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信市场是否存在垄断?为什么
论电信企业之垄断
论文关键词:电信
垄断
原因
表现
趋势
论文摘要:常被当作“自然垄断”典型的电信产业,因其独特的行业属性和在市场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在世界各国,无论是公众还是学界,都将其列为关注的焦点。
从垄断的划分可以看出,中国电信市场既存在行政垄断,也存在行业垄断。电信管理部门在调整通讯价格方面的僵化,电信运营商们在各自领域的独占地位都说明了这一点。正文:
中国的电信产业被几大运营商瓜分,主要有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而这些大公司都是国有企业,其中没有民营资本或者外国资本,概括的说,中国的电信产业处于几家大公司控制整个市场的寡头垄断局面。自然垄断产生于某一产品或服务由一个厂商提供比多个厂商共同提供产品或服务成本低的情形,我国的电力、电信、铁路、供气等行业都属于自然垄断行业。由于自然垄断的形成不是主要靠行政权力推动,也可以说自然垄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经济垄断。所以说,电信企业存在垄断。
电信企业为什么存在垄断?
(一)社会公用基础设施的性质
作为基础设施,通信业是社会再生产的一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转的支撑,必须履行普遍服务义务。作为电信企业,普遍服务目标与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目标存在矛盾,在开放竞争环境下,普遍服务目标单纯依靠通信企业完全竞争的市场行为时无法实现的。首先,普遍服务要求最大限度实现通信网的全貌覆盖,需要巨大投入,但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边远地区、农村地区,回报没有保障;其次,为了低收入人群也能享受通信服务,全国要实行统一的政策性资费,政策性资费一般不符合企业的利益目标,会造成电信企业的赤字经营和亏损,让企业难以维持电信服务;还有,为了企业的更好发展,电信企业一般在那些利润丰厚的区域进行经营,无法实现普遍服务,会造成企业间竞争的不公平。相比较,通信业实现垄断经营体制更有助于普遍服务目标的实现,能弥补在开放竞争条件下的电信企业实现普遍服务目标的弊端。
(二)通信的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所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和限制的最高权力。通信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神经网络,是国家及各级政府实现其管理职能不可缺少的技术装备,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物质技术保证,所以说电信通信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信市场的对外开放,电信的国家主权概念受到强烈冲击,但是很多国家电信市场的对外开放也不是毫无保留的,这在签署WTO基础电信协议时,许多国家都在主体电信企业或整个基础电信领域,保留了对外资投资比例和自然人进入如雇佣外国人的限制这一情况看出。如美国对无线通信的直接外资投资限制在20%以下。在中国,随着电话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和电信全球化的发展,政府对电信行业的监管范围也达到了对信息内容的监管,而且国家在制定信息内容管制政策的过程中,也明确了防止外国通过信息手段对国家主权进行干涉的立场。(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
规模经济性是导致电信业形成自然垄断的直接因素。所谓规模经济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长需求范围内,企业单位产品成本随生产规模扩大而降低的经济现象。其原理是: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投入的增加、产出量的增加,单位产量的固定平均成本开始下降,从而导致平均成本的降低,这时开始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但随着投入进一步的增加,产出增加的比例会继续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当产量增加到一个临界值时,产出增加的比例不再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规模经济效应停止。
电信行业的规模经济性是指通信网络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所依赖的网络系统具有规模经济性。也就是说通信网络运营业具备用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网络设施,构成巨大的固定成本,因此,只有当用户数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网上业务量也达到相当大的规模时,电信公司在每个用户、每笔业务上所或得的收入才有可能大于平均成本电信公司的运营才会有效益。规模经济性的存在抬高了电信业的市场进入门槛,也使新进入市场的运营商很难与一个已经实现规模经营的在位运营商竞争,从而很容易被排挤在市场之外,这就是由规模经济性所导致的电信业的自然垄断性。
(四)电信业显著的范围经济性
范围经济性也是导致电信业形成自然垄断的直接因素。范围经济性是指企业在生产多种产品时,其总成本低于多家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的成本之和,并且追加新产品(服务)时的联合生产的成本,要低于单独生产该产品的成本。电信业具有很强的范围经济性。这一点我们可以举例说明。若一家电话公司要提供传真业务,它只要在已有的电话网上增加必要的设施即可;而另一家新公司必须要新建一个网络才能提供该业务。很显然那家新公司的传真业务成本要远大于第一家,也就是说,在现有业务上追加新业务的联合成本要低于单独提供新业务的成本。当然,电信业的范围经济性并不仅仅体现在基于原有网络开发和提供一项新业务比单独剑网提供这项新业务的成本低,而且体现在一用一个综合性的电信物理网络既传电话、电报和传真,又传各类数据和图像,一次所耗费的总成本,要比独立建立网络各自经营这些业务的成本之和要低。在电信领域,企业相关联的业务项目的多样化经营比单一业务项目的经营具有更为经济的效果,这就是电信业的范围经济性。
因为只有一家电信企业生产所有的产品,其总成本小于多家电信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那么对于全社会来说,该电信行业由单一企业生产,总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这就形成了自然垄断。而起由于范围经济性的存在,一家先期进入了电信市场的企业,在经营多种业务时,其各业务的成本都会低于其他任何经营单一业务或一两项业务的新公司的成本。这种成本竞争优势就使得新的电信公司难以在电信市场上生存,很容易被淘汰出局,使电信市场形成垄断。
(五)通信投资的沉淀性
过去几年中,我国的电信运营商每年的资本性支出高达2000—2200亿人民币,其中约有20-30%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中国电信投资500亿元用于2G优化和3G升级,目前已在全国120个城市开放天翼业务;中国移动投资588亿元,TD已在30多个城市开通;中国联通投资387亿元,WCDMA服务已在全国55个城市亮相。两三年来,我国3G网络发展非常迅速。三种3G网络技术在网络建设、用户发展、投资拉动、终端完善、业务市场培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TD-SCDMA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取得重要突破。
3G基站建设取得平稳增长。截止到今年4月底,三大运营商累计建设3G基站69.7万个。其中,中国移动建成3G基站21.1万个,中国电信建成3G基站21.8万个,中国联通建成3G基站26.8万个。
3G投资计划稳步推进。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3G累计投资已经高达2890亿元。其中,中国移动投资超过1400亿元,中国电信投资达798亿元,中国联通投资达673亿元。
以上这些数据都说明了电信企业为参与市场经营而投资建设的大量网络设施、设备。而且这些设施经济寿命期长,会计折旧周期长,专用性很强,难以挪作他用。电信企业一旦想退出这个市场,则将面临巨大的资产价值损失也就是很高的沉没成本的压力。这种市场退出障碍加大了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风险,也就是导致电信企业形成自然垄断的直接因素。
(六)通信生产的全程全网性
