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州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及建议》结题报告(共5篇)

时间:2019-05-14 08:2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郑州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及建议》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郑州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及建议》结题报告》。

第一篇:《关于郑州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及建议》结题报告

《关于郑州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及建议》结题报告

研究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刘教授

课题的由来: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郑州市的城市发展也日新月异,但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由此也引发了市民不少的抱怨,给市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同时从宏观上讲影响了整个城市的效率、形象。在一些特殊路段,经常大范围形成交通拥堵,影响市民的工作、出行,有时还会造成不必要的事故与摩擦。郑州市交通问题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我小组针对郑州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深入认识郑州市交通拥堵问题,搞清交通拥堵的主要路段时段,以及造成的影响和影响范围,汇集民意,分析讨论,最终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为郑州的更好发展出谋划策。若郑州市交通问题得以良好解决,那么将极大地方便市民的生活,提升城市的效率,推进郑州市模范城市建设,郑州市的发展前景必将更加美好。

人员分工:张子晖、李丰村、张浩、王鼎盛负责对某一特定路段进行实地观察、访谈并记录调查结果。姜山收集各种影像、图文资料以供借鉴分析。

方法及步骤:

方法

1.实地观察2.访谈3.资料分析 步骤 1.资料搜集

2.实地观察、记录、访谈 3.资料分析 4.小组讨论 5.得出结论

研究的过程:

1.从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收集有关郑州市近年来交通拥堵的报道资料,研究郑州市当前的实际交通状况,并请教指导老师对该课题的看法和指导意见。

2.组成成员走上街头对路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向附近居民和该路段交警询问路况信息。以文字或影像形式记录结果。

3.将每个人的调查记录及资料汇总,组内讨论研究。问题包括:造成郑州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哪些?当前有关部门已采取什么措施缓解交通压力?取得成效如何?还有什么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

研究的结果:

通过研究,我小组发现:在郑州某些路段,交通拥堵现象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尤其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期最容易造成拥堵。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郑州是铁路交通枢纽城市,由于铁路干线在市区内的通行,造成了城市道路的分割,无法形成一种开放式的通道,致使路网交通结构不合理。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出现大幅度攀升,特别是近两年,机动车的保有量尤其是私家车数量急剧上升。

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市区内道路交通的压力。再加上其他的自行车、电动车辆的拥挤,所以交通出现了拥堵情况。3.部分市民交通意识淡薄,有时会因有急事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交通秩序紊乱,进而造成拥堵。部分特权车不遵守交通法规。4.近些年,城市规模扩张,但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一些滞后,还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供需矛盾很突出。如公共停车位的不足致使车主在道路两旁违章停车影响交通。当前我市已采取多种措施缓解交通压力,如:建立快速公交BRT线路、道路单行政策的实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相关措施已经使郑州市交通拥堵问题得到很大改善。目前,我市仍考虑推行机动车运六歇一政策和进行免费自行车试点研究等,努力进一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实现郑州构建大交通的目标。

结论:郑州市交通拥堵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市正采取多种手段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意见或建议:

1.在城区停车压力大的区域可以实行按时段阶梯价格收费停车(最好在开始的1小时内免费,之后阶梯价格收费),这一来体现了公共资源大家有权共享,二来可以提高停车的周转率,提高了停车位的利用效率。而在副主城区(交通压力不大的区域),最好有免费停车场,体现公益性。2.修建道路时要注重其合理性,利用高架桥等方式使交通网络趋于合理。政府对交通建设应落到实处,实行更为科学合理的交通改造建设,把资金花费落到实处。3.进行交通规则宣传,增强市民交通意识。

4.市民应选择多种方式出行,选择合适方式出行,缓解交通压力。

体会:通过本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认识到郑州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城市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让市民的居住环境改善就要各方面协同努力,共建和谐郑州。我们也是城市的主人,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好好学习并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发现问题然后努力探求解决的途径,为城市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采访

采访路段值班交警李交警

问:拥堵现象是不是每天都会发生?

答:基本上是,尤其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期最容易造成拥堵,节假日的时候情况稍有好转,但总体的交通状况不佳。

问:那么您认为上下班高峰时期易堵车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个原因是车流量较其他时段明显增加,给交通造成有形压力,另一个原因就是市民都在这段时间赶着上下班,往往心急违反交通规则,这又无形中增加了交通压力,我们交警管制也不够有效。

问:那么路段本身是否在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呢?

答:路本身就不是很宽,再加上路两旁有不少饭店,市民的交通意识较淡薄,随意停车的人较多,管制存在困难。红路灯的时长设计可能也有些不合理。

问:我观察到有不少“特权车”随意违反交通规则,这是不是也增加了交通压力?

答:是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我们交警本身也管治不了这种情况,只能尽力疏散交通,做好指挥引导的工作。

【拥堵原因】

概括起来郑州市市区的交通状况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从历史上来看,郑州市过去是一个单一规划的城市,比如说以二七广场为中心,道路是一种放射状态。目前我市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区面积几平方公里的小城镇,发展成为城区面积302平方公里的大城市。

其次,我们这个城市是铁路交通枢纽城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由于铁路干线在市区内的通行,造成了城市道路的分割,比如说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两大铁路干线在郑州市市中心交会,造成南北不通、东西不畅,无法形成一种开放式的通道,致使路网交通结构不合理。

第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出现大幅度攀升,特别是近两年,机动车的保有量尤其是私家车数量急剧上升。2009年郑州市新增机动车18万辆,18万辆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这些机动车排队能从郑州市排到北京去,预计今年可能要达到20万辆,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市区内道路交通的压力。再加上其他的自行车、电动车辆的拥挤,所以交通出现了拥堵情况。

第四,这些年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城市规模也扩得很大,但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一些滞后,还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供需矛盾很突出。

【发展定位】

“建设大郑州首先是构建大交通”

市民:郑州交通未来发展的定位、概念到底是什么?

赵建才:在未来的发展当中,特别是在全国大格局中,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也是创造竞争的新优势,尤其是加快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四港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通信网络建设,打造郑州市作为国家内陆城市的“无水港”,这是我们要着力构建的现代大都市的交通体系。京广铁路、陇海铁路在郑州交会,河南省的高速公路以郑州为中心,形成一个“米”字形的交通框架,构筑这样一个大交通来带动交通的形成,带动人流和大物流,由物流形成大产业,由此来建设现代化的大都市。

【出台举措】

中心城市区内,95%以上居民单程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

市民: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是眼前、现实的问题,就是说当我出门的时候怎么能让我不堵车?

赵建才:郑州市在2008年编制了一个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试图从城市规划的层面,科学、合理地安排道路路面以及功能区划分和城市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是在中心城市区内有95%以上的居民单程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不能像现在这样,出一次门可能需要1小时、2小时,甚至还走不动、到不了。

市民:这个目标实现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赵建才:2012年,乘坐公交车,市民40分钟之内可以达到任意地方。我们要形成东西南北两条轴线,把它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区。郑州市的整个交通情况应该是多中心“八横八纵”的公路网,像二环、三环、四环,三环形成快速路,四环形成过境车辆分流和绕城的高速公路,以此来解决出行难、停车难的问题。

所以今年我们拿出195个亿准备实施城市交通的综合整治,过街天桥建8座,停车场建20多个,新修十几条道路,打通20余条断头路,多举措来完善基础设施。在主要的路口做一些道路区划的处理,要把特定的长途客车站外迁,采取这些措施来完善交通问题,但是有些工程施工不是一年内能完成的,需要1至2年时间。

郑州市成立了交通整治指挥部,由我担任指挥长,做一些管理性问题。

BRT在缓解交通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市民:您认为BRT是不是达到了当初规划设计的要求呢?

赵建才:基本达到了,因为它的时速每小时19公里,这样在时间、速度、运力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在缓解交通拥堵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下一步还要加大BRT的班次密度,进一步优化完善快速公交运行网络。公共交通解决大多数市民的出行问题,一辆公交车的载客是几十人,小轿车只能坐一两个人,所以这一点大家可以形成共识。另外BRT设置专用道体现公交优先,保证大多数人出行畅通,让有限的路面资源分配合理。当然BRT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免费自行车郑州试点推广

市民:听说郑州也要像杭州一样提供免费自行车?我感觉如果实施的话非常方便,我想知道这个事有没有列到规划中?

赵建才:现在应该说还在探索当中,杭州我也考察过,多数是在游览区,是不是能够作为交通出行方式还有待研究,当然有它积极的一面,比如说当到一个地方下公交可以骑车去单位,郑州市已经开始做试点了。考虑先从试点做起,再推行。

【记者提问】

道路单行年内一定会推行

记者:1月4日,郑州向社会发布公告,称由于道路施工、停车位规划等原因,一度被热传的市区纬一路等12条拟单行道路暂缓实施。这一缓,将缓到啥时候?

