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法试题整理

时间:2019-05-14 09:28: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动保障法试题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动保障法试题整理》。

第一篇:劳动保障法试题整理

1、提出劳动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__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A 终止劳动关系 B 劳动争议发生 C 调解不成 D 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2、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的,除了责令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外,还可责令支付__。A 赔偿金 B 违约金 C 滞纳金 D 罚金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__。A 解除合同

B 终止合同

C 变更合同

D 续订合同 4、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__规定。

A 企业规章制度B 劳动合同C 法律法规D 集体合同5、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__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 一年 B 六个月 C 一个月 D 十五天

6、劳动争议调整委员会主任由__担任。A 职工代表 B 工会代表 C 用人单位代表D 三方面选举产生的代表 7、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条件出现,劳动合同__。A 解除 B 自行解除

C 撤销

D 终止 8、工会与企业签订的以劳动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合同是_

A 集体合同B 经济合同C 民事合同

D 劳动合同 9、支付__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A 临时工的劳动报酬 B 加工承揽的劳动报酬

C 轮换工的劳动报酬 D 雇佣工人的收入

10、某女职工遇到难产,按劳动法规定应给予的产假为__天。A 56天 B 90天 C 105天 D 120天

二、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工。()1(非)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我国对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制度,而并不禁止使用。我国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童工。

2、社会保险旨在向全体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免受或摆脱人生的各种灾害。()

2(非)社会保障旨在向全体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免受或摆脱人生的各种灾害。社会保险只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确立的,以保险形式实行的,对于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而不能劳动或暂时中断劳动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或相应的补偿,使其至少能维持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3、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时,方可申请仲裁。()

3(非)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4(非)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不能安排补休的,才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指出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每题10分,共20分)1、劳动关系、劳动行政关系

1、区别:(1)劳动行政关系一般着眼于社会的宏观利益,从全社会的角度指挥和协调个人活动,而劳动关系则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一般着眼于微观利益;(2)劳动行政关系是按指令和服从、组织和监督原则建立起来的隶属关系,而劳动关系是按协商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3)劳动行政关系是无偿的关系,是国家在进行各类管理,维护社会安定,执行社会保障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是有偿的经济关系。联系:一方面劳动行政关系应反映劳动关系的本质,对劳动关系起促进、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劳动关系必须在劳动行政关系的制约下发展。2、劳动合同、劳务合同

2、区别:(1)社会关系性质不同。劳动合同是仅与劳动过程相联系的的合同,表现为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劳务合同虽也与劳动过程相联系,但它更着眼于实现过程。(2)劳动力的支配权不同。在劳动合同关系中,劳动力的支配权归掌握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行使,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者的隶属关系;在劳务合同关系中则由劳务提供方自行组织和指挥劳动过程。(3)风险责任不同。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由用人单位承担风险责任;在劳务合同关系中,劳务提供方自行承担风险。(4)劳动报酬的性质不同。因劳动合同的履行而产生的劳动报酬,具有分配性质,不完全和不直接随市场供求情况变动,其支付形式往往特定化为一种持续、定期的工资支付;因劳务合同而取得的劳动报酬,是商品价格的一次性支付,商品价格是与市场的变化直接联系的。

联系:两种合同都与劳动过程紧密相联。

四、问答题(每题12分 共24分)

1、我国对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和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1、裁员条件的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确需裁减人员的可以裁员。裁员程序的规定:(1)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2)依法提出裁减人员方案;(3)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4)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5)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另外,用人单位从裁减人员之日起,六个月内需要新招人员的,必须优先从本单位裁减的人员中录用,并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录用人员的数量、时间、条件以及优先录用人员的情况。2、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我国劳动立法的形成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既存在着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现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法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但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体制的弊端,存在着过分强调行政管理,统得过死,包得过多的问题。(2)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从 1958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鉴于“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一方面,我国劳动管理体制上的行政行为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劳动工作逐步偏离法制化的轨道。(3)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法制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劳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劳动立法的相对滞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我国劳动立法的成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布,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成熟时期。某邮电部门的女工,因拒绝周日送报,被认定为旷工,遭到用人单位的违纪处罚。该女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诉,理由是:周日加班应与职工协商,职工有权拒绝,故自己并未违纪。仲裁机构调查情况如下:

(1)该企业经劳动部门批准已实行以月为单位的综合计算工时制;

(2)该企业实行轮休制度,该女工周日本应轮到休息,故其已有安排,但因其他职工病休,企业要求其顶班,遭到拒绝。(3)如果该日女工上班,该月的工作时间是40小时,该周的工作天数是7天。

(4)按该企业的规章制度,旷工一天,除扣除当日工资外,还要扣除当月的部分奖金,企业按这一规定执行。问:(1)企业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2)如果该企业执行的是标准工时制,这一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1、企业的处理是正确的。该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允许采用轮休制度。当月的工作时间并未超过国家规定的40小时,故周日要求该女工上班,不能视为加班,女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应当服从企业安排,否则应按违纪处理。2、如果该企业执行的是标准工时制度,企业的处理不正确。按每日工作六天计,企业已是延长工时。公休假日要求职工加班应当征得职工本人的同意。职工有权拒绝。企业扣罚构成克扣工资。试 题 二

一、是非题(判别正误,并在括号内写入“是”或“非”)(每题1分,共10分)

1、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应当依法予以解除。(非)2、国家实行薪年休假制度。(是)

3、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非)

4、企业招用劳动合同制工人,应当订明试用期。(非)5、加班工资不能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是)6、“待业”与“失业”两个概念含义相同。(是)7、“待业”与“待岗”两个概念含义相同。(非)8、集体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即行生效。(非)9、集体合同只有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才生效。(非)10、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劳动者可以上班的,用人单位应安排工作。(是)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1、劳动监察

1、劳动行政部门设臵专门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监察员,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的情况进行规范性的监督、检查。2、劳动就业

2、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在事实上获得有相应报酬的职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 共24分)

1、用人单位非法招用童工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处以__。A 警告 B 罚款 C 责令改正 D 停产整顿 E 拘留 2、劳动者在__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A 生育 B 负伤 C 升学 D 失业 E 退休 F 工伤 3、劳动合同终止的的条件是____。

A 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 B 经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 C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D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 4、劳动合同无效的确认权在____。

A 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

B 企业劳动争议委员会

C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 人民法院

5、社会保险具有的特征是__。A 自愿性 B 社会性 C 强制性 D 互济性 E 营利性 F 福利性 6、我国已实行的特殊工时制度主要有_____。A 定时工时制 B 缩短工时制 C 综合计算工时制 D 延长工时制 E 计件工时制

F 不定时工时制 7、按照工资的确定方式,可将工资分为___。A 计时工资 B 实际工资C 名义工资 D 计件工资 E 货币工资 F 津贴工资G 奖励工资

H 实物工资 8、按照工资的支付形式,可将工资分为___。A 计时工资 B 实际工资 C 名义工资 D 计件工资 E 货币工资 F 津贴工资 G 奖励工资 H 实物工资

四、指出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每题10分,共20分)1、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1、区别:(1)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有共同劳动存在就会有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法律关系则是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所以它的形成必须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2)两者的内容不同。劳动关系是以劳动为内容的,当国家没有制定相应的劳动法律规范时,这种关系不具有法律上权利和义务关系,也就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任何一个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那是作为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出现的。联系:劳动关系的参加者依照法律规范的要求缔结劳动关系,所缔结的劳动关系便具备了法律关系的形式,而法律关系则以劳动关系为实际内容。

2、权利争议、利益争议

2、区别:(1)争议内容不同。权利争议是因为执行劳动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规定的劳动条件而发生的争议,在这类争议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既定的,或已有劳动法律、法规加以规定,或已通过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加以确认;利益争议往往是因为要求确定或变更劳动条件而发生的争议,在这类争议中,双方所主张的权利义务事先并没有确定,争议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双方当事人对这些有待确定的权利义务有不同的要求。(2)处理程序不同。权利争议是执行法规、合同规定的问题,适用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或诉讼程序;利益争议所涉及的还不是法律问题,所以被认为不在司法解决的范畴之内,主要是通过双方协商或调解解决。联系:利益争议往往表现为一方或双方提出新的权利要求,目的在于使一方或双方的某种利益得到合同或法律的确认,从而上升为权利。

五、问答题(每题10分 共20分)

1、什么是劳动法?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是如何产生的? 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为实现劳动关系而产生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劳动法是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任何社会形态要进行生产都必须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如果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属于同一个所有者,生产的两要素就可以在它的所有者掌握中直接结合,进行生产。如果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就会出现劳动力的所有者在一定条件下,把劳动力的支配权、使用权让渡出去,以实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就需要法律调整。当着立法者着眼于保护劳动者方面,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就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

2、我国为什么要授予某些机构行政管理的职责?这些机构与一般的中介机构有何区别?

