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生态恢复与综合整治技术与示范

时间:2019-05-13 14:1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生态恢复与综合整治技术与示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生态恢复与综合整治技术与示范》。

第一篇: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生态恢复与综合整治技术与示范

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生态恢复与综合整治技术与示范

针对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中的典型问题,基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原则,探索集成退化湖泊湿地生态恢复与综合整治技术,为南水北调沿线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综合整治提供科技支撑,本课题包括如下研究内容:

1)典型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诊断(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

调查南四湖湿地种类、组成和分布,确定湖滨水陆交错带退化湿地的空间分布位置及数量,结合南四湖沉积物污染、水质污染和水生植被种群时空分布等调查,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历史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现状,确定影响湖滨湿地植被退化的主控因子。

2)近自然湿地植物水质净化技术与示范(山东大学、青岛理工大学) 湿地净化植物的筛选及其空间配置

研究本土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富集规律及耐受性,分析不同水质条件下湿地植物种群的生理生态特性、组织结构等的动态变化,筛选污染物富集效应强、经济价值高的先锋物种,建立湿地水质净化植物种群库,制定针对复杂水质和淹水条件下的湿地净化优选植物空间配置方案。

近自然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的工艺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建立近自然湖滩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示范区,研究其水质净化效果受季节、水力和水质波动下的影响规律及冬季系统运行效果的保障措施,结合示踪物质试验,评估湿地综合水质净化效果,探索复杂地形条件下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的工艺特性及其优化方案。

3)典型退化湿地修复技术与示范(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 典型退化湿地基底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湖滨水陆交错带退化湿地的基底改良技术,对典型退化湿地进行基底形态、底泥物性进行改造,通过多种条件栽培和模拟试验,建立满足典型退化湿地沉水、浮叶和挺水植被适生性生长的基底修复技术和引种植物数量指标。

 高位湖滨水陆交错带退化湿地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南四湖湖滨带内开发的高位非淹没台田典型退化湿地,开展适用于高位台田修复的优良湿地植物选育,研发湿地植物快速繁育技术,建立高位水陆交错带退化湿地修复示范区,研究和建立与高位台田基底相适应的湿生植物种植技术和优化组合模式。 低位湖滨水陆交错带退化湿地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南四湖湖滨带内开发的低位鱼塘-台田模式的典型退化湿地,综合考虑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影响,开展适生优良修复植物选育,建立低位水陆交错带退化湿地修复示范区,研究和建立与低位鱼塘-台田基底相适应的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种植技术和优化组合模式。

4)复杂水文背景下结构和功能可持续的湿地生态系统构建与示范(华北电力大学)

 复杂水文背景下可持续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水力学机制 基于水工实验室中的水槽模拟与中试试验以及南四湖现场生态水文调查结果,在植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湖滨水陆交错带流动水体的能量耗散和侵蚀过程之间,建立反映生态水力学机制的数量化关系,获得控制湿地恢复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基底稳定性以及生态系统水质净化与行洪安全等长效可持续性的生态水力学参数的数值范围。

 结构和功能可持续的湿地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南四湖复杂的水文背景,在满足湖滨地带湿地恢复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基底稳定性维持以及生态系统水质净化与行洪安全的约束条件下,提出湿地可持续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生态水力学和生态格局控制参数,研究恢复湿地可持续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构建技术,建立结构和功能可持续的湿地生态系统示范区。

5)湿地生态系统持续管理技术与模式(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中国海洋大学、清华大学)

 资源化湿地植物的生物质特性研究及其评价方法建立(中国海洋大学、清华大学)

系统研究退化湿地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系统中的植物生物质特性,建立高价值湿地植物筛选和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南四湖流域适于不同用途的高价值植物推荐物种。

 湿地植物生物质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海洋大学、清华大学)

根据湿地植物可利用成分(如纤维素、糖分和活性成分等的种类和含量),开发湿地植物生产优质纸、制备生物活性炭、提取化感物质等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建立湿地植物—生物质利用—高附加值产品的综合利用模式。

 湿地持续管理模式的建立和优化(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构建湿地系统的社区管理和共同管理模式,强化其经济性与生态管理的可操作性,结合湖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湿地植物综合利用产业链的优化组合,建立和优化湿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管理模式,实现湿地生态修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2)技术路线

