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事故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4 21:5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事故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事故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事故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安全事故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事故的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事业单位(含股份公司地区分公司,以下简称企业)发生员工伤亡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其它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应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负责交通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生产设备管理的部门按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三条 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各类安全事故,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事企业单位。

第二章 事故分类与分级

第五条 事故分类

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一定社会影响的事故。安全事故按其性质可分为员工伤亡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其它生产安全事故。

(一)员工伤亡事故:系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人身伤亡、急性中毒事故。即员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施)不齐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企业领导指派到企业外从事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亡、急性中毒事故。

(二)交通事故:系指企业所属机动车辆、船舶在行驶过程中自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车辆(船舶)损坏的事故。

(三)火灾事故:系指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火灾,并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烧毁)或住宅受灾的事故。

(四)其它生产安全事故:系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井喷失控、装臵或管道爆炸、油气泄漏、设备损毁等,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财产损失、社会影响严重的事故,以及电气生产事故致使区域大面积停电等。

第六条 事故等级划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故按人员伤亡程度和经济损失情况划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一)特别重大事故:系指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者100 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3000万元以上和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性质特别严重的事故。

(二)特大事故:系指一次死亡10-29人,或者50-99人中毒(重伤),或者造成一次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和社会影响恶劣、性质严重的事故。

(三)重大事故:系指一次死亡3-9人,或者10-49人中毒(重伤),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和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四)较大事故:系指一次死亡1-2人,或者3-9人中毒(重伤),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事故。

(五)一般事故:系指造成重伤、急性工业中毒,但没有死亡的事故;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事故。

(六)小事故:系指只有轻伤但没有重伤和死亡,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不足50万元的事故。

第三章 事故报告

第七条 员工伤亡事故由负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登记、报告和处理;交通事故由负责交通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登记、报告和处理;火灾事故由负责消防管理的部门组织登记、报告和处理;涉及与生产有关的火灾、爆炸事故处理,应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消防管理部门共同组织登记、报告和处理。其它生产安全事故由业务主管部门会同安全管理部门共同组织登记、报告和处理。

第八条 发生事故时,当事人或最先发现者应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保护事故现场,立即报告并逐级上报,火灾事故应先报火警。事故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或发生次生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九条 企业发生事故,应按事故快报制度及时向上级汇报。同时按规定报企业所在地的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一)重大及以上事故应立即上报集团公司办公厅,中国 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所属地区分公司发生的事故由股份公司总裁办公室统一报集团公司办公厅(下同)。较大事故应在事故发生的24小时内上报至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股份公司地区分公司上报至股份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

(二)特大、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集团公司应在6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办公厅;重大事故发生后,集团公司应在12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办公厅。上述事故同时上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当发生重大火灾(延续一小时以上),民爆物品或放射源丢失,以及其它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时,企业应在事故发生4小时内上报集团公司办公厅。

(四)在外地发生的交通事故、承包单位发生的伤亡事故,都应按上述规定报告。事故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及时续报。

第四章 事故抢险与救援

第十条 企业发生事故时,企业或所属二级单位领导应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协调、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并视情况立即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级别。

(一)当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或已经发生较大事故并可能造成次生事故时,企业主要领导应赶赴事故现场。

(二)当发生较大事故;或已经发生一般事故并可能造成次生事故时,企业安全分管领导或业务分管领导应赶赴事故现场。

(三)发生其它生产安全事故,由企业分管安全领导决定是否派人赶赴现场。

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时,企业主要领导不在单位的,应在第一时间返回单位,在事故抢险救灾和调查处理期间不得擅离职守。

第十一条 企业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后,或事故还在继续,可能造成次生事故,以及需要抢修抢险时,发生事故企业应成立信息综合组(涉及两个及其以上企业时,应联合成立),按新闻发言人制度,处理事故信息披露等相关工作,并建立直报集团公司办公厅的信息渠道。

第十二条 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时,根据发生事故的主体单位,由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总部派人赶赴现场,协调、指挥抢救工作。如涉及两个及其以上企业,事故的主体暂不清楚时,派出人员由集团公司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决定。

(一)当企业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或已发生特大事故并可能造成次生事故时,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应赶赴事故现场。

(二)当企业发生特大事故或已发生重大事故并可能造成次生事故时,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安全分管领导或业务分管领导赶赴事故现场。

(三)当企业发生重大事故或已发生较大事故并可能造成次生事故时,集团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分管业务部门负责人或股份公司安全管理部门、专业分公司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

