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时间:2019-05-14 08:1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第一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中油质安字〔2006〕362号

第一章

第一条

为推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谐发展,防止和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含股份公司地区公司,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集团公司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人为本、环保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构建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

第四条

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追求“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集团公司环境保护实行分级管理。集团公司设立HSE委员会,对环境保护实行统一领导;企业对所辖区域内环境问题负责,对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第六条

总部机关质量安全环保部门是环境保护的归口业务管理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总部机关各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环境保护工作。

总部机关质量安全环保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定集团公司环境保护规划计划、技术政策和规章制度;

(二)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负责环境保护管理指标的制订与监督考核,参与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的技术论证;

(三)推行清洁生产,实施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指导循环经济发展,参与环境保护重大科研项目的技术论证和环境保护技术推广应用;

(四)协调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验收管理,督导环境监测网和应急体系的建设,参与特大、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调查处理;

(五)负责环境保护信息管理,开展环保宣传、培训和对外交流,指导环保产业建设。第七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行政正职)是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企业应当指定一名分管领导为HSE管理者代表,具体负责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

第八条

企业应当成立HSE委员会(或环境保护委员会),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任主任。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九条

企业HSE委员会(或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环境保护职责是:

(一)贯彻政府及集团公司有关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二)审定企业环境保护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审查突发重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四)审定环境保护考核指标,并组织检查考核;

(五)协调处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六)讨论决定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其它重大事项。

第十条

企业应当设立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健全环境保护管理组织网络,实行环境保护统一管理。

(一)企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中,应当配备专职负责环境保护的处长或副处长,设立环境保护科,配备专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

(二)企业二级单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中,应当配备专职负责环境保护的科长或副科长,配备专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

(三)物探、钻井、测井、采油(气)、井下作业、管道集输、炼油化工、工程建设等主要基层生产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环保工程师或环保技术员;其他单位应配备兼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可由技术员兼任。

第十一条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职责是:

(一)贯彻政府和上级部门有关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制定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二)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规划、计划,协调组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三)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对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进行监督,协调组织污染治理工程的技术论证及环境保护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组织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的实施,负责环境监测和环境统计信息管理工作;

(五)提出环境保护培训计划,协调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六)参加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处置。

第十二条

企业计划、财务、生产、设备、科技、人事、监察、思想政治、应急管理等部门应当贯彻政府和集团公司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规定,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一)计划、财务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负责将环境保护内容纳入企业年度计划,督促建设项目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2.审定企业财务预算中的环境保护投资,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所需成本,并考核预算执行情况。

(二)生产、设备管理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负责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

2.组织制定生产作业和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并监督落实。

(三)工程技术、科技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负责落实工程技术服务、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过程中的有关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和措施;

2.负责将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技术研究等科研课题列入科技计划,并协调组织实施。

(四)人事劳资、监察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负责环境保护组织管理网络建设,组织落实全员环境保护培训计划;

2.负责管理人员环境保护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处分,参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调查。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组织制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按规定程序报告突发环境事件;

2.负责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以及突发公共事件次生或衍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六)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协助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2.参与环境保护先进评选工作。

第三章

目标责任管理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明确决策、生产、营销、服务等环节的环保责任人,实施生产全过程环境保护责任管理。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纳入生产经营责任制,并层层分解和控制,定期组织考核。

第十五条

每个员工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和检举。

员工应当遵守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岗位职责规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第十六条

企业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必须有环境保护内容,确定目标、任务和措施,以及重点环境保护项目和相应投资。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将环境保护费用作为优先项目纳入生产经营成本预算中,落实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清洁生产、环境应急等项目费用。

第十八条

集团公司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制订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将控制指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基层和重点排污单位。

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符合当地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要求。

第十九条

签订合同涉及环境保护内容时,应当依法明确双方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并单列环境保护费用。

合同委托方应当在合同中将环境保护信息清晰传达给合同受托方,并对受托方履行环境保护条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十条

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符合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环保法律法规规定,并满足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清洁生产技术政策、环境风险管理、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总体要求。

