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舞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08:0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舞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舞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第一篇:中小学舞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中小学舞蹈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落实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一环。舞蹈教育作为一种美育,旨在帮助广大中小学生认识自我、认知生活、感悟艺术,同时培养良好的身体语言、审美意识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并最终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气质。

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教学之本,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舞蹈课程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及相应的教学资源,每节课都要靠教师独立创编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根据自己学习舞蹈的经验对学生进行训练;有的教师选择社会舞蹈考级教材或舞蹈专业教材的简化版对学生进行训练;有的教师照搬社会流行的舞蹈进行教学。因此,课堂教学随意性较大,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不高。由此可见,开发一套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现状的舞蹈课程资源迫在眉睫。

一、基于“情境教学”理念,研发舞蹈课程资源

舞蹈素材应该来源于生活,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学生的认知。为了更好地研发中小学舞蹈教学资源,为中小学舞蹈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资源补充,我们组建了由相关舞蹈领域的专家、教研员和海淀区30名中小学一线舞蹈及音乐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小学舞蹈教学资源研发团队。基于“情境教学”理念研发中小学舞蹈课程资源,借鉴当前国内外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身体训练的理念和方法,并针对我国中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征不断实践。

舞蹈“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有情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或多种真实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的身体体验与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释放学生的表演潜能,最终提升学生的舞蹈核心素养。

以《钓鱼》一课为例,舞蹈动作以地面前压腿、旁压腿训练为主。教师设置的情境是在“大海”里“钓鱼”,师生坐于地面,双手“划船”来到“大海”中“钓鱼”。实际上,“划船”“钓鱼”训练的是学生地面前压腿的舞蹈基本动作,与单纯的喊口令训练相比,有情境的训练学生不易感到枯燥,练习时非常积极、投入。当学生没有钓到“大鱼”表现出“失望”的心情时,教师鼓励学生不要气馁;当学生经过努力终于钓到“大鱼”时,教师又引导学生尽情释放激动和喜悦的心情。返航时,教师指导学生改变姿势,双腿打开,变成一艘小船,学生练习的是地面压旁腿。在返航的途中,教师设计了遇到风暴的场景,引导学生根据风浪强弱的变化,变换节奏进行压旁腿训练。这样的情境教学既训练了学生的腿部柔韧度,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与想象力。

二、贴近师生需求,构建舞蹈课程资源框架

中小学舞蹈教学资源是根据新课程理念及学生实际需求创编,在边实践边研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它有别于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育教学,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具有开放性、科学性、主体性特点,同时,教学目的明确。我们在实践中逐步确立了舞蹈课程资源的六大内容领域(表1),其中,舞蹈基本能力训练主要是改变学生的自然状态,提升学生身体的健康指标,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自信心;即兴舞蹈创编主要是增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舞蹈综合表演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吃苦精神以及综合表现能力;民族民间舞蹈主要是传承民族舞蹈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舞蹈作品欣赏主要是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与生活品质;多元舞蹈文化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世界舞蹈与文化。舞蹈课程资源由学生示范、教师讲解、教学片段、微课程等形式构成,便于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和学生自学。

三、稳妥推进实验,形成舞蹈课程资源

根据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舞蹈课程开设情况,课题组首先选择了海淀区10所小学参加舞蹈课程资源的实践。这些学校都有专职的舞蹈教师和专用的舞蹈教室,同时,学校领导也比较重视全体学生舞蹈素质的发展。随着课程资源研发的不断推进,参与实验的学校由原来的10所增加到30所。

在资源研发的过程中,针对实验学校每位教师每学年撰写的实验报告,课题组多次聘请儿童心理学、运动学、舞蹈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专家亲临课堂现场进行指导。专家们从课程资源本身、资源的科学性与适用性、教师课堂教授情况、学生发生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耐心的指导,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历经了“形成―实践―研究―修改―再形成”的反复打磨过程。经过十余年的舞蹈课堂教学问诊、舞蹈教学方法研究、舞蹈教学资源创编与实践,《小学舞蹈艺术教程》(低年级)最终于2015年6月正式出版。这套教程课程资源丰富,内容全面,形式多样,针对性很强,丰富了小学舞蹈教学资源的内容,尤其是“情境教学”,非常符合学生特点。

