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穴典腧穴主治临床研究项目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穴典》腧穴主治临床研究项目
课题招标指南
本期招标工作以提高针灸防病治病能力为中心,以提高针灸学术水平和培养优秀针灸临床科研人才为重点,面向全国招标。鼓励社会各界对针灸科研工作的支持与投入,提倡强强结合,多学科协作。通过本专项的支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穴典》提供科学的临床研究示范依据,研究结果将有选择地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穴典》。
一、课题设置、经费资助原则
(一)课题类别
1、普通课题
2、立项不资助课题
(二)资助额度
1、普通课题每项资助额度3万至6万元。
2、立项不资助课题立项不资助经费。
(三)经费匹配
本专项所资助的经费,为引导性资金,鼓励地方或研究单位匹配课题研究经费,普通课题实行匹配资助。
匹配资助是指我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穴典>腧穴主治临床研究项目任务书》确定研究经费总额的50%拨付经费,其余部分由课题申请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或社会给予资金匹配,匹配强度必须等于或高于50%。
所有课题的资助经费均按年度拨付,拨付经费依据课题中期评估结果而确定(立项不资助课题也需进行中期评估)。
二、基本要求
(一)申请人
1、课题的第一申请人必须是实际主持和从事针灸研究工作、原则上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年龄原则 不超过60周岁,鼓励中青年申报。
2、课题第一申请人,其承担我局在研课题(包括已承担的局级或局级以上尚未结题的课题)不得超过两项。1998年前(含1997—1998年度课题)立项的我局各类课题,至2001年12月30日前尚未结题的课题负责人不得申请课题。
3、在读研究生(不包括在职研究生)不得作为课题第一申请人申报。
(二)申请单位
1、申请者所在单位应是具有中医药科研条件和能力的实体机构,财务独立核算,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并在银行有单独帐户的单位。
2、以全国或地区合作形式联合申请课题,需明确课题牵头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明确知识产权归属,课题合作单位以合同形式确认合作关系。
3、原则上临床基地应是三级甲等医院。全国或省级专科专病中心优先考虑(请附相关证明)。
(三)申请的课题
1、涉及实验动物的课题,必须有符合相应要求的医学实验动物环境及其条件。
2、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社会公益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科研计划项目重复的课题不予立项。
(四)课题申报程序
1、申请人根据申报课题的类别,认真详实填写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穴典>腧穴主治临床研究项目申请书(上、下册》;将全文打印3份(盖章、签名)、下册打印6份分别装订成册,连同申请书的软盘统一上报省级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的科研主管部门。
2、省级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进行形式审查,填写审核意见并加盖公章,将上报的所有课题按要求汇总,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组织专家对上报课题进行 形式审查及立项评审,评审采取盲法方式,贯彻公平、公正原则。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组织入围课题负责人进行培训,入围课题负责人根据专家意见重新修订研究设计方案,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签定《课题任务书》后立项。
5、课题管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基金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执行,加强滚动管理和中期评估;课题结束后实行统一验收结题。
三、研究范围与内容
(一)研究单元的选择范围
1、在古今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结合专家问卷调查的相关结论,选择36个常用腧穴和28种相关病症组合成46个研究单元,供申请者参考。投标者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和临床经验从中选择。
2、原则上投标范围应在46个研究单元之内选择。但在该范围之外,若有临床疗效好、具备一定研究基础的研究单元亦可以参加投标。
3、凡用单穴主治单一病症的可靠临床经验,均可以单穴治疗单一病症为临床研究基本单元申报。
(二)研究内容
1、本项目系为研究腧穴单穴基础主治而设。对临床有效的腧穴单穴基础主治将应用循证医学、DME等研究方法,进行严格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即对已知的临床有效的腧穴单穴基础主治进行验证性试验研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穴典》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
2、研究目标必须具体而明确。单穴所治病症应有明确的西医诊断,课题应能验证1个腧穴治疗1个病症的临床疗效。
3、课题要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有能初步说明临床疗效的预试验研究结果,预计经过2-3年的研究可以得出比较明确的结果。
