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国家科技部

时间:2019-05-14 08:2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国家科技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国家科技部》。

第一篇: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国家科技部

附件1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

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中,重金属、石油、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导致的土壤污染尤为突出。研发经济高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世界科技的研究热点。本重点项目针对不同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开展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形成适合不同油田区的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成套技术,为我国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次发布的是本领域“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指南。本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3个。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申请项目的研究单位的组合,不针对项目内具体课题进行评审。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我国油田区土壤石油污染问题,采用生物、物化方法与技术,研制高效修复功能材料与关键设备;开发具有复合技术协同的修复工艺,集成适合中低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物化-生物耦合修复技术;建立油田区石油污 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开展工程示范,制定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通过项目研究,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引领作用的技术研发平台,为我国油田区污染土壤生态功能恢复和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撑。

3.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针对油田区中低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筛选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石油组分的微生物降解菌株,研制高效复合修复菌剂,选育适合油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高效修复植物,构建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2)针对油田区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开发环境友好的脱附制剂,研发石油污染物高效物化脱附、分解技术,开发重组分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工艺,构建物化-生物耦合修复技术。

(3)研制物化、生物修复关键设备,开展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物化-生物耦合修复工程示范,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制定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

4.项目主要考核指标

(1)筛选10-15株高效石油降解菌,研制2-3种适合我国不同油田区生态环境特点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菌剂,制备1-2种环境友好的石油脱附制剂,筛选4-6种适合不同生物气候带的耐油污、耐盐碱修复植物,开发2-4套物化和生物修复设备。

(2)开发针对中低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成套技术,使石油污染物年降解效率达到40%-70%;开发针对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物化-生物耦合修复成套技术,其中物化段石油脱附率达到60%-90%,生物段年降解率达到30%-60%。

(3)在国内不同地理环境的大型油田建立不同技术类型的示范 2 工程。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示范工程面积不小于1公顷,物化-生物耦合修复示范工程面积不小于0.5公顷(或1000吨)。完成环境风险评估,建立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形成2~3套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

(4)申请10-15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以上获得授权。5.项目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项目预算总经费为160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控制额800万元,示范工程配套经费不低于800万元。

6.项目支持年限:

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7.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项目申请单位应具有从事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丰富经验和良好条件。本项目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请。

三、注意事项

1.本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3个。对于多家共同承担的,由研究单位自行组合形成项目申请团队(同一个课题组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并提出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召集人,由项目牵头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申请。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申请项目的研究单位的组合,不针对项目内具体课题进行评审。

2.项目申请要提出项目分解(包括任务分解及经费分解)方案,并提出项目课题安排及承担单位建议。

3.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均可承担本项目或课题。4.重点项目课题责任人必须是法人,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长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周岁以下(截止指南发布之日),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含跨年度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半年,过去三年内没有863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5.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共同申请本重点项目,项目申请单位超过一家时,应确定项目牵头申请单位和项目召集人,其他单位应与项目牵头申请单位就项目申请签订合作协议。

6.课题组长申请及负责的科技部三大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在研课题累计不得超过一项,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申请或在研);每个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最多只能参与三大计划中两项课题的工作。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

7.申报程序和要求:

本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统一申报。申请指南在科技部及863计划网站上公开发布。

8.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柯 兵 张书军 联系电话:010-58884866,58884868 Email: kebing@acca21.org.cn;zhshujun@acca21.org.cn

第二篇: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示范-国家科技部

附件3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

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中,重金属、石油、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导致的土壤污染尤为突出。研发经济高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是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世界科技的研究热点。本重点项目针对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开展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形成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成套技术,为我国土壤多环芳烃污染修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次发布的是本领域“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指南。本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考虑到工作的整体性很强,本项目只设1个课题。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

该项目将针对我国突出的农田土壤环境多环芳烃污染问题,筛选高效微生物降解菌,研制高效微生物修复剂、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材料 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开发相关的研制工艺和技术设备;研发多环芳烃的微生物固定化降解技术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技术,发展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建立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体系并开展工程示范,制定修复技术规范。通过项目研究,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引领作用的技术研发平台,为我国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功能恢复提供技术支撑。

3.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多环芳烃高效降解菌筛选及高效微生物菌剂研制:针对农田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筛选多环芳烃高效降解菌,研制高效微生物修复剂,研发修复菌剂的制备工艺和技术。