2、在我国,劳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使国家机关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劳动力。国家机关将其直接管理的重点移向劳动关系的两端,以劳动关系建立前和终止后产生的社会关系为主要范围,即以社会劳动力为管理对象。随着社会劳动力的管理任务逐步加重,劳动行政机关授权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劳动安全卫生的检测机构等等从事一部分社会劳动力的管理服务任务。这些机构区别于一般中介机构的特征:(1)这些服务具有排他性,大部分的服务项目其他中介机构是不允许从事的;(2)某些服务在一定条件下,带有强制性,如招工登记、退工登记、社会保险费的缴纳;(3)某些服务在一定条件下,会以国家行政部门的名义出现,如职业资格证书的颁发。可见,这些中介服务已具有某些管理的特征,这些机构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整个劳动行政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这些机构一般是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或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并要接受劳动行政部门的严格管理。

六、案例题(共20分)

李某与某企业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合同规定李某从事厨师工作。合同订立后,企业未经协商,三年中多次变更李的工作岗位并以李未交单位向职工集资的1000元为由,扣发了李某三个月工资。为此,李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补发工资并解除劳动合同。企业提出反诉,要求李某承担在上岗前企业自办临时赔训的费用。劳动仲裁委员会支持了职工的申诉请求,驳回了企业的反诉请求。问:在本案中劳动仲裁委员会是依据劳动法的哪些规定作出裁决的?

1、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企业未经李某同意,强行变更其工作岗位,违反劳动法规定,也是一种违约行为。

2、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企业不顾李某的反对,以集资为由,强行扣除工资,已构成克扣工资的行为。故企业因全额补发工资。

3、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克扣工资且违约,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4、劳动法第六十八条规定: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企业对李某的培训是劳动法规定的一项义务。李某是因为企业克扣工资且违约,才解除劳动合同的,是正当的行使自己的权利,不应要求其承担赔训费用。

试 题 三

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8分)

1、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_ 或者__劳动者的工资。克扣、无故拖欠

2、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 3、就业是指具有____和____的公民,在事实上获得有相应报酬的职业。劳动能力、就业愿望

4、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__日以__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三十 书面

5、国家对__工和_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女职、未成年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1、劳动基准法。

1、基准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最起码的劳动报酬、劳动条件而规定的最低限度的措施和要求。劳动基准法是有关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最低标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用人单位可以优于但不能劣于基准法所规定的标准。凡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劳动规则(厂纪厂规)所确定的标准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劳动基准的,均无法律效力。2、用人单位。

2、用人单位是与劳动者相对应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另一方主体,也是我国劳动法的特定概念,指依法招用和管理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组织。劳动法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时,赋予用人单位以劳动力使用者的资格。用人单位只有取得了支配一定财产的法律资格,才能进一步取得支配劳动力的资格,成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3、社会保险基金。

3、社会保险基金是国家为举办社会保险事业而筹集的,用于支付劳动者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时所享受的保险金和津贴的资金。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三、指出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每题5分,共10分)1、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

1、区别:(1)当事人不同。个别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发生的关系;集体劳动关系是由劳动者团体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关系。(2)内容不同。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个人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时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关系;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意志通过劳动者团体表现出来,涉及的是劳动关系的整体内容。联系:集体劳动关系的出现有助于克服个别劳动关系的内在不平衡。

2、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解除

2、区别:(1)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是约定的,劳动合同解除条件是法定的。(2)劳动合同的终止是劳动合同关系的正常结束,劳动合同解除是劳动合同关系的提前消灭。联系:劳动合同的终止和劳动合同的解除都将导致劳动关系的消灭。

四、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

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工法规是劳动立法的开端。(非)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工厂法”是劳动法的开端。2、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用人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认为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2、(非)用人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3、劳动合同双方主体同时变更,意味着原合同关系消灭。3、(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不包括劳动者一方主体的变更,这是由劳动法律关系所含的人身性质所决定的。如果劳动者变更,则表明原法律关系已经消灭而建立新的劳动法律关系。双方主体同时变更,由于包括劳动者的变更,原合同关系消灭。

4、事实劳动关系是无效的劳动关系。()

4、(非)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为无效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侯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既无劳动合同又存在着劳动关系的一种状态,除当事人履行无效劳动合同而产生的劳动关系外,通常是由于合同期满后既没有续订合同,又没有终止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由此产生的劳动关系不宜简单否定。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什么是劳动法的原则?它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1、劳动法的原则是社会劳动关系的反映,是和劳动关系的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相适应的。它反映社会劳动关系质的稳定性。作为确立劳动法规范的准则,劳动法原则在劳动法规的系统内发挥指导和凝聚的作用。作为处理劳动问题的依据,劳动法原则在不同时期的劳动法规之间,发挥稳定和连续的作用。作为部门法的标志,劳动法原则在不同的部门法之间,发挥比较和区别作用。

2、劳动行政管理系统的含义是什么?它与劳动行政部门的关系如何?

2、劳动行政管理系统按国际上的理解是指负责从事劳动行政管理的一切公共行政管理的机构和为协调此类机构的活动、为与雇主和工人及其组织协商并使其参与管理的任何公共机构性的组织。在我国“劳动行政管理系统”主要是由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授权的一些中介机构构成。国家机关作为劳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由国家机关的职责决定的,劳动行政部门在劳动行政管理系统中发挥负责、统筹、协调等着重要的作用。

3、什么是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3、最低工资标准是指以单位劳动时间表示的最低工资数额。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五个因素:(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按这五个因素计算的最低工资,应高于当地的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低于平均工资。4、工会法人与民法上规定的其他法人有何异同? 4、我国一方面将工会法人规定为社会团体法人,说明工会法人具有社团法人的一般特征,民法通则的规定也适用工会法人;;另一方面又通过工会法专列一条对法人资格进行规定,说明工会法人也具有区别于其他社团法人的特点。工会法人在维护、参与、教育等诸多职能中,维护职能毕竟是一种最基本的职能。

六、案例题(18分)

王某于1994年8月经招工考试被某企业录用,并签订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95年8月,企业以王某连续旷工28天,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为由,对其作出除名并解除劳动合同的处理,同时开具退工单。王某不服,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维持劳动关系。仲裁委员会经调查确认,王某入厂以来,确有迟到、早退现象,最近半年以来,还常常完不成定额,95年5月又擅自出走28天。同时在调查中也听许多职工反映王某精神不正常,于是委托当地的劳动能力鉴定部门作了鉴定,证实王某患有精神分裂症。企业在仲裁过程中要求将退工理由改为“不符合录用条件”。请依据劳动法回答:(1)企业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2)仲裁委员会是否应当接受企业变更退工理由的请求?为什么?(3)本案应当如何裁决?(4)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后,企业应如何处理?

1、企业的处理不正确。除名是对职工因过错违纪作出的一种处理。王某未来上班的原因是患病而非过错,故不应要求其承担违纪责任,不应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来处理。2、仲裁委员会不应接受企业变更退工理由的请求。从仲裁程序上分析,这一请求不符合反诉的要求;进入仲裁后也不应允许企业变更其决定。从案件内容分析,“不符合录用条件”只能在试用期内提出,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而本案中的劳动关系已维持了一年,已超过试用期。3、仲裁委员会应裁决撤销企业的除名决定,支持申诉请求。4、恢复劳动关系后,企业应让王某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积极治病。试 题 四

1、劳动法是调整__以及__的法律规范的总和。1劳动关系 为实现劳动关系而产生的其他社会关系

2、失业是指符合法定年龄并具有__和__的公民未能实现就业的状态。失业是与就业概念相对应的概念。2劳动能力 就业愿望

3、职业培训是指直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___和__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智力开发活动。3要求就业 在职人员

4、劳动合同__或者__,劳动合同即行终止。期满 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

5、在我国,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_内提供了__,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法定工作时间、正常劳动

二、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非)2、(非)3、(非)4、(非)。

1、凡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都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2、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物质帮助。()

3、用人单位有权制定劳动规章制度,行政部门不应予以干预。()

4、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或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劳动法的限定。()

三、指出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每题10分 共20分)1、劳动合同、集体合同

1、区别:(1)合同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签约双方是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者);集体合同签约双方是工会组织和用人单位。(2)合同内容不同。劳动合同限于订立该合同职工本人的劳动条件;集体合同规定的是有关用人单位整体性的措施。(3)合同效力不同。劳动合同适用于劳动者个人,即一份劳动合同适用一位劳动者,集体合同适用于用人单位的全体劳动者。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条款不能与集体合同相抵触,如果两者规定发生抵触时,以集体合同条款为准。(4)合同作用不同。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形式,是重要的劳动法律事实,通过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终止、解除,使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集体合同是在众多的具体的劳动关系存在的条件下,由工会代表本单位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书面协议,一般没有确立和终止具体劳动关系的作用。联系: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是在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贯彻平等协商原则的两种法律形式,两者相互弥补,相辅相成 2、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劳动争议仲裁

2、区别:(1)解决劳动争议的机构不同。仲裁是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来解决劳动争议,调解是通过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来进行。(2)解决劳动争议的权限不同。调解委员会无决定权,不能强迫双方接受自己的意见,仲裁委员会则可以行使仲裁权。(3)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不同。劳动争议的调解主要依靠双方自愿,调解委员会只作说服教育工作,劳动争议的仲裁是把说服教育和强制裁决结合起来,如果争议双方达不成协议,仲裁委员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见作出裁决,解决争议。

联系:基层调解与劳动仲裁都是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在这两种形式中进行选择。调解不成或当事人拒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当事人仍可申请仲裁。

四、问答题(每题15分 共30分)

1、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行政关系有哪些联系和区别?认清这些区别的意义何在?

