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邳州大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邳州大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邳州金水杉建设有限公司
2014年8月16日
一、发展现状
邳州大蒜蒜头大、皮色白、肉质脆、辣味适中、蒜瓣少、形状整齐、耐储运、商品性佳等特点,被誉为白蒜中的上品,深受国内外商青睐,“宿羊山白蒜”、“车夫山大蒜”、“黎明牌大蒜”等优质品牌更是享誉国内外,其中黎明大蒜先后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江苏省名牌产品。自2002起即被批准建设的邳州国家级白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邳州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就的缩影。
经过多年的大力建设,邳州白蒜标准化示范区面积已超过5万公顷,无公害示范基地达22个,60多万亩连片生产基地,种植户15万户,主产区大蒜面积占可耕地面积85%,积极推进大蒜无公害认证。全市已有50万亩大蒜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地认证。注册了宿羊山牌白蒜、邳州牌白蒜、车夫山牌大蒜等特色商标。年产量95万吨,年产值逾45亿元。围绕大蒜产业已建成冷库66座,贮藏能力达到 45万吨,其中储藏万吨以上的15家,贮藏容量36万吨,涌现出徐州绿之野生物食品有限公司、徐州黎明食品有限公司等60多家大蒜冷储加工贸易企业。大蒜加工企业 5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徐州市级10家,具有自营出口权的18家,销售额达80亿元。全市实际利用市外资金、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4亿多元,依托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建成10多个大蒜深加工出口企业。产品包括糖醋蜜蒜、脱水蒜片、酸辣蒜蓉、大蒜粉、大蒜胶囊、大蒜油等20多个品种。年加工蒜头约占全市总量5%左右,已出口到韩国、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建成以宿羊山苏北大蒜交易市场为中心的大蒜市场集群。大蒜交易、管理的市场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宿羊山的苏北大蒜交易中心,一期工程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18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大蒜年交易量超过百万吨。全市有30多万人参与大蒜购销、加工,大蒜经纪人5000多人。每亩大蒜纯收入3500元,外销方面,黎明、青山等有自营出口权企业12家,年出口25万吨,创汇1.5亿美元,全国大蒜出口,三分天下有其一。
二、邳州大蒜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1、大蒜为邳州农产品出口额比较大的商品,1-5月份出口量为10.5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80.62%,大蒜市场行情有所回暖,但是价格并没有上升。大混级:1.65元/斤左右,小混级:1.55元/斤左右,蒜种:1.50元/斤左右,毛蒜:1.30元/斤左右。销售情况还算平稳。2008年底,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邳州白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地理标志区域内申请主体成员所共有的知识产权,是一块金字招牌,等同于国际护照。邳州白蒜产品由此成为徐州市历史上一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得了一张打开外销市场的“国际绿色通行证”。2009年底,邳州白蒜标准化示范区被江苏省外经贸厅、财政厅认定为江苏省大蒜出口基地。
时至今日,邳州白蒜产品已远销欧美、东南亚、日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之冠,出口产品占中东大蒜制品市场70%的份额,成为全国大蒜产品出口示范区。无疑增加了邳州大蒜知名度和出口量。
2、邳州大蒜出口的结构
邳州大蒜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出口极少量的深加工产品。邳州大蒜出口结构与中国整体结构基本一致,邳州大蒜出口中96% 为保鲜大蒜,反映出邳州大蒜出口结构单一。
三、邳州大蒜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大蒜出口的持续增长,刺激了邳州等大蒜主产区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使得中国大蒜产量持续增长,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造成大蒜供求失衡,供给远大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导致国内大蒜价格下降的同时,也降低了大蒜出口价格,减少了大蒜生产企业(农户)和营销企业的经济收益。
2、大蒜出口价格年度波动剧烈,增加了生产和经营风险。中国大蒜出口价格逐年提高,由2004年的396.93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759.69美元/吨,此后价格开始下降,2007年价格为687.16美元/吨,除冷冻大蒜价格略有上升外,其他大蒜产品价格都下降了,保鲜大蒜、干燥大蒜、醋腌大蒜和盐水大蒜价格同比分别下降7.0%、15.1%、9.3%和13.8%。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价格进一步下降到462.3美元/吨,同比下降32.7%,保鲜大蒜、干燥大蒜、醋腌大蒜和盐水大蒜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2.5%、34.5%、11.2%和16.1%。价格的剧烈波动,增加了生产和经营风险。
邳州大蒜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美、东南亚、日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厂商的买货价格及意愿已经成为国内出口企业售价和国内市场蒜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国际市场价格的下跌对邳州大蒜的价格、大蒜出口企业创汇和蒜农的收入也产生很大影响。
3、产品单一,初级产品较多,缺乏高附加值产品。邳州大蒜96%以上是初级产品,大蒜加工只是停留在腌制、切片、烘干等简单工艺上,附加值不高,深加工产品比重很小。大蒜深加工企业少,加工产品简单,大量的大蒜依赖出口,一旦出口受阻,大蒜就会滞销或者价格下降。中国出口的大蒜加工品种少,出口产品还主要集中在简单加工的保鲜大蒜和干燥大蒜上,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醋腌大蒜、冷冻大蒜和盐水大蒜比重很小,其它的深加工和高科技产品就更少了。
4、大蒜出口企业组织化程度低,无序竞争严重。中国大蒜出口企业近千家,但85%以上是中小企业,年出口额不到百万美元。这些小规模的企业由于组织化程度低,在出口上缺乏协调和控制,一方面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暴露出效率低、缺乏竞争力等问题,难以和那些在生产组织上已经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高的国外企业进行竞争,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企业在出口上一直存在比较严重的无序竞争和低价倾销,这既降低了自身收益水平,也引起了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对中国大蒜实施反倾销措施,进一步影响了大蒜出口。
四、推动邳州大蒜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
邳州大蒜贸易竞争力很强,但邳州出口的大蒜结构单一且市场相对集中。因此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和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市场对推进大蒜产品贸易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从多方面提高大蒜国际竞争力。现阶段,大蒜出口仍然是拉动中国大蒜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中国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出口贸易发展态势,为推动中国大蒜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产品升级。