通信业在生产经营上具有生产的网络性(即全程全网联合作业与统一兼容性)、产品的服务性、产业的准公用性、产业的自然垄断性这四个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性,而电信产业作为通信产业的代表产业,更加体现出电信产业自身的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性。电信产业中的全程全网联合作业指的是,当电信市场的任意一位用户在某一时刻使用某一种通信业务的呼叫以后(例如手机、固定电话、视频等方式),用户所需要传递的信息在到达接收者前的整个过程中,经过各种中间设备如交换设备、传输设备、传输介质等,真正到达被叫用户的各种终端设备的整个过程中,通信信息所涉及的有关通信协议、信令系统以及各种运行支撑系统。这是一个复杂但又完善的通信线路必须的条件,单一的通信线路和过于少的通信线路和信息传递都算不上是全程全网联合作业,更加算不上是社会化的通信。我们现在身处通信经济时代,以电信产业作为突出代表的通信业,如果要实现其自身的服务的广泛性和社会化,就必须自身配备一个完整、完善的网络来向社会、团体、个人提供社会性的服务。这就要求电信产业具有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性。电信产业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它有许多的分支,要想在电信网中完成一个从发端到收端的数据通信,需要各个分支同一时间同步运行才能完成。理论上,这一个庞大的机构只有在一家企业拥有运营时的效率最高,多一个“领导人”只会增加成本和降低效率而已,也就是说,电信产业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性使得电信产业最适合进行垄断经营。
(七)政府对通信业的市场进入管制
对于通信业这种高盈利、信息技术含量大的行业,各国政府都会不约而同地对电信行业实行相对应的市场进入和经营许可审批制度,用来保证操作者和用户都能充分有效利用通信网络资源,另外,市场准入和经营许可制度也使得市场上的电信产业避免了重复建设,也避免了相互之间的过度竞争。我国也制定了响应的市场准入和经营许可制度:
1、确立许可的主体,即依法享有许可证的机关(美国:FCC,日本:邮政省,中国:信息产业部);
2、划分不同类型的运营者及运营项目,实行区别管理(我国《电信条例》第七和第八条明确指出:“国家对电信业务经营按照电信业务分类,实行许可制度”,“电信业务分为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是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的电信与信息服务的业务”。);
3、针对每一种电信系统或业务,确定授权工具(对申请者授予经营许可证,包括授予特许权、发放许可证书、发布许可令等。)。这些制度直接构成了电信产业的市场进入壁垒,相对降低了我国电信市场的开放竞争的程度,相对其他行业来说,电信产业是垄断的。
电信产业虽然有很多家下属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电信业仍然只是从一家垄断转变为多家垄断,电信产业的所有权属性、进入门槛、经营方式并未发生什么改变。电信产业虽然有很多家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电信业仍然只是“从独家垄断进步到多家垄断”,所有权属性、进入门槛、经营做派并未改变。根据2008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下称《反垄断法》),如构成“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即可认定为垄断,并予以反垄断调查。
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接受反垄断调查的事情使我们会产生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是否滥用了市场支配地位,是否存在垄断呢?这需要从两个层面来看,第一,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第二,是否存在滥用。按照《反垄断法》,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三分之二即可推定为“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根据国内知名第三方数据服务商CNZZ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各地区运营商服务情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0月,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互联网接入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8.25%和26.93%,两家市场份额总计高达85.18%,远超《反垄断法》规定的三分之二的规定。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两家企业构成“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事实,即两家运营商存在垄断,接受反垄断调查是很正常的。
另外,根据国资委的认定,电信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不可能完全放开,特别是电信业的基础运营业务,既属于自然垄断,还存在网络性、规模经济和存在大量沉淀成本等特点,这些基础业务按照垄断性经营效率更高,而竞争往往是不稳定的和破坏性的,因此,电信产业垄断经营是必然的。
那么电信企业垄断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市场进入壁垒高
电信行业的垄断表现在中国电信业的进入壁垒高。在上文电信行业的规模经济性中所提到的,因为电信生产经营必须以网络设施为基础,而电信网络的建设需要巨额的固定资本投资,电信运营成本中固定成本比重大,变动成本比重低。为了补偿巨额的固定成本,需要用户数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网上业务量也达到相当大的规模时,电信公司在每个用户、每笔业务上所或得的收入才有可能大于平均成本电信公司的运营才会有效益。因此在电信产业领域,一个企业只有拥有足够大的网络规模、用户规模、业务量规模,才能在行业中立足。而这一切都太高了电信业的行业进入门槛,也使新进入市场的运营商很难与一个已经实现规模经营的在位运营商竞争,从而很容易被排挤在市场之外。
另外,我国民营资本的持有实体大都集中在零售、服装、餐饮及简单的加工制造等行业和领域,科技含量低,并且是大都为外资品牌做生产,长期与市场脱轨,对市场的发展趋势把握不够,而电信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高、更新速度快,特别是最近几年,电信业务的推陈出新速度更是令人惊讶,对于想要进入电信行业的民营资本而言,它一方面要对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很好的把握,另一方面要不断投入巨大资金和引入高科技人,才用于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而我国民营资本的持有实体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大多科技含量低,高科技人才引入困难,在资金投入和技术更新方面与电信业的行业进入要求都有较大差距。除了投入资本和技术性外,同样给进入电信行业造成壁垒的还有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尽管近几年来电信业务市场政策开放,也适应了政企分离,大从总体来说国家垄断的格局依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政府一直以来就对我国的电信市场加以限制和监管,从而使得电信业做不到真正的公开。在2000年9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第十条中规定经营基础电信业务应具备的条件中的第一条是,经营者为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基础电信业务的公司,且公司中中国有股权或者股份不少于51%。这对电信企业的所有权做出了限制,给我国民营资本进入电信市场造成了极大的行政性壁垒。
二、市话通信网垄断
市话是垄断的延伸,它依托的基础是市话网,因为它大量的成本是市话的网络,而这个市话的网络,光缆、电缆、甚至交换设置都是不计成本,却又去搞其他竞争性业务,如:小灵通。联通成立初期分别在四川和天津建立了市话网,但是因为电信的市话垄断,不久退出了竞争专心致志的搞移动市场竞争,铁通成立初期也信誓旦旦的要打破市话垄断,但是电信占有着管线资源和最后一公里的用户线,要想在已经规划好的城市铺设线路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能性,在地广人稀的农村,从投入产出角度讲无利可图,这使得铁通在竞争上非常困难,至今占有着可怜的市场份额。拆分以后南北方虽然可以互到对方去做市话业务,但建设新的市话网成本太高,事实上是不现实的。