1、劳动关系是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性质,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特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作为一种按照当事人双方的合意建立的财产关系,与民事关系相类似的;然而劳动关系一旦建立,又存在着当事人之间的从属性,这是和民事关系不同的。同样,劳动关系所具有的管理性是和行政关系相类似的;但行政关系的产生不以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为必要条件,而且是一种无偿的社会关系,这和劳动关系也是有区别的。资本主义早期,曾一度把劳动关系仅仅看作是一种财产关系和平等而由民法去调整,其结果是极大地伤害了劳动者的人身。我国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向产品经济的方向发展,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又过份的强调劳动关系是一种人身关系和隶属关系,而排斥这种关系的财产性,把劳动关系视为行政关系的延伸,对这种关系作过繁过细的规定,其结果是使劳动关系丧失了应有的活力。认识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行政关系的区别,对于我国的劳动立法有重要意义。

2、社会保险有哪些特征?社会保险与我国过去的劳动保险有什么区别?

2、社会保险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社会性。

一方面社会保险的范围比较广泛,保险对象包括社会上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或公民;另一方面,社会保险作为一种社会政策,具有保障社会安定的职能。(2)强制性。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在保险的项目、收费的标准、享受的待遇上,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都无权进行选择;(3)互济性。社会保险依据调剂的原则集中和使用资金,以解决劳动者由于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事件造成的生活困难;(4)福利性。社会保险的待遇根据基本生活的需要确定,国家负担一部分资金,并由政府指定非盈利性机构管理。我国传统的劳动保险过份强调了职工身份,成为“企业保险”,即由企业承担职工养老、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的所有费用和事务管理责任。各项保险主要在用人单位内部进行,资金的来源渠道单一,缺乏调剂功能,劳动保险的互济性、社会性很差。改革现行的劳动保险制度,增加其调剂功能,即加强互济性;提高社会化程度,即加强社会性,从而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

五、案例题(共20分)

某企业通过公开招工,招用了一批职工,并分别签订五年的劳动合同。三年后,为配合市政建设,企业准备迁址。5名职工,要求到距家较近的分厂工作,未能如愿,拒不随迁,企业以不服从调动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另35名职工是专用车床的车工,新厂中该种专用车床已不再使用,企业难以安排,在提前一个月通知并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40职工遭到退工后,一起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继续履行合同。问:(1)职工当事人应当如何参加仲裁活动?为什么?(2)仲裁委员会应适用什么程序进行处理?(3)该企业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4)本案应如何处理?

1、40名职工应分案处理,5名职工与35名职工分别推举代表,代表人数由仲裁委员会确定。关键是“共同理由”,共同理由是指职工一方3人以上发生劳动争议后,基于同一事实经过而且申请仲裁的理由相同。5名职工有共同理由,都是要求去分厂,企业也都是以“不服从调动”为由解除合同;另35名职工也有共同理由,企业都是因设备变化而难以安排。两批人之间尽管申诉的请求相同,但没有共同理由,企业对前一批人是用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处理,对后一批人是用劳动法二十六条处理。

2、5名职工应按劳动争议的一般程序处理;35名职工属于集体劳动争议,适用“案件特别审理”程序。

3、该企业的处理不正确。因市政动迁,劳动合同订立时所发生的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40名职工均在合同期内,5 名职工要求到分厂工作实际上是提出了变更合同的请求,企业不应以不服从调动为由解除合同;另35名职工,是企业难以安臵,企业应提出变更合同的具体方案。4、5名职工如坚持到分厂工作,而分厂又确实无法安排,双方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条,在提前一个月通知并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对35名职工企业应提出变更合同的具体方案,对职工妥善安臵。

试 题 五

1、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___、___和_____。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2、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___与____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___与__相结合的社会关系。劳动者、用人单位、劳动力、生产资料

3、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一般是__争议;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一般是__争议。利益、权利

4、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__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六十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共12分)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劳动法所包括的,并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整个劳动法部门的原则。劳动法基本原则包括:(1)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2)劳动条件的基准化;(3)动者保障的社会化;(4)劳动执法的规范化。2、医疗期

2、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为了保障企业职工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期间的合法权益,劳动部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24个月的医疗期。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作了进一步的规定。3、工资保障制度

3、工资保障制度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通过检查和监督手段,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收入不受侵犯的制度。工资保障制度包括:工资确定的保障、工资支付的保障、工资使用的保障、实际工资的保障、扣除工资的限制、工资债权优先。

三、指出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每题7分 共28分)1、童工、未成年工

1、区别:(1)年龄不同。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与单位或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劳动或者从事个体劳动的未成年人;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2)规定不同。我国一般规定年满16周岁为法定就业年龄,除国家允许的少数行业经有关部门批准用工外,禁止使用童工;用人单位可以使用未成年工,国家根据未成年工的身体状况和生理特点对其在劳动中的安全和卫生加以特殊保护。

联系:童工和未成年工都是未成年人,国家关于童工和未成年工的规定都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规定。2、劳动合同、民事合同

2、区别:(1)两者的性质不同。劳动合同是和生产过程相联系,主要是确立和调整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产生的劳动关系;民事合同主要是和实现过程相联系,调整产品交换过程中的财产关系。(2)两者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动合同是由劳动法规定,民事合同是由民法规定。两相比较,劳动法对合同的具体内容规定得比较具体。(3)两者确立的法律关系不同。劳动合同所确立的劳动法律关系不同于民事法律关系。

联系:劳动合同是从民事合同发展起来的一种合同形式,还保留着某些民事合同的制度。3、社会保险、商业保险

3、区别:(1)社会保险强调强制性,普通商业保险着重自愿性;(2)社会保险具有福利性,由非营利性机构管理,普通商业保险讲究营利性,由具有营利目的的保险机构经营;(3)社会保险的保费主要采用国家、集体、个人分担形式、普通商业保险则由要保人投保。

联系:社会保险与保险公司办理的商业保险也存在着共性,就是都具有互济性。

4、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诉讼

4、区别:仲裁委员会行使的是仲裁权,各级人民法院行使的是审判权。仲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措施,是一种准司法性质的程序;法院审判是司法程序,仲裁权与审判权不同。两者的具体区别是:(1)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享有的某些权力,仲裁机关是不具有的;(2)依据我国的法律,只有法院享有劳动争议的最后决定权;(3)依照我国的法律,只有法院享有劳动争议的最后处理权。

联系: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

四、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是)2、(非)3、(非)4、(非)

1、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如果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应按集体合同执行。()

2、劳动合同自试用期满之日起生效。()

3、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故只有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才能实行集体合同制度。()

4、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什么是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如何分类?

1、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生效以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依法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解除规定的基本思路是实体规定与程序规定相配套,解除条件规定严格,解除程序则较宽松,反之亦然。以实体规定、程序规定为依据,可将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双方行为和单方行为两大类。双方行为是指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经协商达成一致,从而解除劳动合同。作为一种双方行为,即无论是劳动者首先提出解除还是用人单位首先提出解除,只有对方同意,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方可解除劳动合同。单方行为是指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不须对方同意,单方面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按权利主体分类,可以分为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又可分为因劳动者的原因行使解除权以及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行使解除权。因劳动者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还必须根据劳动者的情况区别为主观过错和客观原因,相应地分为解除合同前不需提前预告和需提前预告两种情况;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主要是指经济性裁减人员。劳动者单方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也可以用人单位是否有过错为主要依据,分为需提前预告和不需提前预告两种情况。

2、我国对工资扣除作了哪些限制性的规定?

2、对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除了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的情况外,任何单位、个人都不得任意克扣。用人单位的合法扣除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间接扣除,另一类是直接扣除。间接扣除,是用人单位按照法院或国家职能部门的判决、裁定、决定,行使代扣代缴义务。用人单位只是履行某种社会义务。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四种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1)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2)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3)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4)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直接扣除,是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试 题 六

一、是非题

1是2非3非4非5非6是7是8非9非10是 1、“待业”与“失业”两个概念含义相同。()2、“待业”与“待岗”两个概念含义相同。()

3、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应当依法予以解除。()4、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

5、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时限为六个月。()

6、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除由公安、司法部门依法追究行政、刑事责任外,劳动者也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7、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不定时工时制或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制度。()

8、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关系因权利、义务全面履行而解除。()

9、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必须以书面形式约定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

10、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共12分)1、就业训练

1、就业训练是指对求职人员组织开展的以提高职业技术和就业能力为目的的培训。2、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2、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是指承担安臵城镇失业人员任务、组织失业人员进行生产经营自救、由国家和社会扶持并由劳动行政部门予以认定的经济组织。3、集体争议

3、集体争议相对个人争议而言,它是因集体劳动法律关系而产生的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一方人数达到法定的争议人数或由工会组织出面代表劳动者申诉的劳动争议。我国现行的集体争议处理制度包括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集体劳动争议的处理、群体诉讼。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劳动法的产生有哪些原因?为什么只可能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

1、劳动法的产生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要求。劳动法的产生是维持自由竟争条件的需要。劳动法的产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劳动法的产生是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分离为历史条件,这一条件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2、什么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有何特征? 2、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指依照劳动法律规范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其特征是由平权型主体转化为隶属型主体。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指向的对象,也就是劳动力。劳动力的特征:(1)劳动力存在的人身性;(2)劳动力形成的长期性;(3)劳动力存续的时间性;(4)劳动力使用的条件性。

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应形成怎样的工资分配机制及其立法模式?

3、我国正在形成工资的分权机制,并将其纳入法制轨道。随着我国的立法纳入合同化和标准化体系,在工资分配制度中,劳动者享有工资权:工资协商确定权、工资取得权、工资支配权、优先受偿权。用人单位享有分配权:分配方式的选择权、工资数额的协商确定权。国家应以工资的保障为核心形成管理权并强化监察和仲裁。

4、什么是劳动行政关系?它具有哪些特征?