邳州大蒜多以初级产品出口,深加工产品比重很小,高附加值产品缺乏,抵御风险能力弱。主攻深加工龙头项目。依托徐州绿之野有限公司、徐州黎明公司等企业建成大蒜油口服液和大蒜胶囊生产线,拓展蒜粉、大蒜片、大蒜素、大蒜精油生产。
2、开发新的市场,创造新的机遇。
出口企业在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其他潜力大的市场。但须意识到,邳州大蒜出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发新市场的机会成本和费用很高,一旦开发失败所付出代价很大,需要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3、完善大蒜标准体系
针对我国大蒜出口不断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应加速我国大蒜标准化体系的制定和完善,按照产前、产中、产后标准相配套的原则,保证蔬菜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都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改良品种。对邳州白蒜提纯改良,形成5万亩良种扩繁基地。开展脱毒研究与推广。蒜种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到2011年,建成国家级大蒜良繁基地5万亩,年产邳州白蒜种7万吨,可满足60万亩用种,良种覆盖率95%。建设国家级标准化核心示范区
在宿羊山、车夫山、碾庄三镇,建成20万亩大蒜生产核心区,示范带动60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区大蒜单产1450公斤。
4、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量和出口协调发展。
目前,大蒜产量的持续增加已经导致供过于求,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虽然大蒜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现阶段大蒜产量增长主要还是依靠种植面积的扩大。要进一步优化大蒜产业结构,科学预测国内市场对大蒜的消费需求、加工需求、再生产(留种)需求以及国际市场需求,调整种植面积控制产量过快增长,实现供求均衡,实现大蒜出口可持续发展。建设大蒜种质资源库。建立全国大蒜品种资源保存中心、研究中心和信息中心。收集大蒜品种(株系),扩建大蒜种质资源圃,面积100亩,保存和繁育品种20个。
5、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虽然近年来中国大蒜出口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但亚洲依然是主要的出口市场。东南亚、南亚地区和日韩成为中国大蒜出口主销市场,消费量占中国大蒜出口总量70%,但该地区总体上是一个低价市场,对该地区的出口价格也直接影响着中国大蒜的整体出口价格。这种集中性的市场结构比较脆弱,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大蒜出口企业要立足亚洲,继续拓展欧美等地区的市场,选择合适的区域市场和细分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6、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增加出口效益。
中国大蒜多以初级产品出口,深加工产品比重很小。虽然中国大蒜加工企业不少,但加工产品多以初级加工品居多,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缺乏,抵御风险能力弱。发展大蒜加工业,实现加工增值,扩大出口大蒜产品的种类与品种,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需求,是扩大中国大蒜出口的重要途径。要在传统的保鲜和干燥大蒜出口基础上,积极增加调味料理食品、浓缩蒜汁、蒜素、酸油等大蒜深加工产品的宣传、开发和出口,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经营效益。
7、提高出口企业组织化水平,协调出口秩序,维护贸易利益。
中国大蒜出口企业多数规模较小,获取市场信息手段较落后,生产加工技术水平较低,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差,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大蒜出口无序竞争的直接恶果导致出口质量和效益不高,价格竞争加剧,利润未能与市场份额同步增长,且容易招致国外反倾销、技术壁垒等贸易摩擦。因此,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现有的出口秩序。建立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使全国大蒜生产和经营商家对内能互相协调、配合,对外能步调一致,使外国进口商无机可乘。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加大对地方保护和各种内讧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大蒜出口贸易中,充分利用WTO规则和协议的有关条款维护正当贸易利益。
8、拓展销售渠道,健全营销体系,提高大蒜营销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大蒜产品出口渠道比较单一,通常是与外商签订合同,然后按照外商的要求提供产品,很少有企业走出国门主动营销自己的产品,外商在掌握市场信息和拥有客户群方面具有优势。必须要创新和拓展大蒜出口销售渠道,出口企业要走出国门,通过考察和参加展销会营销自己的产品,也可以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分公司或代理公司,直接经营大蒜产品。要积极推行电子商务交易,提高交易的效率和成本,同时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要引导企业将竞争的重点放在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上,在更新换代、改进产品结构、开拓新品种上挖潜力,实现从以价取胜到以质取胜、以品牌取胜的根本转变。在营销时,也要注意考虑国际市场供求的特点,减少部分地区对大蒜产品的敏感度。如日本市场上我国大蒜已经占到70%的份额,再增加就会直接冲击日本农户,会引起日本强烈的贸易反弹。
9、建立大蒜风险调节基金。
大蒜受气候条件影响大,计划产量与实际产量差距大,大蒜种植风险远大于粮食。应参照我国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建立大蒜风险调节基金,对蒜农进行补贴,保障蒜农基本利益,防止大蒜种植面积的盲目扩大或减少,避免大蒜价格暴涨暴跌。
五、大蒜的发展前景
1、营养丰富 每100克大蒜含蛋白质4.5克,脂肪0.2,碳水化合物28克,硫胺素0.23克,核黄素0.06毫克,尼克酸0.8毫克,维生素C6毫克,膳食纤维1.8克,钙10毫克,铁0.8毫克,锌1.2毫克,硒4.03毫克。
2、药用开发前景好 大蒜有良好的抗菌消炎,防治传染性疾病的作用。还有抗衰老,降血压,抗凝血,抗病毒等作用,有良好的防癌抗癌的作用。目前研究证实,大蒜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特有的有机含硫化合物,这类物质不仅具有杀菌,抗氧化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的发生。
3、加工前景好 目前,国内外对大蒜的深加工都非常重视。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外就相继研制成功了以大蒜为主要原料的各种调味品,如蒜泥,蒜粉等深受消费者欢迎,国内传统的大蒜制品有糖醋(蜜)蒜,咸蒜,干蒜片等。近年来,国内外科研部门有相继开发出大蒜粉,大蒜粒,脱水蒜片,大蒜蛋白,大蒜素胶丸以及抗皱增白霜,生发宝,等大蒜系列化妆品等。这些产品有些适合小型企业生产,有些适合大中型企业,不同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选择合适的加工目标进行生产。随着大蒜系列加工品的不断开发,以及人们对大蒜产品认识的逐步深入,国内外市场对大蒜加工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大蒜加工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六、结论
大蒜是一种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农作物,它是邳州众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大蒜行情的好坏,关系着蒜农收入的多少,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而大蒜价格的起伏性,使蒜农及货主都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大蒜价格的暴跌暴涨问题应引起国家的注意,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调整改进,有效防止大蒜种植面积的盲目扩大或减少,避免大蒜价格暴涨暴跌,为实现农民美好的小康生活而奋斗!
