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色乡村旅游区(点)服务规范
特色乡村旅游区(点)服务规范
-特色乡村旅游区(点)服务规范
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
DBJ440100/T 9—2008 2008-07-08发布 2008-09-01实施
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ICS 03.080 A 01 DBJ440100/T 9-2008 I 前 言
本规范由广州市旅游局提出。
DBJ 本规范起草单位:广州市旅游局、广州市农业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马相承、柯显东、丁劭筠、杨莉、谢涤湘、林木钦、杨华杰。本规范为首次发布。DBJ440100/T 9-2008 1 特色乡村旅游区(点)服务规范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特色乡村旅游区(点)的术语、定义及服务要求。
本规范规定了广州市行政区域内特色乡村旅游区(点)的设置与服务管理要求。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9663 旅店卫生标准
GB/T 1000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 16153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T 17775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 1848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T 18971 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3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乡村旅游区(点)利用乡村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等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购物、科普、农事体验等服务的旅游活动场所,包括特色旅游村、农业观光旅游区、旅游农庄、乡村特色餐馆等类型。3.2 特色旅游村
环境优美整洁,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具有较大旅游发展潜力的村落。3.3 农业观光旅游区
具有较大规模的农业观光、生产和科研基地,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有机结合,利用生产科研优势,发展旅游而形成的旅游区。3.4 旅游农庄
为游客提供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观光、休闲、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农事体验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服务场所。3.5 乡村特色餐馆
具有一定规模、特色浓郁的乡村餐饮服务场所。DBJ440100/T 9-2008 2 4 总体要求 4.1 基本条件
乡村旅游区(点)应按规定办理相关证照,包括工商注册登记、卫生许可证、消防检查意见书、排污申报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依法持证经营,并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年检。乡村旅游区(点)应有乡村氛围,依托乡村环境开发利用乡村资源,旅游产品乡土气息浓郁。4.2 基础设施
4.2.1 公共图形符号规范、明显,符合GB/T 10001的要求。4.2.2 交通可达性良好,出入道路能满足旅游接待需要。4.2.3 电力、通讯设施完善,设置有电话、咨询和投诉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并确保畅通。4.2.4 设置与游客接待规模相适应的厕所,并根据GB/T 18973对厕所进行规范化建设改造,达到旅游厕所星级以上标准。
4.2.5 住宿、餐饮等接待设施充足、齐备。
4.2.6 停车场地面积适当,布局合理,有专人负责管理。4.2.7 消防、安全设施齐备、有效,危险地段安全警示标志明显。4.2.8 具有相应的医疗急救措施,配备常用应急药品。4.3 旅游服务
4.3.1 有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接待工作。4.3.2 树立游客至上、优质服务的宗旨。
4.3.3 从业人员热情有礼,文明用语,服务态度良好。4.3.4 信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信经营。4.3.5 注重仪容仪表,着装统一、有特色。
4.3.6 服务项目明确,消费明码标价,符合国家有关物价政策。4.3.7 讲解内容丰富、生动,科学合理。4.3.8 应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4.4 旅游管理
4.4.1 建立管理机构,健全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规范服务。
4.4.2 建立健全并落实服务、安全、卫生等相关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各项检查。4.4.3 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处理投诉及时得当。
4.4.4 旅游区(点)的设立应符合当地旅游发展规划,有条件的宜按照GB/T17775、GB/T 18971要求编制旅游区(点)规划。
4.4.5 做好宣传推广,有一定的宣传途径,配备必要的宣传资料。
4.4.6 旅游发展充分体现生态、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倡导绿色消费。
4.4.7 保护当地的历史古迹、文物、特色建筑物,保护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民俗、生活习惯。
4.4.8 旅游区(点)的发展应惠及当地村民,宜吸收当地村民就业。4.5 安全管理
4.5.1 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并经过当地安监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
4.5.2 建立安全责任制,签订安全责任书。
4.5.3 建立安全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健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4.5.4 建立紧急救援机制、突发事件处理及应急机制,有应急预案。4.5.5 配备与接待规模相适应的安保人员,保证游览秩序和维护安全。4.5.6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游客安全。DBJ440100/T 9-2008 3 4.6 卫生要求
4.6.1 环境优美,整洁卫生。
4.6.2 餐饮场所卫生应符合GB16153的要求,厨房位置合理,饮用水、食品等符合相关标准和有关规定。
4.6.3 住宿场所卫生应符合GB9663的要求,宾客用品更换、洗涤、消毒制度健全。4.6.4 垃圾处理、污水排放、饮食油烟排放应符合GB8978、GB18483等相关规定。4.6.5 设置足够的垃圾箱(桶),并有专人及时清理。4.6.6 卫生设备和设施完好。
4.6.7 卫生责任制度和卫生检查制度健全,定期进行卫生检查。4.6.8 从业人员应持有卫生部门核发的《健康证》。5 分类要求 5.1 特色旅游村 5.1.1 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5.1.2 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5.1.3 有多处旅游参观点,旅游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健康,本地民俗特色浓郁。5.1.4 宜开发有当地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5.1.5 附近有重要旅游区的,宜与之联动发展。
5.1.6 村容村貌优美、整洁干净,无乱堆、乱放、乱建、随意丢弃垃圾等不良现象。5.1.7 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较为完善。5.1.8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邻里和睦。
5.1.9 村民对旅游业发展普遍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5.2 农业观光旅游区
5.2.1 生态环境良好,景观特色突出。
5.2.2 专业性生产经营活动与旅游开发结合良好。
5.2.3 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分区合理,整体风格与周边环境协调。5.2.4 接待场地、餐厅、客房和娱乐等旅游设施布局合理、规模适当。5.2.5 有专门的游客参观通道,参观线路组织合理。5.2.6 应设置农业科普设施。
5.2.7 注重旅游产品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5.2.8 宜开展农事体验活动。5.2.9 提供专业的导游解说服务。5.2.10 应发展农产品旅游购物。5.3 旅游农庄
5.3.1 农庄内外环境优美,整体风格与乡村氛围相协调。5.3.2 为游客提供种养采摘或其它农家生活体验活动。5.3.3 具备观光、休闲、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多功能,设施齐备,布局合理。5.3.4 具有一定的占地面积和接待规模。
5.3.5 宜举办乡土特色明显、参与性强的文体活动。5.3.6 宜设置特色农产品展示或销售区。5.4 乡村特色餐馆
5.4.1 整体风格具有乡村特色,与周边环境协调。5.4.2 就餐环境、菜式出品乡村风格鲜明。
5.4.3 注重菜式创新,有几款具本地特色的农家菜。DBJ440100/T 9-2008 4 5.4.4 宜与生产基地或农户建立农产品购销合作关系。5.4.5 宜配套相应的农事展示或活动设施。
5.4.6 宜设置特色农产品展示或销售区。
第二篇:规范 特色 服务
规范 特色 服务
——白马小学2011年工作回顾 玉兔欢歌辞旧岁,金龙腾飞迎新年。2011年我们白马小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记“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深化课程改革,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圆满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先后荣获湖北省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实验基地学校、湖北省小学生作文训练实验基地学校,荆州市“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学校、荆州市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江陵县小学教学质量优胜单位、江陵县先进党支部等荣誉。
一、加强常规管理,增强实效促和谐
(一)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干部和教师素质
一所学校好不好,关键看干部。我校坚持每周校委会学习制度,工作中带头学习,撰写心得体会或教学论文;带头做好教学工作,保证当领导不影响教学质量;带头做好大型活动,做教师们的指南针;带头做好值日,对学生及家长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真正做到本职范围,当场解决,疑难问题及时回复,第一受理,责任不推,有问而来,满意而归。2011年是教育局确定的“师德师风建设年”,学校按照教育局要求,制定了详实的活动方案,将领导依据各块工作合理分工。就职业规划、学习提高、典型引路、反思论坛、开门评议五块工作落实到整个学年,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全校教师集体宣誓,签名,在平时工作中践行师德,规范言行,提高素养,使得全体教师师德素养明显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取得较好效果。