4、劳动行政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授权的社会组织在劳动行政管理活动中和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劳动过程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劳动行政关系有的是发生劳动关系的必要前提,有的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有的是伴随着劳动关系而发生的关系。劳动行政关系应反映劳动关系的本质,对劳动关系起促进、保护作用;劳动关系必须在劳动行政关系的制约下发展。5、什么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5、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是指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通过市场调节手段,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沟通联系和提供咨询服务,从而促成用人单位招工和劳动者就业的一种中介服务。

四、甲方:××××企业

乙方:×× 女 23岁

一、甲乙双方经过协商,暂定一年试用期。试用期满,经过甲方的考核,对乙方予以转正,并录用为职工,确定正式合同期,实行劳动合同制。

二、乙方到甲方工作,实行内部承包,需交500元承包抵押金,劳动合同终止时予以退还。

三、职工工资采用计件制形式,每月结算一次,平时支付工资的80%,余额在年终结清。

四、甲方保证乙方每月25天工作,在25天内因甲方原因使乙方停工的,甲方每天补助人民币5元。

五、在合同期内,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可按本企业的规章制度报销医疗费,需要停工治疗的,甲方根据其在本单位工作时间的长短,给予3个月至1年的医疗期,医疗期满后,如因不能从事原工作的,甲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甲方将发给相当于本人标准工资1个月至6个月的医疗补助费。

六、甲方应按照国家规定,向乙方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乙方应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如果乙方因违反操作规程而负伤,甲方将按非因工负伤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和处理。

七、乙方在试用期和合同期内应当遵守有关的劳动纪律,服从甲方的管理和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按《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处理。在试用期内,乙方不得结婚,违者将不得享受有关的婚假和生育假期。违反本条规定的,甲方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年终工资将不予结算,乙方的承包抵押金将不予退还。

八、乙方提前离职,应交纳在岗期间的培训费,按工资的10%计算。

九、除第五条、第七条的规定,任何一方,无论以哪一种理由要求解除劳动合同,都必须提前15日向对方提出,并取得对方的同意。

1、试用期应计算在合同期内。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2、企业不能收取抵押金,本合同中名义上是承包抵押金,实际上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时扣除,用于调整劳动关系。职工实行计件工资制,不承担经营风险,不应规定抵押金。3、工资应当按月支付,每月工资的20%年终支付,实际上是无故拖欠工资。

4、实行计件工时制,应按标准工时制确定工作时间,按40小时工作日,每天的工作时间应为21.5天;按44小时工作日,每天的工作时间应为23.5天。超出部分应计算为延长工时。非劳动者原因造成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本案中应为月)应按正常工资折算支付;超出一个月也应按待工办法处理,每天5元低于待工标准。

5、医疗期的计算不符合国家规定:合同中的乙方在试用期间也应享受职工待遇。医疗期的计算应考虑实际工作年限和本单位工作年限。医疗期为3-24个月。解除劳动合同应符合“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条件。医疗补助费应不低于6个月的工资。用人单位还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6、工伤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乙方违反操作规程,仍应享受工伤待遇。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乙方已符合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用人单位不得限制其结婚。国家规定的婚假、生育假用人单位不得违反。“年终工资不予结算”实际上是克扣劳动者的工资。8、在岗是工作,不应承担培训费。

9、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权依法单方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劳动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解除劳动合同可不必提前通知对方。依法提前通知的期限是30天,而不是15天。

10、劳动合同的条款有残缺,劳动合同中对合同期限和工作内容未作约定。试 题 七

一、是非题

1非2非3是4非5是6是7非8非9非10是

1、用人单位可以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2、用人单位不得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3、没有取得特种作业资格的劳动者不得从事特种作业。()

4、劳动争议的基层调解是劳动争议仲裁的必经程序。()5、劳动争议的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6、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是指劳动者在就业上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7、劳动者医疗期满后,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进行通知,并依法给予经济补偿。()

8、劳动合同的续订和延长都必须以终止原合同关系为前提。()

9、企业应对所有劳动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10、用人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1、劳动者

1、劳动者是按照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相应报酬的自然人,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我国目前为自然人成为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规定了三个条件:(1)年龄条件;(2)文化条件;(3)其它条件。2、劳动行政管理系统

2、劳动行政管理系统按国际上的理解是指负责从事劳动行政管理的一切公共行政管理的机构和为协调此类机构的活动、为与雇主和工人及其组织协商并使其参与管理的任何公共机构性的组织。在我国“劳动行政管理系统”主要是由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授权的一些中介机构构成。劳动行政部门在劳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劳务

3、劳务是指以活动形式提供给社会的服务。它是与劳动过程伴随始终的活劳动形态,并以这种活劳动进入交换过程。劳务也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生产过程与交换过程的统一,消费过程可以独立于外,还有一种是劳动者的劳动与购买者的消费同步,劳动者提供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也是劳务的流通过程和消费过程,三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致的,劳动行为以劳动成果的形式呈现出来。

三、指出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每题9分,共18分)1、集体合同、职代会

1、区别:(1)权利(力)性质不同。职代会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机构。集体合同是行使劳动力所有权的一种法律形式。(2)涉及内容不同。职代会有审议建议权、审查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推荐选举权等五项职权;集体合同调整的范围只涉及劳动关系的有关内容。(3)维权力度不同。集体合同制度维护职工利益的力度比职代会大。联系: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集体合同草案要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签订生效后,职代会对集体合同的履行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

2、标准工时制、特殊工时制

2、区别:标准工时制度是由立法确定一昼夜中工作时间长度,一周中工作日天数并要求各用人单位和一般职工普遍实行的基本工时制度,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特殊工时制是相对标准工时制而言,是因工作性质或者生产特点的限制,不能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标准工时制度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我国已实行的特殊工时制主要有:缩短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计件工时制。联系:标准工时制也是其它特殊工时制度的计算依据和参照标准。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确定标准工时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0分)1、(非)2、(是)3、(非)4、(非)

1、订立、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2、我国目前在劳动争议的仲裁上,实行一次裁决制度。()3、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4、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什么是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什么是劳动法的具体原则?两者关系如何?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劳动法所包括的,并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整个劳动法部门的原则;劳动法的具体原则是劳动法律制度的原则。一国的现行法律规范,尽管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它们并不是互不相干、相互冲突、杂乱无章的。劳动法作为一个部门法由若干劳动法律制度组成,而每一个劳动法律制度又是由众多的劳动法律规范所构成。全部劳动法律规范是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化,并由基本原则以及由其派生的具体原则规定每个规范和制度的地位和意义。

2、什么是劳动合同?有何特征? 2、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的一种法律形式。通过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终止以及变更、解除,调节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既能使劳动者有一定的择业和流动自由,又能制约劳动者在合同期履行劳动义务和完成应尽职责,从而使劳动力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合理的流动性。劳动合同的特征是(1)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双方是特定的;(2)法律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通过相互选择确定合同当事人;(3)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完成,即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创造,而不是劳动成果的实现;(4)劳动合同在一定条件下,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3、什么是工资?工资有哪些特征?工资分配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3、工资是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法规、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预先规定,以法定的方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的特征:工资是基于劳动关系所取得的劳动报酬、工资权是劳动者让渡劳动力支配权而取得的一项权利、工资量的确定应当主要以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等事前约定为依据、工资额必须以法定方式支付。我国工资立法的原则是工资给付的按劳分配原则;工资分配方式的自主确定原则;工资水平的逐步提高原则;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原则。

六、以下是某中外合资企业发给劳动者的经济性裁减人员的通知书,请依据劳动法的规定,说明该通知书的错误。(16分)

裁 员 通 知 书

本公司遭到4月24日特大火灾,四车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恢复生产。公司董事会于5月2日进行了讨论,工会主席也列席了会议。根据本公司个人劳动合同第三章第五条的规定”企业因生产经营或者技术条件发生变化而人员有多余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现已决定:解除四车间全体员工的劳动合同。请您接通知后,于本月25日,随带户口薄、工作证、劳保卡、会员证等前来办理解除合同的手续。公司将统一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裁员补偿金,待保险公司理赔后,再发相当1个月的工资补偿金。希望各位员工体谅公司的困难。祝您另行择业顺利。

1、裁员条件。用人单位只有在濒临破产,被人民法院宣告进入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可以裁员。该公司是以劳动合同中所规定的”企业因生产经营或者技术条件发生变化而人员有多余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一约定因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而无效。企业遭火灾,经营条件确实发生变化,但原已投保,保险公司理赔后,不符合裁员的条件。应组织工人生产自救。

2、裁员程序。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该企业5月3日发出裁员通知,要求25日解除合同,不满30天,而且未向劳动部门报告,不符合法定程序。3、裁员补偿。按劳动部规定,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不应做最高限额的规定。

4、优先录用。用人单位从裁减人员之日起,6个月内需要新招人员的,必须优先从本单位裁减的人员中录用,并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录用人员的数量、时间、条件以及优先录用人员的情况。最好也在裁员通知适当说明。

试 题 八

一、是非题

1非2非3非4是5非6非7是8非9是10是 1、集体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即行生效。()2、集体合同只有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才生效。()3、劳动者虽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但此时如该劳动者恰逢孕期,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4、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但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百分之二十。()

5、国家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提倡劳动者个人进行储蓄性保险,因而养老保险是自愿保险。()6、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一般是权利争议;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一般是利益争议。()7、在我国,工会法人是社团法人。()

8、劳动合同被确认部分无效的,这个合同可以不予执行。()