(2)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高效强化微生物修复技术:研制环境友化的微生物固定载体材料、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关键工艺设备;开发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固定化修复技术和增溶强化生物修复技术。

(3)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发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制具有协同修复作用的营养调控剂,发展土壤根际生态调控与强化修复技术。

(4)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开 发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进行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制定修复技术规范。

4.项目主要考核指标

(1)筛选高效降解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株5-8种,其中能定殖于根际土壤的菌株3-4种;研制出3-5种高效修复菌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根际营养调控剂,开发2-3套制备工艺和设备;

(2)开发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及其强化成套技术,使多环芳烃污染物降解效率达到60%以上,其中五环以上多环芳烃降解率达到40%以上;开发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成套技术,使多环芳烃污染物降解效率达到70%以上,其中五环以上多环芳烃降解率达到40%以上;

(3)在国内不同地理环境的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上建立集成修复技术示范工程,示范面积不小于1公顷,多环芳烃的综合修复效率在70%以上。完成环境风险评估,建立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规范,形成2~3套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

(4)申请10-15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以上获得授权。5.项目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项目预算总经费为1600万元,其中国拨经费控制额800万元,示范工程配套经费不低于800万元。

6.项目支持年限:

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7.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项目承担单位应具有从事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的丰富经验和良好条件。本项目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请。

三、注意事项

1.本重点项目的任务落实只针对项目整体进行,考虑到工作的整体性很强,本项目只设1个课题。对于多家共同承担的,由研究单位自行组合形成项目申请团队(同一个研究组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申请项目的研究单位的组合。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均可承担本项目或课题。

3.重点项目课题责任人必须是法人,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长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周岁以下(截止指南公布之日),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含跨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半年,过去三年内没有863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4.课题组长申请及负责的科技部三大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在研课题累计不得超过一项,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申请或在研);每个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最多只能参与三大计划中两项课题的工作。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

5.申报程序和要求:

本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统一申报。申请指南在科技部及863计划网站上公开发布。

6.咨询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柯 兵

张书军

联系电话:010-58884866,58884868 Email: kebing@acca21.org.cn;zhshujun@acca21.org.cn

第三篇: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国家科技部

附件1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对工业污染场地土壤进行修复,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已是当前国家环保工作的新热点。针对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特点和修复需求,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技术与设备,并进行工程示范,推动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引领和支撑我国工业污染场地整治与再开发利用工作,任务十分迫切。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的总体部署,本领域2009年拟启动“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重点项目,围绕受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铬渣等污染的工业场地土壤修复,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

本重点项目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2500万元,下设四个课题,以课题为基本单元受理申请,各课题在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同时,有义务与其他课题协作共同实现项目目标。课题鼓励产学研结合,每一个申请团队必须有企业参与(部分课题需由企业牵头)。每个课题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对于多家单位共同承担 的,由申请单位自行组合形成课题申请团队(同一个课题组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并提出课题组长和依托单位。由课题依托单位具体负责课题的申请。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课题的承担单位。

各课题申报单位须根据项目申报指南中各课题的控制性考核指标提出详细的课题考核指标,且不得低于指南中的控制性指标。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特点和修复需求,选择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铬渣等典型工业污染场地,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技术与设备,建立一批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示范工程,制订相关的风险评估与修复技术管理规范,引导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高技术发展方向;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典型工业场地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3.项目的课题分解和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目分解成如下四个课题。各课题的题目和主要研究内容如 下:

课题一: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 研究目标:

针对目前我国关闭和搬迁典型有机氯类农药(如滴滴涕、六六

六、氯丹、灭蚁灵等)生产企业后遗留场地污染土壤修复问题,结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通过关键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高效的有机氯农药类土壤修复关键技术和设备,并进行示范,提升我国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

(1)高浓度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的增效洗脱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

针对高浓度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筛选环境友好型高效洗脱剂,提出最佳清单、配方及使用方法,优化洗脱修复技术工艺参数,研制具有规模化应用的移动式成套洗脱修复设备;研发洗脱后土壤和洗脱液的配套处理技术及设备。

(2)高毒性有机氯农药复合污染场地土壤的催化氧化修复技术 3 及设备研发

针对高毒性、高浓度有机氯农药(包括有机氯农药生产原料、中间体及成品等)复合污染场地土壤,研发催化氧化修复技术,优化修复工艺技术参数,研制具有规模化应用的移动式成套催化氧化修复设备。研发氧化修复后土壤及其他产物的配套处理技术及设备。