邳州金水杉建设有限公司
2014年8月16日
第二篇:大蒜产业调研汇报(17.9.6)
立足资源优势 转变发展方式 科学推动大蒜产业跨越式发展
----——邳州市大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汇报材料
市农业委员会(2017年9月7日)
近年来,我市按照“富民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培育品牌,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抓住产业富民这条主线,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大蒜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外向化,走出了一条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企业带动、农户联动的外向型发展之路。
一、大蒜产业化体系日趋完整,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突出 一是基地规模大、品质优,市场行情趋好。我市常年种植大蒜60万亩左右,年产量60万吨,建有大蒜恒温库350余座,年贮藏能力40万吨。以宿羊山、碾庄、车夫山、赵墩等镇为核心的大蒜种植基地,相继创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邳州白蒜以“品相好、辣味适中、蒜油含量高、商品性佳”等特点,被誉为白蒜中的上品,优于山东与河南等地大蒜,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今年全市种植面积58.7万亩,总产68万吨,平均亩产值6000元以上,带动大蒜产区12.6万农户人均增收2700元。
二是企业数量多、级别高,“双带”作用明显。全市大蒜商贸和加工企业约25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6家、徐州市级10家,黎明食品成为“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大蒜分会”理事长单位。大蒜行业从业经纪人队伍约5200人,销售总收入47.19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超超亿元的14家,带动农户9.8万户,户均增收1.2万元。
三是品牌意识强、知名度高,竞争力显著提升。先后制定了《地理标注产品 邳州白蒜》、《大蒜地膜覆盖栽培及回收技术规程》、《无公害大蒜生产技术规程》等省级、市级地方标准;指导大蒜生产加工企业备案《蜂蜜糖醋蒜》、《蒜蓉》、《黑蒜》、《黑蒜发酵饮品》、《黑蒜颗粒丸》等企业标准近20个。全市拥有大蒜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3个;黎明食品、恒丰宝食品等13家企业基地通过了GAP认证。黎明食品等多家公司在海外设立直营店或注册境外商标,邳州大蒜产品在国外的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在2015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价中,“邳州白蒜”以品牌强度791(历史传承、地理人文特征,保护效果、群众认可等方面综合评价),品牌价值达到141.53亿元,荣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第24位,初级农产品(含花卉)类地理标志产品第13位,与盱眙龙
虾、镇江香醋成为江苏省仅有的三个区域公共品牌。今年邳州大蒜获批“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产品”。
四是产业外向度高、集聚力强,出口总量全省领先。全市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为核心,集聚了全省95%以上的大蒜出口企业。建成国家级出口大蒜质量安全示范区1个,省级出口大蒜示范基地14个,具备自营出口权的企业达33家。2016年全市大蒜自营出口创汇3.81亿美元,连续9年位列全省农产品出口县(市)第一。
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力量,目前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全市有10余家龙头企业与山东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等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攀上了“高亲”。有多名教授专家长年驻企业工作。牵线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等15名高层次人才到大蒜企业创新创业,为我市大蒜产业发展注入创新驱动力。建成黎明食品、绿之野食品、伟楼食品等10余家大蒜深加工龙头企业,建成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5个,其中绿之野食品的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黎明食品的国家级大蒜研发中心,在产品研发和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走在全国大蒜产业的前列。深加工产品包括糖醋蜜蒜、脱水蒜片、蒜粒、蒜粉、酸辣蒜蓉、大蒜油、大蒜素、大蒜胶囊、黑大蒜、黑蒜醋等20多个品
种,产品出口到韩国、日本、东南亚、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制约大蒜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
一是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农业标准化生产相对滞后。土地资源仍由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小、利用率低,农民惜地心理逐年加重,土地流转难度加大,土地规模化经营问题越发突出,农民缺乏标准化生产热情。农业标准化生产难以在短期内取得长足进展,与生态型、健康型、高效型的标准有较大差距。靠分户经营的市场主体与全球化市场竞争,既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二是栽培技术创新率不高,良繁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我市大蒜常规地膜栽培技术相对成熟,但优质综合栽培技术纵深研究较少,节水滴灌栽培应用率低,旱田连作障碍明显,化学投入品偏高,一定程度影响产量、品质的提升。同时,全市乃至全省在大蒜品种选育上缺少专业的科研及开发机构,种质资源欠缺,对大蒜种性保持和良种繁育投入不足,品种单一,农家品种成为主体,造成大蒜品质及抗逆性下降。
三是企业结构不合理,深加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我市大蒜企业基本以出口保鲜大蒜的商贸流通企业为主,精深加工型企业较少,且加工率不足总产量的5%。大蒜产业受市场行情影响波动大,抗风险能力薄弱。我市新产品研发能力较强,黑蒜、大蒜素、大蒜油等深加工工艺成熟,但生产规模
小,成本偏高,价格昂贵,没有进入百姓家庭;市场上仍然以蒜蓉、蒜粉、蒜片、蒜粒、糖醋蒜等初加工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
四是排灌设备配套不全,农田水利设施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田间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防洪排涝能力弱,对大蒜生长不利,易造成年际间生长不均、级蒜率降低,影响大蒜的产量和品质。
三、在创新求变中推动大蒜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的市场竞争不再是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已上升到价格、质量、服务与品牌的综合竞争。面对新形势,我市大蒜产业化发展要立足国内国际市场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创新为龙头、以现代信息和大蒜产业技术为支撑,积极做好大蒜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厚植商贸流通与精深加工双轮驱动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上求新突破,努力打造大蒜出口强市。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大蒜原种基地500亩、良种扩繁基地1万亩,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2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家,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件、江苏省著名商标3件、江苏省名牌产品3件;争创“国食健字”产品5个,牵头制(修)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个。