(二)、聚焦课堂,优质高效“比教学”
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坚持“五先”,即领导率先、培训领先、比赛争先、评中竞先、特色优先,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优化活动形式,拓展活动内涵,提高活动实效。
历时半年的“课内比教学”活动,我们始终要求教师在落实教学常规的基础上,突出教学个性,体现教育特色。其一是讲出特色,即不同对象讲不同的课,不同学科讲不同的课,不同时期讲不同的课。其二是做出特点,即讲好课,编出优质教案;选好题,编好优质练习;写好教学心得,出版优秀论文集。其三是研出特别,即研究多媒体课的上法,探讨多媒体的有效运用;研究平行班活动课教学,探讨新时期课堂教学的新氛围。
(三)、走出教室,真抓实干“访万家”
按照“六必访”“六不准”“六必进”“六知道”等活动要求,制定了访前、访中、访后一套“课外访万家”工作流程,确保家访出实效。走访中明确基本任务,即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发现好的家庭教育典型;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宣传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建立学生家访档案。
在家访的过程中,老师赢得了尊重,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和谐了家校关系。
(四)、立足校本,教育科研促发展
我们坚持以《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江陵县实施有效教学指导意见》为指导,针对当前课改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积极引导教师探索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新策略、新方法、新模式,切实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1.简简单单搞科研,让教师不再害怕科研
一提起科研,有些教师就觉得“头痛”,觉得“头都大了”,对科研工作不知从何下手,如何开展。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就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使教师人人都参与教学研究,使教师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问题可研究,让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有效开展校本科研。
这样的科研课题老师不会再犯愁也不会再害怕。并且乐于积极主动的参与,更多的了解学生、发展学生的潜能,和谐了师生关系。
2.课题研究系统化,让教师渐渐喜欢科研
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就确立研究主题,然后开展研解决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展校本科研的,使我们的校本科研逐渐系统化,分步骤、分层次的服务于教学。教师们尝到了科研的甜头,渐渐的喜欢上了科研。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不仅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师实施校本教研的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而且促进了学校、老师、学生的和谐发展。省级课题已经启动。
3.研究中反思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句,向我们揭示了反思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一个人工作20年,但如果没有反思,也只能是第一年的经验重复20次。
在科研工作中,我们注重学习和反思,课题研究的进程中我们都要有计划的召开专题交流研讨会,群策群力,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反思。现在我校教师每人都有一本专门的读书笔记、教研笔记和教学反思集,在交流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不知不觉的成长。教师们不再害怕科研,而是乐于积极主动的承担科研课题。
(五)实施名师工程,提高学校知名度
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使用、考核和奖励力度,不断壮大学校骨干教师队伍,落实骨干教师待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作用。完善教师成长激励机制,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目前学校有十一位教师在各级骨干教师评选中获奖,在江陵小学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培养学生特长,培育农村特色学校
一年来,我们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发展学生特长。①阳光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乒乓球、跳绳等体育活动,期末举行跳绳比赛和其它体育单项比赛。②开展“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活动。有效利用大课间、体育艺术活动开展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和师生卡拉OK赛, 让校园既响起读书声,也响起歌声,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天真”的文艺特质,提高了师生的审美观情趣,丰富了学校快乐、和谐的校园文化。③组织开展别开生面的“师生趣味运动会”。运动会以“阳光运动、强健体魄、人人参与、师生同乐”为宗旨,以增强师生体质、培养健康心灵、提高体育技能、分享运动快乐为目标,注重趣味性与竞技性相结合,立足“人人快乐”为基点。既为师生搭建了充分展示自身体育技能的舞台,又培育了学生顽强拼搏、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和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
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校是全县的试点单位,2011年市委常委张其宽同志、市妇联饶同珍主席、县委副书纪易必涛同志、常委副县长胡成宏同志、副县长王慧兰等同志先后莅临我校指导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教育局万局长、白马寺镇镇委梁书纪多次到我校调研指导工作。学校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已经建成放映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网络室,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教师之爱就是“父母之爱”,感受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园,同时全校教师对特殊留守儿童一帮一,收“干儿子”和“干女儿”,对特殊学生加大教育力度,让农民兄弟放心外出打工。
我校的学前教育部成为学校发展的引擎。学校充分利用学前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全县率先完成一栋标准化幼教大楼的建设。在园幼儿也由5年前的几十名发展到今年在园幼儿401名。同时学校还规范办园行为,加强幼儿师资培训,大力提升保教保育质量。物价部门对我校颁发了收费许可证,考虑到学校地处的农村实际情况,学校每学期对每名幼儿少收保育费、生活费近400元,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赢得了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三、服务社会,和谐稳定保平安
学校坚持为师生服务,为教学工作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开源节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①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和财经纪律,勤俭办学,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顺利完成了学校幼教大楼建设。②严格执行大宗商品采购制度,购买大宗商品需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并按规定定点采购。③实行民主理财,切实做好校务公开工作。④加强对后勤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⑤加大对校园环境的整治力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继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十个一”,“班级文化建设十个一”建设活动,从细处管理,确保学校净化、美化、教育化、艺术化,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塑造学生良好品德的主要元素。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确保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是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年来,学校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保卫处加强对保安人员的管理,督促保安人员按规定上岗。学校为学生开设安全防范教育专题讲座。各班能利用晨会、班队会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接触血吸虫疫水,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禁学生在马路上逗溜,严禁12周岁以下的学生骑自行车上学,加强防火、防食品中毒的教育,学校继续做好防火、逃生演练。加强对校车和学校设施的检查力度,每天一登记,每周进行一次大检查,发现破损及时维修,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加强对值日工作的管理,值日校长、值日教师能切实履行职责,加强课间巡视,为确保学生安全站好岗,值好班。一年来,我校成功处置5起幼儿昏厥事件,由于处置得当没有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回顾过去,成绩显著,我们倍感欣慰;展望未来,和谐发展,深感任务艰巨。二零一二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人为本,打造和谐校园,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和“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努力把白马小学办成励志求索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亲情满溢的家园,更好的服务白马人民!