基于上述研究内容,本课题拟采取如下图所示的技术路线。典型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诊断 湿地植物水质净化技术与示范 典型退化湿地修复技术与示范 复杂水文背景下结构和功能可持续 的湿地生态系统构建与示范 湿地生态系统持续管理技术与模式 技术的推广应用 典型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诊断研究。分季度对南四湖各湖区(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和微山湖)进行以高等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为主的湿地生物种类、组成和分布调查,同时采集湖区沉积物样、水样,分析其物理性质、氮磷营养物、重金属、有机指标等;结合南四湖生态系统历史演替资料及不同时期遥感影像,确定退化湿地的空间分布位置及数量,选择退化生态系统评价指标,评估湿地退化程度;研究历史和现状湖泊湿地水生植物等退化过程与沉积物污染、水污染和水情变化关系,确定影响南四湖湿地植被退化的主控因子。

近自然湿地植物水质净化技术与示范研究。针对南四湖流域本土湿地植物,基于实验室小试系统,研究植物对有机质、氮、磷和重金属等的富集规律和耐受性能,筛选污染物富集效应强、经济价值高的水生植物作为湿地建设的先锋植物物种,研究不同水质条件下湿地植物种群的生理生态特性、组织结构等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具有水质多变的入湖河水近湿地水质净化系统选育适宜的湿地植物,建立湿地水质净化植物种群库,并基于复杂水质和淹水条件对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研究,优化湿地植物空间配置方案;建立近自然湿地水质净化中试研究区,结合示踪物质试验,考察季节、水质、地形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系统水力特性与水质净化效果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系统冬季运行的效果保障措施;探索复杂地形条件下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的工艺特性及其优化方案,开展工程示范和技术推广应用。

典型退化湿地修复技术与示范研究。建设南四湖典型退化湿地中试研究区,研究其不同地貌特征、基底形态、水分和营养盐状态,分析基底对水生植物生长的胁迫原因;对典型退化湿地基底进行物理和营养修复,选择南四湖本地不同适生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等)物种,在已修复的退化基底上进行水生植物的适生性和多样性实验;在湖滨带典型高位常年非淹没台田和低位鱼塘-台田湿地退化区建立中试区,对退化基底进行基底修复;建立种苗繁殖基底,培育先锋物种,进行快速繁育技术的研发;建立典型退化湿地修复示范区,考虑自然植物生长茬口,特别是考虑水文变幅影响,研究和建立与高位湖滨台田退化湿地基底相适应的湿生植物种植技术和增殖技术,研究和建立与低位鱼塘-台田退化湿地基底相适应的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等种植技术和增殖技术,探索淹水、干旱和湿润土壤条件下湿地植被的动态模式,并对湿生植物进行区域和种群优化组合,考虑对南四湖退化类型相近地区的辐射能力,总结指导成功示范模式在南四湖地区推广。

复杂水文背景下结构和功能可持续的湿地生态系统构建与示范研究。首先,野外考察和观测南四湖复杂水文背景下可持续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维持的群落组成和结构、地表坡度、流速和糙率等生态水力学条件,基于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稳定维持的野外分析结果,设计水工实验室的水槽模拟试验和中试区生态水力学试验,在水工实验室与中试区内,开展湿地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流动水体能量耗散和侵蚀过程之间的生态水力学机制研究,确定可持续湿地生态系统的数量化生态水力学机制关系及其控制参数的数值范围;然后,以水工实验室和中试区中的生态水力学实验结果为基础,计算在复杂的水文背景下结构和功能可持续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水力学控制参数及其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并基于中试研究和湖区生态水文调查结果,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提出复杂水文背景下结构和功能可持续的湿地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指导建立面积约50 hm2的可持续湿地生态系统构建示范区,开展工程示范和技术推广应用。最终,在不断完善复杂水文背景下结构和功能可持续的湿地生态系统构建技术基础上,明确可持续湿地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的生态和水文学应用范围,提出复杂水文背景下结构和功能可持续的湿地生态系统构建关键技术系统,并进行构建技术的辐射和技术推广。

湿地生态系统持续管理技术与模式研究。首先,研究评价湿地植物淀粉、纤维素、糖分、活性物质成分等高价值成分的种类与含量的测定方法,建立湿地植物可利用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南四湖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湿地系统中的湿地植物,研究种植、中期管理以及收获、初加工等技术,并将其传授给示范区内的湖区居民。基于湿地植物中价值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特性的分析,完善湿地植物高效造纸技术,开发高效抑藻化感物质提取、高价值生物活性炭制备、能源利用等高附加值的湿地植物生物质利用技术。在示范区内比较研究社区管理与共同管理模式在湿地管理中的适用性,探索与优化湿地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建立具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的湿地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管理模式,推动南四湖湖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3)创新点