(一)突出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依托徐州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在改良本地品种的基础上,加快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重点打造宿羊山大蒜良种繁育基地,引导全市新品种更新换代,通过3年努力,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创新种植模式,扩大水稻/大蒜轮作面积,从密度配置、肥水运筹、病虫绿色防控入手,推行标准化管理,指导农户适时收获、遮光晾晒、科学分级,防止出现散瓣、马尾蒜、面包蒜、绿皮、糖化等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加快全市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和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建立健全大蒜重点基地档案和可追溯制度,推行生产、加工、包装各环节全程监管,巩固壮大我市优质大蒜原料供应基地地位。
(二)突出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依托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外引与内培并举,打造黎明食品、绿之野食品、清华蒜业等本土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恒丰宝食品、国伟食品、培育天源蒜业、沙明食品等一批骨干型省市龙头企业;围绕大蒜食品、保健品、生物制药等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搞好对外联合,吸引国内更多的精深加工企业入驻集中区。充分利用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科研优势,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开发生产一批大蒜保健、生物制药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稳步推进有机大蒜及功能大蒜(如富硒大蒜、富锗大蒜、高大蒜素含量大蒜等)产
品开发,形成系列功能各异的保健大蒜产品,增加市场卖点,提高经济效益。
(三)突出市场建设,拓展销售空间。按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标准,加快宿羊山大蒜市场提档升级,完善碾庄黄滩桥大蒜交易市场,建成集大蒜系列产品交易、检验检测、仓储物流配套的大型专业批发交易市场。鼓励企业设立境外营销中心,开设直营店、直销店。在巩固对东南亚市场出口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欧美等发达地区以及新兴经济体市场,实现销售市场多元化。加快营销模式的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自建或依托第三方网络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实现产品销售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继续保持我市全省农产品出口第一县的位置。
(四)突出政策扶持,夯实发展基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整合农委、国土、水利、农机、农开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基地,进一步强化农田水利和桥涵路闸建设,推广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积极探索大蒜收种机械化。依托项目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在外向型基地建设、品牌创建、产品检验检测、产品研发等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大蒜产业化水平。
(五)突出宣传推动,提升品牌价值。积极争取国家主流媒体推介邳州大蒜,宣传邳州大蒜,通过举办中国大蒜节会、等向国内外宣传推介邳州大蒜。大力推广邳州白蒜地理标志产品标志的使用,彰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效应。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增强品牌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引导企业
到主要出口市场注册商品,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不受侵犯,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六)突出服务引导,打牢发展保障。加大打假护农力度,突出违禁高毒农药查处,规范农资经营销售。加大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力度,指导蒜农科学合理用药、用肥,从源头上确保大蒜产品质量安全。整合全市各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资源,成立相关专家、企业领导和技术骨干、政府部门领导参与的大蒜产业研究会,在国家政策研究、市场需求预测、最新技术动态、企业内部管理、企企及政企协调和银企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河南省南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指示精神,由南阳市畜牧局、南阳市黄牛协会、南阳市黄牛科技中心组成的联合调研组于XX年春,先后到邓州、唐河、新野、方城等县市区实地考察了黄牛养殖户、养殖场和加工企业,广泛听取了农户、经纪人、企业经理、科技工作者以及县、乡、村领导对黄牛产业发展的经验、意见、建议和发展对策。并在此基础上,经调研组反复讨论、修改,形成这份调研报告,就我市目前黄牛产业的特点、问题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对策提出了构思,谨供参阅。
1、目前我市黄牛产业的特点
南阳牛是勤劳智慧的南阳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精心培育而成的一个优秀的地方品种。XX年底,存栏160.1万头,出栏91.9万头,年产牛肉13.1万t,产值达50.8亿元,占畜牧业产值27.7%。南阳牛在南阳畜牧业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经济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表现有六大特点:
1.1、南阳牛的肉用性能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南阳牛经过这些年的系统选育和品种改良,一是它的体型已发生了大的变化,已由原来的役用体型,接近肉用牛的体型;二是规模养殖场的育肥牛日增重一般在0.8一1.5kg之间,已接近国际肉用牛的日增重;三是经过科学育肥后的牛屠宰率达到55-65%,净肉率达到45-55%,已达到国际肉牛的标准。综上所述,南阳牛的肉用性能总体已接近国际肉牛的平均水平。
1.2、南阳牛的用途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昔日养牛为耕田的现象已基本不复存在。从调研看,南阳牛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使役为主,九十年代的役肉兼用,到目前平均每头成牛年耕役时间不足半月,并主要作为辅助动力,有些地方的黄牛已“不会”耕田。基本上完成了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的转变,南阳牛的用途已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折。
1.3、规模饲养成为发展的主流
目前,我市养牛规模场、小区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工作新的亮点,在短短的几年中,已达160多个,部分规模场仍在建设中。目前我市黄牛规模养殖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新野县歪子镇棉花庄、唐河县上屯镇高庄为代表的联户母牛养殖小区。由村组统一协调小区建设用地、牧草用地、牛场及附属设施,统一规划,农户投资。以养母牛,繁小牛为主,多以5-20头繁殖母牛为规模,投资少、风险小、成本低、收益稳。二是以唐河、社旗、方城等县为代表的专业大户养殖。以户为独立单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每户饲养规模50-200头,繁育小牛和育肥相结合,规模适度,经营灵活。三是以新野县、邓州市、宛城区等为代表的标准化专业育肥场。饲养规模500-1000头,以架子牛育肥为主,高标准、高投入、高效益,具有较强的示范引导作用。