赵建才:目前,各方面阻力很大,但政府在年内一定要推行。单行是搞好城市的微循环,香港交通管理得好,就是因为很多地方实行了单行。运六歇一,可以进行研究

记者:市政府在此前公布的“畅通郑州”交通综合整治工程中,有“重大节假日和活动,分区域和时段单双号出行”,没有机动车“运六歇一”,为什么?

赵建才:不是不可以,都可以进行研究。关于“运六歇一”,存在一个物权保障的问题。司机可以说,我有权开车,不能强制性的限制我今天不能开车。【网友声音】

球迷老李:在城区停车压力大的区域可以实行按时段阶梯价格收费停车(最好在开始的1小时内免费,之后阶梯价格收费),这一来体现了公共资源大家有权共享,二来可以提高停车的周转率,提高了停车位的利用效率。而在副主城区(交通压力不大的区域),最好有免费停车场,体现公益性。

双双08:建议从紫荆山立交桥修一条高架路,直通中州大道,彻底解决金水路的拥堵难题。bmdex0019:杭州是我国第一个拥有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城市,苏州、上海、武汉、北京、天津等城市也相继陆续开通公共自行车系统,真心期待我们郑州也能有自己的公共自行车,让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绿色环保、便民健康的交通环境。目前,郑州市建成区总面积为326平方公里,市区共有道路737条。其中,主干道109条,长551.4公里;次干道170条,长213.2公里;支路442条,长290.3公里。所有道路合计长度为1232.3公里。仅郑州市区的机动车就达到75万辆,如果再加上保守估算的长期驻郑、探亲访友、观光旅游等外地牌照车10多万辆,每天或停或跑在郑州市区的机动车就多达85万余辆。这些车辆首尾相连,就可以将市区的道路“覆盖”近4圈。郑州道路资源的供需矛盾可见一斑。同时,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停车位的缺口也越发明显。按照国家标准,每百辆汽车停车位的数量需要达到35~45个。按照郑州市区75万辆车的保有量推算,至少需要约25万个停车位。但现实的情况是,目前,郑州市共有各类停车场2563个,停车位139066个,缺口多达10多万个。

去年17万辆新车入户 郑州市机动车超过136万辆

人民网河南频道讯 大河网-河南商报报道:昨日,郑州市车管所发布消息,去年全市新车入户17万辆,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369423辆。

郑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提供的数据显示,近4年来,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以平均每年11%的速度快速增长:2006年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985445辆;2007年为1086296辆;2008年为1195991辆;进入2009年,郑州市每月新入户机动车辆均超过万辆,仅1至8月份就接近上年的全年总量。全年入户机动车173432辆,创历史新高。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下午5时,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总数为1369423辆。

在136万辆机动车中,私家车占机动车总量的85%以上。几年来,郑州市的私家车增长速度达到了12.1%,明显高于机动车总体增长速度。换句话说,机动车快速增长的背后,是私家车的迅猛增加。(记者 胡巨阳 通讯员 邢红军)

第二篇:关于郑州市交通拥堵情况的调查报告和调查问卷

关于郑州市交通拥堵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调查起因: 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郑州市交通工具数量急剧增长,城市人口数量也不断攀升,随着郑州市的不断发展,主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影响了“畅通郑州”建设,给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加快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切实改善主城区交通拥堵状况是现在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次实践,我就郑州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调研。我主要通过实地察看、查阅相关资料、抽样调查等方式,对主城区交通拥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首先,我在重要路段分别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对象主要为青年人和中年人,其中包括司机和路人。对问卷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基本上都对郑州市的交通状况不满意。对于经常出行的人平均一周因交通拥堵所花费的时间都超过两个小时。对于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城市规划和道路布局不合理成为必选选项。超过80%的调查对象认为交通管理和制度存在较大问题。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郑州市交通拥堵的情况,分析问题症结并提出解决方案,为郑州市未来的交通发展提出建议,尽己所能解决郑州的交通顽疾。

二、主体 2012年5月18日我们同行五人趁着五一节假日的空闲来到河南工业大学,开始实地考察。

首先向司机师傅询问了一下交通情况以及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结果在意料当中郑州交通每一天都是人满为患,路况更是阻涩不通,看见公交车上拥挤攒动的人头就知道了,巨大的客流量是交通拥堵原因之一。

大概有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便来到了市区,由于学校位于郊区开始路况还算通畅。进入市区之后,入眼便是大大小小的车辆,公交车,小轿车,各种汽车,货车,出租车等等,囊括了三百六十行的交通工具。刺耳的鸣笛声把我的注意力拉回了车内,没错,司机师傅正在不耐烦的摁着喇叭,似乎是在警告前面的车辆说:“挡我者死!”脸上写满了焦躁与愤怒。是的,并不是红绿灯,是在正常不过的堵车状况,看来司机是新手还并不习惯这样拥堵的状况。旁边的一位司机师傅看起来是有些经验了,淡然自若的神情,这时候急躁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远处的交警还在忙绿着,给了人们最后一丝安慰。这几年郑州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商业往来频繁,客流量也是只增不减,人们腰包渐渐鼓起来了,各种新置车辆涌入人们视线出现在繁华都市的街头,可谓络绎不绝。各种私家车也开始出现,有车一族的队伍更实在不断壮大。虽然添置了许多公交车,公交车覆盖的范围也广泛了许多,可是公路的发展似乎总是慢了那么一拍,盛不下这么多的车辆,满足不了人们尽情驰骋的愿望,甚至赶上上下班高峰期还要默默忍受堵车的煎熬。从45路公交车上下来我们又坐上了101西线,终点时火车站。选择101西线是因为它绕过了一些容易堵车的地段,我们把目标锁定在了火车站,不想在路上浪费时间。公车不到一个小时的路程就到达了火车站,我们和司机告别便下了车。途中拍了一些照片作为考察的材料。站里面客流量很大昭示着郑州乃至整个河南的蓬勃发展。国家十二五文件提到要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作为中原的心脏自然加快了跳动的节奏。这几年外来的打工人员不断增多,许多南方投资商也把河南当做一大块肥肉来抢,操着各地口音的人从身旁经过。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郑州的交通建设迫在眉睫,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迫在眉睫。从火车站出来我们打的回了学校。出租车生意挺好,因为相较公车的拥挤五个人坐出租无疑更加划算。我们的调查也就此告一段落。

三、结尾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群众意向和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原因的分析,对解决郑州市交通拥堵问题总结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 规划城市交通的路网结构,改善交通设施。尽可能考虑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对过于密集的商贸区进行交通影响评析,通过调整规划等措施分流疏导,逐步使城市功能区划趋向合理、科学。调整改造目前的道路结构,尽可能地利用现有道路条件拓展道路通行容量以缓解道路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对车流进行分流缩短通行时间;增加道路通行能力;新建联接通道,使主要街区形成路网结构,提升城市交通的通达性。加大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及维护的投资,在明确道路交通设施管理主体的前提下,将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维护列入财政预算,确保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可靠,努力为市民群众安全出行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二 对现有停车场位进行整顿优化。尽可能开放部分单位内部停车场供社会使用,允许按规定收取停车费用;鼓励集体和个人办经营性的停车场,并根据情况增设停车场位;交警部门对停车位重新调整,对易发生拥堵的路段削减路旁停车位数量。在重点路段应限制在高峰时段车辆停放,或限制部分车型、部分时段停放;规范摩托车、自行车及其他车辆的停放。同时,整顿取缔占道经营行为及马路市场,最大限度地扩大道路的通行能力。还可通过提高中心区停车收费标准等方式控制流量。

三 不断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强力优化秩序管理交通组织。在通行时间上划定高峰时段,限制外埠车辆、货运车辆进入重点拥堵路段;科学组织勤务,严查严管高峰时段不按规定路线行驶、强超抢会、随意停车、调头等违法行为,确保通行秩序的规范、通畅。从不同路段的特点出发,适时采取单向通行、禁左、禁行、禁停等措施,减少堵点,增加主干路的通行能力。增加专业交通管理人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引进交通管理专业人才。争取4至5名从事交通管理专业人才投入到交通管理工作当中,推进交通管理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在主干道、十字路口等交通节点由交巡警指导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劝阻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及时报告路况,接受群众求助。四 发展公共交通。在问卷调查中超过60%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公共交通是市民出行的首选。建议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道路使用管理上落实百姓优先、公交优先的原则。同时,保证公交线网布局合理,路段停靠衔接、换乘方便,吸引广大市民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合理控制摩托车和电动车保有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大公交”体系,增加车辆,增加线路,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市民和公务员乘坐公交车辆,减少私家车出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五 增强市民交通意识。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将其纳入城市文明建设和普法教育内容,明确电视、电台、报社、学校、社区等相关部门的宣传责任,综合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措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社会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的组织和管理,建立社会公众与交管部门间的信息双向传递和交流机制,推进交通管理向信息化、科学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郑州市的交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体会到了解决郑州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迫切性和艰巨性。缓解郑州市交通拥堵,提升交通品质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我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畅通郑州”工程的稳步推进,郑州市的交通品质将得到极大地提升。总之,郑州市的交通严重堵塞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系统问题,不是某个部门单方面的责任,但每个相关部门都有责任,必须各负其责。作为这个城市的一员,这个城市的发展,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城市的拥堵与顺畅,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尽一份力,出一个点子,为解拥堵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新区公交车出租车调研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的学生,正在进行关于学生乘坐公交车私家车司机的调研报告,希望得到您的支持。我们谨邀请您参与本次调研活动,请把您认可的答案上画“√”。您的意见和建议将会成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服务同学们的重要信息。谢谢您的参与。

1.您的年龄

A.≤18

B.19-30

C.30-55 D.55以上 2.你是公交车司机还是私家车司机?