二0一二年二月十六日
第三篇:乡村旅游区规划(范文)
乡村旅游区规划---B区 乡村旅游规划
唐模乡村旅馆的建设,既是充分利用唐模当地风貌开展多样化旅游经营模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完善唐模乃至整个徽州区旅游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风格独特的乡村旅馆和古风古韵的唐模村在旅游功能上的联动,定能成为徽州区旅游的倍增器,因此,以此为愿景。我们在规划中在严格遵循唐模古村落保护规则,统筹安排,并开发,保护融为一体,达到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旅游的双赢局面。(1)规划思路
在规划中,以“居在古村落,开门现水街”的意境为主打特色,突出中国第一个融合在徽州古村落内的高档旅馆群为形象标志,打造“高端居住的雅静,感悟历史的窗口和休闲舒适的家园”,在实施中,首先要在施工前充分论证,在保持古建筑风貌的基础上,保证古建筑群的结构安全;其次,对该区的新建筑进行必要的拆除和分隔,保证古建筑群的整体性;再次,对道路和周边环境做适当的修缮;最后以古建筑内部原有结构为基础,现代居住功能为蓝本设计内部构造。(2)基本数据(3)区域位置及布局
在布局上,依据分团规定,有分有聚的原则,将该区域分为三个小片区。首先是集中式客栈片区,它包括旅馆区正中的小花园的西边和南边的几栋较大的古建筑;其次是服务区,它位于旅馆的东南,将其作为酒吧和休闲娱乐区。最后,将其他相对分散的建筑作为独立式旅馆区。(4)区域功能
旅馆区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旅馆、观巷、休闲和餐饮。以舒适、尊贵、特色的居住为核心,以临街观巷、感悟历史为氛围、以休闲餐饮为外延,打造高端旅游渡假休闲居住区。(5)建筑设计
首先、外观要保持古徽州建筑的原貌,但由于这些建筑大多都是民居,故而在大门处要增加一些门枕石、镜石、石狮,在梁椽上设仙人、走兽,增加居所的尊贵气息。
第二、按《唐模古建筑开发和风貌保护》的方法,采用内嵌钢结构的方法修复古建筑,保证结构安全。
第三、内部结构以原建筑风貌为基础,现代旅馆结构为依据,满足舒适居住的需求。以徽派装饰为主,按明清家居风格布置内部环境。具体可以采用一些明清风格的家具,因地制宜采用一些拆除后的古建筑余下的材料(或仿制),但同时要保证旅馆的现代居住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再部分房间采用法式田园风格,满足不同层次和偏好游客的需要。(6)园林设计
该区域相对狭小、拥挤,园林改造难度大,但可以利用现有徽州古宅的风貌和其中的两个小园子,并对少量的非古建筑进行必要的拆除,打造庭院式的园林环境。在风格上以徽州庭院为主基调,由于空间相对狭小,故而可借鉴一些日式庭院精致唯美的设计思想。在植物选择和搭配方面,以“古”“雅”为追求境界,或高贵,如芳香馥郁的金桂;或简淡,如让人忘忧的萱草;或风雅闲适,如清雅脱俗的茶杆竹和翠绿葱郁的芭蕉。各种花木探窗而种,翠色倚门相映生趣。其中喜阴的多种植于朝北的窗前,推开窗户,玲珑苍翠之倩影,微风拂竹叶淅淅之声,清香之气就会飘然而至,加上周遭古村的百年风雅,定能勾起旅居者的无限遐思。(7)乡村旅馆区取名方案
该区建筑大多为民居,不少建筑都有原有的名字,因此对于可以沿用原有的名字的建筑就使用原有的名字,也可以采用一些有出处而有唐模气息的名字。以下提供一些名称作为参考:
我们从唐模近代名人许承尧的生平和诗文入手。许承尧(1874-1946),字际唐,又作霁唐,别署疑庵,晚号疑翁,安徽歙县人。室名眠翠别圃、晋魏隋唐四十卷写经楼。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三十年(1904)进士。近代著名方志学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于是我们从许承尧的生平和名号提取一些名字,将乡村旅馆区总体称为:际唐别院;该区域中作为客栈使用的集中居住片区称为魏晋隋唐四十卷写经楼;较大的建筑可以称为疑翁堂;西南部的休闲餐饮区可以称为眠琴别圃。通过查阅相关典籍,从许承尧的诗文选取了以下一些儿文字:天青天倪、霜雪曦、沧海、言天、朱门、玳瑁、贯珠、茫茫、不妩、纯紫、岁寒、作为单栋建筑片区的参考名称。
2私人会所规划
除了打造唐模国际乡村旅馆外,还另选村内体量规格较高的几处古代民居,将其修复开发为高规格的私人会所。整栋出售给社会名流或是长期出租给企业作旅游、开会之用。
(1)规则原则
现代人开始重新寻求与自然的对话,希望找回对生活的直觉,希望能进入历史,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寻根求源。越是古老的艺术,越能引起心理的饥渴;越是古朴的造型,越能感受神灵的默化。徽派民居建筑那种“铁门山墙地磨砖,两进三间天井院,双层结构砖木楼,楼上阁厅飞来椅(美人靠)”,即以天井为中心的“四水归堂”,马头墙错落的“五岳朝天”,多进堂组合的“步步高升”,以及大门上高大轩昂的“五凤楼”等代代生发伸展着的建筑模式,最能体现出徽州文化传统那样古朴自然的造型美和技艺协调的空间美。同样这些方面正是唐模古民居私人会所应必须追求与传承的要素与原则。
(2)区域位置
散落分布于檀干溪南侧,其中临溪会所两间、近溪会所两间,通过对村南侧“状元厅”与“船型屋”进行修复改造规模大型会所两间。
(3)建筑风格
由于会所所在古民居均有一定程度的损毁,且从功能与要求上讲也与古代对民居的要求有所变化,故必须重新对其风格有所定义。
徽州古建筑作为中国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以其地理环境为依托,以其自然文化作底蕴,呈现出其居住建筑的人文意蕴。唐模村内私人会所必须完整继承徽州古建筑的优良基因外,还必须在符合旅客需求与现代生活理念上有所突破。
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
1、色调上的素雅淡秀。
第四篇:广西乡村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
广西乡村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
次
前言..................................................................................II 范围.................................................................................1 规范性引用文件.......................................................................1 术语和定义...........................................................................1 乡村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评定、划分及标志...........................................1 总则.................................................................................2 星级划分.............................................................................2
参考文献..............................................................................16
前言
本标准以国家旅游局《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为依据,并参考了GB/T 17775-20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相关评定标准而制定。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广西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建刚、余小军、马融、李肇荣、胡志勇、钟泓、谢雨萍。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广西乡村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乡村旅游区(点)的质量等级划分的依据、要求、条件及评定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范围内乡村旅游区(点)的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6889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5566(所有部分)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与要求
GB/T 15971 导游服务质量
GB 16153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T 16868 商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SB/T 10001 酒店(饭店)服务规范
SB/T 10002 酒店(饭店)管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5)第5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独特的农业生产形态、社会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传统的乡村文化,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乡村聚落景观等为主要旅游吸引物,进行观光、游览、学习、体验、娱乐、餐饮、购物、学习、休闲度假等形式的旅游活动。
3.2乡村旅游区(点)