1)适于不同水质特点入湖河水的湿地净化植物种群库的建立; 2)低位鱼塘-台田典型退化湿地水生植被恢复技术的建立; 3)复杂水文背景下结构和功能可持续的湿地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的建立;

4)高价值湿地植物筛选评价指标体系与生物质利用技术的建立; 5)适用于湖区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湿地持续管理模式的建立。

第二篇:2004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教学大纲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系教学档案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

教学大纲

(2001年第1次编制,2003年第3次修订)

编写及修订:苏文华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系教学档案

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

二、教学目的:

传统生态学是侧重解释生物与环境间的相关关系理论科学。生态环境的破坏,已引发了全球的生态问题。生态环境的问题仅靠工程治理等措施难以全面和彻底地解决。生态工程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通过“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利用各种生态技术对遭到破坏的环境及其它人类环境进行修复、调控、重建和管理,使其贴近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章节目录和要点: 第1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态工程和生态技术

1.1.1生态工程和生态技术 1.1.2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 1.1.3生态技术和清洁技术 第二节 生态恢复和恢复生态学的定义

1.2.1 恢复生态学的涵义 1.2.2 恢复生态学基本内容 第三节

生态工程的研究简史

1.3.1国外生态工程研究进展 1.3.2中国生态工程研究进展

思考题:

1、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其核心是什么? 1

2、为什么把少量的辅助能力投入作为生态工程与其它环境工程的主要区别之一。

3、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生态工程学原理 2.1生态工程学的核心原理 2.1.1整体性原理 2.1.2协调与平衡原理 2.1.3自生原理 2.1.4循环再生原理 2.2生态工程学的生物学原理 2.2.1物种共生原理 2.2.2生态位原理 2.2.3食物链原理 2.2.4物种多样性原理 2.2.5物种耐性原理 2.2.6景观生态原理 2.2.7耗散结构原理 2.2.8限制因子原理 2.2.9环境因子的综合性原理 2.3生态工程学的工程学原理 2.3.1结构的有序性原理 2.3.2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2.3.3功能的综合性原理

思考题:

1、协调与平衡原理及在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有何的指导意义。

2、生态工程建设中可将多个生物种放在同一空间中,这样配置物种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达到什么目的?

3、生态工程与其它环境工程不同,它可做到“零排放”,没有二次污染,有什么理论依据。第三章 生态工程设计 生态工程设计是生态学家参与生态工程的主要工作之一。必须让学生对生态工程设计的内容、设计原则、设计工作步骤有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生态工程设计的技术路线。生态工程设计的核心是,按照工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根据生态工程实施的地方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选择人工生态系统所要配置的生物种类和生态技术。将其优化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系统,达到多层次多目标分级利用物质,实现系统功能,产生生态和经济效益。第一节 生态工程的设计原则

3.1.1因地制宜原则 3.1.2生态学原则 第二节 生态工程的设计路线

3.2.1生态工程的设计路线 3.2.2生态工程设计的特点 3.2.3生态工程的技术路线 第二节 生态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生物种群的选择

二、生物群落结构设计

三、人工环境设计

四、食物链设计

五、工程实施方案

思考题:

1、生态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2、什么是加环,主要的加环技术有那些?

3、农业生产中常常会产生一些“废物”,如秸秆等,可采取什么技术路线变“废”为“宝”。

第四章 生态恢复

生态退化是与生态进化相反的生态演替过程,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在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二者共同作用下,导致的生态要素和生态系统发生的不利于人类和生物生存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或结果。驱动生态系统退化的动力其一是来自于生态系统内部,即土壤—生物—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二是来自于外部因子的作用。人类活动是引起或加剧生态退化的主要因素。退化生态系统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是恢复的前提和基础。恢复的长期目标应是 生态系统自身可持续性的恢复,恢复后的系统状态与原状态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最有效的是顺应生态系统演替发展规律来进行。

恢复与重建技术是恢复生态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介绍几类基本的恢复技术体系。

第一节 生态退化与退化生态系统

4.1.1退化生态系统

4.1.2生态退化的主要作用因子

4.1.3 生态退化的过程

第二节 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与退化生态系统评价

4.2.1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4.2.2退化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生态恢复的目标与原则

4.3.1生态恢复的目标 4.3.2生态恢复地理学原则 4.3.3生态恢复的生态学原则 4.3.4生态恢复的系统学原则 4.3.5生态恢复的社会经济技术原则 4.3.6生态恢复美学原则 第四节

生态恢复的基本理论

4.4.1干扰理论 4.4.2演替理论

第五节

生态恢复的方法与技术

4.5.1土壤恢复技术 4.5.2大气恢复技术 4.5.3水体恢复技术 4.5.4物种引入技术 4.5.5种群调控技术 4.5.6群落恢复技术

4.5.7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恢复技术 4.5.8景观恢复技术 第六节 生态恢复的过程