三、宽带垄断
宽带是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是人与人网上沟通的桥梁。我们憧憬的信息社会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宽带网络为人类构建出了不同于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的信息空间,是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宽带网络对于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就像交通运输、水、电力一样重要,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设施。然而,中国存在着宽带接入领域的垄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及网间结算领域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场支配地位,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以大学生为例,电信校园宽带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采用捆绑式销售,上网成本也比以前高了不少,并且出现了“不买电信天翼手机不能上网”的可笑现象,如果不买手机,每用一个小时得花六毛钱,这很不划算,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小的开销。国家反垄断副局长李青表示他们已经基本查明,在互联网接入市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合在一起占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份额,肯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电信企业存在垄断。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在宽带接入领域上,95%互联网国际出口宽带、90%宽带互联网接入用户、99%互联网内容服务商,都集中在中国电信和联通网络中。这意味着,其他互联网接入厂商的用户访问互联网,都必然与中国电信和联通产生流量。再者说,按照工信部规定,为补偿电信和联通的骨干网投资,运营商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只要用户上网产生流量,其他运营商都要向他们进行单向结算。这也就意味着,铁通、教育网、广电机构、移动等企业,接入互联网,绕不过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道坎。电信这种垄断行为也让企业承受高成本压力,为了保证用户上网稳定,需向联通、电信同时购买,每年需支付的宽带成本在5亿以上,较美国类似网站高出4倍,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市场进入的难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也在进行反垄断,2011年1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涉嫌宽带接入领域的垄断进行调查,这是自反垄断法2008年生效以来,反垄断执法机构查处的第一件涉及大型国有企业的反垄断案。相信在将来,不会有“宽带不宽”的现象了
四、电信行业资费标准
电信资费建立于垄断之上,中国的电信产业不仅由几家国企垄断经营,外资、民营资本很难进入。在资费价格上,也明显违背市场机制。最直接的例子是,在申请安装固定电话时,都要缴纳一笔不菲的初装费。刚刚开始的时候,电话初装费节节上涨,从80年代初北京市电话初装费200元,到90年代初甚至飙升至5000元。而当互联网出现时,在申请安装宽带时,也需要缴纳初装费,而且现在初装费仍然还在收取。对于固定电话,即便在一个月中没有拨打过一个电话,也需要按月缴纳固定的月租费。
中国联通用户上网超出限额,需按0.0003元/KB计费,即每超出1M,用户要多缴费0.31元;中国移动用户手机上网超出限额,则需按照0.001元/KB,即每超出1M,用户就要多缴费1元。这还不算漫游上网的资费标准及语音通话“按分钟计费”方式,有媒体日前披露,我国手机用户上网资费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高。关于移动语音业务中的计费单位,是按照分钟计算的,而不是按照秒计算。一分零一秒的通话时间,变成两分钟的收费,一分零一秒的通话时间只占用了61秒的资源,而在剩下的59秒当中并没有占用资源,却还要收取额外费用。
2008年互联网接入宽带业务占全国 的90%,已经形成垄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位居世界71位,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是平均一兆/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4倍为中国电信的互联网收入是相当高的,利润大概在500亿,中国联通利润大概是300亿。
2008年,我国宽带用户平均月资费83.8元,相当于每Mbps每月46.6元,是韩国宽带价格的18倍。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其中,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按照市场规律来说,在电信运营商投入一定的前提下,宽带用户越多,宽带的价格应该是越低,可价格仍然是韩国的124倍,如果说花了人家124倍的资费能享受到124倍的宽带速度,那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是,2008年,我国上网接入速率约为1.8 Mbps,远远低于韩国的40Mbps,宽带价格高,上网速率却没有达到要求,不得不说中国的宽带资费存在问题。
五、移动通信市场的规模垄断至今无人能撼。
移动从电信分营之初的市场占有率97%,通过联通的努力已经跌至目前的不到70%,虽然市场份额减少了,但是掌握着1.5亿的客户资源,占有移动通信市场上90%的利润,市场经济规律表明一个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50%,就有垄断的事实,实际上移动也在利用其规模优势排挤竞争对手,例如:中国移动搞网内单向收费,但是联通客户不单向,由于移动客户占有70%的市场份额所以孤立了联通客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垄断。
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市场结构由垄断性市场结构向竞争性市场结构演进变革是大势所趋,但不可能从完全垄断的极端走向完全竞争的极端,应该先从引入竞争机制开始,同时包含垄断和竞争,这期间只能通过政府发放经营许可证以限制市场竞争者的方法才得以实现,如果让市场不受限制地发展,会有严重后果。比如说,美国在1996年颁布了新《电信法》旨在鼓励电信业的自由竞争。然而,过度竞争使得美国电信业在历经繁荣之后很快陷入困境,印度、巴西等国电信业拆分过细,市场开放初期网络互连方面产生许多问题,电信业发展缓慢,这方面的教训说明:电信市场形成优化的市场结构需要政府的参与和引导。所以,即使现在引入竞争机制,仍少不了政府管制,需要垄断与竞争并存。然而政府反垄断,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
从目前电信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状况来看,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1、互联互通存在严重障碍
自我国推动电信改革引进竞争以来,互联互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大大小小的互联互通事件在全国各地陆续上演。而且,随着电信主管部门对互联互通事件的处罚力度加大,限制互联互通的方式也开始向越来越隐蔽、越来越不容易调查取证的方向发展,从最初的砍电缆、人为中断网间通信,逐步发展到发话或落地拦截、不定时修改局数据、不采用统一的网间互联信令、人为限制增加网间互联电路等。信息产业部虽然对互联互通三令五申但运营商仍然愿意设置互联互通障碍,甚至愿意在互联互通方面铤而走险,以破坏通信设施的方式限制网间互联互通。近日,信息产业部对三起电信运营企业单位严重违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并进行了通报。三起违规事件是:陕西省安康电信分公司和铁通分公司资费违规引起用户集体上访事件;湖北省红安县电信局剪断联通公司违规搭挂光缆、人为中断通信事件;河南省通信公司互联互通工作不力、导致与联通公司网间通信大面积严重不畅问题。以上只是整个互联互通问题的冰山一角,至于运营商之间电话屡打不通引起客户严重不满在现在已经不是新鲜事。