乡村旅游区(点)是指以具有一定数量规模且地理较为集中的乡村房屋、建筑设施和农民(渔民)家庭为接收单位,以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及农业生产、生活和乡村聚落景观等乡村旅游资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具有观光、游览、餐饮、体验、娱乐、学习、购物、休闲度假等功能的乡村旅游活动的区(点)。乡村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评定、划分及标志
4.1 乡村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评定
乡村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依据乡村旅游区(点)的基础服务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产
品、旅游经营管理、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服务人员、旅游安全卫生、旅游环境保护等软硬件水平进行评分确定。
乡村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由当地开展乡村旅游接待业务的集体性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由县(市、区)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初评合格后向地级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推荐,地级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复核合格后报广西区旅游局乡村旅游评定工作机构负责评定。乡村旅游区(点)由县级以上旅游管理部门实行属地化管理。
4.2 质量等级的划分与标志
根据乡村旅游区(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质量要求,可划分为四个等级,等级越高,表示乡村旅游区(点)质量与服务水平越高。
乡村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形式用五角星图形表示,用一颗星表示一星级,两颗星表示二星级,三颗星表示三星级,四颗星表示四星级。未经等级评定的乡村旅游区(点)不得使用乡村旅游区(点)等级标志。
4.3 标志、标牌、证书规定
乡村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标志、标牌、证书由广西区乡村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机构统一规定。总则
乡村旅游区(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安全标准、卫生、环境及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设施齐备,卫生、环境达标,服务规范,安全有序。星级划分
6.1 一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6.1.1 基础设施
6.1.1.1 交通设施
6.1.1.1.1 旅游区(点)交通基本通畅,具有可进入性。
6.1.1.1.2 具有停车(船)场所,场地较平整坚实或水域较畅通,有相应标志。
6.1.1.2 供水供电
6.1.1.2.1 有供水供电设施,且设备运行正常。
6.1.1.2.2 有供电设备,供电方式安全、可靠。
6.1.2 旅游服务设施
6.1.2.1 旅游区(点)内交通
旅游区(点)内游览(参观)路线或航道布局基本合理、顺畅。
6.1.2.2 游客接待中心
游客接待中心应有以下服务内容:
a)
有游客咨询接待点;
b)
有1种以上旅游公众信息资料,如: 科普读物、宣传促销资料、音像制品和导览图等;
c)
有1个以上乡村旅游区(点)导游或讲解员。6.1.2.3 厨房
6.1.2.3.1 厨房布局合理,乡村旅游区(点)内使用面积应与接待能力相适应。
6.1.2.3.2 厨房地面采用硬化处理。
6.1.2.3.3 烹饪处、凉菜处应分开设置。烹饪加工工具生熟分开。
6.1.2.3.4 有餐(饮)具洗涤池、清洗池。
6.1.2.3.5 有冷藏、冷冻和消毒设施。
6.1.2.3.6 有必备的通风排烟设施。
6.1.2.3.7 有基本的防蝇、防虫、防鼠、防尘及污水达标排放设施。
6.1.2.3.8 有垃圾桶,并保持外部整洁。
6.1.2.4 餐厅
6.1.2.4.1 餐厅位置合理,采光通风良好,乡村旅游区(点)内使用面积不少于30 m2。
6.1.2.4.2 餐厅地面已作硬化处理,防滑、易于清洗。
6.1.2.4.3 餐厅桌椅、餐具基本配套。
6.1.2.4.4 有当地乡村特色菜谱。
6.1.2.5 洗手间
6.1.2.5.1 有公共洗手间,设计合理,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6.1.2.5.2 男女洗手间分开设置,厕位不少于2个。
6.1.2.5.3 采光、通风、照明条件良好,除臭措施有效。
6.1.2.5.4 洗手间内设备、环境整洁,防蚊蝇。
6.1.2.5.5 设有排污通道,防污、防腐、防渗漏,污水排放达标。
6.1.2.6 标识
6.1.2.6.1 乡村旅游区(点)内标识基本符合旅游区公共信息图形标识要求。6.1.2.6.2 各区域有标识,且清晰、明确、整洁。
6.1.2.7 游乐设施
6.1.2.7.1 有游乐设施。
6.1.2.7.2 游乐设施安全、可靠。
6.1.2.8 购物设施
有土特产品等商品经营点。
6.1.2.9 垃圾处理器具
6.1.2.9.1 有垃圾桶,且数量基本满足需求。
6.1.2.9.2 垃圾桶布局合理。
6.1.3 旅游产品
6.1.3.1 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持乡土特色。
6.1.3.2 已形成2处以上的参观点,并设有2种以上的乡村娱乐体验项目。
6.1.3.3 有1条以上旅游路线,内容编排合理,内容丰富。
6.1.4 旅游经营管理
6.1.4.1 有市场管理机构,管理基本有效。
6.1.4.2 有市场管理人员,旅游秩序正常。
6.1.4.3 建立有经营管理制度,执行基本有效。
6.1.4.4 设有面向公众的旅游投诉电话,能及时受理旅游投诉。
6.1.5 旅游服务质量
6.1.5.1 基本要求
6.1.5.1.1 能提供咨询和投诉服务、讲解服务、餐饮服务、购物服务。
6.1.5.1.2 各项服务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尊重游客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6.1.5.1.3 服务主动热情,用语文明,待人礼貌。
6.1.5.2 导游或讲解服务
有导游或讲解员,能为游客提供基本的导游或讲解服务。
6.1.5.3 咨询服务
6.1.5.3.1 设有旅游咨询服务电话,有旅游咨询服务人员,能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
6.1.5.3.2 礼貌待客,微笑服务,热情亲切,真诚友好,耐心周到,主动服务。
6.1.5.4 餐饮服务
6.1.5.4.1 餐饮服务符合SB/T 10001和SB/T 10002的要求。
6.1.5.4.2 食品卫生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有预防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的制度和措施。
6.1.5.4.3 餐饮污水、油烟等按规定排放。
6.1.5.4.4 饮食能基本满足广大游客就餐要求。
6.1.5.4.5 能提供当地乡村特色的菜点。
6.1.5.5 购物服务
6.1.5.5.1 旅游商品的经营符合GB/T 16868的规定。
6.1.5.5.2 旅游商品应质量合格,明码标价,无欺诈行为。
6.1.5.5.3 无强买强卖、尾随兜售等行为。
6.1.5.5.4 有2种以上当地乡土特色产品供应。
6.1.6 旅游服务人员
6.1.6.1 基本要求
6.1.6.1.1 应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原则、诚实守信、宾客至上、文明有礼、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尊重游客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
6.1.6.1.2 应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和本职工作的管理规范及服务标准,能基本掌握本岗位的专业知识、作业规范和服务技能。
6.1.6.1.3 应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和基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称谓规范,用语礼貌。
6.1.6.1.4 应了解各种类应急事件处理方案、投诉处理程序、概况及各个游览点的基本情况、景区内购物、休息、公厕、安全等与游客相关设施的位置。
6.1.6.2 导游或讲解人员
6.1.6.2.1 遵纪守法、遵守公德、尽职尽责,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6.1.6.2.2 能使用普通话讲解。
6.1.6.2.3 熟悉讲解内容,基本掌握旅游区(点)主要景观、景点的相关知识,能回答游客有关旅游的常识
性问题。
6.1.6.2.4 经过旅游部门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6.1.6.3 餐饮服务人员
6.1.6.3.1 餐饮服务人员经专门培训,了解服务规范和礼仪。
6.1.6.3.2 餐饮服务人员符合餐饮服务人员健康要求,并持健康合格证书上岗。
6.1.6.3.3 基本了解餐厅的主要菜点的名称及主要原材料等相关知识。
6.1.6.4 涉及安全的工作人员
6.1.6.4.1 机动驾驶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专业救护人员等涉及安全工作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技能证书上岗。
6.1.6.4.2 保安人员经专业培训,仪容整洁,文明礼貌,恪尽职守。
6.1.6.5 其他人员
其他人员经过必要的岗前业务培训,国家有规定持证上岗的应取得相应证书。
6.1.7 旅游安全
