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宜宾市第二次农业普查研究课题招标管理办法
附件一:
宜宾市第二次农业普查研究课题招标管理办法
宜宾市人民政府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宜宾市农普办”,下同)根据《宜宾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开发应用方案》规定,为充分利用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成果,切实做好我市农业普查课题研究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
(一)宜宾市第二次农业普查课题研究工作,在宜宾市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研究课题的招标、评审、推荐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由宜宾市农普办负责。
(二)宜宾市农普办设立农业普查研究课题专家评审组,负责研究课题的选题、技术支持、评审、鉴定和其他相关咨询工作。
二、招标的方式和对象
(一)招标方式。农业普查研究课题(不包括成员单位承担的课题)原则上采取对外公开招标或信函邀约方式进行开发。
(二)招标对象。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普查机构、专家学者以及有研究能力的个人。
三、研究课题的选题规定
(一)课题投标单位原则上在《参考题目》(附后)中选题研究,具体题目可根据《参考题目》所列课题研究方向自定,也可根据自身的研究优势,提出与研究课题所列方向有关的课题申请。
(二)在课题研究中,自定题目要符合《宜宾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开发应用方案》规定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并报招标单位审定或备案实施。
四、研究课题招标和立项
(一)招标课题由宜宾市统计局、宜宾市农普办、宜宾市统计学会联合发布招标公告,以招标人身份组织对外招标。
(二)由投标单位或个人向招标单位提出投标申请,填报《宜宾市第二次农业普查研究课题申请书》。
(三)招标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对投标课题进行评审,确定中标单位,下达课题立项通知书。
五、课题招标有关要求
(一)课题申请单位和个人应具备按时完成课题研究的物质技术条件、手段和时间保证。
(二)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中级(或相当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如果投标单位不评专业技术职称,课题负责人则可由投标单位具有研究能力的有关中层以上领导担任。
(三)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课题研究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挂名或不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人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课题。
(四)一个单位可以申请多个研究课题,但每个研究课题必须是不同的负责人。
(五)投标单位应认真如实填写《宜宾市第二次农业普查研究课题申请书》,并在规定日期内报送宜宾市农普办。
六、研究课题的管理
(一)中标单位应将中标课题纳入研究计划,采取措施,定人定责,保证如期、优质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二)招标单位将建立课题研究联系制度,指定专人与研究课题负责人联络,掌握课题的研究进度,参与课题研究的有关活动和工作。
(三)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通知书后,应尽快确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在1个月内组织开题,报送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
(四)凡有下列情形之一,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请示,经招标单位审批。对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
3、改变成果形式;
4、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5、课题完成时间延期一个季度以上或多次延期;
6、因故终止或撤消课题。
(五)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由招标单位撤消课题,其课题负责人将视情况给予处理。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3、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4、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5、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6、以过去的或其他课题的研究成果代替本课题成果;
7、未使用任何普查数据,或研究内容与普查资料无关。
七、课题资料的提供和使用
(一)宜宾市农普办将向研究课题承担单位和个人提供与课题相关的综合汇总资料。
(二)在研究过程中,如果需要补充其他农业普查资料或“三农”资料,可书面提出申请,宜宾市农普办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支持。
(三)研究中需要的非农业普查资料,由各中标单位和个人自行收集。
(四)由宜宾市农普办直接提供的所有农业普查数据资料,只能用于中标课题研究,不得对外提供或用于其他研究和目的。否则,由泄密单位和个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八、研究成果的管理
(一)研究课题不少于8000字。课题负责人应于2008年9月30日前完成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提交宜宾市农普办进行初审,通过初步审查后进一步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课题研究完成后,课题负责人于2008年10月31日前将研究成果一式10份报宜宾市农普办,并同时提交电子版。
(三)由招标单位组织农业普查研究课题专家评审组,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招标课题成果以专家评审组的评审意见为准,2008年11月底前完成成果评审和验收。
(四)研究课题的产权为招标单位所有,研究成果未经招标单位同意不得公开发表或挪作它用,经招标单位同意发表的课题,应注明“宜宾市第二次农业普查研究课题”字样。
(五)宜宾市农普办有权对合格课题进行发布和编辑出版,有权对研究成果进行压缩、提炼和改编,形成《研究参考资料》。
(六)经评审获得优秀的课题成果颁发荣誉证书,向有关报刊杂志推荐发表,并将论文收入《宜宾市第二次农业普查优秀课题选编》出版。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
课题研究经费实行“以奖代补”形式实施。经专家评审合格的研究课题,招标单位将评出特等奖或一、二、三等奖四个等次,对获得特等奖的课题给予10000元以内的奖励,对获得一等奖的课题给予5000元以内的奖励,对获得二等奖的课题给予2000元以内的奖励,对获得三等奖的课题给予1000元以内的奖励。对不合格课题不参与评奖,不给予经费支持。
十、其它事项
本办法由宜宾市人民政府农业普查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篇: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研究课题招标管理办法
附件二: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研究课题招标管理办法