1、确定恢复对象的时空范围;

2、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及过程(尤其是关键因子),找出控制和减缓退化的方法;

3、根据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决定恢复与重建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目标;制定易于测量的成功标准;

4、恢复实践;

5、监测恢复中的关键变量与过程,并根据出现的新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6、发展在大尺度情况下完成有关目标的实践技术并推广; 第七节 生态恢复成功的标准

恢复生态学家、资源管理者、政策制订者和公众希望知道恢复成功的标准,国际恢复生态学会建生态恢复成功的基本要求。判断生态恢复的五个标准:

一是可持续性(可自然更新),二是不可入侵性(像自然群落一样能抵制入侵),三是生产力(与自然群落一样高),四是营养保持力,五是具生物间相互作用(植物、动物、微生物)。思考题:

1、生态恢复的对象和目标是什么?

2、干扰理论及其对生态恢复的指导意义?

3、生态恢复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有哪些?

4、一项好的生态恢复工程的标准有哪些?

5、有哪些因素会引起生态退化,人类在其中有何作用? 第五章 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

不同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特征会有差异,生态恢复的途径、方法不同。本章介绍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湖泊生态系统、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等及生态入侵造成的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退化特征和生态恢复的途径方法。第一节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 5.1.1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 5.1.2森林恢复的基本原则 5.1.3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步骤 5.1.4健康森林

第二节 退化湖泊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

5.2.1湖泊生态退化的原因 5.2.2湖滨带恢复或重建 5.2.3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或重建 第三节 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

5.3.1湿地生态退化的原因及恢复 5.3.2湿地恢复的过程与方法 5.3.3湿地恢复的合理性评价

第四节 第四节 植物外来种与退化生态系统

5.4.1 乡土种和外来种的概念

5.4.2 植物入侵对群落和生态系统特性的影响 5.4.3 影响植物入侵的因子 5.4.4 外来种的风险评价 5.4.5消除和控制己定居的外来种

第五节 退化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

5.5.1农田生态退化及原因 5.5.2退化农田恢复的程序及措施 5.5.3评估农业生态系统恢复的参考指标 5.5.4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

5.5.5 防止退化的必由之路——可持续性农业 5.5.6 种植业生态工程的组成和内容 5.5.7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5.5.8生产无公害蔬菜的生态技术

第六节 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

思考题:

1、湖泊退化的主要原因及主要恢复措施或过程有那些?

2、什么是外来物种,怎样防止生态入侵?

3、什么是可持续农业,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农业?

4、生产无公害蔬菜不能使用化肥和农药吗?

第六章 环保和污染物处理利用生态工程

通过介绍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积累的规律,从而确定环境对污染物的负荷能力,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并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采用各种生物工程措施,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改善生存环境的质量和生态环境资源状况,既包括对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也包括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等。突出其特点是把某个区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综合考虑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势利导,恢复、改进生态环境系统中失调的环节。第一节 利用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消除污染

6.1.1环境容量

6.1.2环境容量在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 第二节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生态工程

6.2.1湿地生态系统水质净化的机理 6.2.2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的规模 6.2.3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的植被选择 6.2.4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系统的植被物种配置 6.2.5我国人工湿地在农业面源污染中的应用 6.2.6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工艺流程 6.2.7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组成 6.2.8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效果分析 第三节 氧化塘污水处理生态工程

6.3.1 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对废水的净化作用 6.3.2 氧化塘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6.3.3 生化处理与其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通用废水处理工程 第四节 污水土地处理污染生态工程

6.4.1 污水土地处理生态工程的特点 6.4.2 污水土地处理生态工程的设计 6.4.3 污水土地处理生态工程的效果 第五节 城市垃圾及污泥处理生态工程

6.5.1 城市垃圾、污泥的土地堆肥生物处理技术 6.5.2 土壤施加垃圾和污泥堆肥的允许负荷量 第六节 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生态工程

6.6.1 利用生物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 6.6.2 利用植物治理或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6.6.3 利用农业工程措施改良重金属污染土壤

思考题:

1、什么是环境容量。

2、利用自然土地系统净化污水或污物对污染物质及数量有怎样的要求。

3、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优点。

第七章

国内外生态恢复及生态工程进展

四、教学内容的整体处理和教学环节安排

(一)教学内容的整体处理

生态恢复及生态工程学是以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作为其理论基础的,这些内容在“普通生态学”和“植物生态学”等课称中已经讲授过,本课重点放在它们在生态恢复及生态工程中的指导意义。