6.1.7.1 建立有安全管理制度,设置有安全岗位,配置有相应安全人员。
6.1.7.2 厨房、餐厅、客房等服务场所配备有消防设施。
6.1.7.3 有安全防护设施,并运行正常。
6.1.7.4 旅游区(点)内或附近有医疗点,并配备有医务人员和常备的药品。
6.1.8 旅游环境保护
6.1.8.1 建立环境保洁制度,有专人负责执行。
6.1.8.2 生态状况良好,环境整洁。
6.1.8.3 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历史古迹、文物和特色建筑物基本得到保护。
6.2 二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6.2.1 基础设施
6.2.1.1 交通设施
6.2.1.1.1 旅游区(点)交通基本通畅,有四级公路通往,可进入性较好。
6.2.1.1.2 有停车(船)场所,布局较合理,容量能基本满足需求,场地较平整坚实或水域较畅通,标志醒目。
6.2.1.2 供水供电
6.2.1.2.1 有供水的设备,且设备运行正常。
6.2.1.2.2 供电方式安全、可靠,有应急灯等停电应急器具。
6.2.2 旅游服务设施
6.2.2.1 旅游区(点)内交通
6.2.2.1.1 乡村旅游区(点)内游览(参观)路线或航道布局合理、顺畅。
6.2.2.1.2 乡村旅游区(点)内建有游客步道。
6.2.2.2 游客接待中心 游客接待中心应有以下服务内容:
a)
乡村旅游区(点)范围内有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的场所,且面积不少于20 m2;
b)
有2种以上旅游公众信息资料,如: 科普读物、宣传促销资料、音像制品和导览图等;
c)
有2名以上导游或讲解员。
6.2.2.3 客房
6.2.2.3.1 在乡村旅游区(点)范围内,能提供10人以下的住宿设施。最小客房面积不小于7.5 m2。
6.2.2.3.2 有电视,客房内其他配套设施与用具配备齐全。
6.2.2.3.3 客房床单、被套、枕巾等用品能勤换洗、干净整洁,基本能做到一客一换。
6.2.2.3.4 有公共洗浴设施和公共卫生间。
6.2.2.3.5 8 h供应热水。
6.2.2.4 厨房
6.2.2.4.1 厨房布局合理,使用面积应与接待能力相适应。
6.2.2.4.2 厨房地面采用硬化处理,防滑,易于冲洗。墙面瓷砖墙裙不得低于1.3 m。
6.2.2.4.3 设有烹饪间和凉菜处理点。烹饪加工器具生熟分开。
6.2.2.4.4 有餐(饮)具洗涤池、清洗池和消毒器具。
6.2.2.4.5 有200 L 以上的冷藏、冷冻设备。
6.2.2.4.6 有合理良好的通风排烟设施,饮食油烟达标排放。
6.2.2.4.7 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垃圾存放容器并保持外部整洁。
6.2.2.4.8 有较好的防虫、防蝇、防鼠、防尘及污水达标排放设施。
6.2.2.5 餐厅
6.2.2.5.1 餐厅位置合理,采光通风良好,乡村旅游区(点)范围内餐厅总面积不少于50 m2。6.2.2.5.2 餐厅地面已作硬化处理,防滑、易于清洗。
6.2.2.5.3 桌椅、餐具、酒具配套齐全。
6.2.2.5.4 有当地乡村特色菜谱。
6.2.2.6 洗手间
6.2.2.6.1 公共洗手间面积应满足接待需要,不少于4 m2,设计合理,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6.2.2.6.2 男女洗手间分开设置,男女厕位比符合旅游厕所标准。
6.2.2.6.3 采光、通风、照明条件良好,除臭措施有效。
6.2.2.6.4 洗手间设备整洁,防蚊蝇。
6.2.2.6.5 有直接排污管道,单独设置化粪池。防污、防腐、防渗漏,污水排放达标。
6.2.2.6.6 有手纸筐、洗手池。
6.2.2.7 标识
6.2.2.7.1 按GB/T 15566(所有部分)要求设置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且符合GB/T 10001.1的规定。
6.2.2.7.2 乡村旅游区(点)内标识符合旅游景区图形标识要求。
6.2.2.7.3 各区域有标识,且清晰、明确、整洁。
6.2.2.7.4 危险地段标志明显,有夜间照明。
6.2.2.8 游乐设施
6.2.2.8.1 应有2种以上游乐设施。
6.2.2.8.2 游乐设施环保、安全、可靠。
6.2.2.9 购物设施
6.2.2.9.1 有土特产品等商品经营点。
6.2.2.9.2 场地布局合理,整洁卫生。
6.2.2.9.3 设施摆放整齐。
6.2.2.9.4 有简单装修。
6.2.2.10 垃圾处理器具
6.2.2.10.1 垃圾桶数量充足,可进行分类收集。
6.2.2.10.2 垃圾桶布局合理。
6.2.3 旅游产品
6.2.3.1 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持乡土特色。
6.2.3.2 已形成3处以上的参观点,并设有3种以上的乡村娱乐体验项目。
6.2.3.3 有1条以上旅游路线,内容编排合理,内容丰富。
6.2.4 旅游经营管理
6.2.4.1 有市场管理机构,管理效果较好。
6.2.4.2 有市场管理人员,旅游秩序健康正常。
6.2.4.3 经营管理制度较健全,执行效果较好。
6.2.4.4 设有面向公众的旅游投诉电话,有人员受理旅游投诉。游客投诉问题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6.2.5 旅游服务质量
6.2.5.1 基本要求
应具备以下四种基本要求:
a)
能提供咨询和投诉服务、讲解服务、餐饮服务、购物服务;
b)
各项服务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尊重游客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
c)
服务热情,用语文明,待人礼貌;
d)
服务规范。
6.2.5.2 导游或讲解服务 6.2.5.2.1 有导游或讲解员,能为游客提供基本的导游或讲解服务。
6.2.5.2.2 讲解内容科学、准确、生动,具有知识性、趣味性。
6.2.5.3 咨询服务
6.2.5.3.1 设有旅游咨询服务电话,有旅游咨询服务人员,能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服务。
6.2.5.3.2 礼貌待客,微笑服务,热情亲切,真诚友好,耐心周到,主动服务。
6.2.5.3.3 有问必答。如对客人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时,能耐心解释。
6.2.5.4 餐饮服务
6.2.5.4.1 餐饮服务应符合SB/T 10001和SB/T 10002的要求。
6.2.5.4.2 食品卫生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有预防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的制度和措施,餐饮场所达到GB 16153规定的要求。
6.2.5.4.3 餐饮污水、油烟等按规定排放。
6.2.5.4.4 饮食能较好满足广大游客就餐要求。
6.2.5.4.5 能提供3种以上味道纯正、营养丰富的当地乡村特色菜点。
6.2.5.5 购物服务
6.2.5.5.1
6.2.5.5.2
6.2.5.5.3
6.2.5.5.4 旅游商品的经营应符合GB/T 16868的规定。旅游商品应质量合格,明码标价,无欺诈行为 无强买强卖、尾随兜售等行为。有3种以上当地乡土特色产品供应。
6.2.5.5.5 服务热情周到、用语文明。
6.2.6 旅游服务人员
6.2.6.1 基本要求
6.2.6.1.1 应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原则、诚实守信、宾客至上、文明有礼、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尊重游客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
6.2.6.1.2 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和本职工作的管理规范及服务标准,能基本掌握本岗位的专业知识、作业规范和服务技能。
6.2.6.1.3 应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和较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称谓规范,用语礼貌。
6.2.6.1.4 应掌握各种类应急事件处理方案、投诉处理程序、概况及各个游览点的基本情况、景区内购物、休息、公厕、安全等与游客相关设施的位置。
6.2.6.2 导游或讲解人员
6.2.6.2.1 遵纪守法、遵守公德、尽职尽责,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6.2.6.2.2 能使用普通话讲解,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有表达力。
6.2.6.2.3 熟悉讲解内容,基本掌握旅游区(点)主要景观、景点的相关知识,能回答游客有关旅游的常识性问题。
6.2.6.2.4 经过旅游部门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6.2.6.2.5 服装要整洁、得体。
6.2.6.2.6 举止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自然、诚恳、和蔼,无不合礼仪的生活习惯。
6.2.6.3 餐饮服务人员
6.2.6.3.1 餐饮服务人员经专门培训,基本掌握服务规范和礼仪。
6.2.6.3.2 餐饮服务人员符合餐饮服务人员健康要求,并持健康合格证书上岗。
6.2.6.3.3 基本了解餐厅的主要菜点的名称,掌握主要原材料等相关知识。
6.2.6.4 涉及安全的工作人员
6.2.6.4.1 机动驾驶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专业救护人员等涉及安全工作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技能证书上岗。
6.2.6.4.2 保安人员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仪容整洁,文明礼貌、恪尽职守。
6.2.6.5 其他人员
其他人员经过必要的岗前素质和技能培训,国家有规定持证上岗的应取得相应证书。