A.公交车司机【请您在3-14题选择您的答案】 B.私家车司机【请您在15-24题选择您的答案】 3.您认为公交车是否按时?

A.按时

B.偶尔按时

C.偶尔不按时

D.经常不按时

4.您是否与顾客发生过冲突?

A.偶尔

B.经常

C.很少

D.从不

5..您如果遇到乘客上车不想投币或者忘记投币您会怎么做? A.旁敲侧击进行提醒 B.大声提醒其投币

C.睁一眼闭一眼当做没看见 D.将其轰下车去 E.其它

6.您认为您和您身边的同事对公交车司机这一工作的满意度如何? A.很满意 B.满意

C.不满意

D.非常不满意

E.其它 7.您作为一名公交车司机有何难处?【可多选】 A.工作时间长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比较短 B.工作单调枯燥 C.疲劳驾驶

D.工作环境不好,工资低 E.其它

8.您觉得公交车司机那些需要提高?【可多选】 A.政府加大投入,公司提高薪水 B适当缩短劳动时间 C.普及心理健康辅导 D.增加中间的休息时间 E.其它

9.您觉得行车过程车速如何?

A.太快了

B.快

C.还好

D.太慢了10.您对公交车的卫生是否满意?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太满意

11.您认为公交车质量如何如何?

看不过去

D.A.有些车太旧,怕不安全

B.脏,打扫不及时

C.车上,车身的广告宣传效果差

D.满意 12.您是否经常见到乘客为老人让座?

A.经常

B 偶尔

C

很少

D.从不 13.您认为公交线路安排合理吗?

A.合理

B.不合理,路线重复太多

C.不合理,路线不能通达需要路线

D.其它

14.高峰时期,您认为高新区公交状况如何? A.十分拥挤

B.拥挤

C.一般

D.不拥挤

15.您拥有私家车是否也乘坐公交车,平率是多大?

A.不坐

B.偶尔坐

C.每周有几次

D.经常

E.每天都坐 16.您当时买私家车出于什么心理?【可多选】 A.乘坐公交车太拥挤 B.为了上班工作更快捷

C.身边的朋友同事都卖了自己也想拥有一辆 D.当做一种投资,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 E. 其它

17.您是对否拥有驾照? A.有

B.没有

18.您是否经常有违规行为? A.从来没有 B.偶尔有一两次 C.经常性违规

19..高峰时期,您认为高新区交通状况如何? A.十分拥挤

B.拥挤

C.一般

D.不拥挤 20..您平时一周的驾车时间约是多少?

答:——————

21.您选择私家车作为自己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原因?

A.可以快速直接到达目的地 B.方便接送家人朋友

C.节假日可以乘车自驾游 D.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22.在私家车问题上,您遇到过哪些问题?

A.堵车严重 B.油价过高

C.停车困难 D.汽车保险保养等费用高

E.其他——————

23.为了应对全球变暖趋势,您自己已经或者打算采取哪些行动?

A.减少驾车时间,用其他交通工具或步行代替

B.选择低排量的轿车 C.其他——————

24.在对待私家车日益增多的问题,您认为郑州高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

A.采用单双车号制度 B.单位普及班车

C.其他——————

第三篇: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者 李 伟 学籍批次 0803 学习中心天津塘沽奥鹏学习中心 层

次 专升本

业 行政管理 指导老师 张桂琴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 针对北京严重的交通拥堵,结合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提出应重视汽车交通的外部性,认为北京的交通拥堵症结在于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效。根据汽车交通的群体性特点,采用政府方法来解决城市汽车交通的外部性。结合国际城市的交通管理措施,建议采取管制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从控制机动车数量、出行率及鼓励市民采取公共交通等方面加强对北京市交通的管理。

关键词:交通;外部性;政府方法

目录·················································2 引言·················································3

一、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与原因·····················3

1、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3

二、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4

1、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严重失衡··························4

2、城市布局不合理 ····································5

3、交通结构发展失衡···································5

4、交通管理水平与市民守法意识落后······················5

三、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理论分析 ················6

1、外部性理论········································6

2、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成本·····························6

3、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 ································7

4、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解决途径···················8

四、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及政策建议··············8

1、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9 1.1新加坡拥车证制度·································9 1.2伦敦道路拥堵收费措·······························9

2、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政策····························9

引言: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化的大都市,交通的顺畅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北京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日益严重, 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交通投入、道路系统的原因,也有交通结构、交通管理的原因,更有城市功能结构与布局上的原因。如何控制北京的交通拥堵状况成为了北京市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利用外部性理论针对北京交通拥堵的成因以及如何解决交通拥堵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与原因

1、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

进入21世纪后,北京开始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迈进。而在此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副产品,交通拥堵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北京市政府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但与人口、车辆增长的速度相比,交通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北京的交通建设发展不可说不快,然而机动车的保有量却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1949年至1997年,在漫长的47年后,北京市的机动车总量才突破100万辆。而1997年至2003年8月,仅用6年多时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就突破200万辆大关。而在两年后的2005年,这个数字又被刷新成了258万辆,截至2009年6月,北京机动车已达到371万辆,机动车驾驶员537万人。在九十年代末,北京街头还只能看到“京A”到“京C”号段。而截至2009年6月,“京P”号段发放已接近尾声。在这飞速的发展中,私家车成为了数量膨胀最大的一个群体。根据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小型汽车就会进入高速发展期,基本普及进入普通家庭,而北京自2001年人均GDP就已经突破3000美元,2008年北京人均GDP就已经突破9000美元,私家车也已经开始普遍进入北京寻常百姓家,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据北京市交通委统计,1994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67万辆,其中私家车拥有量20万辆,仅占机动车保有量的29.85%;200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58万辆,其中私家车拥有量达130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比率上升至50.39%。但这期间公 3 路长度仅增长了22%,而民用机动车却猛增了208%,几乎是公路增长速度的十倍,由此可以看出供给与需求的增长是不平衡的。可以说,这几年私家车的发展带动了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高,车辆需求的过剩与道路供给的不足成为了北京市交通拥堵的症结所在。

在早晚高峰时间段,二、三环路与各个进出城主要联络线统统成为了拥挤的“停车场”,拥堵大面积的出现。可以说,日复一日的堵车已经成为了北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每天面对堵车所表现出的麻木也已经成为首都居民心态上的真实写照。有研究表明,二环路高峰小时流量达到12000多辆,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达到16000辆,远高于当初设计流量9000辆;三环的最高流量已经达到14000多辆。北京早晚流量高峰期间,城区内道路90%以上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高峰小时干道平均车速为每小时20公里左右,在一些路段,车辆的通行时速有时降到10公里以下,个别路段甚至降到5公里以下,真是开车还不如走着快,堵车都成堵心了!