生态恢复及生态工程学是把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用来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讲授中应尽量多地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二)教学环节安排1、2、3、课堂提问(10分钟)分析、总结、归纳(20分钟)讲授新内容(70分钟)

1、课堂回答问题(每人至少2次)10分

2、书面作业(2次)10分

3、期中考试20分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学习评价

4、期末考试50分

五、总学时和课时分配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总学时

计划总学时34学时,期中考试2学时,2学时机动

(二)课时分配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特点。

教学难点:“生态工程”和“生态恢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定义,没有一个定义能全面、准确地概括出“生态工程”和“生态恢复”实质和核心。学生不易掌握。第二章

生态工程学原理(8学时)教学重点:各原理对生态工程的指导意义。

教学难点:各原理在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实践中的应用。第三章 生态工程设计(2学时)

教学重点:生态工程设计的内容和技术路线。教学难点:怎样进行技术选定、优化、集成。第四章生态恢复(8学时)

教学重点:生态恢复的长期目标和具体目标 教学难点:怎样评判生态恢复工程的长期效果 第五章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8学时)教学重点:不同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特征及恢复途径。教学难点:恢复途径的制定和恢复技术的选择。第六章环保和污染物处理利用生态工程(6学时)教学重点: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及环境容量 教学难点:环境容量的确定

第七章

国内外生态恢复及生态工程进展(机动)

七、参考书目:

(一)教材 自编讲义

(二)讲义编写参考书目、文献

1、云正明,刘金铜等。生态工程。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2、任梅,彭少麟。恢复生态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钦佩,安树青,颜京松等。生态工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4、5、钦佩等。生态工程及其研究进展。自然杂志。1998,6、孙刚,盛连喜。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生态工程。应用生态学报。2001,12(4):590~592.7、张永泽等。自然湿地生态恢复研究综述。生态学报。2001, 21(2):309~314.8、王海珍等。水生植被湖泊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作用。自然杂志。24:33~36.9康乐。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现代生态学透视。马世骏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0、章家恩等。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应用生态学报。1999, 10(1):109~113.11、颜京松,汪敏。生态人居小区水环境的生态工程。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1):4~7.(三)推荐学生阅读书目

1、任梅,彭少麟。恢复生态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钦佩,安树青,颜京松等。生态工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

第三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

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

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和法制管理体系。开展全区矿山环境调查评价,建立国有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档案和矿山环境数据库系统。

监督、引导、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的投入,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对废弃矿山要积极利用多渠道资金,加快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三、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实施试点工程

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矿山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十五”期间选择石嘴山矿区、石炭井矿区、汝箕沟矿区、镇北堡矿区及灵武东山矿区等五个环境破坏较严重的矿区,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附表10,附图5),对矿山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三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对矿山开发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采空区及煤层自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勘查与整治。通过示范工程,总结经验,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及矿区减灾防灾工作。

第四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点(推荐)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要点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体现通过“抓点、带线、促面”不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将村庄连片整治作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方式,集中资金投入一批,见效一批,解决本县(区)农村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确保和扩大惠民的政策效果。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从解决区域性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入手,把位于重点流域和区域、国家、省、市重大政策实施区、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存在环境问题的村庄连片地区作为主要整治示范对象;

示范先行。选择有工作基础、具备实施条件,通过连片综合整治,可以真正起到示范效果、提供经验的地区,率先开展示范;

确保实效。把突出环境问题是否解决、区域环境状况是否获得改善、农村环境管理能力是否提升,作为衡量连片综合整治成效主要标准;

整合资源。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投入,各部门涉农资金在连片项目区进行整合; 逐步深化。在先期示范、总结经验基础上,按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支持重点,逐年扩大整治范围,逐步达到片片相连、整体改善。

(三)时限划分

全省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时限为2010—2012年,3年示范成效评估基准年为2009年。

成效评估基准年为启动示范工作的上一年,按照2010年、2011年、2012年三个阶段逐步推进,1年进行项目成效小评估,3年进行全省成效大评估。

二、示范区选取和项目设计要求

(一)示范区域选取原则

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09〕11号)明确的重点地区基础上,优先将以下地区作为示范区域:

1、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明确的存在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反映特别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连片村庄同步治理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村”集中分布地区;

2、可以充分发挥连片整治效果的饮用水水源集中区和重要湖库,农村污染贡献较大的次级河流周边地区以及国家南水北调、“两型”社会建设等重大工程和政策实施区;

3、已有一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包括已经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等),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在1-2年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