(3)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选择1-2个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进行增效洗脱修复技术、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及相关配套技术的集成与工程示范,形成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

(1)筛选高效洗脱剂2-3种,配套洗脱处理工艺2-3套,形成增效洗脱修复技术及设备1套,单套设备处理土壤能力不少于10 m3/d,使土壤中主要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

(2)形成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及设备1套,单套设备处理能力不低于10 m3/d,使土壤中主要目标污染物去除率达到85%以上;

(3)建成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示范工程2个,提供配套技术设备2套以上,示范工程占地面积不小于500 m2,修复 的污染土方量达到1000 m3以上;增效洗脱修复设备处理能力不低于10 m3/d,修复成本不高于80元/ m3土;催化氧化修复设备处理能力不少于10 m3/d,修复成本不高于60元/ m3土;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废液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

(4)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6-8篇,提供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60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60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课题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

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石油化工等污染场地土壤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结 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高效气提修复技术、尾气处理技术与设备,以及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生物通风及其强化降解技术与设备,形成挥发性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系统,并进行工程示范,提升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

(1)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气提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

针对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的土壤,基于拖尾效应抑制技术的研究,突破土壤气提修复和尾气强化处理技术,研发具有气体抽提、收集、气水分离、尾气处理功能的关键成套设备。

(2)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生物通风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

针对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的土壤,研发强化生物通风修复技术,优化通风方式及其工艺。研究增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微生态调控技术,形成物理脱除与微生物降解相协同的强化土壤生物通风修复技术。

6(3)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选择1-2个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进行土壤气提和生物通风修复技术的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

(1)研制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集成技术及其成套设备1套,单套批次处理能力120~150m3,使土壤中主要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

(2)研制尾气收集与处理成套设备1-2套,尾气处理能力不低于120 m3/h,尾气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二级标准;

(3)提供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强化生物通风修复集成技术与设备,研制能强化生物通风的高效降解菌剂制备系统.使土壤中主要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

(4)建成高浓度和中、低浓度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示范工程2个,示范工程占地面积不小于1000 m2,修复的污染土方量不少于1000m3,修复设备运行费低于国际同类的25%以上,7 并提供经济成本比较分析报告。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废气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

(5)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6-8篇,编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60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60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课题三:多氯联苯类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

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多氯联苯(PCBs)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问题,结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浓度PCBs污染场地土壤的高效热脱附修复技术和设备、以及中低浓度PCBs污 染场地土壤的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建立成套的PCBs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系统,进行工程示范,提升我国多氯联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

(1)高浓度PCBs污染场地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与设备研发 针对高浓度(>30 mg/kg)PCBs污染场地土壤,研发适用于热脱附的土壤预处理技术,开发高效低能耗的热脱附修复技术和脱附尾气的安全处理处置系统;优化进料系统、热脱附器系统、燃油和供气系统、废气处理系统、装置控制和操作系统的工艺参数,研发适用于不同污染程度的具备自动化功能的移动式PCBs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成套设备,实现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2)中低浓度PCBs污染场地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技术与设备研发

针对中、低浓度(<30 mg/kg)PCBs污染场地土壤,研制微生物固定化功能材料和高效复合修复菌剂以及相关制备工艺及设备;研发PCBs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和针对高氯代PCBs污染土壤的生物联合强化修复技术,进行相关技术的环境安全性评估。

(3)典型多氯联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选择典型PCBs污染场地,进行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和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的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PCBs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

(1)研制高浓度PCBs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及其设备1套,单套设备连续进料且处置能力不低于15 m3/d,使土壤中PCBs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实现尾气安全处理与排放。

(2)研发中、低浓度PCBs污染土壤的强化生物修复技术1套,研制微生物固定化材料2-3种、高效复合修复菌剂2-3种及其设备1套,使现场生物修复2个月内土壤PCBs总量的下降率达到50%以上;

(3)建成典型PCBs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和强化生物修复技术集成示范工程1个,热脱附修复的污染土方量不少于1000m3,修复设备运行费低于国际同类的25%以上;生物修复的污染土方量不少于200 m3,提供经济成本比较分析报告。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废气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

10(4)申请发明专利4-6项,发表学术论文8-10篇,编制PCBs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75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75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本课题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课题四:铬渣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

研究目标:

针对铬渣堆存场地土壤污染问题,结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铬渣堆存场地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和土壤淋洗修复技术,优化相关工艺,研制配套设备,集成典型铬渣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体系,进行工程示范,提升我国铬渣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1)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与设备研发 通过化学或微生物还原途径,研制高效的土壤六价铬化学或生物还原解毒制剂,筛选安全高效的土壤铬固定化/稳定化制剂;研发铬渣污染土壤还原-固化/稳定化修复成套技术与设备,优化土壤还原-固化/稳定化工艺及其效率;研究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的环境安全性和异位修复后固化体的处置方案。

(2)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与设备研发 研究用于铬渣堆存场地土壤淋洗修复的化学、生物淋洗剂,探明不同淋洗剂处理后土壤性质和铬形态的变化,筛选高效、环境友好的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中铬及相关重金属的淋洗剂;研制污染土壤的离场和现场固液分离和淋洗液安全处理的成套技术与设备。

(3)铬渣堆存场地土壤固化/稳定化和淋洗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选择1-2个典型铬渣堆存场地,集成土壤还原-固化/稳定化联合修复和淋洗修复相关技术,进行铬渣堆存场地关键修复技术的工程示范,形成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和淋洗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

12(1)研制低成本的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与设备1套,单套设备处理能力不低于15 m3/天,固化/稳定化后土壤中六价铬浸出浓度(HJ/T299-2007)低于0.5 mg/L,总铬浸出浓度低于1.5 mg/L;筛选并研制高效安全的土壤六价铬还原和固化/稳定化制剂2-3种。

(2)研制低成本的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与设备1套,单套设备处理能力不低于5 m3/天,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筛选并研制高效、环境友好的土壤淋洗剂2-3种。研制污染土壤的淋洗液安全处理的配套技术与设备1套。

(3)建成典型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和土壤淋洗修复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1-2个;示范工程占地面积不小于500 m2,修复的污染土方量不少于1000 m3,修复设备运行费低于国际同类的30%以上,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淋洗液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并提供经济成本比较分析报告。

(4)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4-6篇,编制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55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55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三、注意事项

1.申请单位需针对单个课题提出申请。评审过程以课题为单元分别进行,择优确定各课题的承担单位。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均可申请承担本项目课题。

3.重点项目课题责任人必须是法人,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长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周岁以下(截止指南发布之日),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含跨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半年,过去三年内没有863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4.对于港澳台优秀科技人员、海外优秀华人学者(包括取得外 14 国国籍和永久居留权的),在满足年龄、职称(学位)等基本条件时,只要正式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且协议期或聘任期覆盖课题执行期,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也可作为课题组长。在课题申请时,由课题依托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5.课题组长申请及负责的科技部三大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在研课题累计不得超过一项,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申请或在研),每个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最多只能参与三大计划中两项课题的工作。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

6.在填报课题申请书时,要认真编制经费预算部分相关内容。预算编制应在专项经费控制额范围内,结合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项目申请单位财务部门会同申请负责人共同编制经费预算,并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负责。在编制经费预算之前,项目申请单位及申请负责人应认真学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规定。

7.申请课题时需按指南要求如实提供配套经费证明和支撑条件承诺,并提供联合申请的合作协议。

8.申报程序和要求: 本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统一申报。申请指南在科技部及863计划网站上公开发布。

第四篇:生态修复技术在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资源环境学院 班 级:09级环工一班 姓 名: 聂 坚 学 号:200940408114 课程设计题目: 水体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课程名称: 课程论文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2011年12月4日

水体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聂坚

200940408114

2009级环工1班

【摘要】:生态修复技术是一项正在不断得到研究和发展的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简要介绍目前主要的几种生态修复技术的概念,原理及其在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体污染治理

前 言: 目前我国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超过6O%的河流、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水生态修复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深入。近年来生态修复技术在水体污染治理这个方面发展较快。水体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是生态工程技术的一个分支,其基本含义是根据水生生态学及恢复生态学基本原理,对受损的水生态系统的结构进行修复,促进良性的生态演替。达到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生态完整性的一种技术措施。根据水生态系统所受胁迫的主要类型。水生态修复技术大体可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利用生物生态方法治理和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技术。第二类是与生态友好的水利工程技术。这两类水生态修复技术目前在我国都有应用。并且已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也为新时期水利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1][2][3]。

1.生态修复的概念

1.1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mediation):