第二十一条

企业发展规划应当包括环境保护篇章,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国家规定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计划,应当组织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二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海外投资、并购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并作为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的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或者审查未予批准的,有关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项目实施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四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制订项目环境保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护计划。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将项目环境保护计划传达到施工单位和承包商,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项目竣工后,项目实施单位应当依法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环境保护验收。

第五章

污 染 防 治

第二十六条

废物管理应当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按下列顺序进行控制:

(一)预防:从工艺、原材料、设备等源头消除或最小化废物的毒性和数量;

(二)再循环:对废物进行最大可能限度地回收和再使用;

(三)处理:通过对废物进行有效处理使废物产生量或毒性最小化;

(四)处置:采用环境友好且可靠的方法对废物进行处置。

第二十七条

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政府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固体废物处置应当满足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并依法缴纳排污费。

企业应当实施污染源分类分级管理,明确每个污染物排放口达标排放的责任人。对于产生污染的生产过程,操作规程中应当有明确的污染物控制和排放规定。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完整的废物处理和排放控制档案,执行废物排放管理申报登记制度,依法申请办理排污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

企业应当加强污染治理、废物处置和生态保护等环境保护设施的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环境监测等规章制度,定期检维修。

未经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许可,环境保护设施不得擅自闲置、停运或者拆除。

第三十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

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转移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转移。

第三十一条

生产装置开停车和进行检维修作业时,应当制订并实施污染防治方案,有效处理处置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第三十二条

外委处理处置可能污染环境的废物时,应当核实受托方的资质和能力,并监督处理处置过程。

禁止将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和有毒有害产品委托或者移交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企业生产和经营。

第六章

生 态 保 护

第三十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实施全过程生态保护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油气资源开发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选取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工期、区域和方式,降低或减少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环境敏感区域进行勘探、开发及其它生产作业的,应当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施工结束、资源枯竭后应及时恢复自然生态。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第三十五条

从事生产作业的企业基层单位应当制订并实施HSE“两书一表”(即:HSE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现场检查表),执行环境保护方案,防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涉及环境敏感区生产作业的HSE“两书一表”,应当经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第三十六条

企业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等区域进行油气资源开发和管道建设等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应编制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并按照有关规定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三十七条

对于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需要开展环境监理或者位于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实施工程环境监理制度,并按规定程序上报工程环境监理报告。

第七章

放射性污染防治

第三十八条

放射性污染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原则。

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放射性物质的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严格监督检查,有效防止因泄漏或丢失等造成环境污染。

第三十九条

涉源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源的采购、废弃应当按照国家法规要求申请办理准购证和注销手续。

进、出口放射性物品时,应当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申请办理许可,并报总部质量安全环保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

放射作业场所应当划出安全防护区域,设置辐射警示标志,必要时应设专人警戒。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跨地区使用的,应当向使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放射性物品贮存、运输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放射性物品丢失、泄漏。

第四十一条

发生辐射事故后,施工或使用单位应当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当地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报告。

第四十二条

购买放射源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规定与生产厂家签定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废旧放射源应当及时返回生产厂家或者返回原生产国。

放射性物品应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不能返回生产厂家的废旧放射源,应当送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

第四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放射源动态管理信息档案,并每半年报总部质量安全环保部门备案。

企业应当定期对放射场所和装置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国家法规标准要求的场所和装置,责令限期整改,并在整改后组织验收。

第八章

清 洁 生 产

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当把清洁生产持续地应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中。其中:

(一)对生产,应当从全过程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

(二)对产品,应当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实施生态设计管理,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对服务,应当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提高资源环境效率。第四十五条

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技术标准,淘汰高消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严禁新上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重大设备更新改造应当进行清洁生产论证,严禁购置不符合国家及集团公司产业政策的设备。

第四十六条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应当采用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的方法和工艺技术;石油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应当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材料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工艺、技术和设备。

第四十七条

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以及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经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应当依法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其它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清洁生产审核结果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告。第四十八条

企业应当落实清洁生产审核确定的环境管理方案(或清洁生产方案),制订实施计划。对无费、低费方案,筹措资金、及时整改;对中费、高费方案,纳入企业规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逐步实施。