2、价格战不断升级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电信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价格战随处可见。“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一家运营商刚刚向市场推出一项价格优惠促销措施,另一家运营商往往就能以最快的速度紧紧跟进。恶性价格战愈演愈烈。长途IP市场,IP卡从九折打到二折,在移动通信市场以山东为例,联通公司推出了CDMA市话费交120打600,省内长途免费的1/5风暴活动,移动通信公司迅速跟进市话费交100打300,网内主叫0.1元/分的政策。联通公司迅速跟进在交120打600的基础上,又宣布CDMA全网单项收费,成立CDMA金卡俱乐部,每月返还70元现金。话费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降至标准的1/12。这只是全国电信市场价格战硝烟之中的一幕,价格战使得电信市场的政府定价形成一纸空文。运营商之间零和博弈的不合作竞争使运营商互相攻击,导致电信业走进了恶性竞争的泥潭。
3、运营商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也使消费者市场预期心理过高。
由于存在博弈关系,运营商之间广告大战,甚至在媒体上互相攻击,笔者所在城市的移动联通两家运营商在当地媒体连续刊登声明互相指责,聊城冠县甚至因为运营商之间的媒体大战演变成为员工之间的争斗,网通公司、电信公司也分别在自己网站上对其他运营商瓜分其长途市场的行为进行攻击。各地的通信管理局、公平交易局甚至纪检委都能收到运营商对竞争对手的申诉,使得运营商之间反目成仇,矛盾激化。另外不正当竞争扭曲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致使消费者对价格预期心理过高,造成行业的经营环境恶化。价格战容易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误以为“打价格战的企业才是好企业,不打价格战的就是暴利的垄断企业”。以手机补贴为例:联通对CDMA实行手机补贴数月来,已使市场产生了对“补贴”的预期心理:“没有补贴就不进网,你有补贴我才进网”。
4、侵犯商业秘密
由于受到新增市场的压力和收入增长的压力,各运营商之间利用窃听,录音,收买竞争对手员工的方式获得竞争对手的经营政策信息,往往是这边运营商开会刚刚结束,那边就在研究对策。另外,竞争各方都在想方设法获得竞争对手的高价值客户资料,进行策反。有的不惜一切手段挖走对手的核心员工,带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近期为此的起诉案件开始见诸报端。
5、竞争对手之间相互诋毁。
媒体上我们看到过,拳击台上代表CDMA的选手把GSM打的眼冒金星,举手投降。甚至在央视媒体上出现用某个运营商电话怎么也打不通,用自己电话一拨就通,用某个运营商电话打电话老头疼,用自己的就环保绿色。另外,在报纸媒体公开的相互诋毁对方的网络、资费、服务、技术、业务等。这是近期山东联通公司2003年6月24日的声明的一部分:“„„对社会上某些运营商借机炒做,公开贬低CDMA性能的做法,我公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不难看出运营商之间的口舌之争非常激烈。最严重的是运营商之间恶语相向最终演变成殴斗,近日在山东某地出现了因为媒体言论的原因导致量运营商之间员工拳脚相加。可见,不正当竞争引发的口水大战已经非常严重。
从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带来的问题来看,服务水平下降,不正当竞争打破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不利于电信产业的长远发展,导致市场的混乱,诚信经营出现危机,造成企业利润下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际资本市场竞争力下降,不利于培育用户忠诚度,企业形象受损,由于垄断,企业缺乏竞争压力和自我创新动力,其运营往往缺乏效率、其规模经济收益也不能合理反馈给电信用户,客户得不到电信发展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产生抱怨和不满。
因此目前我国的电信市场既要打破垄断又要反对不正当竞争:由于电信市场存在垄断的问题,不正当竞争就有了生存的空间,换句话说垄断是不正当竞争存在的根源,因此我国在进行反垄断并开放市场引入竞争的策略中,要步步思虑全面,趋利避害。
所以说,政府引导电信市场结构变化,不能单纯地进行反垄断,应该结合不同业务市场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宜的市场结构类型,促进电信业的健康发展。比如说,在电信基础业务领域,寡头垄断是最优的市场结构选择方案,在增值电信业务领域,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是最优的市场结构选择方案。电信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必然是垄断和竞争并存,同时要逐渐减少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二篇:电信垄断
中国电信为何遭遇反垄断调查?
2011年11月11日 08:48:40来源: 经济参考报
“电信垄断”早已不是新闻,长期备受诟病,公众不满却无能为力。涉及国计民生、基础设施投入巨大等成为电信资费居高不下的理由。国家发改委近日证实,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正在被反垄断调查。这一消息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中国电信为何遭遇反垄断调查?中国电信是如何滥用行业垄断支配性地位的?《经济参考报》记者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黑白名单”“价格歧视”是中国电信最突出垄断行为
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报告《宽带瓶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短板》认为,中国电信不仅处于垄断状态,而且有垄断行为,垄断行为中最典型的就是价格歧视。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互联网接入与电信垄断”学术研讨会获悉,目前中国60%的宽带接入用户、65%的内容资源、62%的国际出口带宽集中在中国电信,网间互联总流量中有83%流经中国电信网络;中国联通的宽带接入用户、内容资源、大约是中国电信的一半,国际出口带宽占33%;其他运营商的市场占比总和不足10%。中国目前的互联网宽带接入市场,基本上是一个由中国电信占垄断支配地位、中国电信和联通两大运营商双垄断的格局。
“自行协商”、“市场行为”等看似公平对等的语句,其下掩盖着的是强者凌弱,弱者只能被动接受、别无选择。电信专家指出,从市场竞争角度看,中国电信与其他运营商之间的接入价格属于垄断定价,说是所谓“自行协商”结算费用,实际是中国电信单方面决定,中国电信利用了手中巨大的互联网接入用户的市场地位,以及IC P网站托管用户的巨大流量占有的市场地位,对弱势运营商制定了垄断价格,涉嫌违反已出台的反垄断法。
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信息产业部的规定,维护垄断和支配地位,中国电信制定了远高于市场价格的结算标准,以此增加竞争对手的带宽接入成本,遏制竞争对手的宽带业务发展,从而最终稳固自身的宽带市场,其具体做法是,在实际操作中设立了“黑白名单”,予以差别定价。
中国电信将高带宽接入用户(45M以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联通、铁通、移动3家基础运营商,以及教育网、长城宽带两家全国性单位,必须由中国电信集团直接受理业务。中信网络和广电机构这两家地域性单位,必须由中国电信集团审批后才可受理业务。除了上述用户外的其他用户属于第二类,中国电信省级公司可直接受理业务,但也要进行价格管控,避免为第一类用户提供转接。
由于中国电信给两类用户的待遇差异巨大,第一类用户的结算价格一般都高达100万元/G /月以上,第二类用户的结算价格则一般只有25万至42万元/G /月,在一些地区,二类客户向中国电信购买带宽的价格甚至低达10万元/G /月。由此造成互联网接入的双轨价差,弱势运营商包括广电网络,通过第三方ISP进行转接,目的在于绕过中国电信的价格门槛,寻求互联网接入的生存空间。
“灭”掉伙伴甚至“家臣”中国电信滥用支配地位