9、邮电部门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10、劳动关系兼有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属性,兼有隶属关系和平等关系的特征。()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1、劳动就业服务机构

1、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是我国管理失业人员、指导劳动就业和组织社会劳动力的社会组织。2、劳动法律事实

2、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一般只限于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劳动法律行为。在引起变更、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中,除合法行为外,法律事实中的事件或违法行为,也可以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和消失。3、社会法

3、社会法是资产阶级国家为保障社会福利和国民经济正常发展,通过加强对社会生活干预而产生的一种立法。它是”私法公法化“或”法的社会化",即原来主要使用任意性规范的领域逐渐为强制性规范所替代,形成公法与私法的相互交错,出现了作为中间领域的社会法。劳动法就是这种社会法,兼有公法和私法的性质。

三、指出下列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每题9分,共18分)1、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

1、区别: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确立的,以保险形式实行的,对于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而不能劳动或暂时中断劳动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或相应的补偿,使其至少能维持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济是由代表国家的有关部门(如民政部门)向因意外条件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生活困难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形式;社会福利是国家、地方或社会团体举办的以全体成员为对象的福利事业。三者相比:社会福利是普遍保障制度;社会救济是依据经济情况调查而实行的保障制度;社会保险是以曾经存在的劳动关系为基础而确立的保障制度。

联系:三者都从属于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旨在向全体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免受或摆脱人生的各种灾害。

2、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诉讼 2、区别:劳动争议基层调解是指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依照国家劳动法的规定以及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推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相互谅解,解决争议的方式;劳动争议的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解决劳动争议而作出裁决的劳动执法活动。劳动争议的仲裁兼有行政和司法的双重性质,在受理案件上限于争议当事人的自愿申请,在裁决的效力上具有强制性;劳动争议诉讼是指法院根据劳动法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活动,是法院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劳动争议。

联系:目前我国实行调解、仲裁、诉讼相衡接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四、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是)2、(非)3、(非)4、(非)

1、劳动者不辞而别,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原用人单位不仅可要求该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依法请求新的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是)

2、最低工资是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劳动报酬,夜班津贴也应列入最低工资标准的组成部分。()3、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中规定应当培训的,在上岗前应予以培训。

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应当经当事人协商,达成协议,解除劳动合同。()

五、案例题(10分)

王某在工作中由于违反操作规程,发生事故,致残九级。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违反操作规程发生的事故由本人自已承担责任。企业考虑到王某是为了工作而负伤,报销了王某全部医药费。王某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得到了治疗和疗养,医疗期满后因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被解除合同。企业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企业的处理不正确。(1)工伤应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违反操作规程而致残应确定工伤,享受工伤待遇,劳动合同中与劳动法规定相抵触的条款是无效条款。(2)医疗期的规定只适用非因工负伤。(3)劳动法明确规定,因工负伤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六、问答题(10分)

什么是延长工时?我国是如何对延长工时进行限制的? 延长工时是指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生产或工作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工作。延长工时主要有两种形式:按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法定节日、公休假日内进行工作的叫加班;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进行工作的叫加点。延长工时是职工起出正常工作时间,在应该休息的时间内进行工作,是工作时间在休息时间中的延伸,为了确保了职工的休息权,必须对它进行限制。限制延长工时的一般规定:时数限制、程序限制、报酬限制。限制延长工时的特殊规定:出现特殊情况的,可以不受时数限制和程序限制,但仍受报酬限制,必须按规定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报酬。对于延长工时违反规定的,可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七、论述题(20分)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劳动关系应如何调整?市场经济通过在劳动关系中注入双方当事人的意愿而改变了劳动关系对劳动行政关系的简单依附。劳动关系主体的多元化,利益的复杂化,要求法律调整的多层次。劳动关系的调整将形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宏观的层次,涉及全部劳动关系。国家制定适用于全部用人单位和全体劳动者的劳动基准法。劳动基准法作为一种最低标准立法,既能使劳动者得到最基本的保护,也为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平等协商留下余地。劳动基准法在三个层次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违反劳动基准法的行为,应建立起一套以劳动监察为核心的,强制程度很高的执法体系。第二层次是中观的层次,涉及集体劳动关系。劳动者组织成为工会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是在劳动基准法的基础上,对该用人单位全体劳动者的整体内容进行约定。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低于劳动基准法,而高于劳动合同,因集体合同产生的争议,适用调解和仲裁程序,当事人在法定范围内,可以处臵自己的权益。

第三层次是微观的层次,涉及个别劳动关系。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在劳动基准法和集体合同的基础上,对劳动者个人的劳动关系进行约定。劳动合同的效力低于集体合同。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在劳动基准法和集体合同限定的范围内,有权处臵自己的权益。

第二篇:劳动保障法

劳动保障制度

第一章 总则第1条为规范单位和员工的行为,维护单位和员工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第2条 注册信息第3条 公司部门 第4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单位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对特殊职位的员工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5条员工享有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等劳动权利,同时应当履行完成劳动任务、遵守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等劳动义务。第6条单位负有支付员工劳动报酬、保护员工合法劳动权益等义务,同时享有生产经营决策权、劳动用工和人事管理权、工资分配权、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权等权利。第二章 员工招用与培训教育第7条招用员工实行男女平等、民族平等原则,特殊工种或岗位对性别、民族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第8条招用员工实行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不招用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员工。第9条员工应聘职位时,应满18周岁,身体健康,现实表现良好。员工应聘时提供的身份证、毕业证、计生证等证件必须是本人的真实证件,不得借用或伪造证件欺骗。录用员工,不收取员工的押金(物),不扣留员工的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第10条单位十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根据员工素质和岗位要求,实行职前培训、职业教育或在岗深造培训教育,培养员工的职业自豪感和职业道德意识。第11条单位对新录用的员工实行试用期制度,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试用期为1至3月。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并算作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第三章 劳动合同管理第12条单位招用员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自员工入职之日起30日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由双方各执一份。第13条劳动合同统一使用劳动局印制的劳动合同文本,劳动合同必须经员工本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书面授权的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方能生效。劳动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时成立并生效;劳动合同对合同生效时间或条件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回答人的补充

2009-04-24 09:08

第14条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的员工,可以与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但单位不同意续延的除外。第16条单位与员工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由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法申报劳动部门失业登记备案,符合失业待遇条件的,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变更合同期限、工作岗位、劳动报酬、违约责任等。第17条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单位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5)、被劳动教养的;(6)、单位依法制定的惩罚制度中规定可以辞退的;(9)、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单位依本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不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第18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单位提前30天书面通知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单位另行安排的适当工作的(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2)、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的;(4)、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单位依本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按国家及本省、市有关规定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 第19条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单位不得依据本规定第23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但可以依据本规定第22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1)、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被确认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3)、女职工在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4)、应征入伍,在义务服兵役期间的;(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回答人的补充

2009-04-24 09:08

第20条单位与员工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反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违约金的约定,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员工违反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应赔偿单位下列损失:(1)、单位录用员工所支付的费用;(2)、单位为员工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3)、对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第21条非单位过错,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知悉单位商业秘密的员工,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对提前通知期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不超过6个月)。员工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尚未处理完毕的,不得依前两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员工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本规定第25条第二款的规定赔偿单位的损失。第22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合同终止:(1)、劳动合同期满,双方不再续订的;(2)、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的;(3)、员工死亡或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死亡的;(4)、单位依法解散、破产或者被撤销的;(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终止劳动合同,单位可以不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法律、法规、规章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第23条员工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女职工在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的期限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满为止(本规定第22条的情形除外)。第24条劳动合同期满单位需要续签劳动合同的,提前30天通知员工,并在30日内重新签订劳动合同;不再续签的,在合同期满前书面通知员工,向员工出具《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并在合同期满后3个工作日内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第25条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向员工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在合同解除后3个工作日内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第四章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第26条单位 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第27条员工每天正常工作时间为: 上午8:00-12:00,下午 14:00-18:00(根据季节时间相应调整)第28条 员工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制度。

第三篇:《新劳动保障法》全文

《新劳动保障法》全文

劳动保障法主要由以保障劳动者实现劳动权和劳动关系正常运行的社会条件,或者说实现劳动保障社会化为基本职能的各项法律制度所构成。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三条 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险事业。

第六条 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第七条 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社会保险工作。

第八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服务,负责社会保险登记、个人权益记录、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等工作。

第九条 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社会保险重大事项的研究,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与职工社会保险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

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第十四条 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七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第十九条 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第二十一条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二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

第三章 基本医疗保险

第二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二十四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五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

第二十六条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

第二十八条 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九条 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三十条 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一)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

(二)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

(三)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

(四)在境外就医的。

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三十一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管理服务的需要,可以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签订服务协议,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医疗机构应当为参保人员提供合理、必要的医疗服务。

第三十二条 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第四章 工伤保险

第三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十四条 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和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和所属行业费率档次等情况,确定用人单位缴费费率。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

(一)故意犯罪;

(二)醉酒或者吸毒;

(三)自残或者自杀;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八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

(九)劳动能力鉴定费。

第三十九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四十条 工伤职工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补足差额。

第四十一条 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

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

第四十二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第四十三条 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二)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三)拒绝治疗的。

第五章 失业保险

第四十四条 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四十五条 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第四十六条 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第四十七条 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四十八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四十九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

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其中的一项。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十五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失业人员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

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第四篇:社会与劳动保障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合计30分)

1、什么是失业?申领失业保险金应具备什么条件?

2、我国工商保险中,法定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包括哪些?