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深入开发应用农业普查资料,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三农”决策,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农普办”)决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组织农业普查资料课题研究。为做好这项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实施
(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课题研究工作,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研究课题的推荐、招标、评审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由国务院农普办负责。
(二)国务院农普办设立了由国内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的农业普查资料开发专家组,负责研究课题的选题、技术支持、评审、鉴定和其他相关咨询工作。
二、课题确定
(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研究课题的题目,由国务院农普办和农业普查资料开发专家组根据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处历史阶段,围绕党和政府制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决策需要,选择有关“三农”发展和改革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以及新时期农 村统计调查制度改革等问题,经过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讨论确定。
(二)所列课题题目均为课题选题方向。课题投标单位在选题时,可根据选题方向,自定具体题目和研究重点。课题投标单位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优势,针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改革中的其他重要问题,自行设计研究课题,作为自选课题进行申请。自选课题应具备一定的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自选课题一旦中标,视同正式招标课题对待。
(三)课题分为重点课题(资助)、一般课题(资助)和自筹经费课题(无资助但协助提供资料)三类。
三、课题立项
(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课题研究招标工作将严格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采取国务院农普办发布招标公告、相关单位组织申报、专家组集体评议、综合评审、择优立项的程序进行。凡符合申请条件的单位,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
(二)课题招标面向全国统计系统、相关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机构和单位,课题招标不面向个人。课题申请单位和课题申请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较好的与申请内容有关的研究基础。
2、具备按时完成课题研究的物质技术条件、手段和时间保证。
3、课题负责人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申报课题研究领域有较好的工作基础。
4、课题负责人应具有高级(或相当于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高级(或相当于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须有两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
5、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课题研究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挂名或不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人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课题。
(三)课题投标单位根据自己的研究优势选择课题,如实填写《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研究课题申请书》,并于2008年4月15日之前报国务院农普办。一个单位可以申请多个课题,但每个课题必须是不同的负责人。
(四)国务院农普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投标课题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择优确定中标单位,并于2008年4月底或5月初下达课题中标通知书。
(五)国务院农普办与中标单位签署承担课题研究协议书,按合同规定拨付经费并提供资料。该课题正式在国务院农普办立项。
四、资料提供
(一)国务院农普办将向研究课题承担单位提供与课题相关的汇总资料和国务院农普办编印的其他有关资料。
(二)在研究过程中,如果需要补充其他农业普查资料或“三农”资料,可书面提出申请,国务院农普办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支持。
(三)研究中需要的其他非普查资料和非农资料,由中标单位自行收集。
(四)国务院农普办提供的所有农业普查资料和“三农”资料只能用于所承担的农业普查课题研究中,不得对外提供或用于其他研究。
五、课题管理
(一)课题立项后应纳入中标单位课题研究计划,切实保证研究课题的实施。
(二)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批准通知书后,应尽快确定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要在一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及时将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报国务院农普办。
(三)国务院农普办推荐1名有关专业人员参与课题组,负责协调数据处理、参与课题讨论和研究,同时掌握课题的研究进度。
(四)国务院农普办将组织专题研讨会,交流情况,总结经验。
(五)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请示,报国务院农普办审批同意后方可变更。对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的课 题,将不予结题。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
3、改变成果形式;
4、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5、课题完成时间延期两个月以上或多次延期;
6、因故终止或撤消课题。
(六)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国务院农普办撤消课题。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3、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4、以过去的或其他课题的研究成果代替本课题成果;
5、未使用任何普查数据,或研究内容与普查资料无关;
6、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7、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8、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六、成果管理
(一)课题负责人应于2008年9月30日前完成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提交国务院农普办进行初审,通过初步审查后进一步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课题研究完成后,课题负责人于2008年11月31日 前将研究成果一式20份报国务院农普办,并同时提交电子版。