以“第三方寻租”方式获得相对低成本流量的弱势运营商,并未能侥幸多久,中国电信开展了一场“大清洗运动”清理门户。2010年8月上旬,中国电信要求其各省公司对其他运营商和互联单位等的穿透流量接入加以清理。迄今为止,已有联通、铁通、长城宽带、地方广电机构及民营互联网接入商遭受冲击,其中强者尚能苟延残喘,弱者则一命呜呼。
所谓“穿透流量接入”是指由于互联网带宽存在规定价格与市场价格差价,一些公司从中国电信购买带宽后,转售给弱势运营商的行为,这条路径被称为“流量穿透”。
业内人士指出,通过第三方迂回接入中国电信,是弱势运营商的普遍行为。互联网流量最大,用户最为集中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是流量穿透最密集的地方,成为中国电信此次清查和打击的重点区域。
在内部通知中,中国电信集团要求,各省公司要自查自纠,查实违规接入立即清退,并向集团公司报备,不得以其他理由拖延整改。为防止地方公司因业绩或利益搞小动作,中国电信还要求各省对其他省的异常流量进行举报,由集团核查处理。中国电信还出台了惩罚标准:一旦查实,首月加倍扣减违规省级公司业务收入100万元,此后每月按100万元递增扣减。
专家表示,按理说中国电信进行清理是一个内部的清理,但是,由于中国电信占据着互联网接入市场的支配地位,其内部清理的实际结果已经排挤了竞争对手,按照国家《反垄断法》第二条,叫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中国电信此举的意图是集中权力,加强垄断。当语音业务中心地位不再之后,中国电信重新审视和评价互联网接入作为数据时代核心业务的地位,为维护自己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不惜“灭”掉上下游合作伙伴甚至“家臣”,重新走上高度集权垄断之路。
电信出此一策,和当前互联网发展环境的变化有关。过去,语音业务是运营商主要业务,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业务成为新的主要业务。人们逐渐意识到,电信改革打破了电信垄断,但没有打破互联网垄断,打破了语音管道垄断,但遗漏了数据管道垄断。如果把基于语音联接的垄断称为一次垄断,那么基于数据的互联网接入就是二次垄断。
电信这场所谓内部的大清理,谁受害谁受益?结论不言自明。
民营互联网企业利益以及消费者利益都受到了严重损害。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由于中国电信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作为合作伙伴的接入服务商、数据服务商,包括中国电信下属公司(电信三产)业务也受到了影响。业界专家分析,像电信通(鹏博士)、网宿科技等上市企业,业务都收到影响,包括正在申请境外上市的蓝汛科技。
中国电信清理穿透流量接入后,2010年8月12日至9月9日,仅广东铁通就爆发了37477件用户投诉,38443用户拒绝缴费,并已有28210用户面临退网。此外,中国电信滥用垄断造成的市场支配地位和支配权力,还会带来损害创新而有违公共利益的问题。
电信巨头垄断难题不解三网融合新政恐成空话
由于《电信法》尚未出台,电信市场监管的上位法缺乏,使得国家对电信行业国有企业的垄断状态及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此次中国电信清理行动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暴露了这个问题和矛盾。专家认为,如果宽带垄断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现在国家三网融合新政可能会变成空话。
非常值得欣慰的是,此次中国电信和联通遭遇的反垄断调查,让业界看到了中国政府在反垄断、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所展示出来的巨大决心和不懈努力。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中国电信和联通此次遭遇反垄断调查,与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对电信领域垄断现象的持续关注研究及多篇直指垄断核心问题的深度调研报告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业界普遍认为,电信主管部门多年前制定的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100万元/G /月的上限标准,由于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等原因,已经与当前市场脱节,并已造成当前互联网接入双轨价格的事实存在。
因此,专家们建议,不仅要严查电信巨头的垄断行为,工业与信息化部还应当尽快评估论证这个问题,并及时调整网间结算政策,解决好这个突出矛盾。同时,对于弱势运营商向中国电信、联通进行单向结算的体制,由于中国电信、联通已不是2001年国家制定该规则时的背景和情况,建议应适时作出调整,改为双向结算体制。
姜奇平等电信专家建议,电信行业主管部门,应明确互联网接入市场的开放政策,将“穿透流量”合法化,加快开放与竞争的步伐。及时调整网间结算的结构与政策,增加国家交换中心(N A P)点的互联带宽,降低网间结算价格。
鉴于自1997年《中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国务院195号令)颁布以来,互联网接入市场已经是一个开放市场;鉴于目前中国电信和网通已经占有互联网接入、网站内容资源均在90%以上,国际出口带宽95%,中国互联网接入市场已经形成典型的双垄断局面。
为了打破这个双垄断局面,鼓励竞争,推动技术与应用创新,应当尽最大可能地促使那些仅占不足5%份额、有创新能力的ISP/ID C公司,在国家交换中心互联、骨干网间直接互联之外,发挥配置市场资源的作用,作为更好地解决网间互联问题的一个有效的补充解决手段。为此,在加强市场监管和网络安全管理情况下,电信行业主管部门应明确第三方“穿透流量”和“高带宽转售”合法化。
专家建议,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包括进一步开放电信网络资源,切实地支持那些在宽带互联网领域中,有路由优化技术、及智能路由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进入这个市场,参与电信资源和市场要素的配置和供给,推动产业升级与业务创新。
宽带垄断瓶颈致中国企业成本高4倍
专家建议治标更要治本
对电信巨头的反垄断调查,固然让人欣喜,但要缩短中国与美国等国家宽带发展上的差距,则必然要从宽带政策上进行重大调整,否则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
UC优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永福10月21日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移动互联网报告》说,当前移动互联网显现出“25号效应”,即每到月末(通常在25号左右),用户手机上网流量会明显下降,这是PC互联网从未出现过的现象。“资费是瓶颈,省流量很重要。”
数据流量限制多、资费高已成为制约我国互联网业以及移动互联网业飞速发展、获得国际领先地位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报告《宽带瓶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短板》显示,国有电信运营商垄断接入市场,严重遏制民营增值服务商技术与业务创新的行为,严重影响互联网的网络连接作为一个重要生产资料和市场配置要素的重大作用,妨碍新的竞争主体的市场进入,所造成的严重恶果是一系列的。
最为明显的是,尽管中国电信市场存在着多家基础运营商,但是,近十年来,在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中,除中国电信、联通之外,没有任何一个运营商发展起来。
其次,宽带垄断还影响着IPT V、手机电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应用战略的实施,直接影响着我国的三网融合进程,扼杀了技术与业务创新,直接损害用户的利益,消费者利益、公众利益受到严重侵害;此外,电信系统基层还大量滋生腐败,双轨价格及中国电信的高压清理,为基层电信要价提供了空间。其中,最大的影响,是损害了民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局,拖拽我国产业升级的进程,直接影响着国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损害了国家长期的战略利益。
公众利益被损害,到桌面的接入带宽本来可以达到10M /s,现在到不了;互联网产业的升级被延缓了,现在美国互联网已经深入到视频领域,全球互联网产业正在经历一场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光速时代”的极度变革。当家庭用户能够应用到1G b/s的宽带速率时,最直观的体验就是,以前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需要将近一个小时,那时最快只需要30秒,并且在进行视频通话时,声音、画面更清晰,音效和视觉媲美高清电视。