四、课堂发生的变化

《小学舞蹈艺术教程》在北京市海淀区和其他几个区进行了推广使用,教师们普遍反映这套课程资源让舞蹈课堂变得更加丰富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学生也学得更快乐了。不少教师这样评价道,“这套教程对舞蹈教学太有帮助了,不喜欢舞蹈的学生也开始喜欢舞蹈了,喜欢舞蹈的学生更加热爱舞蹈了”“这套舞蹈课程资源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给了我全新的启示”。

1.转变了教师传统的专业舞蹈教育观念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困扰中小学舞蹈教师的一大难题。《小学舞蹈艺术教程》引导教师摒弃了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对中小学舞蹈教学进行了全新的思考,摸索并尝试以一种独特的、新颖的模式开展中小学舞蹈教学。通过对课例、案例以及舞蹈“情境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教师们在授课形式、授课方法、课堂组织,教学内容安排、课程设计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的思考。这套课程资源不仅仅是为教师提供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素材,更重要的是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并最终达到“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快乐”的目的。

2.教法更加灵活,舞蹈学习更加有趣

《小学舞蹈艺术教程》中的每一课都以一个领域的内容为主,每一课都有“情境”的设计。教师在授课时将“情境”悄然带入课堂,每一个“情境”的设计都遵循“从生活中发现舞蹈,从舞蹈中挖掘美感”的原则。在“情境”的选择上,以自然环境、生活场景、校园生活、动物模仿等为主,既有科学性,又不乏趣味性;既有舞蹈训练,又有即兴创意;既有民族特点,又不强加民族风格;既有主题设计,又能关注个性差异。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情境”中,在自由的空间里,纵情驰骋想象,无拘无束地舞蹈。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舞蹈表达能力、肢体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舞蹈艺术教程》把“情境教学”巧妙地运用于课堂,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环境、体验社会生活时,自如地舒展肢体,自由地表达情感。舞蹈不再是抽象、枯燥的动作技术训练,也不再是学生抵触抗拒的动作重复,学生在舞蹈中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社会,认识了真善美,课堂上呈现出的是一个个鲜活、灵动、富有朝气和生机的生命体。我们真诚地希望舞蹈课堂能够开启孩子们通向舞蹈世界的大门,舞蹈学习能够陪伴孩子们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

第二篇: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

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

南宁市第二中学

岑盛锋

2018.8.26

南宁市第二中学

课程文化和综合实践课程介绍

评价一所学校好不好,关键看

两点,一是卓越严谨的课堂教

学,二是充分全面的课外活动。

而一所学校的实力是由这所学校的课程数量和质量决定的。

一、背景:学校的样本课程应顺应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2014年9月4日

教育部《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两依据一参考

2016年9月教育部公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一个中心三大方面六项内容18个基本点”

2017.9.24“两办”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关键能力

2017年9月25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

一个中心:全面发展的人

三大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

六项内容: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18个基本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于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和

技术运用这18个基本要点

二、校本课程建设的关注点

1.课程原则

全面发展

个性选择

档案袋需要(新高考)

二、新形势下课程建设的关注点

2.课程目标:支撑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

(1)培养认知能力

(2)培养合作能力

(3)培养创新能力

(4)培养职业能力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变化趋势

综合性、校本化、谱系化

【案例】上海中学课程图谱示例:上海中学的学校课程图谱由

“重立志”的资优生德育课程子图谱、“重激越”的学习领域课程子图谱、“重挖潜”的优势潜能开发课程期望子图谱三大部分组成。三个分图谱都有基础型和发展型两大部分,三个分图谱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形成了近10个学习领域的880多个科目与模块供学生选学,为高中阶段推进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变化趋势