(四)当企业发生较大事故时,集团公司安全管理部门、业务分管部门或股份公司安全管理部门、专业分公司可视情况派人赶赴事故现场。

第十三条 事故现场的重要证据应妥善保护,任何人不得破坏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因事故抢救、防止事态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作出标志、绘出现场简图、照相摄像,并作出书面记录。

第五章 事故调查

第十四条 事故调查以当地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为主。事故发生后,企业应按分管权限组成事故调查组,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及时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由有关方面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专家组成。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具备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思想素质,遵守调查纪律,保守调查机密;同时采取调查回避制度。

第十五条 小事故由基层单位组织调查,一般事故由企业所属二级单位或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组织调查。事故调查应由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机动设备、监察等有关部门人员和工会代表参加。

第十六条 较大事故由企业配合当地政府组织调查,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机动设备、监察等有关部门人员和工会代表参加,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将视情况派人参加;重大、特大及特别重大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调查,安全管理部门、生产主管部门和监察部门参与事故调查工作。

第十七条 交通事故应积极配合当地公安交警部门进行事故调查。企业内部按《集团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办法》组织调查。

第十八条 火灾事故应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进行事故调查。企业内部按《集团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组织调查。

第十九条 事故调查组及调查人员有权向事故发生单位、有关部门和人员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推诿或拒绝、阻挠。

第二十条 事故调查组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过程、原因、性质、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尤其要查明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规章制度的有关缺陷;

(二)确定事故责任者(包括肇事者责任和领导责任),提 出处理意见;

(三)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包括加强管理工作和修改完善规章制度;

(四)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第二十一条 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事故抢救情况等;

(三)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

(五)事故的性质;

(六)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七)事故教训和应采取的措施;

(八)事故调查组成员名单;

(九)其它需要载明的事项。

第六章 事故处理

第二十二条 事故应及时处理,结案时间一般不超过90天,交通事故处理如遇伤者未愈可适当延长,但一般不宜超过180天。第二十三条 事故发生后,无论事故大小,均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四条 因下列情况之一造成事故的,应追究企业(单位)领导、有关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

(一)单位发布的指令、决定、规章制度等,违反劳动安全法则或有关安全生产条例的;

(二)无视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警告,未及时整改事故隐患的;

(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落实、人员不落实,或工作无人负责的;

(四)不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因职工缺乏安全生产知识而发生事故的;

(五)设备设施有缺陷,不按规定检修,带病运行的;

(六)作业环境不安全,安全装臵不齐全,又不采取措施的;

(七)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格,无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的;

(八)设计不符合标准规范或施工中违反设计规定,削减安全设施的;

(九)未经竣工验收,或未达到验收条件擅自投产、使用的;

(十)发生事故后,未采取措施,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

(十一)不据实列支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或已列入安全技术措施项目不按期实施、资金不到位,又不采取应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

(十二)强令机动车驾驶员违章驾驶,纵容酒后开车,忽视管理造成机动车带病运行的。

第二十五条 实行领导干部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的重、特大责任事故,除国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还要根据情节,对确实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工作副职、业务分管副职等分别给予组织处理或行政处分(党务干部的党内处分参照执行)。组织处理分批评教育、主动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

行政处分依据事故等级确定:

(一)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降级、撤职处分;

(二)发生特大事故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记大过、降级或撤职处分;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或降级处分。

第二十六条 因下列情况之一造成事故的,应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一)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

(二)擅自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臵和设施;

(三)玩忽职守、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四)发现事故隐患、危险情况不采取有效措施,不积极处理以致造成事故;

(五)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职业道德,违章肇事、酒后驾车,无证驾车。

第二十七条 事故处理审批权限

(一)小事故、一般事故,由企业自行审批处理。

(二)较大事故由企业处理,处理意见应报集团公司监察部、质量安全环保部备案(股份公司地区分公司报股份公司监察部、质量安全环保部备案)。

(三)重大及以上事故由企业与地方政府在充分协商沟通的基础上,提出处理意见,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审定,按干部管理权限批准处理。

第二十八条 事故处理决定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的原因;

(二)事故的性质;

(三)对事故责任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或意见;

(四)事故防范措施和整改措施。

第七章 事故汇报 第二十九条 企业在事故基本查清后,应向上级正式汇报。

第三十条 企业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企业主要领导应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到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汇报,涉及同一地区多个企业或案情重大时,应到集团公司汇报。集团公司分管安全工作领导及相关部门(专业分公司)负责人听取汇报,事故由集团公司进行通报。

企业发生较大事故,由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分别视情况决定企业是否到总部汇报。

第三十一条 企业汇报事故时,应准备事故调查书面材料、事故现场录像带、事故现场照片等有关资料,汇报期限一般不超过事故发生后20天。

第八章 事故统计与建档

第三十二条 企业发生员工伤亡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其它生产安全事故均应登记和统计上报。