第四十九条

企业应当贯彻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鼓励开展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环境标志认证。

企业应当开展创建绿色基层队(站)、车间(装置)活动,按照标准规范配备环境保护设备,持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第五十条

按照污染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实施生态设计管理,延伸产业链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倡导绿色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九章

环 境 应 急

第五十一条

企业应当建立HSE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和管理环境风险。风险管理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识别:筛选与活动相关的环境因素;

(二)评估:判断环境因素的环境敏感性,确定重大环境风险;

(三)控制:制订并实施环境管理方案,使环境风险尽可能低并可承受;

(四)恢复:制订并实施事故应急预案,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的危害。第五十二条

企业应当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估,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环境因素的控制与管理应纳入生产管理过程中,重要环境因素制订环境管理方案。

第五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环境应急体系,制定并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责任,配备应急设备和物资,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备案。第五十四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纳入同级总体应急预案中。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风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满足集团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要求,基层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处置预案应当满足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要求。

第五十五条

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时,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集团公司报告,并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第五十六条

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或者发生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时,应当对事故现场及受影响区域进行应急监测,并按照有关规定将监测信息上报有关主管部门。

第十章

环境信息管理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第五十七条

企业应当加强环境信息管理,健全环境保护技术档案和相关记录,建立获取和更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有效途径。

第五十八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应当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实施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费用从企业生产成本中列支。

对于重点污染源应当安装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实行在线监控。第五十九条

企业应当设置专职环境信息管理人员,定期对环境污染及防治、资源开发及保护、环境状况和环境管理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按规定及时上报环境统计信息。

第六十条

企业可定期编制和发布环境保护公报,公布环境绩效,接受政府、公众及相关方的监督。

环境保护公报中环境信息的披露范围和内容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章

科研与培训

第六十一条

企业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工作,在制订科技规划计划时把清洁生产、污染防治、循环经济、节能降耗、环境应急等作为优先领域。

第六十二条

企业应当鼓励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环境保护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先进的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技术。

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开展专业化环境治理。

第六十三条

企业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制订并实施年度宣传培训计划,开展全员环境保护培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各级干部培训机构的工商管理、各类高级专业培训班的教学计划中应包括环境保护知识。

第六十四条

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当进行专业培训。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通过总部组织的岗位资格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岗位资格培训合格后,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再培训,脱产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

企业和二级单位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当通过集团公司认可的培训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

企业基层单位的环保工程师和专(兼)环保技术员应当通过企业组织的环境保护培训,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第六十五条

加强环境保护技术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环境保护技术与管理经验,开展环保信息交流。

第十二章

奖励与处罚

第六十六条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环境保护激励约束机制,开展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活动,对环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给予表彰,对举报环保违法、违规行为的个人给予保护。

第六十七条

企业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保护工作问责制。

对于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环境保护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件的,依据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相应处罚。

凡造成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集团公司将按照《集团公司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责任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追究。

第十三章

第六十八条

企业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六十九条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第七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规定同时废止。

(发文日期:2006年6月29日)

第二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审核员管理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HSE审核员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HSE管理体系审核员的管理,提高HSE管理体系审核工作质量,促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的规范运行,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HSE审核员分为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和企业HSE内审员。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实行注册管理,企业HSE内审员实行备案管理。

第三条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可从事HSE管理体系企业内部审核、第二方审核(包括总部对企业的审核,企业对其下属单位的审核、企业对承包方和/或供应方的审核等)和认证审核。企业HSE内审员可从事本企业的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及企业对HSE审核员的管理。

第二章审核员培训管理

第五条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培训应纳入集团公司培训计划,由集团公司认可的HSE培训机构进行培训。1

第六条参加HSE审核员培训的人员应具备4年及以上的工作年限、初级及以上职称。

第七条HSE培训机构应依据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培训大纲》安排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1)集团公司HSE管理政策、制度等;

(2)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标准;

(3)审核基础知识、审核程序、技巧和实践应用;

(4)HSE审核员管理的要求。

第八条集团公司HSE培训机构应加强对参加培训人员的管理,考核合格后,方可颁发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合格证书。