【案例:建平中学课程谱系】

语言学科群

文史哲学科群

自然科学学科群

艺术学科群

STEAM

学科群

四、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课程建设的重点

实效德育课程

学科拓展课程

思维创新课程

财商培养课程

STEAM

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职业体验课程

社团活动课程

学校校本课程设计:

学校目标—学生需求—教研组计划—教师申报课程系列结构:

领域——学科——模块

五、高中校本课程建设案例分享

南宁二中课程文化设计与实践

第一部分

顶层设计---构建魅力课程体系

基于促进学生潜能全面开发、个性充

分发展的生态型课程

1.创建魅力课程图谱

2.完善魅力课程体系

基于以人为本,基于加德纳多元智能

理论和马斯洛需要

层次理论,基于潜

能充分开发,基于

彰显个性气质魅力,基于因材施教原则,构建二中特色课程

体系。

完善魅力课程体系的路径选择:

(1)

国家必修课程开足开齐、吃透研透,形成校本化

(2)

国家选修课程优化分解、模块多选,形成个性化

(3)

校本必修课程精心打磨、传承创新,形成品牌化

(4)

校本选修课程开放开发、深挖潜能,形成特色化

在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开发过程

中,已提供与核心素养培养相配套的拓展选修课程150多门,涉及7大领域:

(1)

科技创新类课程

(5)公民素养类课程

(2)

学术拓展类课程

(6)国际视野类课程

(3)

艺体特长类课程

(7)社团实践类课程

(4)

大学先修类课程

形成了4大系列特色课程模块:

(1)

通用技术课程—技术实践,科技创新

(2)

心健教育课程—健康成长,终身幸福

(3)

大学先修课程—高端需求,个性培养

(4)

苗圃计划课程—专业引导,提前育苗

四大课程模块

四大课程模块

着力打造国防军训教育、绿色环保教育、校情校史教育、三典仪式教育等4门校本必修精品课程和

30门校本选修精

品课程。

国家与校本的必修与选修课程

四大课程模块

国家与校本的必修与选修课程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化课程



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7大学习领域

四大课程模块

学术拓展类、体艺特长类、科技创新类、综合实践类、公民素养类、大学先修类、国际视野类等7大类型

国家与校本的必修与选修课程

二中校本特色

化的创新课程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化课程

四大课程模块

国家与校本的必修与选修课程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内化课程

二中校本特色

化的创新课程

从“供给型过渡到需求型”的二中显隐课程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学术拓展:元祖论坛、百家讲坛、慧弘讲堂

元祖论坛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学术拓展:元祖论坛、百家讲坛、慧弘讲堂

慧弘讲堂

百家讲坛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体艺特长:运动会、艺术节、艺术特色选修课

戏曲进校园

启天艺术节

世界冠军进校园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体艺特长:运动会、艺术节、艺术特色选修课

舞蹈选修课

书法选修课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科技创新:科技节、机器人竞赛、信息竞赛、创客(VR)

机器人竞赛

青少年科学体验

创客实践室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科技创新:科技节、机器竞赛、信息竞赛、创客(VR)

创客竞赛

科技节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综合实践: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

保护母亲河

义务植树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公民素养:道德讲坛、爱国主义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成人礼、消防安全教育

感恩教育

防溺水安全教育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公民素养:道德讲坛、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成人礼、消防安全教育

成人礼

反恐防爆教育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大学先修课:同济苗圃计划

结题报告

苗圃夏令营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国际视野:夏令营冬令营游学、英美国家文化选修课

全球青少年文化大使活动

英美文化选修课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精品校本选修课

认识一百种鸟类

古琴

第二部分

课程实践

精品校本选修课https://mp.weixin.qq.com/s/K9KZCbPBS8ezewwWWuzxeQ

生活中的物理

环境化学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始终在思考与实践这三个问题:

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二是怎样培养人?

