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宝兴县林业局关于印发《宝兴县林木采伐经营加工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宝兴县林业局文件 宝林发[2010] 85 号
宝兴县林业局
关于印发《宝兴县林木采伐经营加工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林业站、木材加工经营单位:
《宝兴县林木采伐经营加工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10年8月12日宝兴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三十六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根据宝府函[2012]112号文的要求,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并做好宣传工作。
二O一0年九月八日
抄送:森林公安局 出境办 检查站
宝兴县林木采伐经营加工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做好林木采伐经营加工管理工作,促进全县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雅府发〔2007〕50号)、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林业局关于加强全市木竹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的意见的通知》(雅办函〔2007〕280号)和《雅安市林木采伐(采集)及其木材运输管理暂行规定》(雅林发〔2008〕1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在宝兴县行政区范围内的房前屋后、自留地零星林木和自留山个人所有的森林、林木及非林业用地上培育的人工商品林木进行采伐(采集)及其木材经营加工运输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实行林木采伐(采集)和木材经营加工运输管理责任制。
各乡(镇)人民政府、林业站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内林木采伐及其木材经营加工运输的监督管理,落实责任制。
村、组负责对农村居民或林权所有者采伐(采集)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非林业用地上的林木权属及其木材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出具证明。县林业局或其委托的单位凭村、组证明依法核发林木采伐(采集)证。
第四条 对本规定的林木采伐(采集)及其木材经营加工运输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举报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 禁止以营利为目的对公益林和生态比较脆弱的人工
伐或采集。农村居民采伐(采集)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和杂竹不申请采伐证或采集证。
第十三条 农村居民采伐(采集)房前屋后、自留地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应当填写统一的《宝兴县林木采伐(采集)申请表》,并注明采伐地点、时间、面积、林种、树种、株数、蓄积量、出材量等,经村、组审核报乡(镇)林业站同意备案,并出具《宝兴县林木采伐(采集)备案通知书》后实施采伐(采集)。
第十四条 属于天然原生珍贵树木或农村居民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中挂牌的名木古树,应当严格保护,未经有审批权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采伐或采集。
第十五条 采伐(采集)自留山森林、林木和非林业用地上的人工林木材的,乡(镇)林业站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伐区(块)作业设计,作业设计经上报县林业局林政资源科审批后,农户依据作业设计填写《宝兴县林木采伐(采集)申请表》。经村、组初审同意后报乡(镇)林业站审核转报县林业局批准,由县林业局或其委托的乡(镇)林业站发放采伐证或采集证。
面积小于1.5亩或蓄积小于20m 伐块可只填写每木检尺表。
设计成果包括:每木检尺表或样地检尺表、小班调查表和材种出材量表(各伐块应提供林改宗地编号),单宗面积15亩以上或蓄积250 m以上的还需提交设计图。
第十六条 农村居民采伐(采集)房前屋后、自留地零星林木的,乡(镇)林业站在出具备案通知书前必须进行不少于7天的公示;采伐(采集)自留山个人所有的森林、林木及非林业用地上培育的人工林木材的,由乡(镇)林业站公示后审核上报,经县林业局审批后办证。
3-4第二十一条 伐区(块)监管人员必须现场监督青山采伐,按采伐(采集)证规定的采伐树种、地点、面积、株数、蓄积等指标进行采伐。在采伐监督过程中,采伐的两个指标(采伐面积、采伐蓄积)中任何一个指标达到就必须停止采伐。
第二十二条 严格按采伐证规定期限进行采伐管理(采伐完成以完成倒桩为标志)。当年12月31日前,无论采伐完成与否都必须停止采伐。
第二十三条 建立采伐台帐制度。监管人员必须建立青山采伐管理台帐(统一格式样本),于每月30日前上报乡(镇)林业站,林业站汇总后,于次月5日前报县林业局林政资源科。次年1月15日前,各乡(镇)林业站对辖区采伐作业点进行认真检查,形成采伐计划执行情况总结报县林业局。
第二十四条 采伐后要在次年3月前及时完成采伐迹地更新。采伐迹地更新情况与次年采伐限额计划挂勾。
第五章 木材的经营加工运输管理
第二十五条 乡(镇)年度木材运输销售的总量,必须控制在乡(镇)办理的采伐证的数量和备案采伐的数量内,出境数量不得大于采伐量。
第二十六条 木材运输的数量由所在乡(镇)林业站进行检尺确认,填写《宝兴县人工林木材检尺单》。木材下山后,必须经林业站签字盖章并登记,方能在县内运输或销售到加工厂。
第二十七条 出境证的办理
原木出境:由经营者或农户凭伐区监管人员出具的《宝兴县人工林木材检尺单》,到所在乡(镇)林业站审核并加盖公章,经营者或农户凭此检尺单和采伐许可证或林木采伐备案通知书原件办理出境。
三十四条 木材检查站要对过往的木材运输车辆依法例行检查,手续齐备的登记盖章放行。对无证运输木材、货证不符等违法运输木材的一律扣留,移交森林公安局处理。
第七章 工作职责及责任追究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未经批准采伐(采集)林木或珍贵树木、名木古树的,按照《中华人民公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四川省绿化条例》、《四川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林木采伐(采集)经营加工运输各相关管理人员,违反本规定,不认真履行职责或参与木材经营的,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十七条 加工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三十二、三十三条的,暂停办理出县木材运输证并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加工单位木材加工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非法运输木材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九条 村、组出具的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非林业用地上的林木权属或木材来源证明不真实,导致林木被乱砍滥伐、乱挖或违规运输木材的,依法追究村、组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管理办法从2010年8月1日起执行,试行一年,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一律以本管理办法为准。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宝兴县林业局。
第二篇: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了规范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加强对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管,实行林木种子可追溯性管理,根据《种子法》的有关规定,我局制定了《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林业局
二ОО八年四月二十三日
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加强对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管,实行林木种子可追溯性管理,根据《种子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从事商品林木种子生产和林木种子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建立、健全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木种子生产者、经营者生产、经营档案建立的监督工作。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负责。
第四条 林木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应当配备档案管理人员,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设备。
第五条 林木种子生产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林木种子生产情况:生产的树种(品种)名称、地点、立地条件、周围环境,育苗使用林木种子的产地及种源;