1.4、区域分布走向科学化
通过调研了解到,城市郊区、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人均耕地少的地方黄牛数量在减少,而人均土地多、丘陵地区、浅山区、沿河两岸等地方黄牛数量有所增加,如位于浅山丘陵区的唐河县湖阳镇黄河自然村,户均达到2头牛,位于白河西岸的新野县上港乡小五村户均1.5头牛。这种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表现,是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一种正常现象。在欧美畜牧业发达国家,一般是城市郊区养奶牛,平原养猪养鸡,山区、浅山区、交通偏远的地方养肉牛。南阳市黄牛养殖的这种趋向,说明了黄牛产业的区域分布正在走向科学化、理性化。
1.5、产品开发已形成燎原之势
目前我市拥有大中型屠宰加工企业10余家,经过这些年的精心经营,开发出的黄牛产品已达100余种,其中分割牛肉产品达40余种,部分产品可替代进口牛肉;深加工熟食产品达60余种,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主要销向上海、广州、南京等40多个大中城市和食品加工企业。科尔沁牛业有限公司的人住南阳,必将带动和提升我市整体肉牛产业的大发展。
1.6、南阳牛品牌已经唱晌
南阳牛以体格高大,肉质细嫩,皮板致密,耐粗饲,适应性强等而闻名于世。建国初期,我市建立了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全国第一个黄牛繁育及科研机构,开展对南阳牛的系统选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率先在国内推广普及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实现了黄牛繁育史上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八十年代初,第一个在地方良种黄牛上制订并颁布实施了《南阳牛》国家标准,同时,把品系繁育技术应用于南阳牛育种工作中。九十年代,首次在国内提出把南阳牛培育成为我国自己的地方性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该项目相继列入国家“948”项目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98年,南阳牛被国家农业部首批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XX年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名注册,南阳牛将受到世界上143个国家及地区的保护。XX年我市又成功的举办了首届黄牛节。XX年又对南阳牛进行了商标注册。XX年南阳牛的品种选育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XX年南阳牛育种技术创新被列入国家863项目,同时,南阳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XX)74号),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南阳肉牛产业的发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这次调研中,大家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2.1、市场问题
所到之处,大部分养殖户,特别是养殖繁殖母牛的农户反映养牛业比较效益低。养繁殖母牛每年它的收入就是一头小牛,6个月左右断奶时的价格一般在2500-3500元之间,散养不计成本还可以,规模养殖从市场上购草、购料就难以赚钱,这也是目前繁殖母牛难以象鸡猪那样大规模饲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市同全国一样,肉牛产业比较效益低,其主要原因是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但市场价格低,价格背离价值造成的。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于其它肉类,更高于奶、蛋产品,一般来讲,牛肉的料肉比为7:1:羊肉为5:1,猪肉为3:1,禽肉为2:1。禽蛋为2:1,牛奶为1:2-4,所以说生产牛肉的成本属于最高,一般为猪肉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的牛肉由于疫情和药残等原因,销不到发达国家去,只能销往俄罗斯、东南亚、香港这些国家与地区,价格与国内差不多。国内牛肉市场由于产品开发跟不上,花色品种单一,绝大部分属于大众化食品,中、高档产品少,这是造成国内牛肉产品价格低的主要原因。
2.2、社会问题
一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在所调研的村、组中,一般来讲,机械化程度越高,养牛的农户越少,每增加一台四轮或手扶车,要减少2头牛(其中一头繁殖母牛,一头小牛)。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目前外出打工的多为青壮年,他们的转移使养牛环节的“下力气活”无人于。另一方面,目前养牛的农户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的自然减员也影响了养殖黄牛的数量。三是环境卫生及饲养场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户建起了楼房,环境卫生的要求也高了,既不养牛,也不养猪养禽。以上现象说明:第一农民对环境卫生的要求在提高,从卫生安全的角度讲要发展养殖,必须考虑入畜分离;第二受宅基地有关规定的影响,有些农户养殖场地狭小,难以扩大规模;第三近几年来,农户散养畜禽有所下降。四是盗牛问题。从调查的结果看,盗牛的绝对数并不大,但它的危害、负面作用相当大。往往是一户被盗,全村养牛户受惊,有的甚至影响到周边十多华里。
2.3、资金问题
调研组所到之处均有要求解决养牛资金的呼声,由于金融政策的原因,现在农村贷款相当困难,几家企业也反映资金不足。农户贷款有四难:一是贷着难;二是数额少;三是期限短;四是利率高。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讲,养牛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牛个体大,生产周期长,养殖所需的固定投资和流动资。中固鸯牧絮恙XX年增钓金相对比较多。黄牛加工企业也同样需要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占用。农户困难,无钱养牛,企业无钱,开工不足。目前在养牛业价格和效益回升的形势下,农户和企业呼唤政府协调资金,倾斜养牛业。
2.4、牛自身问题
黄牛相对其它畜禽来讲,繁殖系数低,饲养周期长,产业链上环节多。牛属于单胎动物,怀孕周期长。繁殖母牛一年最多能生出一胎。改良牛饲养到1.5岁左右才能正常出栏(体重450-500kg),纯种南阳牛2.0~2.5岁才能正常出栏,而生猪一般是6个月出栏,肉鸡45天出栏。饲养上包括养母牛、繁小牛、育幼牛,加工上包括牛肉分割、熟食制品生产及牛皮、牛血、牛骨、牛杂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相对来讲产业化的运作难度加大。
3、建议和对策
3.1、提高认识,增进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信心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养牛大市,推进我市养牛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适宜养牛,又是国家规划的中原肉牛带核心区域。二是品种优势:南阳牛中外驰名,加上长期坚持不懈地品种选育,品质越来越优,肉用性能越来越好,为黄牛产业的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饲草资源优势:我市年产农作物秸秆达800万吨,可利用的草山草坡面积560万亩,黄牛发展的潜力巨大。四是良种繁良体系优势:在品种改良上,我市建成了两个国家级的黄牛制种、供种场,即市黄牛科技中心和市黄牛良种繁育场,拥有比较健全的市、县、乡、村四级改良体系。
3.2、加大宣传,进一步唱晌南阳牛这一品牌
3.2.1、引进“牛文化”:“牛文化”一词最早见于一位印度教授撰写的《中国应该引进“牛文化”》一文。文章的大意为:中国为全球吃的大户,但中国人主食淀粉过多,肉类猪肉统治,缺少营养丰富的牛肉、牛奶。他建议中国应引进“牛文化”多吃些牛肉,多喝些牛奶,少用些补品,一则提高民族素质,二则促进农户养牛,让农民增加收入。南阳是黄牛的故乡,养牛历史悠久,应大力引进和弘扬“牛文化”,宣传传统饮食的弊病和吃牛肉、喝牛奶的好处,逐步改善膳食结构,启动消费,拉动内需。
3.2.2、扩大宣传渠道:应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加大对南阳牛的宣传工作。可采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形式,宣传南阳牛的形成、品种特征、研究成果及牛产品;宣传典型的养殖户、养殖场、专业村、专业乡(镇)及加工企业;宣传养牛优惠政策以及为养牛业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等等。总之通过宣传,进一步唱响南阳牛品牌,使南阳囚黄牛而名,畜牧业因黄牛而兴。
