,就是初夏,这就是江南乡村的一道风景。姓名:陈学壮
地址: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中心小学 邮编:222100 信箱:chenxuexzhuang10@163.com 电话:***
3、晴空一鹤白云上
一个暑假不知不觉已退到幕后去了,新的学期又降临了。岁月真是如流。像静静的流水,当你察觉她失去的时候,她早已悄悄流向了远方。“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平时的我们一般不看,看的时候,自有一番感慨。暑期中,天气热得不行,一切仿佛都要熔化掉似的。开学报到了,气温陡然直下,就像正在高飞的鸟突然调皮地合拢了翅膀,直线下坠,由骄阳似火坠落到秋高气爽。
秋天来了,把人们从盛夏的酷暑中解放出来了。焦躁的心情也变得有了丝丝的凉意。用一个字来说——爽!
可是不知为什么,翻读古诗词时,你会发现,每逢秋天来临,忧伤的情绪就会漫上诗人的心头。
或是因为漂泊怀乡,或是因为落第归来,或是树木萧条、触景生情,那孤单寂寞的情怀郁结在诗人的心头。
你不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你不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你不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容。” „„
景由情生,情景交融。自然事物的枯荣,引发的是人们心潮的起起伏伏。在诗人的眼里,秋天满是一个“愁”字,就像“愁”这个字一样,是“心”上的“秋”啊。
可自古以来,大家都说愁,有人却反弹琵琶,唱起了反调。刘禹秋的一首《秋词》,拨开了人们心头的“愁绪”,让人的心亮堂起来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古以来,每到秋天,悲伤、寂寞、空虚就会涌上人的心头。可是,“我”却认为,秋天大大超过了美丽而又生机勃勃的春天。不信,你看,你看:
在晴朗的天空下,一只仙鹤排空而上,它把诗情画意带上了碧蓝的天空。
这第一句,先言他,言他人的情绪,第二句一转,抒自己的情感。这样,就有了对比,就了互相映衬。这样抒发感情,叫直抒胸臆。
而三四两句,是用大手笔来写眼中的景,辽阔的天空是背景,辽阔得足以让人的心胸都变得无限宽广。
主角呢?是那只鹤,那腾空而上的鹤,那拼搏的鹤,那向往蓝天的鹤„„
或许,它还是一只自由的鹤,它就是诗人刘禹锡,也或许,它就是正在读诗的你„„
姓名:陈学壮
地址: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中心小学 邮编:222100 信箱:chenxuexzhuang10@163.com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