4、研究方案的设计是临床研究的难点之一,应注意体现针 灸临床特点,要求设计合理、技术路线清晰并具有可操作性,采用的检测指标切合实际,要与设计方案相适应,能说明研究问题即可,切忌高新指标的堆积。
四、项目管理及课题质量监控
(一)项目管理
1、本项目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课题,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管理。
2、为加强管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穴典》临床研究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对具体实施过程进行监控。
(二)质量监控
1、以项目管理办公室为核心成立的项目管理实施小组负责临床研究的管理和监控。
2、质量内控制:课题主要参加者必须进行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及与本项目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试验实施者、资料收集者和数据统计者完全分离的质量控制流程。
3、质量外控制:通过对标准样本的随机检测,检查试验指标的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的准确度。
4、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和中、末期考核制度。
5、建立质量监控信息中心。临床观察数据先由课题组应用统计NDST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后,定期将临床观察数据传输至该中心统一进行数据统计校验。
五、联系人及方式
1、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中医科技处林超岱;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东里13号楼;邮政编码:100026;电话:010-65914971;传真:010-65930673。
2、联系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灸穴典》临床研究项目管理办公室程凯、王燕平;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邮政编码:100029;电话:010-64287525;传真:010-64270949。
第二篇:经络腧穴学_总结
1、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到,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2、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
3、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4、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由三部分组成:手足、阴阳、脏腑。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以区分阴阳气的盛衰与多少:阴气中太阴最盛,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中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5、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6、膀胱一线1.5寸,膀胱二线3寸。
7、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十二经脉间存在着表里相连的关系。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8、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位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腹部交接。肺经与大肠经食指;心经与小肠经小指;心包经与三焦经无名指;胃经与脾经足大趾内侧;膀胱经与肾经足小趾;
9、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阳蹻脉、阴阳维脉。作用为:统率联络经络、调节气血盛衰。
10、任脉督脉冲脉同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成为“一源三歧”。
11、十二经别,又称为“别行之正经”。一般从四肢肘膝关节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合、出、入”的特点——离,即从十二经脉分出;入,即进入胸腹腔;合,即与表里经同行;出,即在头项部出来。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
12、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去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又有孙络、浮络和血络之分。孙络为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血络则是细小的血管。
13、十二经筋:是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起分布范围大体与十二经脉一致。
14、十二皮部六经皮部名称太阳——关枢;阳明——害蜚;少阳——枢持;太阴——关蛰;
少阴——枢懦;厥阴——害肩。
15、《灵枢·经脉》指出: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16、经络的作用:沟通内外,网络全身 运行气血,调整阴阳抗御病邪,反应症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17、《医学入门》: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业者不可不熟!