三是为培养这些人能提供哪些支持和服务?

1.校本课程建设第一步:做好课堂内与外的平衡

工作。

现实中的学校太关注了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外活动。需要说明的是,课外活动、学生社团大多数都与具体的课程相联系的。课外活动是课程的延伸与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所学校的实力,是由这所学校课程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的。

2.学校课程建设第二步:课程分与合的统整工作

学生在校要经历一件事情、一种项目、一个活动,理论意义上讲,这些事件都有可能成为课程,因此,学校就拥有了不计其数的课程。当

这么多课程在学校产生时,学校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这些课程进行

分类。但无论哪一种分类方法,一要能够自圆其说,二要能够反映学校

传统,三要能够体现特色优势。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

容、课程实施、课程组织、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基础上,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课程

珠海市香洲区香洲一小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是构建幸福人生素养,下设五个子目标,分别为人文素养、健康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实践素养。为实现这五个目标,学校从四个层面三个层级分别给予落实,并设置相关课程。第一层落实在学科基础类课程,主要是打造幸福人生的课堂文化,这是按照学校的目标对国家课程进行校

本化改造。第二层次是开展活动拓展,第三层次是活动探究类课程开发。这一课程设置将原有的国

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扁平化,通过整合、拓展、补充等方式整体构建学校课程。

3.学校课程建设第三步:做好课程选择定与动的设置工作。

不同学段,课程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单科课

程与综合课程并存;高中阶段,以单科课程为主。

正因为如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段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的特点根据培养目标,学校应该设置哪些课程是必选的,因为这

是体现了学校的意志和要求;哪些课程是自选的,因为这是反映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4.学校课程建设第四步:做好课程推进先与后的计划安排。

学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一定会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这个梳理包括从专家的视角、行政的视角、师生的视角、家长的视角以及教育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对学校课程进行诊断,拟出学校课程建设最需要解决的若干个问题,然后将之排序。

在选择突破的时候,是选择最难解决的呢?还是选择最易操作的呢?教育只能从可以改变的地方做起。在完全不可改变的地方,哪怕再强势的教育也很难发挥功效;在容易改变的地方,哪怕是在弱势的教育也可以产生影响。我们经常付出了很多,但收获却很少,这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在很难改变的地方停留太久,却忽略了容易改变的地方。

5.学校课程建设的第五步:课程质量高与低的研发

21世纪技能包括:一是学习与创新技能(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二是数字化技能(信息素养;媒体素养;ICT(信息、通讯与技术)素养)。三是生活与职业技能(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和自主性;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生产能力与绩效能力;领导力与责任感)。

因此,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想清楚核心学科是哪些?21世纪技能如何培养?能否形成一个技能序列,尽可能体现学段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育的特点、学校的特点,倘若能够实现,这样的学校课程一定是最有生命力的,一定是学生最喜欢的,一定是教师们最认同的。

谢谢聆听

第三篇: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作者:李冲锋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点击数:757 更新时间:2009-1-17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教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

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和教师的创造性,是影响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因素。因此,教师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素养,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并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所谓“课程资源说就是“什么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或者说是面对各种事物时考虑它“是否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所谓发意识”,是指面对各种资源时考虑它对课程教学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怎样才能把它挖掘出来使它为课意识。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前提。缺乏这些意识即量的课程资源教师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教师确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的确立需要教师在头脑中形成课程资源概念,就课程资源对课程教学的认识。确立意识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持。因此,教师应学习课程资源的相关知识,加深对课程资源的认强化、巩固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2.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价值中立的,也并不是客观的,而是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与个性色彩。与利用课程资源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教学观及教育价值取向等密切相连。具有不同教育理想、教育师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所倾向的课程资源不同,不同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课程教学的影响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要注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取向一般有如下四种。(1)内容取向。当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资源开即是内容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中心是课程内容。开发课程资优化课程内容或课程设计,利用课程资源是为了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即使在内容取向上,不同教师也会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新课标提出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师在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平衡三者的关系。由于教师在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及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造课程教学中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会有所偏重。比如,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师可能注重知识资源和能力用,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师可能注重这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学生取向。当围绕学生的生的兴趣和发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就是学生取向的。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关注的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是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利用课程资源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师取向。需要、兴趣、爱好和特长等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就是教师取向的。这种取向过多地关注教师自对课程内容和学生需要关注较少。一般而言,新手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业发展处在自我求生的阶段相关。(4)混合取向。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时,就是混合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种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谋求课需要与教师实际的协调与整合。