二、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

北京交通拥堵的现象由来已久,其成因十分复杂,既有规划、投入上的问题,也有政策、管理上的问题,另外还有诸多历史、社会因素。但归纳起来,可以总结成以下几个要点。

1、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严重失衡

众所周知,当今北京汽车保有量与日俱增,其增长势头用井喷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而道路建设方面虽然也卓有成效,但在汽车数量巨大的增长下,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北京人均道路面积占有率很低。据2003年底统计,北京人均道路不足10平方米,远远低于伦敦47平方米,纽约36平方米的水平。面对如此巨大的交通压力,一味的增加投入修建、展宽道路,增加交通设施,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其结果往往反而大大刺激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交通情况不但不会有所好转,反而会使交通状况越来越恶劣。如此,便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现在的北京正在这个循环的起点,北京未来的交通状况如何,完全掌握在政府的决策上。交通供给是有限的,而需求则是相对无限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政府需要下大功夫去解决的。这里还有一个不完全的数字,在北京还有200万人没有买车,但已经考取驾照,这潜在的200万交通需求,如果变 4 成实际的增长,北京的交通将会更加雪上加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群体还会逐年增加。

2、城市道路布局不合理

目前,北京的城市结构依然是在旧城棋盘式街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尽管北京已经建成了五环快速环路和若干条高速公路放射线,并且打通了平安、两广两条东西大动脉。但就总体而言,目前北京城区内仍未形成综合的道路网络。众多的丁字路、卡口路直接影响了交通的顺畅程度。而在环路上,也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足,环路与其它城市主干线、联络线的出入口设施不够匹配, 立交间距过密,致使在立交出入口以及匝道极易出现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北京的绝大多数公共设施、商业网点都集中在城区内,给已经不堪重负的城内交通更加重了负担。就拿最典型的商业区西单举例,由南向北进入西单,车道从双方向8条骤减为4条,并且这里公交线路密集,有20多条公交线路从此通过,再加上其它社会车辆、出租车、私家车及自行车、行人穿梭其间,使得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步行街”。我曾在这里看到过连续10多辆新型三门无轨电车排长队的壮观景象,可见这里的交通状况是多么恶劣。而在各个新城通向城区的主要联络在线,每天都在上演着潮涨潮落的周期性拥堵。

3、交通结构发展失衡

据有关部门2000年对北京居民出行调查的结果,地铁和公交车的分担率只有29%,自行车占32%,其余的近40%为私家车、公务车和出租车。而在80年代初,公交的分担率则是70%,近些年来,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在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公共交通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其使用效率是小汽车的10~15倍,它容量大,载客多,能最大限度提高道路使用率。北京作为世界级的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的比例至少要达到60%以上,东京的公交比例超过80%,而我们目前只有30%左右,为使交通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必须采取限制私人小轿车的发展,鼓励公交发展的政策和公交优先的措施,实现最佳的综合社会效益。

4、交通管理水平与市民守法意识落后

目前北京市的交通管理水平与世界大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路网的通行能力还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在环路上经常是正向行驶的车辆爆堵,反向车道则一路畅通;遇到没有交警职守的路口通行状况比较混乱,而有交警的路口情况则好得多。另外,通过对信号灯加以控制,将其从时序上进行有机的结合,5 也可以很大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在国外主要干道上,一辆车通过一组信号灯,可以全部以绿灯通过,不用停车等待红灯,这就是所谓的“绿波效应”,而这种效应在北京市却是难得一见的。另外,市民的守法意识差也是出现交通拥堵的一大原因,经常可以在路口看到“迫不及待”的过马路的行人甚至非机动车,不按信号灯指示要求横过马路;而在机动车道上,也经常发生车辆强行并线、违规抢行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威胁了道路的通畅,经常引起交通的堵塞。在高峰时期,超过六成的拥堵是由于行人或机动车不遵守交通法规所引起的。

三、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理论分析

1、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是指某物品或活动施加给社会的某些成本或效益,这些成本和效益无法在该物品或活动的市场价值中得到反映。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类:正外部性,即某项活动对周围事物造成良好影响,并使周围的人获益,但行为人并未从周围取得额外的利益。负外部性,即某物品或活动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行为人并未为此而付出任何补偿。

外部性是市场失效的典型表现, 如果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 则会出现负外部性, 如果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 则会出现正外部性。在现实中,外部性无处不在。在城市交通中,也存在着外部性,如乘坐公共交通就具有正外部性,而车辆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则具有负外部性,困扰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正是汽车消费交通时负外部性的集中体现。

2、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成本

北京市严重的交通拥堵,给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交通拥堵所产生的巨大的外部性也带来了巨大的成本。首先,汽车本身就拥有着不小的外部成本,首当其冲的就是汽车排放的尾气所造成的环境成本,据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报告显示,北京是亚洲国家当中空气污染问题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与北京并列的还有西安、加德满都等地。而这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就是汽车尾气所造成的。虽然近些年大力治理汽车尾气,大幅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但汽车总量的提高还是让人对尾气的排放有些担心。毕竟北京有370万辆机动车,即使执行最新的欧洲汽车排放标准,这个数量的汽车对空气的污染也是十分严重的。另外,汽车交通还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成本。北京万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 6 于纽约等世界城市的水平,1998-2002年,北京市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一直徘徊在1500左右。正是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出行量日趋增多,给本已不足的道路设施带来更大的压力,而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势必将进一步加剧了道路堵塞的发生。

与机动车自身的外部成本相比,一旦发生交通拥堵,所产生的外部成本更为惊人。根据研究表明,北京市高峰期的平均车速仅为20公里/小时,而全市汽车年延误车时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6×108小时,仅延误时间的成本就达到了50多亿元。而在交通拥堵中所消耗的燃油的成本也十分可观,以北京市93#汽油6.25元/升计算,所产生的外部成本更是达到了80亿元。再加上交通拥堵所产生的噪音污染,拥堵所产生的道路长时间占用,北京因交通拥堵每年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将达到近150亿元,占全北京GDP的1.5%。

3、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

解决外部性主要有两种途径,分别是通过私人途径解决以及通过政府途径解决。通过私人途径方法解决外部性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交通属于公共产品,只能通过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外部性,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好。因此本文主要介绍通过政府途径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交通拥堵问题属于典型的市场失效,光靠市场手段无法解决拥堵问题,因此必须由政府出面干预。而通过政府途径解决外部性主要利用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是管制:所谓管制,就是由有关行政当局根据相关法律、规章条例和标准等,直接规定交通参与者产生负外部性的允许方式。它可以分为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前者是由行政当局直接对交通参与者做出规定,降低道路交通的外部性;后者是通过对交通工具的生产投入或消费的前端过程中进行控制与管理,设置出一定的标准与门坎,最终达到控制交通拥堵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关于道路交通的法规制度就属于直接管制,如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而通过设置汽车制造业的标准与门坎,控制汽车制造与消费环节则属于间接管制。

第二是收费:收费是一种非市场化的经济手段,行政主管部门对使用公共产品的使用者征收一定的费用,道路使用者有义务向国家缴纳一定的费用,这样也可以是道路使用者主动控制道路使用量,一定程度可以减轻道路的交通压力,缓解过剩的外部性。这种收费制度秉承“使用者负担原则”,即谁使用谁交 7 钱。

第三是税收、税收与收费一样,同样属于非市场化的经济手段,但与收费不同的是,税收是强制性的,相比收费,它具有更大的效果和法律上的保障,比起收费具有更大的效率。如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及今年改革出台的燃油附加税等都属于税收的范畴。在国外,政府经常利用高昂的税收来纠正一个城市交通的外部性,并且效果显著。

4、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在面对占全市GDP1.5%的如此巨大的外部成本时,如何将巨大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仅仅通过政府来消化如此大的外部成本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交通拥挤的外部影响纳入市场进程中,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让车辆或道路的使用者来为自己产生的外部成本付出经济代价。而车辆的使用者也可以衡量自己的总成本,决定自己是否继续使用外部性高的交通方式。因此,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主要思路就是:让外部性的产生者为自己所产生的外部成本买单。而围绕着这个主要思路,又延伸出三个解决途径,这三个途径分别是:控制机动车总量、控制机动车出行率以及倡导公共交通出行。要控制机动车总量与机动车出行率需要政府进行硬性的管理,无论是使用管制、收费或税收的方法,都是对市场的直接管理,而倡导公交出行则需要政府对政策进行宣传,并且对市民进行适当的引导,属于对市场的间接管理。通过对交通使用者的直接或间接管理,控制机动车的总量与出行率,并引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达到减少道路使用负担,缓解道路拥堵状况的效果。

无论是通过控制机动车总量或控制机动车出行率还是倡导公交出行方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城区内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然而交通问题并不是仅用其中某一种方法就能得以根治的,一定需要多种方法共同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利用外部性方法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主旨是:通过出台政策与规定增加机动车出行与购置成本,让使用者放弃外部成本高的出行方式,并且大力倡导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外部成本低的出行方式,使更多人倾向于外部成本低的出行方式,从而改善交通拥堵的现状,有效地降低城市交通的外部性。