18、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19、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为“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还有按压痛点取穴的称“阿是穴”。20、经穴都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共361个穴位(依据是李学川的《针灸逢源》)。
21、奇穴,一有具体的名称和位置,但未归入十四经中,举例华佗夹脊穴、八邪、八风、十宣,四花是胆俞、膈腧四穴。
22、阿是穴,又称不定穴,天应穴。
23、《灵枢·邪客》: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
24、张介宾《类经》: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膝之间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之。
25、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特点:临近作用 远道作用 整体作用。
26、远道作用举例:合谷穴不仅能够治疗上肢病症,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症;足三里不仅能治下肢病症,而且能治疗肠胃以及更高部位的疾病。“经络所通,主治所及”。
27、特殊作用举例:天枢穴,泄泻时能止泻;便秘时能通便。内关穴,心动过速时,能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能加快心率。
28、特定穴,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郗穴、八脉交脉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
29、五输穴,包括井、荥、输、经、合。“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这是按经气的由大到小、由浅入深所做的排列 30、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元气停留的部位,称为“原穴”。原,人体生命的原动力。
31、络脉由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穴,称络穴。
32、原络配穴,十五络穴表
33、郗穴: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34、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位的腧穴。大体位于膀胱一线上。
35、募穴: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五脏六腑各有一募穴。
36、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所汇聚的八个腧穴,分别对应大的是章门、中脘、膻中、膈俞、阳陵泉、太渊、大杼、绝骨。
37、八脉交会穴:四肢部通向奇经八脉的八个腧穴。
38、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39、交会穴: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腧穴。40、腧穴定位法:体表标志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
41、骨度分寸法需要记忆的地方: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前额两发角之间9寸;耳后两完骨之间9寸;天突至岐骨9寸;岐骨至脐中8寸;脐中至横骨上廉5寸;两乳头之间8寸;大椎以下至尾骶21椎;腋以下至季胁12寸;季胁以下至髀枢9寸;腋前横纹至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18寸;内辅骨下廉至内踝尖13寸;髀枢至膝中19寸;膝中至外踝尖,16寸;外踝尖至足底3寸;
42、手太阴肺经: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43、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44、
第三篇: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第十章临床腧穴学基础 【学习目标】:通过常用腧穴的基本概念、腧穴的定位、主治和刺灸法的学习,让学生数量掌握常用腧穴的操作。
1.掌握内容:掌握常用腧穴的基本概念、腧穴的定位、主治和刺灸法。2.熟悉内容: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以及治疗作用。3.了解内容:了解腧穴的定位方法及特定穴的应用。4.能力目标:具有《经络腧穴学》相关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具有在人体上准确划出经络、点出腧穴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就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学习内容】 第一节腧穴总论 1.理论讲授:
腧穴的概念、分类、定位方法。2.技能操作:腧穴的定位方法
3.课外作业:腧穴的概念、分类、定位方法。4.教学方式:讲授
5.计划学时:理论讲授1 第二节十四经常用腧穴 1.理论讲授:
(1)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2)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3)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4)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5)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6)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7)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8)足少阴神经常用腧穴(9)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10)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11)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12)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13)督脉常用腧穴(14)任脉常用腧穴
2.课外作业:十四经穴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方法 3.教学方式:理论讲授+技能操作
4.计划学时:理论讲授×3+技能操作×2 第十四章常用中医技术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常用中医技术的操作。
1.掌握内容:掌握毫针刺法、推拿法的操作;各类灸法及拔罐法的运用;掌握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等针具的刺法。
2.熟悉内容:,熟悉毫针刺法、推拿法、灸法、拔罐法、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等针具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3.了解内容:,了解毫针刺法、推拿法、灸法、拔罐法、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等针具的临床应用。
4.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医常用技能的操作能力,可以在临床上运用中医技术独立处理病人。
【学习内容】 第一节毫针刺法 1.理论讲授:
(1)毫针的结构和规格。(2)练针法。
(3)针刺前的准备。(4)针刺方法。
(5)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2.技能操作:针刺方法、各种进针和行针方法。3.课外作业:各种进针和行针方法。4.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训操作。
5.计划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技能操作×2学时 第二节推拿法 1.理论讲授:
(1)推拿手法概述。(2)常用的推拿手法。(3)推拿的注意事项。
2.技能操作:各种推拿手法及小儿推拿的操作方法。3.课外作业:各种推拿手法及小儿推拿的操作方法。4.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训操作。
5.计划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技能操作×2学时 第三节灸法 1.理论讲授:
(1)灸法的概念和特点。(2)灸用的材料。
(3)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4)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应范围。