第三十三条 事故按月度统计上报。事故报表包括综合事故报表和基础数据报表,其中综合事故报表包括员工伤亡事故报表、交通事故报表、火灾事故报表,由主管部门分别统计。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将本企业员工伤亡事故报表、交通事故报表、火灾事故报表汇总上报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股份公司地区分公司事故报表由股份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汇总后报集团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其它生产安全事故单项上报。

第三十四条 企业发生事故,如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延迟上报,除责成补报外,应追究企业主管领导、安全主管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五条 所有事故处理结案后,均须有完整档案。事故档案包括以下资料:

(一)事故登记表;

(二)事故调查报告;

(三)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四)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五)人证、物证材料;

(六)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计算资料;

(七)事故责任者自述材料;

(八)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九)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十)处分决定和受处分者的检查材料;

(十一)有关该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十二)调查组人员名单(姓名、职务、单位、专业特长等)。

第三十六条 事故档案为永久性保存资料,应分级保存。重大及以上事故档案在集团公司保存。报上级部门保存的档案,本单位也应存档。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各企业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事故管理实施细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管理办法》(中油质字[1999]194号)同时废止。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第二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中油安字〔2007〕571号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法律法规,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中油质安字〔2004〕672号)等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集团公司总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适用本办法。环境污染事故、辐射事故等其它事故的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事故的报告、应急、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各类事故,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第四条

企业应当公布事故报告和举报电话、电子信箱,及时受理和处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第二章

事故分类与分级

第五条

生产安全事故类别分为:

(一)工业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场所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企业员工和企业外人员人身伤亡、急性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不包括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

(二)道路交通事故,是指企业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三)火灾事故,是指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统计范围:民用爆炸物品爆炸引起的火灾;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以及其它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灾;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或者引起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车辆、船舶以及其它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或者由此引起的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

第六条

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具体细分为三级:

1.一般事故A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人以上轻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一般事故B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重伤,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一般事故C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轻伤,或者1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条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三章

事故报告与披露

第七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基层单位负责人报告,基层单位负责人应当立即向上一级安全主管部门报告,安全主管部门逐级上报直至企业安全主管部门,由安全主管部门向本单位领导报告。较大及以上事故企业安全主管部门应当向企业办公室通报。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企业安全主管部门报告。第八条

企业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向集团公司总部机关有关部门报告。

(一)一般事故C级、B级,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之内由企业安全主管部门向集团公司安全主管部门报告。

(二)一般事故A级,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之内由企业安全主管部门向集团公司安全主管部门报告。集团公司安全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向集团公司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报告。

(三)较大事故,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之内由发生事故的企业办公室向集团公司办公厅和安全主管部门报告。集团公司办公厅接到企业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集团公司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总经理报告。

(四)重大及以上事故,在事故发生后30分钟之内由发生事故的企业办公室向集团公司办公厅和安全主管部门报告。集团公司办公厅接到企业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集团公司总经理报告,同时报告集团公司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总经理。

第九条

对承包商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企业应当按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报告。第十条

发生事故后,企业在上报集团公司的同时,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

集团公司办公厅接到较大及以上事故报告后,应当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办法》(中油办字〔2006〕375号)执行。

第十二条

发生事故,应当以书面形式报告,情况特别紧急时,可用电话口头初报,随后书面报告。书面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

事故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续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十四条

企业发生事故后,事故的信息披露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敏感信息发布管理暂行规定》(中油办字〔2007〕315号)执行。

第四章

事 故 应 急

第十五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十六条

发生事故后,企业或者企业所属事故单位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救援,不得擅离职守。

(一)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或者已经发生一般事故A级,并可能造成次生事故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当赶赴事故现场。企业主要领导公出在外时,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二)发生一般事故A级,或者已经发生一般事故B级,并可能造成次生事故时,企业业务分管领导或者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当赶赴事故现场。

(三)发生一般事故B级、C级时,企业所属事故单位业务分管领导或者分管安全工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当赶赴事故现场。

第十七条

发生一般事故A级及以上事故时,集团公司应当派人赶赴现场,协调、指挥救援工作。

(一)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时,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当赶赴事故现场。

(二)发生重大事故时,集团公司业务分管领导或者分管安全工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当赶赴事故现场。

(三)发生较大事故时,集团公司分管业务部门、安全主管部门负责人应当赶赴事故现场。

(四)发生一般事故A级时,集团公司分管业务部门、安全主管部门应当派人赶赴事故现场。第十八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第十九条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出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第五章