与美国相比,美国已经在推动高带宽计划,未来3年中51个州完成100M到桌面、1G到小区的计划。而我国仍然在使用不足1M带宽到桌面。“这样的差距,令人汗颜。更重要的,由此而产生的社会运行效率和生产效率降低,这对整个国家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业内人士评价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等专家呼吁,中国应当警惕在宽带垄断上错误走得更远。因为是在根本方向上与国际潮流背离。宽带越发展、宽带越重要,这一错误的后果也会越显得严重。
同时,在我国现有互联网网间互联不通畅、网络接入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宽带互联网的产业升级无法完成,这不仅严重限制这个产业的发展,还会影响整个中国经济的转型,进一步拉大我们同发达国家的距离。北京易路联动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国洪表示,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电信、联通两网之间不通,或通路比较窄,这是一个成熟的国家很不正常的事。
宽带瓶颈,即将转化为中美竞争的战略瓶颈。因为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同场竞争,中国要比美国多付出4倍的成本,中国在其它方面的比较优势将荡然无存。中国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宽带投入仍会大量增加,但由于规制不当造成的投资浪费也将是惊人的,如果不及早认识这一问题,将犯下堪比欧洲3G牌照发放的大错,在基础设施制约瓶颈问题上重现大炼钢铁时代的错误。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专家认为,像云计算,我国要达到跟美国同等的竞争力,除非一个前提,我们服务器效率是美国的4倍(即成本高3倍),这是因为我们基础设施价格太高,接入成本太高。就是我们还没有做就已经输掉了。
按照这种价格和成本结构,云计算不是中国人的天下,而是美国人的天下。因为美国政府正在推行的新一代宽带计划,以及电信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为其云计算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我国,传统工业化的弊端之所以顽固存在,新兴产业之所以难以跨越式发展,发展方式之所以难以转变,像宽带垄断这样由于体制造成的基础设施扯后腿现象的广泛存在,是一个重要原因。
姜奇平等专家建议,我国宽带政策应尽早进行重大调整,打破骨干网对于接入网及增值业务的垄断,以公平竞争促进宽带发展,将电信市场监管的重点,从十几年以来保护国有垄断企业发展,转向监管垄断企业,扶持、培育新的竞争主体。(记者 程士华 南婷)
电信联通认错 央企反垄断第一案或以和解收场
作者:马晓芳 王文博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1-12-05 08:20:00
也许正应了“伸手不打笑脸人”这句俗语,中国第一例央企反垄断案很可能将以“企业认错,政府终止调查”而收场。
上周五(12月2日)下午,中国电信(00728.HK)和中国联通(600050.SH、00762.HK)先后发布内容和措辞基本一致的声明,称已经向发改委提交了整改方案和中止调查的申请,并将“认真对有关问题进行整改”。
随后发改委表态称,已经收到了两家公司中止调查的申请,正在根据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查。
一度剑拔弩张的反垄断调查,不出意外的话,将以这种双方各退一步的方式收尾。
联通、电信“认错”
“通过自查,发现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其他骨干网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质量未完全达到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没有实现充分互联互通。同时,在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专线接入业务方面,由于竞争和管理原因导致价格差异较大。”中国电信在声明中表示。
中国联通也说,“自查中发现公司在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专线接入业务方面,价格管理不到位、价格差异较大。”
两家公司的自查结果以及认错态度,甚至对外措辞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基本就是发改委对此事的态度和意见,运营商表示接受和尊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运营商人士表示。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自从4月份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下发反垄断通知,到11月9日央视曝光,发改委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局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两家运营商在宽带市场的垄断调查,并得出初步结论“涉嫌垄断”。
据一位了解事态经过的运营商人士透露,如果要最终确认为垄断,发改委还需要其他政府部门以及更高一层主管单位国务院的共同认定,但在多部门讨论过程中,这个结果并没有获得通过。
“其实20天前(央视曝光第三天),就很明显是这种结果,本来宽带服务就是‘行政垄断’、‘自然垄断’、‘经济垄断’都存在,表面看是运营商认错,实际是求和谐,最需要改变的还是工信部和发改委的监管。”电信行业资深专家付亮认为。
上述运营商人士也赞同这种观点,他说,与其双方相持不下造成资本市场波动和国有资产流失,不如各退一步,通过运营商整改,更能解决现实问题。
“电信联通声明诚意够不够,理由是否充分,发改委应该组织听证会,请电信行业和反垄断的专家、潜在的利益受损方、存在利益冲突的竞争者、社会公众的代表等几方面人士出席,对此事调查表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反垄断专家张曙光表示,发改委反垄断局既然已经介入调查,就要给公众一个清除、全面、透明的交代,要及时披露事件进展情况,包括初步调查的结论,电信、联通提出中止调查的理由都要及时告诉公众。
或影响运营商收入
据本报记者了解,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之所以“不约而同”选择在周五下午4点之后发布公告,主要是考虑到尽量减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中国电信表示将按照市场规则公平交易,适当降低资费标准”。
“降低资费将直接影响两大运营商的收入和利润水平,影响程度要看降价幅度有多少。”德意志银行一位分析师表示目前对这个结果仍持观望态度。
虽然按照《人民邮电报》的数据,两大运营商的ISP收入每年不足2亿元,但两大运营商都提到了会进一步降低宽带接入市场的价格。根据2011年上半年财报,中国电信的宽带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24.8%,中国联通宽带收入占比17.0%,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快速提高。
不过,对于中国铁通、长城宽带以及广电等第三方宽带运营商来说,接入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
中国电信专门提到将“尽快与中国联通、中国铁通等骨干网运营商进行扩容,降低与中国铁通的直联价格。”
更对此拍手称快的,应该是消费者,因为宽带价格降低在即。中国电信说,“十二五”期间,中国电信大幅提升光纤接入普及率和宽带接入速率,五年内公众用户上网单位带宽价格下降35%左右。”
比如,上海电信日前就表示,将目前已经增速到2M、3M、4M的城市光网客户,将再免费升速到10M或者20M。类似免费升级,其他城市也在陆续展开。
中国联通也作出了类似承诺。
本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反垄断调查只是告一段落。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五条,“被调查的经营者承诺在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可的期限内采取具体措施消除该行为后果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中止调查„„经营者履行承诺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终止调查。”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此次反垄断调查距离最终“终止”应该不会太远。“案件下一步的进展方向,我觉得终止调查的可能性更大。”张曙光说。