所谓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砍伐的森林要种植上,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这样,生态系统得到了更好的恢复,称为“生态修复”。

2.污染水体中生态修复的方法

2.1河流水体污染治理 在河流存在的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附着植物、巨型植物。污染河流的生态修复就是充分利用河流中的这些生物和河流的理化特征如流速、溶解氧等来恢复河流生态[4] 这些方法有:(1)河道补水技术。通过抽水贮存措施,或者由水工构筑物合理运行来加大枯水流量,增加河流的稀释能力,从生态工程的角度,则应在流域内种草植树,增加地下水的涵养量。贮水工程应优先考虑地下工程,以减少水分蒸发损失。

(2)人工增氧。增氧是近年来污染河流中一种应急方法,尤其对城市水环境的整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生态工程学的角度,应当充分利用天然水坝的跌水、水闸泻流等人工水上娱乐设施进行增氧。河流水域应设计以人工增氧为主的梯级复氧来改善水环境质量,对滞流区域可采取人工曝气的方法进行,如可用曝气机进行曝气[5]。

(3)修建净水湖。把天然河道功能进行专门的限定,设置一些专门用来承纳污水的河道和一些人工净化湖,对承污河道和人工净化湖则采用以稳定塘为基础的逐极净化技术进行水质恢复。

(4)生态工程技术。恢复河岸植被,利用芦苇等水生植物提高水域进化能力,恢复河道天然湿地。利用生物膜自净原理在河道内铺设一些卵石,进而改变水环境生态链结构的单一性。

(5)底泥疏浚。将水体中的污染底泥直接从河道取出,进而解决内原释放而造成的二次污染。将取出污泥进行浓缩,然后施用于农田作肥料,改善土质[6]。.2 湖泊水库污染治理

湖泊水库有一定的环境容量,对外界的污染缓冲作用很强。其水动力学过程决定着水体内部各种物质和能量的输移转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湖泊水库的水质变化过程。

(1)利用浮床陆生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域。浮游陆生植物采用生物调控法,利用水上植物技术,在以富营养化为主体的污染水域水面种植植物、蔬菜、花卉或绿色植物等各种适宜的陆生植物,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富集N、P等元素,降解、富集其他有害有毒物质,并以收获植物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7]。

(2)建立环湖湿地保护带

构建滨岸渔带水生植被工程包括两大部份:一是湖岸湿地保护带工程,二是滨岸带高等水生植物恢复和控制工程。湿地和水生高等植物能起物理阻制作用,削浪,促使沉积,降低沉积物再悬浮,大量吸收水体和沉积物中的营养盐,改变水生网络结构同时又有资源利用价值[8]。

(3)底泥生态疏浚。湖泊底泥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湖泊营养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也是水土界面物质积极交换带。生态疏浚目的在于清除高营养盐的表层沉积物质,在对底泥进行疏浚时,采用特殊技术和装置密闭以及抽吸是关键,以免扰动底泥,降低疏浚效果。

(4)生物操纵法:生物操纵的对象主要集中于鱼类,特别是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即通过去除食浮游生物者或添加食鱼动物降低浮游生物食性鱼的数量,使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增加和体型增大,从而提高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效率,降低浮游植物的数量,具体方法为:(1)投放鱼食性鱼类间接控藻;(2)人工去除浮游动物食性鱼类以间接控藻,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9]。

2.3 地下水污染治理

地下水污染有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无机污染主要由一些重金属引起,有机污染主要来自一些化工生产。污染物在土壤中可能以4种不同的形式存在:自由状态、土壤空隙中的蒸汽状态,溶于孔隙水中和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4种形式之间存在着互相转换和平衡关系[10][11]。

(1)气提技术,利用真空泵和井,在受污染区域诱导产生气流,对其进行相的转变,将有机污染物汽化,提到地面,再进行处理。利用气提技术的前提条件是土壤中污染物质具有挥发性,伴随着气体在土壤中的流动,污染物被抽提出来[12][13]。

(2)空气吹脱技术,是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将压缩空气注人受污染的区域,将溶解在地下水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上的化合物,以及阻塞 在土壤空隙中的化合物驱赶出来[14]。

(3)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地下水中污染物,将其最终矿化。生物修复技术分地面生物处理和原位生物修复。地面生物处理是把受污染的土壤挖出来在地面进行处理,原位生物处理是在基本不破坏土壤和地下水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原地进行处理。该技术不足之处在于过程缓慢。