6.2.7 旅游安全
6.2.7.1 建立有安全管理制度,设置有安全岗位,配置有相应安全人员。
6.2.7.2 厨房、餐厅、客房等服务场所要配备有消防设施。
6.2.7.3 有安全防护设施,并运行正常。
6.2.7.4 旅游区(点)内或附近有医疗点,并配备有医务人员和常备的医药。
6.2.7.5 每年进行安全工作检查,并有记录。
6.2.8 旅游环境保护
6.2.8.1 建立环境保洁制度,有专人负责执行。
6.2.8.2 生态状况良好,环境整洁。
6.2.8.3 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历史古迹、文物和特色建筑物基本得到保护。
6.3 三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6.3.1 基础设施
6.3.1.1 交通设施
6.3.1.1.1 通往旅游区(点)的交通设施完备,进出便捷。具有三级以上公路或航道连接或具有旅游专线等便捷交通工具。
6.3.1.1.2 有专用停车(船)场所,布局较合理,与景观环境相协调。容量能满足停放5辆中型巴士需求,场地较平整坚实或水域较畅通,标志醒目。
6.3.1.2 供水供电
6.3.1.2.1 有储存、输送等供水的设备及管线。且24 h运行正常。
6.3.1.2.2 有供电设备,供电方式安全,可靠。配有小型发动机和停电应急器具。
6.3.1.3 通讯设施
6.3.1.3.1 旅游区(点)出入口及旅客集中的场所设有公用电话。
6.3.1.3.2 公用电话设施与周边环境协调,标志美观显目。
6.3.1.3.3 公用电话线路畅通,信号清晰,按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费。
6.3.2 旅游服务设施
6.3.2.1 旅游区(点)内交通
6.3.2.1.1 游览路线或航道布局合理、顺畅。
6.3.2.1.2 参观点建有旅客步道和专门参观通道。
6.3.2.2 游客接待中心
6.3.2.2.1 有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游客咨询中心,面积不少于30 m2。
6.3.2.2.2 有3种以上的旅游公众信息资料(如科普读物、宣传促销资料、音像制品和导览图等),且内容丰富,制作良好,适时更新。
6.3.2.2.3 有2名以上导游或讲解员。
6.3.2.3 客房
6.3.2.3.1 有可同时容纳10人以上的住宿设施,其中有30%的标准间,最小客房面积不少于10 m2.标准间配备有安全卫生的制冷或采暖设施,通风采光。
6.3.2.3.2 有彩色电视机,客房内其他配套设施与用具的配备较为齐备。
6.3.2.3.3 客房床单、被套、枕巾等用品能勤换洗、干净整洁,做到一客一换。
6.3.2.3.4 有公共洗浴设施和公共卫生间,标准间设有洗浴设施和卫生间。
6.3.2.3.5 16 h供应热水。
6.3.2.4 厨房
6.3.2.4.1 厨房布局流程合理,乡村旅游区(点)内使用总面积应与接待能力相适应。
6.3.2.4.2
6.3.2.4.3
6.3.2.4.4
6.3.2.4.5
6.3.2.4.6 厨房地面采用硬化处理,防滑、有地沟,易于冲洗。墙面瓷砖墙裙不得低于1.5 m。烹饪间、凉菜处、洗碗处应分设。烹饪加工器具生熟分开。有餐(饮)具洗涤池、清洗池、且独立分设。有消毒专用设备
有320 L的冷藏、冷冻设备。
6.3.2.4.7 有合理良好的通风排烟设施,饮食油烟达标排放。
6.3.2.4.8 有完善的防蝇、防鼠、防虫、防尘及污水达标排放设施。
6.3.2.4.9 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密闭废弃物存放容器并保持外部整洁。
6.3.2.5 餐厅
6.3.2.5.1 餐厅位置合理,通风采光良好,有窗帘,乡村旅游区(点)范围内餐厅使用面积不少于80 m2。
6.3.2.5.2 餐厅地面已作硬化处理,防滑、易于清洗。
6.3.2.5.3 有酒水台、备餐柜、乡土特色包间。包间不少于2间。
6.3.2.5.4 桌椅、用具、餐具、酒具、茶具配套。
6.3.2.5.5 有当地乡村特色菜谱。
6.3.2.5.6 灯光照明充足。
6.3.2.6 洗手间
6.3.2.6.1 公共洗手间面积不少于6 m2,设计合理,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相协调。
6.3.2.6.2 男女厕所分开设置,男女厕位符合旅游厕所标准,冲洗设备齐全完好。
6.3.2.6.3 通风、采光、照明条件良好,除臭措施有效,效果好。
6.3.2.6.4 厕所内设备、环境整洁,无蚊蝇。
6.3.2.6.5 有直排污水管道,单独设立化粪池,防渗、防腐、密封,能有效处理粪便,污水达标排放。
6.3.2.6.6 提供有手纸、手纸筐、洗手池(配备洗涤品)。
6.3.2.7 标识
6.3.2.7.1 按GB/T 15566(所有部分)要求设置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且符合GB/T 10001.1的规定
6.3.2.7.2 乡村旅游区(点)内标识符合旅游景区图形标识要求。6.3.2.7.3 各区域有标识,且清晰、明确、整洁。点内入口处设有导览图、说明牌,主要交通道路设有交通指示牌。
6.3.2.7.4 危险地段标志明显,有夜间照明。
6.3.2.8 游乐设施
6.3.2.8.1 应有3种以上游乐设施。
6.3.2.8.2 游乐设施环保、安全、可靠。
6.3.2.8.3 有依据农事节气组织特色农业观光和体验活动的设施。
6.3.2.9 购物设施
6.3.2.9.1 有土特产品经营商店。
6.3.2.9.2 场地布局合理,整洁卫生。
6.3.2.9.3 设施摆放整齐。
6.3.2.9.4 装修有特色,与周边的景观、环境氛围比较协调。
6.3.2.10 垃圾处理器具
6.3.2.10.1 垃圾桶数量充足,可进行分类收集。
6.3.2.10.2 布局合理、外观整洁,具有乡土特色。
6.3.3 旅游产品
6.3.3.1 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持乡土特色。
6.3.3.2 已形成4处以上的参观点,并设有4种以上的乡村娱乐体验项目。
6.3.3.3 有与结合农业节气开展的农耕体验活动。
6.3.3.4 有2条以上旅游路线,内容编排合理,内容丰富。
6.3.4 旅游经营管理
6.3.4.1 有专职旅游市场管理机构,管理效果较好。
6.3.4.2 有专职市场管理人员,旅游秩序健康正常。
6.3.4.3 经营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效果较好。
6.3.4.4 设有面向公众的旅游投诉电话,有受理旅游投诉人员。游客投诉问题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6.3.5 旅游服务质量
6.3.5.1 基本要求
6.3.5.1.1 能提供较规范的咨询和投诉服务、讲解服务、餐饮服务、购物服务。
6.3.5.1.2 各项服务应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尊重游客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
6.3.5.1.3 服务热情、用语文明,待人礼貌。
6.3.5.1.4 各项服务规范较健全,并有效执行。
6.3.5.2 导游或讲解服务
6.3.5.2.1 有导游或讲解员,能为游客提供基本的导游或讲解服务。
6.3.5.2.2 讲解内容科学、准确、生动,具有浓厚的知识性、趣味性。
6.3.5.2.3 协助有关人员解决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6.3.5.3咨询服务
6.3.5.2.4 设有专门的游客咨询处,配置有旅游咨询服务电话,有1个以上的专职旅游咨询服务人员,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咨询服务。
6.3.5.2.5 礼貌待客,微笑服务,热情亲切,真诚友好,耐心周到,主动服务。
6.3.5.2.6 有问必答。如对客人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时,应耐心解释。
6.3.5.2.7 回答问题迅速、准确。
6.3.5.3 餐饮服务
6.3.5.3.1 餐饮服务符合SB/T 10001和SB/T 10002的要求。
6.3.5.3.2 食品卫生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有预防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的制度和措施,餐饮场所达到GB 16153规定的要求。6.3.5.3.3 餐饮污水、油烟等按规定排放。
6.3.5.3.4 饮食能很好满足广大游客就餐要求。
6.3.5.3.5 能提供4种以上味道纯正,营养丰富的当地乡村特色菜点。
6.3.5.4 购物服务
6.3.5.4.1 旅游商品的经营应符合GB/T 16868的规定。
6.3.5.4.2 旅游商品应质量合格,明码标价,无欺诈行为。
6.3.5.4.3 无强买强卖、尾随兜售等行为。
6.3.5.4.4 有4种以上当地乡土特色产品供应,且特色鲜明,包装精美。
6.3.5.4.5 服务热情周到、用语文明。
6.3.6 旅游服务人员
6.3.6.1 基本要求
6.3.6.1.1 应具备良好的的职业道德,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原则、诚实守信、宾客至上、文明有礼、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尊重游客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
6.3.6.1.2 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较好的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和本职工作的管理规范及服务标准,能较好的掌握本岗位的专业知识、作业规范和服务技能。
6.3.6.1.3 应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和较好的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称谓规范,用语礼貌。
6.3.6.1.4 应熟悉各种类应急事件处理方案、投诉处理程序、概况及各个游览点的基本情况、景区内购物、休息、公厕、安全等与游客相关设施的位置。