4、环境问题相类似,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可使多个村庄同时受益的地区。(二)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要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示范项目区原则上应在同一个县级行政区范围内;

2、示范项目受益人口原则上不低于2万人;

3、拟开展治理的连片村庄存在同类环境问题,或影响相同的环境敏感目标,或通过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设施,可以同时辐射受益。(三)优先支持的示范项目包括:

1、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和解决与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的连片村庄污染治理项目;

2、在不出现重复投资的前提下,与国家在重点流域、区域开展的重大环境保护工程实施进度一致的村庄连片整治项目;

3、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内容的地区的项目。

三、示范区背景

(一)示范区域概况

简要介绍拟开展村庄环境连片整治的示范区基本概况,主要包括地理区位、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重点是农业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村庄建设、基础设施情况。

(二)拟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

说明拟开展治理的连片村庄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问题类型、影响范围和人口规模、主要成因、治理必要性等。要求用具体数据说明开展连片治理的紧迫性,包括区域饮用水源地污染受影响的农村人口数量、未经处理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等。如果具备条件,尽可能给出能够说明区域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的监测数据。

四、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结合示范区域环境问题特点,提出2010-2012年通过连片整治,拟达到的总体及分的治理目标,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状况改善、环境管理制度和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等。

(二)具体指标

1、示范区域环境状况改善程度(1)饮用水水源水质目标(2)保护目标水体水质目标

2、示范区域农村污染防治能力(1)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

(2)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3)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率

3、示范区域农村监管能力

(1)示范区内乡镇环保机构或专职人员设置目标(2)示范区域内建制村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指标 注:涉及多个示范区域的县(区),指标要分列。

五、示范内容与实施计划

(一)连片整治示范内容

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和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展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内容以工程技术示范为主,同时兼顾农村环境管理和政策示范,建立区域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综合示范区。整治内容仍沿用《申报指南》,不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卫生厕所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已有国家其他专项资金支持的建设内容,但鼓励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将这些专项资金与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整合使用。

(二)技术方案

1、技术选取思路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有关技术文件要求,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技术路线是:针对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类型,在优先开展污染物源头削减、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城镇与周边农村污染治理相结合、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相结合,尽可能选取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已建环境基础设施、操作简便、运行维护费用低、辐射带动范围广(突出连片效益)的技术模式,并注重技术集成和改进创新。

2、技术模式选取思路

生活污水收集系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并且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连片村庄,可采取合流制收集污水;对于人口分散、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的连片村庄,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也可采用合流制。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①治理区域范围内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技术; ②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其中,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须按照功能区水体相关要求及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排放; ③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符合高程等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可采用城乡一体化处理技术模式。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技术选取。①区域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连片村庄,要采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技术模式,村庄配置完善垃圾收集/运输系统,乡镇建设可覆盖周边村庄的区域性垃圾转运/压缩设施,纳入县级以上垃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 ②布局分散、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村庄,要在优先推行垃圾分类(大大减少需处理垃圾量)基础上,选取有机垃圾与秸杆、稻草等农业废物混合堆肥等资源化利用技术,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定期运到附近城镇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模式选取。根据养殖种类、养殖规模、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以及排水去向等因素确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艺路线及处理目标。

(1)源头控制技术。包括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养技术、改进清粪工艺等措施减少养殖污染物产生量和处理量。

(2)畜禽养殖粪污利用和处理技术。①养殖区周边有足够的可以消纳粪污的农田,则粪污应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粪污制造有机肥,废水经处理后还田利用,但采用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粪肥用量不能超过作物当年生长所需养分的需求量,在确定粪肥的最佳施用量时,需要对土壤肥力和粪肥肥效进行测试评价,并应符合当地环境容量的要求; ②没有充足土地消纳利用粪污时,应建设区域性有机肥厂或处理(处置)设施。③位于各地划定的限养区的养殖小区和散养密集区要考虑采用治理达标技术模式,养殖废水经处理后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要求。

连片村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历史遗留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选取,应根据污染源类型和当地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选取适宜技术开展治理。注:该部分内容是实施方案编制的重点,需对拟选取治理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并将可行性报告作为附件列出。

(三)配套能力建设实施计划

提出示范区连片整治村庄所在乡镇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治理设施后期运行管理人员培训、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等配套能力建设的实施计划,提出阶段工作任务。

(四)时间进度

实施方案需明确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实施进度安排,列出工程量进度与时间对照表,作为项目实施进度后期考查依据。

六、投资测算

1、投资测算依据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类型多样、规模不一,可采用平均投资指标估算法,同时参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进行估算。