(5)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2.技能操作:各种灸法的操作方法。3.课外作业:各种灸法的操作方法。4.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训操作。
5.计划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技能操作×2学时 第四节拔罐法 1.理论讲授:
(1)拔罐法的概念和特点。(2)罐的种类。(3)拔罐法的操作。
(4)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5)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2.技能操作:各种拔罐法的操作方法。3.课外作业:各种拔罐法的操作方法。4.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训操作。
5.计划学时:理论讲授×0.5学时+技能操作×0.5学时 第五节刮痧法 1.理论讲授:
(1)刮痧法的概念和特点。(2)刮痧法的种类。(3)刮痧法的操作。
(4)刮痧的作用和适应范围(5)刮痧法的注意事项。
2.技能操作:各种刮痧法的操作方法。3.课外作业:各种刮痧法的操作方法。4.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训操作。
5.计划学时:理论讲授×0.5学时+技能操作×0.5学时
第六节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 1.理论讲授:(1)三棱针刺法。(2)皮肤针刺法。(3)皮内针刺法。(4)火针刺法。(5)芒针刺法。(6)电针刺法。
2.技能操作:各种针法的操作方法。3.课外作业:各种针法的操作方法。4.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训操作。
5.计划学时:理论讲授×0.5学时+技能操作×0.5学时 第七节穴位埋线、穴位磁疗、穴位注射 1.理论讲授:(1)穴位埋线。(2)穴位磁疗。(3)穴位注射。
2.技能操作:穴位埋线、穴位磁疗、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3.课外作业:穴位埋线、穴位磁疗、穴位注射的操作方法。4.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训操作。
5.计划学时:理论讲授×1学时+技能操作×1学时 第八节耳针、头针、腕踝针 1.理论讲授:(1)耳针。(2)头针。(3)腕踝针。
2.技能操作:耳针、头针、腕踝针的操作方法。3.课外作业:耳针、头针、腕踝针的操作方法。4.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训操作。
5.计划学时:理论讲授×1学时+技能操作×1学时
第四篇:经络腧穴总结2(定稿)
㈠ 足太阳经络
1.经脉循行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之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灵枢·经脉》)
2.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
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灵枢·经脉》)。
3.足太阳络脉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
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灵枢·经脉》)。
4.足太阳经别
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着,从膂上入于项,复属于太阳(《灵枢·经脉》)。
5.足太阳经筋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斜)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踹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九页。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其支者,从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斜)上出于九页。
其病:小指(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灵枢·经筋》)。
㈡足少阴经络
1.经脉循行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灵枢·经脉》)。
2.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目巟目巟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
㈢手厥阴经络
1.经脉循行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腋,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灵枢·经脉》)。
2.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
不休。
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灵枢·经脉》)。
㈣手少阳经络
1.经脉循行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页。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灵枢·经脉》)。
2.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火享火享,嗌肿,喉痹。
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肿,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㈤足少阳经络
1.经脉循行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附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附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2.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
是骨所生病者,头痛,頷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㈥足厥阴经络
1.经脉循行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从毛之际,上循足附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抵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2.经脉病候
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 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
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
第五篇:《经络腧穴学》实验教学大纲
《针灸学》 实验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使用
0 《针灸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使用
一、经络腧穴学总论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特点。掌握腧穴的概念,腧穴的分类,腧穴的定位方法。[实验内容] 1.经络腧穴的概念。
2.经络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特点。3.腧穴的分类及定位方法。
二、经络腧穴各论
(一)十二经脉
1.手太阴肺经
[目的要求]
掌握手太阴肺经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1)手太阴肺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2)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3)手太阴肺经胸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2.手阳明大肠经
[目的要求] 掌握手阳明大肠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手阳明大肠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2)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3)手阳明大肠经头面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3.足阳明胃经