6.3.6.1.5 主要管理人员经自治区级旅游部门组织的乡村旅游业务技能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6.3.6.2 导游或讲解人员
6.3.6.2.1 遵纪守法、遵守公德、尽职尽责,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6.3.6.2.2 能使用普通话讲解,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有表达力。
6.3.6.2.3 熟悉讲解内容,基本掌握旅游区(点)主要景观、景点的相关知识,能回答游客有关旅游的常识性问题。
6.3.6.2.4 经过旅游部门专门培训,持证、挂牌、着工装上岗。
6.3.6.2.5 着装要整洁、得体。
6.3.6.2.6 举止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自然、诚恳、和蔼,无不合礼仪的生活习惯。
6.3.6.2.7 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应变等办事能力。
6.3.6.3 餐饮服务人员
6.3.6.3.1 餐饮服务人员经专门培训,熟悉服务规范和礼仪。
6.3.6.3.2 餐饮服务人员符合餐饮服务人员健康要求,并持健康合格证书上岗。
6.3.6.3.3 熟知餐厅的主要菜点的名称及主要原材料等相关知识。
6.3.6.3.4 着工装、挂牌上岗。
6.3.6.4 涉及安全的工作人员
6.3.6.4.1 机动驾驶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专业救护人员等涉及安全工作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技能证书上岗。
6.3.6.4.2 保安人员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仪容整洁,文明礼貌,恪尽职守。
6.3.6.5 其他人员
其他人员经过必要的岗前素质和技能培训,国家有规定持证上岗的应取得相应证书。
6.3.7 旅游安全
6.3.7.1 建立有安全管理制度,设置有安全岗位,配置有相应安全人员。
6.3.7.2
6.3.7.3
6.3.7.4
6.3.7.5
6.3.7.6 厨房、餐厅、客房等服务场所配备有消防设施。有安全防护设施,并运行正常。
旅游区(点)设有医务室,并配备有医务人员和常备的医药。每年进行安全工作检查,并有记录。无重大安全事故。
6.3.8 旅游环境保护
6.3.8.1 建立环境保洁制度,有专人负责执行。
6.3.8.2 生态状况良好,环境整洁。
6.3.8.3 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历史古迹、文物和特色建筑物基本得到保护。
6.3.8.4 周边环境协调,无污染单位。
6.4 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6.4.1 基础设施
6.4.1.1 交通设施
6.4.1.1.1 交通设施完善,进出便捷,具有三级以上公路通往旅游区(点),或具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
6.4.1.1.2 有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或船舶码头。且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容量能满足停放10辆旅游巴士。场地平整坚实或水域畅通。标志规范、醒目。
6.4.1.2 供水供电
6.4.1.2.1 有供水的设备。供水设备环保节能,且24 h运行正常。
6.4.1.2.2 有供电设备,供电方式安全,可靠。且配备有小型发动机和停电应急器具,发动机保养良好。
6.4.1.3 通讯设施
6.4.1.3.1 旅游区(点)出入口及旅客集中的场所设有公用电话。
6.4.1.3.2 公用电话设施与周边环境协调,标志美观显目。
6.4.1.3.3 公用电话线路畅通,信号清晰,按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费。
6.4.1.3.4 旅游区(点)内有畅通有效的广播通讯服务网、报警电话。
6.4.2 旅游服务设施 6.4.2.1 旅游区(点)内交通
6.4.2.1.1 乡村旅游区(点)有游览(参观)路线或航道,且布局合理、顺畅。
6.4.2.1.2 参观点建有旅客步道和专门参观通道。1公里以上参观点之间配备有运送游客的环保交通工具。
6.4.2.2 游客接待中心
游客接待中心应有以下服务内容:
a)
乡村旅游区(点)范围内有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游客咨询中心,面积不少于40 m2;
b)
有3种以上的公众信息资料(如研究论著、科普读物、宣传促销资料、音像制品和导览图等)内容丰富,制作良好,适时更新;
c)
有2名以上导游或讲解员。
6.4.2.3 综合服务设施
乡村旅游区(点)应有以下服务设施:
a)
设置公用电话;
b)
有必要的消防设施;
c)
有服务总台,位置醒目、合理、宽敞,有装饰、标识,提供咨询、宣传品、价目表、小件物品寄存、雨伞、紧急救助室和网络等服务项目。
6.4.2.4 会议设施
6.4.2.4.1 有容纳50人以上的会议厅。
6.4.2.4.2 有必要的会议用音响、电脑等设备。
6.4.2.5 客房
6.4.2.5.1 有可同时容纳20人以上的住宿设施,其中有50%的标准间,最小客房面积不少于12 m2。标准间配备有安全卫生的制冷或采暖设施,通风采光。
6.4.2.5.2 有彩色电视,客房内其他配套设施与用具的配备较为齐备。
6.4.2.5.3 客房床单、被套、枕巾等用具使用白色棉制品,能勤换洗、干净整洁,做到一客一换。
6.4.2.5.4 客房被褥、枕巾等用具能统一收集、统一清洗消毒,一客一换。
6.4.2.5.5 客房有遮光窗帘,并具备防噪隔音措施。
6.4.2.5.6 有公共洗浴设施和卫生间,标准间设有洗浴设施和卫生间。
6.4.2.5.7 24 h供应热水。
6.4.2.6 厨房
6.4.2.6.1 厨房布局流程合理,乡村旅游区(点)的厨房使用总面积应与接待能力相适应。
6.4.2.6.2 厨房地面采用硬化处理,防滑、有地沟,易于冲洗。墙面瓷砖墙裙不得低于1.8 m。
6.4.2.6.3 设有独立的烹饪间、凉菜间。烹饪加工器具生熟分开,凉菜间应有能够开合的食品输送窗口。
6.4.2.6.4 餐(饮)具洗涤池、清洗池、消毒池应独立分设。
6.4.2.6.5 有专用清洗消毒设施。
6.4.2.6.6 有500 L 以上的冷藏、冷冻设备。生熟食品分柜储藏。
6.4.2.6.7 有合理良好的通风排烟设施,饮食油烟达标排放。
6.4.2.6.8 有完善的防蝇、防鼠、防虫、防尘及污水达标排放设施。
6.4.2.6.9 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密闭废弃物存放容器并保持外部整洁。
6.4.2.7 餐厅
6.4.2.7.1 餐厅位置合理,通风采光良好,有窗帘,台布。乡村旅游区(点)内餐厅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00 m2。
6.4.2.7.2
6.4.2.7.3
6.4.2.7.4
6.4.2.7.5
6.4.2.7.6 餐厅地面已作硬化处理,防滑、易于清洗。
有酒水台、备餐柜、包间。包间不少于5间,并体现乡土风格。桌椅、用具、餐具、酒具、茶具配套。灯光照明充足。
有印制精美的中英文菜谱。
6.4.2.8 洗手间
6.4.2.8.1 公共洗手间面积不少于10 m2,设计合理,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相协调。
6.4.2.8.2 男女厕所分开设置,男女厕位符合旅游厕所标准,冲洗设备齐全完好。
6.4.2.8.3 通风、采光、照明条件良好,除臭措施有效,效果好。
6.4.2.8.4 厕所内设备环境整洁,无蚊蝇。
6.4.2.8.5 有直排污水管道,单独设立化粪池,防渗、防腐、密封,能有效处理粪便,污水达标排放
6.4.2.8.6 提供有手纸、手纸筐、洗手池(配备洗涤品)、镜台。
6.4.2.8.7 有便于残疾人使用的设备。
6.4.2.9 标识
6.4.2.9.1 按GB/T 15566(所有部分)要求设置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且符合GB/T 10001.1的规定。
6.4.2.9.2 乡村旅游区(点)内标识符合旅游景区图形标识要求。
6.4.2.9.3 各区域有标识,且清晰、明确、整洁。区(点)内入口处设有中英文导览图、说明牌,主要交通道路设有交通指示牌。
6.4.2.9.4 危险地段标志明显,有夜间照明。
6.4.2.10 游乐设施
6.4.2.10.1 有4种以上游乐设施。
6.4.2.10.2 游乐设施环保、安全、可靠。
6.4.2.10.3 有依据农事节气组织特色农业观光和体验活动的设施。
6.4.2.10.4 有民俗歌舞表演设施。
6.4.2.11 购物设施
6.4.2.11.1 有土特产品经营商店。6.4.2.11.2 购物场所布局合理。
6.4.2.11.3 设施摆放有序,整洁卫生。
6.4.2.11.4 装修特色突出,与周边的景观、环境氛围协调一致。
6.4.2.12 垃圾处理器
6.4.2.12.1 有垃圾桶数量充足,可进行分类收集。
6.4.2.12.2 布局合理、外观整洁,与环境协调和谐,具有乡土特色。
6.4.3 旅游产品
6.4.3.1 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持乡土特色。
6.4.3.2 已形成4处以上的参观点,并设有4种以上的乡村娱乐体验项目。
6.4.3.3 有与结合农业节气开展的农耕体验大型节庆项目。
6.4.3.4 有3条以上旅游路线,内容编排合理,内容丰富。
6.4.4 旅游经营管理
6.4.4.1 有专职市场管理机构,管理效果良好。
6.4.4.2 有专职市场管理人员,旅游秩序健康良好。
6.4.4.3 经营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效果较好。
6.4.4.4 设有面向公众的旅游投诉电话,有受理旅游投诉人员。游客投诉问题能得到及时妥善地解决。
6.4.5 旅游服务质量
6.4.5.1 基本要求
6.4.5.1.1 能提供完全规范的、优质的咨询和投诉服务、讲解服务、餐饮服务、购物服务。