(4)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的根系,通过植物的生长将污染物进行转化。对于无机污染物例如重金属,植物通过吸收把污染物转化为植物自身的组成,然后通过收割植物将污染物去除。对于有机污染物植物可以通过吸收将其转化为自身组成,也可以通过植物的根系进行降解[15]。

3.总 结:

以上介绍了在不同的受污染水体中几种常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并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已经是经济发展及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

4.参考文献: [1] 郑天柱.污染河道的生态恢复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2,3. [2] 董哲仁.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J].水利水电技术,2002, 2.[3] 陈荷生.太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 3.[4] 张锡辉.水环境修复工程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 许春华,周琪,宋乐平;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3期

[6] 戴雅奇,熊昀青,由文辉;疏浚对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7] 程英;裴宗平;;湖泊污染特征及修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2期

[8] 唐林森;陈进;黄茁;;人工生物浮岛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1期

[9] 周小平,王建国,薛利红,徐晓峰,杨林章;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净化特征的初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11期

[10] 安贞煜;洞庭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其生态修复[D];湖南大学;2007年

[11] 旋莹;湿地生态系统处理废水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7年02期

[12] 朱长军,张娟,李文耀;地下水污染的混合有限分析法数值模拟[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3] 黄禹忠,何红梅,诸林;原油稳定装置污染源分析与控制[J];化学工程师;2002年06期 [14] 傅菁菁, 汪;吹脱法及其工程应用[J];建设科技;2002年08期

[15] 蔡顺香,颜明娟,黄东风,林诚;水葫芦富集砷、汞、铅、镉、铬含量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2005年03期

第五篇:新一代清洁炼焦工艺与装备开发重点项目申请指引-国家科技部

附件:

“新一代清洁炼焦工艺与装备开发”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我国是世界焦炭生产大国,年产能近4亿吨,出口量占世界焦炭出口贸易总量的60%以上,是全球焦炭生产和供应的中心。但是,我国炼焦工业存在炼焦煤资源不足、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产能比重大等问题,因此急需研发新型炼焦工艺与装备,以适应我国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的总体部署,本领域2009年拟启动“新一代清洁炼焦工艺与装备开发”重点项目,围绕清洁炼焦工艺装备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体指南内容如下。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新一代清洁炼焦工艺与装备开发 2.项目目标

为解决焦化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等关键问题,开发超大容积顶装焦炉工艺和装备技术,并通过系统技术集成建立示范工程,完成示范工程的运行与考核;同时,开展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和炼焦煤资源高效利用的现代大型捣固焦炉关键工艺技术与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焦炉煤气高效脱硫工艺技术的研究,为其工程化奠定基础。通过项目实施,大幅度提高我国焦化行业的技术及装备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集群。3.研究内容

(1)超大容积顶装焦炉技术与装备开发

在研究炉体结构、温度参数、供热方式等对超高炭化室内焦饼加热的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开发炭化室加热均匀性控制技术;开发超大容积焦炉废气循环与多段加热组合燃烧技术;基于焦炉加热系统、燃气供应系统、多吸气管系统的流体动力学机理和多点压力信息,开发大型焦炉压力精细化控制技术;研究大型焦炉关键部位的冷、热态形变特点和行为,开发炉体关键部位耐火材料;以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为基本手段,研制高结构强度、高严密性护炉铁件;研发超大容积焦炉配套焦炉机械装备,全面实现大型焦炉机械单机操作自动化,开发装煤机、推焦机、熄焦机操作的综合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集成超大容积顶装焦炉关键技术,并应用于示范工程。

(2)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现代大型捣固焦炉工艺技术研究

应用煤岩学和煤化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东北和华东地区的主要高挥发份、弱粘结性煤为对象,系统研究弱粘结性煤和非炼焦煤的基本结构特征及其与捣固炼焦工艺的相关性,建立主要煤种特性及其结焦特性数据库,通过小型捣固焦炉配煤实验,确定主要煤种最大配入量,完成配煤工艺软件包的开发;在研究捣固焦炉装煤过程特性和烟尘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开发机侧炉门密封和烟尘捕集技术;研究开发适合捣固焦炉的烟尘预处理技术,完成捣固焦炉除尘关键技术集成和除尘系统设计方案。