(二)产地气象记录;
(三)林木种子质量;
(四)林木种子采集、调制记录:采集地点,脱粒、干燥、净种、精选、分级、包装等调制情况,各环节技术负责人;
(五)育苗和苗木出圃情况:各种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各阶段采取的技术措施,起苗、分级、假植等;
(六)林木种子检验记录:检验时间、检验内容、检验结果、检验证书编号及责任人;
(七)林木种子流向:贮藏保管及调出的时间、数量、单价、种子批号、苗批号、购种协议、购种单位地址及联系方式;
(八)需要归档的其他材料。
生产林木良种的,还应当包括林木良种证书复印件。
生产转基因林木种子的,还应当包括基因名称及其来源、转基因的方法。生产植物新品种的,还应当包括品种权人的书面同意证明或者国家林业局品种权转让公告、强制许可决定。
林木种子生产者应当填写《林木种子生产档案表》。
第六条 林木种子经营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林木种子来源:树种(品种)、产地、调入时间、调入价格、数量;外地调入林木种子,应当将购销合同、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标签、质量检验证书和检疫证书原件存档;
(二)林木种子加工情况:精选时间、技术措施及责任人;
(三)林木种子贮藏情况:种子入库、出库时间和数量;
(四)林木种子包装、运输情况:林木种子包装材料、调运的起始时间、运输工具、运输环境等;
(五)林木种子质量检验情况:入库、出库和贮藏期间种子质量情况,包括检验时间、检验内容、检验结果、检验证书编号及责任人;
(六)林木种子销售情况:树种(品种)、时间、数量、质量(种子的净度、含水量、发芽率,苗木的苗高、地径)、单价、种子批号、苗批号、销售去向,并将销售合同原件存档;
(七)需要归档的其他相关材料。
经营林木良种的,还应当包括林木良种证书复印件。
林木种子经营者应当填写《林木种子经营档案表》(见附表2)。
第七条 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应当妥善保存,定期检查。对破损或变质的档案及时修复。档案毁损或丢失的,应当采取补救措施补齐原有内容。
第八条 林木种子种植材料(苗木)的生产、经营档案应当至少保存5年。籽粒、果实等有性繁殖材料的生产、经营档案应当长期保存。
第九条 林木种子生产者、经营者档案管理人员发生变动,应当及时办理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交接手续。
第十条 林木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不再从事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应
当将生产、经营档案上交原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机关保存。
第十一条 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记载的信息应当连续、完整、真实。第十二条 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逐步实行电子化管理。
第十三条 林木种子生产者、经营者未依法制作、保存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种子法》的规定处理。
第三篇: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管理办法》通知概论
林资发〔2011〕267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
《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监督办、各直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
为进一步完善商品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促进森林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根据《国务院批转林业局关于全国“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审核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3号)关于商品林采伐限额节余可以结转使用的规定,我局制定了《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结
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管理办法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附件
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商品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促进森林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规范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管理,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的申请主体为编制森林采伐限额(以下简称“编限”)单位,非编限单位不得作为主体申请结转。
第三条
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限于限额执行期内。当年有节余需结转的编限单位,应当在次年3月底前提出申请;逾期未提出申请的视为放弃。
第四条
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应当本着申请自愿、情况真实、程序规范、管理严格、公开透明的原则,按以下规定提出申请:
(一)以县为总体编限单位的,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隶属关系逐级上报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
(二)单独编限的国有森林经营单位按隶属关系逐级上报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
(三)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编限单位,由所在省级林业(森工)主管部门汇总核实后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四)其他编限单位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的申请程序,由省级林业主管门规定。
第五条
申请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使用,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商品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结转使用商品林采伐限额的数量、类型、申请理由、保障措施等;
(二)其他证明商品林采伐限额确有节余的相关材料。第六条
林业主管部门收到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使用申请后,应当及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进行实地核验,对符合要求的予以批复。
实地核验办法参照国家林业局《商品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检查方案》(资用字〔2003〕20号)的规定执行。
经批准结转使用的采伐限额,由申请主体所在地林业主管部门在当地进行公示。
第七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编限单位,不得批准结转:
(一)申请材料失实和弄虚作假的;
(二)申请结转采伐限额数量大于实际节余采伐限额数量的;
(三)发生乱砍滥伐、乱占林地、毁林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重大案件的;
(四)在有关森林资源核查、检查中,发现突出问题的。第八条
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后的使用管理按国家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执行。
除天然林采伐限额可以用于人工林采伐、森林主伐限额可以用于商品林抚育采伐和其他采伐外,其余采伐限额结转前后结构— 4 —
类型应当保持一致。
第九条
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大核查检查力度。发现弄虚作假、不按规定使用结转采伐限额、造成超限额采伐或者森林资源破坏的,应当及时制止,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国家林业局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使用的监督检查。
第十条
森林经营单位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管理档案。
第十一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辖区商品林采伐限额结转使用统计结果和相关情况,于次年5月底前报国家林业局,同时抄送国家林业局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
第十二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森林资源 采伐限额 管理 办法 通知 本局发送:政法司。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2011年11月24日印发
第四篇: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管理工作的通知