四、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及政策建议

1、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 1.1新加坡拥车证制度

新加坡政府于1990年5月正式推行拥车证制度,以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购车需求和道路不足、交通拥挤、空气质量下降等因素之间的矛盾。拥车证制度的基础是拥车证定额分配制。每年发放的拥车证数量的具体计算方法是截至前一年12月31日的全国车辆总数再加上每年固定的3%的增加额,减去本估计报废的车辆数目以及前一年实际报废车辆数目,所得的差额就是本的新配额。拥车证定额分配管制了每年的新车注册数目,购买新车的人首先在陆管局注册,然后通过拍卖的方式获得拥车证从而合法拥有一辆车子10年。在这个制度下,新加坡成功地将车辆的增长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解决了交通环境容量供需不足的问题。

拥车证制度从根本上是一种控制机动车总量的措施,即规定国内机动车总数,超过总数的机动车将不得上路,这个办法从根本上消除了过剩的需求,具有强大的强制性,可以有效地控制拥堵问题的发生。这个办法对仅有不足500万人口的小国来说确实很有效,对大城市的效果还未可知,但从上海市收取高额牌照费的效果来看,这个措施对抑制北京交通拥堵将会是个有效的方法。1.2伦敦道路拥堵收费措施

2004年伦敦实行道路拥堵收费措施,该措施的覆盖范围在伦敦的中心市区,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7:00到18:30,每一辆进入市区交通网络的机动车需要付费。在该收费措施实行的第一周,每天有87000—95000辆机动车因为使用中心市区的交通网络而付费。该政策实行的前几周,即有效缓解了道路拥堵状况,使用道路的机动车数量下降了大约25%。

伦敦与北京同属国际化大都市,伦敦的措施属于通过增加机动车出行成本控制机动车出行率,并且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从长远来看,这将是北京市未来治理交通拥堵的主要方法,但以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北京还无法达到伦敦的效果。首先,市民的经济水平还无法承受如此大的经济压力。其次,市民的守法意识还有待加强,很多人不会愿意接受这种收费方式。最后,如何实现不乱收费、多收费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

2、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政策建议

通过上面案例,可以看出,北京要想真正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必须借鉴 9 国际经验创新思维,完成一个根本性的思想转变:即从重视道路建设向重视交通政策转变。要解决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应改变单纯依靠修路架桥、大上工程的传统做法,把着力点转移到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政策上来,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控制机动车总量、控制机动车出行率以及倡导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以达到治理北京交通拥堵的目的。

首先从控制机动车总量上来看,北京目前的车辆附加购置税为车款的10%,相对比较低,对汽车总量也没有限制,而车价的趋势也是越来越低,这样在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欲,造成交通需求量远远大于道路供给量,造成拥堵。因此建议北京市交通部门采取一定的管制措施与增加税收,提高汽车购置税,并真正把这一部分税收用于道路建设上去;借鉴新加坡和上海已实施的交通政策,对购车发放牌照数量进行限制,从而从源头限制北京汽车保有量。降低汽车报废年限,提高尾气排放准入门坎,加大公务车改革力度进而减少党政机关公交车数量,将北京的汽车总量控制在一定水平上,做好治理北京交通拥堵的第一步。

其次,国际经验表明,国外许多大城市在治理交通拥堵过程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教训,即“大量发展汽车造成交通拥堵→修建路桥等交通工程→汽车继续发展,交通仍然拥堵→再新建交通工程→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交通拥堵难以解决→制定政策限制小汽车使用→交通拥堵最终得到有效治理”。从控制机动车出行率上看,虽然仿效伦敦收取进城费用及拥堵费将会起到很大的效果,但全面开展并不适合本市居民的收入情况与承受能力,可以研究特殊区域拥堵收费政策。

最后,从北京交通发展长远角度来说,公共交通所占的比例必须加大。交通限行是“权宜之计”,而不是长久之策。一旦公共交通系统发达,出门乘坐公交车就能顺畅达到目的地,自驾车出行的人必然会大幅减少。到那时,限行也就没有必要了,城市交通自然就能比较和谐的运转了,汽车尾气排放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压力也随之减小。

继续着力解决新建居住区出行困难、不同交通工具间的换乘不够方便、公车辆候车时间过长等影响客流量增长的问题。目前北京地面公交线路普遍较长,线路重迭率较高,应要利用高新技术,改变传统交通管理方式,以信息化为基础,促进乘客、车辆、场站设施以及交通环境等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智 10 能交通系统建设,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

在重视新建交通设施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交通设施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换乘中心的环境质量和换乘条件,努力实现公共汽(电)车、大容量快速公交、轨道交通之间的方便快捷换乘,以及城市交通与铁路、公路、民航等对外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交通设施的科学有效利用。

以上是本人对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几点政策建议。而随着北京新城市化建设展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轨道交通的大发展也使我们看到了解决交通拥堵的希望,使我们对交通改善充满了希望。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发展纲要[R].2004年3月.

[2]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北京市交通发展报告[R].2006年8月. 23日.

[3]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6.中国统计局编.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4]“2008 年奥运会对北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和推动分析”课题组.关于北京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的比较研究(上).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R].2006年11月[6]管满泉.从道路因素分析交通拥堵的成因和对策[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7]吴以伦.拥挤中的北京:对北京市交通拥挤的经济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6月.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李维生.大中城市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9]闰庆军、徐萍平.基于外部性的交通拥堵成因分析与缓解策略[J].经济论坛.2005年第5期.[10]张华歆.拥挤道路收费问题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7月.

[11]铁道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我国交通系统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研究[R].2006年3月.

[12]许光清.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性及其政府解决方法初探[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7期.

第四篇: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者 孙宇 学籍批次 0703 学习中心奥鹏北京联大学习中心 层

次 专升本

业 行政管理 指导老师 谢志平

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 针对北京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及引起的大气污染和安全问题,结合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提出应重视汽车交通的外部性,认为北京的交通拥堵症结在于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效。根据汽车交通的群体性特点,采用政府方法来解决城市汽车交通的外部性。结合国际城市的交通管理措施,建议采取管制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从控制机动车数量、出行率及鼓励市民采取公共交通等方面加强对北京市交通的管理。

关键词:交通;外部性;政府方法

目录·················································2 引言·················································3

一、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与原因·····················3

1、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3

2、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5 2.1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严重失衡························5 2.2城市布局不合理 ··································5 2.3交通结构发展失衡·································6 2.4交通管理水平与市民守法意识落后····················6

二、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理论分析 ················7

1、外部性理论········································7

2、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成本·····························7

3、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 ································8

4、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解决途径···················9

三、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及政策建议··············10

1、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10 1.1新加坡拥车证制度·································10 1.2伦敦道路拥堵收费措·······························10 1. 3日本“名古屋交通战略” ···························11

2、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政策····························11

引言: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化的大都市,交通的顺畅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北京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日益严重, 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交通投入、道路系统的原因,也有交通结构、交通管理的原因,更有城市功能结构与布局上的原因。如何控制北京的交通拥堵状况成为了北京市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利用外部性理论针对北京交通拥堵的成因以及如何解决交通拥堵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与原因

1、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后,北京的道路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止1997年底,北京市公路总里程已达12306公里,公路密度0.79公里/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①。但与此同时,飞速发展的机动车的保有量以及伴随而来的交通拥堵现象也表现出来。1990年以来,全市机动车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0%至15%。交通需求量的不断膨胀,与城市道路发展的滞后,共同促成了北京市区交通拥挤不堪。并且随着GDP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的普及率也得到了飞速的提高。这一切使得北京的交通状况日趋紧张。

进入21世纪后,北京开始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迈进。而在此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副产品,交通拥堵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北京市政府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但与人口、车辆增长的速度相比,交通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十五”期间北京市基础建设投资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累计完成投资1052亿元(其中地方投资880亿元),为同期GDP总额的5.6%,竣工建成许多新高速路、立交桥。五年来城市道路增长迅速,城八区城市道路通车里程达到4073公里,新增道路长度449公里,比“九五”末期增长12.4%,其中城市快速路通车里程达到239公里,实现规划里程80%以上。市域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4696公里,新增1096公里,比“九五”末期增长8.0%;其中高速公路总 ①王蔚, 李志勇.选择公交是解决交通拥堵的关键[J ].北京观察, 2004(2)。

里程达到548公里,新增280公里,比“九五”末期增长一倍②。据统计,2001~2005的五年间,北京市道路长度年均增长3%左右,城市道路面积年均增长11.7%③。