事 故 调 查

第二十条

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当积极配合政府和其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第二十一条

对于政府委托企业调查的事故,企业应当组成事故调查组,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开展事故调查。

调查组成员应当由安全、生产、设备、人事劳资、监察、工会等有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二十三条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事故有关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第二十四条

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应当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

第二十五条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第二十六条

发生事故的企业应当按照HSE管理体系要素要求,深入查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由企业或者企业所属事故单位召开事故分析会。对于较大及以上事故,应当由集团公司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

第六章

事 故 处 理

第二十七条

所有事故均应当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

发生一般事故A级及以上事故的企业应当向集团公司做出检讨。

(一)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企业主要领导、业务分管领导、分管安全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当到集团公司总部,向集团公司做出检讨。

(二)发生一般事故A级,企业分管业务领导、企业所属事故单位主要领导和企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集团公司总部,向集团公司主管部门做出检讨。

第二十九条

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人员,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人民政府的批复和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属于集团公司党组管理的干部,由集团公司监察部门在30日内落实事故处理意见;发生一般及以上事故,按照管理权限,由企业及其直属单位监察部门、人事劳资部门在15日内落实事故处理意见,并报上级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企业或者所属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和安全主管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企业或者所属单位工会和员工应当对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第七章

事故统计与档案管理

第三十一条

事故发生后,企业安全主管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将事故信息录入到HSE信息系统。

第三十二条

所有事故处理结案后,必须建立事故档案,并分级保存,事故档案应当至少包括事故调查报告及有关证据资料。

(一)一般事故C级事故档案,由企业所属事故单位安全主管部门建立,并送档案室保存;

(二)一般事故B级及以上事故档案由企业安全主管部门建立,并送档案馆保存。

第八章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规定以外的非生产安全事故应当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事故管理暂行办法》(中油质安字〔2004〕672号)同时废止。

(发文日期:2007年11月14日)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第三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预算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预算管理

一、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是中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中国石油是根据《公司法》和《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5日。中国石油发行的美国存托股份及H股于2000年4月6日及4月7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纽约证券交易所ADS代码PTR,香港联合交易所股票代码857),2007年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857)。中国石油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能源公司,成为全球石油石化产品重要的生产和销售商之一。广泛从事与石油、天然气有关的各项业务,主要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原油和石油产品的炼制、运输、储存和销售;基本石油化工产品、衍生化工产品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的输送及天然气的销售。

二、中石油的预算体系

中石油预算的核心内容包括预算利润指标确定、预算编制、预算管理组织体系、预算执行控制和预算考核几部分。

其中,在预算导向与战略上,明确提出利润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利润指标是预算体系的核心指标。为此,集团总部从整体战略出发,确定各成员企业的预算利润指标,并通过预算利润目标的下达和执行,实施对企业的控制,从而保证集团战略的实现;集团预算的核心内容为集团总部资金收支预算。

三、预算利润指标的确定

中石油由海外上市公司、海外石油公司、国内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以及一些参控股公司等几个大的战略板块组成,因此,其利润目标也是针对不同的战略板块来确定和下达的。以国内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为例,其预算目标的确定是按照以下逻辑进行的。

(一)战略目标

国内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战略目标规划为:通过结构调整、装备更新和专业化重组,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构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专业化公司,到“十五”末盈利能力达到国际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平均水平。

(二)预算指标确定

国内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预算利润,采用上年预算利润为基础,考虑预算内增收减支增效因素来确定。该方法是一种环比法,即:预算利润目标=上年预算利润+预算投资增效+其他增减因素。中石油集团明确规定,所有企业对集团公司在投资时必须对总部承诺8%的投资回报率。在确定预算投资总部时,要求按以下规定:(1)建设项目投资,按照集团公司投入资金及确定的投资回报率,自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定建设期满的次月起计算增效指标;(2)设备购置投资,按照集团公司投入资金及确定的投资回报率,在6月30日拨款的,自7月1日起计算增效额;7月1日以后拨款的,自下一的1月1日起计算增效额。

四、预算编制

(一)预算编制的方法

采取“两下一上”的编制方法,每年10月上旬总部编制次年预算框架,经集团公司预算委员会讨论通过后,下达预算利润控制目标,11月份企业根据下设目标及自身情况编制预算并上报,12月初逐户审核上报预算,结合企业情况进行个别调整,12月下旬正式下达次年预算利润指标。

(二)预算编制的要求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要求:(1)各项业务收入、支出(包括海外业务、多种经营业务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2)各项资本行投资、对外投资纳入预算管理;(3)企业所有筹资业务纳入预算管理;(4)企业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纳入预算管理。