3.3、制定政策。扶持黄牛产业大发展
从宏观上讲,制定政策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含产业规划、财政支持、融资贷款、贴息补助、减免税收、土地使用、企业改制等;二是技术政策,主要指良种推广、产品开发、标准法规、产业开发立项等;三是产品促销政策,主要指品牌保护、公益广告、媒体宣传等。从微观上讲,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了农业、畜牧业大的发展。作为肉牛产业,投资大、周期长、繁殖系数低,理应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一是实施肉牛良种冻精补贴;二是加大对保种场和保种区的扶持力度;三是对实施良种登记的公母牛及其后代进行补贴;四是对性能测定站和育种中心进行补贴;五是对规模养殖母牛户、小区进行奖励或补贴;六是扶持肉牛加工企业的发展。
3.4、培育龙头,逐步把牛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起来
我市目前加工企业虽然不少,但大都生产规模小,加工能力弱,产品档次低,养殖与加工环节脱节,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也很难起到龙头带动作用。这种状况导致南阳牛有名,而牛的产品没有名气。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抓好对唐河肉牛产业集团公司、南阳市肉类联合加工厂、南阳市甲林清真肉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畜牧加工企业的扶持,并鼓励这些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二是抓招商,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的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期工程全面启动实施。新野县已建成科尔沁牛业5000头育肥场1个,千头育肥场9个。下一步重点是落实配套措施,是企业能稳步向前发展。三是促进和培育大型交易市场以及经纪人队伍,保证养殖、买卖、加工环节的良性循环。
3.5、健全体系。
积极推进南阳牛的标准化生产切实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应以南阳黄牛研究所和南阳黄牛科技中心为龙头,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良繁体系。一方面加大南阳牛的品种保护力度,扩建保种场,增大保种区,有效地提高纯种南阳牛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良种登记、性能测定、人工受精、开放式基础育种群和核心母牛群的建立等措施,加快南阳牛肉用新品种的培育步伐。在牛肉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上要把好“六关”。一是入口关,加强对兽药、饲料使用管理,确保畜牧业投人品的安全;二是生产关;三是出口关,搞好检测和榆疫监督工作;四是产品的认定认证关;五是准入制度关;六是质量追溯制度关。
3.6、建好基地,使农户真正从黄牛的产业中富起来
应走千家万户养牛为摹础,以专业场、户、小区为骨干的发展路子。平原地区养牛应以千家万户为基础,特别是繁殖母牛,这样不计投入,比较效益高。专业场、户、小区应以青年牛肥育为主,利用青年牛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一可以加快资金周转,增加收入,提高效益;二可以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杀青”问题;三可以通过育肥,提高牛肉的品质。有条件的地方,每户可以饲养3-5头繁殖母牛,入驻小区,组成小规模大群体。在山区、浅山区、丘陵地区以及沿河两岸有草地的地方,可通过增加投入,加大人工种草的力度,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增加载畜量。有条件的地方可直接办家庭牧场或联户牧场、股份制牧场等多种形式,以规模饲养繁殖母牛为基础,犊牛可以一直饲养到出栏,直接进入市场。在基地的建设上,应重点抓好规模养殖。规模场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统一规划,重点扶持,个体投入,规模经营,技术服务,种草养畜,生态发展的原则,依据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地引导黄牛产业的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7、加大投入,建立多元投资体系
目前,制约我市养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投入不足。俗话讲“穷养羊,富养牛”,说明养牛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的资金量大,周期长。建议南阳市及黄牛发展基地县市区设立南阳牛发展基金,用好小额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项目,秸秆养畜项目等,向基地县、乡倾斜,逐步有序地放开民间融资渠道,广开财源,以利支持龙头企业、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等发展黄牛业。
3.8、创新机制。
改革黄牛产业经营模式在黄牛产业化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但技术并不能自动延伸到产业,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产业化,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有效的机制和体制创新,从这点来认识,机制和体制往往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我市目前绝大多数牛肉加工企业与农户两者之间存在的是简单的“买断”式购销关系。这种简单的购销关系很不牢固,由于是两个生产单位利益主体,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很难协调,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发生利益冲突,这种关系便告解体,如产品畅销。中固蠡牧东志XX年增刊时,企业之间竞价抢购牛源;产品滞销时,企业减价收牛或不收牛。这样导致农户还是企业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影响产品质量和对市场的稳定供应。加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重点是通过经济关系把农户或养殖场连结为企业经营范畴的一部分,组织生产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以此把黄牛加工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结在一起,合作社的成员既承担风险又分得利益,成员所生产的商品必须全部出售给合作社,利益的分配和成员同企业当年的交易数量与质量挂钩。合作社把所有成员的利益联结在一起,集中每个成员的力量和智慧。我们的加工企业可借鉴发达国家合作社的有效形式,通过资产的重组和股份改造,将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
3.9、优化环境,保障养牛产业的顺利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XX)74号)。发改部门要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项目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和金融部门要按照肉牛产业发展的投入政策,抓好资金的落实与管理;土地部门要把肉牛产业用地列入总体用地规划,按农业用地管理;电业、水利部门要认真落实豫政(XX)37号文件规定,对用水用电按照农用标准收费;税务、工商、环保等部门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放宽收费政策;保险部门要开辟险种,解决肉牛养殖的风险问题;城建部门对新上的肉牛产业生产、加工项目,在收费上给予适当减免;公安部门每年要开展1-2次专项行动,集中打击农村盗牛行为,解决农民养牛的安全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和农民负担监督部门要认真落实整治企业经营环境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规定,为肉牛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畜牧部门要搞好发展规划,抓好技术服务和行业执法,促进南阳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篇:中国银行邳州支行调研报告
中国银行邳州支行调研报告