3、我国规定的工资形式及构成包括哪些内容?

三:试论述我国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本体20分)

四:案例分析(每题10分,合计20分)

1、王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自2003年2月1日起至2011年1月31日止,双方约定试用期为6个月,2008年6月20日王某向该公司提出辞职,并向公司索要经济补偿金。公司认为王某没有提出解除合同的正当理由,也未与公司协商,因而既不同意解除合同,也不同意负担经济补偿金。

(1)王某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要说明理由?

(2)公司是否应该给予王某经济补偿金?为什么?

2、林某系某中外合资公司职工,由于怀孕公司安排其从事较为轻松的办公室文秘工作。工作过程中,林某发现办公室有一笔记本长期搁置无人用,遂擅自带回家使用,后办公室主任出差回来发现电脑不见,反复调查下落无果,林某不敢承认公司决定报案之际,林某不得已坦白真相。公司领导认为林某严重违反公司纪律,决定解除劳动合同。林某提出仲裁,认为自己处于怀孕期间,公司不能解除劳务合同,并向公司报销怀孕期间医疗费和检查费4000元。

公司可否解除劳务合同?为什么?

李某提出不能解除劳务合同的理由是否成立? 为什么?

第五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试题

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试题-就业部分

(本卷共107题,其中单选51题,多选25题,判断31题)

一、单选题

1、劳动年龄段是指(C)

A、男女18-60周岁 B、男18-60周岁,女18-50周岁 C、男16-60周岁,女16-50周岁 D、男女18-50周岁

2、为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目前我区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理流程已更改为(C)A、社区申请→镇(街)审核→区审批 B、社区申请→区审核→市审批 C、社区申请→镇(街)审核、审批 D、镇(街)申请→区审批

3、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申请,社区公示时限(C)

A、4天 B、3天 C、2天 D、1天

4、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申请,社区初审公示后,应在(B)内将相关材料送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审核确认。

A、4个工作日 B、3个工作日 C、2个工作日 D、1个工作日

5、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若无正当理由,B,取消其享受就业困难人员相关再就业政策的资格。

A、在一年内连续三次不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介绍推荐就业的 B、在一年内连续两次不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介绍推荐就业的 C、在两年内连续两次不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介绍推荐就业的 D、在两年内连续三次不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介绍推荐就业的

6、具有我市户籍,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并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以下人员属于就业困难人员(A)。

A、男年满50周岁以上、女年满40周岁以上的大龄城镇居民 B、男年满55周岁以上、女年满45周岁以上的大龄城镇居民 C、男年满50周岁以上、女年满40周岁以上的大龄居民 D、男年满55周岁以上、女年满45周岁以上的大龄居民

7、对于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可向户口所在地的(D)提出申请。A、市级劳动就业机构 B、区级劳动就业机构

C、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 D、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站

8、申请认定就业困难人员类型中“退养渔民和被征地人员”,应提供(B)

A、户口所在地村居出具的证明 B、户口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出具的证明 C、户口所在地区政府出具的证明 D、户口所在地市政府出具的证明

9、申请认定就业困难人员类型中“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二女户”应提供(B)A、户口所在地社区计划生育部门所出具的证明 B、户口所在地镇(街)计划生育部门所出具的证明 C、户口所在地区计划生育部门所出具的证明 D、户口所在地市计划生育部门所出具的证明

10、城镇零就业家庭是指(D)

A、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就业要求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况的城镇居民家庭 B、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城镇居民家庭 C、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城镇居民家庭 D、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态,且无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城镇居民家庭

11、对于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条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连续失业一年以上”指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且办理失业登记手续超过一年以上 B、城镇零就业家庭必须先经过劳动保障部门认定

C、已参加失业保险并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可以申请 D、年满45周岁以上的城镇居民可以申请

12、就业困难人员类型中,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二女户中,需满足(B)

A、男性年满45周岁以上、女性年满35周岁以上; B、男性年满40周岁以上、女性年满30周岁以上; C、男性年满40周岁以上、女性年满35周岁以上; D、男性年满35周岁以上、女性年满30周岁以上;

13、就业困难人员除首次认定之日时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即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工人年满45周岁、女性干部年满50周岁),享受相关补贴政策可延长至退休年龄外,其余人员享受各项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期限相加累计最长不超过(B)。

A、1年 B、3年 C、5年 D、8年

14、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全国统一咨询服务设有专用号码,主要用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业务咨询、政务公开、投诉举报、社保账户查询等服务。(A)A、12333 B、12306 C、12366 D、12315

15、本区就业困难人员进入辖区非公有制企业正规就业,居民年本人可以享受哪项优惠政策?(A)

A、城乡居民就业补助

B、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 C、一次性奖励金 D、公益性岗位工资性补贴

16、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经认定并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以全市上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用人单位应支付的(D)的部分给予补贴,个人应缴纳的部分仍由本人承担。

A、失业保险费

B、基本养老保险费

C、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费

D、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

17、灵活就业社区初审核实后需公示(D)

A、2天 B、3天 C、4天 D、5天

18、社区(村)劳动保障事务所对灵活就业人员认定申请的受理与初审,应按申请人数的(A)进行核查。

A、100% B、60% C、50% D、30%

19、镇(街)劳动保障事务所对灵活就业人员认定申请的复审,应按申请人数的(B)进行抽查。

A、10% B、20% C、30% D、40% 20、用人单位的灵活性就业的工作时间必须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工作时间的(B)以内。

A、40% B、50% C、55% D、60%

21、各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每年应对本辖区已认定的灵活就业人员逐一全面进行复核,具体应按季度定期对本辖区灵活就业人员实行复核,每次复核人员的比例为(B)。A、20% B、25% C、30% D、40%

22、下列关于灵活就业说法正确的是(B)

A、就业困难人员向户口所在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申请 B、就业困难人员向户口所在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站申请 C、就业困难人员向区级劳动就业机构申请 D、就业困难人员向市级劳动就业机构申请

23、以下关于灵活就业说法不准确的是(D)

A、社区劳动组织就业是灵活就业形式的一种,社区劳动组织的成立应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

B、用人单位灵活就业的工作时限要求每日、每周、每月的工作时间必须分别在国家规定的日、周、月标准工作时间的50%以内。

C、自主就业是指劳动者个人自选项目,独立解决工作场地、生产工具等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且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项目。

D、已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个人不可以申请灵活就业。

24、张三,男,1981年生,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后于2014年1月进入A公司正规就业11个月,就业期间A公司向区就业服务机构申请享受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11个月。张三离职后,从事灵活就业并认定申请,于2015年3月开始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请问,若张三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连续按月足额缴交医疗、养老、失业三险,按现行政策可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个月?(B)

A、36 B、25 C、24 D、12 根据《集美区关于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的若干意见》(厦集委办〔2013〕53号)、《集美区关于贯彻落实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厦集人社〔2013〕58号)文件规定,我区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到企业就业。请据此回答25-28题。

25、我区未享受过就业补助的就业困难人员新进入(C)企业工作,企业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交纳社保费和支付工资的,区财政给予其个人就业补助。

A、集美辖区内个体工商户 B、集美辖区内国有企事业单位 C、集美辖区内非公有制企业 D、厦门市用人单位

26、根据上题,就业补助标准和时限为(D)。

A、第一年300元/月,第二年150元/月 B、300元/月,最长三年 C、500元/月,最长两年 D、500元/月,最长三年

27、关于城乡就业补助办法中企业支付个人工资的形式,说法最准确的是(D)。A、必须是现金支付 B、现金支付或银行转账均可

C、必须是银行转账支付 D、必须是企业对公账户转账形式支付

28、李四,男,40周岁,就业困难人员,2014年4月进入A公司(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企业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交纳社保费和支付工资,李四于2014年4月开始每季度申请并享受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补助,2015年5月跳槽到B公司(非公有制企业),按照现行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李四在B公司就业可以继续申请就业补助

B、李四在B公司就业不可以继续申请就业补助

C、李四在距离A公司失业登记满一年后可以继续申请就业补助 D、李四若再次回到A公司就业可以继续申请就业补助 根据《集美区关于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的若干意见》(厦集委办〔2013〕53号)、《集美区关于贯彻落实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厦集人社〔2013〕58号)文件规定,对我区新创办的经营实体给予一系列创业补助和奖励。请据此回答29-33题。

29、新创经营实体是指从什么时间起成立的经营实体?(D)

A、2009年1月1日 B、2013年1月1日 C、2011年4月1日 D、2013年9月1日 30、以下哪项创业优惠政策的享受对象要求必须是就业困难人员?(A)

A、新创经营实体场租补助 B、一次性创业奖励 C、创业带动就业奖励 D、创业项目奖励

31、为鼓励我区居民自主创业,对新设立经营实体自合法营业并申报之日起正常经营达到一年以上且继续经营的创业人员给予一次性创业奖励金,奖励标准为(C)。

A、3000元 B、8000元

C、10000元

D、500元

32、我区一次性创业奖励的申请,要求新设立经营实体在工商注册后并开张营业之日起持申报材料向经营实体所属社区(村)劳动保障站申报,社区(村)劳动保障站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核实,之后社区(村)还需进行二次现场察访核验,街道(镇)也需进行现场复核。请问,社区(村)二次察访和街道(镇)复核分别在什么时间进行?(B)