(3)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焦炉煤气高效脱硫工艺技术研究

建立真空碳酸盐脱硫系统热力学、动力学数据支撑系统,研究真空碳酸盐工艺煤气中CO2和H2S的竞争吸收,开发出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包;将计算流体力学与多相流模型结合起来预测复杂吸收塔和脱吸塔内的两相流动情况,控制湍流程度,加强两相间混合和传质,实现对设备结构的验算及优化、放大研究,开发出结构合理、高效的塔内件;建立中试验证和优化平台,完成中间试验;基于现代燃烧理论,建立脱硫废液强化燃烧过程的数学模型,研究加快燃烧速率、提高脱硫废液的燃烧效率和传热传质均匀性的技术措施,优化雾化烧嘴,完成以煤气脱硫废液和硫磺为原料的制酸新工艺软件包开发。

4.考核指标

1)完成单孔炭化室高≥7m、炭化室容积≥48m3的超大容积顶装焦炉关键技术开发、总体技术集成和示范工程的建设;

2)超大容积顶装焦炉示范工程单孔焦炭产能为6m焦炉的125 % 及以上,炉组生产能力达到150万t/a及以上;炭化室高向与长向加热均匀,焦饼高度方向温差≤70℃,长度方向温差≤60℃;焦炉炭化室炉墙极限负荷≥9000Pa;

3)在同样产能条件下与6m焦炉相比,超大容积顶装焦炉示范工程炼焦全过程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0%~40%,烟囱排放的废气中NOX不大于500 mg/m3;

4)完成炭化室高度>6m、单孔产能达12000t/a的大型捣固焦炉装煤烟尘控制关键技术和工程方案;

5)完成捣固焦炉配煤数据库,配煤中试实验和工艺软件包编制;在保证焦炭质量的条件下,弱黏结性煤和非炼焦煤配比达到65%-70%,煤种主要包含东北和华东地区的高挥发份、弱粘结性煤;

6)完成焦炉煤气真空碳酸钾脱硫系统的基础数据测试、工艺包开发和关键设备的优化设计,建立中试平台,在节能的前提下,通过过程强化技术使脱硫效率达到98%及以上;

7)完成利用脱硫废液和低品质硫磺生产浓硫酸的工艺软件包和关键设备部件开发,产品浓度达到98%;

8)申请专利10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3项以上),发表研究论文15篇以上。

5.项目实施年限

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6.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项目经费总预算为6000万元,其中国拨专项经费2500万元,承担单位和示范工程依托单位匹配3500万元。

三、注意事项

1.本重点项目申请必须针对项目的总体目标和整体任务,编写《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目申请书》,针对项目部分研究内容的申请将视为无效申请。项目申请要提出项目分解方案(包括任务分解及经费分解方案),并提出项目课题设置及承担单位建议(分解的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3个)。项目申请团队由申请单位自行组成(同一申请单位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并明确项目牵头单位和申请负责人。项目牵头单位与联合申请单位应签订研究开发合作与知识产权分享等相关协议。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不包括外国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均可申请承担本项目课题。本项目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特别鼓励企业牵头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同申报。3.项目、课题申请负责人应符合的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在55岁(含)以下(按指南发布之日计算);(3)具有高级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4)每年(含跨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5)过去三年内在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不良信用记录。项目申请负责人应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具有相关工作背景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将主要精力用于项目组织协调与研究工作。

4.对于港澳台优秀科技人员、海外优秀华人学者(包括取得外国国籍和永久居留权的),在满足年龄、职称(学位)等基本条件时,只要正式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且协议期或聘任期覆盖课题执行期,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也可作为课题组长。在课题申请时,由课题依托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5.项目及课题组长申请及负责的科技部三大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在研课题累计不得超过一项,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申请或在研),每个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最多只能参与三大计划中两项课题的工作。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

6.在填报课题申请书时,要认真编制经费预算部分相关内容。预算编制应在专项经费控制额范围内,结合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项目申请单位财务部门会同申请负责人共同编制经费预算,并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负责。在编制经费预算之前,项目申请单位及申请负责人应认真学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规定。

7.各项目申报团队须根据项目申报指南中项目的控制性考核指标提出详细的考核指标,且不得低于指南中的控制性指标。

8.项目申请经费不得高于项目申请指南规定的国拨经费控制额,申请时需按指南要求如实提供配套经费证明和支撑条件承诺,并提供联合申请的合作协议。

9.本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统一申报。申请指南在科技部及863计划网站上公开发布。

下载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国家科技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国家科技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