中国银行邳州支行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分行的下属机构。地点坐落于邳州市主城区解放路42号。该支行成立于1998年,至今只有十多年的时间,该行共有8个营业网点,88名职工。
一、业务工作基本情况分析
(一)截至2011年3月31日该行各项主要经营指标:
1、该行各项存款日均余额40955万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17378万元,财政性存款8988万元,同业存款14589万元,序时超额完成了市分行下达的存款目标任务。一是提升技能营销。该行借鉴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在营销方式、方法,技巧上,开拓员工的视野,用持续发展的理念营销客户,服务客户,维护客户。二是拓展业务营销。借助财政贴息固定资产贷款项目政策,营销了5家经营效益优、资金成本足,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吸收企业存款日均达1100多万元。三是扑捉信息营销。注重对企业验资信息搜集,做好验资服务和免收费工作,营销验资企业3家,资金1800万元。四是筑巢引凤营销。协调企业下游客户和关联企业开户,新增开户企业18家,存入资金达2亿多元。五是人脉关系营销。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利用人脉关系,多开户,开大户,一名驾驶员营销同业存款
1.2亿元,并成功续存3个月。六是协调政府营销。日均财政性存款近4000万元。
2、中间业务收入计划:该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20.5万元,其中代理保险手续费收入7万元,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用收入0.2万元,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收入7.7万元,实现外汇结汇收入0.2万元,其他结算手续费收入5.4万元。一是服务延伸,巩固保险代理客户。安排专人建立保险业务项目库,对老客户每旬
及时提示保险到期情况,督促入库业务后续服务工作;对新营销贷款客户不失时机推荐保险,对新增库存、抵押资产实行财产险全覆盖。上半年实现财产险保费收入44.8万元,人寿保费收入1.9万元,分别实现代理手续费6.5万元和0.5万元。二是勇于尝试,拓展收入渠道。银行承兑汇票开票和贴现业务手续麻烦,风险大,且从业人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做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该行提出“不尝试永远不会做”的思路,大胆尝试,开办3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和5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获取收益7.9万元。在稳步做好外汇结汇业务的同时,该行还将尝试外汇注册资金、贸易融资等业务。三是提升服务,扩大柜面结算求收入。截至6月底,我行共有各类存款客户211家,上半年累计发生结算业务2012笔,金额总计130428.16万元。其中各类结算业务840笔,金额80618.97万元,同比增加269笔,增幅达47.11%,金额同比增加29156万元,增幅达56.65%。业务笔数和总量仅次于徐州市分行营业部,结算手续费收入5.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3万元。
3、风险控制计划:该行目前法人客户的不良贷款已经全部处置或剥离,目前仅有个人贷款有小部分不良,不良率控制在较高的水平。对不良贷款进行合格分类,分别处理,消化历史包袱,优化资产结构。
对经营中由于人为因素形成的呆账、坏账,一方面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经济、以至刑事责任,另一方面从国家政策上要允许银行在一段时间内按较高比例提取呆账、坏账特别准备金,使商业银行能较快地冲销陈年呆账坏账,尽快地步入运营的快车道。对以往经营中形成的逾期呆滞呆账贷款,应对责任人划分责任包干,定期限定责任人完成任务,可以采取灵活的奖惩办法。对因经营不善但可以通过转制、转产有发展前途的企业银行可不急于催收贷款且对其新产品、新
工艺给予新的贷款支持,并实行封闭运行,使企业早日摆脱困境,从而也优化银行的贷款。对赖债户,银行只能运用法律武器,依法诉讼,同时为了解决执行难的问题,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当地人民银行的联合协作,如召开联席会议办公,请新闻单位对赖债户进行曝光。
4、财务收支计划:该行各项贷款余额为73723万元,贷款种类较为齐全,结构不断优化。一是中长期项目贷款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余额13600万元,其中今年新投放5000万元。二是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维护提质。该行营销维护正昌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2300万元。三是有财政贴息来源的项目强力营销。目前,该行已营销国伟食品、伟楼食品等5个与开发局联合推荐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信用等级和内部授信资料已全部上报上级行,贷款申报材料正在积极准备之中。四是传统优质客户扩储增效。为该行托市或自营贷款的投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调查体会:中国银行邳州支行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拥有一批稳定的优质公司客户,该行重视优质客户的营销、管理和维护,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产品来吸引客户,同时积极推行客户经理制,各项业务有了进一步发展。但在改善客户结构,合理运用银行产品及完善客户经理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
调查结论和建议:
1、一步加强优质客户的开发管理工作,不断壮大优质客户群体。虽然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中国银行邳州支行已拥有一批优质的公司客户,但想要在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必须不断发展新的优质客户,壮大优质客户群体,使自身的负债业务稳步增长,增强资金实力。
2、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和营销工作,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要依托中国银
行在国际结算、网上银行、贸易融资等方面的银行产品,营销新的优质客户,调整好客户结构。
3、加快客户经理制的建立和推广,解决客户经理制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形成高效的客户经理队伍。目前的客户经理的综合素质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必要时,可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对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力度还应加大,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发挥最大的潜能。
李相彤,保险071,2023407138
2011年4月15日
第五篇: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临床治疗、康养健身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去年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深入了解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月至*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善武、副主任率调研组赴*区等地开展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成效。
近年来,市zf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全面振兴*医学口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助力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道地药材资源丰富。