2、总投资估算与计划 根据投资估算依据,测算治理所需的资金总额,并根据治理规模和具体治理内容,给出分的资金需求计划。

3、资金筹措

明确治理所需资金来源,包括申请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投入、自筹资金,三者投入比例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具体确定。

七、预期成效

(一)环境状况改善成效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水源地防护设施建设,污染源拆除、废弃物清理,水源水质恢复等方面。

人居环境。包括受污染的河流、沟塘等水体环境改善,居住区生活污染治理,人体环境健康危害消除等方面。

生产环境。包括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种植业面源污染控制,历史遗留工矿污染治理或缓解等。

(二)农村环境管理机制完善 区域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包括示范区乡镇环保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制度建立,区域共享环保设施管理制度建立等方面。农村环保政策。通过示范项目实施,在完善农村环保经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方面取得成效。

资金投向引导。通过中央资金支持,在带动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并以农村环保为主线,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方面成效。

实用技术推广。通过示范项目实施,在推广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提高治理成效方面效果。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 通过示范项目实施,在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的同时,为农民增加收入或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创造条件,提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贡献能力。

八、运行管理

(一)运行维护资金来源

探索建立治污设施运行维护资金保障机制是连片示范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方案中需明确示范区域拟建治污设施的运行维护费用保障方案,根据地方实际,可选择各级财政补助、适当收费、建立完善补偿机制、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等途径,以保障设施长期运行。

(二)设施管理维护

①大、中型集中治污设施,可建立工程管理委员会、或受益村民合作组织进行管理。

②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分户治污设施,实行“自用、自管”,也可探索适当收费-物业化管理方式。

注:该部分内容是避免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设施出现“建而不管、长期废置”问题、保障治理设施长期发挥治污效益的关键内容。

九、组织实施

(一)明确职责

提出市、县、乡、村各级在落实实施方案各项任务中的职责分工,包括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招投标,技术服务队伍建立,项目实施指导和考核验收,设施运行维护,群众投工投劳等方面。

(二)资金保障

提出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保障措施,包括各级地方政府投入、把实施连片整治列入预算、各类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等。

(三)加强监管

提出项目和资金全程监管措施,包括示范项目所在市、县级环保部门建立健全项目督查考核制度,定期开展现场督查和调度工作,项目完成后及时开展考核验收等。明确提出项目验收后1年,示范项目所在市要组织连片综合整治项目环境成效评估工作。

(四)创新机制

提出引导村民参与项目运行和管理的措施,包括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基层农村环境保护合作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提出在示范开展农村环境监测、监察、宣传培训的措施,保障治理成效长期维持。

(五)科技支撑 提出本县(区)加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配套技术研发和成熟技术推广示范的具体措施。

十、附件

(一)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投资汇总表

包括项目名称、建制村名称、建设内容、规模、选址、完工时间、总投资(中央投资、地方投资)、投资、责任单位等。

(二)村庄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针对县(区)内不同示范片区治理项目,分别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应包括总论、项目背景、污染现状、项目目标、建设规模及工程构成、工程技术方案论证、运行管理措施、项目实施期限和进度安排、建设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与风险分析、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三)必要图件

包括示范区地理位置、治理村庄分布、工程布局等。

第五篇:城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水专项

附件1: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主题 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

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与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

申 请 指 南

一、指南说明(一)项目概述

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是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列为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流域(区域)水污染控制与工程示范”和“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建设”作为“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内容。“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以下简称“城市”主题)被列为了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的五个主题研究内容之一。“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将在“城市”主题的框架要求下,针对三峡库区的主要城市水环境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并进行部分关键技术的综合示范。

三峡水库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也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显著的水利工程和最大的电站。三峡库区的水质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是影响三峡工程系统综合效益发挥,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安全的重要因 1 素,在国内、国际上政治影响广泛,备受关注。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压力大,主要问题依然突出,次级河流水质恶化趋势明显,城市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居高不下,小城镇污染日益加剧,库区水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三峡库区的污染治理列为“十一五”期间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工作重点之一。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同时重庆市是国务院刚刚设立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因此本项目实施的意义重大。

“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拟针对三峡库区经济欠发达、多属山地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环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水环境保护要求高等特点,选择重庆、涪陵、长寿等三峡库区沿江城市为示范区,以削减城市整体水污染负荷和保障三峡水库水质安全为核心,重点突破山地城市排水管网安全与面源污染控制、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及优化运行调控、污泥处理处置、食品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以及山地小城镇水污染防治等关键技术。项目以国家和重庆市围绕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的重大工程为依托,通过 2 技术研发、集成创新和综合示范,构建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从而为三峡库区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为西部众多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和类似地区(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提供典范。