6.4.5.1.2 各项服务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尊重游客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
6.4.5.1.3 服务热情、用语文明,待人礼貌。
6.4.5.1.4 各项服务规范、优质。建立服务质量监督组。
6.4.5.1.5 并开展日常检查工作。
6.4.5.2 导游或讲解服务
6.4.5.2.1 有导游或讲解员,能为游客提供基本的导游或讲解服务。
6.4.5.2.2 讲解内容科学、准确、生动,具有浓厚的知识性、趣味性。
6.4.5.2.3 能协助有关人员解决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6.4.5.2.4 导游服务质量达到GB/T 15971的要求。
6.4.5.3 咨询服务
6.4.5.3.1 设有专门的游客咨询处,配置有旅游咨询服务电话,有2个以上的专职旅游咨询服务人员,能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咨询服务。
6.4.5.3.2 礼貌待客,微笑服务,热情亲切,真诚友好,耐心周到,主动服务。
6.4.5.3.3 有问必答。如对客人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时,能耐心解释。
6.4.5.3.4 回答问题迅速、准确。
6.4.5.4 餐饮服务
6.4.5.4.1 餐饮服务符合SB/T 10001和SB/T 10002的要求。
6.4.5.4.2 食品卫生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有预防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的制度和措施,餐饮场所达到GB 16153规定的要求。
6.4.5.4.3 餐饮污水、油烟等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6.4.5.4.4 饮食能很好满足广大游客就餐要求。
6.4.5.4.5 能提供5种以上味道纯正,营养丰富的当地乡村特色菜点。
6.4.5.5 购物服务
6.4.5.5.1 旅游商品的经营应符合GB/T 16868的规定。
6.4.5.5.2 旅游商品应质量合格,明码标价,无欺诈行为。
6.4.5.5.3 无强买强卖、尾随兜售等行为。
6.4.5.5.4 有4种以上当地乡土特色产品供应。
6.4.5.5.5 服务热情周到、用语文明。
6.4.5.5.6 有乡村旅游区(点)纪念品、工艺品销售。
6.4.5.5.7 旅游商品包装精美,特色突出。
6.4.6 旅游服务人员
6.4.6.1 基本要求
6.4.6.1.1 应具备良好的的职业道德,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原则、诚实守信、宾客至上、文明有礼、团结协作、爱岗敬业。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尊重游客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
6.4.6.1.2 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熟知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和本职工作的管理规范及服务标准,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专业知识、作业规范和服务技能。
6.4.6.1.3 应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和较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称谓规范,用语礼貌。
6.4.6.1.4 应熟练掌握各种类应急事件处理方案、投诉处理程序、概况及各个游览点的基本情况、景区内购物、休息、公厕、安全等与游客相关设施的位置。
6.4.6.1.5 主要管理人员经自治区级旅游部门组织的乡村旅游业务技能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6.4.6.2 导游或讲解人员
6.4.6.2.1 遵纪守法、遵守公德、尽职尽责,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6.4.6.2.2 能使用中英文讲解,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有表达力。
6.4.6.2.3 熟悉讲解内容,基本掌握旅游区(点)主要景观、景点的相关知识,能回答游客有关旅游的常识性问题。
6.4.6.2.4 经过旅游部门专门培训,持证、挂牌、着工装上岗。
6.4.6.2.5 着装整洁、得体。
6.4.6.2.6 举止大方、端庄、稳重,表情自然、诚恳、和蔼,无不合礼仪的生活习惯。
6.4.6.2.7 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应变等办事能力。
6.4.6.3 餐饮服务人员
6.4.6.3.1 餐饮服务人员经专门培训,熟练掌握服务规范和礼仪。
6.4.6.3.2 餐饮服务人员符合餐饮服务人员健康要求,并持健康合格证书上岗。
6.4.6.3.3 熟记餐厅的主要菜点的名称及主要原材料等相关知识。
6.4.6.3.4 着工装、挂牌上岗。
6.4.6.4 涉及安全的工作人员
6.4.6.4.1 机动驾驶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专业救护人员等涉及安全工作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技能证书上岗。
6.4.6.4.2 保安人员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仪容整洁,文明礼貌,恪尽职守。
6.4.6.5 其他服务人员
其他服务人员经过必要的岗前素质和技能培训,国家有规定持证上岗的应取得相应证书。
6.4.7 旅游安全
6.4.7.1 建立有安全管理制度,设置有安全岗位,配置有相应安全人员。
6.4.7.2 厨房、餐厅、客房等服务场所配备有消防设施。
6.4.7.3 有安全防护设施,并运行正常。
6.4.7.4 旅游区(点)设有医务室,并配备有医务人员和常备的医药,能满足基本救护工作。
6.4.7.5 每年进行安全工作检查,并有记录。
6.4.7.6 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6.4.7.7 建立安全预警机制、紧急救援机制、突发事件处理及应急机制,定期开展安全预警演习活动。
6.4.8 旅游环境保护
6.4.8.1 建立环境保洁制度,有专人负责执行。
6.4.8.2 生态状况良好,环境整洁。
6.4.8.3 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历史古迹、文物和特色建筑物基本得到保护。
6.4.8.4 周边环境协调,无污染单位。
6.4.8.5 有县以上环保部门环境评估报告。
参考文献
[1]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 17775-2003)国家旅游局
[2] 《贵州省乡村旅舍等级评定与管理》(DB52/T 466—2004)贵州省旅游局
[3] 《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DB510100/T 004—2004)成都市旅游局 2004
[4] 《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评分标准》(DB510100/T 005—2004)成都市旅游局2004
[5] 青海省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 2006 青海省旅游局
[6] 《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2006国家旅游局
第五篇:快递乡村服务点合作协议
韵达快递乡村服务点合作协议
甲方:寨河韵达快递(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在公平、诚实、信用、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就乙方代理韵达快递寨河镇乡村快递服务点的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乙方为甲方 村的代理韵达快递服务。
二、乙方一次性向甲方交付押金 元,加盟费 元。
三、乙方在使用甲方快递服务时,须正确、认真、如实填写甲方快递运单,在必要时,应向甲方提供与货物运送有关的资料和文件。
四、乙方应遵守国家对于禁运品的有关规定,并保证所交付的物品或物品中所夹带的物件不属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禁止或限制运输物及其他危害运输安全的物品,如实申报货物品名等。如因乙方违反本规定而造成的全部损失由乙方承担。
五、发件人采用由收件人或第三方付费时,乙方应承担因收件人或第三方拒绝付费时支付该运费及其他费用的责任。
六、甲乙双方必须互为对方保守商业秘密。
七、双方之权利义务适用甲方国内运单背面所载条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因乙方责任而造成货物损失的,乙方需按甲方国内运单规定负赔偿责任。收寄贵重物品(超过1000元或易碎物品)时,乙方要提醒客户保价。客户如果不要保价,可以注明保丢不保损。
八、费用与结算。乙方按照甲方提供的快递收费表,向客户收取寄件费,收费标准甲方可以根据总公司和市场行情做调整,乙方向客户收取时可以按照甲方给的标准自行调整。
九、乙方与收件人取件产生的纠纷由自己协调解决,不能与客户发送争执,避免产生客户投诉,投诉产生的罚款由乙方自己承担。
十、快递面单、包装材料由乙方自己购买。
十一、协议期限
本协议有效期一年,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如本协议到期,可另行续签代理协议。
十二、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 乙方:
日期: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