我市中药材品种多、质地优,共有各类中药材*种,其中,植物药类*种,动物药*种,矿物及其他类*种,分别占全省总数*%、*%、*%、*%,贡菊、黄精等道地药材在广泛分布,被列入“十大皖药”。二是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市委市zf把振兴*医学摆在突出位置,成立由市委市zf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高规格召开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为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锚定了发展目标。先后制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等政策文件,中药材产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三是产业发展基础提升。
大力发展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全市建成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个,种植面积达*万亩。积极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共有省级龙头企业*家,市级龙头企业*家,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家,生物技术和医药国家级创新平台*个,初步构建了以*高新区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县开发区等多点支撑的医药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链条效益不优。
我市是中药材资源大市,但也是中药材产值小市,全市具备加工能力和带动作用的中药材企业不到*家,且局限于对药材的简单清洗、烘干等初加工层次,上市产品完全依赖于外地企业和市场。比如祁门蛇伤研究所在蛇药研究方面成果丰富,但缺乏工业企业支撑,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另外,各基地、农户主要以销售原药材或者初级加工为主,产销不稳定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年覆盆子价格达到*元一斤,全市不少农户一哄而上,近两年覆盆子价格跌到*元一斤,造成大量覆盆子荒芜。
(二)种质资源保护不力。
目前,我市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较少,种质资源驯化培育良莠不齐,多数药材种子来源靠自选、自留、自繁、自用,提纯复壮不足,品种退化、混杂严重,中药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抗性表现差异较大,品质得不到保障。比如,*贡菊与亳菊、滁菊、杭白菊一起被列为“四大名菊”,过去以晚熟品系为主,品质最优,但管理难度较大,不少种植户为了追求短期效益,盲目选择种植周期更短、品性较差的中熟品系,导致*贡菊在市场上的药用价值不断下降,品种退化严重。
(三)发展要素保障不全。
我市山多地少,土地碎片化严重,再加上受国家禁止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的政策影响,中药材在耕地上很难大规模种植。林下种植是规模化种植的主要发展方向,但由于林业方面政策限制,人工林砍伐栽种需采伐计划,天然林下抚育性采伐栽种审批难,从而制约了林下中药材的规模化发展。另外,政策资金方面,目前我市虽然提出振兴*医学,但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还缺乏具体的扶持政策。(四)专业人才队伍薄弱。
中药材无论是管理还是种植,对专业技术要求都很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支撑。就我市目前而言,一方面,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全市除祁门县设立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配备了管理人员之外,其余区县均没有专业中药材管理机构和力量;另一方面,种植科技人才紧缺,多数中药材种植户没有充分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管理粗放,致使中药材质量和效益始终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三、意见建议
(一)要制定道地药材发展规划。
市zf要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要求,抓紧研究制订以道地药材为重点的全市“十四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系统推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要以品种为纲、产地为目,根据我市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市场前景,突出药食同源,参照浙江打造“浙八味”、湖南打造“湘九味”做法,科学选定几个具有*特色的道地药材品种,集中力量重点打造、率先突破。要建立完善品牌培育与评价标准体系,抓好GAP认证、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造我市中药材发展品牌。
(二)要提高中药材加工水平。
要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引进有实力的中医药企业落户*,建基地、办工厂。同时,要努力培育壮大现有中药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天目制药、科宏生物、同仁堂精制药业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开发中药材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大力提升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水平,鼓励中药企业在产地建设加工基地,加强采收、净选、切制、干燥、分级、保鲜、贮藏等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三)要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
要把中药材种子培育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加快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开展道地药材筛选驯化、提纯复壮、扩大繁育和展示示范,培育一批抗性强、质量稳定的良种。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尤其要发展林下生态种植。切实加强*贡菊提纯复壮、治理连作障碍技术攻关,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稳定*贡菊品质。要以“十大皖药”基地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确保全市各类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规范化种植面积突破*万亩。
(四)要强化人才队伍培养。
各级zf及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学院以及*职业技术学院沟通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引进中药材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农业、林业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中药材方面管理人才。要进一步激活乡镇农技站活力,充分调动乡镇涉农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养提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水平,发挥农民身边的“土专家”作用。要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认真抓好专业人才培养与技术专家团队组建,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五)要推动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
要把中药材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依托中药材植物学特性,充分利用其在观赏、绿化、采摘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建设一批中药材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开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因地制宜推出药膳、研学等附加服务,让顾客变游客,药园变乐园,努力丰富中药材产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