A、社区(村)应在申报且经营满3个月进行二次察访,街道(镇)应在申报且经营满6个月进行现场复核。

B、社区(村)应在申报且经营满6个月进行二次察访,街道(镇)应在申报且经营满1年进行现场复核。

C、社区(村)应在申报且经营满1个月进行二次察访,街道(镇)应在申报且经营满3个月进行现场复核。

D、社区(村)应在申报且经营满1年进行二次察访,街道(镇)应在社区二次察访同时现场复核。

33、我区鼓励居民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对我区户籍居民通过自主创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稳定就业达6个月以上并依法交纳社保费和支付工资的,自企业(含个体经营实体)注册登记起3年内,每新吸纳1人就业给予带动就业奖励金(B)元。A、3000 B、2000 C、1000 D、800 根据《关于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的补充通知》(厦集委办[2013]号)文件精神,我区鼓励大龄被征地人员自主创业。请据此回答34-35题。

34、《关于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的补充通知》(厦集委办[2013]81号)中的大龄被征地人员是指(B)。

A、女满45周岁、男满55周岁以上未就业且办理失业登记的本区户籍被征地劳动者 B、女满40周岁、男满50周岁以上未就业且办理失业登记的本区户籍被征地劳动者 C、女满30周岁、男满40周岁以上未就业且办理失业登记的本区户籍被征地劳动者 D、女满45周岁、男满55周岁以上未就业且办理失业登记的本区户籍被征地劳动者

35、对大龄被征地人员以本人名义进入街市租用合法店面创办经营实体并依法经营的,可据实享受店租补贴。店租补贴标准为,补贴期限为2 年。(B)

A、每月10元/平方米,每月最高不超过1000元/月 B、每月20元/平方米,每月最高不超过1000元/月 C、第一年600元/户,第二年400元/户 D、第一年400元/户,第二年300元/户 36、2014年以来,我市出台系列鼓励创业的惠民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提供相应补助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根据《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的通知》(财金[2013]84号)、《关于继续做好厦门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厦门银[2014]61号)文件精神,经办小额担保贷款的银行企业金融机构对个人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 万元,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最高贷款额度提高到 万元。(D)

A、10,20 B、10,100 C、20,100 D、20,200

37、按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要求,城市社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要达 以上,有求职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要达 以上。(C)

A、70%,75% B、75%,80% C、80%,85% D、85%,90%

38、按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要求,村改居社区有转移就业要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 以上,有求职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 以上。(A)

A、70%,75% B、75%,80% C、80%,85% D、85%,90%

39、按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要求,要建立健全岗位收集台账,岗位信息录入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城市社区每周保持适合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岗位 个以上,村改居社区要求每周保有岗位数 个以上。(D)

A、10,10 B、10,5 C、5,5 D、5,3 40、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对失业人员进行入户调查,掌握已安臵和有求职要求的人员情况,按“ABCD”进行分类。“B类”人员是指(B)

A、希望实现正规就业的人员

B、希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人员

C、家庭特别困难,多次求职未实现就业迫切要求岗位援助的人员 D、要求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

41、充分就业社区创建要求强化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入户走访工作,按规定,B类和D类人员实行多久走访一次并提供援助?(C)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 D、每年

42、根据《集美区公益性岗位招聘就业困难人员办法》(厦集委办[2015]25号)规定,公益性岗位是指根据集美区实际工作需要,由政府承担经费或扶持开发的城乡公共管理和涉及居民利益的非营利性的服务岗位,以下哪个属于公益性岗位?(A)

A、区属机关事业单位的物业岗位 B、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雇用人员 C、社区工作者 D、编外教师岗位

根据《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做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通知》(厦人社〔2014〕174号)文件精神,鼓励我市居民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并为新创经营实体提供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请据此回答43-46题。

43、市级创业扶持政策扶持对象新创办经营实体,这里的“新创办”是指经营实体在哪个时间之后创办的?(D)

A、2013年1月1日 B、2013年9月1日 C、2014年1月1日 D、2014年7月1日

44、市级创业扶持政策的受益范围涵盖全市所有失业人员。在全省率先将两类对象纳入自主创业扶持对象,其中一类是(D)。

A、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B、农村富余劳动力

C、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

D、未就业的本市户籍应届职业院校毕业生

45、从事哪项业务的新创办经营实体,不能享受厦人社„2014‟174号文规定的创业带动就业奖励?(D)

A、农、林、牧业经营 B、化工原料生产 C、金融投资服务 D、劳务派遣

46、市级创业扶持政策的受理时间是(C)

A、每月 B、每年1、4、7、10月 C、每年2月、8月 D、每年一次集中受理

47、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实行先缴后补、按季支付的补贴办法。补贴建账时间为每年1、4、7、10月的16日起的(C)个工作日内。

A、3 B、5 C、7 D、10

48、目前厦门市社会平均工资标准为(D)A、3842元/月 B、4377元/月 C、4655元/月 D、5061元/月 49、2015年8月起,厦门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D)

A、1100元/月 B、1200元/月 C、1320元/月 D、1500元/月

50、灵活就业享受期满时,需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停止灵活就业手续,并到地税窗口停止哪项保险的缴费?(C)

A、基本养老保险 B、基本医疗保险 C、基本失业保险 D、职工生育保险

51、办理单位失业登记或停止灵活就业后,如果要领取失业金,需在(C)内到社保中心办理领取失业金手续。

A、一周 B、一个月 C、两个月 D、半年

二、多选题

1、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的前提条件包括(ABCD)A、具有我市户籍 B、在劳动年龄段内 C、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 D、在我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人员

2、以下哪类人员属于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BCD)

A、男性年满40周岁以上、女性年满30周岁以上的城镇居民 B、享受本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

C、已参加失业保险并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

D、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二女户中,男性年满40周岁以上、女性年满30周岁以上人员

3、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是指(ABC)

A、男性满60周岁 B、女性工人满50周岁 C、女性干部满55周岁 D、女性工人满55周岁

4、灵活就业的就业形式包括(ACD)

A、社区劳动组织就业 B、用人单位就业 C、用人单位的灵活性就业 D、自主就业

5、根据近几年来我市的实际情况,目前自主就业形式暂定为社区居民提供某些未取得工商经营执照的项目,以下明确规定属于自主就业项目的是(ABCD)A、家政服务 B、配送 C、家庭手工业 D、家教

6、结合相关文件精神及市级业务指导,灵活就业认定申请时,以下哪些工种因不符合用人单位灵活就业“以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为期限所从事的阶段性或短期工作、或按小时确立劳动关系”的规定而不予认定?(ABD)

A、营业员 B、杂工 C、流动摊贩 D、店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社会保险补贴享受期限,除对法定退休年龄不足3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B、社会保险补贴享受期限,除对法定退休年龄不足3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5年

C、社会保险补贴享受期限,在距法定退休年龄超过5年之前的就业困难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D、社会保险补贴享受期限,在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

8、我市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哪几项补贴时,享受期限是合并计算?(BC)A、公益性岗位工资性补贴 B、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C、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 D、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补助

9、辖区就业困难人员正规就业于以下哪几种类型单位主体,不能享受就业补助?(ABC)A、海沧区某企业

B、政府机关单位 C、民办非企业 D、集美区台资企业

10、申请集美区城乡居民就业补助应满足以下哪几个条件?(ABCD)

A、2013年9月后新进入本区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 B、未享受过就业补助的本区户籍居民

C、未享受过就业补助的本区户籍就业困难人员

D、企业与之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交社保、依法支付工资的

11、下列哪几类对象创办经营实体可以享受场(店)租补贴?(ABC)

A、本区大龄被征地人员 B、本区就业困难人员 C、进入本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高校毕业生 D、本区应届高校毕业生

12、根据《关于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的补充通知》(厦集委办[2013]81号)文件精神,对大龄被征地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的,自开业之日起3 年内,按其缴纳的哪些税费的留区部分全额予以奖励?(ABCD)A、营业税 B、城建税 C、教育费附加 D、个人所得税 E、印花税 F、增值税

13、集美区“乐业富民工程”实施方案和“一对一”就业引导帮扶指导意见中,要求社区要组织力量开展摸清家底的工作调查,加强劳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切实做到一户一档及“六个清”,“六个清”是指(CDEFGH)

A、每个家庭成员就业去向清 B、每个家庭成员社保缴交情况清 C、每个家庭就业收入情况清 D、每位劳动力技能素质清

E、每位劳动力培训就业意向清 F、每个社区就业帮扶重点群体情况清 G、每个社区创业帮扶群体情况清

H、每个社区辖内就业岗位可供情况清

14、根据《厦门市集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一对一”就业引导帮扶的指导意见》(厦集人社[2014]79号)文件精神,要求各村(居)对本辖区经各级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或未就业,且有就业意愿的本区户籍人员提供帮扶,这些人员主要包括以下哪几类?(ABCDE)A、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B、农村富余劳动力 C、未就业的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或职业院校毕业生 D、未就业的复退军人 E、驻厦部队随军家属

15、关于集美区新创经营实体场租补贴的标准,说法正确的有(AD)

A、就业困难人员每月10元/平方米,每月最高不超过1000元/月 B、大龄被征地人员每月10元/平方米,每月最高不超过1000元/月 C、高校毕业生每月10元/平方米,每月最高不超过1000元/月 D、高校毕业生每月20元/平方米,每月最高不超过1000元/月

16、根据《集美区公益性岗位招聘就业困难人员办法》(厦集委办[2015]25号)规定,公益性岗位是指根据集美区实际工作需要,由政府承担经费或扶持开发的城乡公共管理和涉及居民利益的非营利性的服务岗位,以下哪些属于公益性岗位?(ABD)