林资发〔2000〕331号)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管理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1-06-22 浏览次数:314 林资发〔2000〕3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
为加强林
林资发〔2000〕3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
为加强林木采伐管理,严格执行凭证采伐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加强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凡采伐林木,必须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实行凭证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凡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必须按照《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向发证机关提交有关证明文件。
二、《森林法》第三十二条、《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核发机关,必须按照规定权限,认真负责地做好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核发工作;确需委托发证的,必须以书面形式明确被委托单位的发证权限和具体的发证对象、范围。各地委托发证的情况,由各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林业主管部门汇总后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三、发证机关(含被委托发证单位)要依法严格审核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提交的有关证明文件。对证明文件不齐全、权属不清或者存在权属争议的,以及有《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发证人员要认真负责,规范填写林木采伐许可证,防止错填、漏填、涂改等现象的发生。
四、任何发证机关或发证人员都必须依据国家批准、下达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发证采伐蓄积总量不得超过年森林采伐限额,其中商品材发证量不得超过木材生产计划。同时,严禁跨发证或超越规定权限发证。发证机关所核发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存根至少保存两年。
五、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实行一小班(地块)一证制。国有林木的采伐,以伐区调查设计的小班为单位,不得跨小班发证;集体或个人林木的采伐,采伐地点必须落实到山头地块,注明四至,不允许多地一证或一证多户。
六、发证机关要确定专人负责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核发工作。发证人员要凭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资格证书和专用名章发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证书和名章式样由各省林业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七、发证机关要建立健全林木采伐审批、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台帐制度,并逐级汇总、定期上报核发情况。具体办法由省林业主管部门确定,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八、发证机关和发证人员要严格执行《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关于林木采伐管理的有关规定,自觉接受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及其派驻的森林资源监督机构的监督,切实做好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核发和管理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管理的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发证机关和发证人员核发管理采伐证的工作进行评定。对违反《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或发证不规范致使森林资源遭受破坏或其它损失的,除责令纠正外,要依法给有关责任人员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核发管理要实现计算机化,并逐步与国家林业局联网。在计算机联网之前,各省每年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数量要以省为单位分县(区、市、国有林业局)统计汇总,于翌年1月底以前上报国家林业局备查。
十、林木采伐许可证式样由国家林业局统一规定(见附件),由各省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套色印制、统一编号、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买卖林木采伐许可证。新版林木采伐许可证于2001年1月1日启用,旧版林木采伐许可证同时废止。各省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规定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式样,抓紧本省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印制工作。各发证机关要及时办理好新、旧版林木采伐许可证启用和废止的有关手续,妥善保存发证存根,做好已核发的旧版林木采伐许可证的登记造册工作。
十一、依照《森林法》的规定,由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必须使用国家林业局统一规定式样、本部门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具体核发管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要求,遵照本通知精神执行。
十二、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使用的林木采伐许可证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印制。具体管理办法另文通知。
2000年7月17日
第五篇:关于印发《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旅办发〔2015〕1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和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大违法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公示制度,我局制定了《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一、充分认识《办法》在推进旅游诚信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部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开展旅游诚信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旅游法》第六条、第一百零八条对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应当诚信经营做出了规定。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对“严厉打击旅游失信行为”也做出了明确要求。《办法》进一步细化了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议精神对推进旅游诚信建设的规定和要求,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办法》的重要意义,积极组织学习宣传,将其作为贯彻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旅游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落实。
二、认真做好不良信息的管理工作,发挥《办法》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旅游市场秩序失范,侵害旅游者权益的违法失信行为频发,本《办法》通过公示惩戒方式,打击旅游失信行为,形成倒逼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办法》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畅通信息采集渠道。做好不良信息的填报、公示及相关管理工作,有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三、积极引导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诚信服务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注重将惩戒约束和教育引导相结合,通过《办法》的实施、宣传,引导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与市场规则,规范经营行为、履约行为、服务行为,推动全行业以诚取信、以信取胜,促进旅游业健康长远发展。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在宣传、贯彻和实施《办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至国家旅游局。