第三篇:电信联通垄断
电信联通垄断
我们现在正处于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发展,互联也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发达.但高昂的上网资费也令普通百姓感到非常的头痛。
为什么上网费用会如此之高呢?这是因为电信联通的宽带连接在市场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形成了这个行业的垄断局面,为了维护我们的利益,我们要坚决反垄断。
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我国宽带上网平均速率位列全球71位,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30多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1/10。但是,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4倍。
在互联网接入市场,中国一直是南电信、北联通的格局,有统计数据显示,95%的互联网带宽都是在电信、联通两家骨干网,90%的宽带用户也都在电信、联通上,99%的内容服务商都在这个平台上,少量在铁通和移动。基本上市场形成了一个双寡头的垄断状况。从宽带用户接入处看,铁通占6%,广电占4%,联通占39%,电信占51%。国际出口,广电占2%,科技网占1%,移动占1%,电信占62%,联通占33%,这些内容都被捆绑在两个运营商的大网上,其他SP(Service Provider)没有服务内容托管。
为了打击竞争对手,保护自己的利益,中国电信通过所谓“清理”流量穿透断网,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加上国内的宽带接入价格长期居高不下,这些都说明电信在宽带接入细分市场上存在垄断行为。
面对上述的种种, 我们深深感觉到我们的权益受到威胁.而我们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维护我们自身消费者利益是我们希望的事情。而电信与联通的垄断很明显地侵犯我们消费者的权益.所以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就更应该懂得运用法律来维护我们的利益,坚决反对他们的垄断.大家都希望能够打破垄断,资费可以有所降低,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最重要的就是通过竞争来打破垄断,所以应该增加互联网骨干网运营商的数量。比如把中国移动和广电都加进来,他们各自的全国光缆的干线网都是现成的,只要发给他们经营牌照,而且允许他们建立自己的国际出口局,因为互联网是国际性的,那么马上上游的经营者就有四家,二级零售市场包括铁通、长城宽带、歌华,马上就搞活了。第二,应该增加骨干网运营商的互联互通的点,互联互通使这四家竞争更为公平。第三,加强资费监管,一方面我们通过竞争,让大家进行市场定价,另一方面,要监管,使得批发价不得高于零售价。第四,对于市场垄断行为,罚款返归消费者。
反垄断除了靠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约束外,还要提高我们这些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要积极向三大机关举报垄断行为。
当权益受到损害时我们要有运用反垄断法维护自身权益的信心、耐心和决心.维权之路虽然艰难,但面对垄断行业的霸王条款,我们要勇于站起来说不。只要维权的人多了,我们的市场环境就会越来越健康。我们的权益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
第四篇:中央空调清洁市场谁在垄断
中央空调清洁市场谁在垄断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content/61365
“要想获得资质,就必须购买采样机器人。而这种产品只有人人康一家获准生产。” 人人康公司与疾控中心环境所合作研发中央空调清洗定量采样机器人,此项目专利权所有人之一正是疾控中心环境所所长金银龙。
“金总的老大就是环境所所长。我们的关系从上面到下面,一条线到底。”
【驳回、补充,再驳回、再补充„„在历经四年毫无希望的申报工作后,邵立华开始怀疑审批背后另有秘密。
“我们所有指标都已通过检测并拿到合格证,但环境所却至今不发评估证书。”邵立华说。邵是杭州盈都机电有限公司(下称盈都公司)副总经理,该公司主要负责研发、生产中央空调清洗定量采样机器人。
“所有人为设置的障碍,都是为了确保他们在行业的垄断地位。”盈都公司在给南方周末的举报函中说。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产品安全所(下称疾控中心环境所)和全国空管清洗、定量采样机器人的垄断供货商“北京人人康空气净化有限公司(下称人人康公司)”,恰是利益共同体。合作垄断?
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经历2003年“SARS”之痛,中国开始重视室内空气污染的治理。身为“建筑物之肺”,维系着室内空气正常新陈代谢的中央空调通风系统成为规范重点。2006年卫生部开始实施《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及配套规范,中央空调清洗从此成为新兴行业。除了清洗机器人,检测空气质量的定量采样机器人开始成为各地省市县疾控中心必购设备。
这显然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人人康公司总经理雷学军曾坦承,中国已有超过500万台各类中央空调使用单位,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大部分空调从未清洗过,有的已运行二十多年未清洗。“中国每年将开拓出3000亿元的风管清洗消毒市场。” 而疾控中心环境所正是这一市场的国家级检验机构。它经卫生部认定,负责健康相关产品审批前的技术审核和卫生质量检验、鉴定和仲裁,恰是中央空调清洗、采样机器人合格资质的唯一评审单位。
正是在疾控中心环境所的管理下,4年来,北京人人康公司一直维持着定量采样机器人评估证书唯一企业的地位,事实上垄断了采样机器人的生产和销售。这家产品提供商和市场裁判者关系非同一般。人人康公司的宣传广告曾称,由于中央空调的清洗、检测是得到以中国疾控中心为主体的网络式推广项目,前景广阔,预计年销售额将达到5亿元,年纯利润将近3亿元。
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2005年开始,人人康公司与疾控中心环境所合作研发中央空调清洗定量采样机器人,此项目专利权所有人之一正是疾控中心环境所所长金银龙,而在清洗机器人的专利所有权人中,金亦位列其中。
2006年11月,人人康公司便获得中国首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专用设备技术评估合格证书,2007年6月成为全国首家获得公共场所中央空调清洗甲级资质的企业,2008年更成为北京奥运会公共场所中央空调指定清洗单位。
“这是环境所的一个科技成果,科技部的合作项目,我们完成合作项目,把它推向市场,委托人人康公司进行生产。”2011年7月11日,金银龙向南方周末记者承认,人人康公司确实与疾控中心环境所存在合作,但他以对具体协议不知情为由,拒绝透露合作内容和分成方式。随后南方周末记者数次要求对盈都公司反映情况进行核实,直至截稿日,疾控中心环境所都没有回复。
人人康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竞争优势。“按照要求,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若想对空调清洗企业的业务进行评价,就须获得中央空调卫生学评价资质。要想获得资质,就必须购买采样机器人。而这样的机器人,目前只有人人康一家获准生产,别无选择。”其商业前景因此不言而喻。
“采样机器人正常销售价格16万到18万元之间就可以。但人人康公司就是卖25万,一口价。”知情者说。
这只是采样机器人。邵立华说,虽然清洗机器人销售市场略为宽松,但人人康公司同样具有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大部分企业购买清洗机器人,都是想获得能在全国承揽业务的甲级资质或省里的乙级资质。”邵立华说,而购买人人康公司的清洗机器人,正是业内公认获取甲级清洗资质的诀窍和捷径。
在甲级资质评审中,金银龙身兼甲级资质评审的主要专家、清洗设备和检测设备的法规制定成员、设备评审专家组的主要成员、卫生部科技奖评委等数重身份,其影响力不言自明。“甲级清洗资质是疾控中心环境所审批的。你只有购买人人康的清洗机器人,才有可能获得青睐。”一名要求匿名的浙江企业主说,此前为了早日获得甲级清洗资质,他不得不选购4台人人康生产的清洗机器人。