[目的要求] 掌握足阳明胃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足阳明胃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2)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足阳明胃经头面部及胸腹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4.足太阴脾经
[目的要求] 掌握足太阴脾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足太阴脾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2)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足太阴脾经胸腹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5.手少阴心经
[目的要求] 掌握手少阴心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手少阴心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2)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6.手太阳小肠经
[目的要求] 掌握手太阳小肠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手太阳小肠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2)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手太阳小肠经头面部及肩背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7.足太阳膀胱经
[目的要求] 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2)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足太阳膀胱经头面部及背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8.足少阴肾经
[目的要求] 掌握足少阴肾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足少阴肾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2)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3)足少阴肾经胸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9.手厥阴心包经
[目的要求] 掌握手厥阴心包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手厥阴心包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2)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3)手厥阴心包经胸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10.手少阳三焦经
[目的要求] 掌握手少阳三焦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 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手少阳三焦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2)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手少阳三焦经头面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11.足少阳胆经
[目的要求] 掌握足少阳胆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足少阳胆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2)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足少阳胆经头项部及胸胁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12.足厥阴肝经
[目的要求] 掌握足厥阴肝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足厥阴肝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2)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足厥阴肝经胸胁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奇经八脉
督脉与任脉
[目的要求] 掌握督脉与任脉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督脉与任脉的体表循行。
(2)督脉28个腧穴与任脉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3)督脉与任脉的项后、下腹等部位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经外奇穴
[目的要求] 掌握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 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三、刺灸法
(一)毫针的练针方法、进针方法、行针方法练习
[目的要求]
1、练针:在学习毫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毫针的构造、规格、种类,并正确选择使用毫针;通过纸垫和棉团练针,掌握正确的练针方法,提高指力,熟练手法,为在人体穴位上进行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2、进针:在学习毫针针刺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在操作中,能够恰当地把握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为针刺行针手法和补泻手法的进行做好准备。
3、行针:在学习毫针针刺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熟练掌握行针的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的基本技术操作。在针刺练习中,能够注意治神守神,细心体察针刺得气现象。[实验内容] 练针方法:观看毫针样品
纸垫、棉团练针示范
实体练习进针方法:观看示范
棉团练习
实体练习
行针方法:观看示范(行针基本手法、行针辅助手法)
棉团练习
实体练习
(二)毫针补泻手法练习
[目的要求] 在学习针刺补泻理论和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临床常用 针刺补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区分针刺补法和泻法,恰当把握针刺补泻的时机,并能有机地组合各种单式针刺补法或泻法进行操作。[实验内容] 观看示范 棉团练习实体练习
(三)艾炷灸、艾卷灸、温针灸法练习、拔罐法练习
[目的要求] 通过艾炷灸法操作练习,熟悉临床常用的各种艾炷灸法。重点掌握不同大小艾炷的制作技术、艾炷化脓灸和非化脓灸的操作程序及补泻方法、不同隔物灸的操作特点。
通过灸法练习,掌握艾卷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灸法的操作技术;重点掌握艾卷悬起和实按灸的不同操作方法、温针灸捏加艾团的技巧,熟悉各种温灸器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拔罐法操作练习,熟悉掌握临床常用的拔罐方法及其运用,熟悉各种拔罐器具和多功能电动拔罐仪的操作。[实验内容] 制作艾炷
直接灸法操作练习间接灸法操作练习艾卷灸法操作练习温针灸法操作练习拔罐法观看示范 拔罐法实体练习
(四)电针操作练习
[目的要求] 通过脉冲电针仪的操作实习,熟悉上述仪器的性能,熟练掌握电针仪的操作规程,了解电针仪使用中的有关注意事项,为临床实际运用电针仪打下基础。[实验内容] 脉冲电针仪的操作
(五)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练习
[目的要求] 通过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操作练习,熟悉上述各种针具的特点,掌握上述针具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以丰富针灸治疗疾病的手段。[实验内容] 三棱针刺法练习皮肤针刺法练习皮内针刺法练习
(六)耳针法练习
[目的要求] 在学习耳针疗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熟练掌握耳穴诊查的方法和常用耳穴刺激方式,为临床耳诊和治疗奠定基础。[实验内容] 耳穴诊查
耳穴的刺激方法
(七)头针法练习
[目的要求] 在学习头针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头针施术部位(共14条治疗线)的定位,熟练掌握头针的针刺操作方法,为临床实际应用头针疗法做好准备。[实验内容] 观看头针模型及实际定位示范 观看头针针刺操作示范 分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