(三)由国务院农普办组织专门的课题成果鉴定委员会,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鉴定。
(四)经评审获得优秀的课题成果,国务院农普办颁发荣誉证书,向有关报刊杂志推荐发表,并将论文收入《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研究课题论文集》出版。
(五)研究课题的产权为国务院农普办所有,研究成果未经国务院农普办同意,不得公开发表;经国务院农普办同意发表的课题论文,应注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研究课题”字样。
(六)国务院农普办有权对研究成果进行压缩、提炼和改编,形成《统计报告》或《研究参考资料》。
七、经费管理
(一)国务院农普办设立课题研究基金,对中标课题研究工作进行资助。研究课题的经费支持分为两类,一类由国务院农普办资助,另一类由中标单位自行解决。
(二)课题资助经费分两批拨付。课题立项后,第一批拨付课题经费的50%;课题完成后,经资料开发专家组评审合格,拨付课题经费的50%。
(三)课题研究经费应直接用于从事课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论证咨询、资料印刷等方面,必须作到专款专用。
八、附则
(一)本办法在执行期间,如有必要,可由国务院农普办进行修订,或以“管理办法补充规定”下发。
(二)本办法由国务院农普办负责解释。
第三篇: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招标管理办法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究课题招标管理办法
为了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社会效益,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决定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面向社会组织开展人口普查资料课题研究。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实施
第一条 人口普查课题研究工作,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研究课题招标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第二条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设立由相关专家组成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究课题专家组,负责研究课题的选题、评审、鉴定工作。
二、课题确定
第三条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究课题专家组,根据我国现阶段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当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人口及相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讨论确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究课题指南》,并向社会发布。
第四条 投标单位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课题的具体题目和研究重点,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优势,确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究课题指南》以外的具体题目和研究重点。
第五条 招标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课题研究应从全国角度进行分析,重点课题侧重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研究,一般课题侧重特殊或特色问题的研究。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对中标的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将按本办法有关规定提供普查数据资料,并给予4-7万元的经费资助。
对于未中标又愿意自筹经费进行课题研究的,经专家评定,可视同中标单位,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只给予相应数据支持。
三、课题立项
第六条 人口普查课题研究招标工作将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发布招标公告、相关单位组织申报、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的程序进行。凡符合申请条件的单位,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
第七条 课题招标面向全国各相关政府部门、大专院校及与人口研究相关的机构和单位,课题投标单位应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科研管理能力,原则上一个研究机构只能申请一个课题。本次招标不面向个人。境外单位和个人不 2 参加此次课题申请。
第八条 投标单位负责推荐本单位的业务骨干作为课题负责人,一名负责人不能同时承担两个或以上的课题。课题组成员要求如下:
(一)课题组成员必须遵守法律,热爱祖国,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投标单位对课题组成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负责。
(二)课题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不具有副高级(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须有两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
(三)课题负责人应有较高的本专业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四)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课题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挂名或不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人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课题。
第九条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究课题招标公告后,各投标单位可从中国统计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上下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究课题申请书》,并于2011年10月31日前,将填好的申请书以纸介质形式一式十五份报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以寄出的 3 邮戳为准),同时提交申请书电子版。
课题申请单位负责人须对课题申请工作进行认真审核,并签署明确意见,加盖公章,承担信誉保证。
第十条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究课题专家组对投标单位的课题申请书进行评审,择优确定中标单位。并于2011年12月31日前向中标单位下达课题中标通知书,没有中标的单位不再另行通知。中标单位名单以公告的形式在中国统计信息网上公布。
第十一条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与课题中标单位签署《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究课题协议》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使用保密协议》,向中标单位下达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正式立项。