“在业内,得罪人人康就是得罪环境所。”知情者说。
延伸到家乡的利益链。这是一条长长的利益链。从疾控中心环境所到人人康公司,一直延伸至金银龙的老家江苏。在江苏泰州,泰州市祥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祥盛公司)和泰州市旭龙洁净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旭龙公司)身份特殊。这两家公司注册的经营范围,正是集中空调系统的清洗与消毒、清洗剂、净水设备、空调等相关机械设备的销售。
工商注册资料显示,一名叫金龙周的男子在旭龙公司中持有30%以上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东。而在祥盛公司,金龙周则以“金总”的称呼出现,主导日常业务。“金总的老大就是环境所所长。我们的关系从上面到下面,一条线到底。”祥盛公司的一名员工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咨询时说。金龙周正是金银龙的亲弟弟。在金银龙的老家盐城市亭湖区青墩镇龙碾村二组,当地村民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了二者的关系。金家五兄弟中,出生于1951年的金银龙是老大,而与其相差14岁的金龙周正是其最小的弟弟。“旭龙公司的业务已经和祥盛合并。”祥盛公司一名员工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位于泰州市软件园的这家公司,办公场所仅有一个小房间,但就是这样一家毫不起眼的小企业,却能在江苏业内如日中天。
江苏省卫生系统的一位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旭龙公司成立后,便成为江苏省首家获得清洗消毒资质证书的企业,其后这两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更成为2008年奥运会定点清洗单位。2007年9月,卫生部在北京、辽宁、上海、江苏、四川五省市各选2至4个地市或区试点开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各方面俱无优势的泰州市却被定为试点城市,这一直被当地一些官员认为是刻意的安排。好处显而易见。泰州市卫生监督所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员介绍,当时估计泰州至少有二百多家单位和公共场所安装有集中空调,但到2008年泰州推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及卫生学评价工作两年,市区仅有4家单位清洗过。
一旦成为试点城市后,2008年5月泰州市卫生监督所就出台文件,将集中空调清洗情况纳入公共场所经营单位日常监督管理,并作为核换卫生许可证的前置条件。此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都将进行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强制性的要求,一下子扩大了清洗的业务需求。”
如此一来,祥盛公司一度销售旺盛,公司业务遍及全省。多重身份,质量堪忧 “(疾控中心环境所)既是直接参与的运动员,又是负责执法的裁判员,还是制定规则的立法者。”邵立华说。三重角色的环境所一直被业内企业诟病。
一方面,它在化妆品、涉水产品、空气净化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检测与安全评价方面是重要的国家级检测与仲裁单位。另一方面,除了人人康公司,疾控中心环境所还拥有一家名为“北京大自然环境科技”的全资公司,其经营的范围正包括自己仲裁和检测领域的产品。邵立华抱怨说,2007年4月,公司刚刚把评估申请交到疾控中心环境所质控处,人人康公司就收到了消息,状告盈都公司专利侵权。但最后却没有出庭,以人人康公司败诉告终。而当2011年公司再度提交材料时,人人康公司却又到卫生部投诉专利侵权。
邵立华说,按照相关法规,盈都公司的审批工作本该在3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却已拖了4年之久。同为申请,人人康公司却在很短时间内就拿到了评估证书,第二代产品升级申报时,也只是象征性地走了一下程序。
然而,人人康公司的设备质量却不稳定。盈都公司出具其制作的一份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广东、福建、山东、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四川、湖南、浙江等省及下属疾控中心官员多数对产品质量表示质疑。
多位受访的疾控中心官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了这一报告的真实性:“买了人人康公司的设备不能用,而且采不了样,坏了得不到修复,做不到应有的售后服务。”
“但只有它(指人人康公司)一家有证书,作为一个省级单位,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感到很烦恼。”要求匿名的某省疾控中心官员说,由于没有更好的选择,一些省市不得不放弃购买设备,让检测工作一度陷入停顿。巨大的研发投入造成沉重的财务成本负担,盈都公司已造成上千万元经济损失,公司不堪重负,几乎濒临倒闭。
危机感正在加剧。2011年5月1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开始实施,首次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情况”列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包含的内容。这意味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相关业务将大幅度加大。邵立华心急如焚:“现在,我们没有别的要求,只是想和人人康公司享受同样的待遇。”
第五篇:电信市场报告
电信营业厅
营业厅是中国电信最为传统的服务渠道,也是一种大众化的直观营销模式,是顾客购买电信产品和体验电信服务的场所。营业厅的功能主要包括办理业务,处理客户投诉、产品资讯传播和企业品牌展示。
外部环境:主要集中体现在客户和竞争两个方面。
1、客户方面,更加看重时效性。客户对业务办理的速度提出更高要求;更加注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更加理性地消费;更加注重对知识的获取。
2、竞争方面,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营业厅的服务和营销功能可以体现并巩固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新的外部市场环境下,中国电信在企业内部也做出了大的战略方向调整,提出了“从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目标。为适应企业战略转型,营业厅也必须从原来的以服务为主,营销为辅,功能区分模糊转变为营销、服务和信息网一体化。营业厅的建设应该考虑融入更多的品牌文化缔造、服务营销双赢、以人为本的客户体验等元素。
内部环境:针对营业厅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营业厅的建设也应该顺势而变。本文将从营业厅的定位认识入手,对电信营业厅建设思路作初步探讨,着力点在于提升营业厅的“四力”,即业务处理能力、服务亲和力、现场管理能力和主动营销能力。
1、营业厅的定位
鉴于市场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对营业厅定位如下:
(1)功能定位
营业厅必需满足客户四方面的需求:
1,了解:营销体验;
2,办理:业务咨询、办理;
3,服务:情感交流与投诉排解,给客户安全感与满足感;
4,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客户接待(包括VIP客户、大客、商客等);
(2)转型定位
营业厅转型的基础是客户的感知。营业厅转型的目标:
1,由被动业务受理向业务受理、主动营销、客户体验、形象展示等综合功能
2,通过良好的环境、诚信的服务、高效的能力,让客户体验到中国电信卓越的品牌、文化和服务,通过实际行动,诠释中国电信品牌理念和文化。
2、“四力”的内涵
营业厅定位是营业厅建设的方向,围绕定位我们必须加强四方面的能力,即业务处理能力、服务亲和力、现场管理能力和主动营销能力。
(1)、提高营业厅的业务处理能力根本的目标就是提高效率。
(2)、提高服务亲和力让客户在面对面的接触中真切感受到营业员的热情与真诚,感受到作为贵宾的被关注感,以及需求的满足。
(3)、提高现场管理能力营业厅实现的功能多,设备资源齐全,因此在服务现场有一系列的监控点,且多为细节管理。
营业厅内部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休息等候区可以适当融入部分体验项目、业务演示项目和自助服务项目,这样不仅降低客户心理等候值,而且可以引起用户的使用兴趣,并对公司产品产生更为深刻的心理感知,而良好的心理体验感受是营销成功的重要环节。