国家旅游局办公室
2015年7月17日
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旅游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监督合力,约束违法失信行为,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行社条例》及实施细则、《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包括旅行社、景区以及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的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在经营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不良信息。
第三条 地方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工作,国家旅游局负责全国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工作。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要求管理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旅游主管部门举报、提供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线索。
第四条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采集、公示等管理工作。
第五条 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应当按照依法公开、客观及时、公平公正的原则予以公布。
第六条 具有下列不良信息之一的,应当依本办法公开:
(一)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
(二)旅游经营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属于旅游经营者主要责任的;
(三)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因侵权、违约行为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被人民法院判决承担全部或者主要民事责任,或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
(四)旅游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旅游从业人员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
(五)旅游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因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损坏公共设施、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等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法院判决承担责任的;
(六)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
(七)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公布的事项包括所涉及的旅游经营者或从业人员的名称(姓名)、许可证号(执业证号)、营业地址、法定代表人、违法违规或事故等事由、行政处罚决定和投诉处理结果、信息公布起止日期等内容。
第八条 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旅游违法行为查处信息共享机制、中国裁判文书网等渠道采集不良信息,并对所采集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确认。
第九条 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在政务网站或社会媒体上公告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
省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在政务网站公开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
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诚信网”公开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
第十条 地方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负责采集的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应当在获取信息后5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布,并通过“中国旅游诚信网”的工作平台填报相关信息。
第十一条 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所对应的决定或者行为经法定程序撤销、变更的,省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应在“中国旅游诚信网”的工作平台删除、修改该不良信息。
第十二条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和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以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为基础的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
第十三条 公布的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公示期限为两年。
公示期限届满,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转入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直接利害关系人可以向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申请查询旅游经营服务信用档案。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应对有不良信息的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将整改结果列于相应的不良信息后,供社会监督。
第十五条 对具有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的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旅游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检查、暗访、责令整改等措施,实施有效监管。
第十六条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审核行政许可申请、旅游经营业务申请或者其他与旅游活动相关的申请时,应当查阅申请人是否在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名单中。
第十七条 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对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的认定有异议的,可以向做出认定的旅游主管部门提交异议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旅游主管部门自收到异议申请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异议申请人做出答复。旅游主管部门经审查认为异议成立的,应当通过“中国旅游诚信网”的工作平台予以纠正。
异议处理期间,不影响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的公示和管理。
第十八条 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在管理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各省(区、市)旅游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包括本数。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5年7月17日起施行。
附件:
1.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公示信息格式(之一)
http://www.xiexiebang.com/zwgk/tzggnew/gztz/201507/W020***6797177.docx
2.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公示信息格式(之二)
http://www.xiexiebang.com/zwgk/tzggnew/gztz/201507/W020***6791486.docx
3.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公示信息审批表
http://www.xiexiebang.com/zwgk/tzggnew/gztz/201507/W020***6797198.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