2.坚持投资回报制度

树立“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成本”的观念,从严控制投资;资本性支出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效益优先”的原则;凡对集团公司投资的项目,实行投资回报承诺制度,按投资额计算增效指标。

3.应用型科技投入要体现投资回报

为进一步发货科技进步对提升企业核心业务竞争力的作用,集团公司想要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对于应用性项目,要将科技投入产生的效益浮现出来,纳入预算考核。

4、大力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

企业要根据下达的预算利润控制指标,倒退确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目标成本。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持续重组和科技进步,挖掘成本潜力,确保成本控制目标的落实。

(三)预算指标的下达

按照公司的治理要求,对于全资子公司,起预算利润指标由集团总部公司直接下达;对于非全资的公司制企业,其预算利润直白哦由集派出董事,通过集团董事在子公司的席位决策影响力来间接执行集团目标。

五、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中石油的预算组织体系.。中石油的预算筑造体系有两次组成:一是集团总部;而是下属成员企业。根据产权关系和管理组织关系,成立两级相应的管理组织,并进行对接。其职责与一般集团公司定义并无太大的差异。其结构框架如图5—15所示。

六、预算外权限与预算考核

(一)预算外权限

为保护集团预算管理 目标的实现,集团总部明确要求(1)凡为签署投资回报承诺书的企业投资,集团公司一律不予办理拨款:(2)完善资金授权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资金分级授权审批额度办理预算外资金的审批事宜;(3)所有预算外新增借款的审批权限全部上收集团公司。(4)所有预算外投资的审批去三线全部上收集团公司。(5)所有预算外大额资金运作的审批权限全部上收集团公司。(6)所有预算外担保的审批权限全部上收集团公司。

(二)预算考核

为强化考核力度,集团要求建立一套简单而有效的考核体系,即:

1、建立以效益为主的考核指标体系。

2、效益指标一集团公司下达的预算利润指标为考核依据。

3、效益指标与考核挂钩。

包括:(1)与企业基数工资和增量工资挂钩;(2)与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奖金挂钩,奖金由集团公司统一发放,不得在企业领取;(3)与企业领导必要的行政处罚,1年提出警告,2年就地免职,并不能异地任职。

七、中石油实施预算管理所取得的成效

第一,保证了集团战略的实施。

第二,成员企业有了经营责任和效益观念。

第三,初步建立起有效维护出资人利益的约束机制。

第四,规范了企业管理,不在就预算指标进行一对一谈判,争投资、争项

目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第五,加强了的对外投资、对外借款、对外担保、银行债务的控制、有地

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第四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地防范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严肃追究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试行)》等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主要包括员工伤亡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其它生产安全事故。各类事故的分类和分级参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事故管理暂行办法》。

第三条企事业单位(含股份公司地区公司,以下简称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对因安全职责履行不到位、工作过失、或不作为,以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等所造成事故的,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

第二章行政责任界定

第五条 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追究企业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一)发布的指示、指令、决定或制定的规章制度违反国家和地方政府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企业有关安全管理规定;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

(三)岗位设置及定员不符合规定,安全工作无人负责,规章制度不落实;

(四)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的,作业者(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单位没有与承包单位分别签订专门安全生产合同,没有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或者实行承包、租赁,签订承包合同时没有安全内容和相应的安全措施;

(五)对事故隐患,不组织整改或防范措施不力;

(六)事故发生后,不组织抢救或采取措施不当,造成次生事故;

(七)未经相应的科学论证批准、同意设备超过检修期运行,或设备有严重缺陷又不采取有效措施整改;

(八)对现有隐患整改措施经费未列入预算或投资计划,整改资金不落实,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

(九)违反规定批准或同意购买、使用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原材料、设备、装置、防护用品、器材、安全检测仪器;

(十)批准违反规范的设计或擅自更改设计,使建设项目存在严重缺陷;或者没有设计,同意施工;

(十一)批准将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任务,委托给不具备相应等级资格的单位和个人;

(十二)批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开工生产。

因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而发生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除行政责任追究外,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条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追究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一)规划计划部门因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安全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实行“三同时”;

(二)工程管理部门和工程监理部门因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在建设中管

理、监督不善;

(三)设计部门因设计上的错误和缺陷;

(四)发包单位或工程委托部门因发包或委托生产项目,提供的作业场所和设备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

(五)生产技术部门因操作规程不齐全或不完善;

(六)生产运行部门因生产准备条件不具备,组织开、停工措施不当或超负荷生产;