第九条企业HSE内审员培训应纳入企业培训计划,由企业自行组织,由集团公司认可的HSE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由培训机构颁发企业HSE内审员证书,培训名录报集团公司HSE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三章审核员注册管理

第十条集团公司HSE审核员由集团公司HSE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管理,委托相关机构(以下称注册机构)具体负责HSE审核员注册业务工作。

第十一条集团公司HSE审核员的注册遵循自愿原则。注册审核员分为实习审核员、审核员和高级审核员,级别的晋升按

照逐级考核晋升的原则。

第十二条提出集团公司HSE审核员注册申请的人员应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并提交相应的注册材料。注册机构负责组织资料审核和注册工作。

第十三条申请注册HSE实习审核员的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1)具有大专(含)以上高等教育学历;

(2)5年及以上工作经历,参加过企业HSE内部审核工作;

(3)在申请注册的前2年内取得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四条申请注册HSE审核员的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1)具有2年及以上HSE实习审核员资格,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2)参加了不少于4次、累计不少于20天的HSE管理体系审核(包括第二方审核和认证审核);

(3)所有审核经历应当在申请前2年内获得。

第十五条具有国家注册OHSMS或EMS审核员资质的HSE实习审核员,可直接申请注册为HSE审核员。

第十六条申请注册HSE高级审核员的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1)具有3年及以上HSE审核员资格;

(2)担任3次及以上HSE管理体系审核组长(包括第二方审核和认证审核);

(3)所有审核经历应当在申请前2年内获得。

第十七条具有国家注册OHSMS或EMS高级审核员资格的HSE审核员,可直接申请注册为HSE高级审核员。

第十八条企业HSE内审员由企业负责管理。

第四章审核员日常管理

第十九条审核员权利和义务

(1)遵纪守法,诚信敬业,客观公正,保守秘密;

(2)服从安排,按时参加HSE体系审核。

(3)按要求参加再培训或继续教育;

(4)对任何在HSE审核员培训和注册管理方面的争议,可以书面形式向HSE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诉。

第二十条HSE实习审核员、审核员和高级审核员资格证书的有效期均为3年,到期前需申请办理再注册,换发注册证书。

第二十一条再注册要求:

(1)注册证书到期前3个月内,应向注册机构提出再注册申请;

(2)能够履行HSE审核员的义务;

(3)如有任何针对其审核表现的投诉,应已妥善解决;

(4)在注册证书有效期内,审核员应参加3次及以上HSE

管理体系审核;高级审核员应作为审核组长参加3次及以上HSE管理体系审核。

第二十二条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和企业HSE内审员每年应参加不少于8学时的再培训或继续教育。

第二十三条注册机构应建立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和技术专家库,实施动态管理。企业应结合实际,对HSE审核员合理调度使用。

第二十四条主管部门应对HSE审核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二十五条HSE审核员发生违章失职行为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暂停或降低审核员级别直至注销资格的处分,并予以公告。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规定由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审核员注册管理暂行规定》(质安字[2000]第113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国家职业资格管理制度的建立,规范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根据《关于深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油人劳字[2003]343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分为执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和企业执业资格三类。

第三条

按照国家规定,执业资格指国家人事部会同有关部委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的准入控制,是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独立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集团公司选择与其业务相关的部分执业资格作为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必备或参考条件(详见附件1)。

第四条

专业技术资格(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是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专业技术岗位的必备条件。

第五条

企业执业资格指集团公司根据生产需要,对涉及重大技术、安全生产等关键岗位人员实行准入控制所要求的技术条件。

第二章

管理部门及职责

第六条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工作由人事部门归口管理、业务部门配合实施。

第七条

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主要负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资格文件,并确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范围;

(二)制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政策;

(三)制定与职业资格有关的培训计划并监督指导;

(四)组织企业执业资格考试和评审工作;

(五)公布取得职业资格人员名单,并颁发证书。

第八条

集团公司相关业务部门主要负责:

(一)参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范围论证,并制定相关资格专业水平标准;

(二)申报执业资格人员相关材料的审查、上报;

(三)参与企业执业资格考试命题和相关培训;