北京的交通建设发展不可说不快,然而机动车的保有量却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1949年至1997年,在漫长的47年后,北京市的机动车总量才突破100万辆。而1997年至2003年8月,仅用6年多时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就突破200万辆大关。而在两年后的2005年,这个数字又被刷新成了258万辆,截至2009年6月,北京机动车已达到371万辆,机动车驾驶员537万人。在九十年代末,北京街头还只能看到“京A”到“京C”号段。而截至2009年6月,“京P”号段发放已接近尾声。在这飞速的发展中,私家车成为了数量膨胀最大的一个群体。根据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小型汽车就会进入高速发展期,基本普及进入普通家庭,而北京自2001年人均GDP就已经突破3000美元,2008年北京人均GDP就已经突破9000美元,私家车也已经开始普遍进入北京寻常百姓家,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据北京市交通委统计,1994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67万辆,其中私家车拥有量20万辆,仅占机动车保有量的29.85%;200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58万辆,其中私家车拥有量达130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比率上升至50.39%④。但这期间公路长度仅增长了22%,而民用机动车却猛增了208%,几乎是公路增长速度的十倍,由此可以看出供给与需求的增长是不平衡的。可以说,这几年私家车的发展带动了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高,车辆需求的过剩与道路供给的不足成为了北京市交通拥堵的症结所在。

在早晚高峰时间段,二、三环路与各个进出城主要联络线统统成为了拥挤的“停车场”,拥堵大面积的出现。可以说,日复一日的堵车已经成为了北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每天面对堵车所表现出的麻木也已经成为首都居民心态上的真实写照。有研究表明,二环路高峰小时流量达到12000多辆,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达到16000辆,远高于当初设计流量9000辆;三环的最高流量已经达到14000多辆⑤。北京早晚流量高峰期间,城区内道路90%以上处于饱和或超 ②③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2006年11月23日。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联合课题组:《借鉴国际经验治理北京城市交通拥堵对策研究(下)》,前线,2006年第12期,第36页。④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联合课题组:《借鉴国际经验治理北京城市交通拥堵对策研究(下)》,前线,2006年第12期,第36页。⑤黄序:《北京的现代城市交通与古都风貌》,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饱和状态,高峰小时干道平均车速为每小时20公里左右,在一些路段,车辆的通行时速有时降到10公里以下,个别路段甚至降到5公里以下⑥,真是开车还不如走着快,堵车都成堵心了!

北京市交通管理局于2006年4月公布了全市周期性拥堵较为突出的59处点段。在这些拥堵点中,分布最多的三个区就是CBD所在的朝阳区、高校等科研机构集中的海淀区以及商贸批发物流发达的丰台区。上述地段本身的交通压力就很大,一旦遇到突发的交通状况便会形成大面积的拥堵,在这些地方车辆平均排队长度达550米。如果以每辆车长5米,双方向有6条机动车道计算,则受到拥堵影响的车辆至少有660辆,这还没有包括环路上的状况。可见整个北京市受拥堵影响的车辆数目是十分惊人的,而由拥堵所造成的社会成本的数字也是十分庞大的。

2、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

北京交通拥堵的现象由来已久,其成因十分复杂,既有规划、投入上的问题,也有政策、管理上的问题,另外还有诸多历史、社会因素。但归纳起来,可以总结成以下几个要点。2.1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严重失衡

众所周知,当今北京汽车保有量与日俱增,其增长势头用井喷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而道路建设方面虽然也卓有成效,但在汽车数量巨大的增长下,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北京人均道路面积占有率很低。据2003年底统计,北京人均道路不足10平方米,远远低于伦敦47平方米,纽约36平方米的水平。面对如此巨大的交通压力,一味的增加投入修建、展宽道路,增加交通设施,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其结果往往反而大大刺激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交通情况不但不会有所好转,反而会使交通状况越来越恶劣。如此,便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现在的北京正在这个循环的起点,北京未来的交通状况如何,完全掌握在政府的决策上。交通供给是有限的,而需求则是相对无限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政府需要下大功夫去解决的。这里还有一个不完全的数字,在北京还有200万人没有买车,但已经考取驾照,这潜在的200万交通需求,如果变成实际的增长,北京的交通将会更加雪上加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群体 ⑥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联合课题组:《借鉴国际经验治理北京城市交通拥堵对策研究(下)》,前线,2006年第12期,第36页。

还会逐年增加。2.2城市道路布局不合理

目前,北京的城市结构依然是在旧城棋盘式街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尽管北京已经建成了五环快速环路和若干条高速公路放射线,并且打通了平安、两广两条东西大动脉。但就总体而言,目前北京城区内仍未形成综合的道路网络。众多的丁字路、卡口路直接影响了交通的顺畅程度。而在环路上,也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足,环路与其它城市主干线、联络线的出入口设施不够匹配, 立交间距过密,致使在立交出入口以及匝道极易出现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北京的绝大多数公共设施、商业网点都集中在城区内,给已经不堪重负的城内交通更加重了负担。就拿最典型的商业区西单举例,由南向北进入西单,车道从双方向8条骤减为4条,并且这里公交线路密集,有20多条公交线路从此通过,再加上其他社会车辆、出租车、私家车及自行车、行人穿梭其间,使得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步行街”。我曾在这里看到过连续10多辆新型三门无轨电车排长队的壮观景象,可见这里的交通状况是多么恶劣。而在各个新城通向城区的主要联络线上,每天都在上演着潮涨潮落的周期性拥堵。2.3交通结构发展失衡

据有关部门2000年对北京居民出行调查的结果,地铁和公交车的分担率只有29%,自行车占32%,其余的近40%为私家车、公务车和出租车。而在80年代初,公交的分担率则是70%,近些年来,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在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公共交通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其使用效率是小汽车的10~15倍,它容量大,载客多,能最大限度提高道路使用率。北京作为世界级的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的比例至少要达到60%以上,东京的公交比例超过80%,而我们目前只有30%左右,为使交通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必须采取限制私人小轿车的发展,鼓励公交发展的政策和公交优先的措施,实现最佳的综合社会效益。2.4交通管理水平与市民守法意识落后

目前北京市的交通管理水平与世界大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路网的通行能力还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在环路上经常是正向行驶的车辆爆堵,反向车道则一路畅通;遇到没有交警职守的路口通行状况比较混乱,而有交警的路口情况则好得多。另外,通过对信号灯加以控制,将其从时序上进行有机的结合,也可以很大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在国外主要干道上,一辆车通过一组信号灯,6 可以全部以绿灯通过,不用停车等待红灯,这就是所谓的“绿波效应”,而这种效应在北京市却是难得一见的。另外,市民的守法意识差也是出现交通拥堵的一大原因,经常可以在路口看到“迫不及待”的过马路的行人甚至非机动车,不按信号灯指示要求横过马路;而在机动车道上,也经常发生车辆强行并线、违规抢行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威胁了道路的通畅,经常引起交通的堵塞。在高峰时期,超过六成的拥堵是由于行人或机动车不遵守交通法规所引起的。

二、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理论分析

1、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是指某物品或活动施加给社会的某些成本或效益,这些成本和效益无法在该物品或活动的市场价值中得到反映。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类:正外部性,即某项活动对周围事物造成良好影响,并使周围的人获益,但行为人并未从周围取得额外的利益。负外部性,即某物品或活动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行为人并未为此而付出任何补偿。

无回偿性是外部性的重要特征,其具体表现为成本或收益附加于他人身上,而产生这种影响的人并没有因此而付出代价或报酬,例如环境污染者不需要为自己所产生的负外部性付出代价,而产生正外部性的活动也不会从中得到任何报酬。因此,产生正外部性的行为将会因为得不到鼓励而逐渐消退,负外部性的产生者将会借助他人“搭便车”。

外部性是市场失效的典型表现, 如果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 则会出现负外部性, 如果私人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 则会出现正外部性。在现实中,外部性无处不在。在城市交通中,也存在着外部性,如乘坐公共交通就具有正外部性,而车辆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则具有负外部性,困扰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正是汽车消费交通时负外部性的集中体现。

2、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成本

北京市严重的交通拥堵,给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交通拥堵所产生的巨大的外部性也带来了巨大的成本。首先,汽车本身就拥有着不小的外部成本,首当其冲的就是汽车排放的尾气所造成的环境成本,据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报告显示,北京是亚洲国家当中空气污染问题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与北京并列的还有西安、加德满都等地。而这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就是汽车尾气 7 所造成的。虽然近些年大力治理汽车尾气,大幅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但汽车总量的提高还是让人对尾气的排放有些担心。毕竟北京有370万辆机动车,即使执行最新的欧洲汽车排放标准,这个数量的汽车对空气的污染也是十分严重的。另外,汽车交通还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成本。北京万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于纽约等世界城市的水平,1998-2002年,北京市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一直徘徊在1500左右。正是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出行量日趋增多,给本已不足的道路设施带来更大的压力,而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势必将进一步加剧了道路堵塞的发生。