(七)设备管理部门因设备有缺陷、无防护设施,机械设备、安全装置未按规定检验、检修,超过期限运行;

(八)制造、安装、施工、检修及验收部门因制造、安装、施工、检修的缺陷或失误;

(九)物资采办和质量检验部门(或单位)因购买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原材料、设备、装置、防护用品、器材、安全检测仪器;

(十)人事培训管理部门因未按规定制定、落实员工安全培训计划,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关键岗位人员未按规定取得相应资质上岗;

(十一)安全部门因未按规定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尽到督查责任;

(十二)其他相关部门因过失或不作为。

第三章行政责任追究

第七条对发生的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国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直接责任者责任的同时,根据情节轻重,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工作副职、业务分管副职等分别给予组织处理或行政处分。

组织处理分批评教育、通报批评、调离、责令辞职、免除职务、辞退、解聘等。行

政处分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

(一)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行政降级、撤职的处分。

(二)发生特大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行政记大过、降级、撤职的处分。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的处分。

第八条企业在一年内或者主要领导一个任期内,重复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的,从严进行组织处理或行政处分。

第九条对事故应急组织不力,在事故调查处理中不履行职责,以及蓄意阻挠、干涉事故调查处理的单位或部门,对其主要负责人从严进行组织处理或行政处分。

第十条对发生的事故瞒报、谎报或者故意拖延报告;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拒绝接受调查组查询和提供与事故有关情况、资料的单位或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对其主要负责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十一条事故调查组成员不负责任、避重就轻、包庇事故责任者或借机打击报复,致使事故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二条监察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章制度,按照管理权限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对事故责任人员提出责任追究意见。

第十三条企业应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四条本规定由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中油质安字〔2006〕362号

第一章

第一条

为推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谐发展,防止和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含股份公司地区公司,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集团公司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人为本、环保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构建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

第四条

企业应当严格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追求“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履行社会责任,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第二章

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集团公司环境保护实行分级管理。集团公司设立HSE委员会,对环境保护实行统一领导;企业对所辖区域内环境问题负责,对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第六条

总部机关质量安全环保部门是环境保护的归口业务管理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总部机关各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环境保护工作。

总部机关质量安全环保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定集团公司环境保护规划计划、技术政策和规章制度;

(二)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负责环境保护管理指标的制订与监督考核,参与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的技术论证;

(三)推行清洁生产,实施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指导循环经济发展,参与环境保护重大科研项目的技术论证和环境保护技术推广应用;

(四)协调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验收管理,督导环境监测网和应急体系的建设,参与特大、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调查处理;

(五)负责环境保护信息管理,开展环保宣传、培训和对外交流,指导环保产业建设。第七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行政正职)是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企业应当指定一名分管领导为HSE管理者代表,具体负责本企业环境保护工作。

第八条

企业应当成立HSE委员会(或环境保护委员会),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任主任。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九条

企业HSE委员会(或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环境保护职责是:

(一)贯彻政府及集团公司有关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二)审定企业环境保护长远规划和计划;

(三)审查突发重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四)审定环境保护考核指标,并组织检查考核;

(五)协调处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六)讨论决定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其它重大事项。

第十条

企业应当设立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健全环境保护管理组织网络,实行环境保护统一管理。

(一)企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中,应当配备专职负责环境保护的处长或副处长,设立环境保护科,配备专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

(二)企业二级单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中,应当配备专职负责环境保护的科长或副科长,配备专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

(三)物探、钻井、测井、采油(气)、井下作业、管道集输、炼油化工、工程建设等主要基层生产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环保工程师或环保技术员;其他单位应配备兼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可由技术员兼任。

第十一条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职责是:

(一)贯彻政府和上级部门有关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制定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二)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规划、计划,协调组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三)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对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进行监督,协调组织污染治理工程的技术论证及环境保护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组织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的实施,负责环境监测和环境统计信息管理工作;

(五)提出环境保护培训计划,协调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六)参加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处置。

第十二条

企业计划、财务、生产、设备、科技、人事、监察、思想政治、应急管理等部门应当贯彻政府和集团公司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规定,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

(一)计划、财务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负责将环境保护内容纳入企业计划,督促建设项目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2.审定企业财务预算中的环境保护投资,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所需成本,并考核预算执行情况。

(二)生产、设备管理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负责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

2.组织制定生产作业和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并监督落实。

(三)工程技术、科技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负责落实工程技术服务、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过程中的有关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和措施;

2.负责将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技术研究等科研课题列入科技计划,并协调组织实施。

(四)人事劳资、监察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负责环境保护组织管理网络建设,组织落实全员环境保护培训计划;