(四)相关职业资格注册。

第九条

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会同同级业务部门负责组织本单位申报职业资格人员考试、评审、推荐工作,人员自然情况、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业绩证明审查工作,组织考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相关信息建库工作等。

第三章

职业资格取得

第十条

执业资格主要通过考试取得。各单位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按照人事部门部署、本人申请、资格审查、报名考试的程序开展。

对国家新开展的执业资格,首批申请人员一般可通过考核认定的方式取得执业资格,考核认定的条件及程序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专业技术资格一般通过评审、考试及考评结合等方式取得。

(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程序、方法和条件等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二)通过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参照本规定第十条第1款执行。

(三)通过考评结合方式取得专业技术资格按以下程序进行:

⒈参加考试。

⒉对考试成绩合格人员,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单位人事部门统一将相关材料报有关机构评审。⒊对通过评审人员,由单位人事部门审查其考试成绩合格通知单、相应职称证书、资格文件和其他相关评审资料。

⒋对通过审查,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由单位人事部门将相关材料报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审批并行文确认;取得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由各单位审批并行文确认。

第十二条

企业执业资格一般通过考试、评审等方式取得。具体办法由人事劳资部会同相关业务部门按照国家执业资格的有关标准和程序制定。

第四章

职业资格管理

第十三条

对执业资格和企业执业资格实行分级管理,中、高级资格由集团公司管理,初级资格由企事业单位管理。对专业技术资格的管理按集团公司职称文件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执业资格证书由国家有关部委统一印制并发放,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国家统一印制的证书除外)和企业执业资格证书由集团公司统一印制并发放。

第十五条

对执业资格和企业执业资格实行注册管理。执业资格证书的注册按照国家人事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人职发[1995]6号)执行;企业执业资格证书的注册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在规定期限内按照集团公司有关部门的要求办理注册,一般每两年注册一次。

(二)连续两次未经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在集团公司系统内使用相应资格和从事有关业务。

(三)申请注册应提供下列证明:

⒈本人执业资格证书;

⒉本人工作考核合格的单位证明;

⒊身体健康证明。

第十六条

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应建立统一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数据库,对取得职业资格的人员应及时入库并做好维护工作。数据库应涵盖《取得职业资格人员情况简表》中的信息(详见附件2)。

第十七条

对国家新增执业资格在企业内的推行,由人事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并报集团公司领导审批后实施。对已纳入管理的执业资格,由人事部门根据集团公司发展需要,会同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调整适用范围。对国家已实施,但尚未在集团公司内推行的执业资格,集团公司将不统一组织考核认定、考试及评审等相关工作。

第五章

职业资格使用

第十八条

职业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竞聘相应级别专业技术岗位的必备条件,不与薪酬待遇挂钩。

第十九条

实行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已经聘任在岗、但未取得相应级别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各单位应进行强化培训,限期取得职业资格。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取得职业资格者应调离相关工作岗位。第二十条

根据国家人事部有关文件规定,部分专业取得执业资格人员可以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详见附件

1)。

第六章

第二十一条

各企事业单位可依照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预算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预算管理

一、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是中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中国石油是根据《公司法》和《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5日。中国石油发行的美国存托股份及H股于2000年4月6日及4月7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纽约证券交易所ADS代码PTR,香港联合交易所股票代码857),2007年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857)。中国石油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能源公司,成为全球石油石化产品重要的生产和销售商之一。广泛从事与石油、天然气有关的各项业务,主要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原油和石油产品的炼制、运输、储存和销售;基本石油化工产品、衍生化工产品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的输送及天然气的销售。

二、中石油的预算体系

中石油预算的核心内容包括预算利润指标确定、预算编制、预算管理组织体系、预算执行控制和预算考核几部分。

其中,在预算导向与战略上,明确提出利润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利润指标是预算体系的核心指标。为此,集团总部从整体战略出发,确定各成员企业的预算利润指标,并通过预算利润目标的下达和执行,实施对企业的控制,从而保证集团战略的实现;集团预算的核心内容为集团总部资金收支预算。