(二)项目的总体目标

针对三峡库区经济欠发达、多属山地城镇、基础设施立地条件差、建设用地紧缺、水环境保护要求高的特点,以管网运行安全为核心,以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去除为重点,通过技术集成和综合示范,突破脆弱地质条件下的管网安全建设运行和污染负荷削减的关键技术,提升水环境设施污染物削减的整体效能和安全稳定性,建立三峡库区城市排水系统安全和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为实现国家对三峡库区总体水质目标要求和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为西部众多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区域的城镇水污染防治提供示范。

(三)项目任务分解

本项目针对三峡库区经济欠发达、多属山地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环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水环境保护要求高等特点,选择重庆等三峡库区沿岸城市,以削减城市整体水污染负荷和保障三峡水库水质安全为核心,突破山地城市排水管网安全与面源污染控制、库区城市污水 3 处理厂功能提升和优化运行调控、污泥处理处置、食品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及山地小城镇水污染防治等关键技术,并进行综合示范。初步构建起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体系。项目设置以下六个课题:

课题1:重庆主城排水系统安全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课题2: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与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课题3:三峡库区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优化运行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4:三峡库区食品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5:三峡库区山地小城镇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6:三峡库区城市水污染综合控制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

二、指南内容

(一)课题名称

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与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示范

(二)研究目标

针对三峡库区经济欠发达、水环境保护要求高、城市污水处 4 理厂运行负荷率低、污泥处理处置困难的特点,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功能为核心,以去除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为重点,通过研究三峡库区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工艺的功能提升调控技术,适合库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消化与干化污泥制建材、制营养土和森林施肥等处置及资源化技术的集成,并对污水厂实行低成本升级改造与污泥处理处置的综合示范,突破经济欠发达条件下水污染负荷削减的关键技术,提升水环境设施污染物削减的整体效能和安全稳定性,建立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与污泥处理的技术体系,指导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与改造和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

(三)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1、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典型工艺功能提升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库区污水处理厂典型工艺(SBR工艺系列、氧化沟工艺系列、A/A/O工艺)的功能提升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构建库区污水处理厂功能提升的技术体系和工程案例。

2、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与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减量与资源化多项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提出适合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减量与资源化技术体系和工程措施。

3、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低成本升级改造及污泥处理处置综合示范

开展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低成本升级改造的工程化研究,实现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低成本技术改造,处理功能升级、污泥处理处置,共同控污的技术体系。

(四)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考核指标:

1、通过对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三种典型工艺进行功能提升调控技术集成,每种工艺规模不小于2万m3/d,出水主要污染物(TN、TP)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实现示范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提高10-20%。

2、通过对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低成本升级改造示范综合示范,规模不小于2万m3/d,出水主要污染物(TN、TP)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实现示范污水厂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提高5-15%。

3、通过对库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制营养土及森林施肥示范,规模200亩。营养土含水率≤45%,氮磷钾≥6%,腐殖酸≥10%。

4、申报发明专利 4-6项,制定3部地方技术标准草案。

5、发表高水平论文12-15篇,培养15名专业人才。

(五)课题实施年限

2008年~2010年。

(六)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经费来源包括国拨经费和申请单位配套经费。其中,国拨经费的上限不超过2163万元;申请单位必须提供配套经费证明配套经费不低于3150万元,同时提供课题示范工程的落实情况证明。

下载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生态恢复与综合整治技术与示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生态恢复与综合整治技术与示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可持续发展

    浅 议 农 村 土 地 综 合 整 治 存 在 的 问 题 浅议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 内容摘要: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热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不仅综合了集约节约用地、改善......

    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国家科技部

    附件1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油田区石油污染土壤生态 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养殖技术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健康生态养殖 严爱平大陇乡水产服务站 24315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消费数量增长......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践与思考

    2011年会征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践与思考----------以涵江区江口镇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为例黄桂雄(福建省,莆田市国土资源局涵江分局 351111)摘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既是新形......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

    【发布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发布文号】环函〔2006〕418号 【发布日期】2006-10-26 【生效日期】2006-10-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环境......

    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生态保护与恢复

    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生态保护与恢复张琪公路环发1引言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和九寨沟县境内,起于松潘县川主寺,经小西天、弓杠岭、干海子,止于闻名遐迩的九......

    生态市建设与环境污染整治情况的工作汇报

    xx年我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环保局、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湖州在杭湖宁发展......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思考 ——曹子里乡党委书记 宋宝刚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惠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