与机动车自身的外部成本相比,一旦发生交通拥堵,所产生的外部成本更为惊人。根据研究表明,北京市高峰期的平均车速仅为20公里/小时,而全市汽车年延误车时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6×108小时⑦,仅延误时间的成本就达到了50多亿元。而在交通拥堵中所消耗的燃油的成本也十分可观,以北京市93#汽油6.25元/升计算,所产生的外部成本更是达到了80亿元。再加上交通拥堵所产生的噪音污染,拥堵所产生的道路长时间占用,北京因交通拥堵每年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将达到近150亿元,占全北京GDP的1.5%。

3、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

解决外部性主要有两种途径,分别是通过私人途径解决以及通过政府途径解决。通过私人途径方法解决外部性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交通属于公共产品,只能通过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外部性,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好。因此本文主要介绍通过政府途径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交通拥堵问题属于典型的市场失效,光靠市场手段无法解决拥堵问题,因此必须由政府出面干预。而通过政府途径解决外部性主要利用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是管制:所谓管制,就是由有关行政当局根据相关法律、规章条例和标准等,直接规定交通参与者产生负外部性的允许方式。它可以分为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前者是由行政当局直接对交通参与者做出规定,降低道路交通的外部性;后者是通过对交通工具的生产投入或消费的前端过程中进行控制与管理,设置出一定的标准与门槛,最终达到控制交通拥堵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关于道路交通的法规制度就属于直接管制,如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⑦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联合课题组:《借鉴国际经验治理北京城市交通拥堵对策研究(下)》,前线,2006年第12期,第37页。

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而通过设置汽车制造业的标准与门槛,控制汽车制造与消费环节则属于间接管制。

第二是收费:收费是一种非市场化的经济手段,行政主管部门对使用公共产品的使用者征收一定的费用,道路使用者有义务向国家缴纳一定的费用,这样也可以是道路使用者主动控制道路使用量,一定程度可以减轻道路的交通压力,缓解过剩的外部性。这种收费制度秉承“使用者负担原则”,即谁使用谁交钱。

第三是税收、税收与收费一样,同样属于非市场化的经济手段,但与收费不同的是,税收是强制性的,相比收费,它具有更大的效果和法律上的保障,比起收费具有更大的效率。如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及今年改革出台的燃油附加税等都属于税收的范畴。在国外,政府经常利用高昂的税收来纠正一个城市交通的外部性,并且效果显著。

4、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在面对占全市GDP1.5%的如此巨大的外部成本时,如何将巨大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仅仅通过政府来消化如此大的外部成本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交通拥挤的外部影响纳入市场进程中,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让车辆或道路的使用者来为自己产生的外部成本付出经济代价。而车辆的使用者也可以衡量自己的总成本,决定自己是否继续使用外部性高的交通方式。因此,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主要思路就是:让外部性的产生者为自己所产生的外部成本买单。而围绕着这个主要思路,又延伸出三个解决途径,这三个途径分别是:控制机动车总量、控制机动车出行率以及倡导公共交通出行。要控制机动车总量与机动车出行率需要政府进行硬性的管理,无论是使用管制、收费或税收的方法,都是对市场的直接管理,而倡导公交出行则需要政府对政策进行宣传,并且对市民进行适当的引导,属于对市场的间接管理。通过对交通使用者的直接或间接管理,控制机动车的总量与出行率,并引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达到减少道路使用负担,缓解道路拥堵状况的效果。

无论是通过控制机动车总量或控制机动车出行率还是倡导公交出行方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城区内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然而交通问题并不是仅用其中某一种方法就能得以根治的,一定需要多种方法共同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利用外部性方法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主旨是:通过出台政策 9 与规定增加机动车出行与购置成本,让使用者放弃外部成本高的出行方式,并且大力倡导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外部成本低的出行方式,使更多人倾向于外部成本低的出行方式,从而改善交通拥堵的现状,有效地降低城市交通的外部性。

三、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及政策建议

1、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 1.1新加坡拥车证制度

新加坡政府于1990年5月正式推行拥车证制度,以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购车需求和道路不足、交通拥挤、空气质量下降等因素之间的矛盾。拥车证制度的基础是拥车证定额分配制。每年发放的拥车证数量的具体计算方法是截至前一年12月31日的全国车辆总数再加上每年固定的3%的增加额,减去本估计报废的车辆数目以及前一年实际报废车辆数目,所得的差额就是本的新配额。拥车证定额分配管制了每年的新车注册数目,购买新车的人首先在陆管局注册,然后通过拍卖的方式获得拥车证从而合法拥有一辆车子10年。在这个制度下,新加坡成功地将车辆的增长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解决了交通环境容量供需不足的问题。

拥车证制度从根本上是一种控制机动车总量的措施,即规定国内机动车总数,超过总数的机动车将不得上路,这个办法从根本上消除了过剩的需求,具有强大的强制性,可以有效地控制拥堵问题的发生。这个办法对仅有不足500万人口的小国来说确实很有效,对大城市的效果还未可知,但从上海市收取高额牌照费的效果来看,这个措施对抑制北京交通拥堵将会是个有效的方法。1.2伦敦道路拥堵收费措施

2004年伦敦实行道路拥堵收费措施,该措施的覆盖范围在伦敦的中心市区,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7:00到18:30,每一辆进入市区交通网络的机动车需要付费。在该收费措施实行的第一周,每天有87000—95000辆机动车因为使用中心市区的交通网络而付费。该政策实行的前几周,即有效缓解了道路拥堵状况,使用道路的机动车数量下降了大约25%。⑨

⑧ Winston Koh:The Vehicle Quota System in Singapore:An Assessment,Transportation Research:Part A-Police and Practice,1994,p31~47.⑨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联合课题组:《借鉴国际经验治理北京城市交通拥堵对策研究(上)》,前线,2006年第11期,第61页。

伦敦与北京同属国际化大都市,伦敦的措施属于通过增加机动车出行成本控制机动车出行率,并且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从长远来看,这将是北京市未来治理交通拥堵的主要方法,但以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北京还无法达到伦敦的效果。首先,市民的经济水平还无法承受如此大的经济压力。其次,市民的守法意识还有待加强,很多人不会愿意接受这种收费方式。最后,如何实现不乱收费、多收费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1.3日本“名古屋交通战略”

日本名古屋市市民的出行方式中公共交通与私家车的比例是3∶7,为了激励市民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在2010年达到4∶6的比例,2004年6月该市制定了“名古屋交通战略”,实施促进公共交通利用的EcoPon(Ecological Point)制度。返点(Point)制度是日本的商店和航空公司普遍采用的制度,而EcoPon制度的目标是鼓励市民采用环境负荷小的地铁进入中心市区,市民使用地铁可以获得返点(Point),积累返点可以换取奖品。该措施于2004年10月9日至12月5日实行社会实验。在近两个月期间,共有1000人参加这次社会实验,共计减排CO233.6t,名古屋市220多万市民如果都使用地铁出行的话,这段期间减排的CO2量大约相当于7725hm2森林一年间吸收的量⑩。由此可见,通过政府制定适当的公共政策,有效地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放弃外部成本大的出行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城市交通的外部性。

名古屋的做法类似于现今北京所实行的公交优惠政策,两者同样是通过政府制定适当的公共政策,有效地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放弃外部成本大的出行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增加道路的通行效率。同时间接的起到了降低道路交通外部性的效果。

2、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政策建议

通过上面三个案例,可以看出,北京要想真正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必须借鉴国际经验创新思维,完成一个根本性的思想转变:即从重视道路建设向重视交通政策转变。要解决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应改变单纯依靠修路架桥、大上工程的传统做法,把着力点转移到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政策上来,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控制机动车总量、控制机动车出行率以及倡导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以达到治理北京交通拥堵的目的。

⑩许光清:《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性及其政府解决方法初探》,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7期,第134页。

首先从控制机动车总量上来看,北京目前的车辆附加购置税为车款的10%,相对比较低,对汽车总量也没有限制,而车价的趋势也是越来越低,这样在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欲,造成交通需求量远远大于道路供给量,造成拥堵。因此建议北京市交通部门采取一定的管制措施与增加税收,提高汽车购置税,并真正把这一部分税收用于道路建设上去;借鉴新加坡和上海已实施的交通政策,对购车发放牌照数量进行限制,从而从源头限制北京汽车保有量。降低汽车报废年限,提高尾气排放准入门槛,加大公务车改革力度进而减少党政机关公车数量,将北京的汽车总量控制在一定水平上,做好治理北京交通拥堵的第一步。

其次,国际经验表明,国外许多大城市在治理交通拥堵过程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教训,即“大量发展汽车造成交通拥堵→修建路桥等交通工程→汽车继续发展,交通仍然拥堵→再新建交通工程→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交通拥堵难以解决→制定政策限制小汽车使用→交通拥堵最终得到有效治理”。从控制机动车出行率上看,虽然仿效伦敦收取进城费用及拥堵费将会起到很大的效果,但全面开展并不适合本市居民的收入情况与承受能力,可以研究特殊区域拥堵收费政策。