2.负责管理人员环境保护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处分,参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调查。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组织制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按规定程序报告突发环境事件;

2.负责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以及突发公共事件次生或衍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六)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 1.协助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2.参与环境保护先进评选工作。

第三章

目标责任管理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明确决策、生产、营销、服务等环节的环保责任人,实施生产全过程环境保护责任管理。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纳入生产经营责任制,并层层分解和控制,定期组织考核。

第十五条

每个员工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和检举。

员工应当遵守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岗位职责规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第十六条

企业制定工作计划必须有环境保护内容,确定目标、任务和措施,以及重点环境保护项目和相应投资。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将环境保护费用作为优先项目纳入生产经营成本预算中,落实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清洁生产、环境应急等项目费用。

第十八条

集团公司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制订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将控制指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基层和重点排污单位。

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符合当地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要求。

第十九条

签订合同涉及环境保护内容时,应当依法明确双方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并单列环境保护费用。

合同委托方应当在合同中将环境保护信息清晰传达给合同受托方,并对受托方履行环境保护条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十条

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符合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环保法律法规规定,并满足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清洁生产技术政策、环境风险管理、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总体要求。

第二十一条

企业发展规划应当包括环境保护篇章,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国家规定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计划,应当组织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二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海外投资、并购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并作为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的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或者审查未予批准的,有关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项目实施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四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制订项目环境保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护计划。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将项目环境保护计划传达到施工单位和承包商,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项目竣工后,项目实施单位应当依法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环境保护验收。

第五章

污 染 防 治

第二十六条

废物管理应当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按下列顺序进行控制:

(一)预防:从工艺、原材料、设备等源头消除或最小化废物的毒性和数量;

(二)再循环:对废物进行最大可能限度地回收和再使用;

(三)处理:通过对废物进行有效处理使废物产生量或毒性最小化;

(四)处置:采用环境友好且可靠的方法对废物进行处置。

第二十七条

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政府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固体废物处置应当满足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并依法缴纳排污费。

企业应当实施污染源分类分级管理,明确每个污染物排放口达标排放的责任人。对于产生污染的生产过程,操作规程中应当有明确的污染物控制和排放规定。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完整的废物处理和排放控制档案,执行废物排放管理申报登记制度,依法申请办理排污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

企业应当加强污染治理、废物处置和生态保护等环境保护设施的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环境监测等规章制度,定期检维修。

未经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许可,环境保护设施不得擅自闲置、停运或者拆除。

第三十条

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

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转移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转移。

第三十一条

生产装置开停车和进行检维修作业时,应当制订并实施污染防治方案,有效处理处置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第三十二条

外委处理处置可能污染环境的废物时,应当核实受托方的资质和能力,并监督处理处置过程。

禁止将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和有毒有害产品委托或者移交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企业生产和经营。

第六章

生 态 保 护

第三十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实施全过程生态保护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油气资源开发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选取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工期、区域和方式,降低或减少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环境敏感区域进行勘探、开发及其它生产作业的,应当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施工结束、资源枯竭后应及时恢复自然生态。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第三十五条

从事生产作业的企业基层单位应当制订并实施HSE“两书一表”(即:HSE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现场检查表),执行环境保护方案,防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涉及环境敏感区生产作业的HSE“两书一表”,应当经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第三十六条

企业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等区域进行油气资源开发和管道建设等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应编制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并按照有关规定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三十七条

对于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需要开展环境监理或者位于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实施工程环境监理制度,并按规定程序上报工程环境监理报告。

第七章

放射性污染防治

第三十八条

放射性污染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原则。

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放射性物质的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严格监督检查,有效防止因泄漏或丢失等造成环境污染。

第三十九条

涉源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放射源的采购、废弃应当按照国家法规要求申请办理准购证和注销手续。

进、出口放射性物品时,应当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申请办理许可,并报总部质量安全环保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

放射作业场所应当划出安全防护区域,设置辐射警示标志,必要时应设专人警戒。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跨地区使用的,应当向使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放射性物品贮存、运输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放射性物品丢失、泄漏。

第四十一条

发生辐射事故后,施工或使用单位应当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当地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报告。

第四十二条

购买放射源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规定与生产厂家签定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废旧放射源应当及时返回生产厂家或者返回原生产国。

放射性物品应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不能返回生产厂家的废旧放射源,应当送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

第四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放射源动态管理信息档案,并每半年报总部质量安全环保部门备案。

企业应当定期对放射场所和装置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国家法规标准要求的场所和装置,责令限期整改,并在整改后组织验收。

第八章

清 洁 生 产

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当把清洁生产持续地应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中。其中:

(一)对生产,应当从全过程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

(二)对产品,应当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实施生态设计管理,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对服务,应当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提高资源环境效率。第四十五条

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技术标准,淘汰高消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严禁新上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重大设备更新改造应当进行清洁生产论证,严禁购置不符合国家及集团公司产业政策的设备。

第四十六条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应当采用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的方法和工艺技术;石油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应当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材料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工艺、技术和设备。

第四十七条

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以及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经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应当依法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其它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清洁生产审核结果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告。第四十八条

企业应当落实清洁生产审核确定的环境管理方案(或清洁生产方案),制订实施计划。对无费、低费方案,筹措资金、及时整改;对中费、高费方案,纳入企业规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逐步实施。

第四十九条

企业应当贯彻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鼓励开展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环境标志认证。

企业应当开展创建绿色基层队(站)、车间(装置)活动,按照标准规范配备环境保护设备,持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第五十条

按照污染物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实施生态设计管理,延伸产业链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倡导绿色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九章

环 境 应 急

第五十一条

企业应当建立HSE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和管理环境风险。风险管理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识别:筛选与活动相关的环境因素;

(二)评估:判断环境因素的环境敏感性,确定重大环境风险;

(三)控制:制订并实施环境管理方案,使环境风险尽可能低并可承受;

(四)恢复:制订并实施事故应急预案,减轻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的危害。第五十二条

企业应当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估,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环境因素的控制与管理应纳入生产管理过程中,重要环境因素制订环境管理方案。

第五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环境应急体系,制定并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责任,配备应急设备和物资,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备案。第五十四条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纳入同级总体应急预案中。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风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满足集团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要求,基层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处置预案应当满足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要求。

第五十五条

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时,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和集团公司报告,并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第五十六条

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或者发生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时,应当对事故现场及受影响区域进行应急监测,并按照有关规定将监测信息上报有关主管部门。

第十章

环境信息管理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第五十七条

企业应当加强环境信息管理,健全环境保护技术档案和相关记录,建立获取和更新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有效途径。

第五十八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应当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实施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费用从企业生产成本中列支。

对于重点污染源应当安装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实行在线监控。第五十九条

企业应当设置专职环境信息管理人员,定期对环境污染及防治、资源开发及保护、环境状况和环境管理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按规定及时上报环境统计信息。

第六十条

企业可定期编制和发布环境保护公报,公布环境绩效,接受政府、公众及相关方的监督。

环境保护公报中环境信息的披露范围和内容按照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章

科研与培训

第六十一条

企业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工作,在制订科技规划计划时把清洁生产、污染防治、循环经济、节能降耗、环境应急等作为优先领域。

第六十二条

企业应当鼓励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环境保护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先进的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技术。

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开展专业化环境治理。

第六十三条

企业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制订并实施宣传培训计划,开展全员环境保护培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各级干部培训机构的工商管理、各类高级专业培训班的教学计划中应包括环境保护知识。

第六十四条

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当进行专业培训。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通过总部组织的岗位资格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岗位资格培训合格后,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再培训,脱产再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

企业和二级单位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当通过集团公司认可的培训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

企业基层单位的环保工程师和专(兼)环保技术员应当通过企业组织的环境保护培训,每年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第六十五条

加强环境保护技术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环境保护技术与管理经验,开展环保信息交流。

第十二章

奖励与处罚

第六十六条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环境保护激励约束机制,开展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活动,对环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给予表彰,对举报环保违法、违规行为的个人给予保护。

第六十七条

企业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保护工作问责制。

对于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环境保护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件的,依据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相应处罚。

凡造成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集团公司将按照《集团公司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责任

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追究。

第十三章

第六十八条

企业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六十九条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第七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规定同时废止。

(发文日期:2006年6月29日)

下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事故管理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事故管理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管理原则

    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原则》 (一)任何决策必须优先考虑健康安全环境; (二)安全是聘用的必要条件; (三)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境培训; (四)......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承包商安全管理禁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承包商安全管理禁令 一、严禁建设单位免除或转移自身安全生产责任。 二、严禁使用无资质、超资质等级或范围、套牌的承包商。 三、严禁违法发包、转......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审核员管理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HSE审核员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HSE管理体系审核员的管理,提高HSE管理体系审核工作质量,促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HSE......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国家职业资格管理制度的建立,规范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根据《关于深化专业技术......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中油质安字〔1999〕第19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火灾事故或减少火灾事故危害,保护职工家属人身、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标准化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油质〔2014〕396号 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修订后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事故隐患的整改与监控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办法 中油工程字〔2005〕408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设备管理工作,保障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促进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