四、资料提供
第十二条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究课题协议》规定向课题中标单位提供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资料。
第十三条 课题研究中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由中标单位自行收集。
第十四条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提供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公开出版的资料除外),只能用于中标单位承担的人口普查课题研究,不得向第三方提供或用于其他研 4 究,违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课题管理
第十五条 课题立项后,中标单位应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切实保证按时优质完成课题研究。
第十六条 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通知书后,应尽快确定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须在一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及时将研究计划、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报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第十七条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不定期了解和掌握课题的研究进度,必要时可要求课题负责人上报阶段性课题研究成果。
第十八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需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报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审批同意后方可变更:
(一)变更课题负责人;
(二)改变课题名称;
(三)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四)课题完成时间延期一个月以上。
对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并要求返还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提供的课题经费及全部资料。
第十九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撤消课题,并要求返还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提供的课 5 题经费及全部资料:
(一)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二)以过去的或其他课题的研究成果代替本课题成果;
(三)未使用任何人口普查数据,或研究内容与人口普查资料无关;
(四)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五)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六)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七)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八)课题中标单位因特殊原因提出终止课题。
六、成果验收和发布
第二十条 课题负责人应于2012年6月30日之前将课题初步成果以纸介质形式一式十五份报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同时提交课题初步成果的电子文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究课题专家组对课题初步成果进行初审,提出修改意见。
第二十一条 课题负责人根据初审修改意见,对课题初步成果进行修改和完善,并于2012年8月15日之前将课题最终成果以纸介质形式一式十五份报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同时提交最终成果的电子文件。
第二十二条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究课题专家组对课 6 题最终成果进行评审鉴定。鉴定为合格的课题最终成果,将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向课题组颁发证书,并编辑出版。鉴定为不合格的课题将不予结题。
评审鉴定为合格的课题应符合下列标准:
(一)课题能够紧密结合我国现阶段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在对普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认真研究、深入剖析、说明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运用现代人口、经济和社会统计理论与相关分析方法,准确地表述所要说明的问题。
(三)资料运用准确无误,文字信息真实可靠,反映情况与问题准确客观。
(四)文章观点明确,结构完整,语言通畅,逻辑严谨,条理清晰,重点课题最终成果的字数不少于8万字,一般课题和自筹经费课题最终成果的字数不少于5万字。
第二十三条 课题成果的版权为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所有,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有权对课题成果进行压缩、提炼和改编,供有关部门参考。
第二十四条 课题成果未经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同意,不得公开发表;经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同意发表的课 7 题成果,应注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研究课题”字样。
七、经费管理
第二十五条 课题资助经费分两批拨付。课题立项后,先拨付60%的课题经费;课题最终成果经评审鉴定合格后,再拨付40%的课题经费。
第二十六条 课题研究经费应直接用于从事课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论证咨询、资料印刷等方面,作到专款专用。
八、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在执行期间,如有必要,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将进行补充规定。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招标管理办法
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招标管理办法
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开发应用经济普查资料,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国际社会、社会公众服务,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决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面向社会组织开展经济普查资料课题研究。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实施
第一条经济普查课题研究工作,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研究课题的推荐、招标、评审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由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负责。