三、预算利润指标的确定

中石油由海外上市公司、海外石油公司、国内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以及一些参控股公司等几个大的战略板块组成,因此,其利润目标也是针对不同的战略板块来确定和下达的。以国内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为例,其预算目标的确定是按照以下逻辑进行的。

(一)战略目标

国内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战略目标规划为:通过结构调整、装备更新和专业化重组,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构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专业化公司,到“十五”末盈利能力达到国际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平均水平。

(二)预算指标确定

国内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预算利润,采用上年预算利润为基础,考虑预算内增收减支增效因素来确定。该方法是一种环比法,即:预算利润目标=上年预算利润+预算投资增效+其他增减因素。中石油集团明确规定,所有企业对集团公司在投资时必须对总部承诺8%的投资回报率。在确定预算投资总部时,要求按以下规定:(1)建设项目投资,按照集团公司投入资金及确定的投资回报率,自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定建设期满的次月起计算增效指标;(2)设备购置投资,按照集团公司投入资金及确定的投资回报率,在6月30日拨款的,自7月1日起计算增效额;7月1日以后拨款的,自下一的1月1日起计算增效额。

四、预算编制

(一)预算编制的方法

采取“两下一上”的编制方法,每年10月上旬总部编制次年预算框架,经集团公司预算委员会讨论通过后,下达预算利润控制目标,11月份企业根据下设目标及自身情况编制预算并上报,12月初逐户审核上报预算,结合企业情况进行个别调整,12月下旬正式下达次年预算利润指标。

(二)预算编制的要求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要求:(1)各项业务收入、支出(包括海外业务、多种经营业务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2)各项资本行投资、对外投资纳入预算管理;(3)企业所有筹资业务纳入预算管理;(4)企业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纳入预算管理。

2.坚持投资回报制度

树立“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成本”的观念,从严控制投资;资本性支出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效益优先”的原则;凡对集团公司投资的项目,实行投资回报承诺制度,按投资额计算增效指标。

3.应用型科技投入要体现投资回报

为进一步发货科技进步对提升企业核心业务竞争力的作用,集团公司想要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对于应用性项目,要将科技投入产生的效益浮现出来,纳入预算考核。

4、大力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

企业要根据下达的预算利润控制指标,倒退确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目标成本。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持续重组和科技进步,挖掘成本潜力,确保成本控制目标的落实。

(三)预算指标的下达

按照公司的治理要求,对于全资子公司,起预算利润指标由集团总部公司直接下达;对于非全资的公司制企业,其预算利润直白哦由集派出董事,通过集团董事在子公司的席位决策影响力来间接执行集团目标。

五、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中石油的预算组织体系.。中石油的预算筑造体系有两次组成:一是集团总部;而是下属成员企业。根据产权关系和管理组织关系,成立两级相应的管理组织,并进行对接。其职责与一般集团公司定义并无太大的差异。其结构框架如图5—15所示。

六、预算外权限与预算考核

(一)预算外权限

为保护集团预算管理 目标的实现,集团总部明确要求(1)凡为签署投资回报承诺书的企业投资,集团公司一律不予办理拨款:(2)完善资金授权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资金分级授权审批额度办理预算外资金的审批事宜;(3)所有预算外新增借款的审批权限全部上收集团公司。(4)所有预算外投资的审批去三线全部上收集团公司。(5)所有预算外大额资金运作的审批权限全部上收集团公司。(6)所有预算外担保的审批权限全部上收集团公司。

(二)预算考核

为强化考核力度,集团要求建立一套简单而有效的考核体系,即:

1、建立以效益为主的考核指标体系。

2、效益指标一集团公司下达的预算利润指标为考核依据。

3、效益指标与考核挂钩。

包括:(1)与企业基数工资和增量工资挂钩;(2)与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奖金挂钩,奖金由集团公司统一发放,不得在企业领取;(3)与企业领导必要的行政处罚,1年提出警告,2年就地免职,并不能异地任职。

七、中石油实施预算管理所取得的成效

第一,保证了集团战略的实施。

第二,成员企业有了经营责任和效益观念。

第三,初步建立起有效维护出资人利益的约束机制。

第四,规范了企业管理,不在就预算指标进行一对一谈判,争投资、争项

目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第五,加强了的对外投资、对外借款、对外担保、银行债务的控制、有地