A、区属机关事业单位招募的保安门卫 B、街道环卫站招募的环卫工人 C、某环保公益组织招募的工作人员 D、某镇政府招募的协管员 17、2014年我市出台新的创业扶持政策,扩大了创业扶持范围,受益范围涵盖全市所有失业人员,包括以下哪几类?(ABCD)A、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B、农村富余劳动力

C、未就业的复退军人或驻厦部队随军家属

D、未就业的本市户籍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或职业院校毕业生 18、2013年我区出台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根据《集美区关于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的若干意见》(集委办„2013‟53号)和《集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集美区财政局关于贯彻落实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厦集人社„2013‟58号)在鼓励创业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哪几项?(ABC)

A、创业带动就业奖励 B、一次性创业奖励 C、新创经营实体场租补助 D、创业项目奖励

19、按照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要求,社区(村)要对失业人员进行入户调查,掌握已安臵和有求职要求的人员情况,按“ABCD”进行分类。关于“ABCD”人员分类说法正确的有(AB)

A、对家庭特别困难,多次求职未实现就业迫切要求岗位援助的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和低保户家庭失业人员纳入A类管理

B、对希望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人员纳入B类管理 C、对要求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纳入C类管理 D、对希望实现正规就业的人员纳入D类管理

20、按照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要求,社区(村)工作人员应定期对“ABCD”四类人员进行走访援助。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CD)

A、对A类失业人员实行每月走访一次(村改居社区每季度走访一次)B、对B类失业人员实行每月走访一次(村改居社区每季度走访一次)C、对C类人员实行每季度走访一次(村改居社区每半年走访一次)D、对D类人员实行每半年走访一次

21、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需要携带哪些证件和材料?(BCD)

A、身份证 B、户口簿 C、大专以上学历证书 D、一张2寸照片

22、根据《集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集美区财政局关于落实<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的补充通知>有关奖补办法的通知》(厦集人社„2014‟3号)文件精神,对提供配套加工或服务外包创业项目给本地被征地人员,帮助其新创办企业并承揽该外包项目的,按照该新办企业带动大龄人员就业数量或上税收贡献情况,给予提供创业项目企业方不超过1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金。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D)

A、申请上带动20人以上(含20人)50人以下,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B、带动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或缴交区级税收2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C、带动80人以上(含80人)或缴交区级税收25万元以上给予一次性奖励12万元。D、带动100人以上(含100人)或缴交区级税收30万元以上给予一次性奖励15万元。

23、根据《集美区关于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的若干意见》(集委办„2013‟53号)和《集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集美区财政局关于贯彻落实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厦集人社„2013‟58号)文件精神,区财政对我区就业困难人员新创办经营实体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申请办理时需要提供以下哪些证件和材料?(ABCD)

A、《集美区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申请表》

B、申请人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原件及加盖公章复印件

C、申请人及配偶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结婚证(或未婚证明)(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或其他相关证明原件及加盖公章复印件

D、申请人《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和复印件(第2、3、5页)

24、关于市区两级的创业扶持政策,说法正确的有(AC)

A、集美区一次性创业奖励是指对新设立经营实体自合法营业并申报之日起正常经营达到一年以上且继续经营的创业人员,给予一次性创业奖励金1万元。

B、集美区一次性创业奖励是指对自主创业扶持对象新创办经营实体,正常经营1年以上,自开业之日起经营每满一年给予3000元/户的自主创业奖励,但最长不超过3年。

C、市级创业带动就业奖励是指自主创业扶持对象新创办经营实体,自开业之日起3年内新吸纳本市户籍人员就业12个月以上,每吸纳1名给予2000元的创业带动就业奖励。

D、市级创业带动就业奖励是指新设立经营实体自工商登记之日起三年内每招用1名本区户籍就业困难人员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交社保、依法支付工资满6个月以上给予2000元/名的奖励。

25、在申请灵活就业认定中,街(镇)、农场送区级审批时,应确保以下哪些材料齐全且填写完整清楚,否则将不予收件。(ABCD)

A、申请人申请材料

B、社区公示表、公示栏公示拍照证明 C、街(镇)复审记录表 D、社区初审记录表

三、判断题

1、就业困难人员可以同时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和就业补助。(×)

2、就业困难人员必须在失业状态下才可以申请认定。(√)

3、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经认定并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4、就业困难人员没有就业,并以个人参保的,就可以申请灵活就业。(×)

5、取得营业执照的就业困难人员不可以申请灵活就业。(×)

6、我区灵活就业停止办理手续只能到区一级就业服务机构办理。(×)

7、目前我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补助实行单人单次补助方式,即一人只可在一家用人单位申请享受,最长三年;变更单位后不可再次享受。(√)

8、根据《关于做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通知》(厦人社„2014‟174号),我市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奖励是指:自主创业扶持对象新创办经营实体,自开业之日起3年内新吸纳本市户籍人员就业6个月以上,每吸纳1名给予2000元的创业带动就业奖励。(×)

9、企业法人可以申请就业工资性补贴。(×)

10、灵活就业人员享受三年社保补贴到期后,需要重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

11、已享受过社保补贴的就业困难人员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不能再次申请社保补贴。(×)

12、从事娱乐业的大龄被征地人员可以享受税费奖励。(×)

13、根据市级创业扶持政策,经市创业指导专家评审进入市级创业项目资源库的创业项目,给予项目申报人2000元/个的入库项目奖励。(√)

14、辖区企业录用本区就业困难人员可以申请社会保险补差。(×)

15、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不能与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同时享受。(√)

16、凡申请用人单位灵活就业的必须提供有效期内的用人单位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17、在灵活就业认定流程中,社区调查核实及镇(街)抽样检查时应有1名或1名以上工作人员参加并做好记录及签名,并将相关情况填写在《认定初审记录表》、《认定复审记录表》。(×)

18、在申请灵活就业认定中,申请人与雇主存在直系亲属关系,将不予认定。(√)

19、从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起,不论此前是否已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均可申请,但最长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

20、在以自主就业形式的灵活就业认定中,小餐饮服务指独立解决工作场地、生产工具、自负盈亏且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类似家庭作坊的手工餐饮项目。(√)

21、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可认定就业困难人员。(×)

22、充分就业社区日常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只要对辖区失业人员进行接收、分类即可。(×)

23、就业困难人员被用人单位招用享受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或从事灵活就业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两项补贴的享受期限合并计算。(√)

24、集美区新创经营实体场租补助要求工作人员在申请人提交资料后进行现场察访。如果经营实体所在社区(村)与申请人所在社区(村)不一致,现场察访工作由经营实体所在的社区(村)组织进行。(√)

25、在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后,补办失业期间的就业登记或补缴失业期间的社会保险费,视同在认定就业困难人员时实际处于就业状态,由各镇(街)经办机构提请区人社部门取消其就业困难人员资格。(√)

26、灵活就业复核时如果申请人不配合复核或是发现已经没有从事灵活就业或不符合继续领取社保补贴条件的情况,社区(村)可提请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及时停止其社保补贴的申报发放,为其办理退出灵活就业手续。(√)

27、从事劳务派遣业务的各类企业(即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不一致的企业,如劳务派遣公司、人才服务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顾问公司等)不能申请各项补贴(助)和奖励资金。(√)

28、之前享受过旧城乡居民工资性补助的居民,还可以继续申请新的就业补助。(×)

29、自主创业人员申请享受本区各项创业扶持政策时,创业人员不需要进行就业登记,也不需要缴交社保。(×)

30、对通过审核批准进入孵化基地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新创办经营实体并依法正常经营的,前两年据实给予经营场所租金补助,场租补助标准为:每月20元/平方米,每月最高不超过1000元/月。(√)

31、根据《关于做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通知》(厦人社„2014‟174号),同一自主创业扶持对象、同一经营实体或同一经营场地只能享受累计不超过3年的创业带动就业奖励。(√)

下载劳动保障法试题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动保障法试题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保障考试试题

    劳动保障协理员考试试题 交流空间! 2009-06-05 21:57 阅读8437 评论22字号: 大 中 小 理论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1~80题,每题1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题......

    劳动保障政策试题

    劳 动 保 障 政 策 试 题(卷)单位:姓名:得分:填空:1.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确立、的协议。2.三方协议是由毕业生、和三方之间就就业方向签订的一种协议,由三方共同签署后生效......

    劳动保障监察试题

    劳动保障监察试题 一、 填空题(215 )综合类(73) 1.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包括:(单位缴费)、(个人缴费)、财政补贴、银行利息或投资回报及社会捐赠等。2.为了明确职责,建立科学、有效......

    劳动保障协理员考试试题

    劳动保障协理员复习题——理论部分 1、有工作要求,但受(D)因素影响尚未实现就业是失业人员的特征之一。 A、社会 B、身体 C、主观 D、客观 2、逐步完善(D)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工和被......

    劳动保障考试试题-基础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守则、职业道......

    劳动保障协理员考试试题

    理论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C)和行为规范。 A、法律法规 B、方针政策 C、道德要求 D、单位规章 2、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

    劳动保障协理员资格考试试题

    2007年,小李通过公开考试被聘到北海社区担任劳动保障协理员。上任时,他经常加班加点,可工作效率却一直无法提高。经过认真的思考,他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就是对社区内劳动力资......

    女职工权益保障法知识试题

    女职工权益保障法知识试题 1、“男女平等”是中国的基本( )。10、工会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有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 A.国策B原则C目标2、女职工是( )的统称。 A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