第二条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设立了由国内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专家组,负责研究课题的选题、技术支持、评审、鉴定和其他相关咨询工作。
二、课题确定
第三条经济普查研究课题的题目,由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资料开发应用专家组,根据党和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决策需要,选择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等问题,经过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讨论确定。
第四条所列课题题目均为课题选题方向。课题投标单位在选题时,可根据选题方向和自身研究优势,提出自选课题申请。自选课题一旦中标,视同正式招标课题对待。
第五条课题分为重点课题(资助)、一般课题(资助)和自筹经费课题(无资助但协助提供资料)三类。
三、课题立项
第六条经济普查课题研究招标工作将严格按照“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采取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发布招标公告、相关单位组织申报、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的程序进行。凡符合申请条件的单位,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
第七条课题招标面向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等单位,课题招标不面向个人。课题申请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课题负责人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申报课题研究领域有较好的工作基础。
(二)课题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副高级(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须有两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
(三)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课题研究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挂名或不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人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课题。
第八条课题投标单位根据自己的研究优势选择课题,如实填写《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申请书》,并于2009年12月20日之前报送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一个单位可以申请多个课题,但每个课题必须是不同的负责人。
第九条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资料开发应用专家组对投
标课题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择优确定中标单位,并于2010年1月20日之前下达课题中标通知书。
第十条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与中标单位签署承担课题研究协议书,按合同规定拨付经费并提供资料。该课题正式在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立项。
四、资料提供
第十一条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将向课题承担单位提供与课题相关的经济普查汇总资料和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编印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在研究过程中,如果需要补充其他经济普查资料,可提出书面申请,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支持。
第十三条研究中需要的其他非经济普查资料,由中标单位自行收集。
第十四条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提供的所有经济普查资料只能用于所承担的经济普查课题研究中,不得对外提供或用于其他研究。
五、课题管理
第十五条课题立项后应纳入中标单位课题研究计划,切实保证按时优质完成课题研究。
第十六条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批准通知书后,应尽快确定具体的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要在一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及时将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报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
第十七条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推荐1名有关专业人员参与课题组,负责协调数据处理、参与课题讨论和研究,同时掌握课题的研究进度。
第十八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需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请示,报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审批同意后方可变更。对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
(一)变更课题负责人;
(二)改变课题名称;
(三)改变成果形式;
(四)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五)课题完成时间延期两个月以上或多次延期;
(六)因故终止或撤消课题。
第十九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撤消课题。
(一)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二)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三)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四)以过去的或其他课题的研究成果代替本课题成果;
(五)未使用任何经济普查数据,或研究内容与经济普查资料无关;
(六)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七)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八)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六、成果管理
第二十条课题负责人应于2010年8月20日之前完成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提交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进行初审,通过初步审查后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二十一条课题研究完成后,课题负责人于2010年9月20日之前将研究成果一式5份报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并同时提交电子版。