实际上,任何取向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都含有混合的性质,前三种取向并不完全否认其他因素的只是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做出上述区分。前三种取向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注点相对集中,但由相互照应不足,往往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因此,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宜采取混合取向,但也应看到混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平衡,或采取适当倾斜以谋求最佳的开发与利用效果。

3.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说它是有限的,因为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够直接为课程教学服务;因为生活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能够发现、挖掘、利用。资源无限,贵在选择创意无穷。不论是选择还是创意都需要教师智慧的投入。在现实课程教学中,课程资源是有限的,但人限的。有限的资源经过无限的创意可以生成充裕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应内含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中切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灵魂。没有创造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没有前途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才能使课程资源化匮乏为丰富,化平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开发课程资源是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价值的实现。相对于传统的没发意识而言,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开发各种类型的资源或者创生所需资源;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的““课堂中心”、“照本宣科”,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如果得到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像原来本宣科”,那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和意义就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并且课程资源的价值也没有要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坚持创新。因循守旧、缺乏创也就没有突破、没有发展。思想上辞旧迎新是行动上发展的前提。马尔库赛说过思想不能改变现实,但人,而人是可以改变现实的。因此,教师要确立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观念、确立用课程资源教学的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教学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二、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步骤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若能把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般步骤则会利用工作的展开。根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可把握以下步骤。

1.解读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同样也决定了择与利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总需要一定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资源总是服务于某一特定的课程教学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从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开始。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解读应该是多维度的目标所需要的课程资源是不同的。新课程改革之前,人们往往采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从知识目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解读;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可以考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行解读。通过解读会分解出许多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为了实现具体的和整体的课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资源?需要多少课程资源?怎样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怎样进入课程教学过程式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最有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会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指导与定位。

2.根据目标寻找资源线索 课程教学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课程资源,也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针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围实现,教师应多方面寻找课程资源的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该知道从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线索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征。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不同的教学需要、教师素养的不决定了课程资源线索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因此,寻找课程资源线索的途径与方法因人因事而异。一般而的线索是比较丰富的,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教学内容出发,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出发等等寻找都是可以的。教学一篇课文与它相关的一切内容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线索。如,《荔枝蜜》一文要相关课程资源的支持,教师可选择以作者为线索、以荔枝为线索、以蜜蜂为线索、以蜂蜜为线索等众种或多种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动态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学情境、教学氛围、教学灵感、突发事件及插嘴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线索。

寻找课程资源线索时,会出现线索中带出线索的情况,比如,查找某方面的文献资源,在某一文章中还会提及其他相关资源,这些注释或行文话语就成为寻找课程资源的新线索。如果需要更多更详细的新线索继续查寻。当然,课程资源线索也可能会在开发过程中断掉。这时就需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继续重新寻找新线索,或寻找相关资源线索。课程资源线索是课程资源开发非常重要的因素,应给予充分重 3.依据线索多途径开发资源