本人推荐通过车牌号来限制汽车的出行率的制度,从去年奥运会期间实行的单双号制度以及至今采用的每周限行一天的做法来看,北京汽车出行量可以减少20%,使得交通拥堵指数大幅下降,从原来的“中度”下降为现在的“轻度”,工作日全天拥堵时间也由限行前的7小时45分钟减少为2小时30分钟。路网速度早高峰(7:00至9:00)提高15.6%,晚高峰(17:00至19:00)提高13.8%。在2009年2月底比2007年11月底净增机动车45.4万辆的情况下,交通状况得到改善。而且限行期间,每日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减少375吨,这些数据证明了限行有效地缓解道路的压力,同时可以将这部分人引导到公共交通中去。

此外,可以通过合理的收费制度,来控制车辆的出行率,例如提高市区繁华地段停车费用、尽快出台差别化停车管理政策;加大费改税利度,使多开车的人多交税。还要深化错时上下班措施,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最后,从北京交通发展长远角度来说,公共交通所占的比例必须加大。交通限行是“权宜之计”,而不是长久之策。一旦公共交通系统发达,出门乘坐 12 公交车就能顺畅达到目的地,自驾车出行的人必然会大幅减少。到那时,限行也就没有必要了,城市交通自然就能比较和谐的运转了,汽车尾气排放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压力也随之减小。

自2007年开始,北京市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其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公交的四折票价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以往公交的低运输效率,而地铁13号线、5号线的开通也使得许多原本开车出门的人选择了公共交通。从这一系列举动中我们看到了政府打算改变现有交通结构的决心,之后政府除了需要保持现有的公交优惠政策外,还要加大投资建设力度,确保实施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政策,在建设布局合理、四通八达、密集交叉、互相联网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上下功夫。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建立上(高架轻轨)、中(地面交通)、下(地铁)并举的道路交通模式。保证在高峰期间公交车畅通,从而使公共交通成为人们出行的第一选择,从根本上改变北京的交通结构,解决北京的拥堵问题。

继续着力解决新建居住区出行困难、不同交通工具间的换乘不够方便、公交车辆候车时间过长等影响客流量增长的问题。目前北京地面公交线路普遍较长,线路重叠率较高,应要利用高新技术,改变传统交通管理方式,以信息化为基础,促进乘客、车辆、场站设施以及交通环境等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

在重视新建交通设施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交通设施的管理和利用,提高换乘中心的环境质量和换乘条件,努力实现公共汽(电)车、大容量快速公交、轨道交通之间的方便快捷换乘,以及城市交通与铁路、公路、民航等对外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交通设施的科学有效利用。

以上是本人对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几点政策建议。而随着北京新城市化建设展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轨道交通的大发展(今年北京将有13条轨道交通同时开工),也使我们看到了解决交通拥堵的希望,使我们对交通改善充满了希望。

第五篇:关于解决我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

关于解决我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道路车流量日益增大。虽然经过几年的改建、新建,我市周边交通条件改善明显,但限于原有老城区、商业中心区的规划,城市交通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始终没有缓解。特别是遇到节假日、双休日,在本市商业集中区路段、红绿灯设置多的路段及行人较多穿行机动车道路段,交通拥堵尤其严重,市民怨声载道。

我们分析其中原因,有全国大中城市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我们本市的“特色”原因。

1.道路建设在结构和功能上无法满足交通需要。一些人流量很大的道路没有人行道、地下通道或者人行天桥。大量行人来往于这些机动车道之间,就会造成部分车辆通行极其缓慢;停车场建设滞后,大量车辆无成本、无序停在交通道路上,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2.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市区交通秩序疏导基本上还是依赖民警和红绿灯岗亭疏导,交通管理科技手段还比较低;部分路段红绿灯的设计时间不合理,车辆较多的方向反而通行时间较短;交通安全措施和责任不落实,出现交通事故,没有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理。很多时候事故双方为了保护现场,往往牺牲了整个道路交通。

3.部分司机素质低下。争道抢行,强行加塞;乱停乱放,与行人抢行;轻微擦碰后占道争吵,堵塞交通;直行车辆占用右转弯车道,左转弯车辆占用直行车道等等行为严重影响了本已脆弱的城市交通体系。4.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公德意识差。尽管借创建文明城市的机会,政府、媒体的介入使得各交通要道市民通行秩序得到很大改善。但时间一过,痼疾复发,对交通信号灯全然不顾、翻越交通护栏、不走斑马线者仍大有人在。部分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和行人肆意穿行。很多行人常常行走在自行车道上,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则大都行驶在机动车道上,挤压了公交车和机动车行使空间。

5.公交发展相对迟缓。近年来,城乡公交一体化及IC卡电子收费系统、新型环保公交车和GPS智能调度系统的启动使用等各项举措使我市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相对于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交通压力,公交系统的发展滞后日益显现。

有鉴于此,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可以通过两方面加以解决。一方面要通过更加先进科学的管理体系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全体交通参与人的素质,让文明交通成为每个人的习惯。具体到细节,可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逐步改造城区道路,增加交通设施投入。维护原有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真正实现"人车分流";合理设置公交站台,分散人流,缓解交通压力;合理设置公共停车场;加速建设市区道路中的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在一些路段设立单行线和分隔栏,禁止随意左转、掉头,以局部的限制来保障全局的畅通;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路段架设人行天桥或者地下通道,减少行人穿行道路中间绿化带、人行横道时给道路机动车带来的行驶压力;继续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增加重点线路公交车次及发车密度;鼓励低碳环保出行。2.加大道路交通管理力度,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加强部分路口交通管理力量和手段。合理分配有限的警力,加强交通警察和交通协管部门上岗值勤,规范车辆驾驶和行人行走;适当在市区交通道路增加安装电子警眼,以监测过往违章和超载的车辆,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参考外省市的先进管理经验,合理配置部分路段、路口的红绿灯通行时间。协调好各个方向通行的车流量,避免部分车辆在等候时间、停留时间过长,提高车辆的通行速度;提高对交通违法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严肃处理部分道路上的乱停车、乱掉头、乱左传等违章行为。适时开展交通秩序专项违章整治,严惩一些交通违法者;加强对交通事故的处理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城市广播电台在上下班时间增加市区交通信息播放,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让驾驶员都能随时随地得到市区主要道路车辆行使的交通信息,选择适当通行线路,减少不必要的交通拥堵。

3.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树立交通安全法制观念,增强交通公德。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要通过驾驶员考试、车辆年检、日常交通执法等形式,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文明行车的法制意识,减少不必要的驾驶、行走造成的交通拥堵;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交通行动,通过教育宣传和必要的强制手段,让每一个交通参与者,从行人到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都依规定行路,改变陋习,建立良好的习惯。必要时可开展交通陋习专项整治活动。

郭丽丽

下载《关于郑州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及建议》结题报告(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郑州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及建议》结题报告(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济南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报告

    关于济南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报告 摘要:作为城市基本功能之一,交通在城市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否具备完善、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

    关于重庆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报告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兰州市交通工具数量急剧增长,城市人口数量也不断攀升,随着兰州市的不断发展,主......

    《关于青少年上网问题的调查》结题报告★

    《关于青少年上网问题的调查》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关于青少年上网问题的调查 指导老师: 课题组长: 课题成员:单位: 一、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网络这个新名词已经在全国各地广......

    交通文明课题结题报告

    《关于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策略的研究》科研课题 编号:547点击次数:1179上传时间: 2012-2-23《关于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策略的研究》科研课题 结题报告 大丰市明达幼儿园 【内容摘要......

    一号桥等交通拥堵节点现状调查与改善建议(范文大全)

    一号桥等交通拥堵节点现状调查与改善建议 摘要;1重庆由于地理因素交通先无不足。 2重庆现阶段交通拥堵问题剖解与分析,以及制度安排的分析。3 重庆交通未来的发展目标及......

    关于近视问题的结题报告

    关于近视问题的结题报告 410班 李磊组 调查结果: 我们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回收48份。我们对问卷调查进行了数据统计,得到了下列数据: 1、请问你是否近视? 是:89.6%否:10.4% 2、请......

    结题报告(共五篇)

    结题报告 我研究的课题是“十一·五” 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子课题的名称是《小学低中年级个性化口语交际及习作能力的培养研究》,子课题由我一人......

    结题报告格式(共五则)

    《琉璃河商周遗址》 课题编号:组 别:第一组课题组长:赵新迪课题成员:关屹垚、刘家驹、徐佳晴、任悦、李佳奥、 指导教师:王恕结题时间:结题报告 20100601 2011年3月15日 曾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