第二十二条由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资料开发应用专家组,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鉴定。经评审合格的课题成果,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颁发荣誉证书,并向有关报刊杂志推荐发表或编辑出版。
第二十三条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有权对研究成果进行压缩、提炼和改编,形成《统计报告》或《研究参考资料》。
第二十四条研究成果未经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同意,不得公开发表;经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同意发表的课题,应注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字样。
七、经费管理
第二十五条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设立课题研究基金,对中标课题研究工作进行资助。研究课题的经费支持分为两类,一类由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资助,另一类由中标单位自行解决。
第二十六条课题资助经费分两批拨付。课题立项后,第一批拨付课题经费的70%;课题完成后,经评审合格,拨付课题经费的30%。具体金额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约定。
第二十七条课题研究经费应直接用于从事课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论证咨询、资料印刷等方面,必须作到专款专用。
八、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在执行期间,如有必要,可由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进行修订,或以“管理办法补充规定”下发。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五篇:山西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招标及管理办法
山西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研究课题招标及管理办法
根据山西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总体计划安排,山西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经济普查办公室)研究决定,设立山西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课题研究基金,充分利用山西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的专家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题招标及立项
(一)山西省第二次经济普查研究课题的推荐、招标、评标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由省经济普查办公室负责。招标课题面向社会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相关党政机关等单位,不单独面向个人。
(二)招标课题研究方向原则上由省经济普查办公室确定,但投标单位也可根据其研究优势,提出与研究课题所列方向有关的课题申请。自选课题一旦中标,视同正式招标课题对待。
(三)省经济普查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对投标课题进行评审,确定立项课题后,下达课题立项通知,按规定拨付经费并提供资料。
(四)课题立项后应纳入中标单位课题研究计划,并保证如期、优质完成课题研究。
二、课题招标要求
(一)投标课题组应由社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相关党政机关等单位人员与省经济普查办公室人员共同组成,确保经济普查资料整理、提供、分析和研究有机结合。课题研究组必须满足上述条件,且由三人以上人员组成(包括招标单位指定人员)。
(二)投标课题组负责人由投标单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副处级以上行政职务)的人员担任。课题负责人必须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指导课题的实施,并对资料分析得出的结论以及相关意见和建议进行把关。
(三)投标单位应认真如实填写《山西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申报书》,并在规定日期内报送省经济普查办公室。
三、立项课题管理
(一)省经济普查办公室指定专人与课题负责人联络,提供课题研究所需数据,掌握课题研究进度,参与课题研究的有关活动和工作。
(二)课题组负责人接到立项批准通知书后,应尽快确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并在一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及时将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报省经济普查办公室。
(三)课题重要活动、召开阶段性成果发布或专题研讨会,应事前告知省经济普查办公室。
(四)对不按规定报送阶段成果或经审核不合格的,将暂停拨款。
(五)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由课题组负责人提出书面请示,经省经济普查办公室审批,对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
3、改变成果形式;
4、研究内容没有依托任何普查资料;
5、课题完成时间延期一月以上;
6、因故终止或撤消课题。
(六)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省经济普查办公室撤消课题。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3、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4、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5、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6、未经同意,将研究成果另作它用。
四、经济普查资料的提供和使用
(一)省经济普查办公室已编制的综合表资料,一般都可以提供。
(二)需要重新编制程序或对现有资料作加工整理的,可提出书面申请交课题联络人,经省经济普查办公室核批后,尽量给予满足。
(三)研究中需要的非经济普查资料,由各中标课题组自行收集。
(四)由省经济普查办公室直接提供的所有经济普查资料,只能用于中标课题研究,不得对外提供。
五、课题成果认定
(一)由省经济普查办公室课题研究工作组对研究成果进行认定。
(二)课题组负责人应于2010年5月31日前完成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提交省经济普查办公室进行初审,通过初步审查后进一步进行修改和完善,于2010年6月30日前提交正式研究成果,2010年7月底前完成评审工作。
六、课题经费管理
(一)省经济普查办公室设立课题研究基金,对立项课题组给予一定的资助,资助金额以课题负责人收到的立项通知书为准。
(二)中标课题先拨付经费的60%作为工作经费,递交的研究成果经省经济普查办公室认定为合格后,再拨付剩余课题研究经费(经费拨付方式为转账)。
七、研究成果使用
(一)课题研究完成后,立项课题组将研究资料和最终成果以书面和电子文本形式上报省经济普查办公室。
(二)省经济普查办公室课题研究工作组评审确认后,将对合格的立项课题给予结题证明。同时进行优秀研究成果的评比,对获奖课题组颁发荣誉证书,并将优秀研究成果编辑成简报供各级领导和部门参阅。其中特别优秀的研究成果将代表我省参加全国经济普查优秀研究成果评比。
(三)结题研究成果将汇编成书正式出版。结题课题组成员将获赠课题汇编一本。
(四)课题研究成果归省经济普查办公室所有。研究成果未经省经济普查办公室同意不得公开发表或挪作它用,经省经济普查办公室同意发表的课题,应注明“山西省第二次经济普查研究课题”字样。
(五)不得用以往撰写的研究成果代替本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