线索只是一种端绪,一个引子。要开发出翔实、具体、丰富的课程资源还必须进行实际的开发工作找到课程资源线索之后,就要通过鉴定、筛选、挖掘及捕捉等基本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具体到各种类型开发,还有许多具体的途径。参观、访问、调查、文献检索、网络查寻以及活动实践等都是基本的课程教师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4.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开发出课程资源只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个步骤。课程资源毕竟还不是课程教学内容,从课程学内容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因此,面对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实现课程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至少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把开发出的课程资源直接转化为课程内容。如,教师选择教科书之籍上的文章进行某一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教师对课文替代文章的选择过程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这接进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就实现了课程资源到课程内容的转变。第二种情况是,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加成课程内容,即把课程资源与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结合,使课程资源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替换、教师以课文为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又吸纳其他课程资源与课文内容共同构成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资源与的结合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鹄的的。

5.创造性多方式利用资源

课程资源的利用千人千法、万人万样。课程资源的利用贵在创造性。掌握多种课程资源利用的基本源的利用是必须的,但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开创更多具体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利用方式才是最重教师应在掌握基本课程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才能不提高;课程教学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走向一次又一次成功。

第四篇:课程资源开发计划

玉山镇黄峪完小

社区和家庭课程资源开发计划

2012.2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新课程标也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如何发挥家庭优势和地区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课改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开发和利用家庭的课程资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家庭里都有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因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生活范围、认知水平的不同,开发家庭的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感到:家庭有,在家庭。

1.在交谈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学生放学后回到家里,总会与家长有一些对话交流。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实际上就是在进行着交际训练,在交际过程中,学生能否“完整讲述”,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礼貌”,表达是否有“自信心”,这些都要提醒家长注意,如有不当,家长要立即给孩子指出来,这样,就可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2.在收集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学生在家里可以看到电视、电脑,也可在家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农具和农副产品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认知渠道。

3.在关爱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家庭教育还体现在案情教育上。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尊敬长辈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丰富了实践活动。

4.在生产活动中开发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不同之处还在于学生能够经常参与家庭和社会生产活动,在劳动中能学习到不同的劳动技巧,也可以把平时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劳动条件上,对促进学生的能

力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

二、开发利用社区课程资源

社会是人类的大家庭,关心社会是人类关心的一大主题,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维护社会,开发、利用社会的课程资源。

1.深入村镇文化环境,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农村,孩子们除了学校之外,还可看到房屋墙壁上的广告,可以看到《村规民约》《计划生育公开栏》,还可以看到春节过后各农户的对联,这些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增加知识。

2.参加社会活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利用各种节日、参加农村特有的社会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提高素养。清明节,教师带领学生给烈士扫墓,观看烈士生平事迹展,瞻仰烈士遗物。

3.参加社会生产,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学生可以参与社区工厂,村办工厂的劳动实践,也可以参与技术改造和实行社会调查,获得分析和认知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五篇:校外课程资源开发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

1、校外课程资源开发计划

2、校外课程资源开发素材

3、校本课程任课教师一览表

4、校外课程资源利用学生实践活动剪影

5、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

6、家庭教育资源开发利用计划

7、家长会资料

8、民间艺人进校活动

下载中小学舞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舞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书香校园建设的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

    书香校园建设的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 李君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145万字,而小学课本文章字数数量加起来也只有10多万字,所以就要到课外补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

    新农村建设与资源开发及利用

    新农村建设与资源开发及利用——农村致富实用手册 郑昌华、罗小凡(中国新农村建设工程组织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一篇 “十七大”精神指导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

    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汕头市潮阳区潮阳第一中学 朱兆营 【摘要】课程资源是保证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现有的教材等......

    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内容很少,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采取平铺直叙的讲课法进行教学,只需很......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历史课程资源有物质的(课本、等)和人力的资源两类(老师、学生、家长只要经过历史的人)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必要性物质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的资......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者:袁剑梅内容提要:一、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二、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三、如何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关键词: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重积累。打开现代......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本地社区......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指导意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指导意见 为落实长研训发[2008]9号文件精神,认真开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年”活动,把省级立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资源开发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