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第五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档案工作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档案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加强档案业务建设,发挥管理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档案是指各单位在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并且经过专门保管机构整理后集中保管的各种载体的原始记录。

第四条 档案是各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是各单位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基础工作。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坚持资源整合和资源开发,为各项工作提供有效服务。

第二章 档案管理机构和人员 第五条 集团公司办公厅是档案工作的归口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制定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对集团公司档案工作实行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

(三)组织、指导、检查、监督、协调各单位档案业务工作。

(四)负责总部机关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指导总部机关各部门、临时项目组和重大活动组织机构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及归档工作。

(五)负责组织协调集团公司档案教育、档案宣传、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和档案业务的交流与培训工作。

(六)负责档案信息化建设。

(七)负责档案编研工作。

第六条 各单位档案工作机构的基本职责是:

(一)负责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执行集团公司档案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制定和实施本单位档案工作规划和计划。

(三)负责本单位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指导本单位各部门、临时项目组和重大活动机构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及归档工作。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

(四)负责组织本单位档案教育、档案宣传、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和档案业务的交流与培训工作。

(五)负责组织档案管理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工作。

(六)负责开展本单位档案编研工作。

第七条 档案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监督、指导各归档单位(部门)、临时项目组或重大活动组织机构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对所属单位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对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负责。

第三章 档案工作基本要求

第八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以主营业务档案为核心的档案管理体系;明确分管档案工作领导,建立适应工作需要的档案机构;确定档案部门的负责人,配备档案工作人员。

第九条 各单位应当将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领导工作议事日程;纳入本单位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纳入本单位有关人员的业绩考核或岗位责任制;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和计划。

第十条 各单位应当对档案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档案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具有档案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符合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要求,具备大专以上或同等学识水平。

第十一条 各单位应当为档案安全保密和档案工作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设施、设备保障。

第十二条 各归档单位(部门)、临时项目组、重大活动组织机构应当明确档案工作负责人,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工作人员。

第十三条 各归档单位(部门)、临时项目组、重大活动组织机构的档案工作负责人对本单位(部门)、项目、机构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准确负责。文件形成者应按规定向本单位(部门)、项目或机构专兼职档案人员移交。各单位(部门)、项目或机构的专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收集、整理本单位(部门)、项目或机构归档的文件材料,并按要求做好文件材料的移交工作,对文件材料的归档质量负责。

第十四条 产品定型、科研成果鉴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设备仪器开箱验收及项目引进等有关活动应有档案工作人员参加,并负责有关文件材料的验收。没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文件材料不得验收或鉴定。第十五条 涉及地质资料汇交的单位应当按照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做好汇交工作。

第十六条 资产与产权变动时档案的处置按照《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各单位员工调出本单位时,必须清退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和借阅的档案,档案部门签署意见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八条 各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评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并给予其享受管理人员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

第四章 档案基础业务管理

第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实行归档范围确认制与备案审批制,保证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准确。

第二十条 各单位应当简化档案实体整理、深化档案信息著录,加强归档文件材料的全过程保护,提高档案信息检索与利用效率。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档案保管应当做到档案实体保护与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并重,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实体寿命。保护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和集团公司的权益。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制定档案管理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制定档案抢救应急措施,确保档案实体安全。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重视档案的鉴定工作,对超过保管期限和保密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完善档案利用制度和保密制度,规范利用档案的审批权限。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程序,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

第二十六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档案统计工作,保证统计准确。

第五章 档案信息化建设

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适应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第二十八条 集团公司建设统一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利用网络化。

第二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电子文件收集、保管和利用工作。第三十条 各单位应当以档案利用为导向,对馆藏档案数字化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各单位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对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对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将重要的或者珍贵的档案捐赠给国家或企业的;

(四)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实行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有拒绝归档、玩忽职守、涂改抽换、损毁丢失、盗窃倒卖档案等行为的,根据国家及集团公司相关规定给予处分,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办公厅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档案管理规定》(中油办字〔2001〕522号)同时废止。

下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